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3:33

旅游经济问题篇1

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一个很流行的休闲方式,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大提高,再加上现代科技对现代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休闲旅游。面对商机,各大旅游景区也开始纷纷进行开发、建设。随着而来的就是游客量加大对旅游景区的接待能力进行考验,如果旅游景区在安全措施做得不够到位,发生旅游安全事故的机率就会增加,从而会影响到旅游景区以后的经济发展。伴随着2014年3月的马航飞机失联事件,社会各界开始更加关注该事件后马来西亚的旅游发展情况。这一事件表明,旅游安全问题对旅游景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1对旅游安全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综合性是旅游业的典型特征,旅游业的综合性体现在游客的旅游行为会涉及很多行业和社会部门,构成旅游活动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人们在整个旅游活动中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影响,整个活动都有着许多潜在危险和危险因素存在。旅游风险存在于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中。而保障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前提。

我们通常说的旅游安全指旅游现象中的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既包括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安全现象,也包括人类活动中与旅游现象相关的安全事态和社会现象中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安全现象,例如:“恐怖主义、非典”等,虽然不是旅游活动各环节中出现的安全现象,但对旅游业的影响很大。旅游安全问题包括旅游资源安全、旅游资源安全和旅游服务人员安全等的内容,其中旅游者安全是首要要求。本文所探讨的旅游安全事件对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也是从旅游主体安全的角度出发,研究和分析旅游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旅游景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影响到旅游者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其中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即由不可控力引起的威胁旅游者安全事件,此处的“不可抗力”是指自然灾害和烈性传染病等,如地震、飓风、海啸、洪水、传染病等;疾病包括水土不服、旅途劳累和食品卫生问题等可能诱发疾病;主观因素包括乘坐交通工具发生的事故,前不久发生的飞机失联事件就属于此类;犯罪主要包括失窃、诈骗和暴力型犯罪三大类型,例如:赴外国旅游时,可能会遭受绑架事件;景区娱乐项目和器械事故,因此类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火灾;以及其他安全事件。

这些旅游安全事件均会导致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信任“危机”,从而影响到景区将来的经济发展。“危机是影响旅行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并扰乱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性事件(wto,2003)”。旅游产品的特殊性使人们对旅游安全事件特别关注。虽然旅游产品的组成成分不是旅游者关注的重点,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却很容易被发觉。因此,旅游安全事故很容易被察觉,其影响会迅速扩散;而且旅游服务的体验性和不可储存性特点又注定了旅游景区服务管理的滞后性。往往安全问题出现之后,旅游景区才发觉其影响,很难做到“未雨绸缪”。

2旅游安全事件会对旅游景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1)有关旅游景区安全事件的报道会对旅游者产生明显影响。旅游者的决策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旅游景区的相关媒体报道。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60%的游客会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而改变出行目的地,其中尤其以交通事故和犯罪的报道为甚,这说明人们出行时所关心的问题现在已经从旅游景区的风光转向社会治安状况和交通安全问题。

(2)旅游安全事件发生时间阶段会对旅游景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旅游业的一大特点是时间的不均衡性,即旅游业有淡季和旺季之分。因此,旅游安全事件发生的时间也会对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在旅游旺季之前发生了旅游安全事件,一旦媒体上出现对旅游景区有关安全事件的报道,旅游客源地会迅速地对是否去旅游景区旅游做出反应,因为旅游景区对事件解决需要时间,会大大影响到该旅游景区的经济收入,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而如果在旅游旺季之后发生安全事件,则关注度会明显降低,同时相关报道也会减少,有充分的时间让旅游景区进行公关营销,可以大大降低安全事件的影响,方便景区迎接下一个旺季,减少对旅游景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经济问题篇2

关键词:旅游业;基础设施;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6-0157-02

一、旅游业在当前经济体制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的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产业的概念是从供给方出发的,生产同一类产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单位的集合,而旅游业是一项以需求方来定义的活动和产业,这是旅游产业界定的特殊性。所以,旅游产业的定义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来看,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旅游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形成了旅游产业,主要由旅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与旅游景区管理组成,其中旅行社、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所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一个形象产业。旅游业的开展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游客会从旅游的过程产生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印象,旅游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向游客展示地区的整体形象。旅游业推动旅游城市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说旅游业是一项对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有重要推动意义的产业。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29亿人次,国内旅游超过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近1000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关系亿万“民生”的大产业。不仅如此,旅游业还明显推动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育和提升着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

二、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保护,处于封闭状态

旅游业是一个投入少、利润高、创汇多的行业,国家以垄断手段实行保护,如对作为旅游业龙头的旅行社不准外资染指,一直未允许外资以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方式经营,导致旅游市场迄今为止仍处于封闭状态。众所周知,要发展国际旅游业,关键在于客源,客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而客源主要依赖旅行社想方设法去组织。目前,我国主要经营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在世界范围内既缺少网络,实力又单薄,“守株待兔”,办法不多,以致统而不活。

(二)我国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投资少

由于财政困难,我国对旅游设施的物质投入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位于我国中西部的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民航不能直接到达,或由于航班限制,客运能力差;铁路也经常处于超载状态运营;加上邮电传递、信息通讯也欠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人说,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江山如此多娇,不愁无人问津。但事实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旅游及相关服务设施和完善的软、硬环境,是难以大量吸引客源的。

(三)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

改革开放30年,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经济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此外,服务质量差是旅游景点内的通病。收费往往缺乏统一标准,且中外旅客有别。旅游消费品则品种单调,缺乏高质量的新颖产品,不能引导旅游消费。

(四)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国际旅游业在国家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且在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现象,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走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制约企业的自我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在财政制度上各地分灶吃饭,地区间在为数不多的旅游投资上各自为政,市场分割,重复建设,并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更使旅游业分散竞争力,在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

三、发展我国旅游经济的相应对策

(一)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

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展,关键在于“客源”,它是开发整个旅游业的龙头,只有客源充沛,龙头高高昂起,则其他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作为龙身龙尾,才会随之起舞。反观我国现有旅行社,起步晚,经营水平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了增加客源,应扩大开放度,引进和激励竞争机制。因此,对我国国际旅行社市场,应打破国家垄断的局面,而改为“扩大开放,适度保护”的策略。第一步与国外信誉好、经营实力强并富有招徕能力的旅行社兴办合资旅行社,利用它们的渠道网络,广徕客户,只有客源扩大了,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使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得益。

(二)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完善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

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三)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全面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四)加快发展旅游商品,以诱导游客消费并扩大出口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旅游商品已形成了包括商业、轻工和旅游三大供销系统的15大类和约5万个花色品种的商品体系,一批城市建立了旅游商品销售中心网点已达3千多个,在旅游外汇总收入中旅游商品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如此,我国的旅游商品仍是品种陈旧,花色单一,质量不高,不仅难以打入国际市场,就连海外旅游者在我国境内可供购买的也为数不多。他们多半是从本国市场随身带来,或从转口咽喉香港等地购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市场上的高档旅游商品,如卷烟、食品、化妆品、照相器材等,有很大一部分不得不从国外进口。这与中国台湾、香港、韩国等不断创出旅游新产品相比,就相形见绌了。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当前每年用于购买各类旅游消费品近1万亿美元之巨。为使我国更多旅游商品走出国门,应建立相应的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对旅游产品的调查研究,从多方面下工夫。对生产旅游产品的企业,国家应在资金、能源、原辅材料、税收和外汇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使企业有生产经营旅游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通过合资、租赁和三来一补等多种形式,以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扩大旅游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商品质量,以满足国外旅游者和扩大出口的需要。

旅游经济问题篇3

[摘要]规范旅游合同将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加快旅游合同立法已是刻不容缓。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旅游合同的定义、法律特征,再分析广东省出境旅游组团合同等格式合同对我国旅游合同法律制度构建所具有的借鉴意义,最后从多个角度对我国旅游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制和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关键词]旅游合同定义法律特征格式条款规制构建引言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文化活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尤其是近几年旅游业在我国已成为一种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2009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17亿人次,旅游收入为3878亿元,2009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9.1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突破4000亿元,2009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2.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286亿元。1由此可见,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催动剂。然而在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旅游者合法权益被侵害的问题,已成为广大旅游者愈来愈关注的问题。研究这一问题,既是保障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又是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国家旅游局和广东省旅游局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旅客投诉最多的还是针对旅行社的一些违约行为,因此,通过规范旅行社(或其他旅行营业人)的经营行为,制定合理的旅行合同,进而推动我国旅游合同制度的构建,是促使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试着通过对旅游合同定义及其法律特征的分析,着重研究广东省新试行的出境旅游组团合同,以期对广东省相关旅游条例的制订或我国旅游合同法律制度的构建有所裨益。一、旅游合同的定义旅游合同是规范旅游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最基本的法律文件,对旅游合同概念的正确理解是研究旅游合同的基本前提。目前,从国外到我国台湾地区再到我国大陆,各国各地区的不同学者对旅游合同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西方国家关于旅游合同的概念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日本旅游行业法和“标准旅行业约款”中的旅游合同是指旅行社与参加包价旅游团队的旅游者为明确双方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合同。1《德国民法典》中的旅游合同是指旅游者和旅游举办人订立的关于提供全部旅游给付的合同。21978年12月1日生效的《南斯拉夫债务法典》则将旅游合同理解为旅游组织合同、旅游合同和分配房间合同。3《国际旅游合同公约》规定:“旅游合同系指一项组织旅游的合同或者一项中间旅游合同。”所谓有组织的旅游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提供他方“一项一次计酬的综合性服务,包括交通、住宿或任何其他有关服务”的合同。中间旅游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为他方媒介旅游合同或媒介一项或多项个别给付,使他方得以完成旅游或短期居留的合同”。4我国台湾学者也对旅游合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台湾学者孙森淼认为,旅游合同是指旅游经营人为旅客设计全程之旅游计划,并提供旅游服务;其报酬则由旅游经营人预先确定总额,被旅客所接受的承诺,成立合同。5台湾学者曾隆兴认为,所谓旅游合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旅游合同仅指旅游者与旅行业所订旅行及游览契约。而广义旅游合同除包括狭义旅游合同的内容外,还包括旅客运送合同、旅店住宿合同等其他相关的合同。1台湾“最高法院”认为旅游合同是指旅行业者提供有关旅行给付之全部于旅客,而由旅客支付报酬的合同。2在我国,对旅游合同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旅游合同是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的协议。”3这是广义上所指的旅游合同,它并没有限定旅游经营者的范围。按照这个概念,凡是旅游者与经营旅游的单位或者个人在旅游过程中签订的合同都应该属于旅游合同,它不仅包括旅游者与旅行业者之间的合同,而且还包括旅游者与运输业者、旅游者与住宿业者及餐饮业者、旅游者与景点、旅游商品提供者甚至娱乐项目经营者等签订的合同,这个概念的缺点在于范围过于宽泛,所涵盖的内容既无充分的内在联系也缺乏法律上的共同特性。基于上述的分析,笔者比较赞同从狭义上来理解旅游合同的概念,即旅游合同是指旅游者与旅行业者之间签订的合同。因为,旅游者与运输业者签订的旅客运输合同,在《合同法》上有专门规定,与住宿业者签订的合同实际上混合了租赁、雇佣、寄托、买卖合同的共同特点,虽然合同法上没有专门规定,但是发生纠纷时实务上可以根据合同的相关理论进行处理。而惟有旅行业者与旅游者之间的合同性质复杂,有其特殊性,故有必要将之单独规定进行研究。此外,对于旅行业者的界定,笔者的观点也与以往的一些观点有所不同。我国民法典在起草过程中将旅游合同定义为“旅客交付费用,旅行社提供旅游服务的合同”。笔者认为这个概念将旅游合同局限于旅行社提供服务的合同过于狭隘。在实际中没有旅行社从业资格而进行与旅行社业务性质相同的营利活动的法人和自然人,其在性质上都属于旅游服务的经营提供者,理应承担与旅行社相同的民事责任。如果将旅游合同的范围仅仅限定在旅行社提供服务的合同,那么非旅行社经营旅游业务就有可能逃脱相应的民事责任,这对保护旅游消费者是非常不利的。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的判断标准应当是合同当事人的行为性质而非主体资格的性质。二、旅游合同的法律特征旅游合同与其他种类的合同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旅游合同为双务、有偿、诺成、不要式合同。在旅游合同中,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负有合同的义务。旅行业者应依合同的约定提供旅游服务行为,旅游者也应依约支付报酬作为对价。旅游合同是诺成性合同,合同一经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旅游合同是不要式合同,当事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旅游活动中采用书面形式签订有相关的旅游文件,此文件的交付也只具有证明旅游合同成立的作用,而不能作为旅游合同成立的要件。旅游合同中行为的绝对定期性。定期行为分为绝对的定期行为和相对的定期行为。前者指依照合同的性质不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履行则不能达到合同目的的情形;后者指依当事人的约定不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履行则不能达到合同目的的情形。1在绝对的定期行为中,如不按期履行,则发生给付不能。依照我国合同法第94条的规定,绝对定期行为的迟延履行构成根本违约。基于上述分析,在旅游合同中要求双方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合同关于预定期限的约定,旅行业者若违反时间约定而致使旅游合同目的不能达到的,视为违反合同,旅客可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旅客若未按照约定时间参加旅游的,则视为受领迟延,由旅游者自己承担相应的损失。旅游合同法律关系的复杂化。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经济行业,它主要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招揽及接待旅客,并为旅客提供交通、餐饮、住宿、游览、购物、娱乐等综合性整体性的服务。整个给付的过程具有整体、连续的特征,而若是单一的服务提供(如餐饮、运输等)不能称为旅游合同。此外,由于旅游合同强调旅行业者“包办”行程,使给付在时间上也具有一体性,因而即便是个别给付具有瑕疵也会影响到旅游服务整体的质量。旅游合同往往是跨地区或跨国度的,地域流动性很大。尤其在入世以后,涉外的旅游关系增强,涉及多国、多地区的法律,其法律关系也将更加复杂。旅游行为的不确定性。从旅游者的角度看,他很容易按自己的意愿随时变更其行为,而且,什么样的旅游行为才能使其获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必要满足实现其旅游目的,这很难用固定的标准进行衡量;从旅游业者的角度来看,旅行业者往往对其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行过多的宣传,造成现实旅游与旅游者所期待的合同中所规定的旅游之间的误差,造成了旅游行为的极大不确定性。旅游合同具有格式化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旅游合同是旅行业者早已制订好的格式化合同,旅游者一般只有同意或不同意的自由。成熟形态旅游合同的这种标准化倾向决定了旅游合同的主要任务是规范旅游合同的内容、协调双方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订立标准化格式合同可以节省时间,有利于事先分配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各国立法在强调保护旅游者权利的同时,又进一步将各旅行业者制订的格式合同简单化、统一化,如日本的“旅游业标准业款”,就是本国旅游合同的范本。但值得注意的是,格式化合同中常出现一些对于旅游者不公平的条款,因此在我国,要严格按照《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对旅游合同进行规制。三、旅游合同格式条款的分析下文主要通过对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国内旅游合同范本和广东省近期出台的出境旅游合同范本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旅游合同法律制度的建构有所裨益。1.国家旅游局国内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对消费者不利的规定《范本》第6条规定:“甲方应于年月日分于(地点)准时集合出发,甲方未准时到约定地点集合出发,也未能中途加入旅游团的,视为甲方解除合同,乙方可以根据本合同第8条的规定要求赔偿。”根据本条规定,旅游者未准时到约定地点集合,也未能中途加入旅游团,视为解除合同,旅游营业人可以根据第8条的规定要求旅游者赔偿。而《范本》第8条规定,“旅游者必须承担乙方已经为办理本次旅游支出的必要费用”之外,还要按照“在旅游开始日或开始后通知到或未通知不参团的,支付全部旅游费用扣除乙方已支出的必要费用后余额的百分之百”的违约金标准进行赔偿。在旅游合同里,旅游营业人提供约定的旅游服务对其本身来讲是一种债务,旅游者准时接受服务在债法上属于债权的受领。第6条中甲方未准时到地点集合或未能中途加入旅游团这属于债权人的受领迟延。债权人的受领迟延属于债权人违约的一种形式,由此而给债务人(旅游营业人)造成的损失,当然要负损失赔偿责任。旅游者拒绝受领的违约行为是否都应该承担违约责任呢?笔者认为,要具体分清旅游者不能履行合同的原因,区别对待。如果是属于不能归责于旅游者的原因而导致的债务不履行(如死亡、突发疾病等不可抗力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旅游者应该不负赔偿义务。《范本》第18条也规定,如果由于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履行合同,双方均可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自然不能要求旅游者支付违约金了。如果是可归责于旅游者的原因所导致的债务不履行,依据我国《合同法》94条第四款及第97条的规定,旅游营业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但是,旅游者在旅游开始日或开始后通知到或未通知而不参团的,支付全部旅游费用扣除乙方已支出的必要费用后余额的百分之百的规定是否合理呢,那么要看旅游营业人在合同解除后其利益变化是怎样的。通常他们可得到的利益就是可以节省旅游者退出旅游而支出的费用,比如房费、餐费、交通费、景点门票费等,当然也可能因为人数的减少而得不到优惠的折扣而必须增加的费用支出。在这种情况,应该将增减的费用相抵,计算出旅游营业人的实际损失。所以,百分之百的违约金对于旅游者来讲显然是偏高的。而且与《范本》第15条规定(旅游开始后因旅游营业人的原因旅游者解除合同的,旅游营业人只需支付百分之五的违约金)相比,明显对于旅游者来讲是显失公平的。《范本》第7条规定:“本旅游团需有××人以上签约方能成团。如人数未达到,乙方可以于约定出发日前××日(不低于5日)通知到甲方,解除合同。”由于包价旅游合同具有团体性,所以旅游营业人付出的成本与旅游者支出的旅游费用都比较低,旅游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均有利可图。如果因人数不够导致旅游营业人无法组团,他们就可能因享受不到其他旅游给付提供人的折扣优惠而付出较高的成本,因此,允许旅游营业人在约定人数不足时有解除合同的权利是正当的。但是,该条规定“如果人数未达到,乙方可以于约定出发日前(不低于5日)通知到甲方,解除合同”。笔者认为,5日的期限过短,不利于对旅游者的保护。这是因为旅游者参加旅游是出于对旅游营业人的信赖,旅游者为准备旅游往往是许多人相互协商一致才确定了出发日期,为此他们可能消耗了许多的物力和财力,当旅游营业人在旅游开始前较短的时间内通知旅游者解除合同,旅游者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选择其他旅游营业人而丧失了与其他旅游营业人订约的机会,因此将白白消耗难得的休假时间。由此可见,对旅游营业人在旅游前解除合同的时间规定再长一些,旅游者才能有足够的时间选择其他旅游团体而不至于丧失旅游的机会。《范本》第10条约定旅游者经过旅游营业人的同意,才能将合同上的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根据该条规定,旅游者变更合同需经旅游营业人的同意,这显然不利于对旅游者的保护以及旅游业的经营。实际上,当旅客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参加旅游时,其选择第三人顶替参加旅行,既可以免付违约金,又不会影响旅游营业人的利益。所以没有理由规定旅游者转让权利必须经过旅游营业人的同意。该条规定也不符合国外以及国际公约的规定,德国、我国台湾地区有关旅游合同的立法以及《国际旅游合同公约》都肯定了旅游者的变更权,旅游营业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范本》第11条第二项规定旅游者应确保自身身体条件适合参加旅游团旅游,并有义务在签订合同时将自身健康状况告知旅游营业人。第三项规定甲方未委托乙方代管其财产而损害或丢失的,责任自负。根据该规定,旅游者在签订合同时如果不将自身健康状况告知旅行社,就违反了合同义务,构成了违约。但是旅游者是否有这个义务,确实值得商榷。首先,本条有关健康状况的概念不明确,如果涉及到旅游者的隐私,显然是不能告诉旅游营业人的。其次,除隐私以外的其他健康状况(除传染病或不适于旅行的疾病之外),则不必事先告诉旅游营业人。在旅游中,如果旅游者的健康状况发生了变化,旅游营业人只需尽到自己的协助义务即可,无须承担其他责任。第三项的规定显然对消费者不公平,也与旅游营业人应负的安全保障义务不符。在这种情况下应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如果旅游者的财产是由于旅游营业人自身的交通工具或者储存设备质量不合格或者旅游营业人没尽安全保护义务所导致的损坏和丢失,旅游营业人对此应负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是完全由于旅游者自身的原因所导致的损坏或丢失,则应由旅游者自负责任。《范本》第12条第三项规定,如购物是旅游营业人在行程内安排的,旅游者如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旅游营业人应当协助甲方退还或索赔。此条规定也不利于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为旅游营业人对旅游过程中的商品出售者比较了解,所以其对商品出售者的选择往往会直接影响旅游者所购买商品的质量。如果旅游者购买的商品为假冒伪劣产品,旅游营业人仅负协助义务是不够的,应当加重旅游营业人的责任,以防止旅游营业人与旅游地商品销售者之间的不法行为。《范本》第12条第七项规定:“非因乙方原因,导致甲方在旅游期间搭乘飞机、轮船、火车、长途汽车、地铁、索道、缆车等交通工具时受到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乙方应当协助甲方向提供上述服务的经营者索赔。”在旅游合同中,旅游者是基于对旅游营业人的信任而与之签订合同,旅游营业人承担提供全部旅游服务的义务。在通常情况下,旅游营业人不可能亲自完成全部旅游服务,而必须委托其他给付提供人提供相关服务。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在旅游合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旅游营业人是否应该为其他给付提供人的故意或过失而给旅游者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呢?根据此规定,旅游营业人对于交通工具提供人故意或过失造成旅游者的人身或财产损失是没有赔偿责任的,实际上是免除了旅游营业人对于给付提供人的故意或过失承担责任的义务,他们只基于诚信原则承担协助义务。事实上,当旅游者与旅游营业人签订旅游合同时他们把全部旅游费用都支付给旅游营业人。旅游者享受的一些服务如交通、餐饮、住宿等都是旅游营业人与其他给付提供人签订的。旅游者对这些提供人提供的服务事先没有选择的余地,临时也没有拒绝的可能。在因其他给付提供人的故意或过失发生损害时,要求旅游者在外地向其他给付提供人请求损害赔偿真是强人所难。相比较而言,由旅游营业人向给付提供人请求损害赔偿则更方便。这是因为其他服务合同是由旅游营业人签订的,且旅游营业人与其他给付提供人有着多年的业务关系,对他们比较了解。因此,本条规定旅游营业人仅承担协助义务是不恰当的。2、广东省出境旅游组团合同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从2009年3月16日起,广东将开始在全省推广使用《广东省出境旅游组团合同(示范文本)》。这份由广东省旅游局、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的出境旅游合同,将改变过去旅行社制定出境旅游合同“各自为政”的局面,使游客出游权益更有保障。与以前的示范文本相比,其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双方签章确认的行程表、旅游发票、旅游报名表认定为合同附件。同时,该合同第六条第7款对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按行程表行事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个人在旅途中自行离团或不参加计划内的某项团队活动,视为自动放弃,所交费用不予退回。旅行社增加任何旅游项目(包括增加景点、购物、娱乐项目等),应以不影响原计划行程为原则,并获得个人书面同意。”(2)对团费和非团费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界定。合同第三条认定下列费用属于团费范围:1本次行程签证费用;2行程表所列往返交通费、机场税(费)、游览交通费;3行程表所列酒店或同级酒店的住宿费;4行程表所列的餐费(不含酒水);5行程表所列非自费旅游项目第一门票;6领队、导游服务费。第四条则认定团费不包括:1旅途中火车、轮船上餐费;2个人旅游意外保险费和航空保险费;3行程表所列自费项目及行程表以外活动项目所需的费用;4卫生检疫费;5出入境行李的海关税、搬运费、保管费和超重(件)行李托运费;6酒店内的酒水、洗衣、通讯等费用;7小费等其他私人性开支;8其他未约定由乙方支付的费用。(3)对退团和取消行程进行了具体规定。甲方退团或乙方取消行程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业务损失费(指乙方为甲方安排本次旅游已支出的费用,下同),并按以下标准支付违约金:出发前14天(以自然日计算,下同)以上,团费总额5%;出发前13至8天,团费总额10%;出发前7至1天,团费总额15%;出发当天,团费总额20%。上述违约金较以前的范本更为具体,也趋于合理。(4)对双方重大责任进行了相关约定。在合同的第六条对旅游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投保义务、擅自转团所承担的责任;对个人遵守国家出入境管理、海关管理及游览地区的善良风俗均有详细规定。(5)“不可抗力”损失不能由游客全担。旧范本规定,“因为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行程变更、延误所产生的费用由旅游者自理。”旅行社把所有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全部加给游客。广东省新示范文本中相关条款则改变了这种情况。“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本合同无法履行,乙方应当及时通知甲方,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乙方可在已收团费中扣除业务损失费后退回甲方;造成团队行程更改、延误、滞留或提前结束时,甲乙双方可根据当时的情况协商解决,如发生费用增减,增加部分由甲方承担,减少部分退回甲方。”“旅途中如遇到不可抗力以外的意外情况,乙方与甲方协商后可对行程作出适当调整,增加的费用由乙方承担,如因调整造成服务档次降低或活动内容减少,乙方按《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赔偿甲方损失。”综上所述,由广东省旅游局和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的旅游合同新范本确实在保护旅游消费者利益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但要想更好地消除旅游格式合同中的不公平条款,还必须从立法和司法上对其进行规制。四、旅游格式合同的规制途径前文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的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对如何更好地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有所提及。但此类旅游格式合同仅靠旅游者本人提高自我保护、自我警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加强其它方面的规制也极为重要。要对旅游格式进行必要的规制,首先是两个基本原则的遵守:(一)遵循公平原则提供格式条款合同的旅游营业人,对格式条款内容的确定必须遵循公平原则。如果格式条款有违反公平原则的情况,旅游者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法律保护,法院可以直接依据公平原则认定该格式条款无效或变更该条款。(二)合理提示原则合理提示,即信息披露义务,也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提到的“消费者知情权”,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做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因此,让旅游者在签订合同之前明确格式合同的内容尤为重要。具体到对旅游格式合同的规制上,可通过以下途径执行:1.免责条款限制各国法律对合同中尤其是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的订立都有着严格的限制,我国合同法也不例外。旅游营业人拟定格式条款合同时,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以下几种情况免责格式条款无效:(1)提供格式条款的旅游营业人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2)违反平等互利原则的格式合同条款无效。主要指不公平、不合理的合同条款或免责条款。(3)违背合同目的的格式条款无效。可表现为合同法已经规定的对合同当事人所享有的主要权利或应承担的义务做出实质性的限制。2.行政规制格式条款的行政规制是各种规制方法中的一种,但在实际所起到的作用却最少。就旅游合同的格式条款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相关行政机关对格式条款的内容在其使用前先予以审核,经核准方可用于合同的缔结。(2)由行政机关事先拟定合同的范本,供合同双方制定格式合同时进行参考或直接使用,如上述提及的两种格式合同。(3)行政机关直接制定格式合同条款并强制使用。(4)由行政机关公告格式合同中应记载或不应记载的事项供合同双方参考。(5)行政机关行使监督权。(6)要求格式合同提供方进行登记备案。但是,行政干预的作用主要在于监督,各地旅游局或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作为一个行政或事业单位的作用也只能是行使其监督权;同时,行政机关的预先审查并不能保证不公平条款不再出现,最后仍需通过相关仲裁或法律程序。3.行业和消费者自律规制自律规制是指格式条款使用人(旅游者)或同业公会(如各地的旅行社协会)对其所使用的格式条款自行审查。在我国,各地的旅行社协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具体采用这样的规制方面应考虑几个问题:一是协会是否具备承担该任务的能力;二是其所处的中间人地位;三是消费者联盟的代表能否代表大多数的消费者的利益。4.司法规制格式合同和条款的广泛运用,迫切要求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调整和规制格式条款,法律将更加注重保护作为弱者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在旅游过程中发生旅游纠纷,旅游者可及时向消费者协会或旅游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同时要注意收集和保留证据,必要时可联系其他旅客共同维权。五、旅游合同法律制度的构建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要尽快改变我国旅游法制尚不完善的局面。因此,旅游合同立法存在着必要性和紧迫性。旅游合同是一种有着自己本质特点的特殊合同,它虽然与其它合同相似,但是其它合同必定不能反映旅游合同的上述特征,只有把旅游合同作为一种独立的合同来加以研究,才能突出其特殊性。我国正在编撰中的民法典将其列入合同分则,可以说完全反映了实践的需要,是大势所趋,这也对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构建我国的旅游合同制度,既要立足于我国的旅游实践,又要借鉴国外科学的立法经验,尤其是要加强对旅游消费者的保护。建立我国完备的旅游合同制度,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旅游合同概念上,笔者认为要借鉴《国际旅游合同公约》的做法,扩大旅游合同的适用范围,使其包括代办旅游合同,根据两种旅游合同的不同特点规定不同的法律责任制度,这样才能为实践中出现的不同法律纠纷提供依据。另外,作为旅游合同的一方不应以主体资格来认证,而应该以行为的性质作为判断标准,在我国目前旅游环境下,只要提供了符合法律规定的旅游合同服务的法人与自然人,都应当作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这样做更有利于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其次,在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上,应力求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在重视保障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维护旅游营业人一方的利益,这样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出入境旅游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立法者在对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上要符合国际惯例,同国际接轨,才能不断地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例如:要在立法上规定旅游者的组织义务,要求他们以善良管理人的身份全面诚实地按照合同的约定完成各项旅游服务,同时应规定旅游组织者的通知、回程、安排义务,以保护旅游者的利益。在旅游者方面应该规定旅游者任意解除合同、未通知就不参加旅游以及在旅游中不尽协力义务而产生的赔偿责任。第三,在旅游合同变更方面,立法上应规定旅游者的替代权,鉴于旅游合同对于旅游者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利的认识,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应该允许旅游者把此权利转让给第三人。另一方面,出于旅游者对旅游营业人的特殊信赖关系以及旅游营业人事实上往往无法保证其他给付提供人提供服务的质量,立法上对旅游营业人对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应做出明确的规定。最后,在旅游营业人的责任上,由于旅游实践中消费者投诉案件不断增多,我国应借鉴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区分不同情形,建立起对旅游消费者多层次保护的比较完善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首先,当旅游服务不具有应有品质时,旅客享有改善请求权;其次,当旅游营业人不为改善或不能改善时,旅客得请求减少费用;再次,如有难于达成预期目的的情况,旅客不愿意继续履行时,享有终止契约权。此外,旅游服务不具备约定品质是因为旅游营业人的事由所致,旅客除请求减少费用或终止契约外,并得请求损害赔偿;最后,因旅客依规定终止契约,为避免旅客身处异地陷于困境,旅游营业人有义务在旅客的请求下,以自己的费用将旅客送回原地,并不得请求费用的补偿。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旅游行业法制环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旅游合同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对旅游合同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一些粗浅的研究,以期能对构建和完善我国旅游合同立法尽绵薄之力。

旅游经济问题篇4

【关键词】旅游业基础设施消费

一、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的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产业的概念是从供给方出发的,生产同一类产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单位的集合,而旅游业是一项以需求方来定义的活动和产业,这是旅游产业界定的特殊性。所以,旅游产业的定义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来看,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旅游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形成了旅游产业,主要由旅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与旅游景区管理组成,其中旅行社、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所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一个形象产i。旅游业的开展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游客会从旅游的过程产生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印象,旅游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向游客展示地区的整体形象。旅游业推动旅游城市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说旅游业是一项对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有重要推动意义的产业。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29亿人次,国内旅游超过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近1000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关系亿万“民生”的大产业。不仅如此,旅游业还明显推动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育和提升着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

二、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保护,处于封闭状态

旅游业是一个投入少、利润高、创汇多的行业,国家以垄断手段实行保护,如对作为旅游业龙头的旅行社不准外资染指,一直未允许外资以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方式经营,导致旅游市场迄今为止仍处于封闭状态。众所周知,要发展国际旅游业,关键在于客源,客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而客源主要依赖旅行社想方设法去组织。目前,我国主要经营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在世界范围内既缺少网络,实力又单薄,“守株待兔”,办法不多,以致统而不活。

(二)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

改革开放30年,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经济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此外,服务质量差是旅游景点内的通病。收费往往缺乏统一标准,且中外旅客有别。旅游消费品则品种单调,缺乏高质量的新颖产品,不能引导旅游消费。

三、我国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完善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

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二)加快发展旅游商品,以诱导游客消费并扩大出口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旅游商品已形成了包括商业、轻工和旅游三大供销系统的15大类和约5万个花色品种的商品体系,一批城市建立了旅游商品销售中心网点已达3千多个,在旅游外汇总收入中旅游商品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如此,我国的旅游商品仍是品种陈旧,花色单一,质量不高,不仅难以打入国际市场,就连海外旅游者在我国境内可供购买的也为数不多。他们多半是从本国市场随身带来,或从转口咽喉香港等地购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市场上的高档旅游商品,如卷烟、食品、化妆品、照相器材等,有很大一部分不得不从国外进口。这与中国台湾、香港、韩国等不断创出旅游新产品相比,就相形见绌了。为使我国更多旅游商品走出国门,应建立相应的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对旅游产品的调查研究,从多方面下工夫。

四、结语

通过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分析,我国旅游业存在的服务质量不高、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在现在这个时期,我国应该对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加以重视,结合现代人么的需求,运用先进的方法来辅助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要想快速发展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旅游经济运作模式,强调旅游经济的低碳环保,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有效的旅游发展制度。这样我国的旅游经济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吴卫东,乔立.新形势下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07).

旅游经济问题篇5

共享经济是指以依托互?网平台整合人们的闲置资源并实现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来获得经济利益并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1]共享经济正在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成为影响全球科技革命的互联网新生力量。共享经济的兴起,主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运转和移动支付间接提升了用户体验。共享经济具有弱化拥有权、强化使用权的作用,通过将闲置资源实现转移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为需求方创造使用价值,实现了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共享经济的出现,催生了新的旅游业态,使得转型中的传统旅游要素能够顺利实现“过渡”和升级,有效扩大了旅游业业务范围和空间结构,当然也为旅游消费和旅游产品和旅游商业模式带来了挑战。

一、共享经济下旅游产业发展机遇

共享经济可以说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再造,通过聚合社会大量的分散信息、闲置资源,构建平台化、协同化的运作方式,从而实现供需的有效匹配。共享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共享经济的重要支撑就是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虚拟平台,是闲置资源得以流转的最重要的渠道,实质是通过使用权有偿分享,促进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旅游活动是人在空间移动中实现自我需求的一种体验经历,本质上来说就是分享或共享的经济活动。旅游业通过将各种分散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链,为游客提供分享和体验的服务,本来就已经具备了共享经济的属性。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旅游产品或服务从利益交换转化为体验共享,打破了各旅游部门私有产权的局限性来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升旅游业的运行效率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说,“共享”是效益的助推器。例如在许多旅游景区实行免费门票,降低旅游景区管理部门的“使用权”的门槛,可以让游客根据自己的偏好自由地支配时间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实现了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

(二)激活旅游新业态升级

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使得供给也要与之相适应实现多元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可支配时间和资金的闲置状态得以释放,使得旅游向休闲度假、康体理疗等新业态转变,拓展了旅游的功能,使得旅游的内涵得以扩展,一些相关的产业也随之被激活,“旅游+”成为旅游的延伸业态。在共享经济的“共享”推动下,在线旅游提供商(ota)通过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来实现资源传达、输送,使得旅游产品的支配权淡化,使用和消费权提升,让旅游者获得更多的共享成果。整体而言,共享经济在旅游活动中的移动化、智能化会持续给旅游业带来新的灵感和变化,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获得更精准的用户分析、更高的执行效率、更好的服务体验,最终转变为快速增长的市场份额,对整个旅游行业的升级和优化提供可能。

(三)优化旅游结构,实现旅游供需平衡

我们通常会看到,在法定节假日,一些热门旅游景点可谓是人满为患,旅游景区、交通线路都是“人山车海”,而一些较偏远的“小景区”或者偏个性化的旅游景点则常常无人问津、门可罗雀。而共享经济恰恰弥补了这样的尴尬境况,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和大数据库的催化和弥补,旅游目的地企业或者当地居民闲置的空间、时间、资产、技能、产品等通过网络平台转化为接待能力,可以展现那些潜在的、闲置的旅游资源,通过自媒体信息传播,让旅游者通过信息评估,深入了解旅行中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元素,及时调整需求动向,满足游客的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让供给方和需求方实现精准匹配,拓展了旅游在空间和时间上限制,优化了旅游结构,提升了旅游综合承载能力,实现了供需平衡。

二、共享经济下旅游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障问题

旅游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者和旅游从业者。共享经济的出现,使得旅游交易“去中间化”,用户端与供给端存在一个虚拟空间,这个虚拟空间必然存在一定的信用和安全隐患,甚至可以说体验本身就虚拟化了。旅游供给端是不是专业的销售人员或者服务人员,这就会形成用户端的心理障碍,其权益能否得到保障,用户端是抱着怀疑态度进行交易和共享的。除非用户端的需求是趋向于刚性的,不然许多用户还是乐观于实体店,诚然,旅游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是否为刚性需求直接决定了消费市场的基数是否能实现进一步巩固并延长其生命周期。从旅游从业者(旅游目的地居民)角度来讲,随着共享理念的深入,旅游地居民可以称为自由职业者、自我雇佣者或非正式就业者,他们将个人闲置的资源、时间、资产、技能以及实物等通过网络这个虚拟平台转化为接待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但由于共享资源品类的复杂多样,旅游服务供给模式有分散性、非标准性、非专业性等特征,这给从业者在旅游产品质量控制、服务标准化、安全监管、信息统计等方面提出了挑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运转,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商业模式来提供市场标准的经营体系,这就会造成一定的市场风险,难以保障旅游从业者的权益。

(二)旅游诚信考核面临严峻挑战

共享经济给旅游发展带来了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征信体系、劳动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许多问题。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业是以诚信为基本前提的,将闲置资源的使用权或者所有权暂时性地让渡于需求者,这个中间交易环节就是一个诚信交换的过程。旅游供给方没有固定的劳动场所,没有标准的工作内容,也不需要双方签订合同,工作时间灵活多变,属于非常规就业人员,准确的说是兼职人员,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由于没有明确和约束交易双方的权益,并不能形成一定的考核评价体系。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为了限制其使用权,强化其所有权,实行缴纳一定的押金来换取其使用权,但是这种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互不信任”基础之上的收押金机制,实际上是企业将经营成本转嫁或者强加给消费者的表现,加大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因此,一系列变相考核机制实际上给诚信带来了危机和挑战。

(三)旅游政策监管障碍

在共享经济风靡全球的时候,我国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业也面临着管理制度的困境。由于共享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旅游行业体制机制可能造成一定冲击,在新旧体制的过渡、交融的过程中存在着不适应性,使得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产业发展前路阻碍重重。共享经济落实到具体的旅游行业运转上,具有更新快、周期短的显著特征,与共享经济的大规模、快节奏发展相比,旅游的体制机制比较滞后,难以适应旅游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众所周知,共享经济的背后若是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不断的融资组合,是难以延续和支撑的,旅游新业态也同样存在资金泡沫的风险,目前,共享经济只是在宏观上的鼓励和政策约束,对旅游新业态中的细分领域的顶层规划和实施政策仍需加紧落地。

三、共享经济下旅游业发展对策

共享经济对旅游业的推动和影响是必然的、深远的、持久的,共享经济已经开创了旅游消费新时代,改变了人们对物质资源占有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旅游企业的商业投资模式,在充分把握共享经济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共享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共享经济对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建立完善的旅游信用机制

加强信用管理成为共享经济下摆在旅游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共享经济目前在中国还属于新鲜事物,处于野蛮增长的粗放阶段。必须加快互联网交易主体之间的信用记录建设,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对一些不规范的交易主体实行实名注册,加强智能网络技术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通过信用这个“杠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交易共享平台的秩序,保障了用户信息安全,也可以有效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和闲置资源的低效率流转和应用。信用机制在旅游业管理上具有较强的便利性、时效性和约束力,在参与信用机制、体系建立时,需要互联网旅游企业、旅游消费者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共享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诚信建设,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只有真正做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建立高度的互信,从而推动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把握传统旅游转型的过渡特征,实现平稳转型

传统的大众观光型旅游要实现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要素转化,必然导致许多资源的重新整合和调整,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也要做出相应的升级。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的使用权和拥有权被捆绑在一起,限制了旅游者对所有物的使用范围,而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就要求盘活闲置资源,有偿与他人分享,这意味着延长了物品的生命周期,促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和产品升级,从而提升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但从目前来看,我国旅游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共享经济下并不能彻底转变传统旅游业的存在方式,短期内会对传统行业造成威胁并影响着就业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把握旅游转型升级的缓慢性、持久性特征,建立共享信息、资金、技术、资源和制度等供给平台,从小旅游向大旅游的格局出发,打造全产业链的全域旅游模式,通过旅游各要素优化、融合和相互配置,实现传统旅游向新的旅游业态平稳转型。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监督体系

共享经济下的旅游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由B2B(BusinesstoBusiness,即“商家对商家”商业模式)、B2C(BusinesstoConsumer,即“商家对顾客”商业模式)向C2B(CustomertoBusiness,本质上是一种顾客与商家的要约)、C2C(CustomertoConsumer,即“顾客对顾客”的商业模式)和o2o(onlinetooffline,即“线上线下”的商业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必然要有适应互联网新业态发展所需的法律规制,作为市场监督和法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政府部门,需要对经营主体平台和服务资质进行定期审查,实施责任考核机制,督促其经营全过程。由于传统的旅游经营模式在短期内难以跟上新的商业模式,因此在此转换过程的过渡期可灵活采取不同的监督管理方法,为共享经济下的旅游新业态和传统旅游行业转型留出空间,避免行业监管“一刀切”现象扼杀行业创新和持续发展。总之,建立强有力的市场监督体系,保护行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接下来必须实行的重要内容。

旅游经济问题篇6

[关键词]假日体育经济体育旅游开发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了转变,对健康、休闲、消遣、旅游和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快速增长。加之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此而举办了各类体育赛事、体育活动,各类媒体对此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人们的健康和健身意识得到大步提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体育旅游热在我国迅速升温,并是假日体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假日经济与假日体育经济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假日集中购物、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节假日休闲消费活动,从而带动供给增加、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模式。具体地讲,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节假日集中消费,从而引起销售猛增、市场火爆的经济现象,是对与节假日集中消费有关现象的概括和反映。结合中国的国情,有专家认为可将假日经济界定为3个层次:一是大节日经济,其特点是假日时间长、消费量大,是构成假日经济的主体;二是小节日经济,主要是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儿童节、教师节、情人节等节日的消费;三是双休日经济。当然,假日经济不能单纯理解为“节日经济”,它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三种形式,涉及到商品消费、旅游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三个领域。

假日体育经济主要是指由人民群众在节假日中的体育消费行为而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量,目前在我国假日体育经济主要有4大类构成:(1)运动服装、装备、器械的销售;(2)体育竞赛表演;(3)体育旅游;(4)体育场地、场馆等设施的开发利用。随着大众体育的发展,休闲时间的增多,体育成为假日消费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体育经济也成为了假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互动协调发展。

二、假日体育经济与体育旅游业的关系

1.体育旅游的内涵

体育旅游是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内容的旅行游览活动。从宏观上说,体育旅游属旅游范畴,它是现代旅游和大众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旅游与一般意义上旅游的区别除了目的不同,活动的内容、方法、手段不同,最终的效果不同以外,体育旅游的另一表现是节假日旅游。例如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利用双休日或黄金周,到特色度假村进行阶段性休养,一方面感受大自然,另一方面恢复脑力疲劳或进行康复性治疗,调适心态。这就带有明显的假日旅游特征。无论何种类型的度假村,都与休闲及健身联系在一起,是一种高品位的体育健身旅游,且呈日益发展之势。体育旅游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强调生态环境与健身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受距离远近和时间长短的限定。体育旅游与体育运动的其他领域有着外延的联系。体育旅游之所以成为当今新潮,并折射出强大生命力,除其本质最接近自然,最易被现代化条件下的人民大众所接受外,还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首先,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能满足人们健身与娱乐的需求;其次,由于体育运动具有宽泛的外延,其丰富的内容让参与者容易找到切入点,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再就是体育旅游具有可重复性,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体会体育旅游的过程。此外,体育旅游既吸引外地人,也吸引本地人。不同地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形式不同,而且进程也不同。

2.假日体育经济与体育旅游业的关系

体育旅游是假日体育经济4大“组件”之一,并在假日体育经济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旅游业是指社会为满足大众体育旅游的需求,而将人类所创造的一系列物质形态的工具有机地组合起来,并以商品化的综合服务方式,为体育旅游者提供便利的综合服务产业,它是旅游的一部分,也是体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体育业与旅游业两大产业交叉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旅游和体育特点的新兴产业。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在我国已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许多户外项目像蹦极、攀岩、徒步和漂流等水上项目因为市内较少,花费时间太长,均需等待假期。

体育旅游消费不仅是假日体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假日体育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先导性作用。体育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消费活动,它包括了食、住、行、游、购、乐,体育旅游的产生促进了娱乐业、饮食业、酒店业、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节假日里,体育旅游消费表现出与平时日常性体育消费活动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的经济影响,较长的假期为体育旅游者的移动消费提供了必要的时间条件。体育旅游业对促进假日体育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促进了假日体育经济的拓展与繁荣,是假日体育经济的重中之重。

三、体育旅游业的问题分析

1.加强理论研究和体育旅游产业开发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提高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质量和品位,首要的是提高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组织好体育旅游开发的规划设计队伍,使体育旅游的产品开发、市场运作和服务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开发需要懂得旅游学、经济学、民族学、语言学、艺术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应构建体育旅游学科体系,研究体育旅游的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并在体育院校增设体育旅游专业,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达到体育竞技资源与旅游管理资源有效整合,以适应体育旅游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积极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搞好体育旅游信息网络化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现代化旅游事业服务。此外,还应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懂管理、懂经营、能提供优质服务的优秀体育旅游产业人才。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打造地方特色体育旅游产品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旅游远景规划,首先,整合省内、市内的体育旅游资源,将奇山异水等自然资源与民俗体育、体育场馆、训练基地、体育赛事等体育资源有效结合,按健身娱乐、体育竞技、体育交流等功能,统筹规划、系统开发,突出体育旅游资源特色和区域特点,高起点、高质量做好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其次,合理开发利用体育旅游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完善体育旅游公共配套设施,加强重点旅游区道路、供水、供电、环境保护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意识,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此外,还应制定与发展规划相适应的促销宣传策略,利用移动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多种媒体,生动形象地向大众进行大力宣传,形成地方体育旅游产品的知名品牌,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业整体均衡发展。

3.营造良好的体育旅游发展环境

随着我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我国民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将不断增强,外出参加体育休闲旅游的次数和人数也将增加,展现出少有的体育旅游热情,开展更多体育旅游项目,为体育旅游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省市区应充分借助这股“奥运东风”高度重视体育旅游产业开发,要不断健全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发展政策,改善旅游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和加大投入力度,制定体育旅游经营活动的从业条件和服务规范,鼓励和引导社会各行业、境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体育旅游市场开发,投资体育旅游产业。引导社会对体育旅游资源的重视,宣传体育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潜力。同时国家应在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等方面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建立体育旅游产业开发专项资金,带动体育旅游行业水平的全面提高,促进体育旅游业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萍索奇山:我国假日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20-22

[2]田祖国:假日经济与体育旅游产业开发[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21-124

[3]李风燕:也谈“假日经济”[J].北方经贸,2005,(6):104-105

[4]王乔君:论中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经济因素[J].体育文化导刊,2003,(6):34-35

[5]程立:试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状况及前景[J].贵州体育科技,2006,(6):9-13

[6]向家俊:当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潜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产业经济,2007(8):249-250

[7]崔瑞华: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条件与发展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2007(2):9-11

旅游经济问题篇7

论文摘要:今天,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然而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旅游兴致。此类不愉快的事情一经发生,轻则有伤心情,重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作者认为本文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通过旅行社旅游的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被旅行社侵犯后,如何及时、合理、有效保护的问题。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法律的现状及旅游者合法权益的特殊性,我们建议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贯彻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强调旅游者知悉权原则;第二,旅行社虚假宣传责任和合同违约责任加重原则;第三,优先选择诉讼救济原则。通过上述三个基本原则的贯彻,以达到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和当事人本人对旅行社的监督体系。论文关键词:旅游者旅行社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强调旅游者知悉权原则旅行社许虚假宣传责任和违约责任加重原则优先选择诉讼救济原则abstract:today,tourismindustryhasmadeunprecedenteddevelopment.inthecourseoftour,however,touristsusuallycanmeetsomeunsatisfiedthings,whichleadthemtounhappinessorevengreateconomiclosses.theauthorthinksthatthecriticalproblem,whichwillbediscussedinthisarticle,ishowtoprotecttourists’lawfulrightsandinterestsafterinfringedbytravelagency.accordingtotherequestofthedevelopmentofsociety,underthepresentcircumstancesoflaw,andparticularityoftourists’lawfulrightsandinterests,wesuggestthatwhenweresolvetheproblems,weshouldcarryoutthreebasicprinciples,includingtheprincipleofemphasizingtourists’rightsofknow,theprincipleofbearingmoreliabilitiesforcheatingadvertisementsoftravelagencyandforthebreachofcontract,andprincipleoffirstselectinglawsuit.through carryingoutthreebasicprinciples,wecansetupaneffectivesupervisionsystem,inwhichsocietyandtouriststhemselveswillsupervisethebehaviorsoftravelagency.Keywords:touristtravelagencytourists’LawfulRightsandinterestsprincipleofemphasizingtourists’RightsofKnowprincipleofBearingmoreLiabilitiesForCheatingadvertisementsandFortheBreachofContractprincipleofFirstSelectingLawsuit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进步,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待旅游,人们越来越热衷,这是由旅游业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各种旅游争议也相伴而生。在各种旅游争议中,发生频率最高、影响面最广、情况最复杂的或许要数旅游者和各旅行社之间的消费争议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之所以在享受旅游服务的过程中受到侵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旅游者力量的相对弱小。旅游者是个人,而旅行社则是法人组织。此外,旅游者个人也常常不注重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客观上就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最完善的法律制度,应该是最有利于保护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这也启示我们,在旅游法律关系中,我们的首要任务应当是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旅游者与旅行社因为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同,使他们构成了一个矛盾统一体。在这个体系中,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又是核心内容。为什么要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呢?如何才能有效地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明确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时代意义、区分旅游者、旅行社及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关系,并且在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过程中贯彻三个基本原则:强调旅游者知悉权的原则、旅行社虚假宣传责任和合同违约责任加重原则及优先选择诉讼救济原则。正文:一、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首先,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旅游者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方面,从旅游者来说,旅游者享受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如果旅游者在享受旅游服务的过程中,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那么旅游者满足个人精神生活需要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因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当然成为旅游者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另一方面,从旅游业来说,向自己的消费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旅游服务,并在旅游服务的提供过程中,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其永恒的主题。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旅游业无论是从经营上还是从管理上,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旅游者的愿望和要求在激励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其次,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旅行社的重要法律义务。旅游者和旅行社双方根据自愿、平等原则、等价有偿原则及协商一致原则,缔结旅游合同。旅行社有收取服务费用的权利,但当然承担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向旅游者提供各种合同规定的旅游服务的义务。旅行社不履行、不完全履行、不适当履行旅游合同,都将对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构成损害,进而违反合同义务、法律责任。最后,有效地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能够为旅行社带来不断的财源。旅游者是旅行社的生命线。旅行社只有从旅游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出发,以一切可能的手段满足其愿望和要求,才能赢得旅游消费者的信任和光顾,从而保证经济效益。反之,如果旅行社企图通过欺诈、不公平交易等手段来赚取不义之财。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获得一些经济利益,但是却可能永远地失去商业信誉,失去顾客,从而断送了业务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旅行社的经理或者管理者为了争取一个重要的顾客,宁愿依约支付高额赔偿而不抵赖过失。诚然,这种做法也是有限度的。因为旅行社和旅游者在合同关系中是平等双方。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意味着以牺牲旅行社的合法权益为代价。二、旅游者、旅行社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区分旅游者、旅行社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旅游法律关系的不同构成要素,区分三者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帮助我们在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时候,根据他们的差异来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下面将从旅游者、旅行社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概念的含义、三者的内在法律联系加以区分。㈠、旅游者、旅行社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含义1、旅游者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旅游者如果通过旅行社进行旅游消费,享受旅游服务,就是本法所讲的消费者,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旅游者的范畴。旅游者具备消费者的一般共性,但是他也有其自己的个性。旅游者的显著个性是外出旅游,主要是指不在本地。根据旅游者的显著个性,我们可以将旅游者定义为:不是为了定居或者谋求职业,到外地、外国或者外星球,时间为24小时以上,1年以下,进行旅游、购物或者游览的个人。但是如果是单纯个体旅游,不依靠,不通过旅行社,也不享受旅行社的服务,当然就不能同旅行社发生任何联系,也不属于我们要讨论的旅游者范畴。综上所述,旅游者是旅游消费者,是指不是为了定居或者谋求职业,在旅行社的帮助和服务下,到外地、外国或者外星球,时间为24小时以上,1年以下,进行旅游、购物或者游览的个人。2、旅行社的含义旅行社是我国旅行游览的招徕和接待部门,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旅游供求活动中,它是发起旅游和接待游客的中介组织,在旅游业中起着介质的作用。由此可见,旅行社和旅游者有密切的关系,前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生产经营者”,后者是其规定的“消费者”。根据“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关系,可以将旅行社定义为:以盈利为目的,代为旅游者办理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并安排食宿的法人组织。3、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含义和特征⑴、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含义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它的最终解决关系着旅游业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合法权益。“可以把权利理解为法律所承认和保障的利益。不管权利的具体客体是什么,上升到抽象概念,对权利主体来说,它总是一种利益或必须包含某种利益。而义务则是负担或不利。”因此,权利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利益。根据以上表述,我们可以把合法权益定义为:是指公民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不能被非法侵犯的利益或者权利。又根据上述旅游者的定义,我们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表述为国家旅游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制度所保护的,不能被非法侵犯的旅游者的这种利益或者权利。⑵、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特征第一,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有时间限制的。法律权益是由法律主体所享有,因此法律权益以法律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属于法律权益,同样以旅游者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但是,旅游者不是永远的个体,是有时间限制的个体。只有在旅游期间才能是旅游者,在非旅游期间就不能称为旅游者。同样,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伴随着旅游者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旅游者的消灭而消灭的。旅游者的消灭必然导致旅游者合法权益的终止,这是旅游者合法权益区别于其它合法权益的本质特征。第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总是和旅行社紧密相关的。旅游者如果通过旅行社进行旅游,享受旅游服务,那么旅行社就应该承担负责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义务。如果由于旅行社的责任,损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旅行社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可以说,通过旅行社旅游的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至少部分地被旅行社所损害。第三,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二重性。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既具有一般合法权益的特征,又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它通常包含有精神权益和物质权益两方面的内容,而一般合法权益或只涉及精神权益,或只涉及物质权益,并不具有二重性。例如在买卖合同中,无论是买方还是买方,亦或是双方违反合同的规定,所导致的通常是财产利益的损失,并不包括精神利益的损失。这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不同于一般的合法权益的显著区别。第四,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方法的复杂性。因为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二重性,决定了其保护方法的复杂性。无论是国家立法,还是制定行业标准都必须既要考虑旅游者的精神权益,又要考虑旅游者的物质权益。两项合法权益的综合保护,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否则,头重脚轻,顾此失彼。⑶、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内容旅游者的合法权益错综复杂,法律法规不能包容万象,现阶段只能就通过有关规定,对最主要的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第一,旅游者的知悉权;第二,旅游者不受欺诈权,其中以旅游价格、标准及服务内容等几种欺诈为主;第三,旅游者生命健康权;第四,旅游者享受约定服务权;第五,旅游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和诉讼权等等。㈡、旅游者、旅行社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关系第一,旅游者、旅行社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属于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不同部分。旅游法律关系是指由旅游法律规范调整和规定的,在旅游活动中各方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旅游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旅游者、旅行社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都是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其中旅游者和旅行社属于旅游法律关系主体范围,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则属于旅游法律关系内容的范围。第二,旅游者的存在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权利都是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和行使,没有法律关系主体的存在,任何权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旅游法律关系中,旅游者是其合法权益的创设者,没有旅游者的存在,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就不能产生和实现。第三,旅行社的违约行为最终造成旅游者同旅行社之间的矛盾激化,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损害。法律关系主体的对立统一源于其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的对立统一。在旅游法律关系中,旅游者与旅行社所以对立,是因为旅游者要支付相应报酬才能享受对等的旅游服务,而旅行社的经济利益正是旅游者在享受对等旅游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的;旅游者与旅行社所以统一,是因为只有及时、有效、合理地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使旅游者满足个人精神需要的目的得以实现,才能使旅行社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旅行社违约行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损害。该后果正是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最尖锐矛盾的反映。矛盾激化的事实说明,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使旅游者与旅行社之间矛盾保持平衡势态的关键。三、强调旅游者知悉权原则㈠、知悉权的含义旅游者知悉权本身就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者自我保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预防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犯的措施。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悉权(therightofknow)亦称知情权、了解权、获取信息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而旅游者的知悉权的内容主要是了解所要接受的旅游服务项目、等级、标准等,目的是防止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损害。强调旅游者知悉权则是指旅游者根据旅行社提供的资料或者自己通过合法途径和渠道获得的相关资料,了解未来享受旅游服务的具体内容,例如时间、价格、规格及标准等,以避免或者预防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犯。㈡、强调旅游者知悉权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对旅游者来说,是“未雨绸缪”,可以避免或者防止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在选择旅行社的时候,清楚了解旅行社的资信状况,可以预见其个人精神需要的目的满足程度;在签订旅游合同的时候,对合同内容的详细了解,可以避免签订显失公平的旅游合同;在履行旅游合同的时候,对旅行社履行旅游合同的方式的掌握,有利于合法权益的实现等等。第二,对旅行社来说,可以起到直接监督的作用,促使旅行社进行真实、可靠的宣传,以杜绝虚假的广告宣传。众所周知的打假英雄王海,为什么能成为捍卫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勇士?从根本上说,是王海懂得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这是王海对自己的知悉权行使的结果。客观上,也使经营者检点自己的欺诈经营行为。如果每个消费者都能最大限度的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悉权,那么就能形成对经营者的欺诈经营行为的监督。在旅游法律关系中,如果旅游消费者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悉权愈充分,那么对旅行社的监督力度愈强,效果愈佳;反之,则愈弱,进而可能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第三,当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犯,诉诸法院时,也是旅游者提供证据的重要来源。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时候,证据是法院依法审理的依据。证据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的程度。旅游者知悉权的行使,可以尽可能的获取在诉讼中所需的证据。譬如,旅行社宣传方面的资料、合同等,都是重要的诉讼证据。综上所述,强调旅游者知悉权原则的重要作用,可见一般。四、旅行社虚假宣传责任和违约责任加重原则旅行社虚假宣传和违约责任加重原则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假宣传责任加重原则,二是违约责任加重原则。前者是事前预防措施,后者是事后补救措施。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㈠、责任加重原则的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加倍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该规定首先强调了责任加重原则,即“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经营者赔偿受害消费者的增加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强调责任加重,有利于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责任加重原则的含义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地界定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责任是“法律”与“责任”的合成概念。是指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即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有关法律规范的规定,产生特定的事实,而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者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义务。责任加重则是相对于普通法律责任而言的。其目的就是为了预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利受到非法损害。因而,责任加重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有关法律规范的规定,产生特定的事实,而要承担超过于实际损害的赔偿、补偿或者惩罚的特殊义务,以实现预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目的。㈡、旅行社虚假宣传责任加重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此项规定的适用范围仅仅是商品,而不包括服务。但是,服务的虚假宣传行为同该条款规定的虚假宣传行为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即“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据此,我们认为旅行社虚假宣传是指旅行社以盈利为目的,非法向旅游者提供不真实、不可靠的资料和信息,向旅游者作与事实不符的宣传,吸引旅游者接受其服务的违法行为。虚假宣传对旅游者造成误导,促使其做出错误的决定。甚至,诱使旅游者非自愿消费,使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损害。针对旅行社虚假宣传的危害性,应该是行为人责任加重,以避免和预防损害的发生,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虚假宣传责任加重原则,从实质上说,是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事前预防措施,具有事前防范意义和作用。而且这种预防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对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的预防,预防损害的发生;一方面是对旅行社作虚假宣传的鞭策,预防损害行为的发生。综上所述,作者认为旅行社虚假宣传责任加重原则是指旅行社对其提供的旅游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使旅游消费者陷入错误,并做出错误的决定、非自愿消费,造成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的,而应承担超过实际损害的责任的规则。㈢、旅行社违约责任加重原则旅游者通常是同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以实现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享受约定的服务。旅游合同又是旅游者和旅行社权利义务的集中体现和统一规定。但是,既然旅游合同是合同的一种,而合同总是同违约责任密切相关的,那么旅游合同的违约行为将不可避免,旅游合同违约损害的事实必然存在,这是由旅游合同的性质所决定的。旅游者合法权益具有二重性,因而承担旅游合同违约责任的程度必须考虑到旅游者的精神权益和物质权益。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数通常只涉及物质权益的赔偿,而鲜有涉及精神权益的赔偿。最终导致旅游者被非法侵害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相应的赔偿。因此,为了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也必须实行合同违约责任加重原则。综上所述,违约责任加重原则实际上综合考虑了两种合法权益的保护,是对旅游者物质权益的保护强调,同时也是对旅游者精神权益保护的侧重。旅游合同的违约主要有:第一,擅自降低旅游合同规定的等级标准;第二,擅自增加或者减少项目;第三,旅行社导游未尽职责;第四,延误或者变更时间等等。但是,正如上面所论述的一样,我国法律法规只规定了一定数额的金钱赔偿,而且仅是针对旅游者的物质损失,忽略旅游者的精神感受。在这个意义上说,这种金钱赔偿与客观损害事实不相符合,不相对称。例如,“旅行社安排景点观光,因景点原因不能游览,旅行社应退还景点门票、导游费并赔偿退还费用的20%”,此项规定,显然没有把旅游者的精神感受考虑在内,仅仅对旅游者的物质权益损害的赔偿做出了责任加重的规定。强调旅行社违约责任加重的原则,虽然不能消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被非法侵害的现象的出现,但是却能起到预防作用和有效的事后补救的作用。具体来说:首先,使违约责任加重于客观损害,有利于旅行社自我督促,避免“得不偿失”。旅行社违约的目的,通常是降低经营成本,获取高额利润。如果,使旅行社的所得超过所失,或者至少数额相等,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损害的发生。就像假币的制造者一样,如果制造一张假币超过了一张真币的价值,那么他说什么也不会冒着走上断头台的危险去制造假币。同样,旅行社也不会“得不偿失”地去赚取违约利润。其次,使违约责任加重于实际损失,有利于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有效、更合理的保护,也符合“公平、合理”原则的法理内涵。使违约责任加重于实际损失,正是对旅游者的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损失综合考虑。如果承担的违约责任弱于实际损失或者等同于实际损失,说明仅考虑到旅游者的物质利益的损失,而忽略了旅游者的精神利益损失,不能充分发挥法的制裁和预防作用。使违约责任加重于实际损失,虽然不能根本克服损害的发生,但是,确是对精神和物质利益的综合考虑,是对旅游者合法权益损害后的合理赔偿。综合考虑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旅游者的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两者不可偏废,否则,就会对受害者造成非公平、非合理的补偿。最后,使违约责任加重于客观损害,对于旅游者和旅行社都是最为有利的补救。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使违约责任加重于客观损害,有利于对自己精神的、物质的利益被损害后的保护,使损失减低到最小。对于旅行社来说,使违约责任加重于客观损害,有利于重新赢得商业信誉,保持原客源的存在。综上所述,违约责任加重原则是指在旅行社违反合同后,为了更好保护、补救、弥补旅游者被非法侵害的合法权益,而承担超过实际损害的赔偿责任的指导思想。(注释:以上仅对旅行社违约加以论述,而不对旅游者违约作赘述。)五、优先选择诉讼救济原则在旅游法律关系中,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虽然,许多法律法规都规定了相关的保护施,但是侵权损害和旅游争议却客观存在。根本消除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亡羊补牢”却行之有效。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对解决冲突的要求不同,因而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也不完全相同,但是总的说来“私力救济”是社会冲突的最简单最原始的解决方法,包括调解、仲裁。当“私力救济”力所不及时,社会主体对冲突的解决转而求助于“公力救济”,即诉讼。于是,随着“私力救济”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的消失,作为“公力救济”象征,诉讼变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解决社会冲突的重要手段。㈠、协商、调解、仲裁与诉讼的区别现存解决旅游争议和纠纷的途径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几种主要方式。各种解决方法都是利弊并存,而诉讼是现存几种方式中最有效有利的环节和途径。诉讼解决方法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诉讼不同于其它争议和纠纷的解决方式:第一,诉讼的受理机关是人民法院,具有国家强制力。诉讼在我国现阶段主要是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及行政诉讼。但是,无论是那种诉讼,受理的机关只能是人民法院。而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因而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协商是当事人之间自愿、自助的行为;调解是当时人自愿接受具有威望和信誉的第三人居中协调;仲裁则是当事人根据事前或者事后签订的《仲裁协议》的约定,将争议交由仲裁机关仲裁,但是仲裁机关属于民间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因此,协商、调解及仲裁都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第二,处理决定的形式不同。诉讼的处理决定形式是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决,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协商是当事人自助的行为,处理决定形式是双方达成的、没有强制力的协议,由双方自愿履行。调解是调解协议,也是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履行。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处理决定的形式,当事人不履行仲裁协议的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第三,诉讼的程序性最为严格。诉讼的进行必须按照国家诉讼法的规定进行。除了仲裁是按照《仲裁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其它几种处理方式对程序的要求并不是十分严格。在仲裁程序中实行的是“一案一庭制”,而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了案情清楚的案件以外,通常要开庭一次以上,这就有利于查清案情真相,依法做出公正的判决。第四,诉讼是解决争议和纠纷的最后的环节和途径。当事人协商、调解来解决争议和纠纷,如果和一方不履行双方达成的协议都仅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使是仲裁协议,当事人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也只能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诉讼与协商、调解及仲裁相比,诉讼是解决争议和纠纷的最后的环节和途径。㈡、诉讼解决方法的优越性第一,有利于节约时间,减少损失,使被非法侵害的权利得到及时的补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使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而其他几种解决途径,几乎都没规定具体的解决时间。仲裁虽然也规定了审结案件的时间限制,但是在规定的时间相对过短,遇有案情复杂的案件虽规定了可以延长结案时间,但是相对于复杂案件还是不够的,因此会导致仲裁质量受到限制,不利于案件的及时、合理、公正解决。第二,诉讼对旅行社也有社会督促的间接作用,减少和避免违约行为的发生。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以外,一律要公开审理。而旅行社是法人机构,要有自己的企业形象、商业信誉,诉讼必然要使旅行社的企业形象和商业信誉受到损害,这是旅行社所不愿发生的。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商业声誉,旅行社必然会在诉讼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诚意。第三,可以最终求得双方都更为满意的结论和赔偿金额。诉讼的受理、审理机关是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而依法公正审判是人民赋予它的职权,因而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具有国家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即可以避免旅游消费者漫天要价,也可以避免旅行社逃避其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体现出双方承担责任、获取赔偿的公平、公正性。公平、公正性又决定了诉讼可以最终求得双方都更为满意的结论和赔偿金额。五、强调旅游者知悉权原则、旅行社虚假宣传责任和合同违约责任加重原则及优先选择诉讼救济原则的理论联系示意图及在案例中的分析⑴、我们可以总结说:通过旅行社旅游的旅游者的利益的实现,通常是以旅行社为介质的;旅行社的利润是在旅游者中获得的;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既在旅游者和旅行社的相互关系中得到实现,又在旅游者和旅行社的相互关系中被侵害。旅行社同旅游者之间,因为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同,产生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形成了矛盾体系。为了解决旅游者、旅行社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三者的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关系,必须强调旅游者知悉权的原则、旅行社虚假宣传责任和合同违约责任加重原则及优先选择诉讼救济原则。上述三个原则理论关系示意图如下:直接监督间接督促预防作用预防和有效保护作用及时合理保护作用强调旅游者旅行社虚假宣传责任优先选择诉知悉权原则和违约责任加重原则讼救济原则证据的重要来源为了阐明本文所主张的观点的合理成分,下面将结合具体案例做理论分析:⑵、案例:王先生是某公司经理,是个瓷文化爱好者,于1999年7月在《XX报》上看到一则广告,全文如下:“XX旅行社,为了答谢广大旅游者的厚爱,将在8-9月举行黄金旅游月活动。在本旅行月内,将增设瓷文化旅游专线5日游,届时您将领略到瓷都景德镇宜人风光,陶醉于中国博大精深的陶文化。此旅游线路总共费用是XXX圆,您可以享受8折优惠,后期付款,陶瓷街购物是您固定的游览项目。”王先生被瓷文化旅游专线和廉价的费用所吸引,毫不犹豫地就参加了瓷文化旅游团。但是结果,确是出乎意料的。导游不是本地人,而且对景德镇毫不了解,更不用说对瓷文化的解说,迷路、绕远是常有的事情。旅游景点少的可怜,陶瓷街购物却占了旅游时间80%。最后交费的时候确是全额,根本就没打折。王先生同XX旅行社理论,结果旅行社告诉他,他没有在指定的陶瓷街购物,所以不能享受打折服务。其他人,因为购物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也不能享受打折服务。最终,文化旅游成了精神疲惫游、沮丧游。结合本案例分析:第一,根据强调知悉权原则,王先生如果在参加之前弄清楚广告中的优惠是否附加条件、“陶瓷街购物是您固定的游览项目”的真正目的、服务的标准、导游的素质极其旅游的具体线路,显然就可以避免“精神疲惫游、沮丧游”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王先生忽略了自己的知悉权,导致了客观损害的发生。第二,如果实行旅行社虚假宣传和违约责任加重原则,一方面,旅行社是不是能够自我督促、自我检点自己的宣传行为,刊登摸棱两可的广告;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可以惩罚这种欺诈行为,使行为者“得不偿失”。我们相信如果实行旅行社虚假宣传和违约责任加重原则,上述损害是能在一定范围内避免的。第三,王先生找旅行社理论,实际上是想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结果确是自己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合理及时的保护。如果坚持诉讼为先原则,通过法院解决问题,也假设法律法规中有保护旅游者精神感受的相关规定,王先生的合法权益是不是就能得到合理及时的保护。旅行社的消极态度是不是相应的变得主动、积极。本案例的法理启示,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我们相信伴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宪法》精神的贯彻,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最终必将得到及时合理的保护,旅游者、旅行社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三者的矛盾,必将最终得到合理的解决,全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附:参考书目⒈杨紫煊等《经济法学》,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⒉周叶中等《宪法学》,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⒊江伟等《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⒋张文显等《法理学》,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⒌王利明等《合同法要义与案例分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⒍焦承华等《旅游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版⒎王健编著《旅游法原理与实务》,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版⒏杨荣新等《仲裁法理论与适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版注:word文本请点击以下网址下载:http://www.law-lib.com/lw/doc/lw888.doc

旅游经济问题篇8

关键词:山东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性

一、引言

各地区的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普遍存在,属于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也逐渐成为了旅游行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现阶段,我国山东省的旅游经济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山东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总收入不断增加,但是山东省的旅游经济空间分布存在不平衡和差异问题,应该优化区域旅游经济生产资源分布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控制策略,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支持作用。山东省区域的旅游经济差异是对整体地区旅游行业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了解和认识到地区旅游经济差异所在,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区域旅游经济优化方案,避免地区之间出现旅游恶意竞争问题,逐渐缩小区域内部各地区之间的旅游行业实力差距,缩小旅游收入差距。

二、山东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简介

山东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区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一直是我国旅游发展重点省份,从2001年初期开始,山东省的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开始不断加快,国内旅游经济收入也开始同步增长,网络统计数据表明,山东省的旅游经济收入已经占据全国旅游经济收入的21%左右,山东省的整体旅游经济收入已经长期稳居全国第四,总体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平稳。但是,因为受到来自地区地理位置、旅游服务、区域交通和旅游景点知名度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省内各市的旅游经济差异明显存在,因此,应该准确把握山东省地区旅游经济差异发展规律,鼓励各市发挥各自的旅游特色优势,广泛开展地区之间的旅游合作,共同促进山东省地区旅游经济进步与发展,为山东省整体旅游行业竞争发展实力的提升发挥重要支持作用[1]。

三、山东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分析

(一)区域经济发展演变分析

山东省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一直存在,同时受到来自外界社会因素的影响,一直在发展演变,各地区政府的旅游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都会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2007年,山东省借助奥运会和全运会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了省内的旅游经济发展优势,促进了山东省整体旅游行业发展,不仅仅对拉动山东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推动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山东省各市之间旅游经济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短期内,山东省的地区旅游经济差异会进一步扩大,但是整体的旅游经济发展事态良好[2]。

(二)区域经济空间发展差异分析

国内各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问题,通过对山东省各市之间存在的旅游经济差异分析可以发现,青岛和济南、烟台都是山东省内旅游经济发展前三位城市,旅游行业发展成为了主要的经济支柱。尤其是青岛市,已经成为了国家一级旅游城市,整体的青岛旅游经济发展实力以及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山东省内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济南市与烟台市整体市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实力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青岛和烟台都是第一批开放城市,所以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上获得了较快发展,同时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带动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济南是山东省会,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聚集地[3]。

(三)沿海地带与内陆地带旅游经济差异分析

众所周知,沿海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通常情况下都要好于内陆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青岛作为山东省的旅游经济领先者,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青岛、威海、烟台三个地区已经逐步成为了山东地区的“黄金海岸旅游地带”,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首发地区,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开放程度较大,旅游经济投资和融资优势明显。同时,旅游经济不断发展,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也在不断出现,很多内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也为整体旅游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4]。

四、山东省区域旅游经济全面发展对策

(一)广泛开展区域旅游合作

山东省各地区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旅游行业发展优势,广泛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开发新形式旅游产品,同时结合针对性明显的旅游行业发展策略,防止出现区域之间的旅游行业恶意竞争以及低水平开发循环、消耗旅游资源。各地区政府也应该突破各地区的行政局限,避免因为地方保护政策束缚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建立多元旅游经济合作机制,实现山东省省内各地区之间的旅游资源高效配置和省内旅游资源自由交流,制定旅游营销宣传联合实施计划[5]。

(二)加快旅游产品升级

不断提升山东省各区域内部旅游产品的地区特色,扩大地区旅游品牌知名度,加快地区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发挥各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借助青岛的旅游经济发展带头力量,打造沿海地区的特色旅游项目,开展疗养、休闲、游轮、海岛度假等高端旅游产品,发挥“黄金旅游地带”的优势作用,深入挖掘山东省交通沿线地区的旅游发展潜力,开展新型旅游项目,扩大对旅游消费人群的吸引力,实现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旅游联锁,构建民俗、文化和休闲等多类型旅游产品。

五、结语

综述所述,山东省地区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是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重点问题,也是为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山东省区域的旅游经济差异是对整体地区旅游行业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了解和认识到地区旅游经济差异所在,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区域旅游经济优化方案,避免地区之间出现旅游恶意竞争问题,逐渐缩小区域内部各地区之间的旅游行业实力差距,缩小旅游收入。(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梦,刘景阳.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性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4,15:21-22.

[2]栾福明,张小雷.1990-2011年山东省旅游节庆的时空变异特征及机理[J].地理科学进展,2013,06:940-949.

[3]齐邦锋,江冲.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空间结构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05:98-102.

旅游经济问题篇9

关键词:经济安全因素评析

2003年,是中国的旅游业非常困难的一年,也是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受到扼制的一年。中国的旅游经济全面下滑。“经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核定,2003年入境旅游人数9166.2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38%;入境过夜旅游者3297.0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0.41%;入境外国旅游者1140.2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5.15%。根据2002年入境旅游者花费抽样调查结果测算,2003年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为174.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61%”。“国内旅游人数8.7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42亿元、国内旅游业总收入4874亿元,分别比上年减少0.9%、11.2%和12.4%”。

上述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究竟应当如何认识旅游经济安全问题?究竟什么因素在影响旅游经济安全?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浅探讨。

关于旅游经济安全

应当说,旅游经济安全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旅游经济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研究旅游经济安全,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实际上只要有旅游业存在,旅游业就有一个安全问题。但是,旅游经济安全不是旅游安全,却又大于并高于旅游安全。旅游安全从旅游业运行的环节和旅游活动特点看,“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六大环节,可相应分为饮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游览安全、购物安全、娱乐安全六大类”;从旅游学研究对象看,“可分为旅游主体安全、旅游媒体和旅游客体安全。旅游主体安全即旅游者安全;旅游媒体安全集中表现为交通安全和旅游从业者安全;旅游客体安全即旅游资源的安全,涉及资源的保护、环境容量与可持续发展”。而旅游经济安全则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旅游这个行业发展的安全,是旅游经济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安全。说到底,旅游经济安全问题就是旅游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问题,

影响国内旅游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影响旅游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应当是影响国家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政府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旅游自身因素,它们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政府因素

首先,政府对旅游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旅游经济的壮大程度。一个国家是否重视旅游业,决定了旅游业在这个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只能由政府或主要应由政府承担。例如,国际旅游合作协定的签订,本国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本国整体旅游形象的塑造和促销,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同样,有的国家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那么,旅游业从政策、资金、人才、资源开发以及市场开发等各个方面都会得到大力扶持,旅游经济就会得到大发展。一般来说,国家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旅游经济的壮大程度。其次,政府在外交及政策上的灵活程度,决定了发展国际旅游的外部环境的优化程度。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在争取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都必然要与世界各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只有对外开放并能妥善地处理好国家关系,才会打开国门,拥抱游客,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一个闭关锁国,外交紧张的国家,外国公民连你的国门都难以踏进,又何谈做大旅游业,壮大旅游经济。灵活正确的外交方针和开放政策,为发展国际旅游提供了重要前提。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决定着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一个国家即使具有发展旅游的很好条件,也不是说旅游业就一定能够发展起来。旅游业是一种休闲产业,只有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有了进行旅游的愿望和需要、时间和资金的保障能力,旅游才能提到人们的日程,旅游业发展才具有了源动力,旅游经济才能成为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甚至重要组成部分。也只有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能力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进而成为旅游目的国。

社会因素

社会的安全程度决定着旅游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在社会安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集中精力去发展经济,也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为旅游经济安全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种族冲突、民族和宗教矛盾、边界争端、权力纷争不断,以至战火连连,民不聊生,旅游经济安全就无从谈起。同时,民众和人才的素质程度,也考验着旅游经济发展的引力程度。一国的旅游经济安全是要靠民众和人才的努力去实现的。民众对旅游者的亲和程度、包容程度,旅游方面的领导、管理、技术、服务人员的战略谋划、理念导向、资源开发、综合接待、全面服务的程度,都直接关系到旅游者旅游的愉悦程度、信心程度,并由此衍生出赞誉程度和旅游接待国的美誉程度。因此,整个民众素质的高低关系极大,其中各类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领导和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等等更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旅游自身因素

它主要体现在:第一,旅游发展战略的可行程度。发展旅游经济,必须有相关的发展战略。许多国家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正确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使旅游经济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如果不能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制定或调整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就会造成旅游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倒退或蒙受巨大损失。第二,比较优势的独特程度。为什么有的国家适合发展旅游业,有的国家不适合发展旅游业,区别就在于旅游经济发展的优势不同。一个国家发展旅游业,应当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与众不同的民俗和风情、历史与文化,便捷的交通和通讯以及较强的综合接待能力等等。“一个国家或地区把旅游业列为重点产业,是其比较优势和经济分工原则所决定的”。第三,旅游自身的安全程度。旅游经济安全既包括旅游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安全。旅游安全即旅游自身的安全。旅游自身的安全至关重要。“旅游安全性是旅游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就没有旅游业。强调旅游安全,就是要为旅游者提供人身、财产、心理、精神、物质、名誉上的安全经历,这是旅游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就是要为旅游者在开展旅游活动时,提供景点、交通、消防、餐宿、治安等旅游载体和环境方面的安全保障;就是要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撑。第四,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程度。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旅游销售的重要卖点就是环境”,“毁坏环境就是毁灭旅游业的自身”。长期以来,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一是对旅游资源,尤其对珍稀动植物资源、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掠夺性开发;二是对旅游环境进行消耗性经营,造成大量生活垃圾,严重污染环境;三是没有形成一个旅游规划、开发、管理、经营、消费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参考资料:

1.2003年12月份我国入境旅游接待收汇情况,中国旅游网

2.张进福、郑向敏,旅游安全研究,《华侨大学学报》,2001

旅游经济问题篇10

关键词:经济转型;旅游产业;发展

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改革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仍面临着联动作用不强、城市旅游形象不鲜明、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区域旅游合作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本文将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分析阐述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发展旅游产业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经济转型中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经济产业结构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整体经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符合社会需要,使我国内部各产业之间能更加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合理优化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贯穿了诸多领域的信息文化,包括生活、通信、教育等,它促使整个旅游经济更加有效、快速地发展,对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有显著作用,提高了我国旅游产业在国际中的整体竞争力。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的GDp稳定增长率,旅游经济也从过去单一形式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人们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到现在已成为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这也推动着我国经济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人数直线上升,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总收入都达到了非常可观的数字,同时也提高了旅游就业人数,可见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规模信息化时代。同时,旅游产业发挥其联动带头作用使得其他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也让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旅游经济已经作为现代经济组成的一部分,不断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并成为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础,对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有不可低估的贡献。

(二)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为了了解、分析我国旅游产业现阶段人口就业状况,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wttC)就旅游产业带动的就业人数进行了详细地统计和预估,预计到2021年中国旅游全部就业和旅游直接就业分别可达到8339万人和2662.8万人。从实际数据可以看出,旅游产业带动的人员就业数量之多,为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分担了不少压力。而旅游产业在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还刺激了与之相关产业的就业需求,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在缓解我国就业压力上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我国旅游经济总量的大幅提升,旅游就业率也随之增长。而作为国家产业转型改革中的朝阳产业,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提升我国在世界中的国际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国家也出台一系列积极政策,保证全面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改革发展,不仅提高了我国旅游经济总量,同时也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三)有利于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目前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也开始倡导以自然的生态环境作为旅游资源,并在开发资源的同时也保护生态环境,保证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良好的循环发展。而相对过去单一化的传统旅游,与时俱进的生态旅游更加注重原生态的绿色生活方式,让游客回归本真,体会生活的原态,不仅积极深化了旅游产业的内涵,更降低了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为了保证旅游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提高我国对资源能源的节约意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实现旅游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各旅游企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发挥天然生态环境的有利条件,保留乡村生态环境的原始风貌,引导生态旅游健康发展。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更有利于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四)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为了使旅游产业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加强区域旅游间的协同合作体现了其重要性。在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大趋势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旅游业和其相关的一系列产业链,出现了强强联合的良好合作态势,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做出了重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改革转型,各省、各县、各区就旅游区域合作问题展开了深刻的研究、讨论及考察,区域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讨论得出良好的区域旅游协同合作对提高旅游产业区域的竞争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旅游资源得到了最大利益化,更提升了我国旅游产业在国际旅游中的地位,也产生了巨大旅游产业经济效益,这一系列良好的循环效应体现了旅游区域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以旅游区域协同合作为契机,可以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按市场原则推进区域合作,逐步扩展合作领域,提高区域协调合作水平,形成良好的区域旅游发展态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区域协调共同发展。

二、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的联动作用不强

旅游产业作为我国服务业的领头行业,是一个与其他各领域产业关联度非常高的行业,同时它又有极强的综合带动性。旅游业作为主导先行行业,不仅能直接带动很多个产业发展,更能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其他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各产业之间的合作发展势头强劲,各产业间也越来越重视通过构建和延伸产业链,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但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改革开放后的各产业、各个政府管理部门养成了各自为政的不良风气,只考虑自身利益,不从宏观的长远旅游循环发展考虑,并有过度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造成各产业之间经济结构雷同,产业结构相似,最终只能被市场淘汰。另外还有一些影响旅游产业联动力的因素,包括各产业合作间是否有优良的互补性,是否有良好的国际市场营销模式,是否对产业间合作发展模式及制度达成一致性,是否有政府的积极政策支持等,这些因素的优劣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旅游产业发挥联动带头作用。

(二)城市旅游形象不鲜明

城市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有着特有的城市文化内涵。以城市作为基础,依赖城市现有的经济基础和资源,可以带动城市旅游的发展,使城市中静态的建筑物变得更加生动,提升城市旅游的整体形象。而旅游形象对于游客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旅游形象不够鲜明独特,则无法引起游客对城市旅游的兴趣,所以一个旅游形象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它是否能被消费者接受。许多旅游相关工作者对于旅游形象的理解也比较肤浅,只是从表面的环境是否卫生、安保是否严密等一些相关的服务管理工作去理解,无法深刻理解旅游形象对旅游发展建设的重要性,如果在旅游项目建设之初就对旅游形象模糊定位,既不鲜明也没有记忆点,将会直接阻碍旅游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要对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引起重视。

(三)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受改革开放初期粗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不仅对旅游环境造成了破坏,更是直接对文化资源造成了损害,从而动摇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础。而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进入白热化的发展阶段,发展的高速不仅使旅游收入逐年递增,也使后来者看到旅游行业的暴利。随着人们的不断加入,旅游行业形成了独立化和普遍化的模式。旅游业是外向型的产业,既要进行国际竞争,面对国际市场,又要发展自身,提高国家的旅游质量总体水平。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市场需求持续膨胀,使得我国旅游业基本上一直处于紧张运营状态。急剧增长的旅游服务需求与我国旅游资源供给能力和开发需求存在着差距,这也是导致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原因之一。

(四)区域旅游合作力度不够

区域旅游合作是跨区间的协同行动。受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影响,各区域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和合作原则,如果没有统一的建设化制度,则会对区域旅游合作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产生不利影响。且跨区域协作层面较多,各区域间利益分割比较复杂,无法形成共识,所以区域旅游合作的可操作性不强。虽然很多旅游协作区提出资源共享、共同营销、共同操作、协同完成合作方案,但是实际操作起来,矛盾重重,无法达成共识。一旦合作中出现问题不去深究其根本原因,只从表面看问题解决问题,各区域都有各自的看法和观点,没有统一的制度去规范,各区域在这些问题上的不予配合,就会给区域合作造成极大地阻碍和影响。众所周知,旅游产业的受利益主体是区域协作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在区域旅游合作中作为领头者和参与者,虽然出力最多,却不是获利方,这样有悖于市场原则的现象,使得区域旅游之间合作力度不够。另外少数旅游资源分属不同部门和单位管理,致使旅游资源长期处于分散状态,各区域部门优先考虑自身利益,拒绝区域协作,也影响了区域旅游合作力度。

三、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政策主导作用

旅游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政府产业政策的正向激励,需要宏、微观政策与之相配套,才能发挥出更强大的效应。政府应充分利用、整合各种资源,分析各区域旅游产业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优化资源的配置,对产业链之间的内部合作功能性加以重视,促进旅游产业间的联动性,优化产业合作功能性,主导产业合作的顺利进行,并对优势产业进行扶植,加强政府在产业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旅游行政部门等各领导机构则应协调配合,完善旅游产业领导机制,并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创建一系列规范制度,保证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政府在旅游产业上作为主导人发挥着调整生产关系、合理分配旅游资源、引领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

(二)积极发挥产业联动作用

在旅游产业结构中,旅行社在各行业中居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它是连接各行业的纽带。因此,旅游产业不仅要起带头作用,还要合理地处理与其有关联的产业之间的比例问题。同时,也要深入研究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分析和研究不同旅游行业的变化趋势,以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和其他各产业之间的合作仍不密切,所以我国需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建设资源、人力资源等,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以旅游产业为合作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带动其他产业的协作和联动,实现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共享,共同创造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着力打造主体旅游景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产业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游客对旅游景点主题形象的反馈得出,旅游景区主题形象的准确定位对游客是否决定出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着力打造主体旅游景区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针对如何打造主题旅游景区,可以参照以下几点:其一是主题形象的概括要客观而准确。从旅游区的名字要能准确客观地表达出旅游区的独特性质,包括地区的地域优势、气候特征、民族文化等。其二,主题形象要对现阶段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对旅游目的和景区形象要实际分析,对旅游市场的潜在目标人群要“投其所好”,制定方案既要符合实际又要能吸引消费者。其三,主题形象一定要以当地文化背景为根据开展,不能产生根本性歧义。尤其是旅游区当地居民,对旅游区的性质特征要正确定位,让当地居民能够对旅游区有最直观、全面的感受。同时也要通过主题形象的宣传和全民参与让当地居民能够快速认可主题形象。其四,主题形象必须独特、鲜明、真实可信,不能盲目借鉴套用。其五,主题形象景区口号要通俗易懂、简洁干练、朗朗上口,不要使用生僻深奥的词。其六,主题形象宣传不要庸俗、低劣、媚俗,要时刻围绕主题文化进行宣传倡导,将主题文化深入人心。其七,主题形象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时作出调整,既要相对稳定,保证深厚的主题文化内涵,又要与时俱进,更好地被大众接受。

(四)加大区域旅游合作力度

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当代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加强区域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旅游产业在区域合作中的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快速有效的发展,并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所以应该要加大区域旅游合作的力度。首先各区域协作单位应有效地整合市场资源,并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其次要明确各区域旅游间的协作关系,包括旅游资源之间的协作、市场之间的协作等,并且要正确规范各区域协作方的职责、权利关系。制定明确的协作组织章程,保证区域旅游合作能有效地进行。最后政府要发挥其领导带头作用,对区域合作中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加大对经济、行政、治安等管理权利的制约力度。

(五)完善旅游产业信息建设

国家已逐步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旅游产业也应该紧随其后。旅游产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才能加强核心竞争力,更加有效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的挑战,同时也能更好地管理产业链,使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加高效。旅游产业的管理从目标市场确定,景点规划、资源分配、客户信息、市场竞争策略等制度,都需要强大的信息平台的支撑。足见信息化管理建设对旅游产业高效、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鉴于这种情况,目前旅游产业应该完善自己的信息建设,政府应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管理旅游业,将所有旅游企业信息、消费者信息有效地整合起来。而旅游企业则应该配合相关政策,逐步完善旅游产业的信息系统。

四、小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我国在经历了传统产业带来的刺激之后,旅游产业陷入一段时间的低谷。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也已经重视到了服务业所带来的附加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加入了国际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也进入了经济转型阶段,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中国正坚持不懈地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而旅游产业作为同类产业中的佼佼者,紧随着国家积极改革政策的脚步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拉动我国与世界发展的桥梁。这种趋势不仅提高了国民收入,更有助于发展劳动力市场、缓解就业压力,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作者:刘莹孟书敏邓江楠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太光.上海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与路径选择[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2]吴建兴.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上海旅游服务转型升级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3]贾君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