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7:38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篇1

关键词: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品牌特色;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53-01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对精神层面的需求逐渐加大,这也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群众文化作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人们自我开发、自我参与和自我娱乐的社会性文化,它的建设可以满足社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精神生活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可以推动我国和谐社会构件的步伐。但目前部分城市的社区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单一、缺少共建、人才匮乏、特色少和内容单调等问题,在总体水平上已与一些发达城市的文化建设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政府部门应结合各地区的特色,重视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以把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一、在内容上推陈出新,实现社区群众文化内容多样化

作为一种真正面向广大群众的综合体文化,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既涵盖传统文化又涵盖现代文化,既涵盖精神文化的内容又涵盖物质文化的涵义,既涵盖本社区的特色文化又涵盖外来文化的新内容。讴歌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接纳包容新时代新的文化元素,这是新时期对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的总体要求。社区群众文化同时具有强烈的文化传承性,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充分利用,使它继承了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神,成为传承优秀民间文化,延续传统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的社会文化。但从目前来看,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单调,缺少吸引力;符合社区群众生活特点、适合社区群众欣赏水平的文化产品匮乏,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率较低。因此,当前应在内容上推陈出新,实现社区群众文化内容多样化。一是办好节庆文化。随着物质生活不断的改善,社区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已从过去的单纯观赏型向观赏型与参与型转变。要紧紧把握节庆文化活动契机,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和谐的社会氛围,为社区群众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施展才艺、健身强体、表现自我提供载体和平台,推动群众文化蓬勃发展,提升社区精神文明水平。二是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站服务基层职能。社区文化站是社区文化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带动和整体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龙头,在社区居民文化中具有宣传教育、团结凝聚、文化继承、审美娱乐和普及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功能。

二、在形式上寓教于乐,实现社区群众文化形式品牌化

社区群众文化包括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教育、社区科普、社区文艺、社区体育等不同文化形式。社区群众文化只有寓教于乐,寓服务于乐,使其有更生动的内涵,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能使文化活动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而用形象生动、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文化表现形式来满足各社区群众的情感需求及精神需求是社区群众文化最直接的目的。在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使得他们觉得工作越来越紧张,随之而来的精神压力也变得更大。而社区群众文化的出现,恰恰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和精神需要,促进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度,这样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形成了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但从目前看,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和活动群体较为单一,给人们造成一种社区文化以中老年人和退休人员为主的误解。另外,多数文化活动目的单一,以简单娱乐和健身为目的,偏重形式,而忽视社区文化工作的潜在效果。

三、在特色上挖掘培育,实现社区群众文化品牌特色化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基石,特色社区文化是社区文化的生命。由于各社区地域风貌、人文历史文化等资源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文化特色的出现。此外,古代与现代、民族与民族、本国与外国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会出现新型的文化特色;同时,因为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文化也不断得以更新,从而在社区中新的文化形式和组织不断出现。寻找社区的特色,培养出有特色、有个性的社区文化是社区文化发展的一个目标。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就像一个没有个性的人,缺乏魅力。城市的特色来自于城市的文化,社区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根本。但从目前看,社区群众文化特色不足,与丰富的文化资源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当前应在特色上挖掘培育,实现社区群众文化品牌特色化。

四、在资源上整合共享,实现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社会化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公共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社会化的运作机制也成为了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新理念。社会化是指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部门、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及个人的作用,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来。而由于社区文化具有地域性、群众性和交融性等基本特征,以及资源的整合、共享的基本原则,所以也就决定了社区文化建设必须要社会化,主要目的是要建立起健全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从目前看,社区群众文化建设还缺少资源上的整合共享,在鼓励社会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上,还缺乏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难以形成社会资源共享、多方积极投入的社区文化共建局面。因此,当前应在资源上实现整合共享,实现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社会化。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建立合作共赢的机制。一方面,要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深入到群众中宣传,调动居民的参加的积极性,加快社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要构建和健全社区文化的组织机构,形成科学的、灵活的、高效的、多方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制订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制度、评估标准等规定。二是构建资源整合、共享的社会化运作机制。所谓社会化运作是指基于社区的文化设施和人员充分利用的条件下,不仅社区文化资源能够得到高效利用,而且群众也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

五、在产业化上双轮驱动,实现社区群众文化发展产业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成文化逐步面向市场的新理念。文化不仅是一大产业,而且属于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文化产业的地位日益重要,不断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而它的发展水平则成为了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群众文化事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但从目前看,社区群众文化产业化层次低、总量少、规模小,难以适应开放开发要求。因此,当前应在产业化上双轮驱动,实现社区群众文化发展产业化。发展城市社区文化产业能直接提升城市的文化实力和文化品位。

六、在人才上培养扶持,实现社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专业化

群众文化要繁荣,产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培养群众文化人才队伍,才能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此,稳定的、高素质的、优秀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也就成为了群众文化建设所依靠的根本力量。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实现“人才兴文”这一根本性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从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战略条件出发,加快实行“人才兴文”的战略,努力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文化的队伍,发展一批社区民间文艺团体和具备农村、企业业余文化的队伍,加快扶持一批文化志愿者、社区文化积极分子。但从目前看,社区群众文化缺乏原创,人才匮乏,需要培养和挖掘。因此,当前应在人才上培养扶持,实现社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专业化”,实施“人才兴文”的战略,把文化人才队伍纳入人才富民强桂战略和文化发展的总体布局中。而在文化部门和群众文化社团以及文化产业生产单位中大力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便为文化人才的个性创造和艺术流派的出现提供正确、宽松、和谐的环境,用感情留人,用机制激励人,培养和形成一支具备高素质、和谐的文化人才队伍。要十分珍惜现有的群众文化人才资源,对有一技之长的群众文化人才,政府应尽量安排他们在各级文化单位、文化站就业,对社区业余文艺骨干尽可能安排在镇或村办企业工作,也可以组织他们从事第三产业。要保护好民间文化艺人,对一些年纪较大的老文艺工作者,要妥善解决其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使他们老有所养。

七、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政府部分应重视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结合地方独有的特色,发展有代表性的精品文化工程,并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社区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制定合理的文化发展战略,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篇2

关键词:城市社区群众文化文化载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353-02

在特定区域内有固定生活方式且存在区域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形成的社会共同体被称之为城市社区[1]。城市社区是人类重要的基本居住形式之一。据调查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居民会在社区内消耗半天的时间,甚至还有更多的人会在社区消耗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如此高的时间消耗比更凸显了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开展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来丰富社区群众生活,提高社区群众文化品味,进而推动城市精神文化发展。

一、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要性

在社区建设中,群众文化载体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而社区建设的好坏与否,甚至直接体现在群众文化的建设上[2]。因此,建设有特色的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极其重要。建设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建设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对城市政治的重要性

一个城市的城市政治极大的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生存能力。普通城市社区居民对其居住城市的认可度、执政人员的信任度均来源于城市政治。高质量建设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不但能够调动城市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风向,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水平。

第二、建设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对城市经济的重要性

城市的消费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城市建设水平是衡量城市经济的重要因素。提高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水平建设能够提高大多数城市社会共同体的精神风貌,改善城市社区居民居住环境,更能够提高居民生活收支水平。

第三、建设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对城市个人的重要性

城市社区群众文化的具体体现者是城市社区中的每一个人,而城市个人对城市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有着决定性作用。较好的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能够带动城市个人积极向上、乐于助人、与邻友善。较差的城市社区群众文化会对城市个人产生负面能量,进而引发社会和谐问题。

二、城市社区群众文化建设载体形式

群众文化载体的建设首先要结合现实的生活需要,做到尽可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有特色的城市社区文化载体建设需要做到很多方面,例如设施完善、因地制宜、调动居民积极性、资源共享等。在与当地的传统习俗与优秀的文化形式相融合的基础上,注重创新,与时俱进,形成各个社区自己的群众文化。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做到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取长补短,争取能够受到社区居民热烈的欢迎与一致的好评[3]。

1.活动载体

第一、开展“模范家庭”等主题评选

现阶段,大多数居民忙于工作,更多的追求经济利益,社区居民意识缺乏,不关心社区事务,社区成员归属意识弱、参与程度不高。开展“模范家庭”等活动,评选出社区中典型的优秀家庭代表,在宣传栏上公示的同时,可以得到丰厚的奖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居民走出家门,在工作之余走进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的积极性。在开展群众文化过程中,提高家庭成员感情的融合程度。与此同时,既把先进的群众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又加强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与号召力。

第二、举办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小课堂

通过举办此类活动,可以使青少年在接受学校的文化教育之外,在社区中找到自己的活动场所。同时,可以组织读书、讲座等多项比赛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是学校教育之外的另一种延伸。

2.团载体

第一、组建各种艺术社团

组建艺术社团,例如老年广场舞、太极拳、合唱队、街舞等。一方面,社区可以根据居民的不同兴趣爱好,组成各具特色的艺术社团。利用闲暇时间,在社区广场跳舞或者唱歌。既锻炼了居民的身体,又形成了较为浓郁的社区群众文化的融洽氛围,推动了社区文化的蓬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社区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浓郁氛围,组织安排居民进行文艺表演。通过扩大文体活动的平台,能够促使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走出家门,更快的融入到社区的大家庭中。通过居民的积极参与,丰富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

第二、成立文艺汇演小组

社区居民根据自己的特长,组成表演小组,丰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举办诗歌朗诵节。与时俱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歌唱队、队、舞蹈队、书画协会、晨练队等多种文艺伍。

3.物质载体

第一、构建社区文化广场

根据各个社区的占地面积合理规划,建设一个外形美观,位置适宜,占地面积居中的文化广场。广场上设置各类宣传栏,可以满足居民的多层次文化需求。宣传栏的宣传内容应丰富多样,与时俱进,内容应涉及时事政治、社区管理与管理、普及科学与生活知识等各个方面。通过宣传,可以及时传播一些重要信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科学的精神与正能量,倡导居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居民开展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的宣传栏,看起来不重要,却是不可缺少的。它既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把政府的信息用通俗生动的形式传递给社区居民;又是社区居民自我畅谈的平台,为社区的管理出谋划策。

第二、营造社区户外健身场地,添置户外健身器材

随着城市社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接踵而来,参与一些健康有益且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早已成为了社区居民在业余生活中新观念。社区居民早已摒弃旧观念,从酒桌、打牌走向了健身、锻炼。因此,社区可以引进先进的健身器材,这样能够做到吸引社区群众主动参与的作用。这种自娱自乐的方式,既可以使社区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了锻炼和满足,又对社区的文化活动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社区群众在工作之余休闲、娱乐早已成为群众文化的新风尚。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参与健康、科学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能够陶冶情操,并且可以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身体素质。

第三、设置退休老人活动室

根据研究表明,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中老年人占了较大的比例。社区设置退休老人活动室,能够使老年人在社区内找到较为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既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又保持了身心健康。与此同时,对于建设我国的老龄化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城市社区文化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改革的大力推进,我国的城市社区文化载体建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载体的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社区中少年居民参与度不高且整体主体意识薄弱

社区文化的主体是城市社区居民,但是,大部分城市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却相当淡薄。社区居民虽然在社区生活,但是却缺乏主人翁意识,对自己应尽的社区文化载体建设的责任与义务认识不足。绝大多数的社区居民经济收入来源并不在社区,因而社区文化载体的建设与居民自身的利益关系不大。这就导致了社区中的中老年人能够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文化载体建设中来,而居民中的中年人及青年人参与程度较弱。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社区群众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也不利于社区文明水平的提高。长期以往,最终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城市社区居民对自己居住的社区依赖感和归属感丧失,社区逐渐缺乏凝聚力,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社区文化载体建设设施相对落后

在社区文化载体建设之中,传播社区文化的一部分载体是文化建设的设施,其中包括宣传栏、社区居民活动室及图书室等。然而,只有在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文化设施才较为完善,他们的文化活动开展的较好且活动质量比较高。但是,这些社区只是少数,大多数社区条件有限,有些社区的居民活动室只有几张桌椅,社区文化载体建设设施比较落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城市改造步伐逐渐加快,旧社区变成新社区,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对于经济利益的冒进追求,他们起初规划社区建筑时没有考虑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场地,以至于社区活动场所面积严重不足。因此,社区对于开展群众文化也就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完善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建设的对策

第一、建设特色活动文化载体,传统与时尚互融

目前城市社区举办活动偏传统类,参与者也多为中老年社区居民。这种情况导致了社区群众文化覆盖面狭窄,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建设不全面等问题。建设特色活动文化载体,举办传统与时尚互融的活动,吸引社区中少年的积极参与,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活动宣传和活动大众打分等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全力培养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群众文化载体参与度。城市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很大程度上是从社区日常生活、日常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对调动其参与到社区群众文化载体的建设,有着积极地影响。社区应加强对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建设的宣传力度,从而,能够使居民对自己居住的社区群众文化有全方位的了解。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吸引各类赞助

社^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依靠开发商和国家政策的资金投入,一部分依靠各类赞助。举办宣传力度广、影响力大、社会反响好的活动会吸引企业、商户的赞助资金。把这部分赞助资金效率最大化的投入活动的举办中去又会提高活动质量,进而产生良性循环,促进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的建设完善。

参考文献

[1]汪大海,魏娜,郇建立主编.社区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小巍.中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

[3]毕爱慧.对进一步发展城市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5,(12):43

[4]谢莉.社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J].艺术科技,2013,(06):73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篇3

关键词:群众舞蹈社区文化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G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43-01

一、群众舞蹈

(一)社区群众舞蹈的特点

1.多元化

社区民众在年龄、文化水平、个人喜好方面各不相同,对文化活动接受的程度不同,对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舞蹈内容的多样性和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多层次的群众都能广泛地接受,例如:交谊舞、扭秧歌、拳术和剑术。[1]锻炼的内容及形式能够符合各类人群的需求,从工人,家庭主妇到学生和退休工人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2.娱乐性强

舞蹈艺术的开放性使得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没有具体的约束,且雅俗共赏,融合了音乐、体育等多种元素,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抒发个人的情感,具有很高的娱乐性。

3.群众性

舞蹈表演的媒介是人的肢体,为群众舞蹈奠定了基础。相对于其他的文化来说,舞蹈文化的参与者性更强。同时舞蹈的广泛性促使其在社区的建设中大放异彩,使得社区的文化贴近生活,更广泛地被民众接受和喜爱,进一步加大了群众对舞蹈文化的参与程度。

(二)群众舞蹈的分类

群众舞蹈分为体育舞蹈、民族舞蹈和社交舞蹈。[2]其中,体育舞蹈是男女为伴的双人舞,具有竞赛的性质。民族舞蹈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展现,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群众舞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群众文化的体现

群众舞蹈的发展逐渐成为了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人们被这种新型的舞蹈内容和形式所吸引。群众舞蹈在营造文化氛围的同时,使得群众的情绪得到宣泄,如今群众舞蹈的发展已经成为群众文化的重要体现。

(二)提高民众整体素质

健康的心态源自于健康的生活。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群众舞蹈作为一种新的大众文化,对民众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参与者的个人气质、心态等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群众舞蹈以欢快和优美为原则,参与者在跳舞的过程中,感受舞蹈的美好从而滋生对生活的热情。各种舞蹈的学习,使得参与者的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民众的人仪表、生活质量、艺术修养等不断提高,最终民众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三)建设和谐的文化环境

舞蹈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艺术,应该得到传承和创新。在群众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它服务于社会的特性逐渐凸显出来,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群众舞蹈作为一种文化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群众广泛地参与其中,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有效地建设团结、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为社区文化的建设提供一个和谐良好的环境。

(四)健身作用

群众舞蹈的类型多样,适合各类人群参与。其中体育舞蹈、交际舞等,能够有效地塑造良好形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跑步健身强度大、体能消耗大,而舞蹈具有柔和性和娱乐性,在自身压力得到缓解的同时,也有强身健体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在快节奏和高负担的生活下,人们的精神难免处于压抑的状态,群众舞蹈能够使此类情绪得到释放,对于促进社区民众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五)稳定社会秩序

一个社区是否能保持健康的发展状态,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小区内秩序的稳定性。加强群众舞蹈的建设,使得群众在自我需求和自我价值得到满足的同时,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对社区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服从度,自觉地遵守相关规定,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从而为社区文化的建设提供稳定的社区环境。

(六)激发社区文化发展的潜力

群众舞蹈与专业的舞蹈相比,其功能更加多样化。除了审美外,它还可以用于商业、广告、健身、社交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的等各个方面均有涉及。它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动作的自由性和灵活性等对灵感的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群众舞蹈不断繁荣的同时,不断为其他文化提供新的灵感,使得社区文化多元发展拥有巨大的潜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舞蹈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群众舞蹈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审美水平等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群众舞蹈为社区文化营造了良好氛围,有利于社区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篇4

关键词:家;社区群众文化;和谐社会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家”无疑具有核心地位,一切个人以及社会的活动,都以家为中心延展开,以至“国家”也是家的扩大与延伸。因此,中国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家的文化”。[1]发展到今天,人们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传统的家族、家庭联系不再如以往那么紧密,城市生活逐渐以社区为主,社区文化实质上就成为传统“家的文化”某种程度上的替代,社区文化,也就是一种家园文化,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2]社区群众文化以社区为依托来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籍此将社区的各个成员连接为精神上的一个整体。俗谚云“家和万事兴”,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也就是要让社区这个当代社会的“家”达致十分和谐的状态,社区群众之间的交往增加,互相的联系更趋紧密,形成良好的彼此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营造出“家”的感觉,让社区成为人们现实意义和精神意义的归属。这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同频共振的,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是建设一个和谐的大写的“家”,因此,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良好开展,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十分讲求和谐。和谐是一种哲学范畴,荀子有言“万物各得其共和以生”;是一种基本的与人相处的礼仪修养,“礼之用,和为贵”;也是一种政治理想——“政通人和”就是一种合乎理想的社会状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正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建设的是和谐文化,指向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同频共振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区群众文化指明了建设内容、前进方向、终极目标,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子目标,是促成社会和谐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正所谓聚沙成塔,当作为社会生活细胞的每一个社区都达到和谐的状态,广大群众安居乐业,整个国家就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一)调动不同人群的生活热情,舒解潜在的社会问题

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小的社会,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其中不乏整个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开展社区群众文化建设,能调动一个社区不同人群的生活热情和激情,并有可能解决一些潜在的社会问题,这就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除开正值劳动年龄的青壮年,老年人、未成年人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青壮年人群因为工作,有着充实的生活内容和多样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老年人则因为退休在家,生活相对单调,即便物质条件优裕,但精神生活会显得贫乏,不尽人意。孤独、烦闷是他们常常会遇到的状态。因此,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把老年人充分发动起来,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为社会需要的人,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生活的热情就会重新燃烧起来。此外,在目前教育存在功利化、唯分数论的情况下,人们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可能关心的主要在于他们的成绩,并片面追求所谓的素质教育比如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而他们的情感需求、成长过程所必需的社会交往的需求就被搁置起来。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把未成年人的需求考虑进去,有意识地组织开展校外文化活动,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增长他们的智慧,并在与人充分交往的过程中,改变孤僻、不合群的不良习惯,成为阳光上进的一代新人。

(二)引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赤诚相见的交往越来越少,人们很容易沉迷于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醉心于夜生活、网络生活,有的喜欢昏天黑地打游戏,有的则忙于呼朋唤友打麻将、,更有人甚至走上吸毒等危险道路。于是在我们身边各种不和谐的声音不断出现,喧嚣吵闹,小社区不和谐,大社会必然就不和谐。开展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把社区的群众组织起来开展健康文明趣味盎然的文化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发掘他们的表演欲望,发挥他们的文艺特长,使他们的兴趣转移到正面的渠道上,不仅让社区群众得到充分的快乐,还使不健康的生活现象大为减少,社会风气就会得到明显好转。如果能把某些社会问题结合进文化活动中,在活动中富有策略地暴露出这些问题本身的丑陋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更会使人信服,其效果就会更为明显。

(三)发挥文化传递作用,结成牢固的情感纽带

在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从组织层面上,可以由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密切配合,如宣传部、文化局、街道办事处教育局、体育局、工会等,既能促进这些部门与民众的关系,还能增加社区群众对各部门的了解;从参与层面上,文艺创作人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学习等方式,得到专业帮助;社区内文艺骨干更可以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把自己的精深技艺传授给自己的邻居们,承传文化与增加感情互为促进,其乐融融;一般居民也可以在此过程中,由以往的下班回家、关门不见发展到互相沟通、互相了解、祸福同当,大家成为好邻居、亲切朋友,从而形成良好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总之,推进社区群众文化建设,让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成为群众的情感纽带与人际关系粘合剂,形成和谐愉悦的社区氛围,有助于社区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尤其在当下社会风气不佳,人与人的关系冷漠化、功利化、物质化,加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就不仅必要而且十分紧迫。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更是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良好实施,反过来也必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力助推器。如此相辅相成,建设好社区这个和谐的小“家”,也正是在推动社会主义中国这个和谐的大“家”的建设。

注释: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篇5

关键词:广场舞社区群众文化建设重要作用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下,人们的精神娱乐形式越来越多,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基础很广泛的娱乐形式,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群众文化的内容之一。人们在参与过程中,一方面身心可以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也可以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开展广场舞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了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广场舞的简述

广场舞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十分常见,它是一种群众自发组织的舞蹈形式,也是居民精神娱乐的重要形式,它的开展地点大都是在公园、空地或广场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也表现在参与者的年龄、身份、性别等方面。[1]它的舞蹈节奏较为欢快,而且也十分灵活多样,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很容易学会。从它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它来源于群众生活,并在群众参与的推动下,范围不断扩大。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雅俗相宜

广场舞的舞步没有明确要求,比较多元化,并且舞步的风格也很灵活,很容易学会,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跳法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且相互之间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参与群体范围上也很广泛,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

(二)群众基础广泛

广场舞所采用的舞曲大都非常具有节奏感,且传唱度很高,舞曲的节奏可以分为32拍、48拍以及64拍等,这样每一首舞曲的舞步就会随着既定的节奏重复进行。与此同时,每一首舞曲的基本跳法规律还可以划分为两个朝向和四个朝向,分别交替转换。这些舞步方法难度非常小,参与者都可以学会,而这也是它能够在各个地区迅速传播开来的重要原因。

二、广场舞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群众的身心健康

从广场舞的舞步形式来看,它的灵活性很强,每一个舞步不会有严格的标准要求,这样就可以促进参与者身体协调性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事实证明,经常参与广场舞的人,身体新陈代谢速度会加快,消化吸收得到改善,并且肺活量增加,心肺功能得到提高,身体各个部位的机能都有明显改善,这种改善作用在老年人群体中更为明显。[2]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身体的各个部分的机能会逐渐下降,记忆力也会衰退,而在广场舞的参与中,人们的身体各个部位会得到锻炼,各种动作变换会对大脑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并且在舞曲的渲染下,人们的情绪也会得到调整,身心会处于最佳状态中。

(二)充当群众文化交流的平台

广场舞的参与性很强,属于一种开放性和服务性兼有的大众活动项目,通过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快乐传递给每一个人,给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我们可以将广场舞看作是群众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各个年龄层、各个行业以及不同背景的人们集中在一起,在娱乐的过程中可以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学习进步。这种平台的自由性非常高,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这对于群众文化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参与过程中,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得到增强。

(三)有利于群众文化的和谐构建

广场舞是中国艺术文化体系中的特殊存在,和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它的参与人数特别多,而且也没有地域上的限制,舞步也非常简单,不需要专业指导,现场就可以学会,这对于基层群众来说,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娱乐形式。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会增加彼此间的情感交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这对于其进一步传播扩大是十分有利的。[3]此外,从服务宗旨来看,它的服务宗旨是以群众为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事情有正确的判断和标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与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是相一致的,可以大大推动群众文化建设。

三、结语

广场舞作为时展下的产物,它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断扩大发展的。从参与群体来看,它面向的是基层群众,以其自身简单的舞步、广泛的参与性和较强的灵活性等特点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它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社会,而且也可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宇星.广场排舞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J].大众文艺,2013(11).

[2]李玉红.广场舞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07).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篇6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前言

从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来看,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社区建设在手段和方式都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为了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社区文化部门对群众的兴趣爱好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根据群众的兴趣特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活跃了社区气氛,构建起了和谐的社区环境。基于这一认识,社区群众应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应认识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社区文化氛围,提高生活质量。

1社区基层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社区文化建设是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的一种群众性文化活动,是融入社区各民族、各区域民俗文化特色的小区文化,它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推行文化强国战略的最为基层也最贴近人民群众的文化综合体,它有着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空间,是政府机构与人民群众相互联系的最接近也最有效的基层和基础单位,社区文化的有效活跃开展,起着调动社会文化气氛及和谐社会风气的作用,是国家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发展桥梁。社区文化是在中国实行现代化建设下,全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之际得到重视,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以社区为依托,以文化活动家为载体,以宣伟党的方针政策为路线,以活跃人民群众文化为目的,在性质上,它具社会性,参与和服务对象都是社区的长期居住居民;在内容上,它贴近生活,所展现的文艺方式都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文化元素,它不断提炼人民群众日常劳动的情景和生活气息;在形式上,它具有开放性,主要对象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群众。社区群众文化以它独有的方便性,集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并及时地发映了社会的不同层面的诉求,提高社区居民自身素质和主人翁意识,有效地拓展了社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空间,吸引和带动、活跃社区的精神面貌,促进邻居关系和睦,减少社会关系紧张、关怀青少年成长都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社区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参与意识不够强。一般来说,一项活动的参与面达到20%就属较高了,而目前我们的活动参与面与其相比相差甚远。老年人是文化活动参与的主力军,在职职工及青壮年参与率低是一个普遍现象。

(3)社区文化管理及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在社区,文化设施主要指街道社区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而这些设施的活动面积就达不到所需标准,且有的设施陈旧老化,无资金更新,至于新的文化设施建设更不可能。这在客观上制约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发展。

(4)社区群众文化人才缺乏。目前许多社区居民委员会就无文化人才,而且参加文化专业培训的机会也不多,这也影响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3完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途径

3.1加强管理,完善社区群众文化的运行机制。

建立合理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实现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是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实行的临时性政策,从而才能逐步完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群众文化运行机制,需要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工作构想和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任务目标以及落实措施等。

3.2加大资金投入,在评比中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规模和层次

通过评比来提升社区文化建设规模和层次,就是要经常开展具有艺术特点和个性的社区文艺表演活动,不断更新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进一步改善社区文化活动的设施和环境。只有这样,社区群众文化才会在规模和层次上产生一个质的飞跃。采用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政府要加强重视,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给予专项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可以由社区自筹,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由社区群众集资或者吸引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对其进行资金赞助,为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在充足的物质条件保证下,要重点对老旧的群众文化场所进行改造或者新建,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购置多种设备以满足群众的活动需求。同时,社区群众也要多爱护场所的设施,让更多人享受到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所提供的服务。

3.3“三项到位”

(1)组织运行到位。社区群众文化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的内容来说,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融入时代主题、社会庆典的范畴之中,适时开展主题性活动,以调动社区文化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它们中的潜能。开展组织红歌大赛等主题性活动,组织上百支社区文化队伍的参与,极大地调动了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人才培养到位。要使广大社区在社区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应有的作用,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通过居住在社区中的离退休文化专业人员的优势,实行身边传帮带、做好主力军;另外文化主管部门、文联及各种协会应发挥人才优势、开展驻点挂牌培训、培养、给予专业输送、提升社区文化水平。

(3)市场准入到位。通过不同区域,不同人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形成自有特色文化样式和品牌,以市场之手,让社区群众文化走出“闺房”,让社会认可,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这样既有利于民族民间文化的发掘、传承,又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让市场成为社区群众文化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总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为居民提供交流的平台,创造社区融洽的居住氛围,有利于提升群众的形象,也有利于居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在其中融入对居民的德育教育,对推动我国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群众的兴趣爱好,构建有意义的社区文化活动,鼓励社区群众参与其中,发挥社区文化的积极作用,提高社区文化建设质量,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路选萍.新时期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15).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篇7

一、社区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浓厚社区文化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居民群众文化素养。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文化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提高文明素养、争做文明居民”、“除陋习,树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读书、健身、歌咏、舞蹈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加居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二是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做到文化上墙,文化入心,文化育人,在继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文化精神,组织社区居民群众追求崇高道德,弘扬先进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创建文明和谐社区。三是在全社区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居民”等活动,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不断扩大文明创建活动的覆盖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全社区文明程度,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

什么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应当怎样建设?社区和上级部门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把社区文化看成是单纯的文娱活动,而没有从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上考虑。检查、指导、考核社区工作时,社区文化建设往往不受重视,处在可有无地位。

2、社区文化建设经费严重不足

社区文化建设没有固定费用,平时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经费主要是靠街道补助和社区收入补助,存在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导致许多文化活动因缺乏经费无法正常有效开展。即使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受经费制约,质量和品位不高,难以获得社区居民群众的满意。

3、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社区没有固定文化活动场所,开展文化活动要租借场所,对开展文化活动带来很大不便。电视机、VCD、音响设备等文化设施设备陈旧单一,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室图书数量少,报刊杂志少,且是各个单位捐赠,内容陈旧,针对性差,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

4、社区居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热情不高

社区绝大部分居民群众满足于“你演我看”、“你画我看”、“你唱我听”的阶段,真正热心参与文化建设的人不多,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存在不利影响。

三、解决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提高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扩大社区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群众喜爱的社区文化活动,广泛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充实社区居民群众精神生活,提升社区居民群众文化素养。

2、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适当增加并逐年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社区要广辟渠道,寻找资金途径,广泛吸收活动资金,调动一切力量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以此改善社区文化设施,增加文化活动的次数,吸引社区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离不开社区文化干部,选拔任用社区干部时,要充分考虑社区文化建设的必需人才。上级部门要定期对社区文化干部进行培训,提高社区文化干部的文艺素养与组织活动能力。社区要加强文艺团队建设,把既有文艺特长又热心文艺工作的居民群众组织起来,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增强对社区居民群众的吸引力。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篇8

【关键词】社区;群众文化;思考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显得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繁荣社区群众文化惠及百姓,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区群众文化是所有社区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和,是体现社区群体意识、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等文化现象的首要标志。本文从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状况、问题及思考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已从“都市里的村庄”发展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安全有序、生活便捷的“工薪族的乐园”。但在设施建设、机制建立、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文化服务、品牌培育和资源整合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和问题:

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图书馆和社区文化广场是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四块阵地。然而由于这四块阵地未与城市发展规划同步进行,加之有些标准严重脱离实际,造成了社区群众文化阵地建设实际上无规划、无考核、不完善。街道文化服务机构其性质是基层文化事业单位,职能是运用文化艺术进行社会宣传、开展文娱活动、举办读书活动、培训文艺骨干、普及科学知识、保护文化遗产、做好文物保护和指导社区文化室开展工作。从实际运作情况看,社区服务中心兼职文化干部身单力薄,社区服务中心日常管理任务又重,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二、社区群众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社区文化根植于社区的土壤,离不开社区的物质基础和人文环境,是一项长期的实事工程。紫荆山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上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吸引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工作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发展的、创新的理念思考,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解决。

1.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软环境建设起点较低,缺乏组织力保障。由于社区居民来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决定了一部分居民在文化素养、认知程度、心理状态等方面与市民的文明素质尚存在一定差距。加上长期以来,基层群众对社区文化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就是“唱唱跳跳”、“健身锻炼”、“读书看报”。相应地,社区文化工作者的认识也存在偏差,认为社区文化建设不过是发动居民搞搞活动、评出名次而已,少有总体性规划。

2.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空间受限,缺乏财力支撑。为保证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到位,社区(街道)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但在另一方面,行政行为主导的社区文化事业,对经济基础依赖较大,而且各类文艺团队大都是非营利性组织,离不开政府的资助。但是有限的资金投入难以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造成社区文艺团队成长壮大的后劲不足,文化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局限。

3.硬件设施质量有待提高,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多与居住区同步建设,有的建造时间较早,部分设施配置标准不高,很难与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步发展。另外居民小区没有自身独立和固定的活动场所,一些文体团队很难在社区内立足,其流动性和随意性很大,社团成员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4.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面需进一步扩大,专业性还需增强。目前,街道主要负责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的工作人员因受编制的限制,缺乏专业性。对具有专业水准的文艺、体育、科普辅导员或管理员等文化人才吸引力不强,造成从事社区文化的人员缺乏专业水准,在社区文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功能性上离专业水平尚有一定距离,不易带动群众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三、大力开展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途径。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线,社区和谐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1.加强和改善党对社区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建全覆盖,通过党委下属的文化指导站的作用,管方向、管队伍、管人才、管资产;增强党对基层文化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组织力;提高文化管理能力,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基层群众心声统一起来,不断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社区中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确保社区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构建和谐社区服务。

2.充分发挥文化团队平台载体的力量和作用。社区中部分热衷于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组成的文体团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实体,正是这些公益性、非营利性民间团队组织在社区中的活动,吸引了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逐步形成了社区的文化氛围,改变了目前仅仅依靠政府投入的单一发展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团队活动的规模和质量,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居民自发组织、自愿参与、自我管理并达到一定专业水平的文化团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制订相关优惠政策,配合具体的业务指导,为其发展壮大铺路搭桥,从而构建多层面的文化活动格局和人人参与的群众基础。

3.加大对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硬件建设的投入。在注重对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有计划地推进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文化网络,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经常、就近、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同时,在当前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上,应抓好软件建设,在活动内容和运营管理上积极探索多元化与社会化的运作机制。

总之,大力开展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为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提供文化理念的支撑,提高了居民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增强了社区综合实力,发挥着促进人与人和谐、人与自身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区和谐的桥梁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篇9

摘要: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的融合上,体现在追求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来影响社区的人,推动社会文化氛围。群众文化建设要加强市民广场、文化活动室、图书馆、健身场地的建设,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提高市民素质的工程的系列活动,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群众文化要和社区文化融合,加强综合建设,整合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社区文化品位,形成文明的发展态势,实现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的融合新途径,加强文化融合,打造新型社区,照亮社区,带动社区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区文化

作者简介:许哲宗,男,1974年2月生,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文化馆助理馆员。

[中图分类号]:K82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195-01

一、加强学习,促进文化融合,用群众文化塑造社区人

1、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教育活动

要对社区群众加强文化教育活动,让社区人感受到积极的思想,摈弃不文明的行为,通过调动文化、宣传、教育、群团等各个部门的力量,创造社区文化和群众文化结合的文化教育活动形式,组织文明礼仪教育、女性健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卫生养生教育、亲子教育等活动内容,利用远程教育系统,进行操作演练,开展互动交流,播放优秀影片,丰富学习内容和效果,提高社区群众的参与度、领悟力和积极性,并开展讲座、交流、畅谈等形式的活动,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的融合的高规格的文化盛宴,产生积极的情绪。

2、开展理想信念奉献的文化教育活动

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融合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能带给市民全新的感受,组织人们进行文化活动,志愿者服务队,提供文化活动,让市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接受理想信念奉献的文化教育和熏陶。

3、开展理想信念的文化教育

教育不仅是听教师讲课,听领导讲课,更要拓展学习空间,创造学习内容,提高市民范围,将课堂搬到课外,用先进文化教育来调动市民积极性,参与性,提升市民文化和文明素质,提升幸福的满意度。人们可以利用板报、宣传栏、橱窗等宣传新的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干部、志愿者发放信件,组织人群开展演讲比赛和座谈会等,引导人们做一个好公民,好建设者,完善文化建设的规范,建立多种措施,广泛开展好社会公德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的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的结合的教育形式。

二、以建设促进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的融合,用环境来影响人

1、我们可以开展文体活动。

组织三下乡活动,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法制进社区的活动,文明礼仪知识活动等,通过这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来教育社区居民,并引导居民将这些活动方式加以融合,改变生活习惯,丰富文化生活内容,提升文明素质,融洽社区关系,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的融合,提高活动的质量。

2、加强居住环境建设。

我们要加强生活环境的建设改造,加大文化工程的建设,完善公共设施的建设,重视社区文化环境的建设,并将社区文化加强管理,重视日常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宣传教育,重视文化融合教育的渗入,铺设草坪、安装路灯、开辟建设场地,加强宣传,实行全面的文化管理,重视社区文化活动的宣传和建设,并根据季节变化,创建活动,增加科学性的活动,保证活动质量的提升,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

3、重视文化阵地的建设

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场地建设,并保证社区居民能够进行文化活动,加强锻炼,重视加强文化活动,增加锻炼的质量,不断美化场地,亮化家园,净化文化环境,重视文化教育活动,实现文化的前进、壮大和发展,达到全民健身、全民文化的渗透,促进社会的真正的和谐,加强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

三、引领文化发展,用活动陶冶人,形成文化氛围

1、精心融合教育内容

要抓住活动契机,重视文艺演出,文体活动的实施等,重视增加节目表演,有意识发动、发挥社区居民、单位职工加强社区文化演出活动,并创办广场集体舞等节目,加强社区文体活动的质量,建设社区演出,提高参加演出的社区群众的演出热情,教育群众积极排练,鼓励组织文艺演出,加强演出质量,增加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并组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活动,改进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特长,提高创作的积极性,全力推进社区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

2、悉心构造活动载体

活动的开展需要社区居民的投入,要找准并优化活动形式,实现活动思想,传递活动信息,凝聚活动力量,将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糅合起来,并促进文化工程的开展,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让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实现很好地融合,并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文明礼仪活动,便民服务活动,座谈会活动等,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为居民施展才华,享受快乐,吸引各个层次的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让社区居民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实现活动的目的,让市民直接融合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并提升居民素质,提高文化生活的品质,创造和谐的社区。

3、形成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融合发展的合力

要加强文化融合工程的合力,促进高度组织化,重视各个行业的文化教育的结合,保证在文化活动中,成立文化活动的小组,重视节目筹备、氛围营造、宣传策划、并进行通力合作,保证文化教育的效果,促进文化活动的组织壮大,并不断壮大活动的队伍,重视激发人们的活动兴趣,教育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中,实现文化教育活动的效果。另外,加强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的融合,开展多个层次的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强大的活动的合力,推动文化繁荣,提升居民素质,加强文化融合的进程。

四、加强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融合,推进工作质量

1、增进城市意识,提高社区文化的意识

我们要丰富和创新教育宣传形式,转变市民观念,推进文化的进程,重视文化管理和服务,建设文化社区、和谐社区,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创造形式多样的各种经常性的和突出性的宣传活动,增加文化活动的质量,促进社区居民增加文化观念,提升市民素质。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篇10

【关键词】社区群众文化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一、社区群众文化产生背景

社区群众文化则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文化活动。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是通过部落群体的文化活动来表达生活中悲与喜的情感,传递生产中渔猎的信息,鼓励出征战士的斗志。而部落全体成员参与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聚会则是当时的最简单最原始的情感表现形式。现在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人们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人类的文化活动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内容上更加丰富。文化活动的目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以前,文化活动主要以宣传教育为主。改革开放以后,文化活动适应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以宣传教育为主的文化活动和以盈利为主的纯商业性的娱乐活动成了新形势下文化活动的主流形式。社区通过开展电影,电视,广播电台,书刊杂志,文艺演出等多种途径,将广大群众变成了文化活动的受众,变成了受教育的对象和商业文化的消费者。但是,尽管如此,以群众自身参与其中的,以自娱自乐为目的的群众文化却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反而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

淮北市因煤炭而生,因煤炭而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肩负着活跃城区群众文化生活的特殊使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实效。近年来,政府把活跃群众文化做为构建“和谐淮北”的重要内容,精心构建基层文化载体,全面激活群众文化活动。使得社区群众的道德水平和思想修养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近20年来淮北市积极参加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采取区级抓骨架、街道抓网络的办法,积极推进广场文化演出,在少年宫,火车站体育场等公共场所,全年举办了各种大型文化广场活动演出200多场,观众达到100多万人次。声势浩大的广场文化活动,象一阵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把党的思想政策,先进的道德观,价值观悄悄注入到普通群众心田,中国好人安徽多,安徽好人淮北多。并且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李子明,方国胜等大批全国知名先进人物。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体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呈现出稳健发展的态势。

歌舞升平是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景象。近几年,淮北市政府以繁荣城区文化,提升城市品味,活跃市民身心,推动经济发展为己任,大力推进群众文化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艺队伍空前壮大,文艺演出空前增多,文艺管理机制空前激活。全市呈现出一派“和谐淮北”的美好图景。

二、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投入,在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显着的改善。但是在这些文化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社区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内容不新颖。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捉襟见肘,社区文化建设投入有限;投入社区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社区文化建设氛围不浓,内容不新颖。

(2)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没有利用好互联网。歌颂身边人鲜活事迹文艺、文化活动贫乏,没有充分运用好网络技术。一是社区传统文化资源衰减。二是社区文化活动阵地不多。由于资金困难使现有文化设施流失严重。三是社区文化活动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充分运用好网络技术。主要是文化生活新颖程度偏低,文化生活方式单一,文化生活品味不高。

(3)社区群众文化参与度不够,参与活动人员素质跟不上。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是开展好的基层文化活动的两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高素质领导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的支持,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就失去了可靠的政治和物质基础,因此,群众文化管理者、参与活动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努力。

三、社区群众文化发展新途径

如何解决社区文化活动的发展赶上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问题,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要求社区群众文化工作者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1)社区群众文化内容的创新。以往的文化活动,很容易让人产生应付任务的感觉,特别是在文化内容的发展方面,一直处于较被动的位置。因此,负责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如何更新文化内容上,应做到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在不改变群众熟悉感的基础上,增加新意和趣味性,令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保持轻松和娱乐并存。群众文化的内容,在当今多元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保持有针对性的文化内容的同时,还应加入多元的文化,真正做到群众文化与时俱进。

(2)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到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针对这一点,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开展也应同时融入互联网技术时代,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各项工作效率和效果。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宣传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QQ、微信等方式,快速而便捷的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内容进行宣传,这样参与者在家中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就可以参与到活动中。

(3)不断提高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要不断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队伍素质,按照职责的不同,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因此,参与表演的人员,包括:所有表演者、编导和主持者等,应学习或培训多种多样的表演技能。不断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学习和创新,实现文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从而达到新旧文化有效融合。

总之,我们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以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立足点,深入基层,贴近生活,让人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人人享受群众文化活动的成果。使群众文化工作真正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发挥群众文化工作的正能量,不断取得新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卫平.浅析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和功能[J].大众文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