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实践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0:45

支教实践方案篇1

(一)、活动概况

1、前言

本次到**省**市和**县开展服务新农村活动的主题是“传递民族的希望,播撒爱的种子”,并得到华桥基金会全程资助。

在此我们把此次活动队伍命名为“‘传递民族的希望,播撒爱的种子’服务新农村队”,是在华桥基金会、银鸽志愿者服务团的指导下,在校大学生自发成立的支持农村建设的非营利性组织。服务新农村队的主要目的是召集有意为农村建设做贡献的在校大学生,针对具体村庄的具体情况,进入该村,为他们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活动地点及时间:

**站

支教时间:**年2月12日—26日

支教地点:**省黔南地区**县断杉镇摆惹小学和拉林小学

**站

支教时间:**年2月12日—26日

支教地点:**省**市**县风华镇金字小学

(二)、活动背景及出发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同时东西部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差距日益显著,贫富差距问题也日益严重。为此,国家的领导人也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我国政权的基础,占全国80%以上的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三农”问题关系我国建设事业成败,已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

而教育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今天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西部一些地区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孩子们渴望的眼睛让我们心痛……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对当今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知识的储备,大学生还要尽可能的多接触社会,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宗旨

拓展视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提高素质———锻炼自我,服务新农村建设!

(四)、活动可行性分析

客观方面:

1、当今国内形势提供良好大环境。近年来,中央不断提升农村工作在国家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大力倡导大学生志愿支持农村建设。因此,从大的方面讲我们此次活动可以说是应政策、适国情、顺民意。

2、我校全面开放的教学体制提供坚强的后盾。一直以来,我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我们这次服务新农村活动对学生的各项素质锻炼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定会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

3、与当地的友好关系,营造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气氛。09年11月份,我团队部分成员在当地开展了为期3天的调研,与当地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本次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从主观方面看:

1、充分的准备。从今年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此次活动,每一个细节都做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并受到了学校多位老师的指导。可以说为这次活动,我们已经做好了百分之百的准备,并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取得百分之百的成绩!

2、宝贵的经验。对开展的每次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并与其他参加社会实践的优秀团队进行经验交流。可以说,多次的社会实践为此次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大大增加了筹码。

3、优秀的队伍。“银鸽”志愿者服务团“传递民族的希望,播撒爱的种子”支农队的每个队员都经过了严格挑选,从知识、能力到素质都有严格的要求。队员不但有热心,还有诚心,更有吃苦耐劳的决心。此外,我们还邀请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老师指导,有优秀研究生参与,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活动内容

1、支教

①走进课堂,为学生上课。这是此次活动的核心。不仅传输知识,更通过引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启发独立自主的意识。在课余,教他们一些如助人为乐、感恩等思想。

②为当地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帮助学校完善图书馆,成立广播站,并通过家访让家长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使当地总体上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以下对广播站和图书馆建设做简单介绍:

乡村文化广播站方面

以宣传新农村政策、乡村文化、环保健康为主要内容,开设乡村新闻、新农村专题、少数民族文化专题、生活健康和音乐娱乐等多个版块。在学校和乡政府进行每天的定时广播。时间为中午12:00—12:30,下午为:18:30—19:00。播音员由志愿者中普通话较标准的队员担任。并成立记者团,负责收集和整理播音材料。

乡村图书馆建设

以开阔农民视野,提高村民文化素质为宗旨。联系相关农业技术部门、文化宣传部门和图书馆等单位,争取一定数量的农科类、民族文化类、新闻类的书籍和杂志等。在村委会建立乡村图书馆,建立系统的图书借阅管理制度,并通过公告、广播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倡导村民主动前来借阅。

③丰富体育活动。通过开展象棋比赛、拔河比赛以及篮球比赛等活动增强孩子们的体育意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2、助农

①促进科技兴农进程。向当地农民传播“科技兴农”思想,发放相关材料,播放科教影片,让当地的农民充分认识到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加快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与当地居民一起举办文艺演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③帮助农民工。对当地居民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让他们知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调研

调研内容主要是针对当地教育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允许队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选择感兴趣的课题。为把这项工作做好,“传递民族的希望,播撒爱的种子”服务新农村队聘请了我校马列部的老师指导此次调研活动。我们将把调研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现,希望对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时走访村民家庭,收集贫困学生、孤寡老人、老兵和贫困家庭的信息。

4、爱国主义行动

1、看望老兵,资助老兵棉被等物资;

2、与老兵举行座谈,学习爱国精神。

5、“华桥传梦”助学

“传递民族的希望,播撒爱的种子”服务新农村队将把资助给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的帮扶资金命名为《“华桥传梦”助学》,帮扶资金全由华桥基金会提供,通过“华桥传梦”助学活动圆学生们的求学梦。

(六)、活动预期成果

1、使当地师资力量不足得到缓解。

2、使农村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

3、使我们建立更好的完善自我的平台,开拓未来。

4、使我们更好的联系实际,树立科学发展观。

5、使我们更好的体验民情,融入社会。

6、使我们更好的开拓眼界,提高能力。

7、使我们更好的体验生活,办好实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行程安排

前期准备:

1、2009年11月―**年―01月,团队动员、必要物品准备、相关资料筹备、调查人员知识充实及培训。

2、策划书的撰写、翻译、策划书的对外发送。

3、招募前期志愿者,开展此次活动的宣传,接受社会及学校的捐赠。

活动流程:

第一天:活动启动仪式

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幕仪式,给当地居民一个良好印象,使他们更好的接受我们的帮助。与学生见面,进行初步交流,便于以后的教学活动。

第二天至第十四天:活动开展

支教组给学生上课,主要内容一方面是英语,其他课程,如语文、数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与当地老师交流,修改课程;同时筹备文艺汇演活动。

调研组的调研内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为主,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开展调研活动,同时走访村民家庭,收集贫困学生、孤寡老人、老兵和贫困家庭的信息。

第十五天:活动结束

活动的最后一天,举行一个简单的活动结束仪式,与当地村民开展一台乡村文艺演出;同时与当地负责人开座谈会,总结此次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和教训。

四、活动经费预算、来源及用途

见附件1

(注:我们将聘请学校老师、同学组成一个监督小组,监督我们募集到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及时向捐献人汇报资金用途。)

五、活动总结汇报

包括图片资料,录音资料,时间日志,调查统计数,调查报告、论文和媒体报道。

**学年寒假将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我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学校决定本着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以“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团员意识”为主题,在今年寒假组织我校中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求重点突出、讲求实效、争创佳绩。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确定了本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一)、指导思想

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二)、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及具体过程

(一)、组织形式

学生一般以个人分散活动或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也可以青年志愿者小分队活动组织。

(三)、注意事项

1、就近就便。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组织学生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者本村范围内开展活动。团队规模要适中,不开展跨区的活动。同一社区、同一乡村的高中生应在当地团组织的统一指导下开展上述活动和其它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2、在生活中提炼。

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3、在兴趣中选择。

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4、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5、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

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参观活动

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二)、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绿色环保宣传

2、保护母亲河、水质污染情况调查

3、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关于生活节能状况调查研究

5、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6、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7、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调查

8、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9、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0、中学生上网吧问题研究

11、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中学生零用钱数量及用途的调查

(三)、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

1、各位同学要认真填写2009年寒假社会实践表,并以书面形式做好总结并附带证明材料。

支教实践方案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

我公司支部按照县局开展活动的文件精神和动员会议精神要求,及时成立了县自来水公司支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支部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支委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组织实施分工明确,任务清楚。同时,支部制定《县自来水公司党支部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召开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党员大会,认真学习研究实施方案。活动方案对活动目标任务、内容、总体安排以及方法步骤做了具体的说明和规定。为推动活动有效开展,活动领导小组给每个党员、干部下发了专用学习笔记本,并下发了18篇精读和必读篇目文档,便于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学习和自学。

二、动员部署,统一思想认识。

按照主管局《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我公司支部高度重视,于3月14日上午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对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在动员会上,宣读了《县自来水公司党支部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支部副书记进行了动员讲话,宣讲了活动资料,并详细解读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活动节点、活动要求、活动安排、方法步骤,主管局督导小组对大会进行了指导和总结,并就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动员会的召开,使大家统一了思想认识,准确把握了目标任务,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集中学习,提高学习成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自来水公司支部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确保公司支部全体党员干部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自觉、主动的参加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支部制定了第一阶段学习计划,并分别于2014年3月17日、18日、19日,4月1日,5月23日和26日学习了《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和自治区党委彭清华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和《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剖析》等精读和必读篇目,同时,支部书记结合公司实际,于4月1日给全体党员上党课,解读了《认真把握供水企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立足和落脚点》。要求支部全体党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外积极进行自学,并就自学内容撰写学习心得体会。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深刻领会各级领导的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学习成果,坚定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决心。

四、多渠道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

支教实践方案篇3

[关键词]创业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4)01-0092-03

0引言

随着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创业教育”概念的提出[1]及其随后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使得创业教育深受关注。《创业管理》课程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2],其目标是促使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锻造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培养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3]。我国的《创业管理》课程教育处于初步发展阶段[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能以知识教育为主,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的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业实践体验的机会或者创业与个人关联性不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是以结课获取学分为目的,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业管理》课程“教”和“学”环节与实际脱离的状况存在,实践环节和实践环节创新举措不足[5],直接导致学生在经过课程学习之后,依旧缺乏作为一名潜在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缺乏抵御创业过程中的风险的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制约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有违设置课程的目的。鉴于创业活动的活跃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广泛需求,华南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进行了《创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希望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创业体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促进创业管理及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创新型的理性创业人才。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1专业教师培养

华南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配备创业方面专业教师,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源泉。基于课程的实践性,专业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创业的基本知识储备,还应具备创业的实际本领,《创业管理》课程教师首先应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才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模拟实践以及实际实践,更好地完成课程的教育教学。从教师培养角度出发,应该让专业教师边教学边学习边实践,从教学中找出薄弱点,在学习和实践中将知识体系补充完善,以教学指导实践,以实践完善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方式:(1)结合《创业管理》课程教学举行教师内部教学内容的培训与教学方法的交流,在交流中找问题、促进步;(2)依托学院及学校的合作企业资源,组织企业与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知名企业家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创业实践案例讨论与实际技能培训;选派《创业管理》课程教师以到企业挂职或观摩实践活动等形式参与到企业创业与管理中,在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中存在的理论性问题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实践活动锻造并完善自己的实践能力。学院每年固定向每位教师发放调研费,鼓励教师去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再者,为鼓励教师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学院积极鼓励教师申请企业横向项目,并将横向课题纳入人才考核中,依托科研项目推进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加大对创业教学的深化,用教学指导创业实践,从实践中提炼创业理论。以具有商业潜力的创业项目为依托积极进行创业以及创业管理,这样既可以增加创业实践经验,为课程教学提供新鲜的案例资源,补充教学内容;同时这些创业项目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条件。

1.2校外导师选聘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配备专业教师的同时,加大企业人士“走进来”的合作模式,精心挑选聘请热心的创业者、企业家、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作为校外导师,补充《创业管理》课程的师资力量。目前学院已经成立了由创业方面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家、风险投资专家共同组成的创业导师组,导师组通过举办讲座、案例讨论、参加创业论坛等方式参与创业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业实践。学院在2008~2012年期间,共聘请了13名兼职教授,分别来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国资委、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广州美东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院所。同时还聘请了4名客座教授,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副教授许德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吕源、意大利费拉拉大学教授marccoDitommaSo、美国德州tCU大学商学院教授GarryD.Bruton。

2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改革与实践

2.1保持课程内容建设先进性

为使《创业管理》课程适应时代要求,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教学团队对国内外《创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改革方向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不断搜集和整理国内外《创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资料,组织编写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努力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以机会导向为教学内容核心,围绕如何识别机会、评价机会、利用机会和创造机会,对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编排,在理论教学内容中引入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成果,不断深化教材理论。以教材为纸介,以创业创新和新企业运行为主线,以创业管理的“四基”,即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骨架,按主次因素合理安排各章节内容。

2.2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

课堂讲授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每章节内容都有案例分析,部分案例由教师提供,其余案例由学生分组负责。授课教师重点介绍案例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为了鼓励案例教学,学院设有华南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立足华南、面向国内外,为中国企业管理的案例研究、教学、培训与学术交流提供支持与服务的公共平台。学院设有丰富的案例库,案例库以中国本土企业管理(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企业)为主,含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以及现代化创新成果。学院每学期期末开展案例开发立项,并对获奖或入库案例进行奖励。

安排非实物创业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寻找各章节相应的典型创业实例,导入创业案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还原创业情境,思考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形成创业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展示分组进行,每组按照所选择的创业案例进行创业情境下的模拟演练,学生设计人物和情节,并分角色进行实战演练,通过这种非实物的创业实践仿真,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吸收和掌握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分析能力以及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更好地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学院设有企业竞争模拟实验室,配备有Sap、沙盘、商道等软件,学生通过这些实验平台可以模拟企业运营。

2.3课程资源共享与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设

以教师和学生搜集的案例为原始材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案例资源,逐步建立案例库,同时将学生创业实践的实例扩充到教学内容中,不断进行案例库的建设与更新。结合课程内容与案例库,制作多媒体学习资源库,进行资源共享与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设。资源共享与学习平台内容包括课件、案例、习题、参考资料、教学录像与互动交流等模块,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模块通过学习交流、问题讨论、问题解答等环节,为学生提供进行创新思考、表达自己想法、提出不同意见和方法的平台,使之成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频道。所有资源采用网络信息技术以二维码形式嵌入教材中,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进行立体化学习,所链接的学习资源库随时更新。学习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业实践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到“有理可依、有法可循、有例可援”,在毕业后能够独立解决复杂的创业问题。

3课外学习与实践平台建设

3.1第二课堂探索

除聘请校外导师参与课堂教学外,充分利用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以及创业教育学院的资源,积极邀请成功创业者或知名企业家举办讲座或者座谈,让学生与创业者零距离交流,真实感受来自创业实践一线的心得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的创业意向,挖掘学生潜在的创业能力。聘请专家学者开设理论前沿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创业管理的前沿发展以及国内外企业管理及运行状况。

组织学生去参观企业,对企业实际实地考察有助于学生对企业创业过程有切身体会和认识,能够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管理知识。

3.2多元实践平台建设

华南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搭建了省市政府、风险投资公司和校友各种创业基金支持的合作平台,例如创业教育学院项目基金和华工科技创业基金等,对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进行资助。依托该平台,学院鼓励学生组成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项目立项,专业教师与校外导师在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

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建立创业中心,创业中心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企业创业管理实训让学生体验创业,训练在创业之后的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创业及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创业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的平台:联系并安排学生到创业实践基地实践;学院多次举办创业训练营,训练学生的创业技能;举办创业策划方案大赛和创业微计划大赛;开展创业计划书大赛,对创业计划书进行评估、优选;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学生编制创业计划书、模拟企业运行、撰写创业报告以及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院积极寻求校外企业对学生创业项目的支持,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华大智库企业服务联盟和互动娱乐创业项目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

4结束语

《创业管理》课程是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业管理》课程重要性逐渐凸显,课程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实时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70-71.

[2]张莉,张晓璐,王少红.对世界著名商学院创业管理课程的研究及启示――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及百森商学院为例[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5):162-163.

[3]张玉利.创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支教实践方案篇4

[关键词]行动学习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9-0114-03

一、高师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的问题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改变着传统教育的形态。作为职前教师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是其教学技能训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其将来是否能胜任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岗位有着重要作用。但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很多师范生在对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如何使用教育技术感到茫然无措。

李芒教授认为,教育技术“怎么使用”,这是一个教育技术真问题。[1]“怎么使用”考虑的是在什么样的教学情境下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它关注技术的教育价值实现,而非仅仅是技术操作的正确和熟练。当前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过于关注技术的工具性特征,而对技术的价值思考却显得不足,致使课程教学陷入过于注重操作技能的工具主义泥潭,不能帮助学生应用技术创造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二、行动学习法

行动学习法最早由英国管理学家雷格・列文(RegRevans)提出,是旨在通过实践行为来促进学习的一种学习理论和培训方式。英国学者伊恩・麦吉尔和利兹・贝蒂将行动学习定义为:“一个以完成预定的工作为目的,在同事的支持下持续不断地反思与学习的过程。在行动学习中,参加者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思他们自己的经验,相互学习和提高”。[2]它围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协作、讨论、反思、实践运用,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实现认知结构和实践能力的进步。

行动学习是基于认知科学、脑科学和组织管理学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界定实践中的问题,学习从问题开始;第二步,进行分组,形成学习团队,团队通过协作进行学习;第三步,通过讨论、反思并与知识相结合,制订行动计划,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第四步,在实践中应用方案,尝试解决问题;第五步,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估,检验所学知识、技能以及方案的效用,如果问题没得到完善解决,则返回第一步。由此可见,行动学习是一个循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团队不断进步,使学习形成螺旋上升的形态,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

行动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革新。它强调学习目标在于“用”,而不能止于知道、理解的层次,要求学习者自己承担学习的任务,而非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教师在行动学习中主要关注过程而非内容。因此,行动学习能解决“学”和“用”之间的脱节问题,实现“学”和“用”的整合。同时,行动学习重视学习团队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习成员协作能力的提高。

三、行动学习法在高师教育技术公共课中的应用模式

教育技术的价值在于教学实践,教育技术的应用和价值评价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由于行动学习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行动学习的思想为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思路。下图即简要表达了行动学习法在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由上图可知,基于行动学习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共七个步骤。各步骤分别由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组成,学生活动是设计的中心,教师为学生各阶段活动提供组织、指导、协助、技术等方面的帮助,资源支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各种学习资源,如网络搜索、素材、软件教学视频以及思维导图等认知工具和实践环境。

前期阶段是教学的准备阶段。学习前的师范生参加了中小学蹲点实习,具备了一定理解教学实践的基础,为行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条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明确小组工作规则。分组的根据是控制组间能力差距,组内人员合理搭配。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搜集学科教学视频案例和教案,供各小组选择并通过网络分组观看。

中期是教育技术公共课施行行动学习的主要阶段,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掌握和能力形成都在中期学习中实现,具体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分析问题

各学习小组阅读所选择课例的教案,认真观察教学视频。之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案例中从教学目的到教学评价各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明确的界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常这一步并不容易,因为此前学生应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评价课程教学的机会并不多,教师此时必须充分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提供协助和引导,但要防止教师代替学生界定问题,剥夺学生分析问题的自主性。

(二)教学再设计

教学再设计一般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后重新设计教学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选择、设计、开发学习资源的起点,也是在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依据。因此,在行动学习中,为了解决所分析课例中的问题而对教学进行再设计,就成了最重要的环节。它既决定了后继学习资源开发步骤中技术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也是学生从价值理性理解技术的基础。教学再设计要求小组在明确合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协同再设计为了解决问题的各环节的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以及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教学方案。

(三)学习资源开发

首先根据教学再设计确定学习资源的开发需要,在此基础上,教师协助各小组进行包括图像、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搜集、选择和制作工作,并借助演示视频、电子教程、集中演示等多种手段支持各小组展开媒体素材相关处理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探究和学习。这种将教育技术学习融于一个工作过程的情景,不但利于学生掌握技术操作规程,也便于从教育价值的角度来理解教育技术。

后期阶段是学习成果应用与评价阶段。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教学再设计和在所开发的学习资源的支持下,由教师组织在微格教室进行模拟教学,最后调出教学录像,组织各小组对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教育技术应用效果展开评价,如果存在问题,则回到中期进行再设计和开发。

四、教育技术公共课中行动学习法的实践

为了考查其实践效果,我们选取本校一个生命科学师范班作为试点,尝试用行动学习法来组织该班级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在课程教学之前,我们与几所中学联系,在他们学校录制了几次常规教学视频,在进行简单视频处理后连同相应课程教案作为学生行动学习的课程案例。课程学习开始时,我们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全班60名学生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小组6个人,选出一位组长,负责小组学习的组织和协调。

整个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按计划在9周内完成。根据行动学习法的步骤,第一周每小组选择一个课例,仔细阅读其教案并观研其教学视频,对实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认真分析,然后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对所观察课例进行客观描述,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设想,最终每个小组提交一份详细的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在报告中要有条理地重点指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设想。

教学再设计在第二周和第三周进行。第二周每小组要针对本小组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进行改进性的教学再设计。这对师范生而言是个挑战,因为他们毕竟还未正式进入教学一线,对此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支架,将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典型处理方法和组织策略进行分类集中,并配合以相应实例供学生自主研习和参考。在教师提供的资料支持下,各小组教学再设计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堂教学过程的环节、精心设计各环节学生和教师的活动以及确定教学评价方式等。这一阶段的小组学习成果是一份格式规范的教学方案,在第三周教师将对各小组提交的教学方案组织集中讨论,并加以完善。

第四周到第七周,各小组开发本小组课堂教学方案中涉及的学习资源,包括支持各教学活动的图像、音视频媒体等素材的搜集和处理。首先各小组根据教学需要搜集各种媒体资源及确定媒体处理需要,厘清媒体处理面临的技术问题。这个阶段是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的阶段,为了解决学生技术学习上的困难,我们一方面将典型的、常见的问题进行整理,采用课堂集中示范、技术操作视频、编制电子教程以及收集网络资源等手段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各小组将各自面临的技术问题进行整理,由教师提供个别指导。最后各小组根据教学再设计,完成将各个学习媒体资源整合到一起的多媒体课件。

第八周各小组将派选一名成员在微格教室根据教学再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教学,教学过程将全程录像,并预先进行组内评议。在第九周集中展开说课和课件展示,教师组织并参加对各小组教学过程以及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学习资源与教学的支持度评议,进行教育技术价值分析。如果最终教学实践存在设计和技术应用上的问题,则必须回到前期步骤开始新的学习循环。

五、采用行动学习法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效果

(一)学生自主性和教师主导作用实现了有效的结合

行动学习法让学生组成多个团队,从某个实际的教学案例及其中的问题出发,经历自主分析、自主设计、自主开发和自主应用评价等阶段,最后完成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被动地去听教师灌输教育技术的知识或技能,而是通过充分地参与和积极的思考,极大地发挥了自己学习的主体性。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团队平等对话,教师对学生教育技术学习进行充分的资源支持和引导,并将自己定位于支持者、组织者的角色。

(二)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行动学习中,由于是针对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个应用过程,所以学生应用技术解决教学中典型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所开发的学习资源具有更为实际的教学价值。

(三)学习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强有力的兴趣支持,学生能更准确地对问题进行界定。在小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得到增强。他们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搜集资源、获取学习帮助,最终通过自我探究达到学习目标,并且能够自我评价、自我反馈,不仅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要求高校深刻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做中学”被普遍认为能体现应用型大学教育的特点。行动学习法应用于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提供了让师范生在实练中学习教育技术知识、形成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良好途径。行动学习法要求课程要紧密和实践相联系,教师必须提高组织、协调和支持的能力,按照实践的要求重新组织自己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支教实践方案篇5

一、注重领导

针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镇党政领导班子于12月9日成立xx镇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xx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成立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举办意义重大,我镇以镇二楼会议室为活动办办公地点,严格落实活动经费,做好教育实践活动。

二、抓好学习

我镇于12月16日订阅《》、《廉政准则》、《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论群众路线》等相关学习材料共240余本,确保领导班子人手一套,镇党员干部人手一套、各村(居)支部书记一份。

为了更好的学深弄懂悟透,掌握真谛要义,我们要求每位领导干部需要书写读书笔记,每位干部需要提交学习心得。在每周一干部例会上学习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送”挂点单位工作队队长以及各村(居)书记、主任参加,共计20个党组织参加了学习。同时要求各党支部进一步深化学习,召开支部大会层层学习,领会精神,贯彻落实。

三、深入摸排,加强调研

我镇近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象的调查摸底工作,一是全面摸排各党支部党员情况,分门别类,针对50年党龄党员、75岁以上老党员、困难党员、圩镇党员、村干部党员、带头致富党员设立分类台账;二是针对要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领导班子、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建立明晰台账,做好心中有数,手中有账。

同时,借召开民主生活会之机,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听取意见。我镇通过发函70余份,向各党支部、镇直属站(所)办、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个人征求意见,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7条,为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做准备。

我镇将针对各党支部党内生活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通过检查会议纪录、听取汇报等方式发现问题、制定对策;同时我镇将开展2013年度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将下发文件,按照文件要求,严格程序,针对后进党组织采取干部挂职,先进党组织结对帮扶等方式助其整改提高。

四、搭建活动平台

结合我镇领导驻村制度,我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一片、1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1村(居),通过联系点制度促进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以“三送”工作的开展为平台,调动全体“三送”干部在走村入户时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摸索建立“三送”干部结对村级党员、村级党员影响周边群众的模式,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大力推广开来。

五、其他工作准备情况

1.我镇将针对摸排情况研究制定教育实践活动系列重要文件,如《活动实施方案》、《活动宣传工作方案》、《督导工作方案》、《活动奖惩方案》等。

支教实践方案篇6

关键词:高校;党建育人;机关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83-0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党委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以“五大工程”为抓手,通过实施三个五年规划,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大战略。“五大工程”分别是育人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科研创新工程、拔尖人才工程和社会服务工程。“育人质量工程”是“五大工程”建设的基础与统领,其内涵是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专业建设和学风教风建设,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在育人工作中突显党建功能,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关党委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围绕“育人质量工程”要求,积极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探索开展了机关“党建育人”实践活动。

一、开展机关“党建育人”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开展机关“党建育人”实践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关党委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查阅了有关党建文献和网络资源,在有关理论成果支撑下,对开展此项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出了深入的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1.开展机关“党建育人”实践活动是履行现代大学职能的客观需要。现代大学主要有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这四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但人才培养是先导,也是根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工作的中心。党的十强调,教育要立德树人,德育是首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抓好德育,仅仅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对于世界观与价值观正逐步定型的大学生来说,通过党建工作开展思想引导与渗透是极好的教育载体。

2.开展机关“党建育人”实践活动是实现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使然。高校机关工作人员有着一种为人师表的情结,由于没有直接从事一线教学的机会,缺少丰富的学生资源和工作数年后桃李满天下的自豪感,这成为很多机关工作人员的遗憾。因此,让机关工作人员走进学生,在指导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能够使他们获得教育者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提升职业成就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精神体验能够激励机关工作人员以身作则,为其做好本职工作提供新的动力。

3.开展机关“党建育人”实践活动是贯彻“四全育人”理念的实际行动。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要提高育人质量,必须要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不间断、立体化的育人工作模式,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天候育人”。在“四全育人”中,“全员育人”是核心,是根本要求。“全员”是针对全体教职工而言的,既包括学生工作者和一线教师,也包括机关各部门的管理干部,教辅、服务机构的员工,“全员”通力合作,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体化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灵、健全的人格。

4.开展机关“党建育人”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机关工作人员由于平时缺少直接接触学生的机会,长期在职能业务的思维模式下,容易形成固有的立场和观点,在制定一些政策、规定和要求时,容易出现不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情况,产生管理冲突。走进学生,走进班级,能够促进机关领导干部了解学生的需求,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思想特点和学习实际的各项规定,减少了管理摩擦,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可行性分析

1.队伍基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关党委所属支部有40余名党员干部具有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的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学生管理和教育经验,而这部分同志进入机关工作后,对与学生沟通交流、开展相关育人活动仍保持着较高的热情,对育人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并能跳出专任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职业思维,站在更广阔的视角上来考虑和分析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

2.作风基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关秉承服务基层、服务师生的良好作风,机关各部门与基层学院关系密切,机关干部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学生社团建设、各类文体活动和比赛,特别是在一些党群部门,已经形成了与大学生群体交流互动的良好机制,为学生活动担当策划、指导、评委,开办有关讲座,具有与基层学院配合、与大学生沟通的良好基础。

3.形势基础。2012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

年,这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着“常规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特色”的宗旨,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倡导创新活动方式,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保持稳定、促进和谐的作用,这为机关党委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发挥党建育人功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合分析以上各种条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关党委创新党建活动形式,着力拓展育人功能,启动实施了“党建育人”实践活动。

二、机关“党建育人”的实践举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关党委以深化“全员育人”理念为方向,以机关党委所属党支部为单位,协助各学院提升班级管理与学风建设水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帮助优秀贫困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在探索建设高校机关“党建育人”工作的道路上扎实迈进。

(一)机关“党建育人”的实践形式和途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关党委主要开展了两项主题实践活动:“手拉手”育人实践和“一帮一”育人实践。

1.“手拉手”育人实践。即开展机关党委所属的党支部分别联系一个学生班级的“手拉手”实践活动。帮扶党支部要充分了解对接班级的具体情况,与班主任老师作好沟通、协调,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从学风建设、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实习实践、文体活动、典型选树等方面,拟定育人工作方案,明确具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等工作,探索建立团体育人的有效模式。

(1)树立班级理念。参与实践活动的党支部帮助所联系的班级树立一个班级理念,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氛围,建立优良的学风和班风,使班级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2)参与班级管理。参与实践活动的党支部选派1名支部委员担任班级的副班主任,与班主任作好沟通协调,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思想教育等各项工作。

(3)举办联谊活动。党支部的全体成员每学期至少与班级举行1次联谊活动,联谊活动可有效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要鲜明深刻,富有思想性。

(4)搭建成长平台。参与实践活动的党支部利用本支部和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实习、实践锻炼、特长发挥和深造考研等搭建平台,提供帮助,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一帮一”育人实践。即开展机关党员干部关爱一名大学生的“一帮一”实践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党员干部对帮扶的贫困大学生从思想、生活、学习、工作等多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指导和教育学生成长成才,探索建立个体育人的有效模式。各支部确定支部具体联系人,联系学院辅导员及班主任,在支部建立帮扶大学生的个人档案,定期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建立谈话记录及贫困生帮扶记录,并不断调整和细化帮扶方案。

(1)思想上引导。参与实践活动的党员干部经常与帮扶学生交流谈心,经常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进行互动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通过优秀大学生的事例引导和激励学生,使帮扶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2)学习上沟通。了解帮扶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进度,从自身经验出发,引导帮扶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知识、提高本领上,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为未来改变生活打下基础。

(3)生活上帮助。了解帮扶学生的生活状况及困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帮扶学生的经济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定期组织开展关爱活动,使学生融入到支部大家庭中来,体会党员同志作为长者和师者的关怀,感受学校的温暖,加深对党的感情。

(二)机关“党建育人”的工作流程

1.精心组织,广泛动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关党委为推进“党建育人”工作,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征求机关工作人员和基层学院、班主任老师的意见,在2012年初基层党组织换届、新一届支委成立后,适时召开启动会,在解读活动方案的基础上,邀请在基层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机关人员介绍经验,讲述育人工作的方式方法及心得体会,引起了机关同志的共鸣;邀请学生处、组织部和基层学院一线学生工作者在会上进行指导性发言,给机关以新的姿态参与育人工作提供了有效参考。启动会后,各支部和党员干部参与的热情高涨,9个党支部决定参与实践活动。基层学院领导积极支持,推荐10余个学生班级和10余名大学生参与活动。经过沟通,选定对接班级6个、大学生8人。

2.零度对接,了解班级和大学生成长需求。各参与实践活动的支部与所联系班级、学院领导、班主任和班干部先进行对接,了解班级和帮扶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和需求,以便于制定对接工作方案,保证可行性和实效性。对接后,每个参与实践活动的支部选定一名支部成员作为班级的副班主任,深入学生班级与学生进行交流。帮扶贫困大学生的党支部也都确定了一名支部委员作为直接联系人,承担日常沟通工作,了解学生的困难,把握思想动态。

3.切合实际,制定因材施教的工作方案。通过对接和交流,掌握了班级和大学生的第一手信息,各支部在机关党委总体活动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特色化、个性化的方案设计,完善了实践活动的步骤与内容,进一步拓展了活动领域,提升了活动层次。比如,班级学风好的,支部就把考研引导作为重点教育内容;对联合办学的学生班级,党支部首先建立与教务部门的联系,帮助班主任建立学分预警机制;对思想活跃的班级,党支部注重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寻找平台展现才华;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党支部充分考虑贫困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寻找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个人劳动付出中收获物质财富,更收获了成长的经历。

4.扎实推进,注重教育和主题活动的实效。在实践活动中,各支部认真落实育人方案,各显神通,有的党支部在中秋节等节日组织支部全体同志与班级学生召开茶话会,为学生们派送月饼、水果等节日食品;有的党支部带领班级学生走进校史陈列馆,进行生动深入的校情校史教育;有的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如何过好大学生活”的座谈;有的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为帮扶大学生捐款,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和回乡车票。除做好对接班级、大学生工作之外,一些机关部门还探索发挥业务指导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锻炼提高的机会,深受基层单位和大学生的欢迎。校办机关党委支部先后接收6名大学生、3名研究生实习,档案馆接收了30多名人文学院学生见习实习。这些做法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对育人工作的参与度。

5.保持沟通,时刻关注对接班级和大学生的动态。除与班级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本人保持好沟通外,党支部兼职班主任还经常与教务处沟通,了解和掌握班级学生的学分情况、完课情况;与财务处沟通,了解班级学生的交费情况;与学生处沟通,了解奖助学金评定、发放工作的原则和具体要求;与团委、宣传部等部门沟通,了解学生在社团、学生会、学生活动中的状态和作用。一些支部在帮扶大学生时,还与家长建立了沟通,形成了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合力,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和家长。

6.加强交流,提炼党建育人的工作经验。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各支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提炼出了一定的经验成果,各支部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总结,在机关党委工作群和党委会议上,大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机关党委专项课题研究小组也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分析机关党建育人工作的优势、工作开展的情况与不足,并努力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建立机关“党建育人”长效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三、机关“党建育人”实践活动的思考

在推进“党建育人”的专题实践活动中,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关党委所属各支部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参与活动的各支部对机关党建工作也获得一定的启示。

(一)创新机关党组织设置形式是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有效手段

高校机关党组织大多是由几个部门共同组成,党组织活动不涉及到各部门业务工作及重大问题的决策,党务干部都是来自无隶属关系的不同部门或单位的兼职人员。与教学单位党组织相比,显得较为松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为此,高校党委应认真研究如何创新机关党组织设置形式,从而为机关党建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机关党建工作应融入到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之中

机关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政治保证。机关党建功能不仅在于抓好机关干部的思想建设,凝聚人心,还应该参与到更为具体的教学、管理、服务之中。开展“党建育人”工作,为机关党组织的功能发挥提供了良好载体,打通了机关党建与基层党建之间的壁垒,是一次较成功的尝试,也是拓展机关功能的良好途径。

(三)机关党建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胆开展更多的有益探索

支教实践方案篇7

首先,理论、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目前高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风气,学生在学校里只学到书本上的法学知识,却不懂得如何在实践中将死知识运用到具体案件纠纷中。不经历实战,不接触实务,案件不可能办得好,服务也不可能做到位。同时,传统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同学理解理论、记忆法条。该环节中老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完全听从教师指挥,处于被动学、被动听的地位,自主性受到抑制,学习兴趣往往不高,效果也欠佳。

其次,学生法律素养培养不够,应对复杂诉讼业务的能力差。在法学实践中,涉及到诉讼文书、进行法律咨询、代为进行诉讼、模拟法庭审判等实践活动。但此过程由于实践内容的多样性也可能会带来学生定位的混乱。同时,法律救助过程中会涉及普法宣传、法律调研、现场咨询等非诉活动,也会涉及到诉讼文书、诉讼活动等程序性活动。在诉讼活动中,由于知识储备的不足、实践经验的缺乏,学生往往捉襟见肘。

第三,学生参与法律救助社会认同度低。人们虽然对法律、法律学科有尊重的朴素感情,但同时也对在校学生的从业能力表示怀疑。多数学生在本科阶段未能通过司法资格考试,不能够从事诉讼业务。就算取得合法从业资格,由于没有在律所实际从业过,经验不足,往往也不会得到当事人的信任。

二、法学实践教学与社会救助结合的若干建议

1.教学方面“减专业化”

法学教育应当减少纯理论教学,开展技能教学、综合教学。需知法律职业均对具体案件的操作能力、思考案情的法律逻辑有更高要求,而这一要求只能通过减少过分深奥的纯理论教学,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堂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为社会救助打下坚实基础,并最终于社会救助实战中来实现。另外,注重法律思维、法律素质的培养也很重要。法律逻辑是法科学生处理法律问题,甚至在生活中都要养成的惯常逻辑思维模式。教会学生分析法律问题的方式方法,更具有实际意义。学生逐渐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中级积累经验、获得自信,逐步培养法律素养。同时,法学教育还必须要加强法律精神、社会道德教育,培育法律人格,训练学生形成独特的法律道德。

2.社会救助“去诉讼化”

传统社会救助的服务范围很广,既包括普法宣传、法律调研、咨询服务、留守儿童帮教、劝导和解等非诉活动,也会涉及到诉讼文书、诉讼活动、代为办理拍卖、公证等诉讼性活动。我国刑事诉讼中公民被限定在近亲属、社区推荐人员,民事诉讼已然取消公民制度,学生未取得职业资格就不能从事诉讼业务。对社会救助工作来说,限缩服务范围,集中处理诉前业务、进行非诉服务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实践,应该成为变革的方向。

第一,主体方面以大学生为主。首先,社会救助是为了锻炼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应当以学生为自我体验、实践教育的主体;其次,指导教师的指导、兼职律师不能以过多地干涉、搀扶代替学生的独立实践,没有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独立处理案件能力的提升;再次,法律援助主要依靠学生,也正是救助低成本可以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所在。

支教实践方案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结算与支付;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243-02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电子商务结算与支付》是高校电子商务类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主要阐述了电子货币的产生、发展、各种类型电子货币的特点,电子支付的方式、手段、性能特点及业务流程,电子支付工具的使用、电子支付涉及的相关协议和法律法规等。同时介绍了网上金融机构、网上金融业务、网上银行模式、网上银行的形式、工作方式、服务内容及发展趋势等问题,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其目标是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对电子商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了解电子结算与支付的起源、掌握基本概念及其特性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理解电子结算与支付基本模型;了解电子结算与支付对现代社会在文化、生产、生活及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掌握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网上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电子支付工具等方面的基本业务与技术的特性、功能和流程,理解电子结算与支付的技术标准及其安全协议与管理特点;掌握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系统与网上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理解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作用,网上电子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相关的法律问题。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电子商务结算与支付》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内容更新快,运营模式不断变化,实践发展速度超过了其理论建立和成熟的速度。然而传统教学理念重视理论灌输式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教学效果较差。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又恰恰是目前最主要的培养形式,教学基本上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努力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该课程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同时也容易引起教师的授课困扰。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

现在多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实践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传统行业都纷纷网络化,而电子结算支付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必然成为传统行业运作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电子商务结算与支付》课程内容更新变化速度加快,而理论教学又往往滞后于实际发展,造成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所脱节。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创新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感到理论知识抽象,结构原理难懂。尤其是对教材中各种单元网站、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等在实际中有何用途,如何用以解决实际生活的一些问题,更是感到茫然,往往处于想学又怕学的矛盾心理状态。针对这种现状,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法,尽可能少讲深奥的电子商务理论,多讲一些电子商务网站、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的实际的应用,多给学生提供网上操作,实际操作的动手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具体思路做法如下。

(一)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电子商务结算与支付》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接触到目前最新的相关技术、手段。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把职业能力要求引入教学,使教学目的性更明确,缩短与工作实际距离,采取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合、课堂教学与项目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学与人才认证相结合等。教学过程中应当理论结合实践,采用多种方式。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依据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二)完善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认识事物的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使主要教学内容均安排有对应实践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电子支付与结算基本模型;掌握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网上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移动支付、网上其他电子支付工具、网上金融和网上电子支付安全等方面的基本业务与技术的特性、功能和流程,理解这些网上支付与结算的技术标准及其安全协议与管理特点;掌握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系统与网上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以及切实提高电子商务支付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教学内容的设置遵循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对电子商务师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情况进行项目化、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电子支付概述、电子支付工具、第三方支付系统、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电子支付安全技术、电子商务认证、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的法律保障等内容,并根据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三)强调理论,重视实践,注重素质教育

重视实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提高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应使实践课时达到总课时60%以上。为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实施小班化、分组式教学,实践实验课程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由教师进行分组指导。通过综合运用案例教学,试验教学,实习基地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学生专业的应用能力。在教学环节,力求把传授知识、锻炼技能、提高素质三者结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提倡学生为主动方地交互式教学模式,着重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授课中注意介绍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学术前沿动态,介绍重点文章,开展讨论。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课堂理论讲授形式

1.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理论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本门课程的教学课件,采用综合分析软件、校内实验室平台、各金融机构网站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等进行网络实验教学,使学生及时了解网络金融发展状况及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变化等。通过大学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完成综合实践应用教学。运用多媒体设备营造全新视听感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2.教学实验方式

在每一次理论课后都辅助一次上机实验,学生可以在专业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操作过程中强调课本上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开展角色扮演教学

《电子商务结算与支付》这门课程里流程的知识较多,这部分知识就可以采用任务,然后学生扮演各种角色,通过角色的扮演,并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把流程生动的演示出来,学生在扮演和观看中知识得以传播。可组织学生开展实际网上操作,使其亲自参与电子商务活动,锻炼实际操作技能。鼓励学生进行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支付实验。比如,开通网上银行、购物支付、相互转账、为手机充值、短信还款、手机钱包等,要求学生承担相应角色进行支付管理活动。让学生在设定的商业背景下,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4.深化案例教学

在每部分内容讲授前,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课下先进行熟悉和思考,要求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具体案例做成课件,上台讲述。学生通过精心准备相关内容,在课前查阅大量资料,设置提问与回答环节,台上与台下进行互动。此种学习方式的开展使学生真正成学习的主人,主动查阅资料、做课件,学习积极性增强。

5.推进项目化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教学方法采取项目教学法后,将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创设教育情景,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把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分成概述、电子支付工具、第三方支付、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保险、电子支付安全技术与认证、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的法律保障等七大模块。每一模块都明确标识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教学目标,力求覆盖每一模块教学的所有重点、难点问题。

(五)加强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在教材上联合企业开发相关校本教材,充分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案例的选取科学,具有可操作性。教材呈现方式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规范、正确、科学,确保教材理论与实践的前瞻性。同时编制校内实训指导书作为实践教学教材。

(六)发展职业资格认证教育

支教实践方案篇9

一、领导重视,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

自学校机关总支于3月底召开排头兵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处党支部高度重视,把这次排头兵实践活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从思想上、组织上、舆论上进行充分准备,并迅速成立了由党支部委员为成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我支部如何全力以赴投入学校迎接教育部对我校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加强机关工作作风教育,提高服务意识和组织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为基层、为师生为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等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

支部于4月初就制定出争当办[本文作者申明:仅提供给文秘站网!]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排头兵活动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围绕学校党委和机关党总支在排头兵实践活动中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实现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跨越。

二、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夯实当好排头兵的思想基础

4月初,党支部召开了排头兵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传达了学校党委和机关党总支关于争当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排头兵实践活动的部署,讨论了本支部活动的实施方案和阶段工作安排。在会上,支部书记按学校党委和机关党总支的指示精神,阐述了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就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作了详细说明,为深入有效地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会后,各科按本科的工作职能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动员,全处党员干部明确了此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要求,并自觉地将排头兵实践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结合起来,从而夯实当好教育工作排头兵的思想基础。

三、精心组织专题学习,开展如何当好排头兵的讨论

首先,全体党员参加了机关党总支召开的“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争当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排头兵”活动动员大会;其次,支部书记参加了机关党总支政治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重新学习的专题辅导学习;第三,党支部于暑假期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专题学习,先后学习了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同志关于我省发挥排头兵作用的批示精神。支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争当学校机关工作的排头兵。支部还要求各党员干部要结合先进性教育“回头看”,进一步自查自纠,寻找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全体党员干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开展“要当好排头兵,我该怎么办”的专题思考。通过学习教育和开展讨论,全体党员干部深化了对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和关于我省发挥排头兵作用的批示精神的理解,增强了当好排头兵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校接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的预评估中,我处党员干部全力以赴,认真做好各项评估指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完善各项支撑材料的准备,营造了较好的迎评氛围,走在学校机关部门的前列。

四、抓住重点,解决难点问题,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稳定和谐发展

支教实践方案篇10

一、做好转段动员。学校党支部利用周五的教职工会议,召开转段动员大会,学校全体在职教职员工参加。校长对第二阶段对照检查、分析问题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对第三阶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二、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学校党支部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进行整改,注重可操作性,做到切实具体可行。整改方案把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做到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在党员会议及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全校广大党员和教职工围绕制定、落实整改方案,积极建言献策。学校党支部召开了“关于以转变作风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行政领导为如何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促进我校的和谐发展等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自我的批评。

三、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我校科学发展的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和工作方法,侧重解决关系我校根本发展、长远发展的思路、重大措施等问题,并下大力气解决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把改革创新与构建和谐学校结合起来,协调推进。

四、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借鉴学习调研成果,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从立足长远、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突破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机制束缚,重点制定和完善符合我校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章制度和体制机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和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形成制度成果。

五、总结和测评

1.写好总结报告。在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形成总结报告,除了书面呈报区教育局办公室外,还向党员、群众通报。

2、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在总结报告进行公布基础上,做好满意度测评工作。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确定有关方面具有代表性参评人员,采取集中评议、无记名投票形式,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将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