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感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4:19

初中学习感想篇1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还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要达到这一步,学生应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老师讲解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靠阅读读懂、品析文章,可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靠老师讲解分析那永远是接受现成的分析成品,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这次语文课堂上,都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2、参照有关注释和有关资料,细嚼慢咽,谓之细读,可提出疑难,请求解决。3、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品析美句美词,4、细赏其文理构思,享受美文,谓之美读(或范读),通过这四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王晓林老师在执教《五柳先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性格、爱好、生活状况、人生追求)。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我对张士诚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四、浮华已随风飘去去,课堂本色显朴实。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执教的观摩课都比较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但有用的很有分寸。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幻灯片或言简意赅的问题、扎实的读书练习所代替,真正还原了课堂本色。

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

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课堂及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这次活动中,老师几乎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如陈万泰老师在读完《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歌时,有一名学生读的非常好,陈老师用语言激励,更重要的是,当他用手掌抚摸在孩子的肩膀上时,那股力量应是无比的莫大,我想,这个孩子一生会记住的!

六、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

初中学习感想篇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育

在心理学中,情感通常会被定义为:“人面对客观事物的行为反应以及态度体验,它不仅包括刺激情境,还包括主观体验以及表情等,是系列的神经生理过程。所以,情感向来是一种比较难以捉摸的复杂生理现象。”列宁也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情感,也就不可能会有对真理的追求。”所以,要想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离不开情感教育,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说尤为如此。初中思想品德是学生健全人格及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土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初中思想品德中实施情感教育是由教学的性质决定的。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常识问题教育,以及有关科学常识问题的教育。作为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正像某位思想家所说的那样,“德育工作要想体现出时效性,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德育教育是包含“爱”的教育,决定了其教学的情感性。

2初中思想品德中实施情感教育是由教学的原则决定的。政治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知行统一。作为一门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教学的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解决的除了“知”与“不知”的关系,还需要对“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进行解决。如果没有投入感情,对其动之以“情”,就很难做到晓之以“理”。所以,这就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来,对其实施情感教育。

二、如何更好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

1营造积极的气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自身应该带着积极、亲切的情绪,这样才能主导整个课堂的气氛,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走进教室时必须要保持微笑和喜悦,这种积极的情绪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学习,这样不仅能使他们感受到亲切和温暖,也能使他们的情绪与情感被调动起来,课堂也会更具有活力。

2充满情感的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交流方式,语言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是能够与人的心相连通的。而语言要打动人心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充满情感。在对初中生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在讲课的语言上一定要饱含真情和感染力。教师要重视讲课的语调和动作、表情等,对自己的真情进行流露,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感觉到教师的语言都发自内心。这样不仅能增强课堂感染力,而且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情感教育效果的发挥。

3情感事例贯穿。在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为了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比较关注的事件或事例进行筛选,激发他们在情感上的积极体验,使课堂活跃起来。在教学中可以多贯穿一些情感事例,比如,“高中生被全班同学虐待”这样的事例,因为关乎学生自身,就会引起他们之间的强烈共鸣,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情感上能更容易沟通,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能更好地完成。

4教学方法灵活。要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还要求教师能够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环境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就会更加愉快,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不仅能提高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而且能使他们的情感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表对情感教育的看法,从他们的讨论中总结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改正,能够更好地促进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5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把握多渠道、多手段的交流沟通的基础之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方式,通过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理念和转变教学方式来形成一套适合当前初中学生学习特点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以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群体行为习惯为主要的考虑对象,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认识。

初中学习感想篇3

一、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教学是学生接触的一个不同与小学的全新的知识链接,是学生们开始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学生们对自身能力及今后发展方向的初步认知。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们养成完善的人格品质及修养是十分重要的。针对目前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其直觉性与波动性是较大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前提下,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使其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完成对自身品格的塑造和健全。另外,初中学生在此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及理解还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在此时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们正确的认知观念以及对事物对与错的辩证分析能力。同时,思想品德情感教育打破了原有死板的教育方式,采用情感注入法、情景创设法等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更有利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教育史上一次伟大的改革。

二、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目前所存在的不足

虽然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初中教育已经越来越注重学生们的多元化发展,但是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及老师们已经养成了一切以考试、升学为目的的教、授模式,使学生们成为了盛知识的容器、只会学习的机器,这也就失去了思想品德课原有的学习初衷。思想品德课做为初中课堂中的考查科目课,对促进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品德与修养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就目前来看,许多中学仍是以语、数、英三大主科为教学的主打科目,而思想品德课只是做为一种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灌输,而完全忽略了学生们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所应该培养出的情感及修为,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初中生经常会出现言行分离现象的主要原因。

另外,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致,目前多数初中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都是由老师进行填鸭式教学,对思想品德教育也只是讲求知识的灌输,在课堂中也总是保持着教育者的身份与学生对话,长久以往,使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厌恶感,以至于对思想品德教学完全失去兴趣。这也成为思想品德情感教育一直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及自身的修为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品德情感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们对社会更清晰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更清楚地知道该如何适应社会发展下人与人的交往模式。另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无形中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们与老师之间形成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尊重。更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感情。因此,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现存的问题,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人员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初中生年龄阶段的分析,制定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1、情境模式教学法

经研究表明,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们对情感的认知能力虽然较弱,但却对情感的感知能力十分丰富且生动。因此,要想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首先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一种情境渗入法进行教学。在初中年龄段的学生们对情感的认知通常都是较为敏感的,同时对不同的情境下所产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思想情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者要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用角色饰演、音乐欣赏、场景导入等形式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能够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更快地融入到学习中,使其思想品德情感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指示,某市重点初中在全校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实行情境教学法。如在一节“我爱我家”思想品德教学前,老师首先根据该课所要讲述的内容制定了多媒体教学科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们讲解课本内容。同时,老师还在课堂中播放《烛光中的妈妈》这首歌曲,使学生们如身临其境一般,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随后,老师让学生们对该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抒发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以达到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2、创建轻松的课堂气氛

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孔子圣人曾经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只有激发出学生们真正的求知欲望,才能使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老师在课堂中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和情境,并鼓励学生们对思想品德情感教育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将学生们分为两组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最后由双方代表进行概括性发言,以最大限度发掘出学生们的学习潜力以及情感认知。同时,老师要最后进行整节知识点总结时,可以从侧面向学生们灌输其知识点中的另一层认知,并让学生们对此进行深入的探寻,当学生们从中探寻出新的情感感悟及内函时,也就成功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使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真正达到目的。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除了设定情境模式外,还要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情感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们能够从生活中出发,从身边发生的事中学习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潜能,以达到培养其自身修为与情感的目的。

初中学习感想篇4

关键词:情感教学;创新课程;教学研究

初中生学习和知识吸收能力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定位和思考。教师正确运用情感教学法,能很好地将中心观念应用在教学中,有效提高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德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初中思想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在教学内容和目的安排上,往往比较注意学习巩固基础知识,重视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但一味地强调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比较忽视。教学的过程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知识之外,还是一个使学生开悟和提高自身的过程,忽视道德教育现象出现的实质就在于忽视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属性,把它仅仅看成一门文化知识课,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品德的培养。

在现代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较为枯燥,趋向于单向的说教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素质教学的意义相违背,而如何充分发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这是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对初中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表示兴趣较低,由于教材或授课模式等原因,学生会觉得课程枯燥无味,无法提高学习热情。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深远,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接受教育,掌握好基本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发挥自身的潜能。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意义与情感教学的高效性探讨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标准与教学目的,初中生在锻炼好自身体质和学好科学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因为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依靠着文化素质和机能水平,还和青年人的思想品质相关,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作为祖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所以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的效率就要实现对各种教学应用的实施,而情感教学是教学方式中重要的手段之一,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情感表达也有关键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学习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情感教学法在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1.突出情感体验,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主要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并将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进行划分,指引他们学习不同类别的思想品德教学课程,只有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构建和反思的能力,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中吸收知识,不断自我探索。情感教学法体现在教师创新性的艺术教学中,比如,思想品德课堂中可以创设一些模拟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里自主体验,不断地体验反思,最后进行总结,也可以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具体参与体验,又能在积极的情感参与中体悟道理,激发潜能,增强综合能力。

2.以人为本,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要求,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教诲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更别说培养德育和心理素质。要实现其德育目标,就要坚持以生为本,情感教学法可以创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摒弃高高在上的姿态,真诚亲近地对待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并存,营造多元化的教学氛围,只有关心学生的发展,了解和研究学生,使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迸发思维的灵感,进而思考人生,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德育的终极目标。

总之,初中阶段是重要的学习阶段之一,该阶段的学生相比较于高中没有较大的升学压力,所处年龄也是可以良好开发智力和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阶段,适合开展情感教学法等应用教学,只有具有创造性教育的教学方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到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蒲鸿志.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方法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23).

[2]沈晓丽.浅析思想思想品德课情感教学法的实施[J].群文天地,2011(22).

初中学习感想篇5

关键词:情感教育;运用;必要性

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更关注思品理论教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有待提升,如何在其教育实施中渗透情感教育,以促进思品教育成效的提升,是摆在思品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必要性之我见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渠道,是实施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想发挥其实效性,在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情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与另一些学科性比较,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情感教育更具有天然的学科优势,情感教育在思想品的教育实施中更易发挥其教育的实际效能,使看似枯燥的理论变得活泼而充满生气,让教育在生动形象的情感共鸣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从素质教育视角来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情感素质的提升是素质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其所承载更多的是学生思想境界提升的现实教育使命,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开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要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率先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在充满情感元素的生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认识,在丰富的情感认知中提升人格的品味,升华自身思想境界,在师生间的情感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施才能更具实效性,这对于推动思品课的教学是极其必要的。

二、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内容之我见

情感教育自身就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对待人事物的情感体验以及丰富的情感修养,这些都可以促进学生自身完善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社会的大环境中吸收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内容,让同学们在健康的情感内容的渗透中,形成健康的情感认知,学会倾向于正确主观的情感体验,在情感的自我实践中,形成健康的人格、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个性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的内容来培养一个有健全情感的社会人,这样的社会人的培养是铸就健康社会的根基,是健康社会形成必不可少的元素。从情感教育内容的特征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其一,情感教育内容具有兴趣性,情感教育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兴趣性,在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思品学习的效率也就自然能提升,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实效。其二,情感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审美教育,在美好的情感内容的感化下,学生由懵懂的少年逐步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情感审美中逐步形成美好的人格品质。

三、关于情感教育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之我见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发挥,社会生活是情感教育实施的最好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地拓展学习生活方面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地接触社会生活实践的机会,学会正确的情感认知,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地位,积极投入到现实的学生活中,在快乐、健康、正直的情感感悟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良好思想道德观的逐步形成,并且在实践性的情感教育实施之中,让学生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纷繁复杂的问题,学会独立的思考,理性地情感判断,辨别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丑恶的,在独立的思考中,健康的情感标准也会逐步的形成,成为一个思想进步的人,另一方面从正确世界观的形成来看,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正确的情感认知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升华的认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播下了热爱自己的祖国的种子,在此基础上,学生也会逐步地学会热爱自己的家乡,学会热爱自己的亲人,进而学会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将来服务社会,主动积极地为社会、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情感教育内容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思品课教学效果的发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适当加入情感教育的元素,对于推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发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对于初中思品课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极其必要的,明确在思品课中情感教育实施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会如何运用,以发挥情感教育的效能,促进学生思想品格的健康成长。

初中学习感想篇6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学校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初中是学校教学的关键阶段,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若一味地按照原来的方式“满堂灌”实施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还会阻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升级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注重语文工具性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挖掘语文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德育功能,真正彰显新课标语文教学的教育目标,在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中优化学生的品,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爱生活的当代中学生。

一、德育渗透的概述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将语文教学中蕴含的德育情感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文化的培育和思想道德的渗透,授课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内容,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作用极为突出,需要教师精心细致地做好备课、授课以及后续的拓展引导。须根据对授课对象的身心特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底蕴,通过适当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达成“教师――教材――学生”三维沟通交流,使德育渗透在有意设计之下“肆意”铺展延伸,直至学生的内心世界,最终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塑人的目标。

在保证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课堂教育有效性之外,还要采取得力措施以确保其长效性。德育渗透应当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领会了德育知识,逐步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情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

二、营造课堂氛围,创设德育情境

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大环境,也是高质量教学的基础,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要能够设置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热情,推动学习团队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前提条件。此外,德育教学思想的渗透也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力量,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施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和生动。

笔者在教授《北京喜获2008奥运会主办权》时,于导入环节播放有关2001年申奥过程的一段视频,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的情境下让学生描述国人听闻喜讯的反应,并谈论自己感受和印象。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在引出主要新闻事件,最后挖掘学习内容中蕴含的文化情感。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其设身处地充分了解中国和国人为申奥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感受申奥成功带来的巨大喜悦与荣誉感等复杂情感,从而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感,提升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三、潜心解读文本,扩大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多为名家名篇,文字隽永,风格各异,情感内涵深富,是教育专家根据初中学生特点而精心选编的教材。因此,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首先就应当立足文本,让学生充分细致地解读课文,与作者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将阅读学习的深层感悟内化于心,最终外化于行。

在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的时候,笔者首先组织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归纳文章所罗列的最苦和最乐的事情,分析苦乐的缘由,带领学生回顾自身生活中的苦乐,与作者笔下的现象和事例作比较,引导学生理顺对生活经历的看法,树立起正确的苦乐观。

四、利用课外内容,扩大德育视野

初中语文教学的延展性无限宽广,因此课外拓展学习成为课内教学的必要补充。这就要求教师遵循教育教育规律,在具体教育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注重课堂之外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巩固和拓展。而德育渗透的存在使得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更为明确。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是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培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传授中渗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教育;通过深入阅读典范的文章,使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培养关注国计民生的情感态度,最终帮助初中学生形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拓展学习活动:①开展知识竞赛类活动,如诗词大会、灯谜比赛、辩论赛等,在学习竞争中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渗透弘扬传统文化等德育元素;②组织课内外文本表演类活动,如课本剧改编汇演、名著经典场景表演等,让学生在身心投入具体情境中受到德育熏陶;③带领学生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如室外情境诵读或“写生”,走进孤儿院、敬老院等等,在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由心感悟等实践过程中牵动德育“涟漪”,振动其学生心灵。

五、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深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和丰富内涵,为德育教学渗透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和养料。教师只有在教材处理中善于发现和深入挖掘德育的内容,不断地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才能使德育在语文教学“润物细无声”。因此,我们在进行语言文字解读、赏析、训练与拓展同时,结合语文教材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通过教材解读渗透德育元素,并将德育渗透延展到课外教学,扩展初中学生的生命视野,助力其形成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伦.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性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1):23.

[2]李艾.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87.

[3]甘小银.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9):161.

[4]梅舒琳.品语悟理以情感人――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党史文苑,2012,(06):78.

初中学习感想篇7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概括

初中思想品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也是对初中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思想品德是集知识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实用性强的学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通过学生对现实生活情况的探索、思考相关问题、体验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以及践行法律与道德,进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改革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内容上是以主题学习的形式出现的,即以初中学生逐渐扩宽的生活为学习主题,以便于学生能通过教材内容感悟现实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整体上注重对问题的解决,以便于学生能学有所用,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和走向社会的实践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从宏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侧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品德和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从一定程度上讲,初中思想品德就是在教育、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承担起教学生做人、做事、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思想品德的教法以及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程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呈现出既独立又与其他学科有密切关联的特征,最明显的是与初中语文课程有相似点,但从教学方法考虑,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法却是独具一格的。毋庸置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注重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旨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

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不够重视。多数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没有本该拥有的严肃态度。学生没有意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作用。同时,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情况看,也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部分思想品德的授课老师并不是专业出身或者是教师本身就对课程不够重视。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意识和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思想品德教学遇到了新的发展与完善的机遇。

(一)培养正确的思想品德课程意识

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是以初中学生在七、八和九年级三个年级中的身心特征、实际生活和身边遇到和思考的问题为基础内容的。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致力于将学生生活维度与学科维度的有机融合,即“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社会”与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的结合。课程的宗旨是使学生在生活中,在问题与矛盾中思考、探索与感悟,通过实例提升学生生活经验。

(二)适宜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师主要是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学目标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提高与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密切的关联性。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初中思想品德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七年级上册“我是中学生了”的教学目标设定上,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中学(初中)新的学习环境、规章制度,调整心态,提升自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增强班集体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有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思想品德教学之后,学生取得的较为明显的进步或者是具体某方面能力的发展。曾经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常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要求。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水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

(一)在课堂教学的导学环节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导入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一堂课程的成功与否。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导入环节不但连接着新知识与旧知识,而且还肩负着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导学环节,教师首先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围绕所学习的内容畅所欲言。例如在七年级“人格不可辱”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者是体会,也可以是讲讲学生知道和熟悉的人物或者事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设置相关问题可以在导学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可以是教师设置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置问题,然后通过思考讨论来探索知识的答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多体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教师要把教学目标落实在学生实际生活之中。

(二)初中思想品德应侧重实质

初中学习感想篇8

一、深入分析课程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全面把握知识系统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初中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为了达到总体教学目标,需要深入分析课程,全面把握课程的知识结构。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认识自我方面,反映出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让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理解自身的生理变化,了解青春期心理。让他们初步具备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学会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自尊自强,就是让学生逐步树立自尊自强的信念。自尊就是让学生做自己生活以及所经历、所领悟和所发现的事物的主人,并对其承担责任。自尊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强首先要求自立,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观念,自己的利益自己争取,不求别人代办,不求别人恩赐。自强要求的自主,是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对自己的责任,自强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要求学生学法用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全面推动普法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师生可以双向互动,让学生知法守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保障公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在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方面,就是让学生了解国情,培养爱国情怀。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

二、优化课程设计,全面提高教学效益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担任着塑造学生灵魂的重任,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要掌握政治思想理论,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工作。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引导他们探索社会现实,明确怎样自我成长,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组织课堂讨论,安排人物访谈,让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不断丰富他们的经验,扩展他们的视野,不断激发主动学习思想道德课程的愿望,满足他们的自我成长需求。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引导学生的道德实践。有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不断从事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三、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正确评价教学成效

为了检验实践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非常必要。我们知道,课程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判断要求在事实描述的基础上,体现着评价者的价值观念和主观愿望。课程评价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目的,就是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了解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学生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理解和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知识的程度,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注重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了解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初中学习感想篇9

就教育教学而言,许多时候,教学观念指导教学行为习惯,教学行为反过来印证教育观念。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理解现代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多考虑学生需要,灵活设置一些教学目标,多为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在鲜活教学活动中掌握更多美术知识与技能。

(一)多一些提升学习兴趣的机会

学习兴趣是持久学习的基础。初中美术学习需要保持一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出发,与生活实际、自身经验、科技发展相结合,设置趣味性课程主题及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参与欲。另外,教师还要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自然景物、石膏静物等实物,实施趣味性教学。

(二)多一些欣赏感悟评述的机会

书籍、网络、美术馆、社区等资源是初中美术学习的课程资源,可以让学生最直观地了解民间艺术及美术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果通过角色扮演、创意临摹等方式学习美术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还能在观察、体验、鉴别中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三)多一些探究技能创新的机会

美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不仅能使初中生思维超越定势的羁绊,还能呈现灵活、主动、发散的状态,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初中生喜欢走进自然,观察蕴含审美法则的物象并展开丰富联想,这样容易催生各种奇思妙想。所以我们要开展创造性活动,让他们的观察、想象、创新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最终促进其心理成长、美感成长和创造性成长。

(四)多一些升华精神人格的机会

树人立德是教育的最高法则。初中美术教学只有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与审美教育有机融合,通过美术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在观察生活中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觉认识美、热心追求美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高洁的精神享受、平和的心态延续、博大的胸怀追求,成长为具有文化意识、责任担当和合作意识的新时代公民。

时展告诉我们,每个时代都有核心价值观,全民核心

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具象的核心知识与准确的价值取向填充。初中生与小学生不一样,已经开始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个时期非常重要,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的核心知识与价值取向一定要足够准确,符合社会的主流认知,传播正能量。

(一)以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和评述能力为目标

中外美术史上有许多杰出美术家,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创新之举和艺术开拓精神,多角度、多层面地欣赏、认识、分析、解读经典。这对初中学生学习美术有很大好处,无论是从作品表现语言还是艺术家的感知角度、美术史的认知角度、艺术流派的演变及美术文化现象等方面,都可以让学生在初中美术学习中提升审美判断能力和评述能力。

(二)以掌握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术体验为目标

在初中美术学习中,最基本技能培养是造型表现能力,通过美术活动、绘画示范等教学手段迅速让学生掌握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等最基本的造型表现方法。初中生在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中,很容易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同时,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使他们的艺术感知力、想象力和造型能力得到提升。

(三)以提升综合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

美术与生活密切相连,了解并掌握美术创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原理显得尤其重要。如学习美术绘制草图时,不仅强调学生的动手参与和体验,还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精神的培育,至于制作中根据设计意图选择媒材,选择合理的工具和制作方法及对各种材料的感受,则能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以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联想能力为目标

美术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自然环境、音乐戏剧等知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打破学科知识壁垒,将美术与各学习领域知识进行糅合,在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尊重个性发展,允许多尝试、多体验、多探究,开阔视野,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在保持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升的同时提高综合思维水平,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实现人的知识体系和情感道德系统的整体建构。

(五)以健全知觉经验和审美敏悟能力为目标

初中学习感想篇10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措施

教学的实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初中政治教学具有人文性、思想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必须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政治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水平等有效的调整内容,为学生适当的拓展知识。同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一种或者几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概述

初中政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推动素质教育。所以说初中政治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初中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文化娱乐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尤为重要。这也要求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需要能够提升教学的实效性。首先通过开展趣味性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多姿多彩的教学元素,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活泼;采用情感教学模式,激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初中政治的学习中。通过对课程的改革,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二、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措施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改的推进,使得初中政治教学以及考试的形式逐渐向灵活性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需要能够与当下的实事相结合,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学生快速的适应政治教学的改革,不仅要能够不断的改善教学方式,还需要能够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教学内容和知识。同时,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是政治教学内容都比较枯燥、无趣,所以大部分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都不浓。为了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要任务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保证政治教育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设计更加趣味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

2.开放教学内容

虽然课本是教学的基础,但是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为了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需要能够以教材为核心的基础上,开放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开放教学内容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可以搜集整理一些与政治教学具有一定联系性的时政材料,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拓展;第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三,教师可以在政治考试上为学生设置开放式的题目,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在开放性课堂的学习中,能够保证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习惯。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能够对政治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整体的认识和感知。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思考,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设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对资料的查询和与同学的讨论主动的探索问题的答案,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探索精神。而学生的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所以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导入一些歌曲、故事等,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情境中,进而在情境以及角色中去思考和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将学生的学习能够化被动为主动。

2.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

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社会阅历都不深,所以他们在判断事物的方式上过于直观和单一,影响了他们对抽象政治知识的学习和认知。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对政治内容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事物,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比如在学习“走进法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今日说法》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相关的法律进行了解和解释。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3.采用启发式教学

⒎⑹浇萄是素质教学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思想和方式,其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要想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要善于应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熟练的掌握教学内容,梳理教学体系,探索启发学生的切入点,指导学生自主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进而提升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三、强化政治教学的情感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关于我国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在教授这些课程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能够为学生传授政治思想,同时还需要能够赋予学生情感教育。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情感特点,提升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学习“一诺千金”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授一些民间故事或者历史故事来感化学生如“衔草结环”,“徙木为信”等,通过这些故事来感化学生,使学生受到历史人文理念的感染,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学是一门人文性、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提升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能够不断的改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