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考核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0:41

扶贫考核制度篇1

综合评价考核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1号文件)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省委[]8号文件)关于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的要求,根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管理办法》和《安徽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综合评价考核办法》,特制定《县扶贫开发工作综合评价考核办法》。

一、综合评价考核的目的

开展综合评价考核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激励机制,促进规范管理,推动扶贫工作到村到户,提高扶贫开发效果,顺利完成年度扶贫开发目标任务。

二、综合评价考核的对象

综合评价考核的范围为各乡镇和县政府有关扶贫部门。乡镇扶贫开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为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具体责任人为分管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县政府有关扶贫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

三、综合评价考核的内容

以整村推进工程实施成效为重点,综合评价考核各乡镇及县政府有关扶贫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包括中央财政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贴息贷款和各种专项扶贫资金、地方财政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管理实施情况;扶贫工作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等。重点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成效。

年度目标任务主要包括各乡镇、整村推进村当年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整村推进工程年度目标任务。

四、综合评价考核的组织实施

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县委组织部主持考核工作,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承办日常工作。

五、综合评价考核办法

综合评价考核的办法为综合评分法。根据计算结果,从高分到低分排出综合评价考核的位次。具体办法如下:

(一)各乡镇在每年12月中旬以前上报下一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总体目标任务和整村推进工程年度实施计划,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全县年度扶贫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批复下达到各乡镇。

(二)各类考核指标的分值,分别由一个主要职能部门为主进行评价和测算。各项指标的评分综合运用年度检查和审计结果,注重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映,参考新闻媒体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三)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于次年2月上旬对考核结果组织综合评分排序。

(四)各乡镇要如实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不得伪造、篡改有关数据和资料;对弄虚作假者,按《统计法》严肃查处。

六、综合评价考核结果的运用

(一)年度考核排序结果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二)对工作成效突出、年度考核位居前5名的乡镇,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予以通报表彰。

(三)年度考核位居前5位的乡镇,适当增加下年度扶贫资金计划;对位列后3名的乡镇,适当调减下年度扶贫资金计划。

(四)对不能如期完成重点村脱贫计划的乡镇,扣减该乡镇下一年度扶贫资金分配规模,并通报批评。

(五)凡违规违纪使用扶贫资金的乡镇,取消进入综合评价考核排序前5位的资格,按照违规资金规模扣除下年度扶贫资金计划,在整改到位后再予以补回;对严重违法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七、本办法实行期限为到。开始试行,本办法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扶贫开发工作年度综合评价考核指标及分值。

扶贫开发工作年度综合评价考核指标及分值

l、各乡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率(县农调队提供),10分;

2、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目标完成率(县统计局提供),8分;

3、整村推进村脱贫计划完成率(县扶贫办、农调队提供),l7分;

4、用扶贫发展资金安排的扶贫项目的管理实施情况(县扶贫办提供),12分;

5、用以工代赈资金安排的扶贫项目的管理实施情况(县发计委提供),12分;

6、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县财政局提供),12分;

7、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使用情况(县农行提供),5分;

8、其他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县扶贫办提供),5分;

9、社会帮扶工作成效(县扶贫办提供),10分;

10、扶贫工作制度实施情况(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制度4分、扶贫统计监测制度5分)(县扶贫办、县农调队提供),9分。

上述总分分值为100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满分,没有完成目标任务严格按比例扣分,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适当按比例加分。

违规截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随意调整扶贫资金投向,按违规资金占该乡镇扶贫资金总规模的比例扣分,每超过2个百分点扣1分;情节特别严重的,此项分值扣完以后,可以继续从总分中扣除。

----------------------------

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考核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渝考发[]2号,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要求,扎实推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特制订区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

一、考核的总体思路和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发式、开放式和救济式扶贫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突出重点,自力更生”的要求,对扶贫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考核,充分调动各区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上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把工作力度、工作成效与扶贫资金计划安排结合起来,从而促进贫困地区主导产业的培育、基础条件的改善,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健全,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素质,较好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推动我市早日建设成为全国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示范区和城乡统筹直辖市。

二、考核指标及内容

对全市的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的指标共设4个,分别是:指标1.“一圈”对口帮扶“两翼”工作实绩;指标2.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完成率;指标3.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人数完成率;指标4.贫困村整村脱贫完成率。对各考核指标阐述如下(各项指标均按100分制记分,最后得分即为完成率):

——指标1.“一圈”对口帮扶“两翼”工作实绩

考核内容:该指标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一圈两翼”对口帮扶计划任务的通知》(渝办发[]207号)的要求进行考核,市扶贫办考核“对口帮扶”中有关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内容。《关于加快推进贫困村整村脱贫连片开发工作的意见》(渝委办发〔〕28号)规定,加强“一圈”区县对“两翼”区县(自治县)贫困村整村脱贫连片开发的帮扶,以区县(自治县)为单位,“一圈”区县每年支持“两翼”区县(自治县)的实物量用于整村脱贫连片开发的占比不低于30%。

考核记分:“对口帮扶”的结对区县进行一体化考核,对支持实物量用于整村脱贫连片开发的比例达到25%的结对区县,得100分。没有达到25%的结对区县,每减少1个百分点,扣2分。

数据获取:各区县扶贫部门12月10日前将对口帮扶数据及相关证明材料上报给市扶贫办,未设置扶贫部门的区县由政府办公室报送,市扶贫办会同市发改委审核后确定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2.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完成率

考核内容:各区县实际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考核记分:完成指标100%得90分。未完成指标者,每差一个百分点,得分扣1分。超额完成指标者,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得分增加0.01分。最终得分不低于0分,不高于100分。

数据获取:各区县当年实际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由重庆调查总队提供。

——指标3.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人数完成率

考核内容:当年实际完成的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人数。

考核记分:完成指标100%得90分。未完成指标者,每差一个百分点,得分扣1分。超额完成指标者,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得分增加0.01分。最终得分不低于0分,不高于100分。

数据获取:各区县当年实际完成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人数由区县扶贫部门提供,同时区县扶贫部门须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包括:项目下达文件、财政资金拨付凭证、搬迁人员领取资金签字表。市扶贫办会同市发改委、市林业局等部门审核后确认实际完成数量。

——指标4.贫困村整村脱贫推进情况

考核内容:本指标重点考核为保证明年全市能如期完成266个贫困村整村脱贫所必须的保障工作,包括整村脱贫规划编制及执行情况、整村脱贫任务计划完成情况、区县整合资金用于整村脱贫建设情况、扶贫工作政策调研及宣传工作、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及监管情况、扶贫培训工作情况、扶贫工作创新情况等7项工作情况,各项累计得分为指标最终完成率。

1、整村脱贫规划编制及执行情况(20分)。一是考核规划编制情况。对纳入整村脱贫年度计划的每个贫困村都认真编制了脱贫规划的得10分。凡缺少一个村级脱贫规划的扣3分,如有80%以上的整村脱贫村都未编制脱贫规划,此项得分为0分。同时,对每个整村脱贫村的脱贫规划要求基础数据准确详实,规划项目切实可行,并且该规划需村内群众民主讨论通过。每个整村脱贫村的脱贫规划凡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每缺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二是考核规划执行情况,对每个整村脱贫村严格按照脱贫规划组织实施的得10分,凡出现未按规定程序报批而随意调整更改实施项目的,调项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2、整村脱贫任务计划完成情况(30分)。根据整村脱贫年度任务计划,参照整村脱贫标准,由市扶贫办组织相关单位对区县整村脱贫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如所有整村脱贫村均按规划进度实施项目,工作推进有力,则该项得分为满分。凡发现有项目实施滞后、工作推进迟缓的整村脱贫村,则扣5分,如有50%以上的整村脱贫村都未按规划进度实施项目,则该项得分为0分。

3、区县整合资金用于整村脱贫建设情况(30分)。一是考核区县政府对整村脱贫工作的资源整合情况。区县对每个整村脱贫村整合投入各类资源、项目、资金均达到300万元以上的得10分,凡有整村脱贫村整合资源未达到300万元的,在200万元以上的扣0.5分,在100万元以上至200万元以内的扣1分,在100万元以内的扣1.5分。对没有整合资源投入的整村脱贫村扣3分,扣完为止。二是考核财政扶贫资金到村到户情况。凡按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规定,及时拨付整村脱贫专项资金,并落实了对每个贫困户投入不少于元帮扶资金的得10分。凡发现有不及时拨付整村脱贫专项资金情况,发现一次扣1分;凡发现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未落实帮扶资金的,发现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三是考核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凡财政扶贫资金50%以上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得10分,未达到50%的,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如低于40%则为0分。

4、扶贫工作政策调研及宣传工作(5分)。完成全年调研任务得2分,没完成调研宣传任务,缺1次扣1分。在市级以上刊物(含重庆扶贫内刊)发表调研文章的每篇加1分,在部级刊物发表调研文章的每篇加1分,本项累计计分不超过5分、不低于0分。

5、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及监管情况(5分)。财政扶贫资金拨付到位及时、准确,使用效果好、管理到位、无违规违纪记满分。资金拨付中有违规者,违规一项扣1分;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未进行公告公示的扣1分;发生截留每次扣1分;发生挤占每次扣1分;发生挪用每次扣1分;发生套取每次扣1分;发生贪污每次扣2分。以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为依据,本项累计计分不低于0分。

6、扶贫培训工作情况(5分)。完成国务院扶贫办及市扶贫办的培训计划,得满分。未完成国家扶贫办培训计划(调训)每人次扣1分;未完成市扶贫办培训计划者,完成率每少一个百分点,扣0.5分。本项累计计分不低于0分。国家扶贫办培训完成情况由市扶贫办提供,区县扶贫办确认;市扶贫办培训计划完成数量由各区县扶贫部门提供,市扶贫办审核后确认。

7、扶贫工作创新情况(5分)。承担试点任务每项得分1分,经验在市级以上(含市级)交流推广的每项1分,被市领导批示肯定的加1分。日常工作中有重要失误,每次扣1分;被政府等部门问责,每问责一次扣1分;未完成国务院扶贫办和市扶贫办的目标任务或交办工作,每项扣1分。本项累计计分不超过5分、不低于0分。

三、考核范围分类

对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进行考核,按照不同类型及不同分组采取不同的指标进行考核。

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按其承担的扶贫开发任务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承担自身扶贫开发任务,并接受帮扶的区县17个(万州区、黔江区、梁平县、垫江县、城口县、丰都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和彭水县);第二类是既承担自身扶贫开发任务,又承担对口帮扶任务的区县13个(涪陵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万盛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铜梁县、大足县和璧山县);第三类是承担自身扶贫开发任务,既不对口帮扶,也不接受帮扶的区县3个(綦江县、潼南县、荣昌县);第四类是只承担对口帮扶任务的区县7个(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和双桥区)。

根据市考核领导小组安排,对区县的考核分成四个组进行考核:第一组是主城9区,第二组是除主城外的其他10区,第三组是渝西其他县和梁平、垫江8县,第四组是渝东北、渝东南其他13个县。

结合考核领导小组对区县的分组和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各区县的类型,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范围和分类为:

分组

区县名称

考核指标

第一组

(共9个单位)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

指标1

第二组

(共10个单位)

双桥区

指标1

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万盛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

全部指标

第三组

(共8个单位)

梁平县、垫江县、铜梁县、大足县、璧山县

全部指标

綦江县、潼南县、荣昌县

指标2、指标3、指标4

第四组

(共13个单位)

城口县、丰都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

全部指标

特别说明:

1、按照市考核领导小组对区县进行分组考核,主城9区作为第一组,仅考核指标1,所以巴南区、渝北区和北碚区纳入第四类区县考核,只考核第一项指标。

2、非扶贫开发重点县不考核指标3。

四、考核的组织

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在市考核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成立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小组,具体工作由市扶贫办综合处牵头组织进行。

五、结果运用

扶贫考核制度篇2

关键词:精准扶贫;绩效考核;难点与应对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01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具有十分复杂的特性,而目前我国针对精准扶贫绩效考核办法只能对其做出总量上的评估,其精准性有待加强。同时,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精准扶贫目的在于将我国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解决最基层的贫困问题。由于贫富地区之间的经济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扶贫工作中,为贫困地^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促进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

一、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同时又是人口大国,同时农业人口占据80%以上,虽然大部分地区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仍有部分人群属于贫困群众,需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精准扶贫工作是国家政府参与支持,为广大贫苦人们谋福利的公益事业,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对于基层贫苦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国家表示强烈重视,加强对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大力落实,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精准扶贫绩效考核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针对其公平性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我国东部相对发达地区,其实行的普惠制扶贫方式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因此其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所出现的公平性问题并不是很突出。然而,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约12.8万个贫困村,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扶贫资源有限,很难实现普惠制的扶贫方式,其又缺乏相对严格的家庭收入核查机制,以致在国家扶贫工作中仍存在很多困难家庭脱靶现象。针对公平性问题,主要原因既是无法有效核实农村家庭精准收入及其经济来源,特别是那些除了务农之外其它的经济来源,只能靠同村人们对其家庭状况进行判断来确定审核成果,靠此种评估式判断手法其科学性和实操性并不强,存在较大误差。而有效完成扶贫工作则在于使精准扶贫工作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且落到实处。显示扶贫机制以及贫困户自身却缺少相应的产业发展或是其独立发展实施能力,进而导致公平与效率很难实现,而相当一部分贫困区趋于平均主义,此种“大锅饭”形式只能使其形式上形成平等,实际却不平的、公平;最后,针对其公平性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互冲突问题。对扶贫政策及项目应首先考虑目标人群的收益程度,其次横向考虑相类似家庭受扶贫程度是否相同,最后纵向考虑极其贫困家庭收益程度是否与普通贫困家庭相符问题。直至2020年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在精准扶贫绩效考核及评估中存在很大的争议,若过度强调短期横向与纵向公平,便影响长期公平目标的实现。同时扶贫工作其本身作为公平性公益事业,需对其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2.针对扶贫效率所存在的问题

扶贫工作的核心是扶贫效率做到最大化,但要想将整体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还需要充分的时间来长期实施这一政策,而现阶段就扶贫效率而言,在评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我国扶贫工作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先以区域为主,正式下达扶贫文献,逐渐扩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县镇为重点扶贫对象,然后到21世纪初时,以村为重点,最后将扶贫工作落到贫困户,做到精准扶贫的成效。到目前为止,扶贫工作的实行已经长达40年之久,虽然总体扶贫效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扶贫资源的配置中还有很多不足,缺乏资金的支持。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需要把扶贫工作落实到贫困个体户中,但国家针对扶贫资金的运作则以活动和生产为主,而最后到达贫困户手中的资金非常有限,这也充分说明了层层剥削的现象是最高领导无法评估与预测的问题。

三、完善精准扶贫绩效考核机制的有效应对政策

1.加强对扶贫资金运作的审核

针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应着重分配,并对每一笔扶贫资金严格审核。现阶段贫困户与政府所资助的资金数据差非常大,因此,政府在实施扶贫政策时,要让所有与扶贫工作相关的人员做好资金以及扶贫对象的整体记录。例如,资助贫困户的住址、名字、金额等,然后派遣调查小组对扶贫对象进行抽样核实,并记录资金的真实情况。其目的是防治执行层面为了谋福利而贪污扶贫资金现象,只有严格设置考核机制,做到层层把关,才能较好的解决不良现象的产生,进一步促进扶贫工作高效完成。

2.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的公平性

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流程是,以各级政府由上到下的级别来实施扶贫政策,对于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是由政府部门统一实行。而很多区域针对贫困户的选择却存在不公平现象,甚至将救济资金分配到条件较为富裕的家庭中,而需要真正给予资金帮助的家庭却置之不理,这种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之一。因此,各级政府需加强扶贫工作的公平性,对扶贫机制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下乡调查群众的满意程度,以此来增强绩效考核的合理性。

四、结语

由此可见,虽然扶贫工作已经实行40年之久,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政府要加强精准扶贫绩效考核机制的管理,针对不良现象一定要严惩,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于敏,张晓颖,aHmeDS.中国扶贫瞄准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以广东省连南县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

扶贫考核制度篇3

二、在资金方面的支持情况。一是协调省烟草局捐赠1545万元。该资金主要用于全县主干道沿线村庄整治。目前该工程完工并已验收。二是协调中烟集团捐赠1000万元。该资金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医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珠坑乡公立幼儿园已开工;龙岗卫生院完成70%工程量;琴江镇病险水库加固基本已完成。三是争取中央公益金项目资金1000万元。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高田、丰山、琴江、珠坑四个乡镇通组公路建设。2014年度1000万元项目资金已落实到位,申报的64个项目省扶贫和移民办已批复,目前正在启动实施。四是争取儿童减贫与综合发展试点项目。该项目资金为10万美金,主要用于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提高0-6岁儿童学前教育可及性和质量,增强7-15岁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支持,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事业健康、全面发展。

三、在项目方面的支持情况。一是争取中央公益金项目。该项目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高田、丰山、琴江、珠坑四个乡镇通组公路建设。2014年度1000万元项目资金已落实到位,申报的64个项目省扶贫和移民办已批复,目前正在启动实施。二是争取儿童减贫与综合发展试点项目。将珠坑乡作为项目试点乡(镇),开展了前期摸底调查工作,实行精准识别,组织开展了儿童减贫系列帮扶活动。三是争取中国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青义教”项目。组建常青义教志愿者队伍,搭建城乡教育资源流动平台,提升乡村教师教育能力及水平,实现教育扶贫。该项目已启动,正在实施。四是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筑巢行动”项目。援建濯坑小学、新河小学学生宿舍楼各一栋。两栋学生宿舍楼项目建设已启动实施,预计今年6月份可以竣工验收。

四、在组织人才培训交流、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支持情况。一是推行干部“双向”交流。从国务院扶贫办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我县挂职锻炼,从我县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国务院扶贫办系统挂职锻炼,实现双方互动,共同学习提高。下派刘胜安同志到我县挂职;做好了我县鲍峰庭及段求明同志到国务院扶贫办挂职锻炼工作。二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支持我县乡村干部外出参加相关业务培训,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支持我县承办全国扶贫工作业务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了多次的扶贫业务培训,并组织干部赴湖南吉首、福建泉州、北京参加了相关业务培训。2015年3月23日—29日在我县举办了全国扶贫工作业务培训,大力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

五、发挥对口支援效应形成的特色亮点工作。一是创新机制实施精准扶贫,切实推进扶贫到户工作。以“三送”工作为平台,大力开展干部结对帮扶活动,确保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两个文件,为扎实推进扶贫到户,实施精准扶贫,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切实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强有力的措施。二是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创新试点工作,有效解决贫困群众资金难问题。出台了《县“金福通”扶贫到户贷款担保试行方案》。从2014年起至2016年,我县每年将从省委、省政府1000万产业扶贫资金中拿出400万元作为银行担保基金,撬动银行1:8倍的信贷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三是以考核机制为导向,进一步强化扶贫开发工作措施。建立考核检查机制,将农村扶贫开发纳入“三送”及年度绩效考评,并根据工作的进展情况实行“及时调度、常态督查、定期通报”。通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使扶贫开发工作形成共识,从而凝聚全县力量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六、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经验做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识别是基础,分类施策是核心,结对帮扶是途径,脱贫致富是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牢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考核三个关键,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其经验做法是:

(一)探索四步识别,破解扶贫对象指向不准的难题。我县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委会提名、村民主评议小组评议和票决、村支两委审查、乡镇审核、县扶贫领导小组复核审批”的程序识别贫困户,做到规范操作,公平合理。同时,为把扶贫对象搞准确,我们积极探索推行四步识别法。一是排除法。组织人员深入村小组调查摸底,按照“八不评”标准逐一排查,拟定初选名单。二是比较法。村小组按照有关程序对初选农户的贫困程度指标进行排序,按人均收入由低到高筛选出贫困户预选名单,并在村小组公示。三是听证法。村组织召开由村民代表组成的听证会,由预选贫困户现场陈述理由,村民代表现场评选,评出贫困户候选人。四是倒排法。村里组织评议小组对贫困户候选人进行评议,按照农户收入从少到多,倒着对农户进行排队,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公示无异议后再按照规定程序确定贫困对象。通过运用四步识别法,有效解决了贫困底数不清、评选流程不明、对象不准的问题。

(二)推行“五定”帮扶,破解帮扶到户精准不高的难题。我县以“三送”工作为平台,组建驻村工作队,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全面推行“五定”帮扶到户工作措施(即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采取“76543”结对帮扶方式(即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帮扶不少于7户、担任实职的其他县领导帮扶不少于6户;县直(驻县)单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帮扶不少于6户,其他科级干部与后备干部帮扶不少于5户;一般干部及村书记、村主任帮扶不少于4户,单位工勤人员及困难职工帮扶不少于3户),确保贫困户帮扶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有效解决帮扶工作精准度不高的难题。

扶贫考核制度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生力军作用,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管理坚持省级统筹、分级负责原则,重点压实县级主体责任和乡镇属地责任,形成上下贯通、运行高效、落实有力、富有成效的管理机制。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驻村帮扶工作队。村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以下简称村第一书记),按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章  人员选派

第四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选派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扶贫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县以上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按照个人自荐、组织推选、单位党委(党组)审核、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把关的程序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

第五条  选派驻村帮扶的干部,应当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热爱“三农”工作,一般为优秀年轻干部或年轻后备干部,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村第一书记人选应有两年以上党龄和工作经历。

第六条  县(市、区)党委政府科学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根据驻村帮扶干部资源和贫困村实际,统筹整合工作力量,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一村一队全覆盖。非贫困地区和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的贫困地区,可逐步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村选派驻村工作队。

第七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由县级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组成,一般不少于3人,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每期驻村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

第八条  实行驻村期满轮换制度,坚持撤回一人补充一人。人员轮换时正在接受脱贫退出考核验收的,轮换工作顺延至考核验收结束后进行。村第一书记轮换时,设置15天左右交接过渡期,工作顺利交接后原第一书记方可离岗。

第九条  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驻村期满正常轮换或驻村期间因身体、家庭或其他特殊困难确需调整的,由派出单位党委(党组)按程序与派驻地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门沟通,向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提出书面请示,经研究同意后方可调整。

第十条  干部驻村期间不承担原单位工作,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所驻帮扶村。

村第一书记由派驻村所在乡镇党委任命,一般不挂任县、乡领导职务。

第十一条  脱贫攻坚期内,贫困村脱贫退出后驻村帮扶工作队不得撤离,帮扶力度不能削弱。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接续进行驻村帮扶工作。

第三章  职责任务

第十二条  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履行脱贫攻坚帮扶责任,全面参与村内脱贫攻坚重大事项的研究决策,指导协助村“两委”落实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督促落实“四议两公开”和村务监督等制度。

第十三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在县委统一领导和乡镇党委直接领导下,主要协助指导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具体工作中当好“六大员”:

(一)脱贫政策“宣传员”。主要是宣传中央和省委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重点宣传“两不愁三保障”相关政策,特别是要到户到人宣传贫困人口脱贫6项指标和贫困村退出4项指标,让群众掌握脱贫政策、理解支持脱贫攻坚工作。

(二)村情民意“信息员”。主要是遍访贫困群众,对还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每月走访一次,掌握思想动态、了解家庭困难、知悉所想所盼、调处矛盾纠纷;以村为单位,收集村情民意,及时向上级反映群众诉求,报告村级无法解决的事项,提出推进解决问题的工作建议。

(三)脱贫攻坚“战斗员”。主要是指导和参与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协助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冲刺清零,逐村逐户排查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方面的问题短板;协助落实“七个一批”精准扶贫到村到户项目;督促完善落实“一户一策”脱贫计划。

(四)资金项目“监督员”。主要是参与金融、交通、水利、电力、通信、文化、社会保障等到村到户资金项目的进村落地和组织实施,加强全过程监督。指导落实村务公开制度,督促村“两委”对涉及脱贫攻坚的资金项目及时进行公开公示,支持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职能。

(五)农民群众“服务员”。主要是全面了解掌握本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协调做好解疑释惑、情绪疏导、化解矛盾等工作;经常走访关心五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指导开展民事领办、代办等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六)乡村治理“指导员”。主要是帮助建好农村基层组织,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第十四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职责任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由各地结合实际具体确定。

第十五条  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实行村第一书记负责制。村第一书记负责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安排、督促落实,并对队员年度考核等次评定提出初步建议。

第十六条  村第一书记协助乡镇党委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后备干部培养,指导村“两委”开展工作、组织驻村帮扶工作队落实帮扶任务,并负责汇报情况、衔接工作、解决问题。

第十七条  乡镇党委、村“两委”全力支持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工作,妥善处理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关系。村“两委”主动接受驻村帮扶工作队对脱贫攻坚工作有关重大事项的指导和监督;驻村帮扶工作队紧紧依靠村“两委”开展工作,依法依规进行科学精准的工作指导,形成有效工作合力。

第四章  教育管理

第十八条  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省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指导和管理。省委组织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依托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负责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选派、考核工作。各级扶贫部门依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驻村帮扶各项日常工作,具体抓好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工作指导、管理监督和业务培训。

第十九条  市(州)党委政府和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分析问题、解决困难、推动落实,定期向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汇报本市(州)各县(市、区)驻村帮扶工作情况。市(州)党委组织部、扶贫办等部门根据省上有关安排加强工作指导,督促县(市、区)党委政府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责任。

第二十条  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驻村帮扶工作队日常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完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县域内驻村帮扶工作的调度管理。县委副书记或挂职县委副书记担任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全面负责本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具体领导和管理。从县纪委、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各抽调1名干部,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协助总队长开展工作,负责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业务指导、督促检查、考勤考核、任务落实等日常工作。

第二十一条  乡镇党委政府履行驻村帮扶工作队属地管理责任,明确1名党委领导担任本乡镇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负责日常管理。

第二十二条  县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每月召集乡镇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召开1次工作例会,乡镇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每月召集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召开1次工作例会,传达上级要求,听取工作汇报,安排部署任务,协调解决困难,督促完成重点工作。

第二十三条  派出单位履行支持保障和跟踪管理责任,精准选派驻村帮扶干部,每季度开展1次回访,帮助解决选派干部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落实各项待遇保障,并及时对年度考核不称职等次干部问责调整。

第二十四条  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各级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机构和县(市、区)驻村帮扶工作总队长,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以暗访为主的工作督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促进工作。

第二十五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坚持分级负责、全员培训。省级举办示范培训,市级办好重点培训,县级开展全员轮训。原则上每年初以县为单位对驻村帮扶工作队进行不少于

2天的全员培训,上级出台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关重大政策,应及时组织开展培训。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人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各级培训机构应充实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第二十六条  完善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相关制度。

(一)学习制度。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必须把学习和调研作为开展工作的首要条件,积极主动利用工余、晚间等时间,自觉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重要论述,学习脱贫攻坚工作各项方针政策,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努力成为懂政策、接地气的乡村工作行家里手。以县为单位,对驻村干部的学习作出安排、提出要求,并纳入考核内容。

(二)考勤制度。驻村帮扶工作队必须吃住在村、工作到户,每年驻村不少于220个工作日(含因公出差、开会和培训),其中住村时间不少于160天。请假1至2天的,由乡镇党委批准;3天以上的,乡镇党委签注意见后,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批准。

(三)公示制度。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照片、在岗或请假等信息及时在村委会公示;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效,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向群众公示。

(四)例会制度。驻村帮扶工作队每周应组织召开1次由工作队队员、村“两委”成员、乡镇包村干部参加的工作例会,开展学习、总结工作、分析问题、安排任务。

(五)报告制度。驻村帮扶工作队每月向乡镇党委汇报1次工作,乡镇汇总情况后每月向县(市、区)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汇报1次工作;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每半年向派出单位汇报1次工作,每年向县(市、区)党委组织部提交书面总结。

(六)自律制度。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应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严禁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严禁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严禁酗酒、滋事扰民,严禁接受吃请、收受钱物,严禁以权谋私、变相腐败,有违纪违法行为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

第五章  考核奖惩

第二十七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的年度考核工作由省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门与各级组长单位组成联合考核组,以县为单位组织开展考核。

驻村工作不足半年的工作队员,由派出单位负责考核;驻村工作半年以上的工作队员,按驻村帮扶考核,作为本人年度考核结果。

第二十八条  坚持平时考核、日常检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采取听取汇报、群众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重点考核驻村期间政治表现、政策水平、工作业绩、群众评价、到岗情况等。

第二十九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考核分好、中、差3个等次,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考核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次。驻村帮扶工作队年度考核好的等次比例不超过30%,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分别不超过20%。

第三十条  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不占派出单位指标。当年受到市级及以上党委政府或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表彰的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年度考核可直接评定为优秀等次,不占20%优秀等次指标。

第三十一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考核结果的确定,由考核组提出考核等次初步建议,提交县(市、区)驻村帮扶工作总队长会议审核,征求省、市组长单位意见后,经县(市、区)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审定。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将考核结果逐级上报,并送派出单位及干部所在单位同级组织部门备案。省委组织部每年年底向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汇报考核情况。

第三十二条  加大驻村帮扶工作队考核结果运用力度,驻村工作期间,年度考核有1次优秀且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优先提拔或重用;表现特别突出的,可按程序破格提拔使用。

驻村帮扶工作队考核结果为“差”等次的,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考核为基本称职等次的,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召回撤换;考核为不称职等次的,一律召回撤换,被召回撤换的,到村任职时间不得计算为基层工作经历,两年内不得选先评优、提拔或重用;派出单位及主要负责人不得选先评优、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第六章  组织保障

第三十三条  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驻村期间,原有人事关系、工资和福利各项待遇不变。派出单位、乡镇、村为驻村帮扶工作队提供食宿、在村工作的必要条件。

第三十四条  严格执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有效驻村时间)每人每天100元生活补助、每月80元通信补贴的待遇标准。省财政对县直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按照每人每年1万元给予补助,省级统筹调派的8个县(市、区)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由派出各市(州)和县(市、区)根据需要按照省上标准予以补助。

第三十五条  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租用房屋、水电、取暖、购置办公用品、文稿印刷、订阅报刊等工作生活费用支出,不得挪作他用。市县和派出单位可根据实际增加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取暖和交通补助。工作经费执行报账制,由村第一书记签字,经乡镇审核同意后支付,县级审计、财政部门加强资金监管。

第三十六条  派出单位大力支持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的工作,帮助办实事好事。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和慰问困难群众所需经费,可在派出单位机关工作经费或业务费用中筹措解决。

第三十七条  各级党委组织部会同扶贫办对驻村帮扶工作队考核结果运用和有关福利待遇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落实不力的,追究派出单位主要领导责任。派出单位积极解决驻村干部后顾之忧,为驻村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安排1次体检。

第三十八条  省、市、县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每年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及队员开展1次表彰奖励;及时发现总结先进典型,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树立鲜明导向,营造良好氛围。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其他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扶贫考核制度篇5

主要领导亲自动手,全面安排部署工作

中办发25号文件下发后,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系统性安排。省委书记赵克志多次在《人民日报》撰文强调,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推进扶贫开发是贵州的最大民生,是贵州同步小康建设中“短板中的短板”。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是贵州最大的扶贫办主任”。赵克志在深入乌蒙山威宁调研时提出,必须始终按照“四化同步”要求,坚持走山区特色农业发展道路。强调要着力创新产业扶贫开发、城乡互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和扶贫开发工作的“五种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拉动力量、支撑力量、保障力量和领导力量“五种力量”,采取干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和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措施,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粗放式”、“被动式”、“分散式”扶贫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整体式”扶贫转变。

省长陈敏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精准扶贫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基本方法,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强调“精准扶贫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等,但最核心是精准帮扶,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切实做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提出围绕“扶产业、强基础、惠民生、优保障、抓改革、促开放”的思路,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电、小康房、小康讯和小康寨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作为落实中办发25号文件的主要载体和抓手,同时把“新增8个县96个乡镇‘减贫摘帽’、建成全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作为省政府今年要做好的“十件民生实事”之首。

上半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在职省领导先后深入到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38个联系的贫困县、76个定点帮扶的贫困乡蹲点调研,开展帮扶。截止6月底,分别召开四次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开发改革创新工作。全省在乌蒙山腹地的威宁县召开帮促13个经济发展困难县加速发展工作会,专题部署扶贫攻坚和加快发展问题。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以视频形式开到省、市、县、乡、村五级,并进行电视直播,规模空前。

在省委书记赵克志的亲自推动下,省委在加强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职能的基础上,专门成立省扶贫开发改革专项小组和专题组,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和省政府副省长任副组长,将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列入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落实国家对贵州对口帮扶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在北京召开了“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恳谈会”,赵克志书记、陈敏尔省长亲自推动贵州与8个对口帮扶城市在共建产业园区、旅游发展、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干部选派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经过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全面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制定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全面落实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制度。省委组织部印发了《贵州省省管领导干部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并制定了4个实施细则,形成了贵州特色的扶贫攻坚政策体系。同时,省委、省政府与9个市(州)、省直相关部门签订了《2014年度扶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将全年减贫任务和扶贫攻坚重大事项分解落到实处。

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扎实推进改革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25号文件精神,贵州将建档立卡和驻村帮扶作为基础性工作全力推进,同时探索贫困县机制改革,实现了三个率先。

(一)率先完成贫困村、贫困户识别工作。副省长刘远坤出席全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会议,作出全面部署。省财政专项安排1912万元资金,作为建档立卡工作经费,现识别出一、二、三类贫困乡镇934个、贫困村9000个、贫困人口745万人,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省市有信息平台”。

(二)率先实现驻村工作队全覆盖。李军副书记、刘远坤副省长出席全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2013年总结暨2014年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决定2014年选派55864人组建11590个驻村工作组,按一村五人的原则,首次实现了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两个全覆盖。同时,按照“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科技部门帮产业村”的原则,全省还组建了52支党建扶贫工作队,101个省直部门对全省88个县进行整体挂钩帮扶,不脱贫、不脱钩。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长、副省长扶贫帮困制度》、《关于帮促困难县加速发展同步小康的通知》等文件。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贵州省2014年度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六项行动50项重点任务”》,明确“省级领导干部联系的扶贫工作重点县(发展困难县)一定五年不变,力争两年有变化,三年有成效,不脱贫不脱钩”。为增强驻村工作队的履职能力,贵州省按照每村2万元标准建立帮扶资金;在38个省领导定点扶贫的38个一类贫困乡镇、38个拓展贫困乡镇,各投入10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12个非集团帮扶重点县的同步小康工作队,每个队安排50万元的党建扶贫专项资金,用于实施驻村帮扶项目,切实做到真选实派、真蹲实驻、真帮实干、真脱实富。

(三)率先探索贫困县考核退出机制。一是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赵克志书记、陈敏尔省长主持研究制定了《贵州省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将50个重点县县委书记、县长和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作为考核对象,推动贫困县工作考核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陈敏尔省长明确提出,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扶贫开发是第一民生工程,要建立符合贵州实际的“一个管总、两个侧重点”的考评框架体系,即:管总的是同步小康监测体系;管第一要务的是经济发展增比进位体系;管第一民生的是扶贫开发考核体系。强调把改进贫困县考核方法,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落实“第一民生工程”的重大战略来抓。二是实行“减贫摘帽”激励机制。2011年,在时任省委书记同志、省长赵克志同志的亲自推动下,贵州省全面开展了重点县“减贫摘帽”工作。明确2016年,20个县(市、区)实现全面小康,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00个贫困乡实现“减贫摘帽”。贵州是全国最早出台退出计划和激励政策的省份,对“减贫摘帽”的重点县,从“摘帽”之年至2018年,每年奖励1000万元的资金,并以该县前三年所获扶贫资金总量的年平均数为基数,年度安排资金总量原则上10%的增幅逐年递增。2011年至今,省级财政共预算安排资金9.1亿元,对已实现“减贫摘帽”的14个县366个贫困乡镇进行奖励,形成了良好的正向激励机制。

全面强化到村到户措施,确保贫困农户受益

贵州省把“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和“三个十工程”等作为扶贫开发的有效载体,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一)全面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全面实施干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和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年度安排的40多亿元专项扶贫发展资金项目,明确今后由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配合做好项目申报、实施和监管工作。

(二)全面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7月25日,省政府召开第35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六项行动计划”推进工作,分管省长汇报了“六项行动计划”半年工作情况。今年贵州将投资290多亿元实施“六项行动计划”,目前已完成年度任务工作量的80%左右,贫困地区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未来3年将安排1500亿元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电、小康房、小康讯和小康寨建设,全面落实中办发25号文件明确的“十项重点工作”。

扶贫考核制度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大炮打人”为你整理了这篇信访局脱贫攻坚自评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关于开展2020年度脱贫攻坚考核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0年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淮督考〔2021〕2号)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积极安排考核工作部署,对照考核各项明细指标开展自查自评,满分100分,自评99分。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满分10分自查得分10分)

为切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市信访局及时召开局党组会议,成立局机关脱贫攻坚工作帮扶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信访局局长周世明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其他局党组成员担任,各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办公室负责具体帮扶工作的组织联络和统筹协调工作,张玉斗同志为联络员。

二、选派干部(满分10分自查得分10分)

我局选派张玉斗同志为扶贫专干,自2017年4月28日起下乡扶贫。他积极践行“立足岗位做贡献,争做合格好党员”的要求,履职尽责,主动担当,2020年选派干部年度考核等次为称职,任期考核等次为优秀,荣获2020年淮北市“扶贫济困青春先锋”优秀奖。

三、帮扶措施(满分20分自查得分18分)

自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局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度和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和任务。2020年初我局制定了《四铺镇八里村2020年脱贫攻坚实施计划》,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市信访局积极与帮扶村两委对接商议,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单位包村制度,落实包村工作责任,制定了主要领导每季度到村走访指导工作一次,帮扶干部每月到村走访指导工作一次的工作制度。

四、帮扶成效(满分25分自查得分25分)

八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72户227人。因学致贫5户18人占贫困人口8.7%;因病致贫33户101人占贫困人口45.5%;因残致贫7户20人占贫困人口8.2%;因灾致贫1户3人占贫困人口2.2%;其他致贫原因27户85人占贫困人口35.9%。2014年脱贫42户130人,2015年脱贫1户3人,2016年脱贫17户57人,2017年脱贫7户19人,2018年脱贫5户17人。2018年底72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八里村2020年实施扶贫项目如下:

1.到村项目:张家路、孙窑路、西张路共计2.618公里209.44万元。

2.到户项目:无

3.产业扶贫:自种自养项目受益32户111人,涉及金额13.85万元(实施中)。

4.教育扶贫:教育资助项目受益38户52人,涉及金额8.293万元(已实施),雨露计划春季受益5户6人,涉及金额0.9万元(已实施),雨露计划秋季受益9户10人,涉及金额1.5万元(已实施)。

5.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受益18户18人,涉及金额14.88万元(已实施)辅助性岗位受益5户5人,涉及金额1.62万元(已实施)。

6.健康脱贫:家庭医生签约(受益71户201人,结合户上意愿与实际情况,与28名无法履约的贫困人口予以解约);351兜底、180补充医保项目受益户数12户16人(实施中)。

7.社保兜底脱贫:低保受益22户51人(a类低保3户4人,B类低保7户17人,C类低保12户25人),残补受益20人(一二级残疾人13名,三四级残疾人7名),精神残疾人药补受益2户2人,涉及金额0.2万元(已实施),代缴新农合项目受益户数72户240人,涉及金额6.0万元(已实施)。

近期以来,扶贫小组持续推进环境整治,使全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逐步实现村庄环境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戚家沟东侧目前正在种植冬枣树苗、濉漆路两旁种植垂柳和石楠、路口的水泥路也得到了拓宽加固。高家庄改厕项目进一步压实责任,尽快验收并投入使用。

五、帮扶满意度(满分15分暂定得15分)

群众对扶贫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的满意度较高,对帮扶措施和方式满意度较高。得分以最后监测结果及乡镇提供证明为准。

六、平时工作(满分20分自查得分20分)

我局严格落实主要领导每季度到村走访指导工作一次,帮扶干部每月到村走访指导工作一次的工作制度,节假日期间积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指导扶贫工作。

2020年1月21日下午,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周世明带队赴濉溪县四铺镇八里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向他们致以新春问候和美好祝愿。

为贯彻落实市妇儿工委关于庆祝202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通知要求,5月27日下午,市政府信访局督查专员郭佩强、尹红伟等一行赴帮扶联系点——四铺镇八里村看望慰问少年儿童,使他们切身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我局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到村调研,共同研究帮扶工作,实施脱贫扶贫计划,并及时报送相关工作材料。

七、奖惩情况(加1分)

我局选派帮扶干部张玉斗同志在2020年中荣获淮北市“扶贫济困青春先锋”优秀奖,2020年选派干部年度考核等次为称职,任期考核等次为优秀。

扶贫考核制度篇7

按照“一体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在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扶贫、产业扶贫项目工程建设以及小额信贷、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做到时间过半,计划任务完成过半。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的情况

1、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扶贫项目建设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了69个整村推进项目工程建设任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5万元,项目工程已于2015年3月底全面完工。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村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增强,3182户12124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百年未遇的抗旱救灾工作夯实基础;同时,全面完成了2015年度第一批9个省级扶贫整村推进项目。

第一批争取实施的省级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涉及4个乡镇8个村民委员会9个自然村,受益农户497户1297人。项目总投资428.91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13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77.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16.83万元。二是加强与上级对接沟通,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通过对接协调,省州初步确定2015年度下达我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个,国家补助资金8万元;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个,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搬迁安置特困农户3人;第二批省级整村推进项目26个;农村安居房改造1万元;贫困村互助资金1万元。

2、扶贫到户贷款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按期全额收回发放的17万元小额贴息到户贷款;二是争取并及时发放2015年度第一批小额贴息到户贷款资金15万元;三是争取2015年度第二批小额贴息到户贷款资金万元,使2015年度的小额贴息到户贷款资金达到35万元以上,创历年新高。四是创新小额信贷工作机制,使我县的小额信贷工作在全州成为亮点,工作经验被其他县市借鉴推广。

3、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为劳务输出奠定基础。2015年计划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4人次。上半年争取到2015年第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3万元。目前已组织完成引导性培训12期15人次。

4、社会挂钩扶贫不断深入,“大扶贫”工作格局正在形成。一是各级挂钩扶贫单位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今年,我县共有1家中央单位、2家省级单位、15家州级单位、79家县级单位参加挂钩扶贫和4名厅级领导联系我县贫困地区挂钩扶贫工作。半年来,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和领导积极为贫困村出谋划策,向贫困地区捐款31.5万元,捐物折资46万元,协调争取项目资金182万元,有力地支援了贫困地区发展。在挂钩扶贫工作中,很多单位都比较重视,挂钩扶贫工作开展比较扎实。例如,挂钩扶贫县的中智公司为支援我县抗旱捐款4万元。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静到赵家店打苴基指导扶贫工作。副州长左荣贵亲临扶贫点三台乡黄家湾调研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州民委领导到扶贫联系点赵家店乡打苴基村委会走访慰问贫困农户,捐赠4元。州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到扶贫点湾碧乡高坪子村委会,损赠现金15元,捐赠电教设备1套价值元,共计17元。州统计局为扶贫点三台乡黄家湾村委会捐款1元。州民族艺术剧院为扶贫点金碧镇涧水村委会捐款元,捐赠被子2床,并到金碧、三岔河等乡镇开展送剧下乡活动。二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帮扶项目。通过协调,争取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一件,为我县27所小学和5329名小学生争取到价值66.79万元的“爱心包裹”。

5、“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按期完成。通过广泛调研,实地查看,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要求,充分尊重贫困地区群众的真实意愿,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顺利完成了“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办将针对不同贫困类型,采取不同的扶贫方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开发式扶贫,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搬迁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在今后的5年中,将重点推进以下四大工程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一是计划在7个乡镇完成6个整村推进项目,在5个乡镇实施整乡推进项目,帮助群众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在产业方面,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计划发展优质核桃5万亩,葡萄3万亩。每年发放小额信贷到户贷款25万元,五年共计125万元。争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15家,每家贴息贷款8万元;三是争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5个,就地就近安置贫困群众4人。实施危房改造15户,茅草房拆除重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建3675户;五是完成贫困地区劳动力引导性培训15人,技能性培训45人。

6、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发挥资金最大效益。我办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财政扶贫资金坚持专户运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封闭运行,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帐制。严格按省、州批复的项目组织实施,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检查到项目,按项目实施进度核拔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工。

7、各项中心工作落实到位。一是按县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切实抓好烤烟、核桃、党建、扶贫挂点联系工作,挂点联系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二是认真落实好抗旱救灾工作。面对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我办度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帮助受灾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安排多名工作人员驻村帮扶,组织干部职工捐款,落实包保责任制,投入抗旱经费21元,确保所包挂的龙街乡鼠街村委会抗旱与春耕生取得阶段性胜利。三是普法与依法治理、平安单位创建、信访维稳、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完善措施,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扶贫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创业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好落实。

二是调整充实了县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建立和完善了党政主要领导扶贫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三是建立工作责任和绩效考评制度,把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将扶贫开发工作落实到单位,明确到项目,考核到个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全县上下共同抓的工作格局。

四是县委政府督查室把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列入了督查内容之一,定期进行督查。

五是完善了挂钩扶贫工作机制,把挂钩扶贫工作情况作为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2、全面推行贫困村首扶制度,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农村扶贫工作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在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按照“收缩战线、集中力量、突破难点,切实加快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的工作要求,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自然村,以贫困农户为扶持对象,把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等项目安排在最贫困的村,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严格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以优化财政扶贫资金效益为着力点,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一是规范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

二是严格实行资金项目公示制。在项目村设立扶贫项目永久性公示牌,对项目建设内容、资金性质、资金额度等进行公示,实行阳光操作,有效遏制了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现象,确保了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扶贫项目上。

三是严格实行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和县级回补报帐制,严防出现资金滞留、挪用、虚列支出现象,确保了资金运行安全。

四是实行项目建设承包合同和廉政合同“双合同”管理制度。

五是实行项目定期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在项目建设中组织人员定期检查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项目建设结束后,实行县乡两级竣工验收制度。

六是完善扶贫资金分配方式。在以贫困规模、贫困程度等因素对扶贫资金进行分配为主的同时,引入以奖代补机制,对扶贫工作成效明显的乡镇,在资金投入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对扶贫工作成绩不明显的乡镇减少投入,将扶贫资金的分配与扶贫的绩效挂起钩来,逐步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七是切实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健全完善项目建后管理制度,保证了项目效益。

4、实行挂点联系制度,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县扶贫办干部职工分片联系乡镇,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扶贫开发责任制,将所联系乡镇的各项扶贫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科技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社会挂钩等扶贫工作的开展,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整治村容村貌,村风民风明显提升。四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半年来,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解决了.7万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完成全年计划数1.5万人的47%。五是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及时投入在今年的大旱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和效益。

今年3月底完工的69个整村推进项目复修坝塘2件,畜水6万立方米,新建三面光沟56千米,水池126个,畜水24898立方米,架管59千米,设u型槽537米,复修水井1口。今年4月中旬发放的15万元小额信贷资金为1886户贫困农户春耕生产提供资金支持。这些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投放使项目村的用水得到有效缓解,有力地促进了抗旱救灾和春耕生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我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投入的资金相对不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遇到自然灾害时返贫率高,扶贫难度越来越大,扶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调查测算,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的贫困人口还有153793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57%,特别是今年又遭遇特大旱灾,使我县的扶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

二是个别乡镇和单位对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重项目争取、轻项目建设和项目管理的现象,单位挂钩扶贫工作开展不扎实,落实不到位。

三是群众广泛参与的力度还需要不断加大。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参与选择项目、参与实施项目、参与监督管理项目。

四是扶贫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由于扶贫资金投入有限,每个贫困村仅投入15万元,许多贫困村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贫困村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特别是在一些产业发展上,没有形成规模。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52个,占1919个村组的13%,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五是资源整合有差距,典型示范作用不明显。由于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有不同的投向,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帮扶贫困村的难度较大,整合的力度还不够,扶贫项目的亮点不突出,示范作用不明显。

六是扶贫工作人员相对不足。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投入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我县每年争取的各扶贫资金在5万元以上,资金项目覆盖面广点多,工作量大,扶贫任务艰巨,现有工作人员编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我办现有在编人员12人,其中一名副主任至今抽调到招商局任副局长,剃除驾驶员1人、新农村工作队员1人,实际从事扶贫业务工作的仅9人。

三、下步主要工作计划

(一)认真落实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工作。按照县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提高法制政府四项制度落实水平、强化责任政府四项制度贯彻落实、巩固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成效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在县扶贫办推行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工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把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认真做好相关项目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

1、做好整村推进项目的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一是做好省级第二批26个扶贫整村推进规划评审,争取在7月初批复实施;二是做好第三批州级扶贫整村推进规划,争取实施2个左右,使2015年度的整村推进项目达到5个以上,比年初计划的4个净增1个以上;三是对争取的整村推进项目按要求组织实施好,确保按质按量按时完工。

2、做好2015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争取扶贫资金15万元,搬迁安置农户3人。

3、做好2015年度产业扶贫项目规划编制工作,争取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万元以上。

4、争取并组织实施好1万元的贫困村互助发展资金项目。

5、争取并组织实施好1户农村安居房改造工程。

(三)创新机制,认真落实好2015年度小额信贷资金的发放、跟踪、管理等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小额信贷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小额信贷资金放贷方案,抓紧落实放贷工作。今年,计划争取并及时发放小额信贷资金35万元以上,对发放的资金加强跟踪问效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的同时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益。

(四)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坚持不懈地把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输出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引导性的技能培训力度,力争在2015年1月前完成3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和4人技培训转移工作。

(五)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健全考核奖励机制,抓实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培养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扶贫考核制度篇8

去年,我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固定贴息水平,灵活补贴方式;逐步探索建立风险防范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总体思路,下大力抓了信贷扶贫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使扶贫贴息贷款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年来,累计投放扶贫贴息贷款*亿元,其中项目贷款*亿元,小额到户贷款*亿元。扶贫贴息贷款共扶持扶贫龙头企业*个,扶持贫困户*万户、*万人。覆盖了全省*个市、77个中省重点贫困县和14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培育了主导产业,壮大了龙头企业,调整了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扶贫贴息贷款是一项直接面向农村和贫困农户,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扶贫贴息贷款工作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省上成立了有扶贫、财政、人行、银监局、有关金融机构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主管副省长为会议召集人,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市、县也成立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定期研究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加大部门间的协调力度,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各贫困乡镇都有2至3名干部主抓落实。形成了各级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各级始终把培育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做为信贷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作为扶持的重点。到户贴息贷款计划全部安排在贫困县、贫困村,其中70%以上贴息资金集中用于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着力帮助贫困村的贫困户建立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二是把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到户贷款只扶持产业,不能用于看病、建房等,通过小额信贷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积极扶持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培植特色产业,深受广大贫困群众的欢迎。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一年来,我们立项扶持的企业全部是国定、省定贫困县的企业,种养业、产业化项目占扶持项目总数的98%。通过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有效扶持,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创新工作机制,严格运行程序。一是优选金融机构。把重原则、讲信用、口碑好,愿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金融机构,作为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主体及承贷机构,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了农业银行独家运营的做法,目前,全省已有农行、农发行、农信社、邮政银行、工商行等九家金融机构承担了扶贫贷款业务,群众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二是放宽投放标准。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由县扶贫办审查把关,将全县到户贷款总额度的20%用于能人大户或者经济合作组织。但每个能人大户放贷不得超过10万元,经济合作组织不得超过30万元。三是严格考察审核。到户贴息贷款投放由农户申请,村委会签注意见(盖章)、乡镇扶贫办与金融部门考察、审核,上报县扶贫办审批,金融机构按照程序投放贷款,县财政给予贴息。项目贷款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县逐级审查上报,省扶贫办审查审批并推荐给金融部门,金融部门按照有关程序审查放贷,每年底由扶贫、财政、有关金融部门逐级审核确认后,将贴息资金兑付给项目单位。

四是着重把好“四关”。(1)严把扶持对象关。扶贫贴息贷款的对象是贫困群众,因此各级各部门始终紧紧围绕贫困农户来开展工作,对享受贴息的贫困户由村组和乡镇层层审核确定,保证贫困农户能够真正享受到扶贫贴息贷款的有效扶持;(2)严把资金投向关。在扶贫贷款贴息工作中,严格按照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使用性质,把贷款贴息资金集中用于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项目上,确保农户发展生产得到有效扶持;(3)严把贴息兑付关。在扶贫贴息贷款范围和对象确认上,坚持扶贫办、财政局对贫困户贷款名单进行严格把关、严格审核,无异议并经过双方签章后,再通过金融部门把贷款贴息直接补贴到户,既确保了贷款农户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又保证了资金安全;(4)严把目标考核关。省上要求市、县每月上报一次扶贫贴息贷款投放进度及工作落实情况,并适时进行通报。各级政府将扶贫贷款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部门和下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奖优罚劣,确保了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扶贫考核制度篇9

这次会议,是在全县上下奋力冲刺、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不仅是一次整改落实会议,更是一次工作推进会议,既是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又是对全省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议最新部署和全市重点工作观摩督查指导意见的认真落实,更是对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存在问题进行整改提高的具体安排,事关今年脱贫任务的全面完成,事关省、市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评估,事关全市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全县各级各部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一定要深刻领会、细化措施、全面贯彻,以更饱满的热情、更精准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全力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的落实。

总的来说,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和帮扶工作队按照省、市、县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省上“1+17”和市上“2+19”工作方案,紧盯2017年整县脱贫和年度目标任务,精心制定实施方案,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全力发展富民产业,加快基础条件改善,认真措办民生实事,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成绩应该给予肯定。但是,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刚才,懿平副书记传达了全省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议精神,路韬副县长通报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鹏林副书记和进泰副书记分别传达学习了省上的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三个乡镇和两个部门作了表态发言。我想通过以上的文件学习和表态发言,应该感受到今年工作形势的严峻,应该感受到今天会议的重要。下面,我围绕抓好整改提高工作,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召开这次整改会议

我们专题召开这次会议,是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中央和省上高度重视。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对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部署,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最近,中央还要召开扶贫攻坚工作会议,专题对“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对中央部署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认真贯彻,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摆在了全省发展的首要位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战略任务和紧迫任务来抓。省委王三运书记亲自带队,分片开展精准扶贫督查调研,组织召开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工作会议,最近又在陇西、麦积、两当等三个县区召开全省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议,会议规格之高、参会人数之多、看点范围之广、领导讲话之严,都是近年来少有的,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省委突出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落实和绩效考核,制定出台了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和全省减贫验收《实施办法》,鲜明树立了“干得好受表彰奖励,干不好受警示惩戒”的工作导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敏锐性和紧迫感,在思想认识上再深化,在责任靠实上再明确,在机制措施上再完善,在督查考核上再严格,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脱贫工作任务。

二是市委、市政府从严要求。市上对照省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17”实施方案,及时制定了“2+19”工作方案,分解细化了县区的脱贫任务、落实责任和考评办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基层督查调研、督促落实,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召开调度会等方式,提出了工作要求,传导了责任压力。特别是前两天,在全市重点工作观摩督查中,针对我县南湖镇汪家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市委主要领导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意见,要求县委、县政府当天召开会议,认真进行研究,反思存在问题的根源,制定整改提高措施。今天讲这些,就是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市委、市政府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积极适应市委、市政府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实实在在的兑现整改承诺,弥补差距、改进不足,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整体成效。

三是攻坚任务艰巨繁重。目前,我县还有11.11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关山高寒阴湿区、西北部干旱山区和中南部浅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产业支撑作用不明显,致富增收渠道窄,要实现2017年整县脱贫任务和年度脱贫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难度很大。就从今年脱贫任务来看,有25个贫困村、4419户2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现在距离年底只剩40天时间,要按期完成任务,仍需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攻坚。

四是存在问题比较突出。尽管县上多次召开会议安排调度、多次检查督促改进、多次培训强化业务,但从工作推进、省市检查和刚才通报的情况来看,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中还普遍存在基础数据不统一、工作进展不平衡、责任体系不健全、推进措施不配套、上下衔接不紧密、整体运转不协调、脱贫效果不理想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在省、市领导督查调研和这次全市重点工作观摩督查中,仍然发现了不少问题,暴露了许多矛盾,发生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出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疏漏,有些问题还触目惊心,不可想象。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全县年度任务的完成,就会拖全市工作的后腿。

二、整改的重点任务

具体抓好五项工作:

一要围绕提高认识抓整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实干作风。到2017年实现整县脱贫,这是省、市交给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更加自觉地把精准扶贫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检验工作业绩和干部实绩的重中之重,积极主动作为,全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特别是面对按期脱贫和完成年度工作目标这一艰巨任务,我们没有任何退路,要充分发挥好政府引导和群众主体两个作用,整合双联单位、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和全县上下各个方面的力量,统筹用好国家政策、省市支持、专项资金、社会帮扶等资源,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完成今年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这是一场硬仗,是目前全县工作大局中最重要、最硬的工作任务。硬仗、硬任务,就是要采取过硬措施,要有过硬的作风,要有比过去抓

计划生育更硬的措施和作风,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二要围绕完成任务抓整改。在今天的会议上,向大家印发了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和全省减贫验收《实施办法》,以及贫困县自评标准。尽管这些办法、细则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省上还要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但考核的主体内容和核心要素不会有大的变动,考核的标准要求不会降低、评估奖惩的力度不会减弱。昨天下午,市委王奋彦副书记召开会议,专题讨论,提出了很多修改完善任务。要完成年度考核任务,需要高度重视五个层面的工作:第一,要高度重视年度县区自评项目的完成。在《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实施细则》附件1中,明确了9类28项具体的考核项目、考核指标和评价要素,在《实施细则》附件2中,详细列出了评价要素的具体含义和分值设置。各乡镇各部门要逐一对照这些指标和分值,认真领会、狠抓落实,不漏项、不失分,确保全面完成。在县区自查自评指标体系中,有很多具体指标,最每一项指标要认真研究、认真核算。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过去仅测算到县一级,是由县农调队确定的调查户中检查确定的。现在要测算到每一户、每一个贫困人口,确定难度很大。从9月份开始,县上就和市农调队联合开展监测工作。全县今年要脱贫2万人口,测算有具体的计算公式,各乡镇党委书记要重视研究,落实这些工作。第二,要高度重视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减贫指标的完成。在《甘肃省减贫验收实施办法》中,明确了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减贫指标,贫困村要实现脱贫,需要完成16项具体的减贫指标;贫困户要脱贫,需要完成11项减贫指标,贫困县要实现整县脱贫,需要完成18项减贫指标。在这些指标体系中,都有具体的减贫目标值和量化分值,只有全面完成这些指标,才能通过省、市的减贫验收。第三,要高度重视抽查核实。在《考核实施细则》制定的考核方法中,涉及年度集中考核、第三方评价两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抽查核实。在这一环节中指出,考核组在每个县区抽查核实10项左右考核要素,其中贫困户中饮水安全户比例变化、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当年任务完成情况、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情况、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完成情况、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有标准化卫生室的贫困村比例变化、产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用于扶贫的财政资金及管理、贫困户获得金融贷款比例等9项为必核必考要素,同时,在每个县选择1-2项有特色的考核要素进行核查。每项考核要素每县随机抽查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查1个贫困村;每个村抽查4户贫困户。考核组按照《考核组抽查核实计分方式》(见附件4),计算抽查得分,对省直部门的评价打分进行核实后,得出贫困县考核得分。在抽查核实中,最主要的是9项必考要素和贫困户的抽查结果。如果9项必考要素和贫困户的抽查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一个村的考核得分,进而影响一个乡和全县的考核结果,也影响到全市的整体工作。所以这9项必考要素和贫困户的工作情况尤为关键,各乡镇丝毫不能大意。第四,要高度重视加分项目和减分项目的考核。在《考核实施细则》中明确了加分项目和减分项目的具体考核指标,这些项目指标分值大、很重要,各乡镇各部门要力争超额完成这些指标。第五,要高度重视指标体系的解读培训。整个考核指标体系内容庞杂、专业性强、难记难懂,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要和县统计局、农调队认真研究,切实强化培训、加强指导,确保各乡镇、各部门全面完成考核任务。

三要围绕健全责任抓整改。要建立健全县委政府统一领导、县级领导全力推动、县直部门精心指导、乡村组织认真落实、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双联单位倾力帮扶、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七位一体”责任落实体系,努力形成上下一盘棋、分头抓落实的良好格局。县委政府统一领导,指的是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是精准扶贫的第一责任人,要精心谋划,统揽全局,认真搞好顶层设计,切实抓好督促落实。四大机关分管领导是精准扶贫的前线总指挥,要亲历亲为、具体指导、全力落实。扶贫办是精准扶贫的参谋部,要做好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及时报告省、市具体要求,全面掌握基层工作情况。县级领导全力推动,就是要求全体县级领导抓好包乡联村工作,带头深入所包乡镇和联系村,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开展,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真正把各自的包抓乡、联系村建成示范乡、样板村。两办已发了通知,明确了县级领导所包乡镇和联系村,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及时指导,年底考核出了问题,县级领导要负责任。县委、政府分管领导要全力抓好分管联系部门工作,针对省、市“1+17”、“2+19”方案涉及的工作任务,抓好具体落实。条上涉及部门工作出了问题,是哪个部门的,追究分管领导责任。县直部门精心指导,就是要求“1+17”、“2+19”方案涉及的部门,要立足本行业实际,回应群众期盼,加强与省、市对口部门的衔接联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制定到村到户实施计划,帮助督促乡镇和贫困村落实帮扶项目及措施,提高扶贫实效,确保每一个扶贫项目都发挥关键作用,解决群众实际需求。特别要注意部门纵向工作与乡村横向工作的有机统一,确保工作落实和报表资料相互统一。乡村组织认真落实,就是乡、村两级组织要当好精准扶贫一线的“战斗团”和“攻坚队”,所有工作都围绕扶贫攻坚来开展。特别是乡镇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每一项工作要上心上手,亲自督促落实,提高工作实效。乡镇是县上的工作主体,县委主要抓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乡镇党委书记既要全面抓好本乡镇的精准扶贫工作,还要抓好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管理,既要集中抓好贫困村的扶贫工作,还要确定乡镇干部统筹抓好非贫困村的全面脱贫。非贫困村工作很重要,贫困户、贫困人口占到全县总量的50%左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村支部书记要带头抓好本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还要协调管好驻村工作队的工作。驻村工作队既受乡镇党委的领导,又要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要把村支部工作和驻村工作队工作有机统一起来。要把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民型干部、富民型党员”和推进精准扶

贫工作的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起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的基层组织体系,真正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成为推动精准扶贫、引领群众致富的中坚力量。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就是要求各驻村帮扶工作队要强化作为意识、担当意识,主动融入各自帮扶村的扶贫开发工作中,有效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拓宽致富路子,积极落实好县乡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从前一阶段工作落实来看,在工作队员中,省上干部好于市上干部,市上干部强于县上干部,县上干部“走读”现象非常严重。乡镇党委要在做好工作队日常管理的同时,加强帮扶业绩考核,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放手使用,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交任务,真正驻村帮扶工作队住下来、专起来,即包户开展工作,真帮实干。乡镇党委要切实解决好驻村队员的工作和生活保障,确保让工作队员安心工作、发挥作用。近期,省市将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对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开展情况、坚守岗位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双联单位要倾力帮扶,就是要求各级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坚持把双联行动和脱贫攻坚有机融合,在统筹做好“六大任务”的同时,把助推扶贫脱贫摆在双联工作的核心位置,认真对照“1+17”、“2+19”精准扶贫方案,在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解决贷款难题、掌握致富技能、改善基础条件等方面强化措施,为双联对象多办实事好事。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就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引导贫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掌握致富技能、提高致富本领、增强致富信心,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变输血为造血,增强内生动力,靠自身的努力致富,真正发挥稳定脱贫的主体作用。四要围绕培训提高抓整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政策性强,业务量大,涉及面广,必须把加强培训、提高能力素质作为关键措施来抓,分级分层次抓好业务指导和培训。一是培训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领导。近期,要在县委党校举办一期培训班,邀请省、市扶贫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县级领导、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全面进行一次政策讲解和业务培训。二是抓好乡镇的培训。要抽组业务骨干深入到乡镇,以乡镇为单位,培训好乡镇干部、村支部书记和主任及驻村工作队员。重点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辅导培训,把精准扶贫的政策讲清楚,把业务讲明白,把要求讲严格,帮助乡镇和村社查缺补漏、完善资料,推动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整体提层次、上水平。三是组织好知识测试。近期,市上要对各乡镇党委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统一在市上进行精准扶贫业务知识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在全市通报。大家要认真学习扶贫政策,深入钻研扶贫业务,确保参考人员全部过关。县上也要组织各个层面的知识测试,督促各级干部真正熟悉和掌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和业务知识。

五要围绕完善资料抓整改。完善基础资料是落实“1+17”“2+19”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的重要依据,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必须以严谨的作风、细致的工作,真实准确核对各类数据信息,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工作基础。要做好大数据平台信息的修改更新工作。我县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录入工作已全面完成,各乡镇要结合前一阶段信息采集情况,对大数据平台各类录入的信息进行一次全面“回头看”,对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要建立专门的记载档案,待第四季度系统开放后及时进行更新。需要强调的是,在大数据平台的更新上,相关部门要提前为各乡镇提供到村、到户、到人的准确数据,做到口径统一,数据无误。要注意年度工作任务的落实,今年省级“1+17”政策资金我县涉及11.58亿元,这些任务须逐项落实到村户。同时,又要通过精准扶贫贫困户大数据平台中的资料综合判断工作落实。对今后再发现因审核、录入不认真、不细致,导致信息错误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要加强扶贫建档立卡系统的管理和信息更新。各乡镇要确定专门的系统操作和信息审核人员,贫困户姓名、证件号码申报信息要与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完全一致,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信息要与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完全一致。对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县级账号管理权限可以修改的信息,要及时向县扶贫办申请修改;对县级账号管理权限不能修改的,要待系统开放后进行修改。要抓好扶贫手册的规范填写。各乡镇、各驻村工作队要经常入户,把户内信息变更、帮扶措施落实等及时填写到《扶贫手册》和工作队员工作手册上;帮扶措施要按照县上“2+20”工作方案和各类扶贫政策落实一项、填写一项,做到实事求是、科学规范。《扶贫手册》反映的内容要与村内上墙资料、帮扶计划、脱贫方案完全吻合,与大数据管理平台同步更新,为动态管理、精准监测提供依据。

三、整改的保证措施

一要研究制定考核办法。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与县扶贫办一起组织力量,按照省上制定的相关《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抓紧制定我县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考核办法》。县上考核办法重点考核乡镇党政正职、县直部门“一把手”和工作队队长的工作情况。《办法》制定要充分考虑我县的发展实际和贫困程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和量化分值,体现科学规范、公平公正、便于操作的原则,使考核既能反映乡镇、部门扶贫攻坚难易程度的差异性,又能树立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培养干部、识别干部、使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对工作考核中实绩突出、群众满意、排名靠前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引导各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扶贫攻坚上。

二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由县纪委牵头,扶贫办等相关部门配合,制定扶贫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惩戒约束,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有偏差、行动不迅速、落实不得力的,对省、市督查考核中发现严重问题、排名靠后、给全县整体工作造成影响的,要对乡镇、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帮扶工作队队员作出相应的组织处理,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该调整的坚决予以调整,该免职的坚决免职;对省、市下派我县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队员的工作和年度考核情况要如实反馈到所在单位。

三要从严强化督查检查。县级领导要带头深入包抓乡镇和联系村,随时抽查检查精准扶贫开展情况,重点要对各项措施落实、工作人员到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分管领导要分组对各乡镇、各部门精准扶贫推进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督促改进提高。县上确定的督查专员要履职尽责,根据阶段性任务要求,深入乡镇和贫困村开展督查、跟踪落实。县纪委要抽组人员开展明查暗访,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单位和个人、脱岗留岗的帮扶队员,要通报批评、从严查处。

四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考验的是各级干部的意志、能力和作风,在这些方面严不严、实不实,工作状态和成效大不一样。各乡镇、各部门和各级干部要按照王三运书记“八个时常”的要求(时常掂一掂责任使命的份量,时常想一想群众期盼的目光,时常摸一摸作为公仆的良心,时常查一查务实作风的差距,时常理一理思路举措的头绪,时常测一测攻坚任务的答卷,时常听一听民意认可的程度,时常抖一抖决战决胜的精神),以对贫困群众负责、对县委县政府负责、对____发展负责的态度,切实把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具体行动,拔高工作标准、靠实工作责任、严明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大干快干40天、冲刺全年脱贫目标,以有力有效的举措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从现在开始,乡镇原则上一律不准放假,帮扶工作队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原则上一律不准请假。

扶贫考核制度篇1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总目标要求,进一步健全“单位帮扶、干部驻村、整村包保”制度,切实增强扶贫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强脱贫返贫监测,强化扶贫扶志工作,围绕脱贫目标,创新扶贫机制,转变扶贫方式,突出精准发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贫困户返贫。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引导。局帮扶领导组加强领导,驻村扶贫工作队进一步加强专职服务扶贫工作力度,组织单位干部采取多种形式到帮扶包保村广泛宣传、耐心解答党和国家各项扶贫开发扶持政策,将政策准确、及时传达到群众中,特别是困难群众中,做到家喻户晓。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从思想上进行“脱贫”,打消贫困群众脱贫顾虑,加强励志扶贫工作舆论引导,真正激发群众“脱贫”动力。

(二)加强结对帮扶,落实包保责任。严格按照结对帮扶要求,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认真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所需所盼、“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和返贫风险点,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扶贫办法,尽心尽力发挥帮扶人员应有的作用,帮助贫困群众早日摆脱贫困,实现稳定脱贫,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贫困户返贫。

(三)协调帮扶资金,加大扶贫投入。积极为村里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以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充分征求村两委、帮扶对象的意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分类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采取多形式、多渠道落实创收项目,逐步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对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同时要以全局之力,不断加大对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

(四)加强沟通了解,解决实际困难。按照要求,坚持落实与镇、村、户定期沟通制度,坚持至少每季度与镇沟通一次,每月到户帮扶一次,真正做到与镇协调、与村沟通、与户交流。对贫困户面临的急、难问题,能够现场解决的,要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掉的,要做好记录,加强研究、汇报和沟通,尽力帮助解决,确保按期实现脱贫目标。

(五)发挥部门优势,补齐住房短板。立足住建自身职能,从农村危房改造入手,不断加大对上优惠政策的争取力度,通过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实现扶贫到村、到户、到人,力争将贫困户的住房问题这一短板补齐。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所有包保干部要深刻领会其本质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明确责任,主动对接,认真做好帮扶工作,真正把帮扶工作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