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骗宣传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22:35

防诈骗宣传工作计划篇1

关于防诈骗宣传活动总结范文2022  为进一步增强辖区群众防骗识骗能力意识,营造“全民反诈”浓厚氛围,三山分局峨桥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总结出“四到位工作法”,打出一套防电诈宣传“组合拳”,切实提高群众的预防意识,及时降低财产损失,有效遏制电诈案件高发势头。

  1、提前部署,筹谋到位。

  峨桥派出所成立反诈宣传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所领导定期组织召开反电诈工作推进会,通报发案形势及宣传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发案特点及规律,汇集众智,调整思路,靶向发力,提升实效,同时结合学校新学期开学等重要时间节点,提前部署谋划专项宣传活动,综合室加强与各社区民警沟通,全面统计所需的宣传资料数量、尺寸等内容,积极与广告公司对接,选择适宜的电诈宣传内容,迅速制作出大批量的宣传单页、横幅、展板等材料,将防电诈宣传工作筹划准备到位。

  2、线上线下,覆盖到位

  线上依托警企、警民微信群,持续推送反电诈知识,教育引导群众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意识,发动群众积极转发分享,扩大宣传覆盖面;线下组织警力通过面对面讲解、发放资料、解答疑问等形式,开展动态宣传,并在小区、企业、学校、街道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充分运用企业单位的LeD屏,滚动播放反电诈宣传标语,达到立体覆盖、润物无声、内化于心的效果。共计张贴宣传海报1500余张,设置宣传展板20余块,悬挂宣传横幅14条,投放LeD电子屏50余块。

  3、精准辐射,教育到位

  一是积极与辖区银行建立联动防范机制,利用银行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宣传电信诈骗防范预警信息,并加强对银行保安、大堂经理、柜员的防范诈骗知识培训,及时通报近期电信诈骗发案规律,及时有效地制止群众被骗;二是新学期伊始深入校园开展法制宣传讲座,民警通过真实案例给学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课,同时向现场教师和学生讲解了常见的网络诈骗套路。三是针对企业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预防电信诈骗知识专项宣传。截止目前,共走访宣传辖区银行、学校、企业单位160余家,共发放宣传单3千余张,开展宣传讲座3次,受教群众300余人次。

  4、扩宽渠道,宣传到位

  依托户籍窗口接待群众量大的条件,将业务办理与防范宣传有机结合,积极向前来办事的群众讲解宣传电信诈骗相关知识,动员办事群众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提升群众对电信诈骗的自防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在护航群众接种新冠疫苗时开展反电诈宣传、结合入户走访时开展精准宣传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使其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性,主动提升防范意识。8月以来,共计入户走访500余户,宣传群众2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2千余张,解答群众疑问300余条,形成全面铺开、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峨桥派出所将进一步加大防电诈宣传力度,持续推进反电诈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保障群众的财产安全,提升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

关于防诈骗宣传活动总结范文2022  为有效遏制电信新型诈骗违法犯罪案件高发势头,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群众经济损失,按照市局、县局相关工作要求,7月17日、18日,我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以“赶集日”为契机,扎实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

  宣传中,民警在街道醒目处设立宣传点的.同时,还积极深入辖区街道、小区等人员密集型场所,通过发放宣传单、面对面讲解等方式提醒群众不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证信息、存款、银行账号等情况,不轻易点击可疑链接和告知陌生人验证码,如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与亲属、朋友等沟通或拨打报警电话,谨防上当受骗。

  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册900余份,受教育群众15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辖区群众对电信新型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警惕性。

关于防诈骗宣传活动总结范文2022  为扎实做好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工作,加强医疗保障基金安全合理使用和风险防控,保障医疗保险基金安全,打击各类骗保行为,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按照《x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认真作好“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有关工作的通知》和《x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全市医疗保障打击欺诈骗保集中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我镇辖区内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专项行动。

  此次行动聚焦医疗保障领域的违法违规和欺诈骗保行为,以向群众解读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加强医疗保障反欺诈工作力度,形成高压态势,达到宣传法规、强化管理、净化环境、震慑犯罪的目的。同时,增强医患双方遵守医疗保障管理规定的自觉性,进一步完善医保治理体系,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源头防范,保障医保基金安全。

  一是利用镇村干部会议、村组会议等形式增强宣传力度,严厉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

  二是粘贴宣传海报。镇、村工作人员分别在宣传栏及其他醒目地点粘贴宣传海报,公示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金举报投诉电话,并向就医参保者解读相关医保政策,加深对相关政策了解,提高警惕意识。

  三是流动发放宣传单。利用赶集日,向群众发放宣传单,呼吁广大参保人树立医保法律意识,了解相关常识,自觉自律,共同监督。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治病钱、救命钱、健康钱,关系着每一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防范和打击医疗保障领域欺诈骗保行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我镇将持续高强度防范和打击力度,加强宣传,形成舆论攻势,努力营造“不敢骗、不能骗”的社会氛围。

关于防诈骗宣传活动总结范文2022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坚决打击欺诈骗保行为,按照《x市医疗保障局有关开展全市医疗保障打击欺诈骗保集中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xxxx年x月,x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在辖区组织开展了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领导

  打击骗保是当前医疗保障部门的重要政治任务,有效地宣传发动是避免社会和公众对于欺诈骗保危害认识不足的重要举措,适宜的宣传能够最大限度争取社会共识,团结群众,形成打击骗保的高压态势。街道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宣传方案,确保宣传形式易接受,宣传范围覆盖宽,宣传效果有声势。

  二、丰富宣传方式,认真组织开展

  活动月期间,x街道以各村(社区)卫生室、街道定点医药机构、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等主要场所建立宣传阵地,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厅、住院窗口和医保经办窗口等人员密集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折页,在有播放条件的医疗机构和街道政务中心循环播放宣传片,宣传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投诉渠道及举报奖励办法、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典型案例查处情况等内容。同时利用广播、微信、公开栏等多种渠道,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群众咨询,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防诈骗宣传工作计划篇2

*****年是我单位深入推进各项工作的一年,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拉开序幕,两位干部办理退休手续离开单位。为传承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大力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按大姚县老龄工作委员办公室通知要求,我单位认真开展了敬老月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组织好敬老月活动,弘扬孝老爱老传统美德,局机关高度重视,召开班子会研究,成立敬老月活动筹备工作组,由一名分管领导亲自参与筹备,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形式,抽调了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要求,为敬老月活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结合实际,精心谋划。

根据******工作关系,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结合两家退休老干部的实际,制定了两家单位合并开展活动的计划,构建敬老爱老共融共进的活动氛围,为开展好今年的敬老月活动增添了活力。

三、周密布署,认真组织。

紧紧围绕活动宗旨,突出活动主题,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是深入开展走慰问老年人活动。根据我单位退休干部有长期居住在乡下农村、身体不好、生活困难的情况,局班子安排专人送去慰问金,带去党和政府的温暖,祝愿他早日康复,增强他与病魔抗争决心,让他对生活充满希望,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二是认真组织两位干部退休座谈会。今年我单位一名干部因患长期慢性病,另一位得到晋升职级,两位同志申请提前退休。按照干部荣誉退休制度,单位分别与他们谈心谈话,给他们专题召开座谈会,给他们授带,为他们送上牌匾,听取他们的退休人生规划,安慰他们经常回单位了解工作情况,建议他们保重身体保住健康、教育好下一代,要求他们退休不褪色、尊守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三是老干部座谈会形式多样。座谈会上,通报了部门重点工作情况,让他们了解单位工作情况,县委领导还到会上听取老干部的工作建议,让他们感受“离岗不职、离职不家”;四是活动内容丰富。活动中,既学习了组织部、老干局的通知文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学习民法典、学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宣传老年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以房养老”诈骗和保健品购物诈骗等知识,深化老年人对各种诈骗犯罪活动危害性、表现特性常用手法等方面内容的认知,引导

老年人树立防骗意识、掌握防骗常识,增强对诈骗犯罪活动的鉴别力和防止上当受骗的免疫力。宣传老年人维权典型案例,増强全社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意识,提高老年人维护自身权益意识。还开展爱国卫生、科普知识、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宣传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营养膳食、运动健康、心理健康、伤害预防、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康护护理、中医养生保健等,宣传老年健康科学知识,同时还开展“智慧助老”活动,帮助家属使用智能手机,努力消除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围绕老年人“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智能手机问题,切实保障信息时代老年人的各项政治待遇。

*******单位

***年**月**日

防诈骗宣传工作计划篇3

当前困扰与威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股浊流,就是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违法活动,它侵犯国家、企业、个人的财产所有权,践踏市场公平交易与诚实信用的法则,损害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市场经济交易安全的心腹之患。

一、 合同欺诈的特征

合同欺诈是以签订合同为幌子,以虚构事实或制造假象掩盖真相为手段,以蓄意骗取公私财务占为己有为目的的一种不法行为。

1、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供给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制造假象隐瞒真实情况,诱骗或误导对方陷于圈套并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实现非法目的的民事欺诈行为。

2、 合同刑事诈骗,是指欺诈行为人的签约动机就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或者根本就不具备履行合约的能力,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利用合同作为诈骗手段,利诱他人落入圈套而与之签订合同“情愿”按合同规定或双方约定交出数额较大的财物为欺诈人占有的诈骗犯罪行为。

二、 合同欺诈的手段

1、合同民事欺诈的主要手段有:

虚假的质量欺诈、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虚假的宣传欺诈、虚假的价格欺诈、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欺诈、虚构标的欺诈、非法传销欺诈、买卖双方欺诈。

2、合同刑事诈骗的主要手段:

投其所好、诱敌深入、金蝉脱壳、陷阱暗算、高额利诱、潜逃废债、互相并吞、传真诈骗。

三、 合同欺诈的防范

合同欺诈防范,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订立之前或履行过程中或遭遇欺诈时采取的各种防备、救济预案中的应对措施。

1、加强对合同欺诈的宏观控制

合同欺诈的宏观控制,是指国家从宏观角度出发,综合动用宣传教育、立法调整、行政执法、司法干预等手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与预防的措施。其内容包括: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公、检、法、司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功能、实施金信工程,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持久广泛深入地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

2、采取预防合同欺诈的防范措施

合同欺诈的防范,狭义上讲就是从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角度,寻求预防合同欺诈的对策和方法。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

提高警惕、得道多助、完善制度、核审资信、慎签合同、供货反诈、购货反诈、项目反诈、引资反诈、租赁反诈、担保防诈。

3、遭遇合同欺诈时的应急预案

经济活动中遭遇合同欺诈时应采取以下救济措施:

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依法废约、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政法机关及时介入查处。

由于经济活动的领域、行业无限扩展,合同欺诈行为无孔不入,无隙不钻,欺诈与反欺诈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此恨绵绵无绝期”。本文仅就合同欺诈的典型特征、常见类型、常用手段、防范措施和应急对策,向国家机关、合同监管部门和企业经营人员提个醒,依法经营和科学管理是企业的命脉,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当前困扰与威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股浊流,就是市场经济的无序和企业信用的危机,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近些年来,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违法活动,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合同欺诈不仅诡计多端,花样百出,而且波及的领域地域日益广泛,并呈高智能、专业化、群体化和辐射状的蔓延趋势。合同欺诈行为,侵犯国家、企业、个人的财产所有权,践踏市场公平交易与诚实信用的法则,损害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市场经济交易安全的心腹之患。因此,加强全社会对合同欺诈的预防识别与抵御能力,乃当务之急。

一、合同欺诈的特征

合同欺诈是以签订合同为幌子,以虚构事实或制造假象掩盖真相为手段,以蓄意骗取公私财务占为己有为目的不法行为。根据其性质的不同,本文将合同欺诈划分为合同民事欺诈与合同刑事诈骗两类,来加以论述和剖析,以便于人们识别和防范。

1、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供给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制造假象隐瞒真实情况,诱骗或误导对方陷于圈套并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实现非法目的的民事欺诈行为。合同民事欺诈有以下特点:

(1) 欺诈人故意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以诱导对方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采取欺诈手段得逞签约目的,表现出行为的主观性。

(2) 欺诈人对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及有关关键性事实作虚假介绍,或虚构事实、制造假象,隐瞒真相,其目的在于让对方落入圈套而不觉悟,致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承诺,以实现签约目的,表现出欺诈行为的客观性。

(3) 欺诈人以卑劣手段利诱对方签订合同,其本质是使所签合同产生法律上的效力,通过履行这种表面合法实际虚假的合同获取不法利益。

(4) 欺诈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或具有一定的实际履约能力,同时可能还履行过合同或正在积极履行所签合同条款的部分义务,诱使对方上当受骗,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从被欺诈方获取更大的非法利益。

(5) 合同民事欺诈的效力。采取欺诈手段所签订的合同确认无效后,从签约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双方已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随之解除。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如果双方都有过错,依责任大小承担相应的损失。如果当事人故意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则将追缴当事人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库所有。

2、 合同刑事诈骗,又名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以别于合同民事欺诈。合同刑事诈骗的含义是,欺诈行为人的签约主观就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或者根本就不具备履行合约的能力,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俗称“无本生意”)为目的,利用合同作为诈骗手段,利诱他人落入圈套而与之签订合同“情愿”按合同规定或双方约定交出数额较大的财物为欺诈人占有的诈骗犯罪行为。合同刑事诈骗有以下特点:

主观性。欺诈人必须有诈骗的直接故意,抱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其目的的实现与其采取的欺诈手段系因果关系,即非法取得他人财物正是利用所签合同诈骗的必然结果。

客观性。欺诈人采用虚构事实、制造假象、隐瞒真相或贿赂人等欺诈手段,利诱对方当事人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违心签约。但诈骗人对所签合同既无履行诚意,也不具有履行条件,只是利用所签合同的“合法形式”,以使自己非法侵占对方大量钱财的目的得逞。

关联性。欺诈人实施以合同行为诈骗手段的行为过程,包括以欺诈手段签订合同和以合同“约”定骗财骗款前后两个过程,欺诈方施放烟幕弹,受骗方误中连环计。

阴险性。欺诈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智商、技能和作案手段,表现在诈骗人利用合同行骗前都要认真策划,精心准备,一般要对行骗对象、市场行情、合同款项、逃避制裁等作可行性调查研究,在签约形式、内容条款上作手脚,埋伏笔,置陷阱,设圈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群体性。欺诈人可分为“公诈”、“私诈”。“公诈”是指单位集体行骗或指使当事人、人行骗,“私诈”是指个人行骗,一般以累犯惯犯居多,往往他们有犯罪前科,应对防范、打击经验较多,也有“公私合营”的,危害深重。

专业性。欺诈人投其所好,常以合作、合伙、入股、代办、代购、代销的单位和“能人”面目出现,以合同欺诈为生。有的受同乡、同学、同胞、同僚关系影响,有的受人利诱,见利忘义,有的曾是诈骗受害人,受损或破产后不惜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变本加厉地谋害他人,有的成为职业惯犯。

复杂性。指欺诈人诡计多端,随机应变,手法变幻,花样翻新。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往来的速度与额度不断增加,骗子们除继续使用传统骗术外,不断变换行骗区域、行骗行业、行骗手段,合同欺诈案件呈现出复杂性、隐蔽性、连锁性,扑朔迷离。

二、合同欺诈的手段

当前,合同欺诈的方式五花八门,手段千奇百怪,既有惯

常的民事欺诈方式,也有更为诡秘与险恶的刑事诈骗方式,手段无论怎样翻新,大都是利用人们赚钱迫切的浮躁心理。因此,静观分析合同欺诈的主要表现,研究应对合同欺诈的各种措施,有利于识别形形色色的欺诈行为,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人们上当受骗,更好地制裁、治理这种违法行为,维护经济生活的健康有序。

(一) 合同民事欺诈的主要表现,是围绕合同的主要内容条款耍花招、玩手段:如虚假的陈述或说明,或制造假象、隐瞒真相,目的旨在骗取对方信任,利诱对方签订合同,借履行合同获取非法利益。因此,就个案来讲,它的危害后果比合同刑事诈骗要小,就普遍性而言,它的危害程度比合同刑事诈骗要广。一般来说,合同民事欺诈的手段有:

1、虚假的质量欺诈,在合同标示质量条款上作引人误解的不真实表示。(1)狸猫换太子——出示真样品,兑现合同时却以雁品替代,愚弄对方;(2)割头换相——,伪造或冒用产品的质量鉴定标志,促成合同签订,“诱奸”对方;(3)张冠李戴——提供虚假的产品说明书,欺骗对方;(4)狗皮膏药——谎称产品为专利产品名优产品,给人造成神秘或信任感,以售其奸。

2、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1)假冒他人或虚构个人的注册商标的商品为欲订合同的标的物;(2)在商品或商品包装上,印制虚假标志,标迟出厂期,延长有效期,扩大保质期,以推销劣质、过期商品;(3)仿冒他人商品标识。同类别产品、谁俏销就仿冒谁,从外观到包装全仿真,借水行舟,大树底下好乘凉。

3、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1)欺世盗名,伪造证明文件公章公函,或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其他单位的公章或合同专用章或空白合同书,而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诈骗钱财;(2)假单位欺诈法,社会上少数不法分子伪造公章、合同章和营业执照,设立无资金、无场地、无设施、无从业人员的“皮包公司”,利诱被欺诈方签订合同,待对方先行履约或预付钱款后逃之夭夭。

4、 虚假的宣传欺诈,是指当事人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合同标的质量、成份、性能、用途、产地、生产者、有效期限、毒副作用等作令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诱惑他人与其签订合同的欺诈行为,包括虚伪的“有奖销售”、“限量发行”、“买一赠一”等。

5、 虚假的价格欺诈,是指当事人利用虚假或令人误解的价格条款或条件诱骗对方与其签订合同,从中渔利,往往是通过“大削价”、“大甩卖”、“大清仓”、“季节降价”、“破产处理”、节日大酬宾活动实现的;(1)虚假标注差额巨大的原价、现价,谎称降价的促销行为;(2)模糊标价,用模糊语言、计量单位诱人误购;(3)虚实两套价格,以低价成交、高价结算,先蒙人后坑人。

6、 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欺诈,一是欺诈方在实施欺诈之前已先与被欺诈方履行了几份小额合同,付小额定金,且履约积极、顺利,制造本身履约能力强,重合同守信誉的假象,骗取对方充分信任。然后谎称因生产生活或业务经营需要,签订大额订单,骗取大量货物和钱款。二是欺诈方经过精心踩点后锁定欺诈对象,对其情况相当了解,而欺诈对象对欺诈方则了解肤浅,有计划的诚实骗不设防的冤家,骗无不胜。三是欺诈目的得逞后,欺诈方往往隐匿遁形,杳无音讯。

7、 虚构标的欺诈:编造子虚乌有的项目诱骗当事人上当。(1)伪造“破产拍卖”文件资料,多方骗取定金;(2)编造理由,侵吞定金:以大批量的加工业务为诱饵,签订加工承揽合同并收取定金,最后以加工质量不合格为“由”拒退定金;(3)诈骗者本身不具有专业资质,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项目工程的资料,然后利用这些资料图纸,以发包方的身份引诱其他单位承包工程,甚至搞“多角恋爱”,一女许嫁几家,从而骗取对方的合同保证金等;(4)伪造政府批文,伪造抵押担保,骗取信贷投资和其他“投资伙伴”。

8、 非法传销欺诈:(1)组织网络从事无店铺经营,通过交纳或变相交纳入门费,上线吃下线,下线吃回扣,收益额度以加入先后为序;(2)从业人员以下线交纳的入门费或认购商品回扣为生,通过发展成员,组织网络或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招商引资”,极容易诱惑群众误入歧途,极具欺骗性、传染性和危害性。

9、 买卖双方欺诈。一是欺诈方利用对方欲赚取购销差价的心理,先以下家的身份与欺骗方订立购销合同,同时又串通第三方作为被骗方的上家,以提供被骗方下家所需相同的商品为诱饵,诱使被骗方订立合同,骗取货款;二是欺诈方先后以卖方和买方两种身份出现,意欲出售某种商品,使受害方又产生有多人要买这种商品且价格较高的错觉;三是受害方往往是一些开业时间不长,但又急于收回投资、踌躇满志的企业,由于经验不足,很容易成为冤大头奉送学费;四是受欺诈方履约付款后,欺诈方携款潜逃,打一枪换一地方。

(二) 合同刑事诈骗,比起合同民事欺诈,具有目的更险恶、手段更卑劣、方式更隐蔽,作案更狡猾,情节更复杂,后果更严重的特点,更应引起人们高度警惕,拭目以待,谨防上当受骗。由于合同诈骗犯罪方式林林总总,手段无奇不有,现仅就常见的几种归纳如下:

1、投其所好。即利用一些单位或个人急需某种紧俏商品,或急于出手某种滞销积压商品,诱人签订购销合同,骗取大量预付金和定金中饱私囊,这里欺诈方可以买方、卖方或中介方的不同身份在合同中出现。

2、诱敌深入。欺诈方与对方先做成数笔交易,甚至做成一些赔本买卖,骗取对方信任,尔后签订大宗买卖合同,套取大宗货物或大笔货款,大发不义之财,抑或置人于死地。

3、金蝉脱壳。为骗取对方当事人的信任,欺诈方采取拼造达官贵人、社会名流视察、题词、合影图片,让对方参观他人车间,看别人货物的手法,虚构事实,制造假相引人上其贼船,一旦签约后将对方货款、定金骗到手,就溜之大吉,逃避法律制裁。

4、陷阱暗算。即欺诈方事先假冒机关事业单位、知名度高或信誉较好企业的名称,大额度招标采购公告,被骗方一旦签订合同落入精心设计的圈套,欲罢不能,欲退不行,巨额商品打了水漂,这里欺诈方扮演的是订购发包方身份,而且往往因人而异,一户一策。

5、高额利诱。即欺诈方利用招商信息的方法,声称自己因业务急需加工一批产品,时间紧,要求高,加工费高出正常费用许多,引诱一些企业上当,但要求先签订加工承揽合同,并预付一定量的合同保证费或质量押金,但对方签约付款后曲终人散,讨债无主,告状无门。

6、潜逃废债。古往今来,案例很多,但较有代表性的是,在当地投资兴业的外来户蓄谋已久,精心策划,营造一片红火兴旺的繁荣景象,大肆进行社会公关和感情投资,从企业的生产经营到供应销售各个环节,签订大批赊欠合同,恶意拖欠地租、房租、水费、电费、税金、货款和员工工资,累积到巨大数额,突然一夜之间,人去楼空,所有动产从此蒸发,登记档案里为警方留下一堆虚假资料。

7、互相并吞,又称黑吃黑,是黑道上惯常的欺诈术。即欺诈方因嫖娼、、走私、制假、贩毒、盗窃、偷渡等犯罪需要与受骗方签订借债合同,或者由于意外原因赔得血本无归,或者由于欠方恶意黄债,一走了之。有的为独霸一方市场,以签订合同为诱饵,将黑道同伙及其赃款赃物诱出,挑起事断,嫁祸于人,或交给黑恶势力,或供给警方,借刀杀人。

8、传真诈骗。即欺骗方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先行发出订货要约,然后恶意利用外地汇款的时间差,先通过银行向对方汇去少许款项,取得盖有银行印鉴的汇款单后,再用刀片或涂改液更改为大额汇款,用传真机发往供方,或者与金融部门不法分子相勾结,伪造承兑汇票,供方收到传真来的汇款单或寄来的汇票时即发货,当发现受骗时,货物被持假证件的人提走,提货人

下落不明,失主追悔莫及。

三、合同欺诈的防范

合同欺诈防范,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订立之前或履行过程中或遭遇欺诈时采取的各种防备、救济预案中的应对措施。如上所言,由于合同欺诈手段的多样性、行为的狡诈性,会导致程度、性质不同的后果,其谋害之劣,祸害之深,毒害之广,危害之大,影响之坏,千夫所指,众怒所犯,罄竹难书。因此,如何唤醒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有效防范和抵御合同欺诈,在理论研究中的探索和法律实践中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尽管合同欺诈诡计多端,花样百出,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预防、防范、整顿、治理、打击、监管诸项工作,标本兼治,合同欺诈就失去伪装,难有存身之地。

(一) 加强对合同欺诈的宏观控制

合同欺诈的宏观控制,是指国家从宏观角度出发,综合动用宣传教育、立法调整、行政执法、司法干预等手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与预防的措施。其内容包括:

1、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制观念与合同意识,经常向广大公民,重点是企业经营者宣传有关经济合同的法律法规,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与经验交流,使合同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构筑一道预防合同欺诈的思想防线。

2、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市场交易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立法程序及时调整和完善合同规范的法律法规。

3、 发挥公、检、法、司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中心网络,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原则,做好媒体揭露和重点曝光、集中打击与群防群治工作,抓好侦查、起诉、审判和改造四个环节,对罪犯起到震憾作用,促其自制自拔,悔过自新。

4、 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功能。为维护公平交易和市场秩序,应发挥工商机关经济战线生力军和轻骑兵的优势,迅速便捷,主动出击,对合同欺诈行为从重执法,严厉制裁,依法取缔。同时,要在源头上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把好新开企业申请注册和已开企业的年检验照的审核关,教育和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增强依法维权的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回访检查和经营行为的监管,加强对“三无”企业、挂靠的假集体企业和非法承包租赁企业的清理,消除法律监管的盲区与合同欺诈的隐患。

5、 实施金信工程,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以工商牵头,开发整合海关、商务、质检、金融、税务、劳动、公安、检察、审判等部门信息资源,建立企业信用网络监管体系。而金信工程的重点是完善企业信息网络,设定目标是:按照企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和实施分类管理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指挥体系,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监管平台,通过联网,实现资源共享,适时监控,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的自律功能。国内外任何经济组织和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上网查询任何企业的信用等级、资信状况和不良记录,任何心存侥幸的不法经营企业,将无藏身之地,受到法律的惩罚,必将陷入人人喊打,个个唾弃的灭顶之灾。

6、 持久广泛深入地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重守”企业,帮助和促使企业完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自律机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措施提高合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继续开展经济合同鉴证、动产抵押登记、公开拍卖监管、格式条款备案、合同示范文本发放等工作,防止合同欺诈发生,有效保护交易安全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 采取应对合同欺诈的防范措施

合同欺诈的防范,狭义上讲就是从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角度,寻求预防合同欺诈的对策和方法。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

1、 提高警惕。就是要提高对受骗危害性和防骗重要性及合同风险性的认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对那些轻易而举的上门“好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切忌“财迷心窍、利令智昏,酒乱人性,色淫方寸”,如果警惕性不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吃亏上当受骗。

2、 得道多助。“得道”指借助法律武器和科学方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多助”即寻求多方帮助,包括自助和求助。具体来说首先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懂得市场经济知识,还要懂得法律法规知识,不仅要懂得国内法,还要懂得国际法,既要熟悉和掌握从事市场购销的知识和业务能力,又要熟悉与本行业、本部门有关的法律法规,运用知识与法律,保护和发展自己。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业务、财务、仓库管理、监督部门的协作配合与信息沟通,实施动态管理,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保措施。其三要加强与银行、工商、公安、检察、海关、审判等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帮助,规避和减免经营风险。

3、 完善制度。“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黄鼠狼好咬有病的鸡”。经验告诉我们,合同欺诈往往利用企业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凡是制度不健全、防范不严密的企业往往是诈骗屡屡得手的地方。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从合同签订到履行结束的全过程,制订一套比较完善而严密的合同管理制度,如合同签订程序和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与合同文本管理使用制度,合同鉴证制度,合同履行监督制度,合同中止备案制度等等,尤其是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适时监控最为必要,可随时掌握合同履行进程,对有问题不能履行的合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区别情况分别处理。

4、 核审资信。为了有效防范合同欺诈,签订合同前务必认真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查清其身份及履约守信状况,签约前首先要求对方提供:(1)法人代表身份证明;(2)营业执照副本;(3)法人资格证书;(4)法人授权委托书;(5)合同经办人身份证以及担保书等,切忌和防止仅凭对方提供的银行帐户、合同专用章、工作证、介绍信、名片等不全面、不规范的证明文件签订合同。同时也应杜绝凭老关系、老朋友、老熟人或领导、部下、亲友的推荐介绍等草率签订合同。查履约能力就是查清对方经营现状,签约前应通过信函、电报、电话、中介或派员等方式调查对方资金和信誉,以防意外。重大经营活动应举行听证,集体讨论决策,给对方特殊优惠的业务要慎之又慎,可制定预案,以防不测。

5、 慎签合同。为预防合同行为人在合同条款内容上暗作手脚预埋阴谋,应按照合同示范文本的格式,严格审查合同条款,包括合同的主体、要约、承诺、权利、义务、标的、质量、数量、价款或酬金、结算方式、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都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力求表述清楚明确,具体完整,不能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理解授人以柄,留下隐患,必要时请律师把关,履行合同担保、鉴证程序。

6、 供货反诈。供方在履行买卖合同中反欺诈的第一要务,就是确保供方能在交付货物后顺利获取需方支付的价款,为安全起见应注意:

(1) 采取托收承付方式结算,需方拒付货款的,应当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结算办法拒付输。如需方无理拒付货款,供方可申请对方开户银行进行说服。经银行说服无效,应申请银行强制扣款。

(2) 在交货时,根据合同约定,供方要求需方提供担保。需方不提供担保的,供方拒绝交付货物。因为一旦交付货物、就丧失了控制权。发货、提货时更要把好出库、出厂、处境关,防止和减少受骗案件的发生。

(3) 申请仲裁或者法院起诉。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仲裁的,供方不得先向法院起诉,而必须先申请仲裁;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向法院起诉的,供方可在供方所在地、需方所在地、标的所在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法院之中选择一个法院,提起诉讼。

7、 购货反诈。购货方在履行合同中反欺诈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取得依照合同约定供方交付的货物,为了交易安全,应当做到:

(1) 依合同规定,供方交付货物后购方支付货款,若供方未先行交付货物,购方则不必支付货款。若供方

延迟或拒绝交货,购方可依合同规定,要求供方承担违约责任。

(2) 依合同规定,在需方支付货款后,供方才履行交货义务的情况下,如果供方在签订合同后履行合同前,其财务状况恶化,有可能在将来需方支付货款之后仍不能交付货物,需方有权要求供方先交货或提供担保,否则,需方拒绝履行自己支付货款的义务。如果供方提供担保,则购方就应先支付货款。供方提供担保在货物的交付期限届满仍不能履行交货义务的,需方可就供方提供的担保执行,要求供方承担违约责任。需方还可以依据情势变更规则要求解除双方的买卖合同。

(3) 根据合同规定,在供方先行交付货物尔后需方才支付货款的情况下,如果供方提供的货物质量有缺陷,需方可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护其合法权益。如同意利用,降低货物价格;交付替代货物;拒收或退货,并要求承担违约责任等。

(4) 合同中没有质量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法律、行业标准履行,尚无上述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符合合同目的特定标准履行。交货验收时,购货方一定要亲临现场,依据有关法律根据资料、协议、样品等质量标准逐项逐批进行验收。也可聘请专家质检人员代检。却不可碍于情面免检留下后遗症。

(5) 付款时要严格资金管理制度,切不可义气用事,轻易兑付。大额资金流动要商请银行把关,万万不可违背财经制度,铸成大错。

(6) 如果供方无履约能力或根本不准备履约,以欺诈手段引诱需方签订买卖合同,从而骗取定金或预付款的,需方应及时向人民法院起诉,并适时申请财产保全。供方骗款后出逃的,需方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收集提供供方实施欺诈的线索和证据。

8、 项目反诈。对经济技术信息包括种植、养殖、加工、贸易、施工项目,要进行综合考察,重点是信息来源,提供人身份、项目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断定真伪、评估价值后再支付相关合理费用。

9、 引资反诈。在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合同签订中,引资方往往急于求成,外方借机欺诈,签订不平等合同,先发制人。因此,双方在签约时,出资方式中既要考虑赢利性,又要考虑对等性,出资应当公平合理,对外方的出资应当要求至少提供部分资金,外方如以物化形式进行部分投资,引资方也应要求以场地、厂房、设备等进行投资。对外方以无形资产作为入资形式的,要选择资质、信誉良好的机构进行科学评估。对外方以设备、产品进行投资的,必须坚持用原始凭证计算价格,并通过国家商检部门的检验,借以有效防范国际合同欺诈的发生。

10、 租赁反诈。对出租人不按期交付租赁物致使承租人无法实现合同预期的目的,承租人有权要求解除合同、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租赁物存在权利瑕疵,第三人对租赁物主张权利致使承租人不能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要求减免租金。承租人无正当理由延迟或拒付租金,出租人应在法定诉讼时效内讨债。承租人如征得出租人同意为经营需要而增加的租赁物价值,应留下书证,充抵租金或返还租赁物时要求出租人出资赎回。

11、 担保防诈。企业在借贷、买卖、货运、租赁、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应依照《担保法》的规定设定担保。经济交往中,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应尽量避免风险。债权人一般希望担保金额不低于债款,债务人一般希望担保金额不高于债务,以防止合同欺诈的发生。双方都应对对方的身份、地位、声誉、履约能力等进行综合考察,视其情况决定交易额度、交易方法、担保类别、押金多少,以减免风险。

(三) 遭遇合同欺诈时的应急预案

经济活动中遭遇合同欺诈时,既要沉着应对,临危不惧,又要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学会掌握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制裁打击经济违法犯罪。根据我国民法和刑法关于合同欺诈应承担的责任规定,在遭遇欺诈侵害行为时,应采取以下救济措施:

1、 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协商变更,包括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完善或补充。协商解除,是合同当事人通过蹉商,在合同关系有效期限尚未届满提前终止合同。协商变更和协商解除这种补救措施,往往会遭到欺诈方不予理会或干脆拒绝,在这种情况下,被欺诈方应不失时机地采取其它措施。

2、 依法废约。该措施适用于被欺诈方发现已签订的合同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对方有欺诈嫌疑,双方签订的合同有可能成为欺诈性的无效合同的特定场合。在这种场合,被欺诈方应暂不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如不予发货,不予付款,对于尚未履行或部分未履行的合同,要立即中止;对于应入帐而未进帐的货款,要派员督促查办,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和措施保证应收尽收。对已被骗出的商品和货款,要及时报案,请求有关部门围追堵截和依法讨还。

3、 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及时介入查处。如果被欺诈方在合同订立后或正在履行中觉察意识到合同可能为欺诈性合同,应及时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审查,确认该合同无效。如双方没有订立书面仲裁协议,又发现对方有欺诈嫌疑的,要注意收集证据,写好诉状,及时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发现欺诈方可能处分或转移已经履行的财物、货款的,要及时向人民法院依法申请财产保全,冻结账户。如果发现欺诈方隐匿财产或携款潜逃,不能履行合同的,被欺诈方要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并积极提供各种线索,采集合同欺诈有关证据,协助司法机关快侦快破,追还款物,并追偿因遭受合同欺诈带来的经济损失。

由于经济活动领域、行业无限扩展,合同欺诈行为无孔不入,无隙不钻,欺诈与反欺诈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此恨绵绵无绝期”。本文仅就合同欺诈的典型特征、常见类型、常用手段、防范措施和应急对策,向企业经营人员提个醒,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守法经营、依法维权和科学管理是企业的命脉,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参考文献资料

1、《最新工商政务管理与行政执法实务》

2004年5月 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覃小英主编

2、《工商执法全书》

1997年7月 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  张经主编

3、《典型案例与法律适用》

2003年8月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祝铭山主编

4、《合同陷阱与防范全书》

1999年5月 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

5、《基层工商所工作实务全书》

1999年10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李旸主编

防诈骗宣传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加拿大;信用卡诈骗;犯罪

中图分类号:D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284-01

一、加拿大国内信用卡诈骗现状

其中2007年平均每人使用转帐卡购物104.5次;2008年发生了9.809亿笔自动柜员机(aBm)交易(指银行拥有的aBm);2009年有6970万信用卡在市场上流通。

在加拿大,人们通常把银行卡(信用卡和划账卡)诈骗归入身份诈骗/盗窃的范围,把盗用银行卡在加拿大被看作是对个人信息的盗用。同时明确规定身份诈骗是为了取得金钱、商品或服务,或为了掩盖犯罪活动,未经授权获取、拥有或转卖个人信息,或未经授权使用个人信息制造假身份,或冒充/使用他人身份。由于信用卡在加拿大的普遍使用,一些地区成为信用卡诈骗这一犯罪活动的高发地区,其中在安大略省信用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发生的几率为45%,在魁北克省发生的几率为29%。从整体上看,加拿大的西南地区为信用卡诈骗活动的高发地区,东北地区则较少发生,低于1%。

二、信用卡诈骗的手段和趋势

在加拿大信用卡诈骗的手段主要有实际窃取、网上侵入、身份诈骗/身份盗窃这三种,具体来说主要通过:

(一)利用互联网。用户由于过多在网上暴露信息,或者访问一些假电子商务网站,或者使用犯罪软件、无线网络、公用计算机等造成公司数据和个人计算机数据被窃取。

(二)采用物理方法。犯罪分子还可以通过搜寻垃圾箱、扫描信用卡、背后偷看、欺骗性电话广告:(要求提供数据以收到奖品、参加竞赛)、窃取的/丢失的文件、钱包里的保险卡、信件盗窃等手段获取用户的信用卡信息。

(三)利用人际间关系。犯罪分子还可以通过欺骗性电话广告、社交关系利用、关系欺骗、欺骗性社会调查、欺骗性提供信用卡、家居装修诈骗、威胁雇员、恶意借债等方法间接获取用户信息,以便于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三、加拿大反信用卡诈骗的努力

(一)反信用卡诈骗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打击信用卡诈骗活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缺乏衡量标准。报告给银行的银行卡诈骗事件容易衡量而所有未报告银行的其它诈骗不易衡量。

第二,缺乏相关信息数据库。皇家骑警(RCmp)身份诈骗2007犯罪情报报告没有统一的收集身份诈骗案件的方法,也没有这一信息的中央数据库。

第三,报案率较低且保安机构不明确。依据一份报告显示报告给警察:占身份诈骗案例的13%,报告给信用报告机构:占案件的6%,案件的0.5%报告给了加拿大反诈骗电话中心。

(二)反信用卡诈骗的策略

加拿大在进行全国反信用卡诈骗活动时,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以三个支柱方式打击国内诈骗:

第一,犯罪情报和分析。目前加拿大对于行用卡诈骗犯罪活动没有报告标准,没有反身份诈骗的全国性专项组织或协会、金融机构情报工作组,增加了沟通的难度。

第二,通过对公众和企业进行教育和宣传。由于仅仅依靠一些单独的行动努力和宣传资料,缺乏一些定期的全国性集体努力,不能有效的达到预防和减少信用卡诈骗犯罪活动。为了更好的进行教育和宣传活动,加一些机构将建立一个进程和多项沟通渠道,实现一个协调行动/计划,与共同利益组织一起制定一个一般教育方案并将分享良好规范/行动方案。

第三,破获、执法和公诉。对于信用卡诈骗违法犯罪案件的破获、执法和公诉,尚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立法、判决条款和复杂案情调查、其他与身份诈骗调查有关的机构的任务及他们在报告方面的局限性、利润高、没有针对公诉人、法官和警察进行的结构化教育等。

加拿大在打击信用卡诈骗犯罪活动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策略:反身份诈骗战略、反大众推销诈骗全国战略、反造假执法全国战略、生物测量学脸部识别(银行业)、全国银行卡调查员协会。具体包括:

1.全国反身份诈骗战略

它主要是通过联邦/省政府机构、私营和公共机构三级执法组织合作,制定反身份诈骗的全国重点任务。

2.反大众推销诈骗全国战略

它主要是通过各级执法机构之间的合作,包括联邦/省政府机构,私营和公共部门机构,以应对各种大众推销手段对加拿大国民和其他国家民众的影响,并减少对此不断增加的担忧。

3.全国反伪造执法战略

该战略与2007年制定,主要通过与加拿大国家银行合作用,以打击急剧增加的造伪钞活动

并银行卡案件调查。

防诈骗宣传工作计划篇5

1.“四包”服务设陷阱:签订合同骗钱财实施诈骗的不法分子瞄准返乡人员急于创业的焦急心态,抛出“包教会、包原料、包产品合格、包回收产品”四包服务的诱人优惠条件,诱使他人签订产品加工合同,同时又以厂家上门收购、现金结算、创业成本低廉,广揽返乡人员合作,在“创业成本低、见效快”的诱惑下,返乡创业人员一步步陷入不法分子精心设置的骗局。

第一步,出资数千元作为加工产品机器设备的押金,实际这些设备价值不足千元,并承诺合同期满后,回收机器退回押金。

第二步,签定合同,法律公证。不法分子为了让上当受骗者放心,与产品加工户签订正规合同并法律公证,之后,为加工户提供少量的原材料,待加工户将加工好的产品上交时,不法分子验收合格后则非常利索地支付加工费,同时,诱使加工户出资数万甚至数十万元采购原材料。

第三步,当加工户采购了巨额的原材料后,不法分子即诈骗得手,加工户无法加工出合格产品,按照合同规定,设备押金不能返还,原材料变成一堆垃圾,加工户发现被骗。

2.合作经营法律公证:设置诈骗陷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公证机关的信任,打着“法律公证”的幌子,欺骗投资合作者:首先,不法分子利用目前广告宣传管理上的漏洞,大肆对自己所谓的产品进行子虚乌有的“惟一的通过法律公证的独有产品”,并许诺前来投资合作者高额的“利润空间”,诱使他人投资;其次,虚假宣传见效后,对有投资合作意向的客户承诺若干股份,要其交纳投资合作股金,待收到股金后,声称签订合同后即办理产品加工技术授权手续,却百变花样无限期拖延。

3.“扯大旗做虎皮”:胡骗乱造设骗局有的行骗者有着长期的诈骗经营计划过程,他们为了取得投资者的信任,以“某某研究所(某某大学)为技术后盾”,合作项目列入“国家某种计划”“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等名目扯大旗做虎皮,迷惑投资者。

他们在“样板产品、样板店”方面长期精心的设置,并在“聘请法律顾问”“法律公证”方面进行伪装大肆宣扬,从而达到骗取巨额加盟金目的。一些创业者经不住这种设置齐全的骗局,投资巨款“加盟”,然而,不法分子骗得加盟金后,却迟迟不办理相关手续,对投资者提出的退出加盟申请百般拖延,最后“人间蒸发”。

防诈骗宣传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银行犯罪,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一、银行犯罪的主要特征

一是犯罪时间长。这是由金融贷款业务特点决定的,在贷款伊始,银行并不能发现资金处于不安全状态,只有当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甚至是连续不能偿还时,才能发现资金被骗。二是犯罪组织性强,手段专业复杂。近年来,金融诈骗类犯罪几乎都是以组织性犯罪形式出现的,在许多金融诈骗类犯罪中,一般都是犯罪分子纠集在一起,形成有计划、有预谋的犯罪团伙,在作案前精心策划、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团伙性犯罪专业性强、隐蔽性强。三是涉案数额巨大、造成损失数额巨大、追缴赃款难度大。在该类案件中,银行被骗资金多的达到上亿元人民币,少的也有数百万元人民币。

二、银行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银行内部管理不规范。从制度上讲,银行对于申请贷款的借款人的资质要求非常严格,在贷款审查伊始,要求对借款人的资本、财务、信用、担保等各方面状况进行细致的审查和评估,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操作细则。如果银行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这些制度和细则严格对贷款人资格审查,保证借款人资本充足、财务状况良好、信用合格,银行资金被骗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小。然而,随着金融改革的进行,银行在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同时,追求了利润最大化。发放贷款获得利息是获取利润的重要业务之一,贷款越多获取利润的空间也就越大,因此,银行在要求对申请贷款的借款人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的同时,又往往对分行、支行制定贷款等任务指标,并将此纳入考核标准和发放奖金指标之中。这就导致分行、支行以及银行员工为了完成贷款的任务指标而尽力招揽客户,最大限度投放贷款,从而放松对申请贷款客户资质的审查,客观上为骗取银行资金的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放松对借款人资质审查。对于借款人而言,从不被银行所熟悉到被银行认可,有一个艰难的过程。从银行贷出第一笔资金是十分困难的,因为银行对于第一次申请贷款的借款人审查往往特别严格,银行会对借款人身份、资质、经营能力、财务状况等进行相对详尽的考察和了解。犯罪分子向银行申请第一笔贷款,往往会进行较为详尽的准备工作,并且在初始阶段具有良好的信誉和记录,,银行对这些有“良好”贷款履历的客户,在后续贷款中往往有印象观念,并且根据犯罪分子信用度的提升向其提供更大规模或者更长期贷款。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审查贷款的上述规律,逐渐提高贷款的额度,以借新还旧、借大额还小额等方式,最终达到骗取银行巨额资金的目的。

(三)未严格执行贷款担保制度。银行在对借款人本身贷款资格审查严格细致情况下,对保证人资格的审查十分不力,突出表现在对保证人代为履行能力缺乏足够的了解,只重签约,而忽视实质审查。在贷款诈骗类案件中,保证人具有名副其实的承担代为履约或代为偿还能力的并不多见。此外,在很多银行资金被骗案件中,存在许多关联企业或关联公司之间的相互担保,这就造成企业或者公司信用的恶意膨胀,银行却对该种形式的贷款予以默认,对银行资金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防范银行犯罪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宣传形成浓厚氛围。一是强化银行及其人员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要加强责任追究制度。银行应当建立起完备的责任追究制度,无论是领导、还是客户经理,都应当对因为过错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案件承担相应的责任。应当建立起全社会的预防和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意识观念体系。该体系建立有赖于每一位公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而公民意识的加强来自于对该类犯罪危害性的了解。司法机关作为预防、打击犯罪的核心部门,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特点、手段、危害最为了解,有义务配合全社会建立和实现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意识体系。针对普通公众,司法机关可以通过公布和宣传典型案例等形式进行宣传,让公众了解金融诈骗犯罪的形式和危害性,树立防范意识。针对银行,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检察建议、司法建议等要求银行对自身制度的漏洞和不当行为进行整改,使其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弥补自身制度的漏洞,防止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

(二)强化社会化综合预警机制。

一是加强情报信息建设,建立部门信息共享制度。要将各部门的信息系统跨行业联网,进行高度整合,实现信息共享,使各部门都能了解申请贷款企业或个人成长过程和信用的记录,同时对有违法违纪违规情况或者使用假身份、假证明的企业和个人建立“黑名单”制度,各部门可以对这些企业和人员实施重点监控,以达到预防和打击犯罪的目的。二是加强涉案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建立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联席会议制度。应当加强公安、检察、法院、银行、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各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定期的联席会议机制,保证畅通的信息渠道,三是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不负责任的机构所出具的证明经常被意图骗取银行资金的犯罪嫌疑人所利用,从而会给银行资金带来巨大的风险。

防诈骗宣传工作计划篇7

这种情形被细心的大堂经理和柜员看在眼里,联想到联社正在开展的防范电话网络诈骗活动,便立刻提高了警惕。柜员接连向客户问道:“您转这么多钱家里人知道吗?那个账户的人您认识吗?”客户不等柜员说完就立即说道:“我有事急需办理转钱,你们不要管这么多。”并在电话中问对方到隔壁银行办理转钱行不行,得到对方同意的答复后,转身就向营业厅外走去。大堂经理和保安试图劝阻,但客户情绪激动,毫不理会地走出了营业厅。

柜员立刻将该情形报告给信用社会计主管,会计主管随即追了出去,赶忙和客户说:“您不要激动,需要转这么多钱干什么?您再说说情况。”并将当前电话诈骗的典型特征、常用手段以及发生过的真实案例告知客户。但这位中年客户仍不听劝阻,一边推起路边的摩托车一边指指衣服口袋中没有挂断的电话。对此,会计主管更加明白了客户转账是被电话诈骗的真相,连忙对他说:“您先不要走,请把电话给我,我帮您问问具体什么情况。”接过客户电话后,会计主管向“电话那头的人”几番发问,“电话那头的人”得知事情败露,便挂断了电话。

此时,客户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遇上了电话诈骗,随即终止了到隔壁银行办理转账的业务,并道出了事情原委:中午下班的时候,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我是公安局的,因为你牵扯一桩案件,你的所有资产将被扣划,为了保全你的资产,你需要将资产转到指定账户,等事情处理完了,再把钱返还。在此期间要严格保密,不能告诉任何人,电话要保持通话状态。”平时安分守己的他一时心急,就失去了判断能力,急急忙忙来办理转账。如梦初醒的客户连声向工作人员道谢,激动地说:“俺辛辛苦苦挣的钱要是被骗了,真不知咋活下去,你们信用社时时处处为客户着想,不愧是俺老百姓的银行。”

今年以来,博山联社在辖内深入开展了防范电话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并紧密结合新的诈骗形式和特点,进一步充实员工培训和宣传的内容,积极维护金融消费者利益和金融秩序。截至目前,该联社已成功防范电话电信诈骗事件两起,保障了客户十余万元资金的安全。

文/钟以通徐琳浙江兰溪农村合作银行

近年来,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对特殊消费者群体的金融服务水平,浙江兰溪农村合作银行制定相关办法,从沟通方式、服务渠道、服务设施等方面入手,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消费者群体提供无障碍金融服务,让其真正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一路“绿灯”。

6月21日中午,一位年近百岁的农村老人拄着拐杖冒雨来到白沙分理处支取养老金,目的是为了买大米。该分理处工作人员和大堂保安热心地帮助她办好了取款手续之后,分理处主任会同经商户钱某一道帮老人买好大米,还专程送回家。

自从办理农民养老金业务以来,兰溪农合行努力做到沟通无障碍。为与听力障碍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各营业网点安排有经验的大堂经理进行业务引导,对容易引起歧义的重要业务环节耐心使用文字交流,防止手语服务不清晰造成误会。

此外,做到服务无障碍。为减少特殊消费者群体的等候时间,该行专门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灵活安排老弱病残孕等客户优先办理业务。同时,将服务延伸到柜台之外,为不能亲临柜台且有需求的特殊客户提供上门服务,赢得了各方好评。

为特殊消费者群体

开通绿色通道

案例一:

面对当前电信诈骗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山西省阳城县联社充分利用柜面这一最后关口,对客户在办理短信签约、异常汇款、大额预约取现等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在全联社柜面开展“多一句提醒,多一层保护”活动,切实保护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客户大额预约取现提醒。该社针对客户大额预约取现风险较大、时间不固定等因素,要求柜面员工在当日下班后,对预约客户依次电话提醒,一方面落实客户取款金额,侧面了解取款用途等,防止上当受骗;另一方面为客户提供次日合理的业务办理时间和窗口,提升效率和安全性。

防诈骗宣传工作计划篇8

一、保险诈骗的法律特征

保险诈骗行为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非法占有保险赔款为目的,采取各种欺诈手段,骗取保险人赔款的违法犯罪行为。作为保险领域出现的这种违法犯罪现象,其社会危害性已构成了对金融保险秩序的破坏,国家从立法上明确界定了保险诈骗的法律性质,为打击和惩处这类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武器。《保险法》第27条列举了三种保险诈骗行为,第131条又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997年3月14日颁布的新刑法对保险诈骗罪作了明文规定。因此,保险诈骗行为具有违法与犯罪两种性质,同时受到两个基本法的调整,《保险法》对违法行为作了明确的处罚规定,《刑法》则对构成犯罪的保险诈骗行为制定了量刑标准。其法律特征是:第一,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违法犯罪的故意,即有诈骗、非法获取保险赔款的目的;第二,主体的特殊性,即实施诈骗行为的人必须是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第三,行为人在客观上必须实施了利用保险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第四,行为的结果侵害了受法律保护的金融保险秩序。

在我国保险领域中,诈骗案件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二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三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四是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伪造、变造的有关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

二、保险诈骗的成因

(一)从社会环境和诈骗心理分析

社会公众对保险业的认识的局限性,造成比较多的是从个人的投资回报和利益角度来看待保险,因而,不少人的保险意识有偏差,认为投保得不到赔偿就是“吃亏”,应当说这是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实施诈骗的内心起因之一。

(二)从保险业管理现状分析

保险人自身制度不严、有章不循,是造成保险诈骗案件屡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一是承保核保把关不严。重业务开拓,轻制度管理;重数量扩张,轻质量效益,是近年来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倾向性问题。二是现场查勘不到位:许多案件特别是车险案的第一现场到达率低,现场查勘、调查不及时,第一手资料匮乏,容易使诈骗者在事件性质、受损程度、证据等方面做手脚、钻空子;三是一些保险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不按章办事,对一些本该识破的骗局未能及时发现。有的甚至与诈骗者内外勾结,共同诈骗。

(三)从法律实施的环境分析

激烈的同业竞争和社会法律环境不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保险诈骗之风的蔓延。《保险法》与新《刑法》出台之前,对保险诈骗行为的法律性质没有明确界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此类情况,保险人也只是追回被骗款了事,很少对诈骗者依法诉讼。

三、保险诈骗案的防范措施

(一)加大“两法”宣传力度,增强保险意识和法制观念

一是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新《刑法》、《保险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我国法律对保险诈骗行为的定罪、量刑规定,选择较典型的案例在新闻媒体上曝光。使人们懂得,骗赔就是诈骗,就属违法犯罪行为,对情节严重者要追究刑事责任;二是要运用各种形式,加大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广大保户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自觉履行保险合同,既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不侵犯保险人和其他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

(二)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从内部管理角度而言,严格照章办事,落实各项制度规定,是有效地预防保险诈骗案件发生的重要措施。一是严格承保审核制度。二是严格理赔审核制度:要把好三关,第一,坚持双人查勘定损,全面、准确地收集证据,为案件的定性提供依据;第二,坚持赔案复核制度,认真审核证据材料,及时发现疑点,提出问题;第三,坚持领导审批制度,严把理赔质量关。三是坚持机动车辆索赔登记通报制度:据统计,机动车辆险的诈骗案件占整个财险诈骗案总数的90%左右,因此,防范机动车险诈骗行为是反诈骗工作的重点。第一,要实行电脑联网管理,将机动车辆索赔情况进行登记,在系统内定期通报,避免一处出险多处索赔的诈骗案件发生;第二,实行汽车零部件报价制度,控制修理成本费用,挤干赔款水分,有效遏制夸大损失的诈骗行为。四是坚持保险赔案公布与举报人员奖励制度;向公司内部和社会公开保险赔案,增强理赔透明度,便于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措施的落实;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重奖举报有功人员,鼓励举报骗赔行为。

(三)运用法律武器,严肃查处诈骗犯罪分子

保险诈骗案件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惩处不严、打击不力应该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保险法》和新《刑法》的陆续出台,为打击保险诈骗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对构成诈骗犯罪的当事人依法诉讼,不但追究其经济赔偿责任,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才能起到惩一儆百,震慑不法分子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保险诈骗案件的发生。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保险人员的素质

一是要加强保险人员政治理论、法纪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提高保险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防范和查处保险诈骗案件的根本保证。二是要加强保险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把承保质量关,这是防范保险诈骗案发生的第一道屏障。要总结反诈骗案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技能和防骗知识培训,提高保险人员识别诈骗行为的能力,使不法分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成。

四、保险诈骗案件的调查方法

保险诈骗是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此类案件大都有预谋和策划,隐蔽性较强,而对构成犯罪的此类诈骗案件的管辖权属于公安机关。因此,为了有效地打击诈骗活动,保险人必须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及时查勘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

1.及时查勘现场:事故现场上遗留有各种痕迹的物证,记载着大量的能够真实反映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的信息,但这些痕迹和物证极易受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因此,案发后,保险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掌握一切记录现场原始情况的资料,包括现场痕迹物证、访问笔录、影视资料、损失清单、财务帐本等,这些资料将对揭露诈骗起到证据作用。

2.认真调查事故经过:一方面,应围绕出险事故,向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及目击者进行调查,对事故发生经过、原因、损失情况及保户经营状况、个人品行、近期的异常表现、保险标的状况等与事故有关的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并作好调查记录。另一方面,与负责事故处理或鉴定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了解事故处理情况,提出涉嫌诈骗的疑点,争取公安部门的支持,围绕着揭露诈骗行为调查取证。

(二)综合分析案情,寻找揭露诈骗的突破口

要运用现场查勘和调查访问所掌握的证据材料,分析案件性质,甄别保险事故和诈骗案件,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要分析投保动机。要特别注意两种情况:一是超额投保的案件,要对投保标的实际价值进行核实。采用纵火、沉船、盗车等手段造成保险标的全损的案件,绝大多数诈骗者都进行了超额投保,其动机是以损失价值较小的投保标的换取高额保险赔款;二是对多次拒绝投保而后又主动上门投保的案件,要重点分析其投保动机。这类案件,大多是先出险后投保,或是风险即将发生,临危投保,转嫁损失。

二要将有关时间联系起来分析。即分析投保时间、出险时间、报案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践证明,有预谋的诈骗案件,在几个关键的时间上总有一些特殊联系。一般来说,投保时间与出险时间相隔越短,出险时间与保单责任终止时间相隔越近、出险时间与报案时间间隔越长等情况,应特别引起警惕,要仔细分析其中原因,发现疑点,迅速查证。

防诈骗宣传工作计划篇9

主题词:论金融诈骗罪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金融、证券行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银行机构已由原来的“钱库”职能,逐步转化为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杠杆”。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各种金融、信贷、证券机构应运而生。过去主要的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整的职能,已逐步由金融机构来承担。然而在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加重,金融机构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器和稳定器的同时,围绕金融活动的各种经济犯罪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有效地打击和制止犯罪,保障社会主义金融秩序,保障《保险法》、《银行法》、《票据法》等法规的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7年3月14日审议通过的新刑法,增加了对金融诈骗罪的规定。本文就金融诈骗罪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一、金融诈骗罪的概念及特征

我国的金融诈骗罪,是指在金融活动中违反金融法规,进行欺诈,严重破坏社会主义金融秩序、致使国家、社会或公民的利益遭受重大危害的行为。金融诈骗罪与其他刑事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刑事违法性的基本特征。(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一切犯罪行为,之所以要被界定为犯罪,首先是因为严重的危害了社会。金融诈骗罪所危害的是国家的金融秩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担负着调整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使命,金融秩序如果遭到破坏,对我国市场经济来说,无疑等于釜底抽薪。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将会从根本上被动摇,进而威胁到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我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将会付之东流。(2)刑事违法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构成犯罪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所有具备刑事文化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因为犯罪行为在严重的上社会危害性之外,还应当具备刑事违法性的特征。刑事违法性是指违反刑法规范,具体到金融诈骗罪,不仅严重违反了《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等金融法规,也直接触犯了刑法,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统一。(3)应受刑事处罚性。犯罪与刑罚具有必然的联系,刑法法规对于犯罪的调整手段即刑事处罚。同对待其他刑事犯罪一样,刑事处罚将依法适用于金融诈骗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与法人。

金融诈骗罪除了具备一般刑事犯罪的基本的特征外,还具备一些自己的特征。(1)行业性。金融诈骗罪具有很强的行业特征。金融诈骗罪发生在金融活动中,几乎在金融行为的各个领域,如货币、证券、信贷、票据、保险等,都有金融诈骗罪的发生。(2)欺诈性。各种金融诈骗罪尽管变化多端,表现各异,但其本质上都离不开一个“骗”字。(3)复杂性。金融诈骗罪属于智力型犯罪。犯罪人除了利用金融方面的知识之外,还利用高技术、高科技作案。作案手段、方式较一般刑事犯罪更为复杂。

二、金融诈骗罪的构成

在犯罪构成要件方面,金融诈骗也和其他刑事犯罪一样,由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四个要件构成,四个要件缺一不可。

1、金融诈骗罪的主体。金容诈骗罪的主体较一般犯罪的主体要复杂些,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两种。我国刑法中大部分金融诈骗罪都是有一般主体构成,例如贷款、集资诈骗罪等。任何自然人,只要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都可以构成这类犯罪。在金融诈骗罪的个罪中,只有保险诈骗罪的主体是由特殊主体构成,即必须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且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修订后的刑法在三个条文中规定了单位犯罪,它们分别是第192条,金融票据诈骗罪、第193条,集资诈骗罪,第195条,信用证诈骗罪。

2、金融诈骗罪的客体。金融诈骗罪的客体大多是单一客体,如贷款诈骗罪,金融票据诈骗罪等。金融诈骗罪的客体,如集资诈骗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了出资人的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国家对金融活动的管理制度。

3、金融诈骗罪的主观方面。金融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只有直接故意,具有获取钱财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才构成犯罪,而过失不能成为金融诈骗罪的罪过形式,也就是说过失不可能构成犯罪。值得注意的是,修订后的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要有两个条文: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其他金融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和保险诈骗罪没有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4、金融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金融诈骗罪的行为都是以作为方式上实施的,都是以“骗”为其实资内容的。“骗”是描述金融诈骗犯罪现象的结论,也是解释诈骗犯罪原因的起点。

三、金融诈骗罪的种类及其认定

金融诈骗罪是一类犯罪的总称。为了在司法实践中便于区分金融诈骗罪各罪之间的界线,正确地定罪量刑,更好地突出各罪的特征。据修订后的刑法中有关金融诈骗罪的规定,我国现行的金融诈骗罪可以分为以下七个罪:第192条,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使用诈骗罪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第193条,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第194条,金融票据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第195条,信用证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行为。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是指利用伪造、作废或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恶意透支的方法进行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第197条,证券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它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第198条,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办法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

为了准确打击金融诈骗罪,在司法工作中做到不枉不纵,必须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金融诈骗罪概念是区分犯罪与非罪的总标准,而金融诈骗罪的构成特征是区分金融诈骗罪与其他刑事犯罪标准却是看是否符合金融诈骗罪的本质特征,既侵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罪与非罪可以从以下几中情况说明:(1)从行为方式看罪与非罪。在金融诈骗罪中,特定的行为方法是其构成特征的必要条件。例如,集资诈骗罪必须是“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情节严重的可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罪。(2)从行为主体看罪与非罪。有的金融诈骗罪是由特殊主体构成,非特定的人不能构成。例如,保险诈骗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且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犯罪主体。(3)从行为人是否有特定目的看罪与非罪。金融诈骗罪都是以特定目的作为犯罪构成必要条件,如贷款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中都明文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不能构成金融诈骗罪。(4)从犯罪情节是否严重看罪与非罪。修订后的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了犯罪的定义,其中还规定了“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而在金融诈骗罪中,在认定情节是否严重,是否构成犯罪,明确规定“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才会处以刑罚。

各种金融诈骗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是相同的,都是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它门之间的界限主要表现在客观形式方面。行为是任何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行为方式、特点的差异也是各种金融诈骗犯罪的主要不同点。例如,信用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界限也主要是行为的方式不同。信用证是指开证银行应进口商的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受益人的一种在其具备了约定的条件以后,即可得到由开证银行或支付银行支付约定的金额的保证付款的凭证。信用卡是银行或者信用卡公司发给用户用于购买商品、取得服务或者提取现金的信用品凭证。利用信用证诈骗的危害性往往大一些。

金融诈骗罪与其他经济犯罪的界限主要是看侵犯的客体。集资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虽然都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且都采用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但前者侵犯的客体是投资者的公私财物所有权。例如,长城公司集资诈骗案中,虽然身沈太福也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而骗钱,但他打出的旗子是集资,即以集资作幌子,行诈骗之实,其后果主要是扰乱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区别金融诈骗罪中的重罪预防轻罪的界限,有利于准确量刑。只有在定罪正确的基础上进而量刑适,才能使罪行相适应原则得到最终贯彻。金融诈骗罪的重罪、轻罪区别,主要反映在犯罪数额问题上,其次反映在犯罪情节方面。犯罪数额是区别金融诈骗罪中重罪与轻罪界限的主要依据。刑法中关于金融诈骗罪的条文对数额做了明确规定。例如,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条文规定了“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种标准,同时还规定了“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两种标准;不同标准处以不同的法定刑。

四、金融诈骗罪产生的原因

我国当前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通过政府经济体制正在逐渐为由市场进行资源基础配置的新经济体制所取代。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国内金融市场一度出现了混乱和无序,金融违法、违规现象丛生,金融诈骗罪突出,严重地扰乱了我国的金融秩序,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金融改革滞后,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市场缺乏公开性、规范性。(2)金融法制建设缓慢,金融市场无法可依的现象普遍。(3)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金融诈骗罪防范能力薄弱。(4)惩治金融诈骗罪的刑事司法工作滞后,打击力度不够。

五、预防金融犯罪的对策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传动带,是市场经济的“造血机”,一旦犯罪活动渗入,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必须重视金融诈骗罪的预防。

(一)`宏观预防对策

1、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转换金融机构职能。我国一度出现的金融秩序混乱、金融市场失范、金融犯罪活动激增,其深层原因在于金融改革滞后,金融体制陈旧。因此,首先,积极转换人民银行职能,真正发挥其执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督的作用,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其次,加强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造,实现商业银行的灵活经营、规范运作;再次,优化金融结构,促进金融业的有序、公平竞争。

2、加快金融法制建设,依法规范金融市场。一方面要加强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执法机关的执法水平;一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执法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人民检查院法律监督机关的工作,加大对于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从而建立起强有力的法律规范,使金融市场活动法律化。

3、加强金融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金融意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之初所出现的紊乱和无序,金融犯罪的高发律,正是在人们模糊、脆弱,甚至错误的金融意识的诱导和推动下发生的。因此,加强金融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金融意识刻不容缓,积极正确地引导人们参与金融市场,以市场来教育人们促使人们形成健全的投资意识、风险意识和其他金融意识。

(二)微观预防对策

金融诈骗罪是有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宏观预防对策只能从总量上控制金融诈骗罪的增长率,而卓有成效的减少、杜绝金融诈骗罪必须同时加强微观预防。

1、建立金融机构的内部制约、防范机制。这种机制可以通过健全金融组织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审计、监察、纪检、保卫等专门的内部监督职能部门;加强金融机构领导人员的防范意识;改革用人制度、严把进人关等途径形成。

2、识别犯罪手段,加强技术防范。针对金融诈骗中犯罪分子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智力方法,运用有关的技术防伪,技术监控、技术鉴定、技术查询识别手段和方法,在犯罪实施或犯罪结果发生之前,及时阻止犯罪。

3、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金融市场监管是指金融监管职能部门、社会监督机构以及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对金融市场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其中金融职能部门监管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法律建设进程的加快,全民金融意识的提高,我国的金融诈骗罪在宏观总量上得到控制。金融市场的不段壮大,金融市场的日益激烈,使金融犯罪领域随之扩大,犯罪类型增加,犯罪手段翻新。因此,与金融诈骗罪作有效斗争,必须同时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相配合,在金融监管中预防犯罪、消灭犯罪。

(三)特殊预防对策

打击、惩罚犯罪是遏制犯罪的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犯罪猖獗之时尤其如此。着种特殊预防措施是通过惩罚教育已犯者,警戒有犯罪倾向的未犯者,从而达到预防犯罪,减少犯罪的目的。

1、提高司法机关金融诈骗罪的侦察、和审判能力。金融诈骗是一种新型犯罪,而且都是智力型和技术型的犯罪,许多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实施犯罪。侦察、、审判机关必须相应提高对金融诈骗罪的侦察、、审判能力,加强相关的业务培训,从而揭露犯罪、惩治犯罪。

2、建立金融招诈骗案举报制度。金融诈骗罪作案隐蔽、痕迹鲜少,司法机关不易察觉。建立举报制度,可以帮助司法机关获取线索,发现案源,捕获犯罪人,彻底惩治金融诈骗罪。

3、从严执法。金融诈骗罪危害巨大,唯有从严从重打击,才能威慑罪犯,发挥刑罚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作用。为此,要坚决纠正侦察、、审判工作中“以情代法”、“以权代法”“以罚代刑”等违法现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司法监督清除司法腐败,切实做到从严执法。

参考书目:

防诈骗宣传工作计划篇10

一、参保扩面情况

(一)我县共有8100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中在职5970人,退休2130人,供养比为2.8:1。

(二)我县共有6288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成目标任务数64800人的97.05%,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较去年下降较多的原因是:一是缴费标准的提高,导致部分居民参保积极性下降;二是外出务工和就学人员在异地参保;三是全省开展重复参保清理导致参保人数下降。

(三)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1695人,已全部在医保系统中进行了身份标识,其中:参加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11518人,参加县内职工医保有121人,参加县外州内职工医保有54人,参加州外职工医保有2人。

二、基金收支情况

(一)城镇职工各险种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截止目前,职工医保各项基金共计收入5982.36万元,其中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入3833.04万元;个人账户基金收入1102.46万元;单建统筹基金收27.06万元;大病保险收入173.75万元;机关事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40.52万元,转移收入5.53万元。

2.支出情况。截至目前职工医保各项基金中心经办共计支出1342.79万元,其中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出443.81万元(含生育保险支出106.99万元);个人账户基金支出846.14万元;单建统筹基金支出1.47万元;大病保险支出12.95万元;机关事业补充医疗保险支出38.42万元。

(二)城乡居民各险种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截止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为1535.26万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1492.06万元、建档立卡户财政代缴43.56万元、利息收入7.21万元。

向州医保统筹基金申请待遇支付资金3493.28万元。

2.支出情况。截止目前,城乡居民各项基金中心经办总支出为2057.16万元,其中住院支出1694.82万元、门诊支出211.12万元、大病保险支出151.22万元。

(四)大病医疗救助情况

上年结余533.92万元,今年收入374万元,利息收入1.7万元,住院救助支出600.09万元,门诊救助支出33.85万元,上解州级备用金50万元,现结余225.68万元。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多措并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及时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应对疫情的联防联控相关工作和信息报送。二是抓好疫情应急医疗保障机制的落实,给县人民医院预拨100万肺炎治疗医疗保障备用金,将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诊疗方案覆盖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实行按项目付费;优化结算流程,缩短报销周期,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传染风险。三是及时启动了防控病毒疫情相关商品价格监测工作,确保疫情相关商品价格稳定。四是切实加强单位职工活动轨迹的排查,确保人员活动轨迹明了,为严防疫情扩散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为进一步严厉打击医疗保障领域欺诈骗保行为,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提升医保政策知晓度,年内多次组织各乡镇、各医药机构开展“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条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过往群众发放《打击欺诈骗保宣传折页》、《医保app宣传折页》、《医保政策问题手册》等资料共计1000余份,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解答了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县域内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卫生院以及县级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和诊所统一行动,利用电子显示屏投放打击欺诈骗保系列宣传标语,并悬挂宣传横幅33条,发放《医保政策问题手册》5000余册。

(三)医疗保障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根据州医疗保障局工作安排,我局及时启动医保基金专项治理行动和打击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取医保基金专项行动,通过医疗机构自查自纠、县级全覆盖检查、州级抽查、县级“回头看”检查,已初步完成了医保基金专项治理行动和打击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取医保基金专项行动。医疗机构自查自纠发现违规金额0.66万元,已退回0.14万元;县级全覆盖检查发现违规金额5.03万元,根据协议按照情节轻重给予3-5倍违约金处罚20.07万元,现已退回违规金额3.23万元,上缴违约金处罚12.36万元。州级抽查发现违规金额235.33万元,相关医疗机构正在申诉中,申诉完成后将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四)医疗保障政策宣传情况。

根据《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州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2019年基本医疗有保障脱贫攻坚国考、省考反馈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脱贫攻坚和专项治理工作调研督导发现问题的整改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针对我县贫困人口对慢性病相关政策了解不足的情况,为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门诊特殊疾病的政策宣传,已在县域内开展针对3253户贫困户的门诊特殊疾病政策全覆盖宣传。同时要求各乡镇医疗保障员加强微信公众号“医保”的宣传,进一步扩大老百姓获取医疗保障政策的渠道。

为进一步畅通老百姓获取医疗保障政策的渠道,我局及时优化了微信公众号“医保”中医疗保障政策的获取方式,目前老百姓可以通过“医保”首页回复关键字快速获取对应的医疗保障政策。

(五)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基本医疗有保障挂牌督战工作情况。为切实做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根据州卫健委和州医保局的工作安排,我局及时与卫健局沟通,并就基本医疗有保障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制定了工作方案。

根据工作方案及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有序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特殊疾病认定工作,进一步强化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力度;切实加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政策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医疗保障政策的知晓度。

5月19日至20日,州卫健委和州医疗保障局对我县基本医疗有保障挂牌督战工作进行督导。

(六)医药机构协议管理情况。截止目前,与21个乡(镇)卫生院、7家定点零售药店和2家定点诊所签订了2020年度医疗保障服务协议,要求各医药机构严格按照医疗保障服务协议中的条款做好医疗保障服务工作,以身作则,不参与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做到实事求是,严格把握入院指征,杜绝挂床住院的情况发生。

(七)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目前局里11名职工联系帮扶董马村三、四组(原木纳斯村)11户贫困户。5月26日,我局帮扶责任人和党员干部到日尔乡木纳斯村开展“联户联情”结对共建活动,活动中开展支部情况介绍、重温入党誓词、签订共建协议、讲党课、趣味联谊等活动,通过结对共建活动,拉近了党员与木纳斯村群众的干群关系,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沟通,增强了群众对医疗保障政策、扶贫政策的了解。

截止目前,贫困人口2910人次(1908人)住院,住院总费用1888.12万元,合规费用1535.27万元,共报销1624.68万元(其中:基本医保报销1068.47万元(含政策倾斜支付72.45万元);大病报销135.82万元;大病补充商业保险报销194.80万元;医疗救助190.10万元;重大专项补助34.41万元,重特大特殊补助1.08万元),直接报销比例为86.05%。

(八)企业减征降费情况。为贯彻关于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州有关决策部署,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2月至6月对参保企业基本医疗保险费单位部分实行减半征收,截止目前,已对县域内92家企业进行减半征收基本医疗保险费单位部分,共减征119.77万元。

(九)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党组自觉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管党治党与医疗保障各项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党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对全面从严治党真抓真管、真管真严。班子成员自觉履行“一岗双责”,扛起分管领域的从严治党责任。完善了坚持党组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员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了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并进一步细化了工作责任,推动从严治党责任落地生根。落实责任分工,及时开展警示教育,加强职工党性教育、廉政教育,提高职工抗腐能力。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一是医保消费中,医、患、保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医保监管工作仍然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亟需提高。二是我局承担全县7万余人的参保、报销、审核等工作,工作量大,但具体经办人员身份存在参公和事业两种,事业人员无法走职级晋升,内部矛盾日益加重,影响医疗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2021年工作计划

(一)目标建议

通过强化医保政策宣传,切实提高群众的医疗保障意识,主动积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实现“全民参保”。

(二)重点工作

一是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两定”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医、保、患”三者关系的协调,加大定点医疗机构、参保单位的信息交流力度,保证经办机构和参保单位之间的信息及时互通,更好地为参保人员服务,确保他们的医保待遇。

三是强化医保政策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对医保政策的知晓度。

(三)保障措施

一是根据上级工作安排,贯彻落实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任务,结合县的实际情况,与县域外精神病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强化对我县重度精神病人的医疗保障,有效减轻重度精神病人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