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年度工作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4:44

民政年度工作报告篇1

一、抓好项目建设,打造民心工程

1、公益性骨灰堂工程。为配合全市北方湖城建设,解决城中村坟地与骨灰存放问题,我局就城区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到任丘、宁晋等地进行了学习调研,并制定了初步建设方案,完成了立项、项目设计、选址及工程招标工作。在长宁路东端征地46亩,计划投资1200万元。自八月份桃城区公益性骨灰堂建设项目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以来,严格施工质量管理,严格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不出现任何问题。一是成立了区民政局项目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各班子成员为成员,对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全程都督;二是严格招投标手续,在招投标过程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公开透明,面向社会,开展招标投标工作;三是严把工程质量,聘请专业甲级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检查,同时,区民政局指派两名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蹲点监督和日常抽检;四是严格工程过程监督,对每一个关键施工点,采取收集图片信息资料,进行存档,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责任的可追溯性。目前已完成了骨灰存放厅的主体施工,大厅及场地的内外装修及附属设施建设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年底前将启用。

2、农村互助幸福院工程。于5月25日,区民政局组织各乡镇办的乡镇长、民政所长、试点村负责人等40余人,赴铙阳县参观学习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先后到同岳乡崔口村、五公镇镇北马村、里满乡大城北村互助幸福院参观学习。同时,召开了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动员大会,副区长张稳坐代表政府与各乡镇办签订了责任状。全区农村养老幸福工程建设动员会议后,区民政局立即行动,全力推进试点村建设工作。区民政局成立了以主管局长为组长的工程推进领导小组,深入各乡镇现场督导检查两次,召开各乡镇民政所长参加的调度会议两次。目前,全区首批14个试点村幸福工程已全部完工,每个试点村由区财政支付建设资金1.5万元,新建、改建幸福工程总投资50万元。

二、关注弱势群体,强化社会救助

1、城乡低保工作不断规范提高。自3月中旬开始,至4月中旬结束,为期一个月,由每名班子成员带队组成6个走访小组,深入到4个街道8个社区、4个乡镇及路北工业园区的1204户城乡低保家庭,占桃城区城乡低保总户数的15%。各走访小组划定走访区域,实行“结网式”走访,户户必到,通过看、听、问、查等形式,重点询问低保家庭拥有存款、有价证券、房产、车辆等资产情况,在低保户明确答复的基础上,填写入户调查走访记录表并签字确认。各走访小组每天进行情况汇总,写出调研报告,最后统一分析研究,对有关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制定桃城区年度城乡低保管理规划。通过走访,调整了97户的保障标准,停保14户。启动全区城乡低保年度审核工作,利用四个月时间全部完成。完成了年度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首批1300余户全部审核完毕。于10月1起提高了城镇低保标准,目前已达到了312元/月。

开展了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基本医疗救助购药券发放工作,其中城镇低保户发放200万元,农村低保户59.4万元,五保户14.7万元。

年以来,累计为7万户次发放城市低保金3878万元,较去年增涨30%,为1.5万户次2.6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金601.7万元,较去年增涨50%。向91人次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47.4万元。

“中秋、国庆”两节来临之即,为使全区困难家庭过一个团圆、欢乐、祥和的节日,区民政局多措并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节日生活。一是为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发放中秋月饼。区民政局协调资金30万元,为全区6600户城镇低保户、2380户农村低保户、1200位农村五保老人准备了10000余份月饼,于中秋节前发放完毕。二是为城乡低保户发放节日生活补助。区民政局争取218.7万元节日专项资金,为城乡低保户发放中秋节日补助。其中,城市低保户按照每户每人150元的标准发放,共涉及资金176.1万元;农村低保户按照每户每人100元的标准发放,共涉及资金42.6万元。三是开展走访活动。区民政局领导班子分别赴全区所有敬老院、光荣院及部分受灾户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五保老人、革命功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同时对各敬老院、光荣院的住房、消防等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民政管理对象过一个安全、祥和的节日。

2、救灾工作进一步创新。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更新了灾害信息员数据库,完善了《局救灾工作职责》,制定了《救灾款物发放审核审批风险警示图》、《救灾款物接收下拨流程图》、《救灾捐赠款物监督检查流程图》,建立了《灾民救助工作台账》。5月12日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开展了“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大型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7322份,制作悬挂宣传标语两幅、宣传展牌10张,为群众释疑300多人次。圆满完成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筹资6万元在区府、河西街两个社区建立了示范点,并通过了验收。年以来,我区发生风灾三次,旱灾一次,累计农作物受灾面积609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663万元,受灾人口5万人,争取并及时发放救灾款113万元,救灾棉被420床,使灾民的基本生活得到的切实保障。扎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目前我区共有五保供养对象922人,年以来累计发放五保供养金40余万元,同时,与农村低保一同对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行了提标,自年1月1日起,分散供养标准上调至1560元/年,集中供养标准上调至2040元/年。

三、落实国家政策,关爱优抚群体

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年以来共向各类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624万元。认真部署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完成了138名年冬季城镇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并完成了年度85名冬季退役士兵的接收工作。全区散葬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经查,我区共有散葬烈士墓187个。自5月5日起,利用40天的时间,与市中医院联合为全区677名重点优抚对象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于5月初迎来了老年证办理高峰,截止目前,已为近80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了老年证。于7月底圆满完成了“八一”慰问工作。

正式启动部分农村籍老年退役士兵生活补助发放工作。按照民政部办公厅民办发[]11号文件精神,自年8月1日起,对部分农村籍老年退役士兵给予生活补助,涉及人员按每服一年义务兵役(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每人每月可领取10元的老年生活补助。此次政策惠及对象为年11月1日试行义务兵役制后至《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年12月13日)实施前入伍,截止到年12月31日,年龄在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未享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农村籍退役士兵。为了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组织召开了各乡镇、街道民政专题动员会议,印制了4000份政策宣传单,在所有社区张贴政策宣传知识,在农村利用广播进行宣传,还专门设立了咨询电话。截止目前,已有1190人通过了初审,并仍在陆续登记审核中。

四、稳步推进社会专顶事务管理各项工作。

于4月初开始,对桃城区内孤儿展开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对桃城区内有本地户籍,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未满18周岁的公民进行基本生活救助。区民政局通过普查、登记、审核,共为符合条件的13名城乡孤儿一次性发放了年度每人每月270元的生活救助金,切实保障了孤儿的合法权益。年以来,累计办理收养登记5例,火化尸体875具。启动第十届“福彩助学”工作,今年桃城区共有135名大学生得到了救助。下大力度规范婚姻登记工作,取消了各项服务性收费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收取登记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同时,实现了全省婚姻登记信息联网。年以来共办理婚姻登记6195例,补办婚姻登记965例,出具无婚姻登记证明932份,合格率、合法率达100%。

五、年工作安排

年民政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市三次党代会和区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任务,按照区委关于“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和“统筹发展、富民强区”的总体思路,明年主要围绕“六个方面、四大项目”开展工作。

六个方面:

1、认真抓好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对区内养老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力度,适时组织养老机构的院长和工作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并严格执行养老服务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同时,规范护理、服务、收费及监督等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养老设施标准配置,促进区内养老机构的有序竞争,着力提升行业信用,打造民办养老服务品牌。

2、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进一步规范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的审核与审批。开展五保供养工作调研,适时调整五保供养机构结构和机制。

3、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在中华、河西街道建立首批国家防灾减灾示范点。

4、扎实做好优待抚恤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优抚对象各项政策,认真做好抚恤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工作,继续抓好住院费用“一站式”结算服务工作,加大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救助力度。

5、全力推进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查清我区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

6、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开展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4月底前完成我区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四大项目:

1、推进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先期确定一到两个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利用我区已经建立的各类社区服务中心、服务联盟、网络服务中心等平台,将社会志愿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市场有偿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主体机构化发展,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日托、餐饮、上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服务。

2、全面完成城区公益性骨灰堂一期软硬件建设任务,并正式启用。

民政年度工作报告篇2

关于__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__年,我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五五战略”和县委“六条路径”战略目标,立足生态优势,坚持“生态立乡、产业富民”发展理念,以“兴林牧、保稳定、促增收”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年初既定目标任务。现就一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__年工作总结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__年全乡粮食总产预计达5000吨;人均纯收入预计达4766元,较20__年增加578元,增幅13.8%;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00万元,超额完成20__万元。

二、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增收渠道逐步拓宽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进一步抓好种植业、养殖业和经济林建设三大主导产业,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

1、种植业方面。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我乡主要以玉米种植为主,__年玉米播种面积达10000亩,总产量达5000吨,经济收入可达1000万元。二是大力实施订单农业种植。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推广“沁州黄”2500亩和晋汾高粱1500亩。三是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产业,以佛堂岩、山尖核桃经济林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核桃经济林产业,今年新增种植核桃经济林500亩10000余株。

2、养殖业方面。一是积极引进潞宝金和生种鸡场建设项目,全面推行标准化养殖,加快规模养殖建设步伐。二是积极壮大现有养殖大户,引领农户实施散养。目前我乡有养牛大户莫利斌,养猪大户吴建中、李应堂,养羊大户冯怀珠,养鸡大户刘胜利,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乡发展养牛300多户存栏20__多头,养猪10多户存栏1000多头,养羊100多户存栏约8000只,养鸡700多户40000多只,实现畜牧业产值达800多万元。三是切实加强禽畜防疫工作。加强防疫网络管理,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了防疫专干的工资待遇,狠抓防疫人员技术培训,并与各村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

3、经济林建设方面。一是创新模式植树造林。唯思可达公司联姻,在泉则坪荒山上种植酸枣1000亩,35万株,实现荒山绿化、百姓增收、公司有基地的三赢效果;二是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产业,以佛堂岩、山尖核桃经济林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核桃经济林产业,今年新种植核桃经济林500亩10000余株;三是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有力资源,在韩庄、张家沟实施荒山增效工程,发动群众种植连翘、文冠果500多亩20__0多株。10月份引进屯留中药材公司试验白术种植20户70亩,积极壮大生态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引资上项求突破,重点工程强推进

1、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总投资5千万元的生华生态庄园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实施之中。一期建设内容主要有:铺装6.5公里水泥路、改造荒山梯田近百亩、流转土地5000亩,旧房原貌恢复30间,建设高标准商务接待中心一座。

2、扶贫攻坚有效推进。今年我乡扶贫移民涉及瓜皮垴、大山尖和阳坡、白家山等5个自然村,41户131人,针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组,挨村逐户进行上门走访、摸底调查,针对如何安置、哪里安置、安置以后如何发展等诸多细节问题,工作组多次深入村庄座谈交流协商沟通,最终拿出了一套符合实际、群众满意的工作方案。截止目前,佛堂岩、侯家岭两个移民集中安置点新建房主体已经完工,预计明年6月份首批搬迁户即可入住。

3、引资上项成效明显。一是积极争取项目投资,我乡向上级争取的省发改委小流域治理项目、干果经济林引水灌溉建设项目和省水利厅__河道治理项目总计资金68万元已经全部到位,其中小流域治理项目已经顺利完工,其他项目正在实施之中;二是总投资20__万元的沁鹏万头羊场建设项目落地我乡,目前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发改委已立项,正在办理环评手续。

四、林业工作重实效,生态环保促发展

举全乡之力,集全民之智慧以护林防火、荒山造林生态林保护和小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快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

一是“三个落实”狠抓防火。及时总结,认真提炼,严格执行“434”工作机制,坚决将护林防火工作一抓到底,常抓不懈。1、明确责任,落实“四个到位”,即:领导班子到位、宣传教育到位、防火队伍到位、隐患排查到位。2、加强管理,落实“三项工作”,即抓好林区火患排查整治,抓好应急分队扑火训练,抓好森林防火器材管理。3、严格考核,落实“四项制度”,即严格执行森林火情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森林防火值班制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制度。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层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实行属地管理,谁家地块谁家负责。将防火责任落实到了人头、山头、地头、坟头,全面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截止目前,我乡未发生一起火情。

二是全面推进荒山绿化。结合实际,坚持荒山绿化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原则,在杨高线两侧整修鱼鳞坑20__0多个,补植补种油松、连翘2万余株;“见缝插绿”在栋三线柳沟村段栽植柳树3000多株,在__河道两侧种植柳树3000多株;在南庄生华生态庄园预整地500多亩,新垒鱼鳞坑10000多个,并全部种植油松和核桃。

三是坚决实施封山禁牧。召开全乡封山禁牧专题会议,与各村签订了封山禁牧责任书,发放封山禁牧入户通知书1000多份,成立封山禁牧稽查队,实施全天候巡查制度,有效制止了偷牧夜牧现象。全乡退耕还林面积和荒山造林面积巩固率均在98%以上。

四是加强乡域河流治理。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对全乡境内__、柳沟、许庄等主干河流进行了清淤、加宽、垒坝集中治理,有效改善了我乡河流水量小、污泥多、常堵塞、时断流的现象,全力打造天蓝、水绿、山青、空气新鲜的生态环境。

五、党建工作有突破,基层民主抓建设

1、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有效。基层组织建设抓两头带中间,即:弘扬先进支部,帮扶后进支部,促进中间支部。以佛堂岩先进支部为标杆,结合后进支部晋位升级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能力。__年“七一”我乡佛堂岩支部书记龚来文同志先进事迹入选全市百佳书记案例。

2、党员管理开展星级评定。在全乡党员中开展了“设岗定星、五星争创”活动。“五星争创”等活动的开展让党员找到了发挥先锋作用的坐标,评高了先进的,评醒了一般的,评急了落后的,让党员在评星中经受了考验,受到了锻炼。__年“七一”我乡党建“五星争创”活动经验成功入选全市党建百佳案例。

3、宣传工作不断提档升级。一是邀请省摄影家协会、省书画家协会成员来我乡进行创作采风,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全面提升了我乡对外形象。尤其是10月份和11月份佛堂岩支书龚来文、村官刘清河二人先后受到省电视台专题报道,并成功入选山西省“最美村官”和“最美中国人”奖项,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焦点,进一步提提升了我乡的知名度和形象感。二是邀请我乡“好支书”龚来文、“好媳妇”龚菊萍、“道德模范”尚成林、尚栓林等先进人物在全乡进行经验宣讲和典型事迹报道,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单位评选创建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每家每户,营造发展和谐氛围。

4、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加强廉政四项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加强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将各村党务、村务、财务全部公开,对政府所有工程实行公开招投标制,有效防止了暗箱操作。二是严格村级财务管理,严禁收入不入帐,私设小钱柜。三是加强了村干部的廉政教育工作。四是狠抓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工作。由乡纪检、核算中心人员从退耕还林收入、村集体收入、工程项目收入等群众敏感性的收入入手,有效地纯洁了党员队伍。

六、民生保障扎实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1、环卫整治求实效。积极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白化墙面1200多平米,清理__、柳沟、许庄河道1500多米,对陈年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填埋;完善了保洁队伍包干、奖惩等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了日清日洁,全乡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民生事业惠百姓。落实农村低保251户262人,兑现“五保”资金10万元,发放民政救灾款6万元,兑现优抚资金10万元,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完成种植业保险6500多亩,17000多元,参保率达65%,为农民种植玉米规避了风险;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763人,参保率达到97%;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012人,缴费20.18万元,参保率62%;完成“爱心煤”发放1125户,做到了应发尽发,确保农户安全温暖过冬;积极落实街巷亮化工程,全乡12个村共计安装太阳能路灯130盏,极大地方便了百姓出行;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对15对计划怀孕夫妇免费开展了孕前优生检查;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实现农家书屋、文化室、健身器械全覆盖并免费开放,专人管理,专人指导。投资16万元,建成了乡文化广场,安装照明及音响设备,成立了40多人文艺表演队;免费义诊,效果良好,联系省中医学院的学生17人来我乡__、松交、许庄、泉则坪等村进行暑期实践,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等知识,并为村民免费进行推拿、按摩、针灸治疗。

3.安全稳定强推进。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着力点,以创建“平安乡村、平安家庭,构建和谐__、美丽__”为落脚点,突出三项重点,实行四个结合,坚持五个促进,创建平安__。扎实推进综治工作有序开展,狠抓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认真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强化专项整治和加大执法力度,消除安全隐患,重点抓好森林防火、食品、交通等方面的安全,减少了一般事故,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截止目前,我乡无一起上访事件,无一起刑事案件,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__年主要工作计划

__年工作思路: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群众路线活动为着力点,围绕县委“六条路径”以及卢书记、王县长到__调研指导精神为抓手,以人民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推进__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一是抓好植树造林,全力护林防火。继续抓好荒山绿化工作,尤其是核桃经济林建设,切实把核桃经济林产业做好、做大、做强,让核桃产业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坚决将“四三四”工作法落到实处,继续推行“谁家地块谁监管”的责任制,发现有烧荒燎堰、野外用火等情节,坚决予以严厉打击,让一切火情远离__。

二是抓好项目建设,实施生态富民。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生态农庄、扶贫攻坚、养殖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

1、生华生态农庄建设。__年重点要做好新增耕地和经济林种植,实现商务接待中心开门试营业,迈出我乡乡村旅游第一步,带动百姓增收。同时争取尽快上马二期工程,建设酿酒厂、养猪场、土鸡散养、小型水库等,用酒糟喂猪,猪粪鸡粪种地养鱼,实现产业循环发展。

2、扶贫攻坚工程。做好__年扶贫移民新建房内部装修及移民户入住工作,同时积极协调落实扶贫产业发展项目。在认真总结和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扶贫移民五年规划和实施方案,扎实推进__年扶贫移民工作。

3、健康养殖工程。突出抓好牛、羊、猪、土鸡四大养殖,力争实现“11255”工程,加快实现百姓增收,即:户均1人外出务工,户均10只羊、2头猪、5头牛、50只土鸡。

4、项目建设开工。积极促成潞宝金和生种鸡场和沁鹏万头养羊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民政年度工作报告篇3

根据要求,现将我镇年度工作总结暨年度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年是我们周河镇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一年。一年来,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千方百计促增收、连片创建提速度、发展产业树形象、治水兴镇添后劲、调整结构育支柱、劳务输出增质效、消赤减债保运转、落实责任抓安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抢抓机遇,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认真履行政府各项职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进了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年工作情况

一、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全镇年粮食总产.万公斤,比上年增加.万公斤,增长.%;人均占有粮食公斤;油料作物种植亩,总产.万公斤,比去年增加.万元,增长%。年全镇出栏生猪头,肉牛头,家禽万只,肉羊、肉兔分别出栏头、.万只,肉牛改良头。全镇总产值达万元,增长.%,其中农业产值万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保持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民纯收入达元,同比增加元,增长.%。

二、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业产业化运作

年全镇以“调整规模,调优品牌,调高效益”为方向,在全镇种植大山香米优质稻亩,交售大山香米万公斤;种植龙竹亩;引导农民建成示范葡萄园亩。通过宣传典型经验,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镇市场农业的发展。

三、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人饮工程稳步推进

为切实落实胡总书记指示,镇人民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实行工作责任制,全程监管工程质量和进度。全镇共整治山平塘口,新蓄水池口,建灌溉水渠.公里,规划解决人饮水困难的人饮工程处,现已完工处,处正在建设中。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连创”工作成效明显。根据上级安排,在我镇双龙、英雄、梁山、岐山个村个社开展“伟人故里农村精神文明连片创建”活动,投入资金万元,改造“土围子”房屋户,对人进行了科技、技能培训。

文化、卫生工作继续推进。文化方面,通过庆祝各种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认真加强文化市场的发展与管理,教育成绩硕果累累,各项工作名列前茅。“两基”年检工作成果不断巩固完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卫生工作坚持了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医风医德教育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在镇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我镇计生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镇计生率达.%,期内节育措施落实率.%,流引产率控制在.%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工作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劳务输出力度进一步加强。坚持数量和质量并举,一手抓劳动力的技力培训,一手抓输出渠道,不断提升劳务质效,年内输出劳动力人,劳务收入达.万元。

强化*、综治、安全工作。调整充实了*、综治、安全工作机构,健全了社会治安整体联防机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全年无不稳定和群体*事件发生,顺利完成了“”保卫接待工作。经常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加强了安全隐患处置力度,成立了船舶管理站,加强了船舶管理工作,年内无事故发生。

实施风景区绿化工程。年在神溪、方坝、双龙、梁山、歧山个村实施退耕还林亩;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植树造林,栽植桤柏万株;为绿化琳琅山风景区种植大叶女桢万株。

认真开展农民负担综合治理。按上级安排,我镇认真开展农民负担综合治理工作,人均减负.元。认真执行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粮食改补现金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资金.万元和退耕还林粮食改补现金.万元。

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缺乏支撑经济后续发展的项目。二是农业富裕劳动力转移渠道狭窄,就业压力大,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农民增收的难度大。三是社会保障和救济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困难群众数量较多,影响改革的进程。四是镇村债务沉重,消赤减债压力大,镇村运转异常艰难。五是还存在个别单位、村干部抓发展的思路不新,动力意识不强。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认真解决。

年工作思路

年是全面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改革年。做好年工作,对于实现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十分重要大。根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综合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考虑需要与可能,兼顾当前和长远,从实际出发,我镇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高举发展大旗,按照“发展产业促增收、连片创建树形象、治水兴镇提速度、劳务输出增质效、消赤减债保运转、落实责任抓安全”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三个转变”,不断优化生存环境,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力推进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全镇总产值达到万元,增长%。农业产值达到万元,增长%。工业产值达到万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保持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重点狠抓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水利,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我镇将在完善第一批“人饮工程”后,保质保量地完成第二批人的工程,全面解决周河人民面临的人畜饮水困难。

二、调整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年将继续调整农业结构,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亩,再种植龙竹亩,农民将因此增收万元。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财税收入。年是龙竹的第一个收获年,镇政府力促天彩集团追加投资,力争使龙竹加工厂投产。

四、开展“连片创建”,深入实施新村扶贫。新建的新(政)马(鞍)路从周河穿境而过,我们将吸收今年“连创”工作的经验,在新马路沿线开展“连片创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科技培训,促进农村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使项目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农村面貌明显改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政年度工作报告篇4

【关键词】高校;财务工作报告;撰写

近年来,许多高校以财务工作报告的形式向工代会、教代会、干部大会等进行财务信息公开化是财务监督的创新方式。但到目前为止,大会使用的财务工作报告五花八门,代表看不懂,师生员工不理解,达不到财务信息公开和全员监督的效果。据调查,我国高校目前均没有规范的财务工作报告文本格式。因此,从民主理财和公众监督的角度思考研究高校财务工作报告的规范文本,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课题,它是对高校会计制度信息公开内容空白的填补,也是高校全面推进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重要手段。

一、高校实行财务工作报告制度的客观要求

每年年初的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必须提交“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本年度预算草案报告”“本年度预算草案”“预算说明”等材料。前两者合写时就形成“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本年度预算草案的报告”。政府向人民代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的意义,一是法律的要求;二是人民代表的权力,人民代表有权知道上年度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三是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年度预算提供去年预算收支和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作为预算审查的客观依据。这一书面文字材料,习惯上称作“政府预算报告”。

事实上,目前大部分高校尝试在年末或年初,由财务负责人代表学校向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提交财务方面的总结性文件,其意义与政府预算报告是一致的。只不过报告的对象是高校教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或干部代表。从调查看,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高校财务负责人在各种大会上所作的财务工作报告文本不一,有的简单、有的详实,但内容基本上离不开财务预算执行(或财务决算,下同)情况和当年预算草案两个方面。

听取和审议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当年预算草案是民主理财和对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的一种形式,也是高校工代会代表、教代会代表或干部大会代表的一项基本权利。高校,作为一个预算单位,侧重于财务管理。笔者把《上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度财务预算草案工作报告》这一书面文字材料,称之为“高校财务工作报告”。

实行财务报告制度,是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四十三条明确指出:财务报告是反映高等学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高校应当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定期向各有关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提供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高校财务制度规定报送的财务报告与本文所指的财务工作报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文所指的财务工作报告是财务报告内容的浓缩和文字的提炼,也是数字的体现和成果的反映。作为向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提交的财务工作报告,它只是作为财务信息公开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供审议和提出意见的书面文件。高校将上年财务运行情况和当年财务预算草案向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公开,目的是听取各方意见,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它是新形势下高校实行全员监督财务管理,全面推进科学民主理财的具体体现。

二、高校财务工作报告应具备的内容和重点

(一)高校财务工作报告应具备的内容

高校财务工作报告同“政府预算报告”一样,属于“总结加计划”的连体式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工作总结性质的报告,主要对上一会计年度财务工作的总结,其内容是通过一系列数字与上年比较,与预算比较来说明财务预算执行的情况和效果、资产及负债、结余及基本建设等情况。目的是向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说明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行政围绕实现预算目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其成效;高校行政为预算的顺利实施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第二部分是当年财务预算的草案报告,主要是对本年度高校预算安排的计划作一说明,其内容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和本级财政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等因素,确定财务预算草案的具体数字及完成预算的具体措施。目的是通过预算管理,实现经费使用的计划性,提高科学理财能力,保障正常运转,保障职工工资依时足额发放,从而促进高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通过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公开,会使各部门共同理财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高校财务工作报告的重点

财务部门提交的预算草案和预算报告,由于审议的时间不足,加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等,教职工代表很难看明白,也弄不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财务工作报告中最主要的数据,如财务总收入、总支出、资产及负债、结余和基本建设情况等,要提炼出来,用文字、图表等直观、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代表能够对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当年的预算有个较清晰的概念,同时针对代表关注的问题,把一些重要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说清楚。财务工作报告除了对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及其原因外,重点是对当年的财务预算草案进行全面分析,对预算总体安排、预算结构、重点支出以及主要的政策措施进行说明,同时还要提出预算中存在的若干重大问题,供代表审议和提出意见。

三、高校财务工作报告的撰写方法

(一)构成要素

财务工作报告的撰写没有法定的格式。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审议的财政预算报告的实践看,财务工作报告的构成大致相同。一般由标题、题注(报告时间及会议名称)、报告人职务、姓名、听取报告人、正文构成(以下以××大学财务工作报告为例,对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报告等内容逐一说明)。

1.标题。标题的结构分为三部分,亦称三要素,即作报告的单位、报告的主题及文种。报告的单位是××大学。报告的主题是上一个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草案情况。文种即“报告”。

2.题注。题注要写清形式和报告时间,即什么时间由××大学第×届工代会第×次会议或什么时间由××大学第×届工代会第×次会议等。

3.报告单位及报告人。要写明报告人的单位、职务和姓名。如财务处处长×××。

4.听取报告人。听取报告人是工代会或教代会或干部大会代表。称谓一般是“各位代表”①。写清听取报告人,是标明向谁报告。这是报告必不可少的内容。

5.正文。从总体结构上看,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1)导语,亦称开头语。开头语通常为“受学校委托,我向大会作××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年度财务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提出意见。”

(2)正文。

正文一:上一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正文一要写清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取得的成绩,为完成上年预算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实事求是地分析预算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上一年度财务工作在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情况概述及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总评。

2)财务收支的完成情况概述。包括财务总收入和总支出数(包括各主要收支项目的完成情况),与预算相比,与上年比的增减情况和预算平衡情况;收支结余情况;资产及负债情况;基本建设情况。

3)预算完成结果分析。包括影响财务预算收支基本因素的分析,执行情况的简要评价。

4)为完成预算所做的工作。包括:成功的做法,存在的问题。

正文二:本年度财务预算草案报告。正文二要写清对预算年度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财力的测算,预算安排的原则和依据,安排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收支平衡,科学合理,并提出为完成预算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主要包括:

1)总体思路。包括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依据、编制思路等。

2)全校预算草案。包括:财务总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财务总支出(包括项级支出项目: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个人与家庭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仅指行政账②,预备费③,结转自筹基建支出等),收支结余及平衡情况、校园基本建设项目支出预算情况、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筹资融资分析等。

3)确保全校预算收支实现的措施。

(3)结语。即结束语。它是报告的最后一段话。阐明报告所述的意义,使代表对报告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或树立更大的信心。

(二)撰写财务工作报告的基本原则

要写好财务工作报告,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领会中央和地方对高等教育的支持范围和扶持重点,紧紧围绕高校党委和行政工作要点,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运用科学的理财观,力求能够准确地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二是要结合所属地区财政供给体制和自身财力,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三是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取得发言权。撰写财务工作报告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真实准确原则。财务工作报告引用的数据和材料要真实、准确。高校财务上年度预算运行情况和当年预算草案的评价主要是靠数据和事实说话。未经核实的数据和调查落实的材料是不能引用的;否则会很容易造成信息导向错误。

2.简明规范原则。财务工作报告的语言要简练明了,尽量避免罗列数字,字数控制在8000字左右,时间不宜超过三十分钟。选词用语要标准、恰当,财务预算专业性强,使用专业性术语要规范,不得使用一些不确定性的口语。

3.科学可行原则。财务工作报告必须从经济工作的全局和预算整体结构出发,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方针政策,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意见,防止片面性、局限性。提出的措施要切实可行,不能提一个年度内办不到,甚至根本无法实现的建议和意见。

4.客观公正原则。财务工作报告中,预算执行取得的成绩能否得到肯定,存在的问题是否实事求是,当年预算安排是否体现党委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各项收支安排是否合法合理,事关群众利益的支出是否得到保障,是否体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精神,实现预算的措施建议能否发力等内容,都要接受代表的评价。因此,要客观公正地把成绩讲足,把问题点透,把盘子算好,切忌滥用溢美之词。

总之,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工作报告制度,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仅是财务体制改革的一大进步,也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很好机会,高校应把它作为检验财务管理是否有效到位的试金石,全面推进高校财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迈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1999-10-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主席令第21号公布.1994-03-22.

[3]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政部、国家教委、财文字[1997]280号.1997-06-23.

民政年度工作报告篇5

政府工作报告令人瞩目

3月5日,总理作工作报告,确定今年GDp增长目标8%。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民生的内容占有相当大比例,“两个多小时的报告,36次掌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专家分析,六大新亮点尤为引人注目。

1.全国农村中小学生受益“全免”政策

报告提出,“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将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西部地区实施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今年进而把这一政策扩大到全国。

2.农村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低保

报告说,“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今年则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这一制度。

3.从40%到80%,农民将享有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报告说,“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该比例只有40%,今年则将提前一年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4.从调整住房结构到更加重视廉租房建设,确保困难群众居有其所

报告说,“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与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今年在房地产调控中一个明显特点是,政府更加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今年所有城市和县城镇将全部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

5.农民工医疗保障受重视

报告说,“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究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办法,而今年则被置于重点推进的位置。

6.从收费到免费,师范教育给贫困孩子多了一个光明选择

报告说,“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过去中国师范教育曾经不收费,从大学扩招开始,师范生上学就交学费。这一举措意味着国家将重启师范免费教育制度。

审议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

我国物权法起草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物权法是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这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在我国境内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至25%。这对我国不同行业的企业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着力解决房价过高问题

民政年度工作报告篇6

桐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吕春燕公开征求意见并不影响代表行使职权

笔者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交人代会接受人大代表审查前,可以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因为审查报告和征求意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目的完全不同,并不影响重大决策由人大代表决定的理念。

征求意见和审查的性质不同。征求意见只局限于“征求”,是一种自愿行为,市民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征求到的意见是否采纳也还是未知数;而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审查政府工作报告,则是履行法定职责,是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必须作出是否通过报告的决定。

征求意见和审查的目的不同。征求意见是在政府工作报告提交人代会审议之前,目的在于吸纳市民好的意见建议,充实政府工作报告,拓宽民众建议渠道;而审查政府工作报告是人大代表通过听取和审议,发表对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从而决定是否通过报告,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体现。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作为审议意见反馈给政府,政府就必须办理落实。

由此可见,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并不会取代人大代表审查报告这个只有人大代表才能行使的职权,它只是政府问政于民,直接地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实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的一条途径。

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唐宇荧公开征求意见有助于报告审查的科学性民主性

在提交人代会审查前,政府将工作报告稿向社会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有助于政府工作更好地实现民意,有其必要性。

公开征求意见,是报告起草修改的正常环节。政府工作报告在起草过程中,一般在内部都要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为使政府新一年工作的安排部署更好地体现民意,将征求意见的对象扩大到社会公众,无非是使报告起草修改更有透明度,与报告在人代会上由人大代表审查批准并不相矛盾。

公开征求意见,也是对权力授予者的尊重。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可见,政府对人大负责归根到底就是对人民负责,人民是政府权力的真正授予者。作为权力授予者,人民群众有权提前知道政府的工作部署并表达自己的意见。政府将行使权力的过程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使行使权力的行为更好地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正是对权力授予者尊重的一种表现。

公开征求意见,还有助于增强报告审查的科学性。政府工作报告一经人代会批准通过,就具有法定性,不能随意调整和修改。但政府工作千头万绪,地方人代会的会期一般只有几天,人大代表所了解和掌握的社情民意不一定全面,要在短短几天时间审查好政府工作报告,使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民意,并不是易事。因此,在提交人代会前公开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也是为报告审查打基础,有助于增强报告审查的科学性、民主性。

长兴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马凌燕公开征求意见使决策更加贴近民生

笔者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广泛吸纳民意,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使决策更加贴近民生的需要。

一是不断适应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的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利益格局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而我国现有的人大制度还不能完全做到通过代表广泛地吸纳民意。因此,将未经人代会审查的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是新形势下政府主动适应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提高决策质量和求得民众支持的重要途径。

二是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正是拓宽公民参与民主渠道,更好地行使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效途径。

三是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信息公开化的程度明显提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对政府决策时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开未经审查的政府工作报告包括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适应了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政府是为民办事的政府,政府工作安排无不与民生息息相关,让人民群众提前参与政府工作决策,让政府全方位地了解百姓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决策更加贴近民生,是一个双赢的格局,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无疑大有裨益。

东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周晓沸体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理念

曾被视为“机密”的政府工作报告,个别市在举行人代会前,公开征求市民意见,这是政府工作,也是人大工作公开化的一个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前迈出的坚实一步。

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合理合法。监督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向社会公开”。既然人大常委会监督政府的过程和实效已经公开,作为每次人代会万众瞩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断没有不公开的道理。在人代会前,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既是政府决策公开化,也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的手段。

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强化了市民的参政意识,提升了报告质量。公开、开放、大气是一个成熟政府的应有心态。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增强了决策透明度,给了市民参与政府决策更大的空间,让市民能更真实、无顾虑地表达看法,提出建议。政府工作报告提交全市人民讨论,自然能把报告提炼成一个充分体现民意、汇集民智的报告,成为一个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的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提升了政府工作民主化、公开化程度。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最直接地倾听民声、汲取民意,切实将老百姓的呼声和愿望作为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理念。

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冯国海政府工作报告预先公开征求市民意见不当

预先通过有关媒体将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我认为此举并不妥当。

民政年度工作报告篇7

"法"在报告中多次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权利"、"法"、"法律"、"法规"、"条例"、"监督"、"诉求"等词汇在这一报告中出现多达六十五次,频率之高,引人关注:

--报告在谈到"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时,指出"尊重和保障各**党派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以本党派名义发表意见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视察、提出提案、举报、反映社情民意以及参与调查和检查活动的权利";

--谈到"增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时,指出全国政协"围绕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执行组织视察,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围绕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组织考察调研,促进了一大批宗教房产等问题的解决"。

五年中全国政协法制脚步一刻没有停歇

报告中提到的法制内容只是十届全国政协工作中的浓缩。事实上,在过去的五年,全国政协的法制脚步一刻都没有停歇--

自2003年起,十届全国政协就针对劳动就业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全国政协的调研报告《高度重视政府在就业工作中的职能定位问题》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2007年颁布并于今年开始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中,有一些条款充分采纳了报告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2004年和2005年,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连续就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进行专题调研,分别对国家机关公务员、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收入情况进行考察。在调研基础上,提出要保低、扩中、调节过高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重点推进机关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实现事业单位体制调整,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建议。中央领导同志对调研成果高度重视,对调研报告作出重要批示。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集中了一批长期从事立法、司法工作的领导同志和法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关注国家**法制建设,通过座谈研讨和调研考察,提出许多意见建议,为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出积极努力。

由最高人民法院按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行使死刑核准权还是由各省区市高级法院行使,一段时期以来,在审判实务界、学术界和人民群众中存在一定争议。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于2003年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到死刑核准权下放引发了死刑适用标准不统一、影响死刑案件质量等问题,建议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在此推动下,死刑核准权从2007年开始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还对一些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有关重要文件稿进行研究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2003年,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进行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后,撰写了关于修改宪法中保护私人财产条款的信息专报,建议打破所有制界限,本着平等竞争、一体保护的原则,对宪法中关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表述进行修改。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采纳了部分意见。

报告处处体现**

十届全国政协这五年,是活力四射的五年,是精彩纷呈的五年。在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五年,全国政协用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成就,有力地诠释了人民政协在越来越浓的**氛围中进步着、发展着......

"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十届全国政协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环节,充分重视发挥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作用,积极支持他们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协商讨论。

许多来自政法战线的委员对记者说,报告中关于**的论述,提得比原来更多更深,更系统更有新意,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创新。

在报告第一部分"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的六个方面中,有五个问题论述了**。报告鲜明地指出:"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政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两种重要形式";"建立健全提案工作协调办理机制,突出委员视察咨政建言、**监督的工作定位"等。

民政年度工作报告篇8

【关键词】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评析

政府审计信息公开是政务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是公民权利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政治民主和法制健全的结果,并成为保证政府审计机关有效运行的一种重要法律制度。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对推进审计政务公开,促进依法审计,提高审计监督的透明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审计监督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有重大意义。当前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为加快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条件与设施保障,有利于更快地建立有序、良性的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运作机制。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运作机制包括:程序机制、反馈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补救机制以及报告机制,本文仅对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进行分析,通过审计信息公开报告使信息公开的渠道顺畅,从而可以更好促进信息公开制度得以顺利实现。

一、审计署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产生的背景

2007年1月17日颁布并于2008年5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第二十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第三十条规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负责对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三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为了更有效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接受公众和信息公开监督单位对审计信息公开效果的监督,国家审计署依照《条例》的规定主动公开和经依法申请公开了审计活动以及审计政务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一年公开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了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和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连续三年的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二、审计署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的内容

通过审阅审计署网站公布的2008—2010连续三年的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我们不难看出审计署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的基础上,对审计署每一年所做的关于信息公开的情况通过审计署门户网站进行充分披露,不仅可以更好保障广大公民的知情权,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通过分析连续三年的工作报告,可以看出该报告披露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通过对这三年的工作报告的审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工作报告基本上包含了三大组成部分,即审计署在信息公开中取得的主要成绩、信息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以及今后的改正措施或努力方向。其中,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的主体部分是审计署在信息公开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概括来讲,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办法,确保信息公开更加有序合理;(2)主动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制订和落实及新闻力度,加大公众关注项目的公开力度;(3)加强审计署门户网站的建设,使之成为审计信息公开的窗口、信息交流的平台和公众沟通的桥梁;(4)依法妥善办理依照申请公开的事项,在不违背原则情况下,百分之百受理并答复申请人的相关申请;(5)在办理依法申请公开信息的事项中,未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曾被人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6)尝试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如尝试对审计计划和审计过程的公开。通过对近三年审计署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审计署关于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是通过审计署门户网站向所有的公众和信息公开的监督部门的,一方面表明了审计署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决心,另一方面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审计署愿意接受公众和信息监督部门对其履行《条例》规定的信息公开义务的意愿。

三、审计署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评析

通过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审计署关于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一般分为三部分,即审计署在信息公开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审计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整改措施或努力方向。通过对2008—2010连续三年的工作报告的审阅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的格式

审计署2008年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1)概述;(2)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3)办理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4)收费及减免情况;(5)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审计署2009年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审计署关于信息公开方面所做的工作、审计署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方向。审计署2010年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主要工作情况;(2)存在的主要困难和不足;(3)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措施。纵观这三年的工作报告,不难看出审计署关于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正如上文提及的“三段论”,从实质上来看这三年的工作报告的基本内容具有内在一致性,但从形式上来看,近三年的工作报告的表现形式不一致,既然审计署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是一种制度,从制度层面来分析,其报告格式应予以固定化,从报告的形式上来看应借鉴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格式,在某种情形下某种类型的报告格式应具体化,便于实务操作。

(二)公开与保密的原则实质上并没有澄清

连续三年的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中均描述了审计署主动公开有关的政务信息,并同时依法接受申请公开了相应的审计政务信息。2008年的工作报告中描述了审计署共收到申请公开审计信息的业务12件,其中3件完全答复,4件部分答复,5件属于不得提供答复的情况;2009年的工作报告中描述了审计署共收到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业务10例,依照《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相关规定,对其中1例未予受理,申请人主动放弃1例,其余8例均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受理并按时答复;2010年工作报告称在严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的基础上,妥善办理依申请公开事项。虽然审计署审计信息公开报告提及公开与保密的问题,但却没有从根本上界定公开与保密的界限,这倒恰恰说明审计署对信息属性的确定标准还不够统一,既然信息属性标准确定不一,那究竟是属于公开的范畴还是属于保密的范畴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令人难以琢磨。一言以蔽之,当信息使用人进行申请要求审计机关公开审计政务信息,而审计署根据保密性等原则没有予以公开就不能不令人产生怀疑。

(三)在办理依申请公开工作中,未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虽然作为政府部门之一的审计机关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下,作为公共资源受托方一定会围绕构建服务型政府开展相应的工作,提供相应的服务,通过免费提供审计信息理应包括在内。但笔者认为,当信息使用人进行申请要求审计机关公开审计政务信息的时候,应当对申请者的身份予以鉴别。假如申请者是作为审计信息加工者对外有偿提供的时候,是否对该部分群体免费公开审计政务信息值得商榷。

加强政务公开,积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既是政治民主进步的要求,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审计署通过披露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一方面表明了审计署执行《条例》的鲜明立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审计署通过公开审计政务信息愿意接受公众和信息监督机构全面监督的意愿。

【参考文献】

[1]叶忠明,田林.政府审计信息公开运作机制探析[J].财会通讯,2010(9).

民政年度工作报告篇9

政府工作报告紧扣民生问题,对2008年工作的大政方针进行了安排。2008年政府的九项重点工作中,无论是农业基础建设、宏观调控、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还是民主法制建设、民生和社会和谐,都关乎民生问题。从2008年政府工作的各项举措来看,民生问题几乎渗透于政府工作的每一环节。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定推进医改,四大措施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加大节能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都有明确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无不体现着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亮点二:把改革开放提到决定中国命运的新高度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重大而关键的抉择。”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把改革开放提到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高度,彰显了中央政府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让国人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更为深刻。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报告还把金融开放提到了强国的高度,提出“开放金融才能强国”,显示了中央政府全面开放的决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继续深化银行业改革,重点推动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

亮点三: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好字优先”,防过热、防通胀

政府工作报告在对物价上涨压力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由于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将存在,今年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提出了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的九大措施。这意味着宏观调控的基调并没有变,“一稳一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着眼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报告明确提出2008年GDp增长率8%、Cpi增长率4.8%左右的宏观调控目标。8%相对于过去5年平均10.6%的GDp增长率来说,表明了政府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改善经济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心。“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当成为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不变之笔。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也提出“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这意味着调控将审时度势,相机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亮点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民政年度工作报告篇10

一、审计公告制度产生的背景

(一)法制进程和制度准备

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立法型、司法型、行政型、独立型四种国家审计体制模式。我国审计实行的是行政模式,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家行政序列,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地方审计机关受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行政模式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监督权力行使的间接性,即本身行政执法权有限,主要职责在于发现问题,而解决和处理问题经常需要间接地诉诸于司法监督、相关的行政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及社会监督(从法理的角度包括政治或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公民的直接监督)等方式。权力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与审计监督三者在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具有相似的间接性,在守卫国有资产,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具有最单纯、最直接的契合。由于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民意的升华,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工作报告与最终面向社会的审计公告在向人民公开的这一方向上是一致的。从1983年组建审计机构起,我国的政府审计在审计结果公开方向上分为“两步走”。

1.第一步走:审计机关的“两个报告”制度1985年8月24日国家审计署第一任审计长吕培俭同志向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了审计机关成立两年以来的工作情况的报告,这是国家审计署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工作报告。1989年3月,彭冲副委员长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些建议,其中包括每年第三季度,由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作关于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1994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预算法》对宪法和地方组织法有关人大预算监督的内容进行了细化,规定“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决算实行审计监督。”1994年8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1995年7月,国务院根据《审计法》制定和颁布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规定:“审计署应当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安排,受国务院的委托,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上一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从1996年起,听取和审议国务院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即审计机关的“两个报告”)成为每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法定议程。

这第一步走可以看作审计监督与权力机关的监督的结合,在此基础上,部分年度的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向社会公开,逐步迎来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第二步走。

2.第二步走:向社会全面公开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以1994年《审计法》的颁布为界,有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经历了创立和发展两个阶段,是审计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分水岭,也是实现上述第一步走的重要基石,但在推动审计工作的第二步走方面只作了原则上的规定。

《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审计机关的权限具体可分为九大类,即:要求报送资料权、检查权、查询存款权、调查取证权、行政强制措施权、申请权、处理处罚权、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权、建议权。其中,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处理的职责和权限应主要划分为:向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报告工作、建议其他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在自身权限范围之内行使处理处罚权、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和交由被审计单位自行纠正解决。

据此,《审计法》(1994年颁布)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权”,表面上看“通报”和“公布”都有公开的语义,只是程度和范围上不同,而实际上前者是寻求在政府有关部门范围内做不透明或半透明的行政处理,后者则是通过各种传媒正式坦荡地向社会公开,两者在处理方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可能只是因为语义关联起来,做了合并的表述。

其后,1997年颁布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在遵循《审计法》“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权”合并表述方式的基础上,就审计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布的审计结果进行了相对的突出细化——具体划分了: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向社会公布的;社会公众关注的;法律、法规规定向社会公布的三类可公布审计结果的审计事项。审计署1996年的《审计机关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的规定》(审法发〔1996〕362号)当然也是延用了相似的思路。

直到2001年审计署3号令颁布的《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和2002年颁布的《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审法发〔2002〕49号)才将审计机关的公布审计结果权独立出来予以细化和规范。在突出实行审计公告制度是审计机关的法定权力的同时,也从法规的角度为这一制度的全面正式实行进一步铺平了道路。而这两项规章制度的颁布日期与实行日期相同,也许在巧合之余从侧面暗示着审计署正在加快相关制度建设的步伐。而在实际动作方面,认真对照《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要求,可以说目前的这第二步走还只是刚刚起步。

这第二步走可以看作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的结合,而面向社会的全面公告也更接近于“公告”一词的本义。

(二)媒体的推动

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始于1985年,而1994年《审计法》颁布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审计工作报告逐步走向公开(有些基本上已经是全文公开)。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99年6月,李金华审计长向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报告多次被掌声打断。当时曾有媒体援引部分委员的话说,这是“多年来最好的一个审计报告”。但国家审计真正开始全面进入公众视野,还是在2003年6月23日,李金华审计长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2002年度中央财政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报告中,一大批中央部委被公开曝光。当天,报告在审计署官方网站上全文公开,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经媒体宣传为一场“审计风暴”。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媒体对审计的正面宣传在社会上造成的积极影响和其后实践证明空前好转的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充分展示了媒体的力量。媒体是舆论监督的代表和主力军,集中体现了舆论监督涉及面广、震动力大、透明度高和反应迅速的特点,是社会监督中最活跃的因素。

从这个角度说,审计结果公告作为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意义重大:审计监督为社会监督擦亮了眼睛,而社会监督犹如浩瀚的太平洋催动了“审计风暴”的形成。

(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和支持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一直非常支持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按照宪法的规定,审计署作为国务院的组成机构,直接对总理负责。可以说,在行政模式的体制之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这点共同铸就了国家审计的“上方宝剑”。由于国家审计的性质,其锋芒所向经常直指国家各大行政机关或有较高行政级别影响力巨大的企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很难想象当审计署这个年青的部委面对不胜枚举的“大衙门口”或掌控

着庞大国有资产的“巨无霸”该如何下手。

2002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审计总署主计审计长大卫·沃克时,客人谈到了美国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情况,朱总理说中国也应该推行这样一个制度。这一事件成为促成审计公告制度正式开始实施的直接动因。

自从2003年出现“审计风暴”之后,国务院总理也曾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如,在2005年7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他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落实审计决定,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要给人民群众一个负责、满意的答复。“一要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制。对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由主要领导负责整改;对下属单位存在的问题,领导要履行职责,督促下属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除企业自身抓好整改外,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要负起监督的责任。二要严肃落实责任追究制。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一查到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要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对审计提出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完善制度,改进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在今年11月份向国务院报告整改情况,国务院在年底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专题报告。”

正是有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甚至是直接指示,使审计结果的早日公开和审计公告制度尽快形成并发挥巨大的监督作用成为可能。

(四)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对外开放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员往来,同时也打开了中外文化交流之窗,诸如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公共财政等各种先进的理论思潮大举涌入,促进了民意的觉醒和国内政治文明的进步。

1982年,为保障改革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在充分研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将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写入了宪法。

审计机关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事活动,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参加国际组织和有关会议,加强了对国外审计体制、审计理论、有关法律法规、成功经验和最新动态的分析研究、宣传介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审计工作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的审计事业的发展。

二、审计公告制度产生的基础和根源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增长,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和带动社会的进步。

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和核心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建立依法行政、公开接受监督、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的“阳光政府”。在这种趋势之下,审计公告制度的产生是原发的、必然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民主法制进程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变革,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其本质在于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治型法律秩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理型法律秩序的历史性变革与转型。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他特别强调,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性转变。(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3卷)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要求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加强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

在这一民主法制进程之下,也就必然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参见十六大报告)审计结果公告这一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结合体正是中国通向政治文明的民主法制进程中的排头兵,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逐步确立则在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社会现实问题与人民的意愿

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进入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期,各个阶层、集团、群体利益迅速分化,各类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各种经济社会风险增多,这些社会问题易于引发社会不稳定,进而影响经济建设。学者胡鞍钢的研究表明,从改革以来中国平均每十年左右同时出现经济增长下降或衰退、失业高峰和社会不稳定高峰。(胡鞍钢《关于当前我国社会稳定的状况与对策》)目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主要有:腐败现象严重、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农民负担过重、重特大生产事故频发等等,集中表现为民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增多。

社会稳定的核心是人心稳定。近年来,中国人的心理状态至少有三点值得高度关注: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对外开放促进了民意的觉醒,民主法制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二是对等社会问题相当敏感,仇官、仇富心态显著;三是民族主义高涨。其中的积极因素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裕,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衣食住用行都有较大改善,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日益增强,这是民意的主流。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有些腐败现象仍然突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十六大报告)一些历史遗留和现实问题导致部分民众不满情绪增加,如曾经轰动一时的2003年11月长沙县委书记李振萼在高尔夫球场身亡事件和2005年广东清新县教育局的“人头马风波”正是对上述第二点的最好诠释,尤其是县委书记高尔夫球场身亡事件,问题并不在于人物是正面抑或反面典型,而在于许多天南地北并不了解事件真相的普通群众表露出的对政府官员怀有的强烈质疑和仇视——这与各地许多上访群众表现出的焦虑和敌对心态是一致的,体现出群众对腐败现象的高度敏感和深恶痛绝,这是影响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准确把握民意中的积极有利因素,因势利导,广开言路,和人民群众共同研究解决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马克

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取得政权以后,不仅脱离群众的危险比未执政前大大增加了,而且脱离群众对于党和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未执政前大大增加了。纵观中国历史,长期的封建文化造成的朝野官民的二元对立结构根深蒂固,导致“得民心者得天下”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类的古训反复应验。在今日中国要建设现代民主国家必须要打破这一怪圈,依法保障公民参政议政的言论自由,深入群众,了解民生疾苦,听取民间呼声,关注民怨所指,要牢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古训,抛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封建愚民政策,披肝沥胆坦诚相见,求得理解。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不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顾虑。

审计结果公告越来越多地披露从中央部委到基层单位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这一透明的做法正可以让民众看到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心和态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但对于推进政治文明,交还公民应享的知情权、管理政府事务的参与权、对政府工作的民主监督权、信息资源共享权等公民基本权利以及排遣民怨,做疏导民意的“减压阀”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更可以团结民众,促进民众真正理性、建设性地深入地了解国情,对增进民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增进人民当家作主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全民族的同呼吸共命运,风雨同舟,共同致力于经济建设、社会繁荣和民族复兴意义重大。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顺应时代、顺应潮流、顺应民意的。

三、国家审计的自我突破

从审计机关的角度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出现一方面是多种外力共同作用,适时顺势,应运而生的;另一方面则是审计机关自身作为年青的国家部委本着对党和国家人民的事业高度忠诚,审时度势,开拓创新,当仁不让,锐意进取的结果。国家审计在体制和制度上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

(一)行政模式的局限

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独立”是指审计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以保证审计的客观、公证、权威和有效性。现有行政型国家审计模式导致的审计双重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家审计难以保持超然的状态,抑制了审计监督这把利剑的锋芒。《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组成部门之一,行政上隶属于本级政府行政首长的领导,业务上受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均由地方政府任免、审计经费由地方财政保障,审计实际相当于地方政府的一个内审部门。而权力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腐败行为,又往往与地方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审计涉及有关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本级政府的意见,在查处中也难免瞻前顾后,很难完全站在国家的立场,依法进行独立有效地监督。

(二)依法审计环境的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与深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由于立法滞后或立法质量不高造成的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如法规政策之间的前后不衔接或互相抵触)现象经常使审计人员无所适从,甚至造成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各执一词,或者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行为不对而苦于没有法规依据,使已经发现的问题无法落实。这无疑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并且潜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

(三)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党和政府仍缺乏健全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后的落实整改压力不大。许多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各级领导的批示,而领导同志不可能对所有问题做出具体批示。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制度和工作安排下,审计机关本身既缺乏直接处理处罚的权力也缺乏跟踪落实的热情,使很多审计结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是审计机关本身无法改变的,不利于审计事业的长足发展。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审计机关为了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主动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要求,采取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借助社会监督的“外力”,克服法规不健全和制度局限等不利条例的自我突破。

四、由骤起“风暴”到基本制度

2003年,审计机关在不经意间掀起了“审计风暴”,显示了“公开”的力量——准确地说是从不公开到公开的力量,极大地提高了国家审计机关的权威和声望。2004年审计结果公告进一步步入正轨,审计结果公开化的步伐加快,披露的一些问题甚至更加严重,却没有在社会上再掀“审计风暴”,公众在高度关注的同时开始平静地接受这一举措。其中除去媒体炒作的成份的变化,也显示出公众的成熟和理智焕发出的适应力。这也提醒我们,审计机关要长久地保持相当的影响力必须实现审计结果公告由骤起“风暴”落实为基本制度,将公开的力量用制度的力量加以巩固。

(一)“公开”的意义和效果

审计结果公告所展现出的力量即“公开”的意义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推动了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公开透明是现代社会的大趋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腐败止于公开”。审计结果公告不但打击了各种违法违纪行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更推动中国社会在走向透明、走向公开方面迈出了更大的步伐,加速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2)审计机关的影响日益扩大

中国人喜欢用脸谱化、美名化的方法来记忆和传颂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审计风暴”一词及其背后所包含地新闻媒体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的宣传极大地扩大了审计机关的知名度,树立了良好地形象。

(3)领导更加重视

社会舆论的关注也更加促进了国家各级党政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各方面关于支持审计工作、表彰审计人员、要求加紧落实审计结果的讲话和批示的报导日益增多。

(4)整改效果更加明显

如果说以上的影响是软效果,展现了审计结果公告的软力量,那么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推行以来日益明显整改效果则是显而易见的。据统计发现2004年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效果为历年最好,审计监督成效更加明显。李金华审计长曾经多次表示:“今年的审计结果整改情况,可以说是20年来最好的。”

(二)制度的力量

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铲除滋生官僚腐败的土壤,只靠刮一两次“风暴”显然是不够的。只有让审计结果公告变成审计署一项日常的制度,才能更好地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对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有效监督,审计工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审计结果公告的本质是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政府的必要环节,目的是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必须由制度加以规范并固定下来。审计公告制度的重要意义在于:

(1)促进审计结果的落实

审计署向政府汇报工作固然有内部处理之嫌,而每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限于篇幅也只能突出重点、有所取舍,容易引起争议。公开是公平和公正的基础,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公开原则在时间上的延续,是纵向的公平和公正。当这一制度由审计署内部的制度上升为一种国家认可甚至法定的制度,必然可以减少许多关于公告实施合法性或合理性的争论以及抱怨的借口,而直接转入问题的定性、定量以及具体的整改落实措施。对没有审计或公告的单位也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2)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审计公告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审计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计公告中披露的事实必须百分之百准确,审计定性处理必须客观公正,审计之后的整改必须得到公众的认可。公开是双方面的,审计和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都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审计机关固然可以通过审计公告促进审计结果的落实,而任何疏漏和不当也都可能造成工作上的极大被动,因此必须切实贯彻温总理关于“严谨细致”的指示,严格执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树立认真负责,扎扎实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确保这项工作的万无一失。

五、关于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一)保证公告结构的完整性

审计结果公告本身应具有完成的逻辑结构,如以审计处理情况及建议结尾,而目前部分公告的结尾延伸出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属于“审计结果的结果”。这条“光明的尾巴”不但破坏了审计结果公告文本本身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这些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情况难于核实取证。列于审计结果公告之内是否表示审计机关认可呢?

建议在审计当中可以有意识地发现被审计单位一些好的值得宣传推广的经验做法,纳入到审计结果公告之中,而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可以随同审计结果公告一并发表,但应列于公告正文之后。

(二)一些具体事例可以单独展开

审计结果公告中涉及的许多违法违规问题具有很高的典型性,但限于篇幅只能用一二句话简要概括,很可能无法引起舆论的关注,建议在其中选择一些问题突出、性质严重的案例具体公告,如链接成分报告作为附件。这样既可以完整地展示事例,树立反面典型,起到解剖麻雀的分析作用和警示作用,又可以推动参与审计的特派办和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公开工作,提高审计质量。

(三)加强与媒体的沟通配合

审计结果公告向社会公开,受众可分为五类:党和政府、审计对象、新闻媒体、专家学者、普通群众。五者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媒体作为中介,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反映人民的呼声,并有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和活动规律。审计结果公开后,真正在舆论间传播的基本上并非审计结果公告的文本本身而是经过新闻媒体收集整理、加工提炼而成的各种新闻焦点。

审计机关一方面要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及时报道审计工作的成果和存在的困难,以取得人民群众、专家学者以及其他公务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媒体的宣传规律,把握舆论的焦点、热点,指导具体的审计工作,推动关于审计的舆论宣传更加成熟,更具理性和建设性。

(四)防止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出现“过”与“不及”

揭露问题并不是最终目的,解决问题和遏止类似问题的产生才是根本。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实行后的结果简单分析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公告无内容,淡出公众的视野;二是内容较少引发官官相护的怀疑甚至质疑;三是部分内容有新闻价值,引起关注和积极地讨论,推动整改落实;四是查出的问题非常严重,引起轰动、争议,甚至出现极端情况影响社会稳定;五是查出的问题反复出现,各方面见怪不怪,在实质上空洞化,不再引起注意。其中,

四、五两条是“过”,

一、二两条是“不及”,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制度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形势,深入实际,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严谨细致地取证,通过在公告前严格地请示上级政府并反复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征得他们同意来排除公告的风险;另一方面则要防止制度化带来的僵化与形式化,防止按部就班地“为了公告而公告”,这在审计公告制度全面推广,尤其是在部分地方执法环境的受限较多情况下的更易形成一种趋势。媒体需要兴奋点,群众需要由远而近的实际效果。媒体的力量使之成为资源,群众的关注永远是我们工作的后盾。总喊“狼来了”的孩子将失去发言权;审计结果公告整体上如同一杯果汁,不能因强自为之或各地一拥而上地加入而冲淡,而果汁冲淡容易,再浓则很难。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只能承载其所应该承载并能够承载的责任,我们应该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局面,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告工作,同时防止“过”的风险与“不及”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