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程项目奖励管理办法十篇工程项目奖励管理办法十篇

工程项目奖励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4:46

工程项目奖励管理办法篇1

第二条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是全面培养“四个一流”职工队伍的具体举措,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竞赛奖励办法是劳动竞赛活动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劳动竞赛活动的开展。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三条公司设立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公司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劳动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审批、表彰和奖励工作。

第四条公司竞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工委),主要负责劳动竞赛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公司竞赛领导小组下设评选工作小组,根据评审需要由有关专业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对劳动竞赛活动的定期检查及评审,提出奖励建议。

 

第三章 评选条件与方法

 

第六条 各分会劳动竞赛组织健全,认真组织开展了竞赛活动,制度规范,竞赛方案详细、措施有力和制订了科学的竞赛管理制度。

第七条 各分会劳动竞赛对促进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第八条 各分会劳动竞赛对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第九条 各分会劳动竞赛对基础管理工作扎实,注重加强班组建设。

第十条 各分会劳动竞赛对主要经济指标和安全生产等方面达到较好水平。

第十一条 公司劳动竞赛评选工作小组,对所有申报单位按经济效益指标和安全指标计算总分进行排名。

(一)运行管理:

1.安全指标符合安康杯竞赛标准;

2.两票合格率100%;

3.小指标成效显著;

4.厂用电率低于计划值;

5.无误操作;

(二)机组日常维护:

1.设备健康率100%6;

2、设备消缺率100%;

3.节约消耗性材料成效显著;

4.修旧利废,成效显著;

5.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显著;

(三)承揽工程:

1.工程工期符合计划规定;

2.工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3.工程进度符合网络计划要求;

4.工程利润效益明显;

5.工程材料节约规范管理;

(五)管理部室竞赛项目

1.创先争优;

2.创建文明单位;

3.安全管理;

4.经营管理;

5.工作效率;

9第四章 奖励的标准

 

 

 

 

 

 

 

 

1、安全指标符合“安康杯”竞赛标准。10

 

第十二条 公司设立劳动竞赛专项奖励基金。

(一)各分会开展劳动竞赛项目要上报工会审核,报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公司对各分会开展规范化的劳动竞赛项目设立固定奖励基金。一等奖一名,奖金1500—2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1000—1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800—1000元;。具体由各分会根据竞赛项目分配奖励金额。

(三)公司对获得省公司以上竞赛一等奖奖金3000元,二等奖奖金2000元,三等奖奖金1500元。

(四)项目部举行较大规模生产劳动竞赛的,可根据实际竞赛情况,给予竞赛鼓励奖单项700元,单项组织奖100元。

(五)公司对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成效明显的分会设立组织奖,奖励金额500—700元。

第十三条各分会、各项部,自行设立常规性劳动竞赛奖励基金。要求在月度奖金总额中设立劳动竞赛单项奖励基金与月度绩效考评挂钩。根据“两全”管理规定与月度奖金挂钩,每月综合评比一次,予以奖励兑现。每月将常规性竞赛项目、常规性项目奖励兑现单据汇总上报工会。

第十四条 外部工程项目,应预先在项目专项兑现奖励基金中,设立劳动竞赛单项奖励基金,预先明确竞赛内容、竞赛指标、评价方法、兑现奖励标准,工程结束时综合评比一次,予以奖励兑现。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分会、各项目部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范围。

工程项目奖励管理办法篇2

(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建筑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合力铸造新时期“建筑”品牌,倾力打造省“建筑强市”努力实现全市建筑业做大做强做优。

(二)目标任务:建筑业施工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年递增15%以上,实现税收、利润年递增15%进入省“建筑强市”行列。

二、进一步做大建筑业

(一)主要目标:施工产值超30亿元企业2家,施工产值超20亿元企业8家。

(二)工作措施:改革企业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向设计施工一体化、投资建设一体化、国内国际一体化、行业产业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大市场战略,运用技术品牌拓市场、合作兼并拓市场、地区推介拓市场、资本运作拓市场等多种形式,努力建设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的市场领域。

(三)奖励办法:

1.对获得房建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获得总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

2.对由外地建筑企业迁入我市进行注册的年施工产值超3亿元的一级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同时全方位为企业搞好服务工作,积极协助企业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对新注册的外地企业,第一年免缴安全监督管理费,第二、第三年减半收取安全监督管理费。

3.对施工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的企业奖励5万元;对施工产值首次突破30亿元的企业奖励10万元;对施工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的企业奖励50万元;年度外经营业额首次突破1000万美元的企业奖励人民币3万元。>

三、进一步做强建筑业

(一)主要目标:2015年。省级以上优质工程100项,创部级工法8项,省级工法20项,建立省级技术中心2-3家。

(二)工作措施:坚持“经营建筑”理念。加快产业结构、承包方式转变;实施品牌兴业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能力。

(三)奖励办法:

1.企业获鲁班奖的每项工程奖励50万元。企业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的每项工程奖励40万元;企业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的每项工程奖励10万元。企业获省优质杯奖工程的每项工程奖励5万元。

2.对获得部级工法的每项奖励5万元。对获得国家二级工法的每项奖励1万元。企业获得与工程建设相关、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发明专利,每项奖励10万元。

3.对获得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获得部级技术中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企业必须在足额交纳各项规费后年终兑现,以上奖项。奖励金由市住建委、市财政各承担50%

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一)严格行业管理。制定建筑业发展专项规划。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建立健全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制定和完善规范业主行为、招标投标行为和质量安全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材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及配套政策。

(二)广泛宣传推介。市住建委、市建筑业协会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我市建筑业品牌宣传专项资金。特别是加强对建筑整体品牌和重点建筑企业的推介宣传,使建筑品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金字招牌。建筑业行业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在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积极举办建筑业推介会,搞好宣传服务,打响建筑业品牌。

(三)鼓励企业开拓外埠市场。市财政对由市住建委的建筑企业所得税超额部分予以奖励。以近3年平均上缴税额为基数每年递增8%作为核定本年度应缴所得税的指标。由市财政按超收地方留存部分的60%返回给建筑业行业主管部门,由建筑业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奖励给贡献大的企业。

(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政府将建筑业人才培养列入人才扶持计划。重点开展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大建筑业高级人才资助力度,加大建造师报考、培训力度,要把从事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培训计划,统筹考虑专项培训资金,每年安排不少于4000人次建筑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并享受市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

(五)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投入。鼓励建筑企业购买大型机械设备。并由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的奖励办法。

(六)加强银企合作。各类商业银行应积极支持建筑业的发展。不断扩大银行授信额度和优化企业借贷方式;政府支持、鼓励并积极引导建筑企业构筑建筑业融资平台,切实抓好融资平台的日常运营和规范管理,通过信贷、担保、投资等手段,解决建筑企业融资难问题。

工程项目奖励管理办法篇3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和国家经委《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合理化建议,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措施;所称的技术改进,是指对机器设备、工具、工艺技术等方面所作的改进和革新。

第三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内容是:

(一)工业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产品结构的改进,生物品种的改良和发展,新产品的开发;

(二)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原材料,以及利用自然条件;

(三)生产工艺和试验、检验方法,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安全技术,医疗、卫生技术,物资运输、储藏、养护技术以及设计、统计、计算技术等方面的改进;

(四)工具、设备、仪器、装置的改进;

(五)科技成果的推广,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革新。

第四条在企业、事业管理的组织、制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出带有改进、创新因素的方法和措施,经实施后对提高企业素质、管理效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有明显的作用和成效的,也可作为合理化建议给予奖励。

前款所称的企业、事业管理,还包括质量、标准、计划、物资、设备、财务、销售、人事、信息等方面的管理。

第五条可作为合理化建议给予奖励的企业、事业管理方面的内容是:

(一)在管理理论、管理技术上有创见,对提高生产经营管理、科研、教学、设计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有指导作用;

(二)在管理组织、制度、机构等方面提出改革办法或改进方案,对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应变能力或服务能力有显著效果;

(三)应用国内外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取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二章评审条件

第六条按本办法给予奖励的合理化建议或技术改进项目,应同时具有进步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进步性,是指建议者所提的方案、措施相对于本单位(或本系统)原有事物有所改进、完善和提高。

可行性,是指方案、措施在实践中可以实施。只指出问题、现象或仅提出建议、设想的名称而无解决问题具体办法的,不能视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

效益性,是指方案、措施实施后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七条在岗位责任制范围内提出的建议,具有改进、革新因素并能取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可视同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

学习、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技术、经验、成果,首次应用于采纳单位的,也视为改进、革新因素。

第八条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中,对加速进口设备、原料、材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等的国产化有改进性方法、措施或革新方案、设计的,可视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但实施涉外技术合同已有明确规定的事项,不能视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

第九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在提出者所在单位不能采纳时,可向外单位提出。采纳单位对提出者应视同本单位人员。

第三章奖金评定标准

第十条职工(集体或个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或者进行的技术改进,应经过企业、事业单位的实施,并取得节约或创造价值的实际成效,方能获得奖励。

第十一条对被采用的、可以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奖励分为五个等级:(表略)

第十二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年节约或创造的价值,指扣除实施费用后的净增价值。其计算方法是自采用之日(应理解为实施后见经济效益之日)起,按十二个月计算,可以跨年度。实施费用的分摊办法,由采纳单位自定一次分摊或逐年分摊。

第十三条节约价值计算方法是:

(一)工时节约价值=(原定额工时-改进后定额工时)×计算期前一年平均工时费用×计算期实际产量-工艺改革费用

(二)原料、燃料、材料、动力、工具等节约价值=(原实际平均先进单位消耗定额-改进后实际单位消耗)×该物资单价×计算期的实际产量-工艺改革费用

(三)减少废品节约价值=成品或半成品单件价值×(改进前六个月的平均废品率-改进后六个月的平均废品率)×计算期计划产量-工艺改革费用

(四)工程设计节约价值=(单项工程的审定预算-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实施后的单项工程决算)×相同设计的单项工程施工项数-施工工艺改革等实施费用

前款各项中所称的工艺改革费用,是实施费用的组成部分,包括为改革工艺所支付的一切费用及工艺改革后需增加的费用支出。工艺改革费用中属于添置固定资产的,按其折旧年限平均分摊,其他一次分摊或逐年分摊。

本条第一款(二)项中所称的物资单价,是指计算期内的国家牌价。没有国家牌价的物资,按实际价计算。如系替代材料,其单价应为替代前、后材料的单价差。

第十四条新工艺创经济价值计算方法是:

创经济价值=(老工艺产品或半成品等的平均先进单位成本-新工艺产品或半成品等的单位成本)×计算期的实际产量

前款中所称的新工艺产品的成本指工厂成本,新工艺半成品的成本指工厂内部核算成本,均包括工艺改革费用。

第十五条新产品、新花色创经济价值计算方法是:

创经济价值=(计算期为十二个月的平均销售单价-单位产品平均工厂成本-单位产品平均销售费用-单位产品税金)×计算期实际销售量

前款中所称的单位产品税金为销售单价×税率。享受减免税待遇的新产品,在计算时仍按原规定计算税金。

第十六条技术服务等其他方面创经济价值,由各行业根据具体情况自定计算方法。

第十七条对被采用的、不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如有关管理、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环境保护等,应根据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应用范围、进步水平,用评分方法决定奖励等级。

第十八条有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应用范围、进步水平的评分标准是:

(一)解决问题重要性

解决重大问题35分

解决重要问题25分

解决较重要问题15分

解决一般问题5分

(二)应用范围

应用于全单位20分

应用于中层单位15分

应用于基层单位10分

应用于个别岗位5分

(三)进步水平

全国范围内进步40分

全市范围内进步30分

局或区、县范围内进步20分

本单位内进步10分

第十九条对被采用的、不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在按本办法第十八条所列标准计算出解决问题重要性、应用范围、进步水平三个单项分数的总和后,再按如下对应标准决定奖励等级:

奖励等级总分数

一85~95

二70~84

三55~69

四40~54

五25~39

各奖励等级的奖金额与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相对应。

第二十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实施前,实施单位的工时、原材料、燃料消耗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按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一等奖以下的均提高一个等级给予奖励。

第二十一条移植、推广国内已经应用的科技成果,在本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取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对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降低一个等级给予奖励;属于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第五等级的,可按该等级奖金额的百分之五十发给。

第二十二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经评审确定作为技术储备的,采纳单位应在本办法第十一条中第五等级的限额内酌情给予奖励。

作为技术储备的项目如以后投入实际应用,应当按照应用后的经济效益大小,评定相应的奖励等级。实际应用后发放奖金时,应当剔除已经先行发给的奖金额。

第二十三条必须实施若干年后才能一次性见效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如建筑工程等),可预先估算其节约或创造价值的总额,除以实施年限,作为该项目的年节约或创造价值。

第四章奖励办法

第二十四条奖金应及时发给,必须实施十二个月后才能实际累计出年节约或创造价值的项目,应从实际累计出年节约或创造价值之日起的六个月内发给奖金;可以预先计算出年节约或创造价值的项目,应从决定采纳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给奖金;必须实施若干年后才能一次性见效的项目,应从估算出年节约或创造价值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给奖金的三分之一,待全部节约或创造价值实现后,补发差额部分。

第二十五条个人提出或完成的项目,奖金全部发给本人。如本人已调离采纳单位的,采纳单位应负责将奖金、奖状转发本人。

集体提出或完成的项目,应按贡献大小合理分配奖金,主要提出者和主要实施者的奖金不应少于奖金总额的百分之六十。

第二十六条企业、事业单位中相当于党委书记(或总支、支部书记)、厂长、经理、院长(所长)、工会主席等领导人员提出或参加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其奖励等级的评定和奖励办法应报送上级部门核准。

第二十七条对提高工效和降低物质消耗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原工时和物资消耗定额可给予六个月至一年的保留期,在保留期内,应继续发给超产奖和节约奖。

在特殊情况下,采纳单位可以自主决定延长或缩短保留期。

第二十八条获奖项目不得重复得奖。一个合理化建议或技术改进项目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奖励条例的评审条件时,应当按照奖金额较高的条例给予奖励;一个合理化建议或技术改进项目经再次评审提高了奖励等级,再次发放奖金时只补发差额部分。

内容相同的合理化建议,以在本办法第三十三条中规定的登记表上登记的日期为准,奖励领先递交者。

第二十九条奖金由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采纳单位支付。企业单位支付的奖金不纳入工资总额,在生产成本费用中列支;事业单位支付的奖金,单位有收入的在收入提成中列支,单位没有收入的在事业费中列支。

企业、事业单位在列支奖励费用时,可以适当提取评审活动经费。

第三十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提出者获得奖励后,其获奖事迹记入本人档案,可作为评选先进、考核晋级、评定职称、聘任职务等的依据之一。

第五章评审机构与程序

第三十一条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评审委员会或评审小组,由总工程师(或生产技术副厂长)、工会主席以及生产、科技、财务、劳动工资、质量监督、企业管理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

第三十二条在评审委员会或评审小组之下可以设立或指定相应的工作机构或专管人员,负责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征集、登记、整理、传递、存档等日常工作。

评审委员会或评审小组每年须向职工代表大会或监事会报告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采纳、实施、奖励等情况,回答代表或监事提出的问题,接受职工代表大会或监事会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应当填写《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登记表》,必要时应附有图纸、数据、资料等。

评审委员会或评审小组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应及时进行评审,决定是否应当采纳,并给提出者明确的答复。答复期限为,一般项目不超过一个月,重大项目不超过三个月。

第三十四条采纳单位关于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的评审工作,首先应由有关业务部门(包括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所说的工作机构或专管人员)进行,对年节约或创造价值进行计算,或按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评分。然后由评审委员会或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决定奖励等级和奖金额。

在按前款规定决定奖励等级和奖金额以前,年节约或创造价值的计算结果还须由采纳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审核。

第三十五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奖励等级由采纳单位自行审批。其中属一等奖、二等奖的应报上级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经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采纳单位应及时列入实施计划,积极创造条件,并在资金、材料、人力、工时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三十七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实施费用,企业单位计入生产成本(商业企业计入流通费用),事业单位在事业费中列支;构成固定资产的实施费用,企业单位在更新改造基金中列支,事业单位在事业发展基金中列支。

第三十八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在实施中经过试验并鉴定成功后,应将有关技术资料归档保存。

对已经采用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必须加强管理,有关设备由设备、动力部门负责维护,未经原审批单位同意,不得擅自拆除。

第三十九条对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较高而本单位无法实施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应报上级部门研究处理。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及其成果可以通过技术市场进行转让。转让办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及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个人依照本办法获得的奖金,暂免交纳个人所得税。

第四十一条本市各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工程项目奖励管理办法篇4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xxx范围内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创新奖励暂行办法和xxx省广播电视局科技创新奖奖励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x内的集体和个人。

第三条本办法奖励的范围包括:广播电视技术领域内科技创新成果及与广播电视事业有关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及转化等。

第四条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的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应用与广播电视事业有关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省内首创的;

2、本行业先进的;

3、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二)在推广、转化已有的科技成果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并同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在工程建设、设备研制和技术改进中,采用新技术,并同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四)在广播电视技术运行、维护、管理中,编制科学的、先进的规范、规程、标准,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第五条申报科技创新奖的项目,必须应用于实践一年以上,证明其功能和性能可靠,并持有使用单位、部门出具的证明。

第六条拟申报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的项目,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

第七条对成果有明显争议的项目,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

第二章奖励标准及办法

第八条总台科技创新奖按其所奖励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难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

一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省内先进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很大,并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省内领先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显著,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创新,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台内先进水平,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较大,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九条获得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的项目,由xxx授予奖状、证书和奖金。奖金如下:

一等奖:8000元

二等奖:6000元

三等奖:4000元

第十条获得一等奖的项目由总台择优推荐申报省局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十一条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其业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业绩考核、职务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章申报和评审程序

第十二条申报科技创新奖,由总台内各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择优申报;总台下达或委托的项目可直接申报。申报单位每年于7月1日至7月31日向总台技术管理部申报本年度科技创新奖项目,逾期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凡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的项目,须打印填写《xxx技术创新奖申报书》(见附件),报齐应有附件,同时以电子文档格式储存于软盘中。技术管理部审查合格后予以受理。

第十四条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由第一完成单位组织联合申报。

第十五条总台科技创新奖由技术管理部归口管理。评审委员会由主管台长、技术管理部主任和各专业评审小组组成,评审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台长担任,技术管理部主任任评审委员会秘书长。

第十六条评审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将所有项目分类为广播中心、电视中心、无线发射与传输、网络传输四个专业。

(二)在总台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中按专业抽取5—7人组成评审小组,组长由评审委员会主任指定。

(三)评审小组组长向评审小组成员介绍情况,若需要项目完成人代表应到会答辩。

(四)评审小组应根据项目的水平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写出评审意见及建议等次,报评审委员会评定。

(五)技术管理部对评审结果复核后行文上报主管台长批准。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六条经评审委员会评定和主管台长批准的拟授奖项目即在总台内予以公告,项目异议受理期为自公告之日起五个工作日。若无异议,即行授奖。

第十七条获奖项目,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经查明属实,即撤消其奖励,追回其奖金,并建议有关单位、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总台技术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工程项目奖励管理办法篇5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社会效益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市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培育建筑强省的若干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走出去”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度市建筑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分解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建筑业的支柱产业作用

(一)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良好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实力,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从建筑弱市到建筑强市的转变。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培育建筑业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家,5――10亿元企业3家,1――5亿元企业6家;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和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更加健全。

二、强化激励机制,引导建筑企业做大做强

(三)鼓励企业提升资质等级。对2010年以来晋升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予以奖励,总承包企业主项资质由一级晋升为特级的,奖励50万元;主项资质由二级晋升为一级的,奖励20万元;主项资质由三级晋升为二级的,奖励5万元。专业承包企业主项资质由二级晋升为一级的,奖励10万元;主项资质由三级晋升为二级的,奖励3万元。

鼓励市特色建筑业企业晋升资质等级,对医用设备安装企业新批资质,且具备能承接医用设备安装工程全套资质的,给予10万元奖励。

(四)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鼓励建筑业企业向交通、电力、水利、铁路等国家重点投资方向和专业领域拓展,对新获得上述行业资质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上述资质获得晋升的企业,按照建筑业企业总承包资质等级晋升的奖励标准给予奖励。

鼓励企业向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综合功能的工程公司和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多元化经营,向房地产、建材、装备制造、维护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

加快推进建筑劳务企业发展步伐,对新办独立劳务分包企业,并取得3个以上专业资质的,一次性补助5万元;取得3个以下(含3个)专业资质的,一次性补助3万元。同时,自取得资质之日起3年内,按其开展新业务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80%给予奖励。

(五)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整合资源,创造条件晋升资质等级,加快培育一批资产规模大、融资能力好、市场竞争力强、资质等级高的大型建筑业企业。鼓励企业加快发展步伐,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建筑类企业享受市人民政府《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进市外大型服务业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的通知》等规定,全面落实市建设委员会和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市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中的各项优惠措施,支持建筑业快速发展。

(六)积极引进市外各类建筑业企业。对落户我市的各类建筑业企业,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在享受该文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本级财政奖励部分再增加20%额度。对不符合上述条件引进的各类建筑业企业,在我市实际纳税第1个年度内,经年终汇算清缴后纳税总额300万元以上的,给予地方留成部分50%的一次性奖励;同时,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后,3年内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七)激励企业创优夺杯。对获“建筑品牌特别贡献奖”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的主承建单位,奖励50万元;对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的,奖励20万元;对获省、部级优质工程最高奖的,奖励20万元;对获地市级优质工程最高奖的,奖励10万元;对获省文明标化工地称号的,奖励5万元;对获市文明标化工地称号的,奖励3万元。上述所获奖项以最高奖为准,由市政府予以奖励,上级政府的有关奖励可同时享受。

为鼓励企业和项目经理创优夺杯,充分发挥优秀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凡获得市级以上优秀项目经理称号和创出优质工程、文明标化工地的项目经理,在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的基础上,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承担多个项目的有效期,再延长1年。

一般每2年开展一次优秀建筑业企业、企业家和项目经理评选活动。由市政府命名若干家“建筑业龙头企业”、“建筑业骨干企业”、“建筑业优秀企业家”、“优秀项目经理”等,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在资质晋升、信贷融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并对优秀企业家、项目经理优先推荐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八)鼓励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合作,兴办研发机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实施建筑业科技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技术标准和施工工法。建筑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均可享受工业企业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创部级、省级工法的(第一、第二作者)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奖励。

(九)强化技术人才支撑。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和引进人才,积极引导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优秀技术人才。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符合我市高级人才(包括建造师等注册类人才)引进标准的,享受市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各类优秀建筑类注册人才,并给予一定的一次性补贴,具体办法由市人事、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对建筑业企业中无相应学历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业绩突出的专业人员,在职称评审时适当放宽申报条件。积极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经费统筹及使用管理的通知》(甬政发〔2009〕177号)精神,企业可在职工工资总额的2.5%内按实列支职工教育经费,计入成本。可通过项目申报形式安排所需培训经费,经费从市职业教育经费中列支。每年在建筑业发展专项基金中安排10万元培训资金,用于建筑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骨干项目经理的培训。为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

(十)鼓励企业纳税上台阶。建筑业企业在本市年实缴税收达到5000万元、3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

(十一)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每年安排若干资金,专项用于开拓市外建筑业市场调研,为企业开拓市外市场提供信息。建筑业企业在市外承接项目,企业所得税回缴纳且较上年度有增长的,由市财政将增量的地方留成部分的50%奖励企业。新拓展市外建筑市场的,项目完成产值达到5000万元、1亿元、2亿元以上,且所得税在缴纳的,一次性分别给予6万元、8万元、10万元的奖励。

对市外承接工程年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的企业或单个工程合同额达到1亿元的大项目,有关职能部门应密切跟踪联系,建立会商制度,积极提供相关支持和服务,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强服务管理,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十二)建立健全建筑业企业协调服务机制。建筑业企业在办理资质申报、科技合作、人才引进培训、养老保险等事项时,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加强建筑行业协会建设和行业自律,充分发挥中介服务功能,为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市场主体提供协调、评价、监督、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建筑业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受理和查处。

(十三)完善工程招投标管理。各招投标管理部门应依法履行行政监管职能,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的监管,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完善市场信息价采集、、咨询等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工程预算审核机制,严格评标专家管理,建立健全各类建设工程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增强建筑业企业的大建筑意识,积极鼓励本地有实力的建筑业企业参与农居房、拆迁安置房代建及市政公用项目Bt、Bot、epC等的竞争性比选。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实行综合最优价中标方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和工期,招标文件或合同必须设置人工、材料要素价格风险控制条款。加强标后跟踪管理,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信用状况,并建立与工程招投标挂钩的机制。对本市税收贡献大、机械设备好、技术力量强,以及在本市承担社会责任、工程创优夺杯成绩突出的本市建筑业企业,参与国有投资项目招投标时,给予加分考虑。

(十四)创新金融服务。根据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市建设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局《关于加强金融创新服务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甬金办〔2009〕13号)精神,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建筑业企业业务运作、资金周转特点,开发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有效支持,减轻建筑业企业负担。开发以建设行政部门备案后的工程合同为质押条件的“建筑业工程施工合同融资”,对企业资质二级以上、信用等级2a+以上,在公开招标、主管部门备案,且项目在本地的建筑业企业,可按合同金额的30%申请贷款;探索工程应收账款保理、质押等产品,通过转让、质押等方式,盘活建筑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对建筑业企业与开发企业发生的建筑业务,建筑业企业可按应收帐款金额的50%――80%申请贷款;本地企业工程质量保修金提倡银行保函的方式,对信用等级2a+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在项目开工时,可按质量保证金的50%申请银行贷款。

四、强化保障机制,促进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促进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领导小组,以市府办、发改、教育、科技、公安、监察、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国土资源、规划、建设、交通、水利、审计、统计、外经贸、公共资源交管办、金融办、工商、供电、人民银行等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结合各自职能,认真研究制订配套办法和具体措施。

(十六)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建筑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增强发展信心。加强对我市建筑企业的宣传推介,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强化舆论引导,及时宣传报道促进建筑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十七)本意见适用于注册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经营的建筑业类企业,各项指标的计算依据以建设、统计和税务部门的数据为准。由市财政设立市级建筑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安排350万元统筹解决扶持建筑业发展所需资金。本意见中所涉及到的税金,仅包含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主体税种。同一企业的同一项目的各项优惠政策原则上不重复享受,按照“从高从优”原则执行。

(十八)对因偷税、漏税或其他违法违规经营受到处罚的企业,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质量事故的企业,被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企业,取消上述补助奖励等政策的享受资格。

工程项目奖励管理办法篇6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xxx范围内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创新奖励暂行办法和xxx省广播电视局科技创新奖奖励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x内的集体和个人。

   第三条本办法奖励的范围包括:广播电视技术领域内科技创新成果及与广播电视事业有关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及转化等。

   第四条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的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应用与广播电视事业有关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省内首创的;

   2、本行业先进的;

   3、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二)在推广、转化已有的科技成果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并同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在工程建设、设备研制和技术改进中,采用新技术,并同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四)在广播电视技术运行、维护、管理中,编制科学的、先进的规范、规程、标准,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第五条申报科技创新奖的项目,必须应用于实践一年以上,证明其功能和性能可靠,并持有使用单位、部门出具的证明。

第六条拟申报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的项目,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

第七条对成果有明显争议的项目,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

第二章 奖励标准及办法

第八条总台科技创新奖按其所奖励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难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

一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省内先进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很大,并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省内领先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显著,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创新,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台内先进水平,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较大,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九条获得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的项目,由xxx授予奖状、证书和奖金。奖金如下:

一等奖:8000元

二等奖:6000元

三等奖:4000元

第十条获得一等奖的项目由总台择优推荐申报省局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十一条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其业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业绩考核、职务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章 申报和评审程序

第十二条申报科技创新奖,由总台内各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择优申报;总台下达或委托的项目可直接申报。申报单位每年于7月1日至7月31日向总台技术管理部申报本年度科技创新奖项目,逾期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凡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的项目,须打印填写《xxx技术创新奖申报书》(见附件),报齐应有附件,同时以电子文档格式储存于软盘中。技术管理部审查合格后予以受理。

第十四条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由第一完成单位组织联合申报。

第十五条总台科技创新奖由技术管理部归口管理。评审委员会由主管台长、技术管理部主任和各专业评审小组组成,评审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台长担任,技术管理部主任任评审委员会秘书长。

第十六条评审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将所有项目分类为广播中心、电视中心、无线发射与传输、网络传输四个专业。

(二)在总台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中按专业抽取5—7人组成评审小组,组长由评审委员会主任指定。

(三)评审小组组长向评审小组成员介绍情况,若需要项目完成人代表应到会答辩。

(四)评审小组应根据项目的水平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写出评审意见及建议等次,报评审委员会评定。

(五)技术管理部对评审结果复核后行文上报主管台长批准。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经评审委员会评定和主管台长批准的拟授奖项目即在总台内予以公告,项目异议受理期为自公告之日起五个工作日。若无异议,即行授奖。

第十七条获奖项目,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经查明属实,即撤消其奖励,追回其奖金,并建议有关单位、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工程项目奖励管理办法篇7

一、我区合同能源管理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

我国自1997年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后,各级政府部门给予高度关注,许多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区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给予大力支持。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我国政府逐年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扶持力度。自2010年起,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从财政上、税收优惠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实施能效领跑者计划和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形成节能能力2200万吨标准煤”,“推进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和“严格落实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得税减免政策”,合同能源管理在全国聚力促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面临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从地方层面上来说,我区正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和“8337”发展思路,加快实现“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及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目标。我区政府2013年安排了8.01亿元节能专项资金,加大了对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改造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我区是煤炭大省、能源大省,煤炭产业依然占主导地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大多实施在工业领域,可改造项目较多,单个项目年节能量大,节能空间广阔。我区完成的33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年节能量超过16万吨标准煤,单个项目年节能量超过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有15个,占总数的45.45%。

2013年底至2014年初,自治区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编制印发了有关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实施细则、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报备管理办法、节能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申请、项目备案和申报、节能服务机构监督和管理等制定了标准、明确了程序,为下一步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促进合同能源管理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我区合同能源管理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区拥有广阔发展前景,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相较其他省市,我区注册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和实施项目数量少、业务范围窄

从获得国家备案资格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上看,北京市累计达448家,上海市382家,河北省102家,山东省284家,我区仅20家,占全国备案总数的0.6%。据调研,上海市节能服务公司注册资金总规模达100多亿,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均完成项目200余个,节能服务范围涉及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相较之下,我区4年内申请财政奖励资金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共33个,业务范围在工业领域,其他领域均未有所涉及。这些项目中,区内注册成立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改造的项目仅2个,公司业务发展缓慢,实力较弱。

二是我区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起步较晚,部分配套政策尚不完善

我区在2013年明确了全区发改部门及财政部门为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管理部门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全区合同能源管理开始走向有序发展。但其它配套政策,如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细则、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机制等尚未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合同能源管理发展。

三是地方财政奖励扶持力度不大,仅奖励符合国家申请标准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我国部分省市采用国家奖励政策和地方奖励政策两种模式,加大力度支持本地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国家财政奖励政策支持范围的,采用国家奖励政策模式,在中央财政奖励标准240元/吨标准煤的基础上,北京市对工业领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地方配套财政奖励标准为360元/吨标准煤,对非工业领域项目地方配套财政奖励标准为560元/吨标准煤;上海市地方配套财政奖励为360元/吨标准煤,山西省为160元/吨标准煤。符合地方财政奖励政策支持范围的,采用地方奖励政策模式,北京市地方奖励标准为450元/吨标准煤,上海市为500元/吨标准煤,山西省为350元/吨标准煤。

目前我区只采用国家奖励政策模式,对符合国家政策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地方配套财政奖励资金仅为60元/吨标准煤,扶持力度偏低。自2013年至今,国家仍未开展第六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工作,我区很多新成立的节能服务公司因不能在国家备案而无法申请国家财政奖励资金。对这些公司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我区也未出台相关财政奖励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

三、促进我区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了营造有利于我区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引导合同能源管理健康发展,借鉴北京、上海等省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紧建设合同能源管理“四大平台”

1.建设合同能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我区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文件规定,争取尽快落实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加快自治区合同能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库、节能服务机构库、合同能源管理专家库,以便有关部门、企业查询应用;二是建设网络申报系统,实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备案,节能服务公司报备、财政奖励资金申请等网上申报、审核和回复,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三是实施推荐“优秀”目录制度,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推荐优秀的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技术与产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等。

2.建设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技术对接服务平台。建议由自治区发改委牵头,节能中心、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及相关行业协会联合形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技术对接服务平台,每年定期举办自治区节能环保产业合作峰会,以不同主题、不同形式举办“供需见面会”、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会、银企对接会、节能环保展览会等,开展重点用能企业、建筑大户、节能服务机构、金融机构之间的对接活动,推进我区合同能源服务市场化建设。

3.建设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服务平台。银监会《关于绿色信贷工作的意见》,要求银行业切实将绿色信贷理念融入到银行经营活动之中,积极支持绿色、循环和低碳产业发展。2013年,上海市有关部门与13家银行签署百亿授信合作备忘录,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百亿绿色信贷”服务,创新了10项融资模式和金融产品,并承诺在“十二五”期间以未来收益权质押形式,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总额130亿元的绿色信贷。我区可参考上海市相关做法,联合银行业内人士开展相关调研、召开座谈会,探索研究、协商洽谈,创新推出有利于我区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绿色信贷产品和融资方案。

4.建设合同能源管理信用评价平台。借鉴上海市开展节能服务行业信用评价活动经验,制定信用评价办法,建设信用评价体系,对与合同能源项目相关的节能服务公司、用能单位、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金融机构等开展信用等级评级,促进企业及相关部门自律,为自治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全面和全程的信用评价,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各方提供保障。

(二)抓紧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相关配套措施

1.加大财政奖励资金扶持力度。为了鼓励我区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参照其他省市做法,建议从自治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划拨一部分,作为地方配套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提高地方财政奖励额度。符合国家财政奖励政策支持范围的项目,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240元/吨标准煤,地方配套资金由60元/吨标准煤提高到260元/吨标准煤;制定我区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扶持政策,符合我区扶持范围的项目,奖励资金由自治区财政负担,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年节能量奖励,奖励标准为400元/吨标准煤。

试点开展能源费用托管型和节能量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单个项目年节能量300吨标煤以上的,自治区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标准为300元/吨标准煤。各级财政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用于承担合同能源管理相关平台建设,节能服务公司和节能量审核机构审核备案管理,项目监督检查等。

2.加大重点领域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力度。一是在公共机构领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按照国务院《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相关要求,研究制定我区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相关政策,建立公共机构能源计量、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制定和实施公共机构能耗使用定额标准和用能支出标准,强化年度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下达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计划;重点选择能耗高、潜力大的公共机构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示范,并给予财政奖励补助,将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二是在建筑和城市公用设施领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支持和鼓励节能服务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既有建筑、城市道路绿色照明、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实施节能改造。

工程项目奖励管理办法篇8

第一部分管理目标

一、经济指标

1、营业收入:万元;

2、实现利润:万元,利润率为%;

3、上交管理费用:万元,上交管理费率为%。

二、运行管理目标

1、工期

达到业主的工期要求。

2、质量

(1)单位工程验收一次合格率达到100%;

(2)本工程质量达到省(部)优工程目标;

3、贯标认证工作

(1)贯标外审无严重不合格项;

(2)职业健康监护率100%,年新增职业病例≤0.15%;

(3)对环境污染控制率达到100%;噪声、污水、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固体废物对环境污染的防治率达到100%;对井巷施工粉尘浓度检测合格率80%以上;

4、安全管理:

(1)无工亡事故;

(2)杜绝重大交通、设备、火灾、触电、爆炸和中毒事故;

(3)亿元施工产值重伤率≤1人、轻伤率≤5人;

5、成本费用控制: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以内,其中:

(1)人工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以内;

(2)材料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以内;

(3)机械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以内;

(4)其它直接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以内;

其中:项目经理部生活和生产用临时设施费用控制在万元内。

(5)项目经理部管理费用控制在万元以内;

其中:业务招待费控制在万元以内。

第二部分项目经理的责、权、利

一、项目经理的职责:

(一)履行公司与业主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公司的所有义务和责任,确保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保证达到业主满意。

(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做到合法经营。

(三)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关于物资设备采购、工程或劳务分包招投标管理、工程或劳务分包队伍的选择、资金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1、大宗材料采购招投标必须严格执行二十三冶办发[XX]19号文关于印发《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投标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二十三冶监察发[2011]1号文关于印发《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投标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大宗材料采购合同估算价在20万元以上的采购活动必须经过招投标程序。禁止化整为零,凡符合招标条件的必须进行招标。

第二,招投标过程中必须具备下列书面资料:邀标书、标的确定的市场调查书面报告、投标人投标书、评标会议记录、评标人评审意见、评标结果、项目经理部选择中标单位的书面决定书。

第三,项目经理部所有招投标活动必须报公司招投标监管中心监管,在公司审批后方能签订采购合同。省内工程项目合同估算值在100万元及以上的招标活动或省外工程项目合同估算值在500万元以上的招标活动由集团公司招投标监管中心参与组织评审和监管。

第四,招投标过程必须建立台账、编制目录、形成书面档案。

有关大宗材料采购招投标适用范围、招投标方式、开标、评标、定标、招标监督按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具体要求执行。若有修改则按新的文件执行

2、工程分包(包括劳务)必须严格执行二十三冶办发[XX]19号文关于印发《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投标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二十三冶监察发[2011]1号关于印发《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投标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二十三冶工程施工项目分承包与劳务分包的规定》。

第一,工程分包(包括劳务):凡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合同估算价在10万元及以上的,劳务分包合同估算价在10万元及以上的,必须执行招投标程序,禁止化整为零。

第二,招投标过程中必须具备下列书面资料:邀标书、标的确定的工程预算分析资料和市场调查书面报告、投标人投标书、评标会议记录、评标人评审意见、评标结果、项目经理部选择中标单位的书面决定书。

第三,项目经理部所有工程(劳务)分包投标活动必须报公司并经公司招投标监管中心审批后方能签订工程(劳务)分包合同。省内工程项目合同估算值在100万元及以上的招标活动或省外工程项目合同估算值在500万元以上的招标活动由集团公司招投标监管中心参与组织评审和监管。

第四,工程(劳务)分包招投标过程必须建立台账、编制目录、形成书面档案。

有关工程(劳务)分包的招投标业务适用范围、招投标方式、开标、评标、定标、招标监察按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具体要求执行。

3、工程(劳务)分包队伍的选择:必须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队伍。

第一,工程(劳务)分包队伍的选择必须符合集团公司《关于工程项目分承包与劳务分包的规定》,只能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劳务)分包单位。禁止自然人分包。

第二,工程(劳务)分包单位的劳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

4、遵守资金集中管理制度

第一,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财发[2011]13号文关于印发《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和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相关文件,项目经理部从业主方收取的工程进度款、结算款、工期奖(或赶工奖)及其他资金必须汇入公司指定的集中管理银行账户。

第二,公司根据审定的项目经理部当月用款计划将款项拨付至资金支付专户,严禁项目经理部直接在收款专户上支付。

第三,严格遵守公司关于项目经理部在主账户以外的设立的收款专用账户,实行余额限量的实时归集管理制度,对付款专用账户接受公司限额管理制度。

5、加强安全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安全管理手册》的规定,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四)主持编制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并对项目目标进行系统管理。

(五)对资源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各种专业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

(六)进行授权范围内的利益分配。

(七)应及时做好与业主的月度工程量签复、工程变更调整、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竣工结算和分包业务的各项结算工作。

(八)接受公司审计,处理项目经理部解散的善后工作。

(九)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工程项目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工程项目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考核面达到100%。

(十)负责各类计划和报表的编制,真实、及时、准确地按系统管理和有关规定报送给公司各有关部门。

(十一)上交劳保基金:工程专项劳保基金全额上交公司,本项费用不列入上交管理费范围,专项核算专项上交。

(十二)以工资总额为基数的上交费用包括养老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金、生育保险金、工会经费共7项,按公司规定计算并上交。

(十三)按规定完成各项资金上交任务,并按期归还公司垫付的工程款。

(十四)就地延伸施工项目或新项目的开拓,其投标报价需报公司审批确定,在本项目实施期间,开拓业务万元。

(十五)做好风险抵押金的收集工作。按月在工资中扣一部分作为风险抵押金或按公司规定另行交纳风险抵押金万元。

(十六)其他职责____。

二、项目经理的权力

(一)参与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和合同签订工作。

(二)主持项目经理部的工作。

(三)生产指挥权:项目经理有权按照法定代表人的授权,根据项目随时出现的人、财、物等资源变化情况进行指挥调度,对于施工组织设计和网络计划,在保证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优化和和调整。

(四)人事权:项目班子成员聘任、奖惩、考核、解聘的建议权;对其他人员(公司直派人员除外)使用的决定权;选用具有相应资质劳务分包队伍的参与权。

(五)财务管理权:在公司授权范围内的项目资金的投入和使用。

1、在公司授权范围内,有权安排目标成本费用的开支;

2、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向公司建议项目内部员工的工资水平、分配办法、分配原则和具体方案;

3、在公司授权范围内,推行计件工资、定额工资、岗位工资和确定奖金(含工期奖)分配方案;

(六)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的编制、审定按贯标程序相关规定办理。

(七)在公司授权范围内,组织或参与设备、物资、材料的采购,选择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和进场时间,对所购设备物资按质量标准验收、检验。

(八)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协调与项目有关的内外部关系。

(九)法定代表人授予的其他权力_______。

其他班子成员按项目经理的分工履行职责。

三、项目经理的利益

1、按《二十三冶建设集团关于子、分公司所属项目部工资指导意见》的规定享受项目工资待遇。

2、享受优质工程奖。工程项目达到省(部)优目标,项目经理按集团公司现行规定享受优质工程奖。

3、享受管理目标兑现奖。

4、享受业务开拓奖。

5、享受超额利润奖。

6、公司规定的其他________奖励。

其他班子成员按项目经理的分工享受相应利益。

第三部分奖罚

按照考核结果,公司给予项目经理部经理及其项目班子成员奖罚兑现,奖罚办法明确如下:

一、目标奖励办法

(一)目标奖励的计算

1、计奖基数的确定:

计奖基数=上交利费额×提奖比例

2、计奖时间系数=实际工作月数/有效工期(总月数)

3、职务系数确定的原则:项目经理部经理职务系数为“1”;项目班子其他成员的职务系数为0.5~0.8,由项目经理依据各位班子成员的业绩情况向公司提出建议报经公司确认。

4、目标奖计算式:目标兑现奖=计奖基数*职务系数*任职时间系数

(二)目标奖励兑现的时间:

1、经公司审计、考核确认完成各项目标,同时项目经理部向业主方回收的资金和上交公司利费均达到80%以上,给予兑现70%;

2、工程结算完毕、工程款全部回收、工程项目债权债务清理完成后再兑现余下30%。

二、超额利润奖励:

1、目标利费=营业收入×相应利费上交比例

2、超额利润=实际利费-目标利费

超额利润奖按公司现行办法分配到项目经理部班子成员。

三、惩罚办法

1、项目经理部未完成目标责任书规定的利费上交目标,项目经理及其管理班子成员的风险抵押金抵交不足部分;

2、项目经理部若发生亏损情况,则按照《二十三冶建设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内部管理责任追究办法》的有关规定对项目经理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3、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安全死亡事故、发生重伤、重大人为机械事故按相关管理办法处罚;

4、交工资料未及时归档扣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目标兑现奖1~5万元;

5、材料物资、工程或劳务分包招投标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的扣目标兑现奖1~ 5万元。

四、项目经理兑现奖计算公式

1、目标兑现奖=目标奖+超额利润奖+业务开拓奖+优质工程奖-安全、质量罚款-其他罚款-已发奖金

2、个人所得税由项目经理部班子成员各自承担。

第四部分附则

工程项目奖励管理办法篇9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围绕壮大工业经济规模、突破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途径,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立足本地资源,发挥比较优势,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体制创新,强化人才支撑,优化发展环境,推动集聚发展,培植壮大电力、煤炭、铁矿、建材、药化、农产品加工、白酒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一批工业骨干企业,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发展目标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5%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家,全口径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25亿元,形成3个以上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

三、主要措施

1、加大工业发展投入

(1)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县政府将各类支持工业发展的资金捆绑使用。县财政每年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招商引资、项目论证争取、扶持奖励等方面,支持工业发展。

(2)坚持项目带动。县发改、商务、移民、国土、扶贫、民宗、财政、水利、交通、建设、环保、科技等有关部门要做好工业项目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争取工作力度,为工业发展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争取每年有2个以上工业项目进入州级以上项目笼子。

(3)改善金融服务。促进银企合作,定期举办银企项目对接会。金融机构要改进服务,简化手续,加大对工业项目信贷投放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补充到县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增加担保融资额度。充分利用国有资产增加县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提高公司的融资担保实力。每年为县域工业企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以上。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工业贷款,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1年期以上的贷款当年新增1000万元以上的,给承贷机构1-2万元的奖励。

2、培育市场主体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本地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外来资本、人才、技术、管理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招商主体由政府为主转向政府、工业、中介组织并举。推行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业主招商、网上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调动和发挥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实行责任到人,全程跟踪服务,力争每年引进2个以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对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凡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进入的产业和经营项目,都允许各类主体进入和经营。降低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新设立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可以分期到位,首期认缴的资本金可以放宽到注册资本总额的20%,其余部分两年内到位。

(3)鼓励投资工业。建立创业技术信息制度,鼓励和引导巴东籍在外地的工商名流回乡创业,鼓励和引导全民创业。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非工业民营企业向工业领域转移,鼓励和引导资源型工业企业由资源型工业领域向非资源型工业领域转移。属国家鼓励投资的产业,按西部开发优惠政策执行,2010年前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投资新办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前三年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3、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1)实施税收增量奖励。扶持企业改善基础设施和扩大再生产,对当年足额纳税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扶持,按该企业当年新增本级财政收入的50%予以扶持3年,3年后再给予一定的扶持。

(2)奖励民营经济大户。对年度纳税额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的工业企业,县委、县政府按其纳税额按税务部门核查的数额分档奖励。即纳税额在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奖励20000元,纳税额在2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奖励10000元,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奖励8000元,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下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奖励5000元。对完成外贸出口任务的企业,按海关统计口径每出口1美元奖励人民币0.07元。

(3)提供能源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在三峡库区优惠电价政策落实后,按上缴财政收入比例享受优惠电价。

(4)扶持企业上项目。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公开上级部门的扶持政策,研究国家有关少数民族、西部开发、中部崛起、革命老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以及省州出台的适用于工业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主动为企业提供信息,并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申报争取工作。

(5)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对于完成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项目并实现成果转化的工业企业,一次性给予人民币2—3万元的奖励。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县财政酌情给予适当扶持。

(6)鼓励企业认证。对新取得iSo14001环保体系认证、HaCCp体系认证的企业,县政府一次性奖励人民币2万元。对新取得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和新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的企业,按照《巴东县质量兴县奖励办法》予以奖励。认证奖励限于国家非强制性的认证。

(7)鼓励企业进行品牌开发。对新取得部级、省级名牌产品的企业,按照《巴东县质量兴县奖励办法》予以奖励。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各类会展活动,推介企业产品和品牌。工业企业参加县政府组织或批准的各类经贸会展活动,对摊位费给予适当比例的补助。

(8)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受聘于本县工业企业,具有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才(非公经济职称评审序列除外),在巴东连续工作满五年的,给予适当的住房补贴。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对职工开展技能培训使其取得高、中级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吸纳其就业并工作满一年的,政府给企业适当补助。

4、构建工业发展平台

(1)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加快巴东工业园区和湖北巴东移民工业园区的立项报批。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逐步开发、滚动发展的路子,把工业园区建成体制和科技示范区、项目资金和人才聚集区。

(2)鼓励企业入驻园区。凡进入园区的企业在土地、资金、水、电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上给予优先安排,并优先享受本决定的各类奖励扶持政策。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加工制造业项目进入工业园区,投资强度达到国家控制指标的、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其实际缴纳土地出让金的10%予以奖励。凡乡镇引进园区新办的工业企业所实现的本级财政收入,80%划归引进该企业的乡镇。

(3)盘活工业用地。积极争取用地计划指标,加大土地储备,优先保障工业项目的用地指标,通过调剂、盘活、置换、出让等形式,多渠道解决工业项目用地。工业项目用地按成本价出让供地,成本价低于《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格标准的通知》规定标准的,按规定的最低价格出让。

5、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规范检查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执法部门对工业企业的检查必须依法进行,按照法定程序实施,检查后报县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备案。职能部门对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案件及时受理、及时处理。严厉打击侵犯投资者人身和财产安全及对投资者敲诈勒索、强买强卖等干扰生产经营秩序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强化协调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认真开展纳税人评议职能部门的活动。对新办工业企业,从项目洽谈、用地、工商注册、环保到开工建设等手续,由专门的工作班子全程协助办理。对项目审批实行限期办理制度,凡属州内审批的投资项目,相关部门从收到符合条件的全部申报材料之日起,原则上20个工作日内(法定节假日除外)必须办妥手续。

(3)减免有关收费,严禁乱摊派。招商企业、民营企业应缴纳的本级各部门规费免收。垂直管理部门的规费,按国家规定标准的下限收取。实行政府定价的中介机构的经营服务性收费,不得超过政府定价标准下限的50%。私营企业协会的会员费,严格实行民营企业主自愿缴纳。劳务输入、输出免收一切费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免收招工广告费。禁止在企业年检、年审时搭车收费。禁止乱摊派。

(4)营造发展氛围,提高各方积极性。各级各部门及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招商引资先进典型,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名优产品及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进行大力宣传,及时反映工业经济运行动态,交流改革发展经验,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加快工业发展氛围。对在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中取得成果和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工作人员,县委、县政府给予奖励。人大、政协安排一定名额,依法选举民营企业大户为人大代表,协商推荐民营企业大户为政协委员。

6、完善领导考核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业经济领导小组,研究处理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决定重大事项。工业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业经济工作的组织、协调。继续实行一名县领导,带领一个主管部门,协调一家银行,支持一家企业的“四个一”的工作机制。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相应成立工作专班,切实履行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职能。工业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工业主管部门工作汇报;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听取一次工业经济工作汇报。完善县领导和县直部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建立重点企业例会制度和现场办公会议制度。联系企业的县领导要经常主持召开重点企业发展专题会议和现场办公会议,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2)加大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抓好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分期分批选派一批干部到发达地区及高等院校学习,把优秀干部选拔到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工作,配齐配强工业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班子,优先提拔重用工业经济管理部门的优秀干部。

(3)严格责任考核和督办落实。县委、县政府将工业发展列为乡镇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将支持和服务工业发展工作作为县直有关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定期督查通报工业进展情况。建立县直部门支持工业经济发展述职制度。由县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核,县委、县政府兑现奖惩。

四、附则

1、对县内旅游企业、现代物流企业、文化企业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非工业企业,参照本决定予以奖励扶持。

2、矿产资源开采类企业不享受本决定的奖励扶持政策;环保、安全生产设施不达标的,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不予奖励。

3、对同一企业的同一项目,同类优惠政策就高不重复享受。

工程项目奖励管理办法篇10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府“主攻二产,兴工强市”的战略决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讽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决定对东政发[*]144号文件进行修订、补充,以进一步促进我市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现将修订后的政策意见通知如下:

一、发展的总体目标

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速度,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速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十五”期间全市全社会技术改造投入超15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全市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21%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28%以上;技术进步因素对整个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25以上。

二、鼓励企业狠抓技术进步

(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文件精神,研究总结区域性、行业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成功经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二)鼓励社会各类投资者以技术等生产要素投资办企业,其作价金额可占注册资本的35%(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全面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力争在“十五”期末,全市有100家以上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有6家企业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施技术创新工程重点项目10项以上。

(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建立企业技术改造投入机制,引导企业按政策用足技术开发费,用好用足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奖息、贴息等政策,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对企业信誉好、技术含量高、产品有市场的技术改造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对每年确定的市重点技改项目,要在资金、政策和服务上实行斜倾,采取跟踪督查、定期通报、加强协调和服务等措施,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鼓励企业引进国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切实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

对外来人才到我市创办、领办企业,其项目符合市重点技改项目申报条件的,除优先列入市重点技改项目并享受财政贴息、奖息外,还可享受政府专项奖励和补贴。对取得明显效益的高层次人才,所在企业可在连续3年新增税后利润中提取20%以内的经费给予重奖。

四、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一)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对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可按实际列支,开发费用超过销售收入的1%且比上年增长10%,可按实际发生额的150%抵扣应税所得额。

(二)中介机构为重点技改项目提供服务的,收费标准应按规定额度的最低限收取。

(三)对市技术进步领导小组确定的重点技改项目,主办银行要提前介入。各金融部门要集中资金保重点,确保承贷资金按时到位。

(四)企业有承受能力的重大技改项目可采取分期竣工的办法,提前折旧和项目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技改任务较重和有条件的企业到税务部门办理有关报批手续后,年综合折旧率可达12.5%,省“五个一批”企业主要设备折旧率可加速到30%。

(五)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由企业提出申请,经经贸、财税部门审核确认后,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如果当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不足抵免时,可在以后年度企业新增的企业秘得税税额延续抵免(五年内有效)。

五、提高市企业技术进步专项资金年底拔付额,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支持力度。

(一)资金来源

市财政*年划出1000-1200万元,以后每年有所递增,用于对企业技术进步的贴息、奖息;

该项资金根据实际情况可逐年滚动使用。

(二)申报条件

(1)在*市国税局、地税局登记纳税的工业企业实施的国家、省、市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和新产品开发项目。

(2)符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按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立项或备案,并按期竣工投产。

(3)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

(4)企业应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

(5)企业技改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含900万元)且设备投资额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

(三)补贴、奖励标准

1、技改项目贴息、奖息

技改项目贴息、奖息资金以项目实际完成的20世纪90年代先进设备投资额为计算依据,其贴息、奖息标准如下:

(1)一般技改项目按实际完成设备投资额的1.0%给予贴息、奖息;

(2)实施医药化工和机械电子行业技改项目的再提高0.5个百分点;

(3)实施市以上重点技改项目的,贴息、奖息比便再提高1.5个百分点;

(4)对引进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设备(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的项目,可按进口设备(技术)额再提高难度2个百分点给予贴息、奖息;

(5)市行业龙头企业、小型巨人企业、朝阳企业,除享受上述政策外,按实际完成设备投资额再提高1个百分点给予贴息、奖息;

(6)单个技改项目累计贴息、奖息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企业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奖励

(1)对新列入国家、省、金华市、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分别给予以20万元、10万元、5万元、2万元一次性奖励。

(2)新产品试帛成功通过省级鉴定验收且性能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给予以2万元的奖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给予5万元奖励。

(四)补贴、奖励资金拨付程序

1、技术改造项目财政贴息、奖息资金实行“竣工后结算”的办法。企业凭技改项目批文及竣工验收结论,填写《*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申请表》(随附相关资料),报送市经贸局、财政局各一份,经市经贸局、财政局审核认定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半年结算一次。

2、企业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奖励,由市经贸局、市财政局共同审核汇总后报经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市财政局拨付给企业。

(五)资金的监管

市经贸局、市财政局要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到位。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企业变更用途或弄虚作假骗取贴息、奖息资金的,除全额追缴外,并视情取消今后享受财政各项奖励资金资格。

六、建立和完善技术进步考核、奖励制度

(一)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进步目标责任制,特别是市重点技改项目要实行项目责任制,落实责任和人员,增强责任感,调动积极性。项目完成后,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二)设立技术进步特别贡献奖、技术改造优秀项目奖、优秀新产品开发项目奖,评选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先进个人,以表彰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