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十篇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十篇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2:16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定期培训

计算机监控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计算机监控系统会由于多种原因出现运行不畅的问题,而无法安装安全防护软件,甚至不能升级其中相关操作系统,这也是多数发电企业电力监控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按照网络安全分区的相关原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区的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是不具有联系的,但是如果出现U盘带入病毒等不良情况,就会导致不设防的系统处于比较危险的状态中,使得发电厂或者电网等都处于比较危险的状态,这就需要相关电力系统工作人员不断完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促使电力系统运行能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电力监控系统现阶段安全防护的问题

1.1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

电力监控系统现阶段存在安全防护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包含分区错误和跨区并联等,首先是分区错误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电力监控系统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使得系统确定安全等级时存在一定困难,并且这一过程的成本比较多,在系统论角度下,需要将其中具备有不同特性以及重要性的系统进行相关的安全程度分区处理,针对性确立安全防护策略,促使其能够达到不同等级的安全防护的具体要求。但是确立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时,在初期的规划工作以及建设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对网络的重视程度不足而造成在建设完成后出现设备和系统分区时定义等错误情况[1]。跨区并联主要是在对生产控制区域相对比较大和管理信息范围比较大的区域设置单项安全隔离装置等,而在一些控制区域、非控制区域之间使用防火墙等系统实施相应的访问控制工作,促使实现逻辑隔离的效果。在通常情况下,安全等级较低的系统在将数据传输到等级高的系统时,需要实施反向隔离传输,也需要对其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在现阶段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防护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其中监控系统存在有跨区互联等现象。

1.2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建设和实际管理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其中存在着数据明文管理的现象,密码口令泄漏时,就会造成防护系统整体失去防护能力。其次,电力监控系统运行管理账和拓扑图等方面的内容和实际情况不符合,在出现系统故障问题或者出现系统异常时,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寻找故障的源头,使得设备的风险难以得到控制。同时其中也包含其他方面的问题,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机房准入制度不健全,在防范系统物理入侵等现象时有效性较低,没有比较完备的系统备份制度,促使系统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袭击而难以及时恢复。

2安全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在设计安全管理系统之前,需要详细了解电力监控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结构内容,这是在电力监控网络中进行有效访问和控制的基础内容,其中分布式电力监控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其安全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中主要包含权限管理和安全服务等内容,每一个方面的内容都能够作为比较独立的组件经过有效设计得以实现。权限管理在具体实施时,主要包含角色管理和用户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安全服务主要能够实现身份认证、权限检查以及安全审计等方面的功能,所有功能都需要数据支撑。数据服务能够在权限管理中提供所需要的工程资源数据等,数据服务是权限管理中的基础部分,角色管理和用户管理等在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的是组态管理和监控工程的角色等方面的任务[2]。在实施组态管理之后,需要将组态结果存储于权限数据库,需要管理员进行相关的权限管理操作,也需要在监控其他子系统时进行身份认证,审查其权限内容,并且实施安全审计处理,审计的结果需要保存在数据库中,使得这些数据能够在之后的管理中提供必要的依据。安全管理系统在运行时,其主要是采用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原理,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具体删减处理。

3保证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的措施

3.1提升安全防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电力监控系统进行网络安全维护时,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作用是比较重要的,在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维护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和重视维护人员的工作情况,需要关注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其责任心等,也需要在实施具体维护工作的过程中,设置相关的专职技术管理人员,使得相关的管理措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实践和落实。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维护,对维护人员的要求不断提升,不仅需要在选拔维护人员时选择比较优秀的人员,同时也需要对相关的安全维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定期检查,对这些人员实施绩效考核,促使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维护人员在开展具体维护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具有比较充足的技术能力处理维护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3.2加大生产控制大区拨号访问控制力度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维护的过程中,数据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够有效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数据的安全性,生产控制区在进行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维护时,需要防止出现外部拨号访问的情况,同时需要关注网络用户的身份问题,在网络用户使用网络时,需要具体验证和有效核对其身份的相关信息,关注其中运作的一台服务器同时布置不同网段地址的现象,使得其能够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具有比较良好的网络环境,促使生产控制大区拨号访问运行的过程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和规范,使得其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取得相对比较良好的安全维护效果[3]。

4结语

电力监控系统是电力安全生产系统中相对比较重要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能够有效促使电力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在电力监控系统运行管理时,不仅需要建设相关的安全防护体系,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关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只有在技术实施时,具有比较规范化的管理内容对其加以规范化管理,才能够有效促使发电企业的电力监控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可靠高效。

参考文献

[1]章伟华.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6):46-47.

[2]高夏生,黄少雄,梁肖.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要素[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8):212-214,222.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电力监控系统内网安全监视闭环管控

1引言

随着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电力公司部署了大量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系统)。上述安全防护设备的运行和管理一直处于松散状态,产生海量的运行数据及安全事件使管理人员疲于应对,无法做到对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状态的全面掌控,同时缺乏集中监控和统计分析手段,难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为解决安全防护设备缺乏有效集中监管的现状,本文对电力监控系统内网安全监视闭关管控技术进行研究,实现了全省电力监控系统安防设备(系统)实时在线监控及量化管理。

本文根据闭环管理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电力监控系统内网安全事件的特点,在电力系统内率先提出了“监视分析管理解决总结”的安全事件闭环管控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内网安全事件分析结果不直观、处理过程无监控、处理结果无归档等问题。该系统将安全事件按照七个基本程序进行管理,即事件发现、事件分析、事件处理、事件变更、事件管控、事件关闭、事件总结。七个环节环环紧扣,缺一不可。

为实现对安全事件的科学分类和有效管理,湖北省电力调控中心针对安全告警事件开展了深入研究,同时也借鉴了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模型。

2闭环管控系统

2.1闭环管控相关理论及模型

2.1.1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名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1]。最早由休哈特(waltera.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包括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运转。它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可以使管理工作能够不断创新发展,理顺管理者的工作思路。在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检查及反馈,以达到不断改进策略,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2]。pDCa循环,如图1所示。

其中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D(Do)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2.1.2iDeaL模型

iDeaLSm是Sei推出的过程改进模型。该模型将过程改进分为五个阶段来完成,形成一个螺旋推进、循环往复的改进策略。而且该模型还强调每个改进周期内的闭环机制,即:改进问题有被识别、具体的改进措施有被纳入计划,且被执行、被验证和总结。iDeaL[3]模型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i代表initiating(初始化),确定改进的目标并获得改进的基础结构;D代表Diagnosing(诊断),确定现状与改进目标之间的差异;e代表establishing(建设),计划如何达成目标;a代表acting(行动),根据计划开展工作;L代表Learning(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以提高未来过程的效能。

上V理论及模型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以及普遍的认可。本文提出的电力监控系统内网安全监视闭环管控系统充分继承了pDCa循环和iDeaL模型的精髓,实现了从事件发现、事件分析、事件定位、事件处理、事件控制、事件提升的闭环管理。

2.2闭环管控系统架构

电力监控系统内网安全监视闭环管控系统是集安全监视、安全分析、安全运维、安全执行、安全审计于一体的管理中心[4,5],其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2.2.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闭环管控的基础,其实现了对电力专用安全防护设备(横向物理隔离设备、纵向加密认证装置)、防火墙、入侵监测系统(iDS/ipS)、防病毒系统,以及电力调度系统内部关键应用的数据采集。

其中,事件获取是采用Syslog方式获取各种安全防护设备的事件内容;事件过滤是将大量无需关注、不重要的安全事件过滤掉;事件归并和聚合是对重复事件进行归并,所有重复事件只记录其第一次发生时间、最后一次发生时间和发生的次数;事件转发是将初步处理后得到的安全事件提交分析引擎。

2.2.2通信管理

通信管理是整个系统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实现对原始信息的监听以及上下级协同告警信息的。

其中原始信息监听主要通过标准的514端口对各类安全防护装置(系统)的syslog告警信息进行监听,为数据采集功能提供重要支撑;同时,闭环管理系统可以采用多级部署,利用信息加密隧道实现对于上下级事件的同步感知,使全网的安全防护及闭环管理工作形成有机的整体,避免安全防护工作出现短板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

2.2.3分析引擎

该系统实现了事件类型关联、事件内容关联、资产信息关联,能够通过特定算法从大量安全事件数据中挖掘当前的安全趋势和规律[6,7]。关联分析类型如下:

①基本关联,根据事件的基本属性信息关联分析结果;

②攻击关联,根据安全设备发出的告警事件,结合目标资产的类型生成关联分析结果;

③位置关联,根据事件来源的位置或者目标资产的物理位置,生成关联分析结果;

④角色关联,根据事件相关用户名结合事件基本属性,生成关联分析结果;

⑤因果关联,根据事件类型结合事件行为结果,生成关联分析结果。

2.2.4闭环管控

该系统通过安全监视发现问题,通过事件统计分析问题,通过策略执行处理问题,通过权限管理和安全审计控制问题处理过程,通过知识管理总结问题,提升安全事件处理能力。

其中,安全监视主要是指内网安全监视平台,主要实现对安全事件的采集、分析及告警;问题跟踪是对安全事件进行管理,使安全事件管理的质量评定与工作绩效相结合,提高维护人员的主动性;权限管理对事件处理的人员、权限、时限、内容及步骤进行严格控制,加强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减少因非法操作和误操作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执行管控是对解决问题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审计,形成事中、事后的审查机制,从而提高运维人员的自律性;知识管理是建立内网安全事件的专家知识库,实现知识的统一搜集、整理、管理[8,9]。

2.3闭环管控流程

电力监控系统内网安全监视闭环管控系统将安全事件的发现、分析、处理、控制、提升形成管理闭环,整个过程可分为7个阶段,分别是“事件监视与告警”、“事件分析与诊断”、“事件处理”、“变更管理”、“配置管控”、“恢复与确认”、“总结与改进”[10,11]。如图4所示。

第1阶段-事件监视与报警。

值班人员通过内网安全监视应用对电力监控系统安全情况进行监视,及时发现安全事件,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值班人员采用二种方式(即内网安全监视的事件告警和值班电话)集中发现和记录内网安全事件,通过创建安全事件工单对事件进行集中流程化处理。

闭环管控系统会对收集上来的事件之间相关性采用过滤、合并、关联的技术手段分析出有效的事件处理切入点,将多个相关事件合并生成一个流程工单处理解决,简化值班人员处理安全事件流程,提高其工作效率。在生成事件工单后,值班人员将工单转给相关系统管理员,由系统管理员对事件信息进行核实后进行进一步处理。

第2阶段-事件分析与诊断。

系统管理员在分析事件的过程中可以与相关的运维人员一起协同分析,并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事件紧急度、优先级、及影响范围再次确定事件级别合理性。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内网安全监视闭环管控提供的事件分析工具,通过过滤、合并、汇总、分析等规则,采用图形化分析手段,直观解析事件关系,帮助运维人员理清思路、找到解决方法。在事件原因和解决思路明确后,系统管理员将事件工单指派给相应的运维人员处理。(如图4)

第3阶段-事件处理。

在运维人员明确解决方案后,将开展事件的处理工作。据事件具体情况进一步由二线、三线运维人员介入处理。

运维人员处理过程中,可以借助知识库管理系统直接提供类似关联事件处理经验以供参考。如果处理事件不涉及到资产配置的变更,则直接处理并将处理完的结果提交值班人员确认;如果处理事件涉及到资产配置的变更时,则要提出变更申请,执行相关变更流程,完成变更后再提交处理结果由值班人员确认。

第4阶段-变更管理。

在事件处理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资产配置的变更,则需要启动变更管理流程。由运维人员提出变更方案,方案中包括涉及资产、变更内容、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回退措施等子项,变更方案提交给系统管理员审批,经审批后指派相关运维人员进行处理,如果变更方案不通过则重新由运维人员提交新的变更方案。在系统管理员审核通过后,系统将自动关联管控机策略,开启相关资源的“操作通道”,授权相关运维人员完成配置变更操作。

第5阶段-配置变更操作管控。

运维人员在获得资产配置变更操作授权之后,将使用运维专用机对相关资产进行配置修改,同时系统管理员可以实时监视运维人员操作行为,并对不合规操作强制阻断。在强制阻断后,运维人员需要重新考虑变更方案,重新开始新的变更流程。对于运维人员操作全过程采用内容录像方式保存,提高操作全程记录审计能力。

运维专用机对资源帐号密a采用统一记录与管理,运维人员无法获取系统资源帐号及密码,只有“系统管理员”根据具体事件工单涉及的相关设备进行“动态式”授权,后台自动建立访问控制策略后,运维人员才能操作和修改资源配置。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密码外泄,加强相关人员操作访问的权限、时限控制,减少因非法操作和误操作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第6阶段-恢复与确认。

在运维人员事件处理完毕,系统恢复正常工作后,运维人员将事件工单提交给发现事件的值班人员,由值班人员对事件处理结果进行确认,采用检查资源状态、电话回访等方式确认事件是否解决。同时,值班人员将进行事件处理的满意度调查,由值班人员填写事件处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和评价。

第7阶段-总结与改进。

在事件恢复后,运维人员对处理内容、方法进行总结,系统自动将处理经验生成事件处理报告并提交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对事件处理报告进行审核,对满足经典经验的知识进行标注,将经验纳入知识库中。通过对搜集、整理的内网安全事件处理经验进行专家评审,提高知识专业性,形成专家知识库。

3应用效果

本文提出的闭环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了事件管理的程序和标准,丰富和发展了适用于电力监控系统内网安全事件的管理方法,使安全管理工作迈上规范化、程序化的运行轨道。湖北省电力调控中心通过内网安全监视闭环管控系统的建设,使系统管理员可以跟踪事件处理流程,能够及时了解事件处理进度;另外,每周定期查看事件处理操作记录,也可以审计处理操作的合规性。同时,通过建立健全良性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系统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执行效果和执行效率的同步提升。以内网安全监视的闭环管控为例,2015年安全事件数量与去年相比下降较为明显,湖北电网每日安全事件数量基本控制在10个以内。安全事件曲线,如图5所示。

另外,系统管理员生成运维人员绩效报告和事件全程审计报告。绩效报告对运维人员绩效进行统计,包括对事件请求量、事件解决量、事件解决率、事件平均解决时间、事件满意度平均值、事件处理及时率等指标,通过统计分析对安全状态、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为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进一步改进监视策略提供依据。事件全程审计报告记录事件整个处理过程,对从事件发生、到流程处理、到操作过程、到解决完毕进行全程监督和审计,提高对问题在事中、事后的掌控力度。

4结语

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电力监控系统内网安全监视闭环管控系统有助于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由边界防护向纵深防御发展,解决了电网调度系统对关键安全设备、服务器的日志集中采集和统一管理问题,实现了对安全设备的实时告警与运行状态监测,为电网调度系统提供全面的安全基础支撑,能够及时掌握电力监控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恶意攻击行为,保障电网的内网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宋华明,韩玉启.pDCa模式下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南京理工大学[J],2002(2):10-12.

[2]陈建亚.现代通信网监控与管理[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3]mcFeeleyBob.iDeaL:aUser'sGuideforSoftwareprocessimprovement[m]Softwareengineeringinstitute,CmU/Sei-96-HB-001,February1996.

[4]胡炎,董名垂,n英铎.电力工业信息安全的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7):1-4.

[5]高雷,肖政,韦卫.安全关联分析相关技术的研究.计算机应用,2002(7):1526-1528.

[6]刘雪飞,马恒太,张秉权.niDS报警信息关联分析进展研究.计算机科学,2004,3(12):61-64.

[7]李亚琴.网络安全事件关联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6.

[8]王保义,张少敏.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综合安全策略[J].华北电力技术,2003(4):19-22.

[9]刘康平,李增智.网络告警序列中的频繁情景规则挖掘算法闭[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24(5):891-894.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煤矿;监控系统;数字化矿山;综合自动化

1.黄玉川煤矿综合自动化的总体目标和设计原则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煤矿综合自动化建设的目标确定如下:

①综合自动化系统由地面生产指挥中心、信息管理中心、井上工业以太网、井下以太网和设备控制层组成。综合自动化控制网按区域、节点数量、规模划分为3个子环网,即井下子环网、地面子环网。采用1000m的工业环网的架构。三个子环网通过地面调度指挥中心的中心交换机进行汇聚,并通过中心交换机实现不同的环间的数据通信。中心交换机选用两台模块化、多端口、高性能的中心交换机与井上、井下子环网连接,实现网络冗余。

②在实现对矿井生产设备的集中监控的同时,建设一套包括:井下无线通信、矿井人员管理系统、矿井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工业电视及大屏幕信息显示系统和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在内的煤矿生产、安全、经营综合自动化办公平台,实现整个矿井的生产信息、管理信息的集成化管理,构成“数字化”矿山的基本框架。使整个系统配置合理,信息共享,提高指挥效率和生产率。

③在实现设备层、控制层全面自动化的基础上,提高信息层的技术含量。通过引用、开发及实施具有现代生产管理思想的软件系统,使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发挥更大的整体效益。

2.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内容

煤矿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实时监控网络结构,具有完善的生产监控管理能力。它主要由以下系统组成:

⑴生产指挥中心:配置最先进的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实现生产调度和安全监测的集中管理。

⑵井上电力监控系统:地面变电所采用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快速、完善、可靠的自动保护。在控制室内实现对地面变电所的“三遥”(遥测,遥信,遥控)控制。在生产指挥中心可对全矿地面变电所进行检测及遥控分合闸,实现无人值守。

⑶井下电力监控系统:具有快速、完善、可靠的自动保护。在控制室内实现对井下变电所的"三遥"控制。在生产指挥中心可对全矿井下变电所进行检测及遥控分合闸,断线自动检测与工作站智能综合选漏,实现无人值守。

⑷主运输及井下带式输送机监控系统:输送机的控制系统通过pLC联入控制网,在设备闭锁状态下,所有的运输设备开、停及配仓、倒仓等操作均在指挥中心进行,不再设现场固定岗位。系统内各胶带机正常运行工况的监视、异常工况的报警和紧急事故处理、运煤量、耗电量的计量与记录等。

⑸主通风机监控系统:主通风机可实现授权遥控、现场集中、就地手动三种控制方式,能自动切换风机,自动反风,实现少人值守。在控制室内实现对主扇风机和辅机的"三遥"控制,甲烷、风量、负压等参数的实时监测。

⑹井下排水监控系统:采用液位计、压力计、流量计、电控阀等,实现井下排水自动化,实现无人值守。实现主排水泵按水位自动启停,按水位变化率增加排水泵的运行台数。在控制室内可实现对排水系统的运行监测与远程控制。

⑺工业电视系统:为能实时、直观地了解矿井各主要环节的生产、运行情况,便于调度,设置一套矿井工业电视系统,采用模拟传输,工业电视墙设在矿井生产指挥中心,由4×3台29″电视监视器组成,可通过电视墙对井下重要的生产和运输系统进行实时监视、及时调度。通过监控系统以太网可实现远程实时监视和控制,满足单路、多路录像文件的检索查询及传输。

⑻综采工作面生产监测、监控系统:通过接口设备将采煤机及液压支架等的数据通过井下工业以太网上传,可在生产指挥中心实时监测工作面采煤机、液压支架等设备的现场运行情况。在控制室内实现对单机设备的工况检测和故障在线诊断。

⑼掘进工作面监测、监控系统:利用总线信息网络监控技术,实现掘进切割与支护的协调作业,监视掘进后的配套运输和掘进头的通风环境。

(10)选煤厂集控系统:通过工业以态网与选煤厂集中控制系统连接,能实现在矿井调度监控中心,对整个选煤厂的生产系统、装车站的集中监测监控。在控制室内实现正常运行工况的监视;异常工况的报警和紧急事故处理;用户、煤质、煤量的统计记录。

(11)其他生产辅助系统,如矿压检测,井巷测绘,水文地质观测等等。

3.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与网络结构

煤矿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ethernet/ip工业网络,实现煤炭生产采掘运的综合调度和生产过程自动化。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所需覆盖的范围广、规模大、控制距离长、涉及工艺多、信息量大,点对点控制无法实现现场的实际要求,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就必须采用多级异构网络结构,并保证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CimaS的体系结构一般分为三级:管理层,控制层和设备层。第一层由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构成,对生产经营进行综合管理和调度;第二层由监控计算机、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构成,完成对生产过程的监视、控制策略的实现等;第三层包括控制器、各种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等,对现场设备进行调节、控制等,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和信息的传递。

设备层:主要采用现场总线方式将现场设备、传感器、变送器、开关、显示屏和操作终端与pLC连接,以快速、稳定的与控制层实时交换数据。

控制层:建立一条贯穿于井上、井下的高速以太冗余环网,将各子系统的主机作为工业控制环网的一个节点,把各现场子系统整合于基于tCp/ip的以太网中。通过opC、DDe、数据库共享、Ftp文件上传等软件接口完成各子系统的信息整合,达到在地面调度中心对全矿生产及相关环节的集中监控,从而实现包括作业计划,生产调度,资源调度,产能优化,质量管理等各项功能。并与上层矿级管理系统(信息层)进行信息交换,实现矿井的管控一体化。

管理层:即矿级管理系统。基于工业以太网,以tCp/ip为协议平台,利用现代it技术实现更强大的工业控制网络数据管理、internet接入、远程数据访问及无线网络接入等服务和功能,将信息管理和上层决策管理实现无缝连接,实现更强大的安全生产三维可视化,安全生产调度,人力资源劳动工资管理,物资供应管理,机电设备管理,经营决策,oa办公自动化据管理,更好地实现控制与管理一体化和信息,消除了以往煤炭管理、生产中“信息孤岛”。

4.结束语

煤矿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平台,实现了矿井生产调度的统一管理,同时为自然灾害的有效预防、抢险救灾的统一调度指挥、远程管理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工具,对于矿井提高生产产量、减少生产事故、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安全监察;电力系统;应用

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通常是指在突发性事故扰动下,系统保证避免发生广泛波及性供电中断的能力。由于安全性是对突发事故引起的后果进行分析,涉及到系统事故后的稳态行为和暂态行为,因此安全性分析往往也被称之为预想事故分析,分为静态安全分析和动态安全分析。为了评定系统当前运行状态在出现事故时是否安全,应进行预想事故评定,即对系统全部可能事故(扰动)集合中某一子集――预想事故集的所有事故逐一进行安全性分析评定。分析当系统出现某一事故时,系统是否仍然满足安全约束条件、事故是否有扩散的趋势。

1.电力系统生产中安全监察的内容

(1)检查监察工作票中停电范围、工作地段、工作任务、危险点、安全措施及控制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并满足安全作业要求。

(2)检查现场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如:地线的安装、围栏的设置、标示牌的悬挂、监护人的安排、危险点控制措施的执行等。

(3)检查监察现场人员着装、安全工器具、人员精神状态及车辆情况。

(4)检查监察班前班后会活动中对作业现场的危险点分析、设置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是否交待清楚到位。

(5)对大型作业现场中重点要监察项目实行人逐级审批制度,做好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从总体和宏观上确保安全,监察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的执行并为安全措施的正确性负责。

(6)坚决制止现场的违章指挥和冒险蛮干行为,必要时向上级安监部门报告,避免同类不法行为的发生。

2.电力系统生产中安全违章行为分析

对违章行为及反违章管理工作的监察检查,是安监部门(人员)在实施现场监察检查过程中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实施中的难点。为此,安监人员要克服为难情绪,分清违章的类型和对象,采用恰当的工作方法进行处理。

(1)管理性违章。指各级领导、部门、基层单位管理层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不作为,疏于安全管理的行为,使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程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企业内执行力不到位而产生的违章行为。

(2)指挥性违章。指各级领导、各级管理者、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等,违反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业的安全生产规程规定、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有关技术标准,违反为保证人身、设备安全而制订的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发生的违章指挥(例如越级指挥、交叉指挥等)行为。指挥性违章带有一定的指令性,直接威胁安全生产,检查、纠正带有一定的难度。

(3)作业性违章。指在电力生产、检修、施工作业中违反《安规》等有关规程规定、制度、安全措施不到位而产生的一切不安全行为。尤其是习惯性违章行为带有一定的顽固性,查处、纠正是一件艰巨而又长期不懈的工作。

(4)装置性违章。指工作现场的环境、设备、设施、工器具以及其它作业条件不满足安全生产的法规、规程、制度、规定、措施的要求,以致不能保证作业者和指挥者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的一切不安全状态。

3.安全监察工作在电力系统生产中的应用措施

安全生产的法律、各项规程、规定、标准制度落实到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对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危险源辨析、危险点控制等事先预防的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反违章活动、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强化规程制度的执行力,具体落实工作要做到抓住班组、盯住现场,真正实现安全生产能控、可控、在控。

3.1各个上级层面对安全监察工作的支持

首先要提升安全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组织协同专家及领导对重点工程进行监察巡查,印发监察检查情况通报,检查施工单位落实监察检查意见的整改情况,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抽查人员资格、施工、验收情况;抽查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控制情况等,在工作中由安全监察人员现场兑现奖励并及时奖励通报。对该奖励的一定要奖励,让职工明白奖励的意义是责任心、是爱企精神,是企业对员工表明心迹的一种方式。从中也能提高各参建方的质量和安全意识,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是上级领导自身素质的提高,他不仅要了解大量的法律、法规、部分专业知识,他还要有虚心和敬业的工作态度,深入基层单位,作业现场调查研究,细心听取各方面意见,聚集集体智慧,抓住本单位、本局安全生产主线,在情况多变的形势下客观思考,具体分析,做出该层面决策意见,更重要的是他能发现和提拔一些工作中踏实肯学求创新的人才,实现人才最大化开发、储备,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2建立电力设备安全咨询系统

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和改善对监察对象的监管,必须建立集中化的电力设备安全监察业务数据库,通过完善基层的监察数据库,逐步形成使用单位和在用设备安全等级系统的全国性网络系统。设想如果建成全国联网的在用电力设备安全监管系统,将为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不仅有助于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提高监察工作的针对性,而且有助于使用单位进行内部风险控制,降低安全风险集中度。

3.3监控预警系统和应急技术

目前,在国外针对一些危险性大的设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其安全状态实施远程监控,及时发现不安全问题并控制处理。而我国尚未完全建立起对各类电力设备的监测、预测以及防范恶性事故发生的监控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预案和有效的应急抢险装备,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无法预料和有效防止灾难性突发事故,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的巨大损失。塑造良好的安全监察人员心理素质。安全管理和监察人员对象和方式的多样性、复杂性与重要性,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品质和能力素质。一般来说,一个安全监管人员的个性品质,思维能力都是在进行有关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在工作实践中他们遇到多种多样的事物,首先,考虑并解决多种多样的问题,逐渐地形成所从事的职业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表现在:安全监管人员应当具有工作所必须的道德修养,这是由每年的工作任务决定的;他们要对生产过程中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教育,只有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才能对其他人产生良好的影响。其次,安全监管人员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处理事故时对其原因的分析和责任的处理都需要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所以对一个安全监管人员还需要有敏捷与灵活的思维,善于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能源

近年来,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应用促进了电力事业和企业的规模逐步朝着规模化发展。火电厂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组成成分,在不断发展中各个运行环节对自动化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导致电厂热工监控在工作中对自动化要求不断提高,对监控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就使得热工自动化设备系统在火电站机组工作中为安全使用提供了保障基础。电厂热工自动化程度,应当根据火电厂在运行中各个机组的自身容量和特点以及电厂在运行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来进行分析,确保在监控中能够满足电厂自身需求。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结构的逐步调整与优化,各种大型的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方式及管理方法出现了大幅度的变动,已成为电力企业迈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大型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水平、控制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管理目标。

一、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践策略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目前备受人们关注和重视,通过区域电网互联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应用中由于互联电网对事故发生容易出现连锁反应,从而导致火电厂工作出现重大的隐患和大面积停电事故。随着火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电网和信息技术应用扩大的今天,各种电力之间的传输要求逐步增加,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方式也复杂多样,这一变化为火电厂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为火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工作中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综合分析,确保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良好应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的内涵和特征主要是热工自动化技术是综合运用热能工程控制理论技术,通过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各种高智能型的机械仪表,对火电厂在运行中各种相关的热能电力参数进行科学检测和有效的监控,从而对电力生产进程中进行安全控制,优化管理措施和调配方式。实现稳定生产运行模式,降低耗能,并且同时能够提高生产模式和安全控制方式。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高智能型器械仪表。对火电厂相关热能电力参数进行科学检测和有效监控.从而对电力生产过程进行安全控制、优化调配与科学管理.实现安全稳定生产运行。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等目的的高新技术。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主要是对锅炉蒸汽设备以及辅助设施运行的有效自动控制.使机组生产自动适应工况变化,并在安全经济环境下正常运行。热工自动化控制具有如下特征:

1.设备智能化.

随着现代电力能源开发技术的综合性提升.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备.往往借助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配置了高智能型的机械仪表或精密元件.以便对电力生产的科学智能化管控。

2.技术高新化

电厂热工自动化管理系统.一般运用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热能工程技术和控制理论.从而实现对火电厂相关热能电力参数进行科学检测和有效监控.自动化管理技术趋向高新化和综合型发展。

二、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成

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一般是由检测装置、执行设备和控制系统组成。由于火电厂热力生产过程复杂,多数设备长期处于高温、高压、易燃等恶劣环境下高速运行,现代热工控制系统往往还包括自动报警与保护、自动检测和顺序控制等内容。

1.DCS系统

(i)单元机组实现了集中控制,电气控制系统纳入了DCS技术.单元机组电气发变组和厂用高、低压电源系统实现DCS监控。烟气脱硝系统及汽机旁路系统的监控纳入机组Dl笃。

(2)两台机组的DCS之间设置公用网络.并通过网桥联接空压机房、燃油泵房等厂用电公用系统.公用网络可独立设置的操作员站.或通过单元机组操作员站对公用系统进行监控。

(3)机组操作台上设有DCS、DeH操作员站及安全操作控制按钮。当DCS发生通信故障或操作员站故障时,可通过后备控制手段实现安全停机或停炉,达到自动控制目的。

2.辅助系统集中监控网络

热力辅助系统的监控采用可编程控制器+交换机+人机接口方式,为满足安装、调试和初期运行过渡需要,按照水、煤、灰三点设置调试终端兼临时操作员站.正常运行后转移为集中控制室集中监控。

3.烟气脱硫系统

烟气脱硫系统的控制点.可与除灰系统合并设置控制室。烟气脱硫控制系统采用pLC实现。烟气脱硫系统的状态监控与报警保护等联锁信号.通过硬接线与机组DCS系统连接。以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

三、热工自动化系统的现状与问题

1.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现状

随着DCS在电厂中的广泛应用,其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优势.促进了机组设备可控性的日益提升.机组控制室布局、控制点的设置和控制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控制室位置和格局也日益多样化:控制方式实现了单元控制室内集中监控,辅以水、煤、灰3个就地辅助监控室,以满足安装、调试、现场巡视和异常工况处理的需要。

2.热工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整体控制程度不高:热工检测及仪表工艺有待提高;安全监控和保护装置覆盖面窄,功能不全:机组自动调节自动投入率低:程序控制投入使用少,执行机构存在回差。空行程,阀门漏流,线性不好等问题;当机组负荷快速、幅度增大时,调节系统会对调解质量产生很大的f扰。

四、热工自动化系统控制管理策略

1.拓展技术资源.优化自动化技术管理开发

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综合技能性较强。充分整合拓展人才资源优势.加强热工自动化技术培训。提高热控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是现代电力企业热工自动化控制的管理需要。此外。采用技术成熟、质量可靠的热控元件设备,优化保护逻辑组态.对维护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2.创新技术实践.确保自动化控制高效运行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行.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管理.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与时俱进,科技创新。实现科学优化和技术更新.立足于电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基础上.落实技术实践措施。确保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监管系统的高效运行。推动电力企业电力能源的正常生产和运营。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电网;安全监控;稳定运行

近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电力行业的安防监控产品也一直在伴随着电力行业本身在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的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了十年前的用电负荷,常用的设备更是容易在用电高峰时期满载或过载运行,电网监控效率常因巡视时间过长而下降,使得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因此,针对这一情况要想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的同时又能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提高电网监控效率方法的研究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这也是按照国家电网“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符合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发展观等的重要体现,是加快电网发展的必然选择。

1、当前电网监控状况分析

电网监控是电网在运行的时候进行监视控制,这个监控由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由运行调度员进行人工干预,增减和调节其负荷,处理峰值负荷和电网故障等,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它主要是用来处理所辖电网的“四遥”监控、变电站安全防护、信息网络监测、地方电厂并网信息管理、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等系统的集中监控工作,同时值班调度员也需要在运行操作、事故处理等方面进行指挥。

目前电网监控系统也是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而形成和推出的,但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电力系统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解决,比如监控员的工作强度大,无法分出时间分析和思考电网薄弱点;各个操作系统都是分开独立运行,不容易管理,以致于监控效率低。有相关文献指出,在电网监控日常工作项目时间中,电网巡视时间就占58.33%,而其余工作项目时间则占很小的比例,所以,要想提高整个电网监控工作的效率,就必须缩短电网巡视时间。而电网监控巡视时间长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遥信表巡视时间过长,同时缩短遥测信号与遥信信号的巡视时间也能缩短电网巡视时间。

2、电网监控的原因分析

2.1监控人员水平及监控制度

就监控制度而言,监控中心的各项监控规章制度都是自其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细致具体的规划了岗位设置、工作要求、奖励考核等各方面,并定期的对监控员进行各项规程、电网运行方式、所管辖监控系统原理及使用为主题的监控工作培训和考核。而监控人员均通过上岗考试且合格,其自身也有着丰富的变电工作经验,熟练掌握工作要求,完全满足监控工作的需要。

2.2自动化系统

当前在全国各级电网调度系统中应用广泛的是南瑞公司的open3000能量管理系统,其一直在电网巡视所采用的自动化系统中广受好评。在电网调度运行时这个系统能很好的满足静态安全分析、遥信与遥测处理、负荷预报、极值潮流统计与回顾及事故追忆与反演、自动电压控制等各方面的需要。然而,为提高监控效率以更好的适应“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需要,该系统的调度运行模式需要做相应改进和调整。

3、提高电网监控效率的措施

3.1合理设计信息整合界面

统计调查数据库中所有信号,按信号重要性进行分类定义,标明重要信号的等级。数据库中的遥信信号种类繁多,错综复杂,对系统运行过程中,要将常用的重要信号特别分类定义标注,以与普通开关的变位信号不同的单独列出,防止真正的线路开关变位被值班员在众多的电容器变位信号中忽视。例如设备中出现异常,但电网整体仍能正常运行所发出的信号可以定义为告警性信号,这种信号无伤大雅,但还是需要注意。而电网设备进行检修试验时所发出的信号可定义为检修信号,电网出现事故时引发跳闸所发出的信号则定义为事故性信号。另外,某些设备保护装置或远动模块在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生异常时,常常会不时发出虚假信号,有时某个设备出现异常会从同一厂发出若干相关信号。所以,增加按厂站将信号在信号历史查询中排序,可以使信号的查询和故障判断分析方更便。

3.2信息整合遥信信号和遥测信号

遥信信号数量众多,过去只是简单的按其所属设备的顺序堆叠在一起,查找起来非常麻烦,要提高电网监控效率,可以依照设备性质将统计信号所属设备的种类分为主变、220kV进线、110kV进线/出线、35kV进线/出线、10kV出线、母联、电容器等单元,这样巡视时可以缩短巡视时间,快速发现异常设备及其异常情况。同样,按照遥测信号的重要性,对巡视信息进一步整合,分别制作成不同的电压、电流越限表,一旦出现电网异常,可以马上发现,加快巡视进程和速度。

3.3利用状态估计监测系统内异常信号

作为电力系是统运行、控制和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基础,状态估计主要是根据电力系统的各种量测信息,快速估计出电力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它也是当代电力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可迅速发现电网异常,避免收到虚假信号造成错误判断,大大提高了巡视效率,保证设备稳定安全运行。

4、总结

目前我国电网规模的快速发展和电网架构发生的巨大改变,迫切需要我们将采取高电网监控效率的方法,来改变电网监控的现状,满足电网监控工作的需要。而设计合理实用的信息整合界面使得监视系统更有针对性,对遥信信号进行信息整合,对遥测信号进行信息整合,利用状态估计监测系统内异常信号,引入可视化模块监测电网状态等方法,都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大大的缩短电网巡视时间,有效的提高监控效率。我国已有部分地区采用了这些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只有不断的研究和探讨提高电网监控效率的方法,电网系统才能更加安全、经济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碧君,薛禹胜,顾锦汶,韩祯祥.电力系统状态估计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11).

[2]黄彦全.电力系统状态估计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3]王晶晶,刘巍,张勇平,李群炬,刘平,李平,王丰,刘鸿斌.华北电网无人值班站和集控中心管理模式的探讨[J].华东电力,2009(10):24-27.

[4]黄炜,张杰明,綦孝文,李存义.调度集控一体化系统责任区管理和告警解决方案[J].电网技术,2007(12):264-267.

[5]王强,罗鲁东,崔立勃.提高电网监控效率方法探讨[J].山东电力技术,2010(2).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篇7

创新机制,转变管理方式

第一,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安全播出监管工作机制。集中统一安全播出监管,就是有线统一监管、无线及卫星统一监管、全区统一监测监管。

一是有线的安全播出,由广西广电网络公司统一负责,统一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彻底改变过去由于网络分散而难以统一管理的状况。

二是对广西广播电视技术中心直属无线台站、卫星地球站和西新工程、村村通发射台站统一由广西广播电视技术中心统一管理。

三是建立全区广播电视播出监测监控网络,对全区所有县级以上广播电视台、无线、有线、卫星及新媒体平台播出进行监测监控,由广西广播电视监测中心统一负责监测监控和调度指挥。

实行安全播出集中统一管理后,明确了安全播出的责任主体、监控业务主体和行政监管主体,按照“谁播谁负责”的原则和“全区统一监测监管”的要求,各负其责,真正把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到各单位和各发射、传输、播出环节。

第二,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安全播出管理水平。广西广电局充分利用五级贯通的广电网络资源,以联网监控技术手段,建立有线、无线及卫星、技术监测监控三张全区统一的安全播出管理网络。

一是有线网络实现全程全网监控。广电网络公司对全网进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网络规划、设计、改造和设备更新,统一安全播出管理,特别是乡镇、村网络纳入县分公司管理后,取消乡镇、村网络小前端,过去播出质量低劣、安全播出事故时有发生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是无线台站实现远程智能化统一管理。在各台站与有线网联网的基础上,我们自主研发了广西全省(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运行支撑管理系统。实施远程智能化监控的无线台站,可以实现故障自动报警、备份自动播出,所有台站播出的监控工作都集中在首府南宁的传播枢纽成实现,实现了无线台站“无人值班,有人留守”的管理。目前,技术中心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除了管理43座直属无线台站和卫星地球站,还管理125座西新工程、村村通台站。过去村村通台站由于点多面广,而且当地县广电局维护能力不足,导致停播率高居不下,现在管理分散的问题得以解决,维护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改观,停播率大幅下降。

三是全区统一监测监控。监测中心建立了自治区、市、县三级贯通的安全播出监测指挥调度系统,利用有线网对全区所有县级以上广播电视台、网络公司及各分公司前端、各无线台站及卫星地球站、各新媒体播出平台等发射、传输、播出、转播的节目进行监测。系统能自动、实时地将广播电视异态监测信息发送给播出单位,对及时处理、减少停播劣播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降低了停播率,实现了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的转变,实现了对全区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监控、调度指挥、预警。全省有线数字电视前端还与总局监管平台相联,纳入了全国有线网络统一监管、监测体系。广西广电局按照全媒体、全业务监管的要求,还建立了广播电视监听监看平台、广告监管平台、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平台和广播影视网络信息综合平台,正在抓紧建设iptV监管平台和手机电视监管平台,把新媒体、新业态纳入安全播出的监管。

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安全播出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1年广西所有播出单位监测总停播率下降到22秒/百小时,比2010年68秒降低了46秒。县级及县以下无线发射台站总停播率1分32秒/百小时,实现总局低于3分钟/百小时的要求。2012年上半年全区重要播出单位(自治区两台播控、卫星地球站、有限网络前端)的停播率为0秒/百小时,重要转播单位(区直发射台、广电网络各分公司、各市局属发射台)的停播率为1.4秒/百小时,县级及县级以下无线发射台站总停播率为22秒/百小时,停播率再创新低。广西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连续4年实现0秒停播。

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确保安全播出

确保党的十期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下半年安全播出工作重中之重。为做好十安全播出工作,广西广电局开展了以下工作。

第一,高度重视,加强对安全播出工作的领导。年初广西广电局就下达2012年度安全播出任务指标,并将十安全播出工作作为主要考核项目与各市广电局和直属播出单位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目标。自治区广电局还专门就十安全播出工作召开4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局领导亲自动员部署,并带队到各单位进行检查。广西广电局要求各单位每半月上报安全播出落实、整改情况,编印十安全播出工作简报,督促各单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整改。

第二,突出重点,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认真按照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和各专业实施细则的要求,要求各单位落实资金、落实人员、落实设备限期整改。为确保十安全播出,仅区直各单位就投入近1亿元资金,对供配电系统、信号源系统、自台监控系统、制播系统、总控系统,以及卫星地球站上行系统、无线台站发射系统、光缆传输系统、有线网前端播出系统等进行更新、备份,提高保障能力,不断完善新媒体安全播出保障体系,以应对新媒体、新业务、新业态所带来的安全播出风险。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

一、引言

2008年春节来临之时,我国南方遇到了半世纪未遇的特大雨雪冰冻天气,南方电网设施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一时间造成列车停运和较大部地区供电中断,使南方电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这次灾害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深重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设施的稳定和安全。本文意在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作简要阐述。

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相关方面的解析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是基于科技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一个概念,是一个综合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网络和用户的集成概念,其概念研究和实现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更好地掌控和监视电力从出厂到供应的全过程,使输配过程更有效和通畅。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主要包括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自动化(包火力和水力发电厂)、电力系统信息自动传输、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化、供电系统自动化以及电力工业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其实质就是如何使电力在生产—传输—用户过程中实行有效自动化控制,从而实现电力供应的迅捷、损耗的最小和安全可靠。

图1三层控制系统模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基本工作流程是,在相对的中心地带的调控中心装置现代化的计算机,以此向四周辐射网络系统,围绕这一中心的发电厂、变电站之间则设置信息服务和反馈的远方监视控制装置,并时时进行监控,从而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网络覆盖面,形成全面的畅通的信息传达和指令传输。中心计算机负责总体调控,而相关的监控设备则主要负责诸如设备操作和事故内容的记录、编制各种报表的记录处理、系统异常事故的自动恢复操作和常规操作的自动化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控制部件为中心,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的结合,以及终端硬件装置与控制计算机的结合,运用各种软件实现控制范围的扩大和自动化程度的深化。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采用的是分层控制的操作的方式,即在调度所、控制所和发电厂、变电站的各组织分层间,按所管辖功能范围分担和综合协调控制功能,以达到系统合理经济可靠运行目的的控制系统。当前,分层控制依据电力系统的大小一般分为二层和三层控制。具体情况如下图1和图2。

图2二层控制系统模型中央控制所相当于一个中枢神经,负责总体性的控制。主要是负荷-频率控制,主干系统的电压控制,发电厂、变电站的监视系统,系统安全监视控制,调度记录统计,发电计划系统构成。配有cpu(控制用计算机)、cdt(循环数字遥测)、tc(远方监视控制装置)、ssc(系统稳定控制装置)、vqc(电压-无功率控制装置)。中央控制所得主要功能就是维持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和设备的完整性。而中央控制所的下行任务则需要由地方控制所来完成,从而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完整系统。地方控制所主要功能是对发电厂、变电所进行有效监控。对地方系统的电压控制、安全监视、水工调度、运行记录、报告和通报发电计划与系统构成计划等等,除发电厂无功功率控制装置不配备外,其他设备功能基本与中央控制所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中央和地方控制所实际上是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其主要作用就是对电网安全运行进行时时监控、对电网实行有效的经济调度以及对电网运行安全分析和事故处理。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有计算机系统和数据信息传输网络为基础的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配以自动发电控制(agc),经济调度控制(edc),安全分析(sa)等等软件来实施。

图3配电所数字型保护控制装置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对变电站保护和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必须要具有集中控制功能和有先进的继电保护和控制,并能远距离控制、抗电磁干扰;有事件记录;可无人值班;能适应全系统统一控制的需要;满足分期建设的要求。配置的基本原则体现在:分层;数据分快、中、慢速传递;保护系统通信高度优先,但不经常占用;保护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功能处理器配置成群;数据采集装置设在开关站内;数据采集装置的数量和地点应具有灵活性;备用方式的选择具有灵活性。配电变电所数字型保护控制装置构成如上图3。

城乡配电网的实现较为复杂。在实现主网、发电厂、变电所自动化的同时,国外先进的电力部门已开始用先进的配电设备装备配电系统,组成配电scada系统,通过光纤等通信手段控制监测城乡的配电,例如配电系统的电压电流监测、控制自动重合器、启动分路开关等。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手段是:数据性信息的传输必须有一个可靠的调度通信网,传输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测数据,生产调度数据、远动数据及行政、财务、供应及计划管理数据等。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中的信息传递主要分为从上至下和从下至上两种方式。从上至下的信息传递一般称为下行信息传递,主要是从各级控制所下达到发电厂、变电站的指令和操作信息,从下至上的信息传递一般称为上行信息传递,就是传达判断、处理所需信息。

三、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建立dms系统,通过dms系统,一,可以提高电气综合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电力系统技术发展的需要;二,使电气设备保护控制得到优化,消除大面积停电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三,能够建立快速电气事故处理机制,使故障停电时间减到最短,对生产装置的影响也可以大大降低;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以及电流。电压、电量、功率等各种运行参数,实现电力平衡、负荷监控、精确计量和节约用电等多种功能;四,改变了现行的运行操作及变电值班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方式,达到大幅度减员增效的目的。

四、对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几点思考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是一个集传统技术改造与现代技术进步于一体的技术总体推进过程。虽然,当前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已经进入以计算机技术和监控技术开发为主要标志内的阶段,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电力需求大、电网建设复杂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革开始较晚的国家来说,在追赶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对传统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早日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罗毅.电力系统安全监控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篇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变电站事业的发展正进入一个黄金发展的时期。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加强对变电站集中监控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变电站正常运行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改善当前变电站运行监控管理的现状。

【关键词】

变电站;集中健康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1针对变电站集中运行模式的研究

1.1针对操作与监控分别设置模式的研究

在操作与监控分别设置模式下需要设置统一的变电站集中监控中心,负责全部变电站的远程监控与实时监控的工作。在这种模式下,要分区进行操作与监控配置,负责变电站的工作许可、操作、巡视、验收以及事故处理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与运行。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控制工程监控人员的数量,而且有助于促进变电站内部结构与智能的划分。

1.2针对操作与监控一体化模式的研究

在操作与监控一体化模式之下,每一个变电站运行调度员都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调度工作人员不仅要指挥电网机械设备的操作,监视电网系统的运行参数,而且要代替变电站的值班人员完成监视变电站运行设备的运行状况与信息管理工作。但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调度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有可能造成信息的混乱或者失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1.3针对监控与管理的区域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在监控与管理区域化模式下,监控室被安排在调度室内,监控人员与调度人员都可以监控机械设备的调度。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保障设备调度与监控的统一,而且有助于提升变电站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2针对操作与监控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2.1针对数字化管理方式的研究

在变电站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实施数字化管理的方式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在制定集控站钥匙管理制度时,对于无人值班管理的房屋钥匙管理,采取具有使用权限功能的电子锁具;二是可以在变电站系统内建设计算机变电运行的管理系统,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档案资料管理、安全运行以及两票微机化管理的目标;三是在变电站系统内使用数字化集中控制或者遥视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有效完成软压板的投退、程序化的操作、信号分层的处理、完成事件的记录以及序列的控制等任务。

2.2针对监视无人值班的变电站运行数据的研究

在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过程中,监视无人值班的变电站运行数据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变电站的集控中心可以实现对无人值班室直观的监视,并呈现动态的画面与人际交互功能;二是在监控过程中,可以实现防盗自动报警、防火、遥控照明与风机设备以及监控远距离的图像等目标;三是在监控过程中,变电站可以实现对各种运行数据信息的采集、统计、分析处理,比如说。遥测处理、遥信处理、统计计算以及电量处理等。

2.3针对变电站实施集控站安全管理的研究

在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实施集控站安全管理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加强对安全运行与监控工具的管理,这些工具要放置在零十五度到零上三十五度之间,干燥通风、湿度在80以下的环境内。在放置安全工具的地方要设置相应的架、柜,将不同种类的工具分类放置。其中一些绝缘物品要与酸碱、油类以及化学型的物品分开放置,避免阳光的直射。还有一些橡胶绝缘的工具要放在避光的柜子内。

二是要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制定并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并将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阶段的责任进行层层划分,落实到个人。

三是要强化对变电站消防安全的管理,在变电站内设置灭火系统以及火灾自动预警系统。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可以及时地想变电站的集控中心发出灭火指令。

3针对变电站集中监控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

首先是在变电站集中控制运行管理模式下,需要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可以根据每一个人工作特点与技术特点,将变电站内的工作人员划分成值守班、操作班以及维护班,科学划分每一个人的工作职责,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质量。

二是在变电站集中控制运行管理模式下,要实现工作内容务实精简,工作效率高的目标,需要安排变电站内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脱产学习,并编写《集控运行工作指南》,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是在变电站集中控制运行管理模式下,要拥有使用方便、强大完整的变电站生产与管理系统。需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将生产与管理系统、操作票系统以及班组的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可以同时承担工作票审核、制作报表与统计表、修试报告有效传送等任务。如若在集控中心工作人员偏少的情况下,或者开设另一个操作票,或者通过网络实行远方审票,从而方便集控中心工作人员及时地审票。

4针对强化集中监控管理模式下机械设备管理的研究

一是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要根据变电站机械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与工作人员的数量,制定弹性的维护计划与周期,其中对于老机械设备要适当地减短维护周期,对于新机械设备需要适当延长维护周期。

二是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缺陷管理,对于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被忽视的缺陷,技术部门与管理部门要从技术与管理的角度出现,对出现缺陷或者被误判的原因进行研究。同时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机械设备的运行人员进行机械设备巡视专业知识的培训,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是要做好机械设备的巡视工作,需要两种做法。第一种是敞开机械设备进行直观状态的巡视,可以利用示温涂料来测试机械设备的温度或者在设备绝缘柱的顶端的伴面上涂上浅蓝色的亚光油漆。第二种是利用GiS设备进行巡视工作,这种方式可靠性较高,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5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变电站的建设与运转作为电力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与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等方面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帆.变电运行监控新模式探讨[J].电器时空,2010(2)

[2]宋利洪.变电站集中监控运行管理模式[J].自动化应用,2012(4)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广电设备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一些企业、学校,还有银行等单位的安防系统都用到了计算机网络的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包含有数据通信、互联网技术、数据库等多种技术,通过系统软件对监控数据的接收、掌控,使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现场状况、设备运行情况和环境状态,节省了管理人员的人力开支,同时也降低了设备对人员的依赖。对广播电视设备的管理采用远程监控管理,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广电事业随着时展的要求。

2、远程监控系统的构成

对一个广播电台设备机房的监控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有视频监控系统、电源检测系统、

安保系统、机房环境监系统的建设。系统分为室内和室外监控设备,整个监控网络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1控制室的监控组成

机房内设备就包括有远程监控主机,视频显示器,视频服务器,还有相应的无线发射装置。监控主机是一台服务器,安装相应的服务器软件,负责对整个监控系统的掌控,配备大容量硬盘,用来存储大量数据,同时还对所有监控工作站的用户实现授权管理,相应管理员可以通过局域网上任意台电脑登陆服务器,根据权限对监控系统里的内容进行监控、查询等。结构图中的无线发射装置的作用是,通过对系统进行一个自动设定,把监控设备得到的某个监控数据,由计算机网络,通过无线发射装置,发送到附近若干个具有相应权限的管理员的手持终端上,这种手持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定制移动终端。这样做的好处是确保系统能在多人监控下,安全的运行。这样也是最大限度的发挥监控系统的远程作用。

2.2室外监控组成

室外的监控设备包括有视频监控摄像头、相应传感器、警报器,监控摄像头安置在相应设备室,可以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测,视频图像内容经过视频解码器,由计算机网络传输到控制服务器,传感器是用来对系统动力还有热源的感应,包括监控UpS、空调、配电器等设备的工作情况和相应的数据。警报器是用在设置设备室安全门上,只有相应权限的人输入相应权限密码才能进入设备和控制中心。

3、系统功能

在第2节中已经介绍了,该系统主要实现视频监控、动力监测、安保系统、机房环境监测的功能。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3.1视频监控功能

可以实现24小时远程视频监控,管理人员可以同时监控多路视频图像,对多路画面进行轮巡,对图像进行分组,在视频显示器上可以进行放大查看,通过手动操作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摄像头转动和变焦。

提供完善的管理员账号管理功能。不同的管理员给予相应的权限级别,对监控内容的浏览或者调用,只有相应级别的才可以做到。

提供录像、录像检索和回放等录像管理功能。视频的录像都存储在视频应用服务器里,可以根据查询条件来查询录像,如根据日期时间,摄像头地点和事件记录类型等来查询。视频文件可以有选择的备份到网络硬盘中,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管理员才可以调用或者删除记录。

3.2机房环境监测功能

机房内设备要正常工作,前提是设备的工作状态要正常。所以远程监控系统必须包含对机房内设备温度、湿度、火灾等的监视功能。

温度、湿度的监测主要为在监控主机端可以实时的显示出各机房内相应设备的温度、湿度的实际值,通过在控制端设定一个阀值,当温度、湿度超过某个阀值,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声,可以通过监控中心远程控制机房内空调设备的开关,来对温度等进行调剂,或者可以提醒监控室的工作人员留意设备的一些环境因素可能出现问题,需要去实地检测下。

通过在机房内安装烟雾探测器实现对烟雾等监控,当机房内出现一定量烟雾时,烟雾探头监测到后就会向监控中心发出警报,远程中心人员可以借助视频图像和报警级别排除相应的隐患。

3.3设备动力监测功能

动力设备的监测包含有设备电压电流,还有UpS参数的实时监测。通过监测设备24小时不间断的记录设备电压和电流值,并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出现电压电流异常时,自己报警,监控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对设备问题进行排查。

当出现突然断电的情况时,后备电源自动启动,保证系统的24小时正常监控。

3.4安保功能

远程监控系统需要的不止是实现远程监控,还需要一定的安全性。这个安全性不仅包括整个系统自身的安全,还有对机房设备的一个安全保护。

对监控中心机房和设备房间设置安全锁,相应权限人员输入一定密码才允许进入,对设备机房还可以设置远程开锁功能,工作人员可以凭借相应门禁卡进入设备机房,或者监控机房的管理人员远程开锁让相应工作人员进入。

安装相应传感器来保障设备安全,当设备出现移动或者停止运转,传感器就会发出警报,直接传送到监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