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河道治理的指导意见十篇农村河道治理的指导意见十篇

农村河道治理的指导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47:49

农村河道治理的指导意见篇1

为了扎实推进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市旧村改造指挥部《关于开展旧村改建与村庄环境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乐村指〔20*〕27号)的精神,结合本乡实际,现就关于开展旧村改造与村庄环境整治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村庄整治和示范村建设为切入点,把改善村容村貌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把村庄规划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以农民思想教育、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来推动工程建设,全面开展以“乡村清洁行动”为主题、以“五整治一提高”为基本内容、以垃圾固体废物整治和“三基”(茅坑基、柴堆基、猪栏基)整治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与要求

旧村改建与村庄环境整治对已列入计划的村要开展“五整治一提高”,即垃圾固体废物整治、“三基”整治、河沟疏浚整治、生活污水整治、“八化”整治,提高农村绿化水平。旧村改建与村庄环境整治要与生态市建设、文明百村行动、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两治”整治与“五口”改造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我乡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明显好转。

1、垃圾固体废物整治。对所有农村村地角、河边沟渠、房前屋后、公共场所等积留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就地生化处理。

2、“三基”整治。对“路边坑”、“露天坑”基本得到清除,对废弃的茅坑基、柴堆基、猪栏基可由村集体进行(借地)绿化,或有偿回收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厕所建设,新建公厕要以沼气式化粪池为主,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已建公厕要有专人管理,定期冲洗保洁,鼓励引导农户建设卫生厕所和三格式化粪池。

3、河沟疏浚整治。加快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建设步伐,对农村河道实施清障、清淤和截污。拆除侵占河道的违章建筑,打捞水面漂浮物,清理河岸和河床的积留垃圾,重点对村庄周边的河道、池塘进行清淤,提高农村河道抗旱排涝标准,恢复河道综合功能。建立河道长效管理维护机制,落实河道保洁、管护责任,禁止倾倒垃圾、粪便和丢弃其它废弃物,禁止直排生产生活污水,全面改善乡村水域环境。

4、生活污水整治。开展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户用沼气池建设,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和水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5、“八化”整治。为营造整治优美的农村社区,创造最佳农村人居环境,从村民反映最强烈的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全面推进农村的“八化整治”,做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服务强化。

6、提高村庄绿化水平。开展“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村庄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对进村及村内主要道路、水体(河道、池塘、沟渠等)没岸、村民住宅周围种植以乔木树种和果树为主的绿色植物,鼓励农民开展庭院绿化活动。建立健全绿化管护制度,改善村庄周围生态环境。

三、政策措施

1、资金扶持。在市里安排旧村改造与村庄环境整治奖励经费的基础上,乡政府给评上部级、省级、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的村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给村庄整治合格村奖励5000元,给开展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村奖励1万元,并优先安排扶贫项目资金。

2、鼓励复垦。鼓励零星宅基地退宅还耕,旧村改造宅基地退宅还耕,废弃的企业用地复垦,避险移民村建设用地复垦,其他符合市里要求的建设用地复垦,复垦通过市国土局验收的,其土地净收益全部返还给村里,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

3、减免有关规费。凡涉及旧村改造建设收费的,原则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

农村河道治理的指导意见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新农村、构筑新环境、树立新风尚、建立新体制”的城乡水环境建设四大任务,以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为契机,加快全区河道综合整治进程,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以达到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相统一,努力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环境。

二、工作目标

根据区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实现中长期规划的衔接,使全区水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污水收集体系得到健全和完善,实现“水安全、水资源、水景观、水生态”的协调统一,为构建和谐、生态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巩固和提高外环线以内河道整治成果,进一步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河道水质明显改善,逐步修复河道水生态功能,初步形成人水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对全区各级河道进行全面整治,实现区域“岸洁、水清、有绿、畅流”的和谐水环境。

(三)进一步优化水系布局,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工程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为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进一步完善新郊区新农村基础设施,完成南部地区市政雨、污水系统建设,实现污水纳管率达到90%以上;初步建成北部地区污水收集系统,实现污水纳管率达到80%。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

(二)坚持科学治水、注重生态修复的原则。

(三)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

(四)坚持立足区情、服务全局的原则。

(五)坚持注重实效、改善水质的原则。

(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七)坚持综合治理、注重长效的原则。

(八)坚持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市政雨、污水收集系统

1、全面推进污水治理三期、苏州河截污三期、西干线改造服务范围内的污染源截除工作。

2、大力推进西城区、罗店新镇、罗店老镇、罗店“四高小区”、罗泾新镇、顾村新镇、盛桥居住区、沈巷社区雨、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及污染源截除。

3、加快北部地区宝安公路、月罗公路、罗北路污水干管的建设进程及其服务范围内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4、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完成城市工业园区、顾村工业园区、杨行工业园区、罗店工业园区、月浦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污水管网建设与污染源的纳管工作,到年实现工业园区污水纳管率达到100%。

5、根据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和完善北部污水收集系统,形成路网与管网建设的统一,管网系统与城乡建设的统一、城乡建设与水环境的统一。

6、抓紧论证和启动泰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为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7、进一步完善雨、污水收集系统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符合区域实际需要的雨、污水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力度和深度,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巩固并不断深化河道综合整治

1、河道整治任务

(1)巩固和提高南部地区已整治河道的成果,落实市、区、镇、村四级河道养护队伍,加大河道生态修复建设,消除河道黑臭现象,提升河道水质质量,逐步形成人水和谐的城市水环境。

(2)用2—3年时间完成全区81条镇级河道、338条村级河道的综合整治,全面梳理区域内宅沟、断头浜等队级河道,优化水系布局,提升北部地区水环境质量,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建管并举。

(3)到年,完成北部地区60%的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加大对练祁河、沙浦、湄浦、马路河等骨干河道的综合治理。

(4)配合市水环境建设的需要,做好规划罗蕰河、蕰藻浜的建设和综合整治,切实改善我区水环境面貌,建设区域水环境亮点。

(5)完善区域河道水质监测管理体系,形成良好的水环境质量评估体制,为城乡水环境建设的后评估做好技术准备。

2、河道整治标准

(1)疏浚淤浅严重和污染的河床,市、区管骨干河道按规划断面疏浚和拓宽,镇、村级河道按规划要求整治。

(2)拆除阻水构筑物,沟通有条件打通的“断头浜”,改造重点整治河段阻水涵洞,积极开展河道上涵改桥工程,实现河道畅流的目标。

(3)修补河道两岸堤防、青坎及辅助设施,岸线顺直,坡面平顺,堤顶平整;两岸交通繁忙人流密集处,需增设栏杆、警示标志等防护设施。

(4)河道两岸新、改、补种适宜临河生长的绿化,形成水生植物、坡面植被、河岸乔木相搭配的河道绿化体系,绿化带宽度为:市、区管河道为6米,镇管河道4米,村管河道3米;

(5)清除河道内的沉船、阻水网兜等杂物;清理、整治河道两岸企业无证排水、排污口;对暂无市政污水收集系统的老居住区及农村地区,采用在河道两岸增设截污流井和大小三格化粪池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

(6)清除河道两岸各类废弃物、生活垃圾、粪便以及违章建筑;取缔、整治河道两岸非法码头、摊点以及建材、旧家具、废品收购等堆物。市、区管河道及重点整治河段为河道两岸各20米,镇管河道为两岸各10米,村管河道为两岸各6米。

(7)巩固和提高整治成果的河段参照上述整治标准。

3、河道保洁管理

(1)实现市、区、镇、村四级河道养护保洁全覆盖,每公里河道保洁落实1.5人,明确各河道段的具体养护责任人,出台相应的监管评估机制,形成河道管理养护日常化。

(2)河道无漂浮物、网兜等阻水物,河道管理范围内无垃圾堆积,保持河面清洁,加强对河道两岸管理设施养护和绿化养护工作,实现河道养护管理扩大化。

(3)建立河道养护管理的巡查制度,对各种破坏和侵害河道水环境的行为要及时阻止和举报,提升河道绿化养护水平,实现河道绿化无死亡、无病虫害,将河道绿化养护与村容村貌建设相结合,将河道保洁与城乡建设相结合,实现河道保洁工作深入化。

(4)落实和保障河道保洁工作的资金和设备,根据河道的不同管理职责,区、镇两级政府要拓宽河道保洁的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实现河道保洁资金多元化。

(三)加大现代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根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对保留农业园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并根据产业种植的调整,优化农田水系布局,提高农田的排灌能力,为现代农业的增产增收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根据保留农田的需要,积极引入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和使用农业滴灌技术,完善和整治园区内、外部水系,增加农业园区周边水系的引排能力。建设一批与农业园区和农家乐产业相适应的水生态、水景观,挖掘农业的水文化、水经济,实现人与自然、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水乡农村。

五、职责分工

(一)区水务局为区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的牵头、协调、推进单位

具体负责配合、协调、推进市有关部门在我区开展的一级污水干管的建设,加快完善我区城乡二级污水干管收集系统;负责加快市、区骨干河道的综合整治,落实市、区骨干河道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完成区—年水环境整治工作的各项任务,编制现代农业园区配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负责实施。

配合、协调、指导各镇、工业园区开展区域内污水三级管网的建设及排污单位、城镇生活污水的截污纳管工作;配合、指导各镇、工业园区开展镇、村管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并组织编制相应的整治实施意见和评估标准。

(二)各镇、工业园区是辖区内水环境质量改善的责任主体

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雨、污水专业规划和镇、村管河道水系规划,并报区水务部门备案。根据区政府提出的镇、村管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意见,具体实施区域内镇、村管河道的综合整治,落实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配合区水务部门开展市、区管河道综合整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做好辖区内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及种植结构调整。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二级城市污水干管建设,完善工业园区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和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有效控制镇、村企业的污水排放,对低产出、高污染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加强对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工作领导,落实专项的水环境建设管理经费,建立健全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长效管理机制。

六、政策扶持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有关要求,在稳定现有各项水环境建设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城乡水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水环境建设在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一)市、区管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费用和长效管理养护费用除争取市补资金外,剩余部分由区财政承担。

(二)区财政对镇、村和宅前宅沟河道综合整治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疏浚、沟通的土方3元/平方米,绿化10元/平方米,大三格化粪池6000元/座,小三格化粪池3000元/座,涵改桥5万元/座;开展生化治理的镇、村管河道补贴10万元/公里。

(三)政府将加大对城乡污水管网系统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各镇、工业园区建设的污水二级管道(市政道路下的污水管道)实行补贴,补贴标准为40万元/公里。加快污染源的雨、污分流纳管工作。对各镇老居住小区内部雨、污水系统改造,区财政将给予适当的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另行制定),以加快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区水务部门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我区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督促和落实。各镇和工业园区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充分发动群众,投入到美化家园的工作中去。

(二)明确责任、强化工作保障

区水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组织、指导、协调有关镇和工业园区制定辖区内的水环境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区有关委、办、局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协调、配合好全区水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农村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城乡水环境建设成果,提高城乡水环境管理养护水平。

(三)加大投入,提供物质保障

进一步加大区、镇两级财政对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的投入力度,用于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的资金投入要高于上年,逐步形成城乡水环境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除原有的小农水建设资金外,建立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专项资金。

(四)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通过会议、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全面动员、广泛发动、深入宣传城乡水环境建设管理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让群众真正认识到城乡水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惠民政策。

农村河道治理的指导意见篇3

一、指导思想

2012年度全区水利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保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服务新农村建设“三大任务”,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着力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统筹兼顾水资源保障和水环境保护,全力创建城乡统筹的水利现代化先行区,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今冬明春全区水利建设主要目标任务是:计划投资13000万元,完成水利工程土方275.5万方,其中区乡河道疏浚整治整治土方117万方,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土方73.5万立方米,重点村内部田间整治85万方,配套小沟以上建筑物320座,改造中低产田0.8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万亩;完成韩侯泵站新建及福田泵站扩建工程,有效改善新城的排涝条件;实施城区河道栏杆更换及清安河治理工程,提升城市河道景观,实施城区泵站双回路改造和内衣泵站扩建工程,增强城区防洪保安能力。

(一)农村水利建设工程

1、区乡河道疏浚工程。投资1453万元,疏浚区级河道三闸干渠,实施七支河等45条乡级河道疏浚工程,于2012年3月底前完成。

2、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程。严格按照全区村庄河塘疏浚规划和“两清一建”标准,投资361万元,实施新闸、韩城、福田、王庄、普墩、三闸、武墩、范庄、唐桥、和平、齐湖、三乐、谢碾、姚湾共14个行政村的村庄河塘疏浚整治,于2012年3月底前完成。

3、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500万元,实施王元水厂等7座水厂改造工程,解决农村1万人的不安全饮水问题。

4、区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投资328万元,实施新闸水厂等8座水厂,解决农村中小学1万师生的不安全饮水问题。

5、农村危桥改造工程。投资300万元,实施25座农村危桥改造,工期从2012年春节后到2012年5月底。

6、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投资145万元,实施三闸干渠尾部片区续建农田水利专项工程。

7、黄码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工程。投资300万元,实施黄码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工程,于2012年6月底前完成。

8、修复水毁、病险水利配套工程。投资300万元,重点完成流域性堤防险工险段加固工程。

9、重点村内部田间整治。继续加大田间治理力度,于2012年3月底前完成。计划对需要重点治理有实心田的村进行田间整治,力争早日消灭实心田,改善农田内部灌排条件。

10、加强农村河道管理。继续对全区61条区乡级河道实施长效管理,明确管护标准,落实管护经费,提升管护水平,严格管护考核,加强农村河道管理。

(二)新城水利建设工程

1、福田泵站扩建工程。投资3000万元,实施福田泵站扩建工程及福田泵站引河疏浚,建成后的福田泵站排涝能力达到20立方米/秒,有效改善新城排涝条件。

2、韩侯泵站新建工程。投资3500万元,实施韩侯泵站新建工程,建成后的韩侯泵站排涝能力达到18立方米/秒,有效改善红旗河上游、淮钢及天淮无缝钢管周边排涝条件。

(三)城市水利工程

1、清安河整治工程。投资628万元,对清安河区与楚州区交界实施木桩护岸及清淤,改善清安河两岸景观及排涝能力。

2、大运河沿线水工建筑物装饰改造。投资300万元,对大运河沿线的清安泵站、蔬菜泵站、东风泵站、黄码堤林站进行改造,适应大运河景观提升的整体环境。

3、城区河道栏杆更换。投资500万元,对清安河等城区河道栏杆进行更换,改善城区河道环境。

4、城区泵站双回路改造。投资500万元,对城区高家巷、运河、西郊、越河、文渠、西小闸等泵站实施供电双回路改造以及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5、内衣泵站扩建。投资300万元,对内衣泵站进行扩建,建成后的内衣泵站排涝能力达到2.5立方米/秒。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大力开展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抗御旱涝灾害能力,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要按照部署和要求,把搞好水利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责任,列入重要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坚持实行领导责任制,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二)加强协调配合。水利建设跨区域的工程较多,各级各部门之间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加强协调,化解矛盾,形成治水合力。水利部门要积极承担起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等职责;财政部门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农工部门要深入宣传农村政策,督促做好农村水利“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农业部门要做好影响工程的林木砍伐手续办理工作;其他部门也要密切配合,保证水利建设顺利开展。

农村河道治理的指导意见篇4

根据行区政策研究室、行区农业和绿化管理局《关于做好年行区自然村落综合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为积极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决定在正义村、光继村、汇南村、永丰村、联合村、革新村开展农村自然村落综合整治工作。为指导我镇综合整治工作,确保整体工作顺利推进,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镇自然村落综合整治工作,将正义村、光继村、汇南村、永丰村、联合村、革新村建设成为原生态的社会主义都市郊区示范村,并带动和促进周边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逐步把我镇的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㈡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结合镇“一城九镇”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和a类农田保护区域布局,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推广,不搞大拆大建、一刀切。

2、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综合整治工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3、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动综合整治工作;以07年试点工作为基础,在制定综合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4、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二、组织机构

1、成立镇领导小组和协调办公室。成立镇农村自然村落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镇长马顺华任组长,副镇长黄德明、瞿建国担任副组长,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和六个整治点的支部书记担任组员。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整治协调办公室,负责年自然村落综合整治的组织、督查、招投标、资料收集、掌握进度、上通下达等协调工作。

各整治村根据镇领导小组的意见,及时制定年整治工作计划和措施,并建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工作小组,落实好专人。镇规建所、水务站、农技中心、城管所等职能部门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

2、协调整合相关工作。自然村落综合整治工作,要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同时,要与基本农田划定、土地整理复垦、违法搭建整治、“清洁家园”建设及设施粮田、设施菜田、森林公园和古镇建设等有机结合。

三、综合整治区域范围及整治内容

㈠综合整治区域范围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自然村落的实际情况,选定正义村1组、4组、6组、光继村1组、16组、汇南村13组、14组、永丰村1组、2组、联合村3组、7组、革新村12组、13组、14组为本次整治区域范围,涉及户数939户,户籍人口2698人,外来人口户数602户,外来人口人数1827人。

㈡整治内容及标准

按照市、区农村自然村落综合整治工作的要求,各村的整治内容和标准主要包括:

1、村内道路改造。村庄道路改建根据节约用地与投资的原则,按村交通需求确定道路宽度。一般自然村落的主要道路,有条件的可实施道路绿化、设置路灯。

2、村内桥梁修缮和改造。相关桥梁应按道路宽度及负载要求同步实施改扩建,村内现有无法满足通行负载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桥应全部实施改造;对桥面、接坡、护栏破损的桥梁应按规定要求进行修缮。

3、村内河道疏浚。基本消除河道黑臭淤积,疏通水系;清理河道岸坡垃圾,加固岸坡;消除岸边违章建筑和河道阻水物;岸旁基本覆绿,根据河道实际可相应的修建生态岸坡、部分河岸边设置护栏和亲水平台等。

4、墙体外立面整修。对于破旧房屋的外立面,按规划方案及多数村民意见实施修缮粉刷;村主要道路和景观附近的建筑物可实施一定的美化处理。

5、宅前屋后环境整治。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整理村庄内破败空心房、空闲宅基地和其他空闲地,消除民宅前后乱搭乱堆杂物。

6、生活垃圾处理。配置垃圾箱和垃圾运送设备,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清运率达到100%;引导实施垃圾分类收集、促进农户使用有机肥、探索有机垃圾资源化途径。

7、生活供水设施改造。自然村落的现有供水管网破旧或口径过小、供水水压不足的,可按村庄建设规划要求对供水管网实施标准化改造;在供水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可采取局部调整、改造的办法给予解决。

8、生活污水处理。根据经济能力和布局形态,污水处理选择集中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或采用工艺流程简单、投资运行费用低廉、操作管理简便实用的处理方式。

9、村内绿化。在村庄道路和河道两旁、民宅及单位前后的空地中,保留原有树木,并利用体现农村自然气息的经济作物和本土植被实施因地制宜的绿化,做到村庄及房前屋后无空地荒地。

10、村内照明装置。根据村内道路和河道两旁实际因地制宜设置路灯。

11、其它。在综合整治中,自然村落内经确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应严格加以保护,破损的按原貌整修恢复;村庄内的古树古木不得砍伐;林地、湿地、水面等不得随意填挖更改。

四、实施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我镇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㈠启动阶段(6月初—6月中旬)。开展综合整治建设宣传工作,营造氛围,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快速有效地开展基础设施调查摸底工作,组织编制六个村的综合整治规划和实施计划。

㈡实施阶段(6月下旬—11月上旬)。按照审定的规划和实施计划,各责任部门扎实有效地开展综合整治工作,每两周上报一次工程进展情况。协调办公室负责整个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逐步推进。

㈢整改验收阶段(11月中旬—11月下旬)。在基本完成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镇领导小组组织镇内自查、验收工作,对不达标项目进行整改,确保综合整治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迎接市、区相关部门的验收。

五、资金筹措

依据市农委、市财政局文件指示,自然村落改造补贴标准为2万元/户,市财政承担40%,区财政承担40%,镇财政承担20%。

六、保障措施

㈠聚合资金,合理分配

综合整治工作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镇政府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资金上得到保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资金投向,重点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农村公共事业加大投入,确保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更大效益。

㈡健全机制,政策驱动

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要求,建立工作公示制度,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实行招投标机制、审价机制;建立资金运用监督管理机制,公开透明各项支出,接受社会和农民的监督;完善村规民约,调动村民自主管理积极性;建立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制度,并把宅前屋后卫生保洁责任落实到每户,把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结合起来,巩固整治成果。

㈢加强领导,全民行动

积极推进村干部素质建设工作,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不断提高建设新农村的本领。成立由镇、村有关部门组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通过政府主导、干部指导,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整合相关资源,凝聚多方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全面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河道治理的指导意见篇5

一、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在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改革建设的过程中,上级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实施了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龙头的一系列整治农村环境污染工程,有效地治理了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初步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同时,在整治中看到,农村环境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对加快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着重要深刻意义。各行政村、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镇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重要意义,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治污力度,抓出成效。

二、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府提出的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总体步骤,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化肥农药、农村沟河整治和提高村庄绿化水准的工程。

总体目标:经过政府及各部门共同努力,力争到2010年全镇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处理排放率达到环境要求。目前全镇生活垃圾已做到集中处理统一收集,畜禽粪便和化肥农药污染有明显削减,农村沟河适时全面清淤,村庄绿化率显著提高,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主要工作任务:

1.畜禽粪便整治:以科学规划布局,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非禁养区控制,镇建成区内二公里范围内为禁养区域,今年年底全面完成畜禽养殖在禁养区域内关或迁移工作。非禁养区,新建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实现畜禽养殖粪便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2.生活污水污染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工程,积极探索农村污水处理方式,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农村新型小区同时,通过有关单位设计方案,同步实施排污工程规划,去年、今年先以洞山新村、庄溪家园新村建设为契机,投入相当资金,全面实施生活污水处理管网,为今后统一处理生活污水管网衔接拼网。

3.生活垃圾污染整治:各行政村(居民会)在本区域内都要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垃圾桶、垃圾中转)配备专人负责清理,做到生活垃圾日出日清,从根本上杜绝农村生活垃圾乱倾倒现象,进一步巩固提出“户集、村收、镇运”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运行机制,完善健全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工业废物,特别是对中小企业产生的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等的收集,防止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4.农村农药化肥使用整治:以科学施肥用药为指导,大力推进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减少农田化肥使用流失,极力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以镇农办组建有关技术人员参加整治领导班子,提出具体工作的措施,全镇在使用化肥、农药基础上,施用量要求逐年削减。

农村河道治理的指导意见篇6

深入贯彻落实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全省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总揽全局,以整治农村水环境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市场化筹资与引导群众投劳投资相结合的农村河道疏浚投入机制和管护机制,将全区淤积严重的农村河道全面疏浚,恢复河道的引排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为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1、土方工程

全区计划疏浚土方178.13万方,其中疏浚县乡河道14条56.98公里135.18万方,疏浚整治村庄河塘17个行政村,56条(座),土方42.95万方。

2、配套建筑物工程

计划兴建小沟级以上配套建筑物102座,改造电灌站6座255千瓦,新建砼防渗渠道10公里。

3、工程效益

改造中低产田0.1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0万亩,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改善除涝面积1.85万亩,植树5.1万株。

三、工作重点

1、重点抓好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工程。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及早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做好工程实施组织工作。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积极建设一批样板工程,实行综合治理,发挥综合效益,切实做好河道疏浚后长效管理工作。在抓好县乡河道疏浚清淤同时,要按照整村推进的原则,力争在4月底全面完成村庄河塘整治任务,从整体上提高城乡引排能力和生态水环境。

2、加大水源工程建设力度与节水灌溉工程。充分利用省、市加大“三农”投入的有利时机,争取建设资金更新改造泵站,新建防洪抢险道路,改建灌溉涵洞、溢洪道等,提高水资源保障及防洪保安能力,带动丘陵山区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工程的建设。

3、大力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年全区计划新建小沟级以上建筑物102座,主要以农村小型灌排泵站改造为重点,大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好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要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宣传工作,积极推广典型,全面提升我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总体功效。

4、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区域供水,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年计划解决板浦饮水不安全人口2.31万人,地方政府要密切配合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好这项利民工程。

5、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依法做好水土保持的行政许可和监督执法工作。严格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制度,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中小型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强化水土保持方案、监理、监测、评估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6、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认真指导乡镇(办)水利站建设工作,切实帮助水利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大对乡镇(办)水利站建设的投入,维护基层水利队伍的稳定,充分发挥乡镇(办)水利站的职能。同时逐步建立水管员队伍,逐步完善农村基层水利服务网络。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对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领导。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要将冬春农村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早部署工作任务,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切实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冬春农村水利基本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二)抓好项目落实。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要根据既定的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对农村河道疏浚、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及时做好相关前期工作,把农村水利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道路建设、小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在层层落实目标责任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同时要抓好技术指导,抽调技术骨干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难题。

(三)争取多渠道投入。区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认真研究实行“一事一议”后农村水利建设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投入机制,通过以土换资、以“河”养河、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

农村河道治理的指导意见篇7

加快实施县乡河道疏浚,恢复提高河道引排能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农村水环境,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今天上午,会议组织参观了*县县乡河道疏浚和管理现场。会上,省水利厅将报告全省县乡河道疏浚情况,盐城市、无锡市、*县和靖江市将作交流发言。会议结束时,连珍副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一些意见。

近年来,全省各地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自*3年组织实施县乡河道疏浚以来,通过全省广大干群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3年至*4年,共疏浚县乡河道3700条,完成土方2.4亿立方米,累计投入工程建设资金20亿元。*5年度计划疏浚土方1.5亿立方米,目前已完成85%。河道疏浚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河道引排标准,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全省县乡河道疏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精心组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乡河道疏浚工作。李书记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加大农村水环境整治力度,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梁省长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长效管理,发挥综合效益,保证河道疏浚工程的顺利实施”。连珍副书记多次深入基层,对县乡河道疏浚进行调研,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省政府明确将县乡河道疏浚作为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省水利厅每年都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部署,派出技术专业人员深入各地检查指导,并及时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各地切实把实施县乡河道疏浚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强化对县乡河道疏浚的组织领导,重点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去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意见》之后,淮安、宿迁、南通、连云港等市也根据县乡河道疏浚等农村水利建设需要,先后出台了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措施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河道疏浚工程深入开展。

二是拓宽渠道,加大投入。针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各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农村河道疏浚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3年,省级财政在水利建设资金中统筹安排6000万元用于县乡河道疏浚,*4年省财政安排增加到1亿元,*5年调增至2亿元,并明确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中的30%,主要用于以县乡河道疏浚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建设。各级地方财政也加大了投入力度。据统计,前两年市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达2.7亿元。特别是苏州、泰州、盐城等地对县乡河道疏浚在政策上支持,投资上倾斜,保证工程建设需要。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各地积极创新投入机制,不断拓宽投资渠道,正确运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办法,组织发动村民参与县乡河道疏浚。同时,积极开发水土资源,尽可能做到一土多用、以土换资,千方百计增加对河道疏浚的投入。

三是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县乡河道疏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能否有效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河道疏浚,直接关系到河道疏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各地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车、板报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实施县乡河道疏浚的意义、政策,争取群众对县乡河道疏浚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通过实施县乡河道疏浚,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提高,群众从中深深地体会到实施河道疏浚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支持县乡河道疏浚工作。

四是建管并重,效益显著。各地切实加强河道疏浚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严格按河道疏浚规划组织实施,建立了项目分级管理责任制,实行了清淤经费与清淤土方挂钩的补助办法,调动了地方实施河道疏浚的积极性。在规范河道疏浚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农村河道的管理。苏州市各县(市、区)都出台了《县乡河道长效管理办法》,实行市级财政奖励,县(市、区)和乡级财政出资,建立城乡河道维护的专业化管理网络,并建立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考核制度。盐城、泰州、扬州等市通过“统一规划、政府确权、竞标管护、共同受益”的办法,建立河道的长效管理维护机制,有效地落实了河道工程的管护责任,充分发挥了河道疏浚的综合效益。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省在大力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中,提出要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实施县乡河道疏浚对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境内河沟纵横,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据统计,全省共有各级沟河120余万条,累计总长44万多公里,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60、70年代,不少河道淤积严重。《*省*3—*7年县乡河道疏浚规划》中确定的任务是:疏浚河道8000多条、37000多公里,土方量6亿多立方米。经过三年的努力,全省已疏浚河道5700条,完成土方3.9亿立方米,占一期规划的65%。五年规划疏浚任务完成以后,还有不少县乡河道急待疏浚,面广量大的村级河道不少也急需清理,全省河道疏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各地务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狠抓落实,切实加快河道疏浚步伐,确保河道疏浚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县乡河道疏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各地要紧紧围绕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按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把县乡河道疏浚工作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与改善农村饮用水质、开展植树造林和实施“三清”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与土地复垦、乡村公路建设和小康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河道疏浚的综合效益。要抓紧对现有河道淤积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尽快制定新一轮河道疏浚规划。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讲究实效。

二、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各地要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投入引导、市场化筹资和依法组织农民投劳投资相结合的投入机制,保证河道疏浚工程的顺利进行。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各地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要把农村水利建设特别是河道疏浚作为投入重点。要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拓宽资金渠道。合理开发水土资源,实现“一土多用、以土换资”。结合土地复垦,利用增加的土地筹措建设资金。通过拍卖工程冠名权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要动员和鼓励群众参与,利用一事一议筹劳筹资。一事一议筹劳筹资原则上不得跨村使用,对于确需跨村的,由县乡政府组织受益乡村,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采用借工、换工或有偿用工等办法,在一事一议筹劳限额内统一安排用工。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可以实行以资代劳。使用一事一议政策一定要严格规范,不得加重农民负担。

三、强化管理,发挥效益。要严格规范农村河道疏浚的建设管理,对重点河道疏浚工程要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加强疏浚工程的建设管理,努力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民资民力。农村河道疏浚的资金来之不易,必须严格资金管理,做到工程投资计划向群众公开,筹资筹劳方案向群众公开,工程决算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开,工程竣工验收请群众代表参与,真正让群众放心,使群众满意。保证河道效益的充分发挥,重在不懈治理,贵在长效管理。要落实河道工程管理队伍,明确管理经费渠道,建立农村河道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要积极探索公益型工程竞价承包、资源型工程竞价租赁、效益型工程竞价拍卖的方式,落实工程管理责任主体,切实加强河道的管理。

四、分级负责,落实责任。农村河道疏浚工作政策性、公益性、群众性都很强。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工程规模和受益范围的大小,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原则上,县(市、区)范围内的跨乡镇河道疏浚,由各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乡镇范围内的河道疏浚,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省财政对于县乡河道疏浚给予补助。水利部门要当好参谋,完善规划,加强指导,强化督查。计划、财政等部门要在计划安排、资金落实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建设、农林、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农村河道疏浚工作。

农村河道治理的指导意见篇8

各镇人民政府,县开发区、高新区、城南新区、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积极开展美好城乡建设,全面推进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根据省、市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以创建部级生态县为总揽,以镇域建成区、交通干道沿线和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大力开展“城乡建设提升年”活动,带动全县环境状况的整体改观,逐步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和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各镇(区)、村居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

2.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突出问题,不断拓展延伸,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3.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时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整治任务

(一)镇区环境整治

1.市政设施整治。镇区主要道路能分道要进行分道改造,修残补缺、填平补齐;对破损、低洼不平路面进行维修改造;对破损的人行道、路沿石、井盖、下水道箅子等市政设施及时维修和更换,确保道路设施完好率90%以上;加强对主干道路灯管理,维修维护好两侧路灯,确保亮灯率和完好率均在95%以上。结合社区建设,按照“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标准,加大镇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力度,清理有碍通行的各种堆放物料,完善排水设施,增加绿化。按照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要求,在镇区合理增设垃圾箱、垃圾池等环卫设施,对原有个别破损垃圾箱、垃圾池进行修理粉刷。

2.环境卫生整治。对镇区内所有主次干道、大街小巷、集贸市场及镇村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及时清理乱堆乱放的垃圾堆、沙石堆、货堆,不留盲点,不留死角;宣传并做好垃圾入池工作,所有垃圾及时入池,及时清运,严禁垃圾池(箱)垃圾外溢,周边垃圾成堆,做到箱(池)体整洁,周边干净。

3.园林绿化整治。加大镇区内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苗木补植力度,杜绝残株、枯株、死株及缺苗现象;加强树木、花草管护,定期修剪,及时清理绿地内的垃圾、杂草,保持整洁美观;完善庭院绿化和居住区绿化,单位庭院和居住区内现有空地、原来已经规划的绿地和应绿化而没有绿化的土地,要按照规划要求恢复成绿地,确保绿化数量和质量;加大对违规侵占绿地和非法破坏绿地设施的整治力度,依法查处损坏树木花草行为。

4.占道经营整治。集中力量开展出店经营、马路市场、室外烧烤、洗车店、瓜果、饮食、修补摊点等各类违章占道经营行为的整治活动;在清理和取缔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进店进市场经营,恢复秩序,还路于民。

5.乱搭乱建整治。要突出抓好镇区主要街道及交通干道两侧、镇村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和区域的巡查工作,对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处理”,科学制定预案,精心策划、周密组织集中拆除行动。

6.河道环境整治。各镇区要重点整治黑臭河道,清理河道与河岸垃圾杂物,加强日常保洁,做到垃圾不入河、河岸无暴露垃圾。推进河道清淤疏浚,加快水系沟通和调水引流。完善雨污分流规划,加快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纳入整治的河道沿岸污水全收集,消除河道黑臭异味,提高水环境质量。改善河岸环境,重视驳岸生态化建设,建设滨水步道,塑造亲水空间,努力实现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美丽。

(二)村庄环境整治

1.年度整治任务。2014年全县要完成602个自然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约占全县村庄总数的30%),按照“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1个、一星级康居乡村161个,环境整洁村440个。根据各镇区自然村庄的实有总数,2014年村庄整治任务分别为:近湖镇12个、上冈镇161个、建阳镇32个、颜单镇21个、恒济镇23个、庆丰镇30个、九龙口镇18个、高作镇33个、芦沟镇51个、沿河镇30个、冈西镇70个、宝塔镇30个、开发区75个、高新区16个。(具体村庄名单以管理系统确认为准)

2.典型示范村庄打造。在2014年整治任务中,各镇区确定2-3个典型示范村庄,严格对照相应的整治标准,集中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重点打造。典型示范村庄要具有一定规模,交通方便,沿线村容整洁,整治后达到可供观摩学习的要求。

3.“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冈西镇双墩村朝阳新村2014年要积极争创“三星级康居乡村”,对照“六整治、六提升”的标准要求,组织编制村庄环境整治专业规划,加快实施各类整治项目建设,重点突出对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休闲健身设施、公共厕所、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通过省级验收。同时抓好已建成的“三星级康居乡村”巩固提升工作,其他有条件的镇区应积极培植典型参加创建。

4.完善管理制度。各镇区要大力推行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明确划分责任区,制定责任区标准和奖惩措施,形成“政府组织、专业保洁、村民自治”的管理格局。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积极性,倡导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和习惯养成,推动农村环境标本兼治。

(三)道路沿线环境整治

1.沿线环境整治。对高速、国道、省道等交通干道沿线,以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彻底清除道路两侧堆放的垃圾、杂草、杂物及污染物,做好日常保洁;对沿线1公里范围内的散葬坟墓实施搬迁或遮挡;对破损、低洼不平路面进行维修改造;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工作,确保两侧绿化带、绿地无缺损、无死株、无垃圾;对交通标示牌进行维护、更新、粉刷和油饰,保证发挥正常功能;对沿线两侧1公里范围内所涉及村庄,按照“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重点整治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

2.城乡结合部和出入口整治。坚持规划引导,科学推进建设与整治。对已纳入近期改造计划的,加快推进;对规划为绿地的,加快绿化建设;对未纳入近期建设计划的,重点开展城乡出入口整治,全面清理垃圾渣土、露天粪坑、黑臭沟塘、残墙断壁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挂、乱涂乱画,整治乱设废品收购、加工维修等经营站点,规范广告设置,增添必要的公厕等基础设施,实施绿化美化,做到干净整洁、规范有序。鼓励有条件的镇区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出入口景观。

3.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带整治。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型社区建设,以234省道、231省道、盐淮线,以及九龙大道为四条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带,对沿线1公里范围内实施整治建设。对沿线村庄房屋质量较好,集中居住有一定规模,改造提升为特色社区(村庄),不能改造的,通过“三进一调”带动彻底整治。4月中旬完成整治方案,经县审定后组织实施。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党委、政府对本地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将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主要领导要切实承担起农村环境整治领导职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要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配套专项资金,落实政策措施,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承担任务,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2.深入宣传发动。广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维护和长效管理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农村河道治理的指导意见篇9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组织推进、群众参与的原则。各镇(区)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推进的责任主体,要通过政策鼓励、典型示范等措施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以及影响村庄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二)坚持科学规划、注重特色的原则。不断优化村庄布点,完善村庄规划,充分彰显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区域特色等要素,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倡导集约建设,突出整治重点,挖掘地方特色,展现乡村风情。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各地村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条件,确定不同的整治目标和方式,并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实施环境整治。

(四)坚持健全机制、协调推进的原则。坚持以块为主,建立县、镇(区)、村三级联动机制,形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努力巩固整治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

三、全面整治村庄环境

(一)整治生活垃圾。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区)清运、县处置”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进一步提高村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标准化和保洁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大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投入,配置必备的环卫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同时,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2012年,全县建成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镇(区)、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二)整治生活污水。合理选择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就地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治理方式,优先推进位于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的规划布点村庄和新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的设施正常运行。整治农村户厕,加快户厕无害化卫生改造步伐。2012年和2013年分别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任务各9.5万座,2013年底前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庄实行雨污分流。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建1座。25%的规划布点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工业污染源。加强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展小化工、小制革、小漂染等“十五小”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加工点,要坚决依法取缔、关闭。

(五)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限期治理或关闭不符合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201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六)整治疏浚河道沟塘。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农区自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各镇(区)、村要进一步完善河道台帐资料,做到一村一图、一河一档。要在等级河道与主要道路交叉口明显位置设立河道管护公示牌,让全社会共同参与督促管理。2013年,全县村庄河道沟塘在基本疏浚一遍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建立完善农村河道轮浚和长效管理机制。

(七)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在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按照村级“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对实际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套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2013年,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八)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加强农村绿化工程建设,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标,重点抓好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和经济林拓植工程,在铁路、省道及县、镇(区)主要道路两侧营造绿色通道;加强滩涂、圩堤、水系防护林建设,改善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空闲地栽植花草树木,培育盆景,全面提高农村绿化覆盖率;抓好桑园面积稳定、果园面积拓植与花卉苗木典型培育。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不断加强树木的抚育,提高树木的成活率。落实树木管护责任制,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林权,由村统一经营的公益林要明确树木管护责任人,做到一栽就管,确保存活率。2013年,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

(九)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区域供水,加快实施长江饮水工程建设,开展陈旧管网改造,加强备用水源的安全监管。通过引江区域供水工程的实施,实现区域联网供水,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长江区域供水农村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全县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十)提升道路通达水平。结合农村基础设施惠民工程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构建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2013年,全县规划布点村庄道路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开通镇(区)、村公交的镇(区)比例达50%以上。

(十一)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引导促进农村民居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原有建筑物出新。严格规划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救灾救济工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十二)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以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村民素质为手段,以实施环境优美达标镇、达标村为抓手,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突击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行政推动与全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舆论宣传引导与制度规范入轨相结合,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队伍管理机制、投入保障机制、督查考评机制。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全面提升村庄环境建设水平。

四、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根据“全面启动、三年完成”的要求,我县2011-2013年对全县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到2013年12月底全面完成233个行政村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非规划布点村庄要结合实际,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主要目标:

1、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2、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3、乡村特色更加鲜明。沟渠水田林路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田园风光、村庄风貌、乡村风韵更加明显。

4、公共服务更加配套。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二)实施步骤

1、2012年2月15日前,各镇(区)对照省村庄环境整治考核标准选择一个示范村上报县整治办。2012年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3月30日前全县45个行政村按要求整治到位,为通过省级验收做好准备。6月底前,全县53个行政村完成环境整治任务,并通过上级验收。主要集中在城镇周边和园区及其周边以及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行政村。年底前,全县62个行政村完成环境整治任务,并通过上级验收。

2、2013年底前,全县全面完成行政村的环境整治任务,并通过上级验收。全县完成环境整治的233个行政村中,对有条件的规划布点自然村(俗称小组),要通过省三星或二星级“康居乡村”验收。每镇(区)申报三星级“康居乡村”不得少于1个。掘港镇、沿海经济开发区(洋口镇、沿海旅游经济开发区)、岔河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大豫镇、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镇、镇申报二星级“康居乡村”每镇(区)不得少于6个,其余镇(区)申报二星级“康居乡村”每镇(区)不得少于3个。所有规划布点自然村均要达到省一星级““康居乡村”的标准。所有的非规划布点自然村要通过省“环境整洁村”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县成立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办。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县整治办负责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协调、推进和督查考核工作。要明确县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分工,并落实相关工作牵头责任。整治生活垃圾由县“四位一体”办公室、城管局负责;整治生活污水由环保局负责;整治乱堆乱放由城管局负责;整治工业污染源由发改委和环保局负责;整治农业废弃物由环保局、农委及农机局负责;整治疏浚河道沟塘由水务局负责;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由住建局负责;提升绿化美化水平,确保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2013年前达35%以上由农委负责;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由住建局、水务局共同负责;提升道路通达水平由交通运输局负责;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由住建局负责;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由“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办公室负责。2013年前全面完成户厕无害化卫生改造由卫生局负责;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编制由县规划局负责。要强化全局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把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本部门、本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各镇(区)、各村(社区)是实施村庄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要将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明确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推进措施,完成整治任务。

(二)强化工作指导,提供技术服务。根据村庄基本条件,分区域、分类型指导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加强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结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促进村庄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组织开展基层干部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组织实施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的能力。各成员单位既要整体联动,切实做好本部门承担的工作,又要主动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重点问题现场会办、协调制度,简化程序,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在改进服务、提高效率上狠下功夫。相关职能部门要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三)注重整治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县财政要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对当年列入整治范围,通过省验收的行政村,省、市财政对每个行政村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资金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同时,县财政对通过省验收的行政村给予5万元的补助资金用于村庄环境整治。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30%左右要用于村庄环境整治。

农村河道治理的指导意见篇10

为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市委办发《关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的实施意见》(乐委办发〔**〕128号),结合本单位实际,现就关于开展旧村改建与村庄整治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村庄整治和示范村建设为切入点,把改善村容村貌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把村庄规划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以农民思想教育、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来推动工程建设,全面开展以“乡村清洁行动”为主题、以“五整治一提高”为基本内容、以垃圾固体废物整治和“三基”(茅坑基、柴堆基、猪栏基)整治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整治内容

旧村改建与村庄环境整治对已列入计划的村要开展“五整治一提高”,即垃圾固体废物整治、“三基”整治、河沟疏浚整治、生活污水整治、八化整治,提高农村绿化水平。旧村改建与村庄环境整治要与生态市建设、文明百村行动、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两沿”整治与“五口”改造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明显好转。

1、垃圾固体废物整治。对所有农村村头地角、河边沟渠、房前屋后、公共场所等积留垃圾,进行全面清理,特别要把“两沿”、“五口”、城乡结合部、集镇、风景区周围的村庄作为重点整治对象。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二类处置机制,一类是建立“户集、村收、乡镇运、区域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统一处置机制,使垃圾定点倾倒、统一收运、区域统一处理;二类是地处山区、海岛的偏远乡村和经济薄弱乡村,以乡镇或中心村为单元,实行“门前三包、分类收集、就地生化处理”。今年争取农村垃圾收集率达到60%以上,尽量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

2、“三基”整治。对“路边坑”、“露天坑”基本得到清除,对废弃的茅坑基、柴堆基、猪栏基可由村集体进行(借地)绿化,或有偿回收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厕所建设,新建公厕要以沼气式化粪池为主,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已建公厕要有专人管理,定期冲洗保洁,鼓励引导农户建设卫生厕所和三格式化粪池。今年争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

3、河沟疏浚整治。加快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建设步伐,对农村河道实施清障、清淤和截污。拆除侵占河道的违章建筑,打捞水面漂浮物,清除水葫芦等障碍物,清理河岸和河床的积留垃圾,重点对村庄周边的河道、池塘进行清淤,提高农村河道抗旱排涝标准,恢复河道综合功能。建立河道长效管理维护机制,落实河道保洁、管护责任,禁止倾倒垃圾、粪便和丢弃其它废弃物,禁止直排生产生活污水,全面改善城乡水域环境。

4、生活污水整治。开展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和欠发达地区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户用沼气池建设,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和水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5、八化整治。为营造整洁优美的农村社区,创造最佳农村人居环境,从村民反映最强烈的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全面推进农村的“八化整治”,做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服务强化。

6、提高村庄绿化水平。开展“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村庄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对进村及村内主要道路、水体(河道、池塘、沟渠等)沿岸、村民住宅周围种植以乔木树种和果树为主的绿色植物,鼓励农民开展庭院绿化活动。建立健全绿化管护制度,改善村庄周围生态环境。

三、整治标准及经费筹措

1、垃圾固体废物整治标准。做到“三有三无一覆盖”。“三有”即:一有工作网络,乡镇和村居(社区)环卫清扫保洁队伍健全;二有环卫设施,每个乡镇都要有一座以上垃圾中转站,有布局合理的垃圾收集房,每个村居(社区)建有足够数量的垃圾收集点,垃圾清运、清扫器具齐备;三有保障机制,建立环卫投入机制。“三无”即:无暴露垃圾,无蝇蛆,无乱堆乱放现象。“一覆盖”即:农村环卫清扫保洁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

2、“三基”整治标准。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全面关停搬迁;废弃的茅坑基、柴堆基、猪栏基整治率达80%以上;公厕达到无蝇、无蛆、无臭、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四无”要求。

公厕建设经费主要由村居(社区)负责筹措,乡镇适当补助,市财政5年内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改厕补助。整合生态建设、新能源建设专项资金,鼓励建造沼气式化粪池公厕。

3、河沟疏浚整治标准。农村河道河面清洁,行洪畅通,两岸无违章建筑物,无堆放物品,无直排生产生活污水。

4、生活污水整治。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以200户/村规模为标准,建池容积240立方米左右,包括沉砂池、厌养池、兼性生物滤池、联户的下水管路等,对污水可进行分散处理,也可联户处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或用灌溉,与种植业相结合,实现资源化利用。②户用沼气池。以“一池三改”为基本单元,户用沼气池容积8-10立方米左右,与改圈、改厕和改橱配套设施建设乡结合。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开展沼气、沼液和沼渣的综合利用,发展“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庭院循环经济模式。

5、八化整治。各村要从实际出发,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丰富内涵,提高水平,从点上推向面上,从面上引向深入,通过2003年至2010年这8年的努力,全面推进“八化整治”,使全市60%以上的村庄得到全面改造,建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代表**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全面小康的农村新社区,更好地发挥对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

6、提高村庄绿化水平。平原、半平原、山区三种类型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20%、15%,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村内宜绿化地块的绿化建设以农民自筹资金为主,对通村公路两旁、河道沿岸绿化、村庄周边山体绿化工程按有关政策予以补助。

四、方法和步骤

1、准备动员阶段(**年9月底前)

各乡镇要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实情,依据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工作基础,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旧村改建与村庄环境整治活动,广泛开展宣传,层层发动,营造浓厚氛围,保证旧村改建与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2、集中整治阶段(**年10月至12月)

由旧村改造指挥部牵头,各乡镇、村集中时间,对照“五整治一提高”要求,于12月底前完成各项整治任务,并建章立制。阶段性整治形象要求:垃圾固体废物得到全面清理,基本无暴露垃圾,已列入改造计划的村有专职保洁员;废弃茅坑基、柴堆基、猪栏基基本得到整治,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村主河道进行清淤,障碍物基本清除,河面清洁;村内宜绿化地块基本绿化。

3、巩固提高阶段(**年1月至3月)

各乡镇、村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基本形成城乡环卫一体化框架,初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着重对农村新增垃圾实行监管,防止农村“脏、乱、差”现象反弹,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全面完成“五整治一提高”工作目标。

五、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旧村改造指挥部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组长:谢炳献,副组长:卢祥宝、张其贵,成员:林秀琴、陈建平、金忠益、姚虞伟。各乡镇要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形成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局面。要根据“脏、乱、差”地段整治计划表,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如期完成工作任务。

2、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实施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中,注重丰富拓展旧村改造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从单个村庄的改造建设或环境整治,扩大到连片整乡(镇)的改造建设或环境整治,对一般村实行先整治后改造,先单个村庄,后连片整乡(镇)进行,做到点线结合,片乡(镇)相连,整体推进;既要突出垃圾固体废物整治和“三基”整治重点,又要全面部署,通过对“脏、乱、差”地段的整治,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环境卫生的整体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