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5:17

人力资源培训规划篇1

1培训规划要注重其技术设计

良好的培训规划设计是应用可行的技术、方法去实现培训规划的设想,注重操作性与实践应用。培训增加社会人力资源保有量,人不需要被捆绑于某一固定组织,人力资源的游离性昭示人力资源部分属于社会;培训又具有个体性,通过培训而传输的知识与技能流量又蕴藏在自然人的心智中,对同样的培训内容、方法,不同人的接受、理解乃至实践运用能力又存在差异,因此培训也体现了人力资源的个体性。产业连接着政府、企业与个人利益,产业振兴给政府提供财税与增加就业量,产业兴盛提供产业内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更长的生命周期,产业兴衰直接关系着个人的经济状况、技能变化。培训受益对象是管理社会的政府、企业、员工;培训主体应是政府与协会、企业、个人三个,这三者三足鼎立,共同支撑完整的产业变革战略下的人力资源培训规划。鉴于本研究项目的要求,本文只探讨政府、协会、企业培训主体的培训规划技术设计。

2政府的产业变革下的人员培训规划设计

(1)培训管理机构的设置。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司,只有军官转业安置司、职业能力建设司,人力资源的培训管理职能就分散在这两个机构中,能否整合政府培训机构呢?根据中国社会发展进程阶段特点,可以成立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司,专门管理政府的培训规划。组织机构的设置是从属于组织战略的。根据钱德勒的观点,战略决定组织结构。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已刻不容缓。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引发社会各方面的结构调整也势在必行。

企业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培训机构,由于企业掌握的产业变革的信息资源要大大少于政府,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独特位置,综合本文由收集整理各种因素来预测产业演变趋势,引入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领域的智库资源进行决策,制订中长期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只有政府部门才能宏观把握经济发展情况,政府培训管理机构是人力培训规划与预测的主体,具有权威性。因此,建立中央政府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司、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应培训职能管理机构,能够加强对培训规划的组织领导、培训政策制定等工作。

(2)培训资金及其管理。我国政府对教育投入有规定,但对社会化的公众培训这样的公益活动几乎没有,培训交给企业去完成或者员工到赢利性培训机构去学习。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存续的变数冲击着企业的培训职责,不能体现培训的社会性一面,也不符合建立人本社会的要求。社会失业问题的背后原因之一是人力资源的低质。政府提出教育投入要达到gdp的4%,没触及到公众培训的具体预算安排,落实培训专项费用是培训的物质准备;对奢侈商品消费按其营业额征收消费税,且在此基础上征收职工培训费,充盈政府设立的培训专用资金账户。在培训费用管理的另一面,结合目前的税收制度改革,可以考虑工资总额4%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且予以税前抵扣。对人员培训方面的会计制度可以有所变动。一线员工的培训费用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账户,无疑影响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培训投入的发挥作用时间长,它属于智力资本或者智力资产,培训是一种投资而非成本,会计上可以列其于资产类里面的“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3)培训机构与技能鉴定机构。政府建立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的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进行管理,不行政指定培训机构。目前我国教育资源供给充足,某些教育机构超编严重;部分老国有企业退休或暂时歇岗的高级技术员工也存在,面对巨大而迫切的培训需求,只要培训配置科学合理,完全可以达到培训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政府只要公开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资格条件,如师资水平、培训设备硬件、实训基地配置条件,自然会出现很多培训机构。培训后的学员结业技能鉴定机构不应该是培训机构本身,实行培训与考核鉴定分离的制度设计。政府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动态、随机地请异地机构进行考核技能等级。

(4)政府培训氛围的创设。培训是系统工程。除规章制度的安排设计外,培训效果还靠受训者自我努力,培训文化环境营造可以激励学员。政府定期举办全国性的技能比赛,选拔优胜者进行表彰,营造提倡培训、崇尚技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比赛中年轻优秀者可以送入高校免费学习,学识提高对于未来的更高技能掌握有裨益。设立特级技师、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工人技术职称,技术等级的行业指导性津贴标准;对技能人才进行宣传、表彰、举办社会仪式是创设培训型、学习型的社会文化的有效方法。

(5)政府的培训内容的定位。政府培训目标是新员工适应新岗位,培训内容定位于前瞻性、预测性的未来产业变迁的知识、技能,即技能储备。政府根据产业演进的规律、所掌握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充分信息、产业利润率的历史数据预测产业发展动向:国外先进产业是否转移?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否可以发展此产业?国家产业结构监测数据是否出现结构严重失衡?城市化加快的大规模农业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数量的估量,辅之以数学模型,根据产业资本与劳动力的科学配置比例加上一定弹性来确定需要培训的从业者数目,防止培训过度或者不足。

(6)政府培训对象。政府培训的客体是三个群体。一是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即使是受过教育的也要进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二是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城市经济的知识与技能含量比第一产业的农业要高,工业产品工艺流程长要求员工抛弃农业中的小农自我意识,个人要从属于社会化大生产,从而培训也要求培训合作意识;三是城市中无职业或者企业破产消亡而没有受到企业培训的人,这很重要,我们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体现社会文明,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举措是需要的,但这是填“肚子”工程,而培训是填“脑子”工程,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协会的产业变革下的人员培训规划设计

协会培训目标是在岗员工适应技术升级后的岗位。协会发挥组织与协调产业内单元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形成管理协同效应,可以尝试集中式的行业培训。产业内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已经逼近了市场价格,为生存,部分企业只能放弃培训。面对参差不齐的行业内企业的培训状况,进行集中培训可以是较优的选择,发挥培训这种服务产品的规模经济效应,协会内企业员工也可以互相学习,培训效果要比单纯的外部培训师的灌输要强。这种培训制度设计是利于协会、企业、员工三方。协会培训内容注重对在岗职工的产业技术升级的技能培训。行业协会通过与政府的信息联系,按照政府的培训指导要求,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目前员工与产业升级后工作岗位技能变化差距,进行培训。

4企业的产业变革下的人员培训规划设计

企业培训目标是企业现有职工绩效提高、对企业适应与忠诚。在培训内容设计上,心理培训通过交流与沟通可以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企业文化培训提高员工忠诚度从而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减少培训损失;伦理训练是我国企业目前普遍缺乏的培训内容。社会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变化,培训可树立道德至上意识,保护了职工,也树立企业对外良好形象。最后是技能缺失的培训。在培训的途径上,新员工要进行集体培训,坚持分散式师徒制的日常培训,变革传统的方式。岗位轮换培训是为了员工发展,培养员工多样技能、驱除工作单调枯燥感、人能匹配的动态人事管理需要。面对新产业的技能升级,企业要及时告知员工,如自身培训条件不允许,可以分批送员工到高校等外部机构培训。

企业战略不同,培训应有差异。企业如以市场占有率为战略目标时,培训对象以沟通能力、营销技巧的掌握为主。培训方法包含课堂授课、案例法、师徒制、岗位轮换法等。产业转移后,企业员工整体文化与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在高中以下时,脱产学习是可以的;年轻人居多的企业可以进行脱产学习。年龄较大者,案例教学、现场培训较好。

对于产业升级前的企业员工培训计划,根据企业下一步发展目标与员工的技能状况,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来确定培训内容。根据平常绩效考核成绩,选择部分优异员工去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制单位脱产培训;也可以请新技术领域创造者来企业培训。培训可以通过新产品的图像或者产品模型加强学员理解能力。

人力资源培训规划篇2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战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所作出贡献日益显著。目前,民营中小企业占GDp总量的半壁江山,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总数的92.7%,投资额占社会投资总量的3成左右。但纵观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现阶段的民营中小企业,真正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的可谓少之又少。一项调查显示,民营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2.9年,处于“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的状态。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存在着诸多先天与后天的缺陷与不足,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制约着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占据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而且在实践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过程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主、企业管理层正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却始终存在许多困惑和无奈。 

一、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实施效果不尽理想的原因 

(一)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不全面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然而,企业主、管理层未能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诸如招聘、培训等环节没有能够形成战略规划;在岗管理人员的管理层次不分明,权责不明晰,沟通协调性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经过3个过程:明确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具体的执行计划。其中,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接替与晋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评估与激励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提供了方向指引和依据。 

(二)没有战略规划或战略规划不清 

由于民营中小企业一般缺乏较明确的发展战略,因此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计划,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等到发现缺少合格人员时,才考虑招聘;发现人员素质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时,才考虑培训。人力资源部门经常为了迎合公司招募急缺人才的需要,任意调整公司薪酬制度,提高薪酬水平,有闲置人才时又找借口无章法降低薪酬,以此来减少经营风险。由于规划的缺失或缺陷,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使得人员流动性较大,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三)缺乏人力资源规划的专门技术与人才 

人力资源工作是一项非常独特的工作,对个人素质、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一位优秀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及时接受行之有效的职业培训,同时需要具备对工作的深刻体验和对社会的敏锐洞察。目前,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虽然已经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但是在行使部门职能的时候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因招聘不来高质量人才,专业人员少,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不够;2.许多人力资源工作者土生土长,缺乏系统、良好的职业培训,没有经过正规大公司的熏陶,眼界不高。 

(四)人力资源规划缺乏系统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的进步,现在很多民营中小企业逐渐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人力资源规划的很多实际工作也一直在进行,但是,这些工作开展得大多不系统,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招聘规划和培训规划等人力资源职能规划虽然也在进行,但没有统一在一个规划框架下制定,使得各个模块之间不能形成合力,最终导致企业人力成本上升,人力资源工作不能真正地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 

(五)企业缺乏培训体系 

民营中小企业缺乏员工培训工作,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本身缺乏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安排培训随意性较大,员工缺乏提高的机会;2.每个员工的事务性工作量较大,自身没有参加再培训的时间和精力;3.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持消极态度,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员工的流失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使得企业为其付出的培训投资转化成企业的淹没成本,甚至是成就了企业的竞争对手,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企业所有者对员工培训持消极态度。 

人力资源培训规划篇3

(一)人力资源规划设计不全面或规划缺失。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基础要求,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对人员总量、人员结构、知识层次、技能技术、岗位设置等方面发展需求的规划设计,具有指导性、前瞻性意义。结合岗位需求,制定详尽的短、中、远景人力资源规划设计,可以挖掘、培养、储备企业发展所需的各层次人才队伍。就实际工作而言,石油销售企业中下游地区公司,没有制定出详尽具体的人力资源规划设计或设计不全面,造成人才挖掘、培养、使用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培养、选拔、储备企业发展所需的综合性、高素质、多层级、多面手人才,提供不同岗位职责需求的人才队伍的配备与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人员招聘,员工职业晋升,企业岗位设定与薪酬分发等方面,虽然制订了一些制度约束或计划措施,但实际运行中,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大,制度执行中有所变通,造成制度执行不力或不够彻底,从而弱化了管理效能的进一步发挥,使有规可循,有距可遵的管理制度成为一种条文摆设。

(三)人力资源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方式单一。中石油销售企业作为一个行业整体,内部缺少一套成熟、完整、定型、量化的考核体系。各销售企业,各自为阵,建立颁布自己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不尽相同。目前人力资源考核中,考核侧重于销售完成业绩,对干部队伍"德、能、勤、廉"方面的考核不健全或不完善。没有建立和完善有针对性的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

(四)人力资源薪酬分配地区不均衡,岗位差距大。薪酬关乎干部职工切身利益,吸引企业人员奋发拼搏,积极履职的决定性因素。薪酬分配应该遵循"多劳多得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虽然石油销售企业统一沿用岗位工资制,附以绩效工资、吨油工资补充制。但实际运作中,同属于石油销售企业的不同地区公司之间,不同地区公司同一岗位之间,同一地区公司不同岗位之间,薪酬分配差距较大,加之石油销售企业员工用工性质众多,不同用工性质有着不同的工资薪酬标准,尚未实现同工同酬,薪酬分配有失公平。

(五)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偏重精英培训,培训面狭窄,缺乏精英拓展延伸的再培训再教育。培训是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虽然石油销售企业按照行业发展需求,各部门归口,每年开展一定频次的培训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培训主要针对和集中在少数管理人员精英身上。比如安全、加管、业务、运维、便利店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集中和停留在行业主管哪里,最低到加油站管理人员。培训人数、培训规模、培训层级相对有限,限制了培训效果的进一步拓展。

2石油销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近、中、长期发展规划。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要服从服务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年度人力资源规划和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构建起企业整体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石油销售企业年度人力资源规划要根据企业年度经营任务、岗位需求、技术工种、人员素质为依据,科学决策,制定出详尽具体的年度人力资源规划。这一规划要囊括:岗位设置计划、人员需求计划、人员招聘计划、培训计划、薪酬方案、考核方案等内容。同时,企业要按照自己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编制出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方案,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市场变化,要不断做出适当修正。

(二)同步净化政治生态环境,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充分发挥管理效能。作为国企,石油销售企业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步参与到净化国内政治生态环境的要求和行动中来,积极反观企业自身,不遮不掩,查找企业中存在的各种丑陋现象。积极执行"明规则",在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上狠下功夫,防范和杜绝人为化,把"明规则"和"明制度"摆在桌面,摆在眼前,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严肃管理、严格执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效能,为企业发展培养人、选好人、用好人。

(三)健全人力资源考核体系,丰富完善考核内容,探索创新考核方式,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推进企业持续发展。人力资源考核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力资源考核的主体是人,因此要紧紧围绕企业从业人员中不同工种,不同角色的人员进行考核。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各级管理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一线操作人员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考核体系。考核内容从过去的重销售重安全拓展到"德、能、勤、绩、廉"各个方面。考核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尝试实行末位回炉加工,待岗再培训再教育,再培训结束后重新上岗。所有考核要从被考核对象的切身利益出发,与工资薪酬和相关待遇挂钩,从而激发和调动被考核对象的主管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淋漓精致地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真正把那些思想好、素质高、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相应的岗位上,实现岗位与人才的绝佳配对。

人力资源培训规划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1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面对日益复杂、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时,往往更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只能被动地去满足企业提出的人力资源需求,而不能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实际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适当的预测,提前做好准备,难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往往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1.2人力资源投资不足,培训机制不健全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尚未真正认识到人员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往往把培训资金仅作为企业的成本而非长远投资,用于员工培训的经费很少,少数中小企业就根本没有培训经费。

培训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一个培训规划人员,即使有也只是被认为是重要部门整合出来的富余人员。二是没有一个完整、全面的培训规划,或者临时抱佛脚,或者培训课程设置不适合培训人员,或者只培训高级人员,忽略基层人员等。表现出明显的被动性、临时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在员工培训开发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监督、考核等管理措施,培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1.3人员招聘选拔机制不科学

人员的招聘本身应具有很明显的计划性、程序性和科学性。而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规范的招聘规程,在招聘时没有详尽周密的招聘计划,其招聘往往呈现出“现用现招”的特点。结果往往是招聘者重复性地到本地或跨地区的人才市场上去寻找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既费时,又费力,造成了招聘成本过高,而且企业难以招到满意的人才。

在选拔人才的方法上的存在单一落后的问题。科学地选拔人才应该是采取笔试、情景模拟、面试、心理测试和背景调查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来进行的。而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招聘时仍然是只采用传统的面试的单一方式,很少采用笔试、情景模拟、面试、心理测验等多种科学的测试方法来综合考察应聘者的写作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分析创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招聘时往往仅凭经验办事,重学历不重能力,重应聘者言谈,不重应聘者的实绩,较少考虑应聘者的动机、态度和对组织文化的认同程度等,这样就难以保证人才的进入。

1.4忽视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许多中小企业不能按照科学的理论分析工具来分析员工的不同需求,更无法设计出针对不同需求员工的不同激励措施,单一地以增加报酬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忽视非物质的激励方式(如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和自我实现激励等),忽视良好的企业组织环境的培育,使得企业缺乏凝聚力,员工缺乏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和忠诚度。

1.5缺乏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对员工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没有将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企业人才管理,也没有认识到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的投资价值,使得员工晋升难、发展空间小,直接导致员工缺乏学习动力,扼杀了员工的潜质,又使企业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1.6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还很淡薄,未把企业文化的建设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所具有的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振兴功能、协调功能和辐射功能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出来。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

2.1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

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要根据企业整体战略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经营计划,分析企业外部的社会和法律环境对人力资源的影响,研究市场变化趋势,掌握科学技术革新的方向,确定各种程度的人力需求,有的放矢地制定人员补充计划、人员配置计划、人员接替和提升计划等具体业务规划。

2.2建立培训系统,完善培训体制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应清醒地认识到培训投入是一项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回报的投资,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层面上建立培训系统,完善培训机制。有效的培训系统,应包括培训需求的确认、培训计划的制定、做好员工的培训动员工作、培训的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企业在建设有效的培训系统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制定适宜的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实现程序化和规范化。另外,还应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员工培训网络。最终使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实现由单一性、阶段性向组织性、系统性的全面转变。

2.3优化人员招聘策略

在详细的人才招聘计划的基础上,从各种渠道招聘人才,对其描绘企业前景,给予提升空间,从而吸引高级人才的加入。要改进选聘的方法,重视对面试等环节的设计。招聘方法的选用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既要考虑招聘人才的成本,又要考虑如何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面试工作是招聘人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面试时不能一味强调人才的工作经验,从事本项工作的年限,而应该将经验与潜能、学历与能力、职位与才干等方面综合考虑。要重视人才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将不同层次的人才招聘到不同层次的工作岗位上,以免大材小用,高才低用,造成人才浪费。

2.4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按照行为科学理论,企业员工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他们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不仅追求物质利益,更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中小企业在物质激励方面,要进行激励手段的创新,可以通过工资、奖金、红利、利润分享、员工持股、股票期权等多种方式。在精神激励方面,把企业目标与员工利益结合起来,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工作本身变得更富有挑战性和开拓性,给员工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注重感情投入与人文关怀,提高员工的自我发展意识,进而从整体推动企业的发展。

2.5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只有确定了员工职业生涯思想,才能充分挖掘每一个员工的潜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设计职工职业计划表,绘制企业中的各项工作职位及人力资源情况表,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路径,让员工清清楚楚地知道每个工作岗位说明和工作分析,明白做这个职位需要什么条件和能力。企业还要为员工提供管理线和专家线两条晋升通道,由员工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选择在不同的发展路线,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员工创造一切必要条件,形成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创业发展互相匹配、共同推进的局面,使人力资源的培养与使用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力资源培训规划篇5

【关键词】国企培训改善煤矿

一、a煤矿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投入严重不足

a煤矿人力资源的培训无论是在规模上、规格上、质量上都不能很好地适应生产经营发的需要,重生产轻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要将总收入的1.5%~3.0%用于员工的培训,而a煤矿则是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这1.5%远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

2.人力资源培训的体系尚未建立

a煤矿的人力资源培训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培训内容停留在简单的基本技能的培训上,以“应急式”的业务培训为主,很少做到全面、准确地从素质要求、知识结构、能力出发来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培训的中长远规划和分阶段计划,对培训效果缺乏有效的分析、评价和反馈,缺乏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

3.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计划未能很好地与员工本身的需求相结合

a煤矿培训计划没有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没有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因素、员工本人的意愿、员工个人的素质,“为培训而培训”。企业在落实培训计划中,有时为了凑人数把应该参加甲理论培训的人送去参加乙理论的培训,使培训的知识不能充分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

4.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的激励制约机制

a煤矿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薄弱,除了投入不够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制约机制,职工参加培训只是听任于行政命令,职工中特别是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的职工不愿培训,躲避培训的现象严重。尽管有的培训计划安排得很详细,由于缺乏一套培训与岗位(工资)晋升、晋级相联系(不培训或不达到一定的培训效果不得上岗)的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将职工培训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5.培训形式单一,师资队伍缺乏

a煤矿培训大多以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为主,对职工的现场操作能力的培训力度不够,考核也不严。在人力资源培训的教师队伍建设上,缺乏深度和广度,大多数往往满足于从本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技师中抽调任课,由于其自身工作任务重,授课往往缺乏系统性,“应付式”的教学比较普遍,很少有企业与大专院校和企业联系,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员工和企业真正的培训需求。

二、a煤矿员工培训机制构建对策

1.力资源培训的投入不仅仅是一个经费问题,还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要认识到培训支出是很重要的投资,和其他投资一样是有回收的,而且回报更高、更为重要、更为长远和更有意义。增加培训投入不但能使人力资本增值,而且也成为企业吸引人才,保持员工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

2.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1)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基础,它包括培训服务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制度等。培训制度需要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煤矿生产、经营的实际,参照国内先进煤矿或国外一些成功煤矿的经验认真制定。

(2)制订培训计划

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是完成培训目标、实现培训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计划要服从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的战略需要;二是培训计划要能协调企业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兼顾企业集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三是要注重短期培训、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之间应形成互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脱产培训之间要相互协调;四是企业培训计划应兼顾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让培训计划同时成为可提升员工的发展计划;五是培训计划必须建立在企业对人力资源现状统计分析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防止盲目性。

(3)实施培训计划

实施培训计划是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中的关键。培训计划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定培训机构——企业内部培训还是组织外出培训;二是确定培训内容——要保证其适应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培训的考试考核;四是学员的管理等。

(4)评估培训效果

一是从企业角度去评估。看企业花这么多钱和时间是否合适;看是否改变了受训者的工作行为,看是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是从受训者的角度评估。看受训者究竟学习或掌握了哪些东西,这可以以考卷形式或实地操作来测试;看受训者是否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去。

三是从培训机构的角度评估。看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检验当初的培训设想是否真实有效。

3.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要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结合起来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它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的是一致的。为此,二者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型企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创新,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是企业创新的本源所在。包括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

4.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培训的激励制约机制

建立健全培训的激励制约机制是搞好员工培训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a煤矿培训的激励制约机制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将培训本身作为企业激励员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另一方面,根据培训的效果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物质、精神或晋升晋级等激励。企业给予员工“培训”的机会,必须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使真正有能力、有潜能的人获得培训的机会。要把培训的激励机制与企业的人事劳资制度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评定职称、选拔干部、岗位晋升等方面是否把经过培训作为重要的参考条件;在分配任务和安排工作时,让培训成绩好的员工有充分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同时还要规定哪些岗位每隔一段时间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不参加培训者不得继续留用或不得晋升高一级的岗位。在企业内部要形成一种培训——提高——再培训——再提高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党秀云.现代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的需求分析[J].人力资源开发,2007,(9).

人力资源培训规划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策略优化培训管理

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培训管理应结合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有计划地综合性开展,应考虑战略规划调整而引起的组织结构变化、岗位重新设计、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等因素,根据企业特有的人才发展规律、员工在不同时期不同心理需求,制订企业各阶段的培训计划和薪酬激励措施,确保人力资源的培训效果和企业期望结果一致。

一、寻求最佳切入点,实现员工与电厂的双赢

1.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及时掌握培训需求

何时员工需求最旺盛?笔者根据所在的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发电厂来看,实施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对员工的冲击很大。一切岗位公开竞聘,一部分员工竞争到理想的岗位,个人职业生涯发生变化。机构和岗位的重新优化与组合,使从事岗位低、技术含金量低的职工感觉到危机和压力。员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重新规划个人的发展方向。相当一部分的员工提出要评审职称、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要参加学历教育培训等等,“是证就想拿”的现象较普遍。此时员工的培训需求非常迫切。但是此时员工的培训需求有些盲目或不冷静。在生产一线的员工,也要求参加经济师、会计师、会计证考试的报名,要求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项目管理师等管理技能的培训,因此个人培训需求没有方向,没有反映为企业的真正需求。企业开展培训遵循的原则是“立足岗位,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讲究实效”。人力资源部门应与员工适时有效沟通,正确引导,将员工的培训期望与企业的培训需求结合起来。

2.结合企业发展规划,明确人力资源的培训需求

随着我国装机总容量的不断突破,竞价上网、煤电联动等宏观政策的影响,促使我国火电企业把降低发电机组能耗、控制成本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当成主要指标。电厂开始对内抓管理、对外要效益,对员工素质、技能的培训需求就越来越高、越分越细,培训需求计划编制更具有明细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特点。“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是电力企业运行岗位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电力企业运行人员提出的培训需求。有些电厂把运行全能值班和推行设备点检管理,当作培训重点。运行岗位是直接为电厂创造经济效益的主体,为适应企业的长期发展,节约人力成本,岗位“实现全能值班”是对运行岗位培训最基础和最基本的需求。运行人员只有在保证机组稳定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精细化操作,提高锅炉、汽轮机燃烧效率,控制并降低发电机组能耗等一系列目标,才能使企业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另外,设备管理是电力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对检修人员培训需求也很明确。笔者查阅同类电厂的检修实现过程发现,许多电厂已由初期“点检定修”为起点逐步过渡到以点检、修前评估、策划、跟踪、修后评估、调整为主线的设备全过程管理阶段,逐步优化检修策略,最终实现优化检修的理想检修状态,开始全面推行状态检修。为适应这一战略的最终调整,在组织培训时,就需要结合企业设备点检的实际水平,使技术需求深入检修人员心中。

因此,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应配合电力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培训需求,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将企业的培训需求与员工的培训需求有效激发并结合起来,以满足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3.不断优化交叉需求,提高培训质量

并不是每一位员工都会自觉、自愿将个人需求和企业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因此应该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结合电厂的人才发展规律,积极宣传企业组织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制订个人及团队的愿景规划,培育并强化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同时,应注重讲究方法和策略。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及时与生产技术管理等部门沟通,依靠同行业对标,引入并大力宣传其他同类型电厂先进的生产指标,采取标杆管理,确定比较对象和目标,提高运行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的针对性。

实践证明,只有员工从心底、真正以企业的需求做为自己的培训需求,培训工作才能更有主动性和针对性;只有员工真正感到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所用,培训工作实效性才得到体现,才能借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达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双赢。

二、以制度为保障,完善培训管理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作,有一系列的环节会对培训质量产生影响,但是抓好并完善企业培训的过程管理,培训工作就做好了一半。

1.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配套培训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使实施培训计划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并系统规范地落实培训的每一步骤,减少培训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加强追踪检查考核,抓落实、抓绩效

对培训工作的追踪检查与考核,既是搞好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多数培训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利用企业、部门、班组三级培训网络,对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进行督查、督办,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加强培训工作中的追踪考核,最重要的是建立培训督导常态化管理机制。

3.评估培训效果,建立改进体系

在培训计划的最初制定及最终落实中,应该注意加强培训效果评估。效果评估是过程控制中最重要一环,通过效果评估,能为今后完善培训的内容、丰富培训的策划、改善培训方法提供依据,进而实现对培训计划、具体实施过程的不断修改和完善,达到培训工作在控、可控和持续改进。培训效果评估一般采用问卷、面谈、座谈、考试等方式.其中,利用考试是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前后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等的测试对比,了解员工对培训知识掌握程度,将员工反映合理要求,员工普遍没有掌握的内容,及时地反映给培训教师。

三、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支能力、素质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工作实际中,员工还会存在“我受培训了、能力提高了、就应提拔我”的偏见和负面效应,企业在加以正确引导的同时,应不断完善晋升体系,制订企业各阶段的培训计划和薪酬激励措施等,积极为员工营造上升空间,创造“培养人才、人尽其才、机会平等、公平竞争”的发展平台,保证培训工作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充分彰显我国现代企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杰.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0.4.

人力资源培训规划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计划;问题;对策

一、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优势是保证一个企业具有极强竞争力的关键点。国有企业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较为完备,但繁冗的制度显得比外企和部分民企的灵活性要差一些,虽在招聘之初,国企可以凭借自身影响力和较好的待遇吸引来诸多优秀的人才,但是国有企业因为层级较为森严,职位流动性相对较差,很多优秀的人才入职之后长期都在基层从事与能力不相匹配的工作,没有顺畅的职业发展通道。而且部分领导管理理念较为落伍,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愿意为此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上多种因素直接导致了国有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国有企业的后续发展就缺少了人才动力的有力支撑。纵观世界上一些有影响力的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上都是不遗余力的,如日本的企业界将对员工的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投资计划,这种先进的观念和意识为日本的企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极为优秀的员工,助力了一些日本企业的飞速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培训计划上则较为粗放简单,如何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企业员工的才智,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与企业最为匹配的发展路径,是当前国有企业在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计划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存在的问题

1.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缺乏重视、缺乏长远规划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现状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只是考核员工的出勤情况、对和员工签订的合同的管理、以及内部员工工作调动有关的处理,这些工作是与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在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多的是沦为一个普通的职能部门,在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关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过程中,该部门的话语权通常较低,这与国有企业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没有将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列入企业长远发展规划有着很大的关系。除了制度层面的原因以外,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样也影响着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对于那些效益较差的国有企业来说,一个具有长远发展规划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更是难以实现。

2.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结果评估缺乏科学性

培训结果的好坏,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得以保证,在国有企业中对人力资源培训结果的考核则更多的偏向形式化。这种倾向不利于人力资源部门对培训效果的掌握,更不利于后续培训的规划与开展。培训评价缺乏科学性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培训评价与实际工作脱节,没有在具体的生产工作环境中评价此次培训是否对工作效率有所提升;

(2)考核方式落后,还在用一张试卷作为判断培训是否达到效果的依据,形式化严重;

(3)缺乏完整的培训记录,没有将这些培训记录以及考核结果进行分类整理,使国有企业的培训显得不够系统。

3.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的安排随意性较大,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有出入

国有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安排时随意性较大,有的是为了应付主管部门的培训指标或检查而进行的老生常谈,对员工来说,这些内容不足以应对员工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中问题。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及时的为员工安排后续的培训内容。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市场热点,忽视企业的实际情况盲目开展各种培训,花费巨大而意义甚微。如在互联网+的概念开始流行之后,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就开始在企业里举办各种互联网+研讨会,没有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而盲目举行的培训不但浪费了企业的物力财力,更占用了员工的工作时间,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的具体对策

1.建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规划,为员工铺设合理的职业晋升通道

(1)建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规划。科学研究表明,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与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建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规划可以使员工与生产相关的技能、知识得以丰富提高,最终实现企业生产力的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规划要求国有企业要以战略高度来审视企业的人力资源,通过培训来实现这一资源的保值、增值。国有企业的员工大多都习惯了体制内的生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心态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可以激发这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提供规范有效的指导。

(2)为员工铺设合理的职业晋升通道。国有企业员工的消极怠工与企业自身晋升通道狭窄、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等情况是有较为直接的因果关系的,国有企业为员工铺设合理的职业晋升通道,就相当于为员工的自身发展提前设置了一个目标。对于那些积极向上、有事业心而且也有能力的人才来说,实现个人事业的成功是吸引其效忠一家企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国有企业通过疏通员工晋升通道,可以使员工提升个人素质有了更为直接的意义,员工看到晋升的希望之后,自然就会去寻找可以积极提升自己能力的途径。此时国有企业再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各种培训,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更大的提高,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2.设计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评估体系,

国有企业为了解决当前评估体系缺乏科学性的问题,需要根据管理学相关原理科学的设计出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该体系可以从多个层面考察培训的效果,会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并指明方向。

(1)从企业角度。从企业的层面考察培训的评估效果主要着眼点在于公司的业绩水平,对比培训前后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可以将培训的结果更为具体化的展示出来。企业花费了资金、时间对员工进行了培训,在企业层面的评估是整个评估体系中最为关键的。

(2)从受训者的角度。国有企业组织战略性人才培训,参与培训的对象范围也比较广泛,企业对受训者进行评估,是最为直接的观测培训是否达到目的的一个角度。具体的评估流程则要结合培训的性质、受训员工的岗位特点来进行设计,可以使用问卷问答的形式对一些内容进行评估考核,而针对那些操作性较强的技能培训,则需要深入到生产一线去进行实地评估考察。

(3)从人力资源部门的角度。人力资源部门作为培训的组织者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可以综合掌握这次培训的得与失,进行经验的总结,为下一次培训做好铺垫。

3.合理安排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提升培训内容与企业实际的相关性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将培训纳入日常的工作计划之中,通过及时收集各个部门的反馈以及对国有企业所面对的外部形势来安排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的安排需要兼顾多方面的需求,既要保证对问题的针对性,同时也要保证培训的常态性。有的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大学或者内部讲师制度,将培训计划列入公司的经营战略之中,是公司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在安排培训计划方面,可以根据员工的层次与不同需求开展工作。

(1)对新员工的培训。在新员工入职之后人力部门通过入职培训将企业的发展脉络、经营现状、企业文化等内容对新员工予以讲解。这种培训可以让新员工从整体上认识企业了解企业,让员工体会到企业荣誉感,进一步融入企业的文化氛围之中做好铺垫。在具体的工作层面,则可以通过组织岗位技能培训、实习计划等帮助新员工快速的了解并掌握所处岗位需要的技能,尽快的开始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2)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层级森严,对于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要提供相应的培训计划。例如对于基层的管理人员来说他们所需要的培训更多的是侧重于生产经营环节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技术性较强,对其提供的培训内容,则要在这一方面有所倾向。而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在工作中更多的是进行传达,对沟通能力、运营能力、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其组织一些可以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的培训以满足其工作需要。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决策者,需要具有大局观、整体意识,在安排相应的培训计划时,可以更多的考虑企业的宏观策略、面对的外部环境等这些内容。

(3)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技术人员是国有企业中较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国有企业大多是和国家经济命脉相关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的核心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因而需要对这些人员加大培训投入,可以通过外派进修、会议交流等方式提升其专业技能。

四、结语

企业发展以人为本,一个科学、合理、实用的国有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计划,是国有企业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人力资源培训规划篇8

关键词:供电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61-02

一、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员工招聘体系不完善

员工招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企业至关重要。员工招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甚至会影响整个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还有可能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员工招聘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而目前的电力公司的员工招聘体系却不是十分完善。供电公司缺乏缺少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招聘规划,招聘前的岗位分析不到位,很多时候,没有规范的职务说明书,更谈不上对于招聘评估。同时,供电公司对于基层员工的招聘多以社会招聘为主,虽然近年拓展了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但由于公司业务的特点,一直没能有效地开展和实施。这种招聘体系的不完善,不利于后期招聘工作的改进。

(二)员工培训重视不足

目前,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供电公司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供电公司的员工培训是为供电公司能够顺利开展业务,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育人才的需要而开展的活动。而对目前的供电公司而言,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甚至因为公司的不重视以及培训经费问题等造成了人力资源培训过程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员工培训的目的和效果,一定程度上造成员工工作水平偏低,甚至无法胜任自身岗位,致使人力资源投入加大,造成公司的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严重损害了公司效益的提升。

(三)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员工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不健全突出表现在供电公司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与员工激励体系。供电公司的等级工资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目前供电公司的考核没有根据员工不同的工作岗位以及工作性质进行细致化分,同时缺少完善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也因为评价体系过于笼统、粗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供电公司无法依据个人能力和个人的工作类别和工作的职级考核绩效。这种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健全与评价方法的不科学,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也是目前制约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供电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还没有与人员甄选和晋升以及工资晋级等相挂钩,缺乏相关配套制度,致使绩效管理水平偏低。

(四)员工薪酬福利管理不科学

薪酬晋升通道过于单一是供电公司薪酬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员工的薪酬待遇没有其他的晋级通道。同时,还存在着职工的工资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岗位规范,以及岗位评价工作滞后等问题。并且对于供电公司而言,受到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缺乏差异化的薪酬激励方式,因此,供电公司岗位薪金激励作用不明显。此外,由于现行薪酬管理机制的桎梏,针对高价值、高绩效、对于公司贡献较大的员工的激励机制作用有限,严重挫伤这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供电公司由于薪酬福利的管理的不到位,对一线员工以及关键核心岗位员工的薪酬激励倾斜力度不够,不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甚至会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供电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对策和建议

(一)招聘规划

开展人力资源规划招聘规划,对于供电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供电公司要设定合理的招聘目标。公司的招聘工作围绕公司招聘目标不断开展。建立人员需求清单,科学合理的进行招聘工作的时间安排,通过调查研究,规划公司招聘的时间节点以及每次公司招聘的时间。其次,供电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预先给出招聘小组人选的资格条件,详细拟定人员招聘甄选的办法,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招聘小组人员的姓名、职务和职责等;同时,供电公司要不断扩展招聘渠道,丰富公司员工招聘的形式,还要想法设法控制招聘费用的预算,节约招聘的成本。

(二)人力资源培训规划

所谓开展人力资源的培训规划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供电公司培训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供电公司的培训目标与需求要通过对企业、工作及人员的分析来进行确定,供电公司要从企业、工作及人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的时间阶段和人员的实际素质综合确定。其中,供电公司培训实施方案要包含培训预算和培训的具体时间、地点、对象、方式、目标以及培训者等,并确定培训的备选方案。

供电公司培训的实施也是培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培训的方案安排培训进程。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还要重点了解培训的特殊要求,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要确定不同的培训重点,真正讲求培训的实效,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满足培训要求。供电公司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规划时,更要不断创新员工培训的形式和方式。可以对一线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考试,让员工以此为契机,丰富员工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工作技能,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规划

为了确保供电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对于供电公司而言是十分必要的。要根据不同员工的类别、职级、具体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量等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供电公司每一名员工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还要不断加强相同类别与职级的员工之间的对比,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员工,以此激发员工的竞比意识,不断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在供电公司内部引入360度绩效评价方法,在进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规划时,要根据不同的员工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指标,科学的划分考核的类别和层次。考核的指标除了员工的素质能力、工作业绩,还应该包括员工的工作态度评议、日常考核等方面。

素质能力评价应该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业务知识技能、思想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及领导协调能力等,并且供电公司要对素质能力考评结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作为员工职位升迁的参考依据。对于供电公司工作业绩的评价,应该侧重于供电公司各部门成员的岗位职责的完成情况;对于员工工作业绩的评价,可以从员工的工作量、工作效果以及成本费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保持员工良好的工作态度,是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和准备,同时也是形成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因此,工作态度评议要根据不同的身份层次,以不同的权重对员工进行民主测评,具体应该按照公司领导测评、中层干部测评、部门职工测评等层次来评测。工作态度指标在设置时要能充分体现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兼顾员工的执行性;日常考核主要是根据公司的各种管理制度,对员工的日常的表现以及日常的工作的投入程度、对于公司制度的遵守情况进行考核。供电公司在进行绩效考核规划时,要根据各类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建议素质能力大约占总体的20%,工作业绩大约占总体的40%,工作态度大约占总体的30%,日常考核大约占总体的10%。按照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后得出相应的得分,再将各项指标所得分数按照对应的权重计算每项指标的最终分数,最后相加求出绩效考核的总分。然后根据供电公司的绩效考核结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可以将供电公司每次绩效考核分数最高得分的15%首选为晋升对象之列,并给予适当比例的奖金作为对于员工工作的肯定;供电公司绩效考核成绩最差的15%,公司要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对该部分员工采取轮岗或者停职留用等措施。

(四)薪酬福利规划

供电公司的薪酬福利是公司给员工发放报酬的一种方式。薪酬福利同样也是每个员工都关注的问题,通过全面、科学、公司的薪酬福利规划,建立科学的薪酬福利体系对于提升员工满意度十分关键。因此,供电公司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测薪酬福利政策和薪酬福利的一些管理办法及其必要的实施措施,来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

供电公司在进行薪酬福利规划时,要遵循外部竞争性原则与内部一致性原则。在薪酬分配上,供电公司要坚持经济效益和贡献大小为衡量标准,坚持与员工贡献相符的原则,采取差别化的薪酬分配方法,并向核心职能、关键技术岗位倾斜,在供电公司内部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供电公司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综合考虑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岗位价值,以及不同的工作岗位能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秉持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原则,鼓励技术创新、成果创新等,重新确定薪酬福利标准。

创新薪酬福利的分配方式。供电公司要在公司内部建立特殊人才津贴制度,向对企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特殊人才,如招聘的专家和各类专业人才,以及在公司经营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除基本绩效工资外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或者一次性奖励外,还可以通过年终奖金、带薪休假等形式,开展人性化管理,制定向关键人才倾斜的福利政策。

三、结论

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聚焦于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供电公司只有进行全面、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才能充分发挥供电公司的人力资源优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供电公司要不断正视环境的变化,从公司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才能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潜力,重视人力资源规划中的每一个环节,最终,逐步将人力优势逐步转化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丽娜.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1).

[2]胡鹏.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的建立[J].中国培训,2014,(11).

人力资源培训规划篇9

【关键词】电气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对策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时代,电气制造企业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从提高员工工作技能、职业道德素质及专业水平做起,深入了解员工当前工作中的不足,在把握企业发展所需和员工自我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机会。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立足电气制造企业当前运行现状,以解决电气制造企业当前面临的人力资源培训严峻形势。

一、电气制造企业展开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培训及管理关乎到电气制造企业是否能够顺利运行,而且与企业人事部门人才机制设立有着密切关系,处理好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工作为企业运行减轻许多负担,同时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

首先,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可以使得员工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企业价值观,同时认同企业的文化建设,愿意在企业发展指标的指导下共同努力。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让员工从培训中感受到企业惯例的制定缘由,并且培养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规定,能够上下团结一心处理一切难题,携手并肩获取努力成果。

其次,提高了员工的整体技能。电气制造企业一般组织的培训都是培养员工专业技能和技能水平的,经过了培训,员工的整体水平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对他们提出的高要求,经过不同岗位技能培训和规范技能训练后,员工的个人能力会得到提升,能够胜任企业交待的工作任务。

最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很多员工在企业不甘心总是做一些反复枯燥的事情,因此,企业考虑到了这一点,为员工提供到大型企业参观学习、出国进修、到社会上机构进行历练及在员工休息时为员工提供一些技能锻炼机会等,员工通过了解外面的世界和其他企业,认识到提高个人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就会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个人价值。

二、电气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缺少系统组织的培训规划。很多电气制造企业觉得只有员工在平时工作时多积累经验,就不会出现原则性错误,忽略了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和组织,只看到了员工为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没看到员工个人对技能、知识的高需求,企业通常是为了应付检查做个样子,走一走流程,准备一周或者十天的时间进行员工培训,根本没有做好培训规划,培训效果自然不理想。

其次,培训太过注重理论方面。电气制造企业中用于生产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培训中总是会涉及到生产时所要更新的技术知识和企业运行知识等。但是,很多企业都是在培训时讲的十分清楚,但是没有给员工提高将学到的理论用于实际工作的机会,缺少一定实践性,与电气企业实际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

最后,没有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电气制造企业展开员工培训不是为了提高员工技能,而是一种行为安慰,因此,很少电气制造企业会展开培训目标及培训过程的细致分析,缺少专业培训指导,往往是凭借一时需要展开员工培训,忽略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培训比较盲目、比较一概而论,培训质量不理想。

三、提高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对策

首先,电气制造企业上下员工树立正确的培训观。企业要率先提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培训理念,要从每一位员工的需要出发,结合员工岗位技能所需、个人知识所需做好培训规划工作,结合员工未来的岗位发展提供相对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能够积极认真参与到企业组织的培训当中。

其次,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展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选择适当的方法并不是说要摒弃到传统的旧观念,而是适当将培训理念加以更新,吸收旧培训观念的精华,融入新培训理念,从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入手,对不同岗位和特点的员工制定相对应的培训手段,理论联系实际为主,加强培训实践环节,促使培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根据员工需要制定企业原有的人力资源培训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提高培训效果,激发员工工作动力的有力手段,因此,可以适当制定激励机制,让培训过程与员工的个人价值实现相挂钩,比如推出具有人性化的“培训积分”机制,培训效果与员工的个人表现积分相联系,积分高可以与薪酬相挂钩,也可以获得企业的奖金福利等,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员工能主动参与培训。

最后,要依据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只展开培训远远不够,还要针对培训进行切实的效果评估,从评估中了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并针对不足进行调整和完善,尤其是员工在培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经过评估才能为今后的人力资源培训提供实际可参考的评估数据。

四、总结

电气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确实不能一朝一夕看到效果,要经过漫长的工作后才能看到效果,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理想。因此,电气制造企业应该谨慎对待人才培训,明确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出发制定培训的规划和方案,才能促使企业员工整体技能有所提高,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颖.培训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浅析[J].科技创业家,2012(19)

[2]张荣.教育培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李华健.电气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

人力资源培训规划篇10

关键词:国企;培训;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17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074-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对国有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在我国。如何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如何在企业裁员时使留下的员工能补充离职员工所掌握的技能,以及如何留住人才、减少人力资源培训成本等,已成为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目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无论是在规模上、规格上、质量上都不能很好地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重生产轻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要将总收入的1.5%-3.0%用于员工的培训,而我国则是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这1.5%远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

2、适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培训内容停留在简单的基本技能培训上,以“应急式”的业务培训为主,很少做到全面、准确地从素质要求、知识结构、能力出发来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培训的中长远规划和分阶段计划,对培训效果缺乏有效的分析、评价和反馈,缺乏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

3、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计划未能很好地与员工本身的需求相结合

培训计划没有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没有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因素、员工本人的意愿、员工个人的素质,“为培训而培训”。企业在落实培训计划中,有时为了凑人数把应该参加甲理论培训的人送去参加乙理论的培训,使培训的知识不能充分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

4、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的激励制约机制

目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薄弱除了投入不够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制约机制,职工参加培训只是听任于行政命令,职工别是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的职工不愿培训,躲避培训的现象严重。尽管有的培训计划安排得很详细,由于缺乏一套培训与岗位(工资)晋升、晋级相联系(不培训或不达到一定的培训效果不得上岗)的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将职工培训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5、培训形式单一,师资队伍缺乏

企业培训大多以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为主,对职工的现场操作能力的培训力度不够,考核也不严。在人力资源培训的教师队伍建设上,缺乏深度和广度,大多数往往满足于从本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技师中抽调任课,由于其自身工作任务重,授课往往缺乏系统性,“应付式”的教学比较普遍,很少有企业与大专院校和企业联系,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员工和企业真正的培训需求。

二、国有企业员工培训机制构建对策

根据目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实际需要,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基本思路应是:

1、确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人事工作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人力资源”的概念才开始提出来。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平,通过人力资源的培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当前面临的重大任务与挑战。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海尔的成功在于它的竞争力。影响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如规划、战略、市场销售,等等。但是,海尔人认为,培训也是竞争力,并建立了以价值观念培训为基础、以实战技能培训为重点、以良好的培训环境做保障、以个人生涯培训促发展这样一种人才培训机制。所有影响竞争力的因素都有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培训无疑是知识转化和传播的最佳途经。国有企业提高对“人力资源”在生产诸要素中的地位的认识,确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是搞好人力资源培训的前提。

2、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投人

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不仅仅是一个经费问题,还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要认识到培训支出是很重要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同时,和其他投资一样是有回收的,而且回报更高、更为重要、更为长远和更有意义。增加培训投入不但能使人力资本增值,而且也成为企业吸引人才,保持员工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国有企业员工培训欠账太多和高级技工、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国家应考虑提高培训费的提取比例,并实施国有企业“两高”人才培养计划。

3、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1)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基础,它包括培训服务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制度等。培训制度需要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参照国内先进企业或国外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认真制定。

(2)掌握培训需求信息

一般来说,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必须包括三个环节:组织需求分析,岗位(工种)需求分析和员工个人需求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哪些员工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技能培训,需要补充什么知识,了解上一次培训无论是培训者还是受训员工存在哪些问题,为制订新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3)制订培训计划和进行培训经费预算

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是完成培训目标、实现培训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计划要服从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的战略需要;二是培训计划要能协调企业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兼顾企业集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三是要注重短期培训、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之间应形成互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脱产培训之间要相互协调;四是企业培训计划应兼顾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让培训计划同时成为可提升员工的发展计划;五是培训计划必须建立在企业对人力资源现状统计分析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防止盲目性。

由于我国目前培训经费只占员工工资总额的1.5%,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在制定堵训计划的同时,必须认真编制培训经费预算。可以利用会计方法计算培训成本,一方面要切实满足保证员工的培训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必要的培训成本控制和费用节约方案。

(4)实施培训计划

实施培训计划是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中的关键。再好的计划在实践中得不到充分的实施便没了意义。培训计划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定培训机构――企业内部培训还是组织外出培训;二是确定培训内容――要保证其适应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培训的考试考核;四是学员的管理等。

(5)评估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对受培训的员工是否达到培训目标进行评估。这是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一是从企业角度去评估。看企业花这么多钱和时间是否合适;看是否改变了受训者的工作行为,看是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是从受训者的角度评估。看受训者究竟学习或掌握了哪些东西,这可以以考卷形式或实地操作来测试;看受训者是否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去。

三是从培训机构的角度评估。看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检验当初的培训设想是否真实有效。

4、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要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结合起来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它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的是一致的。为此,二者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型企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创新,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是企业创新的本源所在。包括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