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十篇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十篇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7:36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基础性的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方面的教学是其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阅读不但能够掌握相关语文基础知识,还能通过阅读不断的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其语文学习内容。因此各级初中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各个方面的教学的开展都相对比较落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模式。整个课堂教学相对比较沉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学习往往处于被动受听的状态,而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也相对较弱,容易产生教学倦怠。初中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学群体,相对于小学生而言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都相对较强。而语文阅读方面的教学是学生增加语文能力,拓宽自我视野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学生更愿意以自我为主要载体在课堂中进行学习探索,而教师在传统模式下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对于阅读内容的安排往往是根据教学参考书的要求来设定,教学内容中教师自己加入的元素相对较少。这就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知识的主动追求与课堂的被动受听相冲突,课堂教学效果不高。

二、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向了各级中小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变化。

1.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学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主人的身份,不断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积极的促进学生思维和探索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皇帝的新装》这篇阅读材料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的模仿《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对于新装的反应,让学生通过模仿感知到课文的主旨内容,通过不断的和学生进行互动提问,让学生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谈谈对这篇课文的认识,该课文能反映出什么问题。通过这种双向互动,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通过提问回答、演示来不断的加强对于课文的理解,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2.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设计环节

教师在阅读材料讲解之前,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的是教学参考中的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由于版本比较老等缘故使课堂教学设计无法适应学生的要求,教师在这种课堂教学的设计下进行课堂教学常常会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无法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在原有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不断的对其进行丰富。首先,教师要注重分层课堂教学设计。所谓分层课堂教学设计,指的是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的对象是文章,而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各有各的侧重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特点,设定不同的课堂学生设计形式,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胃口。对于不同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不同的要求。比如,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能够进行评价和创新;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按照要求让他们能够进行理解和通读。不同课堂教学设计满足了不同能力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中学习到相关知识。其次,教师要注重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设备进行阅读课堂教学设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学校已经配备了很多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教室、电脑等,这些设备不仅能够使教师有了更多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式和工具,还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带来与众不同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文《荷塘月色》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和投影还原整个荷塘月色的场景。学生通过这种实际的动画效果,结合课文的文字,体会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由传统的板书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动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被大大的调动起来,学习的参与度也高涨,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加的理想。

3.教师要注重课堂评价体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通过学生的成绩来体现,另一个重要的体现方式就是课堂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下各个学科都十分重视教学反思,而提供教学反思主要依据的就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标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设定上科学化、民主化,不仅要让学生、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体系来,还需要结合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科学的评测。在得到相关评价体系参数时,教师要通过这些参数主动的去自我反思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优缺点。对于教学中的优势,教师要不断的去巩固保持;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细心的去分析,找出解决的方式。只有这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才会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也会不断的提升。

三、结语

总的来讲,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谓机遇指的是新课改的各种理念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促进了教学的不断前行。所谓挑战,指的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我教学能力,要改变传统的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不断的面对新课改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各级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努力迎接挑战,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13-15.

[2]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9-140.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2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基于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并坚持一定的设计原则开展实施,以确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具体原则分析如下:

(一)创新性原则

“教是为了不教”,而“不教”指的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亦即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时坚持创新性原则。优质的问题设计能够拓展教学空间,发散学生思维,打造高效阅读课堂。因而,教师需结合文本的语言、结构、主题、思想情感、修辞手法等进行创新延展,亦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特点、审美能力、个人爱好进行适当拓展,从多维视角出发,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二)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探究性以及挑战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解决问题。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其主动思考,形成良好思维习惯,进而提高阅读学习效率。需注意的是,在探究性问题设计时,教师需结合文本积极挖掘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并获取学生学习反馈情况,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个人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针对性原则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以扩展,认知能力得以增强,思维习惯也有了很大改变,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时根据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以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互动。此外,学生个体学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需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问题设计时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的问题,体现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

(一)基于学生兴趣进行问题设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应讲究方法,不能教师想怎么问就怎么问,而需结合教学实际,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问题。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例如初中学生情窦初开,有了追求浪漫的小心思,喜欢研究不同花的花语。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我就把握住了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花,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花的花语,如玫瑰代表爱情、康乃馨代表母爱等,并适时引出本堂课要讨论的问题:“莲花的花语是什么?周敦颐为什么独爱莲?”如此,由兴趣引入问题,再由问题深入文本,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阅读教学更具高效性与趣味性。

(二)紧扣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不然则会使教学失去意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也需紧扣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明确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在《紫藤萝瀑布》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在描写紫藤萝花时采取了何种顺序?作者在面对紫藤萝瀑布时为何会出现那样的情感变化和人生感悟?”问题一提出,学生便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自主思考与研读中逐步理解课文内容。这类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理清思维脉络,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三)结合教学实际把握问题设计的“度”

问题设计不仅要精彩、要合理,还要有“度”,即问题设计需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性,同时还要把握适宜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本,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一方面,教师的问题设计需由易而难,层层递进。例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依次设计了如下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课文题目有何深刻含义?文章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本文与《秋天的怀念》在思想表达方面有何不同?你对父亲有着怎样的理解?这四个问题层层递进,既有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拔高升华,有效关联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发散了学生思维,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的问题设计需深度适宜,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鲁迅弃医从文是一种怎样的爱国主义?这种行为是否可取?你认为什么是最好的爱国主义行为?”随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形成自我认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了阅读教学由课堂向课外延展。

三、结语

总之,问题设计关乎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教师应把握好问题设计的原则,提升学生主体作用,从学生出发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运用问题设计方法,通过优质问题的提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而确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生成。

作者:黄康梅单位:广东省吴川市中山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金海鹏.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思考和做法[J].读书文摘,2016(18).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研究

实践中可以看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若不创新提问技巧,则很难取得教学成效。基于此,课堂教学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还是一门艺术。在当前新课标实施背景下,加强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重要性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思维源于问题的产生和惊讶的开始,由此可以看出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学习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若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则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当前国内各类初中学校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来看,教学实践中的高质量问题设计,成为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理念可谓根深蒂固,基本流程是作者介绍、范读全文、齐读课文以及正音解词和分析与作业布置。基于这一教学流程的分析可知,传统模式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且整个课堂教学氛围也非常的沉闷,学生严重缺乏激情和热情,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要通过问题的提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问设计的重要性分析,笔者认为要想以提问设计为基础,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设计要求层次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前初中学生自身的阅历和生活实践还比较有限,尤其是对新事物的认知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方案和内容应当符合当前国内中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要求。如果设计的问题难度偏大,则学生可能会无从回答,进而产生“卡壳”、“冷场”等现象,甚至令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适得其反。然而,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仅靠几个问题的提出显然是不够的,需要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提问系统与方案,只有这样这样才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白杨礼赞》一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通读整篇文章,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对白杨树进行了赞扬;对有感情、有深刻含义语言进行全面的理解;通过象征手法的应用,自由写段读后感等等。这些教学目标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对各层的学生进行了考虑,即体现出教学目标分层设计之要求。同时,这一问题的设计也体现出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特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2.2阅读教学提问设计应有针对性

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提出问题的目标要明确。设置课堂提问要依据教学目标,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找准方向,学会重点内容,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很难理解但又必须掌握的地方,它需要师生共同研究与探讨。抓难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需要老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据重点、难点设置问题,直接引入主题,省掉了中间的很多繁琐过程,也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文章是否产生了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自己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应用,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积极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设计,还应当具有启发性和曲折性。比如,著名教师于漪老师在《孔乙己》一文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是本文主人公姓甚名谁;钱梦龙老师在《愚公移山》一文教学过程中对孀妻和遗男设计了问题:该孩子帮助老愚公去移山,他的爸爸会让他去做这件事情吗?诸如此类的高质量问题的提出,可以有效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和诸多性,同时对于活跃他们的思维也非常重要。启发性与曲折性,主要表现为通过对所设计问题的探究,可从中获得很大的收获,而这种设计不能直来直往、显而易见,而是应当让思维拐弯,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寻找思路的入口。

2.3注意问题设计中的学生创新意识与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提问对于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而言,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和教学手段,提问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关系着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和提问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所提出问题的质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基于此,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注意所设计问题的引导性。创新提问设计过程中,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仔细阅读课文、总结提炼。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提问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现有知识内容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应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发散型性思维能力。比如,《桃花源记》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认识了作者抨击官场腐败时,表现出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课后提问:“你是否愿意成为陶渊明一样的人?”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若每个人都去做“陶渊明一样的人,国家和社会发展将止步不前。”由此引出陶渊明消极遁世的消极思想和人生态度。

结语:在现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这主要是因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每篇文章内容的学习基本上都是零起点,在遇到新文章以后,会产生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此时教师应当提出更多的辅问题,以此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孙小雯.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方式[J].科学导报?教育论坛.2013(04).

[2]刘雪梅.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3(05)

[3]张东红.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极"提问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02).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4

摘要:课本插图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增加了教科书选编设计的难度,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解读初中英语课本插图的分类、特征,阐述课本插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功能,分析运用“课本插图”的必要性,最后从插图设计者和英语教师两个角度提出有效使用课本插图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本插图阅读教学

目前初中英语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具体形象生动的插图,在调查中了解到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最为吃力的部分是阅读纯文本的英语课文。由于文化、地区的差异,在英语这门外语学习中,阅读成了最容易出错的环节,或多或少会存在理解偏差。课本插图是对英语教材文本内容的直接表述,插图将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转变成为具体可感知的图形画面,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阶段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所以,我们有效地利用课本插图辅助英语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很大作用。

一、课本插图的内涵解读

课本插图是指穿插在英语课本中为文字提供背景信息或者对文本内容进行解释、表征、补充等作用的图片,是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解读课本插图的内涵,本文将从插图的分类、特征和功能三方面作详细的说明。

(一)课本插图的分类

从课本插图对文本的作用来分类,有装饰、表征、组织、解释和转化这五种[1]。

从课本插图实际功效的程度来分类,可以将插图归纳为简单复述功能、强化与概括功能、精确传达知识和提供思考信息功能这三大类。

从插图组织结构来划分,插图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独立概括图、思维发散图、内容序列图、内涵层次图。独立概括图,即只有一幅点明中心的插图;思维发散图,由一幅插图发散为几幅相类似或相互补充的图片;内容序列图,即几幅插图存在先后顺序;内涵层次图,插图的内涵层层递进,寓意更深。

(二)课本插图的特征

第一,课本插图的刺激性。刺激性指的是课本插图的色彩鲜明、形象贴切,插图的颜色及故事连续性作为一种视觉刺激,是初中英语课本中插图最为显著的特点。插图的故事情节、色彩吸引学生的眼球,给予学生阅读枯燥乏味的纯文本内容简单有效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处于兴奋状态,能有效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学生在阅读中更乐意选择图文结合的阅读文本,运用文字与插图之间互动,从而降低阅读文本的难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第二,课本插图的直观形象性。初中英语课本插图以卡通和实物图画为主,对文本内容做了再度呈现与补充,运用图画的形式展示文本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课本插图的具体形象呈现给学生直接的视觉表象,视觉表象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记忆编码和储藏类型,对学生直观形象的记忆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课本插图的空间思考性。英语课本插图作为一门语言的重要辅材料,对文字难以描述的细节和内容进行补充,比文字直接描述更具有广阔的思考空间。跨语言理解文本内容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困难,英语课本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给学生创造广阔的自由想象空间。英语课本插图大多是对内容的直接描述,不仅仅是文本材料的简单复制和补充,还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想象的空间,对学生个性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三)课本插图的功能

第一,课本插图的动机功能。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更偏向选择配有插图的阅读文本,是因为插图具有形象预知的特点,色彩鲜明、故事连续性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本插图是向学生提供刺激视觉通道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更易于接受教学信息并加深文本理解,提高学生有效阅读文本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插图创设情境,可以迅速有效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文本内容的学习作铺垫,同时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二,课本插图的辅助补充功能。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习英语时仅凭教师抽象的言语讲解,学生的想象、联想很难将抽象的内容吸收消化,而课本插图则对纯文本中的抽象内容进行了直观具体的重现。英语课本插图已经成为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最佳起点,通过插图预测文本内容以减少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理解误差。在阅读教学中,图文相结合进行阅读,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课本插图的人文功能。初中英语教材内容涉及中外名人、科学技术、世界历史、世界文化风俗等,拓宽了英语阅读内容的审美领域。国外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情、历史发展等都能够通过插图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国外的风土文化,产生强烈的表现美、创造美的冲动与行动,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及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2]。

二、创设运用“课本插图”的必要性

(一)初中英语课标的需要

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合理利用课内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是英语课程有效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教材和课本插图就是最重要的课内教学资源[3]。课标还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各方面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等进行有效教学,能够在课堂中灵活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合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于低年级还处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教师更应注意利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等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技术,收集有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阅读文本提供直观形象的理解资料。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初中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显著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并逐渐开始占主导地位。一方面,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虽然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尚未完全成熟,对于英语的阅读理解容易采用“经验优先”原则,对国外生活文化的理解也一并套用“中国模式”,在阅读英语文本内容时容易受早期经验感受的影响,凭借具体形象思维、中国式模式思考与理解,由于国内外生活方式等的差异,导致学生在阅读理解英语文本内容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为了符合初中生当前的这种思维方式、性格和年龄等特征,在帮助学生解决问}、培养阅读习惯时依然要辅助具体形象的材料。另一方面,由于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真正的语言环境,仅凭教师抽象的言语讲解和学生的想象、联想很难将抽象的内容消化吸收。简单依靠字面意思理解文本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课本插图在此时很好地显现出它的优势作用,在这方面很好地弥补了纯文本阅读的不足。

(三)教师教学的需要

首先,如何运用课本插图是教师教学内容之一。语言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简单的“讲述”,更是学生在语境中主动实践、体验、探索的过程。教育一直提倡授之以渔,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不再是以往传统的教师传授理论知识,而更注重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如何灵活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利用课本插图展开文本阅读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充分引导学生有效使用课本插图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课本插图所酝酿的语境中自主探索。

其次,如何运用课本插图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教材所提供的插图,是教师展开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教师预设教案时思考的依据之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合理运用课本插图,是对现代教师的教学技能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课文内容的执行者,而要做插图的加工者,更应充当课文插图的资源开发者及运用者,充分把课本已有插图运用到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插图故事化等方法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还要积极创作英语阅读插图,并有效地结合到阅读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思考。

三、课本插图在初中英语阅读中有效使用的建议

(一)插图设计者有效设计课本插图

1.重视学习者的阅读水平与插图实效性的关系。

插图的使用效果受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因此插图制作要从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出发,有必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既要设计对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有挑战的抽象插图,又要有适合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形象性强、层次低的插图。难易结合的插图才能照顾到全部的学生,更好地凸显出学习者的特征,才能真正发挥英语课本插图对阅读文本的简化作用。初中生抽象思维快速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重要地位,因此出版社、教材编写者应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阅读水平设计课本插图,逐步过渡到抽象插图,相对照顾到每种阅读水平的学生。

2.重视课本插图与语言环境紧密结合、实事求是。

课本插图不同于一般插图,它是基于英语文本内容的艺术家的创作。阅读课文内容,不单是对文本的简单翻译与表述,还包括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时代背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个性化阅读与理解。插图虽然是英语文本内容的简要重现,但它需与英语语言环境相切合,要尊重多样化的时代和国外客观事实。若插图与英语本身的语言氛围不相符,插图就失去了其真正效用,还易误导学生形成脱离实际的认知。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到英语课本插图较多的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英语这门外语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更多的是感受国外的异域风情,增强直观的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在课本插图的设计中,多加入国外的风情面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阅读、真实地阅读。

(二)教师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教学

课本插图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对文本的预设、解释及补充。对于外语的学习,由于初中生生活阅历的浅薄、学习积累的不足、知识积累的匮乏,对文本中涉及的某些事与物知之甚少,在英Z阅读方面缺乏经验的支持,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阅读与理解,因此对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可行性建议。

1.看图猜意,预设内容。

这一策略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先观看插图猜测文本大致内容,降低阅读难度。

外研社出版的初中英语课本插图数量多,每个模块内的插图都是紧密联系的,插图紧扣文本内容,因此为展开阅读教学提供了便利。

首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浏览课本插图,要求能分辨清楚插图的先后顺序及文本大意[4]。其次,在阅读插图结束后,预测文本大致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最后,阅读文本,对比与插图阅读的差别。例如,《外研社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中的module4“Healthyfood”,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食物。在本模块的学习中,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插图中的各类食物及食物金字塔,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插图预知文本大致内容,对本文的方向有大概的认知,最后经过教师的点播,学生则验证自己在阅读课本插图时的猜测与文本实际内容是否相符。

2.阅读文本,简画插图。

这一策略是针对没有课本插图的文本,如何帮助学生阅读并理解此类文本,可以通过教授学生边读边画的方法,促进文本的阅读。

学生自由阅读文本,根据内容简要画出相关内容。例如,《外研社初中英语》七上中module3单元2主要讲述的是物体的不同位置和方向。这一模块的学习,比较复杂的是物体的各个不同位置及相应的位置介词及方向名词,在阅读这一无课本插图的文本时,最好的方法是边读边画,在阅读完一项位置描述后,将其简要画出,然后继续阅读下一项,再将其位置标识出来,这样简画出文本插图,帮助自己理解位置关系。

3.看图说话,升华阅读。

好的课本插图不单是对文本简单形象化的解释与描述,更是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能进一步深化文本的内涵。英语教学特别强调对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在阅读文本结束之后,根据几幅梗概插图复述文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利用课本插图展开阅读的学习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水平。

首先,教师选用或自己制作一些能直接表达出课文脉络的插图,通过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组织语言。接着,学生可根据课本插图对课文进行回忆,且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内容。最后,学生之间相互复述交流[5]。例如,在《外研社初中英语》八上中,module5“westernmusic”主要是了解国外的音乐及几种较有代表性的音乐类型。为降低学习的难度,教师在文本内容学习结束后,可以通过出示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插图,让学生直观插图、回忆文本中对音乐的描述,学生与学生间交流分享心得体会,进一步认识国外的音乐和类型。

课本插图是英语教材中的宝贵学习资源,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插图进行教学,利用插图的故事情节、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进行有效指导,以强化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熟练运用课本插图的阅读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辅助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总之,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对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鹏.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文本阅读中的插图效应[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韩春华.初中英语教材插图的有效使用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刘素华.浅谈课本插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4(24):46-49.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语文阅读;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249-01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学习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更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金钥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值得语文教师们深思的问题,文章就此问题展开探索研究。

一、创设生动形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学习的最佳原则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不宜过后外在的刺激,这表明能够促进学生动力的便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我们清楚最好的学习动机就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内在兴趣,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非常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理性和非理性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的研究教材,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受到了好奇心的驱使,就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和类型,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记叙文时可以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更加关注文章故事的主人公;抒情文通过情境创设,将学生带入文章的美感中,使学生感受到丰富的美感,主动的去了解和欣赏课文,真实体验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创设生活情境,二是通过音乐渲染情境,三是通过影像再现真实情境,四是通过语言描绘情境,五是通过实物演示情境等,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最真实的感受,从而激发出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阅读兴趣。

二、把问题带入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把问题带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激励学生更好的解决现存知识与问题要求间的矛盾,从而更好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入阅读世界,阅读后可以将问题解决。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思想,并理解作者所要表达颇不宁静的心境,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第一文章写作背景是什么?第二在这样的写作背景下作者会有什么样心境?第三作者描述的景物有哪些特点?第四作者是如何描绘荷塘月色的?在学生阅读前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会必然会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实现师生情感和谐融洽,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兴趣与人的情感是紧密相联的,一个人如果从感情上就喜欢某一件事情,那么在做起这件事情时一定会非常的认真,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然就会无精打采的打不起精神。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实际上教学活动就是生生间的双边活动,要使学生对初中语文阅读学习产生兴趣,那么教师就要投入真实的情感,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和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可以带着感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以情感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追求一种师生情感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从理性与情感的统一实施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要有情感作为基础的,教师要投入真实的情感,而并非是冰冷的说教,而要带有感情的进行教学,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讲解《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课文时,并没有运用过多的授课技巧和方法,课上也没有热闹的师生活动,而只有教师饱含深情的吟诵,泪流满面的吟诵,正是教师的这种真情实感将学生带入了诗的世界,学生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不由自主的便进入了课文的情境,在真情实感中感受作者的悲痛与博爱,这种情感自然的流入学生的血液中。雅思贝尔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了另一个灵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体态和语言等等,都可以将教材的情感因素真实的传达给学生,再现文章背后的精神和情感。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并阅读教师所触摸到的激情,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神奇,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教育中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对完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有效的应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再现性是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通过多媒体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课文为例子,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恰当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展示课文中涉及的人物、景观、社会历史等现象,让学生可以真实的感受到溪水流淌、秋虫低鸣、落叶的叹息等情境,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激发出学生对语文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综上所述,兴趣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阅读课文和研究语言不可缺少的内驱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研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多方位、多侧面、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必定会收获丰硕的语文能力之果。

参考文献:

[1]张勤.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S1:276-278.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中学英语阅读课不仅要帮助学生对语言(词汇和结构)和信息(主旨大意和细节信息)进行表层的理解,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把握,关注作者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和结构特点,学习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语篇布局方面的技巧,进而鉴赏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在中学英语阅读课中实施整体教学方案能有效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一、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的理念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一般把阅读课分成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pre-reading阶段,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和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旧带新,扫清生词障碍,或者让学生预测文章的内容,为学习课好准备;while-reading阶段,教师通常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获取和话题相关的主要信息来理解文章内容,文章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进行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学习;post-reading阶段,教师通过各种练习或者活动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并巩固复习已经学到的新的语言知识,从而对知识进行内化迁移。这三个教学环节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教学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学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习得词汇和语法知识。

二、例说整体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话题SpaceshipsaremainlycontrolledbycomputersSectionC重点是谈论电脑的用途及使用电脑的利弊,提醒学生合理使用电脑。其主要任务是了解电脑的用途并学习宾语补足语。学生在掌握本课生词的基础上,充分讨论使用电脑的利弊,通过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从不同角度为其读后的复述和写作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巩固练习来强化语法。通过整体教学实现以下教学目标: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宾语补足语,能用在本话题中学到的语汇谈论电脑的用途以及电脑的利弊。

教学过程

Step1.pre-reading

activity1:Freetalk

通过播放“神舟六号”的纪录片,引出本话题的生词,进行师生对话如下:

thereisnodoubtthatcomputersareusefulduringthespaceships.asweknow,computerscancontrolthespeedandthedirectionduringaspaceship’sflight.theycanalsofixtinymistakesandcancelwrongorders.wealsoknowthewholeworldisconnectedbycomputers.wecanexchangeinformation,news,ideas...withotherpeopleonline.板书画线单词,并要求学生掌握。

[设计说明]

通过短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为引出课话题做铺垫。

activity2:Discussion

教师呈现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并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回答。

①Docomputersplayanimportantroleduringthespaceflight?

②whatcancomputersandinternetdoinourdailylife?

③Canweworkoncomputerstoolong?why?

[设计说明]

通过利用所学英语知识,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以旧带新,逐步导入新课,降低阅读难度。

三、阅读教学环节整体设计的注意事项

1.阅读课的词汇和语法的处理

在阅读课前的热身阶段或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创设与阅读文本相关的语境,巧妙引入部分重要的生词,以旧带新。同时,教师在导入与文本相关的话题或呈现问题的答案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出阅读文中的目标词汇。还可以在读中、读后阶段,通过填表、复述、课文改写、课后讨论等活动中增加词汇的复现率,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目标词汇。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词汇教学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同样,语法教学也要以语境教学为原则。在阅读文本中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语境,发现、理解和运用目标语法项目,使语言形式和意义得以有机结合,达到巩固语法项目的目的。

2.课堂阅读要有保障

阅读课应该把重点放在阅读理解上,应该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要求学生阅读文章两三遍,每次阅读都带着不同的任务,每次阅读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上述案例中,我让学生从寻读到细读至少3遍,每次都有由简到繁的不同任务,从表层理解到深度理解,明确篇章结构,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运用相关词汇复述课文,实现语言的内化和迁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文化意识的渗透

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重视情知教学。其阅读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题材多样化。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具有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形成健康向上的品格。如在上述教育案例中,我设计谈论电脑的利弊,旨在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发明的优缺点,树立正确使用电脑网络的观念。

参考文献: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7

1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课特点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实施教学,具体明确以下几点:

1.1计划性

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开展之前,合理制定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任务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保障。教师应该合理安排阅读任务的时间限制,明确阅读要求,总结阅读结果和经验,为学生长期阅读做好准备。

1.2体验性

在任务型教学阅读中,英语应该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作为阅读活动的基本内容,要有体验性,这样才能通过任务型阅读,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有效体验。在阅读的时候,学生态度以及情感都会发生变化,让其体验学习的重要性,包括英语阅读过程中的内容,都要有所感悟,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评价,让学生的体验升华,形成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

1.3主体性

任务型英语阅读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所以更应该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根据教学经验,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营造英语阅读情景,结合阅读教材,进一步监督指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1.4趣味性

在任务型阅读过程中,英语教材以及课外阅读资料要更加明确,选择过程要以趣味性为主,在设计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充分体现出阅读的兴趣性,这样学生才能根据任务进行学习,包括学习喜欢的明星等等,都可以设计到阅读课堂之中,实现英语阅读的趣味性教学目的。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课文要求ReadJane’sdiaryentriesabouthervacationandanswerthequestions.结合学生的旅行经历,教师进行相关的旅游图片播放,学生欣赏penang和malaysia的图片的同时,亲自体会。教师可以以游客的身份,介绍文中的内容,随后呈现出学习的难点、重点词汇,这样教师做到了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会感到有趣。为了了解教师的假期活动,学生也会集中精力去听,包括一些生词的理解,使得任务型教学变得生动、妙趣横生。

2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1教学设计富有趣味性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任务设计,使得这个任务能够贴近学生的同时还有一定的趣味性。阅读的任务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特定性,使得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得到相关的信息,便于学生发现这个阅读任务的答案,使得学生能够带着任务来进行阅读,不仅学生能够对阅读充满兴趣,还能够保证阅读的效率。比如,老师在让学生阅读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wouldyoumindkeepingyourvoicedown?之前,先问学生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身边的人所发出来的声音过大,已经影响到你了,你该如何对身边的人说?”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这个问题来阅读文章,同时也会在自己阅读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到相应的答案。老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得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素质,找到合适自己的阅读任务,进而能够在不断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夯实基础知识。

2.2鼓励学生多元化探究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果老师想要使学生的阅读整体能力有所提高,那么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这种教学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老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地养成和提高。老师在进行多元化教学时可以借鉴一些其他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阅读学习,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这里在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探究时,应该注意: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因为在短时间内,学生不能够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充分地激发出来,只有在足够长的时间里,才能够使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阅读并且找到答案。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老师应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在一些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比如,学生在阅读i’dlovetosailacrossthepacific之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和分层阅读来对整个内容进行更好的了解,同时设置整体阅读的任务和分层阅读的任务,比如Howmanypartscanitbedivided等,使学生对整个文章的阅读有了一定的想法和理解,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思路,这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2.3注重教学反思

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后,应该有针对性地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将这种任务型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运用自如。想要运用自如这种教学方法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任务的设计应该在有层次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合理设计任务,强化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2)这个任务应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使得学生有很大的带入感。任务不能太难,也不能简单,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使学生在获得锻炼的同时,又能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这个阅读过程充分掌握,能够对学生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适当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完成阅读任务。集合以上的阐述,教师通过分层的方式,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切实落实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原则,真正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任务型教学法的作用和价值。比如maybeyoushouldlearntorelax!这篇阅读文章,教师首先将班级学生进行分层,英语能力强的学生为a层次,英语能力稍差一点的为B层次,英语基础差的学生为C层次。教师要求a层学生回答有关作者的意图和态度、隐含意义等问题,以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whatdoyouthinkthewriterwantedtotellusinthispassage?whatdoesthewriterthinkofthelivesofmodernchildren?等等;要求B层次的学生回答一般难度的问题,着重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概括能力,如reasons,mainidea等,例如whydoparentsseemtopushtheirchildrenalotmorenow?what’sthemainideaofthispassage?等等;至于C层次的学生,应该结合文中内容,包括细节知识点,结合这些设置信息找到问题的答案,如HowmanychildrendoesCathytaylorhave?whendoestheirchildrengethome?等等。

3结语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任务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中我们能够发现,通过科学的任务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知识,以此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明友.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J].读天下,2017(3).

[2]何学芬.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的几点建议[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英语教学

随着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入中学校园,并逐渐将其实现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的优越性展示在中学教师面前。将计算机引进课堂,无疑是改进教学手段的一种突破。它集声音、图象、动画、文字于一台体的多种信息功能,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了一个更合适学生学习的开放环境。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培养了学生听说能力和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语音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现行的教材并没有设计专门的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遇到资料少、知识零散、教学过程枯燥的情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解决以上问题。利用flash设计制作了一幅口腔各器官发音示意图,并设置动画,它能清楚地展示发音时的唇形、舌位,气流和声带的关系,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发音要领。如在教[∫]和[з]时,可以,按鼠标就能动态地展示发音过程中口型的变化和气流进出情况。学生学会后,设置静音可以让学生为画面配音。并且可以设计一些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游戏,这样可以避免授课过程中的枯燥单调情况。如在教字母组合shchth的读音时,制作一个“小蝌蚪找妈妈”游戏,在每个青蛙身上分别写上she,chair,this,thank四个单词,小蝌蚪身上分别有[∫][t∫][θ][ð]四个音标。让学生按动鼠标为它们找妈妈身边,不对则回到原位。

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词汇教学时间投入多、效率低、效果差。在词汇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传统的教师讲单词、学生读单词和背单词的词汇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与要求。词汇教学最好的方法之一是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实物、模拟实物、玩具、幻灯片、简笔画和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配合手势、动作等开展生词教学能够直观、生动、形象地揭示词汇的意义,使学生一开始就把实物或某些动作与英语词汇符号直接联系起来,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在教生词cold;hot;cloudy;wet;dry;snowy;rainy;windy;sunny时就用flash等软件设计一组动画,如教cold时展示朔风怒号,滴水成冰的画面。教hot时展示骄阳似火,知了声声,行人汗流如注的画面。在教dry时展示一片荒漠的图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些形容词的含义,并有助于学生记忆。

阅读是初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多年来,许多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理论工作者对此做了大量工作,虽已取得一些成果,但总体效果还不够理想。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则会使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1、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英语课文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具有能集成文字(text)、图像(Graphics)、影像(images)、声音(audio)及动画(animation)等多种信息功能。因此,它愈来愈受到欢迎。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多媒体课件的形象生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2、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新途径。它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问题。例如阅读题材狭窄,内容陈旧,训练方法单一,呆板等问题。因为网络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另外,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开始所选择的材料难度较低,趣味性强,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并且对于阅读结果不划分等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后,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时调整阅读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欣赏水平,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教师一般是让学生就一情景写作;或对课文改写;或写英文日记。这些做法都较死板。而多媒体的应用,则可使初中英语写作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1、利用课件,激活写作背景。教师可在屏幕上显示一些迷人的画面、关键词语,或者播放一段故事,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然后有所感而写。并且,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用法和句型及语法项目后,逐步地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写myHometown一文,我就把关于本城市一些图片播放,并对可能用到的词汇和语法作一些必要的解释,学生就会很容易地去写。

2、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电子邮件和博客的出现,缩短了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教师可指导学生结交网友,发送电子邮件,写下自己的网络日记,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9

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环节对阅读教学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指的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教学材料进行阅读和理解而设计的一些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学材料,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想要去了解这些材料。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教学材料的内容。因此,要使阅读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就要设计一些比较优秀的问题。以下,是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性问题。(1)设计的问题要与实际教学结合,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的适应能力;(2)设计的问题不要过于简单,要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与想象空间;(3)设计的问题要联系教学材料,对教学有实际的引导作用,有一定的意义和内涵。

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当前的困惑及对策

1.当前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困惑。

阅读教学法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已经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但是效果还不够明显,通过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教育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当前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存在以下两点不足:(1)问题设计单一化。有一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总是采用同一种提问方式,学生对这些问题早已经司空见惯,很难提起兴趣继续阅读,这就促使阅读教学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2)问题设计没有体现实际应用意义。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实际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只是一味追求问题数量的多少,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思考他们所要猎取的内容,导致了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制约了阅读教学的发展。

2.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对策。

(1)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适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科目学习。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在问题的设计上,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这些问题中,从而帮助他们对教学材料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高科技的教学仪器来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比如现在初中教学中会经常使用到的投影仪、幻灯片等等。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鲁迅先生“故乡”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生平的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故乡这篇文章的视频,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视频,可以使学生感受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情节是课文中未提及的,然后通过提问与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来完成阅读教学。(2)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适应能力相适应。每一个学生对新事物与新知识的接受与适应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与适应能力。只有这样设计问题,才能使阅读教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成功”一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有所差异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应该包括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样所分出的小组全面性更突出,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分完组后,教师可以让每一组都来讨论对成功的认识与理解,然后每个组派出一名代表对本组的理解进行归纳总结。(3)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探索能力相适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如何才能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就要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突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如在上述问题“成功”一节中,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自由辩论的时间,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来进行自由辩论,看他们哪个组的论据更加具有说服力。通过自由辩论,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未知生命的探索欲望。这样,阅读教学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语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路径

一、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提出的新要求

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针对于阅读和写作,新课标明确了新的要求,将关注点转移到作品本身,能通过作品所描述的形象和语言表达来关注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现,并能够把自身对阅读的感受与他人分享。学生通过对他人作品的分析,逐渐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自身独特感受和观察视角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通过一线教学经验,将教学所得、所感、所悟与同行分享,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明确阅读目标,加强方向指导,实现有效阅读的新方法

“开卷有益”阐明了读书的益处所在。但是如何完成初中语文的有效阅读,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确立阅读任务,帮助学生设计阅读时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是有效阅读的方法所在。在对文字的梳理和理解之上,通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表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所确定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这就初步完成了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后,要引导学生对于作品本身结构、写法和语言凝练进行分析,并给予学生有效的训练,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过渡,在模仿中掌握作品本身情感的升华,并将阅读所感、所悟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领悟。增强学生课外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奠定自身文化底蕴,将阅读、写作乃至生活融合在一起,实现有效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就是教师根据有效设计将信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的过程,实现“读写结合”,以课本为依托,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并积极指导学生的写作。学生从“阅读”中学“写作”,在“写作”中促“阅读”,让阅读和写作比翼双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