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案十篇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案十篇

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4:39

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案篇1

这次会议是经过市委主要领导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我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从这次会议开始,我市事业单位改革进入整体动员、全面部署、市级先行、重点推进阶段。会前,市委编委和市委深化党政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多次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研究,×书记作出重要批示。7月20日,市委编委会议专题审议通过了《×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反复斟酌、持续沟通,经省委编委审核批复实施,明确了改革的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和目标要求,体现了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悟、统一思想认识、严明纪律规矩、抓好组织实施,确保改革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

去年,我们完成了党政机构改革,今年接续递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这是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是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更是我市深化学习贯彻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实践要求。

一是要从党的事业和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社会民生事业依然存在薄弱环节,这对公共服务平衡充分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需要不断改善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党的三中全会、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大会等,都对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作出重要部署。2020年2月14日,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时指出,强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本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接续,要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提高治理效能,促进事业单位充分平衡高质量发展。和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书记在省委第×次专题会议上以“强化使命担当,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为主题作了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就是动奶酪,就是要啃硬骨头”,要大胆先行先试,真改实改彻底改,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机构总量和编制总数大幅减下来,真正改出事业、改变养人、改进治理,为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增添活力。×书记一直强调事业单位改革是“重塑性改革”,显示了省委推进改革的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为我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定下了主基调。“重塑”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和“增增减减”,而是要将涉改事

业单位首先实现“归零”,全部推倒重来、优化重塑,实现脱胎换骨;就是要打破以往的框架模式,在全市的大盘子里统筹事业单位布局结构,重新明确定位、重新设置机构、重新整合职能、重新定岗定责,原有事业单位设置情况只作为改革的一项参考内容。我们一定要提高站位,将不折不扣完成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特别是贯彻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落实省委“×”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的重要任务,切实增强推进改革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要从转型发展的高度认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紧迫性。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中央和省委部署的重大政治安排,也是我市推进转型发展、巩固党政机构改革成果的重要配套举措。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为×指明的金光大道。我们之前开展的党政机构改革、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等多项重点领域改革都是转型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于为转型综改事业构建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着力于解放生产要素、简化审批程序、深度简政放权,积极为转型综改激活发展动力动能。6月15日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市县事业单位改革有关事项》,×书记对市县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任务、方法步骤、组织实施、时间要求等做了全面细致安排。7月11日,省委组织部×部长在“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再次强调,要着眼于正本清源,确保事业单位实现重塑再造;要着眼于瘦身提质,确保事业单位职能效能全面提升;要着眼于精准施策,推动市县

事业单位改革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点多面广、情况复杂、时间紧迫,我们要全面认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牢牢把握×书记“先行先试、改革创新、蹚出新路”的要求,统筹谋划、突出重点、蹄急步稳、有序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三是要立足市情从重塑性改革的高度认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艰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部署,行政类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全部剥离,经营类事业单位转型改制稳步实施,公益类事业单位不断强化,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模总量偏大,“小散弱”情况普遍,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准、职责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模偏大。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调整,部分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早与当初成立时的形势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是事业单位设置“小散弱”现象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既有普遍性,也有历史性,需要我们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中全面考量、统筹落实、彻底变革,实现从里到外的深刻改造和根本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增强新时代公益事业的发展活力。

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党政机构改革以来,凡重要的改革,中央和省委特别重视顶层设计和试点引路。特别是对本次事业单位改革,中央和省委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安排。省委在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能源局所属事业单位进行了前期试点工作,取

得了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经验。近期,省委编委下发《关于深化市县事业单位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市县事业单位改革实行机构限额管理和编制总量控制,进一步对市县两级事业单位改革作出清晰具体的要求,对机构编制限额比例等具体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我们的任务就是围绕改革的任务和目标,坚决做到“按图索骥”“照方抓药”“下棋落子”。从《方案》中可以看到,我市机构精简率与省直部门一致,但编制精简率低于省直部门,这要感谢省委和省委编委一直以来对我们省会城市的关心和爱护。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方案》规定,认真贯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坚定执行、动真碰硬,实现涉改事业单位从“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的根本转变。要坚决围绕中央和省市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任务,突出事业单位重构重塑要求,思路不变、力度不减、步骤不少、脚步不偏,切实将有限的编制资源在各系统内配置好使用好,进一步发挥好省会城市率先发展、辐射带动的标杆作用,回报省委对我们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倾斜,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释放动力、增加动能。

二、要把握关键环节,全面落实事业单位改革各项任务要求

事业单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织,是各级党政机关有效履职的重要支撑,是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考验。我们一定要认真统筹

研究,科学规划布局,落实好“六个注重”责任,推进事业单位精简整合、整体重塑、功能再造,把落下的脚步追上去,把没做的功课补回来,实现资源配置更优化、权责关系更协同、保障服务更高效。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

要突出政治建设这个灵魂,在改革中要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坚持党建工作与事业单位改革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安排周密、作用发挥周到、实际效果周全。要把握优化布局结构这个重点,强化公益属性,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治理效能,按系统或领域对相关事业单位进行整体重塑、功能再造。要聚焦重大民生民心工程这一目标,重点解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缺口,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础科研、公共文化用编需求,发挥好机构编制基础性作用。

二是注重瘦身与健身相结合。

要“减到位”。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着眼为科学治理服务、为转型发展服务、为人民利益服务,市级事业机构数量精简比例不低于×%,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一把尺子量到底,该减的要坚决核减,该合并的要坚决合并,该跨部门整合的要坚决整合,不折不扣完成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精简的目标任务。要“用得活”。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的前提下,“一提到工作就要求增加机构编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各级各部门要树立起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科学管理要编制、向提高效率要编制的思想,通过统筹使用、创新管理、整合优化等多元举措,深挖编制潜力,理顺部门职责,

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率效能。要“管得好”。注重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夯实基础,统筹盘活用好沉淀和低效配置的编制资源,完善编制使用和动态调整规划,创新市县两级编制周转池制度,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引导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体倾斜。

三是注重推进跨部门整合、专项改革。

根据“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单位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单位负责”的改革精神和要求,经过通盘考虑、反复酝酿、慎重研究,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加大了跨领域、跨部门整合力度。针对我市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中职能相近、工作相似的事业单位,重点从管理领域一体、研究方向类同、执法领域综合等方面推进职责相近的事业单位实行跨部门整合。同时,参照省直改革经验做法,围绕建立“有机衔接、有效互补”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和推动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做强做大等目标,统筹推进涉及跨部门整合的后勤、检验检测等领域的专项改革。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行跨部门整合,打破了原有的隶属关系,变革力度大、涉及人员广、推进难度高,作为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没有讨价还价余地,是一项必须全面落实、坚决完成的硬任务。各级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主动带头服从、带头引导、带头推动,以坚定的决心、严格的纪律、有力的保障,确保相关机构编制按要求按时限全面调整到位。

四是注重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在科学规范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注意做到定位准、边界清、责任明,既防止有权无责,又避免有责无权,逐步建立健全制度体制体系。要逐步建立政事权限清单,根据事业单位不同功能特点,逐步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要探索实行机构职能编制规定,逐项列清事业单位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职能,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职能。要完善事业单位章程管理,构建符合行业专业特点及教学、科研等内在规律的现代管理模式。要改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模式,扩大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通过理顺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健全决策议事、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形成运行顺畅、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事业单位现代治理机制。

五是注重分类指导推进。

根据事业改革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严格落实。要坚持“只减不增、多撤少建”原则,明晰事业单位和市场的关系,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生产经营活动坚决交给市场,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不再直接设立事业单位;可通过职能调整由现有机构承担的,不再新设事业单位。要厘清职责边界,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要突出主责主业,破除逐利机制,从事与主业相关活动取得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和监管。要严格编外聘用人员管理,从严规范适用岗位、职责权限和各项管理制度,坚决防止把编外变成编内,部门(单位)擅自聘用的编外人员,不得由财政列支或变相列支。

六是注重机构编制刚性约束。

要坚持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机构改革“六项纪律”,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坚决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改革的全流程和各环节。要树立“三定”规定就是法制的理念,根据事业单位服务性、专业性特点,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合理配置人员编制,精干设置综合管理机构。对不按规定履职、自行其是的行为,及时予以督促纠正。要加强工作监督问责,对于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及机构编制重大决策部署过程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擅自设立、撤销、合并机构或者变更机构名称、规格、性质、职责权限的,违规审批机构编制、核定领导职数,或者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的,要严肃问责,追究到底。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圆满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

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综合性工程,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有力有序实施、严肃改革纪律,瞄准制约公益事业平衡充分发展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补齐公益服务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预期成效,让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一是压紧压实责任。

各级党委(党组)要全面提升政治站位,以对转型发展大局负责、对人民根本利益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抓好抓实抓细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市四大班子和常委部门要当先锋做表率,提升责任感使命

感,增强走在前、干在先、带好队的政治自觉,为全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好路、树好标杆。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和任务落实,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的对接,积极回应改革中的问题和诉求,重大问题提请市委编委会议研究审定。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各项工作一体推动、环环相扣、相互协作,共同把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这篇文章做好做实做出彩。

涉改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作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市委整体安排,科学合理地制定改革方案,细化形成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要围绕本部门主责主业和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梳理总结,及时把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成果,运用到日常管理中,实现改革管理协调运转。要注意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办法,把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确保年底前市级改革要全部完成,2021年×月底前县级改革要全部到位。特别是,市直各单位要在完成本部门改革任务的同时,积极帮助各县(市、区)的对应业务部门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但绝不允许条条干预机构设置等机构编制事宜。

二是有力有序实施。

始终坚持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又要稳妥顺利深化改革。各级各部门要在《方案》的指导下,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合理待遇,引导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改革信心,确保改革平稳有序。

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和隐患要早发现、早研究、早防范,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特别是,要统筹疫情防控和深化改革,今年受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大,风险挑战因素多,需要我们加强风险评估和预研预判,周密制定应急预案,尽可能把涉稳因素和困难问题想细想全,及时化解矛盾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是严肃严厉纪律。

在改革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六项纪律”,坚决做到令行禁止,不允许迟滞拖延,不允许搞变通,不允许借改革之机突击提拔干部、突击进人、突击花钱。上级部门不得通过项目资金分配、督查考核、评比表彰、达标验收等方式,干预下级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编制配备。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对于低估国有资产价值或利用各种形式侵占国有资产的,要依法处理。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改革的公开、公平、公正,对改革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案篇2

刚才,***同志代表塑件化工厂党委总结了2005年风纪建设工作,全面安排了今年风纪建设工作任务;**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搞好塑件化工厂风纪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塑件化工厂党委将把***同志的报告和***同志的讲话下发到各单位,各单位要认真组织传达学习,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风纪建设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一是要认真贯彻传达本次会议精神,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提高认识。塑件化工厂两级党政组织要通过多种方式认真传达贯彻塑件化工厂风纪建设会议精神,结合学习hjt同志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学习轻工局党组纪检监察、审计、法律工作会议和**市纪委、市国资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有关领导同志的讲话,特别是***同志的讲话,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加强风纪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深入学习***同志代表塑件化工厂党委所作的报告、***同志的讲话,充分认识搞好风纪建设工作对塑件化工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意义,一定要把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两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正确决策上来,统一到轻工局党组、塑件化工厂党委、**市的工作部署上来,统一到今天大会的精神上来,大家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定不移的信心、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风纪建设工作,推动塑件化工厂改革发展稳定进一步发展。二是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抓好风纪建设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加强风纪建设工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关键。塑件化工厂两级党政组织必须加强对风纪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风纪建设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分工负责、分清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格局。要坚持把风纪建设工作摆上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努力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工作到位。必须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政治纪律认真执行,今后对风纪建设工作敷衍塞责,不抓不管,以致发生大案要案,发生严重违规违纪行为,造成恶劣影响和重大损失的,要追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特别是要追究一把手的责任。

三是要发扬严细作风,严格监督检查,抓好风纪工作任务的落实。大会以后,各单位和部门要按照塑件化工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抓紧制定今年的风纪建设工作计划,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具体的、针对性的措施,抓好层层落实。一定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风纪工作的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当前,特别要加强以下三项主要工作的督查:一是要加强对企业重大决策、重要人事安排、重要项目投资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企业决策,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要加强对执行企业内控制度、经营管理的各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维护稳定责任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三是要加强领导干部兼职、多种经营和对外投资的清理整顿,不断加大执纪力度,有效防止铺张浮夸、奢侈浪费、弄虚作假、违规运作等行为的发生,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顺利推进。要按照严细管理、严格考核的要求,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决不搞“下不为例”。

四是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确保塑件化工厂内部稳定。近年来,塑件化工厂在轻工局党组和**市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塑件化工厂的发展。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产生了不少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形成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和热点,这都是改革进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决不能因此否定改革的方向。例如,最近被征地农民反复到塑件化工厂上访,提出现在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了,要求塑件化工厂反哺周围的农村;一些改制分流企业因经营困难引发集体上访,周边一些企业的政策变化,引发了一些“内退休养”职工的攀比心理,这些都需要引起塑件化工厂两级领导班子、两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两级领导干部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看待稳定工作,坚持把完成经济任务和承担社会责任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做好稳定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大事来抓。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央和上级领导关于加强稳定工作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塑件化工厂和**市关于稳定工作的有关文件,并通过多种形式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转变广大职工的思想观念。一是要宣传改革、改制的正确性,使大家树立改革促发展、发展促稳定的正确观念;二是要宣传市场经济是淘汰经济,只有在竞争中取胜,不能等靠要的观念;三是要教育广大职工群众树立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观念,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闯出生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理顺职工情绪,确保企业和地区的和谐稳定。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地、及时地、定期地分析本单位职工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对职工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解决特困人员的燃眉之急,把党的温暖、组织的关心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保证企业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

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案篇3

一、做实加法抓住重塑形象的“牛鼻子”

目前,国际油价长期低位运行、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等困难横亘前。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在领导带头、典型带动、创新驱动三个方面做实加法,进一步增强干部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发展信心,提振为油奉献的精气神。

抓住“关键少数”,增加引领示范成效。领导干部是各项工作的先行者、推动者和落实者,领导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秉公用权、谋事创业的水平。要始终坚持领导带头学习,围绕重塑形象的重大意义开展讨论,提高领导干部维护安全稳定、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担当起重塑良好形象的责任,形成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

实施三项载体活动,突出全员参与共建。将每个部门作为公司形象的展示窗口、每个特油人都是公司形象的流动载体。开展“我身边的特油人”主题征文、摄影大赛以及“新青年・新形象”主题演讲比赛,寻找和发展一批存在我们身边的、爱岗敬业、埋头苦干、为油奉献的典型人物,树立“人人都是特油形象大使”理念,激发为重塑石油形象努力奋斗的激情和干劲,戮力同心重塑形象。

咬定既定工作目标,打牢重塑形象根基。保持百万吨持续稳产,是特油公司一切工作的核心。牢固树立“超产是硬效益”,突出产能建设快、老井吞吐稳、方式转换增,全力实现超产增收,始终保持产量箭头向上的态势,深入开展“保稳产,降成本,安全优质提效益,争当三优上水平,重塑形象添光彩”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努力实现超产增收,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全年产量目标的完成。

二、巧做减法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

坚持质量效益稳健发展,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油公司通过技术革新和科技创新,在成本方面做减法,不断冲出重围,拓宽了自身发展之路,推进企业在低油价新常态下保持百万稳产不动摇,为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科学优化配置大力节约投资。特油公司建立“大开发”运行理念,加强对产能建设、方式转换、地面集输、污水处理等工程方案的优化简化,充分依托现有平台、抽油机等设备,最大限度压缩建设投资。产能建设中坚持“钻头跟着运行走”,统筹考虑注汽、作业、生产、钻井各个环节,提高钻井、投产速度,降低影响注汽量1.3万吨。

积极创新提升热能利用效率。

深化改革探索内部模拟市场。

三、做好乘法借力而行实现最优效果

坚持结合“四新”主题教育开展层面宣讲讨论。以“转观念”为重点,持续开展涵盖开发、工艺、经营、内控等方面内容的形势宣讲,引导全员认清大局,明确目标。干部员工围绕践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特油精神、员工职业道德规范等,不断凝聚改革新共识,增添发展新动力,树立企业新形象。

坚持结合“双联双百三互助”开展深化改革创新求发展大调研。主动把握干部员工思想脉搏,聚焦热点问题,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转变观念,摒弃不合时宜的惯性思维,打破掣肘发展进步的成规惯例,围绕优化管控模式、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建言献策,举全员之智,聚全员之力,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打牢公司可持续发展管理基础。

坚持结合“三项教育”开展石油英模事迹教育。利用文化教育室、微信、网页等传统和新兴平台,开展新一轮“三项教育”,突出石油优良传统和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三代铁人”等英模事迹教育,增强文化感召和鼓舞,补足精神上的“钙”,筑牢理想信念根本,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四、常做除法扶正祛邪回归严实作风

企业要稳健发展,谋得基业长青,就必须走规矩之路,行法治之道。反思损害中国石油良好形象的腐败案例、安全事故,无不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典型”,因此,常做除法,整风肃纪,涤荡污浊,方能凝聚人心,聚力前行。

对照规定查纪律,消除违纪违规不正之风。强化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前面,由纪委牵头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围绕公车使用、五项费用、劳动纪律、其他违纪等严查细照,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敢于下猛药,出重手,引导党员干部不越雷池半步,不踏红线毫厘。

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案篇4

关键词:《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模具成型,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切削少,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成为多种成型工艺中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模具的生产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新产品的和老产品更新换代,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普通高等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内容包括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注射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的制造工艺与方法。随着模具工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些既掌握理论、熟悉结构,又精通工艺、设计效率高的综合型模具技术人才十分紧缺。但是目前学校对模具专业学生培养的偏重理论知识的积累,讲授的模具设计流程、设计规范不仅与企业的模式不相符,而且落后于行业的发展,不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根源是高校课堂教学脱离企业真实需求。而案例教学,特别直接来自于企业的案例,会使得课堂的理论教学贴近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通过学生查寻有关资料、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组织学生对事件、情境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1.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模具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模具设计理论和手段的更新,模具制造新技术的变化都使得模具在结构上更加灵活,质量越来越高,功能更加强大,生产作业效率不断提高,可以说模具工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但是在课程及教材上的知识却比较陈旧,老式的经典结构及工作原理仍然在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篇幅,模具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却没有被纳入教学之中,这样的教学内容显然落后,跟不上模具工业科技发展的步伐。

1.2教学方法单一

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综合应用了前面的机械制图、机械零件、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和机械制造技术等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内容繁杂、知识涵盖面宽,而学时数却偏少,教师一般不得不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来讲授课程内容,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双向互动。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抽象的模具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学生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只能凭空想象。教学无法将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脱节,使得教学组织缺乏灵活性,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实现学生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要求。

1.3缺少实践性训练

在模具学中,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上看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比较少,即使有一些训练,也是在虚拟题课题下所开发的非常简单的系统模型,使得理论不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生缺少感性认识和实践机会,课程内容与生活和社会应用环境不贴近,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仍然感到内容较抽象、空洞。

2.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改革

模具设计的传统教学往往是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特点、应用场合等的语言表述,即使采用多媒体课件也只是多一些可帮助理解结构的动画,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全过程仍然没有深入到教学中。课堂说教、课后记忆、考核答题式的模具教学方式仍然起主导作用。学生对塑件工艺性的分析、模具的设计理念、思路、内容、结构的关键性问题和注塑工艺参数的制订没有任何概念,更谈不上合理性、经济性和良好的工艺性。面对一个实际产品的模具设计无从下手,设计的模具完全是纸上谈兵,根本不能用于真正的模具生产。为了彻底改变模具教学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较好办法就是在采用案例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系统分析、设计过程的理论理解。

2.1注重引入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案例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通过各种信息检索手段或深入到生产企业中等多种途径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知识、新材料等的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做到紧跟模具设计理论的发展,精选反映模具设计与制造理论和实践最新成果的经典案例,引领学生关注前沿,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如热流道注塑模具、最新的三维设计(如pro/e、UG)软件、工程分析(如moldflow)软件直接运用到模具教学中,使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2.2将案例分析同课堂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在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后,初步掌握了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技能的基础上,按教学计划设立专门的案例讨论课,分组对选择的案例展开讨论,运用所学的模具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教学法所选择案例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前沿性。如图一悦达汽车厂生产的车灯后视镜注塑模表面存在充填不满和熔接痕的现象,让学生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通过主动查阅资料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塑件的设计、模具结构和注塑参数对塑件质量的影响;讨论模具和注塑机尺寸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模具的闭合高度与注射机的最大闭合高度与最小闭合高度关系、模具推出机构的推出行程与注射机顶杆推出行程的关系、定位圈与注射机上的定位模孔的关系、模具动定模板尺寸与注射机上动定模板尺寸的关系等。案例讨论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会计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对典型案例、重点知识点的了解,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模具设计是一个综合工程,理论教学不能仅仅是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特点和应用场合等分割式简单描述,否则这样讲解学生对整个模具设计过程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理论教学应该结合企业一个典型案例,从材料选择、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分型面确定、绕注系统类型、工作零件尺寸的计算、模具结构、设计流程、注塑工艺参数和加工过程中制品的缺陷等方面讲授模具设计。以图二所示产品设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知识点的内容串联起来。同时穿插补充大量的企业生产中的实例,以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保证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的实用性,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就能学会在生产中是如何设计、如何解决现场问题,这样可缩短同学们到企业工作的适应期,尽快地进入岗位角色。

2.4实践教学与案例结合

为了加深对注塑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工艺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新产品的实践能力,课程实验教学必须结合企业案例。课程实验主要是模具拆装和注塑生产实验。模具拆装实验应选择企业生产报废的但能反映模具新技术的典型模具,如自动脱螺纹模具、自动脱凝料模具等。通过模具拆装过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加深学生的认知程度。在注塑生产实验时,让学生亲手去安装、调试课堂所讲的企业案例模具,并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进行塑件的生产。通过对模具的安装,学生掌握模具安装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加深对模具设计参数的理解,提高模具安装动手的能力。通过对注射成型参数的调试,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艺参数的确定,调试压力、时间、温度的先后顺序;料筒与喷嘴温度如何判别;根据成型情况,如何来调整参数。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巩固《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基本理论,缩短企业需求与学生所学知识间的差距。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2.5课程设计与案例教学结合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训练环节,是对该课程的一次综合应用。但在以往的课程设计环节中,模具设计流程、设计规范和企业的模式不相符,提交的生产文件不符合企业规范,使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不能正常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提供企业生产的塑件案例,引入企业模具设计流程,强化企业模具设计规范,并在实践训练环节中要求学生按企业模具设计流程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所提交图纸完全符合行业规范。通过课程设计和以后的毕业设计环节加强对企业的设计流程、行业设计规范的认识,对就业后能尽快胜任工作有重要的作用。

3.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选择案例要有针对性

模具设计与制造知识多,内容丰富,在选择案例时选择具有较强针对的案例;案例的选择既要融入教学内容,又要注重内容的生动性,抓住热点,才能引人入胜,教学效果好。在此基础上要注意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简单对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没有新奇感;若内容太复杂,难度太大,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使教学过程难以开展下去。因此所选案例应具有典型性、综合性、现代性、生动性、创新性和适中性。

3.2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分析、处理问题的实践中,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优势是明显的,但不是万能的,有许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难以通过案例进行系统传授。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的连贯性强,系统性全面,尤其是对一些模具设计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解,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只有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师才能进行案例教学。所以,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既不能一味地为讲理论而讲理论,又不能片面地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而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博采众长,互为补充、兼收并蓄。

4.结语

实践证明,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结合企业案例,学生极大地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后续课程的接受能力、实践技能及工作后的岗位适应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小平等.案例教学法在冲压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5):171-173.

[2]樊晓红等.《塑料模具设计》教学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改革探索[J].模具制造,2008,(9):69-71.

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案篇5

一场深刻而巨大的变革正在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悄然展开

去年阳春4月,组建数年的中国出版集团不动声色地更名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虽仅仅在原来名称的最后增加了2个字,但这两个字的意义却十分重大,它标志着这家最引人关注的出版集团正式转制为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家企业身份的出版单位。

2004年的12月下旬,《北京青年报》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内地传媒企业海外首发上市“第一股”。

随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这样的“突破”或者“第一”越来越多。

全国35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中,属新闻出版系统的就有21家。一年间,这些试点单位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理论、实践和工作上都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概括一年多的试点工作说:稳步推进,势头良好。

转制,打破体制束缚的瓶颈

有业内人士将2004年称之为新闻出版业的“转制元年”。的确,困扰多年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问题,在这一轮的改革中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转制”也就历史地成为今年新闻出版发行领域改革中的“关键词”。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的说法,新闻出版单位的转制有两个层次,第一是指一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第二是一些已经转为企业的新闻出版单位,将由单一的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转制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塑市场主体,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

根据各试点单位的改革实施方案,7家图书出版单位和6家发行试点单位的目标是全部转企;8家报业试点单位则以不同模式进行改制:4家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和《北京青年报》《今晚报》两家综合类报社在现行事业体制下,将其主业(党报及子报、子刊的编辑出版)与其发行、广告、印务及传输等经营性资产相分离,剥离出来的经营性产业组建为企业。而《中国证券报》《电脑报》等专业类、科技类报社将整体转制为企业。

激活,从内而外做大做强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每一个新闻出版发行单位都面临严峻挑战。转换机制,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发企业内部活力,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是全行业必然的选择。

四川新华发行集团3年来完成了全省除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外的18个市、94个县(市、区)新华书店的“事转企”改革,全面变革新华书店延续半个多世纪的旧体制。到2004年4月20日,四川112家新华书店5678名国有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全部转换了“国有身份”,其中,2000多名职工通过竞聘上岗,3000名职工自愿选择分流。包括董事长在内的领导干部一律取消行政级别,彻底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同时,还取消了沿袭几十年的事业结构工资制,实行岗位绩效分配制度。

市场化的用工和激励机制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热情,敬业爱岗蔚然成风。集团在改革中逐步完成了从行政式管理向产权管理、从事务性管理向战略管理、从计划管理向绩效管理、从单点管理向系统管理、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过渡,建立了母子公司管控模式,初步形成了“管而不死、活而有序”的运行机制,激活了企业的内在动力。

归位:政府职能只“管”不“办”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政府部门主管主办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行政管理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现象司空见惯。

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案篇6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47-02

《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课程是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2006年以来先后立项为校级重点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申请为校级课改课程。经过几年不断的教学努力和实践,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提高,课改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践进一步证明,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才能彻底改变整个教学过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课改前的状态

《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课程涵盖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等内容,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然而,面对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教学过程总是把学生放在听众席上,基本上是一言堂灌输式贯穿始终,重点、非重点,难点、非难点面面俱到,互动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几乎没有,教学过程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兴趣低下,环顾课堂情况学生睡觉已成普遍现象。一节课下来,老师筋疲力尽,汗流浃背,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期望值。课堂上,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受到抑制,没有思考理解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下,不会自主学习,对专业没有理想和抱负,不关心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对待作业,只会抄书背书;考试时,仅靠死记硬背,不求理解,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实验课上,拆卸模具容易,重新组装时往往不是多出几个零件就是无法合模,如果现场提问零件的名称,零件在模具中起什么作用时,部分学生竟然回答不上来。课程讲完了,学生的知识还是徘徊在原来的起点上。

二、课改实践

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探讨知识的场所是本课程改革的关键。

1.改变教学模式。(1)摒弃传统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引入研究性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如讲述冲压模具类型时,把学生编成6个学习小组对简单模、复合模、级进模的结构特点及各个零件的作用、模具应用场合等进行分析讨论,设正方、负方互相提问,抢先发言的加分,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兴趣学习。(2)把课程内容的主线交给学生,解放课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模式。如课程的工艺计算、模具结构及设计是课程重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能看懂图、能分析图、能设计图、能编制工艺方案,详细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思路。(3)培养学生渴望知识,学会自己学习,具备较强的开拓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展示一个简单的零件,要求学生能编制冲压工艺方案,在5分钟内画出模具草图,展示一个中等复杂的零件,要求10钟内画出模具草图,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压力感的环境。

2.优化教学过程。(1)激发学习兴趣。模具是何物?模具如何工作?上第一节模具课时,许多学生都抱着这样那样的疑问进入课堂,学生的求知欲最强烈,如何让学生的欲望得到满足,若能把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引入课程,将会牢牢吸引住学生。以汽车的外壳制造为例,给出车身前围板、后围板、顶盖板、车门等主要零件,告诉学生这是由冲压模具成型的,然后展示模具结构和演示冲压过程;再给出尾板和仪表器等内饰件,告诉学生这是由塑料模具成型的,通过视频实物演示,使学生感性认识到汽车的制造一刻都离不开模具。目的一明确,兴趣便上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变成了“我要学习,而不是要我学习”。(2)加强结构和原理分析。不论是冲压模具还是塑料成型模具,初学者普遍存在不容易理解的难题,必须抓住主要视图层层分析透彻。讲授冲裁五孔矩形件的倒装复合模具的结构时,把冲孔凸模、凸凹模、落料凹模、推出机构等零件结构和固定形式阐述清楚。在讲述其工作原理时,抓住冲孔凸模与凸凹模相互作用时将得到什么?凸凹模与落料凹模作用时又会得到什么?工件是如何推出的?条料和废料又是如何卸下的?等等问题讲深讲透。讲授塑料模时,抓住斜导柱侧向抽芯注射模的难点,把斜导柱的作用、滑块的作用、定位块的作用以及楔紧块的作用阐述清楚,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演示合模、注射、抽芯、推件和复位的过程,学生把课程的要点难点弄懂后,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教学方式多样化。(1)能力培养教学。把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传授知识、能力培养和精神塑造的教学。本课程利用《塑料模具系统过程综合实验》的有利条件给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做实验时,让各实验小组自己制订模具设计方案,自行制定模具加工过程工艺,自己组装模具和进行塑料注射模塑到最后产品质量分析,使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课程训练,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追求科学真理的能力。(2)启发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讲授塑料模具的浇注系统时,对于Z型拉料杆和球头型拉料杆两种不同类型的应用以及安装固定位置,学生最容易误解,从结构和原理上启发学生比较分析,通过提问—思考—回答—引导,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研究性教学。在课堂中采用以问题研究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复合模为什么对工件内外尺寸差有要求而级进模没有?多型腔塑料模为什么要考虑浇注系统的平衡?等等。要得到答案,必须从复合模和级进模的结构去考虑,分析它们的异同点,研究它们的应用场合。多型腔塑料模就得考虑它们的浇注系统,从主流道、分流道到浇口等去研究它们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考虑它们的尺寸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4.教学过程管理。课改的过程是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改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管理主要从课堂上、作业上和提高平时成绩比例上进行。课堂上尽量安排时间让学生有发挥自己个性和独立见解的机会,做好透明性记录。成绩分a、B两档,对分析逻辑性强,回答问题正确的给a档,对于已积极回答,但内容不够完整的给B档,激励学生正确率100%的学习上进心。对平时主动向老师提问题、学习上能提出自己见解的学生,积极鼓励和树立为学习榜样。作业上实施0分制,杜绝抄袭,如出现作业抄袭1次,抄者与被抄者取消平时成绩。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由期末总成绩的30%提高到50%,其中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20%、小组讨论占20%、小测验占20%、平时作业占20%、实验占10%。

三、教学效果

通过课改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由以前的“要我学习”变成了“我要学习”,每节课上学生都会做充分的预习准备,课堂气氛热烈,互动性强,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睡觉现象没有了;小组讨论上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较能深刻地阐述和分析问题;作业自行完成,提交率达98%以上。学生反映说:“过去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让我们成了课堂的‘奴隶’,个性完全被埋没。现在,我们的学习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学习,老师传授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通过课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很多用人单位采用的是当场给出一个冲裁零件或塑料零件,要求学生提出工艺方案并画出相应的模具结构草图的面试方式,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2006~2008级连续三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率均达95%以上,就业率达100%。

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案篇7

根据国家和湖北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我局以不增加机构、不增加编制、不增加经费为前提,以加强地质找矿、地质环境监测保护工作为主线,以把职能改明、把体制改顺、把机制改优作为基本目标,进一步理顺事业职能、优化结构布局、盘活编制资源,重塑省、市级地质调查队伍格局,建立满足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质工作公益服务体系,为促进全局突破、转型、改革、发展,推动全省地质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深化局机关改革

把握省委、省政府对地质工作的宏观要求,进一步梳理、明晰、界定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事业职能,并据此对原定名称、内设机构、人员编制进行调整、充实,拟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1.变更局机构名称

参考广东、海南等省局的做法,拟将“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名为“湖北省地质局”。2.调整内设机构。拟增设3个部门、撤销1个部门,细分、强化地质工作业务部门,内设机构由12个调增为14个。

(1)恢复设置总工办,配备2名副总工程师(正处级),主要负责统筹全局科学技术工作,加强地质工作业务指导与协调,提高成果质量和实效。

(2)撤销工程地质处,增设城乡地质处,主要负责农业地质、城市地质调查以及富硒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增设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处,主要负责安全生产、质量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将科技处更名为“科技外事处”,主要负责科技人才、外事管理、地质装备建设等方面的工作。(4)保留现有其他部门,其主要职能根据分工酌情调整。3.增加人员编制。局机关人员编制拟由69名增加到84名,新增编制15名,重点充实地质工作业务部门的力量。

(二)深化局属单位改革

坚持区域性与专业性相结合,落实《省直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对现有地勘单位重新定位、调整规范、合理分类,做实做强做优地勘单位。

1.优化结构布局

本着“野外地质队做宽,在汉单位做专”的原则,启动新一轮战略性队伍结构调整,在进一步加强地质找矿队伍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环境地质队伍建设,重塑省、市级地质调查队伍格局。

(1)完善全省地质勘查工作体系

——保留省地质调查院,主要承担全省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以及相关综合研究等任务,为省有关部门提供综合性地质技术业务支撑。——保留省鄂东南地质大队等6个区域性综合地质队,主要承担所在辖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任务,为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综合性地质技术服务;保留省地质实验研究所等6个专业地质队,主要承担各自专业领域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任务,为省有关部门提供专业性地质技术服务。

(2)构建全省地质环境监测保护工作新体系

——保留省地质环境总站、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主要承担全省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等任务,为省有关部门提供综合性环境地质技术业务支撑。——建立10个区域性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即武汉、襄阳、宜昌、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孝感、荆州、恩施站),主要承担所在辖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任务,为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环境地质技术服务,接受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业务管理,基本实现全省主要地级市地质环境监测保护机构布局全覆盖。原则上,当地已有地质队的设在地质队,没有地质队的将其职能赋予相关单位。

2.适当整合机构

拟将省地质调查院与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合并重组,将湖北国土资源学校并入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撤销局招待所,局属单位由28个减少为25个。

3.规范单位名称

按其职能定位和专业属性,统筹调整、规范地勘单位名称。原则上,野外队以“湖北省地质局第×地质大队”冠名,加挂所在地区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的牌子;专业性地质队主要以“湖北省地质局××地质队”冠名,恢复其作为专业地质队的本名;其他单位依其主要职能定位酌情确定。

4.初定单位类别

依据社会功能、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对照《省直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分类,省地质调查院、省富硒产业研究院(即原地质科学研究所)、省地质环境总站、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局培训中心等6个单位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他19个单位全部划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5.减少人员编制。根据湖北省统一政策,调整规范后事业编制按现有在编人数加上现有空编的15%进行计算,即核减现有空编的85%。

二、分类改革的进展情况

目前,我局提出的分类改革意见已在省编办主任办公会议上原则通过,正式请示文本已上报省编办待批。经反复争取、协调,省编办同意我局更名,同意机关新增2个处室、新增15名编制,同意局机关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同意局属单位由28个减少为25个,同意局属单位更名、挂牌,同意省地质调查院等6个单位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他19个单位划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局属单位累计核减事业编制1787名。下一步,省编办将重新核定我局及局属单位“三定方案”,各单位事业编制有望在核减后的基数上适当增减变动、内部调剂。我局将继续积极做工作。

三、分类改革的工作做法和体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是促进地质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推动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工作中,我们把分类改革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着重把握以下四个环节,主动改革,争取最大的改革红利,取得了明显成效。

1.是加强领导

省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启动后,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以局长、党组书记为组长、局党组成员为副组长、机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分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分类改革工作,并由分管副局长挂帅,组成工作专班,具体做好分类改革日常工作。尤其是局长、党组书记把分类改革抓在手上,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点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项亲自督办、关键环节亲自协调,保证了分类改革有序推进到位。

2.是把握政策

在吃透中央和湖北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由局领导带队,分赴8个兄弟省局考察学习,并发函其他兄弟省局,广泛收集相关文件资料,认真对比分析,探询政策空间。同时,由分类改革工作专班牵头,发动局属各单位梳理支撑事业职能的政策性文件,汇编成册呈送省编办,为最大限度地争取事业职能提供了有力依据。

3.是顶层设计

在局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分类改革工作专班边学习、边调研、边做顶层设计。在设计分类方案时,把握三个前提(遵循政策导向、强化事业职能、保持队伍整体稳定),坚持三个原则(复杂问题简单化、顶层设计上层突破、内部事务内部消化),立足三个目标(保机构、保编制、保经费),抓住三个重点(凸显公益属性、明确职能定位、完善队伍布局),按照梳理公益职能―初步划分类别―细化各自职能―确定各自编制―形成总体方案的基本工作流程,科学合理进行事业单位分类,先后提出了6个版本的分类改革初步方案,反复酝酿、反复修改,听取各方意见,逐步细化完善,为进一步深化地勘队伍改革创造条件。

4.是主动沟通

在工作中,注重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凡是与改革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小组都指定了专人负责对口联系,随时跟踪了解政府改革方案制定的进展情况及内容,及时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为他们提供政策法规依据,努力争取话语权。一方面,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邀请省国土资源厅主要领导和有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到我局现场办公,在加强厅局合作,推进荆楚富矿、民生地质、新型矿业“三项重点工作”,构建全省地质环境监测保护工作体系等方面,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的鼎力支持;邀请省编办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处室主要负责人来我局调研,当面系统汇报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框架方案,赢得了理解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分管副局长带队,始终与省编办保持密切联系,主动汇报、积极争取,就涉及的细节问题逐个反复磋商,寻求双方最大公约数,直至达成普遍共识,使分类改革的构想得以基本实现。

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案篇8

关键词:模具;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教改

0前言

模具是装备制造业发展之柱石,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的工业产品能否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急速发展,工业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之对应的模具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可以说模具的发展是制造业各有关行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之一。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随着模具技术的提高,我国模具人才的发展却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目前模具行业的人才缺口很大,尤其是缺乏高级技术的人才,数量是一方面,质量又是一方面,主要在于学校的培养跟不上行业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我国模具事业的发展,学校的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建设思路与举措

1.1梳理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找短板,明重点

根据模具生产过程及工作岗位能力分析、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等,找出目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不足之处,为重点建设什么、怎么建设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在图标识下划线的文字是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看出目前岗位能力存在的不足主要有:1.具有模具结构的设计能力、2.模具CaD/Cam软件的使用能力、3.成型零件加工、4.产品缺陷分析、5.模具结构分析及改进技能。根据上述分析,需对目前的模具专业课程进行改革重建,融入模具CaD/Cam/Cae方面的行业流行软件和最新知识,改变以往传统的零碎的教学方式为项目化教学方式,改变以往试卷考核的评价方式为以产品检验设计的评价方式,改变以往闭门造车的理论教学方式为校企融合共建共教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

1.2课程资源开发

(1)教学项目配套的软硬件

教学项目配套的软硬件包括:理论教学模具、实训教学模具、模具虚拟装配软件:

①理论教学模具

教学功能:理论教学模具按照真实模具的制造方法制作而成,采用进口彩色透明材料作为模具的坯料,将模具的构架及模仁及运动等,用不同色彩区分开来,丰富内部层次感,并更加明显地观察模具细微的相对运动,具有可视性和实用性两大功能兼备的优点。该模具系列涵盖了注塑模具在教学项目所需的各类结构,可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

教学效果:通过对各类模具结构的认知,了解各类零件的形状与功能及装配工艺关系,能快速理解各部件在加工中的尺寸关系,及必须掌握的尺寸公差,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实训教学模具

教学功能:铝合金实训拆装注塑模具是提供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的模具。该模具采用进口加硬铝合金制造而成,可反复拆装。与注塑机配合可进行高温注射成型,能用通用塑料与模具配合生产塑料制品。学生学到与工厂实际操作流程和注塑工艺过程,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得到企业的认可。

教学效果:通过安全方便的模具装拆,学生可以清楚认识到模具结构,让学生实际操作、拆卸、装配、测量等理论实践相结合,锻炼实际动手能力,提升操作技能;实训教学模具系列配置注塑机,可在课堂上进行装配、调试,生产出制件,以提高学生对产品成型的直观认识。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组装,能达到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学得会的效果,形成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的教学局面。

③模具虚拟装配软件

将真实模具在UG软件平台上,全立体、全仿真、实时互动,虚拟模具与真实拆装模具相辅相成,形成虚实结合的实训模式。具备功能:

a.可模具拆卸、装配全过程的立体动画演示,并同步伴有文字说明,学生可自主完成交互式拆装操作全过程,系统能自动判断其正确性,并能指示下一步可选择的正确操作方法。

b.通过运动仿真读懂模具工作原理,能够以透视、局部、剖面、旋转等各种手段全方位观察模具机构运动全过程。

c.通过知识索引功能立即搜索、查看模具相关设计零件及标准件等模具资料及丰富模具案例的三维设计、二维工程图、采购清单等数据。

d.强大的自动考核功能对学员进行自我训练及作为教学考核及考试所用。

教学项目与先进的教学模具、教学设备、模具虚拟拆装软件结合将改变老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让老师与学生产生真正的互动,学生有了实际参与的环境,将以往枯燥乏味的模具技术理论和让老师用语言难于表达的模具结构,用实物清楚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2)模具制造课程开发

学校培养模具专业人才的弱处在于缺乏实践,所以理论不能转化为工作技能。实训条件具备之后,应加强模具的制造和注塑,以注塑出的产品来检验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其教学内容为:成型零件的数控加工、模具装配、模具在注塑机上安装与调试并成型出产品,培养综合使用模具CaD/Cam/Cae软件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能力,提高模具CaD/Cam/Cae软件的使用能力、成型零件加工、模具钳工装配、产品缺陷分析、模具结构分析及改进技能等岗位能力;其课程开发借鉴业内技术先进企业典型产品生产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专业实践技能及职业素养培养为目的,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企业标准,按照模块化、分级别的原则开发实训项目,满足不同学情、不同层次学生和企业或社会人员培训需求。

同时,参考全国模具大赛的指导意见对课程进行改革完善,部级大赛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行业的发展需求精心制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注塑模具CaD/Cae/Cam及注塑成型竞赛规程》中有关竞赛的总体要求概述是:①依据给定的产品3D数据模型,进行3D模具初始方案设计;②应用注塑模Cae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评价,生成分析报告;③根据优化的设计方案完成并细化模具3D结构设计(模具3D装配图)、以及绘制指定零件的2D图工程图(符合标);④编制模具设计说明书;⑤根据现场机床刀具条件,完成型芯型腔以及有关零件的加工制造并填写指定零件的数控铣削工艺卡;⑥根据现场提供的模具零件,完成装配模具;⑦将模具装到成型设备上,填写模具试模工艺卡并进行试模,最终成型加工出合格产品。从以上①~⑦点可以看出,大赛的内容体现了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生产工作过程的核心内容。在开发模具实训课程时,可将全国模具技能大赛内容融入到课程内容中。

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案篇9

讲话

同志们:

这次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会议,是县委、县政府经过慎重研究之后,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既是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的会议,又是一次安排部署工作的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努力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近年来,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关岭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过去的基础上又取得较好的成绩,整体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增长。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有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精简机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启动了电力、通信、环保、水利、交通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城乡文明创建活动,加强了城镇建设和管理,干部群众的开放意识、环境意识进一步增强,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城镇建设展现新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在××××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万元,同比增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实现了招商引资的良好开局,月份实际利用外来资金万元,完成计划任务数的,高于××××年的完成数。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总体的发展环境与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富民兴关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对招商引资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政策研究不透彻,工作措施针对性不强,政出多门,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招商引资体系,基础性工作不扎实,项目库建设滞后;二是招商引资的总量还不够大,质量还不够高,领域还不够宽,引资结构单一,多为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资源环境压力大;三是经济管理仍以监管为主要手段,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程序多、手续繁、效率低、办事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的行为时有发生,办事程序烦琐不规范、吃、拿、卡、要现象仍然存在,招商引资总体竞争力不强;四是个别单位和部门过分强调部门利益,招商引资局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投资者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很好保护。五是信用缺泛、商业欺诈、互相倾轧、制假售假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束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步伐,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加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说明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上仍然做得不够,在加强招商引资,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上仍需狠下功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下大力消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政策,必须加强诚信建设,营造规范有序、公平合理、运转协调、开放透明的发展环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从加快关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就在于投资环境、人才和市场状况。因此,对于地处内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而言,如何创造一个非常优良的投资环境,就显得十分迫切。关岭要立足全市,融于全省,以至参与国内外竞争,必须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城市;关岭要发展,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有一个更加优良的投资环境。

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这是党的十六大对西部地区提出的明确要求。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是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司法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等。县委、县政府把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确定为全县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件大事和重点工作,是从加快关岭发展实际出发,着眼于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根本目标而开展的。这既是事关关岭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基础性工作,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一)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发展这个执政兴关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关岭工作的头等大事。国内各县市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发展环境的优劣越来越成为一个地方能否吸引人才、技术、资本,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才能有根可植,有基可固;才能使一切创造财富的要素活跃起来,整合起来,集成到全面加快关岭小康社会的建设上来。

诚信是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方形象的塑造维护,竞争力、凝聚力、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不仅仅取决于经济结构与产品质量的优化,地理气候交通环境的优越,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是否具备诚信的发展环境。诚信就是竞争力,诚信就是生产力。从我县实际出发,建立一个诚信、有序、稳定的发展环境,不仅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激发全县各族人民建设关岭的积极性和思富、思进强烈愿望的需要。

(二)、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是我县各行业各条战线卓有成效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

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的最终目的是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人文环境和发展环境。置身于不同的环境,精神感受是不一样的。良好的诚信环境可以使投资者感受到生产力的发展,增加投资的信心和回报,带来更大的商机,从而为我们卓有成效开展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改革开放。

县委六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要求经济发展速度要保持在以上。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始终保持全县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通过外塑形象,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积极引进和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把握时展脉搏,紧跟时展步伐,集中精力,抓好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这个关键,以此推动各项工作有新突破。

(三)、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政府是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的主体。政府是否真正依法行政、加强监管、优质服务,直接决定着全县的信用状况,直接对企业、个人信用以及所在地方诚信风气的形成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要以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为契机,根据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也是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开展这项活动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经济部门的事,而是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法规体系、廉洁高效的行政机构,既是投资环境,也是政治环境,只有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才能不断促进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良好的诚信形象,可以在全市、全省、全国范围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创造力,促进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摆在扩大开放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把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任务落实到各行各业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信誉服务

要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适应各项改革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全面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着力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中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要积极推进公用事业垄断行业改革,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规范和限制协议出让行为。要努力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坚决克服因决策过程不民主和不科学而导致的政策不切实际、文件冲突和朝令夕改的问题,坚决防止出现超越权限和政策规定的乱承诺情况,提高行政行为的信用,认真履行已经承诺的事项,不断提升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以政府良好的信用带动全社会信用建设。

要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公务员行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不得随意设定行政处罚或行政限制行为。对于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凡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文规定的,行政机关不得追究。要制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做到工作规范化,服务标准化,推行规范文明用语和微笑服务,做到公开、公正、热情、尽责地对待各类市场主体。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要加强学习,增强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加快对现有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运用市场经济知识的能力。提高政府各部门特别是窗口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没有各级各部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就无从谈起。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统一、精简、便捷、高效的原则,结合本部门和本单位实际,梳理和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制定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工作实施细则,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度、办公承诺制度、首问负责制等各项制度。各级各部门在涉及外来投资、企业办证、办照、咨询、纳税等事项时,要严格依法行政,热情服务,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投资者和各类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要在政府机构精简、转换职能的同时,把那些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交给有关商会、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发挥它们协调、评审、仲裁、公证、培训、上下沟通等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它们规范行业行为、监督执行行规行约的行业自律作用。

(二)、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创造市场机制

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给每个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以公平竞争的环境,实现优胜劣汰,确立市场规则和信用。要切实加大对县属各行政事业收费单位的管理力度,严格行政事业单位收费许可证制度,坚决制止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培训和乱签责任书的行为,给投资者和投资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其合法权益。严禁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名义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例行检查要提前通知企业,报经县招商引资联席会议批准,并严格控制参加检查的人数和次数,逐步推行行政执法机关联合检查。有关部门对外来投资企业的行政执法检查,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的明文规定并按程序进行,不得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坚决禁止多层检查、重复检查、交叉检查。对外来企业实施违规处罚,必须做到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罚得当、依法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强迫企业提供赞助捐赠,不得强行要求订报、订杂志等,不得强制企业接受指定中介服务,不得为企业指定工程队承建工程,对出现以上情况的单位和个人,纪检监察部门要从严查处,决不手软。要进一步改进税务管理,方便纳税人。要采用税法公告、税法咨询、执法公示等多种形式,开展税收服务。要改进税务征收管理,倡导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全面规范税务检查行为。

(三)、加快清理法规和健全机制,为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奠定制度基础

要严格贯彻《行政许可法》,按照国务院、省、市取消行政审批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规范审批行为。凡是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没有明确规定,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符,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予以取消。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严格规定审批内容和范围、审批条件和程序,减少行政审批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力,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坚决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激活民间资本,鼓励外来投资。在去年清理不符合国际惯例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地方性政策、措施基础上,今年还要进一步加大清理力度,特别是对不利于对外开放、不利于西部大开发、有碍外来投资、与国家政策法规相抵触、难于兑现的土政策和承诺要进行全面清理。

建立健全政策咨询、沟通和反馈制度。要确保政策的稳定性,避免政策变化的随意性。在调整政策或政策前,必须多方听取意见,并在政策实施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要强化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对执行不好或没有落实的,要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有关政策得到落实。各有关部门研究制度政策时,要主动和相关部门协商沟通,保持政策相互配套,便于操作,防止政出多门,政令抵触。对于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政策,要明确一个主要责任部门,协调处理政策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将本县中长期发展规划,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产业发展导向、重点招标项目等相关政策及时向社会公布;各有关单位特别是面向企业服务的部门,要设立咨询窗口和咨询电话,方便企业了争有关情况,切实增强政策的透明度。

建立系统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要帮助和支持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要以创建文明信用企业为载体,以重合同、守信用为主要内容,突出解决欠债不还、偷税逃税、产业欺诈、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引导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立业,塑造良好的信誉形象,作社会公认放心的企业。坚持制度创新,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要遏制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从社会环境上推动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完善市民举报制度,公开批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反不正当竞争的氛围,用社会舆论的力量约束企业竞争行为。要抓紧建立企业和公民个人信用等级评级管理办法和信用不良行为的警戒公示制度,增强全社会的信用观念。要探索企业信用奖惩机制,使依法经营企业因守信而受益,并享有各种便利,使有失信行为的企业受到全社会监督。营造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从今年起,县人民政府将对一批守法经营,信誉良好的企业进行表彰奖励。

(四)、以清理和解决涉外投诉和违法案件为重点,为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提供法制保障

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县、依法行政进程。坚决防止和纠正违法不究、以罚代法现象,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问题,严格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确保统一、公正、合理执法。对于有损发展环境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对在有关公务活动中,办事效率低下、、以及行贿受贿的行为,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同时,积极探索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的激励机制,对改善发展环境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

要集中力量,采取措施解决涉外案件,切实保护外来投资者权益。各乡镇要建立外来投资者投诉协调领导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为外来投资者解决实际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对近年来办理涉外案件的情况和历年来受理尚未办结的涉外诉讼、申诉案件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实行分级、分工负责制,尽快解决。

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个地方社会治安好坏,既体现了当地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也是外来投资者考察投资环境的首选因素。要努力营造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重从快打击滋扰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要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对复杂场所、重点地段和重点区域的治安防范,重点打击盗窃企业财物、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为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舆论导向

加强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塑造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尚,是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的思想基础。公务员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循恪守宗旨、求真务实、勤政为民的职业道德规范,在社会诚信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取信于民,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全面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深入推行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和从业准入制度,提高从业者诚信素质和职业服务质量标准,不断加强经济道德文化建设,突出进行商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按章办事、文明经商、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积极研究和探索面向公民的诚信教育方式方法。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强化开放意识、环境意识、形象意识、诚信意识等宣传教育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内长期持久地进行诚信道德教育,使大家都能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做到守法守纪、待人以诚、待物以信、和谐相处,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六)团结协作,共铸文明,努力形成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直机关作为党和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中要起表率作用。一是带头认识诚信的意义。要认识到加强诚信建设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根本要求,是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有效载体,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用先进文化武装人民群众的重要内容。二是带头树立诚信形象。以诚信为本,深刻认识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机关就是服务、领导就是服务的意义。做到党政机关抓优政,执法部门抓公正,服务部门抓信誉,窗口部门抓形象。三是带头实践诚信。务求取得实际效果,努力构建诚信平台。各级党政机关干部要成为诚信建设的模范,把诚信原则贯穿到履行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职责中,坚决杜绝办事推诿、扯皮、缺位现象。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道德意识、廉政意识、效率意识和诚信意识。

三、以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解决我县经济发展问题,必须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发达地区的发展历史证明,外向带动是加速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所有后发地区走的都是借助外力积累之路,招商引资是后发地区实现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和最有效的途径。我县与发达县区的差距,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外向拉动作用不强。在这样的政策形势条件下,要想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最终实现后来居上,招商引资工作开展的好坏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不讲诚信、不优化环境,不抓招商,就是不抓经济;不会招商,就是不懂经济;招不到商,就是工作不到位。要实现关岭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这条主线,以此提高我县经济总量和县域经济竞争力。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东部及发达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导致资源、能源消耗过大,水、电、土地等瓶颈制约日趋突出,投资向西部地区的转移步伐明显加快,新一轮资源整合竞争早已悄无声息的在西部各县市中进行。如果我县能够牢牢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就有可能取得发展先机。反之,如果我们目光短浅、行动迟缓,就会丧失发展的大好机遇。这就要求我们更要牢牢把握招商引资这一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借力发展,才能实现关岭发展的新突破。

诚实守信的良好发展优化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先决条件,与招商引资成正比关系。信誉和环境越好,投资者就越多,投资额度就越大。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稳步推进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活动,不断增强经济的集聚效益,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今年,市下达给我县的招商引资任务数为:利用市外实际到位资金万元,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上下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招商引资工作局面,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稳步有序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县委、县政府已决定把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我县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点工作。全县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这一决策和部署上来,增强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真正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按照县委、县政府对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作出的工作部署,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同时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参与,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以诚信招商、以诚意待商、以信誉留商、以信用安商。大力推行资源招商、组团招商、会议招商、网上招商、上门招商、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加速实现招商引资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要加强密切与发达地区企业的合作,超前做好开发项目、招商引资信息的各项准备工作。要有针对性地组建招商集团,由县领导分兵把关,选派精兵强将,分赴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要完善招商引资服务有关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县委、县政府已成立了县塑造诚信关岭、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建立了县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并决定强化县招商局的职能。今后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将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一门管理、联合审批、全程跟踪、限时结办的一条龙工作方式管理外来投资。凡涉及行政审批职能的都要按照《意见》要求,制定本部门优质服务实施方案,对外公布展示投资项目、部门职能、办事流程、审批条件、收费标准、审批时限,提供方便快捷的项目审批服务。为外来投资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主动帮助外来投资者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服务,让外来投资者享受高效、便捷、规范服务,感到舒心、放心、安心。坚决克服重招商轻管理、重签约轻落实、重承诺轻兑现的现象,真正做到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

二是要强化考核,实行奖惩。今年,我们将继续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并对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考核工作仍以乡镇和县直各部门为考核对象,对乡镇重点考核实际引资额,对部门重点考核服务质量。年终县委、县政府将按照考核办法,认真组织考核,对完成工作任务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完成工作任务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另外对招商引资引荐人进行奖励。

三是要加强宣传,树立形象。要通过宣传,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全县人民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人人想招商、处处议招商、事事为招商的浓厚的招商引资社会氛围。新闻单位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关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要广泛发动关岭籍人士和在关岭生活、工作过的朋友以及关心关岭发展的各界人士,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联谊活动,借助他们的力量把关岭宣传出去、推荐出去。

(二)改进方式和方法,进一步培育招商引资载体

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案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2-0077-02

Doi:10.16654/23-1464/d.2016.12.032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在事业单位中的具体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因其在凝聚干部职工精气神、提高文化素质、塑造单位形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加强对干部职工教育引导、推动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挖掘和培养行业精神等方面有直接有效的作用,因此,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推动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从而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大有裨益。当前,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正处于继续深化科研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和实现“科研立院、人才强院、经营兴院”发展方针的重要时期,必须要立足这一形势,着眼长远建设,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单位文化建设,找准改革、稳定、发展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实现改革稳进、业绩稳定。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事业单位文化的区别联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和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的重要政治优势,它主要是通过理论引导、典型示范、实践活动、批评教育、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近年来,水科院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支部学习会等形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以来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有关文件要求,即为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体现。而事业单位文化则是“在长期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发展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规范总和。”如当前水科院在积极践行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准则,即为推进本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二者既有差异点,亦有相似点。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事业单位文化的区别

1.时间不同

思想政治工作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已被广泛使用,并始终伴随着党成长、壮大的每一个阶段。从早期广泛传播马列主义和党的政治主张来唤醒人民群众投入工农运动到1942年轰轰烈烈的运动,再到改革开放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对党员干部职工的教育引导,都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正因如此,思想政治工作才被称为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而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深受现代管理科学的影响,它的形成时间相对较短,影响力也是近年来才逐渐被认可。

2.范畴不同

所谓范畴不同,是指二者虽然同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但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更强,它主要着眼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纲领等实现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的目的,因此属于政治工作范畴。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则着眼于以文化“载道”“传道”,通过文化建设来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推进改革发展,因此更偏重于管理工作的范畴。

3.特性不同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工作主体不同。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开展工作主要采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专职政工干部为骨干力量的“大政工”模式。而对于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来说,干部职工才是推进建设、发挥主体作用的生力军,也是创造单位文化的生力军。二是适用范围不同。事业单位文化形成于本单位,同时也作用于本单位,某种程度上具有“排他性”,而思想政治工作并不局限于本单位,其作用力和影响面更广。三是稳定性不同。事业单位文化一经形成,就可以相对稳定地实现独立运转,而思想政治工作则需要随着政治工作需要以及干部职工的思想情绪的变化而不断随之调整工作内容及方式方法等,因此更具灵活性及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事业单位文化的联系

1.对象的一致性

二者的工作对象都是干部职工,“以人为本”是共同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既要做到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干部职工;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则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对干部职工的凝聚、导向、激励功能,以文化强调干部职工的社会价值和精神状态。因此可以说,二者根本上都是为了做好“人”的工作,工作对象是一致的。

2.目标的一致性

二者的主要目标都是通过有效引导、影响,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最优的工作效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进而营造和谐团结的工作环境,促进单位的改革发展进步,因此具有目标的一致性。近年来,水科院一方面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在强化理论学习、廉政建设、示范教育的作用,深入推进创优质服务、树优良作风、建优美环境的“创三优”活动,并坚持一年一个重点、一年一个主题,每年开展一次主}教育活动,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积极参加院“大禹杯”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淮委职工运动会、献爱心“一日捐”活动以及志愿者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丰富和推进单位文化建设。两项工作从不同侧重点出发,内塑精神、外树形象,让干部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学习、工作以及参与单位建设的热情,进而为实现单位科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二、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切入点,不断推动事业单位文化建设

(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探索以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路径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开始,事业单位改革一直在持续推进。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面对改革逐步深入的新形势、新要求,无论是在心态上,还是在行为上,都必将有一个持续调整适应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要想通过单位文化建设激发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强化对本单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单位凝聚力,就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从思想人手,加强对改革形势的分析说明,在尊重差异中扩大思想认同,积极化解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矛盾,助力形成“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加快发展”的健康向上文化氛围,为改革发展顺利推进奠定基础。近年来,水科院针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及绩效工资改革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组织全院研讨改革政策性文件,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广泛征求干部职工对《岗位分级定岗实施方案》《岗位绩效工资实施细则》等改革方案的意见,引导职工重视和支持单位改革。这些措施正是从干部职工的思想变化人手,有效做好心理疏导和政策引导,树立了干部职工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使全院形成了统一的改革共识:只有主动应对事业单位改革和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建立符合科研单位发展的体制、机制,水科院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二)在确保方向正确的要求下,探索以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路径

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必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开展,因此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才能确保文化建设的方向正确、道路正确。我们说以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延伸至单位的管理领域,将理论性、政策性及导向性很强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通过单位文化的吸收融合,转化为生动、具体、贴合实际的单位需求,从而既改变了以往政治理论和单位发展相脱节的局面,又确保了文化建设、单位发展不会偏离轨道。所以推进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基础或前提就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水利事业单位,要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本单位的文娱活动开展、核心价值塑造、水利行业精神培养等文化建设内涵中,以强有力的政治导向为本单位的文化建设打好框架、定对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