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文化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1:26

诚信文化建设方案篇1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09-03

诚实守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是个人内在自我修养的表现,是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当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淡漠,诚信行为缺失,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推进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诚信道德水平。

一大学生诚信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上的淡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而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未完全确立。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出现了行为失范、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等现象,导致社会上出现了诚信危机,并迅速波及大学生群体。大学生诚信道德的主流和总体水平是好的,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精神不振,缺乏理想和追求,内心空虚,急功近利。个别大学生在道德观念上背信弃义,甚至认为老实人吃亏,讲诚信过时。

2.学习和生活中的失信

部分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诚信现象,尤其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在学习方面,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为:经常以生病等为由请假,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考试作弊层出不穷,论文抄袭事件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学习,直接导致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在生活方面,随性散漫较严重。恶意拖欠学费,骗取困难补助,不归还银行贷款等,使应得到资助的学生得不到帮助,从而给学校的管理加大了难度。一些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把恋爱当成“练爱”,抱有游戏感情的心理。

3.人际交往中的浅薄

诚信是做人的道德规范,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其他人员之间的交往。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诚信主要表现在互不信任、相互猜疑、谎话连篇。如一些学生干部缺乏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将集体利益放在一边,千方百计谋取个人好处。而在网络交往中,个别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低下,在网络中撒谎、欺骗、谩骂,甚至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诚信认知有待增强,诚信情感和意志急需强化,培养诚信习惯,提高诚信素质,已极为重要和紧迫。

4.求职就业中的失信

曾有这么一则报道:有一家用人单位,在某次招聘会上收到了84份毕业生自荐表,发现有5人同时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6人同时为同校同班“品学兼优”的班长。随着高校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提高应聘成功率,涂改成绩、伪造证书、虚构经历现象应运而生。一些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应聘过程中缺乏诚信,与用人单位签约后随意违约,有的学生违约后,又谎称协议书丢失,申请再次补发。这种行为既失信于用人单位,又给学校带来麻烦,毫无诚信可言。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和利益的作用,使人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物质享受,而轻社会道德和精神追求。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涉及自身利益往往采用双重标准。大学生作为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群体,必定饱受其影响。而在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方面,大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西方文化中的“以个人为中心”“及时行乐”等观念渗透到大学生思想中,使其对中国传统道德准则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此外,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2.学校教育引导的缺乏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高校作为大学生诚信观念教育的主阵地,其正面引导效果并不突出。一是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脱节。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实践养成,缺乏情感交流。二是在教育内容上,过多地强调“智育”,忽视了“德育”,偏重爱国、理想和信念教育,放松了诚信教育。三是诚信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完善。重智力考核,轻习惯养成,不能有效地给予表扬和惩罚,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尽管大学生在诚信认知上与主流意识形态基本一致,但在实际践行上出现了偏差。

3.家庭不良教育的后果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对每个人的成长来说,父母是启蒙老师。作为第一任老师,对子女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其道德人格直接决定了子女道德水平的高低。遗憾的是,当前家庭道德教育中,子女的诚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陷。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

对子女有较高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作祟,将文化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缺少对孩子个性和品格的塑造。另一方面,“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些家长自身道德水平偏低,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4.大学生意志力的薄弱

大学生作为诚信行为的主体,自身心理不够成熟、定位不准确、意志力薄弱是导致诚信缺失的主因。大学生处于走向成熟而又还不成熟的转折期,面对困难和挫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一些大学生理直气壮地造假。没有意识到诚信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自身思想道德和个人品格的修养。如毕业生为了在就业中获取更好的资本,对简历进行加工和“注水”,不能用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原则

1.客观性

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期间,诚信状况的客观记载与成长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一种写实式记录。客观性是诚信档案建立的基础性原则,诚信档案要尽可能反映学生诚信行为的原始材料,一些属于个人隐私的内容不得记录在诚信档案中。只是如实记录信用情况,不得进行道德评判。在保证诚信内容真实准确的情况下,加强信息内容的设计、收集和管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有效评价,是提高诚信档案客观性的有效途径。

2.动态性

大学生的在校生活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其间不断有新情况和新信息产生,大学生的信用档案要不断地收集和补充,及时对信息进行增加和删减。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档案,反映了大学生的成长轨迹,体现了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时效性。根据国际上有关诚信档案管理的惯例,对良性信用档案记录一般保留10年,对不良信用档案记录一般保留3年。大学生信用档案记录需要定期进行鉴定,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大学生个人信用的即时状态。

3.教育性

诚信档案建立的直接目的是教育,将诚信档案纳入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功能。教育是一种干预,是肯定的善意教育。教育不是批评,而是改善,体现形式是监督和表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对待“问题”学生。诚信档案的教育性,体现在重视学生档案本身的教育,有效促进学生自律,才会让学生更好地自我发展和完善。

4.参与性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参与性是指在诚信档案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实现了主客体的双向互动。因此,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设计,要体现出很强的参与性。如在诚信档案的建设过程中,大学生要签订诚信承诺书,公开宣誓诚实履行承诺,充分挖掘大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随时掌握自己的诚信情况,让学生有珍惜、爱护自身名誉的愿望,使大学生成为自身诚信档案建设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四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趋势

1.电子化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各企事业单位办公自动化广泛运用,无纸化进程不断加快,纸质的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大学生诚信档案电子化主要是元数据库的建立和基础数据库的收集。元数据库的建立,就是学生刚进入大学,就开始档案建立过程,通过收集和整理,达到电子化、数据化的转换。基础数据库的收集,是确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数据库技术是诚信档案电子化的重要工具,诚信档案的数据化处理过程,要充分发挥现代化的监管手段,形成个人诚信档案的基础数据信息,以建立统一的数据记录系统为目标。

2.网络化

中国的人事档案正在从传统的控制管理向现代服务管理转变,网络通信技术为加快转变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在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网络化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1)方便高校实现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子系统与高校大学生信息档案大系统的管理。信息档案的网络化,加速了诚信档案的网络化进程,为大学生失信行为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2)将各大高校子系统的诚信信息组合起来,成为社会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资源的共享。随着大学生诚信系统的不断完善,为社会整个诚信系统的建立提供可靠保障。

3.信息化

信息化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础和保证,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要以信息化为重点,实现诚信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首先,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信息化要加快对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设,尤其是加强对珍贵、重要档案的保护。其次,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确保完整、有效和真实。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的建立,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个人诚信度的社会共享。只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网,才能达到诚信档案跨学校、跨地区的共享,最终实现诚信信息的互联、互用。

4.标准化

标准化是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诚信档案管理方式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大学生诚信信息的内容和格式基本一致,档案的分类、鉴定和保管方法规范,还有档案传输方式的标准化。(2)诚信档案法律法规标准化建设。即制定诚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应体现在诚信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和完善的全过程。(3)诚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标准化建设。实行科学权威的信用评估机制,提供标准化诚信报告。建立失信惩戒,守信激励机制,让学生牢记失信成本,培养其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行为。

5.专门化

专门化是指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机构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专项经费和专业人员。具体地说,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将涉及诚信档案建设的相关部门,如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基层党团组织很好地协同起来。专项经费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专款专用保证了工作顺利开展。专业人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和水平都直接影响着诚信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诚信档案管理专业队伍,打造专业团队以适合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五化”管理模式,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实现诚信信息搜集、接收、传递与利用的一体化。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管理体系,最终目的就是建立一套可以为社会提供大学生各种诚信信息的资源体系。这一资源体系将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为平台,以大学生诚信记录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完善档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作为保障,从而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科学管理,有效提高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杰.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09(11)

[2]柯赟洁.浅谈诚信档案建立的重要性[J].兰台世界,2011(12)

[3]刘玉玮.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8

诚信文化建设方案篇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6)10―0156―02

诚信是为中华民族世代所奉行的传统美德。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群体失信现象较严重,如,作业、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简历造假等现象时有发生。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作弊不仅毁坏个人德性,而且欺亲师、违校章、辱国体、害子孙,作弊成风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1〕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诚信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走向,因此,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路径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显得必要而紧迫。

一、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性

首先,诚信是每个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体现。党的十明确从三个层面倡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尤其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诚信、友爱,其中诚信作为关键的要素,就在于它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意义重大。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稳。”对一个国家而言,没有诚信,就不能立国,对社会而言,没有诚信,就不能维持正常的秩序;人作为一个个体,若缺失了诚信,就无法安身立命。诚信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的基础,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决道德条件。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是有效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而言,诚信价值观是首要的,它是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的信念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更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观教育,通过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不断完善来唤醒大学生自觉诚信意识,让诚信作为大学生人生的永恒信条和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这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诚信建设指明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旧有计划经济时代所倡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被人们摒弃,新的价值观尚未建立,人们往往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运用于人际关系中,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一些人在逐利思想的推动下,采取欺骗、造假、贩假等手段谋取利益,加之市场监管不到位、法律的不完善更加助长了这些失信行为。一些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乘虚而入,使整个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乱象: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信任危机。因此,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构建已是刻不容缓。为此,党的十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提出起到指引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在多变而繁杂的价值理念和众说纷纭的思想潮流中辨别是与非、好与坏,从而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追求,同时也为诚信价值观的形成指明方向。

再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往往是通过说教进行,将诚实守信寄托在个人自觉和道德良知的基础上,诚信教育在可操作性上缺乏长期有效的惩戒监督机制,对于失信行为也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逐渐形成了失信者的收益大于失信成本,无形中助长了失信的风气。为了使诚信教育更具明确的目标,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于2014年10月17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其中明确的提出要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将其融入到制度建设之中,不断地对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进行深入的探索。将诚信档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重要依据。增强对失信相关行为的管理和约束,并增强惩处,从而使约束力更强,达到不敢轻易失信、随意失信的效果。因此,学校不仅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常常抓不懈,更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和建立相应的有效惩戒机制,这既是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必然选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价值审视。

首先,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弥补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提高诚信教育的针对性。目前针对大学生诚信方面的教育,也只是散见于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章节中,缺少对大学生系统的诚信教育,且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较单一,也是一般的说服教育,其效果不言而喻。但通过对大学生的政治诚信、就业诚信、学习诚信等内容的详细存档,让其成为大学生基础信息的一部分,成为学生诚信的第一“凭证”,对大学生的一言一行形成强有力的束缚,有利促动诚信教育由知识层面向行动层面转化,使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不仅内化于心,而且外化于行,有利于诚信的养成,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弥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其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有利于大学生诚信自律意识的养成。诚信自律意识是人的一种内在的道德品格,它是塑造完善道德人格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仅靠道德的约束来提高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度是无法达成目的,必须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信用体系来评估大学生的信用状况,同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一套制度来作为奖励或处罚的依据。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从制度上形成预警机制,它不仅可以对大学生的方方面面的诚信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而且形成强有力的鞭策作用,促使大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化道德意识为道德行为,自觉地追求良好的信用记录,对失信行为产生积极约束和防范作用,激励着大学生朝着诚信做人的方向发展。

再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诚信守信的道德风尚的形成。信用是经济行为的一种重要体现,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而当前由于我国公民诚信档案建设的缺失与滞后,市场经济中的欺诈行为时有发生,给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不仅涉及自身道德品质,也对全社会的诚信意识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的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借鉴意义。因此,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有利于推进全社会诚信守信的道德风尚的形成。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一是客观真实性原则。所谓的客观真实性原则就是在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始终都要秉承着实事求是,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臆想,弄虚作假,随意改写,保证档案材料的客观性、完整性和可信性。客观真实性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生命所在,是档案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目前一些高校在建设大学生诚信档案时流于形式,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时把关不严,致使一些虚假材料乘虚而入。有些高校在与学生签订一纸诚信承诺书后,就把档案束之高阁,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也是听之任之,诚信档案的建设名存实亡。此外,近些年来我国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由于就业单位的不确定性,也给档案管理带来诸多问题。档案断档、遗失、篡改等现象较严重,以上种种致使诚信档案的真实性无从保证,使诚信档案建设失去的其应有的存在意义,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首先要遵循客观真实性原则。

二是坚持教育渗透的原则。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的目的是要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尤其是发挥外部的力量促使学生做一个诚实信用之人。因此,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过程中,不能过于注重诚信档案的信息记载和警戒功能,诚信档案建设的首要目的不是惩戒,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外在约束力促使大学生具有诚信素养,从思想上认同诚信观念,从行动上践行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因此,在诚信档案建设过程中更要重视档案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三是坚持奖惩并重的原则。大学生诚信档案能否发挥其应有作用,更取决于是否有完善的奖惩机制,这是各项诚信制度得以贯彻和落实的重要保证;如果缺乏完善的奖惩机制,易使大学生诚信档案流于形式,进而被架空。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一方面给予守信者以表扬和奖励,如,设立“诚信标兵”优先推荐工作等,另一方面严惩失信者,尤其是作业抄袭,简历造假等行为加大严惩力度。建立完善的惩戒机制不是为了惩罚,其目的是警醒和约束的作用,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将诚信视为自身的必备素质。因此,要使大学生的诚信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奖惩机制,来保障大学生诚信档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是坚持动态连续性管理的原则。建立持续动态的档案管理机制是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所谓持续动态管理就是在档案管理上要不断更新诚信档案内容,保持其持续性和动态性。要想建立持续动态的管理机制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完善制度保障机制,这是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过程中,把它放在与学生档案同等的高度上,不断完善诚信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等规则办法,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使诚信档案工作规范化操作,从而使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建立与管理工作更具有制度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动态的人员管理的机制。从时间上,诚信档案的信用记录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从范围上,涵盖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是一个涉及范围广、纵深时间长的庞杂统工程。只是单纯依靠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是很难管理好的,更需要学生、专任教师、辅导员、校领导等人员自上而下的密切配合与积极参与。依据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经常性地、持续性地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不断更新和补充诚信记录,确保诚信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的培训,让全体师生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要性,而且从管理上更加专业化,能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的操作流程。从人员保障机制上保障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是坚持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原则。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构建数字化的大学生诚信电子档案,实现数字化的管理、传输、归档已成为必然的选择。一方面电子档案弥补纸质档案易于流失的缺陷。由于当前高校学生档案流动性较强,难免发生档案的流失,而电子档案的建立就减少档案的流失。同时能把档案利用率显著提升。电子档案一改查阅传统纸质档案耗时费力、易破损等缺陷,其具有快捷、方便,便于管理的优势。只要有互联网、电脑,便可随时查阅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有利于用人单位查询、社会监督。充分利用电脑互联网和学生档案结合产生的优势来管理大学生诚信档案,可以把诚信档案本身价值全面体现出来。

总之,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而且有助于全社会的良好诚信风尚的形成。然而,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工作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尚需多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诚信文化建设方案篇3

各乡、办事处,区直各部门:

《建设诚信南明工作实施方案》业经区长办公会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建设诚信南明工作实施方案

南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月日

附:《建设诚信南明工作实施方案》

当前,我市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部级卫生城市,为切实推进以诚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优化我区政务、法制、市场、人文和生活环境,改善我区的投资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区政府在开展政务公开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诚信南明建设,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打造“诚信南明”为目的,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教育引导和市场监管,不断强化信用观念,确立“规则”意识,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评选诚信单位和诚信企业,构筑南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信用支柱”,进而培育弘扬“团结、拼搏、诚信、文明”的南明精神,着力构建和谐南明。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诚信教育,营造诚信氛围

各乡、办事处,区直各部门都要把发展信用文化、开展信用教育作为诚信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深入学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信用守约的宣传教育活动。各新闻媒体要开设专栏,大力宣传我区建设诚信南明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及时报道各行各业在建设诚信南明活动中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适时推出诚信建设的先进典型,积极稳妥地开展舆论监督,营造“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舆论氛围。各乡、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凡是有条件的,都要通过设立、制作诚信建设方面的公益广告、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大力开展诚信教育。要把开展诚信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店、进机关、进学校、进部队、进家庭宣传活动,当作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使广大群众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建设诚信南明的自觉性。

开展诚信教育要强调针对性,注重层次性,突出实效性。

1、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德立身,不断增强人格魅力,以德励志,以德谋政,以德律行。大力提倡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反对言而无信、欺上瞒下、虚报浮夸,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2、加强企业经营者的诚信教育,组织企业管理者学习市场经济规则,学习先进地区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与诚信意识,以进一步树立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

3、要针对不同人群,组织社区居民和农民群众参加思想道德学习和诚信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建文明城市,做文明人,办文明事”活动,让市民说心里话、议身边事、做文明人。

4、要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着力开展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常规教学之中。要通过举办专题辩论会、主题演讲会、故事会及开展青年志愿者信用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信用道德情操。

(二)开展诚信评选活动,树立诚信典型

要在我区已经开展的政务公开、效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明年上半年评选出10个诚信机关,10个诚信社区(村)。通过对各类诚信典型的综合评选和宣传树立,促进诚信建设的深入发展。

评选活动于明年1月份开始至6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1、申报阶段(2006年1月):各乡、办事处、区直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查、自评,于2006年1月30日前向区效能办申报。

2、考核初评(2006年2月):区效能办将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复核,确定初选名单。初评采用排除法,凡经相关职能部门认定在诚信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将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确保评选的公正、公开、公平。

3、评选公示(2006年3月):初步入选名单将在区政府《今日南明》网和《南明报》公示,进一步征询意见。

4、表彰授牌(2006年4月):区效能办根据公示反馈意见的情况最后确定名单,进行表彰授牌,并在《今日南明》网和《南明报》上公布。

(三)强化诚信建设基础工作,完善诚信建设机制

开设光荣榜和曝光台,建立诚信档案。由区效能办、区委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区文明办组成评选小组,对我区各乡、办事处、区直各部门诚信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在《今日南明》网和《南明报》上开设南明区诚信光荣榜和失信曝光台,对诚信单位予以宣传,对不诚信单位予以曝光。各参与单位每季度向区效能办报送一次诚信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区效能办综合整理后在《今日南明》网上,进而营造一种良好的诚信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三、总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形成创建合力。各乡、办事处、区直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培育弘扬地域精神,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构造和谐南明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建设诚信南明的重要意义,把创建工作抓紧、抓好。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树立诚信理念,把更好地为企业和外来投资者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行为准则。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本系统诚信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突出诚信主题,强化重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创建方案。要加大基层开展创建活动的协调力度,努力形成创建合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引导活动深入。各乡、办事处、区直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对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要及时加以报道,推广先进经验,树立诚信典型,努力营造浓厚的诚信建设氛围。对群众和外来投资者不满意的单位和部门,尤其是群众和外来投资者反映强烈的单位和部门,要及时予以曝光。

诚信文化建设方案篇4

校园网络化扩大了诚信道德建设的范围,但诚信的内涵并没有因此发生改变。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诚信道德建设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形,其体系建设的根本内容,也较之发生了根本改变。诸如阵地建设,由课堂转向了校园网络;渠道建设,也向网络化发生转移;监管手段、方法,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诚信档案建设、诚信道德的评价机制,较过去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况。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较本科生在群体上的特点表现为:综合素质相对较弱,思想更易嬗变,对各种网络行为是非判断力整体表现较差,对不良的网络现象缺乏相应的免疫力,这也是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

一、网络校园文化诚信道德教育的目标高职院校在信息网络化时代,诚信道德建设显然面临着与过去迥然不同的新情况。过去的理论体系都是基于现实社会而建立的,而随着网络向校园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虚拟社会”在很多方面逐渐取代传统的现实社会。较之传统社会,因网络虚拟特征,缺乏一套针对诚信道德体系的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更易“失信”、“失德”,不但导致网络沉迷、网络暴力、网络侵权、网络色情、网络犯罪、网投求职材料造假、网络虚假信息造假或等行为发生。这也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行为带来冲击,学生考试作弊、骗取特困生补助、骗取助学贷款等不良现象骤增。对于网络校园文化诚信道德的建设,更需要制订一套新的理论原则、方法,以及对其进行评价、制约的新体系。网络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校园网络化时代,通过网络手段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各种现实和网络行为中“立诚守信”,建立一套完善的诚信道德教育建设体系,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网络校园诚信道德教育的现状目前,高职院校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是滞后于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的,现有的体系中,未纳入在普遍实现网络化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工作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表现出的新特征,以及所应采取的新对策。由于网络的普及式发展,其提供信息访问的开放、高效、高速、多元、便捷、远程、互动和即时性,已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校园生活已普遍表现出浓厚的网络文化色彩。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下,传统的诚信道德体系再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工作。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当前的网络渠道,创新诚信道德建设体系,使高职院校的诚信道德建设,更符合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网络化发展的现实以及学生的实际,以达到最终帮助学生“守诚立信”“循道泓德”的目的。

三、网络诚信道德建设体系内容范围网络化时代,诚信道德建设的对象、渠道、管理机制、效果评价机制都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仅学生交往渠道而言,其网络工具就远比现实中直接的面对面交往要丰富得多,学生的社交范围得到空前扩大,跨市、跨省甚至跨越国际的交流,都能很迅捷和很容易实现。一方面,其个体的“失信失德”行为,因其交际范围的扩大和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难于发现;另一方面,因网络的病毒式传播,其群体效应更易造成大面积的道德沦丧和发生大范围的群体效应。显然,利用传统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来对学生进行监管,难于实现。1.诚信道德建设基本的原则、方法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理论、原则、方法,结合校园网络化的实际,来探索更适合于当前新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体系。2.诚信道德建设的阵地建设。网络诚信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是校园网络文化,也成为高职院校诚信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这一主阵地所具备的新特点、所表现出的问题以及建设内容、形式、方法,都是重点解决问题。3.诚信道德建设的渠道建设。网络呈极数范围放大的快速传播特性,决定了高职院校诚信道德建设新渠道的开辟的必然性。渠道建设问题,是获得建设实际效果以及提高建设效率的根本保障。以校园网络文化为建设主渠道,显然更利于诚信理念、意识、行为的传播,更利于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4.诚信道德建设的档案建设。传统的高职院校诚信档案建设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对于网络化时代学生的“失信”“失德”问题,如何记录。应利用网络化方式,来解决学生的诚信档案建设问题。5.诚信道德建设的监管建设。时代的显著变化,需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监管手段、方法、渠道、原则等随之发生变化。应利用现代的即时通讯工具,对学生的诚信道德进行不留死角的监管。6.诚信道德建设的评价体系建设。即在网络化时代,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评价机制研究。包括评价指数、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模式的研究,等等。

四、主要实施步骤1.完善理论,确定建设模式。基于诚信道德建设的内容、阵地、监管渠道、诚信道德档案建设以及诚信道德评价体系都已发生改变的现实,建立和完善更适合于校园网络化时代,针对学生诚信道德的体系化建设。2.加强配置,完善平台建设。为更好地通过网络渠道,一方面对学生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现实社会不诚信行为以及诸多网络诚信缺失不良行为的监管。加强软硬件建设相关配置的同时,完善校园四大网络建设。并充分利用信息时代新技术,发挥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在信息传播的优势,加强和完善更适合化校园网络化时代的教育平台建设。3.强化实践,建立评价体系。针对所提出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设计具体的实践模式,在部份高职院校进行了具体应用。并根据应用结果建立诚信道德建设的评价体系。实践表明,网络化诚信道德建设体系的建设有效遏制校园网络化时代,学生在现实社会和网络平台上种种诚信缺失行为。总之,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校园文化诚信道德教育研究,利用网络工具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建设,任重道远。其途径和方法还需不断探索和实践。

诚信文化建设方案篇5

2.完成了__区2014年诚信建设效果评估工作。为全面了解我区诚信建设工作效果,我办牵头制定了《__区诚信建设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创建效果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分三部分开展,一是量化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容;二是量化__区居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感知评价;三是量化__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发展水平。立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方面的内容,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居民两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政府工作和社会居民感知评价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了《__市__区2014年诚信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3.做好2014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工作。根据市“两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办牵头开展了2014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迎检工作,认真对照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开展自评,组织相关子体系牵头单位收集资料,查漏补缺,并在考核当天,根据考评组的要求,对相关材料及时作出解释说明,在全市的考评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开展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编制试点。鉴于我区在探索党务权责清单编制工作中取得的良好成效,市编办将我区定为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编制的试点区,试点启动以来,区廉洁办积极指导区编办开展相关工作,从管理服务对象的角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目前试点工作已得到市编办的初步认可。

2.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开发政府购买服务信用验证系统,依托区信用信息平台扩大政府采购用信范围,明文规定除由区政府采购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采购项目外,各单位凡使用财政性资金组织采购且需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达成履约关系的采购事项,均须对供应商信用状况进行全面核实,实现政府购买服务100%用信。通过对接区财政体系,规范核算部门名称和编码,面向全区各街道、各部门配发信用验证账号565个,全面覆盖区、街两级单位。二是继续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将网上办事大厅延伸至街道和社区,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全区8个街道、111个社区基本已完成服务大厅建设。三是制订政务服务建设绩效评估指标。结合我区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将“政务服务建设”的相关工作纳入“审批和服务效能”指标中,明确了指标定义、评分项目、操作规程等内容。

3.加快建设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按照《__区2015年改革计划》部署要求,由区纪委牵头制定了我区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方案。根据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指示,5月中旬,区纪委牵头组织区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工作小组,走访了区财政局(国资委)、住建局和政府采购中心3个单位,与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及业务科室人员进行了座谈研究;召开了51人参加的招标(采购)人、投标人(供应商)、招标机构及评审专家等4场分类座谈会;面向交易各方主体发放了200份《关于对__区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的调查问卷》,收回185份。根据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对调研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在利用调研成果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__区2015年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方案(第二次送审稿),拟提交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定。

1.开展商事主体年度报告和企业即时信息公示工作。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__局将商事主体年度报告和企业即时信息公示两项工作结合开展,从宣传发动、年报

接收、设置自助服务区、安排专人提供咨询指引服务等方面进行部署分工,并按计划稳步落实。截止6月底,已有106137户企业和66493户个体户提交了2014年度年报,已有4738户企业自行公示即时信息,企业年报提交量位居全市第三,个体户年报提交量位居全市第一。2.加强《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宣传工作。借力第三方平台,实现点对点宣传。与__市邮政局__分局合作,向辖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投递提醒企业公示即时信息和商事主体提交年度报告的温馨提示、操作指引等宣传资料。充分发挥监管服务平台优势,通过注册登记窗口和日常监管工作,利用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或为企业提供登记注册等服务的机会,加大宣传告知力度,指引商事主体完成年报和即时信息公示工作。借力优秀师资力量,开展企业监管操作系统培训周活动。4月21日至27日,在辖区各街道开展了8场企业监管操作系统培训暨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宣讲活动。辖区基层监管人员和商场、市场、企业园区主办方等企业代表逾600人参加了培训活动。

3.首次企业信息公示抽查工作顺利完成。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__局对省局统一抽取的__5家企业的企业即时信息公示情况进行抽查。抽查采取系统检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抽查,发现23家企业存在未依法公示即时信息的行为,并责令其限期改正。

1.开展2014年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2014年度__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职能转移给__省社会组织评估中心、__市企业评价协会、__市__区质量技术协会。经社会组织自评、评估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委员会审核、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结果公告等程序。此次评估获得4a级社会组织6家、3a级社会组织6家、2a级社会组织3家。

2.开展2014年度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和抽查工作。区民政局于3月份开展2014年度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工作,参加此次年度检查的行业协会,实行行业协会年度报告制度。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业协会,将载入活动异常名录,并纳入信用监管体系。同时,以2014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应检单位为基数,按照5%的比例随机分类抽取40家社会组织作为抽查对象。根据抽查情况,对在抽查中发现有问题的,视情形责令限期改正;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依法进行处罚。

1.研究制定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方案。积极践行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区编办牵头研究制定了《__区2015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方案》,以深化权责清单改革为突破口,围绕“清权、放权、监管、服务”四条主线,进一步优化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层级间的关系。目前,新增2项完成转移职能(共计完成13项),其中,区卫计局的“手术分级管理实施与评估”职能已转移给__区医学会,区安监局的“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分类分级)评审”职能已转移给__区安全生产技术协会。

2.开展社会组织资质审查工作。为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建立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__区社会组织目录,区民政局于今年3月份开展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资质审查工作。目前,已收到我区44家社会组织提交的申报资料,经审核,共有39家社会组织具备资质条件,现正对符合资质的社会组织在区政府在线进行公示。

1.探索构建党员干部诚信体系。今年年初,区纪委印发了《2015年__区建设廉洁城区工作要点》,把探索建立党员干部诚信体系列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全年进度安排,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全区各相关单位全面推行公职人员诚信档案。5月份,制定印发了《__区探索建立党员干部诚信体系工作实施方案》,将主要任务细化到各牵头部门,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目前,已着手编制“一本诚信手册”,以引导党员干部养成诚信习惯。同时,计划健全“一份诚信档案”,拓展诚信评价标准,扩大诚信档案记录范围;建设“一个诚信数据库”,为客观公正地了解、评价、使用、激励干部打好基础;建立“一套奖惩机制”,将党员干部守信失信行为结果充分运用到干部奖惩激励、选拔任用、交流调整工作中,促进征信用信全面化,并逐步完善干部选拔考核机制。

2.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内部信用制度。收集学习事业单位信用制度相关资料,并到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调研,研究我区事业单位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宣传。根据“文明美德学堂”、“__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方案,先后开展了“职业道德决定卓越”、“国学与人格的塑造”等3场讲座,同时在全国文明单位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文明美德学堂开设了“古文观止”主体系列讲座活动,积极运用网络、彩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广泛营造核心价值观生活场景。

二是强化文明诚信典型的发掘和培养。继续完善__文明美德传播中心网站,壮大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巩固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制定“梦想与力量”感动__任务评选方案,发放评选通知,从各行各业和各街道社区收集参评人选,媒体报道先进事迹,积极宣传和倡导“知善”和“扬善”的理念,引导市民群众养成“日行一善”的生活方式。

三是强化文明诚信活动品牌打造。开展了“小书包大梦想”公益小书包进校园、“小慈善微心愿”爱心圆梦行动、“最美家庭”评选等公益活动项目,推动诚信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打造__诚信活动品牌。

一是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党委部门权责清单;二是继续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三是继续加快建设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根据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方案,全面开展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硬件设施、交易机制、监管体系整合工作。

加强《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宣传与贯彻落实,推进商事主体年度报告、企业即时信息公示、企业信息抽查等制度落实。

编制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制,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开展2015年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

诚信文化建设方案篇6

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是维系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力量。诚信教育在我国诚信建设中历时久远、传统深厚,对在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历来是我国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理应为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自觉促进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因此,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有其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时代意义

诚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石,它对人格的塑造、品德的培养有决定作用,与民族的自强、社会的进步也息息相关。个人诚信淡漠则无法立足社会;国家诚信缺失则无法跻身世界。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大学生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个人诚信的提高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伦理精神,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诚信已经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也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核心的价值。

2.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点。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诚信为重点,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窗口,而诚信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说教较多,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上不够具体明确。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则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明确化和具体化,实现了有的放矢,为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有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对其加强知荣辱、树诚信的道德教育意义重大。诚信是大学生立业成事的前提,无诚业难立,无信事难成。不可否认,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问题,通常表现为:考试舞弊、伪造贫困证明、简历注水等。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外,还与目前高校对诚信教育重视不足,诚信教育体系不健全等有关。因此,应改变高校传统的“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道德素质的教育”的不平衡局面,真正实现“德育为先”。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4.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缺陷,亟需完善

目前,对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基本达成共识,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探索工作,但在方法和力度上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首先,理论多,实践薄。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研究上,主要集中于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研究,以及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上,而对诚信教育的可行性、方法性、策略性的探索研究尚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其次,制度有,执行难。尽管高校针对大学生诚信状况出台了一些管理规定,但在工作中能否严格、公正的执行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再次,形式固定,方法单调。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课堂教学的说教来达到目的显然不切实际,开发更多载体,通过多种形式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诚信教育体制就显得颇为重要。

二、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方法和途径

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担负着振兴民族,发展国家的历史重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于个人、于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建和谐校园,将诚信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促进师生身心和谐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有效途径,对学校而言,正如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所言:“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在校园内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对个人而言,诚信校园文化对人的智力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成长也是大有益处的。浓郁的诚信校园文化氛围能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高层次的理想追求,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2.加强师德教育,发挥教师的诚信楷模作用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与个性发展。高校应加强教师对学术道德规范的学习,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从事管理工作的教师,在评奖评优、党员发展、宿舍管理等诸多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中,应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课堂内外言行一致,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诚信的榜样和典范,用诚信的品质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牢固树立诚信观念,充分发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在高校诚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3.提升“自律”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除了校园文化熏陶和教师榜样力量之外,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因”。“道义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要引导学生将诚信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要求,恪守诚信;帮助学生学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让学生学会道德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者。

4.优化形式,丰富载体,力求诚信教育的多样性、实效性和连续性

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可以提高诚信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是拓宽课堂教育渠道。高校除了发挥“两课”教学在加强诚信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还应将诚信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去。二是针对不同的年级学生开展相应的诚信教育活动,因材施教,如在低年级学生中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团日、党日活动,启迪学生的诚信意识;在高年级的学生中组织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真正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自觉按照诚信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深入研究和挖掘学生社团积极参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的兴奋点,提高学生社团在诚信教育体系中的实效。四是利用网络媒介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通过主题网页或网站、开通官方微博等方式,开展互动的诚信教育活动,完善反馈机制,为诚信教育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以此增强诚信教育的连续性。

5.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约束机制

高校在诚信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将“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约束机制,这是大学生诚信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新生入学时将学生的诚信记录作为学生档案的重要内容,毕业时将其融合到公民诚信档案体系中。通过将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与全社会的诚信档案系统接轨,进一步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和诚信氛围的营造,以此为基础在全社会推广普及,点亮社会的信用之光。此外,还必须严格制定和遵守档案管理使用制度,严格限定业务操作规程和使用权限,保证大学生诚信档案安全、合理使用。

(2)构建诚信褒扬奖惩机制。诚信的奖惩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奖励制度,使守信的学生在学校的诚信表现与记录成为走向社会的通行证;二是惩罚制度,针对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网络道德虚拟等现象,学校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一定的惩罚,并进行针对性的诚信教育。

(3)完善诚信监督体系。高校诚信教育需要构建一套立体式、全方位、全过程的体系,其中,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舆论监督是公开性的,强化舆论监督的力度,通过广播、电视、会议、报纸、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宣传诚信行为的正反面例子,对于扬善惩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在高校开展诚信教育是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任重而道远,既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协力构筑一个有效的诚信道德体系。高校教育工作者还要依靠高校自身的优势条件、结合高校发展的蓝图规划建构大学生诚信道德平台,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贯穿到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中,把诚信道德建设融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牟萍.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诚信文化建设方案篇7

社会诚信关乎“天下兴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诚信缺失是其中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们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在网络中调查了100个“见义勇为”案例,发现“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例不在少数,从彭宇案到许云鹤案,再到广东的小悦悦事件,热心助人者被受助者反咬一口的事件让人印象深刻,反映出社会冷漠和信任缺失的严酷现实。

在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就如李科特所说,每个人犹如沙漠中的一粒沙子,看似很大的社会群体,实则是一个个自生自灭的孤立个体,这样的社会群体,是没有凝聚力可言的。一个社会即使经济生活都较富裕,但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相互欺诈、相互提防,没有共同的基本价值观,人们的社会生活会幸福吗?社会群体会有凝聚力吗?这样的国家和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我国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所说的“天下亡”,是指社会的“纲纪”亡,即社会没有了共同的基本价值观,所以社会诚信缺失,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而是关乎“天下兴亡”的根本问题,是比经济上的贫穷落后更为可怕,或同样可怕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诚信建设的社会性条件分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诚信是建构社会规范的基础,也是社会规范得以实行的保证,社会诚信存则社会规范存,社会诚信亡则社会规范亡。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人之道也。”《逸周书》中说:“乡党之间观其信诚。”意思是,人与人交往互动要诚实不欺,讲求信用,真诚相待。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也说:“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总之,我们的祖先关于诚信为社会生活秩序良性运行之基础的论述有很多,几千年来也一直将社会诚信作为社会秩序建设的第一要务。

在传统社会中,社会诚信的建立与保持的社会性条件主要有:熟人社会生活场域和主导价值观的一体化。

熟人社会生活场域。在安土重迁、以农业为本的社会中,人们长期生活在同一社会中,而且是聚族而居,人与人之间,同一家族成员有血缘关系连接在一起,同一村落的不同家族成员之间,多有姻缘关系相连接,即使没有血缘关系、姻缘关系,也有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相互连接。在一个以诚信为社会生活秩序良性运行基础的社会中,邻里相处,如有人见义不为,或不讲诚信,很快就会被全体社区成员所知晓,这就相当于他自决于这个熟人社会群体,他也就无法获得别人的协助与良往,这样的人是没有办法在这个社区中长期生活下去的。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虽无当下所谓“诚信档案”,但一个人的诚信档案存在于全体社区成员的心里与口碑中,而且可以代际相传,诚信缺失的风险成本很高。

主导社会价值观的上下一体化。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价值系统的特点是一主多元,而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的儒家社会价值观,是上下一体的。从国家举办的科举考试,到各层次的公私立教育,都将诚信放在首要地位。无论是儒家经典,还是道教、佛教教义,无一不把诚信教育作为第一要务,官府也将促使民风“纯朴”作为社会治理的首要任务,而是否保持社会诚信是民风纯朴与否的最基本测量指标之一。诚信缺失者,被视为“刁民”之列。职业教育也都以诚信放在首位。考察经营最成功的晋商、徽商,无一不是以诚信待客、童叟无欺作为经营之道的。在传统社会中,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抑或是官场中,都是熟人社会占主流,故此,失信也会存在,但诚信缺失问题并不足以影响到社会整体秩序的良性运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的诚信程度仍然很高,当时社会诚信建设的社会性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单位制基础上的熟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制,以“生产队”为基础,在自然村落中生活的人们被组织为一个个生产队,社会关系依然由血缘、姻缘、地缘和业缘主导,和传统社会一样,是一个熟人社会场域。城市社会的人们,每个职工都属于一个“单位”,单位内部也形成一个熟人社会场域,长期在一起共处与共事的熟人之间,很少有人敢不讲诚信。

诚信缺失的成本依然很高。由于计划经济与人事档案制度的建立,加之人员的社会流动受到限制,农民被限制在土地上,农村是从传统延续下来的熟人社会,城市则是单位制组织形态下建构起来的新型熟人社会,不讲诚信的人,与传统社会一样会受到很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诚信缺失者不但得不到尊重,而且也不会被安排在重要工作岗位,或不会得到顺利提升、晋级等,更严重的可能会进入“个人档案”材料中,不管你调换到哪个单位,个人档案都会如影随形地跟着转到调入单位去。

社会主导价值观一元化及宣传教育的有力有效。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封、资、修”思想的批判,实现了主导价值观的一元化,并与计划经济与单位制相配合,达到主导价值观的上下一体。学校教育也以马列主义思想为唯一准则,违背者会受到批判甚至惩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张思德、雷锋等成为社会榜样,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学习他们的精神。在强大行政力支配下,社会思想与价值领域得以净化,效果远超过传统社会的任何时期。诚信作为社会基本道德与价值取向,比传统社会更得到强化。所以,在解放后至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中没有出现诚信危机,主要是因为社会的生产生活环境及思想文化环境将诚信缺失者的施展空间压缩到难以有“用武之地”的程度。

当下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社会成因

最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中各行各业的诚信缺失愈演愈烈。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均变成了受到普遍关注的大问题,以至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先是将社会的“诚信建设”纳入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议程,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要求,然后由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当下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社会成因是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前述各种社会诚信的社会性条件和要素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崩解,而新的相应的社会性条件与要素还没有建立起来。

单位制度的瓦解与资源配置趋于多元化。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的集体制经济瓦解;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及倒闭使城市人的单位制走向瓦解,以往的个人经济收入单纯由单位或集体配置的情形不复存在,人们开始走出“单位”或集体,以自然法人的身份直接面对整个社会,以往的“档案制度”的功能也随之式微,除了政府机构与正规事业单位,传统意义上的个人档案制度在新办企业中几乎退场,即使在事业单位也出现为引进人才而为其“重新建档”的现象。以往的诚信管理与惩罚机制随之瓦解了。

陌生人社会的形成却没有与之配套的社会价值系统。当人们摆脱了单位或集体的“束缚”后,社会流动性随之增强,哪里有可以获利的资源,人们就开始向哪里流动。农民摆脱了原来的生产队的束缚,可自由地进城务工或成为个体经营者。城市人摆脱了原来的单位制束缚,可以自由流动,自谋职业。政府对社会成员的行政性人身管理减弱,人们在急速地走出熟人社会环境,进入陌生人社会中。但中国传统社会价值系统都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上,对于在陌生人社会中如何做人做事,没有成熟的准备。传统修身思想与“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信条在陌生人社会环境下被质疑甚至遗弃。改革开放前的社会诚信管理系统也是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之上的,当时超常人所及的高尚道德要求与英雄榜样,在单位制的人身控制与高度一元化主导价值系统的灌输下,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虽然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做不到,但绝大多数的诚信缺失的劣根性受到了有效抑制。当人们走出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时,原来的抑制性机制也随之瓦解。

市场经济诱发的急功近利与自私自立意识的过度膨胀。市场经济是与陌生人社会相适应的经济生活方式,好的市场经济是与法治社会相区配的,而法治社会建设的前提,是公民普遍认同的法治精神。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同时,强调以法治国,不断加强法治建设,这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是,中国的民众还没有普遍形成法治精神,法的神圣性没有占据主导价值地位,一个只有法条而缺乏法治精神的社会,在实行法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是苍白的,甚至是扭曲的。司法公信的确立难度会很大。市场经济讲求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产出,是功利或效率优先的。市场经济与陌生人社会相匹配的制衡器,就是法律与法治精神,特别是法治精神。如果多数社会成员的法治精神缺位,只剩下市场与陌生人社会在场,就会形成坏的市场经济,人的自私自利和急功近利的劣根性就会膨胀,社会诚信就会降低。

当下诚信缺失的风险成本与以前大为降低。传统社会的诚信缺失者要付出很高的风险成本,在那时的熟人社会中,一个人的“诚信档案”就在社会成员的心目中、口碑中,改革开放前的单位制社会时期,诚信缺失者的风险成本同样是很高的。而在当下社会中,不讲诚信者的收益远大于其风险成本。从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到发生在天津的许云鹤案之判决结果就可以预见,因为有录像作为铁证,受助者却只是道歉了事,其诚信缺失行为没有付出任何让其感到有压力的成本。这些事例一次次地打击人们的热情,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有一腔热心肠的人,也有可能会选择退避三舍,视若无睹。有见义不想为的,也有见义不敢为的,可能多数人的心态是怕无端地惹火烧身,才采取了“事不关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为。

社会价值系统的多元化与主导性社会价值观的地位不振。当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系统快速趋向于多元化。中西方社会价值系统的某些因素被一些人按自己的利益要求选择出来进行了机械结合,在中国生出很多变种。如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平等,是与其法制与法治精神相匹配的,来到中国,一些人只推崇个人主义,自由平等,却不想要法制和法治精神;中国传统的功利理性是与诚信及群体主义道德相匹配的,但当下有些人只想要功利理性,却不想要诚信与群体主义道德。不计手段,不讲道德,不问诚信,只求自己合适、自己发财致富的事情便不断地发生了,如毒奶粉事件,频发的豆腐渣工程等,就是由此产生的。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前无所不在的唯一的主导性社会价值系统,随着单位制与集体制的瓦解,对基层民众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大为减弱。官方新树立的高尚道德模范,不能通过单位组织转化为民众学习的行动,民众自己心目中的榜样也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而呈现五花八门的样态。如一些人有炫耀财富,羡慕高官富翁心态,同时还夹杂着仇官与仇富心态,个人超现实欲望得不到实现也不愿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转化为社会冷漠与诚信缺失。以上几个要素叠加在一起,便形成了当下社会诚信缺失愈演愈烈的现实状况。

社会诚信机制建设必须综合施治

社会诚信缺失,造成一些人见义不敢为,人与人关系超常冷漠,让所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们感到不寒而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与恶劣后果,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要将“诚信建设”作为“摆在突出位置”的工作。有人说,当下中国经济建设的一条腿长,社会建设的一条脚短;经济建设的一条腿粗,社会建设的一条腿细,社会建设到了必须加强的时候了。那么社会建设的基础是什么?其基础就是社会诚信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社会诚信建设。社会诚信本身是一个社会道德问题,但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却不能仅凭道德建设就能奏效,必须要综合施治。

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这是党中央提出来的措施之一。也可以叫做建立覆盖所有社会成员的诚信档案。通过法律与行政手段,建立一套覆盖包括自然法人、企业法人、财团法人与社团法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征信系统。虽然一个人的诚信记录未必会让全体社会成员知晓,但至少可以通过一个权威部门掌握或了解各社会成员的诚信档案。征信系统必须严格管理,确保其权威性和诚信度。凡是要进入一个社会成员诚信记录的事件,必须经过权威机构鉴定。

加大对诚信缺失行为的惩戒力度。亦可称为“提高诚信缺失者的风险成本”以法律或行政手段,让实施坑蒙拐骗行为的人承受远高于他所诉求的标的物数倍的处罚,并记入其社会诚信档案之中,直到其有明显改过自新的表现记录为止。

提高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力度。亦可称为“让见义勇为者减少风险、增加收益”。从根本上说,所有见义勇为行为,都是行为者为全社会做善事,凡因见义勇为致残或牺牲者,理当由全社会给予足够的照顾或抚恤,不能让他们个人因此承担经济损失,政府应当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充分地负起这份责任来。与此同时,还应设立见义勇为免责的法律条款。参考西方的“好撒玛利亚人条款”的立法精神,只要可以确认是见义勇为行为,无论其后果是否如其初衷,都应免除其刑事及民事责任,以消除当下普遍存在的陌生人社会环境中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并将其见义勇为行为记入其诚信档案中,让其荣誉得以终身携带。

诚信文化建设方案篇8

关键词:高校;档案工作;德育途径;创新

高等学校是德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人才的重任。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新问题,应当采取新举措。高校档案是高校发展的历史记录,涉及教学、科研、财会、党政管理、人事等诸多方面,“随着学校的建立而产生,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丰富”[1]107。档案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其中,诚信档案、校史档案和名人档案等更是重要的德育素材,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以其生动性强、可信度高等特点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心理素养和法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一、建立诚信档案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2]38。2016年6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严重失信主体制定了惩罚措施,渗透生活中多个细节,包括限制出境、购买不动产、乘坐飞机和旅游度假等。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出台的失信惩戒制度,标志着我国社会诚信体系正在逐渐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指大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能够反映其诚实信用状况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信息记录[3]89。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和学校提供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情况,敦促大学生自觉诚信,成为一名讲诚信的社会新人。应从如下方面加强高校诚信档案建设:一方面,档案部门应为大学生建立个人诚信数据库,注重把学生完整、真实的诚信情况提供给利用者,并与社会诚信网络链接,便于查询利用。其内容应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学习情况、发展进步情况及经济诚信等诸方面。个人基本情况是指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籍贯、政治面貌、所学专业、家庭地址、身份证号码、本人联系方式及父母联系方式等;学习情况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各科成绩、考试有无违纪、奖学金情况、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计算机考试成绩等;发展进步情况是指学生除学习成绩之外的各方面发展情况,包括思想发展、心理发展和党员发展等;经济诚信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表现出的经济信用状况。包括学费缴纳情况、信用卡借还款情况以及助学贷款诚信情况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首要工作是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应当由学生所在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各科任课教师、教务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就业指导部门等密切合作,如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和存档。另一方面,重视诚信立法。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具有国家规模的,完整、统一、规范、公正、有公信力的档案信用体系[2]39。这与缺乏法律法规支撑有很大关系。虽然国家教育部27号令已经在规章制度上对建立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做出要求,但是没有法律做保障,诚信档案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相信伴随着国家对于诚信的重视和社会诚信档案的不断完善,关于诚信的法律法规会相继出台,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也将更加科学有效。

二、开发校史档案

大学校史是指一所大学的历史。校史档案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知识和历史渊源,在德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建设校史馆、校史景观、开展校史编研等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丰富德育途径。1.建设校史馆。高校校史馆是记载一所大学发展历史的展馆,应包括记载了学校历史、展示办学成就的照片、实物、录像等资料,是扩大学校品牌知名度,对学生进行知校、爱校、兴校、荣校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高校最宝贵的财富。每所学校都应建设一所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史馆,在校庆或者新生入学等时机举办展览,充分发挥校史档案作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使学生们以史为鉴、学习榜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构建校史景观。环境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校史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的一部分,是在校学生每天都要生活的环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校史景观主要包括人物雕塑、历史遗迹、碑帖等形式。自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以来,很多高校盲目扩大占地面积,修建许多现代化设施,亭台楼阁相映成趣。较之这些,校史景观则显得更具有文化层次,能产生更优的文化效应,更适合培养文化气息浓厚的大学生。3.开展校史编研工作。“校史编研不仅是对一所大学历史的保存和记录,更是对社会文化的储存和积累。”[4]34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情操,创造良好育人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校史编研主要包括大事记、年表、组织沿革、文件汇编等部分,近些年的校史编研则具有向普通师生日常生活倾斜的趋势。校史编研是一项多部门配合完成的工作,每次编写均需付出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从其作用来看,校史编研必不可少。多种形式的校史档案最终实现其价值的途径就是利用。首先,可以通过互联网、校园网和档案馆网页等渠道介绍校史档案的馆藏情况,提供检索和查询,并可采用发放传单或者定期定点设置咨询平台等方式,最大限度满足利用者需求。另外,在学校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和新生入学等时机举办不同类型和层面的展览,使学生们了解学校、了解历史,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建设名人档案

高校名人档案是指高校中的著名人物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记载和反映其生平、学术、工作等的文字、声像、实物等各种材料。原清华大学校长、现代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5]20大学拥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他们的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而且铸就了大学的品质。高校名人档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范本,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生动的教材,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精神最真实的好素材[6]7。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名人档案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学生对本校知名学者及本校优秀校友知之甚少。“活化”名人档案,充分发挥其德育价值,应从如下方面着手:1.做好名人档案征集、整理工作。这是利用名人档案进行德育的前提。收集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高校名人日志、论文、著作、科研成果、书画等的手稿、图片或者音像材料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名人真实情况为基本要求。2.做好名人档案的宣传、利用工作。对如此丰富的德育素材,如何进行宣传利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建立专门的名人档案展馆。可以一人一馆,也可以多人一馆,以人物的材料多寡及重要程度为指标。哈尔滨师范大学建有游寿纪念馆,对游寿先生的一生进行了完整的保存。游寿先生的一生是坎坷波折的,期间被打成,遭受批斗,关入牛棚,仍不忘初心,从事研究工作。相比于先生的勇气,现代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老师批评几句就跳楼自杀状况频发。学习名人精神、健康学生心理,是名人档案的重要使命。其次,建立名人档案网站。新时期,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学校档案部门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创立名人档案网站,把名人档案制作成照片、音频和视频等上传至网站,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查阅名人研究成果,陶冶情操、丰富精神。最后,全面开放展馆与定期定点举办展览相结合。建成名人纪念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如果长期封闭,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应全面开放展馆,以供学生随时参观。同时应做到展览进校园,在宿舍楼或教学楼举办展示,使学生深切体会名人魅力。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是全面育人,档案在德育工作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档案部门应积极配合学校及有关部门,以学生为对象,以馆藏档案为条件,以德育为目的,以其丰富的德育资源参与学校德育活动,探寻高校德育新途径新方法,为学校德育注入生机,推动高校档案和德育工作的共同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守英.论高校档案的教育功能[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刘芸,岳泳.论信息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建设[J].档案学研究,2012(3).

[3]董雪梅,刘玉玮.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工作运行模式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0(4).

[4]王萍.校史档案的育人功能及实现途径[J].中国档案,2014(12).

[5]刘超.高校名人档案建设初探[J].兰台世界,2011(2).

诚信文化建设方案篇9

关键词:萨班斯法案;会计行业;诚信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10)10-0088-04

2002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签发的萨班斯法案,已建立独立的“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ublicCompanyaccountingoversightBoard,pCaoB),对会计职业监管的框架进行了重构。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化,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问题日益严重,妨碍了公平竞争、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社会收入的合理分配,滋生了腐败和经济犯罪,我国会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因此借鉴萨班斯法案,构建会计行业诚信体系日益迫切。

一、萨班斯法案的出台背景及内容

为了应对安然财务丑闻及随后的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事件所造成的美国股市危机,重树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2002年7月26日,美国国会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关于会计和公司治理一揽子改革的《萨班斯―奥克斯利公司治理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4天后,布什总统在白宫签署法案,使其正式生效。萨班斯法案是美国政府出台的一部涉及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和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改革的重要法律。萨班斯法案为公众公司的外部审计师创建了一个新的监督体制,并把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作为关注的具体内容,不仅要求管理层报告公司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而且要求外部审计师证实管理层报告的准确性。《萨班斯法案》完善了现行美国法规在处理虚假财务报表、虚假财务审计及销毁财务证据等方面的漏洞。萨班斯法案主要内容包括:成立独立的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监管执行公众公司审计职业、要求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要求加大公司的财务报告责任、要求强化财务披露义务、加重了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增加经费拨款,强化SeC的监管职能、要求美国审计总署加强调查研究。

二、会计人员失信的表现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广大会计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做出突出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追逐利益、领导施加压力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一些会计人员的失信,主要表现以如下3个方面。

1.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应有的诚信水平,违背职业道德。有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根据有关方面对1000多名在岗会计人员的问卷调查,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有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按单位负责人意见办,做好会计上的“技术处理”;有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

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有的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贵州省某单位会计许某,在其担任会计兼出纳的l0年中,采取各种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媒体报道时冠以“惊天大案”。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3.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失去职业道德。在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会计人员主要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工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使部分会计人员经常面临被辞退、下岗、失业的威胁和压力,会计人员如果违背领导意图,就存在失去工作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平常较为敬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授意、指使、强令其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时,出于无奈被迫放弃职业道德、失去原则违心操作,而有些人则沦丧了职业道德,发展到主动配合,并且表现出了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操作极具隐蔽性,一般检查较难发现,易于逃避外部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第五号)显示:在被抽查的159户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资产失真度为0.95%;所有者权益不实的有155户,共虚增所有者权益19.36亿元,虚减所有者权益18.17亿元,所有者权益失真度为1.82%;利润总额不实的有157户,共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利润总额失真度为33.4%。

三、财务人员诚信失范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在实际工作中受到许多因素制约,有必要对会计信用缺失的根源进行深入探析。

1.利益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冲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利益格局势必多样化和复杂化,原来那种单一的利益关系向大跨度、多层次的利益关系格局变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必然引起道德冲突。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就是指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负面效应。在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中,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占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绝大多数,而且往往是小团体利益占上风,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从业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奖惩、升迁均依靠其所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则面临着坚持准则、坚守职业道德就可能被辞退下岗的痛苦选择,客观上存在着“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现象。当前突出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绝大部分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

3.对坚持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缺乏法律保护。尽管《会计法》第二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第六章法律责任中第四十六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然而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单位负责人出于业绩考核等的需要,难以保证严格按《会计法》执行,对于严格执法的会计人员没有完善的法律保障细则,导致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缺乏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4.披露成本与产权利益是财务信息失实的经济因素。企业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来源于信息不对称,而信息披露成本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企业为使自己的披露成本降低,最终倾向于减少会计信息的披露。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缺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其中产权主体缺位是会计信息造假的制度根源。我国大部分企业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内部治理机制尚未完善。董事会作为执行者履行行政机关职能,难以切实代表职工的真正利益,会计信息必须经大股东的同意,不然就无法通过该会计信息的。因此企业产权利益必会阻碍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性。

5.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缺陷。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严谨的会计作业流程、专业会计师的查核及独立行使职权的董事、监事,三者缺一不可。但从实际情况看,内部控制制度在这些造假公司中已经成为摆设。假如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恶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从审计技术上是很难辨别其真伪的。会计信息造假事件中,审计、监管、会计准则与制度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外在保障机制,并不是会计信息造假的根源。真正需要做的是从源头上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保障机制,以根除会计信息造假之风。

四、借鉴萨班斯法案,构建会计人员的诚信体系

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形成社会信用的大环境,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要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笔者认为应该以强化诚信教育、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行业监管体制、建立法律监督机制为主要内容,构建会计诚信体系。

1.强化诚信教育,加强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的道德修养诚信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石,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首先是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依据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对自己的思想品质等方面进行自我改造、自我锻炼和自我提高。其次是在自我意识活动中达到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的全面提高。会计人员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热爱会计职业、献身会计职业的理想。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掌握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强势集团,如企业负责人、能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一般会计人员。要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第一重要内容,重点是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将会计诚信教育目标定位于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

2.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加大监管力度,自律他律“两手都要硬”。在美国萨班斯法案颁布7年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实施对国内大中企业的内部控制也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每个公司都要将公司任何岗位的职责描述得一目了然,运用信息技术保障内部控制严谨规范,减少人为因素,同时要保证内部信息共享和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借鉴《萨班斯法案》,笔者认为应该做到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两者结合,政府与行业协会各司其职,分工合作。行业协会要做好后续教育培训,建立职业道德规范,组织专业技术资格培训,组织同业互查和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等工作。政府监督则由审计署、证监会、财政部及工商部门等成立一个监督委员会,行使政府监督职责;在监督方式上,事前预防应与事后处罚相结合,加大抽查量,对造假者处罚坚决,加大造假成本。

3.注重外部环境的建设,完善我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会计诚信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作为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重要行为准则,而且针对会计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弱化的现状,把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加强学生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注重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的灌输,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诚信是一种财富,拥有诚信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要对全民进行诚信教育,弘扬诚信,提高全民诚信道德水平,完善个人信用管理、担保管理,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4.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萨班斯法案》302条款规定:公司管理层应该设计所需的内部控制,并保证首席官员能知道公司及其合并报表子公司的所有重大信息,尤其是报告期内的重大信息;保证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在签署报告前90天内的有效性。我国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借鉴以上规定,各单位都应该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等,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作出较为合理的规定,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各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被筛选掉,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完善会计诚信机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以达到用制度约束人、用规范管理人,从而保证会计行业的诚信。

5.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建立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对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诚信情况作出评价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评价结果对外公布,作为政府给予投融资、贷款、贴息、担保等政策扶持的重要参考依据。对财务会计信用等级低的单位,要列入政府重点监督对象,督促其加强管理,提高信用等级。另外,要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等管理措施,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和管理。对会计人员逐步建立诚信档案,将不诚信的会计人员作过失、过错记录,根据会计法规进行处理,该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一律给予吊销,各用人单位在使用会计人员时,要查询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将诚信作为用人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促进会计人员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职业道德,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对职业品德、职业纪律、执业能力和职业责任要制定具体操作规范,细化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的诚信要求,使其成为可操作性的具体行为准则。

6.建立法律监督机制,加大失信惩罚力度。萨班斯法案加强了对公司高管及白领犯罪的刑事责任,比如,针对安达信销毁安然审计档案事件,专门制订相关法律,规定了销毁审计档案最高可判10年监禁,在联邦调查及破产事件中销毁档案最高可判20年监禁;为强化公司高管层对财务报告的责任,要求公司高管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宣誓,并就提供不实财务报告分别设定了10年或20年的刑事责任。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会计诚信体系应当立法先行,以便于实际操作和依法治信。要加大力度,规范执法,特别是会计信息的提供、披露以及企业信用和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的诚信要重点监督管理,出现会计失信问题决不能手软,应借鉴萨班斯法案将法律制裁、民事赔偿责任落到具体个人和利益集团。为明确诚信责任与实现惩戒目的,要细化法律制裁的失信行为及制裁力度,有助于执法操作的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陈汉文,吴益兵,李荣,徐臻真.萨班斯法案404条款[J].后续进展会计研究,2005,(2).

诚信文化建设方案篇10

学校档案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各项活动的真实反映,其中有重要的科研成果,有管理的经验记载,有学生的基础信息,更有技工院校领导、教职工、学生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客观记录,可以引起师生共鸣,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有效资源。一方面,学校档案具有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引导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的承载形式日益多样化,声像类、实物类、文字类、电子类档案共同完成了档案记载工作,可以多角度、多方向地展现学校的发展历程。档案记载着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风的形成历史,其引导技工学校的精神发展,指导着前进的方向。另外,学校的档案同时是师生在校期间立志成才、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一种文字记载,这些资料的保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师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学校档案具有引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发展功能。学校档案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包括了校内建筑、景观历史的变更等信息资源,这些都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中所蕴涵的人文价值来实现校园物质建设,让学生和教师切身体验到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表现。

任何一个学校从创立到形成,都需要有效的规章制度来支持。而学校制度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发展形势逐渐完善的,在技工院校档案中记载了不同时期制度的形式与其产生的效果,其中包括教育管理、组织人事、工资福利分配、岗位责任等方面。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相关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将其作为学校领导作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可以帮助学校管理人员借鉴以往的规章制度与历史教训,科学地制定现代的管理制度,并且不断地完善。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档案资料来加强制度管理,引导全校教师和学生对各项规章制度产生认同感,加强学校师生对制度的维护与支持。

学校档案是技工院校对外宣传的一项重要资源,它以文字、图像、声音、实物等形式反映着学校发展的光辉历史,如果利用这些档案来进行对外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大宣传的力度,使人更容易信服,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技工学校在办学传统、办学成果、办学理念、办学实力等方面宣传力度不足的局面。学校档案部门要立足于当前的馆藏资源,围绕着宣传的主题,使历史与现实完美的融合,从档案的资料中总结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治校方针,总结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总结学校人才建设的成果,总结学校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从多个角度为学校的对外宣传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