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十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十篇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22:40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篇1

一、基本任务

从*县的实际出发,县委、县政府决定选择自然条件和区域位置有比较优势、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基础、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争取用2—3年的时间,有所突破,取得切实的效果,积累经验。经村、乡申请,报县审批,确定野韭池、松树坪等12个村为*年启动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柏腊树、猫儿坪、火龙、白云、太和街、花椒园、大堰塘、涂坪、蟠龙、小西湖、孙家坪、战场等12个村为*年新启动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以县委、政府“产业*、文化*、活力*、和谐*”的战略定位统筹推进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

(一)指导思想上做到“六坚持”

1、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全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关系,坚持城乡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

2、处理好新农村建设目标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坚持从村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3、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自然条件、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坚持扬长避短,突出民族特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与保护并举,弘扬魅力,彰显个性特色。

5、处理试点示范、率先突破与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关系,坚持因村制宜,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不急躁冒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6、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主力之间的关系,坚持政府集中捆绑投入,解决关键性、基础性、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充分发挥群众主力军的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和全社会的积极性。

(二)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达到“六新”

1、选准确立新的经济发展路子。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建立起具有区域性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长期的主要来源。

2、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的新环境。坚持规划为先导,在对每个村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村庄集中整治为切入点,实行山、水、林、田、路、居家(庭院)综合治理,建成生态小区。切实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基础条件,提高村一级建设现代农业的支撑力和承载力。

3、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重点,强化引导、培训和教育工作,每户有1名科技致富明白人,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4、形成文明向上的新风尚。彻底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整治脏乱差,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美德,树立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竞争向上的新风气。

5、建立村级民主管理的新机制。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和队伍,健全党的组织,建立完善村账站管、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管理制度,村有活动阵地,有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村规民约,有基础设施建后管理办法。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使村一级真正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组织。

6、提供教育、卫生健康的新保障。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村学校、卫生室建设,切实解决农村上学难、就医难。

(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六通”

1、通路。村级主干道要实现硬化(水泥路)或黑色化(沥青路),组组通四级砂石路,并形成循环畅通。

2、通水。100%的农户达到安全饮水标准。村集镇必须建有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设施,解决未来工业商业用水。

3、通电。100%的农户通电,村集镇要建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适度规模的供电设施。

4、通广播电视。电视入户率达到90%,农户集中的地方通有线电视。

5、通电话。移动通信覆盖率达到100%,村集镇固定电话覆盖率达到100%、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6、通客运班车。村级客运招呼站覆盖率达到90%。

(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达到“六有”

1、有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按城乡一体的原则,对新农村示范村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并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中长期的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有支柱产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结合村的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确定具有该村特色的支柱产业,并形成相对规模优势,使之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年户平商品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加300元以上。

3、有完善配套的庭院和整洁、舒适的住房。农户“一池三改”(建池、改厨、改厕、改圈)入户率达到80%,沼气池使用率100%,院坝硬化率达到80%。杂物农具堆放有序,垃圾集中处理,内墙、外墙清洁亮化,居室内设备齐全,功能城市化。

4、有标准的卫生室。新农村示范村必须具有标准化卫生室,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0%以上。

5、有战斗力强的村“两委”班子。选拔懂经营、善管理、群众公认、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强化对“两委”班子的培训,增强其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力、对经济发展的把握力、对人民群众的亲和力、对各种诱惑的抵抗力。

6、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年村级集体经济要起步,达到5000元,2008年达到10000元。

(五)以创建“和谐*”为目标达到“六无”。

无适龄儿童辍学,无计划外生育,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无治安刑事案件,无封建迷信活动,无重大安全事故。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联创”的工作机制,实行“联责、联评、联考”。做到领导落实、人员落实、规划落实、项目安排落实、检查督办落实。联责,即围绕同一目标层层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牵头抓点;乡镇负责全面规划,上下协调,组织实施,进村督办落实,质量把关;村“两委”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抓好落实;县直各单位负责提供技术服务、项目资金安排和物资支持。建立县“四大家”领导联乡包村责任制,即每个县级领导带一个以上的部门联系一个乡镇,负责一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从县直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指导组,进村驻点,一定几年不变。联评,即每年组织示范村群众对乡镇党委政府、县直部门支持帮扶情况开展一次评议,作为县委、县政府评价乡镇和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联考,即把新农村建设目标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制订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百分制考评细则,作为对各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量化考评的依据。

(二)科学制定规划。各级各部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既要适度超前,又要立足于解决群众的现实需要,力戒形式主义、面子工程。规划的制定要结合各村的实际,突出特色,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村、乡村旅游村、现代农业村、特色产业村。八月中旬以前,县建设局要完成24个村的规划。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结合总社“新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

,引导农村分散的经营网点向公共服务区集合,以建设村级农资供应连锁店和日用品便利店为主体,以发展就医、饮食、书屋、理发、缝纫、修理、废旧收购以及信息咨询、代收代办等服务为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三、基本原则

(一)运作市场化。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可以多元投入,农资店、日用品店以及其它经营服务项目,可以由供销社所属企业独资或联合开办,也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办,也可以由村民个人开办。所有经营服务项目均由开办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经济和民事责任。

(二)服务综合化。农村综合服务社要根据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档次。要加强农资供应连锁店和日用品超市(或便利店)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农资连锁店在做好农资供应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测土施肥、农机具维修等服务。日用品超市(或便利店)要积极开展上门服务、电话预约服务。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产品收购等活动。农村综合服务社要围绕群众需要,联合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形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

(三)管理规范化。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日常管理以村委为主,实现统一化管理。村民委员会要确定一名主任兼任综合服务社社长,将社区内的各经营服务组织吸收为综合服务社的成员单位。同时要体现合作制原则,通过建立社员档案、采取会员制等形式,鼓励社员参与各类服务,并积极实行多种形式的返利措施。综合服务社实行“五有”管理,即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服务公约、有商品标价、有商品销售台帐、有

代办服务台帐。供销社为综合服务社统一制作照牌标识(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并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指导,推进综合服务社管理规范化。

(四)经营现代化。农村综合服务社要积极采取现代经营手段,大力引进连锁经营,建立农资、日用品连锁店,实行商品统一配送制度,配送比例烟花爆竹要求配送达到100%,农资化肥、农药、种子要求达到80%以上,其它日用消费品配送达到60%以上。同时大力推进“放心工程”建设,保证产品源头可追溯,过程可控制,问题产品可召回。

四、建设标准

(一)经营面积和经营品种:生活资料超市30平方米,经营品种200种以上;农资超市20平方米,经营品种(化肥、农药、药械、种子)30种以上。

(二)店容店貌:室内外粉刷一新,门前场地平整,门前招牌统一标识;超市要有简易吊顶和统一货架,经营商品陈列美观整洁;经营人员着装整洁,佩戴统一服务证。

(三)服务内容:店内设有服务公约、需求登记簿和预约登记簿。农资门市和庄稼医院设置墙报或板报,按照所在地农技部门的要求,适时农业病虫害防治知识。

(四)管理措施:建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并上墙公布,经营商品货真价实,明码标价,正规渠道进货,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无坑农害农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选址。2012年6月底前,市供销社和兴达、兴宏、南虹三个公司,在第一批8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根据市规划和建设局村级规划建设,同当地乡镇、村委会协调,在人口聚居地择址8个合适网点,制订创建规划。

(二)组织实施。2012年11月底前,对符合条件的村级网点,实施店堂改造、商品配送并开业,同时对经营人员培训。(四)总结推进。2012年12月至2011年初,对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社工作进行总结,总结成功经验,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在全市所有行政村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工程建设。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供销社系统联社和所属公司联合成立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策划、指导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的各项工作,确保工

作顺利开展。

(二)搞好沟通协调。积极向市委、政府汇报和请示,加强与市农委、市规划和建设局、乡镇村委会的沟通协调,制订好各村的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村级综合服务社按计划、按要求顺利实施。

(三)发挥主体作用。各公司作为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实施单位,各村委会为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工程的主体,应共同围绕

创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实施,做好各项工作。

(四)提供指导服务。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创建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促进村级综合服务社朝着积极、务实、健康的方向顺利推进,圆满完成市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七、建议与打算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篇3

新农村文化建设档案的收集归档范围

党和政府近年来十分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机制不断完善,阵地建设与时俱进,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骨干队伍日益壮大,这都是新农村文化档案建档的基础。根据浙江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省85%左右的行政村将建成形式多样的村级文化场所,其中不低于1/3的行政村将建成适应群众需要、符合相应标准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成省级文化示范村300个以上,市级文化示范村500个以上,县级文化示范村700个以上。文化示范户的发展,各地也呈现出良好势态。这一规划的实施,必将产生大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档案的主要来源,现分别将乡镇、行政村、文化示范户收集和归档范围简述如下:

1.乡镇文化建设档案收集及归档范围

(1)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期规划、实施意见、工作计划,总结和各项管理制度等材料;(2)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设施建设包括设计图纸、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等材料;(3)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及村落文化宫、文化示范户建设标准等材料;(4)新农村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及配合当地政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活动计划、总结和活动成果等材料;(5)新农村文化业务骨干培训、农民群众参与活动的材料;(6)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民群众自己创作的音乐、舞蹈、戏曲、美术、手工艺品等文化艺术成果;(7)新农村科普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材料;(8)新农村具有地方特色的“一镇一品”的材料;(9)外来务工人员在本乡镇参与文化活动的文件材料;(10)历史文化古宅、古木、古桥、古庙、古牌、古街坊及名人实物,口述文化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存等;(11)民间文艺、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材料;(12)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当地党、政领导参与、介入、支持及各种媒体报道等材料;(13)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经费来源、财务收支等材料。

2.行政村文化建设档案收集及归档范围

(1)行政村历史人文(包括村史、名人、名宅及自然景观)等材料;(2)行政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设施,包括村落文化宫、文化广场、道德亭、道德墙等图纸、工程记录等材料;(3)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文化骨干队伍的组织、培训等材料;(4)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群众性活动,包括赛事、创作的音乐、舞蹈、戏曲、美术、手工艺品等文化成果等材料;(5)新农村精神文明建中形成的材料,包括五好家庭、双文明户、科技示范户,遵纪守法户、模范专业户以及尊老扶幼、舍己为人、拥军爱民、新风尚等材料;(6)本村的优良传统、村风、村规、“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材料;(7)行政村的历史演变,地名来历、名山、名川等材料;(8)行政村科学技术普及设施及活动中形成的材料;(9)其他与村级文化建设活动有关的材料。

3.文化示范户档案收集及归档范围

(1)农村文化示范户的基本设施,包括文体活动器具、图书资料、电脑电视等登记材料,及联谊活动等材料;(2)农村远程教育中形成的材料;(3)农村文化活动中创作的文艺材料及自编、自录、自演等材料;(4)组织选送到乡镇、县市乃至省或全国文化活动的材料;(5)群众参加各类活动人数的登记簿;(6)文化示范户为各级输送文化骨干,文艺人才等材料;(7)其他各种与文化示范户有关的材料。

新农村文化建设档案的内涵十分丰富珍贵,这都是新时期农村文化的印记,历史的见证。

新农村文化建设档案体系构成

新农村文化建设档案体系要与农村文化网络建设结合起来。各镇(乡)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文化职能在农村延僻的一个触角,也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要通过镇(乡)文化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档案人员队伍,把乡镇一级档案室建起来,逐步规范,这是构建农村文化建设档案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力求抓紧抓实。

农村文化建设已逐步从乡镇延伸到村,村落文化宫是最基层的农民文化活动场所。现在不少村落文化宫已实现“四有”,即有场地(楼、室、广场)有设施、有团队、有活动。场地有几百平方米乃至更大的大楼、广场:设施有图书室、音舞室、体育活动室等一应俱全;文艺团队自发组织,戏曲、音舞、武术自编、自导、自演,经常向群众演出,自娱自乐,寓教于乐。在这些村落文化活动中,必然也有大量的材料形成,这是第一手的原汁原味的文化活动档案材料,加以整理,其中不少具有创造性而又是农民十分喜爱的文化活动材料,更具有保存价值。

农村文化建设,还要延伸到户。爱好文化艺术的农民,自愿将自己的房屋腾出几间来,供附近的邻居来共享文化,形成了“文化中心户”。文化中心户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政府部门及企业有的赠送电视机,有的赠送图书及文化娱乐设备等等,附近的农民就近到文化中心户去活动,聊天、唱歌、唱戏、健身,十分开心。文化中心户有不同特色,因户主的文化特长及组织能力。显示出文化中心户的文化特色来。这些文化中心户在农民群众的活动中,也会产生各自独特的文化活动材料,收集起来,正是相当好的文化建设档案材料。全国有2000多个市(县),19000多个乡镇,35000多个乡,65万多个村,假如每个市(县)有100多个村落文化宫,1000多个文化中心户,收集的材料,各显其长,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篇4

在组织领导上做到“三级联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将其纳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列入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相关涉农部门、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督查、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强化档案部门工作主体的前提下,明确了农业、民政、水务、林业等涉农部门档案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要求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各乡(镇)、行政村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配齐了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全县上下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管理体系。

在责任落实上做到“无缝对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创建活动调度会、协调会,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印发了《南城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目标考核细则》,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核;将创建示范县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高位推动;各乡(镇)召开会议进行了贯彻落实,将行政村建档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奖优罚劣。

在资金投入上做到“保障有力”。近年来,在县财政较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用于档案工作,县财政划拨专款作为创建工作经费,全县先后投入经费360余万元,新农村建设档案的保管、利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如县民政局共投入10多万元配备密集架、空调、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确保了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创建工作中,南城县走好了“三部曲”。

第一步,树立样板。在徐家、株良两个乡(镇)分别选取了湖东、路东两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村,严格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创建标准,集中力量进行打造,形成创建工作标杆。如徐家乡湖东村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成立了村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档案室、荣誉室、历任政绩室,并与农家书屋相结合,配备了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收集了14个门类538卷室藏档案,建立了计算机档案信息和政府公开文件查询系统,达到资源共享。

第二步,试点示范。针对乡镇、行政村档案人员兼职较多、素质参差不齐、档案业务能力不强的状况,我们采取了“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形式,强化对县、乡、村三级档案人员的培训,并组织参观试点村,现场观摩推广村级规范化建档。我们先后举办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业务培训11期,参训人员2000余人次,有效地提高了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篇5

根据《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皖农工办〔2019〕30号)以及《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民政厅安徽省司法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皖农工办〔2020〕11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落实2020年省委、市委一号文件和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要求,持续推动我县乡村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目标思路

到2022年,我县完成乡村治理示范县创建工作,创建万福镇为乡村治理试点示范镇,每个乡镇创建1个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通过试点创建和示范引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社会稳定得到维护、农村社会移风易俗深入推进、乡村产业全面发展、乡镇管理服务能力持续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更加成熟定型,治理能力更为精准全面,乡村治理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三、试点内容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深做实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工程,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治理促乡村振兴的工作方向,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健全村“两委”成员候选人资格县乡联审常态化机制,加大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力度。建立村“两委”定期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3、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扎实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帮助农村党员提升能力素质。加大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提高农村发展党员质量,探索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

4、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村电商、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主体、新领域党建工作,持续巩固农村基层党建保障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成果,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

(二)健全“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

1、发挥村民自治的基础作用。一是规范村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选举程序。结合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三项制度”改革,扩大村民选举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快推进观察员制度、定岗选举制度和“一票”选举制度改革。二是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实施“一事一议”制度,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实施“四议两公开”。三是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加强村务监督推进村务公开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引导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等方式协商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村务监督委员会依纪执法、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四是创新村民自治形式,发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积极作用;创新民主协商的形式和内容,切实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议事决策作用,深化民主自治的广度和深度。

2、发挥基层法治的保障作用。一是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意识。重点加强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普法教育,拓展村组干部法制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把集成各项涉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二是积极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强化乡镇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整合乡镇执法力量和资源,组件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乡镇名义开展执法工作,并接受有关县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三是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村公共法律服务点,向村民公开法律服务咨询号码。探索司法工作专业人员担任“法治村长”制度,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四是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加大对非法宗教、邪教活动的打击力度。五是大力推进法制乡村建设。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法律明白人“”法制带头人“双培养工程。六是增强广大村民的法治理念。要注重树立和培养广大村民人人重法、尊法、用法、守法的思想,养成依法治村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以法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把乡村治理好、管理好、发展好。深入推行依法治村,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3、发挥乡村德治的支撑作用。一是大力弘扬农村传统美德。建立“好人档案”“道德银行”,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褒扬孝老爱亲、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等精神,发挥身边榜样示范带动作用。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明。以培育和践行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培育行动。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中农发〔2019〕19号),有效遏制陈规陋习,重点治理封建迷信,“黄赌毒”和乱买乱葬等,树立新风正气。

(三)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一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畅通农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妥善化解婚姻家庭、邻里及土地承包、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环境污染方面矛盾,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和“民转刑”案件发生。二是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推动落实乡镇(街道)调解委员会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有条件的村(居)调解委员会配备1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三是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2020年全面建成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实现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

2、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一是实施“六无”(无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邪教人员、无涉毒人员、无传销活动、无重大安全生产事件)村居创建,2020年创建率达到80%以上。持续推动平安家庭创建,创建率达到97%。二是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垄断农村资源、插手基础设施建设和侵犯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扩面提质增效工程,加强农村治安防控力量建设,深入推进乡村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率达90%以上。三是深化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专职化工作,推动乡镇(街道)委员的政法专项津贴落实。完善规范农村警务室建设和驻村民警到村任职工作机制,力争驻村民警进村两委班子率达100%。

(四)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

1、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完善落实孵化培育、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政策,整合农村社区资源, 大力培育农村公益性、互助性、自治性社区社会组织。

2、搭建完善协商平台。进一步夯实社区协商委员会、党群之家、民主大院、村民议事会、村民说事室等社区协商平台,推进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为村民搭建网络协商平台。

3、培养激发参与意识。采取协商会议、走访时协商、书面征求意见协商以及网络交流群等方式,开展线上协商和线下协商相互动的工作模式,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方法步骤

(一)试点时间和范围。试点周期3年,于2022年12月底前完成。分试点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为单位开展三级创建。

(二)试点单位选择。万福镇为乡村治理试点示范镇,每个乡镇创建1个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各乡镇创建示范村名单附后)。试点示范单位的选择结合各乡镇实际,统筹考虑地域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宗教等因素,探索形成多种模式的乡村治理典型经验。

(三)试点方案制定。试点方案包括试点背景、试点思路、试点内容、方案步骤、预期效果、保障措施等。试点内容要坚持“三治”融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本地区乡村治理的重点问题、关键环节确定。

(四)试点单位报批。各乡镇对试点方案审核把关后,将试点单位名单和试点方案于2020年4月24日前报至县委农办,县委农办将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司法局进行审核批复。

(五)绩效评价和考核验收。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县委农办将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分别对试点示范乡镇和村进行调研督导、绩效评价;2023年一季度,省委农办将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司法厅对全部试点示范县、试点示范村镇进行考核验收,验收合格的授予“全省乡村治理示范县、示范村镇”荣誉称号。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制,明确职责。各乡镇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以县委农办为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局、司法局为常务单位,涉及乡村治理任务的其他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乡村治理工作会商机制,明确任务职责,统筹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指导推动中央有关乡村治理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二)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各乡镇乡村治理试点示范选择要重点考虑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支持的地方、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较强的地方、乡村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地方以及工作力量、工作机制、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根据当地村情农情、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动态管理,有序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篇6

1.将反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以及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土地流转、林木、林地流转、土地确权等文件材料列入归档范围,档案工作内容覆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按要求制定或完善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规范收集、整理、归档年以前的所有档案,并开展建立农户档案,力争新农村档案工作达到农民、农业和农村全覆盖的目标。

2.确保试点成功,试点村须严格按照《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村评定标准》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成为各镇村级档案工作典型。各镇要通过典型带动,推动所辖村全面开展村级规范化建档工作。

二、未被确定为试点村的村级档案管理工作要求:

落实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各镇、村同样要加强未被确定为试点村的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建立村级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各村形成的所有档案,年以前的所有文件材料均应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保管安全,并建立健全村级档案管理制度,积极制定并上报各村拟定的村级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并由各镇统一上报到区档案局审查备案。本次未被确定为试点村但档案管理条件比较好的村,可自行向区档案局申报评定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村。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篇7

关键词:农村档案;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K206文献标识码:a

为提升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长双府办〔2012〕4号《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双阳区2012年政府系统重点工作调研方案的通知》以及吉林省档案局、吉林省民政局、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档联发[2011]3号《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的通知》,为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的开展,区档案局先后深入“千村示范、万村提升”中的行政村,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我区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现状

随着我区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各项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全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档案领域不断拓展,农业农村档案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全区8个乡镇(街道)有四个乡镇(街)建立了综合档案室,乡镇(街道)涉农站、所建档率达100%;基本实现了各门类和载体的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全区134个行政村,实现“村账乡管”以后,会计档案全部由乡镇(街道)经管中心统一归档,统一保管。条件好的行政村建立了自己的档案室,对文书档案及其他各门类档案实行规范的管理。农村档案建档领域也不断的拓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泥草房改造、农业科技、阳光工程、农村劳务输出、产权产籍、农村土地承包、农村低保、退耕还林等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均规范建档;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经营大户、农村名人、科技示范户建档工作。几年来,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在全区农村稳定和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我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在管理体制、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落实、档案资源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分析存在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

1、农业农村档案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乡村两级财力不足,档案工作经费投入少,档案保管条件和服务手段都比较落后,多数乡镇(街)管理档案工作处于手工阶段,档案检索方法还比较原始。没有独立的计算机、扫描仪等设备,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几乎为零。

乡镇(街)档案保管条件较差。全区一半以上乡镇(街道)受办公用房的限制,没有专门的库房。档案在办公室保管,缺乏必要的档案安全防护措施(门窗没有必要的防护栏),更难做到乡镇(街)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2、农业农村某些领域的档案工作开展深度不够

村级档案工作发展缓慢。村级经济发展落后,村级档案意识薄弱,多数村的档案管理处于空白状态,村级档案资料散失、遗失严重。虽然有的村留存少量的档案,但基本都处于分散保管状态。各行政村虽然都具备办公所场所,但却缺乏档案管理的环境,村干部各管一摊,办公不固定,工作各自独立性较强,使村里的档案资料集中保管困难。农村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户建档对建档工作认识不足,建档开展艰难。

3、乡镇(街)档案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农业农村档案涉及农村各个部门,由于涉及部门较多,乡镇(街)的档案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很多部门私自留存材料,不愿意移交归档。不能做到“应存尽存”;同时乡镇(街道)站所,独立性较强,各站所档案利用频繁,和乡镇综合档案室很难做到有效的融合,乡镇(街)全部档案做到集中统一管理很难,档案保管上缺乏统一的监督和管理。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各乡镇(街道)要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工作计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档案人员全力做的档案工作机制。只有提高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才能进一步增强搞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责任感,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

积极发挥乡镇(街道)档案管理的主导作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应设置综合档案室或联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乡镇(街道)机关和各站、所形成的各种载体和门类的档案。档案管理上接受乡镇(街道)综合档案室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指导。

2、搞好协调、齐抓共管。

积极开展常规化、制度化的档案业务分类分层指导,加强与民政、农业、组织、财政、国土、水利、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档案工作协调机制,分工负责、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依法监督,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水平。

3、积极引导、主动服务。

探索村级档案管理,建立健全村级档案工作。将建档工作列入村委会的议事日程,明确村两委的一名领导专门分管档案工作,并指定村两委中的一名成员具体负责本村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要设立行政村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全村各种载体和门类的档案。

目前,村级档案工作难度还很大,档案部门要经常深入到基层,有针对性的的开展指导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农民的档案意识,通过我们实实在在的服务,就会逐步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赢得他们的支持。

4、抓好典型、以点带面。

逐步探索和总结适应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档案工作经验,以点带面,逐步形成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需求的档案工作机制和档案服务方式。

在乡镇(街道)、村档案管理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循序渐进,条件好的村可以先行一步,规范和完善档案的管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条件不好的村先建立档案工作,确保村级文件材料的完整与安全。要以全省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为契机,做好乡镇(街道)、村档案工作的引领和示范,带动和推进乡镇(街道)、村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篇8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征信体系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央行参谋、部门联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为保障,以优化升级“农村信用体系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以“农户+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村产业链条为依托,以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加大政府组织推动和农村信用宣传力度,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扩大农村信贷支持的有效方式,促进我市农村经繁荣和农民增收,大力支持和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

主要目标是:力争到年底,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建立各级组织领导机制并切实发挥作用,政策、资金、人力、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二是建成全市统一、功能完备的农村征信服务平台,科学有效地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等农村经组织的信用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农村信用信息共享;三是组织建成与各地农村特色产业链条相配套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扶持模式,有效加快涉农贷款发放;四是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争取将我市列为“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并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系统化、特色化、长效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由政府组织领导,人民银行推动,金融机构配合,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组织积极参与,做到组织到位、推动有力、管理有序、各负其责。

(二)统一标准。制订统一的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农村经主体为信息主体的信用信息档案标准,建设统一的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启动信用信息共享。

(三)重点突破。本着多方受益,既有利于金融机构控制风险,又有利于缓解“三农”融资难的原则,着重推进信用镇、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户创建活动,切实使农户得到实惠,农村及农村各类经组织得到发展,确保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三、组织机构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发改局局长、人民银行市支行行长任副组长,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团市委、涉农各金融机构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信用体系建设日常工作。

(一)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创建规划;审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对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研究和决策;对各阶段的目标任务进行安排和部署;推动信用信息产品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将经主体信用状况与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有机结合,推动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

(二)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1、人民银行市支行:组织、指导涉农金融机构,设计信用信息指标和评分标准,并将信用档案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数据库对接,推进电子化信用档案和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根据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和现有设施情况,指导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业务管理模式,创新信贷产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

2、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团市委:协同人民银行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拓展工作,积极支持和协调金融机构做好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和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采集工作,组织协调全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逐步实现各行政事业单位掌握的信用信息共享;引导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农村发展中资金紧缺的问题;协调解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配套问题。积极出台技术服务、资金支持等政策措施,支持信用户、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发展,建立信用正向激励机制。

3、涉农金融机构:充分利用现有信贷业务系统优势,负责全面征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企业等农村经主体的信用档案,确保将所有农户及各类农村经组织信贷信息及时纳入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并保证信贷信息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三)各镇(街道、经开发区)的主要职责:负责全面组织和推动本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对辖区内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详细规划,分步实施。

四、时间安排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于份启动,年底进行试点总结,具体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如下:

(一)宣传启动阶段。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市有关部门、人民银行及涉农金融机构共同开展调查研究,探讨、设计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企业的信用档案参考指标和评价参考标准。

(二)组织实施阶段。人民银行具体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征集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档案。涉农金融机构按照“先增量、后存量、锁定有贷户、挖掘潜力户、最终实现全采集”的思路统筹安排,首先将全部新增贷款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档案纳入农村信用共享平台。对存量贷款户要制定计划,分期分批录入,逐步完善农户信用档案。各镇(街道、经开发区)协助辖区金融机构网点开展对所有符合标准农户的信息采集工作,实现全覆盖。推广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和农户信贷评分系统,制定配套办法和措施,依托农户信用评分结果发放农户贷款;建立信用村、信用镇的信用档案。

(三)总结考评阶段。涉农金融机构为信用户授牌,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为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镇授牌,团市委和人民银行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授牌。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和评分系统,拓展农村金融机构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和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涵,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效应。

五、保障措施

(一)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紧密结合“三农”特点,以普及信用知识、提高信用意识为重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开展农村信用创建的意义、重要性及目标要求,提高全市各方面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对“守信典范”与“失信典型”的宣传与公示力度,对信用创建活动中产生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和“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宣传表彰;选择3—5个具有代表性的信用镇和信用户,作为全市信用建设示范样板予以大力宣传,对“失信典型”向社会公示,引导农村经主体增强信用意识,培养良好的信用行为。

(二)大力推进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依托网点、人员和业务管理系统,突出抓好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和电子信用档案建设;要针对农户贷款率不高、农户信息收集难等情况,积极组织人员开展“走村进户”下基层活动,力争掌握第一手农户信用资料;要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和数据定期更新机制,实行数据动态管理,确保数据质量。人民银行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对各涉农金融机构电子信用档案建设的督促、指导和协调。各镇(街道、经开发区)、村要安排人员协助涉农金融机构开展走访活动,加大信用信息收集力度,确保年底辖区内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要求。

(三)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人民银行要加强征信业务指导,联合涉农金融机构共同建立健全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完善信用评分系统,规范评定流程,提高其科学性、公正性和合理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组织的特点,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组织信用评级机制。要充分依托农户信用电子档案和农村征信服务平台,结合产业政策、相关部门工作意见和内部授信规定对农户信用进行评分,进一步发挥信用评价结果在信贷决策中的作用。

(四)全面开展信用示范创建工作。制定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镇评定办法,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评定工作。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构建镇、村、户三级信用评级评价体系。重点培养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发挥示范户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逐步提高农村和农户的整体信用意识。加大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引导农村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和财务制度,完善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对信用好、有市场、有效益的农村中小企业,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

(五)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要充分利用信用评价结果,针对农户,涉农金融机构要根据不同信用等级,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在贷款额度、期限上满足生产周期和农户的需求,实行利率优惠等激励手段,使信用客户享有信贷倾斜政策和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同市农业局联合召开“银社对接·金融支农”联席会议,探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采集和信用评级,并对参加合作社的广大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开展信用评分,大力推动农村信用评价工作。涉农金融机构要建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相适应的信用培植、信用评价和金融扶持模式,并据此实施信贷业务创新,使信用等级较高的链条参与者享受信贷便利,进而支持农业产业链条做大做强。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篇9

农村清洁工程是以村寨为建设单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清洁生产理念为指导,通过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推广城乡统筹的分类垃圾处理模式,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实现农村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能源清洁的目标和农村节能减排,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和农业面源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

近几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对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的投入,通过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此,对如何切实抓好农村清洁工程示范项目建设,达到项目建成后的预期目标和效益,本文对农村清洁工程示范项目建设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期为加快农村清洁工程示范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一、精心选点

示范点要经过精心实地调研和考察,经过实地调研和考察后,严格按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寨选点标准进行选点,示范点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旅游、新阶段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特别是沼气工程整片建设点相结合,优先选择在经济较为发达,农民生活相对富裕,乡镇政府积极支持,交通便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好,农民素质高且经济实力强,支柱产业突出,农民对农村清洁工程认识高的村(寨)进行试点,这是试点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二、科学制定建设方案

科学制定建设方案,要围绕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题,坚持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与硬件设施建设一起抓,在广泛听取农民意见并确保达到农村田园、家园、能源、水源清洁的基础上,结合示范点实际,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建设方案把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建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配套、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不搞强迫命令,强化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民意,统筹兼顾,科学制定建设方案,使《方案》既有针对性,又有指导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整合项目资源形成整体合力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是一项事关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基础性工程,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需要发改、财政、交通、水利、林业、环保、卫生、国土等部门的紧密配合和通力合作,要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共同参与,整合相关项目资源,集中投入使用,形成整体合力,发挥整体建设效应。

四、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农村清洁工程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管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要加强对项目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农业部门要成立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和经费落实,要从能源、土肥、植保、农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等抽调骨干力量组成项目实施小组,项目实施小组负责组织以及指导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项目乡镇、村相应成立项目工作小组,负责配合项目实施小组开展工作。项目自然寨,要通过村民大会推举负责任,敢于说话,办事公平、公证的党员、寨老和村民5~7人成立项目实施协调小组,负责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和纠纷进行协调和调解,做到责任层层落实,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五、全面宣传发动提高村民自主建设热情

农村清洁工程没有广大农民的参与,只是政府号召和投入是不能长久的,只有把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真正的调动起来,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把农村清洁工程当作自己的事,自已动手,积极配合,全民参与,才能为农村清洁工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要充分利用村民大会、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普及农村清洁工程知识,使示范村(寨)农户全面了解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具体建设内容、工程实施效果、国家投入补贴政策、具体要求以及农户自身职责等,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农户自主参与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参观学习农村清洁工程先进典型,激发示范村(寨)村民参与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的热情和自信心,才能发挥农村清洁工程带来的长期效益。

六、加强工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

要加强对各项工程的技术指导与监理工作,各项工程要严格保质保量按图施工,特别是有机物发酵处理池(田间储粪池)、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污水排水管网、户用倒水池、沉砂池(管道检查井)、格栅池、厌氧池、人工湿地等要进行防渗处理,厌氧池要按照户用沼气池验收方法进行试水和试压验收,其它须经过试水验收,工程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确保工程质量。

七、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实现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

加大农村清洁清洁工程培训力度,特别是涉及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处理技术、农作物秸秆还田及发酵处理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沼气池日常管理及安全使用与“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实用技术的培训,引导示范村(寨)村民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自觉形成卫生、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促进农村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示范村寨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率达80%以上,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100%,农民环保意识明显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观,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达到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清洁生产理念,实现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道路硬化、田园生产清洁化的目标和“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篇10

记者:高书记您好,洛宁县去年7月份就开始在31个村实施扶贫开发示范村工作。洛宁的新农村建设为什么会开始得那么早?作为部级贫困县,洛宁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如何解决?

高维勋:洛宁的新农村建设到目前分为两个时期。在今年年初国家正式提出加强新农村建设之前属于自发摸索阶段,是结合扶贫工作进行的“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之后新农村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去年初,我们采用发问卷、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进行调查,征得民意一万多条,经过梳理、归纳,发现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致富难。我们深深感到农村的落后面貌已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结合扶贫工作,根据洛宁实际和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制定了“一强、二有、三先进、四化、五通”的“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既“12345”工程。计划当年实施31个示范村建设,到目前已实际实施了36个村。

我们洛宁是部级重点扶持贫困县,确实难以挤出资金。但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以及父老乡亲焦灼的眼神却时时揪着我们的心。经过反复考虑,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投入机制:这就是财政上挤一点;党员干部捐一点;涉农部门和上级帮建部门扶一点。去年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不算乡、村、金融部门和农户的投入,县以上扶持投入共1015万元。

记者:请高书记谈一谈建设标准和方案的具体内容以及群众的反映?

高维勋:我们制定的标准和实施方案中的“一强”就是各示范村必须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二有”就是各示范村必须确保“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项目”;“三先进”就是党建工作先进,综合治理先进,计划生育三项先进;“四化”是居住环境城镇化、庭院经济特色化、村级政务公开化、公民道德规范化;“五通”即:通水泥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这几项工作相对落实的比较好,群众最满意,还编了顺口溜呢。

记者:新农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也广,您认为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高维勋:关键是建立一个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的机制。

记者:在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工作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高维勋:新农村建设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各项工作要切实符合实际,符合农民意愿。这样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