网络工程调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3:52

网络工程调查报告篇1

以下为报告介绍部分:

1.1调查背景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网购”、“网赚”等词汇在互联网上炙手可热。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一些传销组织开始以“电子商务”、“网络团购”、“网络广告”、“网赚”、“网上购物”、“淘宝网店”、“网络直销”、“网络营销”、“网络”、“网络加盟”、“网上学习培训”、“网上基金投资”等名义拉人头发展下线,致使大量网民受害者深陷泥潭。

为此,我国最早创办、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研究与传播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为己任的第三方研究机构——(Chinae-BusinessResearchCenter),通过联手中国反传销协会、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启动了“2010中国网络传销不完全调查”(b2b.toocle.com/zt/wlcx/),利用行业监测、问卷调查、用户反馈、专家座谈、案例研究等多种途径,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网络传销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最终撰写了这份报告。

1.2调查内容

本报告主要针对以“电子商务”名义进行非法网络传销的企业展开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传销现状与特征、网络传销组织运作模式、目前网络传销企业的发展现状等方面。

1.3调查目的

本报告通过对网络传销的概念、网络传销运作模式、网络传销用户群体、网络传销的现状、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警醒广大网友,避免被迷惑;也希望能够为工商执法部分提供参考资料,协助他们及时查处网络传销组织。另外,呼吁:全国广大网民与广大受骗者,及时揭露身边的网络传销组织,促进电子商务与合法直销的健康发展。

1.4调查对象

本报告主要针对打着“电子商务”旗帜的网络传销组织。传销分子将传统传销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利用网络发展下线。

目前,据政府通报、媒体曝光与本报告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已被查处或涉嫌网络传销的组织较为典型的主要有:“世联发商贸网”、“来吧团购网”、“南通e网商务”、“蝴蝶夫人”、“中国ipC异业联盟网”、“艺路通网”、“广西新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陕西西经发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安购科技有限公司(安贝特商场)”、“北京金亿盟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新智培训网”、“梦幻庄园”、“创想网络”、“流动的财富(Q8)”、“安格电子”、“富迪健康科技”、“全国兴村富民互助社”、“成都麦酷电子商务”,深圳遛遛网以及境外的“香港世界通国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香港月朗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百盛电子商务国际股份(香港)有限公司”、“香港美亚国际mDG电子商务”“香港meSUn(麦森)电子商务公司”、“香港mDG(麦酷”软件)”、“美国全球教育网”、“华盛机票预订中心网”、“、“英国tVi旅游快车”、“澳洲aD网络媒体广告公司”等。

1.5调查方法

作为国内唯一的第三方专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秉承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作风,通过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访谈长期致力于打击传销的草根研究员,深入了解传销内幕;通过对话身受其害的群众,深入分析网络传销成员模式。

此外还通过自身调研掌握相关数据与信息。整个过程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

1.6报告时间

2010年8月—2010年11月(调查监测阶段)

2010年12月初—2010年12月底(研究成文阶段)

2011年3月初(公开阶段)

1.7报告执行

《报告》由目前国内唯一第三方专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与中国反传销协会、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联合编撰,历经数月抽样调查、运行监测、数据统计与研究分析所得。

网络工程调查报告篇2

去年4000万人参与网络传销,涉案资金60亿元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淘宝网、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支付宝、当当网、京东商城、新蛋网、卓越亚马逊、VanCL等一批知名电子商务平台的普及,一些传销组织开始以当下时髦的“电子商务”、“网络团购”、“网络广告”、“网赚”、“网上购物”、“淘宝网店”、“网络直销”、“网络营销”、“网上基金投资”等名义,以快速发财致富为诱饵,诱骗网民从事网络传销非法活动。

去年有4000万人参与网络传销

日前,联合中国反传销协会、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编撰,经过数月的专题调研、数据监测,在杭州了中国首份网络传销调查报告《2010中国网络传销调查报告》(报告下载:b2b.toocle.com/zt/2010bgdz/)。

报告主要针对以电子商务名义进行非法传销的企业展开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传销现状与特征、网络传销组织运作模式、网络传销企业的发展现状等方面。

据《2010中国网络传销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参与网络传销的人员超过4000万,经工商查处公布的涉案金额达60亿元,其影响范围和发展势头直逼传统传销,且大有超越之势。

而由于网络传销极具隐蔽性,给工商查处带来难度,还有大量的网络传销组织未被发现。网络传销已发展成为危害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为电子商务和合法直销的健康发展设置障碍。

报告显示,2002至2010年,网络传销在我国的发展由星星之火逐渐形成了燎原之势,网络传销案例不断增多,且增长迅速,发展趋势由单纯依靠网络逐渐发展为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先进手段发展下线。2002年,传销组织开始“触网”,通过出售网络虚拟物品发展下线。而到了2009年,传销组织手段逐渐成熟,一些大型实体企业开始建立网上平台,招聘传销队伍从事网络传销。

网络传销主要通过购物、游戏等载体实现

网络工程调查报告篇3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量的有关网络受众的调查数据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的规律性结论,网络受众呈现大众化(“平民”化)趋势;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常用工具是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网络受众对网络广告的认可程度在不断提高,开展电子商务的时机日趋成熟;网络受众对黄色信息存在猎奇心理;网络受众浏览的网站日趋集中,网络受众的注意力呈现“马太效应”。

Keywords:internetcommunication,internetaudience,quantitativeanalysis

abstract:theanthordeducesrulesaboutinternetaudiencebyanalyzingalotofdataaboutinternetaudience.internetaudiencebecomingpopular,acquiringinformationistheirmainpurpose,emailandsearchengineistheirfavourite,internetadvertisementbecomesmoreandmoreacceptable,theyseeknoveltyforyellowinformation,theattentionofinternetaudiencefocusesonfewwebstation.

在传播学的受众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传播学史中著名的有关受众的理论基本上是建立在对大量一手数据的定量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在网络媒体日益兴盛的今天,对网络受众进行定量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以及在互联网上获得的其他调查数据,笔者对中国的网络受众的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中国网络受众以下的几大特征和趋势。

一.网络受众的大众化(“平民”化)趋势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贵族”的“专利”。这里所说的“贵族”是指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较高的年轻的单身男性“贵族”,这从历次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就可以得出结论。一般的研究也认为,网络受众即“网民”群体的特征为:信息需求大、年龄小、教育程度高、收入多、以男性和白领为主。

但是,通过对大量的历次数据及国内外数据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网络受众已经开始呈现出大众化趋势(或称为“平民”化趋势)。

1.网络受众数量呈指数增长

CnniC第一次公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是在1997年,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是62万,此后每年统计和公布两次。1998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17.5万,这一年的12月31日就达到210万,几乎翻一番;1999年6月底400万,1999年12月底890万,每半年翻一番的趋势形成;进入2000年,伴随全球互联网发展的高潮,中国上网用户人数继续迅猛增长,截止到6月31日达到1690万人,相比上一年同期翻两番有余。但是,2000年下半年就显示出增长趋缓的迹象,比上半年只增长了560万人。到2001年6月30日,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2650万,比2001年1月的2250万增长了400万人。

目前中国网民的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美国有一亿多网民,中国有2500万网民。中国网络人口2001年底将达3500万,比2000年底止2250万人成长56%。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互联网用户将在2001年底突破或接近3000万,2002年底至少突破3500万。

以下是笔者在miCRoSoFtoFFiCeeXCeL下对中国网民增长数据的处理结果:

中国网民呈指数增长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同时上网费用的下降:中国的电信事业的迅速发展,电信基础设施得以大幅改善,同时电子及通信产品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支柱工业,为上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教育事业在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在迅速普及。

然而,中国网民的绝对数量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相对数量(网民占人口的比例)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据信息研究机构JUpiteRmmXi日前公布的统计数字报道,挪威的全国人口中每个月都上网的人数比例已达到63%,丹麦上网人数比例达36%,美国上网率超过50%,瑞典29%,英国25%,德国18%,法国14%,意大利13%,西班牙9%。整体而言,2000年全球约有4亿人每天在使用互联网,预料到2005年将超过10亿人。华盛顿的Strategis公司经过调查,在美国,互联网用户人数已达到一亿,现在美国有半数的成人在使用互联网。据日本2001年06月30日发表的《2001年因特网白皮书》提供的统计,截止2001年2月底,日本共有网民3263.6万人,比去年增加1937.9万人。白皮书预测,到今年年底,日本网民人数将增加到3628万。

按照传播学界的共识,当一种媒介的使用者人数超过总体的20%亦即1/5以上,它就跨越了“普及”的门槛。以美国为例,为达到这一标准,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而网络只用了5年。根据传播学中的“扩散S曲线理论”,当一种新产品或服务在其潜在市场中占据10~25%份额之际,扩散率就将急剧上升。

此外,手机正在成为媒体工具,促使网民数量的飞速增长。短短几年,在中国,手机的使用不仅已经大普及,而且手机的功能也大扩充,它已由最初单一的双向语音通信工具,变成媒体信息的接收端和个人信息的发送端。据日本2001年06月30日发表的《2001年因特网白皮书》提供的统计,在日本的3000多万网民中,就有652.5万人是利用手机同因特网联网的。使用手机联网的家庭已经超过利用电脑联网的家庭。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和手机功能的增强及扩大,手机新品不断推出,将使其媒体工具的特性越来越彰显,它不仅是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工具,而且是新闻记者及时快速传递新闻信息的利器。由于中国移动用户已经居世界第一,能够上网手机的大量使用,将极大地促使中国网络的普及。

在中国的经济领域,有所谓的“2000万现象”:彩电、冰箱、空调等均在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以后迅速走向大众化,中国手机的普及更加印证了“2000万用户往往会带来雪崩效应”的观点。中国网络自突破2000万用户后开始向低收入、女网民倾斜,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但是,从去年开始的全球新经济不景气反映到中国网络发展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这一进程,使网络的大众化没能像手机、彩电那样直接带来用户数量的猛增。

2.网络受众的性别比例趋向平衡

尽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在网民中,男性远多于女性。但是,我们通过历次数据的对比及海外的数据分析,发现,网络受众的性别比例趋向平衡。

1997年10月CnniC调查结果显示,用户中,男性占87.7%,女性占12.3%。但随后的调查显示性别比例逐步趋向平衡,到2001年7月CnniC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占61.3%,女性占38.7%。女性网民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男性,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来自香港的著名互联网统计机构iamasia公布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大中华区经常使用互联网人数达2400万人,其中女性超过了1000万人。在发达国家,女性网民的数量已经与男性网民持平或超过了后者。据日本2001年06月30日发表的《2001年因特网白皮书》提供的统计,在日本网民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61.2%和38.8%。美国nielsen//netRatings公司2001年6月16日的最新研究报告称,美国互联网用户当中的女性人数最近日益增加。调查显示上个月女性已占美国网民人数中的51.7%;加拿大的女性互联网用户也超过了互联网用户的半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女性网民比例分别为48%、46%、45%、44%、42%、41%。

3.网络受众的年龄分布趋于平衡在网络发展的初期,网民的年龄集中在20—35岁之间。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受众的年龄分布正在趋于平衡。尤其是,2000年7月以来统计表明,18岁到24岁,25岁到3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上网人数比例在持续下降,18岁到24岁上网人数的比例2000年7月是46.77%,2001年1月减少到41.18%,而现在只占36.8%;25岁到30岁的上网人群2000年1月占33%,2001年1月底降低到19%,现在进一步降低到16.1%。网民年龄层次分别向两个方向延伸。今后互联网将不是年轻人的专有,只要有符合需求的信息及合理的收费,用户群体必将向各年龄段延伸。

国外的调查研究也显示了网络受众年龄分布的平衡化趋势。据互联网调查公司Jupitermediametrix2001年5月14日的研究报告,2000年一年全球网民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两个年龄段分别为18至24岁以及55岁以上的用户。在2000年4月到2001年4月期间,55岁以上的网民人数增加了33个百分点,18到24岁的网民人数也增加了32个百分点,同一时期各个年龄段的网民人数平均增加19个百分点。尽管25到34岁的网民占全球网民人数的最大部分,但18到24岁再加上55岁以上网民的人数总和截止2001年4月已超过25到34岁的网民数量550万人。

4.网络受众的婚姻状况——未婚者与已婚者的比例趋于平衡

以往,在网民中未婚者居多数,但是,从最新的调查结果来看,未婚者与已婚者的比例也在趋于平衡。例如,1999年7月CnniC调查显示的用户的婚姻状况:未婚占63%,已婚占37%;而2001年7月CnniC调查显示的用户的婚姻状况:未婚占58.5%,已婚占41.5%。未婚者在网民中所占比例在缩小,未婚者与已婚者的比例在日趋接近。

5.网络受众文化程度分布的变化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这与上网需要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技能有关,一般人们是在高校中才能学习到这些知识,尤其是在中国。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以及电脑的人性化操作趋势,上网变得越来越简便,使得网络受众的文化程度分布发生了变化。从CnniC历次报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网民的学历层次有所下降,说明网络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使用网络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将越来越低;表明中国网民结构正趋于大众化。

6.网络受众的经济收入分布

毫无疑问,上网首先要购置电脑及相关设备,并且支付上网所需的通讯费用,这些需要经济基础。尤其是在网络应用的初期,上网需要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历次的CnniC调查显示却显示,尽管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很小;但是,低收入者却占据网民的大多数。这和网民中学生和年轻人的比例较高有关。事实上,经济水准达到一定阶段之后,网民上网积极性如何,更多地取决于其他因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上网费用的下调,网络受众人均月收入分布会进一步平衡。

7.网络受众的地域分布趋向平衡

网民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北京是我国网民最多的地区,广东其次、上海紧随其后。北京和上海文化生活水平较高,成为网民数量最多的直辖市;而分省来看东、南部发达地区的网民数量最高,其中广东省的网民数量最多,其次是浙江和江苏两省;西北部地区的网民数量仍然偏低。

历次的CnniC调查显示,网络受众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但是地区差在缩小。以网络受众所占比例最高的北京和比例最低的新疆为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我们不难发现,1997年10月CnniC调查显示的北京网络受众所占比例为36%,新疆为0.1%;2001年1月北京网络受众所占比例为12.39%,新疆为1.51%;显示网络受众的地域分布趋向平衡。

8.网络受众的行业分布趋向平衡

历次的CnniC调查显示,网络受众主要集中在科研教育和计算机行业。但是,通过对网络受众的行业分布比例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其行业分布正在趋向平衡。例如,所占比例最高的科研教育和计算机行业的网络受众的比例在逐年下降。1997年10月CnniC调查显示的网络受众显示,科研和教育(不包括学生)的网络受众所占比例为26.1%,计算机行业为15%;而2001年7月CnniC调查显示的网络受众显示,科研和教育的网络受众所占比例为10.0%,计算机行业为9.0%。

当然,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而言,“网民”中的强势职业为:学生、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与此相对照,弱势职业为:“退休人员”、“待业人员”、“打工者”。2001年7月CnniC调查显示,用户中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最多,各占百分之二十几;用户的行业分布较广,网民分布在结构上更为广泛,在行业分布上以计算机业与it行业、商业贸易以及科教行业居多。

总之,通过对用户的性别、年龄、收入、教育水平、地域和行业分布等数据变化情况的分析,笔者可以得出结论,网络受众呈现出明显的大众化趋势,网络受众原先的独有特征正在淡化。国外的调查研究也印证了笔者的结论。

美国一家网络市场研究公司insightexpress公司2001年7月12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目前使用互联网的成年美国人的平均特征很大程度上就是所有成年美国人的平均特征。1996年,网民中的性别比例为,男性占62%,女性占38%。今年,网民中的性别比例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男性占49%,女性占51%。这也是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工作中发现的全部男性与女性人口比率正在下降的一个侧面反应。同样,1996年,在线人口的家庭年平均收入为62,700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01年时为49,800美元。今年的这个收入数字与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计算的普通公民年家庭收入数字相比,还要低一些。该公司认为,“最普遍的评论意见,就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市场媒体正在接近每个消费者。我们国家的在线消费者的特征,现在已经很明显地表明,与美国人的平均特征相当接近。”

二.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常用工具是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

历次的CnniC调查结果都显示,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依次是: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学习计算机等新技术,工作需要,休闲娱乐;网络受众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电子邮箱和搜索引擎;用户在网上最主要获得哪方面信息是各类新闻。CnniC2001年7月18日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目前有2650万网民,而这些网民有近8成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电子邮件的快捷和便利已经被绝大多数网民所认可。历次的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和常用工具没有明显变化,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常用工具是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

国外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2001年6月11日,美国尼尔森网络评估公司(nielsen//netRatings)的一份报告称,一些提供类似于免费电子邮件服务的网站正在迅速增加,搜索引擎服务网站、门户网站和在线社区服务网站仍然在所有在线交易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网络受众对网络广告的认可程度在不断提高,开展电子商务的时机日趋成熟

1997年7月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受众经常点击,并且丛中获得很多有用信息的仅占6%;有时点击,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网站占19%;不常点击,除非有感兴趣的内容的占49%;不点击,但对网络广告并不讨厌的占20%;网上广告将延长下载网页的时间,对其痛恨至极的占6%。

而CnniC2001年7月18日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透露的调查数据显示,63.4%的用户“经常点击”或“有时点击”网络广告,69.9%的用户“经常浏览”或“有时浏览”网络广告;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有73.9%的人“经常浏览”或“有时浏览”电子商务网站,与以往相比,更多的网民开始接触并接受电子商务。在初步接受了电子商务的网民中有31.9%进行过实际的网络购物,而“节省时间”(46.7%)和“操作方便”(44.2%)是他们选择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价格相对较低的图书、音像制品、电脑软件、鲜花礼品、生活日用品以及票务服务等对网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近期网上消费的主要热点。

尽管我国的网民目前对电子商务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否定和怀疑,但他们对在中国实现大规模电子商务依旧充满了信心,有79%的网民认为中国5年之内能实现大规模的网上电子商务。“网上购物”被网民认为是将来最有希望的网上事业(60.5%),“网上学校”(54.7%)、“网络通讯”(52.4%)以及“网上炒股”(50.9%)的前景也被看好。

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民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和网民结构的进一步成熟,将会有更多的个人和企业接受网络广告其跨时空、跨地域、图文并茂双向传播信息的超凡魅力,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蕴涵着巨大商业潜力。

国外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据网络研究公司taylornelsonSofres2001年6月29日公布的一项电子商务研究报告表明,全球的网上购物网民比例去年同比增长了了50%。

四.网络受众对黄色信息存在猎奇心理

多个海外的调查显示,网络受众普遍接触过黄色信息。据中国新闻网2001年07月03日的报导,台湾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有93.4%台湾网络族看过色情片。其中,有4.16%的人集中在16到20岁之间,36.2%的受访者在11到15岁时就己经有观看色情片的经验。据报道,这份调查是由台湾的《张老师》月刊于2日正式公布的。该月刊在5月中旬,针对青少年朋友们看待色情片的态度,在网络上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意见调查。

根据调查指出,曾经看过色情片的受访者有1377人,占所有受访者的93.4%,而在被问到第一次接触色情片的年纪时,36.2%的受访者在11到15岁时就己经有观赏色情片的经验。问卷中也问到了青少年的色情片来源,结果显示出同学处是主要来源。

调查还发现,随着网络科技及复制技术的日益发达,有21.8%的青少年曾经自己到录像带或光盘出租店中租色情片回家观赏,还有12%的青少年是在色情网站上透过网络的匿名性,交易获得各式种类多样的色情光盘。

2001年8月30日,韩国昨天在一政府网站传载色情罪犯的姓名,造成网络交通阻塞。韩国保护少年委员会当日传载169名色情罪犯的姓名、年龄、职业和地址,他们包括强奸犯以及与未成年男女发生性关系的罪犯。此举也引起网民的广泛兴趣,导致该网站youth.go.kr陷入瘫痪。

此外,部分网络受众有在网上假扮相反的性别的“爱好”。香港明报2000年5月24日报导,美国与澳洲一项新研究,以角色扮演游戏及其他互动网上活动调查了四百名网民,便发现共四成参加者有在网上对掉性别的习惯。该项研究更指出,上网时间愈长的人,愈可能会尝试扮作相反的性别上网,以寻求新鲜感。

五.网络受众浏览的网站日趋集中,网络受众的注意力呈现“马太效应”。

调查显示,网络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的知名网站,呈现出“马太效应”。

美国6月11日美国尼尔森网络评估公司(nielsen//netRatings)的一份报告称,就整体浏览量而言,排在前五位的还是人们熟悉的网站,分别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微软、雅虎、Lycos以及excite。在美国,每三个美国人中平均就会有一人每天访问一家如美国在线或者是雅虎的门户网站。访问这些网站的网民占所有网民的92%。

美国Jupitermediametrix互联网调查公司2001年6月4日报告称,美国在线(aoL)、雅虎、微软以及napster4个网站吸引网络美国用户驻足浏览的时间占所有美国用户上网时间的一半还多,即四家网站瓜分网民半数线上时间。该报告还发现,就在两年前,占所有美国用户上网时间一半的网站总数还是11个,现在已减少到仅为4个。另外,1999年3月份时占所有美国用户上网时间60%的网站数量还是110个,现在却猛减到了14个。

Cnn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互联网界现在有四家大型门户网站(美国在线、雅虎、微软和napster)已经控制了半数网民。显然,网络受众的注意力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

参考文献:

网络工程调查报告篇4

关键词:心电系统;医院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38-01

1心电系统国内现状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医疗收费,影像管理,检验管理,医嘱和药品管理都完成了信息化管理,但大多数医院的心电图管理都处在落后的管理状态,心电图报告不能在医院信息网络中传送,心电图检查依然是以人工传递报告为主,不能对需要的心电图永久保存。长期以来,心电图检查不能实现信息化管理,却成为大多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瓶颈。当前,数字化医院建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建立paCS、LiS等信息系统后,建立了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了paCS、LiS等信息系统的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化医院。在数字化医院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外科病人只需到Ct室做检查,外科医生就可以立即在自己的办公电脑前通过网络浏览到该病人的数字Ct片,随即高效作出诊断,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但这个病人需要心电图,就需要将临床资料提供给心电图医生,心电图检查做完后纸张报告要等待人工传递,没有电子格式的诊断报告,与现代化管理的Ct检查十分不协调,影响了临床工作效率。因此,在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心电信息系统是临床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电子病历系统的基本要素。

2医院应用数字心电信息系统的益处

数字心电信息系统将心电图机等无创诊断心电设备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组成计算机网络,在病人做心电图检查时,申请、预约、收费、数据采集与传输、结果分析、报告存储和打印等工作流程实现了自动化和程序化,减少了管理漏洞和医疗差错。通过网上查询和浏览检查报告,极大的方便了医生和病人,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通过报告的检索与查询,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具体总结如下:

2.1杜绝了漏费: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因此导致各科室严重的漏费现象,给医院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心电信息管理系统将规范工作流程,严格收费管理(配合HiS系统的收费管理),对心电图仪器的使用网络化管理,能很好地抑制漏费现象。

2.2心电图检查工作流程、自动化:从申请单的提交、预约、收费、检查、数据录入直到出检查报告,心电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了一套适合各级医院的工作流程,使大部分工作过程自动化进行。

2.3解决了心电图报告不能永久保存的弊端:热敏纸的心电图报告只能保存2年多,不符合医疗文书保存的要求,应用网络化管理心电图机可以永久存储,避免心电图报告保存时间短,占用空间大的弊端,也方便心电图报告的调阅、查询和统计。

2.4减少工作差错,节约了成本:全医院的心电图可通过网络自动传送到心电图诊断中心(心电图室),由心电图专业医师统一发放检查报告,既可以减少误差,又方便快捷。用普通a4或者B5纸代替热敏纸打印心电图报告,为医院节约大量的成本。

2.5提高临床医生的科研水平:由于心电图实现信息化管理,心电图的各种分类、心电图的查询、调阅和统计都变得非常方便。利用这些资源,心内科在人员培训、研究创新、量化管理等方面都可以很方便地开展。

2.6实现心电图远程会诊:全院建立心电、电生理数据中心后,心电图的远程会诊变的极为方便简单,可以利用视频、电话、网络、电子邮件、信件、传真等多种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医院可以通过心电信息系统浏览异地患者的心电图及病历资料,提出会诊意见,双方通过视频、音频等通讯工具互动完成心电图诊断,同时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实现远程会诊功能。

网络工程调查报告篇5

一、培训学习

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省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要求》、《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规定的学习。

二、加强疫情报告规范化管理,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1.各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执行。及时,准确的上报各类疫情资料,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2.加强对辖区内各网络直报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疾控中心按照每季度对上季度存在连续3个月未报告传染病的医疗机构督导,督导覆盖率100%;按照《州201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督查方案》每年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至少开展一次督查,督导覆盖率达100%,并写出总结报县卫生计生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3.凡有重大疫情发生,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规定的时限将发病时间,波及范围,发病人数,发病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发病趋势等以最快方式上报,并及时录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及时完成初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求初次报告:①在确认事件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及时审核;②有报告单位,报告人及通讯方式等记录资料(传真记录,电话记录)。进程报告:①写出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及可能因素;事件的发展态势和危险性评估;②落实控制措施情况;③资源使用情况。结案报告:①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影响因素;②事件的危害与损失及其补偿建议;③评价措施效果;④事件处置成本效益分析;⑤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建议。

4.加强组织建设,巩固疫情报告网络,完善县对乡镇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考核制度,不断提高疫情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保持疫情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三、疾病监测

1.每日监测。传染病网络管理人员必须每日随时(至少四次)上网审核,监测辖区内疫情动态,发现新发,暴发疫情及时请示上级和预警,指导和参与疫区的现场调查,疫源检索,正确处理暴发疫情。

2.重点疾病的监测。凡有脊灰,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炭疽病例报告的乡镇必须做个案调查和采样并送检。如有暴发疫情发生,需在当月的疫情分析中简要描述,内容包括: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原因,疫情发展及防治措施,控制情况等。并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上报。

3.传染病自动预警。收到传染病预警信息后应及时调查核实,并在24小时内完成异常卡片的填报工作,如是疑似病例应及时到现场进行防控处置。

4.流感的监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对哨点医院(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班佑乡卫生院)流感监测工作的督导和技术指导,严格按照《州流感监测方案》(阿州疾发〔2016〕25号)的相关要求,做好流感样病例登记和标本采集(每周5-15份),同时按照要求做好标本保存,运输工作,进一步提高流感监测工作质量。州疾控中心负责标本的检测工作。

各医疗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流感病例监测工作。特别是对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高度关注,严格按照要求,加强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每一起暴发疫情应采集10份左右咽,鼻拭子标本(如果现症病例在10例以下的,应当尽量全部采样)。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可酌情增加采样批次和采样数量。标本采集后应当在4摄氏度条件下,于24小时内运送至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州疾控中心)。进行流感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实验室监测工作。县疾控中心按月完成辖区内流感病例月分析。

5.手足口病的监测。凡有重症手足口病和死亡病例报告的必须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采集标本,送样检工作,检验结果反馈及时订正。

四、编码维护

每年11月完成辖区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标准编码的维护工作。

五、各类报表及文字资料的上报

1.传染病月报表。每月3日前向县卫生计生局报告上月辖区内发生的传染病发病,死亡数(即月报表),全年共12期。年报及半年时间另行通知。

2.疫情分析。每月6日前报出上月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月分析(共12期),7月15日前报出上半年疫情分析,疫情年终分析时间另行通知。分析内容包括:总体发病,死亡情况,重点疾病发病分述,防治对策及建议。

3.传染病疫情预测预报。在4月15日和10月15日前完成夏秋季及冬春季传染病疫情预测预报。

网络工程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网络问廉;廉政监督;网民;反腐倡廉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5-0036-0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一批批大案、要案曝光于天下,人们一方面越来越意识到廉政监督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越来越感到这种监督的软弱,越来越深切地感到这种监督的艰难……综观反腐败成效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网络在廉政监督过程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能够监督官员的行为,如有什么不规范的操作马上就在网络中发帖;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集中民意,从而引起政府的注意。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以及腐败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网络监督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参与形式随之勃兴,而实践也证明,网络监督具有强大的威慑、警示、教育、参与和缓冲的功能和作用。网络监督己经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网络中的重要一环,在加强党员干部廉政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监督形式。

一、网络问廉的本质:廉政监督的新平台

2008年,反腐倡廉出了新名词“网络反腐”,网络的功能扩展到反腐败领域:官员收入排行榜。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甚至出现了“反腐中心”……网络监督似一张无形之网,以小搏大,以柔克刚,时刻警醒着位高权重者。这张网看似无形,却无时不在地让逾矩者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一切都因为每一个点击鼠标的网民都是腐败的监督者。网络问廉以其公开适明、快捷的特性成为反腐新宠,一个又一个问题官员在网友的举报下、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相继受到处理,让老百姓从网络反腐中看到了发现腐败和惩治腐败的希望,增强了大家的信心。不断壮大的民间网络监督队伍,使网络成为网友表达诉求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这个渠道。网友将腐败线索的提供由传统的直线式递交转变成了点对点式的监督,减少了反腐败的成本。网络监督展示出的威力,说明网络己经成为对公权力的一种重要监督方式。

所谓网络问廉,就是指公民或者公民团体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和各种网络形式监督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权力部门及党政领导干部的问题,从而对掌握一定社会公共权力者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约束,以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网络问廉是网络技术与廉政监督的结合。与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网民日益发展壮大、日益成熟相关联的。就目前的发展而言,网络问廉还处在初始阶段。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通过互联网广大公众进行政治参与意识空前高涨,亿万网民密切关注公共事务和社会现象。网络问廉具有渗透力强、透明度高、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特点,已成为有关纪检监督机关新兴的一种舆论监督、民众监督参与的方式,成为一种新型的国家廉政监督平台。

二、网络问廉的意义:遏制腐败的有力保证

廉政监督作为防止公共权力滥用、惩治的监控系统和制约体系,具有防范、抑止、惩治三个基本功能,网络问廉强化了廉政监督的功能,为遏制腐败提供了有力保证。网络问廉作为独立于纪检监察等体制内监督以及传统舆论监督以外的一种民间力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独立性,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依靠网络问廉,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强化廉政监督的功能,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

一是可以获取更多的反腐线索,提高腐败被发现的概率。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调查,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3.03亿人。网民通过网络爆料、网络调查等形式。将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或相关线索公布于众,大大降低了腐败行为的隐蔽性,形成一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巨大的网络监督网,为有关部门提供了丰富、具体、直接且不易灭失的反腐败线索,拓展了反腐败工作的信息来源,使问题官员无处藏身。二是可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提高腐败被惩处的概率。网络问廉是一个具有强大社会舆论压力的监督载体。它可以使网络舆情便捷传递,“民声”快速聚集,使被监督者瞬间置于舆论的强大压力之下,为鞭挞腐败和查处腐败提供了便捷而有效的手段。据人民网2009年进行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事实证明,网民在参与网络问廉过程中,往往最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的行为,从而把网络问廉引向网络问责。网络问责使一些见不得阳光的腐败现象在网络上加速“催化”“发酵”,在网民穷追不舍的态势下消除了种种障碍得以依法惩处,并产生强烈警示教育的效应。三是可以赢得广泛的群众支持,形成全民反腐的格局。权力必须受到监督,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而要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反腐的格局。形成像同志讲的只有人人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种局面,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监督热情、反腐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当前,要调动人民群众的反腐热情,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网络问廉,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廉政监督之路、反腐倡廉之路。由于网民是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网络问廉成为事实上的公民论坛,拓展了廉政监督的空间,扩大了廉政监督的主体,广大网民通过网络积极提供线索、开展调查、追踪事态发展、监督处理情况,形成一股强大的群众反腐力量,有利于腐败现象的遏制和查处。为遏制腐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网络问廉的发展:网络反腐的制度建设

网络问廉的勃兴恰恰反映了正常举报的渠道不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有待加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引发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削弱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参与热情。然而,作为新生事物的网络问廉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缺乏完善的制度规范。为此,我们要因势利导、依法规范,加快网络问廉的基础制度建设,推动网络问廉的良性发展,积极构建畅通、高效、有力的网络反腐渠道。

1.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财产公示制。当前权力腐败依然严重,除了与少数官员的逍德素质、法律意识及管理体制密切相关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官员财产不透明、不公开,人民群众无从监督。全世界迄今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官员财产申报立法,通过制度和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从最根本上指向公权力的规范化运行,这是反腐败的终端机制。2009年2月,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在廉政网上公开近千名干部的财产申报情况,迈出了官员财产申报面向大众的第一步;同月,浙江

慈溪700余名现任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财产和住房等情况被公布在本单位的政务公开栏里。此后。湖南浏阳、宁夏银川及重庆等地相继试点,都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官员必须向组织报告配偶子女在国外定居和工作的情况,领导干部必须报告本人婚姻变化及配偶和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等事项,本人有关收入事项,本人及配偶和共同生活的子女房产、投资事项,使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更加全面、更具有针对性。这些规定将成为我国反腐倡廉的制度性突破。但是,官员财产申报后必须同时向社会公开,包括拟任、在任、卸任等各个阶段,否则,这仍然只是一种内部监督方式,容易流于形式。只有领导干部财产全面公开,使网民可以通过网络途径了解领导干部财产的信息而不需要受到任何干扰,使得公权部门官员直面群众的监督质疑,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最大限度遏制权力腐败。

2.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机制。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匿名性容易导致网民在网络问廉过程中采取非理,甚至不负责任地散布一些虚假信息来误导公众,给纪检监察机关带来了甄别难题,影响到有关部门通过网络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进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站的依法管理,严格落实先审后发制度,对涉及腐败问题的信息尤其是具体案件查处方面的信息要认真把关、审核,防止虚假、不良信息的散播。防止泄露案情、干扰查办案件等问题的发生。同时要严肃查处利用网络诬告陷害的违法案件。对经查证确属恶意诽谤、诬告、陷害和打击报复他人的,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同时针对这类案件利用网络公开散布影响的特点,适时将查处的典型案例通过网络和其他大众媒体进行曝光,既公开为被诬告陷害的干部澄清是非、消除影响,又起到广而告之、警示不法行为的目的。”而网站和网民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问廉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能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更不能出于宣泄、诽谤等不良动机。网民在行使自己监督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和法律义务,自觉践行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做一个理性的、负责任的网民。

网络工程调查报告篇7

2010年12月15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以下简称CFCa)联合2010“放心安全用网银联合宜传年”27家成员单位,在北京民族饭店隆重举行了以“e路同行荣耀分享”为主题的2010中国网上银行年会新闻会,并同期备受关注的《2010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以及评测奖项和结果。来自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及多家商业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年会并做重要讲话。

分享

本次年会邀请到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顾坚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在内的27家联合宣传年成员银行,在此岁尾年终之时,与业内人士一同总结本年度网上银行的发展,共图网上银行的未来发展大计。

在网络日益普及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的今天,作为基础应用的网络安全身份认证,其重要性尤为突出。对应现实世界中可以追踪到个人的身份证,网络身份认证就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证。“没有身份证而无法追踪到个人的网络势必会乱象丛生”,郭宏杰说,“要在社会上普及网络,作为基础架构的网络身份认证一定要完善”。

对于网络身份认证的重要性,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顾坚从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深有体会,拿网络金融犯罪来说,目前,犯罪团伙呈现出团伙成员沟通网络化及网银盗窃犯罪技术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希望银行相关的系统能够做到对同一计算机,同一人员多次登陆多个账户予以准确及时的发现,并根据银行卡注册信息、关联信息进行分析追踪和监管,从而减少银行和用户的损失。在此需求下,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建构我国的银行保护措施,目前我们已走在世界前列。”

顾坚表示,前段时间在与德国警方交流时发现,目前德国正在使用的动态口令卡等是在我国已遭淘汰的网络技术,他们对我国的技术很感兴趣,并愿意进一步借鉴我国的技术。在网银发展过程中,保护措施越先进,就意味着我国无法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更加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因此,在公安机关加大了对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与银行业、各家银行提高网上银行监管的情况下,我国的网上银行犯罪率明显下降”。

人民银行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则对CFCa的工作予以了肯定,他说:“CFCa这些年来,在网银安全认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得到各商业银行的支持。”就目前网民和业界关注的热点,欧阳卫民进行了一番解读,“有用户反映,跨行清算系统网上业务手续繁琐。然而,为了保证客户的权益,我们采取了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有的需要对客户进行身份验证,这些确实增长了复杂的程度,影响了客户体验,但同时这对客户的安全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客户的正当权益。因为它是一个新业务,就像换了一个新手机,刚开始使用可能不顺手,过段时间就会好,这是一个适应的过程。”

价值

在本届年会上,CFCa正式了《2010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今年的调查报告根据目前电子银行发展状况,新增了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用户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个人手机用户比例有所上升,第三方支付的使用也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而得到用户更多的关注;个人网银用户比例稳步攀升,活跃用户的比例以及网银的使用频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保持稳定,柜台业务替代率有所增长。随着电子银行功能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将电子银行作为其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金融服务手段。

手机银行方面,《2010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表明,2010年全国地级市以上人口中,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5.3%,比2009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这一比例距“起飞期”还有一定距离。账户查询功能是活动用户使用最多的手机银行功能,其次是转账汇款和缴费功能。而手机银行活动用户对目前手机银行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是功能少、操作响应慢,其次是登录慢和费用问题。在手机银行用户普遍看来,“慢”是非常突出的缺陷。如何改进和完善易用性、安全性的用户体验将是手机银行今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电话银行用户比例为13.1%,账户查询功能是电话银行用户使用最多的功能,其次是转账汇款和信用卡服务。

同时,2010年,全国第三方支付用户的比例达到19%,在使用第三方支付的用户中,有近80%开通了网上银行,有14%开通了手机银行服务。其中92%的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过网络购物,其次是手机充值,使用比例为63%。

《2010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数据还显示:2010年,全国城镇人口中,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26.9%:比2009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全国个人网银用户中,活跃用户比例达到80.7%,比2009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交易用户平均每月使用次数高达5.6次,高于2009年的4.8次。同时,网银安全性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报告显示,意向用户中有高达71.9%的用户认为个人网银是安全的,证明了市场对于网银安全性的信赖也正稳步提升。此外,个人网银活动用户使用USB数字证书的位列各种网银安全认证手段的第一位,其次为手机短信认证、口令卡/刮刮卡,这表明数字证书已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手段被用户认可。据调查,未来个人网银新增用户是25岁以下、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学生和公司职员为主的人群,他们将更加重视网银本身的优势。

企业网银方面,2010年,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为40.9%,与2009年相比保持稳定。企业网银活动用户中,有60.5%的用户使用证书版/高级版/专业版企业网银,明显高于普及版/简易版/查询版的用户比例。无论是活动用户还是交易用户,转账汇款、账户查询是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两项企业网银功能,远高于其他网银功能的使用比例,这说明网银的使用在企业用户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日常运营的第一选择。

《2010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是继2005年CFCa联合多家商业银行发起的国内首次就个人和企业对网上银行的态度和使用行为所作的大规模调查以来,连续多年进行的大规模系列调查,是目前行业最权威的调查报告之一。2010年,在保持整个指标体系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前提下,对调查内容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为监管机关、商业银行和相关机构的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决策依据。

网络工程调查报告篇8

配图:报告封面

据了解,在此次调查中,主办方针对大、中型论坛社区、SnS社区、开放平台等热门互联网应用,在社区用户(网民)、社区经营者(站长)两类人群中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和总结。调查历时一个多月,共收集社区站长和社区网民的样本数量为7580份。同时,调查还得到了国内多家社区门户、iDC服务商以及数百家知名互联网社区网站的关注和支持。

2009年是网络社区商业模式深入探索创新的一年,一方面,SnS服务的迅速兴起为社区运营商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网络社区SnS化趋势逐渐清晰。本次报告就中国网络社区用户使用SnS服务的行为特点、网络社区运营者(站长)提供SnS服务的现状、网络社区进驻SnS市场的机会空间等问题进行专项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网络社区的口碑及舆情价值逐渐为企业所认可,成为重要的网络公关平台。本次报告基于网络社区在营销过程中的品牌公关及管理层面的属性特点,从数据层面给出一些策略建议,以供相关人士参考。报告共包括三个专题:中国网络社区发展分析、网络社区营销价值、社区电子商务(eSn)。

截至2009年9月,中国有306.1万家(CnniC)独立网站,从门户到行业网站,从地区门户到个人站点,80%以上网站均拥有独立社区。然而,一方面,互联网社区经营者和从业者需要更多的数据指导日常工作和运营发展;另一方面,行业外人士更是对互联网社区缺乏足够的判断基础,无法准确把握整个社区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业内人士分析,2009年中国网络社区研究报告通过详尽的分析和总结,对社区经营者和行业外人士了解社区发展和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另据了解,该报告作为《站长》俱乐部的一项服务,完整版目前仅面向其高级会员发放。

研究报告下载:zz.comsenz.com/s2009/dcfb/2009_club_report.rar

附:报告目录

i.研究背景

ii.研究方法

(一)艾瑞网络调研(网络用户)说明

(二)艾瑞网络调研(行业研究)说明

iii.概念定义

Ⅳ.报告摘要

V.报告正文

专题一:中国网络社区发展分析

1.网络社区发展概况

2.整体网络社区发展分析

3.中小论坛社区发展分析

4.网络社区发展趋势

专题二:网络社区营销价值

5.社区营销发展概况

6.社区广告现状分析

7.基于社区的网络公关现状分析

8.线下活动现状分析

专题三:社区电子商务(eSn)

9.社区电子商务概念及发展概况

10.社区电子商务用户行为分析

附录一.2009年网络社区用户调研数据补充

11.2009年中国网络社区用户基本属性

附录二.2008年站长部分调研数据补充

12.网络社区基本情况

13.网络社区运营软硬件环境情况

网络工程调查报告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防灾减灾,立足防范的方针,查明我县所辖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构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完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任务

1、对城镇、厂矿、村庄(包括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分散居民点)、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初步评价。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并对其复活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

3、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4、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5、结合调查工作,对县、乡、村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

6、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7、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强我县地质灾害与区划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协调与指导工作。各乡(镇、场、管委会)也要相应成立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乡(镇、场、管委会)长任组长,并指定1—2名责任心强、有实践经验的干部具体抓好落实。

2、组织协调好调查与区划工作。坚持专业调查与发动群众查险报险相结合,采取以专业队伍调查为主、各乡(镇、场、管委会)派员配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动员广大村(居)民深入开展查险报险活动。收集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分布情况,并汇总上报县国土资源局,以便于专业队伍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汇编。

3、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各乡(镇、场、管委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辖区内的防灾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一是进一步调查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隐患点范围、规模、危险程度,建立并完善监测网络和防治措施;二是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进行建档,落实好监测网络和防治措施;三是在项目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报告内容,编制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工作要求

1、县国土资源局要及时与南地质工程院联系,做好专家组一行的接待服务和协调配合工作,抽调1-2人全程陪同并参与整个调查,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搞好与各乡(镇、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的联络协调。

2、各乡镇、(场、管委会)要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宣传单、横幅、培训班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材由国土资源局提供);同时要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有关要求,落实各村(居)委会监测预警呈报责任人、及时准确举报地质灾害有关信息。

3、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调查与区划的所需的相关资料。

四、实施步骤

1、年1月1日—10月31日:配合南地质工程院完成调查项目设计。

2、年11月1日—11月30日,开展地质灾害查险报险登记工作,将登记表发到各村(居)委会。

3、年12月1日—12月30日,配合南地质工程院开展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4、年1月1日—年7月30日,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与规划报告编制工作(年3月南地质工程院向我县提交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网络工程调查报告篇10

在建设心电网络之前,心电图机是采用热敏纸记录心电图,门诊、病房心电图检查依靠人工模式。随着医院患者越来越多,心电图室患者等候时间很长;心电图数据无法进行数字化保存,更不能全院共享;心电图检查设备大部分是单机工作形式,心电图资料大量流失的问题一直阻碍着心电图室的发展。面对心电图检查不能实现网络共享、不能获取患者申请信息,不能连接电子病历(emR),不能使用电子签章、不能实现电子扣费和网络查询等问题,心电电生理检查的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是势在必行[3]。

1.1心电网络建设情况

心电网络系统的建设,其本质就是一套完善的心电检查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心电检查开单、患者就诊、数据存储、数据读取和展示等功能模块,我院网络系统心电检查流程。首先从HiS获取患者申请信息,连接进入paCS、emR,然后使用电子签章、电子记费、网络查询等共享患者信息,实现院内所有临床科室的床旁心电图采集传输,建立心脏病患者资料库,为心电图检查建立全新的集中式工作模式。在门急诊建立诊断中心,安装门诊预约登记系统、电子叫号系统、医生报告诊断系统、主任审核系统、夜间值班诊断系统,心电图机采集设备联网,统计检索管理系统。心电图检查包括预约登记、电子叫号、记费、检查、报告、集中存储、临床共享、统计检索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病房配备手持移动式心电图机,建立床旁心电图采集模式;同时通过weB浏览系统或HiS医生工作站进行全院临床信息共享。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安装心电图数据服务器、存储服务器,与HiS、emR、门诊一卡通等系统进行集成对接[4]。

1.2建设效果

1.2.1简化患者检查和报告流程我院现有心电网络自2010年开始建设至今,已经顺利突破了心电信息的网络化、集成化、数据集中存储等难点。现在,医生只需要在医生站开具相应医嘱之后,患者即可凭借手腕上的腕带至心电中心进行心电检测。检测完毕后,检测结果经相关心电医生分析后,分析与检测结果一并上传至心电网络,医生只需在自己的医生站即可查看检测结果及心电医生的检测分析。通过系统建设,在各个科室现有常用软件上(如emR系统)添加心电信息管理平台的相应接口,使门诊、病区等整体区域心电图检查流程化,专家在线诊断,提高诊断精确度与标准。检查后的结果由专业的医生集中处理,通过weB方式将报告在全院医生工作站上,实现心电图信息图像全院并共享。临床医生可以获得专业的图文诊断报告,可以看到心电图原始数据以及保存的心电图资料。临床医生可以在区域内任意电脑上浏览电子心电图报告,随时打印,方便会诊[5]。

1.2.2心电网络数据库建设心电网络的建设,解决了心电图数据集中存储的问题。通过建立区域的心电图数据库,为将来患者再次就医提供历史资料,也为医院各种心脏病统计学提供数据基础。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积累临床资料,资源共享,广泛讨论;②从个案的心电图资料中发现共性的特征,总结经验,有助于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合理治疗;③随时观察、对比,改善预后,提高诊疗质量;④为青年医师、基层医生提供临床心电图信息资料,指导临床研究方向,促进学科诊疗水平的提高。

2发展方向

2.1检查部分对于心电检查部分来说,其发展的趋势是逐渐向临床靠近,目标是通过移动心电检查设备的使用以及对科室医生的培训,让患者在床边就能及时完成心电图的检测,同时将检查数据实时传送到诊断中心,通过网络将结果展现在医生的电脑上。我院对无法移动或行动不便的患者,由科室专人负责使用手提式移动心电检测设备对其进行心电检测。但检测结果无法上传至心电检测中心。下一步建设的目标就是选用带有无线网络连接功能的心电检测一体化设备,通过现有的医护无线网络,实时上传检测结果,避免后期数据与系统分离,也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6]。

2.2诊断部分建立统一的心电检查诊断中心。当各个检查点完成检查后,由系统自动将数据传至心电诊断中心,采用国际通用的诊断用语库编写报告,提供丰富的报告诊断库,避免过多的键盘输入,快速的报告输入,支持心电图原始报告多次对比功能。建立报告网络系统,将临床送达的心电图进行诊断报告网络,缩短医生获得诊断报告时间。诊断医生可以将接收到的心电图进行自动报告录入、给出标准报告,经weB系统给临床医生,临床医生可以在医生工作站或护士工作站上获得心电图诊断报告。并支持心电图、测量分析参数、心电图特征描述、心电图诊断等报告输出[7]。

3存在的问题

心电网络的建设给患者、医生带来便捷和高效的就医过程,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如网络传输不稳定、临床医生技能不熟练等问题。所以,随着心电网络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了保证其日常的正常运转,需要投入大量的维护工作,如:系统与硬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信息中心的网络保障和应急方案;临床科室正确使用设备,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尽量减少和避免无效心电图的产生;心电图室在保证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还需要对以上工作进行协调、支持与帮助。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