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习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1:46

电工实习计划篇1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是本专业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将几年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是十分重要的。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毕业实习安排如下:

一、实习时间、方式

1见习时间:3月23日至6月14日

2见习方式:个人联系的形式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财务等相关岗位实习

二、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目的在于亲身体验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积累经验,掌握技能,增长才干,为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三.实习内容

1、了解企业(或单位)的经营特点

(1)企业(单位)名称、所在地点,开户银行。

(2)企业(单位)主要的经营项目,其他经营项目。

(3)企业(单位)的生产情况或经营情况。

2、了解企业(单位)的管理组织

(1)企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及所有制体制。

(2)企业职工人数及生产的规模,生产组织管理的建制。

电工实习计划篇2

对专业职业岗位群和其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行动能力进行分析是开发工作系统化课程的首要任务。通过对企业和毕业生进行调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电子产品整机装配、调试、设备维护、品质管理、生产管理、电子产品维修和工程安装等岗位(群)上。电子产品设计、生产是其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整的工作过程,对工作过程进行相应的行动领域分析,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整合的理念和模拟电子电路、电子技能训练的课程内容的特点,将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任务,设置若干个具有典型功能且相对完整的电子产品生产、设计的学习情境,将课程知识有机地嵌入到学习情境中,把模拟电子电路、电子技能训练课程整合重构成模拟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

二、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领域是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的,设计学习情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根据模拟电子电路、电子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要求,按照职业成长和学习认知规律,将学习情景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按照产品设计生产的工作过程排序,根据电子产品设计生产所涉及到的工作过程,按元器件识别及焊接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综合实训三个层次递进重构,以七个典型的产品制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见右表。

三、教学实施及效果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项目过程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经历:明确任务制订计划方案决策项目实施检查控制评价反馈这六步完整的“行动”过程,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自主学习,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在个人没法完成任务时,首先寻求小组成员的帮助,营造了一个互帮、互学的学习工作环境,较好地掌握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方法和手工锡焊方法,能正确使用万用表和常用的电子工具,按时完成焊装、检测和调试电路的任务。

2.小组协作学习和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小组(团队)协作的方式学习与企业的班组工作方式相似。教师通过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与评估工作完成情况,让学生了解系统的工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统筹安排和计划协调能力;在小组工作中,培养学生纪律观念、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在陈述小组工作计划和展示工作成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解决问题、评价和总结回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总结分析能力;在小组自我管理过程中,加强了学生时间管理、过程控制、质量检查、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了小组的自我管理能力。

电工实习计划篇3

关键词:卓越计划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原麻省理工学院院长、现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威斯特曾指出:“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也指出了培养新型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他认为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解决当前工程教育中“工程性”和“创新性”不足问题,使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1]“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浙江科技学院是省属本科院校,也是被列入了第一批“卓越计划”的实施院校。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我校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有利于全面提高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卓越计划”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电工电子技术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进入的第一个工程性实践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十分重要,它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来分析一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实验内容陈旧、、教学仪器设备老化。近几年学校对实验室建设也有陆续投入,情况有好转,但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弊端仍然存在。(1)实验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思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注入式”,学生对教师比较依赖,对预习不够重视,对实验过程不够认真,甚至有自己做不出数据而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2)实验以验证性为主,忽视能力的培养。这也与学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指导思想有关,实验课时不足,甚至被压缩,而必须验证理论实验课按照大纲又不能不排,以致没有足够的课时来安排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3)轻视实验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我们总结了以往的教学经验,研究了“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就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1.确立学以致用的实验教学观念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要让学生在实验中运用理论知识切实解决实验中的碰到的问题。在实验教学中要多设问,让学生重视预习,杜绝不预习而来做实验的情况。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习惯,实验指导人员要给予启发式的回答,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鼓励学生在实验中互相讨论,但是坚决杜绝抄袭实验数据的行为;每次实验课还应留下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给学生课后去思考,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要注重应用性,要广泛采用开放思维教育方式。实验教学中可以针对一个工程中常用的应用电路,详细地分析其实验现象和具体的电路数据分析,注重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举例,更多地剖析其实际应用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这一应用电路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了他们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实验教学能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通过教学要努力让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成为建立在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让工程应用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这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也必须多熟悉工程案例,多参与工程实践,多做科研,以提升自身的工程能力。

2.以创新教育为目标,构建联系工程实际的教学体系

(1)实验教学内容创新:[2]高等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外,还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能力储备。实施“卓越计划”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一般采取“3+1”模式,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并做毕业设计。可见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相应压缩,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要进行优化。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要从学生的专业需要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认真分析现场工程师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合理选择实验教学内容。我中心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人员重新编写了实验教材,把实验项目分成验证性、设计与综合性、应用提高型三个层次。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选配不同的实验项目进行教学,并对一些较复杂的实验项目进行了细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适应,普通的学生完成基本的项目,水平较好的或是在电子技术方面有特殊兴趣的学生可以做一些拓展性的难度较高的项目。

(2)实验安排上的创新:实施“卓越计划”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应压缩,这就要求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上下工夫。本校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一般都是单独设课的,不再是以前的课内实验。这样安排固然有好处,可见学校对实验课更加重视。但是这样也就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实验教师和教室资源相对紧缺,实验时间的安排不可能做到与理论课完全同步,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学生在做实验时还没有上过相应的理论课,对实验原理不了解,加重了学生预习的负担。实验人员在上课时还必须花时间给学生补上理论课,这势必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教务人员在排课的时候充分地考虑这一因素,让实验课尽量与理论课同步,好减轻学生预习以及实验教师讲解理论的负担,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有限的时间内更充分地进行实验探索。二是努力创造条件全天候开放实验室。给实验室配备必要的网上预约系统,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让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实验时间,这样就会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了理论课与实验课不同步的问题,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实验效果也会大幅提升。本中心已配备了网络型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并安装门禁系统,基本具备了实验室全天候开放的条件。

(3)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往的教师一般比较重视让学生学好理论打好扎实的基础,但比较忽略在教学中时刻联系工程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往往是教师知道某一理论或相应的实验项目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但是由于课时安排紧张或是其他的原因未能在教学中着重提出其工程应用,甚至认为这是学生以后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想法,就算实验或者理论课时受到压缩,也不能因此就缩减了介绍工程应用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能感受到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渴望,教师应该在实验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应用,这样理论学习就会变得有血有肉,不再枯燥。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因此我们积极探索以培养工程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式。试图从一个具体的常见的工程应用问题入手,把这一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实验相关的项目,化难为简,化整为零。这样学生在做这些项目时就自然体会到他们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了兴趣。同时学生在完成这些实验项目的同时解决了实际的工程应用问题,会很有成就感。这样比直接给出与经典理论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做要来得更有目的性。这样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内既安排了大纲要求的必修的项目,又把这些项目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成为实用的综合性项目,一举两得。相信通过以上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学生通过相应的学习和训练会大大提高工程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

3.在实验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创新

[3]创新能力主要指人们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形成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的能力。具体而言是指发现或提出新问题、新概念、新见解、新方法,通过创新活动解决新问题,以及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技术、设计新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两个方面,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和创新素质构成。

“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理工类本科生而言创新能力主要是指[4]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能设计出新的产品,能提出技术的革新,能探讨新的工艺流程,实践新的管理模式等等。

(1)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要立即予以肯定和鼓励,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要积极帮助其解决,这样学生以后还会乐于提出更多新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甚至是错误的看法,不要马上予以否定,而是要以展开课堂讨论的方法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对提出不同的看法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其创新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刻刻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对于学生实验时出现的抄袭数据,抄袭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请同学代劳等行为要给予严肃的批评和制止,绝不让这种风气存在。

(2)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提出实验与竞赛的关系。例如工科学生可以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告知学生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参加大赛必需的基础课程之一,虽然是基础课程但是很重要。鼓励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积极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参与竞赛不一定能得到奖项,但是我认为参赛准备的过程是能锻炼人的,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3)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提出实验与科研的关系。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多发现苗子,积极鼓励并帮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参加高校设立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项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他们熟悉科研环境,了解科研流程,培养创新意识。

“卓越计划”提出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造就一大批掌握现代前沿科学技术、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用型本科大学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要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将其作为一个新的问题来研究,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建潮.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全开放实验教学探析——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21-1):108-111.

[2]周军.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教学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104-108.

电工实习计划篇4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

2005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40余名学生被录用企业送往挪威、德国和新加坡等国继续接受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训,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2006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也早早被企业抢聘一空。针对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我们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论是:得益于我校在办学之初对开设该专业而进行的可行性企业调查;得益于学校的开放型办学理念;得益于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也得益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下面笔者就我校的实习、实

验设备配置和利用现状作浅显的分析。

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首先考虑的是减少设备投入的盲目性,考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的接轨,考虑实习、实验的经费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实习、实验的教学功能要求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我们着重考虑了学校实习、实验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的有效接轨,力求学校实习、实验的环境氛围接近现代企业的生产环境氛围。例如,对实习、实验场所的安排与配电方案的论证,我们充分听取企业专业人员的意见,结合现代物流设计方案和教学实习的需要,分别设立了传统机械区、装拆区、数控区、技术准备区、技术讲解区等。对实习车间的配电方案则从科学和安全角度出发,经过反复调查和论证,采用了配电线路的桥架化,使实习场所更接近于企业生产的环境。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内涵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在企业问卷调查中,发现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其中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施合理配置有着密切关系。无锡新区高新企业的优势在于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在培训和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舍弃传统机械设备的配置,而盲目地增加高新技术设备投入;对学生不仅要求掌握一定的维修、维护的技术能力,而且还需加强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校配置了钳工实习区和装拆实习区。同时,还配备了新区企业中自动线和自动机的常用控制系统,如西门子pLC控制系统、日本欧姆龙pLC控制系统,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技术的能力。

企业设备、设施的现状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我们从企业调查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到无锡地区数控系统一般有两大系统(即西门子系统和法那克系统)。所以,在购置数控设备时,考虑添置西门子系统,适当添置法那克系统。并且,依托这两大系统有效、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同时根据企业数控设备以加工中心为主的特点,适当扩大数控铣床的添置力度(数控铣床需要控制三轴,与加工中心技术要求相近),扩大数控学习涵盖的范围,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可行性

我校当初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时,因考虑资金的投入、教学目标和产学研结合的客观要求,加强了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可行性探索。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现实特点,而且使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成为可能。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每学期由教学处编制详细的《教学安排表》、《实习、实验工位分布表》和《实习、实验运转计划表》。《教学安排表》是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计划表,其中根据教学大纲详细编制了该专业学生三年中实习、实验周数和具体的时间,这样可根据计划表宏观调控各实习、实验场所的合理使用,使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优势充分体观。《实习、实验工位分布表》是以学期为单位,各实习、实验场所具体工位分布表,也就是在该表的统筹安排下,把实习、实验具体工位落实到该专业的每一位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实习(或实验)设备设施,同时还能使实习、实验设备按小时安排到具体的学生。《实习、实验运转计划表》是某一专业某一班级以学期为单位的实习、实验计划执行表,它应该符合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安排总表。针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教学进度,安排各班教学和实习的时间和地点。这不仅能够满足教学大纲要求,而且还可以满足考工、培训等强化训练对实习、实验设备设施的使用要求。几年来,通过对这些计划表执行情况的反馈,显示出我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与教学过程的运作已成为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的有机整体。

学校产学研工作的开展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于其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综合性技术素质,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可靠的师资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大纲外,还与学校的产学研能力密不可分。产学研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得益于可靠、完善的实习实验设备,同时产学研工作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二者在教学平台上具有互动的联系。

1.将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优势转变为科研优势。建校以来,在努力完成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专门的科研试制小组,从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入手,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案,在改造过程中,合理使用学校资源,充分挖掘实习、实验设备的可利用潜力。数控化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数控故障诊断实验室设备的合理调整,为进一步优化数控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我校先后完成的三台改造数控车床也已经有计划地编入数控实习车间。另一方面,科研立项则注重充实实习、实验室已有设备,着重提高实习、实验设备的利用能力和优化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例如,自动化实验室的机器人实验,由于经费问题,添置的机械手有限,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最少也需6台工业机械手,现存却只有两台,所以机器人科研小组和实习车间有关部门合作,进行了有关机械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将大部分配件制作分解到各实习车间和实验室,在教学计划许可的情况下,纳入学生正常的实习中。由数控车间负责机械部件的制造和安装,由机电控制实验室负责电气控制,由pLC实验室负责程序设计,由自动化实验室负责调试和修正,从前期准备到第一台机械手的试制成功,共动用了实习、实验设备30台套,参与学生48人次,调整实训教学计划两次,该项目进一步优化了实习实验设备设施的配置和利用。

2.生产试制,发挥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优势。我校建校之初,在立校方案的论证中,就明确了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案,所以对设备设施的配置,已先期考虑了教学生产结合方案的可能性。进入正常教学以后,我们积极开拓适合的生产型项目,与深圳百利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模具制造试验车间,在合理配置设备设施的前提下,满足教学和生产的要求,从原实习车间抽调加工中心、全功能数控车床、全功能数控铣床、电脉冲、线切割等。运作半年来,不仅提高了教师、学生实际技术水平,基本达到了教学计划的要求,而且通过设备的合理配置,发挥了现有设备设施的潜在优势,一年可为学校创利25万元左右。去年,该模具试制车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合作以来,不仅提高了实习设备有效的运作时间,解决了部分实习经费,而且让学生真实感受了生产中的品质意识和效益观念。合理化配置的实习设备带来教学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电工实习计划篇5

(一)寒假将至,安全返程

寒假回家的方式是很多大学生考虑的问题,安全尤为重要,无论你是坐汽车、火车还是其他,都要小心买票上当,近期网上报道江西大学生寒假回家部分大学生被骗,手段并不先进,但就是利用大家急切回家的心理行骗,遵守交通规则很是重要,寒假出行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大家过个好年。

回家返程是前提,提醒各位大学同学应提前做好买票的准备,春运的高峰期车票不是很好买,买票应主意票的真假,不要随便和不认识的人搭话,小心上当受骗,社会太复杂,要学会保护自己,回家时手机及相关通讯设备要保持畅通,以备不时之需,万一有突发情况可以获得帮助,回家途中一定要看好自己的行李和随身物件,不要遗失,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后果。

(二)合理规划寒假学习

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寒假是名副其实的“聚会季节”。开心之余也有无奈,假期变成了应酬期。寒假休闲娱乐或外出聚会要注意科学的作息时间,“黑白颠倒”的起居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开学后的正常上课。那我们应该怎样合理规划我们的寒假学习生活就成为寒假学习的重点问题。

合理的规划是一切行动是否有效率的前提,最大化的利用寒假时间在家充电修养,全面提高个人综合能力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很多的大学生回家过年都放不下心来好好过年,面临就业的重要压力,假期充电就成了习惯。不过我们还是要正视充电。

有“充电”的想法和行动当然值得肯定。但盲目充电,“随大流”就不够聪明了。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己的长处、不足,有针对性地学习,将校园内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补足”,学一些有助于自己实现职业规划的内容。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用在“刀刃上”。如需要可请教熟悉自己情况的老师或参考职业生涯规划师的意见。

总之回家只是换个地方学习,换一种环境生活,正视大学寒假生活,多关心和自己专业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充电,充好电,在寒假中学习,合理规划自己的寒假时间,最大化的利用就可以了。

(三)寒假打工,赚钱历练

当前的形式下,利用假期等课余时间走出校园打工,对大学生来说,不失为一个勤工俭学、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好方式。关于寒假社会实践计划,寒假去打工是很好的实践机会哦!不少大学生认为,现在工作难找,早一点接触社会对以后找工作有帮助。寒假漫长的假期再学习之余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会实践的平台。不过大家还是要注意安全,出门在外,安全最重要。对确定要利用寒假“外出打工”的大学生来说,照顾好自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电工实习计划篇6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徐达文(1981-),男,安徽安庆人,宁波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浙江宁波315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波工程学院高教研究课题(nG1201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24-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

在国外,以德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早在近一个世纪前就已开展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形成了一整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体系。例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已形成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都比较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2]

由于我国工程教育所处的历史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不同,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国家使命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不同,只能走建设中国模式工程教育之路。文献[3]指出保证卓越计划应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二是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四是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五是制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成功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完成的一项至关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关键工作。文献[4]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分析和研究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提出采用模块化结构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形成一个“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个性”的课程体系。文献[5]研究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教学模式,包括研究型专业课教学模式、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文献[6]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企业实习等方面探讨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

2010年,宁波工程学院成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为切实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学校以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为契机,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结合本校的客观实际,主要从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探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模式。

一、构建适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大学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4]作为“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建设内容,通过对国内相关高校先进教学经验调研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充实和更新,同时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和实践环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突出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的知识交叉和复合型能力结构的培养,并有机地渗透到本科四年课程教学里。

课程教学体系实行模块化设置,包括通识教育(30.5%)、工程基础教育(35.2%)、工程专业教育(29.6%)、素质拓展教育(4.7%)等4个课程模块,如表1所示。课程设置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工程系统的思维训练,协同业界一同参与,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在按照模块化结构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时重新修订相应课程大纲,适度缩减理论教学学时数,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例如,根据“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工程人才的培养特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作了以下几方面修订:教学减少“理论性”,突出“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以实现工程能力的培养;增设了“数字声效”章节,分析了混响、均衡、回声等数字产生原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前面章节所学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去设计实际的信号系统的能力和过程。教学采用大作业形式,通过团队协作、讨论等方式锻炼工程能力。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分配比例已达到33.1%。

二、构建全程步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得到加强的基础上,为充分培养、拓展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学校构建了由各实践环节层次推进、纵横结合、环环相扣的立体化、层次化、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纵向上由认知实习、验证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探索型实验(开放实验)、毕业设计等层次渐进,实现专业技能及设计、创新能力的由易及难、由简单到综合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辅之以思维和方法的训练。在横向上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企业实习、第二课堂等辅助拓展和强化知识点,达到与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紧密结合的改革目标,确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1.搭建丰富的实践教学平台

具体的实践教学平台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包括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物理实验和相关的基础课程实验等)、工程基础训练平台(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认识实习和电子设计工程师考证等)、综合运用实践平台(包括毕业实习、综合设计或学年论文、毕业设计、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科学研究训练等)、素质拓展与社会实践平台(包括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和参加各种知识技能竞赛等)构成。

采用“3+1”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学习,培养过程中引入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参与。在校内,加强校内公共基础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公共共享的教学实验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校内实验、实习场所的开放力度。同时按照相关规范和行业标准,统筹考虑不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的需要,积极推动与企业合作共建的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核心应用技术能力培养创造更为真实的工程环境。目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已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技术实验中心、计算技术实验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校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这些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设备完善、开放性好,已成为学生课程实验、开放实验、学年论文、部分课程设计等专业实习的主要场所,并能够满足专业实习教学要求。在校外,学院联合行业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经选择5~6家电子信息企业作为重点实习基地,每年选派试点专业本科生到企业进行实践环节的培养,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假期社会实践等内容。

为促进学校工程教育国际化特色的形成,还实施“海外实习计划”,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接受海外工程教育,分批、分期组织学生赴国外境外实习。深化与现有国外签约院校的合作,互派“专业实习团”等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尝试将试点专业“3+1”培养模式中的一年实习环节放在海外友好院校或国外企业进行,扩大对海外境外专业实习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海外境外专业实习意识。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训,鼓励试点专业开设“国际班”,培养卓越人才的国际化素质。

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一是实验课,整合实验课教学内容,大幅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比例,增加前沿技术、工程技术的应用性实验,并将相关较为成熟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内容中。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中的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达到30%~40%,专业课程实验中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达到60%以上。二是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学生的基本工程技能。通过改革,每个课程设计环节全部由多个综合性、设计性的课题组成,每个课题分为基本要求和拓展要求,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每个学生可选择一个或多个课题选做。三是实习。通过生产一线的工程训练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经历。四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专业学习四年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自于教师的研究项目,企业的开发项目和技术革新,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结合。五是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产学研合作、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及校园各种科技活动营造浓厚的工程实践氛围。实践环节(含企业学习)采用“工程项目驱动”培养方式,通过一系列适合教学的典型工程项目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论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卓越计划”的启动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对电子信息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构建适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全程步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7):30-32.

[2]刘建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50-52.

[3]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6(1):15-19.

[4]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电工实习计划篇7

想素质高、技术娴熟的学习型和知识型员工队伍,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型企业,以达到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好务、供好电,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目的,这也是县级供电企业创建“和谐电网”的必由之路。

一、县级供电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教育培训体系是确保提高员工业务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基本保障

县级供电企业自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和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开展的“电力市场整顿、优质服务年”活动、“农村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班组建设年”活动、“县级供电企业基础管理五项达标”等活动中,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县级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广大员工包括农电工的业务技术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要我学习”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学习”,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按流程办事,按职责规范工作,企业的管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县级供电企业农村供电所的员工(包括农电工)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偏低的现状。为此,要突破这一现状,迅速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必须从构建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入手。几年前,我公司就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的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即:建立了专门的教育培训管理部门,作为公司职能管理的二级部门,充实教育培训专职人员,制定企业周密的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如:公司—2012年教育培训规划)和每年培训计划及实施方案;公司所属各职能部门、基层供电所、变电站、发电站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员工教育培训人员(内部兼职培训师),抓好每月、每周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各个班组(如:电力工程施工、检修)结合每天的工作内容抓好员工生产现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业务技术培训。通过企业教育培训体系的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公司级—部门级—所站(班组)级]长期不懈的努力,公司员工队伍总体素质发生很大的变化,员工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县级供电企业的教育培训体系必须做到“三有”,即有计划、有制度、有激励机制。

作为县级供电企业,企业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必须做到:一是企业教育培训工作要有计划。包括(公司级)总体的教育培训规划、企业的中长期教育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各职能部门、供电所、变电站、发电站要制定周密的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按计划和培训项目流程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并由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对培训计划落实完成情况进行监督。例如:我公司严格按照“①培训需求—②制定计划—③组织实施—④总结、评估—⑤监督、检查”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二是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制度是落实和实施计划的可靠保证,要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例如:我公司制定了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管理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生产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新员工上岗前培训制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员工岗位培训制度、农村电工培训考核办法等等,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员工按规定接受培训的课程、课时,使培训具有可操作性。三是企业教育培训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要鼓励员工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种业务技术培训学习活动,对认真参加学习培训并且所学科目考试优秀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资奖励。对企业批准参加上级和社会组织的各种函授培训学习的员工,要确保他们的学习时间,同时要制定其学习期间合理的报酬管理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竞争(组聘)上岗方面,上岗条件要对个人经过业务技术培训取得的合格证以及学历、职称等要有明确的要求,从而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事业心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三、县级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要结合实际和企业的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样性的广泛开展培训工作

作为县级供电企业,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多层次地进行,要做到有的放矢。一是要根据企业的中长远规划、工作岗位的需要以及员工的专长,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辅助人员等进行多层次的开展。企业领导人员主要以提升领导人员驾驭把握全局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综合协调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现代管理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领导人员的综合治企能力。企业管理人员主要从岗位职责、领导方法与艺术、法律法规、电力专业技术、计算机基础应用、常用公文写作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根据科学技术和电力事业发展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学习与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技能和辅助人员按不同的具体岗位职责如:抄表收费员、线路检修工、用电监察员以及汽车驾驶员等等主要进行岗位职责、电力法规、安全生产等业务和技能操作方面的教育培训;作为生产第一线员工以及农电工,其工作场所在乡镇供电所且面向

农村供用电管理方面,主要是加强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规程、安全用电监察以及抄核收、“四到户”管理的有关文件、政策知识、常用的计量安装管理及优质服务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二是县级供电企业的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要多样性。即采用内培外送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岗位培训要采取“送出去”培训和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涉及到员工的业务技术方面的教育培训。如:配电线路技术、电力营销、节能降耗管理、变电运行以及特殊工种的操作(如电焊、火焊)等教育培训,由公司选择有培训资格的培训机构,采取选拔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优秀员工送出去培训的形式强化教育培训工作。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内部教育培训的形式,组织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如:今年7月份我公司安全监察部门租用模拟人分别到各个供电所、变电站进行触电急救—心肺复苏法的培训学习;工会和共青团牵头积极组织开展变电运行岗位培训、装表接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由生产技术部门牵头组织进行“两票八条禁令”及“电气工作票技术规范”(发电、变电、线路部分)的培训学习和考试,10千伏配电网络技术现场操作培训等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同时,县级供电企业还要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一些资历深、水平高的大学教授、讲师和上级主管部门(省网公司、供电局)的技术专家到企业来上课,为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另外,还要鼓励员工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种资格、等级考试考证。如:电力工程建设造价师、注册会计师、计算机等级、英语等级等方面的学习考试,为企业培养许许多多的复合型人才。

四、县级供电企业在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员工教育培训的关系

电工实习计划篇8

关键词:职教;机电专业;教学计划;制定

教学计划是高等职业学校实施和组织教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体现较强的职业性,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高等职校办学模式和即学生所学的专业和课程是与本人未来从事教育质量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的职业对口,使学生有较强的知识能力结要途径。因此,制定好教学计划十分重要。目前制定好职业教育计划,是摆在中高职院校机电教学面前的一项重要议题,一般认为,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依据。其体现了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

一、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教学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而言,在中高职业技术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仍沿用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缺失体现在: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实践教学缺失,教学计划缺少特色。长期以来,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的完整性,培养目标偏重于强调培养某一学科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对掌握本专业学科理论的深度要求过高,而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相关专业的渗透注意不够。这就导致了学生们的知识面相当狭窄,仅仅知道机电专业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对其他各个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很难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此外,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各门课程之间协调不够,一些课程内容衔接不上,各类课程学时比例也不够合理。对学生从事应用性技术工作的能力训练不够,不少专业教学计划中(当然包括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比例偏低,忽视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制定中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计划的建议

1、要明确培养目标。

中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标方面的不同时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具备某一职业或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技能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也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技术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培养目标是教学计划的主要环节,制定培养目标要符合各个地区的教育实际和经济发展状况,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特别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实际,各个地区学生的总体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专业偏好等等都是不同的,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特色。

2、必须具备保证教学计划实施的条件。

中高职机电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符合学校的学生的实际。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个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各个学校应该立足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及学校自身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实施要具备保证计划实施的条件,以某校为例,从宏观条件上来说,我校具有多年专科学历教育、专业证书教育、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的教学经验,具有长期与企业合作的基础,可进一步深化企业的投入,他们是制定、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力量,只有他们的支持,才能制定和实施好计划。从微观层面分析,主要是师资队伍和训练实习基地建设,该校对教师提出了双重素质要求,致力于建设一支具有“双师”能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并吸引企业中的工程人员参与教学,鼓励教师通过培训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积极投入到实践环节中去。

3、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高职机电专业的教学分为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专业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应着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比例应达到5:5或6:4,。我们这里所说的技能培训,不仅是指技能的熟练程度,更是指它的现代化程度、复杂程度的提高。为了确保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和完成,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性教学计划。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分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技能上应达到的标准。对每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都应列出名称、主要内容、要求达到的目标、考核办法、评分标准等。同时,学校应加强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要配备与工作现场实际情况相同或相近的实习、实训场所及相应的设备,积极构建校内职业环境,使学习环境与职业环境有机结合,并培养学生牢固的专业思想与处理生产现场的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计划的优化必须加强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认真开设好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实验及落实好课程设计,组织好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的要求,加强学生科学实验、工程设计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4、要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应从职业岗位要素分解出若干专项能力,再对分解后的每一方面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和能力。来设计相适应的学习课程,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学校应建立起由社会各方面同行专业人士,尤其是生产第一线的优秀工作人员组成的教学计划制定指导委员会,让他们来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过程质量的评估。另外,社会是在动态发展变化中,而人才的培养有需要较长周期。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考虑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超前性,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捕捉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

三、结束语

总之,中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做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注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世纪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注重研究学生的实际,使教学计划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机电专业学生具体技能的同时,还应该使他们获取基本的人文知识,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进一步促成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Z]Z.教高[1998]2号附近五.

电工实习计划篇9

原麻省理工学院院长、现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威斯特曾指出:“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也指出了培养新型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他认为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解决当前工程教育中“工程性”和“创新性”不足问题,使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1]“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浙江科技学院是省属本科院校,也是被列入了第一批“卓越计划”的实施院校。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我校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有利于全面提高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卓越计划”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电工电子技术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进入的第一个工程性实践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十分重要,它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来分析一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实验内容陈旧、、教学仪器设备老化。近几年学校对实验室建设也有陆续投入,情况有好转,但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弊端仍然存在。(1)实验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思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注入式”,学生对教师比较依赖,对预习不够重视,对实验过程不够认真,甚至有自己做不出数据而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2)实验以验证性为主,忽视能力的培养。这也与学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指导思想有关,实验课时不足,甚至被压缩,而必须验证理论实验本文由收集整理课按照大纲又不能不排,以致没有足够的课时来安排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3)轻视实验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我们总结了以往的教学经验,研究了“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就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1.确立学以致用的实验教学观念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要让学生在实验中运用理论知识切实解决实验中的碰到的问题。在实验教学中要多设问,让学生重视预习,杜绝不预习而来做实验的情况。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习惯,实验指导人员要给予启发式的回答,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鼓励学生在实验中互相讨论,但是坚决杜绝抄袭实验数据的行为;每次实验课还应留下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给学生课后去思考,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要注重应用性,要广泛采用开放思维教育方式。实验教学中可以针对一个工程中常用的应用电路,详细地分析其实验现象和具体的电路数据分析,注重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举例,更多地剖析其实际应用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这一应用电路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了他们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实验教学能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通过教学要努力让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成为建立在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让工程应用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这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也必须多熟悉工程案例,多参与工程实践,多做科研,以提升自身的工程能力。

2.以创新教育为目标,构建联系工程实际的教学体系

(1)实验教学内容创新:[2]高等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外,还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能力储备。实施“卓越计划”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一般采取“3+1”模式,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并做毕业设计。可见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相应压缩,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要进行优化。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要从学生的专业需要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认真分析现场工程师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合理选择实验教学内容。我中心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人员重新编写了实验教材,把实验项目分成验证性、设计与综合性、应用提高型三个层次。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选配不同的实验项目进行教学,并对一些较复杂的实验项目进行了细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适应,普通的学生完成基本的项目,水平较好的或是在电子技术方面有特殊兴趣的学生可以做一些拓展性的难度较高的项目。

(2)实验安排上的创新:实施“卓越计划”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应压缩,这就要求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上下工夫。本校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一般都是单独设课的,不再是以前的课内实验。这样安排固然有好处,可见学校对实验课更加重视。但是这样也就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实验教师和教室资源相对紧缺,实验时间的安排不可能做到与理论课完全同步,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学生在做实验时还没有上过相应的理论课,对实验原理不了解,加重了学生预习的负担。实验人员在上课时还必须花时间给学生补上理论课,这势必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教务人员在排课的时候充分地考虑这一因素,让实验课尽量与理论课同步,好减轻学生预习以及实验教师讲解理论的负担,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有限的时间内更充分地进行实验探索。二是努力创造条件全天候开放实验室。给实验室配备必要的网上预约系统,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让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实验时间,这样就会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了理论课与实验课不同步的问题,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实验效果也会大幅提升。本中心已配备了网络型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并安装门禁系统,基本具备了实验室全天候开放的条件。

转贴于

(3)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往的教师一般比较重视让学生学好理论打好扎实的基础,但比较忽略在教学中时刻联系工程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往往是教师知道某一理论或相应的实验项目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但是由于课时安排紧张或是其他的原因未能在教学中着重提出其工程应用,甚至认为这是学生以后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想法,就算实验或者理论课时受到压缩,也不能因此就缩减了介绍工程应用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能感受到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渴望,教师应该在实验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应用,这样理论学习就会变得有血有肉,不再枯燥。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因此我们积极探索以培养工程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式。试图从一个具体的常见的工程应用问题入手,把这一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实验相关的项目,化难为简,化整为零。这样学生在做这些项目时就自然体会到他们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了兴趣。同时学生在完成这些实验项目的同时解决了实际的工程应用问题,会很有成就感。这样比直接给出与经典理论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做要来得更有目的性。这样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内既安排了大纲要求的必修的项目,又把这些项目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成为实用的综合性项目,一举两得。相信通过以上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学生通过相应的学习和训练会大大提高工程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

3.在实验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创新

[3]创新能力主要指人们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形成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的能力。具体而言是指发现或提出新问题、新概念、新见解、新方法,通过创新活动解决新问题,以及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技术、设计新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两个方面,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和创新素质构成。

“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理工类本科生而言创新能力主要是指[4]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能设计出新的产品,能提出技术的革新,能探讨新的工艺流程,实践新的管理模式等等。

(1)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要立即予以肯定和鼓励,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要积极帮助其解决,这样学生以后还会乐于提出更多新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甚至是错误的看法,不要马上予以否定,而是要以展开课堂讨论的方法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对提出不同的看法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其创新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刻刻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对于学生实验时出现的抄袭数据,抄袭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请同学代劳等行为要给予严肃的批评和制止,绝不让这种风气存在。

(2)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提出实验与竞赛的关系。例如工科学生可以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告知学生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参加大赛必需的基础课程之一,虽然是基础课程但是很重要。鼓励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积极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参与竞赛不一定能得到奖项,但是我认为参赛准备的过程是能锻炼人的,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电工实习计划篇10

2012年上半年以来,我所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以我局2012年工作要点为指导,以2012年党建工作为契机,在经营指标、配网建设、安全生产,业务、政治学习、规范化供电所建设、优质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完成了局下达的各项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我局下达的经营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我所对经营指标细化到人,责任到人,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

2012年上半年我所累计完成售电量807.428万KwH,完成年计划的54.18%,平均单价完成658元/KKwH,较年计划下降15元/KKwH,平均线损完成-7.32%,较年计划下降11.56%,电费回收率100%。

二、配网情况:

截止6月8日,我所共新增10KV用户6户,0.2KV用户1户,新增用户10KV线路0.32Km、0.4KV线路0.32Km、0.2KV线路2.08Km,配变110KVa/6台。

上半年,我所对石北111线路、石白112线路功率因数过低的问题经过计算和论证,在石北111线路加装无功补偿2台/600KVaR,在石白112线路加装无功补偿1台/300KVaR,极大的改善了这两条线路的功率因数,降低了线损电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并且针对石白112线没有分段丝具的情况,及时的对主干线和各支线安装了隔离刀闸、开关和分段丝具,提高了线路维护的水平,减少了大面积停电。

三、安全生产情况:

2012年上半年我所未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为了实现我局2012年的安全生产目标,坚决执行"一卡、一令、一单"和"月计划、周安排、日控制",杜绝非计划停电,严格执行"两票",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和"春安大检查"活动,认真对我所辖区内的配电网进行了2次大面积的细致检查,有计划、有安排、有阶段性小结、有总结,共加杆2处、加杆帽2处、砍树34处、补打拉线1处,确保了配网的正常安全的运行。在半年的安全工作中,根据需要我所制定了《双节保电预案》、《迎峰度夏保电预案》、《防汛保电预案》等各项预案,切实具有可操作性,确保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四、安全、政治、业务学习:

半年以来,我所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电力安全生产规程》等安全方面文件,特别对近期发生的三起事故,反复地学,采取人人发言分析事故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并根据个人的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反违章措施。认真组织开展"标准化演练",在每一次的演练中,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查找违章行为,提高职工的标准化作业水平,加大反违章力度,提高我所职工自我保护和群体安全意识。

1、根据省公司、市分公司、我局的安全工作重点中的要求:抓培训、抓落实、抓反违章以及农村安全用电管理为工作重点,结合工作实际,坚持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活动,每月一次安全知识培训,以及月度安全分析。通过学习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生产知识水平,为安全工作夯实了基础。

2、经常性在职工中开展安全检查活动,以查违章、查隐患为主要内容,杜绝了职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各类违章现象的发生,消除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防止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3、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以"责任是安全之魂、标准是安全之本"为主题,我所组织职工认真开展"四万"活动,使每个职工都能树立起"四不伤害"的安全意识,熟悉标准化作业程序,真正做到与习惯性违章说再见,确保全年的安全生产。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所每位职工的业务水平,我所根据《中低压配电网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中低压配电网实用技术指导书》制定了年度、月度学习计划。具体是:每周一进行安全学习、周二业务学习、周三政治学习,每季度举行业务考试一次;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所职工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处理事故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半年以来,根据省公司、市分公司、县局关于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文件精神,我所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并制定学习计划,按照计划进度完成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的安排。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法,要求人人有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个人累计学习笔记10000余字,心得体会6篇。。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我所职工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强化了每位职工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宗旨。

五、规范化供电所建设

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所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上半年对供电所办公楼室内外的墙面进行了粉刷,将花园内的草坪从新翻种,在现有的基础上健全客户服务中心标志和形象墙,完善了各种资料、对工器具室、材料库房进行了从新登记、编号和摆放,做到了办公用品摆放整齐,安全工器具存放有序,办公环境整洁卫生。从而使供电所工作和生活环境得到了美化,创造了和谐文明的工作氛围,人员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六、优质服务情况:

1、在今年3月份"优质服务月"活动中,我所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共出动10余人次,深入街道、村庄、用户家里进行宣传,累计散发各种宣传单,宣传品等共计4000余份,悬挂横幅2条,通过全所职工的大力宣传,使广大用户了解了一些电力法规和如何安全用电的常识。对我所辖区内的采油厂的线路进行了一次"免费会诊",共发现隐患2处,并提出整改意见,受到采油队领导的好评,保证了我们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

2、半年以来,我所加强优质服务力度,公开报修服务电话,公开十项服务承诺,公开了业扩报装流程,简化各种用电手续,方便了用户,上半年累计免费为魏家沟一户孤寡老人安装了照明线路并在端午节时进行了慰问。

3、为了解决油区高压计量力调电费高的问题,我所上门拜访客户,提出合理化建议6条,解决实际问题,受到用户好评。

七、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1、认真开展"标准化演练",加大反违章力度,将"一单,一卡,一令"落实到实处,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可控,必控,在控,能控,提高职工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明白"四本帐"的真正含义,促进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确保安全生产。

2、继续加大抄核收力度,确保全年经营指标的完成。

3、不断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第二,第三阶段的自我剖析和总结活动,将活动继续进行下去,确保第一阶段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