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2:14

英语教育政策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政策;《课标》;教育实践;衔接性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考英语将实行社会化考试,这一决策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现阶段高中英语教育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原因,外语教学受到不少质疑和批评,外语教育政策的评估与调整刻不容缓[1]。实际上,外语教育政策最终要落实到外语课程政策上,高中英语课程政策主要由《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教材政策及高考英语政策组成,其中《课标》是核心[2]202[6]。但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语教育政策与教学实践的衔接还关注不够。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衔接性研究是以问题驱动的,基于语言教育实践并以政策为指向的研究,中国当前以语言教育规划为核心的衔接性研究正当其时。外语教育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的分支[3]28。公共政策过程包括议程设定、政策制定、实施、评估、调整、终结,其中实施过程是检验政策有效性的最关键环节[4]8,而外语教育政策的实施成效在于其对于外语教育的目标是否实现,这又依赖于政策的上传下达及政策目标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衔接效果[3]125。鉴于此,文章主要以《课标》为政策对象,从教师对政策的认识与评价、教师的教育实践、学生对教学实践的反馈3个方面,对高中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衔接性及其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反思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高中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衔接性研究

(一)教师对高中英语教育政策的认识与评价

中国高中英语教育政策由中国教育部基础一司和二司制定[5]248。2003年,教育部颁布《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它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李娅玲指出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内输入”模式,缺少自下而上的意志上传[3]176-183。教师是《课标》客体的重要组成,是将政策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关键群体[6],同时,教师也会作为政策制定的主体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对政策的认识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学实践,对此进行考察对政策的落实尤为关键。从既有文献来看,此方面的成果还比较少。罗桂秀通过问卷考察了40位教师对高中英语课程政策的态度与认识[6],研究发现:在《课标》方面,大多数教师认为《课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过高,最难实现的课程子目标是语言技能目标与文化意识目标,《课标》的制定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60%的教师认为《课标》中最难操作的实施建议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在教材方面,多数教师认为教材存在缺陷,教材内容和课后练习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高考英语方面,多数教师认为选择题题型并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考试题与教材的课后练习并未有效衔接,也没有很好地体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徐冠兴调查发现,天津市部分参与课改的高中英语教师对《课标》理念的贯彻存在偏差[7],对其规定的课程目标认识不足。张曦元也发现,教师对《课标》认识不足[8]。不过陈芳发现,教师理解和实施《课标》的能力自评在多个方面与所在学校学生的英语能力无显著关系[9]。这些研究显示,尽管《课标》政策引导着课程教学,但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对此教育政策的认识相对不足,评价褒贬不一,进而可能影响政策在教学中的实践。

(二)教师的教育实践

政策的实施是政策过程的最关键环节,事关政策成效的达成。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就体现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衔接好坏体现在教师是否按照政策规定的目标进行教学。在外语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是政策的主体,但教师才是真正把政策转化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没有教师的实践,政策就只是文本而已,如果忽视教师作为教育实践者的角色,忽略外语教育实践本身,无疑会为外语教育践行制造障碍[2]126。对教师的教育实践状况进行实证调查至关重要。从既有文献来看,涉及教育实践的研究较少,主要从教育实践(即政策实施)面临的困境及教师的教学实践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一,教育实践(即政策实施)面临的困境。目前政策实施还面临诸多障碍,如政策脱离实际、经费投入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应试教育制度影响严重等[3]193-196。整体上,实施《课标》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对学生评价难、评价方式单一、老师负担过重[10];某些课程目标前后矛盾,要求过高,不易实施;对《课标》的理论基础的可靠性的疑问造成的困难;现存的高中英语测试体系对其实施带来的阻力;其他因素如师资缺乏、课程资源不足、教师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少等[11];《课标》未兼顾阶段性、地域性差别和城乡差异,缺乏相关部门的支持,应当贯彻多模态教学,解决教学的费时低效问题[12];教材使用期限问题;还有一些学校擅自更改课程时数,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13]。因此相关部门应针对以上问题制定相应方案,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与《课标》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第二,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遵从《课标》规定的5个方面的目标,是检验外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衔接好坏的依据。语言技能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厚此薄彼,对于学生听力、阅读技能的训练远超对口语、写作技能的训练[7]。申丽调查发现长沙3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4项技能均存在一定问题,如阅读理解水平不高、阅读速度慢等,原因在于教师仍侧重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科学阅读与学习习惯的引导,学习动机不强[14]。张曦元发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师过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阅读能力低下等[8]。邓兆红发现英语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未遵循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基本原则,未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普遍较低[15]。语言知识方面。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存在一定弊端,很多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未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探究等方式自己发现语法和词汇规则,因此学生并不能做到学以致用[7]。情感态度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忽视了人文素养教学,学生也缺乏情感态度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态度目标与教学实践脱节[16]。学习策略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缺乏深入、系统地引导[7]。文化意识方面。学生和教师文化意识目标缺失,实施难度大。教师自身文化知识欠缺,对文化教学不重视且教法单一,学生对文化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应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其文化意识及批判思维能力[6][17]。既有研究显示,《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较低,教师教学实践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教育规划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课堂对《课标》政策的实践研究成果十分有限。

(三)学生对教师教育实践的反馈

作为外语教育政策的重要客体,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评价与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目标与需求。如果教师并未按照政策规定的目标进行教学,反而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说明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教育政策的目标相背离[2]127,间接表明政策目标的不合理。而涉及该方面的研究也十分不足。罗桂秀调查发现,约50%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最主要的目的是掌握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约30%的学生是为了应付高考,而60%的教师秉持“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的思想;多数学生认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与高中阶段学习和考核的知识很大程度上不相符[6],这说明语言教育规划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郎雪调查了高中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情况,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能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很少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条件,平时不会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等课堂活动情况,期末成绩仅由考试分数构成[18],可见,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实现,评价方式仍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孙勇发现,高中生对目前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兴趣不高,认为写作训练的有效性低,希望教师采用符合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方式[19]。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馈状况不容乐观。学生作为政策的接受者,其态度对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尤为重要,在学习需求、方式和手段多元化的当今时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亟待得到充分重视,这方面成果也需加强,以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主要不足与反思

既有研究对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意义重大,也丰富了中国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但成果仍比较有限,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一,从理论支撑来看,现有研究的理论基础较为单薄,理论建构不足。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是以语言政策和规划理论为基础的,由于语言政策和规划理论的不完整性,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3]27。因此,如何从理论高度构建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体系,还需更多的关注。第二,从研究内容来看,诸多研究对外语教育政策(如《课标》)的内容介绍和描述居多,但缺乏深入的探讨;而教师对高中英语教育政策的态度和评价、教师的教育实践状况、以及学生对教师教育实践的反馈是探究教育政策与实践衔接状况从而进一步检验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这三方面的整合研究却鲜有见及。政策制定者需要知道政策的有效性如何、传达者传达效度如何、接收者学习需求的达成度如何,每个环节都紧密相关,值得深入调查研究。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此领域实证研究成果较少。邹为诚指出,研究外语教育政策,应采取定性调查、补充式定量调查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手段[20]。外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好坏与政策的有效性直接相关,建议各学者加强此领域的实证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既要有理论的分析,又要有实践的探讨,关注课堂教学,通过记录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测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来反观政策的有效性。此外,由于外语教育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的范畴,可借助公共政策的研究框架,为外语教育政策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第四,探索新的研究视角。总体来看,中国的外语教育,缺乏战略层面的整体思考和规划[21]。长期以来,中国高中英语教育实践深受“费时低效”的困扰。从外语教育政策发展角度来看,“费时低效”是对外语教育政策最为核心的价值问题的判断,主要是对外语教育政策和制度的有效性提出质疑[22]208。而政策的有效性又与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各个环节密切相关,因此外语教育的“费时低效”不应仅仅归结于外语教师的教学问题,而应当审视中国整个外语教育政策制度。外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不足并不能简单归于教学方法或课程设置问题,更关涉到语言政策问题,涉及政策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环节,更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大局。需关注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实施和评估环节,从公共政策分析视角探究外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状况,在研究政策本体的同时,更要关注政策主体及客体,并探析影响其衔接性的各种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国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促进政策制定和落实的科学化。

三、结语

文章聚焦国内近年外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衔接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现状,从教师对政策的认识与评价、教师的教育实践、学生对教学实践的反馈三个方面对高中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性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反思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学界目前对外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性研究关注还比较不足,需构建科学的研究体系,丰富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视角与方法。

作者:杨荣华董云云单位:河海大学

[参考文献]

[1]赵蓉晖.中国外语规划与外语政策的基本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1).

[2]鲁子问,等.外语政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娅玲.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陶学荣.公共政策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5]张治国.中美语言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罗桂秀.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下中国高中英语课程政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7]徐冠兴.关于天津市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调查与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2).

[8]张曦元.新课标在普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陈芳.教育评估中的情境效应分析———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评估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5(5).

[10]陈琳.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有关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5-07-29.

[11]何旭良.实施《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困难面面观[J].琼州大学学报,2006(6).

[12]杨家勤,刘金菊,金仁慧.浅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多模态教学[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

[13]孙书京.当代中国高中英语课程问题研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学时等问题的历史比较[D].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申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目标在长沙市区实现状况研究———基于课堂教学[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5]邓兆红.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视野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6]林丽香.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7]刘社奇.高中英语文化教学调查研究———一项基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调查[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8]郎雪.高中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实施情况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9]孙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0]邹为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评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3(6).

英语教育政策篇2

2015年7月30日,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总书记的讲话中,在国家颁发的文件中,如此浓墨重彩地突出强调育人,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随着中央文件的出台、总书记有关思政教育重要讲话的发表,高等教育的思政教育研讨会如火如荼。2016年12月,“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工业大学召开。2017年2月,2017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召开思政教育研讨会,研究探讨教学中的思政教育。

二、思政教育的含义

思政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国历史上的教育家比比皆是,其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有人在。早在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主张培养人才,德行为先,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后来被弟子汇编成《论语》。唐朝教育家韩愈的《师说》可谓千古名篇,篇首有名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就是传授教育思想、教育道德观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思想教育。韩愈将“传道”置于“授业解惑”之前,可见他对思想教育的高度重视。培养人才,以德为先。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没有为国为民之心,再有智慧、有才能也不能称其为人才。南开大学的创始人张伯苓先生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认为“德育为万事之本”,教育学生要先从德育开始。

三、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高等教育直接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输送人才,高校育人的功能至关重要。

(一)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本科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正如1993―2013年担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理查德?莱文所言,真正的大学通识教育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知觉、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个人潜力,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由地选择人生的奋斗目标,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思政教育也正是让学生有大局观、全局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真正的人才。

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当前的形势。中共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并确定了到21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这些奋斗目标的一一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今天的大学生,依靠他们肩负起公民的责任,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所以,目前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至关重要。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二)思政教育的迫切性

目前,国际国内、校外校内多种客观现实决定了高校的思政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具体情况如下:

1.复杂国际环境的影响。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国际社会各种思想文化彼此交融,其中不乏错误、危险、负面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由于本身专业的原因,会更多地接触国外报刊新闻、媒体宣传。如果他们没有睿智的思想,没有敏锐的眼光,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正确判断、识别各种现象和问题,就很可能沦为受害者,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进而极大地影响自己的人生发展。

2.三观的模糊和错误。一些大学生当初是因为要考大学而考大学,考上大学后又对未来深感茫然,没有理想抱负,不知自己有何追求,也没有清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价值观又不够健康。这样的现象不由得让人忧虑。某知名大学还有一个典型例子,一个拥有法律、金融、新闻传播三个学历的博士学霸,竟然对自己未来的个人发展茫然不知,在参加电视节目时还询问主持人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去向。

3.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培养。北大教授钱理群曾痛心疾首地谈及如今的高等教育,认为大学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提法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和思考。对此,一些高校教师也颇有感触。有的学生因作业、个人简历、出国推荐信等向教师求助时,态度非常谦恭有礼,但是一旦求助结束,就会对教师不理不睬甚至视而不见,实在让人失望。

4.品德修养的缺失。虽然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学生就在接受道德品质修养的教育,但是进入高校后,学生的诚信、宽容等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品德修养还有待培养,如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一些不良现象依然存在。这种品德修养缺失的现象也暴露了教育中存在的育人问题。

5.心理问题的滋生。当今大学生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心理、智力、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同时,他们还面临着学习压力、同学关系、个人感情、就业压力等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适当的沟通帮他们释放压力,学生就很可能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一些心理素质差或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还有可能采取错误、危险甚至极端的行为。

综上所述,对比我国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需求和高校育人情况,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是显而易见、不言而喻了。

四、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渗透

(一)澄清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错误观点

关于高校的思政教育策略,首先有两个错误的观点需要澄清:

错误观点1:思政教育工作是思政课程教师的事。事实上,思政教育渗透专业课程是毋庸置疑之事,原因有二。一是如果高校的思政教育单纯依赖思想政治课教师,那么他们必然显得势单力孤,育人也收效甚微。应该弃单线作战为多线作战,让所有的教师参与其中。二是教书、育人一直是教师肩负的两大使命,是师者责无旁贷的天职。虽然二者都相当重要、不可偏?U,但从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角度来说,育人的重要性高于教学,因为一个人的品行远比学识重要。

错误观点2: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在短期内见成效。其实,高等教育是我们长期的教育事业,思政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既不能急于求成、速战速决,也不能依靠一两次大型讲座、辅导、研讨会就初见成效,而应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年复一年,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其间教师的育人工作不能懈怠。生命不息,育人不止。

(二)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渗透策略

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首先依赖于专业课教师的楷模作用。教师德行高尚、为人师表,他们的言传身教自然会在教学中、在与学生的接触中释放出正能量,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感召作用。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一直特别强调教师在育人中的作用,并提出了著名的“从游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在生动的比喻中,凸显了教师的楷模作用。

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多方面改革创新,引入思政内容,启发引导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前我国国情、各专业所处的行业情况、专业发展情况等,引入最新、最有影响力、最受瞩目的实例。事实胜于雄辩,这些例子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能擦亮学生的眼睛,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点亮他们思想的火花。

2.教学方法:在信息时代、数据时代,学生人手一部手机,随时可上网查阅资料,知识的获取易如反掌。显然,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早已过时,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各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法,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演绎推理、归纳总结而不是教师的硬性灌输来获取真知。这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讨论、推理的教学方法更为他们所接受,也更能优化教学效果。

3.教学态度:笔者一直秉承以生为友的教学态度,把学生当作朋友平等相处。在教学过程中,不高高在上,不居高临下,而是采用平易近人的态度,跟学生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启发引导、正面鼓励他们。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朝韩愈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那时的大教育家尚且谦恭若此,更何况今天的教师。

五、创业课程“国际商务经营英语”中的思政教育渗透策略

“国际商务经营英语”是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创业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寻求市场契机,从事商务项目经营活动,其中包括进行市场调研、撰写营销报告、设计商务计划书、争取风险投资、联系供货商、策划广告宣传、实地销售商品、撰写商务报告等一系列商务经营活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涉及许许多多的思政教育内容。这里从个人品质教育、诚信教育、团队精神教育三方面,举例谈谈该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渗透策略。

(一)个人品质教育

“国际商务经营英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企业家特征,什么样的人可能成为企业家。社会上的企业家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其品质特征自然也千差万别。

探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把主动权充分下放给学生。学生课下自己去搜集信息,了解自己心目中仰慕的企业家,思考总结企业家的品质特征;在课堂上用口头陈述的形式向全班介绍,列举该企业家的品质特征。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小组或集体探讨,寻找他们都认同的闪光品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口头陈述能力等多种能力,还探讨了企业家的品质特征,达到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学生们在讲台上介绍的企业家通常都大名鼎鼎,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和威望,比如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Gates)、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等。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学生不熟悉但事实上非常有名的企业家。笔者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推出了宜家家居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kamprad),通过案例视频播放、学生探讨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坎普拉德先生的言谈举止中总结他的品质特征。很快,坎普拉德先生的优良品质在课堂上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比如他很小就开始创业,非常勤勉,坚持不懈;他富有创新精神,将第一家宜家家居店开在远离都市的郊外树林里;他虚心接受员工的建议,采用扁平家具销售的方式大大节省了成本;他和蔼可亲,在车间里和员工亲切交谈;他在公司陷入困境时,勇于迎接挑战,战胜自我,从挫折中站起来……在所有的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画龙点睛,抛出坎普拉德先生最令人钦佩的品质:这位“隐形世界首富”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会,每年救助1亿多儿童,而自己的衣着和生活非常简朴。1亿多儿童!数字足以说明一切。企业经营不为个人盈利聚财,而为社会谋福利,为人类造福。这样的实例会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育人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二)诚信教育

诚信,即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信是思想道德的重要衡量标准,是人们待人接物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基本准则。作为社会经济组织,企业更视诚信为生命,尊崇“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企业公信力(诚信)直接关乎企业在社会、在行业中的形象,关乎企业受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程度,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并谋求不断发展的根本要素和行为准则之一。

“国际商务经营英语”课程内容就是围绕企业经营展开的,企业家的诚信和企业的公信力教育是思政必修课。教师可以针对现在商界诚信和欺诈并存的情?r,让学生课下搜集不同案例,深入挖掘企业或个人诚信、欺诈的来龙去脉,比较分析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在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感悟。课上,教师可以安排分组讨论或者课堂辩论,让诚信的光芒在企业持续发展和顾客长久信赖的良性循环中更加熠熠生辉,让欺诈的阴影在企业不幸蒙羞和顾客毅然唾弃的恶性循环中更加黯淡无光。就诚信而言,学生有一些自幼就耳熟能详的案例,比如美国前总统林肯任杂货店店员时,长途跋涉去顾客家归还几分钱的故事;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向父亲承认砍掉两棵樱桃树的故事;一些知名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曝光、涉嫌欺诈顾客,结果名誉扫地的案例等等。

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在学生调研的基础上,引用古今中外的例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韩信信守幼时诺言,成名后报恩的故事;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曾子杀猪,以实际行动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的故事等。如今企业界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同时,教师也不妨引用影响力比较大的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例子,比如在前不久热映的都市职场商战电视剧《猎场》中,胡歌扮演的郑秋冬盗用别人的身份在职场打拼,虽然能力出众、业绩斐然,但是一经发现,依然被扫地出门。没有诚信,任何努力到头来都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团队精神教育

团队精神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协调良好的典范,是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单位、组织、部门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一个团队必须有凝聚力、向心力,必须以团队的集体利益为重。如果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将个人利益凌驾到集体利益、团队利益之上,或者搞个人英雄主义,只会让团队利益受损,危害大部分人的利益。长期以来,企业的团队建设一直是重中之重,因为企业是依靠团队去运作的,必须保证团队成员之间的高度团结合作,团队精神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团队的组成可大可小,可以是两三个人的小团队,也可以是整个企业组成的大团队。

“国际商务经营英语”课程开设之初就让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因此团队精神教育必不可少,而这一教育从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就开始了。如果让学生自行组建团队,他们通常会根据同学间的亲疏关系、成绩优劣以及以往合作感受来决定团队的构成,这样组队的结果往往都有落单的学生。如果由教师指定团队的构成,也会有学生表示对自己所在团队的个别成员不满意。无论是以哪种方式构成团队,这都是教师进行团队教育的好时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们各有所长,不能以片面单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水平或者能力,更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和个人。一个团队无论由哪些人组成,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制订合理有效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齐心协力朝着同一个目标奋进。

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对比讨论单打独斗和团队合作的企业实例。事实上,一些国际著名的企业家大都是团队合作的典范,有些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都是依靠与合伙人的团队合作走过艰难岁月,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比如,比尔?盖茨当年从哈佛大学退学后,是与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创立微软公司的。俞敏洪当年从北京大学辞职后,创立了北京新东方学校,并与北大教师徐小平和回国的北大同学王强组成团队,成立了新东方教育集团,并最终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因为大家志同道合,团队精神在同舟共济的过程中焕发奇彩。

六、结语

儒学经典《大学》开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是要弘扬正大光明的品德,让学生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在高等教育中,品德为先,知识其后。抗战期间的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大师级人物,这与时任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的梅贻琦“育才先育人”的理念是密不可分的。西南联大旧址至今还树立着石碑,上书:育才先育人。如今,高校的思政教育正是秉承了“育才先育人”的理念,专业教师任重道远,还将在育人的路上风雨兼程。

英语教育政策篇3

[关键词]语言教育政策;信息通信技术;马来西亚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英语地位嬗变与国家文化身份重塑研究”(项目批准号:14XYY006)和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东盟国家语言状况及广西语言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740003)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陈伟容,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H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5)01-0048-0003

信息通信技术(iCts)是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全球化进程影响信息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信息通信技术的传播伴随着语言的传播,尤其是英语的传播。因此,信息通信技术对语言规划有重要意义,语言规划需要考虑信息技术因素。当前,很多英语非母语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一个挑战,即在语言教育中既要应用信息通信技术但又不减弱本地语言的地位。马来西亚正面临这样的挑战。马来政府曾提出“展望2020”(Vision2020)的发展计划,其目标是在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在这一规划的影响下,很多技术被应用在语言教育中。

一、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研究概述

通过阅读分析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国内主要研究视角有:一是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如洪丽芬(2008)研究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变化对华人的影响,房建军(2012)探讨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规划及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二是从宏观角度研究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如陈兵(2012)论述东盟国家语言状况及广西的外语战略,江健(2011)分析了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特征及趋势;三是比较马来西亚语言政策与其他国家语言政策的异同,如陈兵(2009)对比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语言政策研究的异同。

通过分析以上的研究视角,我们对国内研究特点做了小结:侧重从宏观角度研究“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主要使用质化研究方法;侧重比较马来西亚和其他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异同;语言教育政策研究与语言政策研究紧密结合;尚无关于“信息通讯技术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的研究。

论述国内研究概况后,我们对国外研究视角也做了相关的分析。首先是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政策区分研究,如Kaplan&Baldauf(1997)关于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政策的区分影响当前的研究(前者指政府职能之一,涉及社会各方面;后者特指教育领域的语言政策)(cf.Gill,2005);其次是研究不同阶段的语言教育政策,如Sua(2013)阐述从1950至1970年间华语教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历程;分析语言教育政策变化及其原因,如Zaaba(2011)研究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调整及原因;语言教育政策的交叉学科研究,如将新技术应用于语言教育所带来的新变化(这将在下一版块详细阐述)。

由此,我们归纳了国外主要研究特点:注重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实证研究;研究多采用量化研究方法、样本分析法和侧重语言教育政策的跨学科研究。

二、信息通信技术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

马来西亚于1957年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独立后的马来西亚亟需通过语言的统一获得身份认同和身份认同统一,以维护统一的局面。因而,马来西亚政府使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行语言政策以及语言教育政策。巴萨马来语是国语,英语是第二语言或通用语言,其他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华语、泰米尔语和泰语等(陈兵,2012)。

在教育领域,马来政府颁布的《国语法案》规定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学用语逐渐从英语转为马来语,马哈蒂尔博士1981年出任首相执行的语言政策达到了马来化时期的高潮;2002年马来西亚的语言政策出现了逆转,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数理英化;但几年后又改为在小学阶段使用马来语作为教学用语讲授数理课程。这一系列的逆转体现了政府旨在用语言政策促进马来语的地位和作用(陈兵,2012)。

而从2007年开始,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强和信息通信技术的传播,马来政府更积极地践行“展望2020”的规划,以期在2020年跻身于发达国家队伍。在此影响下,马来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技术推广活动,以将技术应用到语言教育实践中。

当前国内尚无学者对“信息技术在马来西亚的语言教育实践”进行研究。而国外已有部分学者对新技术在马来西亚各个阶段的语言教育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新技术对语言教育实践的影响及其优缺点。其主要的研究视角有:新技术对中学教育实践的影响,如akma(2014)研究马来西亚的新技术推广项目“每个学生一台上网本(the1malaysianetbookprogramme)”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二是新技术对高等教育实践的影响,如Lye(2013)分析采用“技术教育学科知识模式”的机会和挑战,ali(2013)分析英语作为教育用语成为普遍现象的影响;三是探讨应用新技术的优点和不足,akma,Lye和ali均提及应用新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由此,我们总结国外对信息通信技术在马来西亚语言教育的实践研究特点如下:注重实证研究;多采用量化分析法和样本分析法以及关于“信息通信技术对马来西亚的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尚无宏观整体研究。以下详细分析这些政策对中学和大学语言教育的影响。

(一)“每个学生一台上网本”推广活动对中学语言教育的影响

马来西亚教育部于2010年在全国推行了“每个学生一台上网本”的活动,其目的是让更多低收入家庭拥有笔记本,并提高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网络知识。

有学者认为这一举措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积极影响,并认为这一举措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拥有上网本后,学生能更便利地接触网络,接触到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此外,在语言教学(如听说教学)中应用新技术新媒体后,教学手段多样化促进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akma,2014)。

但有学者认为这一计划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效果大小。因此,akmamohamad在2014年通过使用调查问卷和采访等方式,专门研究学生用上网本学习英语的情况。结果表明学生对这一计划仍然抱有积极态度并尽量利用网络学习英语。然而,由于相应的技术支持不足,电脑维修不及时,网络覆盖面不够等问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达不到预期计划。

(二)英语作为教学用语(emi)在大学得到推广

信息通信技术的传播伴随着语言的传播,尤其是英语在全球范围的传播,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英语作为学术语言的趋势也不断增强。为了应用新技术,提高学术领导力,马来西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逐步扩大英语作为教学用语的比例。

ali在2013年对马来西亚公立大学的emi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在公立大学emi得到了更多的认可,是学生掌握英语和前沿学术知识的有效方法,甚至是必要途径。

Lye于2013对私立大学的“技术教学学科知识”(tpaCK)模式进行了研究。在这模式影响下,私立大学的教学人员人手一台配备了教学软件的笔记本,此外,学校里的教室全部安装了用于语言学习的音像设备。研究表明在此模式下,学生学习的合作性提高,反馈积极,这相应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学习。

三、信息通信技术在语言教育应用存在的问题与研究趋势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可以初步推测信息通信技术在马来西亚语言教育的研究趋势。在全球化影响下,马来西亚积极在教育领域,尤其是语言教育中大幅度应用iCts来提高国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马来政府和教育部推行的新技术活动,如“每个学生一台上网本”和“技术教学学科知识”(tpaCK)模式等,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新技术和网络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参与到全球化竞争中;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借助英语这一通用语言来获取最新的资源,并不断提高学术能力和学术地位。但使用iCts也存在一些问题,如iCts不断推广后,英语的地位上升,巴萨马来语作为教学用语的地位削弱,如何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官方语言――马来语并提高马来语在iCts中的使用成为一个难题;此外,其他语言如华语和泰米尔语的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这些问题值得马来西亚语言决策进一步考虑并适当调整其语言教育政策。

因此,我们认为马来政府对新技术在语言教育投入力度将逐渐加大,利用新技术跻身于发达国家队伍雄心不变。其次,对信息通信技术在语言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呈上升趋势。最后,研究信息通信技术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具有可行性。

四、总结与启示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发现,国内关于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研究视角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语言教育政策的特征,比较语言教育政策的异同,侧重语言教育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且多采用质化分析法。

而国外研究虽然关注了语言教育政策的跨学科研究,尤其是新技术对语言教育实践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使用样本分析法来分析某一具体的新技术对某一个阶段的语言教育实践的影响,缺乏从宏观上分析新技术对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的分析。

因此,从宏观上研究信息通信技术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并采用量化分析法,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此外,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已经积极将新技术应用于语言教育中,国外也有很多学者研究新技术对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而国内对新技术在语言教育应用的研究远远不足,如何积极应对全球化并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在语言教育中以提高竞争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akma,n.,&abdul,n.theUseof1malaysianetbookinenglishLanguageLearning[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4,118,302-309.

[2]ali,n.L.achangingparadigminlanguageplanning:english-mediuminstructionpolicyatthetertiarylevelinmalaysia[J].CurrentissuesinLanguageplanning,2013,14(1).

[3]Gill,S.K.Languagepolicyinmalaysia:ReversingDirection.Languagepolicy,2005,4(3),241-260.

[4]Lye,L.t.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acedbyprivate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UsingthetpaCKmodelinmalaysia[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3,91,294-305.

[5]Sua,t.Y.Decolonization,educationallanguagepolicyandnationbuildinginpluralsocieties:thedevelopmentofChineseeducationinmalaysia,1950-1970[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alDevelopment,2013,33(1).

[6]Zaaba,Z.,Ramadan,F.i.,niane,i.,anning,a.,&Umemoto,K.(2011).Language-in-educationpolicy:aStudyofpolicyadjustmentStrategyinmalaysia[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alDevelopment,5(2),157-165.

[7]陈兵.东盟国家语言状况及广西的外语战略研究[J].外国语,2012,35(1).

[8]陈兵.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语言政策的对比研究及其启示[J].东南亚研究,2009,(6).

[9]房建军.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规划及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4).

英语教育政策篇4

论文摘要:本文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政策研究,在认真研究政策文本,仔细分析文本的政策目标、手段、特点之后,认为四、六级考试政策在政策制定初期对提高高校大学生英语水平,对当时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及提高对英语教学工作的认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四、六级考试政策面临巨大的改革压力。

一、前言

多年来,围绕大学英语考试的争论一直不断。教师、学校管理者、学生、社会人士看法不一。在报纸、杂志、互

联网上,各界人士讨论热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极不统一。有的意见则完全相反,如加强论和取消论。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政策分析,关于什么是政策分析,国内国外的学者还没有形成定论,国外的学者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戴伊(thomasR.Dye)和那格尔(StuartS.nagel)为代表,认为政策分析为宏观的理论研究,试图建立超越于哲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之上的综合性的政策科学。第二类以夸德(edwardsS.Qusde)和邓(williamnn.Dunn)为代表,认为政策分析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使用科学研究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第三类以小麦克雷(Ducanmacrae,Jr.)和巴顿(CarlV.patton)为代表,认为政策分析主要是研究被选政策方案的评估和选择。国内有学者严格区分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认为政策研究是对一项政策怎样制定出来的研究,重在理论探讨,政策分析是对因素、策略方法等的研究,侧重于应用研究。本研究在这里不作严格区分。本研究认为政策分析涉及整个政策过程,既研究政策怎样制定出来又研究策略方法,二者是一个统一的过

程。

三、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政策主体分析

四、六级考试政策的价值主体主要是三个,即政府、高校和高校学生。从理论上说,教育政策的价值主体是指教育政策活动中的“行动者”——政府、教育组织和个人。教育政策的价值主体与一般广义意义上的教育政策主体是一致的,也就是指教育政策活动中具有能动性的人和人群。在广义上,“政策主体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和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团体、公民等。在教育政策领域,广泛意义上的政策主体具体表现为三类教育政策价值主体:(1)教育政策决策主体(狭义的政策制定者),主要是政府及其机构和官员,在民主体制下,教育咨询机构、教育组织和个人也有机会参与教育政策的决策活动;(2)教育政策执行主体,主要是政府机构和教育组织;(3)教育政策利益主体,包括政府——追求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教育组织——追求群体利益;个人——追求个人利益。

所以,在教育政策活动中,不同的价值主体具有不同的角色、活动特征和需要。

1.政府。主要角色是代表国家进行政策决策,制定教育政策。政府的活动特征是进行社会选择或集体选择。政府的活动就是政治活动,而“政治活动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一群在观点或利益方面本来很不一致的人们作出集体决策的过程,这些决策一般被认为对这个群体具有约束力,并作为公共政策加以实施”。政府的活动就是通过教育政策追求教育领域的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政府通过教育政策活动实现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必须依靠权利运作和强制性,因为政治是指参与公共活动的个人、团体和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通过支配影响、获得和运用公共权利而作出公共决策以及分配社会价值和利益的过程。在社会系统中,国家利益、公共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往往存在冲突、分歧和矛盾,政府活动恰恰是在这种背景中制定对所有人具有约束力的一致性的政策,一方面对教育资源进行社会分配,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约束人们实现自身利益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教育活动的成本。政府对教育资源进行控制的基础就是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的教育权力与政府的强制性,没有权力和强制性作基础,政府就无法作出一致性的集体选择。

2.教育组织。主要角色是执行或遵守政府的教育政策,领导、管理、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教育组织的活动特征是进行集体选择或群体选择,实现教育领域的公共利益,同时追求教育组织所代表的人权或团体自身的群体利益。教育组织实现教育领域的公共利益需要借助国家委托的或法律赋予的教育权力,以在组织内部控制和分配教育资源,管理和规范组织中人们的教育活动。教育组织追求自身群体利益需要获得组织自身的权利,以在组织外部、内部控制教育资源实现自身的群体利益。

3.个人。主要角色是利益主体。个人活动的特征是进行个人选择,个人选择的目的是最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实现。由于种种原因,个人和家庭在受教育过程中往往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作为利益主体,个人在教育活动中所追求的直接利益是个人尽可能地完善的发展。个人实现自身的完善发展,获得直接的教育利益需要四个基本条件,一是说教育的权力与机会,使个人有权力和资格进入教育系统接受教育。二是教育资源条件,使个人在教育系统中获得自身完善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的保障。三是个人发展水平和资格的认定,使个人的发展水平获得具有合法性的权威性的评价和认定。四是个人积极能动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活动。在这个基础上,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利用自身发展的水平和所获得的资格认定进一步获得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满足。

四、结语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规定了学生在四级阶段和六级阶段应达到的水平,对师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与教的重视与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高校以至于整个教育界对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视,以及改善外语教学条件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吸取教训,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体现多元化的原则,决策要增加透明度,要在政府、学校、学生主体充分参与的条件下制定教育决策。只有当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个人被赋予了这样一种权利时,他的高等教育要求才能最终通过国家政策得以实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学生的高等教育利益表达的机制还很不完善,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利益。因此,在实践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与学生的教育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冲突。

因此,需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决策体制,完善学生的高等教育利益表达机制,建构不同学生群体的利益平衡机制,在程序上,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决策制度,加强教育政策执行的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语言测试和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3.

英语教育政策篇5

关键词: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多元化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28-03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语言作为信息与文化的载体在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外语已经成为吸纳人类文明成果和对外合作交往的手段。熟练掌握一门甚至多门外语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技能。外语教育的质量事关国家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有助于一个国家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国家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能有效地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有效地提升国家的竞争力。语言政策是某一社会群体在交际中对某种或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相关约定和法律规范。澳大利亚是个多文化、多语言的国家,全国有200多种语言。澳大利亚的语言教育,尤其是外语教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其成功离不开一系列外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其外语教育政策已引起国际语言学家和政治家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成功的语言政策实施范例。澳大利亚的外语教育政策经历了同化时期、融合时期和多元发展时期。本文从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研究入手,探讨其外语教育政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期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外语教育发展的趋势,对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工作的质量。

一、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演变历程

1.同化教育政策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澳大利亚采取排外的“白澳政策”,对来自非欧洲的移民持排斥态度,当时的教育模式是模仿英语,国家的教育政策实施“同化”,要求所有的移民必须接纳和学习澳大利亚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政府要求学校只能使用英语授课,其他语言被严格限制。当时实施的是“单一语言政策”,一味地强调白人的文化和价值观。由于澳大利亚政府大力提高英语的地位,压制其他语言的学习,对土著居民和其他有色人种在教育上严重歧视和排斥,外语教育严重受挫。

2.多元文化教育兴起。20世纪70年代后期,澳大利亚政府结束了逆时代潮流的“白澳政策”,开始推行多元文化政策。1989年,政府制定了《关于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队国家议程》,提出了多元文化的三个方面:文化认同、社会公正和经济效益。随后,多元文化政策进一步发展,政府在各个方面给予支持,最终被确立为澳大利亚应对多元化社会的重要政府策略。该政策主张各民族在公正、平等、相互宽容的原则下友好相处,相互尊重各自的语言和文化,依法保护人们受教育的权力,尤其是学习自己母语的权力。在多元政策的保护下,外语教育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3.多元外语教育政策期。上世纪8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各级州政府制定和实施了类型和层次多样化的外语教育政策。最具代表性的政策就是1987年联邦政府颁布的国家语言政策《国家语言政策》(nationalpolicyonLanguage,npL)。npL将英语明确确立为澳大利亚的官方语言,承认居民具有学习和使用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的权力,要求所有的澳大利亚的学生除学好英语外,还要学习至少一门其他的外语,并要求外语学习融入在学生义务制教育的整个过程。鉴于澳大利亚80年代以来与亚洲各国的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在npL中着重强调了9种广泛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的提出是由于澳大利亚和这些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结果。这些语言包括阿拉伯语、汉语、法语、德语、印尼语、日语、希腊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全面的官方语言政策,也结束了其历史上英语占主导地位的语言现状,实现了多文化、多语言并存的社会,被认为是澳大利亚语言教育中最有影响的革命性的文件之一。

4.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和深入发展期。进入20世纪以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为进一步推动建设多语言、多文化社会的建设进程,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有效地提升了国家的外语教育水平和质量,外语教育进入深入发展阶段。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对以往的语言政策进行了完善和拓展,并实行了优化语言政策,亚洲语言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1991年政府出台了“白皮书”――《澳大利亚的语言和读写能力政策》(theaustralia’sLanguageandLiteracypolicy(aLLp)。该政策将重点放在英语识字能力上,以及语言技能的经济价值上。它要求澳洲居民必须首先精通作为国语的英语,它指出外语学习能丰富澳大利亚的知识和文化活力,确保澳洲将来的经济地位。该白皮书的颁布和执行有效地保障了国家语言政策的持续发展,为深入开发澳大利亚语言文化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它过分强调了外语教育的经济价值。该政策也为后续的有关亚洲语言学习政策颁布做了有利的政策铺垫。1994年,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一份报告《亚洲语言和澳大利亚未来经济发展》,报告中强调了学习亚洲语言与文化重要性,随后又出台了补充性政策:《澳大利亚学校亚洲语言与研究战略》(thenationalasianLanguagesandStudiesinaustralianSchoolsStrategiesnaLSaS)。它反映了政府对亚洲的重视,尤其是东亚对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高度重视并实施长远的外语教育策略,以确保劳动力具备必要的外语技能和跨文化意识的能力,这是确保澳洲长远经济利益的关键。该报告提出要在全国建立了亚洲语言教师资格的最低的标准。2009年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国家亚洲语言与研究计划”(nationalasianLanguagesandStudiesinSchoolsprogram,naLSSp)。该项目进一步强化了学习亚洲邻国语言和文化的必要性,它不仅反映了澳大利亚在新形式下的战略调整,还充分说明了政府对日益崛起的亚洲经济地位的认同。

二、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演的特征

1.政府高度重视外语教育的合理规划。澳大利亚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相应的语言政策,以适应澳大利亚经济、贸易和外交发展的战略重点的转变,充分说明澳大利亚政府能审时度势、准确定位,有效地保证了外语教育的质量和后续发展力。

2.强调语言的经济价值。澳大利亚对语言的选择十分重视语言的市场价值。在制定语言政策的早期,语言被视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澳大利亚政策认为语言教育能够武装年轻人,体现了一种全面、均衡的语言资源观。但进入90年代,澳大利亚与亚洲各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政府对亚洲的认同的深入、亚洲国家的力量的增长,贸易部根据贸易数字科学地确立了亚洲语言中的日语、汉语和印尼语为优先发展语言中的第一级。1991年颁布的“白皮书”中澳大利亚政府就特别强调语言资源的经济价值,指出语言能力与职业技能要结合起来,优先发展的语言的确定主要是根据战略、经济、贸易的需要。

3.多元化的外语教育政策。澳大利亚政府颁布的npL和后续的语言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澳大利亚向多元社会发展,积极支持并资助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其外语教育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澳大利亚各州开设的外语语种很多样化,考核也很灵活宽松。

三、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演变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

澳大利亚是英语国家中第一个制定并实施多语言、多元文化的国家,自上世纪80年代制定了一系列官方的语言政策,并随着国家的发展不断在修订和完善,尽管有些内容受到了批评,但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对澳大利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贸易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依然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结合澳大利亚的语言政策和规划,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应该做出如下的变革。

1.外语教育要合理规划:外语教育的长远规划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的稳定、经济贸易的发展举足轻重。在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时要定位准确,宏观考虑、站在世界日益开放和社会发展日益国际化的高度,要将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和未来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制定出长远、合理、科学和均衡发展的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

2.实施多元外语教育发展模式:外语教育事关国家的未来发展,重要性举足轻重。我国目前与国外的经济、外交和文化往来日益加剧,可是我国现阶段的外语教育所输出的人才不能满足我国对外交流的需要。我国外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外语语种单一、英语的重要性被过分地夸大、其他外语语种被严重忽视。我们要借鉴澳大利亚的语言发展战略,根据经济、贸易和国家的战略需要确立了多元外语教育模式。我们要向澳大利亚学习,树立多元文化的外语教育政策,改变单一的语种局面,结构合理的外语语种局面。

3.重视外语教师的培训:澳大利亚建立了全方位的外语教师培训体系,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鼓励和资助。除了传统的继续教育、网络、职业学校、外语教师协会都是教师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渠道。尽管中国外语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提高,但综合素质较低。因此在发展国家外语教育时必须要把提高师资水平放在关键的地位,因为师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外语学习的效率。

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事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科技的发展,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的传承和人民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外语教育政策至关重要。在制定外语教育政策时,我们首先要立足本国实践,客观审视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不足,同时要借鉴国外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的经验,此外还要进行实地调研,各级政府要确保语言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执行。我们希望在新形式下,我国的外语教育能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爱梅.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之特点[J].教育评论,2010,(4).

[2]金志茹.澳大利亚语言政策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J].北华大学学报,2007,6(6).

[3]刘汝山,刘金侠.澳大利亚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6).

[4]胡文仲.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5]ingram,D.e.LanguageandCulturepolicyinmulticulturalaustralia,2002,(12).

英语教育政策篇6

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国针对移民开展英语教学的理念再次发生转化,由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变为eaL,即英语作为附加语言的教学。英国政府意识到,之前将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定义为“第二语言”,与一些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例如,一些来自东欧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数门语言,英语可能是他们的第三、第四语言,[6]在这样的背景下,eaL的概念逐渐传播开来。与eaL相近的概念还有eSL,二者的内涵相似,但在英国使用更广泛的是eaL。从本质上说,eaL是eSL的演进和发展。2000年,英国资格认证与课程委员会首次对eaL学习者做出界定,将英语作为附加语言的学习者定义为:母语非英语的幼儿、刚进入英国首次接触英语的人、家庭语言非英语但生活生长在英国的学生。新世纪以来,2001年在布拉德福德、伯恩利、奥尔德姆等多地发生的主要由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极端主义者制造的暴乱加速了多元文化论在英国的瓦解,政府开始重视倡导民族凝聚力、民族融合与国家认同和共同价值观,在这一背景下,国家越发强调“共同语言”的重要性。在语言教育方面,卡梅伦政府主张所有在英国的移民必须讲英语。

学校必须向学生讲授英国的共同文化。政府相信,英语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少数族裔学业成绩的提高,同时英语作为英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帮助少数族裔进行“文化适应”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语言教育进行英国文化和共同价值观的熏陶,能够缓和公众对文化差异的负面情绪,从而发挥语言教育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吸取了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的经验,认可“文化适应”的理念能够缓和公众对文化差异的负面情绪,所以应给移民提供更好的英语培训。为此,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强化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语言教学策略上,也由之前的以移民者的母语为基础进行翻译更多地改为直接以英语进行教学。与之前的英语作为外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相比,英语作为附加(其他)语言的教学理念,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定位更加准确,同时纳入国家课程标准,制定更加详细的结果标准,并在辅导和经费上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具体体现在QCa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和保障性措施。

(一)提出eaL学习者英语能力培养的目标与原则。2000年,英国资格认证与课程委员会明确提出了eaL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目标,这一群体应该在eaL教学的帮助下,学会英语的发音、语法结构和规则、单词与词句的意思、语境中的理解能力(包括对非语言特征的理解)。他们需要综合掌握听、说、读、写四种技能。[7]对eaL学习者的界定与英国教育关键阶段的教育模式相依,例如,在关键阶段4界定学生是否为eaL学习者时,首先会参考该生在关键阶段3结束时的学业成就数据。同时,QCa强调根据eaL学习者的不同情况和需求,为他们制定相应的学习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年龄、在英国停留的时长、曾经的学习经历和其他语言的掌握程度,教师必须认真测评eaL学生英语学习的进度和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确保他们能掌握相应阶段的学习内容。QCa强调,国家课程体系内所有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都能胜任相应的课程,而eaL学生的英语能力或许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限制,所以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英语学习机会,要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作为质量保障,除了保证他们参与到课程中,还应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提高eaL学习者英语表达和书写能力的具体做法包括:词汇使用涵盖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和作为专业术语的含义、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确保充足的谈话和讨论时间、解释如何在不同学科背景下正确地表达和书写英语、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下进行转换、以学生的家庭用语或母语经历为基础培养其英语技能,以使不同语言能互相支持等。确保学生进入课程和评估体系的途径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使用教材和教辅材料;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词典等科技和教辅手段;让学生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自己的母语或家庭用语。[8]

(二)对eaL学习者实行一对一辅导。从1997年到2013年,在中央政府出资的公立中小学中,eaL学习者的人数增长了一倍,由49.9万人上升至104万余人。小学里eaL学生的比例由7.8%增至18.1%,中学里这一数据则由7.3%增长为13.6%。[9]伴随着人数和比例的不断提升,学习者的需求也在随之发生变化,由于这部分人群的英语熟练程度各不相同、在英国的居住时长各异、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家庭中和社会上使用不同语言等因素,他们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英国政府曾在2011—2012年探讨和规范eaL学习者的教学辅导活动。辅导教学(one-to-onetuition)是英国政府帮助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实现学业成绩进步的一项政策,仅针对英语和数学两个科目,教学活动资金由教育部支持。所采取的形式是,由专门的教辅人员,在学校和学生家中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在小学阶段,辅导教学是对有阅读困难的学生进行早期指导的常用措施。根据辅导教学的定义,许多有色移民少数民族学生接受这一政策的帮助。英国教育部根据2010年和2011年开展的对关键阶段2和关键阶段4学习成果的调查,认为教学辅导与eaL学习者的学业进步和学业表现有重要的正相关性,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制定恰当的辅导计划以促进eaL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升。针对有英语辅导需求的移民学生,在辅导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辅导人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时要使用他们的家庭用语,确保家长理解教学辅导的意义并鼓励他们对此进行观察;必要的时候,辅导者还需要能够流利地使用学生的家庭用语;辅导者要在学校教室里与学生见面,解释辅导教学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期待、讨论教学要达成的目标;辅导教学过程中,所有的辅导教学活动都应该指向学生相关学科英语能力的发展;辅导者要使用一系列学习方法评估,以获知学生有没有出现因语言障碍而导致概念混用的情况;记录教学目标的实现进度,定期与家长分享这些信息,保持学校与家庭的沟通畅通;灵活安排辅导教学的时间,可以在上课时间也可以在周末进行,但不能与学生的族群或宗教活动相冲突。

(三)eaL教学的资金保障。1998年,少数民族学业成就拨款基金项目成立。emaG根据一定的模式向地方教育当局拨款,拨款是英国泛标准基金的一部分,以2004—2005年的标准为例,每个地方教育当局至少能获得35000英镑。其目标是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第一语言非英语的学生,满足双语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学业成就水平。为了支持eaL教学的开展,进入21世纪后,少数民族学业成就拨款基金将拨款对象限定为5—16岁的学生,经费主要用于资助学校雇佣eaL的专业教学人员以及增置相关辅助设施,同时支持eaL教学人员的培训与专业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教育当局及其督导人员、学校都是重要的参与方。2003至2004年,英国教育标准局的督学人员与教育技能部少数民族学业成就项目的成员共同在中小学开展实证研究,探索有效利用emaG的优秀案例。此项研究学校抽样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学校有一名主管人员知晓少数民族学业成就的相关事务,这样的人员被称为ema职员。ema职员应满足以下要求:大部分时间参与到合作教学,且涉及不同的课程领域;小部分时间用于教授特定的学科,并采纳eaL的教学方法;对学校教员进行培训,以提升eaL的教学和课程质量;通过对评估数据的分析来评价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并能合理配置学校人力资源等。[12]通过对学校的分析,一般认为,优秀的学校具备如下特征:ema职员能与教学人员相互协作;高度支持英语的早期学习者;招聘各层次的多语言教职人员;学校与家长、少数民族社区及社区补习学校保持良好的关系等。[12]此项研究成果得到当时的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的推广,成为学校争取emaG补助的参照标准。2011年4月,emaG与其他类似的教育支持性基金并入英国学校专用基金。emaG虽然并入其他教育基金,但仍向合并之前确立的长期资助项目进行拨款,而且,emaG留下的ema职员标准、优秀学校的特征等资源还将继续指导eaL的教学实践。

尽管英国政府出于融入主流社会、提高学业成绩的考虑,针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一直强调把提高英语能力作为重点,但是对于以英语为主的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一直存在不同意见。21世纪前,多元文化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文化论的民族关系理论持有者,对政府移民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批判主要有:对英语的重视事实上造成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与“追求平等”之间的冲突,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意味着要创造机会赋予少数民族语言一定的政治权利,而非单纯地强调英语教学;英国的语言政策并没有很好地保障所有少数群体的语言权利,由于广泛宣传统一使用英语的重要性及对移民群体融入英国主流社会的强调,使少数民族语言越来越边缘化。受这些思想的影响,英国也保留了一些双语教育的实践,但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在主流学校中并不存在。20世纪90年代,双语教育体现为孟加拉语、广东话等常用语言教学进入市中心学校的现代语言课程体系中。

目前,仍有一些有坚定信仰的少数民族在聚居地开展语言、文化教育,但他们常常遭到反对派的抗议,甚至被指控为具有分裂国家的性质。所以,现存的双语教育实践的前景也难以预测。而英国政府则认为在英国实施双语教学缺乏可行性,早在欧共体以通令的形式号召为移民群体开展母语教育的70年代,英国就这种模式在英国不具备可行性。但是要求一对一辅导少数民族学生的辅导者必须具有双语背景,即能够熟练运用学生的母语与被辅导者交流,并且具有很强的英语能力。概而言之,英国语言政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是:

(一)明确语言政策的重要性。长期以来英国针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一直强调把提高英语能力作为重点,经历了从英语作为外国语到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再到英语作为附加语言的变化,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定位更加准确,也折射出对移民性少数民族态度和教育理念的变化。英国政府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第一,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来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良好的英语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教育的关键因素,也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生存;第二,英语作为英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帮助少数族裔进行“文化适应”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语言教育进行英国文化和共同价值观的熏陶,能够缓和公众对文化差异的负面情绪,从而发挥语言教育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采取保障性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能力。制定少数民族学生英语作为附加语言的课程标准。随着语言政策理念的变化,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分散式的独立设班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融合性的教学,并纳入国家课程与评价体系,制定不同学段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相关标准和成绩目标,同时给予资金上的保障。实施个性化的辅导:一对一式的语言辅导无疑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掌握主流语言。英国的操作模式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由政府选拔合格的辅导人员,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由政府负责,在主流教育体制内开展实践,不仅保障了教学辅导的质量,还确保了课后辅导与学校教育相协调。英国对辅导教学的目标做出严格规定,将其设定为:帮助学生获得相应学科所需的语言能力。辅导活动并不涉及“语言能力”之外的事务,也不妨碍少数民族的其他活动,与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等问题并不冲突,不失为一种平衡“共性”与“个性”的良策。

英语教育政策篇7

为了塑造新加坡精神,李光耀在文化层面上创造了“新加坡人”。而新加坡人的文化认同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教育,而教育最基础的就是语言的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出现了许许多多新型的民族国家,这些曾经经历殖民的国家普遍存在着多种语言、多种文化并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李光耀说:“一个新兴国家百废待兴,最需要的就是统一人民的语言。”

历史洪流塑造李光耀的语文观

19世纪中叶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出生于中国广东省大浦县唐溪村。成年之后李沐文乘船“下南洋”。李沐文的儿子李云龙,即李光耀之祖父出生在新加坡。李光耀的父亲出生于中爪哇。所以到李光耀为止,已是离开中国的第四代人。李光耀的祖父是当时一艘轮船上的事务长,经常出海到爪哇或附近的岛屿,因此结缘于住在爪哇的李光耀的祖母。此外,由于当时英国盘踞于马来半岛以及李云龙供事于一个英国人,所以他相信英语应该是全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语言。再加上李光耀的父亲李进坤和母亲蔡认娘两人都出身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都曾在英语学校接受教育。所以他们彼此之间交流最多的语言就是英语,此外,由于当时李光耀的家庭佣人会说马来语和爪哇语,所以李光耀对马来语和爪哇语也相对熟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李光耀还有曾经在英语和华语之间博弈的经历。那是因为其外祖母坚持李光耀应该与渔民的孩子一样,到一所私塾学校学习华文。但那里的私塾老师福建话比较浓重,而且还要学写毛笔字,这对李光耀来说无比艰难。故他又转向另一所比较正规的华校,这所学校不同于私塾,老师的水平不高,但同样让李光耀在全中文的环境中无所适从。最终,几个星期之后,李光耀恳求其母将其转到了一所英语学校,在那里他终于可以如鱼得水,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当时著名的莱佛士书院念中学。中学入学后,李光耀为了能够学得一技之长,立志要成为一名律师。而当时新加坡仍处于英国的管控之下,所以要专修法律,必须要有很强的英语基础。由于莱佛士书院良好的学习环境加上李光耀的勤奋刻苦,所以在那里他取得了很多的好成绩,甚至还获得1940年的安德森奖学金,该奖学金是当时最受重视的奖学金。李光耀说自己是英国殖民地教育制度培育的千分之一最优秀的受英文教育的学生之一。对于这段英语学习经历和英语的环境氛围,李光耀是很庆幸的,他说:“……如果我不受英文教育,我不会了解大环境。受了英文教育,我出国去了解世界。我了解是谁在影响世界的局势,是西方国家,是欧洲,是美国,不是中国,不是印度。如果我只受华文教育,我想我的思维肯定比较狭隘,比较偏见和固执。我会看不清楚事情,更不能从宏观视角来看事物。”

二战到来,日本挥军南下占领新加坡之时。李光耀说自己曾经因为不懂得日本说的话,不懂墙上所贴的告示,被打过一耳光。但是出于对日本人的害怕和憎恶,李光耀仍不愿意学习日文故而改学中文。毕竟华文是自己的语言,而此时的英文知识正处于无人问津之时。日本战败投降的第二年李光耀踏上英土,开始继续自己的学习生涯。全英文的环境,使他有了英国式的标准节奏与口音,但在1948年回新加坡时,李光耀却发现自己失去了说马来语的能力。面对“语言能力会流失”的体会,李光耀说:“任何语言,一旦不用就会流失,就不会在你的大脑中即时自动显现,它可能仍藏在记忆库的某个角落,需要提示或复习才能把它找出来,就像在电脑键盘上按‘控制’键与‘F’键搜索一样。”

在伦敦求学时,李光耀曾经经常出入伦敦戈登广场一个叫中国协会的场所,该协会据他回忆是英国人用八国联军的庚子赔款资助的。参加俱乐部的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在这里李光耀意识到华族文化失落的现象,并且使他产生了“一股不会讲华语或不懂华文的很严重的失落感”。而且据李光耀介绍说自己在伦敦求学时,英国人一般不把他当新加坡人或马来西亚人,而是认定他为中国人。《李光耀回忆录》记言,李光耀在瑞士旅游时,被酒店的柜员问到是否是中国人,当他说自己是马来西亚人,是来自新加坡时,柜员却回答说没关系,让他继续写自己是中国人。故而也再次加深了李光耀对自己是华人的意识。

重塑华语认同与双语政策起步

李光耀曾说:“我和妻子都出身英校,在英国深造期间,我们都很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因为不懂华文而吃亏,我们深感从前在英校所接受的一套价值观并不适合自己。我们没有全盘接受不属于自己文化的价值观,又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这使我们感到不踏实,两头不到岸。”这种没有学到亚洲文化,又不属于英国文化的现象,使他感到迷失在了两种文化之间。所以为了避免后代陷入如此境地,李光耀开始将华语认同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之中。首先李光耀将自己的子女送入了华语学校。其次,这一时期李光耀开始萌生了从其律师生涯中打开通向政治大门的念头。再加上这时的竞选或政治活动也显示了语言的重要性,因为在新加坡讲华语或方言的人占据多数,但是他们与接受英文教育的政治派别或党派关系淡漠,彼此独立。于是1954年李光耀等人成立了人民行动党,并誓言“建立一个使用多种语言,有同步传译设备的立法机构”。但李光耀仍因自己华语的捉襟见肘使他不能够聆听来自大多数华人的声音,也使他在1955年面对候选人蓝天的挑战时显现窘态。不过自此李光耀学习华文的动力才更强大。再者,1954年5月,因马来西亚大学学生在杂志《华惹》发表煽动言论,8名大学生被逮捕。华校学生请求李光耀替他们请布里特办案。这一次与华校生的接触,使李光耀认识到华校生们卓越的组织能力和严明的纪律性、鲜明的目标性,而这些正是英校生所不具备的。此外通过这一案件也使他认识到殖民地政府对移民社群排斥,使华校在自生自灭中滋生了对社会的怨恨。所以拉拢华校,拉拢这些与英校生和马来人所迥异的有着坚定信仰的人群,李光耀认为这是他们事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1955年福利车厂暴动,引起当政者开始考虑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这也迈开了双语之路的步伐。该事件的缘起是在1955年4月福利巴士车厂工人罢工,229人被开除。5月12日清晨5时左右,当50名工人阻止巴士驶出时,引起了警方与工人之间的直接对峙。当天下午,学生、罢工工人与警方又发生了混战。晚上的时候情况更是趋于恶化,暴乱之中一名警察丧生,一名华校生被打死。政府参与处理时,面对附加了有条件的停课令,学生们又发起了静坐示威。面对诸多事端,政府成立了“立法议员各党派委员会”来调查华校情况。1956年教育部长周瑞麒,说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案是政治方案,虽然从教育角度来说不然。但是当时推行双语和三语教育是为了在各种族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培养一种以新加坡为中心的意识和共同效忠马来亚的精神。尽管当时的报告书提出了很多建议,但真正落实到点上的却很少,直到1959年人民行动党提出了党的教育政策,其中包括“平等对待四种语文源流,四种语文都是官方语文;推广双语教育;四语文源流学校合流,以英文作为主导的共通语;教育必须为政治、经济和社会服务……”由此双语政策终于开始起步。

李光耀说,1959年以前,新加坡多元种族的人民就好像是水族馆里不同种类的鱼,虽然近在眼前,却是被分开来。1958年,人民行动党刊载的《教育政策问题的国家路线》一文中也指出:“教育政策的基本准则,归根究底是源于政治目标和立场。”据此,李光耀也说如果政治立场是以种族为本,那么教育政策就以种族为出发点;如果政治立场是以国家为本,那么教育政策同样反映这个立场。这为新加坡的教育之路蒙上了政治色彩的基调。

但是新加坡奔向双语之路的进程中又分为了两个阶段,1965年新加坡的独立是双语教育政策的节点。坦率地讲,作为知识分子我们不希望政治干涉教育太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教育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政治紧密相关。新加坡独立前,当时的领导人是极力希望与马来西亚合并的,所以起始新加坡将马来语定为国语。同时新加坡的教育方针也主要落实到了要求各种族平等,要求各种族的教育与语言平等,要求新加坡所有公民就学和就业的机会平等。如此才能使不同源流的教育体系统一,才能够用“共同的国家观念和衡量事物的共同标准”教导民众。但是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虽然这不是新加坡自愿的,但这突如其来的突变既改变了新加坡的国家发展道路,也使得新加坡的教育政策出现了新的转变。而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占多半而又处于马来世界的小国,李光耀在震惊变化如此之快之际又开始了考虑新加坡何去何从的问题。在形势逼迫下,李光耀等认为新加坡既然是作为一个依靠国际贸易的国家,那就必须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因为在他看来无论是华语还是马来语还是其他语言,都不能够团结不同种族的人民,只有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才能有“好日子”。但是“学习母语,还附带了解自己种族文化历史,建立文化底蕴,能在人前信心满满,有了抬头挺胸的底气的作用”。李光耀说:“我们的双语政策,制定之初,就是一以英文为谋生工具,二通过母语以保留传统文化价值。”

现实和理想有时候并不总一致,所以在1975年国防部针对受英文教育、中四会考及格的国民服务人员的英文识字水平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能够真正应付日常英文的人仅有11%;此外另一项英文程度测验也发现,英文源流的学生及格率64%,非英文源流的却只有4%,这样的成绩在近二十年的努力面前是苍白失色的。

曲折中前进的双语之路

针对教育上取得的不光彩的成绩,李光耀进行了进一步改革。首先他亲自执掌教育部,并请当时担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吴庆瑞协助。1978年吴庆瑞兼任教育部长,1979年他拿出了《吴庆瑞报告书》。李光耀说,这次的调查报告,可以说是新加坡教育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报告书说:“今后几年将演化出来的新教育制度,将是一个英文占显著地位而母语程度(华文、马来文、淡米尔语)稍有降低的制度。”由此最终确定下来了英语为主,母语为辅的教育体制。1984年教育部宣布从1987年起,除了特选学校,全国学校都要以英文为第一语文,母语为第二语文,同一源流。特选学校是新加坡教育史上比较特殊的存在,它是在南洋大学被改造之后,适应形势而挑选的9所历史比较悠久、基础比较扎实的学校。

南洋大学是新加坡历史上第一所华文大学。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新加坡的教育限制很多,一不准学生去中国读书,二出去了就不要回来。针对如此情况,当时福建会馆的成功商人陈六使等便准备筹划建立一所华文大学。1956年在各个阶层华人的支持下,南洋大学正式成立。但受当时地缘政治环境所限,南洋大学得不到政府的任何资助。人民行动党成立后,南洋大学又再次因为坚持全华文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成为政治上的棘手问题。且面临行政语言是英语的局面,南洋大学毕业的学生就业也比较困难。到70年代,南洋大学不仅面临着招生数量下降的问题,还存在学生生源质量下降的局面。由此在政府的再次掌控下,南洋大学在1980年与新加坡大学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学院也在南洋大学的旧址上发展起来。南洋理工学院即现在的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大学的终结,使得以华文为主的中学小学必须面临相应的变动。为了保住“母语的文化底蕴、民族气节以及母语带来的原动力”,同时又能够为不同种族提供共同的语言环境和共同的价值概念,双语政策缺一不可。为了扭转家长将学生送往英校的大趋势,必须要提高华校的英文水平和教学质量。由此选择特定学校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978年教育部宣布“特别扶助计划”的9所学校:圣公会中学、公教中学、华侨中学、中正中学(总校)、德明政府华文中学、海星中学、南洋女中、立化政府华文中学、圣尼各拉中学。2000年南华中学,2012年南侨中学又先后进入特选学校。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华文华语的经济价值日益提高,虽然在新加坡说英语的家庭持续增加,但是选读高级华文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在华文已经具有经济价值、已经变得很有力量的今天,李光耀再次告诫:“学华文不要学过了头,对新加坡来说英文还是最重要的……”新加坡特殊的地缘位置,特殊的发展经历使得李光耀不断地提醒当政者或新加坡人时刻谨记英语为主母语为辅的理念。这是新加坡存在的基础,也是新加坡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在双语之路上,除了以上的改革调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是推广华语运动。因为“下南洋”的华人在新加坡常用的语言都是各自的方言,虽然福建话日渐成为共通语,但是由于其比较粗俗,而又没有文字,所以这就要求当局者选择“一种有价值、高素质的语言”――华语,因为华语是华人世界应用的、研究的语言。而1980年新加坡调查显示:5岁以上的华人,有87%的人用方言和父母进行交谈。社会用语也同样以方言为主。由此虽然存在着反对的声音,但是为了使新加坡真正落实双语方针,真正将新加坡建成一个和谐、团结、进步的国家,新加坡开始了从1979年到2009年的三次华语运动。三十年的华语运动,已经基本改变了新加坡讲方言的环境,新加坡的语言环境也已经按照李光耀预设的方向前进着。

但是方言被华语取代后,新加坡又面临了讲英语趋势的不断增强的局面,到2009年讲华语的家庭仅剩下40%,同时讲英语的家庭则从26%上升到了60%。由此李光耀又开始鼓励华人家庭从小和小孩子讲华语,李光耀说:“世界环境的急剧改变,使得华语和英语成为现代人必要的沟通工具。懂得英语,可在英语系社会及发达国家挥洒自如,懂得华语则可以和崛起的中国联系。英语既是世界上最通行的语言,也是新加坡最重要的工作语言,所以非学好不可。至于华语,则是全球华人的共同语文,不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国13亿多人口的同性语言。”

当然在这其中各种改革和调整也是伴随而行的,李光耀曾说双语政策是他这么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推行得最艰难的政策,甚至在今天还要不断地应对各种现状、解决各种问题。据统计新加坡自1979年以来,在教育共做过6次检讨,最近的一次是在2011年。2011年的一次调整是为了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加强学生在英文书写和沟通上的能力,这次调整的具体工作是成立了新加坡英语学院(englishLanguageinstituteofSingapore)。此外2011年新加坡教育总司长还公布了一项《母语教育检讨报告书》,这次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使学生在学习母语时要活学活用、乐学善用。并且教育部在此报告书后制定了鉴定母语能力的指标――语言能力描述(proficiencyDescriptors)。

英语教育政策篇8

>>河南2014年自考报名时间|>>河南2014年自学考试时间

2014年河南自考科目安排(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专业层次学制主要课程音乐教育专科两年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本科两年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经济法专科两年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两年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汉语言文学专科两年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本科两年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涉外秘书学专科两年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本科两年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对外汉语本科两年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英语翻译专科两年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本科两年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日语专科两年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本科两年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英语专科两年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本科两年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外贸英语专科两年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本科两年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公共事业管理专科两年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本科两年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工商企业管理专科两年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国际贸易专科两年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本科两年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金融管理专科两年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本科两年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会计(电算化)专科两年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本科两年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人力资源管理专科两年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本科两年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文化事业管理专科两年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文化产业本科两年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经济信息管理专科两年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本科两年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游戏软件开发技术专科两年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本科两年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电子商务专科两年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本科两年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信息技术教育本科两年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计算机及应用专科两年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专科两年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本科两年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电子技术专科两年英语(一)、电工原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工程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物理(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服装设计专科两年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本科两年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数控技术专科两年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本科两年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视觉传达设计专科两年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Vi)、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本科两年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动漫设计专科两年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本科两年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生物技术专科两年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生物工程本科两年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食品工程专科两年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本科两年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景观园林本科两年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新闻专科两年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本科两年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应用心理学专科两年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本科两年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小学教育专科两年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本科两年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学前教育学专科两年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本科两年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本科两年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教育管理本科两年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英语教育政策篇9

(一)澳大利亚语言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从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政府一直采取“语言同化”政策,企图将土著族群和外来移民同化为单纯使用英语、遵循盎格鲁—撒克逊价值观的文化族群,强迫土著族群和移民放弃本族群语言而接受英语教育,以形成澳大利亚“同一化”的社会和单一英语制的国家。针对土著族群,政府在其聚居区建立寄宿制学校,要求土著学生必须住校以远离其家庭和社区。在学校,教学语言为英语,土著语言被禁止使用。这一语言同化政策剥夺了土著学生语言教育的权利,削弱了他们对本族群的认同。在长期的语言同化压力下,土著语言遭受严重摧残,其中110种濒临灭绝。[1]针对移民,澳大利亚政府于1901年出台了《联邦移民抑制法令》,其中的“白澳政策”禁止非欧洲移民进入该国,目的就是维护英语单一语言、不列颠单一文化的纯洁性。尽管在二战之后,澳大利亚政府逐渐接受来自非欧洲的移民,但政府对移民依然采取同化措施以维护单一语言和文化的国家形象。移民的语言被认为是获取英语语言知识的障碍,因此,移民的后代必须放弃本国语言和文化,到国立学校学习英语。“当时澳大利亚图书馆几乎没有移民语言的书籍;不同种族的报纸必须用英语发行;电视也是单一英语的媒体”。[2]

(二)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国策的带动。澳大利亚政府实行的语言同化政策非但没有实现澳大利亚“同一化”的社会,反而使国家处于土著族群的利益诉求和外来移民群体整合的重重矛盾与冲突之中。20世纪6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倡导的尊重文化多样性、承认族群平等权利的价值理念迅速从北美传播到澳大利亚,激发了澳大利亚土著族群和移民对平等权利的诉求意识。[3]随着土著族群和移民群体力量的不断壮大,他们的语言认同意识和语言权利意识逐渐增强,他们要求政府制定新的语言教育政策保护其语言教育权利、拯救和复兴族群语言、增强族群认同感和归属感。澳大利亚政府逐渐意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正视澳大利亚是由多个族群构成的多元文化共同体这一事实。1973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并在1989年把它确立为国家的基本国策。这项国策“通过认可、包容、重视和赋予其传统和文化多样性将澳大利亚发展成为统一、和谐、持续发展的民主国家”。[4]此项国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国家利益至上,承认澳大利亚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族群的语言文化权利,保护和开发各族群的语言文化资源,以实现澳大利亚各族群的共存共荣。这项多元文化主义国策为解决澳大利亚社会存在的语言、文化、政治、族群等诸多矛盾,为澳大利亚实施多元化语言教育战略提供了重要理论的基础。

二、语言教育战略观

在多元文化主义国策的带动下,从1973年开始,澳大利亚全面实施多元文化主义的语言教育战略。多元文化主义所倡导的尊重、认同文化多样性、保护各族群语言文化权利和语言文化资源的理念渗透到语言教育战略的指导观念之中,形成了三种语言教育战略观:语言教育战略认同观、语言教育战略权利观和语言教育战略资源观。

(一)语言教育战略认同观。在多族群国家中,国民应具有国家意识和族群意识,而这两种意识是在语言教育所形成的族群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认同和族群认同大部分是经由语言建立起来并加以维持的。”[5]因此,语言教育战略认同观既包括语言教育战略国家认同观,也包括语言教育战略族群认同观。前者旨在通过官方语言(英语)教育培养一种能把国家中各族群团结在一起的国家认同,后者在澳大利亚族群内部培养一种以族群语言为特点的族群认同。语言教育战略国家认同观强调国民所享有的共同的语言和语言教育是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家有权对澳大利亚各个族群进行官方语言教育并在学校确立官方语言的主导地位,从而促进国民的国家身份认同,维护国家的统一。语言教育战略族群认同观主张应尊重各个族群的语言、历史和文化,保护族群语言资源和文化传统,鼓励各族群进行本族群语言的学习,保证所有族群享有均等的语言教育权利,使所有族群的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得到尊重和包容,这其中包括对本族群语言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他族语言文化的承认与尊重,从而实现多元文化主义所倡导的多种语言文化的共存共荣。

(二)语言教育战略权利观。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承认各族群的差异性,规定了各族群享有发展自己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的权利。澳大利亚语言教育战略权利观既强调语言教育权利的平等,也强调语言教育权利的差异。平等的语言教育权利是指澳大利亚所有国民均享有接受官方语言教育的权利,享有保护和传承族群语言的权利。但是,由于不同族群的语言、文化具有差异性,国家赋予这些族群差异的语言教育权利。例如,国家将语言教育权利转移给土著族群,使土著族群有权掌管自己的语言教育,制定自己的语言教育政策。同时,国家也可通过立法形式以及对土著族群和移民语言文化进行政策资助的方式来展现其语言文化的特殊性和多元性。

(三)语言教育战略资源观。澳大利亚具有种类丰富的土著语言和移民语言(社区语言)。历史上政府采取的语言同化政策致使土著语言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在多元文化主义国策的推动下,政府逐渐意识到语言的资源价值。首先,国家官方语言(英语)教育资源具有巨大的价值,国民掌握英语对其平等参与国家事务、享受权利将带来巨大的价值。其次,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国家保护和利用土著族群和移民语言教育资源,以实现传承土著族群文化和移民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再次,国家语言能力对澳大利亚国家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澳大利亚加大了与世界尤其是亚洲的经贸合作。亚洲语言、文化教育对实现国家经贸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国家优先发展亚洲语言教育,提升国家语言能力为国家经济利益服务。

三、语言教育战略内容

在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观指导下,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具体可分为官方语言推广教育战略、土著语言及移民语言保护教育战略以及面向世界、融入亚洲的多元化外语教育战略。

(一)官方语言推广教育战略。官方语言推广教育战略是澳大利亚培养国家认同,提升国家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1987年,澳大利亚颁布了《国家语言政策》,这部综合性的国家语言政策对澳大利亚语言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政策明确规定了英语作为澳大利亚的国语和官方语言所具有的支配地位,并提出在全国实行“全民英语”的语言教育战略,在全国广泛开展英语教学,大力提高全民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水平。[6]1991年澳政府《澳大利亚的语言:澳大利亚语言与读写能力政策》白皮书,再次强调了英语是澳大利亚的国语,指出国民只有精通英语,才能享有平等的生活机会和充分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为国家的各项发展做出贡献。[7]为帮助土著族群更好地掌握官方语言,澳大利亚政府于2000年颁布了《国家土著族群英语识字和算术能力发展战略》。该《战略》意在通过提高土著学生入学率、增加土著学生学前教育机会等措施,提高土著学生的英语识字能力和算术能力,使土著学生享有平等的语言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8]同时,为了使新移民尽快地融入澳大利亚社会,澳大利亚政府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提高移民官方语言能力的教育培训政策。例如,政府出资在各州各地区开展官方语言培训项目、第二语言培训项目(eSL),旨在为母语为非英语的外来移民提供语言学习的机会,增加其受教育的机会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增强其国家归属感。澳大利亚政府颁布实施的官方语言推广教育战略,尤其是针对土著族群和外来移民实行的官方语言教育,有助于提升国民的国家认同意识,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国家的发展。

(二)土著语言及移民语言保护教育战略。1987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布的《国家语言政策》中规定了土著语言在澳大利亚社会中所享有的特殊地位,并指出所有国民均享有使用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的权利及接受其他语言教育的权利。1999年政府颁布了《21世纪澳大利亚学校教育的国家目标》,该政策提出了土著学生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包括语言教育权利。政策规定“所有的学生理解并认可土著语言和文化资源对澳大利亚社会的价值,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加深理解,为土著族群和非土著族群的重新融合做出贡献并从中获益”。[9]在上述政策的带动下,针对土著族群的语言教育项目得到广泛开发。政府出资在澳大利亚的公立和非公立学校中开展土著语言计划,2009至2012年政府斥资5640万美元支持土著语言教学。同时,土著语言保持项目、土著语言支持项目、双语教育项目等得以全方位开展,意在拯救、保护土著语言资源,促进文化间的相互融合,传承土著族群文化。[2]同时,为了使移民更好地分享多元文化的成果,共同构建澳大利亚丰富的语言文化生活,保护澳大利亚的文化多样性,政府在移民社区开展了种类丰富的语言教育培训项目,例如“非英语语言培训项目Lote”等,给移民提供在澳大利亚学习本族语言的机会。[10]在华人聚居区,政府为华裔后代开设汉语培训课及汉语文学类课程等。这些举措使移民能够延续本族群的语言,促进族裔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同时也丰富了澳大利亚文化,使多元文化更具生命力。

(三)多元化的外语教育战略。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从20世纪80年代起,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面向世界、融入亚洲的多元化外语教育战略,大力发展多语言教育。1991年颁布的《澳大利亚的语言:澳大利亚语言与读写能力政策》白皮书,设定了外语学习的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到2000年,学习外语的12年级学生的比例增加到25%;所有国民将有机会学习一门适合他们需要的外语。”[11]具体目标包括“全面开展高质量、创新性的语言学习项目,满足澳大利亚国内与国际上的语言需求;提高所有语言项目的学习成效,特别是具备有效交流的能力”[7]等。白皮书将汉语、日语、阿拉伯语等14种语言确立为优先发展语言,在全国范围内强化外语教育。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加快了融入亚洲的步伐,亚洲语言能力成为澳大利亚拓展其国家利益、获得国家间认同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武器。澳政府于1994年颁布了《澳大利亚学校亚洲语言研究策略》,目的是全面推动澳大利亚学校实施亚洲语言和研究计划。该战略将汉语、印度尼西亚语、日语和韩语作为优先发展语言,在学校建立亚洲语言学习和研究中心,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2008年澳大利亚政府启动“全国亚洲语言与学校项目研究项目”,政府出资6240万美元支持汉语、印尼语、日语和汉语等四种亚洲语言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亚洲语言能力,促进与亚洲文化的相互理解。同时,扩大亚洲语言教师的数量,为开展高级别语言的学习设立专门课程。该项目的目标是“到2020年,至少要有12%修完12年级课程的学生能够流利地说出一种上述亚洲国家的语言,以胜任与亚洲的商贸工作或达到大学的语言要求”。[12]目前,亚洲语言已成为澳大利亚国家外语教育的重要语种,。

四、相关评价

(一)为澳大利亚实现和谐统一的社会格局奠定了语言基础。语言和谐是国家和谐的重要前提。因而,历史上澳大利亚政府实施语言同化教育政策抹杀了族群的语言文化权利,破坏了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引起了族群之间的重重矛盾。澳大利亚政府逐渐意识到,“多语言、多方言是国家宝贵的社会经济文化资源,而不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道路上的障碍。因此,语言和谐追求的是多语言、多方言的共存和繁荣,各种语言和方言不论大小,都能拥有各自的生存发展空间,各就其位,各司其职”。[13]1973年,澳大利亚开始实行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此项战略给予所有族群以平等的承认,培养各族群积极的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赋予族群平等的语言教育权利,保护并开发语言资源。这项战略以多元、和谐作为重要价值取向,为澳大利亚形成和谐统一的社会奠定了重要的语言基础。

(二)为澳大利亚所有族群享有平等的语言教育权利提供了战略保证。在多元文化国家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是语言……语言权利是少数人群体希望最早得到的权利之一”。[14]在澳大利亚的历史上,政府对土著族群和移民采取的语言同化教育政策,对族群语言和文化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以及土著族群和移民争取平等语言权利诉求的日益高涨,澳大利亚政府意识到保护少数族群语言权利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从宏观上制定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这项战略为拯救澳大利亚境内所有族群语言、保护各族群的语言教育权利提供了保证,使各族群的语言文化传统得到尊重和发扬。

(三)为推动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持。1973年,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实施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之后,1987年《国家语言政策》正式公布。这项政策不仅结束了澳大利亚单一英语制的历史,还保证了澳大利亚语言发展的多元化取向。政府在大力推广官方语言教育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了土著族群语言教育、移民(社区)语言教育、双语教育、第二语言教育的规模。政府针对土著族群制定的《21世纪澳大利亚学校教育的国家目标》和《澳大利亚土著族群教育法案2000》推动了土著族群语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其语言教育权利越来越多地得到承认,土著语言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在全国的学校,土著语言教育得以广泛开展。《澳大利亚的语言:澳大利亚语言与读写能力政策》白皮书和《澳大利亚学校亚洲语言研究策略》的颁布实施,为澳大利亚外语教育均衡和多元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语言和文化活力。毋庸置疑,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是国家进行多元化语言教育改革、促进语言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英语教育政策篇10

>>青海2014年自考报名时间|>>青海2014年自学考试时间

2014年青海自考科目安排(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专业层次学制主要课程音乐教育专科两年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本科两年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经济法专科两年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两年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汉语言文学专科两年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本科两年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涉外秘书学专科两年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本科两年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对外汉语本科两年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英语翻译专科两年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本科两年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日语专科两年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本科两年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英语专科两年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本科两年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外贸英语专科两年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本科两年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公共事业管理专科两年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本科两年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工商企业管理专科两年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国际贸易专科两年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本科两年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金融管理专科两年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本科两年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会计(电算化)专科两年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本科两年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人力资源管理专科两年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本科两年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文化事业管理专科两年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文化产业本科两年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经济信息管理专科两年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本科两年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游戏软件开发技术专科两年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本科两年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电子商务专科两年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本科两年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信息技术教育本科两年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计算机及应用专科两年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专科两年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本科两年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电子技术专科两年英语(一)、电工原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工程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物理(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服装设计专科两年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本科两年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数控技术专科两年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本科两年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视觉传达设计专科两年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Vi)、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本科两年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动漫设计专科两年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本科两年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生物技术专科两年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生物工程本科两年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食品工程专科两年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本科两年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景观园林本科两年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新闻专科两年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本科两年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应用心理学专科两年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本科两年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小学教育专科两年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本科两年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学前教育学专科两年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本科两年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本科两年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教育管理本科两年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