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数字乡村实施建设方案十篇数字乡村实施建设方案十篇

数字乡村实施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7:45

数字乡村实施建设方案篇1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乡村;乡村振兴;数字鸿沟;发展路径

数字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1]。山东省在《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和《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互联网在乡村的快速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城市和乡村联系越来越紧密,城乡联动、融合发展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但数字乡村建设才刚刚起步,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存在,还有加大的趋势,鉴于此,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路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1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随着“宽带山东”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得到稳步增强,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运算速度和综合技术水平位于国内前列,全省所有城区、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全覆盖,城乡家庭互联网接入能力基本达到100mbps,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也不断的得到完善,但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亟需增强,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因其居住分散且基础设施差,导致网络建设成本很高,运营商无法收回成本,不愿意建设农村网络,设备商提供商也不愿意花费精力进行农村网络创新方案的研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不广泛。1.2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各服务平台的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加速,“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推进,基本实现了公众和企业网上办事“一号登录、一站受理、一网通办”[2],全省政务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共享工程明显提升了政府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但在农村,电子政务治理还比较薄弱,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建设还需稳步加强。1.3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升。在数字山东的带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宽带建设已普及,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成效初显。在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惠民政策宣传和普及、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及惠民水平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形成了城乡共享的优质教育文化资源,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1.4农村数字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互联网+”和市县级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农村数字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越来越多的得到转化和推广应用,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差距明显。鲁西南是淘宝村集聚区,菏泽市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从地区分布来看,开展跨境电商的村主要位于沿海地区,特别是拥有外贸传统的城市,如青岛市等。同时电子政务标准及规范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法治化取得积极进展,显著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和处置能力[3]。

2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城乡数字化鸿沟进一步拉大。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下,城乡“数字鸿沟”是山东省数字乡村战略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4]。传统意义上的城乡“数字鸿沟”集中体现在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管理措施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缺乏网络设备与上网条件、缺乏文化知识与上网技能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制约数字乡村建设的瓶颈[4]。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存在很明显的较大差异,城乡居民的互联网理念和对信息知识的应用就存在着较大差异,城乡“数字鸿沟”不断以新的形式呈现,其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理解和使用上,阻碍了农村培养数字化生产力的进程。还有一些地区在引导搬迁、撤并村庄时忽略网络设施和信息服务完善,促使了新的城乡“数字鸿沟”的形成。2.2农村信息失联、情感失联、财富流失及空心化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青年农民都选择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也逐渐增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对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很少,导致了乡村的信息失联以及情感失联。大量中青年农民的进城,使得农村土地也被大量闲置起来,无人耕种,加剧了乡村财富的流失,乡村空心化严重。这是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必然产物。2.3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各地区不平衡。目前,我省农村数字化发展各地区很不均衡,发达地区与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比例差距也比较明显。淘宝村的出现,破解了农村信息化的难题,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如:滨州博兴县、菏泽曹县和郓城县等、青岛市即墨等淘宝村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2.4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我省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省移动宽带用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等指标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种植养殖、加工、集配、运输、仓储、营销、支付、消费等整个流程的数字化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产地仓、冷链物流、信息网络、购销网点等方面的建设还需加强,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建设任重道远。另外农村的互联网理念淡薄,缺乏网络设备与上网条件、缺乏文化知识与上网技能也是影响数字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5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在农村数字化建设中缺乏专业的科学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和管理机制。虽然在农村开启了社区教育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些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还不完整,学习资源不丰富,根本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村民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不会上网也限制了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使用,而且绝大部分人上网只是娱乐,对学习农业新技术不感兴趣。2.6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比较低。“互联网+党建”工作开展不到位,村干部老龄化严重,党务、村务、财务不能实现网上公开,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进程缓慢,“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能实现乡村覆盖,缺乏“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加强。数字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在线诊疗和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发展缓慢。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乡村综合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使村民真正获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3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

3.1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乡村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各级政府部门应响应《数字山东2020行动方案》,积极推动“百兆乡村”建设,统筹推进移动和固定宽带网络的ipv6发展,推动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支持培育和引进开放的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农业农村观测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5]。继续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动农业领域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农业的转型。3.2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在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快建设数字型政府,加强各行政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办理,力推政务服务“一次办好”,并进行机制和体制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一体化。地方政府做好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工作,建立或者健全一套适合当地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政策,特别是要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举措,补足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制度体系,营造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氛围。同时,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主体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资金支持,以此来引导和激励当地的数字经济发展。3.3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建设幸福乡村。首先,加强乡村信息化教育,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把握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机遇,利用现代科技建设数字乡村,使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愿意留下来,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数字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利用数字化、现代化设备来实现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鼓励农民积极接触和参与到农村电商中去,彻底打破农民信息贫困锁定的藩篱,为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不断丰富乡村网络内容,构建数字乡村新系统,不断完善乡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村数字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业,使农民获得幸福感,改善农村信息失联、情感失联及财富流失等问题,建设幸福乡村,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真正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助力农村数字化建设的全面开展。3.4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专业化信息人才的紧缺是数字乡村建设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本土农民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内生动力。首先,以本土农民为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中种地的人大量减少,大量的土地进行了流转,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形成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的同时应提升农民的信息化素养,积极培育实现智慧化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其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好各种培训平台,让农民成为懂信息、懂数据、懂技术的新时代农民,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进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再次,建立健全人才培育、引进及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3.5构建乡村大数据平台。山东省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平台的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传输、服务不健全,涉农电商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发展乡村大数据平台,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加强乡村信息资源的共享、兼容和公开,利用“互联网+”模式建设具有乡村特色优势的大数据系统,借助大数据促进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3.6数字乡村文化建设。在加强数字化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数字文化建设,提升村民的信息化素养,尤其是乡村传统文化是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灵魂,以无形之力推进着乡村数字化的进程。首先,改变文化宣传方式,除了采用传统的公告栏外,还可采用微博、微信、网站等各种形式实现农村各项政策和事务的线上宣传,在乡村营造起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其次,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各种培训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农民在接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逐渐提高村民的数字化素养。最后,利用新闻网站、学习强国及各种媒体平台,宣传数字农村的建设,讲好数字乡村故事,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3.7建立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政务工作和乡村治理中深化数字化建设。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领导班子应改变传统思维,改变意识,从思想上树立农村信息化的观念,不断学习国家以及山东省关于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并积极落实到位。其次:将农村的各类资源纳入到乡村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数字化管理,建立“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再次:积极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定期开展党员信息化学习和培训,鼓励党员带领群众一起发家致富,探索农民在线交流议事模式,激发农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最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真正实现党务、村务、财务的网上公开,推动形成积极互动的农村基层自治体系,建立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

4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将数据和信息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加快推动山东数字乡村建设,使网络信息化在全省农村社会的影响不断扩大。论文在分析了山东省农村数字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乡村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农村数字化发展的路径,以期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分四阶段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R].经济日报,2019-5-18.

[2]丛楷力.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治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2018(6).

[4]毕耕.”软硬兼顾”解决数字乡村发展难题[n].光明日报,2019-09-25(11).

数字乡村实施建设方案篇2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确保XX乡后进转化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帮扶任务的圆满完成,根据乡制订的帮扶工作方案,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倾斜后进村委的项目扶持,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山区村委、计生落后村委也进行帮扶方面的倾斜,促进本村经济发展,转变生育观念,从根本上扭转工作被动局面,促进全乡人口计生工作平衡发展和整体提升。乡党政主要领导、分管计生领导及挂点村党政领导,负责对帮扶工作进行指导、规划、协调,确定帮扶项目,落实帮扶措施。党政主要领导每月定时进村检查和指导帮扶工作,分管领导每月三次下村检查评估帮扶成效,解决在工作中的困难。同时把计生帮扶工作作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实行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为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措施落实,成效显着

按照市、县的帮扶规划及XX乡的后进帮扶转化工作方案,帮助计划生育家庭户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带领下,结合XX乡实际情况,聘请了经验丰富的乡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利用乡、村两级人口学校对广大群众举办了四期科学技术知识培训班,大力发展种植产业,项目有:芭蕉、桑苗、百香果,养殖业有:养猪、养鸡、养蚕、养羊等,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扶持,并优先给予10户诚信计生家庭贴息贷款的优惠政策,实现了经济增收,达到预期目的。

根据南人口发[2014]11号文件要求,XX乡列入南宁市重点帮扶转化后进乡镇,得到市、县重点帮扶转化后进乡镇专项经费10万元,又根据南办发[2010]147号文件通知要求,XX乡是市扶贫办挂点帮扶的一个乡镇,今年,南办发[2014]64号文件通知要求,新的定点帮扶人口计生基础薄弱乡镇改为南宁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办公室。这二、三年来得到了市挂点单位从资金、项目上对XX乡大力帮扶。年初,市扶贫办领导深入XX乡进行调研,听取乡党委、政府、人大及计生所领导的汇报和座谈,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数字乡村实施建设方案篇3

关键词:数字城市;数字乡村;电子政务

一、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

云南省加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三农工作新形势决定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云南省通过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采取以点先行、典型示范、积累经验、完善政策、先易后难、逐步推广的政策,对于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云南省农业厅在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内容中已经给出了简要的概括描述:“通过完善互联网、电脑、数码照相(摄像)机等农业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以自然村为基础的农村基础情况、乡风民俗、政策法规、政策补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技、农村财务管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名优产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招商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资源环境管理、农村规划建设、农村疫情检测防治、气象、扶贫开发、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农村经济社会信息数据库,建设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采用图、文、声、像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了解农村基层和新农村建设情况、实施科学决策提供依据。”[1]由此可知,“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实质就是三农的信息化建设。

二、从“数字城市”到“数字乡村”

1.用“数字城市”带动“数字乡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信息化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的运用已经融入到了城市经济、乡村经济及其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一般首先是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建设发展,而后慢慢过渡到落后地区及乡村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信息时代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如中国信息化发展,首先是数字北京、数字上海、数字广州等发达城市率先进行科学规划并进行试点工作,而后才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开。一般来说,城市以工业化为主,而工业化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乡村以农业为主,而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按照成熟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先实现工业化,后发展信息化,然后再把信息化延伸到农业,最终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人们不仅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工业化发展,建设“数字城市”,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建设“数字乡村”,反过来,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的发展又为信息化提供了建设经验和技术支持。中国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同样得到很大发展的同时,用“数字城市”经验来带动“数字乡村”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促进的关系,两者也将共同推动信息化的进程。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将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理解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内容。

2.“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能互动发展。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是一个全局性的长远的战略思维,其核心在于:(1)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城市或乡村问题;(2)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3)为建设数字省份、数字国家、数字地球创造条件。具体地说,就是在城市和乡村的层次上,长远地规划区域数字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从系统论和一体化的角度来整合已有的或者正在发展的与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相关的理论、技术、数据、应用和能力。数字城市与数字乡村的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定目标。目前,应当建立多应用层面的数字化地区、数字化城市或数字化乡村,能够更广泛、深入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云南省自2007年提出“数字乡村”建设以来,“数字城市”建设同样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特别是2008年11月4日,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考察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时指出:“昆明将建成为‘无线数字城市’,以信息化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毫无疑问,以信息化推进城市数字化和乡村数字化,是未来各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方向,同时,城市数字化和乡村数字化也要将实现地区数字化、省份数字化、国家数字化、全球数字化作为其发展目标,因为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及成因分析

1.现状。云南省“数字乡村”项目从2007年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云南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据统计,到2008年10月27日,全省共制作上传乡村视频文件2238个,其中乡镇视频351个,完成比例为26%;行政村视频1887个,完成比例为14.1%;已完成报表数据更新的行政村有6547个,完成比例为48.6%;已完成报表数据更新的自然村有34388个,完成比例为28.8%。另外,数据更新工作已完成近50%,其中德宏州、红河州、保山市完成了80%以上,普洱市完成17.2%、临沧市完成20.3%、迪庆州21.7%、昭通市25.1%。视频制作上传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昆明市已经完成了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视频制作上传工作,楚雄州乡镇视频已经百分百的完成,大理州、保山市也完成得较好,分别完成了61%、44.4%。丽江市至今还未启动视频制作上传工作,普洱市只做了一个乡镇的视频,完成比例为0.09%、临沧市完成了3个乡镇和10个行政村的视频,完成比例1.3%,昭通市完成2个乡镇和51个行政村的视频,完成比例3.9%,文山州也只完成了3.9%[2]。从上面的这一系列数据中可看出,云南省数字乡村项目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仅仅在短短两年之内,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其建设力度仍在不断加大,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增多。但同时也会发现,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地方领导不够重视,目前仍就没有开展数字乡村建设,信息化滞后等状况。

2.存在问题。总体来说,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离保障三农工作顺利开展还有一段距离。从科技上看,目前由于对“数字乡村”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难以对全省各地“数字乡村”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从人员素质上看,部分信息采集人员、电脑设备、电脑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影响了工作进度,在信息采集过程中,虽然对各村、寨进行了基础信息和照片采集,但照片采集数量不够,有的照片规格不附合要求,不能满足网页制作需要。其次视频采集制作要求要有较为专业的人员进行摄像、编辑、配音,编辑还要有相应设备和软件,而部分地州,特别是贫穷乡镇均不具备条件;从工作进度方面看,有的地市(如昆明、曲靖、玉溪)工作进度较快,已按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全部村民委、自然村的基础信息表、照片的采集,并已完成电子版信息表录入和照片分类保存;而有的地市(如香格里拉、丽江、怒江)进度较慢,基础信息表、照片的采集还未完成过半,电子版信息表录入、照片分类保存工作进度缓慢;从建设规划角度看,云南省各地市在数字乡村建设上的条件、标准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统一、规范的规划和技术标准难以确立,即使在着手统一规划之后,也很难尽快达到协调统一;从自身利益考虑,在统一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各地市对本地区的利益考虑得太多,不仅仍然各自为战,而且顾虑太多,拖拉被动,对总体建设规划不支持,具体到各村和个人则更不会积极响应,甚至还会抵触;从应急管理和服务体系角度看,旧的应急体系容易导致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表现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的重复投入,各地市为了完善本地区的应急机制,往往重复购置一些设备,同时增加一些人员。另外,随着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现有应急管理与服务体系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不仅变得反应迟钝和效果不佳,而且还常常发生相互之间的脱节和制约,造成本就非常有限的应急资源大量浪费,导致应急管理与服务成效急降。

3.原因分析。毫无疑问,“数字乡村”的建设其基础条件取决于信息化发展程度的高低,如果某一地区信息化程度高,则该地区发展数字化也将相对容易。然而伴随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影响和制约信息化长远发展的因素也日益显现。对于在云南省数字乡村初始建设过程中,为何会出现上述一系列相关问题,本文认为这主要还是应归结为云南省的信息化水平,具体体现为六个方面:第一,云南省信息化应用总体上仍处于分散推进阶段,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电子政务协同服务水平有待加强,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第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相对滞后,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信息系统的标准、相关数据的格式、形态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信息化发展水平尚不平衡,地区间、城乡间信息化水平差异明显,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差距”较为明显;第四,信息化普遍服务的广泛性不够,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和配套的政策措施尚待完善,低收入社群和弱势群体的信息能力较弱,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加剧倾向;第五,信息化“双刃剑”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信息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网络犯罪、黑客攻击、不良信息传播等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信息安全管理比较薄弱,信息安全的技术能级亟待提升。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问题威胁着重要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3]。

综上所述可知,在云南省“数字乡村”持续快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只有立足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再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最后认真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才能强化云南作为全国“数字乡村”的领头兵地位,才能为其他省市提供相关的参考标本,才具有其他省市借鉴的价值,才能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基本框架,勾勒出“数字云南”的大致轮廓。

四、建设“数字乡村”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在中国是一个创新,综观全国三农工作的开展过程,把三农纳入信息化建设,云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因此,对于云南省乡村数字化的发展就不可能从其他省市借鉴经验,但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电子政务和数字城市的建设无疑都给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基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数字乡村”。云南省电子政务工程自2002年开始实施,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也自此开始建设,截至2007年底,全省电子政务骨干网已接入4344个政务部门,省级各部门依托云南省电子政务网已建及在建全省性专网达44个,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得到充分应用。另外,2007年7月以来,云南省建立了以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为龙头,80个省级部门网站、1300余个州市政府和部门网站、8300余个县区政府和部门网站为支撑的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群,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为下一步推行“一站式”服务和网上审批、交费、办证、求助等电子政务应用以及实施网上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因此,如果云南省在建设“数字乡村”时能很好地应用其已经成形的电子政务平台,依托云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的成效,很好地利用云南省电子政务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资源,相信定会为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基于数字城市经验发展“数字乡村”。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在中国可谓独一无二,因此,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但这也并非毫无经验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中国100多个数字城市的建设经验就可作为参考。如“数字北京”、“数字上海”、“数字广州”、“数字深圳”、“数字杭州”的建设都已经初具规模,其经验也可谓丰富。另外,2004年,云南省为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和步骤,提出了建设“数字昆明”的设想,并开展了对“数字昆明”建设的前期摸底调研工作,2007年底,“数字昆明”建设启动了三期工程——昆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扩容项目,并计划于2008年8月完成。从中可以看出,云南省通过对“数字昆明”的建设,已经总结了一套“数字城市”建设的技术思路,相信对云南省数字乡村的信息化工作将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所以可认为,在云南省建设数字乡村时,如能借鉴其他省数字城市建设经验,把在云南省打造数字昆明的技术、思路,通过修改完善后,直接转嫁到数字乡村建设上,进行去粗取精,优势互补,相信定能促进云南省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

3.基于云南省省情完善“数字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十一五”时期,云南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为目标。并认为,全面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云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云南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进一步提高云南人民文化经济生活水平的急迫需要和重要选择。正是立足于这一战略选择,云南省的信息化发展从电子政务开始,接着打造数字城市而后迈向数字乡村,以建设“数字云南”为长远目标,最终构建面向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全数字化信息系统。云南省“数字乡村”工程规模庞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强调统筹协调,节约物力,即集中全省各业务部门现有设备和信息资源,与国家实施的“金农”、“金水”、“信福”和“三电合一”项目等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相结合,不搞重复建设。同时,还需运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共同建设农业信息交互平台,尽最大努力争取做到使云南省数字乡村信息库内容基于省情,立足于三农,让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不断完善,从而形成开放的现代化、信息化模式,为云南省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整体性地解决区域、全球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问题,为解决全球范围内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建设方案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内容[eB/oL].云南数字乡村网,http://www.ynszxc.gov.cn/szxc/provincepage/newsview.aspx?id=2280016,2008-01-10.

[2]省农业厅“数字乡村”工程项目实施小组办公室,全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n].数字乡村快讯,2008-10-28(2).

数字乡村实施建设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加大投入,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节目覆盖面,不断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服务水平。

二、目标任务

通过采取整县推进的方式,从今年开始在全县全力实施农村无线数字电视(mmDS)系统工程,该工程仅限于市网络公司信号未通达的所有农村用户,力争三年内完成我县农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任务,建立起一个上接中央、省、市,下联乡(镇)、行政村的无线数字电视(mmDS)系统传输网,彻底改变我县农村广播电视发展严重落后的局面,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三、工程内容

1、工程投资。农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预算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投资204万元在县广电中心建立数字节目平台,经光缆传送到蒙山广播电视发射台,向全县全方位发射;投资42万元完成首批8个乡镇数字电视信号中继站建设,并根据覆盖测试效果再确定第二批中继站建设方案;工程附属设施投资30万元;用户接收系统工程以三年发展4万户计,入户预算总投资1147万元。

2、收视范围。工程数字微波系统为农村用户提供60套数字电视节目,可接收中央、省、市台节目,包括央视3、5、6、8等收费频道,特是能收看到昔阳电视台节目,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3、收费标准。由县广电中心具体负责实施,负责央视和地方台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传播;安装、维护用户机顶盒;设计入户和管理服务接收用户。用户通过机顶盒接收数字微波信号,每户初装费用248元。用户初装费农户支付200元/户,财政补贴48元/户;收视费剔除加密频道48元/户/年,财政补贴36元/户/年,农民用户只交纳12元/户/年,加密频道2元/月/户,农户可自由选择。

四、实施步骤

本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全面启动阶段。4月30日前完成中心机房和蒙山台总站建设及15公里光缆架设任务。5月份到年底进行8个数字电视中继站建设和用户发展,以乡(镇)所在地和交通主干线(317省道、207国道、昔皋线)的行政村为重点区域,发动入户安装,力争年底发展1万用户。今年12个乡(镇)发展任务分别为:乐平镇1800户、大寨镇2000户、李家庄1000户、三都乡1000户、皋落镇1000户、冶头镇1000户、赵壁乡1500户、闫庄乡800户、界都乡1000户、孔氏乡800户、西寨乡500户、沾尚300户。

第二阶段,深入推进阶段(。2010年,根据地域情况,进一步增设中继站站点,年内力争完成2万户入户任务,基本实现广播电视覆盖我县农村的广大地区。

第三阶段,全面覆盖阶段。。2011年,通过对部分接收mmDS信号弱的村户采用安装增益较高的天线,接入分配网络,使信号放大再分配送入网内用户,年内力争再完成1万户入户任务,实现农村广播电视全覆盖。

五、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县政府专门成立昔阳县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建设工程指挥部。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广电中心。

六、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是2009年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的15件实事之一,也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听到广播、看到电视,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一项民生工程、重点工程。为此,县政府将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奖惩考核。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按照县里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成立机构,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乡(镇)要与各村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任务,确保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2、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是公益性事业,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多角度、广密度、深层次的开展宣传活动,向人民群众讲清政策精神、发展趋向和利益所在,尤其是各乡(镇)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统筹部署,走村入户发动人民群众,真正使此项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最大限度调动农户入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数字乡村实施建设方案篇5

为能更好的将我局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现将2011年上半年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2011年上半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的创建活动,按照省、市档案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要求,我区xx镇通过了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验收,并逐步在全区乡镇推广。

2、4月按照档案接收范围,对今年档案进馆的29个的档案单位业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工作安排。

4、继续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等级认定和复查评审工作,促进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今年要复查的3个单位和准备升级的2个单位提前介入做好业务指导。

5、为确保我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安全,根据《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对我区省重点建设项目美丰化工CCR法合成氨节能和环境治理、德阳东力钢材炉料市场、XX区产业集聚区灾后重建、XX区市政设施恢复重建等项目单位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

6、服务民生丰富馆藏,婚姻档案移交进馆。对作为民生档案重要组成部分的婚姻档案2012年共…件接受进馆,同时完成了整理和数字化处理,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社会各方面利用。

8、积极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帮助帮扶村深入开展创建“五好”村党组织活动,协调全村各组组道建设工程,目前已完工5公里组道建设;协调九月青花椒基地建设工程;协调扩大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协调做好全村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为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

2、部分单位档案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档案工作人员不稳定,文书材料归档不够及时、规范。

3、档案馆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不足,致使档案馆数值化工作开展缓慢。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抓好《归档文件整理意见》的落实工作,加大对实施新《规则》的业务指导和完成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检查力度,确保今年归档文件的整理任务全面完成。

2、结合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组织机关单位以系统划片,开展机关档案工作交叉检查和档案规范管理等级复查、验收活动,配合乡镇搞好村级建档规范化管理的复查抽验活动。巩固和完善区级机关和乡镇村级建档规范化管理工作成果。

一、2011年上半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的创建活动,按照省、市档案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要求,我区天元镇通过了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验收,并逐步在全区乡镇推广。

2、4月按照档案接收范围,对今年档案进馆的29个的档案单位业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工作安排。

4、继续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等级认定和复查评审工作,促进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今年要复查的3个单位和准备升级的2个单位提前介入做好业务指导。

5、为确保我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安全,根据《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对我区省重点建设项目美丰化工CCR法合成氨节能和环境治理、德阳东力钢材炉料市场、XX区产业集聚区灾后重建、XX区市政设施恢复重建等项目单位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

6、服务民生丰富馆藏,婚姻档案移交进馆。对作为民生档案重要组成部分的婚姻档案2012年共…件接受进馆,同时完成了整理和数字化处理,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社会各方面利用。

8、积极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帮助帮扶村深入开展创建“五好”村党组织活动,协调全村各组组道建设工程,目前已完工5公里组道建设;协调九月青花椒基地建设工程;协调扩大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协调做好全村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为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

2、部分单位档案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档案工作人员不稳定,文书材料归档不够及时、规范。

3、档案馆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不足,致使档案馆数值化工作开展缓慢。

数字乡村实施建设方案篇6

先进乡镇申报材料

民主管理

××××乡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

工作总结

××××乡位于××东部,辖39个行政村,3.9万人,耕地5.6万亩。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民政部门、组织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创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为契机,采取多种方式规范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工作,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使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使全乡上下呈现出政通人和的良好景象。几年来,我们重点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领导,乡党委政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乡长、分管的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原创:定期研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了创建工作有人管有人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配齐配强了办公室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宣传发动、工作计划的制定、措施落实、检查督导和考核测评工作,按照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标准,研究制定了《××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方案》和《××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计划》,为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组织基础。乡党委政府还明确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分片承包,具体负责各管理区的创建工作。各村、各单位也都成立了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创建工作,形成了一级管一级,一级联系一级,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管理格局,并将创建任务层层分解,把创建工作目标责任落到了实处。

在示范村创建活动中,我们以村级“五项规范”建设为重点,在制度建设上做到了“五有十全”。“五有”即:“墙上有制度,会议有记录,议事有地点,公开有专栏,资料有档案”。“十全”即:“村级组织健全,负责人齐全;议事会健全,议事记录齐全;党员干部评议制度健全,评议记录齐全;政务、财务制度健全,公开记录齐全;理财小级健全,签字手续齐全”。在民主管理上,我们一手抓引导,一手抓村务财务公开。积极引导村级干部尊重村民民利,领导和支持群众依法参政议政。引导各村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个一个地认真加以解决,特别是对财务、土地等管理混乱的村,进行了认真清理规范,达到了群众满意。我们还选出5个村做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有效促进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乡38个行政村,已有35个村庄达到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标准,群众测评满意率达90%以上,使我乡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二、加强民主管理,规范民主决策程序,还政于民

(一)、依法进行了村两委换届选举

为规范村级民主管理工作,使村干部们真正肩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担,乡党委政府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法对各村党支部进行了“两推一选”,对村委会进行了直选,新选出新一届村两委干部128人,交叉任职115人,交叉任职率达89.8%,实现支书、主任一人兼的村35个,交叉兼职率达92.1%。在党支部“两推”工作中,户代表到会率达85%以上,党员到会率达88%。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中,选民参选率达78%,选委会全部由本村村民组成,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采取选委会提名,选民表决的方式产生。各村都设置了秘密写票箱,当场投票,当场开箱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确保选举出了群众自己信任的村委班子成员,把民利落到了实处。村委会选举产生后,全乡38个行政村村村成立了计生委员会、民调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经济管理委员会等村民委员会下设机构,下设机构成员全部由村民委员会提名,由村民代表会议表决产生。村民小组长由村民会议选举产生,进一步完善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勤政为民,勇于奉献,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村级干部队伍。

(二)、规范了村级议事和决策程序

各村都健全了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干部党员联系户制度,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议事和决策程序,实现了村民的自我管理。在讨论决定本村范围内的重大事项时,各村都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先由党支部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及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根据本村实际,提出决策方案,然后召开党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讨论修订决策方案,并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征求意见,统一思想,对方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最后将决策方案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实施。近年来,我乡“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村村通公路工程”、“中小学校改工程”的实施,都是通过村民议事会表决实施的民心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总投资560万元,打500米深机井4眼,埋设地下输水管道16万米,解决了群众吃苦咸水的问题。“村村通公路工程”总投资300万元,新修柏油路120华里,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中小学校改工程”总投资883万元,建设省级规范化标准中学、省级规范化标准小学各一处,建设市级花园式幼儿园一处,有效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为××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大型工程的实施由于议事和决策程序合法合理,得到了全乡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规范了村级民主理财制度

我们实行了严格的村级民主理财制度,在实行“村帐乡管”的基础上,各村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全部推选出了5---7人的民主理财小组,每月审核一次本村财务收支情况,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审核。村会计记帐时,要有原始凭证。所有支出单据必须由经手人签名,并注明用途,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和支部书记签字,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后,会计方可入帐。对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末通过的单据,财会人员一律不准下帐。民主理财小组每季度向村民代表议事会汇报一次财务审核情况。各项财务收支公开榜,经民主理财小组签字后,方可公开。

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是群众参政议政,自己管理自己的有效方式。在民主理财工作中,全乡涌现了一大批模范村庄。后杏元村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后,定期审核村级收支情况,定期张榜公布财务往来帐目,深受群众信赖。目前,全乡村级民主理财制度已深入民心,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欢迎。几年来,我乡没有发生一起因财务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群众上访案件。

(四)、实行了村民自治

为有效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真正还政于民,我们积极探索民主管理工作新途径,在全乡38个行政村普遍实行了村民自治,走上了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道路。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各村都开展了村民自治,实行了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并组织成立了38个计划生育协会,实行会员联系户制度,采取多种方式搞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育龄人群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效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乡晚婚晚育率达95%以上,计划生育率答99.5%,2005年,被市政府授予“聊城市第四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称号。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新路子,在全乡38个行政村推行了村级治安防范承包,采取自愿报名、公开招标、竞争上岗的形式,优选了38名有责任心、有工作能力、热爱治安工作的村民承包了各村的治安防范工作,并建立起一支拥有120余名巡逻队员的村级治安防范队伍,他们日夜巡逻,进一步加大了防范力度,有效减少了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发生,确保了我乡社会稳定,被市政府授予2005年“平安聊城建设先进乡镇”称号。

在村干部的管理上,我们由村民代表会议定期评议村委会成员,对多数村民代表不信任的村委会成员,劝其辞职或提请村民会议予以罢免,充分体现了村民的民利。

在村级日常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群众代表、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监督组织的作用,由乡党政办公室、经管站会同群众代表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了干部违纪现象的发生。我们还充分利用村规民约,约束村民的日常行为,有效防止了各类违纪案件的发生。

实行村民自治工作以来,有效增强了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激发了群众同违法乱纪现象做斗争的勇气,使违法乱纪现象大幅度减少,进一步净化了农村干部队伍,树立了党在农村的良好形象,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规范村务公开,取信于民

村务公开是增加村级工作透明度,取信于民的重要措施。为搞好村务公开工作,我们在全乡38个行政村全部设置了高标准的公开栏,明确规定了村级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一是凡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决定、决议要予以公开。二是规范村级财务公开,财务公开以公开栏和村民质询会议公开为主,也可以明白纸、召开村民大会、广播等形式进行公开。财务预算、决算,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和提取折旧的数额及使用。每年年初公开一次;日常财务收支,按会计科目每月公开一次,公开时间为每月的7日—10日。三是计划生育公开。新婚登记和生育指标安排,各村每月公开一次;育龄妇女应落实节育措施及查体情况,每季度公开一次。四是宅基安排公开。安排宅基地的理由、标准、安排情况及时间定期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五是电费收缴公开。电费价格,干部、电工用电数量,应缴纳电费数额,实交电费数额等,每月公开一次。六是土地调整公开。把土地调整的原因、地块、面积、标准、时间和调整结果等内容在工作完成后,当月公开。七是重大款项的收缴使用公开。对本年度农业生产公益事业费、收缴标准、每户应交及实交数额、全村应交及实交数额,以及按政策减缓免的情况、奖惩兑现情况等内容,当月公开。八是救灾款物的发放公开。原创:救灾、救济款物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数额、发放对象、数量等内容,当月公开。九是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投资等内容,当月公开。十是村政建设项目规划、实施时间、投资预算、招标方式等,要经村民代表会、村“两委”会讨论决定后,当月公开。

实施村务、财务公开以来,全乡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决议80余次,公开宅基安排、土地调整情况200余次,公开农业税征收情况110余次,公开计划生育指标、节育措施落实情况600余次,公开财务收支情况1200余次,公开电费收缴情况1300余次,有效增加了村级工作透明度,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还不断加强对村务、财务公开的监督管理工作,各村设立了意见箱,乡政府公布了举报电话,及时接受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采取适当方式向村班子或有关人员进行反馈,并切实抓好整改,不断促进财务村务公开的规范化。我们还实行了村干部审计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考核制度,定期对村干部进行考核,把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情况直接纳入干部政绩档案,并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年底兑现奖惩,有效促进了各村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正常化进行。

数字乡村实施建设方案篇7

一、文化建设方面

1、加快推进文化阵地建设。要在年内切实完成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61个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务必在9月底完成县文化中心资源整合二期工程。

县文化中心资源整合工程全部完工后,县文化馆要按照国家一级馆的标准,提升软件建设,尽快创建达标。乡镇(街道)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建成后,要加强管理与使用,督促县文化阵地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执行到位。继续做好市文化示范乡镇和省东海文化明珠的创建达标工作。

2、全面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工程。要抓好乡镇布点,抓好县图书馆分中心建设,完成80家“农家书屋”创建达标。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建设要坚持各类信息的集成整合,实现共享。继续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和广电惠民。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力争8月份完成省级验收,同时做好总结表彰。抓紧做好数字电视建设整体规划,力争完成安装2000户数字电视的任务。

3、大力繁荣文化活动。不断深化“阳光文化山里行”活动,组织举办好全县第三届农民文化节、百场爱国影片进广场、全民读书节、红歌大合唱、大学生村官才艺表演pK大赛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完成全年送戏下乡120场,送电影下乡2868场的目标任务。积极主动组织参加省首届文化艺术节的相关活动。

4、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做好大佛寺申报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工作,包括材料准备、文本制作、文物修复、管理办法完善等工作。做好文物普查后的数据录入和复查工作,编辑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辑)。做好调腔、越剧进校园的相关工作。组织做好调腔剧团成立50周年的相关庆祝活动,认真创排好目连戏《红神》,选送参加市十一届戏剧节调演,备战明年全省戏典节“群星奖”。协助做好钦寸水库库区文物搬迁的规划工作。

5、严格文化市场执法检查,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要重点抓好网吧、校园周边、农村演出等文化市场的管理。黑网吧坚决取缔;通宵网吧、未成年人上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打击;卫星接收天线的销售及节目接收要加快整顿,广电总台还要特别做好安全播出。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力争年内完成电影公司的改制。参照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好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文化系统内各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工作效益。要对各项政策的实施与执行情况作一次全面检查。

二、档案工作

1、加快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确保213个行政村档案室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2、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继续对馆藏档案进行加工录入,加快民生档案全文数字化进程,建成婚姻、山林、照片档案三个全文数据库。

3、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积极开发编研档案文化精品,办好纪念*解放60周年图片展,出版《钦寸水库历史文化志》。

4、研究解决无纸化办公情况下的档案征集,切实做好馆藏档案的保管工作。

三、电子政务

1、继续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特别是部门子网站建设,发挥信息公开及服务功能。

2、在试运行的基础上,推广应用协同办公系统,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数字乡村实施建设方案篇8

元月,政府秘书处转发了市广电中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涉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违法犯罪活动实施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经过近2个月的集中整治效果明显整治过后又有所抬头。当前在“奥运”召开前夕各乡镇要重视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作,各级业务部门要确保安全播出,对广电信号源达到有效管理,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发展步伐,为此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作出如下通知。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努力改善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认识涉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违法犯罪活动的严重危害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涉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违法犯罪活动作为当前打击和整治的重点,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严厉打击坚决抵制涉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违法犯罪活动上升蔓延的势头,切实维护好国家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使我市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得到健康发展。

二、明确任务、加大对非法安装销售卫星站行为的查处

1、各乡镇要确定专人负责,建立领导组进行管理,对广播电视发展情况及各乡镇的非法安装情况要登记存档,对本辖区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发展要有规划,有发展进度、有任务指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广电业务部门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发展的要求进行安排实施。

2、按照“七院局”通知精神的要求坚决取缔非法生产、销售、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个人严禁安装卫星站,已安装卫星站的个人,在农村微波数字网络覆盖范围内要一律拆除,同时按优惠办法进行入网,对无视管理进行非法安装,收视的用户进行严厉打击,对使用的接收视器材进行查处、没收、罚款处理。

3、对非法经销、安装人员由“七院局”组织查处,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和取缔无证生产、贩运、销售、安装的门店和人员。

4、销售、安装、卫星接收设施的经营活动一经查获,根据国务院广电管理条例第三章二十六条、第五章第五十一条、五十二条的规定予以没收非法器材并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不服处罚的移交法院处理。

三、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几点做法

多年来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发展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自新建农村数字平台后,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非法安装卫星站给农村网络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对规划的农村数字电视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也给农村文化市场造成了潜在的隐患。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发展目标是将微波数字电视覆盖千家万户。具体做法为:

1、把对非法安装、销售家用卫星站人员的打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进行下去。

2、非法安装家用卫星站的用户又属数字微波覆盖范围的一律取缔,广电农网中心采取优惠办法进行入网。

3、凡在转星普查登记的自成体系集体用户,由广电农网中心提供统一的信号源,强制性并网改造,在入网费用中得以优惠。

数字乡村实施建设方案篇9

磐安县高二乡小湖山村地处深山,全村97户267人,人均收入2339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数,是浙江省比较贫困的村落。4月7日,省档案局王立忠局长等三人轻车简从、自带被褥来到小湖山村,就“民情档案”等课题开展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

调研组了解到,由于对民情档案制度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有的农户热情不是很高,一些村还存在民情矛盾反映不全、调查取证难等问题,同时,民情信息采集的质量与“民情档案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等都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调研组同志到村里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召开民情沟通会,与村班子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座谈,认真听取群众对档案工作服务民生,尤其是民情档案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按照民情档案信息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走访部分低收入农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实地调查民情档案信息系统试运行等情况,还采取个别交谈、集中宣讲、发放宣传小册子等多种方式,向村民介绍档案和档案工作,增进村民的档案意识。在王立忠局长的建议下,按照村级建档的要求,指导并帮助村里建立档案资料室,并赠送《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档案工作服务民生实例选编》等书籍95册。

在调研的基础上,省档案局在磐安县举办了“民情档案工作经验交流培训班”,总结磐安县高二乡民情档案工作经验,对下一步拟试运行“民情档案信息系统”的单位进行技术人员培训,稳步推开试点工作,努力使民情档案成为掌握乡情民意的“体温表”、破解基层难题的“好处方”、检验干部工作的“千分尺”、领导实施决策的“风向标”、政府转变作风服务民生的“活资源”。

上门服务谋划新馆功能建设

在建的义乌市档案馆新馆,主体工程建筑面积为1.93万平方米,是义乌市文化基础设施的首期建设项目和省级重点工程,和广电中心、新会展中心、博物馆等共同构成义乌市文化基础设施中心,是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4月2日,王立忠局长带领各职能处室负责人,深入到义乌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工地调研,在现场解决难题,谋划发展。

调研组现场察看了义乌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工地,并与文化设施建设指挥部领导、义乌档案局馆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就新馆建设后期工作展开了交流。调研组深入了解了义乌档案局对新馆功能建设方面的期盼和要求,对新馆功能配套布置、展览设计、查阅服务、电子文件中心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等方面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当场落实了有关提供咨询服务的职能部门,明确了帮助策划新馆功能建设方案、督促解决区域档案资源整合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等主要任务。

目前,省档案局正在深入研究义乌市档案馆发展规划,组织起草义乌市档案馆新馆功能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加强对新馆建设的全程指导,努力把义乌市档案馆建成“全省示范、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公共档案馆。

结对联系创建服务民生平台

淳安县处于浙江省欠发达地区,是几任省委书记重点关注、联系的贫困县。为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多层次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省档案局将淳安县档案馆作为结对联系单位。4月8日,局领导带领有关业务处室人员赴淳安县档案馆开展了首次结对联系活动。

调研组调研了解到,淳安县档案馆馆内有移民档案2698卷、婚姻档案2300卷、11000余件,有11.6万人迁移户口,户口档案20多万条,还有山林延包档案、破产及转制企业档案等,馆外主要是县农办的低收入农户档案,共涉及43956人。目前民生档案工作存在着经费、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以及信息化程度不高、资源整合进度缓慢等问题。

鉴于淳安县档案馆的民生档案,种类多、数量大、利用频繁的特点,调研组提出了民生档案工作的思路:在逐渐扩大馆内民生档案收集范围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将数量大、利用率高且有地方特色的馆内民生档案尽快实现信息化,形成馆藏民生档案数字化成果的特色化。

与此同时,省档案局将积极帮助淳安县档案馆搭建区域性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平台。一方面,在淳安县档案馆已有民生档案资源的基础上,实施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工程,建设婚姻、土地、移民等多种专题民生档案信息基础数据库;另一方面,加强对乡、镇利用服务平台创建的引导,以乡(镇)、街道、社区档案室为基点,培育与老百姓生活最贴近的民生档案服务利用平台运行方式的典型,为全面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档案保障和经验,努力把结对联系点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点、创业创新的实践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推进全省档案系统创业创新,再创“两个体系”建设的新业绩。

数字乡村实施建设方案篇10

一、半年工作回顾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

1、救灾救济工作。××地处金沙江上游,高山丘陵地势,受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素有“无灾不成年”的俗称。为抵御自然灾害,提高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全面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和综合减灾能力。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特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不断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县救灾应急预案》,今年3月份开展县、乡(镇)、村(居)委会三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全县共建立健全1部县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13部乡镇(华侨管理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86部村(居)委会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正抓紧建设中。全县“三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建成将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切实提高了全县各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同时为提高自然灾害的统计上报工作,从5月中旬起我局切实加强汛期值班工作,确保在防汛期间24小时有人值班,及时上报、监测灾情。采取“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结对帮扶、下乡调研等形式,并根据灾荒的情况适时发放救灾物资。今年上半年共发放衣服4800套、学生装300套;棉被700床、棉毯600条、上海捐赠物资750多包(袋),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被盖,确保了灾民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不出问题。

2、切实做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精神,按照省州民政部门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我局经充分调研草拟形成了《××县城乡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并严格按照“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要求进行了公示和广泛的征求群众意见,该实施细则已经县人民政府实施,该细则的实施进一步的规范了我县的大病医疗救助工作。今年上半年共为95名因患癌症、白血病、精神病、心脏病等大病患者提供年内800元至3000元的大病医疗救助,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58.07万元,其中全额资助农村低保、五保户等15723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为其支付31.45万元参合金。救助城市低保人员18人,支出医疗救助资金5.76万元,救助农村低保人员77人,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0.86万元,城乡贫特困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实施,切实帮助他们缓解了看病就医难的压力。

3、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的城乡低保工作,我局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并广泛的征求基层和群众意见,草拟形成了《××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细则》(草案)和《××县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细则》(草案)并经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印发实施。根据《××县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细则》,为实现农村特困居民低保对象实现一年审核一次,动态管理,社会化发放的目标。今年3月份,我局完成了全县所有低保对象审核审批工作,全县共取消828户1758人,新增1811户2116人。目前,全县农村低保对象有5919户15376人,保障标准达880元,月人均补差达52.5元,保障范围覆盖全县的10个乡镇的农村特困群众、五保、孤残人员等几类,占农业人口的4.95%,占全县贫特困人口34988人的44%;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细则》等相关政策规定,今年3月份,我局完成城市低保对象审核审批工作,全县共取消82户132人,新增184户222人。目前,全县城市低保对象有5043户6588人,保障标准达182元每人每月,月人均补差达145元,月发放低保金95.53万元。保障范围覆盖13个乡镇(场)和7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涉及下岗职工、城镇无业人员、“三无人员”等五类,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规范化管理、社会化发放”的目标。

4、五保供养工作。全县有五保供养对象949人。其中列入财政转移支付的有523人(集中供养7人),其余426人列入农村低保对象。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执行农村五保供养新标准的通知》(宾政发〔2008〕32号)精神,从2008年7月1日起,我县调整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分散供养人员的供养标准为100元每人每月,集中供养标准为150元每人每月。今年,根据省、州民政局、财政部门的相关精神,我县从今年的1月份起将原纳入农村低保解决的426人五保户全部纳入财政转移支付范畴。按照“合理布点、完善功能、社会兴办、优化服务、降低管理成本”的原则,我县已争取到省、州民政部门立项兴建××县中心敬老院,此项工作正在规划设计、征用土地等前期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建成投入使用。同时争取到民政部实施的“霞光计划”一项,投资60万元对乔甸敬老院进行改建,县中心敬老院和乔甸敬老院的建成将大大的提高我县的五保户、“三无”对象的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

5、规范操作程序,不断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今年年初,我局进一步健全各项救助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不断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建立了与全省53个救助管理站连接起来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使救助管理工作信息畅通,有效地遏制了骗取救助金事件的发生,使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半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4人次,发放救助金4800元。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二)认真开展拥军优属工作,深入推进退伍军人安置改革。

1、双拥优抚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元旦、春节期间,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对现役军人、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共支出慰问金5万元。发放寒衣被及其他救灾物资等形式解决优抚对象生活困难户38人次;开展对患大病优抚对象实施救助,发放补助资金1.3万元,优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2、严格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要求全面完成安置任务。采取“公开招考、择优录用、自谋职业、经济补偿”的方式安置退役士兵,确保退役士兵安置任务圆满完成。今年根据有关规定全县符合安置政策的城镇退役士兵有18名,将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取,安置就业的城镇退役士兵5名,其余13名将采取“自谋职业、经济补偿”的方式进行安置。此项工作,目前已通过了对退役士兵的身份公示、认定,岗位公示等前期工作,待统一公开考试后安置就业的人员就可以按考试成绩的高低顺序进行了岗位选定和经济补偿。此项工作将于6月25日前全面结束。

3、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抚恤优待政策,切实维护各类优抚对象的权益。今年上半年,共为重点优抚对象1809人发放优抚资金179.7万元。

(三)殡葬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严格按照《××县殡葬改革实施意见》、《××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工作的通知》、《××县白沙箐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县监察局、组织部、人事局、民政局联发的关于印发<云南省国家工职人员违反殡葬管理法律法规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的通知》、《××县人民政府关于抚恤费、丧葬费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领取有关事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积极稳妥的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殡葬改革的舆论氛围基本形成。采取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年协会等社会各界参与宣传,特别扶持建立的宾居、金牛、州城等三乡镇的12支殡葬改革政策文艺宣传队,走村串户进行的100多场次演出,清明节期间对龙凤公墓区从严管理的同时提供用水、用火、就餐等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工作,街天发放宣传传单30000余份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进行移风易俗、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等丧葬新风的宣传,使殡葬改革政策深入人心,为我县殡葬改革创建了良好的环境和舆论氛围。二是搞好殡仪服务工作,截止6月15日共火化遗体101具,其中农业人口48具。三是龙凤公墓区按照园林化的要求进行规划、测设。现已建成标准墓穴平台6000余米,标准墓1600冢(空墓),今年上半年已售出墓穴18冢,安葬14冢。四是对公墓区原已建的1746冢遗体坟墓进行了登记造册,发放墓穴证15冢。五是切实加大了殡葬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上半年共制止乱埋乱葬9起,对2户不停劝阻的乱埋乱葬的违法行为给予了行政处罚,有效的制止了乱埋乱葬的行为。

(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1、以“四个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把城镇、农村低保户的审核落实、救济粮食的发放、大病医疗救济金发放的公开、公平、公正与把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利有机结合,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利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根据《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抓好全州第三批村委会办公用房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通知》(大政办通[2009]14号)精神,我县有7个村委会列入第三批建设,该7个村委会的办公用房的施工图已设计好,有2个村委会的基础部分已建设完成,进入地面工程部分,其余5个也正抓紧组织实施中。

2、和谐社区建设有序展开。一是圆满完成了第二届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二是着眼于夯实和谐社区的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今年上半年已争取省州补助项目,建设1个桑园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投资180万元;建设大新、李相、牛井、太和等4个社区服务站,项目总投资152.5万元。该批建设项目的建设实施,将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县的社区管理服务网络,切实的加强以社区综合服务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相配套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社区健康发展,为我县争创和谐社区示范单位以及下一步农村社区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以加快“数字民政”的建设步伐为契机加强民政基础建设。一是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今年,得到省、州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投资50余万元为局机关各股室(站)所、各乡镇都配备了电脑、传真、打印复印机、数码相机等设备。为建设实施“数字民政”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充分发挥××民政信息网的作用。××民政信息网已开通运行六年多来,进行了两次改版。网站设置了机构概况、民政法规、政务公开、民政风采、民政信箱、信息动态、民政专题等栏目,主要向群众介绍县民政局的主要职责、业务范围及与民政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公布民政工作的最新动态,提供相关的信息,并通过相应栏目为群众提供方便、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全面建设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借助“××民政”信息网,搭建民政服务平台。××县民政局现建设有服务器1台、交换机(路由器)2台,整个民政局已构建起各股室(站)所与中心网络纵横相通的专用民政网络。电子信息交换系统普遍使用,基本做到从网上收发信息、文件,推行无纸化办公已成为现实。四是逐步开发运用各类民政业务软件。充分发挥现有软件系统的作用,逐步开发利用如灾害统计、低保管理、民政事业统计信息管理、福利企业管理、婚姻登记管理、地名数据库、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专项系统软件,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五是通过召开“数字民政”现场观摩交流会和计算机业务培训会等多种形式,逐步推广实施“数字民政”。今年4月我县组织全县民政干部和乡镇民政助理员深入到“数字民政”实施得好的平川镇、拉乌乡,现场学习观摩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并要求全县各乡镇要在今年的5月底前全面建设实施“数字民政”平台。

(六)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扎实贯彻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自身建设得到有效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