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0:37

自主学习教育篇1

一、网络教育中的自主学习

文献调研表明:目前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并不统一,但都是从自主学习的过程出发,只不过对过程的概括以及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网络教育中的自主学习,可从自主学习的定义以及网络教育的特征来理解,即网络教育中的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同伴的协作支持下,借助网络教育支持系统进行的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它包括自我动机激发、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培养、自我监控和协作。

自我动机激发,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是自我激发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与自主学习有关的内在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目标意识、价值意识、内归因倾向、兴趣等。

自我识别,指学习者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情感特征等与学习直接相关的诸因素的认识。学习者通过自我识别,正确了解自己、诊断自己、鉴别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找到学习的起点和个性化的学习策略等,因此可以说自我识别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自我选择,指学习者在对自己实际情况全面了解的前提下,根据外部社会以及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材料、工具以及个性化的方法、策略等。由于学习者的不同选择,就可能创设出不同的学习环境,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形式,如,可能是接受式学习,也可能是发现式学习,或者是讨论式学习等等。

自我规划,指学习者科学、合理地自我组织、制定学习计划,主要包括对学习时间和进度的计划安排。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

自我培养,是自主学习的实现途径,指学习者不断探索和建立既适合自己又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有主见地积极培养自己、锻炼自己。

自我监控,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指学习者对整个自主学习过程的控制。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合理分配与调节学习时间,调整和完善思维方法及学习方法等。

协作,指学习者与教师以及学习同伴之间的交流讨论等活动。“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自学,它是在教师的指导、学习机构的帮助下进行的学习。由于远程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所以个别化学习成为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自主学了个别化这种学习状态外,还包括学习者与外界的交互活动状态,诸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因此,协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学习者知识体系的建构,同时对情感、态度等方面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网络教育中,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有主见地学习。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性、动力支配性和策略性等认知特性和情感特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着各方面的支持,而网络教育支持系统则为教师和学习者的所有活动提供了环境。

二、支持自主学习的功能设计

⒈动机激发与维持功能

在自主学习中,强调学生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和维持,但是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或抵制来自外部的刺激、诱因和强化等,外因对于自我动机的激发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

学习前,向学习者介绍学习的目标、意义、价值,能给其带来的切身利益,以及以往学习成功的榜样等,从而帮助学习者激发“想学”的意识。学习过程中,呈现组织形式多样、媒体材料丰富的学习内容,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随时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奖赏或适当惩罚,形成一定的外部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激励;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使学习者对学习的成败正确归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⒉测评功能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自我识别,向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与资料,是测评功能的主要职责。学习前可通过“学习时间偏爱测定量表、学习的感知觉通道调查表、多重智力调查表、学习风格测量表、思维类型测试表、左右脑调查表、气质调查表、性格内外向调查表、成就动机测验、学习坚持性测验、焦虑程度自我评价表等”对学习者进行心理、智力和学能等方面的测量。为学习者在学习前能正确了解自己收集全面的信息,也为学习者在学习中能正确识别自己记录原始数据。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学业水平进行测试,使学习者及时诊断、鉴别和评价自己。

⒊选择、组织规划功能

自我选择、自我规划直接关系到自主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并获得成功,因此,网络教育支持系统在这方面也应提供非常完善的支持功能。

对于学生的自我选择,首先需要提供足够多的可选项,其次需要对可选项进行介绍说明,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做出选择。例如,给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选择表,包括针对具体内容的学习目标选择表、学习材料选择表、学习工具选择表、学习方法策略选择表等,并且在选择表中对每一选择项的内容、作用、适用范围、限制条件等给出具体说明。在学生做出选择后,系统就象搭积木一样组合出最适应学生的个性学习环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选择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应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学习,学生的认识能力不断发展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不断加深,而且学习的外部条件也可能发生变化,所有这些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再次选择。

自主学习并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它需要对学习进行组织规划,制定长期、中期、短期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同时学习者的自我规划也不能完全脱离整体课程内容的教学计划。因此,系统应提供基于这两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包括:提供教学机构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表(为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及进度提供依据),学生个人可利用学习时间调查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可用的学习时间),制定计划、安排进度的工具等。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修改调整计划和进度。

⒋学习信息跟踪、记录、统计分析功能

学习者的自我动机激发、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培养和自我监控等都需要来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信息数据的支持,因此网络教育支持系统应具备对学习者学习信息进行跟踪、记录、统计分析的功能。

首先,要对学生利用系统学习的所有学习行为进行跟踪;其次,分类记录能为自主学习提供数据支持的学习过程信息。例如,何时进入课程学习、浏览学习的路径、浏览的知识点、停留的时间、参加的测试、参加的讨论、提出的问题、选择学习内容的深浅程度、作业情况、答疑情况、讨论情况、考试情况等;最后对从各学习环节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定期整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智能分析,将结果通过报表、e-mail等形式反馈给学生、教师等,从而以科学的数据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支持。

⒌学习监督管理功能

学习自主性的一个重要体现环节就是自我监控,也就是元认知的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的应用,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很好的使用有效的元认知策略。学习者不仅要了解各种元认知策略,而且还要学会如何、何时、适当地使用这些策略,这是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的。因此,系统在学生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欠缺时可以帮助学生监控管理学习,同时提供元认知策略使用的示范、建议、指导等。

例如,系统适时的对学生所选学习内容的深浅程度、作业情况、答疑情况、讨论情况、考试情况以及参与的态度等进行评价,对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对下一步的学习提供指导、建议等等,同时系统还要及时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习者。

⒍帮助答疑功能

不论在何种形式的学习中,学习者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和问题,自主学习也不例外。因此,网络教育支持系统必须提供帮助和答疑的功能。

系统应对学习者提供技术使用和学习内容两个方面的帮助。由于学习者对网络及相关计算机技术的熟悉程度和使用程度不尽相同,所以系统应在技术使用方面提供的帮助包括:使用前或详或略的说明介绍、演示,使用过程中适时出现的技术助手等。系统应在学习内容方面提供的帮助包括:为防止学生迷失的内容导航、学习过程中适时出现的学习助手等。系统还应具备答疑的功能,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这需要有一个丰富并能不断完善的知识库的支持。

⒎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在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作为个人认知能力的脚手架发挥作用。”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为帮助学习者获得成功,系统需要为其提供认知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它们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分析、处理、编辑、制作等,帮助自己更好的表述问题,明确自己的思维过程,自动解决一些低层任务或代替做一些任务来减轻某些简单的认知活动。

自主学习教育篇2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的内容,我从中可以看出国家积极倡导“以学生为本”、“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这些都使得高中美术学科的教学更加具有科学性。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了不同因素的种种限制,高中美术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缺乏主动性,因此,作为高中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一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高中美术课堂的路子来,以便更好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一、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普通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高中美术课,汇总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高考是整个高中学生都需要直接面对的重大事情,由于高中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已经选定了基本目标,很多学生根本就不打算参加到学习美术的艺考大军中,因此,他们就把高中美术课程看做是可学可不学的课程,有的甚至是干脆不学。2、面对高考,由于考试科目多、范围广、内容杂、任务重、压力大等因素,使高中学生不得不抓紧一切可以抓紧的时间甚至是牺牲美术课堂的时间来学习其他考试科目。3、枯燥、抽象的美术课堂,高中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美术知识,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4、高中美术课程偏少,一个学期上不了几节课,部分乐意主动学习美术的学生,因为美术课程偏少,刚刚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由于时间过去太久,满腔的学习热情就有被浇灭,久而久之就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根据笔者多年在高中美术教学实践中的观察来看,笔者认为尽管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结合笔者积累的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1、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我要学”在非智力因素中,动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它具有强化、调节等多方面的功能,特别是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而这些都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高中美术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的“要我学”便成为“我要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学习高中美术的价值。同时让学生明白在学校期间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增长自身知识,掌握多样本领,最重要的还要学会学习,培养自身自主学习这方面的能力。2、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我会学”“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就说明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其实,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一定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和程序,它是学习方式和手段的一个组合体,是一种获得学习结果的工具,同时它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必要的学习策略。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方面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组织归纳知识和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框架结构来思考问题,可以很清晰的理清问题的脉络,通过对比轻而易举的得出答案,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我会学”,在学习高中美术知识时不再散乱,使学生学习起来条理清晰,理解记忆起来非常容易。3、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我乐学”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是影响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美术课程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的行为、理念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一个民主型的高中美术教师更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反之则会抑制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可以这样说,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有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大大树立了学生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下,很容易产生“我乐学”的态度,这样就很容易引发学生自主学习高中美术知识的强烈欲望。4、重视说说练结合,使学生“独立学”高中美术课程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如果只靠在课堂上的动嘴说是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实践练习,做到说练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形成“独立学”,掌握作品的内涵。在欣赏之后,让学生对部分作品进行乡音的临摹或制作,这样一来就打破了高中美术课程只会纸上谈兵的局面,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作品。美术教学的各个领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交融与渗透,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相互孤立,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总之,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需要一个探索创新的过程,只要我们广大老师充分理解新课标,不断改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教育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自主合作学习

新课改的实行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不少新要求,教师所面临的压力也随之而增大。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非常适合于扩展性较强的语文教学。

一、自主合作学习含义及其特征

对自主合作学习而言,学习的主体已经不再是教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发挥指导作用,学生才是开展学习活动的主体,通常具备如下几方面特征。首先,学生自己参与到学习目标的确定中去,类似学习进度制定、评价目标设计等环节都有学生参与,但是,学生参与并不代表教师就要完全退出。其次,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会对学生进行一定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所发现问题的原因,并将其解决,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以一种主动姿态呈现,更容易获得更多积极向上的感性体验。最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一旦发现问题,便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因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对自己的各种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在反思中取得进步。

二、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语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的意识强化,逐渐使其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进而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例如,语文教师在对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邹忌讽秦王纳谏》一文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通过对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正式进入教材内容讲学之前,教师可以先邀请1—3位表演欲强的学生上讲台表演,表演的主题就是“怎样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劝诫”。表演完成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无论学生的表演是成功还是失败,教师都应当先对参与表演的学生予以鼓励。总结完后,再已学生的表演情况为切入点,引出邹忌进谏的方法。这一情景创设的方式定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合作意识,因为如果不合作,就不可能完成相应的任务,只要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就会积极地开展后续的自主合作学习,这样一来,不仅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升,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提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的手段,尤其适用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便让学生自主解决,解决问题的方式不限,可以一人解决,可以同桌互助,还可以小组合作。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选择和他人合作的方式进行,这样一来,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学起于思”就是说学习是从思考开始的,而思又源于疑,这是在说思考是从疑问或是质疑开始的。疑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教师提出问题的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引导的一个过程。例如,教师在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中《愚公移山》一文进行教学时,便可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所提问题可作如下参照:即,课文中的妻子对愚公移山的质疑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质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然后让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开展合作,进行探讨交流,这样一来,便能对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引导,进而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三)教师转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此处的转变教师教学是指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认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多,教学就越成功,所以教师就就极力的争取教学时间,只为多向学生注入一些知识。然而,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教学了,教师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要始终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传授并不是靠时间堆砌起来的,而是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在不断的合作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其他形式的任何学习之中。

三、结束语

因为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越性,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就目前而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仅是教师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学生也要更加配合教师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1.

自主学习教育篇4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前行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同时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们面对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在这么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生存必然离不开一个强健的体魄。目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人类的亚健康状况越来越严重,各种疾病和癌症发生年龄趋向年轻化。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因为体育课程不涉及到升学而对其忽略,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要在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将来终身的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自主学习的概述

自主学习的概念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提出来的,主要是指利用各种学习手段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要求学习的人要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和对学习的高度责任感。自主学习包括以下几个特点:1.自主学习的主体性。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把学生当作自我发展和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客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作为主体,要有自发学习的精神和态度。2.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要具备主动性的要素,在学习过程中要发自内心地学习。3.自主学习的独立性。自主学习时必须具有独立的品质,体育运动中的独立性就体现在有能力自我运动上。4.自主学习的创造性。自主学习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要具有创造性,在体育运动中创造性就是不墨守成规,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和设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体育项目和锻炼计划,从而在锻炼中取得更好的成果。体育教学自主学习的本质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发挥自身的价值,挖掘自身的潜力,并将最终与体育锻炼终生接轨。

二、增强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措施

1.加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前提。对中学体育教师应定期安排业务培训,对中学体育的知识理论要熟练掌握,积极培养中学体育教师的创意、审美以及人格魅力等,同时要求体育教师在平时就拓展知识,完善自身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对一些学校中存在的不符合新形势下中学体育教学要求的老师也应将其暂时调离工作岗位,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尽快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2.要树立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观念。由于当今社会的竞争异常激烈,对人的身心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一个强健的体魄是我们在社会中奋斗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将这些学生即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且讲述这些压力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3.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教育的能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对自己进行评价时也是一种反馈。因为,大多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基于一种鼓励的态度,而这样不能使学生对自我进行分析。只有通过自我评价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能力。

自主学习教育篇5

文章主要以韶关学院“公共教育学”课程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分析了“公共教育学”课程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建议。

关键词:

公共教育学;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设计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获得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于学生而言,课本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不再是高高居于知识殿堂之上的知识所有者和传播者。网络环境下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与教师群体比较起来,更具有某种技术性的优势。然而,大学生能否发挥这一优势促进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为了顺应时代的新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成为地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点。自主学习是主动调节自己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强调学习者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上的积极主动性[1]。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大学之前的各个阶段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导致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所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地落在各高校的肩上。”[2]在“公共教育学”课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灵活地安排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设置若干课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为了给学生在这段自主学习活动中提供支持和便利,我们建设了“公共教育学”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在这一网络学习平台中有微课视频、有学习课件、有练习题库以及相关资源链接。在这段属于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时间里,离开了教师权威的辐射影响、离开了固定教学场所和时间的保障,学生是否按要求开展了自主学习的相关活动?要了解这些情况,有必要展开相关的实证调查。本次研究选择参加“公共教育学”课学习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大学生对自主学习课程安排的接受程度、学习行为等方面搜集数据,以期更直观地展示出在自主学习的课程安排中大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了解自主学习的课程安排是否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能全面地获得修读“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基本事实,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以个别访谈为辅,在查阅以往关于自主学习文献的基础之上完成了问卷编制、初测、修改,并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和纸质问卷发放两种形式完成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05份,数据来源主要是正在修读教育学课程的2—3年级学生,涉及了教育、法学、文学、化学、体育、外语等专业。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后,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容,筛选了20名大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做好内容编号,以完善信息资料。

(一)对自主学习课程安排的态度与认识

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倡导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程教学安排中适当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但对于自主学习实施的形式、地点、学习要求、辅导事项等相关内容,并未做出统一的具体规定。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学课本上的一些章节;有的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去图书馆等各种途径去查找相关的资料,然后通过课堂提问或写读后感的形式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也有的教师会在学期初,让学生分成自主学习的小组,自行确定自主学习的主题,查找资料,小组成员之间经过讨论,分工与合作,最后形成论文,在学期末进行自主学习成果汇报与分享;等等,不一而足。对于诸多形式的自主学习安排。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在某门课程中留给学生专门的时间展开自主学习是有必要的;而持反对和无所谓态度的学生也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36.1%,这意味着可能有1/3的学生将对自主学习的活动安排无法真正投入,容易出现流于形式和应付的情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对持反对和无所谓态度的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他们说:S5:有的教师把课程学习中内容比较沉闷、无趣的部分布置给我们进行自主学习,我觉得对现实生活没有多大的帮助,也不愿意看,所以在规定的那段时间就会做别的事情。S6:很多的时候教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我在自主学习中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和重点。不会学习,不知道如何安排自主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安排的自主学习时间简直是浪费,还不如听教师讲,效率更高呢。S13:我在学校社团有职务,活动很多的,既然有这个时间,正好可以完成一些社团工作,反正教师也不会知道每个人有没有真正去学,一般都是推荐小组代表汇报。我就可以搭便车了。S17:安排自主学习的时候,我开始也会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去上网查资料什么的,但很快就会看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东西。对学习的任务很容易草草收场、应付了事了……大学生对自主学习课程安排持有反对和无所谓的态度,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是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比较弱,一旦缺乏明确的指导或外在的监督自觉性就不高,容易半途而废。二是外在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自主学习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不贴切学生需要、任务的安排不明确、无法全面检查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等。

(二)自主学习安排下的学习行为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教学目标的调控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在自主学习课程安排的时间里采取的学习行为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被调查学生中有17.1%的会把自主学习的时间用在研究课本上的知识;有28.3%的学生把时间用在了阅读与该课程相关的网站、文献上,说明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将近1/2的人能够围绕自主学习课程安排的任务展开学习,学习的任务也基本能够完成。在这1/2的学生中,“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学习资源依然是某些学生在公共课上开展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源,而利用网络等现代化学习资源进行拓展学习的比例还有待提升。另外,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还有18.5%和36.1%的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用在其他专业的学习或做其他事情上。这也即意味着这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是形式,并未与课程学习相连接。这一项调查结果与前一项结果是一致的,印证了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认识是直接决定其在自主学习课程安排中的行为表现的关键原因。

(三)自主学习的环境选择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是学习者能找到充分的信息资料和教育辅助手段的地方。通常自主学习的安排并没有固定场所的要求,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学习地点。大学生自愿选择的学习环境也会直接影响他们自主学习的效果。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6.8%的人喜欢选择在图书馆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35.1%的人喜欢在宿舍里学习。只有15.1%的大学生会选择在课室里学习。当询问其原因时,他们是这么说的:S3:教师安排的专门的自主学习时间通常是某一周的2节课,这个时间是比较紧的,去图书馆干扰也相对较少,学习的效率比较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的任务。而且图书馆的资源丰富,有很多书籍、上网也很方便。S7:我比较喜欢在宿舍学习,宿舍氛围比较轻松,而且也有网络,查起资料来也方便,而且宿舍里可以大声地跟同学讨论,这在图书馆是不允许的。不过,在宿舍学习的干扰也比较多,有的时候学习的时间很难保证。S12: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开展自主学习?这要看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者目标是什么,如果是要小组讨论完成的,通常会选课室;因为宿舍的干扰因素太多了,图书馆不方便。如果是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我更喜欢去图书馆,因为那里有一种学习的气氛。无论是在图书馆、宿舍还是课室,只要能找到学习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能获得教育辅助手段的地方就是自主学习的有利场所。

三、改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行为指导

当前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时代,一直享受着来自家长、师长特殊的关爱,家长和教师都在为其尽职尽责,他们从小就有“被服务”的意识,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机会,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法建立其对学习的自主意识,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自觉意识和自我监控。从调查当中就发现1/3的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是不足的,把自主学习的课程安排当成“停课”或“休息”的一种形式,白白浪费了时间。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教育,引导自己对学习负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明确的。另外,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指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安排自主学习,涉及的不仅仅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也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变化。而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该如何开展缺乏足够认识,容易陷入认知和行为的误区,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在中小学里并没有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的专门引导,进行自主学习目的、策略、方法、资源等方面的具体行为指导。

(二)完善网络学习平台建设

此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依旧以课本学习为主,对网络资源利用不足。这不仅有大学生本身学习习惯的原因,也说明我们用于支撑课程中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建设还存在不足。因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不是只简单地提供在线观看和下载服务,还应该具备管理、社交、评估等功能。教育学网络课程平台上尽管已经有了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基本资料,但该平台在管理、社交和评估等方面的功能还有待完善”[3]。我们的学习平台在管理、社交、评估等方面还有欠缺,使得一部分学生游离于学习之外而无法得到有效监督。

(三)健全大学生自主学习监督与评价机制

学生完成课程安排的自主学习时,教师的任务则由原来的直接教学转变为间接引导。要保证自主学习的质量,就要加强自主学习的监督和评价工作。首先,要加强对自主学习过程监控。对学习过程的监督机制应该灵活的,既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例如让学生完成网络学习平台上的练习检测、讨论交流等活动;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任务分配、项目合作来实现相互监督等。其次,要加强对自主学习结果的检查。检查是为了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什么问题。检查的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工作坊、课堂展示、辩论赛、表演、心得交流等等。总之,多样的检查形式不仅给予学生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和平台,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最后,学习反馈要及时。教师在监督和检查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反馈,一是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不足。二是对学生出现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其自信的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实现相互学习借鉴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韶关学院大学生在参与“公共教育学”课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重视程度不够、能力普遍不强的情况,这意味着教师们在引导学生发展知识的获取与应用能力、增强对其学习过程的监控管理、学习资源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我们在推进课程改革深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还要从多层面出发,综合各方力量和多学科影响,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引导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作者:穆湘兰朱荣娣张凤琴单位:韶关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静琼,朱祖德,张卫.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自主学习教育篇6

自主学习在称呼上有不同形式,如自动学习、自我调节学习、自我监控学习、自治学习、自我指导学习等,由这些不同称呼可以概览“自主学习”之大体意向。具体分析自主学习的涵义,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展开:

(1)横向维度。

即同学习相关联的各环节,包括自我驱动的学习动机、自我选择的学习内容、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自我管理的学习时间、自我营造的学习环境,以及自我判断和评价的学习结果。

(2)纵向维度。

即学习的过程环节,包括自我设定的学习目标、自我制定的学习计划、自我准备的学习资源、自我监控和完善的学习流程、自我总结和评价以及自我改进的学习结果。而自主学习即是通过上述横向和纵向元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其本质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观的实践,其核心则是学习者的主动性发挥。进一步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做深入解构,可以将自主学习分解为以下几个问题并构成自主学习的框架: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学什么、在哪里学、和谁一起学。而这些问题对应的答案则涵盖了自主学习从动机、方法、时间、结果、环境,到社会性的内涵体系,包括:为什么学———内在的自我激发;如何学———方法体系性和计划制定;何时学———规律性和效率性;学什么———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在哪里学———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和适应;和谁一起学———自主学习的社会性体现。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研究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自主学习在具体能力上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主观心理上“想学”;二是客观能力上“会学”。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也应以这两个内容为框架,具体包括,

(1)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

动机是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就自主学习而言,能够激发学习者内在动机的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学习结果预期、学习价值认定等。

(2)自主学习的认知策略体系。

自主学习要将大量丰富的输出信息加工成自己能够接受和理解的信息,认知策略体系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熟练运用认知策略和形成成熟的认知体系是自主学习实施的保障。

(3)自主学习的元认知过程。

自主学习能力还体现在对自身认知水平的不断审视、评价和完善上,因此元认知过程同样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一环,可以确保学习方法上的不断优化升级。

(4)自主学习的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包括营造环境和利用环境两个过程,表现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知道如何通过物质环境获取学习所需的必要资源,以及如何通过社会环境获取他人帮助提升自我。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取机制研究

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升级过程,具体涵盖以下几个层面的自我优化。

(1)从他控到内控。

这是指学习过程从原来的外部环境、规则及人为约束向自己主观上的内在能动性约束转变的过程。随着学习经验的累积,学习方法、学习体系等逐渐适应并成熟,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也开始由原有的被动向主动转变,开始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评价、独立改善的能力,也是自主学习能力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的过程,在自控因素逐渐增强的同时伴随的是他控因素的逐渐退出。

(2)从被动到自觉。

传统的他控学习模式常常会使学习者养成被动等待的习惯,表现为极强的依赖性和延迟性,而随自控能力提升,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和等待,开始体现出积极性和能动性,主要表现为学习内容的超前性和延展性,以及对获取知识的渴求。

(3)从刻意而为到习惯而为。

在自主学习能力获取的初级阶段,学生往往对自主学习能力运用不够纯熟,在学习计划执行、自我监控力度、自我发展要求等方面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强制性手段或者意志力强化加以实现。而随着自我控制经验的增加,自我控制会以“习惯”和“习性”的方式形成一定的内在自动化机理,由此使自主学习活动更加娴熟和顺畅,学习者能够自如地调节和适应各类学习活动和学习要求,达成学习目标。

(4)从一元认知到多元认知。

最初的自主学习能力仅仅是对某一方面或某一课程的学习,同样随着自主学习实践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这一能力会逐渐以点带面,向其他课程和领域扩散,运用到所有学习过程中,由此将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体系和规律,保证整个学习活动自主能力应用和发挥。

三、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及目标分析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亲自调查走访了一些实施了远程教育的学校以及接受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具体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程度和水平,由此发现我国目前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不彻底

。虽然受访的很多学生表示可以接受目前的远程教育模式,但是在具体学习实践上则表现为能力和潜力不足,很多学生还对老师、方法、环境、课后作业等客观因素和强制因素存在极大依赖性,不善于自主学习,也缺乏必备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缺乏计划性、体系性和目标性。

(2)自主学习投入时间不足。

远程教育的对象通常都是在职成人,在工读权衡上,工作往往占去了很多自主学习时间,既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影响远程教育效果和质量。

(3)对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利用不足。

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实现方法为网络教育,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但是目前学生对网络的利用还仅仅局限在教育框架之内,把网络作为寻找作业答案、浏览教材和资料、向教师提出问题等浅显层面,而对教育内容的拓展深化、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共享等明显不足。

(4)跨专业学习导致学生无法自主学习。

远程教育开展的科目有限,有的学生找不到本专业课程,只能参加跨专业课程学习,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没有专业基础,即便有自主学习意识,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也就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1)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从“继承性”向“创新性”转变。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能力是单纯的传播知识和接受知识,而远程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依靠主观能动性和个人学习能力水平的发挥,为学习者独立思考和创新提供了最大可能。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生一方面接受继承性的知识体系架构,一方面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和思想驰骋空间,可以跨越传统教育模式的固定框架,对知识结构加以创新。

(2)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

以往的教育模式,学校、教科书、教案、教学目标等划定了整个教学体系的封闭式框架,而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往往能突破原有体系限制,在更广阔的空间和资源中寻找新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理论,并通过现代远程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使整个远程教育体系不断开发和吸收新的资源,呈现足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3)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从“必需性”向“必然性”转变。

远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教师和学生分离,这就使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习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而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获得充分锻炼和快速提升,由此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种必然具备的能力,并可以将这种能力运用到其他各个学习层面。

(4)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从“统一性”向“差异性”转变。

远程教育面对的对象是学习者个体,而个体对学习内容等因素具备足够的自主选择权,远程教育组织者也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一对一的因材施教,重视不同终端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活动。

四、远程教育环境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具体策略

具体策略也是现实策略,是指针对学生目前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1)转变教育思路,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

远程教育环境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求教育者转换思路,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向现代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育模式转变。一方面要求教育者以及教育体制自身做观念上的更新,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以极大的宽容、信任和鼓励,另一方面要在理论和实践上积极研究拓展,为远程教育自主学习提供理论基础。(2)加强设施建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提供基础。在主观上转变优化之后,客观条件上也要依托现代远程教育进行规划和营造,在教学材料、教学工具、教学设施等硬件资源建设上都要突出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理念,把远程教育的自主性和交互性充分融入在教材等教育资源之中,坚持文字为主,试听为辅,理顺互动渠道,以减少学生的依赖性和封闭性,激发其自主学习和自我拓展能力。(3)加强教师水平,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始终是教师,远程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教师应在“主导”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引导和鼓励其自主学习,因材施教,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中找到“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的最优效率组合权重。

(二)体系策略

体系策略也是长远策略,涵盖的内容简而言之即是“激发学生如何去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加广泛和深远的自主学习能力。

(1)信息识别能力激发策略。

信息识别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即是对各种信息的识别和处理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其一,运用“观点———验证”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信息收集、信息识别、信息过滤、信息传递能力,即教师提出某一观点,学生查找支撑理论对观点进行验证。其二,运用“案例———归纳”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判断、信息整合、信息加工、信息创造能力,即教师提出典型案例,由学生发挥能动性对案例进行解构、阐释、论证。通过这样的师生双向通信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过程给予指导和引导。

(2)研究能力激发策略。

研究能力可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入和延展。激发学生的研究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其一,以热点问题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分析实际是两个环节:综合、分析,可以采取先综合再分析,或者先分析再综合的方法,全面开发学生的放射性思维,激发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其二,以结构不良问题培养和激发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结构不良问题本身没有明确统一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辩证分析,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和面对复杂问题的辩证解决能力。

(3)合作能力激发策略。

自主学习教育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主学习健康兴趣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同时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但是自主学习不是纯自学,依然需要教师的组织与引导。脱离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本质,又怎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就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对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与组织自主学习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思考。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应该明白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体育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更重视认识的过程。我们应使每个学生都能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并能了解到科学自主的方法,提高其创造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自主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和学习,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和意识的形成。教学中,我们不应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整齐划一而抹杀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自主学习中应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目标。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方向,也是教师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体育课要求以学生的学为基础,以身体锻炼为目标,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关键。通过组织自主教学,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点什么、锻炼点什么、培养点什么兴趣。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我们必须从设计好的学习目标出发去启发、引导学生。我们在关注教法的同时,更要很好的体现出学生的学法,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一种终身体育的意识。由于自主活动有不同的过程,自主学习设计便有了两种不同的设计路径:一种是从事实出发,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创造和发展;一种是从原理或规则出发,让学生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综合解决一定的问题。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是自主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每一个学习步骤都应紧紧围绕学生而展开。

1.提供学习的空间。教师提出问题或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疑难和矛盾,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带着问题去探索,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带着疑问,通过学生小组、集体等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验证学习动作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

3.提高学习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提出假设和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开展讨论与争辩,对动作技术的原理方法和争论的问题做出总结,得出共同的结论。

4.提供展示的机会。在教师引导下正确地掌握所学的动作后,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这是对学生练习成果的肯定,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一个学生要掌握好体育学习的内容,需要主动思考和探索,寻求最适合自己健康发展的锻炼手段和方法,以追求最大的收获。自主学习真正做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的课程特性是学生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机会。这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重要目标的课程,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即便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否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练习密度与强度)依然是体育课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缺乏了身体锻炼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基于这个基础,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应考虑以下方面:(1)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因势利导,运用已知,探求未知;(3)善于设问激疑,利用矛盾,启迪思维;(4)应采取步步深入的方法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练习中找到正确方法;(5)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6)要鼓励学生标新求异,留下悬念,让学习带有探索性;(6)自主教学应与其他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在此设计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经验―――通过教师的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已有的技能知识;(2)思考―――让学生带着好奇去自学、自练、讨论等一系列自主活动行为,通过反复练习,掌握重点,发现难点;(3)活动―――通过学生的学习展示,由学生自提问题或教师展示问题,再由学生通过练习和教师辅导进行实践,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4)再创造―――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之后的进一步延伸拓展。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是带着好奇去思考、带着疑问去论证、带着目标去练习、带着自豪去展示的,真正做到了在学中乐、在乐中求发展的“快乐教学”。

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而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虽然是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教学重点,但是依然离不开教师的科学组织。在组织、安排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出发,精心组织和设计我们的教学步骤,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冉婷;大学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自主学习教育篇8

关键词:开放教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开放教育以其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开放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其“宽进严出”的入学方式顺应了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以学为主,导学结合”的自主化学习模式满足了广大学生,特别是在职人员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比较自由地安排学习的时间和进度。尤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依托电大在线教学平台提供的多种媒体资源,学生有条件在辅导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业,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也是提高教育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某个环节的引导就能够实现的,而需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起适应学生开展自主化学习的教学环境,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化学习,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发挥文字教材的主导作用

文字教材是课程最基础、最主要的媒体体现,是学生能时时依靠的“教师”,因此必须发挥文字教材的主导作用。

首先,开放教育文字教材的编写应该从学科特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充分体现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突出简洁、易懂、实用原则,避免过多的理论阐述内容,突出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介绍,同时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多地联系实践。在结构上应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注意引入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指导,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其次,合理配置文字教材的组成,采用主教材、学习指导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在兼顾主教材系统性的同时体现导学特色。另外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适当辅以交互性强的Cai课件。对于多种教材相配合的课程,应明确各自的定位,注意相互之间的衔接、呼应、互补关系,避免简单重复。如学习指导书,应侧重于对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进度的建议、教学要求的说明、难点疑点的分析、案例分析或解题思路的讲解等等方面,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检查、复习和巩固学习效果;而Cai课件则可以弥补文字教材所无法达到的动态演示和仿真教学效果,其良好的交互性可以用于强化练习和技能技巧的学习。通过合理的教材配置力求实现把学科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学生,形成一个自主学习的有机整体。

二、强化辅导教师的引导作用

开放教育的特点在于自学,但并不意味着学生是孤立无援的,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辅导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方面提倡自主学习并不是自我封闭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辅导教师直接和持续的指导,并从中受益;另一方面,基于学生文化基础的缺陷、个体的差异、对自主学习的不适应等,更需要有辅导教师开展个性化的指导。但是,尽管开放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依然“沉迷”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导学”作用体现不足,因此必须强化辅导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辅导教师对开放教育的认识,强化开放教育意识,变“教”为“导”,明确在开放教育中,辅导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助学者。应完善相应的工作量考核体系,充分考虑在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学辅导工作的特点,把教师参与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开展网上教学互动纳入工作量考核范围之内,切实保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教师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改变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学习、引导学习,侧重于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传授,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情境,教会学生学习。同时积极开展对开放教育学生的研究,分析学生的需求,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和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导学策略,开展个性化辅导,从而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

第三,加强辅导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网络应用技术水平,积极参与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师除了使用超文本的方式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外,还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鼓励用网上论坛、网上课堂、网上聊天工具、电子邮件等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和使用的手段进行教学互动,及时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提高网上资源的助学作用

经过多年的建设,开放教育的网上资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很多网上资源依然是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的数字化翻版,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学生已逐渐开始适应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但面对内容单薄、形式单一的网上资源,让许多学生感到无奈。因此要在丰富网上资源的同时,充分体现网络的优势,改变网上资源的内容和结构,增加网上资源的适应性、可反馈性、可选择性和拓展性,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极大的方便,发挥网上资源的助学作用。

要提高网上资源的助学作用,一方面应该紧紧围绕服务于“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互动功能,加强自主学习环节的设计,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不同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选择,方便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完善以同步教学、案例分析、习题解析、习题库、在线自测等为主的互动性教学资源,改变以往单调的文本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使用方便、交互及时、资源丰富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支持。

另一方面,应突出网上资源的时效性、应用性和拓展性。与其他形式媒体资源更新周期相对较长、跟踪学科应用和发展的步伐比较滞后相比,网上资源具有更新及时,展示知识的方式多样,能及时跟踪学科应用和发展趋势等优势,因此在网上资源的建设中应注重展示学科相关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实用案例,在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加强和完善形成性考核体系

开放教育试点以来,一直推行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开展形成性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某一学习目标。而加强形成性考核是深化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措施和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但一直以来,形成性考核更多地体现在书面作业的完成上,而书面作业的同一性造成了“抄”声一片,学习过程的引导和监控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对学员的自主学习真正起到督促和引导的作用。因此,应该把形成性考核的重点转移到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上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形成性考核,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加强和完善适应开放教育的形成性考核体系,必须积极探索和改革形成性考核的方式和方法,增加其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形成性考核环节设计上,要注意对学生的分析,以促进自主学习为目标,强化对学习过程的监控,逐步建立课程实践、学习过程、作业相结合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对于课程实践的开展应结合课程要求,以应用为目标,其形式可以包括实习、实验、调查研究、考察等,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要求和考核目标,让学生可以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工作或当地实际有计划地开展课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应用能力,避免有始无终的情况出现。

对于学习过程的考核,关键在于结合课程要求制定阶段性的考核目标和内容,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可以通过提交自学记录、参与小组讨论或网上讨论的材料并结合作业的提交来进行考核,从而达到督促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目的。

在作业形式上应尽可能利用网络优势,采用网上作业形式。在作业内容上要注重试题库的建设,技术上应采用随机抽题方式,避免由于相同的作业内容而“抄”声依旧,逐步形成以章节自测、期中测评、综合测试为主要内容的“自主学习链”,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有效检验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应该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必须在开放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始终贯彻服务于“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化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教育篇9

自主探究学习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极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学必须以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与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以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氛围,吸引自主学习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就无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启迪创新思维。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改主讲为主导,利用体育与健康学科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学中,应灵活组织,合理安排,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改变传统的“田字形”、“一字形”的排列,设置“v字形”、“扇形”、“散点”、“圆形”等小组站立形式,促进生生之间心理与空间距离缩短,便于学生讨论和学习。练习的动作可以先让学生“表演”接着由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帮助。用不着急于教规范的动作要领,练习的氛围可以轻松和谐些,不要强调整齐化,步调一致。营造一个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这样诱导学生投入极大兴趣,以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学会体育技能,激发学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是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标志之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注重学生均衡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我在体育教学中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在注重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习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要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各种有益的活动融于情境之中,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主动发展。

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在学练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考。因此,课堂上应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特点,通过创设练习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在游戏练习中学到知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例如,在学习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中,我结合学生平时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创设别具一格的玩法。在学生动作都掌握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分组创编练习,然后进行展示。学生边想边试,活动得热火朝天,不多久,各组就将他们创编的“打飞机”、“炸碉堡”、“打靶”等活动都展示了出来。又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将“蛙跳”、“兔跳”、“袋鼠跳”结合起来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爱好,又掌握了运动技能,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浓,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练习,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注重评价,鼓励自主学习

评价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从中获得信息反馈,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小学生具有向师性,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因此,教师要注重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建立在自我肯定基础之上的一种健康心态,它能转化成学习兴趣,转化为积极自主学习的动机。如,有些学生是小篮球迷,爱看球赛也爱打球,篮球基础也不错。每次篮球课他们都表现积极,不仅自带篮球,而且爱“出风头”学着nBa球星的样子做一些“绝活”。透视他们,我发现了他们对自己篮球水平的自信,正是这种自信,激发了他们积极学习的动机。于是,我在班上建立了篮球队,每次篮球课,不仅宽容他们“出风头”的行为,而且对他们多加赞誉,让他们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练习,在他们的带领下,更多的学生喜欢上篮球运动,他们不仅校内练,双修月也自发在社区组织比赛。而这些自发的篮球运动,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评价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创新行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教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行为,抓住这一闪光点,及时把赞许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强化自信,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跳绳游戏中,学生们通过一根绳子或几根绳子去尝试练习创编一些新的活动,为跳绳游戏活动增加了新的内容。这时,我抓住这一闪光点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与鼓励。在教学实践中,我重视过程性评价,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适时给予“你真棒”、“你真行”、“有进步加油”、“相信你一定能行”……等,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让学生体验“总有一天我是最棒的”终身成就感,从而唤醒终身体育意识。

自主学习教育篇10

关键词:教育薄弱地区有效分组教学实施步骤

伴随着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化愈发严峻。如教育的师资力量、生源和基本的基础设施等均呈严重不均衡化,引发这些地区大量优秀师资、生源大量外流,从而形成了大量教育薄弱地区。

我国实施的是全民教育,这些教育薄弱地区的教育发展绝对不能放弃。如何利用该地区有限的教育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而分组教学更是该方向的一个热点课题,分组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主动学习。

国外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派认为主动学习事实上是一种操作行为,是对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作出的一种应答性的反应;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构建派则认为主动学习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他们均认为如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国内教育学家陈永龙在《创造思考教学的理论与实际》中呼吁大家共同投入心血去发展、应用和研究创造思考的教学策略,以达到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表现和增进学生主动学习[1]。

虽然目前国内外对分组教学的研究甚多,但对于教育薄弱地区的针对性研究却不多。教育薄弱地区教育实施环境较为复杂,如同一个班的生源层次就有多种,尖子生、偏科生、后进生往往同处一处,按先研究成果运用单一的分组学习根本难以满足学生良性发展的需求。

鉴于此现象,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寻出符合现教育薄弱地区教育良性、均衡发展的方式,我们尝试从调动学生兴趣、主动学习的角度开展有效分组教学课题的探究。

一、分组教学具体实施步骤

由于学生层次差别大,需要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协作学习,动手实验并归纳,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分组。

首先是确定分组办法。第一种是课内小组由老师定小组组长(一般为学习教出色、活跃的学生担当),小组组长自由选择学生人数(一般为6―8人/组),组合成学习小组;第二种是课外分组,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分为培优组和辅差组,由老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的意愿和学习形式(课内与课外),选择分组办法。不管是哪种分组办法,每次活动,都是每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学习活动。

(二)教学的内容。

按“五点合一”的思路指导分组教学,就是将教学中的五个教学要点,统一列写在一个案表中,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教与学共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按“四个流程”顺序要求进行。

1.“五个教学要点”的具体内容

(1)知识点。即把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列出,将教材知识点清单化。也可以理解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思考点。即把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理解的知识,以探索思考题的形式呈现。也就是把要讲解的知识问题化,以便在课堂启发学生去思考和理解。

(3)关键点。即学生掌握、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的关键地方。关键点,也可以说是重点,但不一定是难点。

(4)考测点。即教材中常用以设题考试的地方,特别是近年来会考、高考曾用以设题的考点。包括直接设题(识记,理解)和间接设题(利用教材原理设题,让学生分析应用)。教师要拟出相应的题目供学生在课堂上训练。

(5)易错点。即学生在识记和应用这些知识时易错、易漏和易混的地方。

2.四个教学流程的顺序

第一个流程:确立学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个流程:探究疑难,让学生自学探讨研究。

第三个流程:解答疑难,老师为学生答疑解疑。

(三)分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习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过程。

为此,在评价内容上,既要注重学习目标的检测,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方法上,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评价。

每次合作小组学习活动结束都进行评价,但评价结果只让学生进行自我纵向比较,不进行同学间的横向比较。

二、效果分析与思考

(一)分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苯的结构性质,学生在分组探究中自己动手组装苯的空间结构,加深对其性质结构的理解。

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改变了以往化学课严肃、枯燥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积极主动性。

(二)分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化学课堂参与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以往的课堂教学,学生一般只在教师提问时才有机会发言,而课堂时间有限,发言人数一般较少,而且发言的压力感也较强,很多同学都很害怕课堂发言。分组协作学习的实施,使在不变的课堂时间里,学生发言机会大大增加,学生不再等老师提问,而是主动发言。由于在同龄人之间较少权威因素和压力感,学生一般都能畅所欲言,即使是面对全班同学的发言,由于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准备充分,因此发言的学生也较少有压力感。因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不断增强,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三)分组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也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分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置于多向交流互动的学习情境中,从课内到课外,学生间互相启发、互教互学、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与人分享学习成果,学会了互相尊重。这个过程也增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增强了学生集体的凝聚力。

(四)分组协作学习使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2]。

分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讨论中,他们的观点、看法被认同、被肯定、被补充完善,他们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体验,都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分组协作学习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丰富化学教学内容,拓宽师生的视野。

教育薄弱地区分组教学,可以更充分地利用骨干教师的经验,挖掘学生的资源。在课堂讨论中,学生都会借助已有经验和知识,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论据,阐述相同的观点,或者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可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师生的视野,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使得教育薄弱地区的教育水平有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