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产业的发展状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0:52

电竞产业的发展状况篇1

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domesticwindpowerindustryanditsdevelopmentstatusandtrends,usesmichaelporter's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theorytodescribeandanalyzesthefactorsaffectingChina'swindpowerequipmentindustrycompetitiveness,proposesworksthatshouldbestrengthenedandimprovedtoenhanceandmaintainChina'swindpowerequipmentindustryandits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

关键词:风电;风电装备;装机容量;平均安装功率;国际竞争力

Keywords:windpower;windpowerequipment;installedcapacity;theaverageinstalledpower;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8-0024-03

0引言

利用洁净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环保理念的体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已成为最具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成熟技术和新兴产业,是世界未来最重要的能源。

1世界风电市场及其装备供应

2008年以来,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为24.9%,新增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为17.8%。风电的发展速度趋于缓慢,但仍保持着世界增长最快能源的地位。

2012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4.95Gw,其中海上风电1131mw,比2011年增加了140%,占全球风电新增装机的2.52%。至2012年底,全球累计装机容量约为285.7Gw。

2012年全球新增前十大市场占总装机容量的84.9%,其中美国、中国、德国、印度和英国5国占了总装机容量的73%,美国以其最强的年度业绩成为全球风电市场新增装机容量第一名。全球十大风电装备供应商当年提供33.37Gw的机组,占总量的77.4%,Ge风能取代Vestas公司成为全球前十大供应商的第一名。

至2012年底,全球累计前十大市场占总装机容量的85.2%,其中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和印度5国占了总容量的73%。全球十大供应商累计提供了236Gw的机组,占总量的81.5%。

2中国风电装备发展状态

经连续数年高速增长,2009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首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市场冠军,2010年新增及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风电开始面临上游产能过剩、下游需求疲软、并网消纳困难、弃风限电严重、风电机组及其零部件质量存在不足,核心技术与国外仍有差距等一系列发展瓶颈,增速放缓。

2012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96Gw,其中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3mw。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继续呈下行态势,在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排名上位列美国之后,失去全球第一的位置。

但是,中国风电仍在平稳向前发展。2012年,中国风电并网总量达到60.83Gw,发电量达到1004亿千瓦时,超过核电成为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同时发电量达到了全国总发电量的2%,比2011年的1.5%有所提高。从累计装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风电从2009年的25.8Gw增长到2012年底的75.3Gw,仍保持着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第一的地位。其中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共计389.6mw,是除英国、丹麦以外海上风电装机最多的国家。

3中国风电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3.1分析方法影响竞争力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从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出发,阐述影响我国风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维持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和竞争。这些因素是维持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也是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3.2国际竞争力分析

3.2.1生产要素状况生产要素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可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指先天拥有不用花太大代价就能得到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非技能劳动力等。高级要素是指通过长期投资或培养才能创造出来的要素。包括高科技人才、科研机构、现代管理体系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基本要素的作用因其广泛的使用性和必要性的降低而被削弱,高级要素对竞争优势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①自然资源要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及国家相关部门实施了“全国风能详查和评价”项目。项目根据国际上对风能资源技术开发的评价指标,在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达到300w/m2的风能覆盖区域内,考虑自然地理和国家基本政策对风电开发的制约因素,并剔除装机容量小于1.5mw/km2的区域后,得出我国陆地50m、70m、100m高度层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300w/m2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分别为20亿kw、26亿kw和24亿kw。

美国斯坦福大学土木和环境工程系根据国家气象数据中心和预警系统实验室1998-2002年的风速和温度数据,对7753个地面气象站和446个空间观测点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比较,对全球风能资源进行了统计和计算,得出:全球范围内距离地面80m处的观测点中,平均风速将达到4.59m/s,其中3级及以上风区地带可达8.44m/s。有13%可以达到3级风以上,即风速6.9m/s,非常适合风能的开发利用。在80m高处,符合风能要求的观测点海上比陆地多90%。按在80m高度处6.9m/s的风速计算,全球可利用资源量为72万亿kw。即使只利用其中的20%,依然相当于世界能源消费量的总和或电力需求的7倍。

我国可利用风能居世界首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风电产业及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②人力资源要素。风电技术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材料科学、声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控制技术、气象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和多种领域,是一项综合的高技术。需要专业的技术培训体系才能造就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为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占有极大优势。但从风电市场快速增长过程中所呈现的人才短缺现象来看,人才存量不足、高素质人才队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不利于行业竞争力的塑造与提高。

③生产能力与企业规模。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具备兆瓦级机组生产能力的企业不断增多,生产能力亦从2005年前的小批量转变为现在的大批量生产。

2012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96Gw,其中前4家制造商产品装机超过50%,前10家制造商产品装机超过80%,产业集中度较2010年有所下降。金风科技、联合动力,华锐风电、明阳风电是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排名前4位企业,亦是全球十大供应商,具有较强实力。

我国十大风电装备供应商及其世界排名见表1。

④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方式。指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特点及竞争程度所赖以存在的国家环境。激烈的国内竞争不仅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有利的刺激要素,而且会迫使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去参与竞争。

目前我国的风电装备制造主要企业多是上市公司,基本实施了现代企业制度,但管理水平较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企业的所有者与企业的经营者之间的委托机制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仍不健全,经营者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企业的经营目标不甚明确,造成企业的效率不高,国际竞争力不足。

我国风电装备制造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见表2。

3.2.2需求要素状况需求要素状况指国内外市场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①市场需求。国内需求是提高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原动力。国内需求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各国竞争优势的差异。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若国内生产企业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国外厂商必然会抢占国内市场,抑制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2007年我国国内企业(含合资)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组占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57.2%,累计装机容量的47.2%;2012年我国国内企业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组已占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92.5%,累计装机容量的86.2%。

国内制造商已经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的90%以上,并开始出口海外。2012年我国出口发运风电机组容量430mw(225台)。

2001~2012年新增及累计风电机组安装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8.8%、66.5%,远超全球平均的20.1%、25.1%。同时,中国新增及累计风电机组安装已占全球安装容量的20%~50%,呈良好发展态势。见图1。

②产品技术。2005年左右,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主要依靠购买技术许可证的方式进入市场,进行风电机组的制造。随着市场的发展,国内风电机组制造企业研发能力逐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实现了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从引进消化、联合设计到自主设计的转化。已自主开发出适用于与低温、高原、低风速区域的多型风电机组,基本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

2005年以前,我国安装的多是兆瓦级以下的风力发电机组,功率多为250-300kw、600kw、750-800kw。2005年-2007年,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机组,2012年达到了风电装机平均功率达到1.6mw。详见图2。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07年才安装了一台试验性的风电机组。2010年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34台3mw机组正式并网发电。2011年以来,国内制造企业在2.5mw、3mw、5mw及以上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发上取得显著进展,华锐风电的5mw、6mw样机均已安装并进入试验阶段,联合动力6mw、重庆海装5mw等也分别下线。2012年,我国新增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27mw(46台),占当年总装机容量的0.98%。其中潮间带装机容量为113mw,占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89%。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建成海上风电项目总计389.6mw。

从全球风电机组装机范围看,2012年直驱型风电机组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19.5%,传统式的双馈感应发电机组仍为主流机型。主力机型功率为1.5-3.6mw,其中功率1.5mw以上的风电机组当年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96.3%,功率2.5mw以上的风电机组当年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12.8%。随着海上风电的迅速发展,单机容量为5-6mw的风电机组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营。美国7mw风电机组已经研制成功,正在研制10mw机组;英国10mw机组也正在进行设计,挪威正在研制14mw的机组,欧盟正在考虑研制20mw的风电机组。

尽管近几年我国风电机组平均安装功率超过1.5mw,但与美国、欧洲主要国家安装的风电机组比较,还有较大差距。这也反映了我国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与欧美强国比较还存在差距,先进风电装备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③质量状态。我国风电机组产量及产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成熟产品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风力发电机组故障频发,且呈上升趋势。故障主要集中在风电机组的变桨系统、变频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齿轮箱、发电机、偏航系统等部位。此外,在风电并网性能方面,产品可靠性较差,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不利影响。

3.2.3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指相关上游、下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及状态。风电装备行业的上游产业主要是零部件供应和配套服务业,下游产业为电力行业。

近10年来我国电力安装容量年均增长12.8%,下游行业的需求及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2012年我国电力安装容量11.44亿kw,其中风电机组安装容量6237万kw;风电机组安装容量已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5.5%。

其上游产业主要是零部件制造业和配套服务业。

零部件制造业主要包括叶片、轴承、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等。其中叶片、发电机以及大规格的偏航轴承、变桨轴承和主轴轴承,国内已实现批量生产,具有很强的供应能力。齿轮箱轴承、发电机轴承和大尺寸主轴轴承目前全部采用进口产品,制约了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变流器以进口和采购外资企业的产品为主,由于市场供应充足,尽管国产化率不高,但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配套服务业主要包括公共数据库、以及标准、检测及认证。目前我国风况数据未被很好的整合应用,反应风电设备运行及质量状况的数据库也处于缺失状态,影响中国风电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风电国家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中有些直接等同采用ieC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否完全适合中国风况及气候的具体特点尚未经过验证。同时,我国风电产品检测、认证的能力也已经逐步培养起来,初步形成风电设备自愿性检测认证体系。但尚无一个较为全面的大型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综合检测平台,严重影响我国风电自主创新及制造能力的提高。

3.2.4产业政策在“十一”时期,我国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鼓励风电发展的分区域电价、费用分摊、优先并网等政策措施,建立了促进风电发展的政策体系,并组织了风能资源评价、风电特许权招标、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建设等,积极促进风电产业发展。

2010年《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决定》,指出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并提出要“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收购制度”,并将实施配额制作为促进新能源发展的重大体制、机制创新手段。

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了能源工作总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协调地发展风电。全年实现新增风电总装机量1800万千瓦(18Gw)。

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为我国风电及其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结语

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巨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风电发展迅速,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增及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前列。同时,涵盖风电开发建设、装备制造、技术研发、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产业链逐步建立、逐步完善,中国已步入世界风电大国行列,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但是,在风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建设、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亟待加强,风电公共数据库、风电标准、检测和认证等公共服务体系亦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电气化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将高于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风电及其风电装备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m].

电竞产业的发展状况篇2

【关键词】财务报表;精细分析;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5)23-0096-04

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市场逐渐演变为一个高度竞争的弑杀场。在这种氛围下,企业强烈地意识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压迫感。要想在残酷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地了解企业竞争力的状况。企业的财务报表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且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因此,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加以量化,透过财务报表中的会计数据深入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可以直观地反映其核心竞争力的现状。本文将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相结合,利用财务指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精细分析。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的选取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许多要素整合而形成的整合性能力,其基本要素可以分为价值创造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经营安全能力、企业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车红娟、王林峰,2010)。

价值创造能力,即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财务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价值起决定性作用,它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中的盈利能力来体现。所以选择分析价值创造能力的财务指标有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

资产运营能力,是指企业创造收入的能力,反映企业的资产营运效率和效益的好坏。资产运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资产的周转速度、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所以选取分析资产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经营安全能力,是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反映企业在财务环境下日常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程度。主要运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支付倍数等财务指标反映。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在保持基本经营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分析该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净资产平均增长率、总资产平均增长率。

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具有一支高质素、专业化的研发队伍,支撑企业在技术上优越于竞争对手的一种能力。用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及其给企业赚取的收益情况来衡量企业创新能力。该指标反映了研发成本每增加一个单位可以给企业创造多少利润。研究开发技术是企业难以替代的无形资产,所以创新能力是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二、利用财务指标对深圳奥拓电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一)公司简介

深圳市深圳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奥拓电子公司)成立于1993年,坐落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一家主要从事LeD应用产品和金融电子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相应专业服务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与服务体系,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深圳奥拓电子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LeD视频显示系统、LeD信息及指标系统、电子回单系统,是国内最早一批进入LeD显示领域的企业之一。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多个专利,是中国光协LeD显示应用分会副会长单位、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是LeD应用和金融电子行业中的知名企业。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能力的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越强,其保持创造价值的增长越大。根据深圳奥拓电子公司2011―2013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来分析说明该企业在价值创造能力上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指标数据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深圳奥拓电子公司2011―2013年度每股收益基本保持在0.45元左右,且都高于当年的行业平均水平;从主营业务利润率这个指标可以看出2011―2013年都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较快,在2013年该指标甚至是同行业平均值的两倍多,说明深圳奥拓电子公司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同时说明资产利用的效果较好,成本的控制水平较高;通过总资产净利率这个指标可以看出,虽然企业盈利,但是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较弱;公司2011―201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表现不佳,低于行业的当期水平。综合四个指标的数据,可以分析出,深圳奥拓电子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总体表现一般,在行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突出,处于中上水平。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营运能力的分析

资产营运能力,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营运效率和效益的好坏。根据深圳奥拓电子公司2011―2013年的财务报表数字分析可说明该企业在资产运营能力上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指标数据如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深圳奥拓电子公司2011―2013年总资产周转率逐年降低,从0.59次降至为0.43次,比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低,表明2011―2013年该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较低,销售能力低;从流动资产周转率这个指标可以看出指标处于下降趋势,由0.64次下降到0.51次,说明深圳奥拓电子公司的资产利用效率缓慢下降,资产在浪费中,降低了企业获利的能力。

流动资产周转率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存货的占用水平较高,浪费率高,导致了变现能力弱,该公司存货周转率由2.74次降至2.21次,低于企业标准值3次。与此同时深圳奥拓电子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由4.93次降到4.46次,这表明2011―2013年,企业收账速度也在下降,账龄变长或销售大幅度下降,资产流动性弱,坏账损失的情况可能会变高。综上所述,2011―2013年度深圳奥拓电子公司的资产运营能力表现不佳,反映出深圳奥拓电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资产运营能力在行业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营安全能力分析

经营安全能力,是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反映企业在财务环境下日常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程度。根据深圳奥拓电子公司2011―2013年度的财务报表数字来分析说明该企业在经营安全能力上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指标数据如表3。

从表3可以分析出2011―2013年深圳奥拓电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指标在逐年增长,由12.4853%增长到16.2859%,但行业的平均值是由26.538%增长至29.614%,总体上看深圳奥拓电子公司三年的数据都低于行业平均值,说明长期偿债能力较强。电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都要依靠无形资产(核心技术)等,由于这些资产的特殊性,企业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保证,而企业的偿债能力高,说明公司没有长期的资金作保证。这可能也是行业所体现出来的特点。然而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这两个指标说明该企业的偿债能力风险较低。深圳奥拓电子公司2011―2013年的速动比率指标从6.6792%下降到4.9424%,比同行业平均值高,初步分析该公司在该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资产流动性以及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良好。综合分析,2011―2013年深圳奥拓电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经营安全能力的表现相对较佳,但在国内行业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突出。

(五)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能力的分析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在保持基本经营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根据深圳奥拓电子公司2011―2013年的财务报表数字来分析说明该企业在发展能力上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指标数据如表4。

增加营业收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结合深圳奥拓电子公司的实际情况,从表4可以分析出2012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由32.3009%下降到2013年度的-7.9846%,主要原因是公司金融电子业务搬迁至南京,受到一定的影响,部分国外合同订单延期致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呈负数。而净资产增长率这个指标反映出2011―2013年该企业未来经营持续发展强劲。深圳奥拓电子公司虽然2013年的净资产增长率为-7.1916%,呈现负增长,但是2012年的指标数54.4973%与2013年的指标数都比同行业指标数要高,说明虽然企业有发展强劲,但是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过于缓慢。2011―2013年度总资产增长率指标由158.4202%急降至8.5143%。综合分析,深圳奥拓电子公司在2011―2013年发展不够稳定,故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能力表现并不理想。

(六)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分析

“一招鲜,吃遍天”这是市场竞争中的不二法门。要“一招鲜”就必须有不断的创新,谁能不断地创造出这“一招鲜”来,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的创新竞争力是企业赢得超额收益及回报的根本。深圳奥拓电子公司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可以从企业研发总支出情况来分析,具体指标数据如表5。

从表5可以初步分析出深圳奥拓电子公司在2011―2013年技术创新方面研发总投入在不断增加,2012年全年研发支出比2011年全年增长21.84%,2013年全年的研发支出比2012年全年增长25.83%,而2011年到2013年连续三年年均投入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为8.79%,高于同行业同一时间的平均水平6.74%。结合深圳奥拓电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初步表明该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研发队伍,始终坚持技术驱动型差异化战略,坚持自主开发、自主创新的研发道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研发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行业前瞻性的新产品,使公司的技术和产品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三、深圳奥拓电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一个企业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该企业在创造价值上就会保持增长,而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收益最终会在财务报表中表现出来。所以通过以上财务指标对深圳奥拓电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创造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经营安全能力、企业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财务能力进行分析,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可以综合得出表6。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企业财务活动能力表现出来。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是财务能力的核心体现,相对于其他能力,这两个能力更具有参考性和代表性,而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所以综合上述对深圳奥拓电子公司2011―2013年核心竞争力财务能力的分析,并结合表6可以分析出2012―2013年深圳奥拓电子公司盈利能力与发展能力的排行位置有所下降,初步分析可能原因是公司金融电子业务搬迁至南京,业务收入受到一定的环境影响,阻碍了企业发展,导致竞争力下降。但深圳奥拓电子公司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仍然不断地加大投资来巩固其在激烈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深圳奥拓电子公司2011―2013年的目标是坚持技术驱动型差异化战略,坚持自主开发、自主创新的研发道路。虽然各项财务指标反映出深圳奥拓电子公司的财务核心竞争力表现并不突出,但企业未来可以向技术创新方面发展,形成得以持续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车红娟,王林峰.试析财务管理能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4):227-228.

[2]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官网.http://.cn/.

[3]张海报.苏宁电器核心竞争力分析与发展预测[J].会计之友,2013(14):55-58.

[4]时钰.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探析[J].财会通讯,2012(20):69-70.

[5]刘崇明,许丹.基于财务报表的归因分析及财务诊断研究[J].会计之友,2014(35):21-23.

电竞产业的发展状况篇3

1、政策动态:国家最新家电政策及导向、政府支持重要投资项目(如:鼓励芜湖建厂、家电下乡、节能惠民、以旧换新、鼓励节能减排等)、国家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的技术路线图动向及内容、国家“产、学、研”重要项目;

2、标准动态:白电产品标准的制定情况,包括尚未公布出来的标准制定计划、标准合作制定单位、最新标准及国内外即将出台标准对家电的影响。

3、共性技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工业设计、消费者研究等共性技术的新动向,扫描标杆和竞争对手关键技术创新和动态,如智能控制、无网豆浆、冷冻技术、热泵节能、包装技术等。

4、标杆及竞争对手信息:重点关注几家标杆企业动向及重大事件。年度关键经营研发数据、新产品研发项目、重要高层会议、基础研究情况、专利状况及技术规划、新技术研发动向、最新技术成果、存在的不足等以及成果转化情况分析。

5、家电新工艺或新材料的介绍和分析:产品新材料的使用,优劣势分析。

如何解决客户的需求?首先来分析一下背景。客户是一个大型的家电企业,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很好,产品从空调冰箱洗衣机到各种小家电,覆盖了整个白电领域。本次需求是该公司集团层面研发机构提出来的,是针对白电行业技术发展的跟踪,其目的是了解家电行业的最新技术,确定该公司的技术方向。

客户的需求有三个层面内容:其一是相关行业政策,包括产品的标准制定,需要第一时间掌握;其二是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特别是关键技术创新和动态;其三是标杆企业以及竞争对手的研发状况,以及新产品的推出等。从情报信息来源来看,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从公开渠道获取,比如网站(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网站)、报刊杂志等,另一方面需要和相关研发机构,比如高校,一些研究所建立联系,了解这些机构的研发项目,同时还必须在各个标杆企业建立一定的信息渠道,了解相关企业的产品研发情况。

根据赛立信在竞争情报业务的经验,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综合的竞争情报建设项目,需要专门的人员、机构,需要建立一个竞争情报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基础信息的收集,关键信息源的建立,以及信息整理、归类,最后形成有价值的竞争情报。

我们建议的解决方案如下:

1、对公开信息进行日常动态收集。目前市场上有部分竞争情报服务软件,专门用于网上信息收集,只要设定关键词,软件会自动从网上抓取需要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形成基础信息。

2、建立研发机构信息源。对家电进行研究的研发机构,比如有政府背景的研究所、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包括国外的研发机构,与它们建立联系,了解它们的技术研究,项目进展,并且寻求一定的合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也可以获取部分的合作项目;

电竞产业的发展状况篇4

关键词:竞争;市场;过度竞争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2-0044-04

一、国内外市场过度竞争的现状

有文字记载的大部分人类历史,人类几乎都是在生活资料极其短缺的情况下艰难生存的。但是随着人类科学知识、生产技术的提高,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取代封建小农经济及工业化革命后,物质资料生产得以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在20个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源于生产过剩的危机。截至目前,源于过剩的争夺市场需求的“战争”从来没有间断过。

建国后的3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30年来,中国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由短缺型向过剩型的根本转变,在许多行业,尤其是家电工业、轻纺、服装业、制鞋业、建材工业、商业零售业、甚至农产品也产生了相对过剩。在有的发展中国家短缺的资金也开始出现过剩的问题。

近年的新技术革命对于市场格局又产生了新的重大影响,在某些市场领域,供应能力几乎呈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在高度集中的产业,一、两家企业的供货能力就足以满足乃至超过全球需求量。相对应地,市场的需求增长却不可能如技术的发展那般具有爆炸性。供需方面日益产生了严重的不均衡,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瓶颈早已不是资金、技术、甚至自然资源,而是市场需求的不足。近年来,欧美电信业始终笼罩在亏损的阴影下。据媒体报道(罗之妮,2003),欧洲最大电信公司――德国电信公司2006年全年的亏损达246亿欧元,创下欧洲企业史上最大亏损纪录,致使其不得不增加裁员数目,以集中资源于集团的营运部门。德国电信为了摆脱640亿欧元的外债一直都在出售公司的各种资产。

无独有偶,欧洲第二大电讯公司2003全年亏损扩大至207亿欧元,创下法国企业史上最高年度亏损纪录;而旗下移动电话公司orange同期亏损45.4亿欧元,其不得不采取大规模裁员、出售部分股权、不向股东支付股息等方法,自行筹集150亿欧元资金,以挽救这个欧洲欠债最多的电信公司的命运。

在美国情况也差不多,电信运营业困难重重,大批电信公司不是破产拆分就是裁员。自2001年以来,美国至少有7家公开上市电信公司宣告破产,未上市的电信公司的倒闭数量则多达几十家。近两年来,美国电信业已累计裁员11万,相当于全美企业裁员总数的20%,成为美国裁员最严重的产业。

再看中国的香港地区,自1995年起,本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国际电话市场引入了竞争。1995年,香港电讯管理局批准4家公司以竞争形式提供本地固定电话服务,开始打破原先只有香港电讯一家垄断经营的局面。1998年,香港电讯有限公司结束国际电话业务专营权,开始与其他3家固定电话公司一起进行竞争。在移动通信方面,香港共有11个移动电话网络,有6家独立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分别经营。但是,由于过度引入竞争,造成了竞争无序、大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局面。现在香港各电信企业基本都是亏本经营国际长途电话业务,再加上一些国际资本的盲目投资支持,一些电信企业采取短期的降价竞争,严重影响了香港电信业的长远发展。

纵观欧美当前电信业发展的低迷。一般舆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过度竞争”。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促进竞争为基本特征的电信改革中,减少干预、放松管制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在现实中很多欧美国家也是这样操作的。但是管制的放松和竞争的加剧并没有带来人们预期的效果,反而引发了欧美电信业“过度竞争”的问题。时至今日,由于“过度竞争”,大批电信公司不是破产就是裁员,还波及到金融、房地产等其他行业。

在中国,电讯行业尽管已经开始引入部分竞争,但是依然受到政府高度控制,所以竞争的态势还远远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激烈,即便如此,过度竞争的阴影已经开始显现。

在传统行业,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经过多年磨炼的厂商对市场需求都有着相当准确的理性预期,市场供求关系相对来说非常稳定,起伏不大。但是在中国,已被西方认为是夕阳产业的传统工业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是极其惊人的,而厂商并没有对付供应过剩的经验和心理准备。在钢铁业(彭丽红,2003),从供求总量看,未来的过度竞争成为必然。由于这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钢铁等基础材料的需求大幅增长,需求畅旺,供应不足,价格上扬,钢铁行业普遍取得了相当好的经营业绩,由此刺激了大量资金投入钢铁行业。据专家估计,目前在建的项目大约有1.2亿吨,2005年,全国钢的生产能力就达到3.33亿吨,也就是说,中国钢产量从2亿吨~3亿吨只需3年时间,而同期的钢材需求只能达到2.5亿吨~2.6亿吨。过度竞争导致资源浪费、价格下降、利润下滑。从目前市场情况看,部分钢材品种的社会库存已经对市场形成一定压力,部分品种出现价格回调。

2002年国内纺织行业出口形势的火爆,极大地刺激了对这个行业的投资热情。2002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的纺织机械达到了26亿美元,但是即使在纺织行业全面飘红的2002年,国内纺织行业的产能也并没有完全释放。与此同时,2002年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在国际上招致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

在家用电器市场,自1989年8月长虹发起第一次价格竞争以来,中国彩电业一直处于剧烈的价格竞争状态,近年又蔓延至彩电高端市场。

面对突如其来的供应过剩以及由于供应过剩而在厂商之间展开的争夺市场份额的激烈争斗乃至由此造成的市场损失,政府和厂商都显得准备不足。

二、过度竞争的概念

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并不能必然导致生产、消费的平衡和良性循环,这种现象引起了学者的相当关注。

美国学者贝恩(J.Bain,1968)在其奠定产业组织学基石的《产业组织》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过度竞争”的概念。谢勒(Scherer,1980)将过度竞争称为“自杀式竞争”。

相对欧美学者,日本学者对过度竞争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日本,“过度竞争”更多地被称为“过当竞争”。日本学者两角良彦在《产业政策の理论》第61页中指出:“由竞争所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大于由竞争所获得的国民经济利益”,这样的竞争就叫做过当竞争。小宫隆太郎(1984)是对“过当竞争”的提法持批评态度的日本学者。他认为:“过度竞争”与“过当竞争”是两个虽然接近却有着严格区分的概念。按照小宫的评论,“过当竞争”论的价值规范味道甚浓且适用范围太广,可能给某些限制竞争实

行垄断的做法提供口实。

村上泰亮(1984)采用成本递减(收益递增)的假设,从理论上对“过度竞争”进行了分析。日本的伊藤元重(1988)运用相同的假设,提出关于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产业中的企业进入规制的妥当性,即所谓“过度进入定理”问题。

在国内,张维迎等在《恶性竞争的产权基础》中对“恶性竞争”概念进行了界定。作者将“恶性竞争”定义为“价格小于边际成本的定价行为”,国内其他学者在引用《恶性竞争的产权基础》中“恶性竞争”的概念时往往将其与通常所说的“过度竞争”概念看成是同一个经济学概念。

曹建海(2000)在其《过度竞争论》中为过度竞争下了一个看似相当全面的定义。罗云辉、夏大慰在《市场经济中过度竞争的存在性的理论基础》中也提出了自己对过度竞争的看法。

尽管有不少学者关注过度竞争的问题,但是关于“过度竞争”的内涵,迄今没有人从经济学角度给出一个使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定义。无论是以贝恩为代表的西方学者还是日本的众多学者,更多的是对过度竞争所呈现的表面现象的罗列和引起过度竞争的各种可能原因的总结。

笔者认为所谓过度竞争是指参与某个市场竞争的任何一家企业的期望利润都小于零的状态。换句话说,过度竞争就是“没有赢家”的市场竞争状态。参与竞争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盈利(包括未来的盈利希望)。

对于本人对过度竞争的定义,有几点必须说明:

1 判断过度竞争应排除短期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策略,而应着眼于长期的结果。所以定义过度竞争时不应以一时的盈利状况为标准,而应着眼于未来整体的盈利状况。

2 判断一个市场是否是过度竞争,也不能以个别产品为判断标准。现代企业的产品一般不可能只有一个,往往有着众多系列。每个系列都有众多的型号。企业出于整体考虑,个别产品不赚钱甚至亏本是常见的现象。

3 判断一个市场是否存在过度竞争,不能以部分企业是否处于亏损状态为标准。在某个行业的众多企业中,只要有部分企业是盈利的,甚至是有盈利前景的,则这个行业就不应看作是过度竞争的,那些亏损的企业如果不能在竞争中扭转局面,就应该被市场淘汰。

三、引发过度竞争的根本诱因――同质化

诱发过度竞争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最显著的原因就是所谓的同质化。

设有两家企业,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同时排除消费者的品牌偏好。不妨设两家企业具有相同的正的固定成本F>0,具有相同的边际成本c>0。这里相同的技术条件反映为相同的边际成本。

假设在一定的时间内,如果两家企业定相同的价格p,并且p-c=ε>0,设这时的市场总需求为Q,由于两家企业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别,可以认为两家企业各自得到的Q/2市场份额。在不考虑利率或者贴现率的条件下,只要两家企业定同样的价格且此价格比边际成本高一点,这两家企业的长期的总收入一定会大于总成本,即两家企业最终都是盈利的。

但现实是任何企业都是以最大化利润为最终目标的,假设各家企业的产能是不受限制的,则两家企业定同样的价格p(p-c=ε>0)并非是稳定的均衡状态,因为任何一家企业只要将价格稍微降低到p-δ,δ>0,无论这个实数δ有多小,这家企业的价格p-δ就将严格小于另外一家企业的价格p。由于两家企业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别,这家首先降价的企业将获得所有的市场份额Q,其总收入将为Q(p-δ-c)n,这样先降价的企业就获得了几乎是原来两倍的收入,而没有降价的企业由于丧失了所有的市场份额,收入降为0。

问题是这两家企业都是理性的,他们不仅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都会预计到对方会先发制人地采用降价战略抢占市场份额,只要一家企业将价格降到p′(c<p′<p),则另一家企业必然会报复,定一个更低的价格p″(c<p″<p′

在这种状态下,两家企业都以边际成本定价,在固定F>0的条件下,两家企业都将永远都处于亏损状态,根据本文对过度竞争的定义,这时的市场状态就是过度竞争的状态。

从以上推导可以看出,产品的同质化必然导致过度竞争的发生。这种过度竞争本质上就是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虽然相互竞争的两家企业都想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最终结果是所有的企业都亏损。个体的理性导致了整体的非理性。

四、规避过度竞争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同质化不仅仅是指产品相同,而且是技术水平也相同。技术水平的高低集中反映在企业控制成本的能力方面。技术高的企业可以使用较低成本生产出同样优秀的产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成本生产出更高质量水平的产品。

设想如果双方的技术条件不同,第一家企业的技术水平比第二家高,表现在成本上就是第一家企业可以用较低的成本生产出同样的产品,即c1

避免产品的同质化,寻求差异化经营是规避过度竞争的主要途径。企业应该积极进取,努力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创新产品,创新服务,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追求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途径很多,比如改变产品的外观设计、包装,甚至仅仅是简单改变一下颜色,都可能创造具有独特性的产品。即使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地点出售,店面的环境的不同,都可以吸引不同的客户。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并非任何商品和服务都那么可以采用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在前述的电信行业,特别是电信的基础服务产品语音通话,事实上是很难真正具有差异化的手段,无论你采用什么通信技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是难以觉察到其中的差异的。所以在电信服务市场,表现为恶性价格竞争形式的过度竞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劳动力市场,未受过专业培训的普通劳工只能提供最简单的劳动,由于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短期内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是相当难的,因而这类劳工在与用工方进行工资谈判时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用工方几乎可以任意压低工资,由于普通劳工之间的过度竞争(你不干,有别人干,总有人接受更低的工资),这类劳工最终被迫接受极低的工资和恶劣的工作条件,这严重影响了工人的身心健康和劳动力的再生产。因此,在这类市场,国家的适度行政、法律的干预是必须的,可以避免或者降低过度竞争发生的可能性。

电竞产业的发展状况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生态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战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出现了新的格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开始发生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仅仅依靠加快推出新产品、服务和进入市场的速度等方式已经很难奏效。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创始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对于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是自身独有的、能支持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其实质内涵在于“消费者剩余”。它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集中了企业的最主要优势而逐渐积累形成的。它不仅可以带给企业商业性的价值和意义,还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性的核心能力,并且影响着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和延展性的特点。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给中小企业带来与大企业平等竞争机会的同时,也使中小企业面临着整体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在电子商务生态环境下,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新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一)管理方面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缺乏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还是沿用传统的人治决策政策,管理机制不科学。这就使得企业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缺乏制度上的有力保障,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都缺乏动力,处于一种僵化的状态,管理混乱。

(二)经营方面

我国的中小企业较国外相比,经营能力明显不足。首先,经营理念上相对落后,片面强调战术而忽视从战略上占据有利地位。盲目地按照过往经验决策而不与时俱进,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经营的方向和领域也经常摇摆不定,随波逐流,具有极大的盲目性、随意性以及投机性。其次,营销决策方面目光短浅,决策缺乏科学的分析,片面强调短期效益,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急功近利的情况时有发生。再次,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三)技术创新方面

我国的中小企业缺乏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主要表现在对企业技术革新的资金投入不足。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企业在技术革新上的资金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生态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

电子商务交易不受时空的限制,营销成本也相对较低,这就为资金少、生产规模小的中小企业解决了很多困难。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中小企业可以在消费者市场以及营销途径等方面与大企业处于相对平等的竞争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电子商务完善了中小企业的竞争战略

结构学派代表人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并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影响企业竞争强度的5种力量,为后来波特提出企业竞争战略三类型奠定了基础。所谓企业竞争战略三类型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与聚焦战略。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等可以凭借数字化的网络设备得以重新优化配置,这就大大缩减了企业在生产、销售以及交易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达到了节省成本的最佳目的。

此外,网络也为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提供了便利。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现状,分析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并主动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客户,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的普及使得企业的内部结构得以优化,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将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效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便可以对客户的要求做出及时的反应,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和周到的服务。同时网络技术也便于公司与客户的网上交流以及对订单情况的跟踪服务,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和企业库存状况来安排生产,加快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提高企业的整体营销水平。

(二)电子商务为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

企业提高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内部的培育以及外部的交易两条途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内部的培养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但是有意识的外部交易也可以促进企业改善外部环境、调整经营领域,从而为企业的内部培育提供良好的企业土壤,为企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对于企业来说,有意识的外部交易无疑就是技术创新,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不断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同时通过网络交流,也拓宽了企业和外界的交流渠道,便于企业选择国内外众多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学习和交流,优势互补,吸收其他公司的先进管理技术和资源,实现联合融资、提高生产力的效果,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率,挖掘企业的潜力,加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此外,外部交易的改善,也为企业内部的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方保障。网络信息的畅通,使得企业可以及时掌握市场的需求,公司员工便可以根据市场要求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增强自身的技术本领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学会不断地分析和总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使企业的内部结构得到完善。

(三)电子商务延伸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空间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做好市场调查,在众多细分市场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分支,正确选择自己的生态位,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只有拥有一个核心业务的企业才能针对自己的核心产品,完善自己的品牌实力,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进而扩大企业的经营领域。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企业延展新空间、发展新业务提供了条件。

三、电子商务生态环境下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信息和服务开始在网上普及,这对中小企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在网上获取及时的市场信息,拓宽自己的营销渠道,丰富企业的物流技术手段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利用有限的资源,优化配置技术、资金、人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自身在电子商务生态环境中的核心竞争力。

(一)正确选择企业生态位

企业生态位的选择是根据企业及所处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系统内的企业主要面临着3种发展方向上的选择,即发展成为骨干型企业、主宰型企业或缝隙型企业。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生态环境来作出不同的选择,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而不能简单的复制和模仿。

骨干型企业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中枢位置,在系统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创造价值和分享价值。它为系统内的成员提供共享的资源,并找到有效的提高系统资源和价值的办法,并与系统内的成员分享这些价值,从而达到共同进化的目的。主宰型的企业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比较特殊,它试图通过垂直一体化来控制、拥有并进而消灭众多节点企业。主宰型的企业在为系统创造的价值上并不如骨干型企业,其在获得价值的过程中容易破坏生态系统的健康,从而导致整个系统难以健康发展,甚至最终走向崩溃。所以,对于主宰型企业来说,将其战略目标进行有效的转变,从而转化为骨干型企业,才能实现对系统价值的创造和分享。而缝隙型企业需要加强对企业自身的认识和了解,在系统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创造出在缝隙中生存的不同优势和特性的产品。为数众多的缝隙型企业采取的是高度专业化的战略,对骨干型和主宰型企业有一种天然的依赖,它们主要是凭着差异化的发展战略而求得生存之地。缝隙型企业的发展,是生态系统多样化的表现,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繁荣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制定适应电子商务生态的企业发展战略

战略目标对于企业来说,是企业发展的蓝皮书,是其发展宗旨的具体化,具有宏观性、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但是,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发展,也要根据当前市场的情形,适时地调整和改变企业的发展战略,以适应当前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才能与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状况相匹配,使企业在当前比较有限的资源环境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电子商务生态环境下,中小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过程中,要从传统上的那种比较机械和相对封闭的观念中走出来,转变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生态系统眼光的现代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但要认识到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所处的环境,还需要把企业自己和当前的电子商务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系统中不同企业之间的和谐发展与共同进化。

此外,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有效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开发核心技术,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所在,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管理。其次,要实行绩效管理,将技术创新与资源使用结合起来,强调在制度上树立起充分利用已有技术资源的观念。中小企业虽然在资金、技术和设备上无法和大企业比拟,但有其独特的灵活性和组织的弹力性,这使得其信息的传递、电子商务技术的推广等都比较便利,可以更好更快捷地获得产品和服务反馈信息,有利于企业对自己的技术和服务进行及时的调整或革新。再次,要开发一套基于企业产品战略和规划的核心技术研发策略,以充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技术研发资金。在电子商务生态环境下,中小企业要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组合分析预测细分市场的竞争状况、潜在客户的数量和生态系统的发展来确定企业的核心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分析顾客的购买标准,形成新的产品规划和销售策略,进而研发出产品生产技术和资源开发技术,保证技术开发的针对性,减少技术开发失败的风险。

(三)开展协同竞争,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化

企业在考虑自我发展的同时,必须照顾到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其他企业,使系统中的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化,以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共同提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外部生存变化中获得生存的空间并且发展壮大,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在增强自我适应能力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优势和发展能力。企业在自我调整的同时,也需要随时了解其他企业的发展情况,密切关注系统中的其他企业是否获得了同步的发展。在现代市场中,竞争逐渐加剧和不断升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发现自身的力量已经不能在资金、研发、技术等方面满足竞争的需要。事实上,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个企业之间,而是发展成为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与另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所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开展协同竞争,系统内部企业之间加强彼此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实现系统的利益价值,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壮大,也有助于系统内企业的共同发展和共同进化。在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之间是分工合作的,企业被包围在一种竞争和合作的不断转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加强了彼此的合作和竞争,实现了共同进化和发展,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系统的整体竞争力得以加强。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障,技术创新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强大武器。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保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高效、科学化的企业制度。

首先,要改革中小企业内部的产权制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明造成权责不分的现状。产权制度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下保证企业继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企业应该对既定的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实行有效地组合、调节和保护,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多元化的产权构成、权责明确的产权制度可以有效地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推动企业各项制度的创新。

其次,改革中小企业的组织制度。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丰富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加强了企业的内部联系,便捷了企业高层领导与各部门员工之间的直接联系,便于高层领导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及时的科学决策,不仅省时,而且也省去了一大批会议讨论等形式的细节。因此,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目标和特点,确定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设计原则,规定公司组织的管理职能,并层层分解到各个管理部门。此外,还要对企业的结构框架、联系方式、管理规范、人员配备和培训、运作规定以及反馈和修正制度等进行设计规定。完整的企业组织制度能改变企业的组织观念,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效率,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安全和诚信

安全防护体系的整体构成由里而外为基础平台层安全(用户、操作系统安全)、网络访问控制层防护(防火墙、入侵检测与报警、病毒防护)、应用层安全(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支付协议)、使用主机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与报警、身份认证、信息加密、支付协议等安全防护技术。必须在受保护的资源与网络攻击者之间设立安全防护层及相关子层,以保障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企业声誉等方面具有先天劣势,并往往缺乏必要的投入和发展规划。因此,要加倍重视安全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企业电子商务顺利开展。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中小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引进、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经验,通过有效地管理,开拓创新,建立各种竞争和奖励机制,培养企业诚信精神,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优化企业的内外环境。首先,要以人为中心。人是文化传播的主体,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以人为本,对员工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尊重,加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其次,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做到表里一致。加强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言行统一、言而有信,确保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再次,注重个性的发展。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树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具有企业特性的诚信形象。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3]冯华,张淑梅.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和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电竞产业的发展状况篇6

【关键词】钻石模型;主导产业竞争力;磁性电子产业;东阳

一、引言

为了促进主导产业的升级,促进东阳工业经济的发展,东阳市政府在2008年就制定了东阳市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升级的计划纲要。到2010年,六大主导产业工业总值突破285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培育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主导产业3个,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六大主导产业中其中以磁性电子产业相对最具国际竞争力,但目前该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产品层次相对偏低,产品同类、同质现象严重,研发能力相对偏弱,发展后劲不足,其总体竞争力水平不高。为了达到真正提升东阳市主导产业的竞争力,首先有必要对其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一定的研究,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主要以东阳市磁性电子产业为例来了解东阳市主导产业的总体竞争力水平,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模型的构建

根据波特的观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要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其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较低的生产(服务)成本或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特性来取得最佳的利润。而产业想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就必须能够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或提高效率。对磁性电子产业来说,就是能够利用现有的制度框架和产业发展水平,通过不断地创造和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在此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力优势理论,结合磁性电子产业的特点以及东阳市磁性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引用一个由生产要素条件系统、国内需求状况系统、相关产业系统、磁性电子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系统、自主创新系统及政府行为系统等6大要素系统构成的磁性电子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生产要素条件系统

如果一国或地区拥有对产业发展十分重要的低成本要素或独特的高质量要素,该国或地区就可能在该产业获得竞争优势。要素又可进一步分为基本要素和推进要素,基本要素是不需要努力就能具备的,推进要素需要经过后天努力、投资才能获得。对于磁性电子产业而言,基本要素包括铁矿石、磁性行业其它原材料及能源、资金、非技术人员等;推进要素包括高质量人力资本、良好的融资渠道,最重要的则是知识资本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员。推进要素是稀缺的,它所创造的竞争优势不容易被取代,因而是竞争优势的长远来源。对推进要素加以培育、获得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竞争优势的过程。在此,我们研究东阳磁性电子产业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金融资源和知识资源。

(二)国内需求状况系统

国内需求对于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通过内行而挑剔的客户、预期型需求等环节起作用。就磁性电子产业而言,内行、挑剔的买主有助于产品高标准的建立,可以促使磁性电子企业不断改进和创新;同时如果国内消费者对于磁性电子产品的需求领先于国外消费者,国内磁性电子企业将率先意识到新的国际磁性电子产品需求的来临,并积极从事开发,使磁性电子企业不断处于国际磁性电子业前沿;另一方面,领先的需求又会使磁性电子企业先进的产品更容易寻找到国内市场,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当然,内行而挑剔的客户与预期型需求的产生与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很大的相关性。

(三)相关产业系统

任何产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一系列相关产业链所构成,从上游产业一直延伸至下游产业,它们之间彼此交融,相互关联。在很多产业中,一个产业的潜在优势是因为它的相关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因为相关产业的表现与能力,自然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创新与国际化。磁性电子产业也是一样的,它的竞争力的形成必须有相关产业集群强有力的支撑,如产业上游的原材料加工、铁氧体预烧料、磁粉生产等行业,下游的扬声器、微电机、电容器、节能灯制造等行业,以及模具、磨料、精加工、表面处理等辅助行业等。

(四)磁性电子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系统

主要包括企业的规模、产业集中度和管理水平等。由于企业是竞争力的核心,磁性电子企业是其产品和相关服务的具体提供者,磁性电子企业的竞争力状况直接影响着一国或地区磁性电子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充分的市场竞争是提高产业竞争力最有力的刺激因素。

(五)自主创新系统

在保持原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加入一个新的要素:自主创新。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第一,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早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第二,磁性电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由于磁性电子产业原辅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企业的赢利空间收缩,磁性电子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需不断通过自主创新来降低生产生本,推出新产品,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六)政府行为系统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在提高产业竞争力中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我们要注意政府既可能是产业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是障碍。所以我们要意识到政府行为中最重要的往往并不是对某个产业的支持力度,而是其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于磁性电子产业,政府行为可以通过对磁性电子产业政策的科学性、强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保障、磁性电子产业法律法规完善程度三个指标来分析和评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下图(图1)来描述磁性电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结构。

三、模型的检验及分析

用以上模型来分析东阳市磁性电子产业的竞争力,可以发现东阳市磁性电子产业存在一定的竞争力,但同时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也即东阳市磁性电子产业的竞争劣势。

(一)生产要素分析

1.人力资源要素方面

东阳市素有“教育之乡”之称,并且有东阳技校、李宅技校、横店技校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还有广厦学院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但这些中职与高职学校在培养与磁性电子产业相关的应用型人才方面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学校根本就没开设相应的专业。虽然东阳市在外的人才比较多,但如何将这些人才吸引回来为家乡作贡献是目前东阳市可大力挖掘的人力资源。

2.金融资源方面

东阳市磁性电子产业的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所以长期以来,东阳市磁性电子产业的发展资金大部分要企业自己经营积累。由于是民办企业,并且许多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当这些企业需要向银行贷款时往往比较困难。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就更谈不上上市融资了,融资渠道普遍不畅。

3.知识资源方面

知识资源主要存在于大学、政府研究机构、私立研究单位及其来源。截止2010年底,全市磁性电子行业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各1家,省专利示范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产品78只;中国名牌产品1只,国家免检产品4只,中国驰名商标2件;部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东阳市已成为国内磁性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最多、科研平台和人员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但由于东阳市本身还是缺乏相应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其知识资源的发展后劲还有待加强。

(二)国内需求状况

磁性材料是电子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随着磁性材料下游行业加速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对磁性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已超过1000万辆,电动自行车产量也增加到1500万辆,节能灯产量增加到10亿支,全球硬盘驱动器产量为5亿台,CD-Rom和DVD-Rom驱动器各10亿台,打印机500万台,平板电视产量2亿台……这些行业发展都需要用到大量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磁性材料。更让国内磁材企业振奋的是,由于中国磁材价廉物美,加上其它配套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世界信息电子产业的知名整机和器件生产企业纷纷把产能转移至中国,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磁材应用市场之一,发展磁性材料产业前景非常广阔。

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国人均GDp相对还是偏小,再加上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在看到良好前景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国内客户对磁性电子产品需求增长的瓶颈。

(三)相关辅助产业分析

伴随着东阳市磁性电子产业的稳步成长,产业上游的原材料加工、铁氧体预烧料、磁粉生产等行业,下游的扬声器、微电机、电容器、节能灯制造等行业,以及模具、磨料、精加工、表面处理等辅助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全市现有中外合资模具加工企业1家,专业磨料生产企业1家,铁氧体预烧料生产企业5家,塑磁粉生产企业2家,扬声器生产企业25家,微电机生产企业3家、电容器生产企业3家、节能灯生产企业3家,已经形成颇具规模的磁性电子产业群体。

但是,相关辅助产业的规模普遍相对较小,再加上原辅材料、能源价格还有普工工资涨幅较大,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磁性电子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四)磁性电子企业战略分析

1.产业规模方面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努力,东阳市磁性电子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同时要注意到在44家规模以上企业当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只有3家企业,这3家企业合并销售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78%。但电子电器行业不像磁性材料行业拥有横店东磁这样的龙头企业,企业之间缺乏相互带动促进的关系,大小企业之间产品没有太大关联度,所以整个行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缺少话语权。

2.管理水平方面

除了横店东磁、联宜电机等6家磁性电子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伯坚强磁、富仕特磁业、大发灯具等少数几家成长型企业技术水平较高、研发能力较强、发展前景看好外,其它中小磁性电子企业的产品层次相对偏低,对管理的不重视,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当前东阳市磁性电子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中小企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铁氧体永磁材料生产行业多年沉积下来的素质性、结构性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将成为制约东阳市磁性电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五)自主创新能力

除了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具备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外,其它磁性电子企业普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不要说自主开发新技术,就是在性能提升、工艺改进方面也很难有所作为。从客观上分析,东阳市磁材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基本没有专职技术开发力量,面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还存在着需求量巨大的低端磁材应用市场,下游客户对磁材产品性能要求不是很高,造成不少磁材厂家满足于眼前能赚钱,不愿意下大力气去改变产品结构,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动力。从主观上分析,由于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需要大量投入,加上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还不是很到位,致使东阳市许多中小磁性电子企业主在产品研发上普遍存有“投机”心理,认为与其自己费力研发,还不如等别的企业研发成熟后去“搭便车”照搬照抄来得省钱省力,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意愿。

(六)政府行为分析

磁性材料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材料之一。在由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修订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版)》中,将高性能磁性材料制造列入国家重点鼓励的526种产品、技术之中。在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编制并于2000年修订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磁性材料是受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和鼓励的重点高新技术产品。为了加快磁性电子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东阳市政府还特别编制了东阳市磁性电子产业发展计划,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但政府对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还不是很到位,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再加上执法力度不够,这些都是导致许多企业缺乏创新的原因。

四、结论及对策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东阳市主导产业中的磁性电子产业在许多指标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不足。而中观层次的产业竞争力与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从提升磁性电子产业竞争力角度出发,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即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自身,共同提升东阳市主导产业磁性电子产业的竞争力。

(一)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及角色定位

首先,应建立有利于磁性电子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要将现有的有关磁性电子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进行梳理,特别要在有关财政、投资和消费政策等方面加大调整和实施力度,确保对有利于促进磁性电子企业发展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制定有关保护和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相关法规,严格查处专利侵权行为,同时加大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知识的宣传力度,为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其次,建立健全磁性电子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体系。通过资助、贴息等扶持政策和投资引导,进一步发挥财政性投资的杠杆作用。支持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横店电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创业环境。同时重点扶持、推动那些业绩相对突出的企业进入市场直接进行融资,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统一担保,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的投融资体系。

最后,引进、培养人才,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设相关专业,为磁性电子产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专有技术拥有者、学科带头人和特殊人才给予资助补贴,吸引国内外科技专家参与我市磁性电子技术研发的优惠政策,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及外地科技人员来我市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磁性电子高新技术研究。

同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对企业、行业协会和高校共同建设、培育并达到较高水平的产学研基地,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和奖励。

(二)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及角色定位

以浙江省磁性行业协会为主体,对外为企业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科研院所的联络牵线搭桥;对内以行业协会理事会为主体,发挥其对会员企业的制约和引导作用,调解会员企业矛盾与纠纷,协助解决技术和经营难题,加强行业自律,鼓励质量竞争,限制恶性价格竞争,杜绝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不良行为,保障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企业的主要职责及角色定位

首先,应加强研发的投入,重视人才引进培养。企业应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关键技术和新产品、新工艺,同时企业自身也要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不断地增强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避免一味地在价格上竞争,而应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出新产品。同时还应增强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其次,重视企业自身的管理。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网络经济作用越来越明显的年代,企业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显的尤为重要了。特别是对于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因为一直以来企业对管理不够重视,企业家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当,管理观念落后。因此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管理阶层首先要带头纠正落后的管理理念,建立供应链管理理念,将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之间、同一企业的产品之间、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纳入系统的供应链管理范畴。其次还应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建立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重视员工的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m].李明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于刃刚,叶金国,李春林,等.主导产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李春林,屈驳韵等.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4]付永华,刘永.地方主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基于正态分布统计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6).

[5]王丽琴,戴贞标.民营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6]杨峥超.对新经济下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的思考[J].健康必读(下半月学术版),2009(1).

[7]赵攀,张伟.基于钻石理论的我国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研究[J].经济师,2009(1).

[8]《今天科技》编辑部.创新创业启示录――浙江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J].今日科技,2009(1).

[9]刘文献.浙江省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9(1).

电竞产业的发展状况篇7

关键词:钢铁产业;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唐山

一、唐山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唐山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近几年来唐山市的经济发展已稳居河北省前列,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钢铁产业的发展。唐山可以说是一座“因钢而兴”的城市。目前唐山市的粗钢产量将近6000万吨,占河北省总产能的一半左右,占全国的近1/10。随着唐山钢铁工业的继续发展,2011年唐山钢铁、建材、能源、化工、炼焦、电力六大高能耗行业完成增加值1378.32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钢铁工业完成增加值951.67亿元,增长4.1%,比重比2010年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生铁6567万吨,增长4.2%;粗钢6832万吨,增长3.7%;钢材7396万吨,增长5.4%,动车组增长1.2倍,运输机械增长2.8倍。规模以上企业户均产值达到4.36亿元,比2010年提高9126万元。产值突破亿元的企业656家,增加112家;突破10亿元的企业101家,增加31家;突破50亿元的企业24家。此外,2010年唐山还实施了首钢迁钢等280个结构调整重点项目,精品钢比重达到63%。通过深度联合重组,预计2015年,唐山全市钢铁冶炼企业将整合至5家企业集团,打造两至三家千万吨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精品钢比例将达到80%,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强市。以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乐亭新区为依托,加快化工产业发展,唐山将完成从传统产钢铁业大市向钢铁强市的精彩嬗变,打造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工临港钢铁产业基地,同时,唐山作为河北省经济中心的位置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唐山钢铁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对竞争优势进行最为系统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对当代国际贸易竞争方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竞争优势菱形模型,也称为“钻石模型”(见图1)。

这一模型的中心思想是一个国家有特色的产业能持续创新与升级,从而获得国家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该国在以下四方面的条件:生产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相关支持产业和企业战略结构和激烈的同业竞争。波特强调,产业的竞争优势是国内各关键因素彼此长时间强化而衍生出来的,任何一个关键因素弱化都会影响产业升级的潜力。钻石模型以四大关键因素为支撑点,彼此环环相扣,组成动态的竞争模式,描绘了建立、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实际可行进程。

(一)生产要素

波特将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等,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高科技人才、现代化电信网络、尖端学科研究机构等。从基本要素的角度看,唐山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质地优良、分布集中、易于采选,为唐山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着重要的资源保障。而且唐山市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与北京、天津毗邻,还有被誉为“河北一号工程”的曹妃甸大型矿石码头,交通发达便利。唐山拥有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区位优势,为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从高级要素角度来看,唐山拥具有的唐钢集团、首钢集团、河北联合大学等人力资源优势,但科技创新投入比重低。据统计,2008年唐山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76%,低于国内同类经济规模城市1至2个百分点。同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仅占增加值的2%,低于全国、全省0.6和0.3个百分点;全市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创新平台的数量仅为国内同类经济规模城市的50%;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因此,唐山钢铁产业需要在提高科技拖入强度、加大技术长信力度上继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

(二)需求状况

需求状况是指国内市场对该项产业提品或服务的需求情况。国内市场需求是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国内市场需求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他会刺激企业改进和创新。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快,对钢材的需求量很大,目前中国已成为最大的钢材消费国。2010年,虽经历房地产调控、“限电限产”等不利因素,但钢铁需求旺盛,行业总体运行状态平稳。尽管受全球经济集体减速以及国内紧缩政策影响,由于国内保障房建设、铁路及农田水利建设等,2011年中国钢材需求仍会比较旺盛。中国钢材的消费,从2006年到2010年的平均速率为每年增长17%,中国钢铁协会的预测显示,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经济体,2015年中国的钢铁需求可能比2010年上涨25%。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钢铁需求将会翻番。因此,如此巨大的钢铁产品需求,为唐山钢铁产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其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相关与支持产业

波特的研究提醒人们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上下游情况对产业竞争利提升的作用表现在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竞争力。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与其相关的上游产业主要包括铁矿石,焦煤开采,焦煤炼焦炭等。其下游产业主要包括机械,家电,汽车等。上游产业是唐山钢铁产业发展的瓶颈。钢铁行业是能源、水资源、矿石资源消耗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目前,唐山铁矿石可开采量仅余33亿吨,若完全依赖当地资源,仅能开采12年。煤炭可开采量目前只有19亿吨,仅能维持50年的开采。此外,铁矿石、焦煤等重要原料的价格都在持续上涨。因此,矿石、煤炭等行业的发展将制约着唐山钢铁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唐山钢铁下游产业类别广数量多,包括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建材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还有钢铁物流业及三产业等。下游行业需求的多元化、高端化将拉动唐山钢铁产业的发展,为唐山钢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对提高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产业战略组织与竞争状态

波特认为,激烈的国内竞争会促使公司想方设法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创新力度,强化品质意识,降低生产成本,并为提高高级要素的档次而进行大量投资,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创建世界级的竞争者。目前,唐山钢铁行业效率低的根源就是行业集中度低。由于历史原因,唐山钢铁企业数量过多但规模偏小,因此效率低下。众多钢铁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无序竞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企业将竞争的重点放在产品的数量而不是产品的质量上,造成了钢铁产业结构的失衡。作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2010年唐山钢铁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近十分之一,但是钢铁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企业间的无序竞争等,导致了整个行业效益下降。

三、提升唐山钢铁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唐山钢铁产业面临着国内外政策环境、金融环境、资源环境等的压力,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铁矿石价格上涨,成本大幅提升;第二,研发投入低,缺乏技术创新;第三,产业集中度低,竞争日趋激烈。为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快唐山钢铁产业的战略调整,以提高钢铁产业的竞争力。

(一)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建立稳定的矿石供应渠道

随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源战略已经显现为我国钢铁业发展的首要战略,钢铁企业竞争正演化为首先是争抢矿产资源之争。唐山冀东铁矿区与鞍山和攀枝花是全国三大铁矿区,总的来说唐山自产铁矿石供应情况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唐山钢铁业之所以发快,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铁矿业的快速发展。唐山自产矿的保障供应是化解国际矿石涨价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抗争全球三大垄断矿主,提升唐山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加快开展铁矿资源的勘探勘查工作,加大勘探投入,加快后备矿山建设,搞好资源的战略储备。同时,要加快利用曹妃甸矿石专用码头,配套在曹妃甸工业区建设矿产品物流中心。此外,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市场,引导和鼓励唐山钢铁企业及矿山企业施行走出去的战略,以解决唐山铁矿资源不足。加快形成强大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确保唐山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作为高级要素中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因素,不仅因为其本身为高级要素而且还可以创造高级要素,因此,在提高产业竞争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加以重点培养。因此,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唐山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抓住国家倡导和力推创新试点市建设这一契机,以创新为核心,以钢铁企业为主体,以市场要求为导向,以钢铁产业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集中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培育创新型企业,力求将唐山钢铁产业建成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中心、知识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钢铁研究中心。这是增强唐山钢铁工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实际需要,也是建设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实际需要。科技创新是钢铁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只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唐山钢铁产业的发展才能拥有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钢铁工业重组力度,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经验表明,钢铁行业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强调规模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一体化经营,钢铁企业的规模扩大和重组并购而提高产业集中度。因此,唐山发展钢铁产业必须走规模经济的道路,这既可以通过集团生产设备大型化及其集团成员企业规模的扩大来增加钢铁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系列化和专业化。为此,应鼓励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实现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优化。通过组成钢铁工业协会,实现以“品种、质量、整合”为重点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力图把唐山建成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同时,以首钢搬迁为契机,以首钢和唐钢为主,抓紧抓好在曹妃甸地区建设具有21世纪世界先进水平的150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联合集团,构造唐山钢铁工业发展新板块,形成唐山钢铁工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提高唐山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同时还要扶持一批有规模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骨干企业,搞好专业化分工,尽快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增强钢铁行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带动唐山市经济立足京津冀,迈出环渤海、走向全世界。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中信出版社,2007.

2、李晴.唐山市钢铁业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2008(5).

3、王天义,张建忠.唐山钢铁产业群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9).

4、尹宝军.唐山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

5、华芳,孙秀春.陶瓷产业如何与钢铁、煤炭等产业共同构建唐山特色现代产业格局[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3).

电竞产业的发展状况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品的广泛应用,电力产品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出现危机。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处于垄断经营状态,电力流通于市场依然是一种商品,在不断遇到市场竞争的冲击的情况下,电力这种特殊的市场商品规律越来越会受到重视。电力是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与经济发展必需的基础性产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外延的重大转变,电力营销已经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这直接导致我国电力企业的忧患意识一定要加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有竞争才会有创新。我国提出优先发展基础产业政策,尤其注重能源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产业结构上作出相关调整,使得电力企业很快步入深层次的发展阶段,推动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在不断完善,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占据有利地位,积极调整市场营销机制和营销办法,把电力市场营销工作变为思考研究的中心,以获取市场主动权和市场份额,最终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电力企业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供电企业电煤供需矛盾。由于电力企业的负荷需求持续高位运行,导致电网电煤库存整体呈下降趋势,电厂电网都存在比较严重的电煤供需矛盾。这些矛盾关系并非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由历史发展隐藏的各种自然因素演变成了今天的电煤供需矛盾,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冬季,由于雪灾等恶劣天气引发的运输不畅,加剧了电煤的紧俏。

(二)市场营销手段有限。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营销策略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对优质服务的熟悉仅限于发传单、微笑服务,资金投入和建设上都明显落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设施更新做表面文章,没有触及加快办电速度、提高供电稳定性等深层次方面的新问题。还有就是营销水平依然比较落后,客户基础信息不完整,对用户需求、心理预期等探析不够,无法及时了解用户生产经营情况及设备的增减容量情况,电力市场开发广度还欠缺。

(三)市场营销意识淡薄。我国供电企业的经营思想还停留在垄断意识中,市场观念比较淡薄,很多问题要依靠上级来处理和解决。这就使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丧失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使供电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出现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供电服务质量落后的问题。

二、电力企业营销策略

(一)要不断适应市场竞争。为了稳固市场份额,面对电网建设落后这一特点,要求供电企业采取灵活有效的电力分销渠道策略:对离电网公司较近的地理位置采用直接供电的方法;而距离电网公司较远的地理位置采用趸售的策略;对于其他是省份城市,可根据用电市场提供的相关条件,采取专一供电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稳固市场份额。随着新能源再生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供电企业面临同行业区域供电竞争,面对用户自由择供电单位的状况下,供电企业不能再局限于原有的单一供电方式,要稳固市场份额。做好服务。因为服务态度是一个企业的形象面貌。

(三)更新营销理念。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中心,为更好的信息需求服务态度走向市场,树立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及时掌握客户的服务需求,可提供更全面的电话咨询和电费查询系统,方便客户对供用电技术和业务方面的咨询。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转入营销体系中,设立可供客户随时访问的因特网站和建立现代营销理念的电子信箱。创建低能耗、高技术的消费观念,

在稳定市场份额的同时保持其良好的发展状态。电力企业必须从上至下转变行政手段的观念,树立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拓宽企业的市场份额,最大限度地争夺市场和客户。

(四)创新供需矛盾下的电力营销策略

1.用电价格策略。价格是电力市场营销中的导向,用电价格是最为重要的一项营销策略,它关系到客户的接受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电力企业要规范电价,取消不合理的电价加价。各电力企业要积极推行新的电价政策。根据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的比例关系,采用灵活的电价政策,这是保持电价稳定,深化电价改革,扩大供电销售的重要保证,建立起具有弹性的电价体系。

2.完善新型的营销体制。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服务于市场营销的各种需求,利用一条龙销售形式,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理念。把握需求侧管理,充分挖掘电力市场的潜力并做出一定程序的评估,及时制定售电生产经营目标及时调整电力营销策略,有效开拓市场,不断促进电力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不断拓宽电力企业营销思路的情况下,为保证电力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电力营销要在竞争中做好预先准备,不断适应市场竞争趋势。在保证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外延大的前提下,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

3.建立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格局的变化,经营观念不断适应新的经济形式的需要,从企业内部思想观念入手,制定特色的市场营销手段。促销手段要丰富多样,以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促销为主,不断满足电力客户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关系,拓宽电力市场份额,以广告促销为辅,采取多方位促销方式,增强用户对电力企业的好感,塑造电力公司与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一支更好地为客户提供质优的电力能源队伍,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东平.浅谈当前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广东科技,2009(4):92-93.

电竞产业的发展状况篇9

关键词:规制理论;自然垄断行业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

一、西方规制理论综述

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约束企业行为,抑制垄断,实现更高程度的资源优化配置,保护公众利益,规制理论应运而生。它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通过法定的权利和规则,运用行政手段,对市场行为主体资格、行为、权益的干预和管理。政府规制是直接的作用于企业,约束和限制企业的行为,它有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两种。随着规制理论在西方国家处理各种市场问题中的应用,它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规制公共利益理论、规制俘虏理论、规制经济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激励规制理论。

1、规制公共利益理论。规制公共利益理论主张在市场出现失灵的情况下,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政府就得出面对相关领域进行经济干预。理查德·波斯纳认为,这个理论有两个重要假设:一是如果让市场任其发展,那它将是极端脆弱的,并且容易出现运行缺乏效率和公平的情况;二是政府的规制行为几乎没有成本。根据这个理论,规制应当出现在集中度高且具有外部性的产业中,为公众谋取最大的福利。但该理论还存在很多缺陷。首先,该理论没有说明规制对社会福利的追求是如何进行的;其次,该理论关于政府规制成本为零的假设不符合实际。在政府处理市场问题时,往往存在很多交易成本、权力寻租成本,具有隐性特征。

2、规制俘虏理论。规制俘虏理论认为,特定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规制的提供是为了满足特定集团的利益需要。它是为了提高某个行业的利润水平,并不是代表公众的利益。该理论是由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发起的。他们认为,政府的基础性资源是强制权,它能使社会福利在不同人之间进行转移;规制的参与双方都是理性的,通过选择行为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3、规制经济理论。规制经济理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在首次尝试运用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标准分析方法来分析规制的产生中产生的。该理论将规制当作经济系统的一个内生变量,由规制需求和规制供给决定,规制经济理论能同时解释规制实践过程中产业规制以及放松规制的原因。它倡导规制由产业谋取,并主要根据其利益来设计和运作。

4、可竞争市场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是由baumol、panzar和willig在1982年提出的。他们认为规制并不是那么必要,竞争机制完全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政府要做的是废除那些阻止潜在的进入壁垒,推动竞争环境。针对不同阶段垄断行业的发展特点,区分其自然垄断性业务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引入适合的竞争机制,可以促使垄断企业不断创新技术,降低成本,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

5、激励规制理论。激励性规制理论是一种在保持原有规制框架条件下,通过赋予垄断企业更大程度上的权限,给予规制企业提高内部效率的激励,使现有垄断行业充分考虑其成本,推动运营商更加趋于按市场原则经营,同时使服务的价格更加接近成本加社会平均利润的水平。激励规制主要包括:特许投标理论、区域间比较竞争理论和价格上限规制等,其中价格上限规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二、我国自然垄断行业规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如果这些垄断部门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我国自然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如供水、供电、煤气、热力供应、电信、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城市交通、港口、水路运输和机场)、环境卫生设施和排污系统、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系统。

1、政企不分、行政垄断色彩浓厚。我国大多数垄断行业凭借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与行政集团关系密切,政企不分、官商一体的现象比较明显。这些部门依托政治优势,往往实力强大,资金雄厚,普遍享受高额利润。例如,我国电力行业职工的高工资、高福利。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政企高度融合的弊端日益显现。近年来,为缓解电力紧张,用行政代替市场的手段越来越多,电力行业亏损有所加大,资产负债率上升,经常需要国家财政补贴。

2、缺乏规范有效的法律体系。西方国家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改革证明:规制立法是规制过程的核心,规制改革要以规制立法为先导。立法是规范市场的有效手段,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整个市场就会出现无序状态。虽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与改革相配套的法律显得相对滞后,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立法滞后程度比较严重。目前,我国不仅没有相应的产业法,《反垄断法》也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这极大地影响了产业改革的进度和效果。例如,我国电力行业因缺乏“竞价上网”的制度,各发电公司难以在短时间内展开竞争。

3、腐败问题和不正当行为经常发生。垄断可以阻止新的企业进入,使在位企业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为了维持这种利润甚至汲取更多的利益,企业往往就会采取权钱交易,开展不正当竞争,如通过垄断高价、歧视行为、合谋来限制竞争,通过不合理的收费来侵害消费者的利益,从而达到获取垄断利润的目的。这些状况的存在严重违反了市场平等性、竞争性的原则,干扰健康正常的市场秩序。

4、产业进入壁垒高、行业缺乏竞争活力。大部分自然垄断行业投资大,实力小的企业很难进入,即使进入了也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代价。而市场需求也是既定的,新的企业很难与在位企业竞争,夺取市场份额。另外,对一些特定行业,尤其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国家的审批,有些地区实行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民间资本的介入。由于这种状况的存在,行业往往处于寡头垄断格局,在位企业不会为了社会的福利而投入巨大的物力、财力进行技术创新,因此经济效率低、市场绩效差,消费者权益很难得到保护。

三、我国垄断行业规制改革的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垄断行业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近日,国家提出要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研究建立垄断利润调节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这表明国家对垄断行业改革的决心和力度的加大。本文运用西方规制理论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力度。为规制的顺利进行,规制者应具有较大的管理权,但其管理权必须通过法律加以限制和约束,政府必须依法行政,规制的措施要具体适当,具有可操作性。虽然《反垄断法》对垄断问题作了基本的规定,但具体的问题还要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的细化来保证可操作性。对规制的主体、客体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法律的约束和监督。首先,明确规制的目标,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规制者应从大多数人的角度出发,独立公正地做好对自然垄断业务市场准入、市场管理等本职工作,对垄断行业进行调控,以使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其次,加快专门的垄断行业监管法律法规的完善,如敦促对《石油法》、《电信法》、《民航法》、《电力法》的修改工作,以适应现代监管的需要;第三,结合不同行业的具体特点,允许多种资本进入,实现公私资本的相机参与。例如,可以通过abs和pfi融资模式,引入私人资本,进行铁路、大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单一化的投资模式,可以减轻国家的负担,实现项目的高效运作。

2、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是提高产业整体效率、改善社会整体福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大的垄断企业必然出来阻挡。同时,自然垄断具有发展性,自然垄断行业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及时会同产业部门严格地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划分。针对自然垄断行业,也要科学地进行竞争业务与非竞争业务的划分,为引入竞争提供依据。一般来说,对于自然垄断行业中的非自然垄断业务,政府可放松管制,交由市场竞争;对自然垄断行业的非竞争性业务实行严格的进入管制,不允许市场主体(包括国有企业和一般企业)随便进入。科学地进行产业规划,使占自然资源大的垄断行业能很好地配置所拥有的资源,促进产业组织的发展。根据本产业的发展状况,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发展好的产业继续保持其垄断地位,鼓励其业务的发展;对弊端彰显、不利于国民经济运行的自然垄断行业,有效地进行业务分离和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尤其对于非垄断业务,要合理地结合不同区域产业状况、发展水平和经济环境,科学地分离出去,使该垄断业务既发挥应有的规模经济性,又实现有效竞争。

3、因地制宜地运用激励规制手段。相对一般的市场而言,自然垄断行业极其缺乏普遍性的竞争,尤其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使自然垄断行业更需要激励机制。针对我国的国情,自然垄断行业管理机关可采取的激励机制主要有:最高价格限制管制、特许投标制度、区域间竞争。最高价格限制管制就是规定了企业提供单位产品或服务时可以收取的最高价格。这样自然垄断行业可以积极地通过各种措施来降低成本,以在既定的定价范围内获得最多的收益。这种规制早已运用于电信业,并随后广泛应用于电力、供水等自然垄断行业。特许投标制度是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政府将给予企业的事业特许权,在特许期结束后通过竞争投标制来重新确定企业特许权。这种机制可以促使企业规范经营,努力完善产品价格、服务、质量等,来争取持续的事业特许权,也会形成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区域间竞争主要是将受管制的全国性垄断企业分为几个地区性企业,使特定地区的企业在其他地区企业成就的刺激下提高自己内部的效率。这种激励机制适合寡头经营的自然垄断产业。鉴于我国各区域发展差异性大,这种激励模式有着特殊的意义。可根据行业的特点,结合不同区域的行业运行状况,合并企业与改善企业管理制度,提升行业的竞争空间和效能。

四、结束语

自然垄断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其重要性和面临的竞争态势决定了对其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分析我国国情和行业特性的基础上,适宜地运用西方规制理论和实践经验,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完善的法律保障和有效的竞争与激励机制,来推动垄断行业的发展,维护公众的利益,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整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卫国,黄淼.西方规制理论发展演进及其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2004.10.

电竞产业的发展状况篇10

关键词:首都电力;文化;品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制度不断完善。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对我国经济命脉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电力行业也开始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首都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电力行业的排头兵,首当其冲的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洗涤。为了让首都电力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从企业发展定位、内部制度控制、人才培养管理、市场探索开拓等多个方面研究首都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在众多制约企业平稳发展的因素中,文化与品牌建设是非常好重要的一项,它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综合软实力。因此,笔者从生产运营情况、运行机制、管理理念和企业特色四个方面对首都电力企业品牌文化与品牌建设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全面展现出当前首都电力企业的文化品牌建设现状,为寻找符合首都电力企业特色的文化品牌建设战略提供参考。

一、生产运营情况

生产运营情况是企业经营状况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商品市场上进行销售、服务的发展现状,它能够直接反应出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由于电力企业目前尚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北京市并没有其他供售电企业,全部由北京电力公司实行直供直管。因此,以北京市电力公司为例,我们就能够大致看出首都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营现状。北京市电力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省级电力公司,负责北京电网的建设和运营。经过几代北京电力人的励精图治、不懈努力,它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特大型现代电力企业。北京电力公司把北京地区用电市场细分为16个营销核算区域,由城区供电公司等16个供电公司负责经营。16个供电公司共有201个供电所。供电所是第三级营销组织机构,承担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管理和营销业务管理责任。北京电力公司由于拥有地缘优势,能够较顺利的获得人才资源和资金支持,再加上首都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其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服务水平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它的生产经营范围不仅包括了给所有北京地区人民群众的供电,同时还承担着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等首脑机关及首都各类重大政治、文化交流活动安全可靠供电的重要使命。其在保障首都能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运行机制

行业的运行机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影响经营活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尚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缺少市场竞争,首都电力企业在运行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一方面来说,靠近城市中央的一些电力公司人才集中、电力需求大、盈利丰厚,另一方面来说,部分电力企业,特别是离中心市区较远的部分电力公司人才流失、电力供应紧张、出现亏损。首都电力企业之所以出现这种行业运行状况,是与其垄断地位已不适合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这一现状分不开的。这是因为,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行业运行机制最重要的三个方面: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其中任何一个受到外来强制力的制约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都会导致三者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引发企业的运营危机。

首先,从价格机制来看,价格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最重要信息,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工具。当前,我国现行的电价机制是国家和政府定价,基本上是指令性价格。首都电力企业无法按市场价格机制进行公平竞争,从而造成了企业效率和效益的背离,使投资者的收益远远未达到合理的回报水平。

其次,从供求机制来看,首都电力企业同我国其他地方的电力企业一样,还处于卖方市场的阶段,其电力的供应量并不完全由市场需求来决定,而是受到领导决策、政策控制等其他因素的制约。这使得电力市场的供求机制无法通过电力市场的价格机制这个杠杆来调节、平衡,无法从根本上保证电力需求的平衡、稳定发展。

最后,从竞争机制来看,由于垄断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首都电力企业尚缺乏一个公平竞争的大平台。我们亟待建立起一个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原则,保证各种投资主体电厂与电网行政脱钩,实行电网同质同价、竞价上网的首都电力企业竞争机制。

三、管理理念

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指导企业走向正确发展道路的指向标,它由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来构成。

以北京电力公司为代表的首都电力企业把“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作为企业愿景、把“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企业使命、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企业宗旨、把“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作为核心价值观、把“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作为企业精神,从而形成了首都电力企业特有的管理理念。

四、企业特色

第一,首都电力企业具有地缘优势。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和国际交流的枢纽,首都电力企业处于中国电力企业金字塔制度的最顶层,深受社会各方高度关注,其作为各项政策的制定者,是全国电力行业的旗帜,同时起到了对全国下级电力企业的示范作用和监督作用。可见,首都电力企业的文化与品牌建设对全国电力企业甚至更大范围而言,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首都电力可以利用其位于金字塔顶端的特殊性质和地处首都强有力的传播途径,将其文化品牌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构建模式在全国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文化与品牌延伸扩张,形成社会各界对其精神上的认同和利益上的认知,为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二,首都电力企业已拥有一定的品牌底蕴。北京电力公司打造出了“国家电网首都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城区供电公司成立共产党员服务队专职机构,将其纳入公司正式机构编制。服务队的目标是以“为民服务”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首都核心区客户特点出发,强调“差异化”服务理念,以“服务进社区‘三亮’暖民心”活动为载体,履行央企社会责任,铸造“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优质服务品牌。

综上所述,从以上对首都电力企业生产运营情况、运行机制、管理理念、企业特色的研究可以看出,为适应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首都电力企业正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在这种现状下,企业管理理念的进步、制度的完善、服务的提高、业务的拓展、技术的创新、品牌的号召力等等这些文化深层内应力的支撑是对首都电力企业的平稳发展非常重要。因此,首都电力企业迫切呼唤一种具备上述文化深层次内应力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品牌和文化,作为其最强有力的精神源泉和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周焱.梁东刚.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