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量化考评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4:21

消防员量化考评细则篇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消防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由于消防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既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预防腐败的需要,更是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和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完善消防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的主要措施,以期促进消防执法监督的规范发展。

关键词:完善;消防执法;监督制约机制

1.前言

在公安消防部门中,消防的监督执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定职责,也是重要的行政权。对消防执法监督制约机制进行完善,有利于执法监督制约力度的加强,杜绝消防执法权力被滥用的情况,促进公安消防部门“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进一步贯彻。完善消防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主要是通过对制度进行创新,具体化和细节化消防执法中从严治警和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并转化成具体且具有操作性的规定,实现管权、管事和管人的制度化,使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的情况得到有效的避免。

2.完善消防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的具体措施

2.1优化消防执法程序,规范消防执法行为

要想从根本上对消防执法行为的规范性和公正性进行提高,就必须对现有执法程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公安消防部门可以从行政许可执法内容出发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相关工作规范,并从现行的法定执法程序出发,对消防执法的运行规则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以降低执法过程中消防执法人员的工作随意性。同时,对消防执法工作中的执法环节、执法要求、执法责任和执法时限进行明确,使相关操作流程更加严密和科学,以提高消防执法行为的规范和有序。

2.2细化裁量标准,缩小消防执法的权力空间

由于我国的幅员较为辽阔,各地区消防法规的差异性较大,因而总会给执法人员带来一定的空白区域或自由裁量的空间。在这个问题上,如果缺少对空白区域或自由裁量权的有效规制,可能会发生消防执法不公正的现象,也会使消防执法质量在低水平徘徊。因此,公安消防部门应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使畸轻畸重的问题得到有效的避免,提高消防执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促进消防执法质量的提高。其中,消防执法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量化责令限期改正的整改时限确定原则、火灾隐患判定标准、处罚裁量标准、消防审核验收合格判定标准和许可事项受理条件等,对消防执法的裁量标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尽最大可能将人为的可操作空间缩小,降低消防执法弹性。在立法原意的基础上,将上述执法依据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实现消防执法的有章可循和有法可依。同时,还应对集体研究制度进行完善,让执法人员能从容面对重大事项和疑难问题,做到处理过程的有条不紊。如遇到重要事项和疑难问题时,执法人员应按集体研究制度严格执行并解决,不得由个人擅自做主,以确保消防执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避免消防执法过程受到人、时或执法对象的干扰,缩小个人权力的运作空间[1]。

2.3强化监督措施,全过程监督消防执法行为

第一,公安消防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每案回访制度,并确保相关制度的科学合理,跟踪回访各消防执法人员的全部执法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消防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执法效率、态度和廉洁自律情况,并对其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第二,公安消防部门应积极改进现有执法质量考评标准,建立健全执法单位和个人的执法绩效考核制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评,并做好现场检查和档案检查、网上评查等相关工作,加大执法过程和结果的督察力度,如果出现问题应立即进行整改,避免执法过程中出现不公、不严和不廉的现象,促进检查考评实效的提高。第三,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加强督察和访查的力度,明确责任追究制度,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制定督察访查工作的实施细则和执法过错责任细则,并成立督察小组,督察访查消防执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频发问题。督察小组在工作中应采取现场督察、专项督察和明察暗访的方式,一旦发现消防执法问题应及时制止。同时,严格依法查处消防执法中各类不作为、滥用权力、违法乱纪和的行为[2]。

2.4深化警务公开,健全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第一,利用互联网和报纸等多种媒体渠道公开消防执法内容和过程,并接受媒体舆论和社会群众的监督。通过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执法公开制度,先在公安内网公开办案情况,再逐渐在外网、窗口等场所公开,以供当事人、厉害关系人查询、监督。第二,建立相关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并派相关工作人员向社会大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情况公布,内容包括执法工作情况、队伍建设情况、近期重大火灾事故和重大火灾隐患等问题。第三,公安消防部门应对群众进行统一受理,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对消防执法的问题进行正视,实现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四,建立并健全警风监督制度,在社会人员中对警风监督员进行挑选,成立警风监督委员会,全面监督消防执法的过程,以有效提高消防执法质量[3]。

3.结束语

完善消防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既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预防腐败的需要,更是规范执法行为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需要。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来说,应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且权责明确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消防执法的公开和透明,实现消防执法的标准化、规范化、公正化和文明化,最终促进我国消防监督执法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宜春市公安消防支队)

参考文献:

[1]张秋霞.完善消防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的实践与构想探讨[J].中华民居,2013,21(30):362.

消防员量化考评细则篇2

【关键词】标准;程序;安全管理

1、Sop简介

Sop是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即标准工作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Sop是一种标准的工作程序。所谓标准,在这里有最优化的概念,即不是随便写出来的操作程序都可以称做Sop,而一定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优化的操作程序设计。说得更通俗一些,所谓的标准,就是尽可能地将相关操作步骤进行细化,量化和优化,细化,量化和优化的度就是在正常条件下大家都能理解又不会产生歧义。

2、油气初加工企业基层站队安全员监管现状

通常,油气初加工企业基层站队安全员监管着质量标准化、环境保护、职业卫生、特种设备、工业安全、施工安全六方面管理工作,日常管理中具体涉及对装置进行日常检查、更新各类文件记录、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以及检修施工期间的施工作业监管,存在以下四个困惑:一是兼管专业多,各专业具体职责有哪些;二是工作头绪多,每项工作何时如何开展;三是现场管理难,管理内容如何进行规范;四是资料较繁杂,怎样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以上是目前油气初加工企业基层站队安全员的监管现状以及面临的诸多难题。

3、运用Sop解决油气初加工企业基层站队安全员监管难题

针对油气初加工企业基层站队安全员工作困惑,为使安全员的日常工作细化和量化,需要从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工作标准和工作方法这四方面建立并实施基层站队安全员标准工作程序(英文缩写为Sop),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标准,使安全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具体做法如下:

3.1搭建职责框架,明确安全员工作职责

将基层站队安全员的工作职责从制度管理、培训管理、装置巡检、体系管理、资料管理以及消防应急管理六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明确工作目标,形成“基层站队安全员职责框架图”,使安全员更清楚自身职责范围及需要掌握的业务知识,有利于安全员更好的履行职责。

3.2梳理工作计划,理清安全员基础工作

结合安全工作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梳理出工作计划,指导安全员在不同阶段应该开展哪些工作。

3.2.1按工作特点制定日工作计划

根据安全员日常工作实际,将每日工作计划从固定性工作和临时性工作两方面制定。

一是固定性工作。除更新专业资料、检查岗位资料外,在装置巡检工作中开展“五查”:一查消防设施是否备用、二查装置重点部位、三查隐患受控情况、四查员工护具使用情况、五查厂区违章行为。二是临时性工作。对于上级安排的临时性工作计划用《临时工作记录表》进行体现,使日工作计划更加完善。

3.2.2按工作实际制定周工作计划

根据日常工作实际,每周主要工作有:一是组织站队安委会召开安全例会,做好安全经验分享、重要文件宣贯、上级重要通知以及近期工作要求四个环节;二是组织做好站队领导、技术员、白班人员以及小班人员四个层面的安全培训;三是组织各专业按照《责任区专业检查表》开展安全检查;四是按照“岗位日练兵、班组周培训、站队旬模拟、大队月实战”的“四位一体”消防演练模式,调动各级人员,全面锻炼消防应急救援能力,做到“以练养战”。

3.3建立工作标准,强化安全员监管落实

工作标准是做好一项工作的核心。过去无论是施工作业,还是消防、护具等方面都只能是凭着经验进行管理,但难免有疏漏,主要原因在于现场管理缺少一套简单实用的工作标准。

3.3.1隐患管理程序卡

第一,《责任区管理卡》,明确巡检内容及标准,对责任区负责人、检查人、协助人、承包人进行了责任划分,促进员工查找责任区的风险和隐患,强化责任区风险控制。责任人(即第一副岗)按表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值班干部,当日值班干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如站队无法自行处理,则列入隐患管理。第二,《风险识别控制卡》让员工了解装置区各单元设备运行存在的风险,在巡检过程中发现风险并及时记录在《风险识别记录本》上。每月由安全员完善《风险识别控制卡》,并更新《HSe作业指导书》,进而指导员工消除日常作业风险。第三,通过风险识别推进隐患识别。在识别、分析风险后,将不可容许风险升级为隐患管理,认定隐患后,列入《隐患动态管理台账》,并在现场悬挂《隐患督办卡》,明确隐患内容、隐患级别、督办人、整改计划及监控措施。第四,站队组织相关专业讨论并制定《隐患监控措施卡》,员工按照卡中要求对隐患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隐患受控。

3.3.2护具操作评分指导卡

在过去的护具培训中,员工操作失误反复纠、反复错。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一个操作标准和相应的考核机制。我们将标准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加以规范,同时制作《评分表》及考核细则,在日常培训时,使用《操作评分指导卡》作为操作标准和评价标准,用《评分表》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和考核,实现护具培训制度化管理。

3.3.3消防设施平面分布图

为实现消防系统的目视化管理,我站绘制了“消防设施分布图”,其中明确标出灭火器、消防栓、喷淋系统、火灾报警器及氮气灭火系统的具置、数量、型号。同时,在消防器材所在区域粘贴警示标识,这样使员工在应急情况下可以更迅速的运用事故点所在区域的消防设施进行应急救援,提高站队整体的消防应急能力,实现消防设施目视化管理。

3.4创新资料管理,规范安全员基础资料

在资料管理方面,为将种类繁多、管理杂乱的基础资料统一进行规范化管理,借鉴图书馆管理图书的方法,对专业资料进行按专业分类、按功能分区、按位置编号。将文件柜分为基础资料、综合资料、现场检查表等档案等十个区,便于日常资料的更新及管理。运用“分区检索式”的资料管理方法使资料的更新更及时,资料的管理更规范。在更新资料的同时,可以掌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而使安全员将资料管理与现场管理紧密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结论

通过标准工作程序(Sop)的建立与实施,安全员工作思路更清晰,使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计划,有标准,有方法,切实履行安全员监管职责,进一步提高站队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消防员量化考评细则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稳中求进、稳扎稳打主基调,聚焦公司安全生产生命线,以夯实变电运维专业基础为主线,强化两票三制度执行,深化设备主人制落实,严肃变电五通标准化作业,强化技术技能培训,严明高严细实作风,精心操作、精细运维、精益管理,提升设备运维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促进电网设备更加健康的运行。

二、工作目标及指标

(一)工作目标

“三杜绝、四防范”,严格防范五级信息系统事件和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严格防范较大火灾事故和本单位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较大交通事故,严格防范恶性误操作事故,严格防范其他对公司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事件),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始终可控、能控、在控。

(二)主要指标

降低11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故障停运率,小于**次/百台;提升变电站精益化覆盖率,220kV及以上变电站达到**%,110千伏变电站达到**%;消防隐患治理率达到***%;消防人员取证率达到**%;变电站消防验收备案率达到***%;防误闭锁三率(达到100%;两票合格率达到***%;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应用率达到1***%;pms台账及系统录入合格率达到***%,缺陷隐患消缺率提升**%;严防误操作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1.工作领导小组

*************

职责分工:全面负责活动开展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监督落实,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2.工作实施小组

*************

职责分工:落实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督办、分解落实计划、监督检查等工作,逐条逐项的落实好相关工作,并对现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对检查问题进行逐项落实整改,定期组织开展相关内容完成情况总结分析会议。负责协调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确保任务按照时间节点按时完成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活动开展情况。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两票三制,提升岗位安全履职能力

1.强化岗位安全责任。一是,目前运维专责、班组长、主值、副值等岗位责任在日常运行维护过程中交叉重叠,岗位责任清单照单履职的规范性、主动性还不足,造成基础工作不扎实。需进一步明确各级运维人员岗位职责及安全职责,分解细化任务、逐级落实责任,做好“两单一表”梳理完善工作(岗位责任清单、安全责任清单、两单履职表),优化履职流程,每月开展一次履职评价并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做到责任下沉、管理下沉、资源下沉,实现权责匹配,强化岗位及安全责任考试并纳入提岗条件,提升履职能力,确保全员照单履责。(责任单位:****中心,完成时间****)二是二是落实“一岗双责”,抓好安全责任清单执行监督,始终坚持“业务+安全”并行管理,提高员工安全履职意识。每月定期组织各级人员进行安全责任清单内容考试,逐步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坚决扼杀习惯性违章、经验主义、“差不多”等现象,每月将对考试结果进行通报。(责任单位:****,完成时间:****)

2.严格工作票管理。一是组织开展典型工作票修订,明确票面填写规范,安全措施以及签字手续。(责任单位:****,完成时间****)二是统一工作票办票原则,制定办理工作票许可流程表,明确各类工作票许可流程以及填写规范,做好工作票审核、许可流程。对于现场勘察、四措一案审核、开工手续办理等关键环节进行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间****)三是强化安全措施票的审核执行,加强各类作业风险评估、预警预控、隔离措施及一二次安全措施检查核对,严格执行运维和检修人员双检查、双签字制度,确保安全措施布置到位、拆除彻底,严防一二次设备感应电、反送电。(责任单位:****、****,完成时间****)

3.做好运行规程、操作票管理。按照“定期修订+动态修订”原则,一是在1-3月份前完成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运行规程及典票定期修订,并经班组-中心-运检部运维管理人员审核后执行(责任单位:****,完成时间:****)。二是对于变电站内存在设备新投、改造、换型等情况,应在设备投运前1周完成动态修订,并经班组-中心-运检部运维管理人员审核后执行。结合变电站实际情况,将主变固定灭火装置、中性点隔直装置、SVG装置等设备系统的操作内容完善到运规及典型操作票中,尤其是变压器停、送电操作时,固定灭火装置要严格执行“先退先投”的操作原则。(责任单位:****)

4.规范交接班、定期切换及巡检管理。一是编制完善交接班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及运维日志,规范签字确认流程,切实做好系统运行方式、缺陷、异常、故障处置及两票执行等有效交接。各个运维班应执行相同的交接班制度,规范交接班管理。(责任单位:****,完成时间:****)二是在****月份前修订完善变电站定期切换试验实施细则及事故应急预案修订,根据定期切换周期要求,制定定期切换月度计划,严格切换操作票执行,加强主变强油风冷、UpS系统、直流系统、高频通道对试等工作管控,每月将对执行情况进行通报考核。(责任单位:****,完成时间:****月)三是严格按照变电运维管理规定,结合年、月度停电检修计划,合理制定设备巡视计划,220千伏变电站每月执行例行巡视?次、全面巡视?次、熄灯巡视?次,110千伏及以下每月执行例行巡视?次、全面巡视?次、熄灯巡视?次,并使用标准化移动作业终端,确保巡视精准高效。每月将对巡视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并纳入绩效考核。(责任单位:****,完成时间:****)

5.加大履职监督力度。严格落实《国网****公司各级运检管理人员现场履职责任指导意见(试行)》文件要求,以作业观察、监督巡视、监督检查及监督监护形式,做好运维工作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提升各级运维管理人员对一线班组、作业现场的掌控能力,确保秩序稳定、管理严谨。分管生产领导每月到现场?次,每次发现问题不少于?项,运维检修部管理人员每月到现场不少于?次,每次发现问题不少于?项,专业管理人员每月到现场不少于?次,每次发现问题不少于?项。(责任单位:****、完成时间:****)

(二)强化设备主人制,提升运维管理质效

6.严格设备主人制责任落实。深化“运行主人+检修专员”设备主人aBC模式,强化运维1主1副和检修1专员设备管理流程。编制制定设备主人制度,明确设备主人履职范围、管理流程、履职考评等内容,强化运维人员设备主人责任田意识,对自己责任范围内的设备运行状态了如指掌,逐步提升运维人员在一次、二次专业知识等方面宽度和广度,加大设备主人话语权和检修过程监管权,做好设备主动运维与状态管控,加强设备主人履职考评,突出目标、问题、结果导向,着力提升运行巡视、季节性运维、交接验收等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完成时间:****)

7.规范季节性运维。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修编完善设备运维二十四节气表,针对春季风沙、夏季高温、秋冬季雨雪等季节性气候特点,重点做好迎峰度夏、迎峰过冬等季节性运维方案编制落实,建立高温、风沙区域变电站台账,严格落实防外绝缘闪络(冰、雪、雨、污闪)、防异物搭挂、防金具引线断裂、三箱防尘、防小动物等季节性反事故专项运维措施,严防季节性事故发生。(责任单位:****,完成时间:****)

8.提升设备巡视质量。一是严格变电运维巡视计划管理,根据《变电五项通用管理规定》要求,做好“年、月、周、日”计划管控,每日对巡视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反馈,每周五结合周计划对巡视计划进行上报,每月对执行情况进行通报考核,切实加强巡视计划合理管控。(责任单位:****完成时间:****)二是组建公司各级变电专家队伍,开展“运维、检修、保护、厂家”四方联合专业巡视,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及重要枢纽变电站专业巡检(含厂家)年度不少于?次,剩余变电站三方联合巡检,切实发现问题。(责任单位:****,完成时间:****)三是结合电网风险预警、重要保电时段、极端恶劣天气等实际,修订完善特殊巡视内容,加强红外、SF6检漏、铁芯夹件测试等手段,提升发现缺陷隐患能力。(责任单位:****,完成时间:****)四是加强设备红外测温工作管控,在2个全面巡视周期内,逐步完善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红外图库建立,按照设备命名规范要求,将图片上传至pnS2.0系统。(责任单位:****,完成时间:****)五是加强高空巡视管理。做好220千伏变电设备高清摄像头项目储备,利用“****”相结合原则,及时发现并处置高空隐患。(责任单位:****)

9.规范巡检机器人巡视管理。应用好220千伏??变智能巡检机器人以及后续租赁机器人的应用。按照“人工+机器”相结合的原则,完善设备例行巡视、特殊巡视计划,充分发挥机器人应用效率,机器人原则上不少于1次/天开展巡视,杜绝机器人“配而不巡、巡而不够”现象,对巡视结果与现场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升发现缺陷隐患能力,减轻人工巡视压力。通知修编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培训及维护记录手册。(责任单位:****)

(三)强化风险等级防控,提升电网设备安全能力

10.做好设备重要性等级管理。开展110千伏及以上“站点、间隔、设备”“状态+风险”评价,建立“一站一册”风险档案,分别对一、二次设备状态及风险进行评级,明确风险防控等级清单明细,实行分压分层分级管控,制定差异化运维保障策略,科学指导预警管控、运维检修及技改大修等工作,实现设备质量安全双提升。(责任单位:****)

11.强化电网风险预警响应。电网风险预警单是由调度根据检修计划,一般提前一周下发,由运检部门执行落实,而调度下发前运检人员并不清楚电网风险等级,造成在电网风险防控措施制定、人员到位安排等方面分析辨识不足,以至于在停电操作、检修作业期间存在风险辨识管控不到位的情况。密切关注电网n-1检修方式、特殊运行方式、保电、重过载等电网风险预警,加强与调控信息沟通,按照“分级预警、分层管控”要求,进一步规范风险辨识、预警、控制、评价等各环节工作,推动各层级各专业从前端(一线班组)落实管控措施,明确管控重点,切实做好风险预警响应工作。(责任单位:****)

12.防范人身事故。严格落实安规、运规、调规、“两票三制”、“十不干”、“十条禁令”等文件要求,制定修编各类现场作业“入场许可手续卡”,严格按照许可卡步骤对工作人员(外委人员)、工作票、到岗到位人员、四措一案等进行逐步审查,切实发挥变电运行人员“铁面包公”精神,坚决杜绝无票错票、到岗到位人员应到未到、四措一案未按要求审核等作业,只有在运行人员在验明“入场许可手续”符合要求并留存后方可进站作业。(责任单位:****)

13.防范误操作事故。做好防误闭锁装置管理,全面做好防误闭锁装置维护业务外委,严抓防误装置缺陷隐患排查治理成效,每月对防误闭锁缺陷及消缺情况进行上报,防误闭锁缺陷要按照危机缺陷进行对待,同时规范解锁钥匙审批流程,实现防误闭锁“三率”100%(安装率、投运率、完好率)。切实加强防误操作培训及账号管理,使运维人员熟练掌握防误装置管理规定和结构原理,切实做到“四懂三会”(懂原理、懂性能、懂结构和操作程序;会熟练操作、会处缺、会维护),同步对各变电站防误闭锁使用人员及账号权限进行修改。(责任单位:****)

(四)强化缺陷隐患治理,提升设备本质安全水平

14.规范设备缺陷管理。每月定期组织学习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辅助设备缺陷标准库内容,明确缺陷分类、定性及评价标准,充分应用移动作业终端变电运维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实现主辅设备生产、基建缺陷全部线上管理,严抓缺陷上报质量数量,缺陷描述应清晰明确,且附有相应照片,严格按照由班员-班组长-运维中心-运检部-变电检修中心的缺陷上报流程进行上报,强化缺陷过程跟踪分析,严重缺陷在一个检修周期内运维人员应加强跟踪,在一个检修周期内未消缺,由检修人员每日上报缺陷跟踪情况及防范措施,做到设备缺陷“日管控、周分析、月总结”,每月进行缺陷分析会,将发现率和消缺率进行通报并绩效考核。(责任单位:****)

15.防范信息安全事故。编制变电站信息网络防护工作方案,强化站端网络安全预警管控,推进变电站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安装调试工作,确保202?年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安装应用率达***%,严防违规外联和信息外漏,全面提升网络安全风险监测能力。(责任单位:****)

16.抓好变电运维专项隐患六治理,重点做好防风害异物故障治理,每月结合巡视计划及天气状况,做好变电站范围500米的异物清理工作;做好防站用交直流故障治理,对交直流系统配置图、级差配置等基础资料进行完善,同步做好交直流系统的定期切换及运行方式的培训学习;做好防三箱受潮故障治理,结合今年三箱治理项目的推进切实加强三箱密封的维护工作,定期对密封情况进行检查、清理并采取密封措施;做好防设备外绝缘闪落治理(污闪、冰闪、雨闪等),结合停电检修计划对设备外绝缘进行擦拭清扫,牢固树立“封停必扫”的理念,并根据外绝缘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喷涂防污闪漆;做好防五防装置故障治理,实现防误闭锁“三率”100%;切实做好防隔离开关合闸不到位治理,利用望远镜,照相机等对刀闸分合闸情况进行确认,同步编制隔离开关分合闸检查卡,明确各类型刀闸分合闸检查要点及注意事项,不断提升设备健康水平。(责任单位:****)。

****

(五)强化标准化作业,提升现场作业可控能力。

17.强化操作计划管理。结合年、月度停电检修计划,操作中牢固树立“七分准备、三分工作”理念,逐条明确倒闸操作人员和现场到位人员,按照“月准备、周修订”的原则,每周提前就倒闸操作人员、现场到位人员以及操作准备情况进行上报,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变更,提前开展倒闸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人身、电网、设备风险辨识,提前编审倒闸操作风险交底卡,在正式操作前结合班前会进行安全交底,宣读风险点及管控措施,确保每一名操作人员确已知晓并完成签字手续后,方可开展倒闸操作。(责任单位:****)

18.抓好设备巡视标准化。一是深化“一板六卡”、变电“五通”应用,推广变电巡视移动终端应用,逐步推进“持作业卡巡视”向“移动终端巡视”转变,力争2020年5月底前基本实现无纸化巡视。二是在4底前,结合变电站设备实际,将一二次设备巡视要点巡视要点完善更新到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巡视卡中,不断提升运维巡视质量。三是加强变电巡视移动作业质量管控,将班组应用率、变电站应用率、巡视任务完成率、巡视卡维护率、标准卡维护率、缺陷录入率、巡视信息录入规范性、设备巡视时长合理性、缺陷质量数量等纳入月度通报,加大奖惩力度,并在月度考核中兑现。(责任单位:****)

22.强化操作程序化。一是严格执行公司到岗到位管理办法,分层分级做好倒闸操作的全过程履职监督管控,倒闸操作时优先采取遥控操作。二是严格执行“一停、二看、三想、四做、五检查”操作要求,严格落实二次倒闸操作票管理,严防继电保护防三误。三是操作前再次检查操作票三级审核及被操作设备运行状态缺陷隐患,操作中远离正在执行分、合闸指令的开关类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操作后做好设备(压板)状态位置检查。(责任单位:****)

23.严抓现场作业标准化。一是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接地作业次序,接地前必须验电,若现场条件允许,必须采取间隔验电+直接验电双重方式,严防发生设备反送电伤人事故。二是加强现场危险点分析,做好大型现场作业范围内硬质隔离措施,将临近带电区域等危险点备案在工作票中并告知工作负责人,明确控制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三是配合做好一二次安全措施检查核对,尤其是停电后开工前和完工后送电前,要执行运维和检修人员双检查、双签字制度,确保安全措施布置、恢复到位。(责任单位:****)

24.加强标准化变电站建设。按照《国网****公司变电站标准化管理规范》工作要求,在220千伏****变深入推进标准化窗口变电站建设。从安全管理、运维管理、设备管理、培训管理、资料管理五个方面重点任务落实,同步做好班组建设及文明生产等工作整治,深入推进标准化变电站建设。(责任单位:****)

25.推进红旗运维班达标建设。加快推进红旗运维班组建设,重点做好“基础设施+基础管理”双提升工作,有序220千伏****运维班示范建设,在4月前制定红旗运维班组建设计划,每月推进建设进度,确保202?年红旗运维班达标率不低于?个,2021年不低于?个,202?年实现全覆盖。以严要求提升队伍建设水平。(责任单位:变****)

(六)强化高严细实要求,提升变电运维基础管理

26.严抓变电精益化查评治理。按照“全面覆盖、专业评价、精益管理、分级负责、整改闭环”的原则,深入分析历年精益化查评中存在的设备问题和管理短板,在?月前优化精益化查评工作方案,并组建精益化检查专家团队,制定自评计划,对照评价细则,提前推进,确保在?月底前完成自评任务,后续结合停电检修计划持续整改,每月对评价进度及整改情况进行通报。202?年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精益化自评率达****%、35千伏变电站自评率不少于****%,精益化问题整改率达****%,实现220千伏变电站精益化达标率****%的目标,以高标准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27.规范系统记录管理。组织学习《202?年变电设备数据治理实施细则》,将pmS数据治理纳入常态化日常工作,同时再次明确收发信、防小动物、红外测温等?大类??小类运行维护记录录入标准,规范纸质版记录管理,剔除不必要的记录,规范记录填写。(责任单位:****)

28.加强运维装备管控。目前各运维班装备基本配置到位,但装备的维护、保管仍需进一步加强,将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运检装备配置使用管理规定》文件要求,加强装备进定期检查、检验、使用、保管、维护、报废等日常管理工作。(责任单位:****)

29.做好应急处置保障。全面梳理各变电站保险类备品的各种型号、数量,对缺少的备品备件进行及时补充,并做好台账。?月份前完善特殊天气、自然灾害、设备设施损坏等运检专业应急预案修编,优化应急演练流程,强化反事故措施落实,提升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及反事故演习质量,同时积极和地区消防支队进行沟通,举办一次消防应急处置联合预演。(****)

(七)强化技术技能硬核,提升运维队伍素质能力

30.狠抓基础教育培训。抓好“专业技能+业务流程”双维度培训,拓宽变电运维业务范围,做好分层分级分类专题培训,重点要突出变电运维人员“六个能力”达标培训学习(设备巡视能力、倒闸操作能力、运行监控能力、检测维护能力、事故处置能力、消防管理能力),合理科学的制定相对应培训计划,通过月度技能考试、季度赛等方式进行,着力提升运维人员技能水平。(责任单位:****)

31.强化岗位练兵。一是结合工作实际,每月有针对性抽取??%的年度、月度计划检修作为现场技能培训平台,使青年职工在学中干、干中学,稳步提升运检人员基本功。通过现场“师带徒”方式,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的指导,共同提高新老员工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责任单位:****)

32.加强作风纪律整顿。提高政治站位,明确运维工作是党风政风的具体表现,是运维人员精神面貌、工作水平、服务质量的外在表现,切实做好35千伏变电站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站容站貌,做好设备运维管理的“吹哨人”,努力打造一支技能精益、作风优良、勇于担当的电力安全卫士队伍。(责任单位:****)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周密组织。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设备运维管理提升年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督办,周密部署实施方案中的每一项工作任务,明确每一项内容的责任人和工作具体措施。

(二)强化落实,务求实效。

各部门要逐条对细化的工作要求进行再细化,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制定重点各自的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工作负责人、计划完成时间,按周督办工作进度,每月****日前开月度会议进行专题推进,确保设备运维管理提升年活动取得实效。

(三)强化督查,考核通报。

公司将对本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指导,对方案落实不到位、不及时不得力的部门进行通报考核。

(四)总结提炼,促进提升。

消防员量化考评细则篇4

一、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

只要员工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是有效预防事故发生的基础。只有全体员工自觉地参与安全管理,自觉遵循生产安全规程,自觉维护自身的生命安全,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强化,从正面培训和侧面引导两个角度进行。

首先,企业员工只有真正了解所在工作环境的危险因素,才可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做到“三不伤害”。定期将危险源点、作业规程及可能出现的伤害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还根据企业实际,考虑到大多数职工(特别是应考虑到部分高年龄、低文化层次职工),的实际接受和理解情况,不厌其烦地反复宣讲,使人人掌握。培训形式不拘一格,安全活动月、班前班后会、安全例会、案例分析会、安全墙报、安全简讯等。

其次,安全工作中还从侧面进行引导,将安全生产与员工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将员工个人的身心健康与家庭、父母、妻子、儿女的生活联系起来,大力宣传“一人安全,全家幸福”观念,使员工发自内心的重视人身安全,重视安全生产,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从而让员工自主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

落实“预防为主”方针,要求全体员工必须较好地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加强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对岗前、岗中。周、月、年度安全培训纳入工作计划,于配套公司、安全部建立了与安全生产技术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就生产技术教育、安全应知应会等通用知识编写教材,组织学习、考评,务必使人人过关。对不同岗位所涉及的专项安全知识培训,以实际操作培训为主。对重大危险源,组织开展事故预防及应急演练,并将以往或类似岗位发生的具体案例作为关键内容进行经常性培训教育。

车间(班组)定期组织开展岗位劳动安全竞赛活动,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的有效途径。计划在配套公司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这方面活动(消防演练、安全合格班组考评竞赛等),并先后编撰了安全应知应会下发给各班组,有效地提高了员工安全生产技能,发动全员广泛参与。

企业生产安全活动讲求团队协作,安全工作只有发动全员参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为了保障全员参与,让企业管理者真正参与进来,由他们自上而下推动,安全工作才能彻底深入。在公司内部自上而下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了解预防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成立由配套公司主管领导挂帅的兼职安全管理委员会,形成公司、车间、班组等多级安全网络,下属各级层的安全工作统一纳入监管,形成全员广泛参与,安全工作始终处于全面受控状态。

强制性的安全措管理者在执行施的同时,把员工的自主管理引入到安全工作中来。结合生产实际状况每星期举行改善议案活动,由员工们把存在的安全问题写成提案(安全建议书),提交给各安全管理者、部门加以解决。

在工作中以消灭现场中存在的危险点和问题点为安全工作主要着眼点,调动全员自觉主动参与,对现存和潜在安全问题进行认真整改,解决各类隐患800起。对公司吊钩、吊具的管理。解决外来驾驶员在公司的违章问题。员工的各类习惯性行为违章问题等等。最终达到消除事故隐患的目的。

三、主抓生产一线现场管理

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组织结构的基础层次,现场管理是企业的基础管理,是各种专项管理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因素,生产现场也是安全事故的多发场所和主要场所,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工作方针,最终也必须归结于班组和生产现场这个层面。

对生产一线现场管理,进行工作细分,实现交*、立体监管,各安全管理人员(主任、班长、班组安全员等)现场把关外,还加强了上一管理级层的安全督导力度。采取专职督导和兼职巡检相结合的方法,即: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每天定时进行现场巡视,并做好检查日记;生产一线兼职安全员负责检查所在责任区域的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现场处理各类问题300多起,并总结在案供今后借鉴和归纳。

为了抓好生产现场安全管理,除细化基层作业外,还尝试实施公司级的安全督导制度。具体操作方式:由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委派设备、维修代表定时抽检一线员工对安全、生产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将结果纳入考核,每班安排兼职安全员巡岗,督促员工遵照规程操作,及时纠偏,对重点安全防范岗位还加大巡查力度,预先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量化并加大安全考核力度

在管理、质量月度考核中,引入安全生产的相关内容,同时这些内容必须还是量化考核的,具体操作时按项目计分,月度汇总,当月兑现考核结果,年终再进行总评。在

工作中按照这种模式,从~年1月起,拟定了详细的班组安全考核细则,其内容细分为:安全教育、例会制度、安全检查、防护装置、防护用品、安全卫生要求、电器安全、安全警示、定制管理及专项管理等十大项。实施上述量化细则并在班组之间评比,加大考核力度,安全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全年来未出现任何重大责任事故,公司及车间安全检查中反馈的隐患也有所降低。

消防员量化考评细则篇5

关键词:天津港爆炸;消防员;伤亡;思考

消防员的职责是保护一方百姓平安,减少火灾损失,可以说,每一场火灾救援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就天津港爆炸事件来说,截止目前,公安消防人员已经确定有23名牺牲,而作为天津港的消防人员已经确认有72名牺牲,这样的惨剧令人痛心,同时也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消防过程中如何才能够保卫消防员的生命,减少伤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消防员伤亡的原因

消防官兵存在的价值就是保护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以保证当地经济建设顺利进行。虽然在爆炸事故中,消防官兵进入火场之前,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心理准备,但是国家、消防部门以及有关指挥员都有责任尽可能的减少消防员伤亡,因为尽职尽责、优秀的消防官兵也同样是百姓与国家的财产。在天津港爆炸事故的灭火救援过程中,潜藏着非常多的不确定的危险因素,这是造成本次事故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而在此事件中,我们应该更多的是思考和研究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此类重大事故的发生。具体来讲,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消防员损伤比较大的原因如下:

1.1火灾发生时,由于火势紧急,消防人员没有足够时间对周围环境和火场情况进行充分详细了解,并按照正常灭火救援流程选择了普通的灭火方法,即用水灭火。而本次火场中有大量的危险化学品,且这些化学品不能与水接触,若与水接触后就会发生爆炸。消防员启用喷水系统后,使得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第一批进入火灾现场的消防员,位于爆炸核心区,由于情势紧急,时间紧迫,在未启动应急措施之前就发生了爆炸,因此伤亡较为惨重。

1.2在此次天津港爆炸消防员伤亡中,消防员的年龄都比较小,普遍在23周岁左右,实战经验不足,对现场形势没有足够正确的判断力是导致此次伤亡事故严重的主要问题之一。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消防员采用现役制度,消防员的主要来源是征兵。新兵入伍之后,消防部门会对其进行三个月的集中训练,之后再进行分配。两年之后,有些战斗员退役,还有些消防员成为士官,成为未来的消防救援指挥人才。由于服役时间不长,很多消防员都存在实战经验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新入伍的战斗员,更是缺乏实战,无法对现场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精确的判断。

1.3一线指挥员流动性比较大,因此导致了指挥员实战经验不丰富。目前我国消防部队中的指挥员来源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生长干部,第二类是相关院校的大学生;第三类是入警大学生。指挥员能否对现场指挥有足够准确的判断不仅关系到灭火的成败,还关系到消防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指挥员的指挥能力至关重要。现阶段我国一线指挥员流动性比较大,有些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毫无实战经验,而待到实战丰富,可能就要面临着转业。这对我国消防指挥员队伍的培养十分不利,也不利于现场指挥工作的顺利开展。

1.4消防员风险意识不足。消防事故处理过程中,很少能够发生类似天津港爆炸事故这样危险的事故,这一偶然性的因素,使得大多数消防员未重视火场中的风险隐患,也没有注意到进入场地之前,可能就已经出现了某种危险迹象。在没有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之前就冲入火场,使得很多消防员白白牺牲,令人痛心。

2减少消防员伤亡的对策

2.1增加消防员的专业训练时间和实战经验积累

2.1.1要建立战斗员岗前针对性训练制度,使每个战斗员经6个月左右的技战术训练经考核才能准许上岗。在此期间组织开展模拟各类灾害事故场景的技战术训练或演练;开展模拟训练设施、网上虚拟场景等多种训练模式进行对抗训练;利用模拟训练设施,开展高温、浓烟、黑暗、有毒、缺氧、狭小空间等险恶环境下的心理训练,提高战斗员的火场适应能力、判断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2.1.2在灭火救援实践中采用“以老带新、由简单到复杂”的方法,循序渐进提高消防员灭火救援实践能力。灭火救援中常采取3人1组的模式,组长灭火救援时间应在4年以上。灭火救援时间在4年以下的消防员应多参加规模小、灾情简单的灾害事故救援,再参加灾情复杂的灾害事故救援,逐步提高消防员灭火救援实践能力。

2.2改进训练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训练评价体系

目前一些消防部位的消防员训练主要以日常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全国性的专项训练的方法,而在训练项目的评价方法是比较单一,主要是竞技性的目标考核方式,此种评价方法导致整个训练的方向趋于拼速度和体能,忽视了技战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程序性。要改变现行的训练评价方法,要从竞技性的目标考核方式转向重规范性和程序性的达标考核方式,对每个技术动作和战术规程进行详细的规范,评价时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程序的合理性,让消防员在平时训练中养成良好的技战术习惯,在实战中转化成为战斗力。

2.3把成熟的经验操法和技术规程上升为行业标准

灭火救援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具有显著的行业特征。消防部队在大量的灭火救援行动中积累的很多成熟的经验操法和技术规程,如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的“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与考核大纲”、“战斗员灭火行动安全要则”等,这些都是通过血与火的洗礼后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操法和技术规程,可以把这样的经验操法和技术规程进行统计分类后形成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指导和规范消防员的培养和训练。

2.4强化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提高力量使用的准确性

消防员尤其是指挥员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的特点,面临的救人和事故处置的实际需要,应用灾害事故模拟和灭火力量计算、估算等方式评估应投入的人员、车辆、灭火剂等,科学调派、部署力量,并根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力量,打“人海”战术,可能不但处置不好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反倒容易造成现场秩序混乱,引发意外事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结束语

总之,在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消防官兵伤亡惨重这一事件令人痛心,伤亡的消防员值得每位民众尊重,尤其是牺牲的消防员更值得尊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对此事进行思考,在今后的消防工作中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减少消防人员的伤亡,保护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亿.谈消防员灭火救援伤亡的原因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14(10).

消防员量化考评细则篇6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良是我国日化行业技术资深专家,尤其在我国化妆品研究开发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从事化妆品、洗涤产品研究开发及其管理20余年。拥有“w/o/w型多项乳液的研制”及“脂质体及其化妆品的开发”等5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得三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项“北京市青年科技发明一等奖”。近年来50余篇,合著有《皮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申报受理指南》等。

徐良教授现任北京日化研究所所长、国家洗化用品质检北京站站长、卫生部卫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光生物学及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一、化妆品中的微生物与化妆品防腐

1.化妆品防腐的定义:

保护化妆品成品在保质期内免受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污染

2.化妆品防腐的必要性

化妆品被微生物污染后,会发生以下不良变化:

变味、变色、粘度变化、产生气体以及使透明体系混浊、产生沉淀等。

更为严重的还会产生致病菌并通过化妆品基质危害人体,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会产生外毒素,侵害皮肤。

3.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生物界中存在的体形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主要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及病毒等。

微生物的特点是体积小、面积大;生长旺盛、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天空、大海,无处不在;土壤中已发现10万种以上)。

4.化妆品中常见的微生物:

化妆品中常见的微生物分为细菌、霉菌和酵母菌三类。

a细菌:分革兰氏阳性与革兰氏阴性菌。从形态上分为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螺旋状菌等。

被细菌污染的化妆品会产生分层、混浊及异味等现象。

B霉菌: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易在空气中传播。

化妆品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霉斑(常出现在包装容器及内容物表面),有霉臭味。

C酵母菌:

化妆品被酵母菌污染后,会产生一种发酵所特有的酸味,另外还会导致产品混浊、分层、变色。

5.微生物在化妆品中生长所需的物质:

外界的水,空气以及化妆品基质中使用的原料如:脂肪酸、脂肪醇、酯类、蛋白质与氨基酸、羊毛脂及其衍生物、维生素、纤维素、淀粉、植物提取物、糖类(蔗糖、葡萄糖、粘多糖)、无机盐等。

7.化妆品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化妆品的一、二级污染

a化妆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的微生物污染:化妆品微生物的一级污染;

B消费者在使用过程造成的微生物污染:化妆品微生物的二级污染。

(1)化妆品微生物的一级污染

包括设备、原料、制造及包装四个方面,而制造及包装过程又涉及生产环境与操作人员。

a设备输送泵、管线、乳化机、灌装机等,是微生物聚集之处,要定期清洗、消毒。

b原料是微生物的重要污染源,对重点原料(如:动植物源性原料、水)可在检测的基础上进行灭菌处理。

c制造环境定期进行环境灭菌消毒;制造过程中物料的加热灭菌处理等。

d包装包装车间的空气净化,二次更衣;包装材料的清洗、消毒。

(2)化妆品微生物的二级污染

消费者在取用时,手指上的微生物可引发产品污染;经常开启瓶盖,空气中的微生物也可污染内容物。

在化妆品制造过程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成分或采用无水配方。

二、化妆品用防腐剂

1.防腐剂的概念

能够稳定地发挥作用、破坏微生物或阻止化妆品内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通常14天)使99.9%以上的微生物失去活性。

与杀菌剂的区别:

快速、强效的发挥作用,可在极短的时间(30秒)内,杀灭99.99%以上的微生物。

有些杀菌剂在低浓度时可用作防腐剂。

2.影响或降低防腐剂效能(活性)的因素

a防腐剂的使用浓度:一般地,浓度越高效能越强

B与微生物的接触时间:一定时间后起作用,也许几天后。

C体系的pH值:大多数防腐剂在酸性环境的活性大于在碱性环境的活性;例如:Bronopol(布罗波尔)在pH=4时,十分稳定;在pH=6时,其活性可保持1年;而在pH=7时,活性只能保持几个月。

D固体粒子对防腐剂的吸附:可使其活性降低。

例如:5%的淀粉对0.1%尼泊金甲酯的吸附作用,会使尼泊金甲酯的活性降低10%;

5%高岭土对0.1%的卡松的吸附作用,会使卡松的活性降低26%。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做粉类产品的配方师足够重视。

e防腐剂的油水分配系数:

在乳化体中,微生物通常会被吸附在在油――水界面或在水相活动,因此,防腐剂的溶解性很重要;好的防腐剂应有高的水溶性,即低的油水分配系数。

F配方中的一些物质对防腐剂的“封闭”作用:一些原料特别是一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性聚合物等,可与某些防腐剂胶合,降低其水中游离防腐剂的浓度,进而使其活性降低。

F-1:防腐剂的增量系数(R):由于一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对防腐剂的胶合作用,使体系中游离防腐剂的含量降低,这时的体系中防腐剂的总量与游离防腐剂含量之比即为R值。

也即:在一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性聚合物等体系中,要保持原有的防腐作用,应添加的防腐剂量的倍数。

R=所需防腐剂的总浓度/游离防腐剂的浓度

F-2:举例: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时,一些防腐剂的增量系数(R值)

F-3:应用:

例如,尼泊金甲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08%,在含有5%吐温―80的体系中,尼泊金甲酯最小抑菌浓度(miC)增加为:0.08%xR=0.08%x4.5=0.36%。

以上说明,防腐剂的使用必须考虑体系中其它原料的影响;另外,一些原料对防腐剂的“封闭”作用还是很强的。

为了消除封闭作用配方师可以采取增加防腐剂的用量和建立解“封闭”体系,即选择一些有效成分加入上述体系中,降低或解除“封闭”作用,常用的此类物质有:乙二醇、丙二醇、乙醇、异丙醇等。

3.防腐剂使用的安全性与我国的相关法规

(1)需要指出的是,防腐剂是易导致皮肤安全性问题的化妆品原料之一,许多国家对它的使用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例如,欧盟就规定了其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清单,而美国虽然没有规定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清单,但CtFa组建的化妆品成分评审专家组(简称CiR),对用于化妆品的各种成分(包括防腐剂)的安全性进行评审,并公开发表其评估报告,极具权威性,各厂家都会参照执行。日本则在其化妆品原料标准(JSCi)列出了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清单。

(2)我国2007年版的“化妆品卫生规范”将防腐剂归纳在限用物质中,共有56种防腐剂被允许在我国使用,并规定了具体的限用量。

例如:尼泊金酯类,单一酯限用量为:0.4%,混合酯:0.8%;(均以酸计)

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限用量为0.5%,DmDm乙内酰脲的限用量为0.6%。

(3)使用原则:从安全及经济角度考虑,在保证化妆品在保质期内不被微生物污染的前提下,使用最少量的防腐剂。

(4)影响配方中防腐剂安全性的因素包括:

防腐剂的种类、纯度、稳定性(光、温度)、加入量以及与其它化妆品原料的配伍性等。

三、化妆品防腐体系及其建立:

1.理想的化妆品防腐体系应该具备一下特点:

*对人体及环境安全,无毒、无刺激性,世界范围内可使用;

*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稳定;

*广谱的抗菌活性,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与化妆品原料的配伍性好;

*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的有效;

*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2.防腐剂的复合使用

对大多数配方来讲,单独使用一种防腐剂很难达到上述建立理想的防腐体系的要求,所以,就目前而言,在配方中复合使用两种以上的防腐剂是十分必要的。

在具体实践中,配方师有两种方式可选择:

*自己选择多种防腐剂单体,在配方中复合使用。

*选择复配好的防腐剂成品,直接在配方中添加使用。

前者需要更多的防腐效果的评价试验及配方师的经验。

3.化妆品防腐体系建立要点:

a明确防腐体系应用的产品类型

因为不同类型的产品对安全性的要求也不相同,欧盟在其预先考虑有效性的表中已将应用产品划分为:留在型产品、洗去型产品、婴儿护肤品、气溶胶、去头屑产品及眼部化妆品6类;配方师在一些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产品(如婴儿护肤品)中建立防腐体系时就要特别注意防腐剂的安全性问题。

B选择产品销售地区法规允许使用的防腐剂

在我国,要选择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被允许使用的防腐剂品种。

C考虑配方最终的pH值

因为pH值对许多防腐剂的活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操作中配方师可以:

按照配方的pH值选择防腐剂;调整配方的pH值,使防腐剂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D考虑防腐剂的油水分配系数

防腐体系中,尽量要有油水分配系数小的防腐剂;因为,研究表明产品中的微生物主要存在于水相及油水界面处。

e考虑配方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对防腐剂的“封闭”作用。

F考虑防腐体系中的防腐剂与配方中其它原料的配伍性

G考虑防腐体系中防腐剂之间的增效作用

H考虑配方中的其它原料对防腐体系的增效作用

例如:eDta―2na在含有尼泊金酯的防腐体系中,可有效提高其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有效性,特别是对绿脓杆菌的作用。就此,防腐剂的加入量得以降低。

i考虑生产中原料的卫生状况

假如,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已经带菌(去离子水、天然提取物、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等),建立防腐体系时,要考虑加入的防腐剂将有一部分被“消耗”。

J考虑配方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的种类与含量。

K考虑产品生产与销售地区的气候因素

例如,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如我国广东省,要考虑提高防腐体系对霉菌的抑制能力。

4.建立防腐体系的评价手段

(1)防腐剂防腐效果的评价――防腐剂的筛选

a抑菌圈试验:

原理:细菌或霉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能迅速生长。在培养基平板中央放置一个用防腐剂处理过的圆形滤纸片,防腐剂向四周渗透就会形成抑菌圈。通过测量抑菌圈的大小,就可以判断防腐剂的防腐性能。

B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

最小抑菌浓度试验同样可以反映防腐剂的效力,miC值越小,表明防腐剂的抑菌能力越大。

(2)产品中防腐体系的防腐效果评价――防腐体系的确定

防腐挑战性试验

*在通过抑菌圈试验、miC试验初步评价防腐体系的防腐效果后,需要进一步评价实际产品中防腐体系的防腐效能,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防腐挑战性试验。

*模拟消费者反复使用产品过程中受到高度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选择微生物生长的最适宜条件,以反映实际产品中防腐体系的防腐能力。

*由于防腐挑战性试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且所需样品量很少,因此,可以使用相当多的微生物进行测试,而且可以同步评估多种样品。

(3)美国CtFa推荐的单次防腐挑战性试验:

*由于防腐挑战性试验是一种经验性的方法,目前各国及相关组织对此尚无统一的规定。

消防员量化考评细则篇7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总队**现场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消防部队基层建设工作的发展,今天,支队在我大队召开全市消防部队基层建设工作汇报会,这既是支队领导对我大队基层建设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大队的鞭策和鼓舞。在此,我谨代表**大队党委和全体官兵,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向关心、支持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的各级领导,向支队党委的高度信任,向支队基层建设指导组的辛勤工作,向兄弟大队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7月21日,全省消防部队基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召开后,支队党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及时召开了全市消防部队基层建设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基层建设工作。在全市消防部队大力开展基层建设的新形势下,我大队紧紧围绕基层建设这个重点,以条令条例为依据,以科技强警为突破口,着眼巩固提高和改革创新,在前几轮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网络平台,积极巩固和加强基建政治建设,建立正规管理秩序,努力提高基层执法水平,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同时认真探索新时期部队基层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细化、精化、强化基层建设,着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队的部队建设水平和管理层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四个程序和执法程序日渐规范,官兵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下面,我代表**大队党委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我大队开展基层建设的工作情况:

一、抓好组织领导,在统一思想认识上下功夫。

部队基层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想取得成效,必须下很大的精力和心思。从90年代开始,我省消防部队先后掀起了三个周期的纲要建设热潮,在正规化建设过程中,大队警力少,工作量大,要求严,标准高,官兵的思想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畏难情绪和懈怠思想,为此大队党委从抓好组织领导入手,在统一全体官兵思想认识上狠下功夫。

一是大队党委重视抓好落实分工,精心安排。根据支队下发的《龙岩市消防支队基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支队动员会精神,大队党委及时召开了党委会、队务会,对照两个《标准》和两个《实施细则》,结合大队的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了《**县消防大队基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成立了以吴华昌教导员为组长的领导组织机构,列出了具体的时间、任务安排表,并进行了详细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了大队领导亲自抓,分管干部具体抓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为了确保工作质量,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大队多次召开队务会,对实施方案进行分析、修改和完善,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二是统一了官兵的思想认识,纠正了错误观念。为了转变官兵的观念,克服多次开展部队正规化建设所带来的畏难情绪和懈怠思想,有效地调动官兵的工作积极性,大队及时召开了动员会,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多次组织官兵深入学习两个《标准》和两个《实施细则》及一系列规定,进行广泛的教育、引导,使官兵真正领会开展部队基层建设精神实际,明确基层正规化建设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三是多渠道筹集部队建设资金,搞好经费保障。按照两个《标准》、《实施细则》和《福建省消防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规划》、《福建省公安消防部队大队器材装备管理暂行规定》等要求,根据我大队现有的营房装备器材设施状况,抓部队基层建设,需要花费较大资金投放。为解决好这一“瓶颈”问题,大队领导把开展部队基层建设试点工作的情况向县委书记、县长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县领导的支持,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及时拨出

专款,用于购置装备器材和搞部队建设;县人大、县政协和县公安局的领导也十分关心我大队的基层建设工作,多次到有关单位呼吁、宣传,帮助我们筹集经费;一些单位得知我大队的建设情况后,主动购买空调、电脑、饮水机等办公、生活用品赠送到我大队,纷纷表示要出力改善我队官兵的执勤、训练、办公和生活环境。大队用自身良好的形象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也使我队的部队建设工作得到了有效保障。为了保证经费开支的计划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大队在支队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我队实际情况,认真制定了器材装备采购计划,各项配置和设施基本达到《实施细则》的要求,此外,在搞营房修缮过程中,大队还充分发挥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大队官兵自己动手油漆装饰、粉刷墙壁等,为大队节约了经费开支。

二、抓好制度落实,在部队管理上下功夫。

在开展基层建设工作中,根据支队的指导思想,我们把部队管理作为基层建设的重点,认真对照两个《实施细则》,依据条令条例,结合学习瑞金大队的成功管理经验,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把基层正规化建设贯穿于官兵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狠抓官兵的日常养成。在部队管理中我队注重条令条例和《实施细则》的学习,强化官兵条令意识,培养官兵的日常养成。为了保证效果,我们着力把握四条标准:一是在内容上求细,按照学习、训练、执行、检查四个环节对条令和《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梳理分类,组织官兵全面系统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对《细则》的不同内容,重点对干部加强学习,并采取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考验等措施,使官兵达到了“学好共同的、精通本职的、熟记常用的、了解相关的”要求;二是在理解上求深,引导官兵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条令、对《实施细则》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上,并坚持进行宣讲和辅导,使官兵不仅清楚学什么、怎么学,还懂得为什么要学,怎样才能学通弄懂掌握好;三是在方法上求活,就是采取环境熏陶,气氛感召,启发自觉等方法,增强条令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队安排了一定的时间和课程,训练队列和养成,培养官兵无论是外出,还是在营区内,做到二人成行,三人成列,按队列动作行进的要求,军人之间相遇,进见首长时必须行举手礼,规范官兵的言行;四是在时机上求准,注重把握新兵入伍、任务转换、季节变化、政策调整、老兵复员、外出执行任务等时机,及时进行学习教育,从而强化了官兵条令意识,提高了官兵执行条令条例和规定的自觉性,培养了良好的军人形象。

(二)加强大队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强化大队是基层这一意识,认真对照《实施细则》,督促抓好大队人员的五同六到位,建立起正规的执勤、训练、工作、生活秩序,狠抓大队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规定大队干部必须参与中队的管理教育,执勤训练和灭火救援,重点抓好大队人员的起床出操、站队集合、点名讲评、战备执勤、查铺查哨、安全活动等到位情况。积极开展大队执勤战备教育,抓好大队干部的“六熟悉”,执行大队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建立《值班登记制度》,每天进行一次交接班,严格落实干部留营住宿制度及战备执勤出动及灭火战斗等要求,同时结合当前开展的“大练兵”活动,强化了大队干部的素质训练,规定每周二、四下午为大队干部训练日,每周三晚上为大队业务理论学习日,利用网络教育手段,加强了对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考核,提高了大队干部的军事业务素质。通过加强管理,改变了以往大队管理机关化的倾向,进一步明确了大队的职能和定位。

(三)因地制宜,加强营区各场所的规范建设。坚持按照两个《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统一规范、利于工作、便于管理的要求,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队发挥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各场室进行重新布置,规范整理,对营房设施进行了翻新、修缮,新增设网络室和视频会议室,接要求添置和更换了部分办公和生活设施,严格内务设置、摆放、确保整洁、美观、实用,部队营区面貌焕然一新,营造了拴心留人的环境。

三、抓好信息化建设,在科技强警上下功夫。

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消防部队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大队的信息管理和整体作战水平,我大队在开发电脑网络信息化和增强装备设施上狠下功夫,运用科技手段规范部队管理,增强实力,不断提高部队建设的科技含量,激发了官兵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了部队建设上层次,上水平。

一是开发了电脑网络系统,建立三级网络,逐步实行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大、中队办公室原有配备电脑的基础上,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投入了

万元专项资金,设立了网络室和视频会议室,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互联网络系统,新购置了电脑十台,充实到网络室和办公场所,保障了网络的互联和畅通。同时聘请了网络技术专业人员协同支队指导组制作了**消防网页,设有办公系统、执勤训练、思想政治、后勤保障、消防业务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了大队一级的内、外互联网站,为消防业务的开展和部队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保障。通过办公电脑网络环节和流程,实现了从上到下的逐级管理,逐级负责,有效杜绝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为上级部队的监督管理,指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是实现了网上“六熟悉”和网络模拟训练、重点单位资料数字化、直观化,提高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利用网络系统数字化,对重点单位灭火预案、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预案等资料进行联网管理,使官兵能够熟知自己的任务分工和行动路线,方便地开展灭火救援演练。实现网上“六熟悉”和网络模拟对抗训练,改变了长期以来传统的训练模式,减少演练成本,降低了器材损耗,提高了演练质量和整体作战能力。

三是实现了网上学习、教育和网上在线考试,提高了官兵的综合素质。针对基层大队人员少,政治教育、业务学习开展不正常的特点,大队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平台,建立了政治、业务学习教育网页,开设政工论坛,建立网络书库,积极推进网上政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实施政治教育,业务学习网络化,利用互联网开展多项政治教育、业务学习和互动讨论;实行在线考试,定期进行政治、业务理论网上考核,把以往政治、业务单调的理论说教变成内容丰富、图示并茂、多媒体并用的直接交流和互动,调动了官兵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有效地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抓好执法规范,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大队作为基层的独立执法主体,是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窗口”,如何按照《实施细则》要求,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是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大队在开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执法为民专题教育活动,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在业务水平上精益求精,在服务质量好上加好,进一步提高了执法服务水平。大队严格按照公安部68号令、73号令和新颁布实施的《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对建审验收、消防安全检查、重点单位管理,火灾事故调查等工作做了修正和规范。一方面,在消防服务“窗口”推进“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申报登记制”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使群众办事只需走一处、找一人,极大地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同时大力推行阳光作业,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对外公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职责范围、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办理进度和各监督员的职责身份,并建立了警务公开群众评议建设,实行“开门评警”,不断完善消防服务“窗口”功能;坚持双人执法,严格落实法核制度和各项消防监督执法规定,加强内部审批,明确人员职责,做到层层把关;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审核,谁负责”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执法质量考核评议,执法过错追究和监督工作失职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及时解决干警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开成了重绩效、讲实绩、比服务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设立便民服务窗口网站,开辟警务公开、网上申报、结果查询、社会监督等栏目,设置了电话语音系统,公布了办事指南、举报电话,积极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营造了“透明消防”的理念,窗口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好评。

消防员量化考评细则篇8

我国在救援方面的评价研究起步较晚,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灾害事故不断增多,国内相关学者开始对作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骨干力量的公安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如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的夏登友、程晓红等人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相邻指标比较法建立了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应急救援的评价进行了一些有意义地尝试[2-4]。目前我国的城市消防规划、消防站建设的主要依据是《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2006年)[5]、《城镇消防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GnJ1-82)[6],这些标准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力量分配、消防通道、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仍有许多城市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力量不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笔者认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应避免单纯使用装备和人员的多少来评价,否则容易导致队伍建设盲目扩张,片面追求大而全,而脱离当地任务需要,这样不仅不符合我国实情,还会导致因盲目提升战斗力所引起的部队建设导向错误。因此,我们在构建应急救援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救援特点,使消防部队建设贴近当地经济情况和救援需求,科学地指导部队建设,优化队伍的组织、管理体系,合理分配人员、装备,并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使消防部队的应急救援能力与当地救援需求相匹配。

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的构建

应急救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消防部队自身资源、社会资源、自然环境资源等许多方面,其中既有定性因素,也有定量因素,将这些不同类型的资源整合为统一的评价体系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构建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7-10]。科学性和可靠性原则:应急救援能力构建的理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反映实际,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指标的选取必须可靠,起实际作用,才能构成评价标准的基础,否则评价标准就失去了意义。构建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是为了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并对今后消防部队应急救援的完善和发展起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因此,它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尤为重要。代表性原则:构建应急救援能力必将涉及到人员、装备、物资、交通、经济等方方面面,如果选择所有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因此,所选的指标必须具有代表性,以便能全面的反映救援能力的客观情况。动态性原则:消防部队建设发展的动态性要求评价指标也具有动态性,消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辖区内的消防工作,消防工作的属地性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消防部队应根据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以及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适时地对评价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独立性原则:现有的评价指标的内涵往往重复交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因此在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构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指标之间的交叉,确保指标的独立性。

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是指消防部队圆满完成法律赋予的各项救援任务的本领,其中本领可理解为战斗力水平。人员力量配备Fr是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中最重要的指标,对应急救援能力的构成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因为器材、车辆等救援装备在没有人使用的情况下,是不具备救援能力的,要把这种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战斗力,必须由人来使用。如果人员力量配备不足,极有可能造成救援器材不能正常使用,从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救援效能。救援时间t是衡量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救援时间越短,则挽救生命及财产越多,它直接反映出消防部队行动的效率,是人员素质、装备保障、组织管理指挥和社会救援资源利用的综合反映。综合上述,笔者认为救援时间t和人员力量配备Fr这两个指标符合了应急救援能力构建的原则,并可通过这两个指标构建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

本文用人均工作强度这一动态数据来衡量人员力量配备情况。人均工作强度是指每一名消防员(包括干部、战士及为救援工作服务的人员)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根据新《劳动法》的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作制度”,如果人均每日工作时间超过8个小时,则表示消防部队人员力量配备不足,反之,则表示人员力量配备满足应急救援任务的需求。①有效工作时间为了科学、有效地进行工作强度统计,笔者提出了有效工作时间这一概念。消防员有效工作时间可进一步细化为参加灭火救援时间、政治学习时间、业务学习时间、体能训练时间、业务训练时间、公差勤务时间。有效人均工作时间为一年内每天的这六种工作时间之和,可以通过式(2)进行计算:有效人均工作时间=灭火救援平均时间+政治学习平均时间+业务学习平均时间+体能训练平均时间+业务训练平均时间+公差勤务平均时间(2)式中:灭火救援平均时间=∑(出警处置时间×出动人数)/(总人数×365)政治学习平均时间=年度政治学时间/365业务学习平均时间=年度业务学时间/365体能训练平均时间=年度体能训练总时间/365业务训练平均时间=年度业务训练总时间/365公差勤务平均时间=∑(公差勤务时间×参加人数)/(总人数×365)②有效工作时间与工作强度的转化由于消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具有环境复杂、条件艰苦、强制性强、任务艰巨、危险性大、长期精神紧张、生活无规律等特点,在有效工作时间之外要有一定的调整、休息时间。如果连续工作时间过长,会使消防队员健康欠佳、心理不适、对工作产生倦怠而消弱其工作能力,影响工作质量[11]。因此,必须设置一个系数给予消防员充分的休息时间,将消防员有效工作时间转变成人均工作强度后才能与8小时工作制度挂钩。在没有相关文献资料借鉴的条件下,笔者认为消防员在有效工作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体力的支撑,更重要的是精神高度集中,对精神集中程度的要求与教学较为接近,因此,暂且参照教学设置:工作45min,必须休息15min,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力继续工作,即工作强度=有效工作时间×4/3。

参照“15min消防”的要求,消防救援时间可划分为报警时间、接警出动时间、行车到场时间、战斗展开时间和事故处置时间。其中,接警出动时间t1、战斗展开时间t3、事故处置时间t4可以综合反映出消防部队人员素质、装备保障、组织指挥和社会救援资源调配等情况;行车到场时间t2反应了消防队站的布局情况和道路交通情况,由于报警时间不能够由消防部队直接控制,故不予考虑。①接警出动时间t1:是指从消防部队接到出动指令至消防部队登车出动之间的时间,反映了消防部队接警信息处置能力和出警速度,接警出动时间越短,说明消防部队出动效率越高。②行车到场时间t2:是指消防部队登车出动至消防部队到达现场之间的时间,行车到场时间越短,消防队站部局越合理、城市交通状况越好。③战斗展开时间t3:是指消防部队到场至开始战斗之间的时间,反映了消防部队进行战斗部署的效率,战斗展开时间越短,战斗部署效率越高。④事故处置时间t4:是指战斗展开至战斗结束之间的时间,反映了消防部队的战斗力,在相同条件下,事故处置时间越短,表明战斗力越强。#p#分页标题#e#

构建层次模型

根据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公安消防部队承担的社会应急救援任务主要包括: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8类。其中主要承担:ⅰ危险化学品事故、ⅱ建(构)筑物事故、ⅲ交通事故、ⅳ自然灾害、ⅴ突发性事故、ⅵ群众遇险事件、ⅶ反恐排爆、ⅷ其他应急救援等8类救援任务,其它如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等10类灾害事故,由于救援次数少,且消防部队不是处置主体,故在层次模型中不进行讨论。本文从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任务着手,以新《消防法》规定的每项应急救援任务的处置能力为一级指标,各项应急救援能力的平均救援时间(包括:接警出动时间t1、行车到场时间t2、战斗展开时间t3、事故处置时间t4)为二级指标,建立层次模型。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在评价体系中,每一个指标的权重数的大小表示该指标在整体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本文构建的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中各指标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关联,不同地区的救援任务肯定有所不同,因此,以一段时间内,消防部队主要承担的8类应急救援任务分别出警次数占总出警次数的百分比数值作为该一级指标体系的权重,这样既体现了动态性原则,又避免了使用Deiphi法、aHp法、专家评分法等权重确定方法中,客观性较差的缺陷[12]。一级指标(单项应急救援能力)数值的确定将一段时间内(通常为1年),每一项应急救援任务的平均救援时间作为单项救援能力数值。应急救援能力的计算利用线性加权模型,结合一级指标的权重及单项救援能力数值。

评价方法及处置对策

本文建立的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时,通常以1年为一个时间单位,在一年中消防部队的人员力量配备可以看作一项固定数值,不像应急救援时间时时发生变化,因此,将人员力量配备单独提出,应首先对人员力量配备情况进行计算,再构建评价模型,计算应急救援能力,并与上级单位的相应数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提出处置对策。人员力量配备情况计算按照式(2)计算有效工作时间,并按照工作强度=有效工作时间×4/3,换算成工作强度,根据工作强度是否大于8小时,判断消防部队人员力量配备情况。构建评价模型并计算根据公安消防部队实际情况及当地的救援比重,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线性加权模型,结合应急救援任务的权重及相对应的时间计算数值,通过公式(3)、(4)分别计算单项救援能力FcB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Fca。等级划分根据综合(单项)应急救援能力数值与上级单位综合(单项)应急救援能力数值进行横向比较,参照表2中的分级标准可判断出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所处级别,并结合表中建议对策采取相应措施。处置对策(1)人均工作强度≤8小时,则人员力量配备满足要求,将救援时间和单项救援能力与上级单位数值分别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救援时间长、单项救援能力弱的内容进行重点分析,可提出针对性的处置对策。(2)人均工作强度>8小时,则说明消防人员工作强度过大,影响消防部队救援效果,但仍不能做出人员不足的判断,需要参照与上级单位应急救援能力比较结果,对救援时间具体分析,进行问题排查,并提出对策。

消防员量化考评细则篇9

武警天津总队医院,天津300162

[摘要]目的探讨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2010年5月—2013年5月iSo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情况,评估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调查医院管理感染满意度。结果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2013年分别达到89.1%、96.3%。结论建立iSo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反馈及持续改进的原则,促进了各项感染工作严格执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

关键词]医院感染;iSo质量管理体系;院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7(b)-0065-02

如今,全世界对质量的认识逐渐增强,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化标准组织(iSo)iSo9000系列标准,在各国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统一了质量原理、方法及各质量术语的概念,让其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1]。目前世界范围内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已成热门课题,关系着医院感染的控制和医疗质量的发展。医院感染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个由全院共同管理、完善的体系[2]。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的感染管理,我院引进iSo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建设有效的管理机构

1.1感染管理委员会

我院成立以院长直接领导的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全院感染管理规程、管理制度、感染管理规划,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实施;审定全院感染管理计划;根据相关卫生标准和医院感染的要求,对现有设施进行升级,提出指导性意见;定期召开研讨会,协调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要课题,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1.2医务管理部门

协助组织医技人员进行院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出现医院感染时,在医院统筹安排下,对感染者采取有效地治疗,需隔离患者立即隔离;监督医技人员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药物使用原则、医疗用品管理办法的要求。

1.3护理管理

协助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面的培训;出现医院感染时,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指导、监督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护理技术操作。

1.4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需要负责全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监督和管理全院的感染防控环节。其职责包括:根据有关法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拟定工作计划,并对各部门感染管理组织落实,监督和评估;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考核;对医院出现的感染,及时上报,查找源头,提出并实施控制措施;参与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器械的管理。

1.5药剂科

对本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定期总结分析,并全院通报;监督临床医护人员严格遵照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和管理办法;出现医院感染后,对其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备案,保存完整采购信息、输送渠道及药品信息。

1.6检验科

负责全院常规微生物的检测;医院感染病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向全院公布;对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供帮助。

2过程管理

根据预先制定的院感控制计划,具体流程如下。①感染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目前的医院感染管理状况进行总结汇报,详细落实下一个月的医院感染计划和目标,重点讨论解决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大事项。②医院感染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对各部门、各科室进行评分,作为工作质量考评的依据。③每月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部门、上报率及漏报率,进行发病率、感染部门、漏报率监测,以及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④对每一项防控措施及实施情况做好文件记录,完善保存。⑤分析和持续改进医院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以减少医院感染对医疗质量的影响。⑥回顾2010年5月—2013年5月2010—2013年iSo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情况,评估近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调查医院管理感染满意度。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医院感染管理满意度

如表1所示,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2013年分别达到89.1%、96.3%。

4讨论

4.1临床效果评价

我院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贯彻以患者为中心,预防为主,突出责任管理,细节探讨,持续改进,强调各科作用的管理原则[3]。以监测为基础,预防为目标,及时上报病治疗为手段,有目的的开展工作,切实有效的保证医院感染防控任务的完成。研究结果显示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2013年分别达到89.1%、96.3%。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的提升,体现了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提升医疗质量上的作用。当将医院感染任务落实到科室人员时,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好手中的工作,提升感染防控的质量。切实降低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不满意后,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减轻医患双方的负担[4]。

4.2管理效用评价

4.2.1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的提高全院深入贯彻以患者、医护人员、职工安全为中心的理念,医院感染管理不仅需要关心患者、医生、护理人员、职工,还需要将其工作环境作为关注的对象[5]。本院通过职业安全知识教育、技能培训及关注病人,提供专业防护用品,遵循职业暴露的规程,患者、医护人员、职工在有效保护自己的同时,拉近相互的距离。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时刻记着医院感染的要求,从细节做起,封闭医院感染的途径,最大可能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4.2.2医院环境改善,形象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体现在院内感染率的下降,更体现在医院整理管理水平的提高[6]。将iSo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我院后,除了感染质量的提升,还体现在医院环境的改善。医院的病房得到改善和美化,医疗废物、废水排放更加规范、快捷,室内空气、物品的清洁及时守时,医院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4.3实现由经验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

经验管理往往会导致医院管理的随意性、盲目性,出现用力过度或用力不足,医院领导不支持,员工不配合。依法管理后,我院感染管理的职责明确,操作技术规范,标准统一,管理措施做到有章可循、责任到人。院内各部分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以各项法规实行管理。

4.4贯彻预防为主

医院感染管理环节众多,以往的管理以终末监测为目标,忽略了流程管理,无法突出感染管理的重点[7]。本院以预防为原则,分析医院诊疗过程的主线,确定医院感染的重点,并对可能的环节实施监控,专人管理,实现了事后管理变为事前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

[

参考文献]

[1]曹荣桂.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7-248.

[2]谢艳群.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效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79-2280.

[3]杨贤云,梅正平,郭延萍,等.精益管理在地市级医院手术室流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26-27.

[4]吴安华.提高常规手段执行力应对超级细菌挑战[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1):1-3.

[5]胡必杰,宗志勇,顾克菊,等.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2-125.

[6]林春莲.护理管理在临床科室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J].当代护士,2012,4(5):173-174.

消防员量化考评细则篇10

关键字:基层部队,执法,规范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

一、提高消防监督员的业务水平,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基础

(一)转变执法理念,推动执法工作规范化进程。利用播放警示教育片、开展理论授课等形式,引导广大监督员掌握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精髓,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服务理念。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依法行政,真抓实干,一切以消除火灾隐患为出发点,以提高社会面的自防自救和火灾防控能力为落脚点,摒弃为了数据而执法、为了执法而执法的观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丰富培训形式,提高消防监督员的执法素质。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个人执法素质优劣事关整个消防部队的执法质量高低,离开过硬的业务水平,谈服务、谈规范化,都是枉然。所以,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监督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根本、是基础。要建立以常态化培训、阶段性考核为主的培养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执法培训,不断加强消防监督员的业务理论水平。一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指导相结合。开辟专门时间,组织全体消防监督员(包括消防文员)对消防法律、法规及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集中辅导、学习,提升个人业务理论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合理调配新、老监督员组成工作搭档,通过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和审验项目等工作,不断推进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融合,提高消防监督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二是学习形式要多样化。适当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组织全体监督员开展每人一课、个案点评或者消防监督员之间进行执法互查,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摒弃大课式、填鸭式、撒网式学习,实现互相纠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三是开展监督执法能手大比武,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制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将考试结果与年终评功受奖相挂钩。以此培养全体监督员学习的自觉性。鼓励监督员创新工作方式,形成浓厚学习氛围。

(三)塑造典型,激发消防监督员的学习激情。典型激励是提高消防监督员学习激情的最直接、最快捷的好方法。在基层大队,可以建立学习园地和荣誉榜,记录监督执法工作中优秀执法监督员和好的经验做法,促使消防监督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培育消防监督员做好消防工作的责任意识。此外,要根据监督员个人的业务水平侧重点分配适当的工作任务,增加工作压力,迫使其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执法素质。

二、完善执法考评责任制,提供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度保障。

(一)建立执法问责制,保证执法质量。执法问责机制的建立,使在消防监督执法中查出有重大违规执法行为的,将严格按照谁受理、谁负责,谁承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原则,直接对执法承办人和审批领导进行问责。这对消防监督员开展监督执法工作起到了极大的约束和规范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确保执法的公正客观。对承办人实行执法问责,可以增加违法违纪的风险和成本,既能在客观上约束监督执法行为,又能在主观上增强承办人的工作责任心,促使消防监督员能够按章办事,不搞人情执法、利益执法,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

(二)建立执法考评制,增强工作动力。对于监督员办理的每一起行政处罚、每一件审核、验收备案项目,基层单位都应该根据执法考评机制进行考核,建立执法考评制度,并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以月为单位,互查卷宗,建立优劣档案记录本,以荣誉感来促进比、拼、赶、学、超氛围的营造,通过比对、学习、完善等几个环节,不断提高全体监督员执法业务水平,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从而确保执法质量,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三)推行警务公开,完善监督机制。“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封闭的管理体制必然滋生腐败的苗头。消防部门是一支特殊的部队,承担着地方执法职能,管理上却相对独立,一套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基层单位,一是要加强内部监督。从程序上加大预防力度。在执法中严格履行双人执法、网上运转制度,严禁一名消防监督员独立执法现象的出现;在执法流程中,切实履行告知、听证、公开等制度,避免乱作为、不作为现象的发生;在文书送达中,实行窗口公开送达制度,不允许任何法律文书离开窗口私自送达,杜绝借机索取财物现象的发生。发现有、徇私枉法、不作为、乱作为等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坚决查处,切实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惩处害群之马。二是要加强外部监督。利用行风监督员座谈会、警务公开等制度,让社会了解消防行政职能、让单位熟悉办事流程、让社会公众来监督消防工作,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以接受政府、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在执法过程中出现异议的,要充分听取当事人的申辩意见,保证执法公开、公平、公正。在公开、透明环境下运作的消防公权力,势必会成为服务社会单位的一股正能量,促进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的良性发展。

三、完善奖惩机制,促进消防监督员规范执法的工作热情。

合理的奖惩机制是实现执法规范化的一项重要举措,直接影响执法工作的好坏。一项完整有效的奖惩机制犹如一剂药效强劲的兴奋剂,可以极大激励全体监督员的工作热情,避免出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促使消防监督员不断学习,营造良性竞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