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十篇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十篇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8:34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篇1

一、建设背景

“十一五”以来,通过不断探索努力,我市信息化建设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社区卫生、妇幼保健、医院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我市自主研发的新农合管理软件、集中式乡镇卫生院管理系统成功上线,并在全省推广应用。“5.12”地震后,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我市争取到美国思科援建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目前,卫生数据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在旌阳区所有乡镇卫生院试点运行,我市卫生信息化走在了全省前列。

但是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市信息化建设尚存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标准不统一、系统性不强、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要整合现有的卫生信息化资源,建立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医疗机构与社会保障机构之间、医疗服务监管与医疗卫生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共享办法,实现互联互通,必须着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局和长远发展,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先行试点,积极探索,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共享的基础数据资源库。5月,卫生部正式印发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站在国家和宏观的高度给出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框架、原则和建设思路,但尚不足以指导各地区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施。为积极推进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我市拟在《指南》框架下,以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开展基于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全市通过系统规划,统一标准,资源整合,打破业务领域壁垒,从源头上统筹协调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并将通过促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整体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以满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新医改任务,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将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列入“市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项目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一网多用、资源共享,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大众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卫生信息服务。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服务管理,专业支撑”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网络、设备和人员,着眼于卫生信息化长远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职能,协调有序、分步实施。

2.统一平台、整合系统。以基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着力将现有新农合、集中式乡镇卫生院管理系统、社区管理软件、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等几大基层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延伸到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管理。

3、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以卫生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系列规范性文件为标准,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指导,实施信息大系统建设,保证数据资源的可共享性、有及性和可扩展性。建设中要坚持“四个统一”,即“统一功能规范,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数据定义与编码,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各地、各单位拟建的信息系统,原则上要在建设前报各县(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再由各县(市、区)卫生局上报市卫生局,经组织专家商讨论证后,再予以实施,逐步改变以往各自为政、分散实施、重复建设的短期发展行为。

4.多方投资、分级负责。积极争取地方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和开发项目等的支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的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网络租赁、硬件设备、安全保密设施、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正常运行和维护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5.保证安全,稳定运行。信息及信息系统安全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把信息与系统安全放在首位,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三、总体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文件要求,逐步在全市建立以健康档案、老年人管理、糖尿病管理、高血压管理、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重型精神病管理、妇幼健康管理、免疫规划九项服务为一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平台通过数据接口逐步实现与全省新农合系统、集中式乡镇卫生院HiS系统、社区卫生管理软件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等现有数据资源的整合、完善和补充,逐步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卫生组织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实现互联互通,区域共享。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四级网络

利用各地、各单位现有公共数据网络,以卫生数据中心为核心,搭建全市统一的卫生信息网络,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网络全覆盖,为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奠基铺路。同时,借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思科援建项目、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等发展契机,完成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硬件配备和网络升级。

(二)搭设两级平台

在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并逐步建成全市“一总六分”的市、县两级卫生信息平台格局,为全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卫生数据的分层管理、存放、处理、使用创造条件。

(三)建立公卫信息库

组织和引导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开发,采取统筹规划、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多元融资、风险分担、资源共享的发展策略,逐步建立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框架模型。力争五年内,建立和完善高效集成的市级公共卫生信息综合数据库。

(四)开展研究和交流

加强卫生信息建设的研究和交流,促进全市卫生改革科学、高效前进,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适合新医改发展方向的信息模式,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需要的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化组织体系

市及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要成立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一把手”责任制。根据省、市重大的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需要,在领导小组下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同时工作小组承担对本地区、本单位实施该项目卫生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并接受上一级信息化工作机构的指导。

建立市卫生信息化专家库,在制定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相关政策法规以及重大卫生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科学制定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

各县(市、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根据本意见精神,制定出本地区、本单位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在规划制定中,要注意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坚持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系列化,采取充分论证、试点运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广的方法,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求实效,重效率。

市卫生局将把各地、各单位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纳入对各地、各单位的建设评估标准当中,实施指导、检查。

(三)拓展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筹资渠道

卫生信息化的资金保证是系统建设的基本条件,对于公共产品特征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需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各县(市、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应争取在卫生事业经费中适当比例投入卫生信息化建设。为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应仿照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建立审批制度,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在适当增加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的同时,应注意拓宽投资渠道,采用单位自筹和引进社会资金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四)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标准化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55

现代信息技术快捷、高效、准确、便利的优势,深刻地影响着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它不仅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也使传统的档案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加快医院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使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档案管理标准化,对于规范和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医院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内容

医院档案管理标准化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标准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档案工作标准化的一个子系统。它应包括档案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两部分。

管理标准是指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布的统一规定和规范。包括各类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及保管期限、案卷质量标准、档案鉴定标准、档案复制件缩微品质量标准、计算机辅助管理标准等[1]。因此,标准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的统一和稳定。

工作标准主要包括医院档案室以及各职能部门和各类工作人员的标准,同时,还应包括各部门工作标准中的档案内容要求、档案工作程序标准、档案工作网络建设要求等[2]。

随着医院档案工作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标准也在不断地修改、完善和提高,这就是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档案标准化管理才能使档案工作步入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将档案事业引入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轨道,进一步促进医院档案的科学管理。

2医院档案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在发展,医院管理已基本实现了网络化,这就要求有高效、及时、方便的现代化档案管理与之适应,作为医院,应更新观念,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将档案的现代化管理纳入医院的发展战略。目前医院档案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2.1标准化建设水平偏低,数据库建设滞后由于我国医院档案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水平偏低,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滞后,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系统应用软件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尽管近些年一些医院档案室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但缺乏整体性,数据库大都自建自用,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数据无规范化控制,社会服务水平较差。而且大多是条目数据库,缺少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许多医院档案室虽然联网,但只能访问其主页,无法实现实质性的资源共享。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者齐心协力,共同研究,尽快制定出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使各馆(室)的发展有一个统一的方向,减少发展的盲目性。

2.2缺乏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目前,由于受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了条块分割、自成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尽管许多医院档案部门已意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还是比较缺乏馆际之间合作的具体行动。国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规划协调,使各医院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工作达成合作,进而达到互助、互利、互惠、资源共享。

2.3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对档案管理施行标准化的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投入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医院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的一大障碍。在档案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配备所需设备及设备维护,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无法实现的。

2.4档案管理队伍人员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在档案标准化建设中,必须有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目前,医院档案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又缺乏学术研究、史料研究的能力,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医院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3加快医院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3.1面向未来,更新观念,抓好档案管理标准化档案管理标准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技术保障和重要前提,但要实现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树立标准化建设的观念和信心,把眼光瞄向未来,充分认识到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化。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标准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这是一项十分艰巨和细致的工作。

3.2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和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教研工作管理中形成的归档材料愈加丰富,档案管理模式正转向以档案实体数字化信息的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中心,目标在于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以及档案信息高度共享[3]。而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医院档案工作应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使之更好地为医院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3.3促进档案信息利用的社会化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在保证整体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更大范围地向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广大医院档案工作者既要强化服务意识,打破只为医院内部党政管理、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的思维定式,还要注意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

3.4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软硬件基础设施目前,医院自身对档案管理部门的有限投入已成为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建设软硬件基础设施是医院档案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因此,加大经济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在硬件方面,医院应给予财力上的支持;在网络和软件方面,医院档案部门应发挥档案网、医院网的平台作用,吸引和运用院内计算机、信息等学科的技术、人才力量,以高性能软硬件基础设施为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保障。

3.5优化医院档案管理队伍档案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如何关系到医院档案信息的整理、利用和开发,关系到医院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要优化档案管理队伍,一方面充分发挥医院设施齐全、科研水平高等优势,培养高层次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普及信息化管理知识。通过专题培训和实际操作,提高现有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水平。要不断补充青年档案管理人员来充实队伍,从而使档案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优化。

总之,在我国医院规模日益强大的今天,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档案信息开发与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因此,各医院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另外,除了医院自身的重视和努力外,还需要国家档案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和大力支持,使医院档案标准化建设尽快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现代化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乌庆正.搞好档案资源建设之浅见[J].山东档案,2010,13(3):22.

[2]谷风静.要关注档案信息化建设[J].兰台世界,2009,15(11):26.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篇3

档案管理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其管理水平,并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于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运用加大医院档案软件与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以经济加强培训等措施,最终有效的提高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以及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医院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且还是提高医院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1.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价值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分类整合医院的档案信息;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医院的档案信息。

(1)档案形式的改变。利用信息技术对医院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实现信息数据的变换与处理,更新与完善,最终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得以永久备份与储存。

(2)档案分类检索的改善。在工作中,档案部门要及时的对各类文件进行标注与记录。利用计算机软件,根据文档的类型和所属关系进行数字化分类、归档和检索。在变更信息时可输入指令自动完成系统调整。

(3)档案信息的共享。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运用信息查询系统,使档案信息得以共享,搜索与利用十分便捷。

(4)档案信息化管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应符合现代化的需求,改变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在医院档案接受和保管上,应用专业的档案信息接收管理平台,由医院档案工作者对文书档案、病案等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类、保存管制,以实现无纸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档案资源管理。

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院基础设施不到位

目前,在我国的医院中还存在着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度不高、局域网建设不够完善的情况。例如进行的档案信息工作没有安装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备。运用计算机主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整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不够高,进而不能充分的将档案部门具备的功能发挥出来。

(2)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管理范围不够明确

由于医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还存在着建设体质不完善、分工职责不明确、构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进而不能很好的对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导致相关的档案信息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另外,信息安全技术不具有管理性、技术性以及业务性的特点,导致其信息化管理技术以及制度不够完善。

(3)缺乏信息化建设人员

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层次老化,并且还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知识不够系统、全面,进而给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3.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新时期,需要对档案管理观念进行更新。在这个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而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就必须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重视。作为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在更新自己的知识时,树立起良好的服务观念以及开发档案的新观念。如今,很多行业所竞争的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在竞争服务。医院的档案管理如今也必须要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思想上。为此,医院档案室必须要对医护人员对知识以及信息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并根据调查的情况加大相关知识、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力度,积极的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必须让档案管理人员逐步的从传统的工作模式过渡到档案信息中心的工作模式上来,并在此过程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意识,促进医院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2)重视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推行无纸化办公,进行无纸化办公其最基本的就是需要各种硬件设施作为支撑。档案信息化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实现档案管理的无纸化办公。那么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医院就必须建设各种电子计算机、缩微复制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信息化库房管理设备,这些都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目前,这些先进的设备只有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中的医院档案是有配置。但是档案信息化管理还要涉及到将各种档案资源在网络上进行共享,这就使得仅仅在几个城市、地区拥有这样的硬件设施还无法满足要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就需要全国的医院档案室都能够实现硬件设施上的同步与完善,最后实现网络档案资源进行共享。

(3)加大投资款项,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加快,促使医院档案软件需要时刻更新。鉴于医院档案需要以信息化的手段对医院各项档案的物、事、人进行全程记录。为此可基于档案生命周期进行相对加大投资款项,使档案管理信息化生命周期保持在最佳势头,如引入信息化软件、使用各种软件管理工具、周期查看当前硬软件情况,建立信息化档案运营机制等,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随时为医院服务。

(4)提高各种现代化管理技术以及方法的应用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量的产生速度已经不是以前的时代可以比拟的了。而信息量的大量增加也为医院的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特点与新的要求。如今医院的档案数量急剧增加,档案的种类也越来越繁多,档案的利用也发证着巨大的改变,不仅利用的数量、范围、深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变化都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以及技术所无法适应的。因此,要积极的提高各种现代化管理技术以及方法的应用水平。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医院;档案;信息化

档案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宝贵信息资源,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档案由最初的纸质版发展成现在的电子版,与之相应的是对档案信息化的需求进一步增强。而如今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更是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1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杨公之主编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中定义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变革了医院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使得以计算机及档案管理软件应用为主,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对档案进行搜索、存储和管理,成为了医院档案管理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院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与医保系统联网,保障人民群众效益的重要手段,更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全面完成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2.1档案部门需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

首先档案管理需配置足够面积的档案室、办公室、档案柜,以及电子档案储存应用所需的电子计算机、空调、去湿机、灭火器、温湿度计等硬件设施。其次,电子计算机特有的自动化程度高、运算速度快、数据存储容量大、通用性强等的特点,在医院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上,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收文、查询、借阅、返还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同时由于医院面对的社会群体具有广泛性及公立医院本身具有的社会公益性等特点,电子档案信息更加复杂繁多,对于电子计算机的基础配置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计算机硬件配置和网络使用率,是进行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另外,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医保涉及范围的扩大,建立和完善局域网,使各项工作趋于网络化,加强医院电子档案信息的利用,使得资源共享是现阶段提出的更为迫切的要求。

2.2对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制定严格的规范

档案信息电子化指的是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电子设备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使之转变成数据资料再加以应用。因此电子文件的保存归档就需要有明确的规范指引。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医院档案管理规范,并定期组织学习新的档案管理办法,根据新的法规及时修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其次,建立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对档案实现电子化管理,规范电子文档的归档与管理,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再次,注重特殊类型电子档案的管理。由于医院临床、教学、科研活动具备特殊的技术性,因此多样化特殊类型的电子档案在医院档案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声像档案可以直观便捷地反映手术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意义。

2.3医院档案信息化需要配备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医院档案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与素质。熟悉与通透国家档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这是作为一名医院档案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的素质。其次,要满足各方面应用的需求,需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深入管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本领,使档案管理与其他综合信息管理相结合。

(2)医院档案人员需要具备档案专业技能。针对新形势对档案工作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档案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至为重要。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强化继续教育,坚持“学用结合、重视实效”,积极按时参与省、市档案局组织的档案管理培训班,保证其档案管理知识与时俱进,对档案管理法规了解参透,同时能够充分掌握新时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以满足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3)医院档案人员需要是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新形势下,医院档案需要管理、档案、计算机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思想、经济理念、档案专业知识等,对档案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需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医院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与保障。

2.4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注重档案信息安全

由于电子信息应用会受到来自病毒和黑客等问题的影响,因此保管电子档案的计算机的各种防病毒措施要完善,针对部分需要提供网络共享的档案资源,要提供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在档案信息化的同时,更不可忽视纸质档案的保存,要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它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管理规范、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严谨的安全措施等各方面的综合配合,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只有积极推动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才能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尤其是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其服务团体的广泛性,而其自身档案信息化建设历程又是社会档案信息化建设历程的直接体现,因此,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只是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荣蓉,浅谈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J].科技信息,2012

[2]于秀珍,陈春玉.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J].北京档案,2009

[3]生秀娟.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之管见[J].黑龙江档案,2009

[4赵明娟.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现代信息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院管理,2009

[5]王晓燕,浅谈办公自动化管理在档案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1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篇5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曾经说:“上海市连续15年两位数的GDp增幅和良好的财政增长为医疗卫生的投入提供了财力保障。”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也曾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凸显公共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同时要加大财力投入。上海市级财力已经确定加大对大型医疗设备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的资金支持从原来的1/3提高到2/3。而此前,上海市属公立医院运营资金2/3依靠贷款和医院自筹解决。

经济发达是一切发展的支撑,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正确的目标、策略、政策,以及有效实施是实现发展的必要条件。上海的医改特点鲜明,从上到下都强调着可落实性、可实施性,重在实施的效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眼前效益。纵观上海的医改工作,无论是政策方向、工作方法,还是实施效果,都称得上全国的“典范之作”。

近年来,上海市凭借医改的东风更是加快了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院、社区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新农合、卫生统计及区域卫生信息化等八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按照中央要求,上海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深化推进医改,围绕“3521工程”的建设目标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信息化作为医改有效技术手段,让卫生信息化工作支撑医改、服务医改,使全体市民能更好地享受卫生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十一五”期间,上海市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卫生服务与管理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

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依托市区两级政务外网,已形成联通全市600余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网络,初步建成了市、区两级数据交换共享信息平台,各级卫生机构信息安全体系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并制定了符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要求的标准和规范。

全行业信息化稳步推进。在疾病控制领域,建立并使用了包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慢性病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在内的信息系统;在卫生监督领域,建成了覆盖全市所有卫生监督机构、统一管理、以管理相对人“一户一档”为核心、集许可、监督、处罚、不良行为积分、投诉举报、在线监测等多业务整合的卫生监督综合业务系统;在医疗诊治领域,全市600多家医院均已基本完成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30%的三级医院以及20%二级医院已开展了电子病历的应用,部分医院应用电子病历,以患者为核心对各类医疗信息进行了有效整合;在基层卫生领域,全市20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经初步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并涵盖了预防、医疗、保健等业务和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大多数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已经联入了区域卫生平台,并实现了健康档案的自动建档、自动更新,形成的健康档案数据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区域个人健康信息数据库。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区县积极实践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实现区域内电子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有机整合,初步形成了全新的工作和服务模式,提高了区域卫生服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上海卫生信息化发展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卫生信息化建设从初步探索逐步发展到“标准阶段”,即实现了基本的电子化管理,正向整合式服务转型。总结上海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可从信息化建设的范围、目标、功能、数据及整合五个方面的变化来解读上海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特点:

范围:从“单一机构建设”转型为“区域信息共享”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过去不同业务单位各自为政、自主建设的格局,正逐步向整体规划、共同建设的区域信息共享模式发展。上海依托市、区两级政务外网,构建了联通全市600余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市、区两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网络系统,基本覆盖了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涵盖医联、公卫平台的市、区二级卫生信息平台,初步构成上海区域卫生信息的市、区两级信息化基础架构;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局域网络,为真正实现全市范围的区域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目标: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为“优化作业流程”

随着信息技术在卫生领域的不断普及和拓展,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已得到了极大提高。随着信息化理念的不断成熟,目前大部分用户都在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从单一提高工作效率朝优化作业流程和实现过程化管理的目标努力,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支撑业务、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例如,大部分医院开始全面推进电子病历在临床的应用,建设信息技术全面应用、数据高度整合、流程规范高效的数字化示范医院;卫生监督部门正完善以”一户一档”为基础的核心业务信息平台,优化许可、监督、处罚、投诉举报等系统的功能与流程,提高工作规范和效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加强了在区域卫生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研究,以便制定更完善、更合理的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

功能:从“支撑业务应用”提升为“强化服务协同”

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使上海卫生系统各单位、各领域在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上“敢想敢做”,除了要求满足一般业务功能之外,还在全面考虑融业务、监管、统计分析为一体的综合功能;除了关注信息系统本身的建设以外,还同时关注到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业务模式、业务规范、法律法规等内容,并强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险等领域的服务协同。上海作为国家医改工程的试点省市之一,按照国家统一规划,以市民健康管理为核心,建设上海健康信息网,以实现人人享有电子健康档案,使公共卫生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和居民有效共享和利用健康信息,为市民开展自我健康管理,享有方便、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信息支撑。现在,通过“健康信息网工程”的实施,已经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公共疾病预防、双向转诊、门户网站(网上预约、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医疗信息共享、区域医疗卫生(影像传输、检验、检查)等的一系列应用。通过加强各部门协同工作能力,提高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服务成本。

数据:从“数据采集汇总”转换为“信息交换应用”

以往信息化建设虽然也注重数据采集,但多以本系统应用为主,或大多以网络直报和业务系统的形式存在,无法与其它系统直接进行数据交换和利用,“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现象普遍存在。现在信息化建设已经不再以单纯的数据统计与上报为目的,而是以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系统和医疗设备之间、内部应用系统和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为目的,让建成的信息系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整合:从“各条线信息化”转变为“业务管理一体化”

随着各业务条线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应用,上海已从单纯的业务条线信息化建设向业务和管理一体化模式转变。上海目前正在建立的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将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实现对公立医院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手术质量、危重患者管理、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使用、医疗费用、医保费用、服务成本、服务效率等运行情况的实时、全程、智能化监管,全方位地提升监管能力。

上海卫生信息化发展所处阶段

通过总结上海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特点,实际上我们对于当地卫生信息化发展阶段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根据埃森哲评估模型的评判标准,上海卫生信息化发展,已走过了信息采集、汇总的初级阶段,正在向流程优化、数据可靠、系统整合、有效利用的中、高级阶段发展。

1.基础业务信息化发展水平达到或接近“标准阶段”,基本满足需求。

全市600多家医院均已基本完成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的建设,二级以上医院在全面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临床信息系统,上海市30%的三级医院及20%二级医院已应用电子病历,可对患者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广泛用于门诊、住院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检验管理、放射科管理等核心业务,极大方便了各科医生开展各类医疗服务业务,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方便了患者就医;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医院内部应用模块之间、医疗设备之间、医院与医保之间的信息交换,部分医院已朝建成数字化医院方向努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挂号、收费、药房、检查检验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趋于成熟;排队叫号系统、患者查询终端、门诊输液管理、合理用药咨询等改造就医流程,智能辅助决策类系统也已在部分社区实施应用;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正在不断完善。

“非典”后,借助国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上海市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GiS应用项目、学校因病缺课情况直报系统、世博园区异常情况预警与快速响应信息系统等五个疾病信息监控系统,使得上海市传染病信息的报告与监测、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传染病突发疫情的控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基于市区两级平台的各种慢病管理系统正逐步由试点应用转为全市推广,有效保障了公共卫生监测数据的收集、统计与管理,为数据的后续利用与分析、为决策支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上海市在国内首创了“一户一档”信息化监督管理模式,积极引入在线监测技术,通过顶层的一体化业务设计,建设了全市卫生监督机构统一使用的卫生监督综合业务系统,涵盖了许可、监督、处罚、不良行为积分、投诉举报、在线监测等方面的内容。建立了面向管理者的卫生监督档案,有效地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提高卫生监督管理效能,提升卫生监督服务水平。

妇幼保健信息标准化建设为卫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基础,网络直报系统提高了信息上报质量和效率,以专业条线为特征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是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主流。随着新医改的出台和推进,妇幼保健作为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系统的整体设计,在医疗保健和管理过程中采集的妇幼保健信息完成了不同系统、业务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

2.管理过程信息化从“基础阶段”向“标准阶段”发展,逐步发掘与重视。

卫生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成为整个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标志。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伴随着基础业务信息化在同步发展,包括医疗质量、药品使用、服务安全、服务效率、患者满意度、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科研管理、综合统计分析等管理信息系统。

上海目前关注市、区两级综合监管平台的建立,监测体系、评估体系及考核体系的逐步健全将会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管理过程信息化建设,促进过程管理的深化应用、医院HRp系统的建设及信息的有机整合等等。

3.统计分析信息化从“标准”向“优秀”发展,逐步从单纯汇总向综合应用过渡。

上海致力于建立健全全市卫生统计全行业全覆盖的管理方式,目前已形成市、区县、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工作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技术,上海市实现了卫生统计数据与医疗服务信息的网络上报,涵盖了医疗卫生机构年报表、医疗卫生机构月报表、卫生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村卫生室人员基本信息调查表、医用设备调查表、住院病案首页、药品网上采购基本情况调查表、医改监测表等共计23类调查表,上报准确率、及时率达到100%。接下来将在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建立上海市卫生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工作体系。未来,在把好数据质量关的前提下,将加快推进卫生统计制度改革,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着力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努力开创卫生统计信息服务与利用的新局面。

4.新农合结算信息化基本达到“标准阶段”,逐步拓展实时结算。

自2005年开始试点,至2009年基本完成全市的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目前,上海新农合一卡通实行情况为全覆盖,实现了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农合网络即时结报,新农合参合人数为147.8万人,已经享受到这一信息系统全覆盖带来的好处。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篇6

1.医院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在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中,都是将医疗事业作为医院管理的重心,所有资源都用在医疗、护理等能够为医院直接创造效益的工作中,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一直以来仅仅被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辅助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在资源投入上受到忽略,对于人事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所产生效益的宣传不到位,导致目前为止仍有很多医院高层领导及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都没有正确意识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将会给医院带来多大的福音,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高,使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最终导致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步伐原地不动。

2.医院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上缺乏资源投入

由于医院领导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重视,直接导致医院在建设上的硬件投入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中的医院来说,本身医疗所需空间就非常紧张,档案管理用房就更少,且所使用的档案管理器材陈旧不堪,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更新换代,无法满足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在人员方面,医院不愿花费高额成本来聘请或培养既熟悉法律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巧的综合型人才,现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通常只是以兼职形式存在的,他们对于档案管理知识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在管理方式上沿用较为传统的模式,不能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行创新,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是以兼职为主,因此他们并不能将全部精力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上,而是仅限于将手头工作按任务完成。

3.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不健全

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累积,才能从较高的角度去建设一个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虽然有《档案法》及《全国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进行规范,但是在实践方面的落实不到位,且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针对医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颁布具有较高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及具体实施细则,在这种没有制度进行约束的情况之下,更不用谈具体的实施规范了,那么人事档案信息化工作在这种没有制度保障的条件下只能流于形式了。

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加强医院领导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与扩张,优秀的人才队伍显得更加重要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得到人才的支持,因此医院对综合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与时间,医院若想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就必须改变现状,首先从改变观念开始,加强自身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尤其是作为医院的领导人物,更需要加强对于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首要步骤。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从源头抓起,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使医院从上至下人人都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高度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总负责人,将所有规范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充分激发管理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委员会,共同研讨统一的标准,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越来越规范有序。

2.加强硬件设施及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

首先,硬件设施建设是医院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使用的基础。医院应在原有的硬件设施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投入,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室,并使档案管理室达到防潮防尘防火等基本要求。建立单独的档案阅览室,使档案管理室、档案阅读室、档案办公室分开设置。除此之外,医院还应采购基础的档案管理设备,例如计算机、复印件、打印机、网络系统、文件夹、打包机等,为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优质的物质基础。其次,医院必须培养一批综合能力较强的档案管理团队作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保障,人事档案管理人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条件,医院应将人事档案管理员的培训计划纳入全员年度培训计划中,从各方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选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时,必须按照严格的考核制度进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坚定的个人立场,坚决不泄密不传密,以此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并不断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对于档案的保密意识。与此同时再利用专业培训及继续教育等方式来不断更新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加强其实务应用能力。

3.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相关制度

医院应全面按照《全国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并参照《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可行性高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业务形成标准及规范的文字要求,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为医院的档案工作制定一套具体的考核标准,为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在具体制度落实方面,医院应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选择一套与医院现状相符合、可操作性较高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网络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对员工进行日常考核及检查。除此之外,医院还应把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医院管理目标范畴之内,并将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身上,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来共同提高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结束语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篇7

1我国医院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缺陷

1.1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陈旧僵化

当前我国社会上多数医院、特别是经济实力较差的中小医院硬件设备建设能力不足,导致实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适当的场所,一般只是在工作人员的办公室进行,档案的存放设备简陋并且缺乏保密性,严重限制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由于医院缺乏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导致所招聘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本身专业素质不足,并且在入职后往往不会对工作人员实施专业的岗位培训,导致工作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能力较差,对工作的认同感相对较低,影响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

1.2档案管理机制建设不够完善

医院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一般不会主动的搜集和归档档案资料,工作流程也不够具体、细致,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缺乏相应的规范性,在工作人员奖惩制度方面的建设也缺乏合理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工作量大,工作任务冗杂,并且由于不能够对工作内容进行具体的划分,导致重复工作现象出现,对工作效率的强化也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限制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医院人事档案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2.1有助于在医院内部建立科学的电子文档机制

在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医院领导部门和档案工作的实际管理者应该重视加强电子文档和归档机制的建设,积极加强对医院内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和计算机能力的培训,保证工作人员在掌握相应的人事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身计算机方面的能力独立完成各项人事档案电子文档的编制和规定工作,为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医院各部门还应该加强对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为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辅助,促使电子信息化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2.2有助于进一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

在加强对医院人事档案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参照人事档案的原始数据,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不同部门的人事档案信息全面的录入到计算机中,进而构建全面、系统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的数据库,最大限度的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和数据化程度,促使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性得到显著的增强,为医院人事档案利用率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条件。

2.3能够进一步深化人事档案的信息内涵

现阶段,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给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合理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加强人事档案的电子信息化建设,能够以医院人才队伍为基础对人事档案的相关信息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促使管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1]。并且在电子信息化管理的辅助下,人事档案的信息内涵也会逐步得到相应的增强,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能够实现对医院人事档案的网络检索和电子化应用,为医院人才培养、人才晋升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为推进医院持续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医院进一步加强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3.1建立健全的电子信息系统

对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建设来说,只有建立健全的电子信息系统才能够为电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而要构建完善的电子信息系统首先应该具备较为完善的硬件设施,为电子档案信息的共享和电子档案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2]。同时,在具备硬件设施后,还应该注意对软件的强化,即应结合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需求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素养,保证管理人员能够胜任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为人事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促使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2医院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在我国传统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搜集和整理工作的积极性相对较差,并且由于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人事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注意提升自身素养,最终导致在进行电子信息化建设工作后,档案管理人员很难适应电子信息化管理需求,影响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3]。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医院领导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并在领导的重视下引导档案管理人员转变管理意识,逐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以更好的态度为医院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而服务。同时,基于电子档案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性,还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注意引导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

3.3进一步加强人事档案的信息数据化建设

从当前我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看,要想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这就要求将传统的纸质档案逐步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将其转化为电子数据资源,为档案的共享、检索和利用提供一定的便利[4]。同时,进一步加强人事档案的信息数据化建设,还应该在完成数据库的建设后对人事档案实施系统化管理,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管理规范,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和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能力的强化奠定基础。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知识管理;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一、知识管理与医院档案管理的关系

(一)知识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新阶段。从医院档案管理发展的历程来看,医院档案管理经历了以下个重要阶段:1.档案实体的管理。主要是注重档案实体资源的整理与保存,目的导向是提供档案信息利用。2.档案信息管理。主要是注重开发利用档案的内容,重在档案信息的传播与共享。3.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在于对档案信息的内容以及其支撑工具的管理。4.知识管理阶段。一些发达国家档案管理已经到了此阶段,但目前我国的医院档案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医院管理者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对知识管理理念、方法及技术并没有很好掌握。所以应用知识管理的方法与理念来改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转变管理模式是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把工作重点由对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转变为对档案信息知识的识别、挖掘和重组,从而实现由医院档案管理向知识共享和知识的创新转变。(二)知识管理促进医院档案管理观念创新。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信息的服务利用非常欠缺;而且医院档案管理特别强调对档案显性知识的保管工作,而不注重对档案隐性知识的信息挖掘和利用。与之不同的是知识管理更为注重对显性及隐性知识的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讲,医院档案管理可以借鉴知识管理的理念,充分认识并挖掘医院档案信息的价值,把单纯的医院保管、存贮的档案信息进行充分转化、挖掘并利用,通过知识共享,把医院原始档案信息中的隐性知识通过知识管理转化为显性知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医院档案信息价值,为医院管理各项活动所用。(三)知识管理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知识创新。知识管理是一种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以人为本,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动态管理。知识管理的整个过程强调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追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大结合。医院档案管理的创新要充分吸收知识管理的最新理念,利用知识组织和知识应用等知识管理的内容,提高医院档案信息的价值和服务价值。要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发现隐含在档案信息中的有用知识单元,并对其进行集合组织,实现知识挖掘和知识表示,使利用者快速获取所需的知识。医院档案室既要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开发,又要重视知识需求与应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医院档案知识信息的功能与效益,这是医院档案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四)知识管理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及服务模式的创新。受传统医院档案管理观念的影响,一些医院管理者认为档案管理仅仅是保管单纯的“历史记录”,而忽略了其作为知识载体的重要价值。受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医院档案管理者往往将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限定在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码和保存上,而忽略了开发和利用,或者说开发和利用也仅仅是从表面上,而未实际深入挖掘医院档案中隐含的知识资源,这种管理模式严重限制着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引入知识管理理念后,档案管理及服务模式将会有极大改变,档案管理从单纯的保管式向深层信息挖掘利用进行转变,通过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及技术,实现医院档案的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从而实现对整个档案实体管理模式流程的创新。

二、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医院档案管理的制度措施还不完善、不系统。二是医院档案管理的观念落后,档案安全意识淡薄,档案丢失、损坏风险普遍存在。三是医院档案管理的设施设备欠缺。四是医院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诸多机构还未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五是医院档案管理人才欠缺,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教育和培训。六是医院档案资源价值未充分被开发利用,未实现其应用价值、发挥服务功能。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在知识管理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不应只停留在传统的档案保管管理阶段,而更重要的是担负起档案信息知识交流与利用的任务,成为医院的知识金库。医院档案管理者应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将大量无序档案信息整理编研,为医院搭建知识管理平台做好档案信息基础。同时应积极利用知识挖掘技术,提取医院档案中隐含的知识要素,通过知识挖掘、提取整合、分析归纳,将有用的档案知识要素通过系统平台的形式为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提供知识化服务。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我们参考借鉴有关研究理念探讨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一)服务组织体系。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组织体系,主要包括服务的目标理念、制度流程以及组织设置这几个方面。1.服务目标理念。以人为本,以服务医院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转变传统档案管理服务观念,将其与知识管理理念相融合,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促进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知识化、系统化,为医院用户提供系统、全面、有效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促进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知识化建设步伐,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整体知识管理体系的逐步形成。2.服务制度流程。制定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相关制度及流程,从制度上对医院档案信息服务工作进行规范化、流程化、系统化。同时严格设置并规范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各项业务流程,对档案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尤其是对于档案信息的知识化管理流程进行把控,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知识化水平,促进医院档案信息服务向知识化、系统化发展。3.服务组织设置。设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职能机构,成立医院档案信息服务委员会,对整个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管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指导。同时从组织架构上健全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三级服务网络,通过对各个服务层级进行组织管理,不仅利于医院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系统化,也利于对整个服务体系进行组织协调与质量控制。最终抛弃原始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流程,形成“以档案数字化为核心、以管理系统化为中心、以服务网络化为基础”的新的服务流程。(二)服务支撑体系。知识管理视角下医院档案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主要指支撑体系所需的软硬件技术平台、档案信息资源系统以及所需的人才资源队伍这几个方面。1.支撑体系的软硬件技术平台。主要包括软硬件设备设施,硬件设备设施如存储设备、服务器、终端设备等等。硬件设备设施是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硬件基础。软件则主要指的是相应的档案信息服务软件服务系统,包括相关业务管理系统、查询系统、模块加工系统等等。软硬件设备设施是服务体系的筋骨,是支撑体系运行的重要基础。2.支撑体系的档案信息资源系统。档案信息资源系统可以说是服务体系的血肉,是体系建设中尤为重要的部分,资源系统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服务体系所提供的档案信息服务质量。因此在建设支撑体系的资源系统时,要尤为注意几个方面:一要确保服务资源的全性面。即对所提供的信息服务要全面、完整,确保帮助医院用户全面了解相关领域内的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二要确保服务资源的准确性。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三要确保服务资源的连续性。要做好信息资源的动态化、连续化跟踪和管理,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可参考性。四要确保服务资源的及时性。确保提供信息知识资源可用、可靠。3.支撑体系的人才资源队伍。人才是实现医院发展的根本原动力,也是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支撑,可以说是服务体系的灵魂。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能否构建成功,能否实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关键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信息服务人才队伍,这是由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人员要在医院档案与临床和科研工作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了解医院档案工作对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影响,并分享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成果。同时要着力建设档案人才队伍:一方面,要不断汲取并充实人才队伍;要从人才引进及人才开发两个途径,一是选拔优秀人才到档案服务队伍中去。二是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与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建设合理高效的档案管理人才结构,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为档案信息服务工作提供长期可靠的人才保障。(三)服务输出体系。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虽有传统服务的成分,但更多的是高效的网络化、数字化、知识化信息服务。它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服务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化。二是服务内容向知识多样化发展。为医院用户所提供的服务不仅仅是档案信息线索,更重要的是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化单元信息。三是服务模式向个性化、主动化发展。医院档案服务机构要有针对性主动地为用户提供有关服务。四是服务环境开放化、多渠道化。医院档案服务从传统的封闭转变成开放式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医院档案信息交流与服务模式。1.服务方式。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以“主次相依、多层次结合”为服务理念。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服务方式:一是直接型档案信息服务,包括提供原始性的医院档案信息材料,以及经过加工的二、三次档案信息材料。二是特色型档案服务,如专题档案信息汇报等。三是延续型的档案服务,如某一专题的科研档案信息资料。四是知识型档案服务,它是将医院档案信息转化为知识后提供的一种知识化档案信息服务。2.服务途径。知识管理视角下医院档案信息化服务途径主要是指服务提供者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概括来说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直接交流服务,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电子化通信手段等方式进行的即时交流。这种方式提供的服务是最直接的,不需要经过多层次加工的服务,通常提供的服务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得到保证。二是间接交流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所提供的服务一般是需要经过多层次加工的服务,通常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更为完整和全面,服务质量和水平也较高,但在及时性方面有一定弊端。

四、研究小结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篇9

关键词:医疗档案;数字化;基本原则

医疗档案数字化的本质是对档案的整理加工过程,是将医院病案的纸质文件、胶片、图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形式的档案进行加工处理,将其转变为数字形式的电子媒体并制成医疗档案数据库。医疗档案数字化主要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编码的方式揭示档案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使之能够通过光磁介质进行保管保存与提供利用,进而拓展医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时空领域,实现医疗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广泛利用,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医疗档案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因而,在分析现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医疗档案数字化应坚持的实践原则,对于保障医疗档案数字化最终“产品”的质量、效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坚持安全保障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坚持安全保障原则,要突出重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电子文件载体安全;另一方面是数字化文件信息安全。维护载体安全要依靠电子文档保护等技术,以确保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确保运行安全。经过医疗档案数字化过程后形成的具体“产品”即医疗档案“数字图形版”,应当符合档案载体原貌存储性的要求,能够体现档案外在的原始面貌。维护数字化文件信息安全要依靠信息安全技术,确保数字化医疗档案的内容与档案原件相吻合,确保医疗档案内容不泄密、不被篡改、不丢失。针对自然灾害、非法访问、非法操作、病毒侵害等采取与系统安全和保密等级要求相符的防范对策,包括网络设备安全保障、数据安全保障、身份识别方法等等。

2坚持规范统一的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坚持规范统一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医疗档案业务技术标准,二是医疗档案信息网络标准,三是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首先,医疗档案业务性标准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业务处理的规范,它包括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术语标准、资源的标识、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格式、对象数据格式等标准。其次,医疗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可以有三种类型,这就是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医疗档案部门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是保证档案信息快速传输和使用的关键,要保证规范数据来源、编码方法和数据交换格式。第三,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主要体现在应用软件的通用性和统一性两个方面。从集约化和规范效应以及档案信息共享的要求出发,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最终还是要求逐步趋于规范、通用和统一。

3坚持真实完整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医疗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那么,医疗档案数字化形成的“产品”即使丰富多彩也没有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就等于失败了,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所谓真实性是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坚持真实完整原则,要突出重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二是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实行前端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文件的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整理、编目等具体管理活动是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末端。三是确保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2005年4月1日起,电子签名法在我国正式生效。应当采用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电子签章、数字证书等技术手段确保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四是多种载体保存多套保存。应同时保存文件的电子版本、纸质版本或缩微品。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五是动态保管。在电子文件信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经常进行传输、复制、迁移、载体转换。

4坚持实用高效原则

当前,全国各大医院普遍采用了电子病历、开展了数字影像等各项现代信息技术的医疗业务,而且,各医疗机构已经着手开展了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但是,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是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业务基础薄弱、资金投入较大、人力条件有限,而医疗档案数量巨大、工作任务急、标准高。因此,面对医疗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面广量大,耗时耗财的问题,必须十分讲究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要坚持实用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有计划科学地组织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活动。

坚持实用高效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最优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类医疗档案室的馆藏基础与物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而制定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方案要包括从海量的医疗档案资源中选择适当的数字化对象,选择最优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最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最适宜的数字化加工设施等。二是选拔配备专业人才。好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要由优秀的专业人员来具体组织实施。医疗档案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是我国医疗档案业迎接数字化挑战的关键。在数字时代,需要那些既对传统档案管理流程熟悉又能进行数字技术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的要求,明确分工责任,分清轻重缓急,认真组织落实。

5坚持互联互通原则

坚持互联互通原则主要是基于医疗档案数字化成果必须适应网络传输利用的目的而提出的。从当前掌握的情况看,已建档案网站中无链接的比例已经达到30%,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档案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制约了数据库系统的流通与交互功能。“档案信息孤岛”现象不仅可能发生在档案部门之间,而且也可能发生在档案部门与其他信息部门之间。医疗档案出现“档案信息孤岛”现象,就不能有效支持医院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也不能为医疗保险部门、司法机构、工伤保险提供良好的档案信息平台。因此,要坚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原则,克服技术因素及非技术因素的障碍,消除“医疗档案信息孤岛”等现象。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坚持互联互通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施消除利用障碍的整理加工。在侧重追求信息内容保真而非外在形式保真的前提下,对经过数字化过程的医疗档案实施消除利用障碍的整理加工,所有医疗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文本格式和工作标准进行数字化,并尽可能采取通用标准。二是完成医疗档案数字化“产品”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对接。坚持将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与现代网络技术应用结合起来。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观念、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数据库技术与智能化支持工具系统的开发研制等诸多环节,充分考虑到医疗档案数字化“产品”与现代网络技术对接的需要。三是建立利用医疗档案资源的协作机制。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思路,打破部门、单位限制,加强行业间、地区间的共建共享,形成数字化建设的整体优势,形成结构合理、使用便捷的医疗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亚静.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4(5):878-880.

[2]马素萍.影响档案开放的因素分析[J].档案学通讯,2003(2):20-24.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篇10

一、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

抓住投入补偿、采购供应、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等关键环节,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开展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资金考核结算。分析解决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充实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

(二)促进基本药物制度有序拓展

有序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没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社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确保每个社区都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

(三)完善基本药物采购供应机制

全面实施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坚持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协调机制,对临床必需的短缺药品从供应、使用、结算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定期了解基本药物采购供应情况,建立药品采购供应责任约谈和不良记录公示制度,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保障基本药物及时供应和资金支付。

(四)加强基本药物合理应用监管

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合理用药培训、《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实推进处方点评工作,定期公示处方点评结果,将基本药物学习培训和规范使用情况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内容,促进基本药物合理应用。

(五)扎实推进基本诊疗路径管理

继续落实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增加基本诊疗路径管理病种,扩大路径实施范围,开展路径知识培训,开展以路径管理质量和数量为对象的绩效考核,建立路径管理质量监测和绩效评估体系。

(六)推进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设

落实医疗机构入网登记,扫码器和数字证书的配置,完成系统联调联试和操作培训,实现扫码药品(疫苗)信息数据上传到国家药品监管网。依托区域卫生信息服务平台,使药品(疫苗)信息能够及时流转,并能与药品采购使用、阳光医药网上监管等现有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药品(疫苗)生产、供应及使用全程电子监管。

(七)加强药政管理专业队伍建设

推动贯彻“十二五”药师人才发展规划,落实药学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注重执业素质培养,提升药学人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八)统筹协调做好其他药政工作

按照医改工作要求,对全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评价考核,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协助有关部门和股室贯彻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制度,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和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政策信息,沟通交流经验做法。

二、着力推进基层卫生改革发展

(九)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独立法人设置。开展全省乡镇卫生院名单重新确认工作。

(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开展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示范村卫生室”创建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十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2014年3月—11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及信息共享化活动,不断提升全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四化一提升”活动。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试点工作,对2011、2012年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三、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十二)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

严格按照乡村医生各项补助经费发放时间节点和发放比例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0%的工作任务和项目经费交付给乡村医生。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由每人次6元提高到每人次9元的补助政策。确保乡村医生各项补助经费按时足额到位。

(十三)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按照国债资金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要求,对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设备购置进行标准化建设,努力消灭“空白村”。

(十四)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在“行政业务统一管理、技术流程统一规范、药品器械统一采购、绩效考核统一执行”基本型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向人员、财产、财务统一管理的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模式发展。鼓励各地村卫生室由政府或集体举办,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实行聘用制管理,乡村医生社会保障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十五)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工作

依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并按要求做好注册信息备案工作。

四、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十六)加强健康档案管理

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继续健康档案电子化、规范化管理工作,并由当前以个人为单位的电子档案逐步过度并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电子档案管理。为规范纸质档案管理,各单位要建立健康档案室,购置档案柜,由卫生局统一印制健康档案盒,对健康档案装盒进行管理。

(十七)做好重点人群的管理工作

一是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二是将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与孕产妇信息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三是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与专业机构信息共享结合起来;四是将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的筛查与临床工作结合起来;五是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落实高血压和糖尿病“体检、巡诊、健教”三方面10项防治措施;六是做好重点人群的动态管理与服务。

(十八)继续推广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

到2014年底,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乡镇卫生院达到50%,以县为单位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

(十九)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建立健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专业机构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职责、任务。加强日常监管,做到县级综合督查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县级业务主管单位指导每季不少于一次;乡镇卫生院督查村卫生室每月不少于一次的“111”督查机制。同时继续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展监测、月度报告和月通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