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开题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3:42

养老金融开题报告篇1

“邮储银行将坚持走普惠金融和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致力于让金融服务‘普之城乡,惠之于民’,不做唯利是图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这样告诉记者。

填补金融服务空白

报告显示,目前,邮储银行拥有遍布城乡的金融网点3.9万个,成为全国网点规模最大、网点覆盖面最广、客户数量最多的金融服务机构。

其中,邮储银行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的网点占比超过70%,填补了212个乡镇的金融服务空白;在全国30个省(区、市)的县级区域,网点覆盖率达到了100%,在地区覆盖了超过59%的县;62%的网点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同时,截至2012年底,邮储银行拥有atm超过4.7万多台,提供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为融通城乡经济、服务广大百姓提供了便利条件。

邮储银行充分利用自身网络优势,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储蓄,汇兑,代收农村电费、电话费和有线电视费,保险,粮食补助金、退耕还林款和计划生育奖励金等各种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金融业务,致力于构建“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机构。

打造“百姓身边的社区银行”

邮储银行依托邮政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始终把养老金业务作为邮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的扎实落脚点,打造“百姓身边的社区银行”。经过多年发展,养老金业务已经成为了邮储银行个金业务的重要板块。目前,邮储银行已实现在全国31个省养老金业务,范围涵盖“新农保”、企业统筹养老金、企业非统筹养老金、城镇人员养老金、农民养老金等多项业务,对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给予了全方位的有力支持。截至2013年4月底,邮储银行累计养老金超过20亿笔,金额1.74万亿元。

邮储银行高度重视“新农保”、“新农合”、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养老金等工作。截至2012年底,邮储银行有25个省(市)分行参与到“新农保”工作中,服务了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试点县,累计代缴“新农保”3000多万笔、代缴金额60多亿元,累计“新农保”2亿多笔、金额约217亿元,成为“新农保”服务参与度最高的金融机构;设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7.6万个,累计交易笔数近348万笔,交易金额约7.8亿元,形成了“政府满意、商户乐意、农户如意”的多赢局面。2012年全年,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养老金近4.7亿笔,发放金额超过4000亿元,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创富”大赛助力小微企业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也是政府关心的问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始终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倾心服务小微企业,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0~2012年,邮储银行连续三年向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推出“创富大赛”活动,旨在实现政府引导发展方向、银行提供融资机会、学者保障智力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多头并进,共襄盛举,促进小微企业稳健运营、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邮储银行创富大赛活动遍地开花缘于2010年成功举办的实践:当年,邮储银行在广东地区试点创富大赛活动,共收到6000多份创富方案,授信金额2亿多元。2011、2012年,邮储银行进一步扩大创富大赛活动规模,分别在十几个省(区、市)举办创富大赛活动,吸引咨询、报名者数十万人,报名参赛项目分布于几十个行业,既有涉及装备制造、农业、批发和零售、服装等传统领域的项目,也不乏计算机、电信、旅游、绿色环保等高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项目。2011年开设的邮储银行创富大赛微博,目前粉丝数超过20万人。在举办2011年创富大赛期间,邮储银行共为约146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1652亿元。在举办2012年创富大赛期间,邮储银行累计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约达3093亿元。

邮储银行+大学生村官+农户

邮储银行不仅注重传承服务“三农”的奉献精神,还积极创新服务“三农”的人才培养机制。自2009年起,邮储银行将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培养工作作为本行的人才发展战略,通过“邮储银行+大学生村官+农户”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新机制,将他们在基层的宝贵经验继续贡献于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村金融环境。邮储银行在全国各类金融机构中,率先选拔、聘请任期届满的大学生“村官”,最大限度发挥这些“村官”熟悉农村情况、了解农民金融需求和信用状况的优势,直接把小额信用贷款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架起了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的桥梁,为农民创业致富搭建了融资平台。

养老金融开题报告篇2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重要性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高等院校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本科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过程。然而,由于金融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主要以课堂理论为主,实践动手锻炼相对较少,这给学生造成了毕业论文仅仅是形式、不是很重要的错觉;还有,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这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也不得不以学生就业为主,而找工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上重叠,考虑到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于是学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考查就有所放松。因此,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致使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下滑的现象。

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于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数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为了端正学生对毕业论文不正确的态度,切实扭转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态势,使他们能够及时适应社会的需要、真正认识到金融学本科专业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撰写毕业论文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集中训练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www.133229.Com这个阶段,在金融学专业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选题、填写开题报告、搜集资料、撰写论文,这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持学生对所研究金融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又要使专业指导教师利用自己渊博的专业学识和认识问题独特视角,对学生的研究给予正确的指导,使之在苦苦思索之后,有顿开茅塞之感。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首先,金融学专业指导教师应向学生说明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其次,以学生为主展开毕业论文写作的各项工作。在此期间,除了指导教师定期检查督导每个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外,学生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的情况,及时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反映给指导老师,尽快得到正确的帮助建议。再次,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初步的基本评价。最后,该成绩也是每一个学生能够顺利毕业的必要成绩之一。在指导老师认为研究成果达到毕业论文的水平后,由学术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组成答辩专家小组,通过答辩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做出系统科学的评价。符合金融学专业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的,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

二、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金融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重要过程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开题报告和论文正文两大部分。通过填写开题报告,每个学生可以选择确定各自适合的论文题目;了解关于该金融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找出该论文研究的切入点;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明确研究方法等等。在这个阶段,学生运用所学金融知识判断和界定所关注的问题,将自己研究的内容划定在金融学领域,以符合所学专业的要求。通过分析和梳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掌握关于该金融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及进程,了解相关学者在研究本问题时的研究思路、切入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研究结论等,从而保证自己的研究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也确保使通过自己的研究,将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向前推进一点。通过对论文基本内容的设计,学生运用金融学的理论,对所研究的金融问题形成一个比较概括性的认识。

在论文正文写作阶段,学生要首次独立地思考如何围绕开题报告确立的研究题目和研究内容展开研究工作,比如,根据开题报告要求,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如何搜集相关资料?运用自己已掌握的金融学专业知识,如何对已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提炼?根据金融学相关理论的要求,如何运用掌握的资料说明、支持文章的观点?

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金融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实际金融问题,并初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三、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前一次非常重要的演练

养老金融开题报告篇3

本报告所列举的投资案例涵盖多个社会和环境主题,如清洁技术、微金融、可持续农林业等。这些投资或被归于“效果投资”,或被归于“可持续性主题投资”及“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投资”。虽无统一定义,但其均致力于促成正面的社会、环境效应和可观的资产收益。

这些不同类型的投资越来越受到pRi联署方(Signatory)的青睐。2011年,38%的pRi资产所有者开展了这方面投资。这些所有者包括企业与非企业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发展金融机构和各类基金会等,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清洁技术是最常见的一类投资主题,即投资者感兴趣的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水与废弃物处理技术等。利用私募股权进行清洁技术投资较多,上市股权和定息债券并不多见。社会层面上,微金融投资很受pRi联署方欢迎,还有卫生健康、教育和基础设施等行业。另外,可持续农业和林业亦越来越为投资者所重视。

可持续投资的挑战与前景

报告的案例研究显示,整体资产管理规模中,用于投资的比重通常较小。投资者希望扩大投资,但往往会受制于融资规模、投资风险与绩效等诸方面因素。不过,更多的可持续投资主题正进入投资者视野,这些领域的投资风险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却能带来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回报(见“obviam”和“CalpeRS”案例)。

此外,投资者在不断寻求克服挑战的一些办法,如进行合作投资和公私合营(见“pKa”案例,其与养老基金和发展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投资)。投资者就投资事宜与养老金领取者等利益相关方充分沟通,亦有显著成效(见“pGGm和ChristianSuper”案例)。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对于投资方向,政府出台的旨在降低投资风险政策至关重要。例如,obviam案例显示,政府机构应允担保部分可持续投资的风险时,投资便纷至沓来。这一点在新兴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欧洲、美国和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投资很受青睐,关键在于诸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pKa案例就是证明,案例中,丹麦政府承诺电价的稳定收益。

总之,应对可持续投资挑战的同时,投资者若有意于融入长期的风险与回报,那么良机仍广泛存在。尽管存在一些障碍与困难,使得可持续经济方面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但是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们始终在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pKa:携手合作方创新绿色投资

pKa是丹麦最大的专职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其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30亿美元。pKa会员主要是公众事业、社会组织和医疗行业的雇员,女性约占90%。该基金公司拒绝投资于有违联合国人权及劳工权益保护、环保、反腐败和军事武器管制公约的企业。

pKa是丹麦可持续性主题的最大投资者之一,其资产总额的5%(约12亿美元)用于投资绿色经济。投资方式有私募股权和基础设施建设,入股,如1.85亿美元投资于Genan(丹麦的一家轮胎再利用公司),2500万美元投资于KK电器(风电场电子系统供应商)。

该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涉及太阳能、可替代燃料和清洁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则涵盖印度和中国境内的风力发电、生物乙醇、水、太阳热装置和水力发电站。

pKa经由公私合营来发掘更多的绿色投资机遇。2011年,pKa联合头号国内养老基金公司“丹麦养老基金”,投资10亿美元,购得国有能源公司“DonG能源a/S”的一处海上风电场50%的股份。pKa与DonG的合约期为15年。在此期间,pKa拥有风电场的管理控制权,负责丹麦全国约4%的电力供应。

更重要的是,这项投资得到政府长期而坚定的支持。为促成交易,丹麦政府保证合理的电价调整幅度。在丹麦,由于决策者的政策支持,类似的能源交易趋于普遍。在pKa看来,这将会带给其每年6%-7%的投资回报,回报周期会长达20年。

pKa另一项重要的投资领域是林业,投资额6亿美元,主要用于投资美洲的大型种植园,也包括新西兰和莫桑比克等国。

pKa新的资产投资方向是非洲大陆的可持续农业。该基金已承诺拿出4200万美元用于私募股权下的可持续农业投资。同时,用于非洲的2.2亿美元投资之外,pKa该项投资还会扩展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考虑到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渴望更加优质的食品供应,pKa选择在非洲投资农业。pKa相信,这会成为愈加重要的市场,刺激相应的可观需求,因而可视为具有长期回报潜力的投资机会。

另外,pKa在2011年进行了首次微金融投资:联合丹麦基金公司和pBU,投资丹麦一家名为“发展中市场投资基金”的半官方机构。三者共同出资6700万美元,经由第三方投资管理者,用于入股微金融机构。pKa还划拨专款用于非洲和印度地区的微金融投资。

pKa董事会和成员致力于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应对投资可持续经济带来的挑战。目前,可持续性主题投资领域正显现出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趋势。在一般意义上的低利率市场环境下,这并不多见。

pGGm:融合投资回报与社会效应

pGGm是一家荷兰养老基金服务提供商,服务于6家养老基金公司。截至2012年5月,pGQm管理着超过1500亿美元的养老金,涉及250万荷兰养老金领取者。该公司提供的服务包括养老金管理、综合的财产管理、面向机构委托方(institutionalClient)的管理支持和政策建议。

pGGm鼓励投资组合经理们寻找可行的“定向eSG(targetedeSG)”投资,不仅要有必要的资产回报预期,还要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这类投资分散于不同的资产类别和经营团队。2011年,pGGm的定向eSG投资达61亿美元。

一些pGGm委托方进行的定向eSG投资案例如下:

承诺投资38亿美元于一家专门的投资组合公司“负责任的股权组合”,对象是那些开展负责任经营的上市公司。

通过与其中一家委托方BancoSantander的两次交易,pGGm实现了欧洲项目金融投资组合的风险共担。其中约有57%的风险交易额与可替代能源有关,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

承诺3.24亿美元投资于12家美国、欧洲和亚洲地区的清洁技术基金。此项投资意在平衡两类基金公司的发展:专注于创新技术的基金和基于现有成熟技术的基金。这两类清洁技术的使用均有助于提升自然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恶化。

与国际金融公司(iFC)成立合资公司,即“拉丁美洲、非洲和加勒比基金”。该基金宗旨在于通过投资私营领域,帮助非洲、拉美和加勒比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4000万美元的气候变化碳基金,投资于碳信用额度。

2.54亿美元投资于2家林业基金。

投资“草根资本(GrassrootsCapital)”的全球微金融股权基金,其从事微金融创业组织的借入资本运作。

3家基础设施基金公司和主要用于欧洲可持续能源项目的一项直接投资。

迄今,尚无有关上述投资社会效应的可参考信息。pGGm计划设定一些模式化的指标,以衡量其投资效应所在。不过,pGGm通过与鹿特丹大学战略慈善研究中心合作,已经分析出八类投资领域效应的相应识别方法。

2012年,pGGm与外部的基金管理者就每一投资领域的效应指标研究进行了密切合作。今后,这些效应指标将会纳入报告程序之中。pGGm致力于同其他的资产管理者一起,不断细化这些指标,以寻求一种更加精确的效应衡量方法。

pGGm相信,跟踪量化定向eSG投资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做出投资决策。同时,也使得pGGm与基金管理者主动合作,创造更多的社会效应并减少可能的消极影响。

定向eSG投资能够像其他类别投资一样获得经济回报,但明确其对诸多投资证券组合产生何种风险回报效应,还为时尚早。一些投资者团队认为,这类投资确实有利于投资的多元化,反过来影响风险回报的部分效果发挥。这也是pGGm计划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问题。

obviam:新兴和前沿市场下经济收益和效应之记录

obviam是一家独立的投资顾问,服务于在新兴市场和前沿市场(译者注:前沿市场尚无一致定义,一般指区别于“金砖四国”的部分中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展效应投资的众多投资者。自1999年起,obviam的高级合作伙伴代表瑞士联邦政府,已经完成了超过4亿美元的投资,用于70家基金和300个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至今,obviam仍代表瑞士联邦政府进行投资,并担任瑞士新兴市场投资基金(SiFem)和瑞士联邦发展金融机构(DFi)的投资经理人。

obivam成立的初衷是鼓励私人投资,其最大的股东一直是SiFem。obviam旨在引导更多愿意在新兴市场开展负责任投资的委托方。同DFi一样,SiFem主要投资于中小企业,这样才能够最好地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就业率,发展私营行业,提升经济效益。

新兴和前沿市场的诸多中小企业因为当地有效融资不足,面临着资本发展困境。因此,obviam主要通过鼓励投资当地的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人,以提供充足的资本储量投资于制造业等产业,如扩大生产线或建立更大规模的仓储。

obviam为SiFem的提供所有投资建议均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辅(Subsidiarity):提供必要的长期市场融资。

杠杆效应(Leverage):以自身投资引领第三方资本市场。

额外性(additionality):引导私募股权基金借鉴国际最佳投资实践,尤其是那些新的投资团队和首次发行股权的基金组织。

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确保投资兼顾经济收益和eSG原则。

obviam希望其所促成的投资可带来多重效果:创造就业、获取资本、引导第三方资本、改进劳工权益、改善环境与企业治理。

在资本需求之外,许多中小企业仍缺乏一定的操作性与战略性投入。为此,obviam开展一系列从财务报告到产业革新等方面的战略支持,包括帮助中小企业管理eSG议题,选择有效投资领域,确保商业经营符合社会与环境标准。这些举措使得中小企业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向同行业全球最佳实践标准看齐。

obviam正着手参与发起可持续私募股权基金倡议,涉及清洁技术、教育、护理和林业等领域。例如,obviam最近促成了对一家非洲可持续林业基金的投资,该地区森林滥采现象严重。其他的投资对象有印度的教育基金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首个清洁技术基金等。

随着内部收益率(iRR)由5%升至15%,obviam的投资战略成效逐渐凸显,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亦产生了积极的社会与环境效应。

CalpeRS:投资不同资产类别的可持续经济

加利福尼亚公共雇员养老基金(CalpeRS)代表着加利福尼亚州3000家雇主,向140万名公众雇员提供养老和健康医疗基金,其投资证券组合的市值高达2300亿美元。CalpeRS的投资决策中,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可确保其履行信托责任并获得长期的收益回报。

经由机构自身的可替资管理(aim)项目,CalpeRS投资12亿美元用于可替代能源行业。这些投资以私募股权的形式进行,主要是风险资本,投资对象有数百家公司。其中,大多是生物燃料和太阳能产业公司(分别占22%和21%),其余则涵盖风能、建筑与能效、生物质能和废弃物处理等行业。

已有几家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行业发展较好的公司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ipo)。不过,成功募股的公司尚属少数,需要一定时日才可形成规模,因为市场反应通常滞后,可能会暂时低估这些投资的回报前景。

对于CalpeRS这样的超大型基金来说,尽管12亿美元的投资占其资产管理规模的比例不高,但以绝对量而言,足具规模。CalpeRS希望通过上述投资实例,向资本市场发出初步信号。例如,之后的40亿美元投资到可替代能源行业,就缘于该基金aim环境技术项目投资的示范效应。未来,随着投资成效的不断显现和扩展,将会有更多的可替资被应用于各子行业。

在公共持股领域,CalpeRS看重的是那些对于气候变化有着前瞻考量的公司。2010年,CalpeRS拿出5亿美元投资干一家发行国内公债的环境指数基金。这项投资仿效了汇丰全球气候变化基准指数,投资对象为遍布全球的380只有价证券,这些证券的相当部分收益来自于低碳产能、能效管理和碳交易等环境友好型产业。

CalpeRS还长期进行林业投资,目标额度是达到23亿美元总投资基金的1%。这类投资分布于美国及全球,由外部经理人管理,主要是一些大型种植园通过碳回收减少碳排放。对于CalpeRS这样的战略投资者而言,林业投资显现出稳定的风险调整回报(Risk-adjustedReturns),且不影响其他多元化投资,颇具价值。

ChristianSuper:获取竞争优势

ChristianSuper成立于1964年,是澳大利亚一家非营利的工业养老基金公司。ChristianSuper奉行基于基督教教义的管理原则,管理着18000名雇员的退休金,约6亿美元。

雇员选择加入ChristianSuper的部分考虑在于该基金的经营理念:既可以带来积极的社会效应,又获取一定的退休金收益。ChristianSuper进行了许多产生社会与环境效应的投资,投资本身的较高收益回报率也使得基金得以履行其信托责任。

ChristianSuper与此相关的第一笔投资用在清洁技术领域,以私募股权基金的形式,投资额为2500万美元。尽管受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票市场震荡影响,尚未完全达到ChristianSuper多元化投资预期,但这项投资总体效果好于一般投资。目前,清洁技术投资占ChristianSuper管理总资产的3%,均分布于澳大利亚境外。

澳大利亚政府于2012年提出了一项投资额达100亿美元的“绿色银行”计划,即成立清洁能源金融公司(CeFC)。澳大利亚政府希望借助此举,促进私营行业资本和机构投资者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投资。

但是,ChristianSuper仍认为澳大利亚清洁技术市场发展难有较大改观,因为廉价的洁净煤易于获取。在澳大利亚,清洁技术市场发展空间一直有限,因为有更多的廉价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投资表现欠佳。因而,很多能效技术转向国外,寻求商业化。

ChristianSuper在微金融领域亦有投资。迄今为止,该基金已经做出两项微金融相关的投资:2009年700万美元的首期投资和2010年500万美元的第二期投资。两项投资的最终受益者均是全球微金融业务银行的客户群,受益人群中女性超过一半,40%至50%在农村地区。这些客户主要投资于微型企业,投资行业多元,从农牧业到服装业、小型硬件设备或旅行商店到小件物品制造。

养老金融开题报告篇4

时间进入8月,天气越来越热,一个非官方意义上的暑假似乎在私募股权行业中开始流行。投资人真的都是主动去度假的吗?

通常情况下,当一位新手打算加入投资人的行列时,前辈们都会劝他在入行之前尽可能多的休假。因为一旦成为投资人之后,度假将成为一个奢侈的梦想。无论是投资组合公司召开董事会,还是遇到财务问题,或是企业遇到危机,投资人都必须尽快地出现在公司Ceo的面前,投资人永远无法真正休息。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投资人的电话和e-mail似乎回的没有从前那么及时了,几乎每一个投资组合的董事会和那些希望融资的创业者们都在抱怨,他们的投资人好像都开始放暑假了。完美的悠长假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但这次的假期似乎未能为投资人带来一丝畅快,因为未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可能面临更加困窘的状态。

前景堪忧

2009年过半,在全美范围内,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融资境况堪忧,与2008年上半年相比,全美私募股权投资募集金额下降了三分之二,成为自2005年以来融资额最低的六个月。

道琼斯私募股权分析师(DowJonesprivateequityanalyst)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2009年上半年共有173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总计从养老基金、校园捐赠基金以及其他投资者处募集到540亿美元。相比之下,200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美范围内共有261支基金累计募集1527亿美元,而2008年全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累计募集金额为2875亿美元,为历史第二高年度募集总额。

然而,该研究数据也显示出融资市场可能会因第二季度证券市场稳定而有所好转的迹象。与此同时,那些作为Lp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机构和公司对他们损益表的现状也有了清楚的了解。

在该研究报告中可以发现,杠杆收购和企业投资基金持续吸引大规模的资金投入。2009年上半年,73支收购基金成功募集287亿美元,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四分之三。

鉴于时下的经济形式,众多基金纷纷开始减少他们的目标募集金额,但仍有三支基金在试图募集超过80亿美元的基金。

目前不确定的经济形式迫使很多养老基金、捐赠基金等开始转让他们手中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股份。以低价购买投资者手中已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股份的次级市场基金(SecondaryFunds),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8支次级市场基金总计募集139亿美元。如果下半年次级市场基金募集情况良好的话,今年次级市场募集基金额将很有可能达到历史新高。

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美范围内仅有51家风险投资基金公司,总计募集了51亿美元,与一年前115家公司成功募集136亿美元相比有大幅的下跌。而历史上融资情况最差的时期为2003年的上半年,34支基金仅仅募集到22亿美元。

Lp动摇

与此同时,另外一份全球性、针对机构投资者的研究报告也从资产的角度向投资人透露出令人沮丧的预测结果。这是由次级市场投资公司科勒资本(CollerCapital)出具的每年两次的问卷调查报告,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中,有27%是养老基金,他们表示希望到今年年底时,投资组合公司的总值会比2008年12月审计决算报告中的数值有明显减少,同时他们预期未来12个月,他们基金能够提供的分红也会有明显减少。在所有受访者中,仅有25%的投资者对未来的退出市场仍抱有希望。

尽管很多机构投资者表示,他们会继续之前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承诺的资本投入,但有20%的机构投资者表示,在未来的一年内,他们会减少之前预期的投资。

资金的缺乏将是导致未来公共股本市场萎缩的主要原因,而这将引起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投资组合公司现有比例严重上升。科勒资本首席投资官杰里米・科勒(JeremyColler)表示:“资金缺乏、获利缓慢,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将成为未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主要特性。”这将是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无可回避的现实。

大多数Gp的担心是,将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未来七年内无法募集到新资金,也就是说他们将面临歇业。与此同时,报告显示在未来的两年内,每十家Lp中就有一家将无法兑现他们之前承诺的投资。科勒资本投资负责人皮奈尔・尼克姆(pinalnicum)说:“在次级投资市场中我们看到了一些无法履行承诺投资的案例,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看到养老基金食言的案例。我们相信养老基金将是最后一个无法兑现承诺投资的Lp群体。”

对于富有人群类的投资者来说,他们首先追求的是资金的流动性。而对于养老基金来说,通常情况下他们有声誉和契约方面的考虑,因此他们不会轻易收回已承诺的投资。据报道,有一些养老基金已经向他们的普通合伙人告知,短期内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另外一个养老基金没有撤出投资的原因就是,以目前的经济环境来看,并没有其他的投资领域能够吸引他们的投资。

去年加利福尼亚州公共雇员养老基金(CalpeRS)在次级市场中高调地降价出售的举动表明,未来养老基金希望能够减少他们Gp的数量。科勒资本出具的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Lp希望在未来减少私募股权基金方面的投资,而这一数据在前一期的报告中仅为十分之一。与此同时在过去的12个月内,有大约82%的欧洲的Lp拒绝向现有的Gp进行再投资。这一数据较之前报告中的45%有了巨幅上涨。

尼克姆透露:“在每个Lp心中都有一个名单,而在这个名单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是他们想与之保持长久投资关系的公司。在过去的三至四年中,Lp并没有遇到任何大的问题,而现在他们面临的是资金短缺、投资回报率低等挑战,因此他们必须做出抉择,选择一些有实力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进行投资。”

同时该报告还指出,Lp把现在这个时点看作是一个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者之间关系的转折点。有大约80%的Lp认为,对于收购基金公司来说,在未来的几个月内针对他们的条款会变的比较有利。而有四分之一的Lp计划在今年内扩充他们的私募股权投资团队,以占领先机。

对于这种状况,尼克姆指出:“Lp肯定会抓住这个平衡他们在谈判中地位的机会,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的确看到一些Lp对他们所投资的基金公司的不满,尤其是对一些大型并购基金征收管理费的问题。但是目前很多Gp都不得不回头去找他们的Lp,因为他们需要额外的资金用于投资组合公司的运营和基金的扩张。”

崭露头角

近期,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Deloitte)出具的一份报告中显示,2009年发生在中东及北非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活动前景乐观,尽管各投资公司在该地区投资行为谨慎,但出色的投资项目频频爆出。

该报告受访的对象均为在中东及北非地区有运营活动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高层,其中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预计未来12个月中,该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活动将会有所增加或至少能够维持现有的水平,而消费、能源和医疗健康领域将是投资者们最为青睐的几个行业。

中东及北非地区的经济在此次全球经济危急中也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该报告显示,73%的受访者预计未来私募股权投资退出行为将有所减少,而8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与私募股权投资相关的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开始进入下滑阶段。

德勤中东地区金融顾问服务集团的Ceo克里斯・沃德(Chrisward)评论说:“尽管目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中东及北非地区仍将吸引大批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注意。事实上,有75%的受访者认为中东及北非地区的基金将会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这将引发该地区经济的潜在增长力。该地区未被利用的机会、重要的金融资源都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人会盲目投资,一旦尽职调查再一次成为投资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时,肯定能够再次看到传统投资组合管理所带来的大规模收益。”

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来说,中东及北非地区确实充满了机会,但并不是所有在该地区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公司都能从中长期的投资中获得可观的收益,因为除了适时把握机会外,正确的使用投资策略更是保证投资收益的制胜法宝,专注于中东及北非地区投资的大本营资本(CitadelCapital)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仅仅五年时间,大本营资本已经借由适当的投资策略成功向投资者返还了超过22亿美元的现金。其在中东及北非地区管理19支特殊机会基金,横跨14个行业,管理超过83亿美元的投资项目。该集团主席兼创始人阿哈迈德・黑克尔(ahmedHeikal)指出:“仅靠高杠杆率来获得高回报是不稳定的,帮助公司发展、为被投资企业提供成长性金融服务才是更为稳妥持久的获益手段。”

养老金融开题报告篇5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而金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时展的大背景。近年来,教育部启动并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虽然该计划主要是面向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培养,但是,该计划同时也指出“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不仅推动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必将会引导其他各类人才包括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正逐步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多样化、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多元的金融机构以及创新性的金融制度。而伴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开放,金融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金融”时代,它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另外,上海已经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必须要承担起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培养大量复合型、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重任。在上述时代大背景下,金融学专业传统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金融人才的需求,对传统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二、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进行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首先要确定改革的目标。从卓越工程教育计划的目标和内容来看,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快速发展的金融深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目标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特征,确定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实验金融学教学体系为特色,培养出具有国际知识背景、适应国情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和复合型的“卓越金融人才”。根据这一目标,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需把握三个关键点。(1)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金融深化的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大金融”时代培养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的通用型金融学人才。尤其是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上海市属重点大学,金融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上海经济发展特别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金融人才的需求。(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和理论,又要指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最新的金融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引导学生将金融理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其实践能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3)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这是必然趋势),金融资源的国际流动不断增强,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金融人才一定是适应金融国际化的国际金融人才。因此,加大金融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传统的金融学专业的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并由教师来主导与控制,学生是被动接受,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制,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传统的金融学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面向国内市场需求的金融内需型人才,缺乏国际化。显然,这样的教学状况是难以满足新时期金融人才培养要求的,不符合卓越工程教育的理念。

(一)调整教学内容

1.体现学科交叉性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金融学与数学、统计学、工程学、心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联系日益密切,金融学已成为一门交叉性学科。而“大金融”时代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也需要我们能够将金融学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为此,上海理工大学在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充分考虑到了金融学科的交叉性特征,并据以调整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将金融学课程与数学、法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会计学、外语等交叉融合,金融学专业分别开设了金融工程概论、金融计算与建模、博弈论、经济法、金融法、银行营销学、电子金融学、商业银行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及一些双语课程。这种交叉性的课程设置适应了“大金融”时代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2.体现微观化趋势在“大金融”时代,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多样性的金融产品、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和持续的金融创新需要大量处理微观金融问题的金融人才。在这种金融微观化趋势下,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应转变过去以宏观金融为主、忽视微观金融的状况,重视和加大微观金融课程的教学。在对过去宏观金融课程进行适当调整的同时,增加了微观金融课程。在共24门金融学专业课程中,微观金融课程开设了14门,占比达到58%。3.课程内容调整与自编教材、参考书相结合过去,金融学专业使用的教材,存在着内容重复,部分内容陈旧过时的现象,降低了教学效率。为此,在组织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研讨的同时,对重复和过时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并根据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金融形势发展的要求,组织编写一系列金融学专业教材和参考书,包括1)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教材:《外汇管理———理论与实务》、《金融工程》、《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分析:理论、方法和实验》、《房地产金融》和《中央银行学》等;2)高等院校精品课教材:《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3)教学参考书:《合理节税:如何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汇市冲浪———如何进行外汇投资》和《沙里淘金———如何投资黄金》等。这些教材已经在多届学生中使用,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改革教学方法

卓越工程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课上“满堂灌”和学生课下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1.“引导—激发”式理论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采取“引导—激发”式理论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三种形式。(1)案例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精选国内外金融领域的经典案例和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金融事件,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金融知识和理论,从多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2)主题辩论法。就一些重要的、热点的理论观点或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微型报告法。每章内容讲完之后,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回去思考、研究,做成小论文或报告,下次上课时请一位同学做约10分钟的微型报告,之后对报告内容、ppt质量和报告方式进行简短讨论。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通过在学生中间组织学习小组,引导组内和组间的学生分析、讨论和辩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激发式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研究和写作能力。而且,课堂上的讨论、辩论和报告以及团队之间的协作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建立教学网站在传统的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交流主要是在课堂上,课下,老师和学生很少有机会互动交流,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为了在课堂之外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教学网站的建设(包括外网和内网建设),将现代网络教学手段运用于一些传统金融学专业课程中,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目前,金融学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已通过学校课程中心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学生可通过该网站获得ppt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及答案等相关教学信息,并可与教师在线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创新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过去,学生的考核方式采用“一考定成败”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在的考核模式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有机结合,不再主要以笔试的试卷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更加注重平时的综合表现和综合素质,学生平时分占总成绩之比甚至达到40%。而平时成绩主要是对各小组的工作进行综合评定,小组成员共享同等成绩。评分标准包括小组成员遵守课堂纪律情况、小组讨论情况、报告幻灯的质量、交流发言情况、团队协作能力等。总之,新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三)构建一体化实验金融学教学体系

卓越工程教育计划要求: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金融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金融学专业通过课堂教学的情景模拟、实验模拟、校外实践拓展和毕业实习环节的强化管理,建立了一套以实验金融学教学体系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1.开展情景模拟的课堂教学通过事先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和分配角色,模拟时要求其以角色身份完成一定的活动或任务的情景模拟教学,提高学生一定的金融业务能力。如,在金融概论(a)课程中,结合金融市场相关内容,要求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拥有项目的创业者、风险投资机构(VC)、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以及投资银行等,就创业者如何吸引资金投资、VC和pe如何选择投资项目、投资银行如何辅导项目上市等情景开展模拟教学,受到学生欢迎。2.建立实验室的实验模拟(1)进行金融模拟实验教学及模拟方案设计是金融专业实践训练的基本环节。本专业依托部级经济与管理教学示范中心,筹建了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室、金融衍生品业务模拟实验室、期货与证券模拟实验室,开设了商业银行综合业务、金融衍生品业务、保险业务、证券投资、金融理财模拟等实验课程,并要求学生能借助金融模拟软件,设计各种业务模拟方案,从而提高了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2)申请并获得上海市教委2011年度“上海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教学型实验室建设”项目。目前,该实验室正在建设中。本专业以两个金融实验基地为依托,把金融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先进的计算软件结合起来,促进了金融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根本改变,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3.拓展校外的实践通过校友网络,努力拓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通过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搭建实践、实习平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能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如,财政金融系通过组织“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界校友沙龙”活动,积极拓展校外的实践基地。4.强化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的管理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学生校外实习效果,本专业对学生的专业实习进行认真的组织规划,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通过电话与实习单位联系,以了解并监督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后,必须交一份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根据实习报告的内容、格式及规范进行严格评阅、打分,最后综合评定毕业实习成绩。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建设,初步搭建了一体化的实验金融学教学体系。该实验教学体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他们对金融业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还是在一些沙盘推演竞赛中都表现出较高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如由金融学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分别获得了2011年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半决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上海赛区决赛二等奖等,另外,他们还获得2011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小额农贷营销风险管理演示系统。

(四)开办金融学第二专业

从响应学校的卓越工程教育计划、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角度出发,金融学专业开设了金融学第二专业学位教育,并根据非金融学专业学生特点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提高了非金融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自2007年开办以来,本专业已经连续招收了四届学生,总人数达390人,他们分别来自全校各个专业。目前,已毕业115人,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人才,显示出上海理工大学卓越工程教育的成效。

(五)开设金融讲坛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尝试开设金融讲坛,实行定期讲座制度。要求财政金融系博士或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每个学期必须为学生做一场学术报告,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同时,设法邀请校外的金融学专家和金融实业界人士到学校做报告。至今,相继举办了证券投资、国际金融、风险投资等多场报告。场场报告都是座无虚席。通过开设金融讲坛,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与视野。

(六)多方并举,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人才,通过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交流平台和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推进三位一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1.国际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国际金融、外汇管理、国际投资、国际结算等介绍面向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和业务的课程外,还开设了金融外语、金融文献阅读、金融市场学、国际结算等双语课。2.建立国际交流平台在国际交流处的协助下,开展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国际交流,促进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如财政金融系首次建立了与意大利摩德纳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学生互换交流平台,并在2010年下半年,摩德纳大学派教师和学生来上海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和学习交流;2011年度,金融学专业派学生作为国际生赴摩德纳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3.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到国外进修、访学以及引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层次人才方式,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金融学专业派教师于2010—2011年到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instituteoftechnology,Kit)、意大利摩德纳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学;还有的教师即将出国访学。同时也引进了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充实国际化师资队伍。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养老金融开题报告篇6

关键词:以房养老;可行性;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078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健康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更应当开拓养老金的来源渠道,放宽养老思路,使养老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以房养老”模式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的是美国,该模式在世界上20多个国家相继推出,已经成为全世界老年人改变传统生活方式、享受高质量生活和实现生活效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2以房养老模式的含义和特征

2.1以房养老模式的含义

以房养老模式,是指以产权独立的房产为标的,在不必出售房产所有权和继续保留住房使用权的前提下,以中低收入老年人为对象,将其手中持有的房产以反抵押的形式向保险公司办理住房养老保险,再由保险公司通过年金支付形式,每一期向投保人支付养老金,从而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养老模式。

2.2以房养老模式的特征

(1)投保人资格规定。目前不同国家对投保人的资格都有一定的限定:在美国,只有60岁以上且收入水平低于贫困标准的老年人才有资格申请这种模式;在日本,只有62岁以上,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的无子女的老年人才有资格申请;在新加坡、英国等也有不同的要求。

(2)完善的房地产市场。在美国由联邦全国抵押协会、政府全国抵押协会、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共同组成房地产二级市场,与联邦住房管理局和联邦储蓄等政府机构提供的担保体系共同保证“以房养老”模式的低风险和高回报。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强是这种模式在美国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3)保险公司的配合。保险公司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兴的金融机构,作为“以房养老”模式中重要的经济主体,可以发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深化改革、创新经营,将保险资金用于配合住房养老保险,实现新的投资渠道,提高经济效益。

(4)政策和法规环境的保障。“以房养老”模式的实施涉及资产评估、保险公司、社会养老保障等诸多主体,运行机制和具体操作复杂繁琐,需要制定出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来约束市场秩序。因此,一个国家法规环境的状况也直接关系到“以房养老”模式的正常运行。

3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

3.1传统文化差异是巨大阻力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养儿防老、家庭养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城镇也普遍采用社会统筹养老和单位养老,储蓄存款、商业保险和依靠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等方式来养老。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四二一”家庭结构在城镇已经成为主流,四位父母给成家的儿女留下两套住房,而与此同时,其养老问题也成为了儿女们沉重的负担。“以房养老”模式的实施,意味着儿女们将不再有老人房产的继承权,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被打破,老人与儿女之间的代沟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因此,基于我国现实国情上的传统思想文化差异是“以房养老”模式面临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3.2房价走势未料阻碍模式推行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价猛增,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与此同时,房地产风险系数也不断加大,房地产开发融资结构中仍有50%来源于银行贷款。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已达1093亿元,房地产市场风险集中于银行系统的问题成为隐患。据统计,今年6月份,我国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1%,涨幅较5月高了0.7个百分点。其中,深圳、北京等城市上涨较快,深圳已连续17个月同比涨幅超过10%,其中2007年6月达15.9%;北京已连续14个月同比涨幅超过8%,其中2007年6月达9.5%。房价的变动为房产评估工作增加了难度,阻碍了模式的顺利推行。

3.3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大是现实国情

国家统计局2007年9月26号的报告《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七: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达5.77亿,城镇化水平达43.92%,预计到2015年城镇人口将达到8亿。就目前而言,我国仍然是农村人口居多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受地域环境及宗法观念的束缚、受教育程度不高、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差,使得“以房养老”模式缺乏赖以生存的广阔空间。

3.4政府扶持不足不利于模式实施

“以房养老”模式是一项创新的养老模式,社会效益明显,对养老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在种种阻力和风险。模式运作过程中周期长、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多,政府应当积极介入、主动宣传、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应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进行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3.5我国房地产估价行业正处改革阶段

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是国家法定制度,在房地产买卖、抵押、房屋捭补偿标准确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共有房地产估价师3.5万人,房地产估价机构3500家,全行业从业人员25万人。针对房地产估价行业存在的给“回扣”、迎合委托人要求出具不实估价报告、转借资质等突出问题,建设部先后出台了部门规章《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办法》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管理办法》,下发了《关于加强房地产估价机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住房〔2006〕294号),初步确立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行业管理模式。房地产估价行业监管制度日趋完善,对规范房地产估价机构和房地产估价师行为,维护房地产估价市场秩序,保障房地产估价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和“以房养老”模式的顺利推行将发挥重要作用。

4结语

虽然“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推行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其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并参考国外推行该模式的经验,也带给了我们许多新的思考。能够推行“以房养老”模式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经济发达、法制健全、国民信用度高的国家,基于上述可行性分析,“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威廉姆.B.布鲁格曼,杰夫瑞.D.费雪[美].房地产金融与投资(第十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柴效武.一种以房养老的贷款方式:住房反抵押贷款[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3).

[3]周虎.美国人如何理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养老金融开题报告篇7

2017年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为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医养结合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区在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医养结合是在做好传统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为老服务基础上,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既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含健康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公共服务,也体现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紧密合作,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医养结合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了养老和医疗的两方面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国家和市里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服务资源优势,积极满足不同群体养老服务需求,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三种医养结合模式:

1、整体照料模式。由单一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养老院办医院,即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设施。如天颐和养老院和区养老中心先后引进华泰医院,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健康检查服务。二是医院办养老院,即在有条件的一级医院增设养老病房。如学府医院和长江医院建设了医养护一体化病房,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养老、护理综合服务。另外我区明丰医院将部分病房改建为自费养老病房,收治了一批老年病及心脑血管病患者。

2、联合运行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到养老机构开展驻点服务,在方便老人就医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如几年前康泰养老院建院初期就与邻近长江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长江医院在康泰养老院内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入住老人以及周边居民服务。

3、支撑辐射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开设老年号、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设立家庭责任医生等多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还进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服务。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区在推行医养结合模式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目前仍处于初试阶段,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1、政府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协调。由于医养分属不同专业领域,相应的公共资源也由卫生、民政等不同部门分配,而且医养又受到社保、财政等因素制约,各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认识、调整和落实难以做到协调一致和横向整合。要真正实现医养统一融合,需要打通政策和资源壁垒,加大工作协同力度。

2、发展规划不清晰,政策指引不明确。目前我市对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尚没有系统的规划和明确的政策支持,给区级政府推动此项工作带来了阻碍。如,我市对内设养老床位的医疗机构除现有医保政策外,没有来自财政和民政方面的资金补助,在实际运营中也没有统一收费标准。又如医养结合需要医保体系的支撑,养老机构推行医养结合首先要解决下属医院纳入医保结算问题,但实际上医保资源有限,民办养老机构等非医疗单位能搭上医保的车很难。

3、优质资源少,提升标准高。养老机构在向医养机构转型硬件方面要具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方面要医院具有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诊疗项目,具备有资质的数量充足的医师和护士。目前我区24家区管养老机构绝大部分为民办,除规模较大、设施较好的天颐和养老院、康泰老年公寓等4家实现医养结合外,其余规模较小的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尚没有力量自建内设医疗机构,入住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

4、社区医养服务总量不足,居家养老供需矛盾突出。受到个人习惯和现实条件影响,目前90%的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他们最关注的是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及中医保健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还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础上进行医疗诊断、康复护理等服务。但是目前全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尚不均衡,且存在药品单一、设施简单、医务人员缺乏的问题,要想实现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还有很大难度。

三、对策建议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是人们在养老理念、医疗理念和消费理念上的重大转变,也是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必须依靠全市乃至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引,其中涉及的制度和政策不是区级层面所能改变的。但就我区来讲,面对21万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应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力争成为全市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试点区。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规划引导,健全协调机制

医养结合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明确的规划引领和统筹联动的机制。一是将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十三五期间根据全区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设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区2016年改善群众生活20件实事之一,成为惠及全区老年人的重要举措。三是建立民政、卫生、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2、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政策措施

全方位的政策导向是保证医养结合模式顺利推进的基础,据报道,国家民政部已经协调卫生、人社等部门,简化优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医保定点审批手续,推动解决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也在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我区应在认真落实国家和我市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区情实际,加大对医养结合专门机构的政策优惠力度,制定更加全面具体、操作性强的措施。在土地使用方面,做好养老机构用地的预留和储备,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对新建项目的土地出让金可适当优惠,同时强化对医养结合设施建设用地的监管,严禁改变用途。在机构管理方面,尽快建立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构建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在医保政策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将更多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扩大报销范围。在市场准入方面,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重要内容,对由医院转型的符合养老机构设立条件的老人护理院给予审批;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法规,对养老机构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给予审批,并加大对这些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力度。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民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很高,政府应探索建立对医养结合机构的财政补贴制度,使各类符合条件的机构均可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包括相关法律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建设经费、床位资助、运营补贴、医保定点等方面与公立机构相同政策;在水电气热费用上与居民价格持平等。另外,除公立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要严格执行政府价格政策外,其他服务主体可实行经营者自主定价或供需双方议价,以维持机构正常运营。在社会融资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采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护理院、康复医院等专业服务机构,激发医养结合市场的活力。在金融支持方面,应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尝试设立由政府统筹协调、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南开区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为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

3、结合区情实际,完善服务方式

在统筹推进现有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类型的医养结合模式,形成功能互补、有序发展的医疗养老服务格局,努力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无缝对接。一是鼓励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附设医院或医务室,鼓励有条件的区属一、二级医疗机构开设老年医疗护理病房,可借鉴上海市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给予一次性补贴(其中护理站、医务室补贴10万元;门诊部、护理院补贴50万元),招用专职医护人员按医护人员数乘以上年度全市最低工资40%标准给予补贴。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将其作为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委派医生上门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老年日间服务中心合作,会同社区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增设家庭病床,开展居家护理服务。三是优先考虑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医疗照护问题,在全区新建、改建23所医养结合护理院(或称失能老人医护养老中心),缓解了医院病床紧张问题,也使老人得到专业护理,有尊严、有质量的安度晚年。

4、发挥科技优势,推动服务创新

将医养结合纳入智慧南开惠民工程,以数字化健康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医养结合信息化进程。一是在南开区养老服务管理云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整合来自区域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资源,打造老年人群数字化健康管理云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健康管理服务信息,为医护人员提供在线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卫生管理部门提供老年人群健康情况动态数据,并通过三方的有机结合形成大数据库,推动医养结合的有效实施。二是广泛复制昔阳里社区经验,建立居家养老一键通网络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多个渠道,借助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等多种载体,推广应用家用健康检测、治疗智能终端,实现网络覆盖。三是引导电子信息企业投资养老市场,与专业医疗机构对接,开发可穿戴式健康监护设备,开展远程医疗监控服务,实现个人健康管理。

养老金融开题报告篇8

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实施细则最新版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维护参保人合法权益,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川财社〔20xx〕341号)、《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成府发〔20xx〕5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指通过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等渠道筹集的,用于支付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城乡居民养老待遇等支出的专项资金。

第四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基金的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第五条基金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合理筹集和使用基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组织落实基金的预算、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如实反映基金收支状况;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的安全。

第六条基金应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不得用于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各级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经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生的基本运行费用、管理费用,由同级财政按国家规定予以保障。

第七条经办机构为每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参保人个人缴费基数8%部分,国务院确定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的城乡居民享受省政府规定标准的缴费补贴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公布的记账利率计息,当年缴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从资金到位后的次月起按记账利率计息。个人账户储存额本息全部用于个人账户养老金,除出国(境)定居、死亡等情形外,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他用。

第二章基金预算

第八条基金预算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反映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

第九条基金预算的编制应综合考虑上年度基金预算执行情况、本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预测、政策变化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计划等因素。包括参保人数、缴费人数、享受待遇人数、政府缴费补贴标准及利息等。根据基金收支、财政收支等情况,合理安排财政对基金的补贴支出。基金预算按统筹级次由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按照省上统一的表式、时间和要求编制基金预算草案,并对引起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进行详细说明。

第十条统筹地区经办机构编制的年度基金预算草案,由本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统筹地区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后,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市级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本市基金预算草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省财政厅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第十一条基金预算草案经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本级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复,经办机构等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规定的程序执行。经办机构要认真分析基金的收支情况,按季度向本级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在每季度末10个工作日内逐级汇总分别上报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市级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基金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发现问题立即督促采取措施解决。

第十二条基金预算不得随意调整。遇特殊情况需调整基金预算时,统筹地区经办机构要及时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按基金预算编制审批程序报批,并报上级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全市的基金预算调整上报时间按省规定原则上定为每年的10月。

第三章基金筹集

第十三条基金按照国家规定按时、足额筹集。地方政府组织引导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并按规定缴费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财政补助标准和行政区域内参保城乡居民人数足额安排补助资金,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并按规定程序及时办理拨付手续。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和擅自减免。

统筹地区在收到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10个工作日内,应将资金全额拨入基金财政专户;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对本地区参保城乡居民的缴费补贴,应在年度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准后,预拨到基金财政专户,或按月(季)将当月(季)对城乡居民缴费的补贴资金拨入基金财政专户。

第十四条基金收入包括:个人缴费收入、集体补助收入、政府补贴收入、利息收人、转移收入、上级补助收人、下级上解收入和其他收入。

个人缴费收入是指参保农村居民按照规定的标准缴纳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收入。

集体补助收入是指乡(镇)、村等集体经济组织对参保城乡居民个人缴费给予的补助收入,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的资助收入。

政府补贴收入是指财政给予基金的补贴收入。

利息收入是指用基金购买国家债券、存入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收入。

转移收入是指参保对象跨统筹地区流动而划入的基金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下级经办机构接收上级经办机构拨付的补助收入。

下级上解收入是指上级经办机构接收下级经办机构上解的基金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基金的捐赠以及其他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基金收入。

第十五条政府补贴收入包括政府对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收入、政府对个人缴费的补贴收入(含政府代城乡重度残疾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政府对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收入是指各级财政按规定标准补助符合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基础养老金而给予基金的补贴收入。

政府对个人缴费的补贴收入是指地方财政按规定标准补助参保人个人缴费而给予基金的补贴收入。

政府代城乡重度残疾人缴纳的保险费是指各级财政按最低缴费标准为城乡重度残疾人全额代缴的养老保险费而给予基金的补贴收入。

第十六条在保证资金安全、方便群众、便于提高管理层次的前提下,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应在同级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认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开设,或由同级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采取招标等方式选择的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设立收入户,原则上一个统筹地区只能开设一个收入户。

收入户的主要用途是:暂存个人缴费收入、集体补助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该账户的利息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追回从支出户错发、多发退回的基金应缴入收入户。对于追回的以前年度基金应作为其他收入,追回当年基金的冲减当年相应支出项目。

收入户除向财政专户划转收入外,不得发生其他支付业务。

收入户月末无余额。未按规定执行的,财政部门委托各开户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于期末将全部基金收入划入财政专户。

第十七条基金征缴收入应按月缴存财政专户。

第十八条收缴个人缴费和集体经济组织补助资金应使用四川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社会保险费专用票据。

接受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基金的捐赠资金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捐赠收据。

第四章基金支付

第十九条基金应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出,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支出项目和随意改变支出标准。

第二十条基金支出包括:养老金待遇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其他支出。

养老金待遇支出是指按规定支付给参保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支出。

转移支出是指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跨统筹地区流动而转出的基金支出。

补助下级支出是指上级经办机构拨付给下级经办机构的补助支出。

上解上级支出是指下级经办机构上解上级经办机构的支出。

其他支出是指经财政部门核准开支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一条养老金待遇支出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是指按规定计发办法,为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参保城乡居民计发的养老金待遇。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指参保城乡居民达到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时,按照其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支付给参保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待遇,以及参保人出国(境)定居、死亡等情形下一次性支付其合法继承人除政府补贴本息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

第二十二条在保证资金安全、方便群众、便于提高管理层次的前提下,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应在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认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开设,或由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采取招标等方式选择的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设立基金支出户(以下简称支出户),原则上一个统筹地区只能开设一个支出户。支出户可以预留1至2个月支出额度的资金。

支出户的主要用途是:接收财政专户拨入的基金;支付基金支出款项;暂存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划拨该账户资金利息收入到财政专户。

支出户除接收财政专户拨付的基金和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外,不得发生其他收人业务。支出户产生的利息收入应定期划转到财政专户,不得跨年度划转。

第二十三条经办机构应根据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批的基金年度预算编制分月支出计划,每月末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次月用款申请,并注明支出项目,加盖本单位公章。财政部门对用款申请审核无误后,应在次月10日前将基金从财政专户拨入支出户。对不符合用款手续的,财政部门应责成经办机构予以纠正。

第五章基金结余

第二十四条基金结余是指基金收支相抵后的期末余额。

第二十五条基金结余除根据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商定的、最高不超过国家规定预留的支付费用,全部用于购买国家债券或转存定期存款。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基金结余进行任何其他形式的投资。

第二十六条经办机构应在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支付的前提下,制订结余基金购买国债或转存定期存款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将财政专户结余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按计划转存定期或购买国债。

第二十七条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在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

笫六章财政专户

第二十八条财政专户是指统筹地区财政部门按规定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设立的基金专用计息账户。

财政专户原则上只能在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认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开设。在保证资金安全、方便群众、便于提高管理层次的前提下,也可以由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采取招标等方式选择其他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作为财政专户的开户银行,一个统筹地区原则上只开设一个财政专户。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与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的通知》(财办[20xx]12号)要求,已将原按险种单独开设的财政专户归并为一个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的,应在该账户下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专账,实行分账核算,分别计息,不再新增开立财政专户。

第二十九条财政专户的主要用途是:接收经办机构收入户转入的基金收入;接收基金购买国家债券兑付的本息收入、该账户资金形成的利息收入以及支出户转入的利息收入等;根据经审定的用款申请,向支出户划拨基金;进行定期存款;购买国家债券。

第三十条财政专户发生的利息收入和经办机构支出户定期转入财政专户的利息收入,一并计入基金收入。财政部门凭开户金融机构出具的原始凭证记账,并附加盖专用印章的原始凭证复印件,交经办机构记账和备查。

第三十一条政府补贴收入由国库直接划入财政专户。财政部门凭国库出具的拨款单和财政专户开户金融机构出具的收款凭证记账,同时,财政部门要出具财政专户缴拨凭证,并附加盖专用印章的财政专户开户金融机构收款凭证复印件,交经办机构记账和备查。

第三十二条发生基金下拨业务时,财政部门根据基金预算,将基金从财政专户拨入同级经办机构支出户,经下级经办机构收入户进入下级财政专户;发生基金上缴业务时,将基金从财政专户划入同级经办机构支出户,经上级经办机构收入户进入上级财政专户。

第三十三条将基金结余按规定用于购买国家债券或转存定期存款时,财政部门凭金融机构出具的原始凭证记账。同时,财政部门要出具财政专户缴拨凭证,并附加盖专用印章的原始凭证复印件,交经办机构记账和备查。

第七章资产与负债

第三十四条资产包括基金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现金、银行存款(含财政专户存款、收入户存款、支出户存款)、债券投资、暂付款项等。

经办机构原则上不办理现金收付业务。确有特殊情况需发生现金收付业务的,应认真做好现金的保管、押运、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按照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88年第12号)进行现金的收付和管理。

财政部门要严格做好财政专户管理和基金收支核算工作;经办机构要及时办理基金存储手续,做好基金收入、支出核算工作,并按月与开户金融机构对账,编制收入户、支出户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同时,财政部门、经办机构要按月核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明细账,建立核对记录簿,及时编制财政专户存款余额调节表,各自盖章确认,保证账账相符、账款相符。

用基金购买的国家债券,委托开户金融机构代为妥善保管,确保账实相符。

暂付款项应定期清理,及时结清。

第三十五条负债包括基金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暂收款项等。暂收款项应定期清理,及时偿付。因债权人等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偿付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后作为基金的其他收入。

第八章基金决算

第三十六条年度终了后,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应根据规定的表式、时间和要求编制年度基金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和分析基金的年度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编制年度基金财务报告必须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手续完备、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第三十七条经办机构编制的年度基金财务报告应在规定期限内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后的年度基金财务报告作为基金决算。

第三十八条统筹地区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基金决算草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后,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市级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本市基金决算草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省财政厅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统筹地区经办机构编制及调整基金预决算的情况,应及时报上级经办机构。

第九章监督与检查

第三十九条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告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监督。

第四十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等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政专户、收入户和支出户的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向同级政府和基金监督组织报告。

第四十一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一)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基金;

(二)擅自提高或降低城乡居民个人缴费标准;

(三)未按规定标准支付养老保险待遇或擅自变更支出项目、调整支出标准;

(四)将个人账户储存额用于非个人账户养老金支出;

(五)未按时将基金收入存入财政专户;

(六)未按时足额将基金从财政专户拨付到支出户;

(七)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实施细则由市财政局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三条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为2年。凡与本实施细则不一致的,以本实施细则规定为准。

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成财社〔20xx〕64号)废止。

养老保险基金组成部分1、用人单位和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利息等增值收益;

3、基本养老保险费滞纳金;

4、社会捐赠;

养老金融开题报告篇9

农行迪拜分行

暨阿联酋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正式开业

当地时间2017年5月10日,中国农业银行迪拜分行成立暨阿联酋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开业仪式在阿联酋迪拜隆重举行。迪拜分行是中国农业银行首家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担任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的机构,也是中国农业银行继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分行之后在中东地区设立的第二家经营性机构,对中国农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全球清算网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农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阳光融和医院

首创“保险+医疗”模式

2017年5月8日,阳光保险集团旗下阳光融和医院开诊一周年。在这一年里,阳光融和医院首创“保险+医疗”成为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新模式,门急诊总量24万人次,体检近3万人次,住院病人突破1.5万人次,完成手术4000多台次,其中代表医院技术水平、学科水平、技术含量难度的三四级手术达到40%以上,有的高难度手术还填补了省市空白。

太平洋寿险2017年一季度

理赔报告

近日,太平洋寿险2017年一季度理赔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一季度,公司理赔46.91万件,同比增长61.9%;共计赔付21.77亿元,同比增长33.9%。赔付件数居前六位的地区为浙江、上海、江苏、苏州、山东、河北;赔付金额居前六的地区为浙江、山东、河北、湖北、上海、黑龙江。

爱钱进3周年总成交量突破360亿

2014年5月6日,互联网金融平台“爱钱进”正式上线运营。今年5月6日,爱钱进累计投资额已经突破360亿元,累计为用户赚取收益超过11亿元,累计服务用户数也超过765万人。“爱钱进”长期位居第三方评级机构网贷之家全国百强榜前十。在公司风控体系建设上,爱钱进依托集团自主研发的“FinUp云图”大数据动态风控生态系统,不断提升平台风控水平。

恒天财富6年

累计配置资产规模突破5300亿

5月6日,恒乐汇恒天财富高净值客户私享俱乐部启动。该俱乐部面向中高净值客户打造集财富管理、客户服务、增值服务、会员管理系统、媒介于一身的品质服务生态圈。恒天财富股份董事长周斌表示,截至2017年4月30日,恒天财富已为近7万个高净值家庭进行了资产配置,累计配置资产规模突破5300亿元人民币。未来的10-15年内,恒天财富致力于发展成为一家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去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到4万亿元

5月9日,国内知名互联网+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了《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2014年后,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增速放缓。经历过爆发式增长与市场选择、政策调控,“共享经济”模式正在以更加合理的速度逐步扩散。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的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共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共享交通(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房屋、共享餐饮、共享物流、共享金融、共享充电宝成为当下最大的共享经济的热门。

跟踪指数突显量化优势

建信央视财经50近一年收益21.6%

4月沪指整体下跌2.11%,深成指跌1.86%,创业板跌2.97%。在大盘下跌的整体局面下,央视财经50指数表现出了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日,央视财经50指数涨幅达10.40%,远高于同期沪指1.64%和深成指0.57%的水平。跟踪该指数的建信央视财经50指数型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达11.89%,近一年收益率21.6%,业绩亮眼。

据悉,建信央视财经50指数型基金采取指数化投资方式,对央视财经50指数进行有效跟踪。通过严格投资程序约束和数量化风险管理手段,力争实现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自2013年3月28日基金成立到2017年5月1日,建信央视财经50指数基金累计收益率达60.28%,年化收益率14.75%,长期表现十分优异。

公募FoF有望解决三大投资难题

备受市场关注的公募FoF行将破冰,FoF产品究竟有何作用?南方基金资产配置部认为,FoF产品可以解决投资者尤其个人投资者所面临的基金选择、资产配置和稳定收益的问题。

对于与FoF产品比较相似的智能投顾业务,南方基金资产配置部门表示,整体比较看好,但具有渠道优势以及较强投研能力的银行、券商、基金公司及第三方财富管理等在智能投顾方面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金融机构通常会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投资标的进行选择,并对组合中的基金进行跟踪,当基金发生风格漂移、基金经理更换或其他风险因素时会对组合中的基金及时调整。

华夏基金总经理汤晓东:发挥“长钱”优势积极建设养老金第三支柱

养老金融开题报告篇10

关键词:“以房养老”;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倒按揭”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4)01-0095-08

国务院2013年9月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公众和媒体简称为“以房养老”)引发社会热议和争论。有支持的声音,认为“以房养老”意味着盘活已有房屋资源,拓宽养老金筹集渠道;也有质疑的声音,不少公众将“以房养老”与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和延迟退休年龄等政策讨论联系起来,担忧政府推卸在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责任;还有反对的声音,认为政府要老百姓拿自己的房子养老。社会对“以房养老”的热议,表明公众对其存在误读、以偏概全等问题,同时也说明我们的社会互信度已经降到了很低水准。对此,民政部及时回应,连续发表声明指出“以房养老”只是一个试点,目的是探索多层次养老服务模式,不会减少和降低政府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责任。我们认为,“以房养老”是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试点“以房养老”有利于实现养老金来源多元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一、“以房养老”是发达国家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措施

“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国际上一般称之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其实质是实现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相互转换,增加“房产富人,现金穷人”的养老资金来源,与售房养老、租房养老、分享养老、托房养老和遗赠抚养等同属“以房养老”的具体实现形式。“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作为一种高级的“以房养老”形态,最早起源于荷兰,是为缓解住房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措施,后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效仿,如美国的“倒按揭”,英、法等国的“抵押房产、领取年金”,新加坡的“反向按揭”、“屋契回购计划”和“乐龄安居花红计划”,香港的“安老按揭试验计划”等,都属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从实施效果看,美国的“倒按揭”最为成功,本文将以美国为例介绍“以房养老”的具体做法与成功经验。

“以房养老”的通常操作方法是房屋产权所有者将房屋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对房屋进行综合评估后,依据估值定期给房主发放固定养老金,房主继续拥有居住权直至去世,金融机构出售该抵押房屋,所得房款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剩余部分归抵押人或者其继承人所有。“以房养老”最大的特点是分期放贷、一次偿还,与传统的按揭贷款相反,故被称为“倒按揭”。作为金融产品,“以房养老”兼具抵押贷款和人寿保险的双重特性,不仅涉及房地产业,而且涉及金融业,对房地产抵押评估管理和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美国“以房养老”业务的发展历程中,政府采取了培育市场、政策扶持、税费减免、监督审查、信息咨询、资金支持等多种措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一个重要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制定法律法规,推动和规范反向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1987年国家住房法案》(nationalHousingact)阐述了美国政府对于反向抵押贷款的政策:1.为了满足部分老年人口的特殊需要,增加贫困老人的收入,允许把不易变现的住房价值转化为流动性资产或者收入;2.支持、鼓励私营公司参与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增加反向抵押贷款市场供给方面的竞争;3.确定反向抵押贷款市场需求规模,不断完善产品设计,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群的需求[1]。1994年Riegle社区发展法案(RiegleCommunityDevelopmentact)规定,贷款人应向借款人披露全部贷款费用的真实估计,无论这些费用是否被当作费用融资,与反向抵押贷款有关的所有费用都必须向借款人披露,这大大增加了市场的透明度。法案还要求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定期对房屋权益转换抵押贷款(HeCms)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并向国会汇报,联邦住房管理局(FHa)负责对产品设计进行改进等。国会还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反向抵押贷款的运作环境,明确界定借款人收取的贷款费用限额。

二是政府主导,提供公共保险进行担保,推动业务发展。目前美国反向抵押贷款市场有90%以上份额的HeCm贷款,就是根据《1987年国家住房法案》,由国会授权联邦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于1989年专门面向老年人而设计并推出的,并由联邦住房管理局(FHa)提供风险保证。正是得益于政府机构的担保,反向抵押贷款市场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美国次贷危机期间,房价大幅下跌,许多房产的市值不足以偿还老人获得的养老贷款本息,联邦住房管理局作为项目担保人动用保险基金弥补银行损失,耗资50亿美元[2]。

三是为反向抵押贷款业务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美国公民在房地产的持有、交易环节分别要缴纳财产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但将住房通过反向抵押转换成现金用于养老,依照税收优惠政策,则不需再缴纳财产税,用住房余值归还贷款本息时,也不将其视为出售房产后再用现金还贷,可适度减免营业税、所得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反向抵押贷款市场的拓展。

四是调动市场力量,针对不同客户开发多层次产品,细分反向抵押贷款市场。HUD允许所有具备资质并经FHa授权的贷款机构都可以经营反向抵押贷款业务,FHa则为经批准认可的银行、抵押贷款公司和其他私人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提供担保。房利美于1995年推出了HomeKeeper计划,原雷曼所属的财务自由老年基金公司推出了FinancialFreedom计划。从业务针对性来看,HeCms适合低市值房屋的业主,HomeKeeper适合中等市值房屋的业主,而FinancialFreedom则满足了高市值房屋业主的需求,涵盖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五是开展投资者教育和咨询服务。在1981年,为了应对越来越大的养老保障压力,美国联邦政府出资成立了国家住房资产价值转换中心(nCHeC),专门向老年消费者进行反向抵押贷款产品知识的宣传和理财教育,为培育反向抵押贷款市场提前做好准备。在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开办之后,联邦政府还规定老年人在申请之前必须到特定机构进行咨询,具体内容包括:帮助借款人熟悉反向抵押贷款的特征、收益和风险,比较各种产品,理解不同的支付方式等,保证老年人能快速而正确地理解和接受反向抵押贷款,选择最适合的产品,避免因误解而遭受损失[1]。

二、中国“以房养老”业务的探索与评价

在2003年,“倒按揭”的理念就被引入我国。2003年3月,时任中房集团总裁的孟晓苏呈递总理《建立“反向抵押贷款”的寿险服务》的建议稿得到批示。中国保监会对温总理的批文迅捷反应,同年8月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开办“反向抵押贷款”有关问题的报告》,肯定了在中国引入“反向抵押贷款”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需研究房产价值的评估、投保人预期平均寿命的确定和财产权的处分问题等三个关键环节,还强调将在调研后起草试点方案并进行论证,再报国务院批准实施。孟晓苏于2006年创办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倒按揭”产品的研发。此后,“以房养老”受到持续的关注。如政协委员赖明、贺强等先后在2006年、2012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以房养老”提案,中国银监会在2011年9月表示曾就“以房养老”展开过专项调研。在实践中,一些市场机构积极探索,相继推出“以房养老”的具体业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均不佳。

(一)南京“以房换养”业务

2005年4月,南京市汤山“温泉留园公寓”开展“给我房子,替你养老”的业务,具体规定为:拥有60平方米以上产权房、年满60岁以上、无儿无女无亲戚的孤寡老人,可将房产抵押给老年公寓,并入住老年公寓。老年公寓在老人有生之年将其房屋出租,若房租高于老年公寓收费标准,超出部分由老人自由支配,老人去世后,老年公寓可将老人房屋卖掉,房款归老年公寓所有。根据调查,只有4名老人入住该公寓,并因公司发生经济纠纷而全部搬出[3]。究其原因,在于其业务限制条件过于苛刻,机构公信力不够,很多老人不敢把房产交给民营机构打理。

(二)上海“以房自助养老”项目

2007年6月,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推出的“住房自助养老”项目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房屋买卖交易,交易完成后老人一次性收取房款,同时公积金中心再将房屋返租给老人,双方约定租期,租金与市场价等同,老人也可按租期年限,将租金一次性付与公积金管理中心。该项目推出初期咨询者众多,但真正申请试点的对象仅是个位数。2010年该试点已停止,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也表示“无恢复时间表”。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老人不能接受签约的时候就变更房屋的产权归属,房主担心房价上涨导致损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北京“养老房屋银行”业务

2007年10月,北京市中大恒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和北京寿山福海国际养老服务中心联合推出的“养老房屋银行”业务规定:60岁以上老人向养老机构提出养老需求,公司将其原住房进行出租,可选择按年或按月收取租金,老人入住养老服务中心,所有租金用于抵扣老人在养老中心产生的相关费用,房屋产权不变更。该业务仅在养老服务中心刚开业时,局限在中大恒基公司公主坟片区约五六个门店试行,推行不到半年时间就停止,只有少数几位老人通过该方式入住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均已离开[4]。试点难以推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覆盖范围有限。据了解,“养老房屋银行”主要针对在市区有房、子女在国外而无人照顾的老人,针对群体比较有限,况且这种家庭基本都有足够的养老金来源,不需要将房屋租出去。二是纯商业运作模式缺乏公信力。该业务由一家房屋中介公司和一家刚开业的养老院直接参与,在租价评估、服务水平方面难以建立公信力和吸引力。三是老年人对出租房屋持抵触心态,不愿意把房屋租给陌生人居住,要求保留屋里的所有老设备,与承租人的要求存在矛盾,导致房屋中介维护打理成本加大,收益不理想。

(四)杭州“租房增收养老”服务

2008年6月,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针对无子女、无亲戚、无收入的老人和独居孤寡老人提出了四种“以房养老”的思路:一是租房增收养老,将独居、有房老人安排到敬老院后将其原住房出租,用租金增加老人日常开支费用,租金80%用于老人日常开支费用和入住敬老院费用,20%用于每年房屋维修费用;二是售房预支养老,将独居、有房老人安排到敬老院后将其原住房出售,收入全部用于老人入住敬老院的费用和日常开支等;三是退房补贴养老,将独居、有房老人安排到敬老院后,将其居住公房退还给房管部门,房管部门参照市场价予以补助;四是换房差价养老,将地段好的独居老人的直管公房出租,另选地段略差的房屋租赁给老人居住,以地段房屋差价增加老人日常生活收入[5]。从实施情况来看,签订协议的老人基本都选择“租房增收养老”方式。由于很多老人住的房子是公房,没有独立卫生间、厨房,另有一些老人不愿意换住到略差一点的地方去,其他三种方式尚未实施。

(五)中信银行“养老按揭”业务

2011年10月,中信银行率先在国内试点“养老按揭”业务,规定凡年满55周岁的中、老年人或年满18岁的法定赡养人以房产作为抵押,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养老。借款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借款人为养老人本人;二是借款人为养老人的法定赡养人,一般为其成年子女,若成年子女去世或无赡养能力时,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可作为法定赡养人。贷款申请人名下至少要有两套住房,贷款最长期限为10年,贷款利率按照央行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或者上浮。银行根据所抵押房产的价值和合理的养老资金确定贷款金额,累计贷款额最高不超过所抵押住房评估值的60%,且每月支付的养老金不超过2万元。贷款用途必须用于养老,一般包括日常生活费用支出、医疗、其他改善性生活支出等,资金由老年人自主支付,不得挪作他用或用于国家不允许进入的领域。贷款按月分期发放,为方便借款人还款,从第二期开始,银行从放款金额中逐期扣除当月应还本息,剩余资金作为养老金发放到老年人账户[6]。“养老按揭”业务有效解决了以第二套房养老的问题,但其仅仅是一个抵押贷款产品,是用房屋抵押借款还钱,并面临老年人长寿的风险。由于业务规定比较严格,准入门槛较高,目前总体业务量不大。

三、“以房养老”业务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方面,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住房拥有率较高,部分家庭对以房养老业务存在现实需求,意味着推行以房养老业务正当其时;另一方面,推行以房养老业务又面临传统观念、产权期限、房价波动和配套机构缺位等客观障碍。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养老保障资金需求巨大

中国在世纪之交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2012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94亿人,占总人口的14.3%,而且每年还以500万~800万的数量不断增加,年均增长率高达3.2%。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和中国老龄委预测,到2025年前后,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0%,进入超老龄社会。至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人口加速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如何解决养老问题的重大挑战,无论是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还是服务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归结为需要更多的养老保障资金。老龄化将不断提高社会抚养比,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为例,抚养比将从现在的大约3个人供养1个退休人员,提高到1.5个职工就要供养1个退休人员,导致养老保险的资金平衡压力增大。老龄化还加重了医疗保障的负担,据统计,老年人的平均医疗消费水平相当于中青年人的3倍[7]。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劳动力短缺,老年人医疗护理费用会以更快速度增长。

(二)中国老年人住房拥有率较高,有利于推行“以房养老”

受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影响,我国居民置业愿望强烈,家庭住房拥有率较高,自有住房已成为家庭的主要财产,城市居民自有住房的拥有率为85%[8]。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结果,大部分老年人拥有自己的产权住房,城镇老年人拥有自己产权住房的占75.7%。因此,城市老年人可能成为“以房养老”模式的受益主体。“以房养老”在欧美流行,与其高额的遗产税有很大关系。如在美国,子女要继承包括房产在内的遗产,必须缴纳高达60%~80%的遗产税。老年人如果参加“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所得的现金一般享受免税待遇。从长期来看,我国征收遗产税是大势所趋,而“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一般都会享受税惠,可以成为一种合理的避税手段,可能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以房养老”业务的发展。

(三)“以房养老”的潜在市场需求巨大

对“以房养老”存在需求的家庭涉及无子女家庭、“失独”家庭、子女出国生活工作的“空巢”老人、“丁克”家庭以及一线城市有一套以上住房的家庭等。根据2005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又名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我国无子女老人占比为3.5%[9]。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广泛推行,三分之一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死亡的风险使得其父母有可能变成无子女老人。据人口学专家估算,目前中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同时,每年新增的失独家庭有7.6万个[10]。如北京市目前独生子女死亡的家庭约有7700多家[11],而上海市根据计生委对于特别扶助家庭发放补贴的口径统计全市失独家庭总量为7000户,但采用人口预测方法进行估算和预判,2012年底上海市失独家庭总量约为3.9万户[12]。“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调查显示,中国老年人独立居住比例呈上升趋势,城乡合计空巢老年人占49.3%,城镇空巢老年人占54.0%,农村空巢老年人占45.6%。“丁克”即“双收入无子女”,“丁克”家庭特指有生育能力但自愿选择不育的夫妻二人家庭。据零点调查公司多年前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中国的大中城市已出现60万个丁克家庭[13]。过去十多年中,随着房价持续上涨,住房的投资功能凸显,不少经济实力优越的城市家庭都拥有一套以上住房,上述家庭实行“以房养老”具备可行性。

(四)“以房养老”受到“养儿防老”、“祖宅传承”等传统观念的制约

与西方国家“接力棒”式的亲子关系不同,中国亲子关系呈现“反馈式”特征,不仅父母要抚养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还有赡养老年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养儿防老”成为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表现为亲子间的一种情感维系方式。同时,财产继承的观念也很普遍,如“但存方寸土,留予子孙耕”、“祖宅传承”等观念流行。另外,近年来中国城市房价持续上涨,远超出一般工薪阶层的购买力,而且住房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很多家庭都是倾其所有、甚至几家共同出资才能购置一套住房。因此,老人可能名义上拥有住房,但实际上不能自由支配,把房子抵押出去置换高水平晚年生活的可能性很小,而留给子女或其他晚辈的可能性更大。

(五)房屋使用权续期规定模糊隐含法律风险

房屋产权70年,被金融界认为是“以房养老”的最大障碍。银监会就曾表示,房屋产权70年的规定导致“以房养老”难以推行。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居住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为70年。国家规定,城镇建设用地土地实行国有、个人和企业可以有偿使用以及交易使用权。《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2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应当至迟于届满前一年申请续期,除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该土地的,应当予以批准。经批准准予续期的,应当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依照规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虽申请续期但依照前款规定未获批准的,土地使用权由国家无偿收回。《物权法》第149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从法律层面讲,购房者有权利在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申请并获得延期的资格,但具体的法律条文并没有对续期的土地使用费支付标准、承担主体作出明确规定,对于续期后房屋买卖有无限制也不得而知。因此,有些人悲观地认为,7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可能会出现“房随地走、国家补偿”的情况。

(六)房价波动蕴含收益风险

发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需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房价保持适度稳定,如美国房地产市场最近经历了四个完整的调整周期,实际房价波幅仅为7.7%~20.7%,且波幅呈现不断缩小趋势,已缩至10%以内[14]。中国商品房市场自1998年真正形成后,房价普遍持续上涨,鲜有下降,至今尚未经历过一个完整的价格调整周期,而且中国房价受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调整的影响,业界普遍担心房价下调。如前所述,保监会曾在2003年8月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开办“反向抵押贷款”有关问题的报告》,但保险业界普遍认为房价会下跌,而老人寿命在增长,因而保险公司不愿亏钱而集体沉默,从而导致该报告并无下文。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投机过度,特别是一些二线、三线城市商品房过度发展,空置率居高不下,更引发人们对于房价下跌的预期。

(七)相关配套机构缺位

一是养老服务机构存在供不应求、收费较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根据民政部《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4304个,拥有床位416.5万张,仅为老年人总人口数的2%,远不能满足要求。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量,发达国家为50张~70张,而中国仅为21.5张[15]。况且,由于养老服务机构存在收费较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如果老年人将房屋进行抵押,并需要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将面临不少考验。二是中国市场上还缺少成熟、专业化的商业机构开办“以房养老”业务。从南京、北京等地的实践看,相关商业机构公信力不足,机构和客户之间难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三是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中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知识和经验积累都面临挑战。

四、发展“以房养老”业务的政策建议

(一)形成合力,坚定不移地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当前,社会各界对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期望值过高,恐怕很难实现。提高基本养老保险支付水平必然要求增加筹资水平,在保险费率已高达28%的情况下,受制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提高费率的可能性很小,对财政大幅增加养老保险补贴支出也不能期望过高。据统计,2013年全国累计有3800万人中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主要原因是部分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16]。尽管受经济增速放慢的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幅放缓,但很多财政支出是刚性的,加上大量地方债务即将到期,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社会保险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须承担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基金支付不足时的补贴责任,各级财政的社会保险补贴会持续增加,但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不可寄予过高期望。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要尊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发挥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市场、社会多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建设多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一方面,要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转移接续机制,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要借鉴国际惯例,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干、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包括由财政出资、非缴费型的国民养老金制度,用人单位和个人共担责任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享受税收优惠的商业养老保险,发挥邻里互助、社会慈善公益帮扶等。“以房养老”作为一项享受税收优惠的商业保险产品,无疑将有助于增加养老金的来源。

(二)加强宣传,引导社会公众对“以房养老”形成理性、客观的认知

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健全,覆盖群体不断扩大,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计划,对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社会保障问题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养老、医疗问题,每每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众说纷纭,见仁见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转型期矛盾增多,公共服务不到位,民众期待水涨船高等,养老话题长盛不衰也集中反映了社会对老龄化高峰期临近的普遍焦虑。面对新兴媒体迅猛发展,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公众思想互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阶层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必须掌握舆论宣传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主动宣传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解释涉及民众利益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应该明确:这是积极慎重稳妥地借鉴国际经验、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一种尝试,目的是探索符合国情、满足老年人不同需要、供老年人自主选择的养老保险产品,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方式,不会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也不会削弱政府提供基本养老保险的责任。

(三)政府扶持,加强“以房养老”制度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由于“以房养老”涉及金融保险、房地产、民政、房管、人保等多个行业和部门,需要管理层统筹规划,实施顶层设计。政府需要制定具体政策和细则,对该业务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制定贷款最高额度、监管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对该贷款提供保险和补贴等。其中,政府提供保险尤为关键。国家应制定和实施财税政策支持以房养老业务:对一定市值以下的老年人房产交易免税,保护中低收入的住房;对长寿老人予以补贴;老年人领取的养老金免税。加强对商业机构的监管,国家保险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指导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规范老年人与保险机构间的合同文本,防止不平等条款,避免出现损害老年人利益的情况发生。

(四)市场联动,鼓励保险公司和银行联合开发“以房养老”保险产品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本质上是一个金融保险创新产品,涉及对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房屋价值、客户预期寿命和按揭利率等众多变量的预测、评估以及确定等技术难题,需要统筹发挥寿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多种金融机构的优势。因此,试行“以房养老”,应以保险公司为主体,银行或基金管理公司围绕保险公司发展衍生金融产品,这些经验在与内地文化氛围、市场结构比较接近的日本、香港等地都得到有效检验。日本以往的“以房养老”业务主要由保险公司作为中间人,最后由银行向老年人放贷,银行不仅需要密切关注不动产的价值变动,还必须定期掌握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及状况,管理成本相当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日本“以房养老”业务的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逐渐出现了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开发,乃至金融集团下各金融公司联合开发的情况。香港在2011年推出的“安老按揭试验计划”具体做法是:由具备政府背景的按揭证券公司决定牵头开发养老按揭产品,鼓励银行提供安老按揭贷款,按揭证券公司向其提供按揭保险,降低银行和老年人的风险。另外,由于反向抵押贷款归还期限一般较长,房地产交易周期也较长,会对银行的流动性带来较大压力,需要有二级市场增强贷款的流动性,为此,需加快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增强贷款的流动性。

(五)协同推进,完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配套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

推进“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公益性中介机构,提供配套的专业化服务,保证市场公正、公平。发达国家“以房养老”有成熟的运作方式,比如房价评估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由中立、权威的专业评估机构负责房屋价值的评估,既能照顾到老年人的利益,也能保证金融机构的合理收益。如日本规定,必须由从事不动产买卖以及房地产开发以外的第三人机构对二手房进行检查和评估。由于我国房地产尚未经历整体上真正的下降周期,相关金融机构与住房所有者的评估会天差地别,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具备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房屋建筑质量。建筑质量过硬是“以房养老”的前提和基础,否则谈不上抵押价值,更不存在资产收益。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建筑质量较差,“短命”现象相当普遍,住房寿命“50年罕见,30年普遍”,平均寿命只有25年~30年[17],有些仅有二三十年房龄的房屋表面就已破旧不堪。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紧紧抓住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努力向高品质、长寿命的住宅转变,为“以房养老”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借鉴日本的“住宅性能标示制度”,日本制定了《住宅品质确保促进法》,要求开发商在一定年限内完全承担房屋的瑕疵担保责任,不仅要对房屋结构缺陷承担责任,而且对屋顶、外墙等漏雨、渗水等也必须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六)先行先试,在一线城市面向空巢、独居老人试点“以房养老”业务

目前城市房价呈现区域分化的明显趋势,具体表现为一线楼市及部分热点二、三线城市房价依然坚挺,出现了更强劲的上涨,上涨预期不断增强,而其他城市房价涨幅已经明显收窄,较为平和,甚至出现下跌。这是由于不同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源禀赋差异形成的。由于一线城市集中的资源特别丰厚,对外地人口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楼市呈现长期供不应求态势,在经济发展不均衡情况下,一、二线城市房价易涨难跌,选择这些城市先行开展“以房养老”业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从文化程度看,一线城市老人的文化程度一般比较高,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有利于开展新业务。

参考文献:

[1]柴效武,.美国反向抵押贷款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迪[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

[2]徐海静,王宗凯.以房养老国外遇冷新加坡四年仅数百人申请[n].经济参考报,20131031.

[3]姚远,肖姗,马道军.“以房养老”难在哪?[n].南京日报,20131009.

[4]陈俊宇.北京:首家“养老房屋银行”黯然夭折[n].工人日报,20130930.

[5]刘伟,等.“以房养老”可否破解养老困境[n].杭州日报,20090807.

[6]尤畅.试水“以房养老”,中信银行首推养老按揭[n].钱江晚报,20111123.

[7]桑雪骐.完善社保体系应对老龄化高峰[n].中国消费者报,20131118.

[8]王保安.走中国特色住房保障道路[n].人民日报,20130410.

[9]孙鹃娟,王清清.中国无子女老人:现状、趋势及特征[J].人口研究,2008,(2).

[10]丽华.百万失独家庭之痛[J].中国工人,2012,(12).

[11]“无子女老人”养老成难题,政府试水集中供养圆梦[DB/oL].http:///2013/10/23/aRti1382502133120117.shtml,20131023.

[12]翟.上海失独家庭约3.9万户养老问题突出[n].上海法治报,20130823.

[13]肖爱树.当代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历史学考察[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4]评论员.要开征物业税得先理清四个问题[J].中国经济周刊,2010,(67).

[15]李泽伟,关庆丰.“以房养老”将全国试点[n].北京青年报,201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