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智能化规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22:39

工厂智能化规划方案篇1

台湾电力供需现况

自1992年到2012年,台湾电力消费从996亿度增至2413亿度,年平均增长率为4.52%。由另一角度审视,台湾GDp于2000年至2011年间增长51.91%,电力与整体能源消费也同步增长37.44%及30.04%,GDp增长幅度大于整体能源消费及电力消费,代表能源效率改善的趋势。而电力消费增长幅度大于整体能源消费,显见电力占整体能源消费比重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2012年台湾电力系统总装机容量共为47,880.2兆瓦,其中以台电系统所占比重最高,为67.26%,其次分别为民营电厂的16.77%,以及合格汽电共生系统业者15.97%。

目前台电公司共有64座发电厂(站),总装机容量为32,204.22兆瓦,其中火力发电厂27座,占全部发电量的68.69%;水力发电厂12座,占14.42%;核能发电厂3座,占15.97%,;风力电场15座,太阳能发电厂7座,合计占0.92%。

由于1990至1995年台电公司夏季供电备用容量率约仅5%,距合理的15%至20%相去甚远,为达到备用容量率20%的目标,稳定岛内电力供应,台湾“经济部”于1995年办理第一、二阶段开放民间设立发电厂。目前已有5家民营电厂完工商转,包括麦寮电厂(1800兆瓦)、长生电厂(900兆瓦)、和平电厂(1300兆瓦)、新桃电厂(600兆瓦)及嘉惠电厂(670兆瓦),共计5270兆瓦。

1999年1月,为配合电业自由化政策、地区电力短缺、加速推动民营电厂的兴建,台湾“经济部”《现阶段开放民间设立发电厂方案》,向民间开放燃气电厂兴建工程,并采取公告电价方式购电。目前已有4家民营电厂完工商转,包括国光电厂(480兆瓦)、星能电厂(490兆瓦)、森霸电厂(980兆瓦)及星元电厂(490兆瓦),共计2440兆瓦。

由于台电公司近年规划的彰工、林口等电厂环评审查未符原规划时程,依据2005年电力负载预测,到2011年备用容量率可能降至11.5%,距离16%目标基准尚缺1980兆瓦。为稳定电力供应,台湾“经济部”于2006年6月《第四阶段开放民间设立发电厂方案》,开放由民营电厂弥补此电力缺口。目前共有6件申请项目通过资格审查,但经后续台电公司电价竞比作业,并无获选业者与获选容量。为避免电力短缺,台湾“经济部”责成台电公司采取多项新措施,包括需量反应、增购汽电共生余电、电费折扣方案、鼓励节约用电等,目前岛内用电量已有显著降低,预估未来几年电力均可稳定供应。

2012年底依“电业法”发给电业执照正式商转的民营水力发电企业共有3家,包括4座水力发电厂,装置容量共38,954千瓦。发给电业执照正式商转的民营太阳能系统发电企业共有2家,包括4座太阳能发电系统电厂,装置容量共1,207.2千瓦。发给电业执照正式商转的民营风力发电企业共有7家,包括15个风力电场的127座机组,装置容量共284,400千瓦。

目前岛内民营发电厂共有33座,总装机容量为8085.34兆瓦,其中火力发电厂9座(7710兆瓦),水力发电厂4座,风力电场19座,太阳光电发电厂5座。在再生能源发电厂部分,以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最高,有334.5兆瓦;5座太阳光电发电厂自2012年开始商业运营,目前正在起步阶段。

在汽电共生系统部分,岛内共有94家合格汽电共生系统业者(表3),总装机容量为7,646.64兆瓦,其中又以石化、塑胶、化纤装机容量所占比最高,分别为43.20%、11.51%与10.36%。而与台电公司签订售电合约的合格业者共有55家,装机容量为5,987兆瓦,尖峰保证容量为2,154兆瓦。

长期电力负载预测及电源开发规划

基于电的物理特性,电力必须即产即用并维持供需一致。为稳定电力供应,避免缺限电造成产业及民生重大损失,电源开发规划除必须满足因产业发展及民生需求可能增加的用电负载外,并须维持合理适当备用容量,以因应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增加的负载需求。为了解未来可能的电力需求,以预先备妥所需电源,进行未来20年长期电力负载预测及备用容量率基准(目前台湾备用容量率基准为15%),考量电源结构配比、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区域供需平衡等因素,规划未来15年长期电源开发方案,包括各年度应兴建的电厂类型与装机容量,责成台电公司或开放民营电厂提供所需电源,以达供需平衡,稳定电力供应目标。

以往均由台电公司办理长期负载预测(仅含售电用户端使用电量),并据以规划长期电源开发方案及相关电厂新建计划。为因应如今电业自由化趋势,同时呈现全台湾实际电力负载数值,且考量目前除台电电厂外,尚有民营电厂及汽电共生系统等发电机组,因此自2005年起改由台湾“经济部能源局”办理全台湾长期负载预测与电源开发规划,并纳入汽电共生系统自发自用电量,以反映真实的全台湾用电负载。

电价调整

依据台湾“电业法”规定,发电企业拟订或修正营业规则、电价及各种收费率,应送经地方主管机关或其事业所属机关加具意见,转送台当局主管机关核定后,在当地公示,岛内电价由台电公司依据“立法院”审定的电价计算公式核算电价换算调幅,拟订电价调整提案须提报“经济部”,由其视电价调整提案内容决定是否召开电价咨询会,讨论及提出咨询建议,依行政程序核定后,由台电公司实施。

为推动台湾产业低碳化及结构转型,台当局2012年提出电价调整方案,基于合理价格、节能减碳、照顾民生原则,主要反映国际燃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并考量民众及媒体等意见,采取缓和渐进方式分阶段调整,除可落实节能减碳、保护环境的目标,同时也能使电价合理反映燃料成本,调整当局长期补助能源的做法,以利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该方案,第一阶段电价调整自2012年6月10日起实施,平均调幅约10.4%(住宅部分约4.2%)。第二和第三阶段电价调整则要视台电公司提出的具体改革方案及成效后,再决定调整日期。

第一阶段电价调整的幅度约为10.4%,其中住宅部分平均调幅约4.2%。而为减轻人民生活的影响,住宅用电每个月的用电量低于330度(两个月用电量低于660度)的电价维持原价,依台电公司实际统计结果,约有69%住宅用户的电费不受电价调整影响。

电厂设置及管理

依据台湾《电业登记规则》的规定,电业申设分为筹备创设、施工许可及成立发照等三阶段,各阶段有不同规定。其中,筹备创设:经营电业或新增发电机组,应备相关书图及文件向主管机关申请登记备案,筹备创设备案有效期间为2年。施工许可:电业应于筹备创设备案有效期间内开始施工;施工前,应备下列书图向主管机关申请核发工作许可证;工作许可证有效期间,内燃机机组与离岸式风力机组及海洋能机组2年、陆域风力机组及太阳光电发电设备1年;必要时,得向主管机关申请展延;每次延长,以1年为限。成立发照:电业应于工作许可证有效期间内,施工完竣,并应于施工完竣后,检具第8条规定登记书图,申请主管机关派员查验及发给(换发)电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台湾“电业法”1947年制定,迄今环境已大幅变迁,必须予以适度修正以符合现行电力市场趋势。岛内电业自由化经过长时间的讨论,“电业法修正草案”分别于1995年9月、1999年12月、2002年5月、2007年9月及2008年2月,共计5度送“立法院”审议,皆无法通过,主因为“电业法”修法涉及电业自由化议题,牵涉层面广,较难聚焦讨论。

依现行“电业法”第3条电业专营权规定,台电公司为台湾唯一发、输、配垂直整合的综合电力企业,其营业区域包括台、澎、金、马地区。由于台电公司拥有电业专营权,故民营发电企业必须将生产的电能全部售予台电公司,并与台电公司签订购售电合约。民间设立的汽电共生系统、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及其他自用发电设备,其生产的电能除专供自用外,剩余电能也必须售予台电公司。因台电公司拥有电业专营权,故用户无法选择其他购电对象,不具有用户购电选择权。

2012年8月,台湾“经济部油电小组”第7次会议决定,成立“电业自由化规划小组”,拟订台湾电业自由化推动方向,进而逐步推动台湾迈向自由化的电力市场。截止2014年底,共召开11次小组会议,针对电业自由化规划方向提出下列4点建议:开放发电业(不含核能及大水力)设置,并考量允许直供;开放电力网代输,并成立电力调度中心;不适合开放输、配电业;成立电业独立管制机构,负责电业管制及费率审议相关议题。

汽电共生系统管理

所谓汽电共生系统,是指利用燃料或处理废弃物同时产生有效热能与电能的系统,除具备节省能源、促进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减缓二氧化碳及温室气体的排放等效益,并可协助分散电源、抑低尖峰负载,进而稳定电力供应,并且减少启动高成本机组发电的成本支出。

由于上世纪70与80年代国际间发生两次能源危机,各国和地区为达节约能源目的,相继追求能源使用效率高的系统,汽电共生系统因此蓬勃发展。台当局于1988年《汽电共生系统推广办法》,提供各种奖励措施,以鼓励企业装设汽电共生系统,合格登记系统的剩余电力均由台电公司采购。由于近年环境变迁,台当局于2002年公布《汽电共生系统实施办法》取代原有的《汽电共生系统推广办法》,规范汽电共生系统的电能收购方式、查验方式、收购余电费率、购电及备用电力费率,以助于岛内汽电共生系统推广与发展。

依该办法规定,新设汽电共生系统总热效率不低于52%、有效热能比率不低于20%者;既设系统则为总热效率不低于50%、有效热能比率不低于20%者,方可申请登记为合格汽电共生系统。

截至2012年底,岛内合格汽电共生企业共94家,系统装机容量已达7610兆瓦,占全台湾电力系统总装机容量约16%。其中,合格汽电共生系统与台电公司签订售电合约者计有55家,装机容量5987兆瓦,尖峰保证容量为2155兆瓦。

提升供电可靠度

为提升与维护供电安全,台湾“经济部能源局”自2005年开始实施“推动供电可靠度999方案“一期计划,经由落实14项配套措施,由发电、输电、配电三方面着手,进行加强电源开发规划、推动电力融通与需量反应、控管发电机组故障率、建立电业设备自主检查制度、检讨输配电规划准则、推动无停电施工法与配电自动化等措施,由制度面健全控管机制,强化整体电力系统,供应充足电源,使全岛用户均能享受稳定、高品质的电力供应,对于实现协助与督促电力企业提升供电可靠度及供电品质、确保产业与民众享有优质电力成效卓著。

为持续提升供电可靠度,2008年台湾“经济部能源局”以既有推动方案为基础,准备实施该方案二期计划,以发电端缺电机率与用户端系统平均停电时间指数作为目标值,除延续第1期计划所属执行措施外,并新增11项执行项目。藉由各项措施的推动,持续维持电源供应稳定,最近3年系统平均停电时间指数为2010年17.66分/户-年,2011年的18.22分/户-年,及2012年的19.05分/户-年,比实施初期的2005年的30.19分/户-年已有效减少台湾电力系统平均停电时间,并持续维持电源供应的稳定。

推动智能电网

台当局为推动节能减碳政策,将智慧电网列入“国家节能减碳总计划标杆计划”之一,并以推动智慧电表基础建设、规划智慧电网及智慧电力服务为重点。台湾“行政院”于2010年6月核定“智慧型电表基础建设推动方案”,进行智慧电表的测试与示范计划,作为推动智慧电网的基础与开端。

工厂智能化规划方案篇2

【关键词】火电厂;热工仪表;控制电缆;优化措施

前言

在现代火电厂的技术改造与升级中,必须加强对于火电厂热工仪表与控制电缆设计优化措施的研究与实践,在综合各种先进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火电厂热工仪表与控制电缆设计优化措施的智能化、科学化、高性能化、一体化发展,为火电企业的生产与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

1火电厂热工仪表设计优化措施

火电厂热工仪表主要由管路仪表、程控仪表、地表计等设备组成,通过电缆将各种设备连接形成回路或系统,实现对于各机组设备的检测、调节,有效提升了各种设备的可靠性与利用性。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是为火电厂生产工艺服务的,加强对于相关技术应用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为提高火电厂的生产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提升了火电机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1.1火电厂热工仪表故障特性分析

现代电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火电厂热工仪表系统中应用的不断完善,对热工仪表故障诊断及排查提供了详细的数据信息资源。在对热工仪器仪表系统故障进行检查过程中,检修校验人员应对故障发生前后的相关特性参数进行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进而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定位和故障类型的准确判断。对于火电厂热工仪表的故障问题,DCS系统中的自动控制记录曲线是仪表运行工况和故障特征的重要数据信息,校验检修人员要详细分析和提取记录曲线中的相关波动数据信息,尤其对于无规律可言的混乱波动特性工况应非常重视,以便为故障定位和故障排除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有效提高仪表检修校验工作质量和效率。在热工仪表自动化的实际应用中,自动化系统比较复杂,同时设计的范围比较广泛,热工测点分散距离比较远,安装施工比较复杂,并且周期比较长,这就需要我们在安装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准确。

1.2火电厂热工仪表设计优化主要体现在自动化技术上

(1)设备智能化,在现代电力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火电厂热工仪表中的各种设备基本实现了智能化监控,借助先进的电子及计算机管理系统,配置先进的智能型机械仪表与精密元件,从而实现对于电力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控;(2)技术高新化,火电厂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综合运用了现代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以及最新的热能工程技术与控制理论,实现了对于火电机组运行中相关热能与电力参数的科学监控与检测,自动化技术趋向于高新化发展。

2火电厂控制电缆设计优化措施

总结多年的设计经验,电缆优化无非从几个方面着手考虑:现场设置接线盒合并电缆、现场配电、电子设备间分散布置,设置远程io以及采用现场总线。

(1)基于合并电缆原则的优化方案

目前,通过各方调研,包括对国外电厂参观调研的结果,通常做法都是在现场设大量的接线箱,通过物理区域同类型信号的合并,采用大对数或多芯数电缆将信号接至控制系统。针对这种情况,在广东省某百万千瓦燃煤电厂的设计过程中,前期对锅炉区域和汽机区域规划了大量的开关量接线箱,同一工艺系统内的各个阀门状态反馈和指令信号接至同一接线盒内,合并电缆后送至同一个DCS机柜,由于DCS是按工艺系统划分,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同一接线盒内电缆的合并效率最高。

(2)基于分散配电原则的优化方案

由于目前电动装置均采用一体化设备,所有的配电箱不再设置控制功能,仅配电而已。当配电箱采用集中布置方式时,电缆数量大,敷设工作量大,对桥架的占用量也大,非常不利于设计优化。通过对国外电厂的调研,发现也采用了就地分散配电的方式。由于这种分散配电方式是近期才开始推广,目前还没有在施工图中实施。这种方案的实施也会引起配电系统切换设备投资的增加,但安全性也会相应提高。

(3)基于电子设备间分散布置及远程io应用的优化方案

随着技术的发展,DCS厂家的高速数据总线的通讯距离均能满足在主厂房内分别建立锅炉、汽机电子设备间的物理分散要求。火电行业常用的DCS厂商的i/o模件均能够适应0~40℃环境温度,5%~95%的相对湿度,振动达到0~200Hz,0.75G,完全能适应汽机房振动较大的环境,抗电磁干扰符合Ce和ieC标准,各DCS厂商的i/o模件抗物理干扰的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完全符合在锅炉房及汽机房就地建立电子设备间的要求。

分散控制系统(DCS)物理分散可采取电子设备间(DCS控制站)分散布置及采用远程i/o(站)等实现。分散控制系统(DCS)物理分散涉及到通讯和抗干扰条件、远程i/o和远程控制站应用等。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电子设备间的分散布置以及远程i/o的应用对减少电缆量的效果是最显著的。

(4)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优化方案

现场总线技术从根本上彻底实现了控制系统的物理分散。根据现场总线的定义:现场总线(fieldbus)为:“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双向、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线”。现场总线的应用原本是为了提高信息化水平,但是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用现场总线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电厂的信息化水平,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电缆。虽然节省电缆不是它的初衷,但实践证明采用现场总线技术之后,确实节省了不少电缆。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采用串行通信技术,这个是现场总线节约电缆的根本。同一个设备,有多个io点,常规控制系统中采用的是并行传输,每个io点都需要一对电缆芯来传输。但是采用现场总线之后,多个设备的多个信号信号可在一根电缆中进行并行传输,大大节省了电缆的用量。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厂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从辅助车间到主厂房均有大范围的应用案例。例如,广东平海电厂化水车间常规电缆只用了3.5km左右,算上通讯电缆后,电缆量也不过为常规电厂的15%,而常规电厂化水车间电缆用量在36km左右,当然,这其中最显著的是电缆桥架明显减少。全面应用现场总线技术,不仅能大大提高电厂的数字化水平,也能很好的节约电缆的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火电厂的生产与管理工作中,仪表与控制电缆设计优化措施是其正常运转与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电力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这些优化方案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体现了热控专业采用先进的技术以及创新的精细化设计对于节省电厂建设投资以及节能减排起到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电力行业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5182—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规定[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工厂智能化规划方案篇3

而是要求一整套数字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2013年9月投产以来,西门子成都工厂每年都要接待几千名的参观者。在这个样板数字工厂里,生产线上繁忙依旧,只有少数几名工人对着数字化看板在操作。一个总共480人的工厂,成果不可小觑:每10秒生产一件产品;缺陷率少于百万分之十;同一条生产线能混合生产100多种产品……西门子成都工厂内景

这背后,是从订单、财务、产品设计到生产、物流和质量管理的全数字化管理,软件和硬件实现了互联互通,而整个生产线都运行在同一个数据平台teamcenter上。

“通过这个系统平台,从产品设计,到处理订单、进行排产,再与底层自动化、生产制造联动起来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门子)执行副总裁、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告诉《t望东方周刊》。

而这也是一个简化版的“硬件+软件”的智能制造体系的模型。

从自动化到工业4.0再到智能制造,在概念变化的背后,反映了中国制造业本身诉求的转变。

“现在谈智能制造升级转型,许多中国企业已不满足于买几个机器人、几台自动化设备了,而是要求一整套数字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总裁曲道奎告诉《t望东方周刊》。

软件系统是关键

有人说,软件才是先进工业的未来。

这使得一些做设备起家的公司,正在往“硬件设备+软件系统”这种方向转型。

曲道奎告诉本刊记者,大约从2013年开始,新松就开始整合自己的仓储系统、物流系统、智能制造生产线等三部分,通过软件平台实现系统化管理。

“只做机器人或者智能设备,这种竞争力变得越来越弱。未来谁能打通产业链,谁能提供整体的系统解决方案,才是竞争的关键。”曲道奎说。

而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光)也正将主营业务由设备物联网转向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

“近年来,我们收到了不少客户的反馈,在执行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相比于硬件设备来说,他们在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协同生产等流程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我们开始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进行软件系统的研发。”兰光总经理朱铎先告诉《t望东方周刊》。

这种面向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沟通了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

“比如青岛海尔模具工厂。兰光系统上线前是靠人工录入及核对设备情况,从计划到开工平均准备用时得1小时,而系统上线后实现了程序自动修改、刀具参数自动传输、准备工作现场反馈同步展示等功能,准备用时缩短为半小时,机床利用率提高到75%的高水平。”朱铎先介绍说。

知名跨国公司在这方面更是耕耘已久。

西门子的传统业务是制造现场的全集成自动化,后来则研发了沟通生产制造部门和产品设计部门的meS系统SimatiCit,并且通过收购不同领域的工业软件公司,拓展数字化企业软件组合。

王海滨观察到,智能制造已经不仅是指发生在传统生产制造环节的自动化,而是探讨产品研发流程、企业供应链采购流程、质量管理流程乃至排产流程的自动化。

“从研发到制造管理再到生产制造等环节,过去都是割裂的,现在要通过数据的互动联系起来,融为一体,才能实现进一步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王海滨说。

实现这种智能化,在他看来,首先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产品、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数字化呈现,再由企业自身归纳梳理流程背后的逻辑关系,写成自动化程序,最后把所有数据放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完成数字工厂的数据互动。

目前,西门子的这套理念已经落地,著名的德国安贝格工厂和其位于中国成都的姊妹工厂,背后运行的就是“硬件+软件”模式。2016年4月22日,中国家电品牌海尔在俄罗斯投资兴建的冰箱制造基地正式投产运营

“二八”市场

然而,王海滨也观察到,智能制造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

“我们提供的基础自动化的部分占据数字化工厂集团业务量的80%,软件只占了20%。”王海滨告诉本刊记者。

令人欣喜的是,在航空工业、汽车工业、船舶制造等行业,已经看到了这样的“硬件+软件”的智能制造体系的轮廓。而这些行业,都属于离散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离散工业中产品和制造过程的互动更易进行――系统可以读取到一个零件的条形码进而利用信息进行下一步生产安排,因此更易实现工业智能化。”王海滨解释说。

在朱铎先看来,离散工业的meS系统,是中国工业软件走向世界的唯一机会。

“其他的工业软件发展已经很成熟了,但离散行业信息化起步更晚一些,针对其的meS系统也没有特别成熟的产品,并且它对行业背景知识的要求很高,中国公司参与的机会更大。”他说。

兰光在近年内保持了销售额的高速增长,这也让朱铎先感受到工业软件的春天快到了。他注意到,中国meS软件公司及产品近两年“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目前市场上最少不下几十家,他认为meS公司的增速仅次于机器人行业。

“这里面,有做了十多年的公司,也有刚刚杀入行业的新兴公司;既有做信息化起家的,也有做自动化跨界的,更有做条码等硬件的;即便是做工业软件的,也有各种公司,更有以前与这个行业无关直接跳进来的。”朱铎先说。

当然,这样火热的市场有时也让人无所适从。比如一些公司一味用低价冲击市场,但却根本无法完成项目要求,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名声。

“现在的问题在于,一方面一些客户存在着盲目崇拜国外产品的偏见;另一方面工业软件是高附加价的产品,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更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才能促进工业软件行业的良性发展。”朱铎先说。

云平台的想象力

而在智能制造的软件体系中,云平台则提供了另一条路径。

不管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开发的predix平台,还是西门子mindSphere云平台,巨头们的眼光都瞄向了工业物联网云――把机器上的相关数据汇集到云上形成大数据,进而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预测,诞生更多价值。

工业云平台的这一思路,被诸多业内人士看作是智能制造的下一个竞争高地。

“西门子可以做数据挖掘,设备制造商也可以对设备进行分析,使用这个设备的用户同样可以从中获得价值,我们还提供接口给各式各样app开发者进行数据挖掘,以最大化大数据的价值。”王海滨说。

他举例说,购物中心的升降梯可能多达上百台,这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业主的电梯运维部门或电梯制造商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趋势并预先维护,其成本是远远小于它故障后的维修。而一些服务公司也可以根据专业知识降低运维电梯的成本,进而产生新的基于云上大数据的不同业务和商业模式。

而做应用软件,则是中国公司的特长。

一个事实是,在云平台应用层面,涌现出越来越多中国公司的身影:机智云、氦氪、司南等创业公司,就提供物联网云平台服务,让智能硬件能被更迅速地开发,帮助企业并发挥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真正价值。

机智云创始人黄灼告诉《t望东方周刊》,云平台上集中的物联网设备数据,除了可以远程控制外,还可以帮助客户实现监管、报警、收费等智能决策,为客户提供从生产到售后的整个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优化。

“我们提供软件和服务,更多与设备端相连。比如我们的平台可以服务于商用酒店热水器供应商,提高节能效率;也可以给一些有设备租赁业务的客户,帮助他们更好地监管租赁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正常生产服务,并及时收款结算。”黄灼说。

他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软件正在吃掉整个世界,在他看来,这正在发生:“现在的软件开发提倡敏捷开发、快速迭代,这与传统硬件开发讲求稳定性、可靠性的思维方式并不一样,会有更多实现空间。思维的碰撞会激发出更多火花,可以说,我们才刚刚开始。”

国家行动

对于西门子这样的跨国公司而言,更关心的话题是数字工厂实践中产生的焦点问题――比如工业通讯标准和信息安全。

“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环节的数据要打通交互,采用哪种通讯标准?这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决策之一。此外,企业的数字化数据模型建立后,很大部分的专业知识、工艺流程、图纸等等都数据化了,那么这个数据的信息安全是非常关键的。”王海滨说。

曲道奎也认为信息安全在智能制造中非常重要,但除了产品技术层面的含义,他更看重信息安全的战略意义。

“这已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数字化工厂的这种物物相连模式,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有没有安全漏洞?在特殊时期能不能安全进行生产?这是非常重要、需要考虑的问题。”曲道奎说。

2016年12月,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财政部联合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公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培育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规划》还提出,要加快标准制(修)订,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推广。到2020年,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智能制造国家标准200项以上,建设试验验证平台100个以上,公共服务平台50个以上。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在京成立,该联盟由工信部副部长辛斌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工信部原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曲道奎任联盟第一届轮值主席。新松、华为、百度、中国电信、阿里云、曙光、海尔、长虹等企业都加入了该联盟。

“联盟的理事长单位由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领域不同类型的龙头企业担任,理事长单位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将带动行业发展。下一步,联盟内部将以产、学、研、用联合体或产业链联合体等形式开展跨领域、跨行业协作,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曲道奎说。

工厂智能化规划方案篇4

关键词:智能电表;质量监督;创新与实践

作者简介:鲍洪波(1968-),男,安徽枞阳人,国网安庆供电公司营销部(农电工作部)主任,工程师。(安徽安庆246003)

中图分类号:F27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95-02

自国网安庆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来,通过建立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指标体系,对智能电能表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质量监督,确保了智能电能表计量准确、运行可靠,有效防范了智能电能表质量风险,使智能电能表推广与应用得以顺利推进。公司在推进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工作的实践与创新方面值得相关单位借鉴与学习。

一、达到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工作目标的主要途径

1.建立质量监督工作理念

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是指从智能电能表应用宣传到货质量检定、安装质量控制、运行质量监督、客户反馈质量跟踪等全过程质量监督工作。公司针对当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与智能表推广应用,不断创新和完善监督机制,从智能电能表入库验收、检定、出库、安装运行、运行抽检、临时校验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入手,通过建立智能电能表检定、安装、质量抽检等过程的质量考核机制,促进智能电能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2.制定质量监督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通过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流程,规定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过程中的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确立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的一般原则,规范智能电网建设宣传与智能电能表检定、安装、运行管理等工作,进而推动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水平的整体提升。

质量监督指标体系分为:工作评价指标(见表1)和执行监督工作指标(见表2)。

3.质量监督工作具体实施过程

(1)加强信息储备。收集智能电能表中标厂家、数量和到货时间,在线智能电能表运行档案,入库验收抽检合格率、全检合格率、成品库抽检合格率、运行表抽检合格率、临时检定合格率、运行表分批故障率、运行表分类故障率、运行表批次不合格率和运行表可靠率等质量信息及抽检验收完成率、全检验收完成率、运行抽检完成率、安装完成率等信息。营销部根据收集的信息上报电能表申购计划,编制智能电能表抽检、轮换的年度、月度计划。

(2)制定年度、季度、月度智能电能表宣传、抽检、安装工作计划。营销部根据收集的信息,依据“JJG596—1999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规定,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在线运行智能电能表抽检、周检计划。根据工作需要制定智能电能表宣传计划。

(3)制定电能表入库抽检验收、待装电能表质量抽检计划。该公司计量部根据智能电能表到货厂家、批次,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智能电能表入库抽检计划。对全检合格的智能电能表,依据检定台体、检定人员制定待装智能电能表质量抽检计划。

(4)制定智能电能表安装计划。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根据营销部下达的安装工作计划,制定具体安装地点、安装时间等工作计划。

(5)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公司营销部、党群工作部利用地方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智能电网相关知识以及智能电网在提供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加强进社区服务宣传。公司营销部组织业务单位开展“进社区”服务宣传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现场展示各种规格的智能电能表,宣传智能表知识,利用移动计量检测车开展智能电能表现场校验服务等内容。

(7)邀请参观检定流程宣传。公司营销部组织邀请人大、政协代表、客户代表、新闻媒体、供电服务社会质量监督员代表等,采取参观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流程、座谈智能电网建设,收集供电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流程。

(8)入库前质量抽检。公司计量部按照智能电能表到货的厂家、批次,首先开展元器件比对工作,比对合格的开展设备入库,比对不合格启动退货程序。其次样品送省电科院进行电磁兼容试验,试验合格开始抽检验收,试验不合格启动退货程序。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到货智能电能表进行抽检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全检验收,验收不合格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进行评价,须启动退货程序的立即启动,须厂家立即整改的报公司营销部联系厂家进行整改。

(9)入库后全检验收。公司计量部对验收合格的智能电能表,依据“JJG596—1999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规定和相关技术规范开展全检验收,并将检定记录上传至SG186工程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全检验收试验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8.5%,评定该批次合格,合格的智能电能表送成品库待装,不合格电能表退回厂家更换;全检验收试验合格率小于98.5%或出现同类故障智能电能表数大于或等于3只时,评定批量存在质量隐患的,限期厂家整改,整改延期或整改后再次试验仍不合格,按二类质量问题上报公司营销部。

(10)待装质量抽检。公司计量部对成品库智能电能表每月按库存量的10%进行抽检,抽检中按检定装置和检定人员均匀抽取。计量中心对检定装置的运行情况和检定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报公司营销部备案,其中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分析作为计量中心对检定人员月度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

(11)公司计量部根据业务换表流程进行配表,配表实行点对点的配置原则。

(12)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公司营销部组织安装人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智能电能表的性能和装箱、运输、安装的注意事项,被拆换的电能表需要客户确认的事项。

(13)安装公告。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依据智能电能表安装工作计划,提前3天在安装地点公告更换智能电能表事项公告。

(14)安装。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根据智能电能表安装计划和智能电能表更换时间、地点,组织开展智能电能表的更换,填写换表工作单,记录新旧电能表的底度,并告知客户确认。

(15)运行质量抽检。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根据月度智能电能表抽检计划安排,将现场运行的智能电能表进行轮换,交计量部进行检定,计量部对电能表运行质量进行分析报公司营销部备案。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负责填报抽检完成率。

(16)临时检定。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根据客户申报的故障检定、申校报告,将电能表轮换后交计量部进行检定,也可根据客户的要求,由计量训、客户服务中心利用移动计量检测系统到现场开展检定,并出具检定报告,填报客户申请检定统计表和合格率统计表。同时对故障成因、申校合格率进行分析报公司营销部备案。

(17)省电科院质量监督。公司营销部、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根据省电科院对运行中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按制造厂家、批次、安装时间、地点、数量足额送检,并根据检定结果统计运行智能电能表质量分析报表。

(18)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督。公司计量部、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根据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运行中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按制造厂家、批次、安装时间、地点、数量足额送检,并根据检定结果统计运行智能电能表质量分析报表。

(19)95598投诉受理。公司95598的客户代表按照制定统一的智能电能表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答复客户,同时宣传智能电网建设相关知识。

(20)客户服务大厅质量投诉受理。客户服务大厅根据客户质量投诉情况,填写工作单,经电检人员初检,需要进行申校的交计量部进行临时检定。

(21)绩效考核。公司营销部根据年度、月度智能电能表现场安装、抽检计划考核计量部、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的完成率,根据电能表的运行情况考核安装工作质量和检定工作质量。

(22)改进计划。公司营销部根据来自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计量部关于电能表工作质量分析报告,按智能电能表检定规程规定改进运行电能表检定周期,滚动修订电能表轮换计划。

二、确保质量监督工作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绩效考核与控制

1.组织机构

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工作组织机构由公司的分管领导、营销部、物资供应中心、计量部、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1)绩效考核:信息储备。采取常态记录,对执行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所需填报的各项工作报表进行收集。主要通过入库前的质量抽检,收集智能电能表生产厂家产品质量信息;通过入库全检以及库存中抽检,收集智能电能表产品的质量、人员的工作质量信息以及检定装置的稳定性;通过现场抽检和临时检定,收集智能电能表运行质量信息;通过现场质量抽检合格率、安装完成率指标,收集工作质量信息。

(2)开展评价。根据所记录的信息,对智能电能表生产厂家产品质量进行考评,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招标采购部门;对员工的工作质量进行考评,记录到月度绩效考核中;对电能计量检定装置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考评,保证装置稳定、可靠。

(3)控制:对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各环节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点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根据分析、点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和建议,将改进措施和建议反馈给相关单位。

三、改进的方向和对策

一是在推行智能电网建设中,部分客户对智能电网建设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对智能电能表的准确性、稳定性存有疑虑,对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存有抵触情绪。对策: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提升执行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所要达到目标值的速度。

二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计量检定与安装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策:对相关人员进行强化培训,进行新技术的学习,提升业务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智能电能表应用全覆盖,智能电能表的入库、检验、安装、运行等工作各环节质量管控指标的绩效考核有待细化。对策:首先要以省电科院、政府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100%为目标,树立“公平公正、计量为民”的理念,强化电能表质量监督和控制,确保智能电能表运行准确率达100%;其次将绩效考核精细化管理,寻找差距,分析原因,综合考量人、财、物等综合因素差异,不断加大计划循环执行应用的力度,促进快速实现和接近目标值。

公司通过开展智能电能表全过程质量控制与全过程质量监督,确保了在运智能电能表的计量准确、运行可靠,有效化解了其他地市引发的智能电能表舆情,真正做到了“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

参考文献:

工厂智能化规划方案篇5

改造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功能,原有的旧工业建筑在新条件下,部分功能丧失,建筑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空间形态化改造。通过包容重构方式提供满足信息化实施软硬件结合、感应设施的技术架构。

二、建筑设施设计

在智慧建筑的设计中,强调的是在设计之初,即完成信息化集成设计,在施工图阶段信息化相关机房、布线、感应设备区域、设备空间即完全融入图纸,满足智慧建筑复杂需求的。相关细节设计在完成旧工业建筑体的立面、结构整体改造后,同样需要注意水、暖、电、景观等工程的适应性改造,由于旧工业建筑体的原有水、暖、电、景观方案均是为工业功能实现,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应根据改造目标所需功能进行设计。

三、改造设计示例

(一)状况调研

待改造旧建筑体为原有蜂窝煤加工厂,位于大兴区北研垡村东北,临黄徐路(双向两车道)中段,距离京开高速匝道入口及京开辅路6.8公里距离南六环海子角匝道入口7.8公里,距离南中轴路1.5公里,距离大广高速8公里。智能分拣中心用地为15.1亩。主要为原有蜂窝煤厂原址,主体为工业用地,建有少量民宅。

(二)改造设计

对智能分拣中心的规划以快消品的存储、分拣为主要功能。将原有门口空地纳入规划范围,增加土地面积406平米,园区整体占地达到15.1亩。根据智能分拣中心实现存储周转的功能,提出功能平整表,如表1所示。其中,此处规划建筑面积总计6,299平米,容积率达到61.8%。充分利用该地块的优势。建筑仓库与厂房的结构为于高架库专用的标准库房,根据仓储及配送需要,智能分拣中心内要符合18米长挂车的出入需求,同时道路应该满足车辆通行需求,智能分拣中心规划道路如表2所示。改造后的建筑体及园区完全能够承载功能需求。

(三)改造效果

改造后的设计效果如图2所示。改造后的智能分拣中心具备智能分析,无接触射频扫描等技术,全面覆盖网络,以仓储管理系统(wmi)为核心的智能化分拣中心。

四、结论

工厂智能化规划方案篇6

商务智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了其对商务智能的需求,把商务智能作为帮助企业达到经营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另一方面,计算机界很多著名公司已经认识到商务智能巨大的发展潜力,纷纷加入商务智能研究和软件开发的行列,比如iBm、oracle、microsoft、SaS、Businessobjects等著名厂商纷纷推出支持商务智能开发与应用的软件系统。商务智能软件市场在最近几年迅速增长。

不同的Bi专家对商务智能有着不同的理解,商务智能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实际上,商务智能是一系列由系统和技术支持的以简化信息收集、分析策略的集合,因此各大软件厂商根据自己已有的传统产品,结合各自的Bi理念,推出自己的Bi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商务智能公司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大阵营是专门做商务智能软件的厂商,主要有Businessobjects、Hyperion、Cognos等。这个阵营厂商的特点是技术先进,产品功能强大而全面,产品易用性高,可以使用各种数据源,目前这个阵营的厂商已经占据了中国商务智能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另一阵营的厂商则一般与数据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类厂商包括oracle、微软、iBm等。这个阵营的厂商对于商务智能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相应的商务智能产品各具特色。这类厂商往往是把商务智能打包在其他软件中推广,特别是有自己数据库产品的厂商,比如oracle。这类厂商除了有数据库产品外,还有其他应用软件产品,因此在推广商务智能软件中确实可以抢占一定的先机。

iBm

iBm为零售行业提供了专门的商务智能解决方案RBiS。RBiS提供全面的包含零售企业客户分析、商品定价、营销效果分析、商店运作等多方面的报表库。iBm商务智能的基本体系结构包括以下部分:

(1)数据仓库:warehousemanager(数据仓库管理器)用于抽取、整合、分布、存储有用的信息。

(2)多维分析:DB2oLapServer(DB2多维服务器)全方位了解现状。

(3)数据挖掘:intelligentminer用于发现问题、找出规律,达到真正的智能效果,预测将来。

microsoft

微软商务智能包含如下组件:

(1)以microsoftSQLServer、analysisServices及microsoftoffice为主。

(2)Bi共同作业:SharepointportalServer。

(3)可视化:Dataanalyzer。

(4)地理空间分析:mappoint。

(5)点击流分析:CommerceServer2000。

(6)零售与营销分析:BiacceleratorforSQLServer。

(7)项目管理:microsoftproject。

(8)资料分析:officewebComponents。

Sap

Sap认为商务智能是一大类收集、存储、分析和访问数据以帮助企业用户更好进行决策的应用程序与技术。商务智能应用程序包含如下活动:决策支持、查询和报表、联机分析处理(oLap)、统计分析、预测和数据挖掘。

Sap的商务智能工具有:SapBusinessinformationwarehouse(SapBw)和Sapnetweaver。

oracle

oracle产品与解决方案:

(1)数据仓库平台:包括oracleDatabase10g、oracleoLap、oracleDatamining引擎和oraclewarehouseBuilder。

(2)商务智能工具:包括oracleBiDiscoverer、oracleBiSpreadsheetadd-in、oracleBiDataminer、oracleReportsServices和oracleBiBeans。

(3)分析应用程序:包括oracleDailyBusinessintelligence、oracleBalancedScorecard、oracleenterpriseplanningandBudgeting、oracleactivityBasedmanagement和oracleperformanceanalyzer。

Businessobjects

Businessobjects率先提出电子商务智能(e-Businessintelligence)的概念,将电子商务和商务智能紧密地结合起来。Businessobjects提出的概念还包括人力资源智能(HumanResourceintelligence)、产品和服务智能(product&Serviceintelligence)、6S智能(Six-Sigmaintelligence)、供应链智能(SupplyChainintelligence)等概念。

Businessobjects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1)查询、报表及分析工具:Businessobjects5i、webintelligence。

(2)管理工具:BusinessobjectsDesigner、BusinessobjectsSupervisor、Bussinessobjectsauditor。

(3)企业分析应用:Businessminer、BusinessQuery、BusinessobjectsSetanalyzer。

SaS

SaS认为商务智能是关于在组织内部和组织周围正在发生的智能或知识。当今世界,组织的信息存在分野:一方面,eRp、会计系统、订单录入为组织报告常规的数据;另一方面,商务智能为组织提供知识和洞察力。商务智能允许组织从内部数据提取可以驱动组织前进的信息精华。

SaS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SaSenterpriseBiServer:SaSwebReportStudio、SaSadd-informicrosoftoffice、SaSinformationDeliveryportal、SaSinformationmapStudio和SaSintegrationtechnologies等。

microStrategy

microStrategy实现的零售解决方案包括:

(1)商品管理(merchandisemanagement):在合适的时间向合适的店铺提供合适的产品。

(2)供应商分析:评价供应链的活动性、物流运转和大范围度量下的供应商性能。

(3)销售和市场分析:销售管理、市场促销、运作和预算。

(4)客户分析和关系行销(Relationshipmarketing):在小粒度和聚集水平上分割用户数据。

(5)商品类别管理(Categorymanagement):多变量(行销、计划、运作、分布等)分析获得的有效商品管理。

(6)库存管理(inventorymanagement):动态库存帮助零售商避免因经济变动、技术或消费者条件而引起的产品损失。

(7)员工绩效管理(employeeperformancemanagement):由多个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变量(销售量、小时数、预算等)分析获得的员工绩效评价。

(8)电子商务分析(ecommerceanalysis):分析大量web上的商务数据以使流通用户有效管理web渠道。

(9)财务分析:检查影响财务性能的度量以做出有利可图的商业决策。

Hyperion

Hyperion认为大量涌现的集团化运作企业,对庞大而复杂的财务关系和信息流分析提出更高要求,信息技术、管理理论的成熟,催生了商务智能和企业绩效管理。企业绩效管理(Businessperformancemanagement,Bpm)软件允许公司将策略变为计划、监测执行过程、提供能提高财务和运作绩效的洞察力。商务智能是一类软件,它使公司能访问、分析并共享信息,以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商务智能为用户提供从多种不同数据源对历史信息进行访问、分析和统计预测的工具。商务智能的结果是改良的、导致更好运作绩效的决策制定。

Hyperion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

(1)Hyperionessbase,具备强大的功能,能够帮助企业扩大商务智能(Bi)和企业绩效管理(Bpm)解决方案的使用范围,具有强大的分析处理能力,可以便捷地获取信息并支持多种数据源。

(2)HyperionperformanceSuite,Hyperion绩效管理套件是一套完成企业级查询、分析和报表生成的软件,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可伸缩的信息基础平台。该套件允许用户读取、分析和分发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并能够整合各种相关信息,完成个性化的仪表盘应用。

(3)Hyperionanalyzer是一种完整的企业级oLap分析、显示和报表解决方案。Hyperionanalyzer支持兼容J2ee的应用服务器,因而可以提供一个可扩展的、基于标准的跨平台解决方案。

Cognos

Cognos认为,商务智能是能使终端用户对企业性能进行监测、分析和形成报表的软件。商务智能可以使企业不一直依赖it部门,为组织的数据资产和企业流程带来可见度、清晰度和洞察力。商务智能可以从不同的数据源中聚合和巩固完全不同的内外部数据到一个中心框架中,创建一个公共的、共享的上下文,以在一个部门或整个组织中实现有效的、协作的决策。商务智能可以在部门级别展开,以支持一个特定的6S项目,也可以在企业范围内展开以衡量和管理整个公司的绩效。组织可以利用商务智能安排策略,也可以利用商务智能检验策略的效果。

Cognos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

(1)etL工具:DecisionStream。

(2)事件和检测:noticeCast。

(3)统一的元数据:Cognosarchitect。

(4)记分卡、Kpi:Cognosmetricsmanager、CognosmetricsDesigner、Visualizer。

(5)报表:Reportnet。

(6)即时查询:CognosQuery、ReportnetQueryStudio。

(7)oLap分析:powerplay、powerplayenterprise。

(8)Server、transformer。

(9)门户:CognosUpfront。

工厂智能化规划方案篇7

1系统设计目标

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根据江西丰城电厂的实际工作需要设计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用于一体化记录管理燃煤在电厂的的全过程堆放管理和应用,包括燃煤来源、运输车辆、卸煤过程管理、堆煤智能安排、煤质化验管理、燃煤煤场内移动管理、上煤协调安排、上煤情况记录、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管理和安排等。

系统定义为一个综合燃煤情况管理工作与信息查询平台。

针对丰城电厂条形煤场以及分区存放的具体情况设计以三维煤场煤堆图形表现煤场适时情况,以煤场地图形式显示燃煤堆放情况、当前存煤量、煤质、进场时间、燃煤堆放地点、堆放分层情况等,提供分区局部放大图形、剖面图,在一张图里可以使领导完整的了解当前电厂的所有存煤情况。

提供智能配煤燃烧推荐,根据指定的煤质参数和影响程度以及现有存煤情况经智能计算后,给出配煤比例推荐。

提供智能燃煤堆放分区推荐,根据预先订好的分区堆放原则,对照进场燃煤的煤质,自动生成堆放安排工作单。

提供煤质数据和堆放时间以及总体煤量报警设置,在符合预设条件时被查询时自动报警。

综合管理燃煤存放和使用,使运行部门和燃料管理部门可以在统一的工作流程中进行工作。

设计符合生产工作需要的统计报表,运用系统内部数据使相关的统计报表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摆脱手工制表的繁琐。

设计考虑将来扩展和被其他系统引用数据的需要,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数据接口。

2系统结构

系统以系统管理、燃煤工作管理、智能配煤推荐、统计报表自动生成、三维煤场图等几个模块构成,同时结合外部系统引入的一些数据,可进行煤场数据查询和智能配煤计算。

3软件功能设计

a系统管理

煤场初始化:定义煤场的长度、煤场的宽度;

煤场分区:定义分区位置;

设置燃煤堆放规则: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好各分区的最大堆放量、堆放规则、例外情况等;

设置煤质标准:定义煤质两级报警值;

设置部门:根据电厂实际情况设置工作部门;

设置岗位: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设置相关岗位;

设置角色权限分组:系统用户权限分组设置,给与不同身份的登录用户不同的使用全限;

添加用户,给与部门、岗位和权限组:用户添加与赋权管理;

工作设置:设置每项工作的实施人员以及可拖延日期。

b燃煤工作管理

到厂通知:运煤车辆到厂通知;

火车登记:根据到厂通知单填写列车登记信息,具体煤质数据和来源根据燃煤提供方提供数据填写,并根据分区堆放原则自动生成堆料任务;

化验记录:管理厂内煤质化验所得煤质数据,该数据作为最可信数据用于替代燃煤提供方的煤质数据;

堆料安排(可省略):人工指定进场煤的堆放位置和堆放比例;

进场登记:根据待办任务中的项目进行工作,点击操作开始堆料;

卸煤登记:根据实际卸煤情况填写,主要是为了生成统计报表;

堆料安排(可省略):指定取料的煤种和操作班次时间等;

取料登记:可根据待办任务中的项目进行工作,点击操作开始堆料,在没有相应任务的时候也可直接进入取料登记中直接登记;

智能配煤:根据指定的煤质参数和影响程度以及现有存煤情况经智能计算后,给出配煤比例推荐;

重量修改:根据实际的煤损耗情况对存煤质量进行修正;

测温工作安排:安排测温工作的人员、时间和频度;

测温记录:记录测温结果;

用煤协调:运行部门把需要上的煤的种类和数量发给上煤人员;

混烧登记:把相应的混烧情况登记作为经验记录存档;

信息查询:包括列车到厂查询、上煤查询、存煤查询、工作执行查询、运行记录查询、盘煤统计查询等各类查询。

c统计报表

盘煤统计表:以服务器的日期为当前日期,把煤场当前存煤情况的质、量以及堆放位置、形状等的综合报表;

原煤存耗统计表:煤场在指定时间区间内的存煤量和使用量的变化统计图;

煤场进出情况表:指定时间区间内的进场煤量和使用煤量的具体情况统计表;

煤场存煤情况表:各煤场的当前存放情况统计表;

运行班工作量统计表:指定时间区间内各班组堆煤量和上煤量的总体统计与具体各次记录列表;

班组卸煤量统计表:指定时间区间内卸煤班的卸煤量统计以及具体情况列表;

系统数据填报情况表:指定时间区间内各运行班班长系统数据填报情况统计;

工作完成情况表:指定时间区间内系统生成的待办工作完成情况列表;

列车卸煤情况表:指定时间区间内电厂卸煤情况的综合列表;

卸率情况统计图:指定时间区间内各运煤列车的卸率情况示意图;

月平均卸率情况图:电厂卸煤情况的月平均卸率图。

d煤场地图

以江西丰城发电厂煤场数字化管理系统为例说明煤场地图,煤场信息查询包括煤场信息柱状图查询、三维查询、列表查询、煤场日报等。

点击主菜单“煤场管理”>“煤场信息查询”或者相应快捷图标,可进入柱状图查询窗口,如下图所示:

鼠标单击弹出该点煤堆的立体信息:有几层每,各层分别有多高、分别是什么煤以及各层煤的基本煤质参数。

在煤场信息查询界面,点击底部的“三维(t)”按钮,系统显示煤场信息三维图形查询窗口,如图下图所示。

鼠标放置在煤堆的某个位置时,会自动显示该位置煤的基本性质,包括煤种名称、进场时间、煤质主要参数以及该点目前的煤高等。

e智能配煤

配煤方案的生成流程为:首先确定配煤优化的目标,如加权煤价最低、硫份最低或者热值最高等;然后,根据煤炉设计参数或者燃烧特性参数,确定配煤的约束条件,如水份、灰份、硫份、热值等煤质参数的上限或者下限;接着,根据煤场堆煤情况或者来煤情况,选择参加配煤的煤种;最后,根据优化目标、约束条件和煤种,进行配比计算,得出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配比,指导上仓或者购煤。系统中采用线性规划进行配比计算,相关的操作界面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图1配煤方案管理

如图1所示,配煤方案信息包括名称、对应煤炉、煤量以及约束条件等。点击“查询”按钮,可刷新列表;点击“添加”按钮,可弹出配煤方案添加功能窗口,可参见图2的配煤方案修改窗口;点击“编辑”按钮,可弹出配煤方案修改窗口,如图2所示。

图2配煤方案修改如图2所示,窗口的上部是配煤优化目标、制定人、煤炉、煤量、优化选项等。优化目标可为煤价最低、硫份最低、水分最低、热值最高等。约束条件在窗口中部的表格中进行录入,每个煤质参数可输入低限和高限数据,数据为1或者空时,表示约束条件中不包含该参数。

窗口的下部为煤种列表,煤种信息包括名称、煤价、煤质以及配比和煤量等。

点击“添加煤种”按钮,可在煤种列表中增加一条记录,手工录入煤种相关信息;点击“选择煤种”按钮,可弹出煤种选择窗口,如图3所示。点击“移除煤种”按钮,可移除煤种列表中指定的煤种。点击“计算配比”,使用线性规划方法计算各煤种优化配比以及对应的煤量,计算过程如图4所示,计算结果参见图2下部列表中的配比和煤量数据项。混煤的参数参见图2中部表格的“实际值”行。

图3煤种选择窗口

图3所示的列表中,包括各个煤区的煤种、已有配煤方案中的煤种。点击“返回”按钮,可将选中的煤种返回到配煤方案中的煤种列表中。

图4配比计算

工厂智能化规划方案篇8

如今,“工业4.0”已上升为德国的部级战略。而对于“工业4.0”,德国人将其定义为“以CpS系统为基础的智能化生产”。对于CpS系统,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认为,CpS的意义在于将物理设备联网,特别是连接到互联网上,从而使得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而这五大功能最终要实现的就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综合来说,也就是我们眼中的智能化生产。

按照德国工业4.0体系设想,智能产品将集成有动态数字存储器、感知和通信能力,承载着在其整个供应链和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各种必需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产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智能产品是信息的载体,智能产品在整个完整的供应链和生命周期中都一直带有自身信息;智能产品是一个aGent(),将会影响其所在环境;智能产品具有自我监测能力,产品会对其自身状态和环境进行监测。

现在,众多相关的国内专家、学者在谈到“工业4.0”的时候,无不提到德国西门子安贝格工厂。可以说,安贝格工厂已成了德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和最好代表,并被誉为德国“工业4.0”的模范工厂。

在安贝格工厂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元件、半成品还是待交付的产品,均有各自编码,在电路板安装上生产线之后,可全程自动确定每道工序;生产的每个流程,包括焊接、装配或物流包装等,一切过程数据也都记录在案可供追溯。更重要的是,在一条流水线上,可通过预先设置控制程序,自动装配不同元件,流水生产出各具特性的产品。

由于“产品”与“机器”实现了“沟通”,整个生产过程都为实现it控制进行了优化,生产效率因此大大提高: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工作量需要人工处理,主要是数据检测和记录;工厂每年生产元件30亿个,每秒钟可生产出一个产品,产能较数字化前提高了8倍,而由于对所有元件及工序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工厂可做到24小时内为客户供货。此外,由于实时监测并挖掘分析质量数据,次品率大大降低。

从生产、装配、物流到数据追溯、分析、监测以及控制,整个安贝格工厂的生产过程充分应用了CpS技术。基于CpS在智能工厂应用当中的重要作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CpS可以应用到所有的场景当中,或是智能工厂的解决方案就是CpS的解决方案?其实不然。两种理解都存在问题,前者忽视了智能工厂当中还有其他非CpS系统的存在,后者则缩小了CpS可以帮助制造企业解决问题的范围。

在一个基于CpS的智能工厂当中,CpS虽然是智能工厂应用的主要技术,但在CpS之外,还有诸如meS、CaD、eRp以及pLm等应用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系统并不属于CpS的一部分,而是较为独立的一些系统体系。

另外,在“工业4.0”体系中,传统的工厂将因为应用CpS等技术,成为智能工厂。这样一来将促使工厂内的生产力大大提升,生产的柔性也将显著提高,一条生产线可以实现更多的产品型号的生产,从而最终实现大规模个性化生产的目的。

工厂智能化规划方案篇9

仪表设备管理系统架构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的分布式系统架构,主要由数据库服务器、通讯服务器和客户终端3部分组成。3个部分可安装在同一台pC机上,也可以依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分别安装在不同的pC机上。工程设计中一般将其建立在DCS控制系统基础之上,利用工业标准通信协议实现与DCS系统的无缝集成。仪表设备管理系统3个主要组成部分简单介绍如下:数据库服务器:对现场仪表设备实施连续监视和自动采集原始信息、实时运行数据及状态并实时存储,操作记录和维护记录等也存储在服务器中。同时也具有对现场仪表设备远程调试配置、故障诊断和维护分析等功能。通讯服务器:为上层应用软件与现场仪表设备提供通信桥梁,为多种通讯硬件提供通讯链路,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客户终端:提供友好直观的操作界面,完成对所有仪表设备的操作管理。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具有丰富的管理功能,其主要功能如下:

1)数据读取: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对所连接的智能仪表设备的实时数据、操作记录及描述信息等进行自动监视和读取,自动实现对相关数据的管理和实时存储。

2)设备组态:通过amS可以对现场的智能设备进行组态配置管理,如:设置和变更组态信息,存储、比较和转换组态信息,同时支持以手动方式录入常规仪表设备的组态信息。

3)设备诊断: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具有诊断功能,通过轮询的方式检测所连接的智能仪表设备,对重要运行参数的异常状态以及信号线路的短路和断路进行报警,所有报警均被自动记录,实现智能仪表设备周期性诊断、检测。

4)预测性维护:预测性维护是仪表设备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依据诊断信息和运行时间等自动制定维修计划,同时可以进行维修计划及维修记录地查看、查找与修改;生成待维修清单。

5)标定管理:利用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可完成标定方案的设计,根据校验数据自动生成符合国际标准的标定报告和趋势曲线,并以此判断仪表设备的老化和漂移程度。

6)文档管理: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文档管理功能,所有相关的组态信息和操作信息均被自动记录和存储,可轻松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同时具有设备台账管理、日志追踪和工作票等功能。

7)用户管理:仪表设备管理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将系统的访问权限划分为不同级别,不同级别的权限均设有密码保护,避免了未授权用户引起的误操作,满足操作管理安全要求。

2仪表设备管理系统的特点与优势

与传统维护管理方式相比,采用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具有显著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可以远程读取仪表设备状态信息,实现仪表设备的远程在线组态配置,在线显示诊断结果,在线对仪表设备进行调校、量程和零点调整等,并自动完成系统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利用简易智能的设备组态,不需特殊的工程工具就能轻松完成所连接智能仪表设备的自动识别和注册。在安全区域完成仪表设备维护操作,大大降低了维护人员到危险区域进行维护操作的几率,提高了安全性,同时缩短维修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现场奔波,提高了人力效率。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基于eDDL和FDt/Dtm技术提供了对不同品牌不同类型智能仪表设备的统一管理平台,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大量仪表进行管理,不需安装多种配置软件及升级,从而发挥了智能仪表设备的最大效益,实现了设备互操作,降低了人员培训及设备开发、维护等成本。在线诊断报警和预测性维护功能是仪表设备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利用自动读取的智能仪表设备的相关运行参数,并结合智能仪表设备本身所附带的诊断与报警功能,通过特定的分析算法,以友好直观的界面将报警诊断信息显示给相关维护和操作人员,便于维护和操作人员及早诊断出仪表设备存在的潜在问题,在影响生产之前确定、排查并解决问题。同时也为制定更符合成本效益的维修和检测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利用在线诊断报警和预测性维护提高了仪表设备的工作性能和有效性,降低了库存,避免因非计划性停车和低效率造成利润损失。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文档管理功能,自动记录所有与仪表设备相关的组态信息和操作信息,可方便地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及分析报告,避免了繁琐的文档记录和审核,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工厂的资产管理水平。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优的仪表设备性能表现,更快的生产装置开车时间和更加便捷、有效的工厂维护,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能。

3工程设计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应当采用近几年发展的新技术,并且是具有实际运行经验、运行良好的、成熟的、可靠的系统,技术性能应满足石油化工装置生产、控制、检测、优化与管理的需要。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应支持常规仪表设备的管理,对非智能仪表设备,可采用人工输入的方式建立管理档案;具有扩展能力,投入使用后,在不引起系统软件和组态修改的情况下可以方便地进行扩展;具有与全厂性的维护和诊断系统进行集成的能力;具有同上位信息系统进行通讯的开放接口,能够满足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要求。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自诊断功能,可以连续检测系统中软、硬件的故障,自动记录故障报警并能对故障进行确定,为维护人员提供指导。仪表设备管理系统所有的外设及接口应为主流的、通用的、商业化可互换的;系统软件应是已经与认证的软件,软件的版本和升级版本必须得到认可,软件允许运行点数应大于实际点数的1.5倍;系统服务器负荷,数据通讯及应用软件负荷均不应超过60%;电磁兼容性应符合ieC61000规定要求。系统供应商应进行系统性能计算,并提供相应的计算数据、计算依据及分析说明,其中应包括系统可用性和可靠性,各单元模块的可靠性数据应当是先进的。智能设备管理软件应有两年以上和3个以上的国内外用户的成功应用案例。工程设计中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应尽量与DCS系统同步规划,与DCS系统统一询价、采购,采用同一系统集成商的产品,并随DCS系统成套提供。仪表设备管理系统采用220VaC,50Hz双UpS不间断电源供电;24VDC电源采用模块化结构,采用1:1冗余模式,由系统供应商成套提供。接地工程采用等电位连接方式,与电气专业共用接地系统,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最新版本。

4结束语

工厂智能化规划方案篇10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大生活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建设和改造力度,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加快补齐设施短板,完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二、实施目标

到2023年,县级及以上城市设施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城市市政雨污管网混错接改造更新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和资源化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弱项。按照因地制宜、查漏补缺、有序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考虑城镇(含易地扶贫搬迁后)人口容量和分布,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科学确定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规模。目前没有污水处理厂的县城要尽快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城市和县城要加快补齐处理能力缺口,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可适度超前。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干流沿线城市和县城,黄河干流沿线城市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京津冀地区和长江干流沿线地级及以上城市、黄河流域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缺水地区、水环境敏感区域,要结合水资源禀赋、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技术经济条件,开展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再生水用于市政杂用、工业用水和生态补水等。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在完成片区管网排查修复改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进合流制溢流污水快速净化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二)补齐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短板。将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作为补短板的重中之重。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必须合理规划建设服务片区污水收集管网,确保污水收集能力。中央预算内资金不再支持收集管网不配套的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项目。城市和县城要

加快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消除收集管网空白区。结合老旧小区和市政道路改造,推动支线管网和出户管的连接建设,补上“毛细血管”,实施混错接、漏接、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提升污水收集效能。

现有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100mg/L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围绕服务片区管网开展“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除干旱地区外,所有新建管网应雨污分流。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城市,因地制宜采取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破损修补、管材更换、增设调蓄设施、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措施,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开展改造,降低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积极推进建制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升管网建设质量,加快淘汰砖砌井,推行混凝土现浇或成品检查井,优先采用球墨铸铁管、承插橡胶圈接口钢筋混凝土管等管材。

(三)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在污泥浓缩、调理和脱水等减量化处理基础上,根据污泥产生量和泥质,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处置技术路线。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要纳入本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县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推进设施能力建设,县城和建制镇可统筹考虑集中处置。限制未经脱水处理达标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东部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中西部地区大中型城市加快压减污泥填埋规模。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大

中型城市鼓励采用“生物质利用+焚烧”处置模式。将垃圾焚烧发电厂、燃煤电厂、水泥窑等协同处置方式作为污泥处置的补充。推广将生活污泥焚烧灰渣作为建材原料加以利用。鼓励采用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方式处理污泥,经无害化处理满足相关标准后,用于土地改良、荒地造林、苗木抚育、园林绿化和农业利用。

(四)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开展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摸底排查,地级及以上城市依法有序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并定期更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率先构建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逐步实现远程监控、信息采集、系统智能调度、事故智慧预警等功能,为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污染防治提供辅助决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按照中央部署、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要求,推进方案落地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做好督促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对设施补短板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各省(区、市)统筹推进辖区内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市县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主体责任,加快项目谋划和储备,制定滚动项目清单和年度计划,明确建设时序,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实施。

(二)完善收费政策。各地应按照补偿污水处理和运行成本的原则,合理制定污水处理费标准,并根据当地水污染防治目标要求,考虑污水排放标准提升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等成本合理增加因素动态调整。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尽快实现应收尽收。各地在污水处理费标准调整到位前,应按规定给予补贴。污水处理收费应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置。各地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应向污水管网和运行维护倾斜。推广按照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削减量等支付运营服务费。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招标等市场化方式确定污水处理服务费水平。

(三)加大支持力度。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各地要将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列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加以落实。各地要设计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在中期财政规划、年度计划中安排建设资金,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资金来源可靠、规模充足,严防“半拉子工程”。各市县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预算内资金继续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给予适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