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媒体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3:45

互联网媒体的特点篇1

本文着重从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总体特征出发,探讨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产业范围、业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新闻资讯类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发展的思考。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产业范围;第二部分侧重分析当前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种类及发展现状;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发展趋势及其主要特征;第四部分重点探索新闻资讯类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发展的思路。

一、互联网新媒体的业务范围和特征

根据维基百科,新媒体一词可以从产业区分、人机接口、艺术运动、及其多媒体形式来诠释,不同的诠释是由于不同领域的观点(产业、科技、艺术、及传媒)的出发点之不同。从产业区分的角度,所谓的“旧媒体”所包涵的产业范围,指的是印刷的报纸及杂志,电子的广播与电视。相较之下,“新媒体”所包涵的产业范围不如旧媒体的明确,其产业类型可以包括电玩产业、动画产业、搜索引擎、网络拍卖、等等[1]。

自互联网发展以来,业界对互联网新媒体这个概念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本文以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对“第四媒体”的界定,来阐述互联网新媒体的含义:第四媒体是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后出现的因特网和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从广义上说,“第四媒体”通常就指因特网(因特网是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过,因特网并非仅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因特网还具有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重要功能;从狭义上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因特网这个载体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2]。

从各类媒体的特征分析,报纸的深度、广播的即时性、电视的现场感、网络的互动性使得四大媒体各有其突出的特点,下表对这四大媒体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比较:

表1四大媒体典型特征比较

特征

传统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形式单一,文字单一,声音图文、声音和影像图、文、声音和影像受众被迫阅读,不可更改自由阅读,可转发技术印刷技术无线电技术成像合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互动性弱,尚停留在读编往来阶段较弱,听众可参与某些节目的即时互动弱,交互性只表现在专题节目中较强,但受众难以掌握主动盈利模式发行,广告广告广告,付费频道广告,娱乐,付费内容存储性可存储,但不方便查询本身不能存储,需借助第三方介质随时存储,查询方便移动性好好差较好到达率««««««««««使用时间««««««««信息容量«««««««««表现能力««««««««反馈速度«««««主动提醒«地域性能力««««««««分众能力««««««时段性«««««行为挖掘««««««««用户内容参与度««««««««

注:«->«««««:弱->强

由表1可见,互联网新媒体突出的特点反映在受众可自由阅读、可转发,媒体互动性强,存储性强;信息容量巨大;反馈速度快;用户行为挖掘能力强;用户内容参与度强等方面。

二、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分类及发展现状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互联网新媒体业务有多种分类方式,本文着重从媒体内容提供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出现的互联网新媒体进行分类。具体包括以下五类:传统媒体的网络化业务、纯粹基于互联网的大众新媒体;基于用户自生产内容(UGC)的社会性媒体(Socialmedia)、互联网搜索引擎、聚合媒体(mushupmedia)。

第一,传统媒体的网络化业务是基础的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形式。传统媒体,尤其是报刊业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是无法回避的,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信息,因此传统媒体数字化是其不可逾越的生存之道。至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企业,也面临着互联网广播、互联网电视服务的挑战。传统媒体网络化衍生而来的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已经是,并仍将是重要的互联网媒体类型。例如,《财富》杂志网络版、《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南方周末》网络版等网络媒体均是依托传统报刊类媒体发展而来;央视网络电视(n.com)、中国广播网()则是依托传统电视、广播媒体发展而来,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图文、广播和电视服务。该类业务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有雄厚的传统媒体内容为依托,并且能够更大程度地覆盖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不同的用户群。

第二,纯粹基于互联网的大众新媒体是传统媒体运营模式在互联网载体上的对应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人认识到可以采用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发展独立的新媒体。简单而言,传统媒体的大量“媒体记者+编辑”生产模式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依然有效,并且结合互联网内容的低成本和广覆盖的独特性,可以做到比传统媒体更深远的产业影响。例如,新浪网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新闻网站,依靠大量的网络媒体记者/编辑团队,成为中文网络新闻媒体的巨无霸,在全球范围内注册用户超过2.3亿,日浏览量超过7亿次[3];美国著名的通信技术专业网站Lightreading.com,致力于通信技术领域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目前月均独立用户超过4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通信类专业媒体;ZCom、poCo等电子杂志提供商更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p2p技术,在互联网上将杂志模式发扬光大。该类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与传统媒体相比拥有更低的内容成本,更丰富的内容量和更佳的用户体验。

第三,基于UGC的社会性媒体业务是颠覆了传统媒体内容提供模式的创新互联网媒体业务形式。过去,传统媒体采用的是精英化的记者编辑内容提供模式,读者则是被动的接受媒体信息,而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给予了用户内容的自主权,时下流行的web2.0概念的核心元素之一就是UGC。比较典型的案例有: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成立1年半,日浏览量突破1亿,截止至06年上半年,共25亿段视频被浏览,用户日上传视频量达6.5万段;起点中文网作为中文原创小说网站,2002年成立,2006年8月,日浏览量过亿,注册用户达500万、原创作者达6万、原创小说超过8万本、作品字数超过20亿;另外,博客作为一项新兴的个人媒体类工具,在中国迅速扩散开来,目前已经有近1/5的网民青睐在网上写博客,即博客作者约有3094万人[4]。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了UGC社会性媒体业务充分解放了读者自由信息与交流的需求,以崭新的“草根”内容提供模式冲击传统“精英”模式。该类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提供成本低,用户自发形成的海量的、个性化的内容更容易满足相关群体的需求。

第四,互联网搜索引擎业务是以搜索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内容为基础的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形式。这类业务模式的特点就是它是以搜索技术作为驱动力,整合互联网上的内容资源,以更便捷、更精确的方式将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提供给用户。Google毫无疑问是这类新媒体的霸主,它聚合了互联网上超过100亿的网页,目前美国月均搜索超过40亿次。Google!news业务是Google推出的基于搜索技术实现的新闻资讯类门户,它通过卓越的技术手段,以极少的人力实现了勘与庞大的编辑团队比拼的资讯门户。大部分美国人甚至认为,在Google上搜索不出来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技术优势,搜索引擎媒体在互联网媒体领域占据了领导地位。

第五,聚合媒体业务是互联网mushup技术应用于媒体领域的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形式。聚合媒体业务强调的是对站外媒体资源的利用,通过接口标准读取站外媒体资源信息,并通过一定的算法或内容组合以崭新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最基础的就是采用RSS和atom之类的技术聚合相关内容,例如iGoogle、Yahoo!360等个性化主页和GoogleReader、周博通等RSS内容聚合服务,就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资讯内容整合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用户DiY自己的资讯平台。另外,Diggdot.us也是聚合媒体的一个例子,它整合了Digg.com、Slashdot.org和Del.icio.us上与技术有关的内容。聚合媒体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能够更适合于精细化运营,能够低成本的更好的满足细分用户群的需求。

表2对上述五大互联网新媒体特征进行了比较。

表2五大互联网新媒体典型特征比较

特征传统媒体网络化业务纯粹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媒体基于UGC的社会性媒体互联网搜索引擎媒体聚合媒体运营成本优势««««««««««««««««内容量优势««««««««««««««内容差异化优势««««««««««««««用户覆盖度««««««««««««««««用户参与度«««««««««««««市场吸引力««««««««««««««««««

注:«->«««««:弱->强

对各类互联网新媒体而言,用户规模仍然是其关注的焦点,广告仍然是其核心盈利模式。与传统媒体广告相比,诸多广告主逐渐倾向于投放网络广告,互联网新媒体的广告市场份额也日趋增加。图1展示了中国和美国媒体广告市场份额的状况,2005年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分别为31.3亿元和130亿美元,分别占各自媒体广告市场的4%和9%。

图1中美媒体广告市场结构(2005)[5]

互联网媒体的特点篇2

带着这一问题,笔者于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专门针对党报应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提升其传播力的大规模读者调查活动。本次调查的对象总体上界定为内蒙古地区18~65岁较为稳定的报纸读者,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5340份,回收有效问卷48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

调查显示,在媒介环境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以其便捷化、易携性的优势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要媒介。在对《内蒙古日报》的读者媒介接触行为的调查中显示,62%的读者主要利用手机和网络获取新闻信息。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正日益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手机媒体也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本次调查显示,在《内蒙古日报》的读者中,41%的读者将手机作为第一新闻来源。

由此可见,手机正逐渐成为党报的传统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且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了比较明显的“互联网+”的特色。有22.4%的读者偏爱“互联网+手机”式的媒体组合,19.1%的读者偏爱“互联网+电视”的媒体组合,还有21.4%的读者偏爱“互联网+报纸”的媒体组合,三者相加所占百分比达到了62.9%。可见,当代大多数党报受众更喜欢“互联网+”式的媒体组合式传播。

那么,民族地区的党报如何才能做好“互联网+”的媒体组合式传播呢?根据此次调查的数据,笔者认为切实做好党报“互联网+”,是提升新时期其传播力的重中之重。

一、树立“互联网+”的理念融合之“心”

民族地区党报“互联网+”的核心是什么?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的党报从业人员,从各级领导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能不能真正领悟“互联网+”的核心所在。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互联网业已形成“突出的平等性”“超强的互动性”“海量的信息存储性”“传受双方身份的模糊性”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恰恰是我们今天建立“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时需要重点注意的核心所在。不过要想使这个核心能真正融入到党报的日常传播中,还需要我们的党报从业人员能多看一看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尤其是商业类新媒体的从业人员是如何工作的。特别是他们在进行选题策划、报道框架的搭建、写作风格的形成时的工作方法,更是需要重点学习的,甚至将党报工作人员适时输送到成功的商业化新媒体中去锻炼,也不失为一种能取得成效的好方法。

另外,树立“互联网+”的理念融合之“心”,还需要党报从业人员真正形成新媒体那种“网民”导向性的工作思路,在进行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多听听读者的心声,多借助新媒体的互动性工具和读者打成一片,多了解一下读者想通过你的报道知道哪些内容,以此作为开展相关报道的指导方针之一(另一个指导方针是党和政府的新闻工作要求),这样自然就会有效避免很多党报目前出现的谁办谁看的尴尬局面。

二、搭建“互联网+”的载体融合之“形”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纸张的运用正变得越来越少,也可能再过若干年,纸张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即便纸张真的会有消亡的一天,作为向公众传递新闻资讯的“报”的这种媒体形态还会存在,只不过其称呼中可能会没有了“纸”字,因此从这点而论,很多人所预测的报纸将消亡其实也不完全正确,毕竟,即使纸消亡了,但报还会继续存在。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我们也可以看见这样一种现象,即利用手机作为上网工具获取信息的人群正在快速上升。根据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在这6.68亿网民中,主要利用网络看新闻的用户超过了5亿(这个数字在2013年12月还是4.91亿)。5亿多的人在利用互联网获取新闻资讯,这个数据除以全国的人口数量13.6亿,其比重也是比较惊人的,而这还只是没有计算人口年龄差异这一因素,在20~30岁的年轻人中,喜欢以互联网而非报纸获取资讯的人群比重就更高了。

笔者曾经选取100名大学生做过一个小范围关于新闻资讯获取途径的调查,结果发现经常看报纸的仅有3名同学,偶尔看报纸的有8名同学,基本不看报纸的有89名同学。可以说,年轻人中,报纸的潜在读者群正在日趋下滑。当然,这种下滑并不意味着现在的年轻人不看新闻了,而是他们已经把获取新闻资讯的平台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大量地借助电脑、手机来上网看新闻。

在了解到读者接受新闻资讯习惯的这一变化后,作为报纸中重要组成的党报,就更有必要考虑载体的革新。为了更好地吸引有着不同阅读习惯的不同层面的读者,党报完全可以采用一种以多样化载体进行传播的方式,简言之即:一方面,建立起手机客户端、手机报、微信公共账号等多元化、多维度的信息传播平台;另一方面,在纸版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重要的新闻可以在标题后面附上二维码,同时在头版也要把手机客户端、微信公共账号的二维码登上,以方便读者“扫一扫”的需要。

在这方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媒体融合的试点单位,内蒙古日报社的做法值得借鉴。在载体融合方面,内蒙古日报社以“制定规范――搭建框架――业务开发――系统集成”的模式搭建起了系统化的“中央厨房”,建立起了包括融媒体生产系统、“中央厨房”管理系统、蒙汉文出报系统、蒙汉文新媒体系统、融媒体中心运营平台、多内容管理系统、索伦嘎新蒙文和俄文媒体融合系统等具体平台在内的综合性融媒体平台,打通了报、网、端的信息生产流程,理顺采、遍、发各环节的协同机制,并且再造了采编流程,建立起了以多媒体数据库为核心,面向融媒体出版的数字复合平台,形成了统一的数据交换规范,从而实现了内容生产的多媒体化、内容传输的多介质化、对外传播的全方位化。

不过在这一多元化信息传播平台的建设中,切忌不要出现多张皮现象,即不要出现网站是网站、手机客户端是手机客户端,大家“各自为政”的现象。要知道“互联网+”不是两张皮式的单纯的叠加,而是一种水融式的媒体融合。而这种媒体融合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的有机融合,特别是人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有机融合,如果没有实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有机融合,那么即便报社的新媒体平台搭建的再多元、再豪华,恐怕还是难以实现真正的融合。

三、组建“互联网+”的全能化工作之“体”

伴随着融合化媒体的出现,为了更好地做好“互联网+”的相关工作,党报内部(包括融合后的各个新媒体平台)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采编人员也就自然而然地需要具备一种全能化的工作能力,而不应该再像传统的单一化报纸时期那样“一支笔走天下”了。

我们这里所说的全能化的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就是,采编人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采访、写作功底,而且还能熟练掌握诸如照相机、摄像机的使用,图片的后期加工,音视频节目的后期剪辑制作,网络及移动平台专题的策划制作、页面的维护,甚至数据新闻的挖掘采写等。这样,一则新闻出现后,一个记者就可以提供多种形态的新闻表现形式,而这对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是大有裨益的。

在这方面,内蒙古日报社在2016年初组建了媒体融合部等机构,强化了对熟悉新媒体业务的各类人才的挖掘和培训,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采编和办报为主向兼具一流新闻素养和现代传播技能的转变,对引导传统党报工作人员的转型起到了引导性作用。

从这一角度讲,“互联网+”对党报从业人员特别是采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如果不能具备全能化工作的能力,那么“互联网+”的实现程度就会大受影响。

四、建立“互联网+”的创新思路之“魂”

“互联网+”的核心互联网媒体在发展中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用户体验度的不断优化。为了适应这一特点,民族地区的党报在实施“互联网+”战略时也应该拿出网络媒体常变常新的发展特点,在媒体创新上多下功夫。

对党报的创新来说,首先需要创新的是选题要贴近大众需求、写作风格要符合大众口味、表现形式应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等方面,而这也就需要我们的党报从业人员能够多下下基层,多调研调研,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能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反映在“互联网+”的媒体传播策略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立了“互联网+”后的党报更能发挥出单纯的一种媒体传播所不具有的“融合叠加式”效果。

此外,党报要想在“互联网+”上有所创新,还需要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党报所建立的各类新媒体平台都是报纸的附属品,都是二线产品,只有报纸才是一线产品的错误认识。要把办报和办新媒体放在同等重要的层面之上,甚至对新媒体还要“高看一眼”,在政策、资金上扶一扶、松一松。毕竟在今天这个新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新媒体要想发展好,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其难度已非十几年前可比。

基于此,对于初创时期和成长时期的以党报为依托的新媒体而言,作为其母体的党报更应该先扶植其成长壮大,这样才能使“互联网+”中的互联网的作用切实落在实处,也才能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政策传达、舆论引导服务。

五、铸造“互联网+”的内容多变之“魄”

“互联网+”所要建立的是“内容+形式”的复合型产品,而非单一的形式化产品。

“互联网+”复合型产品的特征之一就是内容应“因媒体制宜”,要按照不同媒体的特征和需要进行新闻生产,制作相应的报道内容,在统一到调度中实现符合不同媒体特色的全媒体式的传播,使原有的纸质媒介逐渐演变为传统媒体、新闻网站、手机报和客户端的融合体。

“因媒体制宜”进行内容生产,一方面要符合当代读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重实用性、服务性资讯的特点,加大诸如天气、交通、医疗、教育等内容在党报“互联网+”中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还要摒弃长期以来形成的空话、套话连篇的弊端,树立起“民声、民气、民族范儿”的平易近人的报道风格,以此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提升读者的黏着度,实现留住读者的目的。

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内容再多变,其真实性、客观性等新闻之核是不会改变的。只有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党报的“互联网+”在内容方面才不会“误入歧途”,才不会伤害党报媒体长期形成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互联网媒体的特点篇3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网络媒体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现代体育报道中的一匹疾驰运行的“黑马”,现状是可喜的,发展趋势是迅猛的。一、现状透视:(一)微博不微,视频当红;(二)彰显优势,扬长避短;(三)合作双赢,竞争有序;(四)原始报道,成倍增加;(五)内容拓宽,深度挖掘。二、发展趋势:开发、各单位体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并汲取其他领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的总体规划,适应体育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部门的组织,相关的规则和条例,交流信息和进行适当调整;再次,做好标准化工作。

关键词网络传媒现状趋势发展

北京奥运会的发展机遇,网络媒体在报道事件的运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运营方式,不断走向成熟和正常的方向。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网络媒体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现代体育报道中的一匹疾驰运行的“黑马”,现状是可喜的,发展趋势是迅猛的。

一、现状透视

(一)微博不微,视频当红

网络传媒对体育信息传播的发展到今天是微博不微。以世界杯为例,可窥见一斑:一九九八年世界杯,当时网络传媒什么最火?——论坛;二〇〇二年,网络首选的是短信;二〇〇六年,博客成了座上客;二〇一年世界杯在南非,微博一下子成了关注的焦点。各大网站都注重微博世界杯布局建设,趁机完美微博。看一下几大网站都在干什么?“微博观赛”是腾讯的杰作,“围观世界杯”是新浪的创意。“推转世界杯”是网易的手笔,“微震世界杯”是搜狐看家本领……网络新秀,闪亮登场,各具特色。微博的方便性和交互性,成为一个世界杯体育信息传播最好平台。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这届世界杯上,微博用得最多,微博成了传播体育信息最好的网络产品,52%世界杯网友通过微博表达见解,参与互动。以新浪博客为例,仅在阿根廷和德国双雄比赛的2小时内,新浪微博新添了三百万条微博数,微博的发送量达到3000/次峰。

网络传媒对体育信息传播带来视频当红的今天,网络视频体育信息闪耀着夺目的彩。从现场直播到到精彩回放,从观看三维立体,到三维技术的精彩进球,及特效的动画效果,到3G手机上移动观看,以及ipad提供独家视频体验区和网站设计,创新和原创视频节目等,所有的网络视频集锦在比赛报告隆重登场。世界杯期间,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便捷的网络视频观看最新的比赛报告,专家评论、直播,视频播放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让人对体育信息有了多方位的感受。新开发的视频网站已成为主要传播力量,酷6网视频创造了历史新高,平均每日视频播放时间达到二点二八个亿,最高峰值达2.88亿,《疯狂球迷24小时》疯狂了许多人。32天的现场视频广播放次数总计达到3455万次,高峰时,同时在线八十万人。视频当红成了网络媒体事件风头浪尖,为新型的体育媒体推陈出新。

(二)彰显优势,扬长避短

过去主要的媒体是报纸、广播、电视,现在最红最怕的是互联网。这种新媒体集传统三大媒体有很多优点于一体,它是媒体的数字媒体。它除了传统三大媒体新闻传播的“共同”特点外,又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即时性,大规模,全球性的,交互式,多媒体,新媒体的功能。在世界杯中优势和网络媒体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互联网扬长避短,让人津津乐道。所谓的坚强点,互联网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媒体性、新媒体特性这些主要特征世界杯中得到了成功反映。互联网——时效性强的形象代表,第一时间将最新,最精彩,最花边八卦新闻,都呈现给用户,因此,广播,电视,报纸自叹不如;作为最广泛的新闻数据库和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的网络媒体,它依托互联网大量的信息,如暴雨洒向网民,几乎每个人都忙于参加到互联网中;作为世界可以共享,传播无国界的网络媒体在世界杯后,进一步优化,最有效地利用。远比报纸,广播电视传输范围广大和快速,实现“一个人发信息,地球人都知道”的快传效应;网络媒体,通过“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方式,让2010南非世界杯更生动,更亲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互联网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多媒体和新媒体特点的网络媒体,在世界杯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刺激观众的感觉,大众媒体和小众化及分众化传播的特点,显示最精辟。互联网能避开自己的短处——剽窃猖獗,有的甚至公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互联网成功改进网络媒体。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在网络媒体,这一现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同时,随着宽带通道的改进,信息垃圾处理,全国扫黄打非强大的推进,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制约着体育网络媒体面前渐渐治理,从而大大提高网络质量的空间和互联网的传媒品质。

(三)合作双赢,竞争有序

互联网媒体的特点篇4

【关键词】新闻传播特性;融媒;手机媒体;媒介生态位

融媒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1]。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俗称“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所有媒体的内容和形式[2],手机已从最初单纯的通信工具,转变为一个综合性信息采集、传播、娱乐平台[3]。近年来,随着3g平台的升级、4g理念的提出、三网融合的运行和手机终端的进化,手机正以更强劲的态势代替个人电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角[4]。同时,由于任何人都可以经济而便捷地通过手机以众多形式向他人传播信息,促使传播状态由一对多变为多对多。因而,凭借手机独有的新闻传播特性,手机媒体使大众传播的状态和大众传媒的业态发生了并且还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作为融媒的手机媒体新闻传播特性有哪些?这些特性又会怎样影响手机媒体的媒介生态位?我们又可以提出怎样的发展对策促使手机媒体更充分地发挥其新闻传播特性呢?本文尝试以手机媒体的新闻传播特性为考察视角,探究其“媒介生态位”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些发展建议。

一、融媒环境下手机的新闻传播特性

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对比了手机媒体、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在移动性、互动性、传播效果、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多媒体融合六大方面的表现[5],手机媒体的表现为:

上图显示,手机在移动性、互动性方面明显更胜一筹,在传播效果、传播速度,多媒体融合方面优势不明显,在传播范围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劣势。但如今手机媒体的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2009年1月7日我国正式进入了3g时代[6],2010年底中国移动在中国六大城市启动td-lte4g网络的首次规模技术试验[7],今后3年内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将达到50%[8]……同时,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从传播范围来看——截至201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提升至66.2%[9]。从传播效果来看——手机网络新闻在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使用率中仅次于手机即时通信,排名第二,达到59.9%[10]。从传播速度来看——还没有展现出3g高流量、高带宽服务的快速发展,低流量的业务仍然是我国手机上网应用的主流[11]。但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3g的应用和服务大概在起步2年后才会逐步显示出力量[12]。据此在融媒环境下的手机媒体所表现出的新闻传播特性可以归纳为:优势——移动性强、互动性强、多媒体融合程度高,准优势——传播范围较广、传播效果较强、传播速度较快。

二、手机媒体的“媒介生态位”特征

生物学家josephgrinnell于1917年首次提出生态位概念,即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区别。[13]生态位观点被借鉴到媒介研究中就形成了媒介生态位的观点。根据学者邵培仁论述,任何一种媒体都必然有其特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生态位,亦即有其特殊的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和条件,以及它在这一状态下的特有行为和作用,很少有两种媒介能长期占有同一生态位。[14]通过上文对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进行的对比,分析得出了融媒环境下手机所展现的新闻传播特性,特别是占明显优势的移动性强、互动性强和多媒体融合度高这三大新闻传播特点,有利于我们探究及把握手机媒体的媒介生态位。

(一)时间生态位

由于融媒环境下的手机媒体具备移动性强的特点,因此手机媒体突破了原来对一个个固定站点中信息和需求的锁定,实现了“移动而互联”,使得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的各种业务具有个性化、实用化并兼备时间和位置的高度灵活性的巨大优势[15]。

根据2010年5月美国一项调研报告[16],如图表2所示,人们通过手机(包括多媒体手机和手机)获取新闻的时间段主要是上午6点至傍晚6点,这个时间段恰恰包含了主要的路程时间、工作时间和午休时间。而在上午11点至下午3点,手机媒体的使用频率明显远超于其他任何媒体,这一时段往往是人们工作半天需要轻松和调节的时段,也是时间安排最为弹性化的时段。所以,正是手机移动性强的新闻传播特点,让人们能够碎片化时间获得新闻。

以此参照,结合手机移动性强的新闻传播特点,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的时间生态位应该是在工作时间内(含上下班路途时间)零散化地见缝插针式地随时按需获取新闻资讯。

(二)空间生态位

手机媒体移动性强这一新闻传播特性同样作用于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的空间生态位。如图表3[17]所示,人们通过手机(包括多媒体手机和手机)获取新闻的空间主要是在迁移途中,且使用比例明显远高于其他任何媒体。

以此参照,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的空间生态位应该是在各类迁移过程中利用手机移动性强的新闻传播特点,消遣性地按需获取新闻资讯。

(三)功能生态位

媒介的功能生态位是指媒介的功能属性,通常决定于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属性[18]。手机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把关人”的作用极度弱化,受者和传者身份出现重合[19]。融媒环境下手机的移动性强、互动性强、多媒体融合度高这些新闻传播特点,对于其新闻传播的内容也起到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移动性强、多媒体融合度高可以让手机媒体用户有机会成为“背包记者”,互动性强可以推动事件的发展。新浪于2010年9月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20]显示,36.6%的用户通过手机wap登录微博。在最近的新闻事件中,手机版微博也极大地推动了用户传者-受者身份的迅速转换。如,2010年“9•10”江西抚州宜黄强拆自焚事件,《凤凰周刊》记者邓飞[21]和主角之一钟如九[22]都以微博形式现场直播了全过程,通过每日更新多条文字信息,时而伴以图片,使此事迅速升温,而从他们微博显示的发送终端可以发现,多数微博是“来自短信”。又如,2011年1月25日,新浪微博掀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23]网络打拐行动,呼吁博友在看到街头乞讨儿童时随手拍照或录像后上传微博并关注“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微博开通才5天就已有1万余人关注,300多条乞讨儿童信息其上。整个“随手拍照”活动所依托的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技术大背景,能够将海量的用户资源动员起来去生产内容,从而改变信息、传播、成为热点的过程,实现从技术进步到社会进步的轨迹[24]。可以预计,随着“随手拍照”类活动的兴起,相关产业也将得到新的发展机遇:具有高像素拍摄能力的智能手机、提供3g服务的移动运营商等都会寻找到新的机遇。

其次,越来越多的现代都市人希望提升自己的关注度。多媒体融合度高可以让手机用户提供并获得更直观、更全面的新闻资讯,互动性强也会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些新闻资讯进行补充和完善,而移动性强的特点更是给手机用户带来了更多有趣的体验。2010年是中国位置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lbs)[25]市场发展的关键一年,以位置交友为代表的中国位置服务市场取得了初步发展,lbs在传统社交服务所拥有的时间、人物、事件之外,引入了地点这一维度,让用户的网络生活和真实生活更紧密的结合。例如,手机用户可以每到一处就使用街旁网[26]来“签到”,并选择是否在微博消息、社交网站、博客评论、照片和视频里添加地理位置信息,并参与获取“徽章”[27]、抢注“地主”[28]这些其他媒体无法提供的有趣活动。来自艾媒市场咨询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中国lbs个人应用市场总体规模有望突破70亿元[29]。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语音微博[30]功能的出现。2011年1月12日新浪推出语音微博,要求必须通过个人手机与微博进行绑定,用手机拨打指定号码[31]后开始录音(时间最长为1分钟)再将声音到个人微博上,总耗时约3分钟,而且用户只需缴纳通话费用即可。这项功能的开发也是互联网与手机媒体积极互动的典型案例,可以很好地利用手机移动性强的特点,虽然操作简单门槛低,但传播范围及传播效果都非常好。有人甚至总结了“语音微博十大功效”[32],包括举办个人微博电台、方便挑选播音员主持人、容易诞生草根歌手等,有些也确实是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

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在互联网上的成功,将被复制到手机上并可能成为手机媒体重要的业务增长点。预计到2012年,移动ugc领域的收入将超过57亿美元。[33]因此,在功能生态位上,融媒环境下的手机媒体更应该利用移动性强、互动性强、多媒体融合度高这些新闻传播特点,第一时间每个人身边的新闻,让人人皆“记者”、人人皆“明星”的时代来得更快。

三、手机媒体的新闻传播功能发展对策

手机媒体在传播范围、传播效果、传播速度方面体现出的准优势,其实也正是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这些准优势的良性发展也会对手机媒体现有的移动性强、互动性强、多媒体融合度高这三大优势新闻传播特点起到1+1>2的良好效果,对手机媒体的媒介生态位定位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改进终端功能,扩大传播范围

手机媒体的发展首先依赖的便是手机终端这一平台。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手机功能还十分落后,手机虽然几乎己经普及到每一个人,但是手机终端大多都很低[34]。终端功能较差势必会影响到用户的数量。以手机电视为例,由于多数手机成像较差,导致高精度、高像素的照片和视频无法在手机上展现其原貌,同时由于人眼观看视频的体验,太过复杂的画面置于较小的屏幕中并不能取得良好的观看效果,致使手机电视使用率较低。但如若将手机屏幕做大,将影响手机的整体大小,可能会不方便携带,将手机本身的优势变为劣势。

手机终端是制约我国手机媒体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因素[35]。如果手机终端功能变强了,用手机作为新闻获取工具的用户将会进一步增多,那么手机媒体的其他优势也将更有用武之地。

(二)推进技术革新,加快传播速度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36],2009年在运营商对于3g元年的大力推广下,“手机上网”概念深入人心,令手机互联网用户人数激增,2009年全年手机网民净增超过1亿户[37]。可见,手机的上网速度深深影响了手机媒体的传播范围。

而正在试点中的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无线服务的要求。如果能自如运用3g、4g技术,那么那些随手拍、随手写才会更快、获得更多关注,手机媒体的移动性强、互动性强的新闻传播特点也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提升内容品质,改进传播效果

手机媒体的最大优势来自于其互动性强和内容的个性化,决定手机媒体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如何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38]。在手机媒体各项业务中,手机报是出现最早也是发展相对最成熟的业务[39]。以中国移动平台推出的手机报为例,其类别已达12大类[40],但从受众细分的角度看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要重视对mojo中文直译为“移动记者”的培养,即能够在截稿时间限制的条件下,独立制作并可满足受众“听、读、看和参与”等综合需求的多媒体形态新闻信息产品的新闻从业人员[41]。近两年,南方报业集团、《财经》杂志社等媒体集团都为记者配备了iphone手机,帮助他们在现场同时完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

注释:

百度百科,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

常燕,互联网下一“战”将是视频争霸[n],长江商报,2009,12(01)

wikipedia.ecologicalniche,/wiki/ecological_niche[ol]

邵培仁,传播生态位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j],新闻界,2001(5)

黄妍,手机媒体传播模式及市场营销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johndimmick,johnchristianfeasterandgregoryj.hoplamazian,newsintheinterstices:thenichesofmobilemediainspaceandtime,/content/early/2010/05/11/1461444810363452

同上。

李洁玉、蔡丽梦,cntv发展策略:媒介生态位的视角[j],今传媒,2010(10)

匡文波:《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国际新闻》,2006(7)

新浪: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lxm19871231/ss-5245420

邓飞新浪微博地址:.cn/1642326133

钟如九新浪微博地址:.cn/1819775930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新浪微博地址:.cn/1932619445

南方报业网:让“随手拍照”在更多监督领域显威[n],2011,2(11)

lbs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街旁网/,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服务。

当用户签到了一些有趣的地点之后,街旁会送给用户一枚虚拟徽章作为纪念。

签到某地点次数最多的人成为该地点地主。

艾媒网,2011年3g门户手机体验及移动互联网十大趋势分析,/927

新浪语音微博,.cn/mobile/phone.php

移动运营商号码1259085500,联通运营商号码9501399,不久以后电信也将与新浪合作

刘炳海2011年2月15日上午10:47微博,.cn/1403262007

鲁帆,手机媒体在3g时代的四大机遇[j],2010(01),68-69

聂飞艳,论3g手机媒体的传播策略——以微博为例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13(01),91-93

同上。

3g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

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

2004年7月1日,《中国妇女报》联合中国移动推出了中国第一份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

互联网媒体的特点篇5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newmedia)是指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paD、mp4、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平台、传播特征等和传统媒体有根本性差异,因此它给传统媒体以及新闻记者都带来极大改变。

(一)“受众”去哪儿了?

新媒体出现对传统媒体带来改变,最明显的就是传统媒体受众数量日渐萎缩,以电视媒体为例,电视观众在减少,开机率在降低。那么,观众到底去哪儿了?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权威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第35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第36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①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网民规模逐年增加,原本属于传统媒体的观众不少弃电视,奔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而去。

与电视受众下降、开机率下滑对应的是,互联网媒体广告在增加,传统媒体的广告正在减少。据2015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标准》会上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字,2014互联网广告收入900多亿,增长36.7%,加上搜索和电商将超过2000多亿,互联网广告收入超过电视和报纸广告收入之和,而2015年互联网广告收入预计将超过电视、报纸、广播和期刊等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之和。

综上种种,在数字新媒体冲击下,电视媒体阵地虽在,用户已不在或正在流失;用户不在,广告主也跟着跑路。这种变化让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生存考验。

(二)“无冕之王”地位被颠覆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被冠以“无冕之王”的美称,社会地位是高高在上的。电视媒体的生产流程大致是这样的:确定选题,记者采访,写稿制作,审片播出。在电视新闻生产过程中记者起到了媒体“把关人”的作用,记者在选择题材时,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者符合媒体价值标准的选题才能被采用,把控着稀缺的信息源,更掌控着话语权。

有了网络新媒体,观众可以通过各门户网站、微博、微信,使用电脑、手机、pad等载体,随时随地接收最新、最全新闻资讯。新媒体网状的、发散的、“所有对所有”的传播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体以往的信息优势、资源优势、渠道优势,使得新闻记者“把关人”角色定位被泛化、消融,把关权力被去中心化,特权优势受到严重冲击。

(三)“人人都是记者”?

目前用户最多、传播影响力最大的两类新媒体,一是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一是手机媒体(以手机为用户终端)。新媒体造就了信息开放的新局面,造就了全时空传播的新局面。每个网民拥有了电脑或手机,实际上就拥有了载体。有了平台,有了信息传播的通道,无论老幼,不论职业,每个人都可以像记者一样,拍照、拍摄视频、写稿,通过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各种自媒体平台,轻点鼠标“一键”信息。不仅方便、快捷,其他用户还能进行评论,转发分享,发表观点。此外,新媒体还具备海量复制、深度链接功能。传统电视新闻单一、垂直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交互性、可分享性、社交化等特色面前显得十分陈旧,无法满足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用户的需求。

新媒体诸多特性,使得用户与新闻记者的边界日益模糊,以往概念上的受众如今成为互联网用户,他们既是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于是便有了“市民记者”“公民记者”的称谓出现。新闻记者和普通人似乎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有人甚至预言记者职业行将和传统媒体一起“消失”。虽然笔者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但是因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而带来传统媒体的种种变化却是无法否认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记者的改变也是必然的。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如何改变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身处传播最前沿的新闻记者必须从思维方式、角色定位、作用功能等方面加以改变,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得以生存并发展。

(一)“格式化”旧思维,重装“互联网”新思维

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以“开放、平等、互动、合作”精神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先进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的主要特征就是用户思维,个性思维,互动、分享思维,全球思维,跨界思维。

用户思维。就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挖掘用户需求、准确定位。

个性思维。新媒体时代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在新媒体上定制独特风格、特征的产品,满足个性需求。

互动、分享思维。互联网的媒体属性和社交化特点是新媒体的一大特色,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互动分享思维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加以应用。

全球思维。互联网已经将世界连接成为地球村,新闻记者只有站在全球的高度,以开放的胸襟,接纳和传播新理念,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

跨界思维。互联网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媒体边界日渐模糊,不同媒介间相互交叉、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闻记者要力争成为多面手、复合人才,才能在新形势下得以生存。

(二)改变角色,重新定位

在自媒体盛行,人人都是“公民记者”的形势下,新闻记者必须重新定位,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1.变身“信息员”

《2015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新媒体用户中近一半集中于80后(26-35岁),占比为49.5%;男性是新媒体用户主力军。男性新媒体用户移动端观看内容第一位的是新闻资讯(占比为53.7%),女性用户移动端观看新闻资讯占比49.3%。由此可见新媒体用户不仅年轻,而且过半数用户通过网络获取新闻资讯。

(1)多方位采集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瞬息万变,通过各种媒体,记者可以从转发、分享中获得大量有用的新闻线索,通过筛选、比较找到时下大众关注的热点,经过进一步采访核实,做出专业、有深度的新闻;就一些突发事件,“公民记者”虽然能够抢占新闻“第一落点”,但是专业记者可以抓住新闻“第二落点”甚至“第三落点”,通过深入采访、调查、核实,利用记者的专业知识和新闻素养加以判断,告诉公众事实真相;此外记者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以其丰富的链接来拓展新闻的深度、延伸事件背景和进行后续报道,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深度解读,专业分析,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真实、权威、有价值新闻的需求。

(2)多渠道推送

新媒体时代,用户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产生者,用户在哪里,新闻记者也必须出现在哪里,不放弃任何一个传播渠道,多渠道向用户传播新闻。传统媒体人只要不盲目跟风,不做简单的纸质版“转帖者”,不主动放弃设置议题、把关和信息核实的职责,坚持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一切社会和网络热点,就一定可以找到一条与新媒体兼容共存的新路。

(3)地域化特色

地域化特色是电视媒体最大的特点之一,用户最关心的还是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闻,所谓做足就是不遗漏一条有价值的本地新闻,突出电视新闻报道的特点,如最新、最快、高质量的新闻画面、记者的现场采访报道等,“我在现场”是电视新闻的一大特色。只有做足电视新闻的优势,弥补“短板”,凸显所长,记者才有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2.变身“服务员”

媒体融合如今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上到央视、卫视,下到各省市地方电视台,传统媒体都在奋力转型,探索媒体融合之路。“集中采集,融合处理,一键分发,多屏适配”模式下,新闻记者要改变为单一媒体服务的习惯,要熟悉新、老媒体的传播特点、运行要求,具备多种媒体的操作技能。诚如《新周刊》总主笔闫肖锋所言,一个全能型记者必须面对的抉择是:你是加入宏量无聊信息的复制,还是另辟蹊径找到属于你的新闻点。毕竟,不管技术到了哪个阶段,记者的基本功还是不变的。这是你的看家本领。

3.变身“把关员”

(1)如今“公民记者”盛行,“公民记者”虽能在第一时间对突发或事件进行记录并传播,但是一般难以做到准确、全面,很难最大化保持公正客观,甚至有人通过自媒体故意散布虚假、不实消息,以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因此,在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面前,新媒体的消息往往杂乱无章,小道消息满天飞,容易造成群众的猜疑、议论甚至恐慌,此时特别需要具备新闻专业素养,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记者对这些信息加以甄别,整理分析归纳,去伪存真,帮助用户进行“把关”,用权威、真实、公正、客观的新闻报道重塑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2)在海量信息中遴选。新媒体时代也是信息过载时代,用户不缺乏新闻资讯,他们需要权威、真实、有价值的新闻。在庞杂、海量的信息面前,需要记者以专业的眼光,合理遴选、评价、辨别,对杂乱无序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类,核实消息来源,帮助用户更方便、更准确地理解和接受,引导舆论关注方向、遏制谣言传播,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新“把关人”。

4.变身“技术员”

不同介质媒体的技术和传播特点各不相同,新闻的表达方式也有所差异,即使对同一新闻事实,报道内容、手法、结构、形式也会有不同。因此,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要化身为互联网网络技术员,分辨一个新闻事实的报道内容包括背景资料、图表数据等适合哪种媒介来表达,以便据此采写适应不同媒介形态、不同受众群体需求的差异化报道,生成适合不同媒介、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

三、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理想永远不变

不管新媒体如何发展,报道事实、追求真相、传播美好、揭露丑恶永远是新闻记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闻记者既要改变和适应,也要不变和坚守。

(一)新闻职业道德不变

记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时,需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以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牟取个人私利或进行权力寻租,不为增加点击量或收视率而进行恶意炒作,不用非法手段获取采访材料,不用不实报道进行司法干预,形成“媒介审判”。公正自律,坚持记者的道德底线,正确履行职责;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尊重公民的隐私权,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不变

在新媒体时代,记者应该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将热点新闻和事件背后的本质传播给公众。追求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不带个人偏见报道真实信息;不受任何利益控制;坚持公共性原则不变,公共性是新闻职业的首要原则,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所在,这也是“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之间的区别所在。

互联网媒体的特点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移动终端媒介;新闻传播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移动阅读产生的前提,“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可随时移动互联的手持终端设备,这一技术使得任何个人都可成为手持移动媒介的持有者,一部ipa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p5等移动阅读终端就是一个个人化的媒介。移动互联网技术还融合了互联网的连接功能、无线移动功能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计算功能,并呈现出数字化发展特点。其优势在于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就可随时随地接入移动互联网。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新媒介――移动终端媒介,更确切地说是手持移动终端媒介,而这一新媒介又导致伊尼斯所谓的“一种新文明的产生”,也就是移动阅读的产生。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未来的新闻出版业发展将更多受到移动阅读发展的影响,而移动阅读将成为主流。

据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32亿。从使用频率上来看,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同时,CCS预计,2014年全球手机总出货量将达19.5亿部,其中12.4亿部为智能手机;预计到2018年,全球手机总出货量将达22.9亿部,其中智能手机将占18.9亿部。继游戏娱乐类应用之后,新闻阅读类应用也成为最流行的移动应用类型之一。而且随着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以及云报纸等的不断流行,以及各大互联网公司不断开发各类信息类app,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移动互联网都将成为最便捷最主流的新闻信息平台。

一、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及信息平台主要应用的分析

1.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相互融合下催生的产物,主要指由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移动便携终端接入访问互联网络。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功能是能使用户实现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从而获取互联网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享受到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应用和服务。虽然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共享着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但移动互联网有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准确性、可定位的特点,日益丰富智能的移动装置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客户需求来看,移动互联网以运动场景为主,碎片时间、随时随地,业务应用相对短小精悍

2.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主要应用分析传播

学者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在移动互联网媒体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在中国,支撑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主要有移动终端、运营平台以及应用。移动终端类型只要包括手机、pad、便携笔记本、具有上网功能电子书、广电CmmB等便携式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主要包括传统媒体以及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即时通信类应用(QQ、微信等)、微博客、社交网站、UGC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Content,即用户生成内容)、ott应用(如itV)、LBS应用等。在这里,我们专门拿出两个在移动互联网媒体应用中占据前三名中的微信和新闻客户端。微信是2012年移动应用领域的最大亮点,截至2014年5月,用户已突破6亿。微信是一种社会化媒体,它的活跃用户正在成为信息的源头。去年4月1日,“央视新闻”官方微信正式上线,据悉,“央视新闻”官方微信账号将主要呈现央视新闻频道、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的资讯,每天会五条左右,内容均为当天的热点新闻,微信用户点击标题,既可看到简要的图文内容,也可转到网络电视台直接观看视频新闻。各类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开发推出的新闻客户端是各种媒体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拓展和延伸,它们借助其母品牌的强大影响力将新闻力量更进一步向移动终端方面扩展。在新闻客户端领域做得最好当属搜狐了,去年6月19日,继《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后,央广《中国之声》也正式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至此,电视台、平面、广播三种媒介形态全部融合于此,而搜狐将改写移动媒体传播模式。从新闻传播过程的五要素即5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来看。这五个w分别是:who(谁)、Sayswhat(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向谁说)、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而目前,移动互联网媒体作为新的播载体,虽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不大,但移动互联网由于其天生具有的传播特性以及着其传播模式的不断改进以及用户习惯的不断变化,因此,在新闻传播领域,相比传统媒体和桌面互联网,其具有更大的传播优势。

二、移动互联网对新闻传播的优势分析

1.从传播者来看,移动互联网媒体扩展了传播者的主体范围

在传统媒体和桌面互联网媒体中,传播者一般都是专业媒体机构的新闻工作者,由他们单方面的设置议题,而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受众的主动性增强,传播者中不仅包括专业的新闻记者还有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传或受的中心,既是信息的发送者,也是新的接受者,并处在不断地转化之中。而且,传受双方也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具有一种开放的互动传播特征。

2.从传播内容来看,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创新和个性化

首先,移动互联网上的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不仅包括网站固有信息,也包括传统媒体信息,不仅将传统媒体以及桌面互联网的信息搬上移动屏幕,也包括以“用户+网站”、“用户+网站+平媒”、用户自身等多种组合形式为内容生产者所生产的信息,自媒体及融合媒体成了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其次,移动互联网上的内容形式更加创新和个性化。可以融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借助网状式和原子分裂式的传播模式,以多样性和立体性的产品组合,精准地向受众传播,实现了受众碎片化时间的整合利用。可以从技术上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爱好实现个人定制,从而更加本地化、个性化。

3.从传播渠道来看,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拓展了传播渠道,使传播与互动的方式更加即时化和碎片化,带来了全新的传播体验

与传统媒体单一且单向的传播途径相比,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同样的信息经过适合媒体特点形态的再加工就可以放置于不同的传播渠道上。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同时还增添了互动性,受众可以自行定制,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得传播和互动的方式变得更加即时化和碎片化,更有利于用户体验。

4.从受众来看,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增强了受众的主动性,而且也在慢慢改变着受众信息接受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的民主意识逐渐觉醒,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时移动互联网恰好能给予受众的发声机会,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受众的主动性会不断增强。同时,这样的传播环境也会慢慢改变传统的受众单一接受信息的习惯和注意力分配,手机看新闻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

三、新闻传播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手机新闻客户端服务个性化及体验精致化)

新闻出版业未来发展需要为受众打造个性化的阅读内容与形式。如个性化、区域性的搜索平台,提供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等,还要为受众提供可循环、可存储、可携带的产品,做到无论何时何地均能为读者提供即时和延时阅读的便利。针对市场碎片化现象,新闻出版业要将内容要素、渠道要素和时间要素结合起来,发挥内容+多渠道的效果,形成基于各渠道的个性化的内容,以赢得在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个性化要求在市场定位、客户分类与选择、产品设计等方面,根据自身的实力和优势进行运作。“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用户体验有感官层面、情感层面及生活方式体验三种”。以国内用户量排名第一的搜狐新闻客户端为例,搜狐新闻客户端是搜狐公司出品的一款为智能手机用户量身打造的“订阅平台+实时新闻”阅读应用,是全国首个提出个性化阅读服务的新闻客户端。以“上搜狐、知天下”的旗号,通过将优质媒体资源聚合成适合方寸之间阅读的图文报纸并定时推送,让智能手机用户随时随地“搜狐新闻先知道”。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同时,新闻传播也因此产生变化。新媒体的出现是新时期背景中最明显的特点,这个特点导致新闻传播在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效果、传播反馈方面都有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新闻传播的这些发展趋势,直接影响到了新闻传播的宣传效果和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力。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媒介是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新闻客户端的服务更为重要,新闻客户端服务个性化及体验精致化的体验将成为每家新闻共同努力的方向。使新闻传播继续发挥其应尽的社会职责。

参考文献:

[1]赵高辉.“优化体验”与“强化合作”:视频网站深层竞争策略分析[J].新闻大学,2012(5):103.

[2][加]伊尼斯.传播的偏向[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

[3]魏江.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新闻媒体生态研究[D].渤海大学文学院,2012.

互联网媒体的特点篇7

高新民-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高新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第四次的新媒体节,借这个机会,讲几点看法。

新媒体是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融合的一个产物,网络媒体是最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但是现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互补,也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我个人也不是很赞同把网络媒体作为一个将会有替代作用的媒体。我个人不是很倾向于把网络媒体说成是覆盖一切,替代一切,这个观点我不是很赞同。但是我们确实要关注网络媒体,也就是说居于互联网的媒体传播和产业的影响力,它的发展方向,它的发展趋势,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讨论的,所以今天我们新媒体节把这个作为一个主题,把握新媒体的变革趋势,这个主题我认为是非常好的。

我这里想对互联网的发展讲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前些时间大家都看到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逝世的消息,大家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他的创新改变了世界,作为他独创的贡献,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但是更准确地讲,我个人认为,实际上不是他一个人,是互联网改变了世界。苹果的乔布斯作为一个个人,在里面做了一些独创性的贡献,只是体现了互联网改变世界的一个使命,而且我觉得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最近大家也都知道,今年是十二五第一年,有关部门都在预测,甚至国际知名公司也都在预测,互联网在全球,包括在中国,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我们前些时候参加了一些关于互联网的国际会议,参与了我们国家有关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里面,研究和预测,我想借这次机会给大家做一个概括性的汇报。预测不可能准确,尤其是互联网,往往我们过去的预测都是偏保守,实际上的会超过我们的预测,今天讲的预测,也有可能不准确,目前全球互联网网民规模,到去年年底是20亿,2015年会达到30亿,目前全球手机用户50亿,预计到2015年,全球手机用户将达到70亿,也就是说平均每人一个手机。

移动互联网移动接入用户目前全球10亿,到2015年将达到30亿,目前全球的网络流量,每个月大体上是pG,十的十五次方,到2015年,2015年将会达到几十个eG,十的十八次方,流量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是移动终端以及视频,我们国家现在有关的部门,也包括国际上的有些企业看好我们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目前我们网民5个亿,2015年会达到七至八亿,目前网民居民普及率34%,到十二五末期将会达到56%,或者58%,接近60%,这个水平是目前欧盟的水平。移动用户,移动电话的用户,从目前的九个亿,将会达到十一个亿;其中3G用户,加上4G会在十二五导入,将会达到五个亿,3G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的受众。

根据我们国家有关部门目前的初步的规划,目前我们国家城市的家庭的平均固网宽带接入率1.8兆,2015年规划里面城市家庭固网看待接入水平要达到20兆,有些城市还要比这个高一点。农村里的宽带接入率要达到4兆,这个水平跟目前美国的十年宽带计划是一样的。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互联网的受众,还在继续扩大,而且中国的网民在全球网民中占的比重仍然在提高,它的重要性还在提升。所以可以讲,网络媒体在互联网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趋势下面,市场巨大,受众众多,确实是值得关注,值得研究的重要的媒体领域。

第二,我想借此机会讲讲新媒体及互联网络媒体发展是跟互联网产业紧密相关的,目前从互联网的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看,看的比较清楚的,可以这么说,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门槛,因此有很多机会,现在比较看得清楚的,互联网技术产业的发展,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大家已经关注到了,就是互联网从单一的内容的浏览模式,发展到应用软件和内容浏览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当应用软件的模式前一两年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国际上曾经有人宣布,浏览模式已经死亡,现在又有人出来反对,说web不会死亡,web将会永恒,它会跟应用软件模式并存,我比较赞同后面这种看法,但是,目前应用软件的模式取得巨大成功,这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也是我们需要在创新领域里面重点研究的。目前我们运营商,甚至制造商,都在研究这个模式;第二点,我认为互联网在新阶段,从单个主体变成社会化和多元主体,这点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原来所谓单体,就是人,是个人,现在发展到群体,发展到社会网络,除了社会网络以外,它是个单体,变成多元化的,表现在互联网络的主体除了人以外,还会有物,将来物在智能化之后,也会成为信息的发源地,这个信息在互联网上也会成为我们媒体里面一个组成部分。它自动地会发出一些信息,这一点我觉得可能现在我们从应用层面看,多元化为主的应用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现在我们经常讲物联网,物联网更多的我们是从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管理方面,但是我个人认为在媒体方面也会有发展;第三个特点就是我们物联网从固定网络的接入,进入到泛载网络的接入,移动互联网是目前最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个需要研究的东西。

这三点变化会对我们新媒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产生什么样的挑战,都是需要我们很好地关注和研究的,特别是我们做企业的,能够在这里边,如果谁有创新意识,谁能够想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服务模式,可能就会取得巨大的成果。

所以对于这种转折型的时期,包括对互联网的产业上,过去的十年,我们互联网造就了很多成功的企业,现在又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个人的看法,也不一定现在成功的企业就必然是在这些领域里面继续成功,也会出现一些优胜劣汰,国际上这类案例是很多的。

第三点,作为我们从事新媒体产业里面的同志,要在这个方面树立什么样的观念,或者要有什么把握机遇的原则,我认为有三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抓住机遇,做好服务。我到人民网参观的时候,跟加正同志交换意见的时候,我发现人民网能够成功发展,很重要的就是人民网是以服务为中心,是为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给用户一些服务,以这个为中心,人民网本来是宣传部门办的网站,完全是以宣传党的政策来引导舆论,但是他把服务放在中心,寓宣传于服务之中,这在新媒体中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必须要有服务。

第二点,要以创新为动力,根据中国的国情,根据广大网民用户的需求,他的偏好,做一些分析,以创新的思维来制定自己的服务模式,服务为中心,创新为动力,把创新这个环节抓住了,才会有真正的成功。

互联网媒体的特点篇8

依托新闻

新闻登载权是一种媒体身份与地匠的标志。2000年,国务院新闻办和信息产业部联合颁布《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台,对政府来说,意义在于将在互联网对台上进行的新闻传播纳入规范化管理。对于传播新闻的网站来说,获得新闻登载权无疑是一种媒体身份和地位的官方确认。网络新闻是一个网站影响力和社会认可的标志,这种认可不仅有来自政府,网民的认可,还有媒体同行的认可,是媒体地位与资格的认可,而这种认可对于中国的受众或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其社会价值和由此将带来的商业价值无法估量。

上世纪末的网络新闻特点是零散的、不定期更新的、且推荐力度小。今天,网络新闻已实现24小时滚动报道、图文音视频报道手段并用、转载整合互动等报道形态并存的规模化报道格局。尤其是在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的报道中,网络媒体发挥了巨大影响,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阅读的方式。网络所提供的新闻资讯是以互动为基础的,通过互动人们可以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参与公共政策。

传播新闻是传统媒体网站最重要的职责,互联网在中国接入和媒体参与的初期,技术建设是工作的重心。在1999年5月8日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报道中,媒体网站出色地运用了互联网快速互动的功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000年5月,《国际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纲要(2000--2002年)》正式形成并下发。这一文件提出了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并确定了首批重点新闻宣传网站。大力加强互联网媒体建设,加强网上新闻宣传正式明确为主流媒体网站的主要任务。

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和十六大报告关于“互联网应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的号召下,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各展所长,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力与日俱增。

网络新闻传播是培养用户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远程共享信息的需求催生了互联网。免费信息、免费邮箱服务、免费社区等免费营销手段培育了用户和市场,信息服务是互联网走向大众的必然阶段。免费网络内容与免费邮箱培养了中国的网民规模,培育了他们的网络概念,接受了互联网这个新兴事物,为后来层出不穷的商业模式与新技术的出台与实施奠定了基础。Google今天得以成功的两个重要基础就是互联网上信息的无限丰富,用户对网络信息服务的无限依赖。

随着新闻网络化,电子媒体拷贝粘贴的优势激发了网络社区的活力.人们的交流需要不仅仅局限于简单地情感交流,更长久的交流需求出自于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对社会问题、对国家政策、对国际格局、对人类进步的关怀。

实践证明,内容建设,特别是新闻整合与互动而培育的用户规模,是让门户网站走出泡沫的基础。收费服务的基础和源泉最终来自于免费用户眼球流量的规模,和对该品牌的忠诚度。

突出特色

特色首先来自于网络媒体所拥有的资源,中国的网络媒体中很大一个群体是依托传统媒体而创建的网站,初衷是建设成为宣传母体的一个新平台,从诞生起就深深地刻上了母体的烙印。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和资源特色构筑了每个网站的特色与发展重点。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各自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并从特色运营中收获了独特的忠诚的用户群。

特色形成于建网时的战略设计。中国门户网站的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商们揣着各自梦想与商业模式,经过残酷的竞争和角逐后,死伤无数。幸存下来的网站的特色在商业化的路途中有的坚持初衷,有的已经在赢利的压力下改弦易辙。各网络公司在创建初期为吸引注意力而进行的夸张甚至有些扭曲的宣传推广活动,却也不是一无是处,当时大力宣传的特色定位已潜移默化地在用户心中留下了痕迹。那时候接受互联网启蒙的一代已经成长为理性的忠诚的网络用户。

喧嚣过后,人们已经习惯于用平常的心态来接受互联网新技术与应用。投资者也更加理性务实了,明白只有提供给用户更有特色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并获取利润。门户网站们也在更加成熟和宽容的互联网环境中,努力重塑特色。

特色是用户决定忠诚度的核心要素.最早互联网的免费战略主要是基于对网络广告盈利能力的盲目自信而制定。要吸引网络广告,首先必须有一定的网民规模与访问数量,其次需要有忠诚的消费者,如何培育其忠诚,能做的就是提供特色的,高质量的、满足他们需要的内容与信息服务。有了规模和忠诚的受众后,其他商业模式的推行就变得简单多了。这巨大的人气规模和忠诚,在网站开展其他的增值服务,无论是在邮箱收费、短信订阅、搜索、还是网络游戏时,都可以转为可观的收入。

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

新闻成本统筹规划,提升新闻价值.新闻传播是网络媒体的首要任务。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做出最大的价值是当下网络媒体,尤其是主流新闻网站必须关注与重视的问题。过去的新闻制作与管理普遍是一种粗放的方式,追求的是新闻内容大而全,网络新闻同质化相当严重。

品牌定位与推广,坚持特色。特色需要设计,也需要推广。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特色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已日益突出。重点新闻网站近年来的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全中国1亿多网民中的覆盖率还有待提升。

建立配套的商业模式,促进良性循环。商业网站的商业模式已经比较成熟,需要的是有序的竞争环境和抢占商机的眼光与能力。而依托传统媒体建立的网站,还处于分散的、探索的状态。

互联网媒体的特点篇9

变局中的网络经济

1994年中国加入互联网,1996年互联网逐渐开始民间化,目前Facebook、Zynga、twitter、Groupon、Foursquare等企业或模式,正在拉动互联网新经济向社交化升级。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截止2010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4.57亿,其中约半数使用社交网络;目前有3.03亿用户使用手机上网,较去年增加了2.3亿;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84亿,预计到2012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覆盖率将达到85.7%;2011年年中微博用户将突破1亿,但目前来看,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注册用户已分别过亿。这意味着视频、SnS、微博、无线等社会化网络应用的受众已经具备规模,互联网正在由传统的1.0模式迅速向2.0转变。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信息”的论点,由于互联网应用的聚众性以及互动传播特质,让每类网络应用具备了媒介属性。如今的互联网媒体越来越趋向于去控制化,内容则越来越趋向于实时化,web2.0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唤起了中国互联网网民的觉醒,网民不再纯粹的扮演消费者,而是集消费者、生产者于一体,借助各种网络新媒介,不断地针对新闻或热点事件进行分享、传播、点评、互动、热议,Real-time媒体时代真的来了。

美通社报告显示:超过90%的中国记者认为来自于社交媒体上的新闻线索有一定价值,并有超过60%的记者曾通过社交媒体获取线索或采访对象。在2010年,全国50起热度最高的舆情事件,22%都是从微博首发的。

Real-time时代到来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1腾讯智慧峰会上,腾讯公司网络媒体总裁刘胜义发表了题为《洞悉心声,智领变革Real-time媒体时代的企业经营之道》的演讲,向数字营销业界率先提出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Real-time时代:“如今的网络媒体越来越趋向于去控制化,而网络内容则越来越趋向于实时化,媒体的去中心化、去控制化,内容的实时化、碎片化在向营销人预示着,中国互联网Real-time时代的到来。面对时代的变局,营销人应从营销的本质出发,抓用户对媒体需求不变的真理,进行数字营销的全新定位。”

无论是“拉登之死”在twitter上的抢先、快速、海量披露和传播,还是对于“五道杠”总队长的恶搞在国内微博上病毒式的蔓延,都证明了当下媒体的实时属性。媒体内容对网民的开放促成了Real-time时代的诞生,在高度自由的信息应用的支持下,新闻以分钟、秒钟为单位,进行着大范围的和传播。数据显示,在twitter上,用户在高峰时期发出的twitter消息竟高达每秒钟4000条。

在谈及互联网媒体发展趋势时,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向记者表示:“当前互联网媒体呈现出实时化、数字化、多触点、生动化、UGC、碎片化、关系链等趋势,这些趋势正是由社交网络所催生。无论是SnS网站、微博、视频网站还是无线移动互联网终端,新兴应用的产生都在满足网民在现实社会产生的需求。面对那些为完善现实需求而诞生的新应用,营销人应发掘它们的媒体特点,掌握不同媒体触点的规律和差异,以求在Real-time趋势中不落人后。”

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的信息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进行传播,媒体环境的突变迫使营销人员要快速适应新媒体的节奏和特点,虽然媒体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变,但一些营销的核心原理却并未发生变化。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约翰・奎尔奇指出,营销市场面临着诸多的变化,但客户的重要性、客户洞察的重要性、价值的三大支柱却是营销不变的真理。

洞悉用户重视营销新触点

对广告主而言,目前的Real-time数字营销环境,不但新应用、新介质层出不穷,而且用户也不断地处于流变之中,尤其是在中国1-4线城市,网民的行为习惯和对网络应用的群聚效应完全是不同的。为了更好的洞察互联网用户需求,腾讯公司率先了《虚拟世界真实信赖》数字媒体白皮书,通过对1-4线中国网民网络行为与生活形态的深刻分析,勾勒出了一幅具有中国特色的网民生态图。其中针对3、4城市网民行为的涉猎与深入分析,在国内数字营销业界尚属首次。

白皮书指出:目前中国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感正在加强,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现实需求的完整镜像。以社交网络为主流的互联网媒体正在中国成形,在这些围绕社交网络的新兴应用已经成为数字营销的新触点。群邑中国Ceo李倩玲女士认为,2011年将是微博、视频等新兴媒体大鸣大放的一年。据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在腾讯智慧峰会上的最新数据显示,腾讯微博用户已经达到1.6亿,月活跃用户数已达9300万,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商业价值与营销价值已卓然成型。

针对新触点营销,《虚拟世界真实信赖》数字媒体白皮书也给出了原则性营销指引:作为广告主,与其自己发出内容,不如巧妙借力。借网民智慧之力、借热点话题之力、借大事件之力进行传播,塑造品牌形象,有效形成和强化差异化的定位;营销中一定要了解目标受众的网络触点与内容,整合与打通不同平台,充分对破碎化的触点与离散的用户眼球进行覆盖,才能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关系链所带来的信任感是做口碑营销良好的土壤――品牌的好感度中加入了一层层关系链之间的信任,并且通过每个品牌追随者的关系链传递出去。在营销中,广告主应该强化关系链配合,在增加信任感的同时,增强传播半径与速度。

把握新触点驱动数字营销革命

面对微博、视频、无线等新兴应用的异军突起,实时媒体数字营销生态环境日益复杂,品牌营销人员面正临消费者注意力危机,如何针对网络新触点做精准营销,是每个营销人必须思考的。对此,美国互动广告局Ceo兰德尔・罗藤伯格在2011腾讯智慧峰会上表示,互动广告的诸多优势为营销人提供了成功营销的机会。在其看来,“数字营销需要经历一场包括媒体、创意、观念的革命”,据宝洁公司经验,广告投入在业务上的回报有70%源自创意的质量,这意味着在数字营销中,要想打破品牌营销人员面正临的消费者注意力危机,毕竟令人心跳加速的创意至少与让人点击一样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创意机构和出版机构必须通力合作生产出出色的营销沟通产品,创意团队中不仅要有文案和设计,还要有懂技术的人才能调动各个渠道受众的意识与情绪,达成打造持久性品牌形象的目标。

互联网媒体的特点篇10

关键词: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冲击

近年来,互联网等新媒体迅猛发展,冲击了电视媒体长久以来的强势地位。电视媒体业内部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在国家出台政策宏观调控媒体发展的大背景下,电视媒体该如何发展,如何使自己赶上时代潮流的发展而不被淘汰,是个值得笔者去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电视媒体面对新形势冲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了电视媒体的应对发展策略,

一、网络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冲击

20世纪90年代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崛起和普及化,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网络媒体业应运而生。21世纪是信息世纪,信息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国际互联网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着,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沟通交流方式。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的传递超越了时间地域的局限,让信息传递变得轻松便捷。

1、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使得电视媒体无法比拟。网络媒体的受众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最。而不需要像电视媒体的受众那样,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导者,信息内容是由传播者决定的,受众只有接不接受的自由,而没有选择内容的自由。这是网络媒体最大的与生俱来的特性,电视媒体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互联网这样的互动性。网络时代的受众要求的是更多的表达和互动,这一点,互联网对于电视媒体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2、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领先电视媒体。互联网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平台,无论是权威的媒体机构还是普通的用户,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互联网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有自己的“访客”。用户可以是信息的者,也可以是信息接收者、评论者。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平民化让它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任何用户都可以为互联网络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网络媒体可以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各方面的信息在允许的范围内收为己用,这种信息共享大大丰富了网络媒体的信息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增强。而且随着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体现得也就越明显。电视媒体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说属于单向传播,其载体也无法实现开放性和信息的共享性。

3、网络媒体的时效性使电视媒体望尘莫及。由于网页制作的过程相比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大为简化,不像电视播出一期节目(对内容和直播节目除外)需要经过采编制,还需要上级进行审查,经过这一列的过程才可以播出与受众见面。只需刷新网页内容即可。而且网页内容一更新,网页的访问者立即可以看到,这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差。因此,最近很多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这一点,电视媒体虽然已经尽可能在缩短节目从采编到制作再到播出的时间差,但是由于电视媒体本身的特性决定,时效性远远比不上互联网。

二、由于互联网的这些特性,使其被称为“第四媒体”,它的迅速发展冲击着电视媒体的地位。从具体来看,网络对于电视媒体的冲击还表现在以下两点:

1、满足受众选择档期,填补受众需要。这种填补主要是指电视剧,电视台每天只会在固定的时间段播出电视节目,受众只能被动地收看,如果一个电视剧没有从头开始收看,就很难跟上后来的剧情,而且,大部分受众也不是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去收看。虽然现在数字电视可以实现电视台节目的录制,受众提前设置好录制的节目,在有时间的时候再去收看,但录制的节目必须是电视台播放的,还是有一定的限制。而网络媒体则充分填补这一空挡,互联网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任何时间点播收看任何剧集。而且由于档期及相关政策的规定,很多电视剧无权在电视台播映,网络媒体则由于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通过购买播放权,实现更多电视节目的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