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工作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9:22

医保工作调研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棉花糖果”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精准医保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精准医保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为全面落实党的和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城区医疗保障局在城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南宁市有关医疗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行使医疗保障监督管理职能,坚持以关注民生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医保二次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各项政策,切实抓好医疗保障工作,深入查找推进精准医保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观摩视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了解实情、研究问题、指导工作,督促落实,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良庆区2020年医保扶贫基本情况

全面落实“198”政策。截至11月30日,国扶系统共有建档立卡户10944人,城区政府已为符合条件的1094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额代缴城乡医疗保险参保费,建档立卡人口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代缴率达100%、参保率达100%。良庆区贫困人员住院及门慢共报销9990人次,其中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7561人次,涉及门诊慢性病医疗费总金额215.29万元,享受报销总费用199.86万元,报销比例达92.83%;住院报销2429人次,涉及住院医疗费总金额2239.20万元,享受报销总费用2060.72万元,报销比例达92.03%;累计认定审批通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2148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落实“一站式”结算,贫困群众“跑腿”“垫费”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2020年11月,良庆区迎接自治区“四合一”脱贫攻坚验收,医保扶贫工作顺利通过,取得较好成绩。

(一)及时传达、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一是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二是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南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南宁市精准防贫基金专项保障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南扶领发〔2020〕17号)文件精神,共同做好防贫工作。并根据文件精神,分别于10月下旬,12月初,安排专人对我城区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和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治疗,在按政策规定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基本医保二次保险、医疗救助或政府财政兜底政策报销相应的费用补偿后,年度内自付和自费的医疗费用超过0.5万元的人员进行排查,并将排查人员名单提供给城区扶贫办。

(二)落实“198”政策。一是全额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代缴参合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二是建立“兜底”保障机制。切实降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政策。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在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提高5%;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按照现行的甲类药品报销比例给予支付;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治疗全区统一确定的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的,取消起付线,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医保二次报销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参保年度内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报销后,余下的医疗费用(不含自费药品及自费项目)按照30%给予再报销待遇;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费用政府兜底政策,住院实际医疗费用达90%以上,门诊特殊慢性病达80%以上。

(三)实行贫困人口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良庆区医疗保障局对基层医疗机构上交的贫困人员门诊特殊慢性病申请给予优先审批,并及时将审批结果报给卫生院,由卫生院及时将门诊特殊慢性病卡发给贫困人员,落实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优化门诊特殊慢性病审批程序,采取多种方式,会同卫健部门做好建档立卡人员门诊特殊慢性病认定。联合城区卫健局组织城区内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广西水电医院、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等单位的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组成的专家小组,对辖区贫困人口慢性病进行认定及办卡,对符合办理条件的,审批通过,发放慢性病卡给贫困人员。

(四)全面落实“一站式”结算。2019年6月底前,各定点医疗机构积极进行院端系统功能升级改造工作。根据南宁市社保局、南宁市社保卡办的要求,城区所辖定点医疗机构于2019年7月6日已正式上线运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保二次报销+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一站式结算,解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基本医保二次报销、医疗救助等政策环环相扣、却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带来的群众“多头跑”难题。同时,为了解决参保居民因为没有办理社保卡而不能持卡结算的问题,实现通过“人脸识别”实人认证方式在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有效地解决了贫困人口“跑腿”“垫费”难题。

(五)做好村卫生室(所)“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为贯彻落实医保扶贫领域有关工作要求,加强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所)标准化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正常就医结算,我局主动与城区卫健部门对接,开展对辖区内村卫生室(所)“就医直接结算”情况进行摸底,做好村卫生室(所)连接南宁“金保工程”网络登陆医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村卫生室(所)开通医保系统的结算权限,并举办了村卫生室医保系统报销操作知识培训班,落实好推进村卫生室“就医直接结算”相关工作。目前,我城区现有卫生室59家,已全部开通医保报销系统并通过系统直接结算。

(六)开展“医疗保障进万家”扶贫宣传活动

1.良庆区医保局制定了宣传活动工作方案,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基本医保及健康扶贫政策,使医保政策深入人心,增强全民参保意识。2020年截至11月22日,良庆区累计共发放健康扶贫宣传资料12万份,海报700余份。良庆区累计推荐在广西医保微信公众号平台查阅基本医疗及医保扶贫政策信息7000人次。

2.良庆区医保局加强对医保经办机构经办人员及各镇分管、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以及乡镇卫生院一线医务人员、村医的医保扶贫政策培训及医保结算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确保政策“说得清”,群众“听得懂”。一是5月9日医保局专门致函给各帮扶单位,要求组织全体帮扶责任人举行相关医保政策培训。二是5月15日组织医保经办机构经办人员及各镇分管、扶贫业务负责人、脱贫攻坚工作分队分队长、各帮扶责任单位联络员、各定点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各定点村卫生室负责人举办脱贫攻坚基本医疗保障战役业务培训会,增强各帮扶干部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理解和宣传,提升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医保经办机构人员业务能力,提高我城区城乡居民对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三是5月29日下午,城区医保局在2020年良庆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人员培训班上进行基本医疗保障业务培训,城区160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参加了培训。截至11月30日,良庆区医保部门累计对医保经办机构人员及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以及乡镇卫生院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医保扶贫政策培训1800人次。

(七)出台脱贫监测户及边缘户享受医疗补助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减少贫困存量的基础上,防止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着力巩固脱贫成果。6月底,城区政府印发了《良庆区脱贫监测户享受医疗临时补助实施方案》、《良庆区边缘户享受医疗方面防贫资金补助方案》。城区医保局根据补助方案,及时将监测户及边缘户1-11月享受的补助资金50657元下发给脱贫监测户及边缘户,防止他们因病致贫返贫。

(八)简化“零星报销”大病保险业务办理赔付手续。即从2020年8月12日起,对良庆区参保居民在办理大病保险报销手续进行改革,即由原先参保人员在办理医疗保险报销后,再自己跑到保险公司办理大病保险报销的流程,转变为由城区医保局社保中心直接将符合大病保险患者的银行账号、联系方式等信息提供保险公司,再由保险公司通过医保系统导出的报销数据直接核算,并将赔付金额直接转账到患病居民的账户,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多头跑”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广大参保居民。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因国扶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医保系统的数据更新也需要同步更新,如更新不及时,会导致自治区医保局的医保系统数据与国扶系统参保数据不一致。

(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审批及门慢卡办理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门慢卡认定办理不够及时。

(三)医保政策宣传不够到位。

四、对策建议

精准聚焦问题导向,切实增强医保扶贫政治责任、工作担当,真抓实干,不断探索医保扶贫新模式、新做法,确保健康扶贫连战连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将医保扶贫作为医保局头等大事,坚定必胜信心,全力以赴推进建档立卡群众100%参保缴费;未脱贫人口及两年扶持期内建档立卡贫人口合规住院报销达90%,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达80%;全面落实一站式就医结算;落实门诊特殊慢性卡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等医保扶贫四大工程。

二是继续加强与扶贫部门对接,共同做好数据核实比对。同时积极与财政、税务、扶贫、卫健、民政、残联军人事务管理局及各镇、玉洞街道的沟通协调,做好建档立卡人员动态信息比对工作。

三是继续优化门诊特殊慢性病审批程序,落实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城区医保局、城区卫健局和基层医疗机构加强沟通,采取组织专家下乡、进村入户等多种有效形式,共同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门诊慢性病卡办理认定工作。

医保工作调研篇2

【关键词】 古籍;中医;图书馆调查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珍贵的中医药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是中医药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代中医药学继承和创新工作的源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2006年2月-200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古籍保护技术体系研究与利用”项目组对全国中医药古籍保存、保护等相关问题开展了调查与研究工作,对全国中医专业图书馆及部分公共图书馆在中医药古籍资源、古籍保护与修复、保护环境与场所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推动中医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1 调研方法

1.1 调研时间与调研单位

   2006年10月-2008年6月,本项目组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收载、中医古籍藏量在200种以上的单位进行了调研(剔除保存条件过于简陋的单位),其中中医院校图书馆为调研重点单位。列入数据统计的有中医专业图书馆25家、省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35家。

   中医专业图书馆分别是: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福建中医学院图书馆、甘肃中医学院图书馆、广西中医学院图书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贵阳中医学院图书馆、河南中医学院图书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湖北中医学院图书馆、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江西中医学院图书馆、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云南中医学院图书馆、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分别是:济南市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宁波市图书馆、苏州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青海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天一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

1.2 调研方式

   发送调研表:通过信函、电子邮件及召开全国中医古籍工作会议等方式发放调研表,指导填报调研材料。实地调研:对于个别古籍藏量丰富,但因缺乏古籍从业人员、无法填报调研数据的图书馆,采取实地考察。电话调研:对于一些填报数据不详,而又需要补充了解的,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再次调研。资源共享:通过相关课题的合作,获取各单位可以共享的调研资料。

2 中医古籍保存、保护现状

2.1 中医古籍的数量与规模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共藏书28324种;35家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共藏有中医古籍21814种。

   中医古籍收藏数量情况,以北京、上海两个地区为主,分别为13456种和6080种;其他省藏书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江苏、浙江、天津、四川、吉林、辽宁、山东、广东、安徽、黑龙江、湖北、陕西、河南、湖南、内蒙古自治区、广西、甘肃、山西、江西、云南、贵州、青海。

2.2 古籍破损状况

2.2.1 破损数量 

古籍破损是图书馆存在的普遍问题。与全国大型省级综合图书馆相比,中医专业图书馆藏书条件普遍较差,绝大多数图书馆根本达不到古籍保护的要求。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为例,馆藏古籍约103000册,其中破损程度严重者近10000册,中等程度破损者约有10000余册,轻度破损者多达15000余册,三项总计约占总馆藏的1/3[1]。

2.2.2 破损类型 

古籍破损主要类型有:霉蚀、虫蛀、鼠啮、烬毁、水渍、絮化、粘连、磨损、撕裂、酸化、老化等,其中虫蛀、磨损、酸化、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中医古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仅遭受自然的侵蚀,如水渍、烬毁、霉蚀、虫蛀、鼠啮等,也受到人为的损坏,如磨损、撕裂等,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纸张酸化、老化现象特别突出,严重威胁到对中医古籍的保存;第二,中医专业图书馆的古籍藏书主要是经过国家调拨、社会征集、购买、接收、捐赠等途径收集的,在入库前,原本就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所以虫蛀、磨损、撕裂等比较突出,虽经过修补后,仍然存在缺页、虫蛀、霉蚀、烬毁、磨损、撕裂等痕迹;第三,长期以来,因受投入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图书馆古籍藏书的书库环境、保护设备及保管手段、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比较落后,造成藏书受潮、尘污、霉变、粘结等现象[2]。

2.3 古籍修复

2.3.1 修复人员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仅有6家图书馆配有古籍修复人员,共计7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2人;工作25年以上1人,15~25年2人,5年以下5人。

   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25家图书馆有古籍修复人员,共计81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43人,初级职称22人,无职称者7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38人,大专学历16人,中专学历2人,中学学历24人;工作20年以上23人,15~20年15人,5~14年22人,5年以下21人。

2.3.2 修复设备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基本上都没有现代化的机器修复设备,修复人员主要还是使用一些简单的修复工具,如锤子、剪刀等,仅能进行简单的手工修复。35家公共图书馆中虽然也是以手工修复为主,但已有些图书馆配备了一些现代化的修书设备,如纸浆修补机等。

2.3.3 修复档案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仅有3家图书馆建立了修复档案,占12%。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已建立修复档案数据库,正在完善与推广中。而公共图书馆随着馆藏古籍修复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也开始逐步建立馆藏古籍修复档案数据库。

2.4 藏书环境

2.4.1 温湿度控制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有7家图书馆的古籍库房设有空调系统,占28%。设有空调系统的古籍库房温度平均控制在19.7~23.8℃,最低温度为10℃,最高温度为30℃;湿度平均控制在38.8%~56.2%,最低湿度为20%,最高湿度为65%。除了空调系统外,图书馆一般都配有温度计、湿度计。

   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24家图书馆的古籍库房设有空调系统,占68.6%;有18家图书馆的古籍库房空调系统是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占51.4%。设有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古籍库房温度平均控制在18~22℃,最低温度为12℃,最高温度为30℃;湿度平均控制在50%~60%,最低湿度为40%,最高湿度为70%。除了空调系统外,图书馆一般都配有双金属温度计、毛发湿度计、除湿机等来调节湿度和温度。

2.4.2 防火设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有20家图书馆具有防火措施,占80%。具体的防火设备有: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普通喷水自动灭火系统、烟感器等。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31家图书馆具有防火措施,占88.6%。具体的防火设备有:消防自动报警系统、二氧化碳气体、1301气体、烟必净惰性混合气体、溴代三氟甲烷气、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等。

   从两者对比来看,各个图书馆都很注重防火工作,尤其是在防火设备的选用上,气体灭火器更为方便实用。

2.4.3 防盗设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有17家图书馆具有防盗措施,占68%。具体的防盗设备有:防盗门窗、防盗锁、监测摄像头、红外和监控系统等。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30家图书馆具有防盗措施,占85.7%。具体的防盗设备有:双门锁及门禁系统、通道门防入侵报警、红外线探测报警器、电脑监控无线防盗报警器、andover楼宇自控系统、红外、微波双监、探头摄像监控系统等。

   从两者对比来看,公共图书馆使用防盗设施的情况比中医专业馆要更为普及。

2.4.4 防酸设施及脱酸技术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和35家公共图书馆都没有具体的防酸措施及脱酸技术。由于目前的环境污染严重,导致许多图书馆的古籍善本文献正在加速酸化和脆化,与一般的机械性破损相比,古籍纸张的老化,更是大批珍贵古籍面临的现实威胁。200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对所收藏的善本古籍进行了纸张酸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其ph值平均为5.41,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低于5.0,部分书籍的ph值甚至降到了4.5。这与20世纪60年代所进行的类似检测相比,ph值明显降低,已从弱碱性或中性转变为酸性。照此酸化速度发展下去,50年后其馆藏古籍文献的ph值就将普遍降至5左右。而当ph值在5.0以下时,纸张将全面脆化,保存年限不会超过200年[3]。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对古籍善本进行脱酸、去酸和防酸化工作。而就中医行业而言,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在我国还属于空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当大。

2.4.5 防虫措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均有防虫杀虫措施。主要的防虫药物或设备有:樟脑丸(或精片)、中药芸香草、中药杀虫剂、防虫纸、樟木柜等。这些防虫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虫效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14家图书馆具有防虫杀虫措施,占40%。具体的防虫杀虫药物或设备有:樟脑精块、樟木材料设备、防蠧线、自控式档案杀虫防霉机、低温冷冻柜等。

   

其中,樟脑丸、樟木柜、低温冷冻柜的使用广泛,其防虫杀虫效果得到普遍的认同。低温冷冻杀虫技术具有杀虫效果好、对图书纸张和字迹无不良影响,对人体无毒无害等优点。

2.4.6 防潮措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所采取的防潮措施都只是定期开窗通风、控制书库的温湿度等简单的措施。由于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这样的防潮效果并不十分有效。35家公共图书馆中,大多图书馆也没有很好的防潮措施,只有少数图书馆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方法。如南京图书馆就利用真空技术来包装保护善本书,即把已缩微拍摄过的、已数字化的或是利用率极少的善本书装进pvc塑料袋内,然后将袋内的空气抽出密封,最后放置于樟木箱内或书架上。这样既可以防虫,又可以防潮[4]。

2.4.7 防尘措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采取的防尘措施都只是制作函套、樟木柜、铁皮柜、玻璃柜等,个别图书馆配有吸尘器。35家公共图书馆中,除了以上的防尘措施外,有一些图书馆还配有空气净化器、中效过滤器等,这些措施都能起到防尘作用,防尘效果也很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2.5再生性保护

   在调查的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有6家图书馆对馆藏的部分古籍采取了缩微复制、数字化扫描或影印出版等再生性保护措施,占24%。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中医行业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带头单位,而且影印出版的《中医古籍孤本大全》备受各界好评[5]。在调查的35家公共图书馆中,均已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再生性保护工作,尤其是大型图书馆的工作影响很大。如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数字化资源服务成效显著[6];国家图书馆影印出版的《中华再造善本》受到国内外关注。

3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 中医古籍资源有待进一步深入调研

   建国几十年来,国家通过收集、调拨、购买等方式把90%以上的古籍集中在全国公藏图书馆和文物单位中。但由于古籍整理经费不足、人员短缺,许多藏书单位没有对古籍进行细致清点和编目整理,也没有进行定级和破损统计,为古籍保护、利用等基础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因素。《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是第三次全国中医古籍资源调研的成果,该书虽然已问世,但并不代表中医古籍资源调研工作的结束。目前,中医古籍资源存世情况尚未完全查清,一些中医古籍孤善本及流失海外的品种线索还不清楚,对中医古籍的资源调研还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继续努力。

3.2 亟待修复的古籍数量多、修复人员少、修复手段落后,矛盾突出

   据统计,全国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有100余人,即便是不眠不休地进行工作,也需要近千年才能完成1000万册的古籍修复任务。全国古籍修复人才除数量严重不足外,还存在着学历较低(大都是大专以下文化水平)、专业技术职称较低、人员年龄偏大(40岁以下者不足1/6)等情况。因对古籍文献知识和生物、物理、化学相关知识掌握不足,限制了古籍修复人员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国内高等教育系统目前也没有开设古籍修复专业,修复行业还基本停留在手工和“师带徒”的经验传授阶段,没有把古籍修复和保护从传统技艺上升到理论和科学的层面,优秀技艺难以推广传播[7]。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外古籍修复普遍应用电脑和工业机械等现代科技手段参与或辅助修复,还通过理化和生物实验室进行纤维监测和保护实验,积累科学数据,寻找比较好的保护手段。而我国图书馆至今尚未建立文献保护国家实验室,缺乏科学的检测和实验手段,科研单位对纸张的研究成果很少应用到图书馆的修复和保护中,使得古籍的修复和保护工作难以科学化[7]。因此,不断壮大中医行业古籍修复队伍,不断提高古籍修复人员的技能,研制、引进先进修复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3.3 保存环境和保护条件各馆层次不一,差距较大

   由于重视程度、藏书量、财力和人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个图书馆对于本馆古籍的保存和保护工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古籍藏量多的图书馆往往比较重视古籍保护工作,在财力和人力上的投入也比较大,保存环境和保护条件也比较好,而且也具备有进一步改善保护条件的基础和可能性。但是古籍藏量少的图书馆则不会对于所藏的古籍给予过多的重视,有的甚至是忽视。对于这样的图书馆在短期内改善古籍保存环境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中医古籍分布分散,其中包括有不少小型图书馆。因此,如何解决不同规模图书馆的馆藏条件差异问题,尤其是小型图书馆的古籍保存环境和保护条件,也是中医行业古籍保护的一个突出问题。

4 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4.1 发挥各级政府和领导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对中医古籍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经费支持是做好中医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开展与实施,国家和政府对于古籍保护工作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而在充分发挥古籍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在财力和物力方面给予有力保障,从而有计划地改善古籍装具和保存环境、增加古籍修复设备。

4.2 实施古籍普查,摸清情况,推进古籍保护工作

   中医古籍普查工作只是一项先导性、基础性的工作,该项工作的目的在于了解全国现存中医古籍收藏的数量、级别、破损和保存与保护状况,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珍贵古籍名录;开展切实的保护修复措施,培养古籍修复人才,抢救性修复濒危古籍,改善珍贵古籍的存藏条件,并力争在保护古籍原本的同时,通过数字化、影印出版、缩微等方式充分利用古籍文献的价值;广泛听取来自古籍保护工作者、古籍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意见,各古籍收藏单位进行交流与协作,增强古籍保护意识,广泛深入地推进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

4.3 加强中医古籍保护、修复人才培养

   古籍保护工作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改变当前古籍保护人才缺乏的现状,形成多层次的古籍保护、修复人才梯队。除了政府在高等院校图书馆学系或中文系中培养“古籍整理和保护”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外,还应在高、中等专科学校培养高职和中等专业的古籍修复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有计划地输送合格人才前往国家图书馆或大型公共图书馆中从事古籍保护工作,开展全国中医古籍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4.4 多种方式灵活实现对馆藏古籍的保护

   建议藏书量少、保存条件差的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实现对馆藏古籍的保护,如赠送、有偿出让、代管。

   由于一些小型的图书馆目前确实缺乏财力和人力,可选择一个财力人力比较充足、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且有妥善保管古籍的综合能力的大型图书馆,将馆藏古籍全部或部分或复本予以赠送或有偿出让;也可将所藏古籍转运到保存条件好的大型图书馆,双方签订代管协议,其所有权仍归原馆所有,代管图书馆对其图书进行整理和保护,并可享有查阅的权力。

4.5 通过交流与合作,形成较完善的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体系

   

2007年5月底,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完成了在中医行业内进行传统医药文献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初审及提交工作。2007年9月以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牵头组织开展全国中医行业的39家图书馆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以及《国家珍贵典籍名录》的相关工作。200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向文化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申报了“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现已获正式批准。鉴于多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的工作基础及在全国中医行业内的牵头与示范作用,可通过与全国中医专业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立一个中医行业古籍保护管理与技术体系,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医行业内古籍保护应用标准,以利于今后古籍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5结语

   中医古籍资源保存与保护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的中医古籍保护工作已经初步展开,但仍然存在很问题,尤其是基础设施配置和修复人员配备方面。古籍的保存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战斗在中医古籍保护行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此呼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古籍保护工作力度,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增加专项经费投入,为做好古籍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裘俭,刘国正,符永驰,等.中医药古籍保护技术体系研究与利用[a].崔蒙,朱冬生.中医药信息研究进展(一)[c].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384-389.

[2]张建龙.古籍图书破损状况与古籍修复及保护方法的探讨[eb/ol]./service/wjls/pdf/14/14_22.pdf,2006-12-25.

[3]熊建.中华文化之根——古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8-19(7).

[4]牡鹿.古籍文献如何防虫、防潮[eb/ol]./b604956/d33707474.htm,2006-01-06.

[5]裘俭.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中医古籍保护工作述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62.

医保工作调研篇3

关键词:妇幼卫生保健机构;治未病;模式

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12-2626-03

theexploratoryStudyaboutputting“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

intopracticeinmedicalinstitutionsofmaternityandChildCare

HULingjuan,CHenZhanlu,ZHaoHuiqing,wUFeng,wenZhanquan,LiRuifeng,wanGYuwei

(administrationSchoolofBeij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theeffectivenessofmaternalandchildcareworkreflecsthehealthlevelofthepopulation,qualityofthelifeandcivilizationdegreeforacountry,therol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nthepreventionandhealthcareisnotgoodenoughforcurrentmaternalandchildcarework.Basedon"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weshouldestablishthepreventionandhealthcaremodeoftradtionalChinesemedcineformaternalandchildcarenetwork,whichdesignesseveralserviceprocessesofpreventionandhealthcareforalltypesofpeopleandanalysesthesupportedconditions.

Keywords:medicalinstitutionsofmaternityandchildcare;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mo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7-19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2010年第13号)

作者简介:胡凌娟(1973-),女,安徽宿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妇女儿童人数都占到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是社会人口中数量最为庞大的群体,它是人类持续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程度,集中反映在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上。妇幼卫生工作的成效,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人口总体的健康素质、生活质量及文明程度,检验社会公平和现代化的水平,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1\]。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关注健康、期望长寿,对中医预防保健以及养生的概念越来越重视。而“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保健思想的精华所在,它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具有原创性的观点之一\[2\]。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建立完善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国民的身体素质,进而影响卫生总水平的提高。这一体系的建立要求在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阶段的功能。其中,妇幼卫生服务机构作为保障国家未来人力资源质量的健康服务实施载体,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基本构想

我国是世界上具有相对独立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的国家之一。至2009年,覆盖全国的妇幼保健机构达3020个,妇幼卫生队伍已达50万人左右[3]。农村地区的妇幼卫生保健网由县、乡、村三级组成,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是妇幼卫生服务网络的主导力量,承担着妇幼保健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和技术人员培训等主要任务。乡、村级妇幼卫生机构和人员则直接承担着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儿童保健疾病预防等基础服务职能。城市区域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主要由市、区和社区三级组成,通过转诊和上级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开展妇幼卫生工作。因此完善的妇幼卫生网络为“治未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实施的硬件条件。同时,中医预防保健的思想在妇女和儿童疾病防治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妇幼卫生机构目前的预防保健工作主要是以西医预防内容为主,中医预防保健参与度很低,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能够依托完善的妇幼网络,实现“治未病”理论在妇女、儿童保健方面的临床实践,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妇幼健康的水平。课题组通过对全国几个主要地区的调研,结果显示,妇幼卫生工作中有许多是中医预防保健擅长的领域,如孕前女性体质调理、育前男性体质调理、孕期调理、产后恢复和保养、儿童体质调理和疾病防护、女性一生各个时期的保健等等。这些领域,中医的优势非常明显,自古至今有许多成熟的预防保健理论和方法,目前需要研究的是依托这类机构实践“治未病”的理念。基于这一构想,应当在各级各类妇幼卫生机构中成立中医“治未病”中心,作为组织实施的专门机构,负责起草中医预防保健实施方案,加强对技术规范、人才培养和培训、服务模式与考核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与指导。整合机构各个科室资源,完善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内容。

2“治未病”服务流程设计

依托妇幼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使其成为一个能够提供连续服务的工作流程。妇幼卫生机构的服务具有很多特点和优势,一是人员就医连续性强,尤其是孕产妇,会持续在一个机构就医或咨询,随访和持续性指导比较便利;二是有专门的孕产妇健康档案或资料记录卡,便于有针对性的实施个体化健康调理,三是除患病人群外,服务对象中包括了很多健康体检人群。这些都为“治未病”在妇幼保健机构中开展服务提供了可能。根据目前医疗机构科室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人群进行服务流程的设计。

2.1儿童预防保健

2.2妇女和育前男性预防保健

2.3孕产妇预防保健

3服务内容

一是孕前体质辨识与保健指导,即依据现有的体质辨识,辨证分型,对孕前妇女的体质进行调理和保健指导;二是孕期保健与指导;三是儿童体质辨识与保健指导,通过研究不同阶段体质分型量表进行体质辨识,根据不同时期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指导;四是产后调理与恢复,充分利用中医药各种调理方法,对健康产妇的体质进行调养,使其尽快恢复,对瘥后孕妇通过巩固干预等手段使其恢复正气;五是妇女日常保健工作,指除孕期与产褥期外其他各个时期妇女的日常保健。如经期、更年期不同体质和辨证调养;六是育前体质辨识与保健工作,针对育前男性体质进行辨识,分型进行体质调理,为孕育做好前期准备。

4实施服务流程的保障措施

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大力宣传推广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营造全民重视中医预防保健的氛围,尤其关注妇女和儿童的预防保健。从人才、设备、技术方法的遴选等多方面创造条件,存进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

4.1理念推广

4.1.1全方位宣传中医预防保健理念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或报纸等宣传媒体,积极营造氛围,普及中医预防保健理念。充分利用孕妇课堂、家长学校、儿童保健咨询门诊、宣传栏、制作各种宣传光盘、分发中医预防保健宣传单(册)、张贴画报等多种有效形式,大力普及中医预防保健的知识,宣传中医预防保健或“治未病”理念。

4.1.2深化医务人员对中医预防保健理念的认识

院内各个科室要不断学习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努力提高对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去。将现有的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育前保健等工作和中医孕前体质、育前体质,儿童体质分型与调理有机结合,在妇女、儿童、孕产妇等领域全面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工作。

4.1.3通过义诊巩固和强化基层群众的中医预防保健理念定期组织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人员深入社区和农村地区,开展免费的咨询和诊疗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基层群众,尤其是妇女对中医预防保健的认识,培育潜在市场。

4.2服务提供平台

整合医院现有资源,包括体检中心或中医体质辨识室(孕前体质、成人、儿童体质辨识保健)、保健养生基地、妇保科、儿保科、男性科、中医科、传统疗法科、理疗科等,形成系统化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各科室充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内容,承担妇幼卫生工作的“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阶段的服务工作。重点涵盖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孕产妇保健和健康教育等部门。

4.3中医药健康档案的建立

建立孕产妇和儿童等各类人群的中医健康档案。培养居民自助和自我保健的方法。培育简便验廉的保健方法运用到家庭,把中医适宜妇幼保健技术等传统疗法传授到个体或社区卫生机构,实现医疗机构和个体自我调护的紧密结合。

4.4中医预防保健仪器设备及技术

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3],总结了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饮食、谨慎起居等养生调摄之术,形成了食疗、针灸、推拿、气功、导引、心理、音乐、内服与外用药物治疗等多种调治方法,正所谓“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素问·异法方宜论》)。根据妇幼卫生服务的特殊性,采用一些确有效果的保健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确定的仪器设备,如心理调节、膳食调养、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鼓励个人发掘中医预防保健手段和方法,如一些医院研发的院内药膳、药酒、膏方、帖敷等,适用于女性日常调理、产后体质恢复。还有一些针对儿童的推拿项目,不仅疗效好,而且使用方便,应当大力推广。

4.5妇幼卫生中医预防保健人才

人才是中医“治未病”工作开展的根本支撑条件。根据医院层次的不同,设立中医妇幼保健咨询师、调理师。咨询师可以从现有中医师队伍引进院内选拔,并经过中医预防保健的系统培训,承担中医妇幼卫生技术指导工作。调理师可以通过培养一批具有中医妇幼预防保健专长的卫生技术人员承担。目前中医预备保健人才匮乏是制约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瓶颈,研究中医妇幼卫生预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7-12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2009ZX1005-015,20100610)

作者简介:张颖(1982-),女,浙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

通讯作者:马建萍(1961-),女,新疆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保健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5结论

妇幼卫生服务履行的是公共服务职能,它的宗旨是不断改善妇幼生存和健康状况、进而推动人口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妇幼卫生服务中预防保健工作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而必须应坚持社会公益目标优先、侧重受益性和公平性的原则,提供不具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社会公共产品。2009年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为2.70亿人,婚检人数有1966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5万人\[4\],这些数据意味着妇幼卫生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需要政府的投入也非常大,投入不仅包括财政资金对硬件设施的投入,还包括技术和防治方法的研发支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社会成员的医疗和卫生保健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正的外部性”,政府和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单位都是一定的受益者,在维护生命健康过程中应该起到应有的作用\[5\]。因此,一方面要增加政府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的公共资金投放到价廉适用的服务上去,如具有中医优势的预防保健项目。新增投入应当用来改变那种“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要将妇幼卫生工作中中医预防保健的理论和政策转化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服务,需要政府和各级医务工作者在妇幼卫生服务领域更多地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中国孕产妇与儿童生存策略研究[R].北京:2006.

\[2\]张文斌,王永炎.试论中医"治未病"之概念及其科学内容\[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7):440-444.

\[3\]孙涛.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发挥中医药调治亚健康优势——积极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一点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14-15.

医保工作调研篇4

关键词:临床药学研究;药物调剂;重要性

医疗机构是药学工作的第一线,调剂是医疗机构药学工作的前沿,是医院药剂科工作的主要内容[1]。本文将探讨临床药学研究与药物调剂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医疗机构药物调剂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现总结如下。

药品是疾病治疗的主要途径,也是保障人类身心健康的特殊商品。我国医疗机构药学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2]: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为主的药学监护时期。研究表明,部分医疗机构工作者由于对临床药学及药物调剂相关知识不了解,单纯认为药房工作仅限于收药、发药、取药、保存等基本内容,对临床治疗疾病并无紧密相关性,因此易忽视药房工作重要性造成严重后果。

有研究显示[3],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医疗机构服务要求不断上升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医院调剂工作已由传统窗口供应、经营模式转向知识信息、技术服务模式,要求药学工作者具备生物制剂学、临床药学、药物学、临床药理学等多学科综合性知识面。研究表明,现阶段药物调剂人员不仅需掌握调剂、核查、验方、配方、发药等常规工作内容,还应掌握各类药物用法、用量、原理、配伍禁忌及相关不良反应等工作技能,提示临床药学研究与药物调剂工作将直接对患者疗效及预后造成影响。

1临床药学研究与药物调剂工作内容

药学监护是对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的药物负责,药师与其他专业医护人员相互配合,从而对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执行并监测其治疗过程,从而改变患者用药后的既定结果(①疾病治疗;②临床症状减缓或消失;③延缓或阻止疾病发展程度;④预防疾病发生)[4]。药学监护主要目的在于[5]:①解决用药过程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如不良反应等;②发现并预防潜在的用药问题,即确保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调剂人员药学监护具体措施如下:①药剂师应严格审查取药患者所持处方,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判断处方中药物用法及用量合理性,筛查配伍禁忌,发现问题应与临床医生沟通,确认发生不合理用药后及时改正;②严格控制、品等特殊药品取用剂量,详细登记患者资料并确认处方真伪,防止此类药品滥用导致药物成瘾或药物依赖;③耐心细致的为患者讲解用药相关说明及注意事项,如使用方法、不良反应、药品保存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来院就诊以免造成严重后果;④及时清点药品库存,根据当季常见疾病种类判断药品使用量是否正常,若本时期内非常见疾病所需药品使用量异常升高,应及时查阅处方、询问临床医生确认药物使用情况,排查问题并积极纠正;⑤设立用药询问处,指定专人为患者详细解答用药过程中的疑问,若部分医疗机构药剂科人员不足,则应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其服务意识,积极解答患者咨询;⑥药师应主动参与临床查房工作,熟悉医生用药特点及患者实际情况,积极与临床医生探讨患者用药方案,为医生用药提供正确意见或建议;⑦定期对药剂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临床先进药学知识及新药用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组织其进行讨论本阶段工作重难点,并积极提出解决办法;⑧定期抽查库存药品质量,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规定抽查时间,对抽查后结果及时公示,便于患者了解医院药品质量现状,提高患者就诊用药安全感及对医院信任感,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工作满意度及维持良好医患关系;⑨调剂人员应持证上岗,建立规范的奖惩机制,指定专人监督药剂科工作情况,及时提出意见或建议并纠正错误,提高其对待工作积极性;⑩医院领导应提高药品质量监督工作重视程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大药品监督工作财力支持。

2临床药学研究与调剂工作重要性

2.1工作基础临床药学主要由实验室、临床药师、药物安全性、药物信息系统等部分组成,其工作范围主要包括临床、实验室及调剂室。调剂室是临床药学的源泉,提示调剂人员除应掌握临床药学相关知识,还应掌握经济学、法学、信息学及行为科学等边缘学科,理解并掌握以《药品管理法》为中心的药事管理工作内容,是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6]。

2.2实现信息传递与反馈研究表明,医疗机构药学管理职能包括药物信息管理、药品供应管理、质量管理、临床药学管理、药物研究管理、技术管理、药品经济管理、制剂生产管理、劳动管理及药品供应管理等,若要完成上述各项管理工作,则需不断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提示药剂科处于临床药学中心地位,临床药学各项管理工作都将与药剂科密切相关,若其中任一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也将立即在药剂科予以反映。

2.3提高服务质量药剂科调剂人员将直接与患者进行必要接触,其服务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医疗机构整体形象及水平。这就要求药剂科服务人员应主动热情为患者服务,提高其满意度;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保障其用药安全感;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接待每一位前来取药患者,提高其信任感。

3结论

综上所述,药物调剂工作是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相关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更好的为医生、患者服务,保障临床疾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殷秀珍,姜思通.发药交代是调剂工作的重要环节[J].中国药房,2009,3(5):42.

[2]章红,周莉华,张瑛.处方药标签在药学服务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5(9):102-103.

[3]黄若俊,刘芳,霍所迪.门诊药房调剂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及防范措施[J].中国药事,2011,17(6):367-369.

[4]肖红,孟兆生,崔学.门诊药房调剂差错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临床误诊误治,2011,21(2):73-74.

医保工作调研篇5

1民间医药搜集的方法与途径

1.1文献收集

文献收集是收集古代流失于民间的医药书籍或地方志中与民间医药相关的内容和民间医药专著、民间医药科技论文和会议论文中的内容等。利用文献收集研究方法,整理收录于文献中的民间特色疗法与方药。包括民间特色疗法的临床疗效报道,民间常用草药的名称、起源、变迁、流传、分布和用药方法以及相关的文化、生态、社会记载内容。为抢救民问中医药传统资源.许多民间医药的研究和工作者均做了大量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如甘肃省宕昌县中医医院杨明胜医师用十余年的时间搜集挖掘、整理研究民间中医中药资源.出版发行了大型中医药史书《宕昌羌藏中医民间医方录》,记载了清未至今中医药人员225人,收集整理羌藏民间土单方1000余首.经验方100余首,并对宕昌羌藏医族传承演变进行了详细考证研究。笔者查阅1979.2009年的CnKi文献.以“民间医药”作为检索词,“摘要”作为检索项迸行检索,仅有227篇文章涉及民间医药的研究.目前对于民间医药研究报道的科技文章与论文相对较少。可见,科技和会议论文收集并不是民间医药挖掘整理的主要途径。

1.2田野调查收集

田野调查是指深人实地考察、直接采集民间医药资料的方法。也是民间医药研究中最可靠的研究方法之一。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专职或兼职从事民间医药活动的人员大约有50多万人,其中包括乡村医生、街道个体开业医生、散在城乡的民间医药医生.以及部分在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的医务人员等,这些民间医生许多身怀绝技和特效方药。但这些民间医药大多仍在小范围内口授心传,缺少记录、整理。田野调查法在民间医药研究中的主要任务是调查搜集记录各种民间医药及其适宜技术。在田野调查中。调查者运用勘测、询问、交谈、考察等多种方法对民间医生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对当地有名的民间医生访谈、参观、群体访问调查及口传习俗的内容等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归纳总结成为工作日志。对于民间医药的田野调查,许多民间医药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多已自发开展。田野调查法收集民间医药资料的优势在于为民间医药研究可提供第一手的感性资料.不足之处在于收集的方药和疗法仅在当地使用.而且有的仅为121述相传,缺乏确切的临床验证资料。且疗效的确切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1.3献方献技收集

1958年。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收集民间秘方验方的采风运动。鼓励民间医生献方献技。采风运动采集的秘方验方数量多至千万项。2006年出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受理中医药无偿捐献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对受理范围、受理部门、受理程序、处理原则等事项做出了明确规定,对民间中医药的捐献及收集整理等工作进行了规范,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长期有效的献方献技的邮政信箱、电话和网站。办法实施以来,通过无偿捐献,受理了民间特色诊疗技术和方药200多项。献方献技收集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收集到了大量的民间验方和适宜技术,但这些验方的疗效确切性亦有待进一步验证。

1.4民间医药数据库

民间单方、验方和诊疗技术浩瀚,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分门别类。取其精华,民间医药数据库的建立是基础。采用数据库构建技术及检索技术.将收集和整理的民间方药和疗法资料录入。包括民间方药、技法的源流,地区分布和应用情况,药物的品种质量、加工方法、用法用量、已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效用属性、临床经验功用主治、不良反应以及开发应用前景等一体化的信息,建立开放式民间方药、疗法的综合信息数据库.实现民间方药和疗法信息的检索、查询、应用、开发和多数据库信息共享的自动、自助作业。目前我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民间医药发掘整理及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组已通过调查研究初步建立了民间医药有关的3个数据库,即民间药材数据库、民间方药数据库和民间疗法数据库。通过这些相关数据库的建立为民间方、技的定性研究、医疗价值评价、医疗作用分析比较研究等提供了基础资料,有利于对民间方、技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或知识发现研究。

1.5民间医药陈列馆/博物馆

民间医药资料原始传承的特点则为缺乏记录,口耳相授的资料较多,因此,为了更好的保存,进而有效的实现对于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我国部分地区、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包括地方政府均着手建立民间医药陈列馆。陈列馆对收集到的民间方药。应结合来源地区的物种分布情况,采集原植物,进行品种鉴定,制成标本、图谱等保存。对民间技法中独特的医疗器具进行收藏,并拍摄民间疗法的治疗过程,保存为影像资料。我国民间中医药博物馆早在1996年重庆建有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近年来北京御生堂博物馆在北京崛起,该馆藏品数量较多,又曾于2008年7月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英国查尔斯王子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中国中医药文化周”活动,影响日渐扩大田。民间医药博物馆成为民间医药文物抢救和民间医药古籍藏品征集整理的重要场所。有效的保存民间医药资源.为民间医药挖掘整理和研究活动提供了支撑。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集的资料数量少,品种较单一,加之民间医药博物馆多为民间医药爱好者的自发收集行为.因此,博物馆运行经费紧张。且缺乏专业的民间医药工作人才,导致民间医药博物馆仅为初级的陈列和参观作用。缺乏系统的挖掘。

1.6民间医药科研与学术交流活动

充分发挥民间医药科研学术团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发挥民间力量已成为搜集民间医药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民族民间医药研究所成立以来.已研制出治疗眩晕症的药物“八仙宁”、“八仙丹”: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妇科良药。阿莫诺期”、“妇乐康”等一批疗效显著的药物。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通过对散落在民间的壮医学长期的挖掘整理。先后收集了10000多个壮族民间医药验方、秘方及一些医药价值较高的医药手抄本和古籍文物,编辑出版了《中国壮医学》、《壮族医学史》、《广西壮药新资源》、《观目诊病》等论著,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壮医诊疗技法.从而为形成独立的壮医体系奠定了基础。于1997年成立的南宁广博民间医药效方开发研究所。研究成功的苦丁降火茶被誉为居家旅途的方便饮品。民间的学术交流活动近年亦呈现逐步开展的态势。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多次有关民间医药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我国民间医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95年.陕西省首届民间中医药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交流有关学术论文60余篇。2006年7月。中国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分会成立,有效地促进了中医药民间特色疗法的挖掘整理、发展创新。

1.7网络收集

随着医药科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网络资源的普及,网络也成为许多民间医生展示其特色方药和医疗技术的平台,同时,网络也成为民间医生交流经验和民间方药收集整理的有效来源与方法之一。目前能在网上找到的民间医药网站已有不少,诸如中国民间中医药网、民间医药网、民间传统传承医药网、济南华佗民间中医药研究所网、刘氏医圈网、黄家医圈网等。

2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措施

民间医药的搜集、整理、挖掘、开发和推广应用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国的民间医药开发目前正在朝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方面。优良民间中医方药和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有的甚至濒临失传的边缘;另一方面,一些虚假民间医药确在扰乱医疗市场。如何有效的挖掘整理成为民间医药工作者面临的挑战。综合目前我国民间医药挖掘、整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对于民间医药挖掘整理提出以下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对于民间中医药的保护和开发。

2.1加强民间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民间医药的传授特点及民间医生生存的需要决定了民间医药的保守性,部分特色医术与验方轻易不会外传。致使这些民间医药技术时时有失传之虞.这将对我国的传统医药事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方法,更好的保护民间医生的权益,进而促进民间医药知识的挖掘。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主要有:中药品种行政保护。中药发明专利保护.中药商标保护,中药原产地、地理标志的保护。中药的外包装设计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国家科技秘密保护和著作权保护。我国目前的中药专利保护主要是照搬西药的专利管理办法,由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性.对散于民间的秘方、验方等很难提供有效的保护。因此。必须建立起适合中医药特色的中医药传承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或行政法律方案,加强民间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有效的维护民间医药工作者的既得利益,只有在民间医药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对民间医药的深入挖掘。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在逐步开展针对民族医药地区和民间医药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初步选取贵州省作为试点省,结合贵州省正在制定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工作,选择1—2个苗医苗药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探索民族和民间秘方转变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方法和路径。促进出台民间秘方转变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政策措施,促进民间医药知识的有效挖掘整理。

2.2进一步加强民间医药科研研究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民间医药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将进一步完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强化基地对民间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孵化功能作为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国家也在进一步支持民间中医中药发展.充分发掘我国丰富的民间资源。但“十一五”期间对于民间中医药的研究仅处于收集和整理阶段。如何从民间中医药中挖掘出优质的医药资源则更为至关重要。因此。建议将民间中医药的研究纳入“十二五”国家发展规划中.在国家各项研究课题中。成立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专项.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并整合国内中医药研究与开发的著名科研机构,建立完善的民间中医药人才资源、医疗和技术资源数据库。

医保工作调研篇6

医院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发展这个主题

医院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用新的思维谋划医院建设,用新的观念指导医院实践,用新的办法改进医院工作。

实现医院科学发展,必须依靠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坚持发展成果由全社会和全体职工共享。近几年,内蒙古医院全面改善就医环境,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在医院的固定资产不断快速增长过程中,职工的收入、福利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且保持持续合理稳步的增长,做到了发展中凝聚全院职工,调动了全院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全院职工的科学发展意识和能力,保证了医院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

医院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分享,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作为医院,首先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医院工作的首要任务。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必须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把优质服务贯穿于每一个工作环节,确保全院、全员、全程、全优服务。加强和改善医院接待的各种条件,提升接待能力,真正做到“患者选择我院是愿意,来到我院确实满意,离开我院充满情意”,实实在在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爱落实到每个患者身上。

医院要以人为本,必须以全院职工为本。要重视职工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职工的成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支持平台。医院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正确的办院宗旨,充分认识提高群众健康素质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坚持医疗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和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健康权益,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作为医院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承担政府、社会的健康职能和职责,架起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感情桥梁,真正做到全面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医疗卫生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全面落实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医院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实施“科技兴医、质量兴院”战略是办院之本,要充分认识科技兴医和质量兴院的相辅相成关系,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把科技兴医和质量兴院战略一起抓,使之同步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医院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注重预防、治疗、康复的结合,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既注重总体设计,明确总体目标,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医院各项工作。

全面发展,就是推进医院建设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应在管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经营、环境、文化等方面下功夫,逐步实现医院后勤保障的社会化、医院环境的生态化、医院服务的人文化、医院信息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以及技术、设备、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医疗健康服务。

协调发展,就是促进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各个方面以及医疗、政治、行政各个环节相互协调,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发展速度,优化学科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必须始终坚持以医疗工作为中心,教学和科研都应围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来开展。医疗、教学和科研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医疗是主体,教学和科研是两翼。脱离了临床的科研,不是医院科研发展的方向;脱离了临床的教学,也培养不出优秀人才。医院要以医疗高标准带动教学科研的整体提升,以临床疑难问题作为教学科研的主攻方向,以教学科研的优秀成果推动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

医院要协调发展,还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协调。要充分发挥城市大医院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学及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将医院发展速度和社会经济可承受的程度,以及服务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统一起来,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才能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医院要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协调发展。医院的发展必须有赖于学科的发展壮大,而学科的领先与突破要面对社会需求,必须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病人的需求。医院必须为每个学科提供一个平等的发展平台,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平等的发展机遇,要注重长远,规划未来,防止浮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和做法,以观念创新为前提、文化创新为基础、制度创新为保障,通过创新求发展。

医院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建设是医院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必须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选拔突出人才。医院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敢投成本,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重点培养一批中青年专家,力争培养国内外拔尖专业人才。

医院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医院文化建设。医院文化具有振奋医院精神、提高员工素质、塑造医院形象、凝聚职工力量的重要作用。通过文化建设,提高每个职工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医护质量。同时必须创建学习型医院,把学习当成医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工程,当成医院发展的第一要务,倡导职工养成主动学习、重新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医院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医保工作调研篇7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1、较快地进入了角色。初到学院报到时,院领导就提出了要熟悉相关情况,从熟悉人、熟悉事、熟悉业务入手,尽快进入状态。我也是按照院领导的要求做的,从认识财务科及学院机关人员入手,由认识到熟悉再到了解,一步步地进入状态。同时认真学习学院相关文件,了解和掌握办事流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进入了角色。

2、积极协调处理各种关系。由于学院与医院实行“院院合一”的管理模式,人员成份相对比较复杂,有仅当老师做教学的,有仅在医院工作做医疗的,有二者兼顾的。业务种类也较多较杂,与学校机关、校内各单位及校外业务部门均有业务往来。针对这种特点,我充分发挥机关的协调作用,利用自己在大学机关工作过,熟悉学校及校内相关单位机关人员的优势,积极协调了诸如学院本部、原南校区人员超劳补贴发放的审批,学院在南方医院相关经费的结算,国库支付资金的结转等,提高了单位资金的流通速度,保证了相关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3、顺利完成相关帐务移交。学校财务与资产管理处根据学院、医院“院院合一”的特点,本着给医院充分财经管理自主权的原则,决定在医院独立法人证尚未办理的情况下,相关帐务逐步移交。分别于xxxx年3月将医院帐务、xxxx年9月将原南校区综合食堂、南校区幼儿园帐务由财务与资产管理处移交医院财务科管理。为此,我与原帐务负责人充分沟通协调,并到经费管理使用部门征求意见和建议,做到了移交帐务清楚,移交单位、接交单位和经费管理使用部门满意,保证了经费供应保障的顺畅。

4、调研兄弟医院财经管理经验。为了做好医院财经管理工作,我带领医院财务人员赴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江都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单位调研。通过调研,了解了相关医院财务机构、人员设置,以及经费保障管理制度等内容,从中学到了不少有利于医院财经管理、经费保障的好经验。

5、完成医院21xx年预算编制及经费保障工作。医院xx年情况比较特殊,住院部投入使用的时间几经调整,住院部科室展开方案也与原计划有较大变动,准确编制预算难度较大。我到医院报到时,医院预算初稿已编制,后随住院部投入使用时间以及展开科室的变化作了调整,住院部正式投入使用后,门诊量、住院病人与预期又有大出入。根据实际情况,财务科与医务科一起,反复沟通,重新测算医院收入,前后共作了7次调整,方形成医院xx年预算方案提交院党委审议。

由于医院前期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是按照三甲医院的规模,住院部科室全面展开配备的,住院部投入使用后医院效益与预期相去甚远,在医院业务收入增幅不大的情况下,人员成本比例相对过高,医院经费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为了把有限的经费管理好、使用好,我及时向院领导通报相关情况,相方设法做好资金调剂,在医院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保证了人员生活待遇和医院正常运转经费需求。

6、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完善规范的财经管理制度是做好单位财经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兄弟医院调研的基础上,我牵头起草制订相关财经管理规章制度,目前已下发《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借款、经费报销暂行规定》,并已起草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工程、设备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为科学、规范财经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二、新年度工作计划

医保工作调研篇8

关键词:医院后勤保障间接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医院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如何把这些经费再投入?用什么方式进行投入较为合适?特别是不易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后勤保障投入,采取哪种方法比较合理?笔者经过10年的实践认为:“高投入中的间接效益”政策是医院后勤保障改革的实践产物[1]。它通过正常的“高投入”,没有直接产生较高经济效益。而是获得了比高投入更高的间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项特殊的投入方式,笔者结合医院后勤保障高投入的实际,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后勤保障实施高投入中的间接效益研究谈点认识。

1.医院后勤保障高投入

1.1后勤保障高投入中的间接效益作为医院后勤管理者,在思想上、观念上要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面向市场经济,研究市场经济与医院经营规律,要本着怎么有利怎么投入的原则,在后勤保障过程中,实施高投入的服务方式,确保了临床第一线,为医院在争得效益的同时,也争得了荣誉[2]。现代后勤管理要求,投入必须有产出(间接效益),其间接效益的规律如间接效益模式图所示:

现代医院后勤管理要求,医院投入必须有产出,多投入就必须多收益。而我们在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应用“间接效益”这一规律,实施符合医院发展的、适当的、合理的投入,虽无直接收益,但间接效益显著。

1.2医院后勤保障投入环状模式图

医院后勤保障投入环状模式图是医院后勤保障工作高投入的全过程,各环节相互连结、相互制约,呈现出一个动态的环状图结构。

医院后勤保障投入环境模式图表明:一面是通过负向投入“激活”保障有力、优质服务;一面是保障有力、优质服务“长入”经济增收,增加再投入。环状图第一个功能层次是“后勤投入”,它是整个环状的中枢,是促进第二个层次保障有力的关键,在这个功能层次上,医院管理者要研究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计划与市场投入比例,研究投人比例后的收益问题,研究需求投入与发展投入的比例,研究二者比例的直接效益的关系[3]。第二个功能层次是“保障有力”,它是环状图要研究的基础,在这个功能层次上,不能照搬书本上的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在这个层次投入后,不多收,不直接获利,重点研究如何调动积极因素,做到保障有力,解除工作人员与病人的后顾之忧,调动全院所有人员攻难关、做贡献,以此来获取间接效益。第三个功能层次是“优质服务”,它和“保障有力”是同处于中间环节,在这个功能层次上,重点研究优质服务内容、方法和措施,参与市场竞争,激发全院斗志,以优质服务来吸引病人,扩大医院知名度。第四个功能层次是“增加效益”,他是整个环状图的最后一个层次,他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要重点研究获取效益的方法,总结后勤保障工作投入后效益的经验,在获得效益的同时,它又可以促进后勤的再投入,促进后勤保障工作的良性循环。

2.后勤保障工作效益的评价

2.1后勤保障对间接效益的评价

院务保障中的高投入并未获得直接性的高收益,但间接效益(医疗收入)显著。为使医院能够在竞争中求发展,医院在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医院近年在院区环境、营建、取暖、供电、供水、车辆、通讯设施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投入。投资3.5亿元新建2.2万平米病房大楼、3446万平米医技影像大楼,1.2万平米心脑血管医院病房楼;投资1.1亿元购进pet——Ct、西门子双源Ct和3.0t核磁共振等大型设备,这些设备虽不是后勤投入,但他是病人检查需求,也属后勤保障范畴,高新设备的投入,能满足不同层次病人医疗检查需求。由此可见:院务保障中大量的投入虽直接效益较少,但间接效益尤为显著。

2.2提高了医院的经济和社会两个效益

从现代医院管理学角度看问题,在做好社会服务的同时必须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对后勤保障工作的巨大投入,解决了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医务人员乐于生活,安心本职工作,生活上有保障,工作上有用武之地,为医院参与市场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医务人员的吃、用医院一包到底,孩子上学车接车送,使医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医院建设。由于后勤保障合理的经费投入,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每年收到几百封病人的感谢信和各类锦旗。在今年出院病人中随机选择500名对我院医德医风“追踪”凋查,有98.20%的回信为表扬信[4]。医院的医疗收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近几年来的院务保障投入的实践证明,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3培养和留住人才

“财大”固然能“气粗”,但钱财与人才相比,人才是决定的因素。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由于后勤保障的高投入,医院对人才培养采取倾斜政策。近几年每年都从地方院校引进大学生。同时每年还将各类人员送出去进修、深造,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培养和留住人才。有了人才,他们带来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2.4改善了院区环境

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在院务保障改善环境中,重点是适应病人的心理需求,使病人体会到医院是看病的场所,展现在病人面前的是环境幽雅、道路整洁、绿树成荫、条件优越的花园式医院,有利于病人就诊。医院将位于院中心地域的3万平米草坪改造成集病人休闲、工作人员散步、供员工锻练用的各种体育器材、篮球爱好者的篮球场被称为“园林文化广场”。病人来到医院,看到这样的环境就心情舒畅。医院极富有人情味,适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5]。为此,我院先后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和蚌埠市人民政府评为环境绿化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医院”称号。

2.5促进了科研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医院参与市场竞争光有人还不行,还必须有过硬的技术,为临床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是医院后勤保障必须之举,医院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的目的,就是促进医务人员专心科研,发挥个人专长,使每个同志都有用武之地。上世纪90年代初,医院在引进腹腔镜后,不但为医院创造了效益,更带动了外科系统新项目的开展,目前该项手术安徽领先。与此同时,由于后勤保障有力,使医务人员全身心地抓医疗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防病治病的需要。因此,提高医学科学水平,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后勤保障的高投入,调动了医护人员抓医疗质量的积极性。在病历与处方质量评审中,我院连续5年被上级领导机关评定为总分第一名。

2.6生活服务保障一条龙

为使医护人员安心工作,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根据后勤工作确保第一线的宗旨;做到了全院医护人员的生活服务保障一条龙。专设生活服务中心,高级职务医务人员和科主任免费在高职餐厅供应早餐和午餐,解决了这部分同志的后顾之忧,保证了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病人服务上。每个中级技术职务以上人员家中,均免费安装电话,只要一个电话打到服务中心,即将你所需物品送至家中,方便了医务人员的生活,解决了知识分子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全体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7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近几年,由于对住房方面大量的经费投入,使医院全体员工都按标准住上了宽敞的住房。由于后勤保障的高投入,解决了工作人员的后顺之忧,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全体员工加班加点工作,改善了服务态度,吸引了病人。近年来,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巨大投入,虽然在服务过程中的各项免费保障,无直接效益,但给医院带来的间接效益是巨大的,无法估量的,对扩大医院的声誉,提高医院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医院先后被评为“争先创优先进单位”,二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多次被上级机关评为“财务工作正规化建设达标”单位和优质预算先进单位[6],被全国双拥领导小组、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参考文献:

[1]裴波,袁福华,王振德,等.战备训练牵引军队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共建融合式发展路子方法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5):471-473

[2]裴波,袁福华,王振德.诚信医院考评指标的建立与自查[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2005,3(3):199-200

[3]崔宝善,裴波,苏皖.25所医院为团以上干部服务对医生服务态度与技术信任度调查[J].东南国防医药,2007,9(3):175-179

[4]裴波,成明富,丁体龙,等.实现军队医院持续发展目标任务方法与措施的实践研究[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8(5):4-7

医保工作调研篇9

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预算调剂、运行一体”的原则统一全市医疗保险主要政策,提高医疗保险公平性,促进制度持续发展;统一全市医疗保险经办流程和定点管理,提升服务能力;统一全市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实现全市医疗保险民卡就医“一卡通”,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在全市医疗保险基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风险调剂金管理制度,增强基金保障和抗风险能力。到年底,实现全市医疗保险市级统筹2012年,全面实现本市区域范围内的异地就医“一卡通”。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一)统一政策标准。从市级统筹实施之日起,全市执行一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各辖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根据社会险征缴的有关规定,负责本地各项医保的经办工作。

(二)统一待遇水平。从市级统筹实施之日起,全市统一行“三个目录”,并按各项规定的标准、支付范围和管理办法一执行。作为过渡,个别待遇标准可在执行全市统一政策的基上,暂由各地根据基金平衡原则自行确定支付比例。

(三)统一经办管理。按照《社会保险法》和市级统筹的求,切实理顺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对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一化管理,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减少经办和信息资源浪费。根据疗保险业务经办规程,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度。制定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基金征缴待遇支付、档案和财务管理等工作程序和服务标准,做好经办理工作。

(四)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全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全市执行统一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资格准入条件、申报流程、变更程序、考核标准和违规罚等办法;统一定点医疗服务协议文本、服务协议管理标准、疗费用结算模式。本着有利于落实各级权责的原则,对医保定资格实行“辖市初审,市级确认,全市互认”,形成共同监管相互协调的就医和医疗费用管理模式。

(五)统一信息系统。结合“五险合一”和“金保工程”设,建立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和覆盖全市的网络平台。

数据集中到市级前,各地要根据人社部颁布的数据标准和社会障卡标准,加快系统升级改造,确保网络运行畅通和安全,实基于“市民卡”全市范围内异地就医结算的目标。

三、建立医疗保险风险调剂金制度

从市级统筹之日起,全市统一按规定提取医疗保险风险金调剂金,暂纳入各地财政专户管理,实行单独建账,专款专用。市级调剂金由市人社、财政部门统一调度使用,具体办法另行定。

同时,落实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基金预算编制工作,化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风险调剂金清算制度,晰基金责任,适时进行清算。建立完善风险调剂金内部审计制度主动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定期向社会公布风险调剂金收支况,实现财务信息公开透明。

四、扎实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是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和明确任务。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加强组织领导,拟定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建市级统筹前,各地不得自行调整有关政策。

医保工作调研篇10

【关键词】军队医院;临床医生;工作满意度

在现代医院管理模式中,临床医生被公认为医院人力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医院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提高临床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是医院“以人为本”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关注临床医生满意度可使医院管理者清晰了解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在我国医疗市场中,军队医院作为特殊的医疗群体参与着医疗市场的竞争,因其担负着军事卫勤保障、突发应急救治及维持正常医疗的多重任务,军队临床医务人员的身份更显特殊。深入研究临床军医这一特殊人群,在新军事变革下,构建具有军队特色的临床军医工作满意度考评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临床军医的工作满意度状况十分重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某军队三甲医院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该院临床军医共计586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初级职称占28.36%,中级职称占42.34%,高级职称占29.3%;接受调查者平均年龄32.1±3.6岁。

1.2方法根据童俐俐等[1]对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国际权威的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mQS)的短式量表,自制满意度评价表。评价表评价项目包含:医院组织管理、医院文化建设、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医院质量管理、医疗保障共5大项目,做为考评表的Ⅰ类指标。Ⅰ类指标又各自包含若干个Ⅱ类指标。Ⅱ类指标应尽可能的涵盖Ⅰ类指标的各个方面,同时包含若干个具体考评项目。考评项目填答方式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正向题目计分方式为5~1分,反向题目正好相反。评价表满分为100分。

1.3统计学处理根据评分量表,使用SpSS13.0软件对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临床军医的工作满意度总体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院临床军医的工作满意度为71.75±6.28。其中临床医生对医院质量管理、医院组织管理的满意度较高,而对医院文化建设、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医疗保障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在Ⅱ类指标中,临床医生较满意的项目是医院经营管理理念、领导管理水平、医院制度文化和护理队伍质量,最不满意的分别是绩效考核制度、后勤保障、教育培训和医疗设备保障,见表1。表1临床医生总体满意度情况

2.2不同职称临床人员的满意度分析在Ⅰ类指标中,不同职称的临床医生均对医院质量管理、医院组织管理的满意度较高,而对医院文化建设、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医疗保障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这与该院临床医生总体满意度项一致。

在Ⅱ类指标中,不同职称临床医生最满意的均为医院经营管理理念,而对医院后勤保障和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相对最不满意,见表2。

表2不同职称临床医生工作满意度分析

3讨论

从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进行临床医生满意度调查从侧面上反映了医院决策和管理好的经验和存在的潜在问题,是体现员工对医院管理好坏与否的晴雨表。现代医院管理者不仅只是与员工的互动交流,更要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激励和引发员工的潜力,极力提倡推荐团体的潜化智慧,可见临床医生满意度调查是不能也不应该被忽视的[2]。

在对该军队医院临床医生的调查中发现,临床军医总体满意度良好,对医院的质量管理、组织管理具有较高的满意度,这说明了医院管理层在医院领导和经营理念及医院质量控制方面得到认可,这也是该院在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临床医生对医院精神文化建设、绩效考核制度、后勤保障、教育培训和医疗设备保障相对不满意,应引起医院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4建议

4.1推进医院文化变革延续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文化是医院整体效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恒久的必备的支持力量。医院要想取得持久的成功,必须培育、发展、整合并变革4方面的核心文化,并通过不断推进医院文化变革来发展和保持核心竞争力,通过医院文化变革来激励临床医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临床医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延续医院核心竞争力[3]。

4.2注重绩效管理中绩效奖励的实施根据研究结论绩效奖励对组织承诺和员工满意度有很大影响,医院应通过完善绩效奖励制度,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来进行员工的激励,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对组织的承诺,从而增强临床医生的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4.3促进临床科与医技科相互协调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管理的任务就是要把人力、物力、资源、技术和设备很好地结合组织起来,进行有效的运转,达到规定的要求目标。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应互相协调,相互沟通,提高服务质量。临床医生在开具检查申请单时,一定要认真负责,按所列内容填写齐全,要为医技科提高诊断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而医技科也要按临床需求,高质量的发出报告,使病员能得到及时诊断[3]。

4.4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医疗保障临床工作离不开医院各部门的支持。医院服务部门应提高服务意识,积极面向临床服务,为临床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效率,做好后勤服务、医疗设备维修、药品供应等保障工作,确保临床工作有序展开。

参考文献

[1]童俐俐,骆宏.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