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1:17

农业规划方案篇1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今年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部署,围绕大力实施“三个加快建设”,大力推进“三个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打好“六大硬仗”,奋力实现“四个翻番”,确保“每年有新变化、三年见新成效,五年上大台阶”的总体目标,推进农业农村有关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圆满完成年“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二、年度目标和工作措施

(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扶贫移民局、市农发办等)。

1.年度目标。新增和恢复蓄引提能力1200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6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解决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2.工作措施。

(1)加快推进已成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实施跃进水库中型灌区的渠系配套与改造,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快推进小型灌区渠系配套,新建、整治渠道300千米。

(2)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大竹河水库工程建设,年底完成枢纽工程建设;确保马鞍山水库工程6月开工建设,梅子箐水库扩建工程9月开工,力争观音岩引水工程项目年底开工。

(3)加快推进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完成3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继续进行雅砻江流域及安宁河干流纳入省“六江一干”范围内的江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按计划实施好仁和巴关河等4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全市5个县(区)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

(4)加快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约保护工程建设。实施好米易县部级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开展面上节水项目建设;实施水资源保护项目;探索开展河流水生态修复及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千米。

(5)加快推进行业能力建设。建设5个水位站、23个雨量站;建设好米易县抗旱服务队,充实完善防汛物资储备;启动中小型水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牵头单位:市农牧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市环保局、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等)。

1.年度目标。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推广配方肥20万亩次,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80%以上。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机耕及便民道达到1200千米。

2.工作措施。

(1)分解落实任务。按照“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将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具体区域及产业。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重点围绕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粮食、烤烟等产业,科学规划,总体布局,整体推进。强化工程质量监督,抓好建后利用,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2)统一建设标准。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要达到“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效益好”。

(3)明确建设内容。一是实施“田网”、“渠网”、“路网”等田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二是实施以增厚土层、培肥耕层、提升土壤有机质为主的地力建设;三是推广集成应用耕地保育技术、耕地污染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旱作节水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推广应用科学耕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

(4)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各环节的监督考核,对工程进度、建设质量、资金落实、政策配套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建设效果作为下年度投资安排、政策支持以及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督促各地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牵头单位:市农牧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市烟办、市烟草专卖局、市民宗委等)。

1.年度目标。培育壮大水果、蔬菜、烤烟、畜牧等主导产业,在初步建成10个万亩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的基础上,完成5个现代农业产业万亩示范区建设。水果发展到37.5万亩,产量达到18.5万吨;蔬菜面积扩大到18.5万亩,产量达到59万吨;烤烟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收购烟叶40万担,烟农收入力争达到4个亿。年出栏生猪67.9万头,牛4.07头,羊出38.4万只,兔12.5万只,家禽599万只;肉类总产量7.12万吨。创建2个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小区(场),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力争提高3个百分点,生猪等主要畜禽良种及改良面提高4个百分点。

2.工作措施。

(1)着力提升规模化水平。进一步做大南亚热带特色水果产业,重点扩大晚熟芒果面积,提高早春枇杷产量,稳定优质石榴产业。扩大早春设施蔬菜面积,努力提高品质和单产,打造安宁河流域设施蔬菜优势产业带。两县一区新建和改造提升2~3个万亩示范区,辐射带动3万亩产业基地。通过政策驱动、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等措施,新建4~5个生猪标准化基地,新建3~5个草食牲畜示范基地,新建2~3个家禽示范养殖小区,新建1~2个兔标准化养殖基地。

(2)着力提升良种化水平。大力实施特色效益农业品种改良工程,围绕早春蔬菜、特色水果、草食畜禽等主导产业,抓好新品种引进、展示、示范,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带动示范片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和适用新型栽培技术。加强畜禽良繁体系建设,提高畜禽良种化水平。加强对现有种畜禽场的技术指导、扶持、帮助和监管,大力推行牛冷配技术和羊人工授精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优质肉牛(肉羊)、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加大良种繁育推广力度,加快畜牧产业良种化进程。

(3)着力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提高业务能力。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科学种植能力。开展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提高信息服务化水平。建立市、县、乡三级农牧业信息网络,健全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搜集、总结、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大力开展科技宣传、咨询和培训工作,及时向广大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信息服务。

(4)着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逐步建立从种苗繁育、生产过程到采后处理的全程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全程无缝监管。完善基地投入品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产地准出制度。完善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善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对饲料、兽药投入品的监管,加强检疫监管,严格产地和屠宰检疫,严格执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强化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健全畜禽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畜牧业良性发展。

(5)着力提升品牌化水平。加强对农产品进行分选、清洗、包装等的商品化处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倾力打造芒果、攀西石榴等绿色生态品牌,引导区域品牌扩大规模。抓好“三品”的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加大品牌宣传和创建,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巩固扩大市场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牵头单位:市林业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民宗委、市财政局、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市环保局、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等)。

1.年度目标。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8.97%以上,活立木蓄积保持在32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1%以内。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成现代林业产业基地45万亩。

2.工作措施。

(1)以两大工程为带动,着力抓好生态建设,保护好森林资源。加快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开展后续产业建设,加强抚育管护,搞好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实施好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提高林地产出率。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林地、林木的行为。大力开展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加强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切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

(2)以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开展景观建设,着力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提升我市城市形象。采取统一规划,分区、分期建设模式,打造花城新区森林景观。按照“突出重点,先北后南,多方筹资,分期治理”的思路,实施金沙江中心城市视野区植被恢复和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继续加强机场路景观建设,实现增绿添彩的目标。实施西区凉风坳生态防护林、仁和镇岩神山、象鼻山等视野区景观林、米易县县城区饿脑壳、广东山等视野区生态景观林、盐边县红格镇大面山、癞山生态景观林建设。

(3)抓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城镇饮用水保护,流域水污染治理、区域大气联防联控、农村污染综合防治等工程建设,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和重金属污染防控。继续推进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生态家园建设,巩固省级绿化模范县创建成果,争取省上支持,将米易县纳入全省5个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

(4)以特色干果为重点,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根据我市林业发展规划,按照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要求,重点培育以核桃为重点的干果产业。一方面,培育和引入优良品种,加大投入,加强低产低效核桃林的改造;另一方面,按照规模化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以业主为带动,大力新建核桃林基地。

(5)发展特色林下经济。大力发展林茶、林药、林菌(块菌)等林下种植业,鼓励发展林下养禽、养畜等林下生态养殖业,适度发展野生动物养殖业。

(6)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结合森林城市创建,建设好、发展好森林公园,保护好、利用好自然保护区,维护好、开发好二滩等湿地景观。

(五)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及新村建设(牵头单位:市委农工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扶贫移民局、市卫生局、市烟草专卖局、市供销社)。

1.年度目标。完成各区县的区(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基本完成38个村的新村建设,其中16个旅游村庄形成接待能力。盐边红格省级示范片、米易湾丘—垭口省级示范片完成三年规划目标,并通过省级验收。

2.工作措施。

(1)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和“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加快新村聚居点规划设计,突出抓好村庄布局、村落规划和民居设计,突出新村的乡村风貌特色。

(2)以村落民居建设、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观光休闲旅游打造、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步探索建设城乡结合型、灾区发展振兴型、拆迁安置型、产业带动型等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新村的整体布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适度集中地建设。

(3)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加快新村水、电、路、网络、沼气、人畜饮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新村医疗、卫生、文化、社保、科技、商务、金融、信息等公共服务设施。

(4)协调推进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强化科技支撑,连片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结合新村聚居点建设,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业。

(5)统筹推进基层治理结构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新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建设、社区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

(六)农民收入促进计划(牵头单位:市委农工委,配合单位:市水务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统计局、市人社局、市民宗委、市供销社)

1.年度目标。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增长14%以上。

2.工作措施。

(1)大力发展种植业。推广“稻~菜”轮作模式和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3.6万吨以上。继续实施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水稻高产创建3万亩,玉米高产创建3万亩。

(2)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速畜牧业向区域化布局、适度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方向转变。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养殖户生产、销售的引导作用。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3)大力发展林产业。建设1000亩干热河谷生态示范点,推进天保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继续巩固27.5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营造林任务,完成义务植树200万株。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综合开发利用林下资源。

(4)大力发展水产业。抓好健康生态养殖、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和冷水、亚冷水鱼产业工程建设,开展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增殖放流试点,着力推进休闲渔业发展。构建市场、疫病、畜产品安全三大风险防范体系。

(5)大力发展劳务产业。以就地转移为主,依托工业园区项目和其它基础实施建设工程,推进农村劳动力向中心集镇、县城和中心城区转移。加大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劳务开发工作力度,组织更多的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积极组织参加省际间劳务洽谈活动,争取更多的输出定单,有规模成建制的组织农民外出务工。

(6)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逐步构建起区域有特色、产品有品牌、质量有保证、发展有优势的一村一品经营格局。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开展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业或参股龙头企业。加大“三品一标”申报和宣传工作力度。

(7)努力增加农民其他收入。以乡村旅游和劳务输出为重点,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努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七)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发展规划(牵头单位: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市农牧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民宗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市烟办、市烟草专卖局等)。

1.年度目标。引进选育水果、蔬菜等新品种15个;实施特色产业链科技示范重大项目2项;启动编制“攀西芒果产业链技术路线图”;创建攀西片区农村科技服务分中心;抓好4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区的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建设,建设标准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创建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

2.工作措施。

(1)狠抓农业科技创新。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与示范工程,引进选育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开展配套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着力构建技术链,支撑延长产业链,推进技术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2)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实施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工程、特色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程、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工程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安全、高效、集成配套种养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促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技术的应用。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行校市联建、院县共建等服务模式,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推动农业创新要素向农村集聚,加快农业技术成果的集成、熟化和推广。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对农业农村有关发展规划推进实施的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完善协调机制,协同推进规划加快实施。

农业规划方案篇2

为贯彻落实《中共**市**区委办公室**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我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我局对口帮扶村坡心镇**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完成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帮扶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

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扶贫方式,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着力改善**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贫困户脱贫奔康步伐。

二、目标任务帮助**村实现“六个有”:有坚强的领导班子、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稳定的集体收入、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文明的社会风尚,基本改变**村的落后面貌。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群众脱贫与集体脱贫相结合的原则。以帮扶群众发展生产为切入点,推进集体经营的壮大,实现群众与集体共同脱贫。

(二)坚持当前脱贫与长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短平快项目入手,兼顾长效产业的开发,实现快速脱贫与长期奔康致富。

(三)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发展生产为基础,通过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推动**村文明建设。

(四)坚持帮扶支持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帮扶支持为动力,加强基础组织建设,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原则。在增加财政扶贫投入的同时,加大部门项目资金整合及社会帮扶投入力度,以群众为主体,鼓励群众投工、投料、投资,合力促进“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

(二)坚持项目到村、扶持到户的原则。所有扶持的项目资金要进村入户,所有整合资金首先解决农户“八个确保”。

(三)坚持重点突破、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原则。突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抓住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切实解决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和基本队伍问题。同时,采取综合配套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扶持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扶持措施,在规划编制和资金、物资的投放上,坚持突出重点、先难后易,优先扶持最需要帮扶的人群、最贫困的农户。】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并得到落实,成立局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高度统一、协同作战的帮扶工作体系,明确帮扶任务,高效协调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五、工作措施

(一)落实规划到户,实行动态管理

按照“规划到户”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核查**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逐户登记造册,建立帮扶台账;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脱贫计划,分布组织落实;填写省扶贫办统一印制的《帮扶记录卡》,保证“一户一卡”;提高扶贫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有关资料全部录入电脑,及时更新。

(二)壮大集体经济,建设和谐**

培育“造血”功能,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等形式,增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加强**村民主法治建设,帮助“两委”建章立制,确保各项工作管理有制度,办事有章法,行为有准则。

(三)重点项目帮扶

1、泥砖房改造项目。根据“政府出一点、部门出一点、个人出大头”的原则,帮助仍然住在泥砖房和危房的贫困户(9户46人)住上“安居房”,改善居住环境。

2、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村建立1个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3、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引进推广超级稻、脱毒马铃薯、粤油系列花生、紫心薯。

4、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对4公里土渠进行清淤、恢复生产用水;

(2)修复泵站及线路;

(3)建设村小学球场硬

底化。

5、适度规模种养项目。邀请农业技术人员进村举办种养实用技术培训,改良**村的种养结构,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技能,促进贫困户增收。扶持村委会发展10亩以上紫心薯基地,实施订单农业,确保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少于3万元。

6、劳务输出、技能培训项目。确保贫困户适龄劳动力普遍接受农业先进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掌握1门以上致富或转移就业技能,80%以上的贫困户每户输出1个以上劳动力。8、残疾人、孤儿、五保户应保尽保。对残疾人、孤儿、五保户,实行政府救助原则,保障其基本生活,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对象范畴,鼓励和支持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六、工作要求

(一)落实帮扶责任,形成帮扶合力

各责任人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做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重大意义,把

帮扶**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确实负起扶贫开发的工作责任,加强调查研究,定期赴村检查,抓好督促落实;要拓宽帮扶渠道,丰富帮扶手段,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推动帮扶工作协调高效开展。

 

(二)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协调

各责任人要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及时提出工作意见,适时请示汇报;主动加强与坡心镇、**村、贫困户的沟通联系,定期通报工作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加强督促检查,提升工作成效

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局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到村督促帮扶工作不少于1次;工作联络员每月到村到户1次以上,负责跟踪落实,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四)坚持双结合,科学开展扶贫

农业规划方案篇3

【关键词】新农村;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优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基层群众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乡镇面貌的改变日新月异,乡镇规划建设资料的数量及种类也随之大幅增加,乡镇管理对规划建设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因此,怎样收集和管理好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直接形成的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字、图纸、声像等文件材料是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内容

乡镇规划建设档案源自乡镇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参与单位,直接形成于规划和建设乡镇的各个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乡镇规划中产生的大量规划建设文件,即为编修对乡镇建设独具指导性作用的具体控制性规划与总体规划,需广泛开展必要的调查与勘测工作,并申请、审批,以此所形成的反映乡镇地名、经济、水文、人口、气象、资源、测绘、地质勘测等情况的乡镇基本资料;利用乡镇土地的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规划、整治土地的文本及图表等档案。二是乡镇设计与建设中产生的工程项目档案,主要有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任务书、乡镇规划选址、用地及规划许可、设计勘测、征地动迁、申请审批等各种各样的前期材料;定位测量资料、鉴定、验收隐蔽工程的材料、复验试验报告、变更设计的通知、验收现场质量的记录、竣工图及验收资料、结算审计报告等乡镇规划建设项目的施工、竣工档案。三是形成于市政管理的大量档案材料,涵盖乡镇排水、供电、供气、有线电视、电讯等地上与地下管线工程的材料;道路、桥梁、防洪设施、涵闸、相关配套工程等档案;小型车站、停车场等交通设施档案;公共厕所、广场、环卫设施等乡镇公共建筑物档案。

二、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一)优化乡镇档案管理体现时展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业大国推动农业甚至广泛涉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意义之深、规模之大、道路之艰难让人无法想象,这就对如何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传承文明、记录历史、造福人民、服务社会等特殊作用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在新时期,每一位建设者都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喜迎挑战的乡镇规划建设意识,跟随时展步伐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更适应社会全面进步及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适应时展需要。

(二)更好地满足乡镇规划建设提出的高要求。乡镇规划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无法一蹴而就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在乡镇的规划与建设中务必要真实记录实践活动的点点滴滴,它是纵深推进乡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参数和参考依据,对创新、传承和发展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乡镇规划建设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需要通过档案的形式把一些工作经验及成就永久保存下来,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务必要把践行乡镇规划建设的瞬间变成永恒,以便为后人观察、研究乡镇规划建设的历史、探索规划和建设乡镇的规律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实现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为综合改革农村提供真实的记录及参考。乡镇规划建设不仅能推进对农村的综合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还能促进发展农业农村的档案事业,使档案管理变成乡镇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综合改革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基层政权建设、组织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山林土地经营、社会保障等真实的历史记录。这些全面的、活生生的第一手资料对综合改革农村具有很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所以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不但能促使农村综合改革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迈进,还能使后人充分享受发展农业农村档案事业的成果,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三、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发展规划。乡镇规划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主要的工作任务,而作为乡镇规划建设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的档案管理工作,在编制乡镇发展规划时就应占据一席之地,做到档案管理工作与乡镇规划建设各项工作的协调同步发展。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应成为乡镇整体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整体要求及建设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干部队伍等作出明确部署,从而为推动实施乡镇规划建设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在规划建设之初就要更好地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促使每一项工作、每一阶段任务、每一个具体措施都紧跟乡镇规划建设步伐,使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乡镇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和乡镇规划建设的同步发展。

(二)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完善化。乡镇政府要建立科学的经费保障制度,为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用于建设档案室、购置档案管理装备、落实奖励措施等,其中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至关重要,以此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成功调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条件。具体可按照乡镇实际建立档案基地,包括集中统一管理各种载体的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保管中心、收集档案和提供服务的档案利用中心等,并加快建设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及时配备高性能计算机硬件设施、实用性软件、安全防护措施等,通过完善和升级档案管理系统来提高软件兼容性、系统安全性以及数据共享性,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如某村就成立了档案室,并成立村档案管理领导小组,配备专用铁皮档案柜、温度湿度测定仪等设施,完善村档案室基础设施,落实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防盗、防火、防潮等工作,提高村档案管理水平。乡镇政府可建设包括保管室、展览区、查阅区以及开放区在内的档案中心,并配备大批刻录机、复印机、密集架、计算机等基础设施,把建设乡镇档案馆变成现实。

(三)加强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加强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是当下优化档案管理的重要一环,它是开展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建馆档案质量。在指导业务的过程中要将传统业务指导模式打破,确保业务指导更主动、更超前、更灵活。一是前移开展业务指导工作的时间,按照乡镇规划建设工程的特点主动上门了解各规划建设单位每一年的规划建设计划,提前上门服务,及时指导和纠正档案收集环节存在的问题,保证竣工档案的质量。二是前移开展业务指导工作的内容,及时把档案案卷内容、排列顺序、编制要求以及整理组卷要求等告知建设部门,使施工单位在开工后及时收到相关资料,落实收集和整理档案资料的工作。三是前移开展业务指导工作的地点,将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从办公室向工地现场前移,主动深入施工现场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

(四)促进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规范化。促进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严格把控材料形成关。乡镇规划建设工作相当繁杂,不能开展了很多工作却没有形成材料、文件,所以要将用脑子想、用嘴说、用本子记录的工作思路、办法等变成会议记录、计划、总结等文字材料,并做好归档保存工作。二是严格把控材料收集大关。在收集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依据有关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要求,落实档案归集管理工作,保证乡镇规划建设档案完整、齐全。三是严格把控档案立卷大关。如某村档案室在成立之后及时健全村档案管理制度及安全防护措施,制定规划建设档案分类大纲,编制档案室简介、档案数量统计台账、档案检索工具、档案利用以及档案安全及温湿度登记表册,为规范管理规划建设档案奠定基础。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收集齐全与否、案卷规范与否都会对档案的利用产生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及立卷要求全面落实乡镇规划建设项目各阶段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保证档案立卷准确、系统。

(五)提高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一方面,乡镇档案部门要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平台,坚持进行乡镇档案员的集中培训,要求参训人员带上档案资料,通过倾听理论讲解、观看实战演示、亲自动手操作等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参训档案员的业务工作水平,培训出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能手。对于新的档案员应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一对一培训手段,让业务人员下到基层单位或新档案员带着资料到档案局培训,使大多数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得到轮训,基本掌握收集、整理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业务素质,确保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做到科学分类、合理组卷、整齐装订、准确编目、规范排列,让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优化。另一方面,要按照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实际确立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思路,把部分乡镇列为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示范乡镇,有针对性地指导示范乡镇优化档案管理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培植示范典型,并组织档案员到示范乡镇参观学习,提高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四、结语

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高的要求,需要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重新定位,明确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内容及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水平,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孔冰冰.做好乡镇档案工作应采取的几项措施[J].档案天地,2016(06):48-49+42.

[2]吴宝龙.对乡镇基本建设档案规范管理的思考[J].上海农村经济,2014(11):34-36.

农业规划方案篇4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专业代码为110402)是1999年国家教育部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过程中新增设的一个本科专业,其专业前身是农业推广。由于在1999年前全国招收农业推广本科专业的只有福建农林大学等8所学校,因此当年全国有资格招收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的学校也是这8所,至2000年增至18所。在创办初期,由于各招生学校的背景不同,对该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理解的差异也较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专业培养方案存在较大不同。问题更为凸显的是,在培养方案中专业主干课程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由中国农业推广协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于2002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召开了全国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年会,就该专业的办学定位、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研讨。来自全国18所农业院校的30几位与会代表经过充分研讨,一致认为可通过统编专业主干课教材来统一认识,明确该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会议最后确定了《农村发展概论》、《农村发展研究方法》、《农业项目管理与评估》和《农村发展规划》等4门课程为专业主干课程,并纳为该专业首批建设教材。

从全国范围看,2000年以前类似“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教材的建设成绩有限,仅能检索到一部由福建农林大学叶大根教授编写的《乡村发展规划》,且层次较低,只适合专科自行考试学生使用。因此,从全国宏观背景看,抓紧编写“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教材并投入使用迫在眉睫。同时,在农业部教材中心的积极推动下,2003年把该教材增列为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注重遴选并最终确定由福建农林大学朱朝枝教授担任独立主编,着手开展教材编写工作。

二“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路与原则

虑及2002年以前在全国无合适的《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教材,而全国首批招收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均进入三年级阶段学习,在此背景下,该课程教材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当务之急解决教材有无问题,又要眼光长远注重质量将教材建设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在此思路指导下,该课程教材建设统一遵循以下原则:

(一)着手从速

随着全国首批招收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进入三年级阶段学习,“农村发展规划”课程修读在即,因此,在该课程放眼全国无适合教材可用的现实困境下,着手从速教材成为第一要义,故而成为教材建设之首要原则。

(二)加强联合

至2002年,可供“农村发展规划”教材编写借鉴所用的资源甚少,且系统性不强。资料零散,加之教材编写出版时间紧迫,为保证教材编写质量,加强联合势在必行。在主编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的牵头下,与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安徽技术师范大学等8所学校的通力合作下,教材各章节的具体编写任务很快落实,且确定4个副主编单位,一起推动教材编写工作进程。

(三)注重“三基”

本科教材是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载体,应注重其系统性与规律性,尤其应突出该学科、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三个基本,本文将其简称为“三基”。“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根据课程设置目标,要求学生在进行规划实践之前,应扎实掌握上述三个基本。因此,教材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编写时应坚持注重“三基”原则。具体落实为教材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等章节内容的编纂。

(四)凸显实践

“农村发展规划”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农村发展规划技能是课程设置的最高目标。因此,教材编写突显实践原则,具体落实为教材第四章至第十一章等章节内容的编纂,涉及规划的具体编制问题。与此同时,为了强化学生的规划技术,于每章的最后部分编入经典案例,以第四章的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章节正文介绍了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内容、步骤、评价以及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于章节之后编写“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案例,供学生学习之用。

三“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农村发展规划”建设现状与成效

自2002年全国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年会确定朱朝枝为《农村发展规划》全国统编教材的独立主编,教材建设工作逐步开展。于2003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列为全国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建设,根据课程培养目标选择参编院校和专家,先后召开两次教材编写会议(其中一次是通讯会议),确定教材编写大纲,并进行编写分工。2004年在全国各参编院校的支持下,教材完稿,并根据教材定稿会上各专家意见,进一步对教材进行补充完善,最终定稿付印,于2004年7月如期出版。

据中国农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农村发展规划》教材自出版以来,至今已再版3次,分别在河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等高校使用,同时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图书有限公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也都有购书记录,8年来共售出6000余册。从各院校使用情况看,普遍反映良好,因此,在2005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组织的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得优秀教材奖。2006年教材第二次重印时,被评为全国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同年,教材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

四“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农村发展规划”建设的构思

农村发展规划应充分体现“三农”政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2002年党中央提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2003年又进一步提出“五个统筹”的基本方略,而在“五个统筹”中,统筹城乡发展是第一个统筹,最为关键,因此,在“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中应体现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的理念。2006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因此,在“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中也应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内容。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农业多功能性,而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关键是发展休闲农业,因此,在“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中也应体现休闲农业规划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使用过程中,专家和学者提出的宝贵建议,成为教材修订的有益参考,尤其是基于该课程实践性特别强的考量,在以案例教学提高授课效果方面应更为凸显。

根据以上的思路,“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农村发展规划”的总体内容由14章组成,与“十一五”相比,增加两章,具体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原来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章节中,增加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同时单独编写一本“农村发展规划案例分析”,作为辅助教材,同样列入“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

参考文献

农业规划方案篇5

第一条为促进经济发展,规范征用集体土地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征用集体土地,是指政府为社会公共利益及城市发展的需要,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的行为。

本办法适用于**市市辖区范围内的集体土地。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集体土地统一征用工作。各区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的规定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集体土地征用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征用集体土地。

第四条征用集体土地必须严格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征用土地的批准权限按国家法律规定执行。

第五条征用集体土地必须符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根据**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要求,对近期投资建设项目确定使用的集体土地实行规划控制。新村建设预留用地严格按政府批准的新村规划和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设。

第六条征用集体土地严格执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第七条征用集体土地应依法拟定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应当服从国家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的需要,积极配合征地工作的实施,不得阻挠征地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章征地程序

第八条征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并需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根据建设需要和规划要求,由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征地范围,拟定征用土地方案、耕地占补平衡方案、农用地转用方案和呈报说明书,分批次逐级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村庄、集镇规划而占用农用地的,由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拟定耕地占补平衡方案、农用地转用方案和呈报说明书,逐级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二)农用地转用方案、征用土地方案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被征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公告并组织实施;

(三)被征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根据公告规定的时间,到区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区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完成征地补偿登记后,应将结果报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四)由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及征地补偿登记结果,会同区人民政府拟订征地补偿方案,并向被征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再次公告,听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的意见。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区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征地补偿争议不能影响征地方案的实施;

(五)征地补偿方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与被征地单位签订征地补偿协议。

第九条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集体土地征用并转为建设用地的,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用地单位持有关项目批准文件,到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

(二)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申请,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拟定征用土地方案、耕地占补平衡方案、农用地转用方案、供地方案和呈报说明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报有批准权限的人民政府批准;

农用地转用方案、征用土地方案经有批准权限的人民政府批准后,按本办法第八条第(二)、(三)、(四)、(五)项的规定办理。

第十条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不需变更土地使用性质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定征用土地方案、供地方案和呈报说明书,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后予以公告并按本办法第八条第(三)、(四)、(五)项的规定办理。

第三章征地补偿安置

第十一条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予以补偿。

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所有者所有。

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在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社会保险费用。

第十二条征用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补偿标准另行制定。

征地方案公告之日起,抢种的农作物、抢建的设施不予补偿。

第十三条对耕地全部被征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户划拨国有土地15平方米作为商业服务用地,由村民小组统一集中建设。政府核收征地成本费或冲减征地款。

第十四条被征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耕地被征用后实际占用133平方米(0.2亩)以下的;

(二)撤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制的。

第十五条土地被征用后原负担的农业税相应核减。

第十六条自征用土地方案批准之日起被征土地即为国有土地。被征农村集体耕地,在政府未开发利用前仍由被征用耕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耕种,不得撂荒。

第四章集体土地的规划控制

第十七条集体土地的规划控制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建设需要,将集体土地作为城市建设储备用地的行政行为。

第十八条集体土地规划控制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区人民政府公告。

第十九条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土地按国有土地进行管理,建立地籍档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得改变原土地用途、不得擅自圈占、出租、转让土地,严禁耕地撂荒。

建设单位需在规划控制范围内开发建设的,依法办理建设用地手续。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条违反土地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由区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农业规划方案篇6

1农机技术推广在农业体制中存在的限制性弊端

1.1在众多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营模式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与限制,尤其是农业政策,技术普及等推广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尤为明显。由于农业技术管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会使原来的技术推广方案规划与实际执行的现实管理实行相去甚远,这会导致整体技术推广进度的延误,耽误整体技术的推广效率,影响整体技术政策的预算与结算。预算本应该与整套的技术推广管理方案相辅相成,但是技术推广结算效率的限制使得具体技术推广方案落不到实处,或者由于整体管理的方案的不合理导致整体资金的上下浮动,致使农机技术无法顺利普及。总体来看,技术推广者必须根据整体的农业流动状况制定积极有效合理的农机推广方案。

1.2农机推广的运营方案的不合理和中途不断地改变也是导致管理方案不断改变的重要因素。整体的专项资金流动项目与整体的农机推广管理方案是相互配套实行的,一方面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另一方面的进度实施。但是在现实的农机技术管理中配套管理方案的规划往往成为了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从而使整体的资金规划缺乏了整体管理方案的导航,导致整体资金运营效率的降低和方案落实进度的落后,不能如期进行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所以选择一个完美合理的设计方案是解决农机技术推广的首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为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随着农机技术推广的运营速度不断加快,建立技术管理中的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中的创新能力也是限制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如何解决好这一战略性问题,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可靠有效的技术推广管理方案的创新属于现代农业管理的一部分,技术推广管理方案创新能力必然依赖于整体技术发展能力的提高。目前,众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推广运行的实际进度与整体农业计划的具体实行效果是衡量企事业单位农业方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指标。我国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农业管理在世界同期发达国家的农业运营管理排名中仍居于中下游地位。显然,我国存在明显的差距。虽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我国的农业技术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技术推广管理的创新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

2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间二者的关系

2.1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工作主业都与农业操作和农业规划有关。二者都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都是在规划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都显现着农业发展的趋势,都在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2.2社会实践的历史因素造成的。

在社会主义计划农业条件下,技术的推广的保持基本上由政府在整体的操控下完成,农业工作的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职能和区划范围不是很清晰。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导了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建立与发展。

3如何运用农机技术推广管理的创新方式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现代农业技术高效化的管理模式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制度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管理操作精细化,第三个层次组织分工合作协调化。技术推广创新化管理就是落实到每个人具体的分工管理责任,将管理精细化、方向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把工作做到位。要把具体的技术管理工作步骤化并保证每天的工作要完成,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技术推广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技术运作瑕疵等等。实质上的技术推广创新化管理是整个技术推广工作的运行核心。项目要做好,需要有效运用创新技术与手段来对整体技术推广运作进行精确指导、促进整体技术普及的有效运作。只有深谙创新的作用才能明白它的深刻内涵,它的精髓就在于:整体运作需要把握好细化推广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处理好技术管理工作与推广运作缺陷之间的关系,确保农业管理体系的运营,为整体技术推广的高效能提高奠定基础。它的创新性也在于:运作项目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与整体的使用进度的发展环境的适宜性配合需要紧密配合,与其他相关联的机构关系也需要密切。创新性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整体的管理运作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积极有效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整体管理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当一个项目在确立了整体运营管理创新管理这一方向性的思路后,重要的就是结合技术推广实际现状,按照稳妥创新的思路,找准关键点、困难环节,分阶段有计划性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推动相关体系有效发展,最终整合全部的技术推广模式,达到实施创新化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突出功能。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创新化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逻辑性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意识。创新的境界就是将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与可操作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化技术推广方式具有把现代农业发展引向成功的确定性方向。

农业规划方案篇7

我们是在学校和市规划共同合作下,响应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对市长安区郭杜镇五四村进行了规划。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然而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而它又涉及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多种角度来考虑,以多学科理论作为其理论支撑,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学、生态学理论等。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实习既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挑战,对我们全组实习规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我们多查阅资料,多吸取现有规划成果,并对新农村规划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这次实习,学到很多东西,真是受益匪浅。

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阶段,我学习到一些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一些资料的来源和收集索要部门都有所掌握。在现场调研的时候,虽然天气十分闷热,农村交通等也不是十分便利,当地的居民以及政府也对我们的工作不配合,但我们还克服了各种困难,尽可能的收集到更多的资料,对现场有更多的了解,为以后的规划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条件,使规划更具可行性。我们不光在各部门收集了现有的基本资料,还针对不同人群,做了一些切实的调查问卷,现场进行了调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调研时候村里不配合,通过我们耐心的解释,虽然有些资料没有拿到,但还收集到很多资料,这就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我们对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及制作也有了了解学习,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深度等都有一定的认识。

调研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现状问题和预算人口规模,以便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在现状分析发现很多问题,五四村的耕地严重不足,导致剩余劳动力很多,这些剩余劳动力又没有技能,知识水平也不高,是村里的一大难题。村庄用地布局混杂,功能分区不明确,三类工业离居住很近,严重污染居住区内环境。村里绿化面积不够,基础设施不足。这些都是我们这次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村庄性质、村里的产业结构、功能布局等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好的规划。从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规划工作的性质,我们不光是对用地布局的规划,还要对规划用地内的产业结构等多种问题这考虑,规划区内的人们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规划工作不仅要求组内工作人员的相互协作,还要求和其他专业的人员很好的协作,规划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规模计算上,我们对人口预测等知识进行了回顾,对预测方法也有了很好的掌握。计算工作是很繁琐的事情,还要求有严谨的态度,力求计算结果准确无误。这很是锻炼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看来规划要求很多,做好一个合格的规划人员要具备很多的品质。

后来的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规划实习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有时候还争持不下,大家都对规划提出自己的想法,听取各个同学的规划思路,对自己也有一定的启发,也是多种思维的变通。但有时候由于意见不一,组内成员还吵起来,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从这里可以看出规划工作真的需要很好的协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后来和老师多次交流沟通,方案修改调整过多次,从这多次的改动中,每次都能发现一些考虑欠缺的地方,从而学到很多东西。老师每次都能认真地指导,毕竟老师经验比我们多,考虑的问题也周全,在老师的屡次指点下,学习进步很快。看来在实践中学习的效率更高一些。同时,在实践中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理论掌握的不够,对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明白自己的不足,学习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学习的动力也会更大,相信学习的热忱也会有所提高。后来和甲方沟通后,方案还进行了一些调整。在反复调整方案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在职业素养上也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原来在规划作业的时候每次草图的时候都画得不是很仔细,方案调整也不会有很多次,做事情从来都没有这么大的耐心,经过这次实习,才了解到规划工作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

方案确定下来,在以后画图的过程就相对简单一些,在这几年的学习中,自己对一些画图软件有了熟练的操作,像autocad、photoshop等。这些软件的熟练掌握,还是在去年暑假实习的时候,看到别的实习同学都能很好的应用这些软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来不断练习的成果。现在用autocad画图基本用快捷键,画图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的实习由于当时所学知识不同,实习任务和目的不一样,学习重点也有所不同。但这几年实习的累积,对自己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在后来的运用中就能很明显的体会到。每次实习之后就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有所了解,知道不足之处和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样学习的时候就有的放矢。这次实习有一样,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一定有很大的益处。虽说能熟练画图,但画图量还很大,调整次数又多,每天都很累,要一直画到很晚。实习的时候还是很辛苦的。

经过我们实习小组几个成员一个月的辛苦努力和老师的不断指导,规划任务最终完成。看着成果摆在眼前,那种成就感悠然而生,觉得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很值得。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到了大四,专业课程也学习了很多,对规划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实习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学习到的东西就会很多,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已经对专业知识学习很多,原来也进行过规划实习,所以对规划工作的程序及方法都有所了解,这对我们这次规划实习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和成果,但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资料收集分析,多次方案调整,与甲方沟通交流,最终顺利完成此次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题有了很深刻的学习,做新农村规划,首先得对村庄类型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村庄基本有两大类:一是转型村庄。转型村庄包括三小类:城市里的“城中村”,村庄完全被城市包围,但村庄的景观维持村容村貌,经济组织仍是农村集体经济,文化还是宗族文化,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依旧是“自建自管”;二是快速工业化推进的地区、城乡混杂地区等;三是未来工业化可能推进到的地区。另一大类村庄是自然村庄,这种村庄现在如此,可能未来远景仍是如此。在经过调查研究后,我们才可能对不同的类型定下不同的规则。总的来说,新农村规划不在于把村庄建设得更漂亮,而是在于进行制度的转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新农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与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关系。规划注意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三是重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支持农业生产,五是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要靠合理的规划设计、适宜的用地布局、有利的产业规划,靠坚强的基层组织建设。因此,规划也要要符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营造文明村风、适合市民休闲的需要,安排好生活与产业的发展,要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村镇高度进行规划设计。

农业规划方案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依法依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原则,按照基本农田“现场有标志,图上有标注,农户手中有标牌,管理者心中有标准”的建设标准,进一步优化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完善各项保护制度,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实现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常态化,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达到“保护责任社会化、基础工作规范化、日常管理制度化、执法监察网络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我市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为统筹城乡,推动十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要求

(一)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面积应不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尽量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有所降低,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级;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杜绝基本农田“保远不保近,保劣不保优”等问题。

(二)新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必须是耕地。应当按照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要求,将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不可调整的、达不到耕地质量标准的农用地划出。

三、工作任务与方法步骤

(一)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单位地块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基础上,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方案,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将规划确定的永久性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并绘制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底图。

(二)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

1、图。落实到地块的基本农田,以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底图为基础,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应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2、表、册。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见附件)。

乡(镇)政府要根据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对每一宗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涉及的保护责任信息、土地承包经营信息和质量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信息表、册。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基本农田质量数据库。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信息主要包括保护责任人的基本信息、保护责任内容、保护责任起始时间等;土地承包经营信息主要包括每一宗基本农田地块内的农户数、每一农户承包地面积、质量等级等;基本农田质量信息主要包括耕地和土壤类型、标准耕作制度、立地条件、剖面性状、土壤养分状况、耕地地力等级、污染状况等。

(三)落实保护责任

按照国土资发〔〕167号文件要求,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同时与农户和村组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责任书应明确基本农田的范围、地类、面积、地块、质量等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内容。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也必须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四)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按照《关于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304号)的要求,在基本农田保护现场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扩大宣传效果,促进社会监督。每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应设立标志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的显著位置应增设标志牌。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构建全市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划定的基本农田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与基本农田专题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和市(地)、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l026-2010、tD/t1027-2010、tD/t1028-2010)的规范要求,基本农田专题要素采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1019-2009)的规范要求,达到实现省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的目标。同时建立数据日常更新维护制度,图、表、册内容发生变化的,数据库相关信息要实时更新。

在县乡基本农田数据库基础上,市级国土资源部门汇总生成全市基本农田数据库,构建市、县、乡三级互动的基本农田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基本农田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确保为市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基本农田现状与变化情况。

(六)成果验收

1、成果内容。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包括: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检验分析报告、工作总结报告等,基本农田数据库,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和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设立情况等成果资料。

2、验收标准。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依法、合规;采用的资料真实、合法、实时;数据库、图、表、册等规范、齐全,与实地相一致;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及时签订或更新,责任内容完整明确;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设立规范等。

3、验收方式。基本农田划定验收采取内业审核与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经批准的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对划入地块进行对比分析并实地核实。

4、验收程序。基本农田划定验收按照县级自验、市级初验、省级验收,自下而上的程序进行。县级对划定成果进行全面自验后向市级提出验收申请。市级组织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初验,按照每个县(市、区)不低于新划入基本农田总面积50%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核实;检查符合要求的,市级向省级提出验收申请,省级验收时按照不低于新划入基本农田总面积15%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核查。

5、验收确认。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验收确认。验收过程中发现划定基本农田数量未达到保护目标任务、质量比上一轮划定基本农田有明显降低、划定基本农田地类不符合要求的,认定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验收不合格,责成有关县市整改纠正后重新申报验收。

(七)成果报备

1、报备内容。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包括电子信息和纸质资料信息。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信息备案到省;数据库等电子信息,备案到国土资源部,同时抄送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具体报备方式和要求另行通知。

2、报备程序。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实行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报备制度,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县、乡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工作。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备案信息的审核、协调和督促,建立市级基本农田信息库工作。

3、工作要求。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各地应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实现乡、县、市、省、国家五级备案。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并以信息报备为基础,构建基本农田信息化管理体系,做好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做到图、数、地一致,实现基本农田动态监管,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情况通报制度。

4、报备时间。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在乡镇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审批完成后四个月内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核,逐级上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工作。

四、时间安排

全市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于年3月正式启动,于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后四个月内全部完成(全市最迟不超过年9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年3月,完成有关准备工作。包括编制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实施细则、开展业务培训和舆论宣传、进行实地现场调查等工作。

第二阶段: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后第一个月,(全市最迟不超过年6月底),完成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和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工作。

第三阶段: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后第二至三个月(全市最迟不超过年8月),完成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识工作,同步进行基本农田数据库和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相应保护制度等。

第四阶段: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后第四个月(全市最迟不超过年9月),完成成果验收和成果报备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是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责任主体,国土资源管理及相关部门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了保证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维国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桂华、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乔冰为副组长,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统计局以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由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王和平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确保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和保护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位。

农业规划方案篇9

【关键词】禹城市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禹城市2010-2012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范围涉及禹城市的莒镇乡、伦镇镇、李屯乡等3个乡镇,70个自然村,控制面积106183亩,其中末级渠系改造自流灌区7处,控制面积2.54万亩,高效节水管道灌溉8.08万亩;新建扬水站7座,新打维修机井689眼;支、斗、农渠衬砌117.42km,新建维修各种建筑物665座,共建设测水量水设施271座。铺设低压输水管道582.44km,安装配套射频卡系统管理机40套,控制器689套,射频卡1062张。项目三年共完成投资9831.1万元,中央补助资金190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4050万元,德州市补助资金119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905万元,折资786.1万元。

1禹城市小农水建设主要做法

1.1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精心编制规划设计

禹城市水务局在工程人员对规划区进行详细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委托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按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管并举”的原则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规划,并编制“2010-2012年山东省禹城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此方案在山东省小农水重点县方案竞争中获得全省第一名;委托山东省海河流域管理局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单项设计方案,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强化组织领导,建设严格程序,确保工程质量

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禹城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在市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技术指导小组,主要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审查,技术咨询、技术指导。项目区成立技术小组,负责本项目区的工程设计、施工等现场技术指导。聘请省内有关专业设计队伍,对大型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技术指导,保证工程科学规划设计。

项目建设按照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要求,组织专业技术队伍,科学规划设计、精心施工,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不断提升工程质量。

1.3大力坚持系统化、规模化建设。

禹城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符合系统化规划的要求,建设的任务和内容与“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相一致。建设方案遵循“布局合理,集中连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还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等部门用于本次建设项目和资金,统一规划,做到集中连片治理,形成了规模效益。

1.4、不断创新,切实提高工程标准质量

工程规划设计坚持高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符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和《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手册》的有关要求,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亩均投资标准,努力打造“三十年不过时,五十年还能用”的精品工程。同时,在项目区采用了“土壤墒情、灌溉水量、预收水费等水情信息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等新技术,井灌区采用iC卡技术。

1.5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实现工程良性运行

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文件和“补偿成本、维持运行、受益负担、逐步到位”的原则,协会参与,物价、水利两部门共同编制《农业供水终端水价测算方案》,供水价格按补偿生产成本费用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及税金,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科学测算农民水费承受能力,推行农业终端水价制度,完善计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费,整顿水价秩序,降低农民用水成本。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水费收取、管理和使用,水费征收一票到户,专项用于灌区的工程建设与管理,做到水价、水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定期公示、规范使用、民主理财,促进了用水户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结束了水利工程有人用没人管的时代。通过这些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进而实现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节水、减轻农民负担、工程良性运行的目标。

1.6、不断完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

1.6.1规范档案管理

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及管护运行、水价改革方案及水费收缴情况等资料,做到了收集及时、资料齐全、整理规范、分类科学、查阅方便。

1.6.2健全管理机制

创新“灌溉服务中心+协会+农户”管理模式,成立了由水务局和乡镇水利站为成员的农村灌溉服务中心,对农民用水协会进行业务指导、监管、协调和人员培训。每个协会设会长1名,领导协会日常工作,设管委会成员6人,分别负责工程、灌溉、财务等工作。协会全部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1.6.3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

按照协会章程建立了独立的供水管理、工程维护、水费收缴、财务管理等运行管理制度。竣工后,及时将工程设施、设备等产权移交给用水户协会,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民主”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双方签字,产权属协会所有。协会负责水利设施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各项工作分工到人,相互监督。

1.6.4强化工程运行

工程完工后,由建管处组织监理、施工、协会人员代表对工程进行试运行。产权移交后,由协会人员到协会信息中心查询数据,为用水户提供统一供水、统一灌溉、统一收费、统一管理“四统一”服务

1.6.5引导、发动受益群众全程参与

项目申报前,在项目区进行公示宣传,宣传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项目建设的好处,提高群众参与和支持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引导受益农民从项目筹建、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到运行管护全程参与。

2综合效益

项目投入运行后,工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特别是节水效益明显,基层群众非常认可,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工程效益:年新增供水能力637.8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0.3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3万亩、新增恢复和改善排涝面积4.3万亩、新增节水能力870万立方米。工程面貌大为改观,灌溉网络健全完善,末级渠系更加通畅,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

经济效益: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7万吨、新增经济作物产值503万元、农民人均增收405元,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了农田林网、道路的统一规划和建设,保证了农田灌溉,美化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机作业化水平,使农民得到实惠,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促进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3结语

农业规划方案篇10

关键词:粮食企业税收筹划优惠政策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税收利益的一种行为。税收筹划是一种策划活动,也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理财活动,其选择和安排都围绕着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我国粮食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各方面均有着较大的税收筹划空间。结合粮食企业目前执行的税收政策和实际业务情况,实施有效的税收筹划,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税收筹划风险一般的表现形式

税收筹划是一种事前行为,其目的的特殊性和企业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税收筹划的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其主要风险有:

(一)政策风险。一是筹划人对税务相关政策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形成的政策选择风险。二是政府税收政策的短时有效性导致的政策调整风险。三是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税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共存产生的政策模糊风险。

(二)筹划风险。一是没有正确把握企业的政策环境或经营活动内涵,而选取错误的筹划方案导致额外负担和损失的错误筹划风险。二是筹划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或背离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设计的方案选择风险。三是企业经济活动(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经营期限等)发生变化,可能失去享受税收优惠的必要特征或条件而产生的经营变化风险。

(三)执行风险。一是指科学的税收筹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具备严格的措施、人才、手段,否则可能导致整个税收筹划的失败,称为方案实施风险。二是我国税法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常留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纳税人与税务部门就相关税收筹划政策理解差异会产生认定差异风险。

二、粮食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

粮食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的同时,也应该对筹划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粮食企业税收筹划面临的客观方面的风险,如经济形势的复杂、市场环境的多变、税收政策的调整、各税种收入分配的差异、会计制度及其他行业制度的完善等,尤其是粮食企业税收筹划具有的长期性特点,更容易产生筹划风险。

(一)避免主观失误对税收筹划的影响。由于存在筹划人员对税收法律法规的理解不透彻、对税收政策的调整掌握不及时、对企业其他相关制度的忽视、对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的预期出现偏差等主观方面的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税务筹划方法失效,使企业利益遭受经济损失。因此,作为粮食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要着眼于方案的实用性,综合考虑筹划方案,选择恰当合理的筹划方法,避免人为因素对方案的影响。

(二)充分关注各方面的税收利益诉求。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中要考虑各级政府的税收利益。首先,加强与税务部门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争取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其次,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税收法律的内涵,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做到税收筹划方案合法。最后,要处理好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关系,使税收筹划符合税收政策的导向性,防止陷入偷、逃、骗税的境地,减少恶意避税的嫌疑与风险。

(三)建立切实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要对筹划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适当分散和防范风险,避免给经营活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化网络设备,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税收筹划预警系统,对筹划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四)综合考虑税收筹划的成本效益。税收筹划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既要考虑税收筹划的直接成本,也要考虑税收筹划方案的间接成本。只有当税收筹划和损失小于所得的利益时,方案才是有效益的。通过比较各个方案的可能收益,进行各种税种之间的抵消,得到最优化方案。

(五)保持税收筹划方案的可调整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故而税收筹划方案的可调整性也是衡量方案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从税收筹划的方式方法看普遍存在着规律性,但税收筹划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税收筹划的手段及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色,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税收筹划方案。

三、粮食企业税收筹划方案的现实选择

(一)充分了解粮食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粮食企业的各项税收政策中,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地区有所区别,粮食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制定相应的筹划方案。

1.企业所得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实行部分粮食品种免征部分与减半征收并存的优惠政策,其许多规定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对设在西部地区的企业,自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可以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购置环保、节能、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2008]149号)文件,粮食初加工、油料植物初加工的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此外,对一些特殊优惠,企业也要加以充分利用,从而形成最有利的税收筹划方案。例如折旧期限就要适当缩短,最好选择在税法允许范围内的最短年限,增大初始年份的费用扣除,递延纳税时间,从而减轻企业当期的所得税负担,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金运作效率。

2.增值税。实行免征增值税和先征后返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例如对农业生产者及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对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对部分饲料产品(单一大宗饲料、混合饲料、配合饲料、复合预混料)免征增值税;对化肥生产企业生产的钾肥实行先征后返增值税。

3.营业税。主要实行部分收入免征的优惠政策。在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牧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所取得的收入;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的收入;农业发展基金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4.城镇土地使用税。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国家储备商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94号)规定,对商品储备管理公司及其直属库承担商品储备业务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粮食企业可以通过准确划分所使用土地的用途和性质,享受这一免税政策。

5.其他税种。进口用于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生产的科学研究的种子、种畜、鱼苗,改良种用的马、驴、牛、羊、家畜、鱼苗、大麦、燕麦、高粱等农产品享受零关税;承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使用权,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免征契税;拖拉机、捕捞、养殖用的渔船免征车船税;农用三轮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占用耕地新建住宅减半征收耕地占用税;建设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设施占用的农用地(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养殖水面以及渔业水域滩涂等)不征耕地占用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

(二)理清政策性资金收入优惠范畴。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文件规定,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这要求企业正确理解不征税收入企业所得税处理的政策含义。即对于企业取得的不征税收入可以从收入中扣减,但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形成资产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只有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满足了政策要求,才能作为不征税收入来处理。

(三)利用企业会计政策的合理选择。粮食企业在其筹划过程中,除了充分利用税收法律法规外,选择合理的会计政策,也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税收利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关于“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弃置费用因素。”粮食企业可以利用这一规定,在固定资产入账时中就考虑弃置费用因素,预计一定量的弃置费用,防止增加当期利润,多交所得税。

(四)使用税收政策提供的条件。如《增值税暂行条例》中规定: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粮食企业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生方式和时间的恰当安排,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递延税款。通过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销售方式,实现推迟销售额的目的。例如粮食企业生产销售粮油等货物大多采取先款后货的方式,企业可以利用货物发出日与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两个时间点,筹划两类收入,按照规定分别履行纳税义务。

(五)不同纳税主体的税收筹划选择。增值税税法中对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有着不同的税率规定:作为一般纳税人,粮食加工厂的增值税税率为13%,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减当期进税额与期初留抵税额之和。进项税额依农副产品收购凭证和13%的扣税率计算进行抵扣,另加取得的符合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而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粮食加工厂征收率为6%,应纳税额为不含税销售收入与征收率之和。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究竟如何选择才能成为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案例进行说明。

如某粮食加工厂2006年6月收购粮食金额为90万元,可抵扣进项税额11.7万元,取得加工用电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额0.4万元。假设无期初留抵税额,合计可抵扣进项税额为12.1万元。加工并全部销售,取得销售收入113万元(不含税收入100万元),销项税额13万元。依上述公式计算,作为一般纳税人2006年6月应纳增值税0.9万元,增值税税收负担率为0.9%(0.9÷100×100%)。

同上例,某粮食加工厂2006年6月收购粮食金额90万元,全部加工销售,取得销售收入113万元(不含税收入106.6万元),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6.4万元,增值税税收负担率为6%(6.4÷106.6×100%)。

通过以上的数据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家粮食加工厂在业务收入、费用支出相同的情况下,一般纳税人比小规模纳税人少缴增值税5.5万元,增值税税收负担率低5.1%,因此,粮食企业选择一般纳税人为主体是最优的税收筹划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所称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为:(一)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二)除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除上述小规模纳税人以外的其他纳税人属于一般纳税人。如果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粮食加工厂应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降低企业纳税成本。

参考文献:

1.伯纳德・萨拉尼著,陈新平、王瑞泽、陈宝明、周宗华译.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蔡昌.税收筹划规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陈炳瑞,罗淑琴.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方法及运用[J].财贸经济,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