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医保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5:48

诊所医保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私人诊所;困境与出路

中图分类号:C9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046-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大多数的村卫生所从公立转向私营,农村私人诊所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面对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出路等问题开始引起各界探讨。农村私人诊所是农村预防和保健服务供给的基石,其医疗卫生服务相对于乡镇卫生院具有较好的医疗可及性,并且作为农村医疗传递体系中的“守门人”,具有良好的网络优势,可以利用地理优势以及信息优势,更好地解决农村居民最基本的医疗保健问题[1]。此外,拥有稳定医患关系的私人诊所成为推广和实施新农合制度的重要载体,可以利用其“熟人”特性,宣传新农合政策,增强农村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

一、农村私人诊所的现状及困境

福建省a县是福建省山区第一大县,全县共9个镇和6个乡,包括250个行政村,总人口数为424722人。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69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15个,卫生所(室)、诊所、医务室5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共有乡村医生658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6名。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县已实现全覆盖。随着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冲击,本文通过实地访谈调研,发现在新农合制度背景下,农村私人诊所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的种种困境:

1.医疗服务困境

农村私人诊所在医疗服务方面的困境主要是村医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的问题。在实际中,农村私人诊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全科医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少有村医是来自专业医学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调研中大部分村医都是以前的赤脚医生,经过培训取得行医资格,只有少数的是县卫校毕业的。由此可见,村医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很大的缺陷。

目前,村医行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专项拨款对村医进行培训。在调研中,a县县政府每年会对全县村医集中进行短期培训,每次培训时间约为10天左右。每次培训的内容基本类似,包括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及新农合培训等。此外,由于农村私人诊所配备的医护技术、医疗设备不能令参合农民满意,会降低他们前去就诊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农村私人诊所的收益。长此以往,私人诊所将出现难以为继的局面,使得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出现空缺。

2.公立垄断困境

在新农合制度中,“定点报销”方式是一个普遍采取的措施。即参与农村合作医疗农户只有到政府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才有可能获得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补助。事实上,一般是指定公办性质的村级诊所作为定点报销机构。a县某镇共有40家诊所,只有3家村级诊所是新农合定点报销机构,村里没有定点报销诊所的参合农民只能到乡卫生院或县医院就诊,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造成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闲置、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实际中,新农合政策实施之后,定点报销的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在就诊人次上,以及业务收入上都有显著增加,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补助所刺激的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也有公立机构垄断供给所带来的垄断收益增加的因素[2],这既不利于农村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和供给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村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满足[3]。

3.监督管理困境

现行新农合的制度设计过多强调医疗费用的控制而忽视对可定点机构管理的监督,对医疗机构与服务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渠道和投诉机制,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和改善。监管困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新农合定点报销医疗机构的资金监管问题。目前,尽管乡镇卫生院对私人诊所的业务监管有限,但新农合制度对参与新农合定点报销的私人诊所的药物资金管理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监管[4]。调查发现,农村私人诊所主要是提供日常药品,但诊所提供的药品范围太窄,药品配送也常不到位,不能够满足村民需求。从而,导致新农合门诊统筹资金的使用率并不高,可能存在积压。加之,农村医保信息管理不健全。有村医反映“村医们则偶尔会利用医保信息,多报医药费,以增加诊所收入”。这就出现了部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村医药费报销不实的情况,导致新农合资金浪费。

二是对农村私人诊所的运营监管问题。农村私人诊所的运营监管不仅包括药品监管方面,还包括服务质量和设备环境的监管,政府对农村私人诊所的服务质量与经营管理方面的监管十分松懈。

4.未来发展困境

在新政策的背景下,农村私人诊所在未来发展中也面临着两个问题:

一是农村私人诊所财政扶持问题。在新农合背景下,目前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支持,主要投入到了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对村级诊所的投入微乎其微。这种“公立偏向”的财政支持状况显然与村级诊所在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使得农村私人诊所的发展雪上加霜。

二是农村私人诊所的执业结构问题。第一,村医年龄结构失衡。调查中,a县村医大多数以中年以上者偏多,年青者较少。第二,村医的后备力量严重匮乏。有村医表示“大多数村医都是子承父业,而现今子女多数选择出门打工”,“而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也不愿放弃城市优越的条件到农村来工作”。由此,村医和村民们都对农村私人诊所的发展和今后农村医疗保障的未来表示担忧。第三,医护比差异悬殊。在调研中发现,几乎农村私人诊所都是没有护士的,一般都是医生兼护士,或者由家属充当护士。综上所述,目前农村私人诊所在发展中断代现象十分突出,并且其医护比例也令人担忧。

二、农村私人诊所的发展出路

1.加强规范和适当扶持

农村私人诊所成长于农村,与各种经济体相互博弈,已经和各方利益体达成了一种稳定的状态,具有良好的网络优势。因此,在新农合制度的框架下,需要利用政府力量对农村私人诊所加以引导和帮助。

第一,对乡卫生院和私人诊所重新定位,根据农村私人诊所的优势,合理安排非正式医疗机构与正式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第二,增加公共财政对村级诊所的支持,很多研究表明,用于鼓励村级卫生机构的财政支出有助于改善乡村人口的健康状况。第三,加强农村私人诊所能力建设,可由合作医疗基金出资定期组织医生参加培训,并连续对其进行综合考核,将村医综合素质的提高纳入完善医疗制度的范畴。第四,建立健全私人诊所的准入制度、退出制度、竞争制度、扶持制度和新农合定点机构合同制度,促使农村私人诊所自觉规避道德风险,节约医疗费用和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的优势。

2.鼓励实行多元化办医

在新农合政策框架下,利益的协调与整合是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治理的关键。有许多研究表明,由于农村所具有的特殊社区特征(“熟人社会”)和竞争性供给等原因,诊所的所有制形式与医疗服务质量之间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关联性[5]。因而,从理论上来说,村级诊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并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排他的准公共产品,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这样的服务完全可以由私立机构来提供[6]。而在实际中,中国农村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也显现出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多元化供给;二是由私人诊所主导。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充分认识这种多元化供给的客观事实,加强政府对农村医疗服务的管理,注意避免过分强调公立性,以免造成对村级医疗服务市场的不公平干预,破坏公平竞争的环境[6],促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

3.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通过借鉴城镇个体诊所的监管模式,探索建立农村私人诊所长效监管模式。对农村私人诊所实行“四化管理”,即“标准化管理、统一化管理、动态化管理、档案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对农村私人诊所监管坚持全方位达标,设定业务素质标准、服务水平标准、设备条件标准和药品质量标准。统一化管理,坚持日常工作情况统一记录,彻底解决农村私人诊所各项记录本不全,记录内容不统一的问题。动态化管理,对农村私人诊所,尤其是定点机构的资格定期审核和确认,监管过程要求监督到位、控制有力、行动及时和承诺兑现。档案化管理,对每个私人诊所建立档案,包括详细登记医疗机构的各项基本情况、证件复印件及日常执法文书等。

实施“四化管理”模式还需与其他监管机制相结合,通过完善农村私人诊所的监管机制,不仅牢固奠定农村医疗服务市场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农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顾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角色[J].改革,2006(1).

[2]董竹敏.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其实施效果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7.

[3]林万龙.政策干预与农村村级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08(8):34-43.

[4]周金玲,孟庆跃,丁霞霞,徐汝.新农合制度下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功能:案例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132-134.

[5]林万龙.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6]曹洪民,林万龙,邓娴.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农村经济,2007(9):3-5.

[7]李宁.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研究:理论与政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8]张建平.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9]杨宇霞.新农合制度下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及其治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10]韩俊、罗丹、赵卫华.当前农村卫生服务状况调查与分析[J].改革,2005(2).

[11]顾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角色[J].改革,2006(1).

诊所医保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规范管理医院感染综合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336

门急诊是人员流动最多的区域,是健康人和不同疾病患者之间接触最多、最集中的场所,大量的门急诊工作量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综合医院的门急诊感染控制工作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行、门诊就诊和治疗的关键,现将我院门急诊规范化管理、感染控制的体会报告如下。

门急诊的特点:门急诊是人员流动最多的区域,是健康人和不同疾病患者之间接触最多、最集中的场所,门急诊工作量相对较大。

加强规范化管理防止医院感染的措施

领导重视,积极防范:医院院领导、院感办、门急诊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认真组织学习、传达并落实医院的相关精神,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文件精神,建立科室督察组,领导亲自抓规章制度的落实。

加强督导检查,规范防护:由科室督导小组成员每日对门急诊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医护人员每日是否按要求进行消毒,是否按规范进行操作,医疗废弃物是否按规范进行处理,各项规章制度及流程是否认真落实,督查各服务窗口情况,疏导就诊秩序,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规范预检分诊工作:认真执行门急诊工作流程及发热、腹泻工作流程,正确引导患者到相应发热、腹泻门诊等进行治疗,并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发热门诊应采取封闭式管理,患者分诊、挂号、就诊、检查、取药、治疗、留观、收费等采取一站式服务。

规范门急诊消毒管理:根据医院要求,科室督导组对门急诊所属区域进行划分,落实责任到人,确保不留死角,加强开窗通风的同时,定期进行消毒。对发热患者经过路线做到人走立即消毒。

加强工作人员防护:门急诊按照医院要求配备相关隔离设施及用物,将相关制度、流程悬挂于醒目处,时刻提醒工作人员规范化执行。

加强规范化培训:科室定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做到人人学习掌握。

加强规范化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规范化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门急诊是医院的窗口,人员多、流量大、病种多且复杂,甚至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传染病就诊,极易造成患者交叉感染,因此加强综合医院门急诊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规范化管理就是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做到任何操作必须标准化、规范化,而且要任何时候都坚持。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才能为更多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诊所医保管理制度篇3

摘要: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日门诊量3000人以上。门诊挂号收费处作为收费及票据管理的重要部门,若医院不能及时制定与完善管理方案,很容易导致经济漏洞与安全隐患,严重时,势必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门诊收费现金及收费票据的有效管理能反映出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更能保障医院的各项医疗收入。

关键词:门诊挂号收费处挂号收费人员收费管理票据管理

门诊收费是医院整个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有门诊收入通过收费得以实现,因而这一环节的管理由此显得相当重要。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日门诊量3000人以上,门诊收费管理建立在HiS信息系统平台上,与医生工作站、药房工作站、医检工作站互联,实现电子处方、电子病历信息共享。笔者针对门诊收费管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提出相关管理举措,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现就门诊收费管理和门诊票据管理谈谈自己的管理办法。

一、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建立各种门诊收费管理制度,制定“门诊收费人员工作制度”“门诊收费人员工作岗位职责”,规范收费人员的工作行为;制定“门诊收费人员缴款制度”,防止收费人员拖欠、挪用公款现象的发生;制定“门诊退费制度”,规范门诊退费程序;制定“现金安全保管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完整。

二、收费管理

1.日常收费管理应设置专人专职负责,要求专管会计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具备初级以上会计资格;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认真、细心,责任心强,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廉洁奉公,具有奉献精神。收费会计负责打印门诊收费日结算报表,报表列出每位收费员日收费金额及所有收费员的汇总金额。收费会计检查报表金额与实际收费是否相符,数字是否准确无误。

2.收费会计每天督促收费人员及时缴款。为使缴款工作顺利完成,医院制定了“收费缴款制度”,统一规定收费人员每天缴款时间。门诊收费日结算报表由HiS系统根据收费员个人结账自动生成,避免了由于人为随意生成报表,从时间差上占用、挪用、贪污收费款项。

3.为保证现金及时入库,收费人员每天向收费会计缴款2次,上午、下午各一次。上午根据前一天门诊收费日结算报表上个人收费金额,足额上缴现金;下午则向收费会计上缴预交款,收费会计将预交款收齐后上缴财务科入库。

三、票据管理

1.收费票据管理实行专人、专责、专账、专库管理。票据管理设置专人负责管理,要求专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熟悉票据管理规定,具备初级以上会计资格;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认真、细心,责任心强,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廉洁奉公,具有奉献精神。专管人员设立专用的账本登记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核销。收费人员领用后,专管人员负责及时录入HiS系统。收费票据要有专设的票据仓库,具备保证票据安全的防盗措施及专用的柜具,柜内各类票据要整齐摆放,便于领用、盘点。经常保持仓库整洁、干燥,防止票据潮湿霉变。

2.我院HiS系统对录入系统的门诊收费票据号实行自动控制,收费人员登录HiS收费系统后,工作中自动扣减收费人员领用的发票号。门诊收费系统数据库中的收费票据编号必须与门诊发票上的编号始终保持一致。专管人员不定期抽查收费人员使用的收费票据是否与HiS系统数据库中收费发票编号一致,是否有跳号、空号的现象,如有查实后做好记录及时清理、作废。

3.我院HiS系统能够对对门诊收费作废票据进行自动登记。门诊收费票据的作废,在HiS数据库中有明确的记载,当收费人员工作中发生收费票据作废情况后,应及时将作废的发票联、记账联上缴专管人员登记并加盖作废章后核销。

4.专管人员每天督促收费人员及时上缴退费发票及作废票据,收回的票据登记到专用账本上备查。

5.专管人员及时整理票据存根联,将审核登记完的票据按收费人员分类、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归档,按规定保管,定期将收回注销的票据编制成册并移交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归档。

总之,医院管理者应积极应对新形式下业务收费管理工作,针对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隐患,多部门积极配合,共同认真研究,深入调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管理方案,确保医院收费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做到以诚为本,规范管理,依法收费,取信于民,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才能维护医院的良好声誉,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林芳芳.加强医院门诊收费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经营管理者》.2011年第05期.

诊所医保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分析

上海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历了10年历程,职工就医由原来的指定两家医院到目前凭社会保障卡至任何医院就诊,方便了职工就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但对医保费用的控制、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如何应用好有限的医保资源,服务于广大职工,已成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突出问题,也是医疗机构所面临的难点问题。现就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做初步的探讨与分析如下。

1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探讨

1.1各医院医保职工数量的不稳定性使医保总量控制的量化指标不够准确过去公费医疗是根据各医院定点的公费医疗人数,给予相应的费用包干,现在职工凭社保卡可到任何医院就诊,因此各医疗机构就诊的医保职工流动性较大,数量是动态变化的、不稳定的,给经费的定量带来困难。医保局总量控制指标是根据同类同级医院及上一年度该医院医保指标的完成数作参考,而核定下一年的医保经费控制指标,年终清算时超量部分根据考核指标按比例进行分摊,因此,各医院将在医疗市场上围绕医疗质量、收费价格、服务功能、技术水平、社会声誉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关注医疗服务成本、效率、效益与效果,占领并巩固医疗市场,得到更多市场份额已成为各医院竞争的焦点[1]。同时控制好医保指标,以争取第2年更多的医保经费。而医保经费是有限的,造成医保费用难以控制。

1.2医保基金的有限性与医疗服务的无限性的矛盾医保支付预算经费总额是以上一年度医保正常缴费收入为基数,加上7.5%的增长率后确定的,资金是有限的,而医疗服务是一种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消费行为。在市场经济下,医院是一个利益主体,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2]。医院为了生存与发展,为了获得更多的医保经费,往往诱导职工多做检查、多开药、多做治疗,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职工门急诊一旦进入共付段,自负比例是固定的,且没有最高支付限额,因此没有约束机制。有些职工自己点名开药,甚至今天上这家医院开药,明天上那家医院开药,甚至将药出售给药贩子以谋取私利,从而造成医疗费用不合理上升。而医保基金是有限的,特别是2005年医保机构对费用增长速度快、超预算指标比例高的医院采取缓付、督查等办法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升,医院为了完成医保指标数,降低均次费用,继而又采取限制药物品种、限制处方用量、分解处方、分解住院等变相推诿病人的方法,使医患矛盾日益突出。

1.3均次费与药价、药量及复诊率的矛盾医保局每年对各家医院都有医保支付费用预算经费指标,包括总费用、均次费、人次、复诊率等。均次费与药价、药量成正比,与复诊率成反比。按医保政策,某些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病情稳定可开1个月处方量,一般慢性病可开2周用量,按照这个处方量医生就很难完成指标。为了降低均次费,出现人为的分解处方、分解次数。虽然均次费用有所下降,但复诊率必然上升,使职工的投诉率上升。

1.4冒卡就医引发的医疗费上升一方面,老年职工就医多有家属陪同,挂号、付费一般都由家属排队代劳,因此医院挂号、收费处一般都很难做到核对社保卡上的照片,而医生诊治时一般也只看就医记录册,很难做到核对社保卡照片;另一方面,门急诊医保进入共付段后,其自负比例是固定的,没有约束机制,因此容易造成无医保者借有社保卡的就诊,在职者借退休的社保卡就诊,甚至出现一张社保卡全家享用的现象。致使医保基金承受了超负荷的费用负担,造成医疗费用不合理上升。

2对策分析

进一步拉开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门急诊共付段的自负比例,拉开住院起付标准,引导相对稳定的就医流向。使职工小病就近治疗,大病、重病、疑难病流向三级医院,防止小病大治等医疗资源的浪费,促使职工就医相对稳定。科学控制医疗费用,合理引导分流病人,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医保核定各医院的总量,除了根据上一年度各医院医保总费用、均次费、人次、复诊率外,还应把医保每月平均人数作为参数指标,因为人次可以人为分解,而每月人数是相对固定的,每月人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医院服务量范围的大小,年终清算可根据考核的医保指标、监督检查的结果分段分摊,以抑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升。据介绍,镇江市的结算办法以“就诊人头”为核心,对医疗机构的工作量、平均费用、就诊人头、就诊人次、就诊人头人次比、药品比等6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结算,合理的费用给予补偿,不合理的费用予以剔除[3]。利用好有限的卫生资源,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与经营绩效。医院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应在医疗质量上下工夫,坚持因病施治的原则,优先考虑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药物和治疗手段,杜绝提供过度服务的行为[4]。职工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使职工满意才能使满意的职工成为医院的忠诚顾客,拥有忠诚顾客的数量越多,再通过这些忠诚顾客的口碑传播,从而影响其他职工,提升医院形象。职工复诊率和就诊率的上升,最终将带来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5]。医院要突出特色吸引患者,以差异、特色取得竞争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6]。医保管理人员要加强医保政策的宣传、培训,以取得临床医技人员的支持与配合,并熟练掌握、遵照执行。加强自查力度、注重病种与检查、治疗、用药的关系。狠抓定额结算标准控制,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均次费与复诊率是一对矛盾,而药价、药量是矛盾的关键。药价在门急诊均次费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药价贵的药一般药量都较少,慢性病要开足一定的量,费用就无法控制,这些都是医院所面临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职工投诉的焦点,只有医保机构、医疗机构、医保职工三者形成博弈的关系,医保机构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制定合理的药量,提高贵重物品和特殊检查的自负比例,才能形成医疗机构与医保职工相互的约束力,也可能使药商自觉降低药价,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应尽快制定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法,以法律形式,规范约束和保证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进行。就医记录册应加印照片,防止冒卡就医。扩大医疗保险范围,使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缩小自负段费用,其付段形成阶梯式的支付比例,防止借卡给他人使用。

参考文献

1郑大喜.医疗保险对医院经营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49.

2张腾.合理博弈还是非合作博弈?——镇江市医保费用结算的启示.医院管理论坛,2005;1:21.

3肖金.近看镇江医改十年.医院管理论坛,2005;7:26.

4吴爱平,缭银山,龚幼龙,等.基本医疗保险结算费用及在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流向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48.

诊所医保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转化型门诊门诊流程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一、转化型门诊的涵义

所谓“转化型”,指的是医疗服务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诊疗工作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由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参与人员组合进行服务效果研讨,然后医疗服务人员和相关工作者密切合作,再将解决问题的办法转向应用,以提高医疗总体水平。

因此,转化型医疗服务是建立在一定的计划和目标的基础上,以“大社会”的视角对原本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指标体系。它主张打破传统医疗或护理、诊断或治疗等单一或有限合作的模式,强调人员、技术、信息、设备和时间等多元化组合,转化为整体优势,保证医疗质量,满足患者需求,所以从根本上讲,转化型医疗服务应用是一个流程再造的过程。

转化型门诊是转化型医疗服务的一部分。转化型门诊是指利用人员、技术、信息、设备和时间等多元化组合,以整体、系统的眼光来对就诊流程进行优化改进,从而实现诊疗质量提高、诊疗服务改进、诊疗费用更加合理的总体目标。其指导思想是实现患者、医院、社会总体利益的共赢,即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获得长远发展、社会医疗服务总体水平上升。

二、转化型门诊目标管理体系

(一)建立转化型门诊目标管理体系的原因

目前,许多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门诊服务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门诊就诊流程繁琐、患者有效就诊时间短暂、患者就诊时段与流量分布不均、预约挂号水平低等。探究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医院硬件条件落后。许多公立医院建立时间较早,内部设施相对陈旧,布局上不合理;缺少具有专业背景的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信息的导医导诊;预约挂号以及相关支付方式等技术不完善。

2.患者就诊思想保守。出于对社区诊所医疗水平的不信任、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跟风从众心理等原因,使得群众逐渐形成了小病大看、习惯周一至周五上午就诊的思想,加大了一些大型公立医院的门诊负担。

3.双向转诊制度未妥善落实。2006年,国家卫生部通过《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必须进一步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自此,卫生部开始向全国推广双向转诊制度。近年来,各地也都在探索这一制度,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的设想并未真正实现。群众看病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比重较低,而是直接选择大医院,使得大型公立医院的门诊量一直居高不下,且有逐渐攀升的态势。

(二)转化型门诊目标管理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大型公立医院门诊的一系列问题与原因,转化型门诊的总体目标是实现门诊流程的优化,分解为一级目标,是实现“三化”:(1)门诊质量上,化“低质”为“优质有效”;(2)门诊服务上,化“繁琐”为“高效便捷”;(3)门诊费用上,化“高昂”为“透明合理”。

为了让转化型门诊思想有效落实,可以根据目标管理方法,设计如图2-1所示的转化型门诊目标管理体系。

由图2-1可以清晰看出,为了实现门诊流程优化,将这一最终目标分解为质量、服务、费用三个一级目标。各个子目标又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二级子目标。为了实现质量的优质有效,需要降低诊断失误率、提高诊断治愈率,并且减少不必要的门诊转为住院的案例。为了实现服务的高效便捷,最实际的就是简化就诊手续,减少无效的就诊时间。为了实现费用的透明合理,医生在为病人开药时,在适宜情况下应尽量开医保内的药品,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化验检查。

根据二级指标,笔者设定了与之相对应的衡量指标。衡量指标是一系列具体的量化指标,医院或上级部门可根据这些指标检验落实转化型门诊理念后门诊流程优化的效果。具体指标如图所示,不一一赘述。

为了实现这些指标,需要一个包含宏观与微观的支持系统。宏观角度包括:政府政策、社会舆论。微观角度包括:具体制度措施、人员、技术、信息、设备和时间等。如图2-1所示,会诊制度与一日病房的建设是为质量的优质有效服务的;导医导诊服务、医院合理的规划布局、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为服务的高效便捷提供支持;政府的医保政策支持、社会大众的舆论监督、医院的即时结算制度为费用的透明合理提供支持;横贯整个支持系统的是科学技术的到位。例如,会诊制度中的可视化网络会诊、即时结算制度中的计算机系统的支持等方面都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不是门诊流程优化的必要条件,却是转化型门诊实施的充分条件,可以为其提供各方面的技术支持路径。

三、对策与讨论

(一)医院方面

1.调整医院布局,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采用“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服务的思想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用于销售系统,其实质就是服务的集成、整合,既可以是服务流程的整合,也可以是服务内容的整合。一站式服务在我国最早应用于政府行政办公方面,即公民或企业只要进入政府综合办公点或政府门户网站,即可解决需要政府办理的所有有关事项。这一理念引申到医院门诊服务中来,就是可以把相关科室整合在同一楼层或相近楼层成为一个单元,患者来就诊可以在这个单元里完成挂号、缴费、看诊、检查、拿报告等一系列服务,不用往返于医院各个楼层,从而减少无效时间。实现诊疗一站式服务需要医院调整总体布局,合理规划空间。建筑年代久的医院可以适当扩大挂号、缴费大厅面积,或增加挂号缴费点来缓解患者排队拥挤的现象。与此同时,院内各项标识要清晰明了,有效引导患者。

2.推行一日病房和床边结算

门诊一日病房是指在一天时间内完成各项检查、检验以及小型门诊手术。床边结算是指在病床边上完成付费,避免重复排队缴费。对于门诊量大的科室,将一日病房与床边结算结合起来推行可以有效方便患者,使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化验检查等项目或者进行小型手术,免于重复入院、排队,提高了门诊的质量和效率,也为患者节约了时间与费用。

3.疏通感冒发热季节病绿色通道

在季节病高发时段,可以采用分区域就诊的方式,单独开辟一个区域进行挂号、检查、诊治等一条龙服务。如遇流行性感冒这样具有高传染力的病种,单独区域内要做好各项防护措施,保持良好的通风、消毒等,这样既可以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又可以节约患者排队的等候时间,避免门诊大厅的拥堵现象。

4.提高导医导诊的服务水平

导医导诊服务是一所医院的门面,这项基本服务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述几项措施的进展效果,特别是“一站式服务”和“绿色通道”。为提高服务水平,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加强导医导诊人员的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采用“微笑服务”,以良好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意见;(2)在门诊大厅的显眼位置设立美观的导诊服务台,并在医院的显眼位置设立提示,引导患者进入医院后首先进行导诊咨询。

5.贯彻执行会诊制度

当门诊出现难以确诊的情况时,往往需要患者做更多项检查并且往来于不同科室之间,占用了患者不少时间与精力。医院在首诊负责制的基础上应加强会诊制度,一旦首诊医生发现病情复杂难以诊断时,就应该请求进行多科会诊,其他科室也需及时派出相关医生回应。为保障会诊制度的执行,可以将执行情况计入到科室及医生的考评中,以起到督促激励作用。

(二)政府方面

1.推动预约挂号制度的完善

针对预约挂号系统无法即时缴费的这一现状,各医院独立解决会使得技术资源浪费,也会出现不同医院不同系统的局面,不利于患者对不同医院的选择。此项措施是服务于人民群众,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构建统一的、兼容的预约挂号缴费系统,类似于现已完善的火车票票务系统,挂号的同时可即时完成缴费,避免出现挂到号还要排队缴费的情况。与此同时,还需加大预约挂号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这一便民制度。

2.推进双向转诊制度

双向转诊制度进展缓慢的最终原因,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水平不高,群众对其不信任。政府应出台相应措施,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硬件设施、人员配备、医疗水平等方面都得到相应提高。此外,对于转诊后的医保报销问题也应给予相应的绿色办理通道,从源头上推动双向转诊制度的贯彻执行,以缓解大型公立医院门诊量过高、压力大的现状。

3.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

任何制度的改进都需要经济的支持。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医疗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主体应该是政府,所以只有政府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才能推动预约挂号缴费制度、双向转诊制度的完善。

4.做好监督考核工作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方,需要接受政府的监督与考核。政府必须做好考核与监督工作,以确保各项利民惠民的措施得到切实落实并不断提高改进。在对公立医院进行考核与评比时,政府应把每百门诊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总诊疗人次、门诊人次、排队等候时间、医保用药比率、诊疗费用分布、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列入考核范围。

(三)患者方面

患者应转变传统就诊观念。在社区服务机构改进、医院坐诊医生班次安排合理的情况下,患者应该改变“小病大看”、“习惯周一到周五上午就诊”这些传统的观念,对预约就诊也应该抱有积极的态度。

据悉,北京的三级医院已全面推行预约挂号,公众通过预约挂号就医有利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减少挂号排队及候诊时间。预约挂号不仅有助解决"挂号难",缩短患者候诊时间,也可分流医院就诊高峰和改善就诊秩序。另外,北京部分医院开始实行转诊预约,患者通过社区医院向大医院转诊,比自己直接到大医院挂号还要方便。转诊预约就是患者首诊到社区,需要转诊到大医院时,由社区医生负责向大医院预约,保证3天内让病人看上病。社区医院先把关,保证需要上大医院、看专家号的患者顺利转诊大医院、看上专家号,也可使不必上大医院、看专家号的病人就近就医,享受更加方便和廉价的服务,大医院的就诊压力也可有所缓解。

当然,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民众的信任度是在体验到改进措施效果后逐渐增加的,这些都需要政府和医院的切实推进与有效宣传。

参考文献:

[1]计虹.医院门诊流程现状分析与优化对策[J].中国医院,2010,7(14):69-72.

[2]庄俊汉,吴小龙,林汉利.门诊就诊流程的现状及再造[J].中国卫生经济,2008,7(24):39-41.

[3]李晓华,李辉,扬国斌,王桂玲.一站式服务在门诊流程改造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2):152-154.

[4]扬凡,王琦.医院门诊流程再造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0):48-49.

诊所医保管理制度篇6

2013年我院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围绕“三好一满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活动为主题,在抓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德医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医院建设和管理。根据2013年度昆明市民营医院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们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了严格的自查。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自查:

1.机构自查情况:

医院全称:昆明段洪光消化道疾病专科医院

性质:私营

类别:非营利性

医院级别:一级专科

地址:昆明市一二一大街360号

法人代表:段明;主要负责人:段明

具有昆明市卫生局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许可证号:75719728-X53010217a1001,有效期限至2014年1月1日。

已通过2013年昆明市卫生局年检,现有住院床位20张。

诊疗科目有:呼吸内科专业/消化内科专业/妇科专业/口腔内科专业/急诊医学科/临床体液、血液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中医内科专业。

我院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实行了严格管理,从未进行过涂改、买卖、转让、租借。并严格按诊疗科目开展工作,无开展诊疗科目规定以外的诊疗项目的违规行为。                  

2.医疗卫生人员执业情况自查:

我院因其性质的特殊性,医护人员流动性较大,给医院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医院领导要求职能部门:必须加强人员技术准入和依法执业行为的管理,严格把好执业医师、护士注册、变更、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建立健全医师、护士定期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执业医师、护士档案管理和建立医师、护士医德医风考核档案。因此,在我院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持有执业证书、资格证书方能上岗,无无证人员上岗的违法行为发生。

3.2013年度我院工作量完成情况:

门诊就诊人数11430人次;

出院人数4人;

床位使用率0.8%;

平均住院日12天;平均住院费1800元;

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100%;

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100%;

入院3日确诊率100%;

抗生素使用率35%;门诊处方合格率95%;

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医务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1.医院严格规范诊疗行为。全院职工在思想上树立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的意识,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放在医疗工作的首位,加强和完善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逐步形成各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职责明确化、技术规范化。

2.要求医务人员自觉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三查八对、分级护理、值班交接班等医疗护理重要核心制度;同时加大了对重要部门和重要环节的管理督导和检查,医疗和护理有专人负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力地减少了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

3.加强了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今年院内进行业务学习培训26次,结合医院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慢性病、传染病预防知识方面、医疗规章制度方面、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共参加468人次。今年下半年进行“三基三严”理论培训和操作考核,对新版的心肺复苏指南组织全院职工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示教,并要求全院职工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经过技术骨干的认真示教,使大家熟悉和掌握了心肺复苏急救流程和实际操作技能,经过理论和操作的考核,合格率达90%,参训率达到95%,强化了全院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和能力。全院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人员18人,参训率达到了100%,医院为了让学习人员更好地学习到更多新的医学知识,为参训人员购买了学习卡和学分卡,支持大家的学习。目前大部分参训人员已完成了今年的继续教育学习。

4.加强了中医专科专病的建设。2012年11月1日经昆明市卫生局专家评审验收合格,我院被授予“昆明市重点中医专科”荣誉证书和“脾胃病科”牌匾。今年以来医院继续坚持对三个专科专病(痞满、胁痛、胃脘痛)的诊疗规范认真地加以运用,在病人诊断、治疗一整套诊疗活动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深得病患者的信任。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加大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力度,针对医疗纠纷近年增多的情况,对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或是长期患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在中医诊疗中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办法进行检诊,强调问诊的细致、检诊的认真、用药的谨慎、诊后随访,最大限度地消除医疗安全隐患,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就诊患者安全。今年以来,继续坚持了门诊病人和出院病人回访制度,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用药和饮食等方面的健康指导。

5.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着重抓好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如消毒间、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门诊治疗室等重点部门和医疗废物的感染管理工作,院感办坚持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以消化道专科特色为重点,加强了胃镜的清洗、消毒、灭菌等环节的管理,按照内镜清洗管理规范,严格了内镜清洗流程,除强调工作人员清洗中各个环节的要求、多酶液、消毒液配制浓度外,还强调了各个环节执行的时间;今年对胃镜室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将诊疗和清洗彻底分开,按照控感要求,重新制作了清洗水槽,购置了胃镜、肠镜的储存柜,达到了内镜按照规范化管理的目的,保证了器械在使用中对患者的安全性,杜绝了交叉感染。同时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胃镜采样检查,合格率达到了100%,为保证检查安全提供了必须的条件。

继续坚持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院感采样工作,每周对科室用的消毒液进行检测一次,全年共监测111次,合格率100%;紫外线灯管监测40次,合格率100%。由五华区环保局帮助监测医疗污水2次;全年由市疾控帮助进行院感采样共三次,采样15件。检测结果:胃镜检测合格率100%、医护人员手检测合格率83%。压力容器检测合格率100%。为医疗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按照年内计划,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院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一些模糊的认识通过学习得到了纠正。全年进行相关培训5次、培训89人次;考核4次,考核68人次。##

6.我院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健全,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各项登统计齐全。并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培训。按要求与云南正晓环保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医疗废物处置合同和医疗废物规范收集、转运、处置协议书;并按要求对医疗废物实行分类处理和投放。医疗废物投放点有明显的标志,并做到了医疗废物暂存不超过48小时。污水处理系统经重新设置和改建后已投入使用。

7.认真落实《处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的规定。完善了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机制,每月有滞销和近期效期药品的报告,并下发相关科室,避免了药品因到期而造成的浪费。

8.加强了中西药房的管理,完善了中西药规范管理和各项制度,对新到岗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岗前培训,并参加了五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的从药人员岗位培训,均取得了上岗证书;同时从药人员按照相关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持健康证上岗。对中药购进验收、存放、装斗、药品的效期管理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今年在五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检查中,对中西药房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三、强化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1.继续对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严格管理,制定了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实施方案,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院长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明确各级管理权限,明确各级医师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处方权限,明确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按市卫生局要求,上报了2013年上半年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报表。

2.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了医院2013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并备案。

3.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医院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了动态管理,严格控制了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现医院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控制在35种以内。

4.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7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0.734DDDs以下。

5.医院对执业医师和药师及其医护技人员年内进行了2次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医师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了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6.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下发了云南省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技术规范。结合医院实际,专管人员不定期的对科室医生用药情况进行检查,使抗菌素应用有专人管理,层层负责,促进了医院用药合理、安全和规范化管理。今年我院抗菌素使用率为35%,抗菌素使用的种类符合国家要求。

四、深入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廉洁从医意识

1.医院每季度进行一次就诊病人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0%以上;对每一个住院病人进行了住院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如专题学习、全院大会、继续教育等,加大医德医风正面宣传力度,对一些医院发生的重大医疗事件及时的组织全院人员进行学习和教育,通过事件的发生举一反三,教育全院职工从中吸取教训,查找我们医德医风建设方面不足之处。结合我院自身的情况,与患者发生口角或因沟通不够,服务窗口与病人发生争吵的事情时有发生。经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作为医务人员要有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的良好的医疗道德,多与患者沟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处理好医患关系。一视同仁不以貌取人,是医务人员最起码的医德,在任何情况下,治病救人是我们医务人员天经地义的责任,我们应时刻牢记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医院虽然规模不大,但我们面对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我们只能一切从我做起,事事为患者着想,做好医疗服务。在全院召开的大会上不失时机地进行医疗规章制度和医德医风的学习教育,强化医疗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经常性地进行医德医风的教育,警钟长鸣,防范于未然。

3.通过云南华医教育中心购取学习卡,参加了医患沟通技能的全员培训,

参训率达100%。通过培训也使大家认识到作为一名医生、护士、应时时遵循职业操守,提高医患沟通技巧,注重医德医风的学习;刻苦钻研,成就精益求精的医术;廉洁行医注意和改进自己的服务态度,才能更好为患者服务。

4.根据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要求,年末进行了医德医风自查考评。通过对职工医德医风方面进行的自我评价和领导督导的过程,给职工对自己的医德医风表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自我教育的机会。通过考评,医院无收受红包、吃回扣、推诿病人等情况发生。

5.全年医院未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无病人投诉情况发生。

五、利用医院现有条件,做好惠及一方群众的医疗服务工作

我们所属辖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低保户看病问题、慢性病患者就医开药问题、长期在我院诊疗的老病号等问题,如果各个环节做得不够,做得不好,群众都会有反应。为此我们也不失时机地在医院各类会议上给全院人员讲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安全隐患,强化大家优质服务意识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针对辖区内人民群众就医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便民措施。

1.五华敬老院因驻地拆迁,暂搬迁到沙朗桃园乡,我院每月坚持到敬老院看望在院的20多位老人,为他们测血压、血糖、检查身体,进行健康指导。

2.为方便远离昆明又不能来昆的患者,我们长期坚持让病人把胃镜报告单或病情诊断从传真上发过来,接到传真后中医科的医务人员会及时与对方联系,尽快为患者开出药方,将需服用的药及时为患者寄出,为患者提供了极大方便。

3.对中医就诊患者多年来坚持回访制度,由专人采用电话访视的形式,对病人进行用药和饮食等方面的健康指导。

4.定期为辖区内的居民免费测血压,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教育讲座。今年为辖区内居民进行了高血压知识讲座、无偿献血、艾滋病预防等知识讲座,受到辖区内居民的欢迎。

5.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宣传内容贴近群众需求,深受就诊患者和辖区内居民的欢迎。如:戒烟有害健康、肝炎的预防、糖尿病患者的就诊信号、冬季中医养肾等等相关健康保健养身的知识,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和辖区附近居民边看还边记录。今年共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对健康有指导意义的健康教育宣传栏6期,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栏的作用,让患者和辖区内的居民学习到了健康知识,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6.借助中医药优势对辖区内居民进行中医消化道疾病防治和生活起居、饮食、卫生、保健等一系列较完整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宣传。为辖区居民灌输强身健体知识,使辖区居民认可我们的宣传指导,不盲从、不轻信无科学根据的所谓“养生、益寿”知识,从中医科学辩证的角度为辖区居民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1年来进行中医养生保健健康知识讲座2次,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宣传活动2次,制作中医健康宣传栏二期。参加讲座和宣传活动累积人数达800余人次。

7.医院自编和印制22种健康教育宣传处方,内容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胃痛、胆囊炎、返流性食管炎、感冒、脂肪肝、便血、呕吐等等。今年共发放宣传资料八千余份;进行健康咨询1万余人次。

六、严格医院收费和计算机系统管理。

1.医院认真执行医疗收费价格标准,诊疗项目明码标价公示于候诊大厅内。医院对住院病人实行每日费用清单制和医疗费用查询制度。加强对收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各科室收费做到每日有记账、对帐日报。对所有来院就诊和住院的患者,均采取急诊病人优先诊疗。

2.医院计费收费人员经过规范化培训,有俩人取得了劳动保障协理员(医疗保险)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收费管理系统完善,无科室自立项目、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等违规行为发生。

3.医院计算机系统有专人专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专管人员随时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故障,保障了系统地正常运行。

七、认真执行医保政策自觉抵制违纪违规行为

   1.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医保政策,收费室设立了医保咨询窗口,对参保人员进行基本医疗保险咨询服务;根据医保出台的一些新政策和信息,今年制作了5期医保宣传栏,其内容涉及:城乡居民新医保新政策就医指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相关政策问答、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关政策(一)、(二)、基本医

疗保险待遇有哪些等,使前来就诊的病人在候诊时,能及时了解医保政策。

2.认真领会和执行医保政策,全年无骗保、套保的情况发生。

3.认真执行省市与我院签订的医保协议,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无乱收费的情况发生

4.对就诊人员、住院病人进行身份验证,做到人卡相符。

八、加强行业监管,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设置的相关法律法规,每年按照要求进行医院资格年检。对医院所聘用的医护技人员均持证上岗,并为有执业资格人员办理了云南省医疗执业责任保险。

2.对医院职工采取挂牌上岗,并同时在医院候诊大厅出设置醒目的工作人员一览表,接受就诊患者的监督。医院导医台在接诊过程中,耐心细致地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和询问一些对诊疗有关键作用的问题,为下一步医生的诊治提供了方便。

3.对住院的病人护士会主动与患者介绍医院的情况和进行健康指导,按照护理级别定时对病房进行巡视。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在我们力所能及不违反制度的情况下,我们都给予尽量的满足。

4.对门诊就诊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方便和缩短了患者二次来院就诊的分诊时间;对一些不能来复诊的患者通过查阅个人档案和电话联系,可以及时给予用药指导和邮寄药物。

八、存在的问题

1.院、科二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管理监管不够,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受到影响,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不利因素。

2.住院医师严重不足,目前尚未合适人员到岗。是造成住院病人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3.护理工作多为门诊,住院部因为病人少,一直未开展责任制护理,新护士对住院部护理不熟悉。

一年来,医院在医疗护理、医疗安全、医德医风、优质服务、抗菌素合理应用整顿等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因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监管不够和医生岗位的不足,导致医院住院部工作萎缩,对医院今后发展是极为不利,因此在新的一年里,医院要在这方面下大功夫,把院、科二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管理监管工作抓起来并落实,把住院病人收住率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把“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的各项标准认真贯彻和落实,使医院建设和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为医院等级评审奠定厚实的基础。

 

 

昆明段洪光消化道疾病专科医院

2013年12月11日

 

 

                              

                            

 

 

 

 

                                                         

 

 

 

九、存在的问题

1.院、科二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管理监管不够,人员空缺是主要原因。

2.医院虽然注重抓了医德医风建设,但因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与病人发生口角或纠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3.护理工作多为门诊,住院部因为病人少,一直未开展责任制护理,新护士对住院部护理不熟悉。

4.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通过自查和初步整治,认为使用情况并不乐观,主观和客观原因都有,要下大功夫来解决。

5.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今年共发生大小纠纷5起。因工作人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说话不注意,发生矛盾引发纠纷的2起。在我院诊疗后,发生其它情况3起即:

第一例上感服西药后,又发生霉菌性阴道炎,认为是服用了我院医生开的药造成的。

第二例为一位69岁男性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服用我院中药后,于当天夜里呕血,送昆医附一院救治,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病人家属认为是服用了我院所开的中药造成。

第三例为小学生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现荨麻疹,其家长认为是打疫苗造成,现家属仍在与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纠缠。

以上纠纷虽已妥善解决,但对我院来讲吸取的教训太多,以上5起纠纷有我们责任的,也有我们没有责任的,但我们面对的是患者的强大压力,我们却显得无能为力和弱小,纠纷虽解决,但因为在医疗这一块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出现纠纷时,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总会感到太多的无奈和无助。

一年来,医院在医疗护理、医疗安全、医德医风、优质服务、抗菌素合理应用整顿等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按照医疗质量万里行的检查标准,我们也进行了自查,从中找到了差距。在新的一年中,按照医疗质量万里行的标准,我们将加大整改力度,把医院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到位。

 

 

诊所医保管理制度篇7

如今的兽医诊疗,多是由个体兽医进行,秩序较为混乱,对农畜产品安全生产有严重的影响,所以,要较加强兽医诊疗管理。1.完善法律法规,实行依法管理。《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取得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动物诊疗许可证”,然而在法律里却没有这项,《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中也只是说“动物诊疗场所应当符合的动物防疫条件”,有关的管理部门也从未对此类专业技术型人才做出具体的规定。2.因为没有较为配套的管理设施,管理体系也并不完整,望相关部门能够使法律法规得到完善,对动物的诊疗措施也完善起来,兽医制度需要有证可循,有法可依。3.建立管理机制。应该对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要对从业的动物诊疗人员根据条件进行考核、筛选,达到要求者授以兽医资格,针对诊疗场所的限制,适当发放行政许可。针对未取得合格证者,禁止其从事相关活动。4.加强监督管理。要对动物诊疗活动进行监督检测和管理,实行兽医制和处方制度,对于违禁兽药,要严禁使用,违规严重者取消行医资格。5.建立兽医医疗事故处理机制。由于目前没有处理兽医事故的相关机构,导致投诉无法进行,若建立相应的兽医医疗事故处理机制,就能正确处理医疗事故,确保各方利益。

二、加强兽医诊疗管理需重点注意问题

1.加强兽医诊疗管理需要更新观念。近年来,动物医院股份合作制性质越来越突出,而且采取了市场化运作方式,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去,兽医诊疗人员多属于编外人员,如今改革开放之后,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兽医诊疗管理必须更新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对于新体制,兽医诊疗人员要融入进去,加入市场经济全新的浪潮之中。如今兽医诊疗市场管理还不是很规范,兽医市场竞争比较复杂,在新的挑战之下,兽医人员要积极参与挑战,使竞争的市场逐渐发展、完善、提高。2.加强兽医诊疗管理需要更新服务。社会进步,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养殖户对于兽医服务的管理要求也更加严格,兽医管理体制提供了新的机遇,人们必须要认真分析当今形式,确保稳定自身服务市场,以便取得长久发展。过去传统的兽医诊疗服务是等着养殖户上门求医,在诊疗时,会有不能及时服务或是服务中断的情况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兽医诊疗人员和广大养殖人员之间的供需不平衡,难以保证服务的有序进行。这就需要满足和适应我国养殖生产发展的需求,以便更好促进畜禽产业的良好发展。3.加强兽医诊疗管理需要更新技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对肉、奶、蛋等畜禽产品的需求提高,对其质量安全问题也有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兽医诊疗较为单一,仅仅满足人民群众简单的养殖和生产需要。近年来的生产正在朝着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了从事养殖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养殖户自身文化素质和接受能力得到提高,技术得到更新,在本质上使兽医诊疗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我国畜禽产品的安全生产。

三、结语

诊所医保管理制度篇8

候诊室是医院门诊的重要区域,其特点是人群活动频繁、拥挤,病人、病种复杂,带菌情况不一,容易造成交叉感染\[1\]。2003年我国爆发的SaRS疫情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因此,医院总体的服务水平,不仅与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有关,同时也受医院环境卫生条件的影响\[2\]。根据国家《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3\],医院的室内环境质量指标主要有室内空气质量,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和空气中细菌总数,其次还有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噪声。有文献报道,医院门诊室主要的环境质量问题是噪声和可吸入颗粒物\[4\]。也有认为是细菌总数、相对湿度与噪声\[5\]。候诊室引发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科学有效地对医院候诊室进行卫生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候诊室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1病人密度高、流量大

上海的市级综合性医院,在高峰期候诊室和输液室往往人满为患。因为人员密集,人均空间相对较小,空气流通不好,且人员流动频繁,所以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当前,各大医院老年病人数量急剧增长,慢性病患者增多,加上传染性疾病、公共灾难、集体中毒、群体创伤等一些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导致就诊者增多。一些人因为看病心切,选择急诊科进行就医,造成急诊科拥挤,这已成为制约急诊医学发展的一个国际性难题,已引起各国医学界及行政管理部门重视\[6\]。

1.2空气流通

候诊室往往是设有空调的密闭房间,通风状况和空气循环较差,缺乏足够的新风量。既往对医院候诊室的环境卫生进行监测的数据显示,医院空气中的细菌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噪声超标是医院候诊室的共同特点\[7\]。资料显示,南京21家候诊室内噪声的合格率仅为78.80%\[8\]。上海市黄浦区对综合性医院候诊室、输液室开展的卫生学调查显示,噪声的合格率为0.00%,二氧化碳的合格率为24.07%,其次还有甲醛和可吸入颗粒物\[9\]。虹口区医院候诊区“可吸入尘”过高已成为一个较为严重和普遍存在的问题\[10\]。

1.3医院空气中细菌种类多、密度高

病人、医护人员都携带细菌、病毒,从而可能成为传播者。侯诊室汇集免疫力低、易感染人群,由于人流量大,导致各种病原体的积聚,易造成病人之间、病人和健康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医务人员的致病菌带菌率可达70.00%以上,是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11\]。而病人的致病菌带菌率,则更高。

1.4候诊室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

候诊室病人本身的免疫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偏弱,往往因为候诊时间长,加上身体不适,易造成内心烦躁,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易激怒甚至敌对情绪,且长时间暴露在不清新的空气和高强度的噪声中,会出现头痛、头晕、眼部症状(视物模糊)、咽部刺激(咽干、咽痛、咳嗽)、心慌、胸闷等症状,从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2改善医院候诊室环境卫生的建议[12-13]

2.1合理布局

医院建筑物建设时要把好建筑设计卫生审核关,建筑物结构、形状与布局要保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要考虑建筑设计有利于人员疏散,空气流动,有条件的医院可扩大就诊区域以降低候诊区人员密度。同时要加强医院集中空调的设计和使用管理,针对当前日益增加的日均就诊病人数量,要考虑足够的新风量。要严格执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定期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并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空气净化消毒处置能力。要加强通风和吸尘设施,实现空气单向流动。医院在装修时选择不易附着可吸人颗粒的材料装修地坪,尽量不铺设地毯,不用挂毯装饰墙面。为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含量,城市规划部门应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结合城镇规划,全面考虑工业的合理布局。

2.2改进候诊室设施

为控制和消除噪声污染,医院应增加候诊室面积,降低侯诊病人的相对集中程度。在风道、排气管口等部位安装各种消声器,以降低噪声传播;候诊室内采用吸声和隔声专用材料装饰墙壁、房顶,或在室内悬挂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声,以降低室内环境噪声强度。候诊室应使用通风情况良好的房间,并安装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加强医院绿化建设,增加医院周边绿化面积,包括种树、栽花、植草,建立绿化带。地面实行湿式清扫,垃圾废弃物日产日清并分类按有关消毒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卫生间随时清扫、消毒、保洁。

2.3严格执行标准

严格执行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做到经常性监测与及时改进相结合。卫生部于1996年颁布的《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是候诊室中有害物质的法定最高限值。它是防止空气污染、保护患者身心健康、评价医院候诊室微环境污染程度、制订环境防护措施的法定依据。医院候诊室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清扫保洁制度、消毒制度、卫生检查、奖惩制度和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等。改善通风设备,减少因室外污染造成的室内污染。同时将加强空气消毒、减少交叉污染作为医院门诊候诊室的制度加以执行。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门诊候诊室的管理.从技术上给予帮助,使医院门诊候诊环境得到合理改善。

3参考文献

[1]刘洪亮.公共场所卫生与传染病预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8-81.

[2]潘庆忠,宋兴田.医院门诊候诊室微环境卫生监测及评价的统计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2):118-119.

[3]GB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S\].1996.

[4]李志春.成都区县二乙及以上医院候诊室卫生状况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0):763-764.

[5]唐晓敏,梁克为,杨振洲,等.医院空气监测及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33-134.

[6]张晖,王仲,徐腾达,等.急诊科拥挤成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3):235-237.

[7]米虹.成都市医院候诊室的卫生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72-473.

[8]杨声.南京市医院候诊室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6,22(19):1596-1597.

[9]徐敏,王珏,张蕴慧,等.上海市黄浦区市级综合医院候诊输液室空气质量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0,22(9):471-473.

[10]程芳,陈必敬,胡祖荃,等.Z分综合评价法评价医院候诊区空气质量\[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3):221-223.

[11]刘汝青.广州某大医院门诊候诊室空气污染状况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3):288-289.

[12]邱国松.浅谈医院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684-685.

诊所医保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家庭医师责任制社区医疗群台湾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6)22-0014-03

theexperienceandenlightenmentoftheresponsibilitysystemoffamilydoctorsintaiwan

YanGDanhong

(industrialZone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JinshanDistrict,Shanghai201605,China)

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fullimplementationoftheuniversalhealthinsurancesystem,taiwanhasestablishedthefamilydoctorsystemwhichreflectstheorganizationformofthecommunitymedicalgroup.thesystemhasattainedthetargetofthefirstdiagnosisinthecommunityclinic,hierarch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andtwo-wayreferralsoastorealizetheefficientallocationofmedicalresources,whichisworthyofstudyforthemainlandChina.thispaperintroducesthemedicalandhealthsystemintaiwananddevelopmentcourseofthebasicmedicalandhealthservicesystem,structure,andoperationmodeandsummarizestheexperienceinphysiciantraining,healthcaresupport,informationservice,economicincomeandothers.

KeYwoRDSresponsibilitysystemoffamilydoctor;communitymedicalgroup;taiwan

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台湾全科医学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在近10年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获得了wHo的充分肯定。

上海的家庭医师制建立于1993年,金山区于2008年全面试点实施家庭医师团队服务模式,现在积极推进的新一轮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对全科医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更好地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金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安排区域内的全科医师骨干赴台湾地区进行为期2周的学习考察。通过台湾坜新医院及几家盟院的拜访学习、实务考察,亲身感受台湾同行的管理及服务理念,并对台湾全科医师培训和发展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比较海峡两岸的制度差别,我们也对如何发展家庭医生制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特别是在全科医生的资格准入和培养机制、医疗体制的健全、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基金的使用等方面,下面就台湾家庭医师制度的发展作一简要阐述。

1台湾家庭医学发展简史[2]

台湾于1986年3月成立家庭医学会;1988年台湾卫生署制定了专科医师制度,家庭医学位列第一专科,1988年5月,台湾家庭医学会正式成为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会员;2003年3月,台湾提出了全民健康保险家庭医师整合性照护计划,建立了台湾地区家庭医师制度;2011年1月,公告实施二代健康保险(以下简称“健保”,进一步推进了家庭责任医师制度的发展。

2台湾家庭医师责任制度出台背景

台湾地区健保制度中,民众个人负担部分较轻,可自由选择就医。这一模式虽充分保障了民众就医权益,但也极易造成其在不同医疗机构重复就医或越级就医的问题,导致医疗服务碎片化和医疗服务品质下降,同时也增加了健保财政负担[3]。国际卫生改革经验显示,实施家庭医师制度,垂直整合医疗体系,有助于提升医疗品质并降低医疗成本[4]。基于此,2003年3月台湾提出“家庭医师整合性照护试行计划”,建立台湾地区家庭医师制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建立适当分级及医疗模式、强化基层诊所和社区医院的互信和合作,共创民众、政府、医界“三赢”的健康照护模式。

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制度中的“责任”,内含5大内容:负责参保会员的疾病预防,成为会员的医疗守门员,提供一线医疗服务,负责高医疗品质和医病关系,承担财务责任(论人计酬,论人支付)。通过实施家庭医师责任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形成以人为中心、以体系为基础的家庭责任医师医疗服务体系。

3台湾社区医疗群的形成

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医疗服务体系主要以社区医疗群的组织形式体现。2002年台湾建立了第一个社区医疗群,是由台湾坜新医院最早创建的桃园社区医疗群,形成了从医院到社区医疗发展无缝照顾的模式。截至2013年,全台湾已建立社区医疗群374个[5]。每个社区医疗群由一家社区医院(如台湾坜新医院)和n家基层诊所自愿组合,健保局(相当于大陆的医保局)根据资料库就医频率对民众指定签约单位(医院或诊所),并根据签约(一年一次)对象的数量拨给社区医疗群一定的服务费用。

社区医院成立执行中心(主要由护理师负责),开展24h咨询专线服务、医疗小管家等支持体系,不强迫家庭医师参与卫健(社区健康营造及健康促进),只建议其自愿参与。社区医疗群诊所与诊所之间建立平行转诊、诊所与医院之间建立垂直转诊,转诊患者的医疗信息、病历资料实行共享,住院患者实行双主治医师查房制度(诊所医师到社区医院对转诊患者参与查房),以便更好的照护患者,这种方式使双向转诊的服务机制真正落到了实处,彼此合作的互信精神值得推广。

4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4.1严格的资格准入和培养机制

全科医师严格的准入标准、完善的培养机制及实践的独立性保证了全科医生的质量。在台湾,做医生不是件容易的事,各个医科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都较高,而且每年全台湾只招录2000名医学生。台湾的医师训练只有一种学制,7年医科大学毕业后才开始轮训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全科及社区医学,第8年开始才可以进入专科训练,然后可以独立行医。

例如:台湾坜新医院的家庭医学/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创建于1995年,主要负责基层医疗人才的培育,它承担着医学生最后3年的培训工作。其中第1年医生每周仅有2个半天门诊时间,每次只能为5位初诊患者进行诊疗,第2年可以接诊10位患者,到了第3年才可以独立看诊。

严格的资格准入和培养机制实现了台湾全科医学的高水平,借此实现了全台湾医疗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从医疗技术上确保了民众的日常医疗问题可在全科医生处得到解决,避免了基层或社区医院无人问津而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目前大陆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普遍缺乏全科医生,全国8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具备本科学历的医生还不到25%。为稳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队伍,各地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如上海浦东、奉贤等地区推出了远郊补贴的倾斜政策,金山地区则出台了一次性奖励、社区优秀人才津贴等政策。如何加快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提升其职业吸引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4.2高效的健保支持

台湾民众的医疗基金统一由台湾健康保险局管理,“三段五级”(相当于大陆的三级预防)中任何与健康有关的服务都由健保基金提供。健保基金覆盖入院前的疾病预防、健康教育、住院医疗及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家庭日常护理及临终关怀等所有与健康相关的领域。台湾健保报销制度为按医院等级对一定时间段内的住院金额进行全额支付,超过的时间段则由民众自付。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分别实行7d、14d和45d内健保全额支付制度,社区居家照护和安宁养护机构有更长时间段的健保支持。

此外,台湾各级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差别很大,级别越高收费也越高。如台中市某三级医院全科门诊挂号费为250元新台币,而挂靠该院的公立基层医院挂号费仅50元新台币,通过基层医院转诊至三级医院全科门诊也只需支付50元新台币的挂号费。此举有效提高了居民在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处的就诊率。

台湾健保基金的支付模式充分体现了基金使用效率高,覆盖面广、医疗导向力度大的特点。此举有效加速了整个医疗体系的运转,提高了医疗效率,使全科医学模式在社区或基层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4.3完善的信息化服务

为了让医院整体的服务流程作业更加顺畅,以台湾坜新医院为代表的社区医院打造出了一流的医疗咨询系统,目前医疗管理系统(HiS)包含门诊、急诊、住院、护理及支援系统,都为医院自行研发。以门诊为例,每天医院的日均门诊量为2000人次左右,但院内完全看不到拥挤的患者就诊的场景,因为70%的门诊患者均通过特定的预约时间进行就诊。患者不仅可在诊间预约,还可通过电脑或手机预约。预约时,会被告知建议就诊时间。就诊当天,还可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查询具体就诊情况,不必过早去医院等候。

台湾坜新医院还建立了一套智慧看诊系统,在每个诊间外设有系统,可以快速知悉候诊病患的信息、哪些病患正在检查中等讯息。同时,在各项检查后,诊室的医护人员可以即刻知悉患者的就诊情况。强大的信息化服务还包含诊疗服务行动化、医生电子秘书、建立脑卒中个案管理制度、实施电子病历以及上述的“桃园社区医疗群”,它可通过网络双向、实时查看转诊患者的诊疗信息这一系列措施把电脑信息化做到极致,提高医疗品质,打造智慧医院,为患者提供崭新的服务模式。

4.4丰厚的经济收入

经过严格培养的执业医生进入社会后,其社会地位和待遇明显高于公务员等其他行业,这是台湾全科医学模式成功的另一重要条件。台湾地区医生(包括全科医生)的待遇一般是普通公务员的3~6倍,高级别医生的待遇则更高。这使台湾很多医学生选择在社区或基层做全科医生而非单一选择去高等级的大医院从事专科工作,也保证了已在基层或社区工作的医务人员不会因待遇问题而有所流失,从而为台湾全科医学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总而言之,台湾社区医疗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寻找到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模式,成为了亚洲地区的最佳典范之一。大陆地区目前在实践探索中的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类似于台湾地区的社区医疗群,如上海提倡的“1+1+1”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根据自愿原则、居民自身健康需求与就医习惯,原则上按照居民所在辖区选择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家区级医疗机构及一家市级医疗机构,通过辖区家庭医生进行签约,形成“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对于部分病情稳定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开展慢性病长处方用药、需要转诊的予以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

由于海峡两岸的地理环境、人口数量、健康素养、经济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同,使得两岸在医疗机构管理和运行模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医疗制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例如上海最近推行的社区综合改革,很难一蹴而就,要在不断改革和摸索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医疗制度。从台湾社区医疗发展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特别是能够为我们的全科医师培养、双向转诊等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徐绮.加拿大基于家庭医学改革的社区老年慢性疾病管理亮点[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6):495-496.

[2]詹其峰.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养成教育与训练及未来挑战[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82-83.

[3]蔡佳洵.利用全民健保研究数据库探讨台湾民众手术前重复就医次数与决策期间的关键性因素[D].台湾:国立中央大学,2003.

诊所医保管理制度篇10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定点医疗机构,是指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卫生、财政部门审查、确定的,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审查和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并便于管理;

(二)兼顾专科和综合、中医与西医,布局合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

(三)有利于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医疗机构的合理竞争;

(四)有利于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条以下类别的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定点资格:

(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

(二)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院(所);

(三)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四)诊所、中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

(五)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六)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社会卫生服务机构。

第五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后,医疗机构及所在单位的职工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能列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的医疗机构。

第六条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二)符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

(三)遵守国家有关医疗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健全和完善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四)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物价部门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政策,经物价部门监督检查合格;

(五)设立了为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或配备了管理人员,制定了管理制度;

(六)能按照基本医疗保险业务要求配置必要的微机应用设备(包括电脑和poS机)具有微机联网能力和熟练的操作人员;

(七)严格执行国家、省和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政策规定,履行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签订的服务合同。

第七条定点医疗机构审定程序:

(一)申请资格

符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并愿意承担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医疗机构,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报《南昌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并提供以下资料:

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

2、医疗技术设备清单及收费标准;

3、上一年度业务收支情况和门诊、住院诊疗服务量(包括门诊诊疗人次、平均每一诊疗人次医疗费、住院人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等),以及可承担医疗保险服务的能力;

4、符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的证明材料;

5、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物价部门监督检查合格的证明材料;

6、申请时上一年度的下列报表:

①基层卫生单位综合统计表-表1(卫统1表1-11表);

②基层卫生单位综合统计表-表2(卫统2表1-5表);

③诊所、卫生保健医务室机构人员年报表(卫统表4表);

④卫生部门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年报表(卫统表32表);

⑤卫生部门医院出院病人调查表(卫统表33表)。

(二)资格审查和确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卫生、财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的申请和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定点资格审查和确定(具体审查考核办法另行规定)。然后,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申请书》上签署合格意见,发给《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

(三)签订协议

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服务人群、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医疗费用结算的定额标准、医疗费用支付标准及医疗费用审核与控制措施,并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协议有效期为1年。任何一方违反协议,对方均有权解除协议,但须提前3个月通知对方和参保人。

(四)公布挂牌

已签订协议的定点医疗机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并予授牌。其标牌样式,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订制。

第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或工作人员应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共同做好定点医疗服务工作。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的医疗费用单独建帐,并按时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医疗费用月度统计表》等有关资料。

第九条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要逐步实行总额控制、结构调整、分别核算、分别管理。

第十条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就医人员的证卡;要审核处方用药、功能检查、住院诊治等医疗行为是否符合规定。

第十一条定点医疗机构应统一使用经劳动保障行政和卫生部门认可并符合医疗文书规定的复式处方、住院分户帐等各种单据的帐表卡册,同时使用统一制定的专用发票。

第十二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和结算方法,按月及时足额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医疗费用,对不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和除急诊外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第十三条参保人可在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自主选择医院就诊,并可自主决定在定点医疗机构购药或持处方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

第十四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对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费用的检查、审核。定点医疗机构有义务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审核医疗费用所需的全部资料。

第十五条劳动保障部门行政要会同卫生、财政、物价等部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和管理情况的监督并建立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情况的评议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视不同情况,可采取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或取消其定点资格。

第十六条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实行年检制度。年检时由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下列材料:

(一)年检申请表;

(二)《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

(三)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的年度工作总结;

(四)有关医疗保险的财务资料;

(五)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所规定的其它资料。

第十七条未按规定办理年检手续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下一年度内取消其定点资格,并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