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总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20:12

病理学总论篇1

关键词:病理教学,病例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R36-4

培养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如何在医学基础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是高等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1]。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病理学是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基础医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各学科承接,在医学教育中有重要地位。对于医学生来说,病理学概念多,抽象难懂。如何在病理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不仅基础扎实,而且有分析、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的能力,并初步具备医学科研能力,这是病理学教学的一项艰巨任务[2]。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我们对传统的理论教学进行了改革,以理论课为基础,小班课讨论为辅,并加入临床案例分析相融合的立体教学方法。

1.病理理论课教学的改变:

(1)总论与各论知识相互渗透:

因为总论是学习各论的基础,在传统的病理教学中教师会先上总论再学各论,但总论中概念多,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因此在总论的教学中可以将各论中相关的内容作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总论中讲到组织的损伤和修复时,可以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心肌梗死作为例子,提出问题:心肌梗死属于那种类型的坏死,心肌梗死发生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改变,心肌梗死后机体怎样进行修复,修复后会出现什么样并发症,为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进行引导,不仅使学生开动了脑筋,也彻底掌握了基本知识。在各论的学习中,及时对总论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意识到很多复杂的疾病中包含着相同基本规律。

(2)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病理的许多概念是从形态学上总结而来,学生直观地看到患病器官的大体病理标本、显微病理学及其临床表现时,理解会深刻很多。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做到。我们在讲解病例时,尽量用幻灯片的方式将这三点全面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深刻理解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密切关系。不仅如此,疾病是一个动态的的变化过程,例如心肌梗死的形态学变化,肿瘤的浸润及转移,血栓的形成及栓子运行的途径等都是动态的过程,因此在展示大体标本及切片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运用flas,让学生迅速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明白在不同时期病变的表现不同,培养学生以动态的思维去分析疾病。

(3)布置小论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初步科研能力

病理课本只是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疾病的基本知识,对一些学有余力或者对某些疾病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这显然是不够的。阅读专业书籍及相关论著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尤其后者通过对一个疾病相关文献的阅读可以把该疾病发现、命名、基本病理变化、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全部了解,不仅知道了疾病的来龙去脉,更培养了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将病理权威专业书籍及专业网站(目前很多病理学的学习资料及新进展都可以通过医学网站获得)介绍给学生,通过课后布置小论文的方式,对写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2.在小班课中引入病例讨论

以问题为基础的病例式教学在多个医学教育学科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目前在国际上应用广泛的一种教育方式[3]。临床病例讨论是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首先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病例,选取的病例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如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病理标本的大体和镜下改变,很多是病理课本并未涉及到的部分。提前让学生观察标本,并把讨论资料发给学生,在病例讨论中很多临床知识学生并未学到,但自学是每个医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主动查找资料,完成讨论材料的准备。小班课时请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制作的ppt,对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治疗原则等进行阐述,老师则围绕病例,层层剖析,适当地提问,加以引导。在我们的实践中,学生往往很有热情,讨论也很热烈。通过讨论活动学生们不仅对理论知识认识更深,而且学会从复杂的各种材料中寻找线索,发现问题,抓住疾病本质。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学生开始主动地阅读感兴趣的医学论文。

3体会

通过对病理理论及小班课教学的改革,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D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主动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改革不仅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对教师同样如此。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病例,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可能涉及面很广,不仅要耐心细致地回答,有些问题可能当时回答不了,下课后翻阅资料后才能回答,因此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总之,在病理的教学改革中,学生及教师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改革中,学生对病理学习热情得到明显提高,最重要的是在病理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今后临床学习,甚至临床工作都会大有裨益。

[1]潘兴寿,黄照河,蓝景生.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中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3):117―118.

[2]张启良,刘玮,李菊英.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2):190―192.

[3]KumarK,indurkhyaa,nguyenH.Curriculartrendsininstructionof

病理学总论篇2

关键词病理学课程特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UseofSeveralteachingmethodsBasedonthe

CharacteristicsofpathologicalCourse

CHenShumin,ZHUanGLili

(ZhangzhouHealthVocationalCollege,Zhangzhou,Fujian363000)

abstract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generallyreflectthatlearningpathologyisverydifficult.pathologyisanimportantbasicmedicalcourse,startingfromthe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hecourse,theintegrateduseofcontactheuristics,drawingheuristics,deductivereasoning,caseanalysisandotherteachingmethodstostimulatestudents'motivationtolearn,improveteachingefficiency.

Keywordspathology;coursefeatures;teachingmethods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也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前期学习的一些知识已经遗忘,又一下子接触大量的医学专业术语,感到困难重重。笔者认为从病理学课程特点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联系启发法

联系启发法运用广泛,可用于学科间的联系、病理学总论各论的联系、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病理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想要学好病理学,必须有牢固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知识为支撑点。因此,掌握基础医学各学科的相关知识是学好病理学的先决条件。高职高专病理学一般在第二学期学习,而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是在第一学期学习,学生相关知识遗忘比较多。教师在上课时要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组织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复习联系以前的医学知识,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填补学生知识掌握方面的空缺。比如:讲解休克的始动环节时联系血压的影响因素,讲解栓子的运行途径联系血液循环,讲解肝硬化要复习门静脉的属支及肝内血液循环等。病理学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各论是阐述各种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个性的病理变化,阐明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①总论是学习各论的基础,各论则是对总论知识的应用,二者相互联系。教师应熟悉教学内容,具有整体化思想,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利用总论知识促进各论知识的掌握以提高教学效率。学叶性肺炎时先提问属于何种炎症(总论),将大叶性肺炎与炎症联系起来。大叶性肺炎分四期,第一期为充血水肿期,引导学生从“充血”、“水肿”两个词入手,根据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总论)学过的知识描述病理变化。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给予鼓励及总结。病理学分为病理解剖学(简称病解)和病理生理学(简称病生),但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学习完《水肿》(病生)的发生机制,当涉及《炎症》(病解)炎性水肿的原因,就可融会贯通。学习呼吸衰竭(病生)的功能性分流联系大叶性肺炎(病解)的红色肝样变期的病理变化。温故有助于知新,联系启发法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学活动包含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二者联系密切。实验内容包括大体标本观察、病理切片观察和动物实验等。要上好实验课首先要掌握好理论课知识,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教师授理论课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比如学习肝细胞水肿和肝脂肪变性,通过机制的讲解明确二者病理切片的不同,学生上实验课时就能快速掌握要点。通过实验又能印证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②与日常生活也密切相关。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运用已有的常识联系启发。比如疾病的原因具有特征性和不可缺少两个特点。这时教师引入一个生活例子:春节前的期末考试期间,学生们都在熬夜读书备考。冷空气来临,空气中弥漫着肺炎球菌,有的学生得了肺炎。下列哪个选项是病因:a熬夜疲劳B气候变化C个体差异D肺炎球菌。学生议论纷纷,做出选择。讲解脂褐素,学生觉得很陌生,联系到老人斑或长寿斑,学生理解了,感觉病理学知识不再高深莫测。

2画图启发法

病理学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侧重从形态结构的角度阐述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是形态学教程。前期的组织学实验课会要求学生画图,因此上理论课时要求学生画草图具有操作的可行性。比如:病毒性肝炎中的桥接坏死,这是个重要的名词解释。学生普遍认为难以掌握。教师先不做深入的解释,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概念画草图。有的学生感到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学生能画出一半的概念。学生碰壁之后,教师再复习组织学知识,解释汇管区、中央静脉等部位,并画出草图。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学生大多能当场记住概念。变性、新月体、原发综合征等概念都能运用画图启发法,并且收到不错的效果。有时受课堂时间限制,不可能让学生画图,就变通一下。比如新月体,教师讲解完概念,然后用课件放映一幅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组织切片,要求学生运用以前组织学的知识和刚学的概念指出新月体。病理生理学的发病机制是授课的难点,画图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先运用画图法解释低钾血症引起反常性酸性尿,然后要求学生运用画图法解释高钾血症引起反常性碱性尿。学生接到要求画图的指令,有动力也有压力,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全面调动眼、耳、手、脑,提高了听课效率。画图法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画图法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记”,“老师画,学生看”的被动方式。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将知识通过思考进行加工改造,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将言语形式的信息转化成视觉形式或图画形式的信息,③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演绎推理法

病理学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病理变化分为肉眼观和镜下观。授课时讲解完镜下观可让学生推理出肉眼观,将二者的知识点融为一体。比如肝淤血的镜下观可推理出肉眼观“红黄相间”状似槟榔切面。比如肉芽组织镜下观见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可推理出肉眼观的“触之易出血”。病理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的变化。代谢改变是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变的基础,功能改变往往又可导致形态结构改变,形态结构改变必然影响功能和代谢改变。④在疾病过程中三者变化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比如萎缩的细胞表现为代谢减慢、功能低下。此外还可以通过病理变化推理出临床表现,比如: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水肿,肝脏体积增大,刺激肝包膜的神经纤维引起肝区疼痛;肝细胞坏死引起肝功能异常。病因结合发病机制也可推理出病理变化。比如大叶性肺炎90%由肺炎球菌引起,在抵抗力降低时细菌沿气管、支气管分支侵入肺泡,大量繁殖引起炎症反应,机体对肺炎球菌也会产生过敏反应。这些反应导致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从而进入大叶性肺炎第一期――充血水肿期。演绎推理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找出知识点的内在关联,把众多的分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知识结构趋向一体化。演绎推理法引导学生主动将书本的死的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4病案分析法

病理学是临床专业课程的基础。医学生普遍存在“重临床,轻基础”的思想,认为基础课枯燥,用处不大,只要学好临床课就能当好医务工作者。其实病理学与临床专业知识联系密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联系临床病例,让学生早接触临床,激发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职业发生浓厚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教材上写道:当出血量达到循环血量的20%~25%时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20%~25%是比较枯燥的数字,难以记忆。教师引入临床病例,创设问题情境。比如:接生时产妇出血量达到多少毫升(用弯盘盛量),医生应警惕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作为准医务工作者不能脑海里只记住20%~25%,我们应该转化成实际的数字,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来引导医疗措施。病案分析法运用广泛。可以在课前导入,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关注。比如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章节之前导入病例:24岁男患,车祸时发生右股骨粉碎性及开放性骨折。在送往医院途中,该患者出现面部青紫,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而亡,其最可能的死因是a心肌梗死B气体栓塞C脂肪栓塞D脑出血。该病例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地预习,进行讨论,希望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病案分析法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引入临床病例,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可以在授课内容结束时提出临床病例,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检测了学生对该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病案分析法与临床结合紧密,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也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向临床应用转化。⑤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首先要针对病理学课程特点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学生的学习及思维的方式方法、学生的知识基础等。备教材与备学生,这是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再次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到医院实践,采集临床病例。通过互联网、进修等方式及时补充更新教育教学知识与医学知识。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总之,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病理学课程特点出发,将多种教学方法巧妙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释

①刘红.病理学(2版)[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②唐忠辉,周洁,杨少芳.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③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病理学总论篇3

病理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桥梁作用。作为一名医学生学好病理学对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甚至临床工作都起着重要的意义。病理学是从细胞的微细结构层次来解释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相对比较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长期以来在病理教学模式上一直以黑板,挂图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教学过程单调、乏味,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相结合,束缚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随着21世纪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生的培养方式面临革命性的挑战,各国都把开发创造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经过我们年多的教学实践发现,以病例为主线CpC,以问题为出发点pBL,以影像、图形、声音、文字为一体Cai与学生思维培养相结合,在高职病理学教学中取得可喜的成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活跃性明显提高,同时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明显增强。医院对近几年实习生和毕业生临床工作非常满意。下面我简单介绍这几年采用多元化教学与学生思维培养的体会:

1CpC教学模式在高职病理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

1.1CpC式教学组织和实施:①教师充分课前准备,精选典型病例。要求所选病例与教学内容相连,难易适中,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深入浅出。病例可通过临床或图书资料及网络资源收集。②上课是将病例资料完整列出,最好用Cai展示给同学。然后分组讨论。教师要参与每组讨论之中,起到指引的作用。不要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观点,可以引导学生学生从相反观点去考虑是否行得通。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沿着不同方向寻找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③教师精讲细评。各组选一代表讲述讨论结果,教师对各个结果仔细评价,根据学生的结果把本次课内容,通过病例讨论精讲一下。由点到面,由分散到集中,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

1.2CpC式教学优势: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及论证。②通过病例讨论这种实战演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③为学生和教师创造自由、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年轻教师教学组织能力。

2pBL教学模式在高职病理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

2.1pBL问题的设计和实施:①教师备课中,首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临床资料等,然后编写病例,结合病例提出问题。这些问题要非常接近现实世界或真实场景。而且对学习者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发展学习者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②课前一周发给每位同学,要求同学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后,课下分组进行讨论,课上教师通过分析病例提出问题,同学以组为单位来回答,回答不足之处,再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小结。③教师多问学生“为什么”和“学到什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正确答案,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2.2pBL教学的优势:①它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②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③它不仅对理论学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Cai教学模式在高职病理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

3.1Cai制作和实施:①教师根据学生教材内容量体裁衣,开始先引出要讨论的完整病例,最好附有典型标本图片和病理切片。大体标本先于病理切片,这样在视觉给学生以刺激,调动学生的感官(尤其肿瘤部分更发挥淋漓尽致)。②Cai制作要简练、精涵;而不冗余;更不易完全源于教材。可以适当补充学术前沿的内容。③Cai还要有优美的动画、图文和美妙的声音,视觉、听觉激发学生探求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愿望。

3.2Cai教学的优势:①Cai是集影像、图文、声音、文字为一体的教学软件,能直观的生动的向学生展示各种知识点,是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②Cai可以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共同参与到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思维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各种想象状态,产生各种疑惑。促使学生主动查阅书籍,文献去寻找谜底。

4将病理学总论与各论密切结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病理学总论阐述疾病共同发生发展规律,即共性。病理学各论阐述机体各系统不同器官和组织发生疾病的特殊规律,即个性。在讲课时把总论与各论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在总论中我们学习了炎症、肿瘤等,在各论的学习中每一系统都会出现具体炎症和肿瘤,虽然不同的炎症、肿瘤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它们都与总论的内容密切相关,每一种肿瘤、每一种炎症都具有其共性的内容。在学论的内容时从一个知识点出发联系全身各个系统的炎症、肿瘤的病变;在学习各论时又将总论所学过的内容应用到各论中,举一反三,建立初步的发散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宋波.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3,25(1):79

[2]金铁锋,宋京郁.CpC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9,3(32):65-66

[3]沈晓洁.以病例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在病理课程中的应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181-182

[4]苏敏,田东萍,杨棉华,等.病理学CpC开放式教学法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52~57

[5]唐均英,唐良萏,曾品鸿.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现代临床医学教育[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1,7(3):112~113

病理学总论篇4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质量;教学反思;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2-106-02

病理课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根据中专学校以培养实用型基辅人才,力求使学生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的特点,把握学科知识结构,抓住理论与实验两大部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此浅谈几点体会。

1 理论传授

1.1 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病理学的专业术语较多,特别是总论部分。而同学们在刚开始学习病理学的时候恰恰就是总论部分。如果是泛泛的讲授这些名词,同学们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反而“知难而退”,所以,讲好总论部分,对于病理课的教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便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这章讲授肝淤血时,肉眼观察:形成红(淤血)黄(脂肪变性)的花纹状外观一槟榔肝。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1.1 巧设悬念、启发教学

在讲授炎症的临床表现时,先向同学们抛出问题:脸上长疖子在局部可有什么表现?这样就引出炎症的临床表现有红、肿、热、痛、患扁桃体炎时,为什么扁桃体肿大?通过这些似乎简单而学生又不能自行解答或答不全的问题,这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起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再老师的讲课中,同学们就能聚精会神地听,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1.2 图形并茂、加深理解

教师要熟练掌握画图技能。这就要求黑板上画的图既形象又快。画图结合多媒体图片,不但增加学生的直观感,也便于理解记忆。例如在讲“风湿小体”时,我先通过多媒体链接风湿性心肌炎中“风湿小体”的图片,然后在黑板上画出“风湿小体”中央一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一成堆的风湿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及炎细胞,加深学生的理解。

1.1.3 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教师除了知识讲授准确以外,还要有工整的板书,列出大小标题,强调重点,这也是每堂课教师讲授的灵魂和主干。

1.1.4 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病理课的总论部分是为各论内容服务的,所以,在讲授各论涉及讲过的内容时,可以根据情况随机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渗出性炎的种类时。我们讲过五种类型,那么在讲授呼吸系统一大叶性肺炎这部分内容时,提出问题“渗出性炎”有哪几种?大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属于哪一种?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教会同学们如何运用知识,使整个课程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1.1.5 借“桥”过河。联系临床

学校开设的病理课。并不是培养专科病理工作者。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疾病,往往很感兴趣。应因势利导,运用病理知识,密切联系临床。例如:在讲小叶性肺炎的诱因,其中有一条是长期卧床的衰竭病人,两侧背部易发生坠积性充血而诱发小叶性肺炎。因此,我们可以联系到长期卧床的病人,骶尾部长期受压而缺血坏死形成褥疮。所以在护理上要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1.1.6 归纳总结、便于记忆

病理学的内容比较系统,我们可以通过形象记忆,加以归纳总结。如局部充血这一节,充血和淤血都有原因、形状、结果,那么我们就可以归纳为“圆形果”,有的内容也可采用取字法,如坏死结局,可采用“分机包溶钙”加以记忆。

1.1.7 突出重点、章后小结

每讲完一堂课,都要对本节内容加以总结、概括,突出重点内容。每章结束后,要把整章知识加以贯穿,这就好比用一根线把平时的知识点串起来一样,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2 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

病理学总论篇5

关键词兽医临床病理学;案例教学;优点;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6-0340-02

兽医临床病理学又称兽医实验室医学,它包括临床血液学、临床化学、临床细胞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寄生虫学和临床毒理学等。它是基础兽医学科与临床兽医学科之间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包括很多概念性、需要记忆的知识。而传统的根据知识点教师授课,学生听讲,记笔记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其与临床学科紧密相关的优势,学生也反映传统的方法枯躁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它最早由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率先使用,它主要通过一个个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所以设想在兽医临床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通过一个个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案例(病例),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应该能使知识点容易被理解且记忆深刻。所以为了使学生学好临床病理学这门课程,同时为后面内科的学习及以后走向临床打好基础,于2005—2013年在临床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以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准备

教师积极进行备课,通过查阅动物医院病例及一些国内外关于兽医临床病理学的资料,根据所讲的内容选取典型病例,设计引导问题。选择好的病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一是要有代表性、启发性、可讨论性;二是要紧扣教学大纲的知识点[2]。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还锻炼临床思维能力。

2案例教学过程

①学生随机分组,每组7~8个人,每组负责1个病例,小组去查资料,组织课下预习、讨论。②每章节疾病学习开始时,第1节课由教师讲解重要的临床病理学理论知识。第2节课由本章节负责小组选派1个代表,以ppt的形式对本章节病例进行汇报,回答引导问题,并从实验指标的选择,样本的挑选、处理、结果分析,诊断的结论等方面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汇报进行提问,汇报组成员负责解答和补充说明。③教师点评汇报小组的病例分析报告,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结论。

3案例教学的效果

2005—2013年以来,在兽医临床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应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高涨,上课的到课率也比其他课程高,给学生布置好病例后,他们非常积极地去图书馆查资料,积极组织小组成员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汇报ppt也做得内容丰富且很有条理,美观,结论明确。汇报时也有理有据,从容不迫,足见课下是花了很多功夫的。其他同学发言也很踊跃,有疑问一定要刨根究底。课后他们还对自己查到或经历的病例进行自学,不明白的会找教师进行询问并分享给班中的同学。总之通过案例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重点、难点,同时在学习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系统理解知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展现个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3]。

4案例教学的优点

4.1缓解动物医院实习的压力

对于华南农业大学来说,附属动物医院只有2个,而对于5个年级的在校兽医学生来说,能容纳学生实习的能力是很有限的。而且有的时候在门诊很长时间都不见得看到很典型的病例,很多情况是来打疫苗、体检或保健的病例。这样学生会觉得无聊,不利于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所以应用典型病例进行案例教学,不仅可以节约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诊断思维能力,还可以缓解动物医院实习的压力。

4.2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论水平

任何病例都是基于特定的病情条件,通过这些病例,可以把抽象的实验室指标变得具体,能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什么指标来进行检测以及在哪些病况下,得到的数据所代表的意义。从各病历的分析中,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使他们尽快适应以后的实习和工作。

4.3纠正学生轻理论、重实践的思想

目前,在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中存在着重视实践锻炼、轻视理论学习的现象,甚至部分学生认为理论课听不听都可以,只要进行实践锻炼,会做手术,会看病,会诊断就可以。在病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本课程以及以往所学课程的知识,对病案进行分析、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再不断地验证诊断,所以要做出正确的诊断,哪个学科的知识有欠缺都不行。如通过病案教学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锻炼。意识到一个成功的兽医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做后盾,不断学习理论实践,二者缺一不可。

4.4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大都希望将来能走上临床,为动物诊治疾病,以案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使学生的思维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及论证。把真实、典型的病例诊断及治疗过程记录下来做成的案例,对于大三的学生可以说是从未真正接触过的临床现象,充满着好奇与神秘,他们急于用刚刚学到的临床病理学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病畜的临床表现,积极思考问题,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大大提高,学生的诊断推理能力也会有所增强[4]。

5案例教学的难点和不足

5.1内容多,课时少

目前这门课程的理论学时只有32个学时,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时间安排上就有些局促,病例讨论时不能展开。尽管学校已经大量削减教师纯理论讲课的学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分析的时间,但仍然存在内容多、而课时太少的问题。

5.2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模式,而是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讨论,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这样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本课程的知识,对相关的临床专业的知识也要相当熟悉,才能选出合适的典型病例。同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全面掌控病例讨论过程。此外,还要有强大的归纳总结分析的能力[5]。

6参考文献

[1]柴红燕,涂建成,郑芳,等.案例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625-627.

[2]黄宁波.病理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8):957.

[3]蒿子枫,梁佩.案例教学法在兽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神州,2012(35):85.

病理学总论篇6

【关键词】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温病学

庞安时,字安常,北宋·庆历~元符(1042~1099年)湖北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幼时随父习医,长而博读《灵枢》、《太素》、《甲乙经》,著有《伤寒总病论》,现存于世。另著有《难经解义》、《本草补遗》、《验方集》等,皆佚失[1]。

现行《伤寒总病论》是根据清·黄邳烈《士礼居从书》复宋刊本印行[2]。因金、元、明都没有留下传本,故现行本较为正确地反映了庞安时的主要学术思想。全书共分六卷,书中论述伤寒六经分证,以及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证,诸如暑病、寒疫、温病等证,并且着重介绍了汗、吐、下、温、灸等特效治法。庞氏对伤寒的研究深得要领,独具创建,被公认为我国伤寒学派之大家,是温病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位居鄂东地区“四大名医”之首,与当地蕲春李时珍、罗田万全、武穴杨济泰等著名医药学家齐名。

明辨伤寒与温病,独树一帜

温病学说渊源于《内经》,孕育于《伤寒论》,而宋金时代成为了温病学说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3],在这一时期,诸家治伤寒之学成风,他们不仅自学和研讨伤寒,而且各有侧重,各有所长,根据各自的临床实践经验,不断总结与提高,推陈出新,已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为温病学说自成体系初步奠定了基础。庞安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大胆地突破了“温病不越伤寒”的传统观念,在《伤寒总病论》后三卷中,着重阐述了温病的诊治与预防,分别设立《暑病论》、《时疫伤寒论》、《天行温病论》等专章,确立了一套新的临床治疗法则,明辨伤寒与温病的关系,使温病脱离了伤寒的范畴。庞氏在精研《伤寒论》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指出伤寒与温病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疾病,一为寒证,一为热(温)证,并在《伤寒总病论》卷五中专章论述“天行温病”的因、证、脉、治,对急性热病的辨证论治提出了一整套切合临床实际的有效方药,确立四时五种温病的临床治疗法则,创立了五证七方理、法、方、药体系,以及使用大剂量清热解毒、辛散透发之品治疗温毒五大证[4],提出了对温热病应治以寒凉,重用石膏的治疗法则。

具体治法有以下代表方剂:感受热邪者,以清热解毒法,用大青叶解毒汤;时病初起者,以解肌透邪法,用葛根解肌汤;热邪在腠理者,以表里双解法,用犀角升麻汤;热邪伏于肌表经络,中之脏腑阴阳者,治以和解退热、疏肝解郁法,用柴胡地黄汤;热邪炽盛者,治以泻火解毒法,用玄参寒水石汤、石膏竹叶汤;邪在肺脏者,治以宣肺平喘法,用石膏杏仁汤;热郁肺胃者,用枇杷叶茅根汤;胆腑蕴黄者,治宜利胆退黄法,用硝石矾石散等等。其他方面,如用大青叶、芒硝、玄参等清热解毒、泻下养阴,比重较大,颇具特色。此外,尚有外治法、针灸法,不胜枚举。这些代表方剂可谓开启了治疗温病之先河,至今仍具有很高的临床实际价值,为后世诊治“外感热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实践经验。

阐发仲景未尽意,详述暑病

伤寒与温病,历代医家争论颇多,皆无定见。而临床治病,则“法不离《伤寒》,方不外辛温”,庞氏在治疗急性热病的过程中认识到,只用伤寒之方去通治温病是很难取效的,他颇有见识地创立了伤寒与温病“虽死生不同,形状各异,治别有法”的治疗理念,遵古不泥古,特设专篇研讨温病的发病机制、病程转变,以及治疗原则。他在《伤寒总病论》卷四“暑病论”条中,首先指出“冬伤于寒,夏至后至三伏中,变为暑病,其热重于温也,有如伤寒而三阳三阴传者,有不依次递传”。本条提纲挚领,统论暑病,反映了庞氏对暑病的病机概念传变、治则等深厚的理论认识功底。文中明确指出自“夏至”至“三伏”这段时间内发病者,皆统称为“暑病”,这是对《素问》“冬伤于寒,春必病温”[5]的进一步发挥。很显然,这里所指的暑病,就是后来历代医家所探讨的“伏气温病”之一。庞氏跳出陈规圈套,另创温病新篇,在阐述前人经验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创见,借以纠正时弊,他说:“四种温病败坏之候,自王叔和后,鲜有炯然详辨者,故医家一律作伤寒行汗下……,温病误作伤寒行汗下必死,伤寒汗下尚或错谬,又况昧于温病乎!天下枉死者过半,信不虚矣。”认为世间医者不辨温病伤寒,概以古法施治,致使枉死者过半。同时,告诫医者治病,不宜墨守陈规,要明辨伤寒温病治法各异,若一概使用辛温发散之品,则易犯“虚虚实实”之误。

庞氏在“暑病表证”篇中,明确指出:暑病表证当汗解,但不能拘泥于辛温发汗,须在辛温剂中加入苦寒之品,方为对证。故他根据暑病在表的不同情况,特创制解表4方,分述如下。

暑病代桂枝并葛根证,方药:桂枝、芍药、知母、生姜、甘草、黄芩、葛根、大枣。

暑病代麻黄证,方药:桂枝、知母、麻黄、甘草、黄芩。

暑病代枣龙证,方药:麻黄、石膏、知母、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

暑病代葛根麻黄证,方药:葛根、麻黄、桂枝、甘草、知母、黄芩、芍药、生姜、大枣。

从上述4方的药物组成上不难看出,均是在《伤寒论》麻桂二方的基础上加寒凉的知母、黄芩等品。由此可见,庞氏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就已初步认识到暑病的治疗法则应该有别于伤寒,故加入寒凉药以制势,尽管在其制方上仍未摆脱伤寒的束缚,但在当时医界对温热病尚普遍缺乏正确认识,而一律用伤寒方治热病的情况下,已有很大进步,亦是难能可贵的。庞氏又曰:“暑病三日外至七日,不歇内热,令人更相染,大青消毒汤主之。”[4]本条系庞氏为传染性暑病所确立的治疗法则,所选方药,以苦寒的大青叶为君,清热解毒;以辛、苦、咸、寒的芒硝为臣,泻热导滞,使邪有出路;佐以栀子、石膏、豆豉以清除脏腑之热;以甘寒之生地黄滋阴扶正以为使。全方共六味,配伍精良,旨在清泻热毒,充分体现了庞氏认识到这种具有传染性的暑病与一般性暑病(伏气暑病)的区别。这种独创性的学术思想,对于当时“治不离伤寒法,药不离仲景方”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来说,无疑是一个勇敢而又飞跃性的突破。

防治并举重摄生,行之有效

预防数法并存庞氏认识到,温病大都具有相当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他在该著卷五中明确指出:“天行温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4]接着阐述了温病的发生与流行的诱因:“悉由气运郁发,有胜有伏,迁正退位,或有先后,天地九室相形,故气升之不前,降之不下,则天地不交,万化不安。”认识到由于自然的气运反常,温毒势必侵犯人体而引起广泛流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庞氏非常重视预防温疫的传染和流行,他提出了多种措施和方法来加以预防,如“饮、涂、嚏、扑、熏、念”等,大都行之有效,颇具特色,为后世预防疫毒证的流行作出一定贡献。

准确判断预后庞氏在判断热病死生候、温病死生候等方面尤有独到之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掌握温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曰:“热病阴阳交者,热烦身躁,太阴寸口脉两冲尚躁盛,属阴阳交死,得脉静者生。”说明温病出现发热、心烦、身躁、寸口脉躁盛者则阴阳交证,病情多危。如汗出脉静者,知邪已随汗泄,则预后良好,这与当今某些急性热病的预后转归是完全一致的,对于指导后学者判断温病预后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病后康复调养庞氏在一生的临床实践中,非常注重“天行温病瘥后”[6]的调养摄生。在温病后期,盛邪已去,正气大伤的特殊情况下,如何使病体康复,庞氏见解颇精,他在“天行瘥后禁忌”篇中,主要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调养摄生之道。

1、饮食方面:由于温病后期,元气大伤,脾胃虚弱,运化失常,饮食上应以清淡流质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食生冷、辛辣、肥甘厚味之品,故庞氏明确提出:忌食“生鱼、煮面、酒、韭、蕈、鳝、莼、豆粉、犬羊肉、肠、血、生果及油腻之类”。若不忌口而贪食之,轻则发热、发黄,重则“下痢不救”。

2、劳作方面:温病转归过程中,由于温毒甚盛,病程较长,病至后期邪虽退,但元气耗伤,五脏六腑俱虚,应当静养休息,尽早恢复元气及各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若勉强带病劳作,而不注意调养休息,则病邪又乘虚而袭,故庞氏强调“诸劳作,皆致复”,病若复发,应立即停止劳作,静息调治,还有可治之机。

3、方面:久病及肾,穷则伤肾,肾为先天之本。温病迁延日久,毒气炽盛,损及肾脏是其必然。故在温病恢复期间,应当尽量节制,若误犯之,耗竭先天肾气而复发者,多死不治。故庞氏特别强调对温病瘥后的不利影响,是温病愈后之大忌,故指出“合阴阳,女劳多死”[4]的警告,以示后人。

总之,庞氏对温病瘥后调养,避免助热、伤精、败胃三大禁忌,其经验确属温病后期调治的金科玉律,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指导思想。庞氏不愧为我国宋代杰出的医学家,所著《伤寒总病论》一书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医学名著,尤其是其中的温病专篇,对温病学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医辞典编辑委员会编.简明中医辞典[k].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566.

2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高等医药院校教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1.

3南京中医学院.温病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5.

4湖北中医学院,浠水县卫生局编.《伤寒总病论》释评[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55,218,256,332.

病理学总论篇7

【关键词】病理学;pBL教学法;教学改革

现代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本领;同时还培养他们分析和判断能力,成为终生学习者。要求学习者调整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重要桥梁学科,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学好病理学将为临床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病理学教学中构建一种以培养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学习模式尤为重要。pBL(problem-BasedLearing)教学法,又称问题导向学习,提倡以临床问题为引导进行基础理论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一种主动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1]。我们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病理学教学中进行了pBL教学模式的实践,现将实施过程及体会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滨州医学院2012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7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76名学生随机分成8个小组,每组9~10名学生。

1.2教学内容

以李玉林主编的《病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为教材,选取《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传染病》两个章节采用pBL教学法。

1.3pBL教学法实施过程

1.3.1课前准备

在pBL模式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督促者和反馈提供者,而不是一个信息提供者。负责准备典型病例,病例撰写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文化、已有知识和期望。设计讨论问题,问题的设计需有利于鼓励学生以整合的方式讨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并能让他们发现自己知识体系上的不足。课前两周向学生发放pBL教学资料,教师进行简单的课前指导。

1.3.2小组学习

各小组分别选出组长一名和记录员两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学习讨论,一名记录员负责在黑板上记录并整理讨论内容,另一名记录员负责总结黑板上所有信息并整理为笔记。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医学词典、解剖图、药理学参考书、教材和网上资料等一系列广泛的学习资源,对病例的背景知识和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搜索,确定学习主题,通过查找信息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一起学习研究,学生们共同找到病例中提供的关键信息,提出假设,并研究合理的解决问题方式。如在小组学习中,产生新的问题或没有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则提交到课堂上进行讨论。

1.3.3课堂讨论

各组选派代表阐述小组内讨论观点,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期间其他组同学可以随时提出问题,该小组的同学进行答辩。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监督,并及时掌控辩论主题和方向,使讨论问题结合主题,深入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又要引导不同观点的争论,巩固深化对正确内容的理解。

1.3.4教师总结

课堂讨论结束后指导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对难点、重点和有争议问题进行精讲,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1.3.5pBL教学效果分析

采用调查问卷和学生座谈形式来评估教学效果,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客观题对pBL教学效果进行调查;主观题收集学生对pBL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结果

课后向学生发放76份调查问卷,收回76份,收回率100%。调查问卷客观题统计结果见表1。主观题和学生座谈结果为,许多学生对pBL教学给予肯定,并建议增加pBL教学;而部分学生认为病例覆盖的知识点不够全面,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学习不如传统教学模式好。

3讨论

自主学习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策略。近年来,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在教学中积极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2-3]。pBL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引入中国的医学教育,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关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为学习者提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机会,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发展一系列广泛的能力[4]。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重要桥梁学科,我们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病理学教学中进行了pBL教学法的实践。实践证明,pBL的病例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知识不足之处的机会,这些欠缺往往能被学生发现,而不是教师。通过小组学习及课堂讨论,pBL教学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技巧,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有临床专家特质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综合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医疗服务的多专业形式需要更多的团队合作,pBL让学生在小组中有效的学习,同时使学生对团队合作、有效交流和协作学习有了更好的理解。通过运用病例场景pBL教学实现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整合以及病理学多个系统间知识的融合,利用问题学习使基础知识便于记忆,通过讨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中,pBL加强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推理和权衡证据的能力,也会加深学生对问题中出现的概念的跨学科理解。在整个pBL教学实施过程中,带教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教学的组织者,要求有很高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技巧。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熟悉相关的基础和临床多学科知识,并且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法也提高了教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尽管pBL教学法有其独特优势,但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讨论;一些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差,不能有效的收集学习资源解决问题,因而学生对pBL教学法的适应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由于病例的局限性,不一定能涵盖某类疾病的全部病理知识点,还应注意对未涉及重要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出和引导此类知识的学习。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尤其是师资力量不足,使得大规模开展pBL教学有一定难度。

总之,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认知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适应了现代教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而如何更好地发挥pBL教学法的优势,解决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将在病理学教学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姜春明,王竹颖.p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1348-1350.

[2]雷久士,唐群,陈丽,等.pBL教学模式在中医药大学本科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100-102.

病理学总论篇8

为了探讨中等职业卫生教育的内在规律,我们一直在实践摸索,走过很多弯路。最后提出医学生涯的概念和阶段性教学方法。医学生涯指中职医学生要作好长期学习的心理准备。不但在校期间学习理论,而且要在毕业以后从事医疗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医学理论。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循环往复过程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采用阶段性学习方法,主要分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变理论学习为操作技能培养,初步掌握一般性疾病的诊疗技能。临床医学是以经验总结为主的学科。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的发展,这一学科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但是从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属性。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一般性疾病,采用以问诊和体格检查为主的诊断方法,往往已经可以得出正确诊断。而对于少见的疑难病例,常需要用到特殊检查和深入的理论知识予以分析研究。中职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既是对一般性疾病诊疗的实用型人材,所以掌握一般疾病的诊疗技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2)中级阶段:指进一步进入大专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临床经验,也懂得要对少见病疑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确治疗,需要加深医学基础科目学习的道理。

(3)高级阶段:指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学习方法基本接近于传统模式。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属于第一阶段教育。初学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目睹医生护士处理病情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方法。所以教师应多带学生去医院见习,把复杂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之中。比如我们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是如何和病人交谈的,如何采集病史资料,如何分析病情作出诊断,如何组织和书写各种病案资料。

这些内容均应详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实践证明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其次,必须注意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点讲述病史的问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一些课本上暂时难予理解的内容,建议放到第二、第三阶段中继续学习。讲述理论课程最好结合实际病例来讲。如果暂无相对应的病例,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插播视频资料讲述。不能全盘照搬课本内容,以免加重学生的思想负担和降低学习兴趣。

病理学总论篇9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病例讨论

[中图分类号]R81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0)12-91-02

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应与临床专业课程相互贯通,但其课程设置在临床专业医学教学中处于过渡阶段,一般设置在第3学年的第1学期,此阶段学生已经修完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而刚开设内外科等临床课程,这一设置造成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的临床课程往往滞后于影像学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理论课对各种影像表现加以罗列,与临床专业相互独立,缺乏知识的相互渗透和穿插[1]。针对这种现象的存在,我校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病例讨论的引入,结合各相关临床专业,以探讨适合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

1病例讨论的设置原则

1.1病例讨论疾病的筛选

疾病的选择主要侧重设置在呼吸、消化、骨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章节之中,同时应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加以设置。所谓代表性疾病,一方面是多发病、常见病,如肺癌、肺结核、肝癌、肝硬化、脑血管病等;另一方面是结合地方以及区域性特点所涉及的疾病,如食管癌、布加综合征等[2]。

1.2病例库的建立

1.2.1病例的搜集由教研室助教和讲师于日常工作中搜集典型病例,完善各项检查结果、追踪病理学结果以及手术记录,并收集随访资料。充分利用我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所包含数字化设备和paCS设备的优势,调取同一病人的各项检查资料,在各工作站上对原始图像进行各种后处理,充分显示各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将所重建图像与收集的临床资料汇总存档[3]。病例搜集完成后,于每周固定时间由助教进行读片汇报,教学秘书详细记录,初步剔除资料不完整、无明确诊断结果的病例。

1.2.2病例的筛选讲师和副教授、教授对初选病例加以选择,其标准主要包括:(1)有代表性的、重要系统的典型病例,病例应具备明确的诊断,可选择病情复杂的常见病;排除罕见、少见病例,排除影像学不具特征性诊断的病例。(2)注重常见病的典型影像学征象、易混淆征象的显示。(3)加强比较影像学的应用,在病例教学中可以通过实例解释不同影像学检查的优势和缺陷。(4)依据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列出鉴别诊断疾病,并收集鉴别诊断疾病相关影像资料,进一步完善病例库。(5)注重病例的及时更新,特别是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更多新的扫描方法、重建方法的引入,应注重扩大更新学生的知识面。

1.2.3问题的设置借鉴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方法,问题的设置侧重于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注重培养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4]。设置原则主要包括:(1)以问题为中心,扩大覆盖知识面,注重临床知识的引入。(2)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总结能力。(3)以培养临床诊断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面对不同患者能迅速、准确地对病情作出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4)加强对影像学所谓的“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理解,即同一疾病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像及不同疾病相同的影像表现。(5)避免直接引入重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吞咽不利2周”、“aFp值显著增高”等,应列出对鉴别有重要意义的阴性结果。(6)诱导式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横向对比和纵向联系相互结合。

2病例讨论在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教学中的设置和应用

2.1病例讨论授课前的布置

各重要章节授课中期提前一周时间将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和基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加以公布,让学生认真准备并查阅相关资料。

2.2病例讨论的课堂教学

基本教学步骤为:(1)将病例影像学资料调出,首先由学生读片,包括病变的位置和分布、数目、形态、边缘、密度、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2)总结自己所见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征性征象,列出可能需要鉴别的疾病,由支持不同疾病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3)相互讨论,找出其他诊断存在的问题。(4)教师列出鉴别诊断疾病的典型影像学图像,由学生加以读片。(5)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只要有观点、有看法鼓励表达出来,提倡相互辩论、批评和争论。(6)总结归纳,对病例做出正确的诊断,总结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2.3病例举例

在进行肺癌授课前一周公布2例周围型肺癌和中央型肺癌病例的完整影像学资料,包括胸片、Ct平扫和Ct增强图像,交由学生提前准备,完成初步诊断。病例讨论课设置在讲授肺癌章节结束后,课时控制在20~30min。提问:(1)围绕基本征象展开,看到了什么部位的什么样病变?病变有什么样的特点(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影像学征象(结合病理学)?(2)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肺脓肿、肺结核和纵隔内肿瘤性病变;临床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和征象有助于上述疾病的诊断?(3)周围型肺癌和中央型肺癌的鉴别。(4)评价总结。

2.4期末考试中病例讨论题目的设置

学期末,理论课考试设置2道病例讨论题目,分值为6~9分,由学生任选其一加以作答。所选题目影像学资料即为本学期所进行的病例讨论的病例,问题加以变动,侧重于临床鉴别诊断和影像学鉴别诊断,其中临床分析占1/3分值,影像学分析占2/3分值。例如题目设置为分别列出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2个病人的上消化道造影图片和Ct图片,问题设置为:(1)良恶性溃疡影像学诊断的鉴别要点;(2)据此特点上述2个病人分别的诊断是什么?(3)请推测并列出他们分别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

3病例讨论在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阶段的应用

5年制临床本科实习生实习期一般在45~50周左右,其重点多放在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上,而影像学科室一般仅有2周实习时间[5]。常规实习要求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熟悉影像学检查从检查病人-拟申请检查项目-书写申请单-阅读报告的各个流程;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能根据不同的疾病合理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除常规实习安排外,病例讨论是这一阶段重要的实习内容。与理论课阶段有所不同,此阶段重点是疑难病例的讨论,要求实习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参与病例的筛选、临床资料的收集、影像学读片、病理结果和治疗后的追踪等各个环节。2周时间内应能参与5~8个病例讨论,并要求能完成2个完整的病例讨论记录。

总之,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临床各门学科关系密切,通过在医学影像学课程中加强病例讨论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希云,袁志诚,梁长生,等.对放射科实习带教实行目标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8):928-929.

[2]刘秀云,陈小荣,孙树萍,等.理论授课及病例讨论实施和质量控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114,117.

[3]吴学贵,刘雄飞,陈金雄.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59-161.

[4]李颖,陈琪玮.pBL法临床病例讨论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23):83-84.

病理学总论篇10

【关键词】学生,医科;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病例分析

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1],内科见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我教研室在见习教学中采用了以病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我校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内科学见习中选取2个班实施本教学方法。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6人,实验组58人,选择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1.2方法实验组按以病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进行,在各病种见习中,教师课前先准备典型病人及病例资料,不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典型病人进行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并对病人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法进行。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先讲授理论知识结束后,带领学生见习部分病人然后再由教师总结见习内容。学期结束时,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综合考核,内容包括:综合考试成绩占20分,技能操作成绩占30分,理论考试成绩占50分。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

转贴于

2结果

两组学生临床见习综合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的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理论测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临床见习作为联系理论课与临床实习的桥梁[2],在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见习带教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论及实践知识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示教为主,见习课过多重复理论课的内容,教师满堂讲授,害怕学生记不住而反复强调和重复,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观念,见习课不重要,只需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就行了,久而久之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以病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法是学生在学习了理论课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自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病例所提供的其他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先作出自己的判断,再在教师的带领下讨论分析,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作法。该教学法在整个见习教学中锻炼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获取资料信息和逻辑思维能力等[3,4],个人综合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和更快地培养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期末综合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实践证明,内科见习教学中,以病例讨论为基础的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的以教师示教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周敏,王品.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实习中的效果[J].新疆中医药,2004,22(1):45-46.

姚斌,胡国亮.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医学教育,2003,12(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