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社区民族工作调研报告十篇社区民族工作调研报告十篇

社区民族工作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5:39

社区民族工作调研报告篇1

关键词:田野调查;民族志;写作

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274-01

众所周知,人类学研究都离不开田野调查,并依据调查材料撰写民族志报告。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报告的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民族志是指人类学家或从事人类学研究的学者对其研究的文化对象或目的物展开田野调查,深入到其特殊的社区生活中,通过观察和访谈深入地进行长时间的体验和调查等方式进行材料收集,形成民族志报告。“在民族志撰写阶段,人类学家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将收集来的丰富资料转换成人类学的概念性语言,最终问题是如何将被研究社会的文化范畴翻译为人类学语言,用人类学语言进行描述”。由此可见民族志报告绝对不只是靠凭空想象出来的,必须通过民族志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努力,扎实开展实地的调查进行材料的收集和语言文字的组织,并充分地将田野调查与民族志写作紧密结合。此文意在浅显分析在人类学田野调查以及民族志报告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点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对民族志研究有进一步的探索。

一、田野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实际调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人类学总是会出现一些和预定目标的分离,让学界和社会对田野调查和民族志工作产生了质疑,一方面是民族志学者能否观察到被调查地的真实情况。因为传统上民族志工作者应到“自己所研究的社会应该从事1年到2年甚至更长的田野调查,并且要学习所研究对象的语言,参与当地的生活,在实地进行体验和观察,去调查、去听、去记录、去参与、去观察当地的社会。”另一方面是如何从全面和整体进行把握。人类学田野调查要求通过对社区的研究来逐渐接近并认识整体社会,而且该族群或社区的所有群体包括女性是否已涵盖是应该特别考虑的一个因素,因为“大量的‘文化’真理现在看起来反映的只是男性经验领域的事。”应充分涵盖女性的意见和观点,这样完成的民族志才会更有整体全面的观念,才会被包括当地人在内的更多人接受和认同,具有更大程度上的真实性。同时,与调查社区居民的沟通也是一个问题,要求调查者具有耐心,在相互的熟悉中达到对于调查对象的了解。

二、民族志写作中的问题

民族志写作是把被调查社区或族群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反映出来的过程,影响民族志报告写作的因素主要为:一是人类学者与被研究对象双方是否平等。赵旭东先生就曾经提出:“民族志撰述所强调的是只有通过相互交往的活动,才有可能产生出对另外一种文化的新认识。”埃文斯-普里查德提出人类学是“文化的翻译”,但是无论“直译”还是“意译”,翻译的困难是在田野民族志中找到一个确切的对等物。二是民族志学者的学术信誉和价值观问题。埃文思.普理查德也着重讨论过田野调查的所谓“信度”问题。三是民族志报告写作的文字组织问题。民族志报告要顺利完成,必须要通过文字表述和语言组织。顺利完成一部成功的民族志报告,这就需要报告写作者具有较好的文笔,就像有人说如果列维.斯特劳斯没有好的文字功底,是不可能呈现出《忧郁的热带》这样的传世佳作的。

总之,民族志是人类学者对一个特定的社区和群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全面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等精神风貌的文本或文字作品,所以完成一部好的民族志作品也绝不是很简单的事,对民族志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并且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克服种种困难进行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撰写,还要求民族志工作者应摒弃自身的文化传统的思维和习惯,尽力避免或减少不同文化系统造成的文化误读,走出进行民族志调查和撰写民族志报告的误区,努力保持原生态的想法和思维方式,让当地人讲述当地人自己的故事,从当地人自己的思维视角阐释自己的生活形态。好的民族志作品就是以呈现当地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为目的,尽量维持民族志作品的原生态风格应该是最终的目标和归宿。

参考文献:

[1]王建民.民族志方法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J].思想战线,2005,(5).

[2]马国庆.走进他者的世界.文化人类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1).

社区民族工作调研报告篇2

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盟委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对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学习理解,并结合统一战线工作实际,积极探讨统一战线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结合点,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和作用,认真做好统一战线领域的各项工作,积极为建设和谐阿拉善做贡献。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促进统一战线工作的科学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向盟委进行专题汇报,并组织全盟统战系统认真组织学习宣传会议精神。

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一)政协工作。与政协领导班子一道,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组织各级政协委员,就农牧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工作、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实施情况、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实施情况、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循环经济、巴彦浩特地区供水问题、乌斯太开发区环境保护治理关于环境保护与治理等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完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加强了对政协提案办理和落实,通过对《城市整体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公示》等重点提案的督办,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积极开展与三旗政协及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参加全盟三届政协、统战、工商联联谊活动。组织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赴锡盟、包头等地学习考察。接待了山东、江西、宁夏及兄弟地区政协到我盟参观考察团,互相交流了经验,增进了友谊,加强了联系。

(二)统战工作。同部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共同研究制定了全盟统战工作的总体思路,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工作,使全盟统一战线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新成绩,为构建和谐阿拉善、推进我盟小康社会进程做出积极贡献。

一、民族宗教工作。在全盟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完成了《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调查问卷》工作任务,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盟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网点进行了检查,在全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坚持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理涉及宗教因素的突发事件。对阿左旗巴彦浩特镇清真寺阿訇马玉和私自举办“学经办”问题进行了妥善解决;在全盟宗教场所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宗教场所,争做文明教职人员”建设活动,完成了《关于全盟基督教工作的调研报告》;会同盟民族局召开了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座谈会;举办了《宗教事务条例》学习培训班。召开了阿拉善盟佛教协会第三届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了伊斯兰教协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代表人选的推荐和考察工作。完成了“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月”活动安排部署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发展良好局面。会同民族局对全盟少数民族搬迁农牧民生产生活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向盟委、行署上报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民运会期间对巴彦浩特地区的蒙汉两种文字并用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整顿治理。继续在全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争创文明宗教场所,争做文明教职人员”活动,会同盟民族局认真做好年度朝觐工作。与公安、安全、民族宗教等部门多次召开联席协调会议,妥善处理和解决了涉及宗教因素的突发事件。完成了基督教和其它宗教在我盟农牧区渗透情况的调研活动。完成了成立伊斯兰教协会的各项筹备工作。组织6名宗教教职人员参加自治区举办了学习培训活动。

社区民族工作调研报告篇3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xx年,我十分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积极参加市委和市人大安排的理论学习。一是认真学习xx理论、“xx”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xx中全会精神。加强对xx的学习,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xx。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努力实践“xx”,切实把担负的工作与党执政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二是认真学习宪法和分管工作相关的民族华侨外事宗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三是认真学习人大制度理论和人大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为做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明晰了发展思路,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xx年,我能够按照常委会的要求与部署,依法履行职责,做好各项工作。

(一)积极开展监督工作,推动有关部门依法行政

1、深入开展执法检查,促进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宗教事务的管理情况,促进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依法管理水平,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从6月至7月,对我市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为保障这次执法检查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明显成效,检查前,我协助常委会制定了详细的执法检查活动方案,检查期间,我带领检查组下到xx区、xx县进行重点抽查,通过听汇报、召开座谈、深入有关宗教场所了解情况等形式,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检查结束后,我撰写了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检查报告向常委会会议汇报,为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情况的报告,做了充分的准备。常委会会后形成的《审议意见书》,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2、参与听取和审议专题报告,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一是参与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专题报告》,提出了建议,促进了全市三农工作的开展。二是参与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决算报告、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批准市本级决算,及时审查批准市本级预算收支调整方案,切实把计划执行情况、预算执行和调整情况,作为事关大局的大事进行监督,为全市完成计划主要指标和全面超额完成经济发展目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三是参与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建设以铝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基地,推进重大下项目建设的报告》和《关于打造右三角特色经济区情况报告》,促进了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和右三角特色经济区工作的开展。四是定期听取和审议对口部门工作报告,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提出积极建议,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3、做好述职评议调查,加大对政府组成人员的履职监督。我参加了常委会组织的对市财政局局长等6位局长(主任)述职评议的调查工作。通过广泛了解情况,客观公正地征求评议单位所联系的上下级部门及广大群众的意见,为常委会审议和评议提供了详实调查材料。

4、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加大对信访案件的督办力度。我一直把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作为了解民意、落实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监督的重要渠道,热心接待,基本上做到了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二)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工作涉及的面较广,在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也较多,只有积极加强工作联系,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工作才能做得更全面、更深入、更扎实。xx年,我主要注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联系:

1、加强与自治区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的联系。一是主动向自治区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汇报工作,争取自治区人大的指导和工作支持。二是积极参加崇左市人大召开的全区主任联席会议,与兄弟市人大的同行交流了工作经验。

2、加强与政府对口部门的密切联系。一是主动加强与对口部门的联系。坚持召开对口部门工作座谈会,走访对口部门等制度。通过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对口部门的工作动态,掌握其在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向常委会汇报,向市政府通报,以利妥善解决。二是积极参加对口部门的重大活动。只要是对口部门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开展重大活动,我都应邀积极参加,并利用参加这些活动的机会,掌握对口部门的工作和执法情况,主动支持对口部门的工作。三是邀请对口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委员会全体会议。按照议事规则,年初、年中、年终都分别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研究委员会的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均邀请对口部门的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并请他们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提出建议,使本委的工作重点更加切合实际,提高了工作监督的实效。

3、加强与县区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工作委员会的联系。一是经常了解各县区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开展情况,互相沟通信息。二是在审议民族华侨外事宗教等工作时,注重征求和听取各县区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工作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三是上下联动,共同开展调研、执法检查工作。

4、加强与兄弟市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委员会的联系。我随团到北戴河、北京等地(市)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和交流,增进了友谊,拓宽了视野,促进了全市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工作。

(四)注重协调配合,努力完成市人大和上级人大常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1、协助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关于我市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专题调研,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三农问题”工作的开展。

2、协助其他委员会对《检察官法》和《法官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有效地保障了《检察官法》和《法官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维护了全市社会稳定,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3、定期走访所联系的市人大代表,并搜集代表意见和建议。对代表们提出的一些中肯意见和建议,经整理成书面报告后,按程序转交有关部门办理。此外,还经常走访民族华侨外事宗教界的人大代表,广泛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为“三会”决策提供情况,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

4、协助上级人大搞好执法检查和工作调研。一是协助全国人大开展执法检查。xx年5月和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许嘉璐分别率执法检查组到我市开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为确保检查任务顺利完成,我在检查前,认真做好《接待方案》,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千姿xx》、《xx市贯彻实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纪实》录像片录制和各种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在检查期间,协助常委会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协调,使检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二是协助区人大民族委员会开展调研。xx年8月,区人大民族委员会对我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我及时组织有关材料,并陪同调研组深入隆林各族自治县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使调研组掌握了我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存在问题和建议,为区党委、政府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5、协助常委会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在今年的市、县、乡换届选举工作中,我先后担任信访组和材料组的副组长,除了随同领导下乡指导工作外,还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置工作,对大会有关材料的起草、审核、校对和付印等工作,也努力做到及时、准确、不错、不漏,保证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加强人大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xx年,我加强对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工作的理论研究,深刻分析新形势下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规律和新特点,积极探索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撰写的《加强领导,大力推进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工作的几点做法》两篇文章,分别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办的民族法制通讯第一期和xx工作第四期上发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工作。

三、严于律己,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xx年,我按照上级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从严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廉洁从政,奉公守法,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传统本色。

(一)加强学习,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我十分注重坚持系统学习xx理论、“xx”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同时,注重学习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纪律规定,加强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断提高自身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党中央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的自觉性,增强了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廉洁自律,严于律己

我在个人品质上,坚持做到为人正直,坚持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以权谋私,随波逐流,不揽功诿过,不阿谀奉承。在工作上,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以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进取心,开创性地工作,并勇于负责,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在工作作风上,讲究民主,善于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在廉洁自律上,坚持用《廉洁准则》规范自身行为,在乘车、出差、接待、交往等方面,不搞任何形式的特殊化和铺张浪费,不利用职权谋私利、办私事,不借工作之机拉关系、交人情,不在工作中贪便宜、要好处,不接受与公务有关的吃请、礼品,不在工作中耍特权。在参加市人大机关组织的科级干部中,都能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从不搀杂私情。

(三)从严要求,管好身边人

社区民族工作调研报告篇4

按照年初制定的民族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民族科出色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并且及时完成省民委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现将全年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民族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做好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工作、为迎接

大兴安岭地区开发建设周年,8月7日,我局在会展中心召开了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座谈会,并向与会人员赠送了纪念品。这次会议共有8个少数民族,6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人员对大兴安岭开发建设周年来的风雨历程进行了回顾,列举了多年来党对少数民族群众实行的优惠政策和民族工作部门多年来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的实例。表示今后仍然会继续为我区民族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结合省民委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我局积极响应号召,为迎接大兴安岭地区开发建设0周年迎庆活动,8月日,开展了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周活动。我们采取在新世纪广场及加格达奇区人民政府门前悬挂标语横幅并设立了宣传台,为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我们还请来了老年秧歌队,协助宣传。在宣传游行过程中,由身穿民族服装的工作人员向过往行人发放宣传单,广大群众对我们的宣传形式十分关注,纷纷前来索要宣传单,我们共发放了5000余份宣传单。另外,我们还通过电视台和报社等新闻媒体对民族政策、法规进行宣传。并且,在宣传周期间,我们大意各县区的宣传活动进行了部署,各县区民族宗教局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活动,形成了一个关注民族政策、法规内容,维护少数民族权益的良好局面。

2、协助省民委做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推荐个先进集体,名先进个人,同时完成了先进事迹材料的上报工作。根据省民委的工作要求,将《中华民族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册发放至县区四大班子成员,县区有关单位,民族乡镇及有关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配合省民委开展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知识竞赛”活动,各县区民族宗教局均参加了这次答题活动。

(二)召开全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议暨全区民族宗教工作会议

月6日,在党政办公大楼一楼会议室,召开了全区民族宗教工作会议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副地级以上领导、地林直和中省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各县(区、局)党委书记、主

管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统战部部长、民族宗教局局长、宣传部部长及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共0人参加了会议。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政组织、有关部门和广大民族工作者,紧紧围绕新时期民族工作“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了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本次会议对这些在推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经过基层推荐先进名单报地委审批,最终经地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决定表彰先进集体5个、先进个人67名。在这次会议上,对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发了牌匾和荣誉证书,并且,由加格达奇区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6599部队代表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特地发来贺电表示祝贺,祝大会召开圆满成功。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杨东奇同志在会议上作了重要的讲话,他总结了近年来我区民族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就进一步抓好民族工作提出了要求。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民族工作者多年来的辛勤工作做出了肯定,通过对先进事迹的大力宣传和对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中扩大了知名度,使更多人来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三)指导了两个民族乡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协调林管局财务处为两县拨付鄂伦春族护林员工资,现已下拨到位。

1、会同地区财政局完成了向省财政厅、省民委申请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共为呼玛县、塔河县两个鄂伦春族乡申报发展资金项目8个,申报资金总额为0万元,现已拨付到位。

2、完成省下达的00——00兴边富民行动项目统计表、民族经济社会建设项目统计表、民族经济统计表等统计报表上报工作。

3、我局为使两个民族乡的经济快速发展,使鄂伦春族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专门组织两个民族乡的鄂伦春族农民和畜牧养殖户,赴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和讷河兴旺鄂温克族乡考察学习了发展畜牧业的经验,并形成了考察报告。通过这样的考察学习,使鄂伦春族农民看到了其他地市的民族乡村是如何发展自己的长处致富奔小康的,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经验和技能,回来后参加考察的养殖户表示,不但学习到了经验,更找到了发展的方向,也看到了努力发展好畜牧业的美好前景。

(四

)认真作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调研工作

今年是省民委确定的调研年,我局认真研究我区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特点和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了调研工作目标,并确定“关于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医疗卫生现状的调研”和“当前影响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稳定的原因及对策”两个调研专题。九月份,我们深入到民族乡开展了针对性调研,并完

成了调研报告。根据省民委工作统一部署,还完成了其他5个调研:

1、为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贫困入学困难的问题,开展了“少数民族边境县教育‘三免费’调研”,对塔河县、呼玛县、漠河县“三免费”调研中,对“普九”情况,“三免费”实施的范围、标准、师资力量、学生总数并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如何更好地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2、开展了“大兴安岭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调研”把鄂伦春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种类、开展情况和未能开展的原因形成了调查报告。

3、开展了“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医药费拖欠情况的调查”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农民的医药费用,近十年间的数据进行了摸底调查,我们得知每年政府拨款情况、报销医药费情况和拖欠医药费的原因,找到了拖欠医药费的症结,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为今后解决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医药费拖欠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4、根据省民委的工作安排,我们开展了《大兴安岭地区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发展》调研,通过对我区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了解了我区少数民族事业的基本情况,在我区今后选择重点发展哪一项少数民族事业的问题上提供了一手资料。

5、在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上成绩突出,根据省民为工作安排,形成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调研,全区少数民族干部的使用情况掌握了更新的数据,通过这次调查,使我们可以看到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今后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方面指明了工作方向。

(五)认真作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

1、为结合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加大力度的工作安排,协调地委组织部抽调地委党校的优秀教师,深入到两乡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为今后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任用等方面提供一个政治理论培训的基础;

2、通过过年

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少数民族干部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纽带,今年我们推荐塔河县和呼玛县各一名副县长,参加了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主办的“边境县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并推荐鄂伦春族副县长关金红到北京市丰台区挂职锻炼。

(六)认真作好各项临时性工作

1、完成了为民族宗教《年鉴》供稿工作;

2、推荐上报“民族教育”先进集体个,先进个人人,并撰写了先进事迹材料;

3、根据省民委工作部署,推荐上报了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为国务院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相关材料;

4、完成国家民委、省民委“兴边富民行动”万里行工作组来我区检查的接待工作;

5、为能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我局根据相关部门要求,组织人员参加了“行政许可法”培训,“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并参加了人事局组织的专业考试。

(七)认真完成日常工作

1、少数民族成份变更工作。按照国家、省相关文件的规定,在经过严格审查的基础上,今年,共办理变更少数民族成份9份。

2、开据少数民族学生减免学杂费证明工作。为少数民族学生能享受规定的民族优惠政策,今年,共为少数民族学生开据少数民族学生减免学杂费证明0份。

3、少数民族初、高中学生考试享受优惠政策资格审核工作。,全区有名少数民族高考应考生,共涉及蒙古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回族、朝鲜族等9个少数民族,我们在考前对这些少数民族考生的民族成份进行了审核;全区共有00名中考生,共涉及蒙古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锡箔族、俄罗斯族等0个少数民族,我们在考前对这些少数民族考生的民族成份进行了审核。

二、工作思路在取得成绩基础上,,围绕地委、行署提出的“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为指导,着重作好民族经济和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工作,根据民族工作的实际,确定了民族科工作要点如下:

1、加大对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结合“四五”普法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规,重点宣传《黑龙江省民族乡条例》、《黑龙江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四个条例,及大发[00]号文件。、重点指导两个民族乡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2、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做好少数民族人才的培

养工作。

社区民族工作调研报告篇5

【关键词】龋齿;患病率;对比研究;少数民族;学生

【中图分类号】R7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8)07-0658-02

龋病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是wHo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我国也将其列为重点控制的学生常见病之一。西南地区聚居着多个少数民族,由于交通、历史、文化等因素,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具有相对特殊的风俗习惯、饮食喜好和生活方式,这导致了其龋齿患病状况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解饮食文化具有相对特殊性的少数民族学生龋齿患病状况,笔者利用1995年和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苗、羌、哈尼、藏族学生的龋病状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掌握龋齿患病的特点、规律及趋势,为防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1995年和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龋齿数据资料分别来自《199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1]和《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2]。西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来自《2005年国家统计公报》。

1.2对象选取西南地区7岁、9岁、12岁、14岁、17岁5个年龄组的苗族(贵州省)、羌族(四川省)、哈尼族(云南省)、藏族(自治区)学生进行研究。其中,1995年调查4002人(苗族984人,羌族1030人,哈尼族994人,藏族994人),2005年调查4212人(苗族993人,羌族1143人,哈尼族1078人,藏族998人)。

1.3方法严格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要求进行龋齿检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

2.1.1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患龋情况2005年西南地区3个年龄组少数民族学生乳牙患龋率平均值羌族学生>哈尼族学生>藏族学生>苗族学生。其中,羌族男、女生乳牙患龋率最高,分别为67.53%和68.32%;苗族男、女生最低,分别为42.33%和37.37%。5个年龄组恒牙患龋率平均值哈尼族学生>藏族学生>羌族学生>苗族学生,其中哈尼族男、女生恒牙患龋率最高,分别为24.82%和31.97%;苗族、男女生最低,分别为10.28%和12.88%。见表1~4。

2.1.22005与199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患龋率比较2005与1995年比较,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乳牙患龋率有升有降,其中苗族和藏族学生平均值均出现明显下降,苗族男生由1995年的63.33%下降到2005年的42.33%,女生由56.00%下降到37.37%;藏族男生由88.62%下降到62.42%,女生由56.00%下降到37.37%;哈尼族学生出现明显上升,男生由1995年的28.33%上升到2005年的64.31%,女生由24.33%上升到56.70%。恒牙患龋率多数年龄组出现上升,其中哈尼族学生平均上升幅度最大,男生由1995年的5.4%上升到2005年的24.82%,女生由8.70%上升为31.97%。经χ2检验,乳牙患龋率苗族7,9,12(男)岁年龄组,羌族12岁年龄组,哈尼族7,9,12(男)岁年龄组,藏族7,9,12岁年龄组等,2次调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恒牙患龋率苗族12(男)岁年龄组,羌族14岁年龄组,哈尼族7(女),9,12,14,17岁年龄组,藏族12,14,17岁年龄组2次调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4。

2.2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龋均情况wHo根据12岁年龄组恒龋均,将龋病情况分为很低、低、中、高、很高5个等级,以0.0~1.1为患病很低等级,6.6以上为患病很高等级[1]。按照wHo制定的龋病流行程度衡量标准,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龋病处于很低水平(0.11~0.65),其中苗族女生龋均值最小(0.18),哈尼族女生龋均值最大(0.68)。

3讨论

2005年苗族学生患龋率(无论乳牙还是恒牙)相对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贵州省属于喀斯特地貌,水氟浓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龋病的发展[3];另一方面,龋病被认为是与经济发达相联系的文明病,在中国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患龋率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乡村远低于城市[4]。据2005年国家统计公报显示,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77元,低于其他3个省、区(四川省、云南省、自治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802元、2041元、2078元)。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龋均值处于很低水平,这可能与该地区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另外,民族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2005年与1995年比较,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患龋率有升有降,并以上升趋势为主,其中苗族和藏族学生乳牙患龋率出现明显下降,哈尼族学生患龋率(无论乳牙还是恒牙)出现大幅上升,这与《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近年来学生(汉族)龋齿的患病状况有明显改善”的报道[2]不太一致。这一方面表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龋病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口腔保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苗族和藏族学生对乳牙龋患的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其重点应加强对恒牙龋患的防治;哈尼族学生患龋率的大幅上升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说明该地区要切实加大龋病监测和防治力度。另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日趋精细,儿童青少年的食糖量增加,致使龋病发病呈上升趋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口腔医生相对匮乏,龋病监测力度不够,而且龋病发生后,也没有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龋病的发展,提示加强预防和治疗工作的紧迫性。同时,也提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防龋工作要同经济发展步伐保持协调一致。今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急需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健网络,建立牙病防治体系,加强口腔医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加强龋病监测,积极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活动,进一步推广使用含氟牙膏、实施窝沟封闭及非创伤性充填等防龋措施。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营养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意识的培养,控制糖类摄入量,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保护牙齿健康。

4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199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6-103,400-406.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7,773-801.

[3]蒋励,付舒礼.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6):494-495.

社区民族工作调研报告篇6

说这句话时,作为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郁德水,心情很显然一落千丈。

此刻,刚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调研归来的郁德水就坐在记者对面,似乎,他仍旧无法释然,因为,那片遥远的土地,以及那片土地上生生息息的人群,时刻都闪动在他的眼前,都在他心灵深处,铭刻着深深的记忆。

记者案头,是一份数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这是中央政策研究室2007年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个课题,在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及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郁德水的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艰辛奔波,如今,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2008年2月份的一天,穿越京城起伏的街道和行人,记者和郁德水相约聚在了一起。在他不算宽敞的办公室里,我们的话题,不断地辐射开来,从京城到沿海,到中原,到西部阔远的大地,以及生活在那里的羊群和牧民。

那一片遥远的记忆

2007年6月份,肩负着一份责任,年逾六旬的郁德水开始了他的行程,从内蒙到青海,到,到四川,到云南……在少数民族的土地上,留下了他深刻的足迹。

这一次,他不是游山玩水而来,一路上的美好景致没有挽留住他奔波的双脚。他知道,他该去的地方应该是偏远的乡村,应该是游走的牧场……那里很多地方没有公路,只能靠双脚去感受,肩扛着民族卫生这面旗帜,郁德水一步步走进了少数民族的庭院和草场。

他看到了什么?民族弟兄的卫生保健状况究竟怎样?

思维清晰、爽朗健谈的郁德水端起一杯水,轻轻地喝了一口,然后打开他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是一串串数据,以及他调研时的感悟。

他说,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国家是十分重视的,政府曾经动员和组织了大批卫生人员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长期的努力,成效有目共睹: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体质改善,传染病和地方病等渐趋减少……

还有,2005~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9.4亿元,对中西部地区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开展了卫生管理知识、传染病、急诊急救、检验、放射等专业知识的岗位培训。

今天,全国民族医药生产企业130余家,可生产国家标准的民族成药865种,药材230种,年销售额在50亿元左右。

“但这些,并非证明民族卫生事业已经可以让人乐观。”郁德水不无忧虑地说,“相反,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比如,少数民族农牧民的生活保障水平低,贫困发生率高达23.9%。他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基础设施状况较差、社会服务水平低、增收门路少。“温饱尚有问题,谈何卫生保健?”

比如,少数民族地区卫生基础薄弱,难以承担相应的医疗保健任务;民族地区的医疗床位、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远远落后中东部地区。

比如,截至今天,少数民族地区无村卫生室的行政村仍有1.5万多个,占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村总数的15.4%。即使有卫生室,也是“既看病,又煮饭,还是乡医的睡房”。

比如,地方病、传染病防治措施乏力,严重困扰着农、牧民自我发展;自治区常年流行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多达15种,总发病率300~400/10万,位居全国之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核病死亡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黑热病发生率占全国一半以上;四川省阿坝州6个县的大骨节病突出,患者多达4万人,大多数患者的劳动能力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艾滋病问题严重等等。

在调研中,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发现的这一系列问题,都束缚着民族卫生事业前进的脚步,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突出,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甚至,由于贫困和落后,由于卫生保健意识薄弱,在云南德宏州,吸毒人员和艾滋病感染者数目惊人,和艾滋病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影响到当地社会和谐与发展。

郁德水说:“这是一个可怕的缩影。”

我把温暖送给你

那么,我国民族地区的卫生工作究竟存在哪些先天不足?民族卫生事业的发展状态如何?地区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很显然,这是给2005年5月18日走向公众视野的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铺开的一个课题。

郁德水说,首先要看到真实的情况。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什么?

我国少数民族卫生事业四十多年的成就自不待言。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交通落后、能源匮乏等原因,医疗卫生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更是落后于发达地区。

“‘地域差’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积极面对,积极寻找缩小‘地域差’的路径,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也一直在努力,我们曾不只一次地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捐赠活动,在这一点上,我们把自己看成是桥梁和纽带。”

2005年6月19日,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和中科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向贵州、内蒙古、青海、宁夏等民族地区捐赠价值115万元的医疗设备。

2006年6月,在全国政协委员那仓活佛的倡导下,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偕长春英平制药集团公司、广东省药物研究所制药厂、广东逸舒制药厂、山东会仙药业集团等四家企业向四川省甘孜地区捐赠了价值100多万元的药物以及医疗器械。

在向四川省甘孜地区的捐赠活动中,协会领导和四家制药企业集团的老总,不顾路途艰险遥远,不畏严重的高原缺氧反应,从四川成都出发,连续奔波两天一夜,将药品和器材送到了位于海拔3600米雪域高原的甘孜县城。这一义举不仅感动了甘孜州和甘孜县的党政领导及医疗卫生部门的官员,更感动了甘孜县的广大藏族同胞。

2007年12月中旬,价值人民币50万元的医疗设备作为捐赠物资运抵到了自治区嘉黎县。

郁德水说,这是第一批物资,全是按当地提出所需的设备目录进行捐赠,2008年5月,将对自治区嘉黎县捐赠第二批资金50万元。

其实,在民族卫生工作方面,各级政府部门也一直在努力。

2005年1月,在已有13个县、市试点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基础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又再增加40个试点县。此次新疆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涉及53个试点县(市),占全疆总县(市、区)数的53.5%;覆盖农牧业人口630.5万人,占全区农村人口总数的49.5%;在53个县(市)中,参合农牧民542.8万人,农牧民参合率达到86.1%。

如今,全国五个自治区已建立起学科齐全、专业配套的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出了大批卫生医务人员,其中不少人已成为民族地区卫生战线上的骨干。

这些,都给民族卫生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

“只要国家重视,再加上各阶层的共同努力,民族卫生工作前景必定看好。”正在翻阅资料的郁德水信心百倍地说。

背着责任赶路

正如郁德水所言,如果仅仅靠捐赠,很多问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再者,我国还没有建立规范性的慈善救助和社会救助制度,社会上很多闲散资金,还不能科学有序地用于少数民族特困群体的医疗救助。尽管非政府组织包括各种商会、协会,特别是各类慈善组织,也不遗余力地以捐赠的形式参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但,很难从实际上解决问题。

他说,有些事情是协会能做到的,但有一些事情是职能部门的事,协会只能在调研的基础上,给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郁德水说:“民族地区的重要特征是居住分散、交通落后、看病成本高,所以建设的重点应该是村卫生室,这是民族地区卫生工作的一个重点。村卫生室最好列入卫生院建制,工资、医疗技术由卫生院统管起来,还有,有条件的要组建流动服务医疗车,直接到分散的居民点做诊疗服务,这样的方式,看似科技含量低,但能解决实际问题。

“还有,要拓宽高等院校培养少数民族高等医学人才途径,坚持以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需求为导向,稳定民族地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对于缺医少药问题,首先要支持和鼓励大型药品经营企业通过兼并和改造县(市、区)药品批发企业,建立基层药品配送中心,鼓励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向民族地区农村延伸;二是要充分发挥民族医药成本低、经济实惠的特点与作用,让当地农牧民能够享用祖祖辈辈都适应的药品;三是要加强对民族药的研究和开发,在原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加工,做成饮片、汤剂……

“协会的工作还很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6年6月,郁德水远赴四川省甘孜县,深入到乡、镇卫生院和一些村级诊所和藏民家中,对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做了详细的调研工作,以调研报告的形式上报了卫生部和国家民委有关部门。

2007年5月底,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在我协会承担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关于民族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情况”调研工作,远赴青海、新疆、云南、内蒙古、、海南等省、自治区,收集掌握了少数民族农村医疗卫生情况的一手材料,并进行整理汇总,于6月2日在中央政策办公室组织的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座谈会上作了重要汇报。

2007年6月5日,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卫生部农卫司、国家民委、民族卫生协会共同举办的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情况的研讨会上,协会提出了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看法和构思。

2007年6月20日,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卫生部、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再次召开讨论会,共同研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的调研报告。

2007年8月3日,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和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卫生部组成调研小组赴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研。调研小组实地考察、全面了解了青海省所属五县区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走访了贫困农牧民,了解到了他们的基本医疗保障情况。

对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是关系到少数民族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也是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工作的重点。

2007年,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把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新理念、高素质的社区护士工作首先列为协会“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发展支持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协会培训部开办了《社区专科护士师资培训班》项目,并得到卫生部批准,被认定为卫生部部级继续教育项目。

2006年,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与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为民族卫生中医药人才、企业和医院搭建交流平台。

2007年12月18日,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2007中医药发展论坛暨全国中医药品牌博览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再一次为民族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区民族工作调研报告篇7

自治区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说,这次大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富有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开得圆满成功,是一次团结民主的大会、务实奋进的大会。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说,大会期间,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等自治区党政军和生产建设兵团领导出席有关重要活动,听取大会发言,参加界别联组讨论,同各族各界政协委员交流互动,非常重视听取和了解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在会场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各族各界政协委员的充分信任,使各级政协组织和各族各界政协委员深受鼓舞、备感振奋。

回顾过去 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1月9日,新疆人民会堂内华灯璀璨,鲜花竞艳。象征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协会徽悬挂在主席台正中,十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会场上方悬挂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的横幅。

上午10时30分,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黄昌元主持当天的大会。

会议首先审议通过了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议程。

受自治区政协十届常委会委托,自治区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向大会报告工作。他说,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取得重大突破和明显成效的一年。实践证明,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作出的具体战略选择、重大决策部署,确定的奋斗目标、工作任务,提出的实现途径、政策措施是完全正确的,赢得了各族人民衷心拥护,为坚持不懈地按既定方向奋斗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年来,自治区政协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艾斯海提・克里木拜从发挥优势,履行职能,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建言献策;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推动民生建设贡献力量;精心筹备,成功举办,庆祝自治区政协成立60周年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加强指导,积极推动,全疆基层政协工作十分活跃;探索创新,注重实效,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逐步提高等5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自治区政协的工作。

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说,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全国政协十分关心新疆工作,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充分信任、大力支持政协工作,听取政协工作汇报,研究新形势下的政协工作,交办工作任务,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提案办理情况,为政协履行职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出席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议等重要活动,直接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建议,阅批政协建议案、提案、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信息,委员们的很多意见建议得到采纳,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强调,2012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实施自治区确定的具体战略,大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十分重要的一年。他分别从切实抓好学习工作、认真履行各项职能、继续关注民生建设、自觉维护团结稳定、积极推动政协事业等5个方面,对做好今年政协工作作出安排。

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强调,今年是本届政协的最后一年。政协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以履行职能的丰富成果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柯丽代表自治区十届政协常委会向大会作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她说,自治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以来,各族各界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政协专门委员会共提交提案1174件,立案1155件。截至2011年12月31日,提案已办复1153件,达到99.8%。

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应出席委员530人,实到491人,符合法定人数。

参会委员同心同向建言献策

大会期间,委员们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委员们在讨论中对过去一年来新疆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民生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大好形势表示充分肯定,对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备感振奋、充满信心,表示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主动发挥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牛汝极委员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思路清晰,内容丰富。令人感到欢欣鼓舞的是自治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非常不易,是全区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结果。报告对今年的工作思路、发展方式及发展方向规划明确,“稳中求进,进中求变”的总基调及“变中求快、求优、求效、求稳”的4个关键词非常符合我区实际,相信大家保持积极的精神面貌、精神状态,制定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托乎提・亚克夫委员说,去年是百姓得实惠最多的一年,也是民生改善最好的一年。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天然气利民、棚户区改造等22类80项民生工程,让老百姓享受到发展的成果。针对招工难、就业难等问题,报告也没有回避,符合客观实际。2012年自治区继续确定为民生建设年,相信老百姓会得到更多的实惠。

吐尔逊・依不拉音委员在发言时说,报告用具体的事例进行总结,过去的一年,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各方面工作推进卓有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在提高教育质量、注重教育内涵的发展上下工夫,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问题,积极探索新做法,为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撑。

李建宏委员说,今年要加强体育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全民健身调理和全面健身计划,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听后振奋人心。近年来,新疆冬季旅游、冬季户外运动不断加强,冰雪运动爱好者队伍迅速壮大,群众对滑雪运动的热情,也使得新疆冬季运动渐渐复苏。全国冬运会在新疆举办,将会从硬件设施和人才资源两方面提高新疆的冬季运动项目水平。

于德胜委员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历年来字数最少,却是最

务实的一份报告。在指标上略低于去年,体现了一个“稳”字。报告将保民生中的“就业”问题放在民生之首,这也是求稳的体现,没有充分的就业何谈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同时,报告中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开发大变革跨越式发展的当下,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提高真抓实干的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买买提艾山・托乎达力委员说,去年调研时,听到老百姓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我们感到很高兴。牧区的住房条件以前很差,现在住了新房子,老百姓的满意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虽说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坚信“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一切困难都可以解决,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大会亮点 新疆民族特色产业受到委员热议

本次政协会上,常委会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今年要“重点围绕发展‘好就业、快致富’、具有‘小产品、大市场’潜力的地方民族特色产业”进行调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讨论,提出对策建议。围绕新疆民族特色产业发展这个话题,政协委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下,新疆民族特色产业信心百倍,充满力量,迎来了发展的春大。

谈到新疆民族特色餐饮业的发展,促进新疆特色餐饮产业发展工作指导小组宣传组负责人马莉委员就很激动。她用了3个“首次”来描述新疆民族特色餐饮业的“受宠”程度:自治区成立以来我区领导首次把民族特色餐饮业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首次制定全区层面的餐饮业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以馕为突破口带动民族特色餐饮业走出去。马莉委员说,新疆民族特色餐饮经过长期与中亚、西亚、南亚的多元化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餐饮文化,特色美食数不胜数。但对于内地人来说,许多还“藏在深闺无人识”。

据马莉委员介绍,今年我区将在上海、北京等城市举办新疆特色餐饮展销推介活动,并计划在北京举办新疆餐饮博览会。相信不久的将来,“新疆民族特色餐饮不仅能走出‘深闰’,还会香飘大江南北”。马莉充满希望地说。

“柯赛绣”在新疆“绣”出一片天。新疆尼勒克县妇联主席毛菊旦・依那亚提委员把当地一些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刺绣互助组,并为刺绣产品注册了“柯赛绣”商标。为提升妇女们的刺绣水平,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拿出专项资金大力开展培训,并请来中国“刺绣皇后”姚建萍传授技艺,力争将“柯赛绣”打造成中国名绣。毛菊旦・依那亚提告诉记者,县里目前有1万多名妇女加入了绣娘队伍,人均每年增收2000元至3000元,技艺精湛的增收达万元以上。在新疆除了“柯赛绣”,还有木垒胡杨绣、阿勒泰金顶刺绣、和田那克西王地毯等众多民族特色手工制作业,正沐浴着党的春风雨露,满怀信心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依靠勤劳的双手圆了致富梦。

和田地区维吾尔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木衣丁・阿帕尔阿吉委员说,如果没有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就没有维吾尔医药流光溢彩的今天。据了解,我区目前共创办了48所维吾尔医医院或西医医院内开设维吾尔医科室,还创立了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和维吾尔医研究所,开展了医、研工作。不仅如此,随着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区的蒙医药等民族医药产业也在传统特色和优势基础上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认可,焕发出夺目光彩。

再接再励 落实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于1月14日上午闭幕。会议号召,自治区政协各参加单位、全疆各级政协组织和全体政协委员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敢于担当,抢抓机遇,不辱使命,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自治区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主持会议并讲话。

10时30分,闭幕会开始。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宣布,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应出席委员530人,实到440人,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通过了关于接受买买提江・艾买提、柯丽、买买提艾山・托乎达力3位同志辞去自治区政协十届委员会副主席、委员职务,艾努瓦尔等4位同志辞去自治区政协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职务申请的决议;通过了选举办法;通过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大会经过充分酝酿、民主协商,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新补选李湘林、巨艾提,伊明、刘志勇、约尔古丽・加帕尔4位同志为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阿不都等6位同志为自治区政协常委。

会议经过逐项表决,通过了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政治决议。

社区民族工作调研报告篇8

一、有效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报告中谈到,一年来,政协常委会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发展态势和国内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动态研究,努力增强建言献策的主动性、预见性、针对性,有效地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具体做法:围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多次举办经济形势分析会。

委员们提出,应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着力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强化科技支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创新发展中小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成果:选取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议政建言。一年来,共开展专题调研53项,组织常委、委员视察、考察团13个,立案并交办提案1800多件。

关注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厚民生才能聚民心,顺民意才能保民安。人民政协心系国事、情牵民生,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一年来,人民政协高度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具体做法:重点围绕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国际金融危机对职工权益影响等问题深入调研,提出将积极就业政策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建立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吸纳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等建议,许多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

二、积极引导政协委员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为稳定就业作出贡献。

1、围绕制定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政策措施,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和职业教育,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残疾人权益保障,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等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有见解、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

2、着力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开展建立健全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调研,研讨新形势下的社会和谐与稳定问题,妥善处理政协委员、统一战线成员和各界群众来信来访。

3、围绕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实施,加快少数民族自治州发展,宗教教职人员生活和社会保障,散杂居和城市民族工作,藏医藏药事业和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等问题,深入考察调研,为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实招、办实事。

成果:全年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67期,反映意见和建议1435条,提出相关提案1900多件,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

三、发挥优势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

一年来,全国政协认真学习贯彻同志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发挥人民政协独特优势,推动两岸同胞大交流,促进两岸各界大合作。

具体做法:以政协委员为主体,以河洛文化、书画艺术、京昆艺术、妈祖文化、黄埔精神为纽带,赴台举办展览、演出、研讨等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与台湾有关团体互访活动,增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1、在香港、澳门成功举办中国戏剧艺术传承与发展论坛、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书画展、“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光辉历程和重要启示”讲座等活动。

2、开展加强粤港合作专题调研,所提建议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3、支持港澳委员和有关社团在当地开展专项调研等活动,围绕更好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港澳金融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积极献计出力。

社区民族工作调研报告篇9

大边疆战略视野下的“问题”分析

中国西部民族事务管理

中国民族问题与边疆安全

美巴分歧和矛盾及两国关系前景

中印关系的若干问题

西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新一轮西部开发与研究型大学的使命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自然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发挥口岸在兴边富民中的作用

西部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实践研究

新时期西部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中国西部边疆政治制度安全研究论纲

西部地区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西部灾后农村社区扶贫的思考

西部大学生集体户籍管理问题研究

四川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的VeC模型分析

成都市人口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成都市残疾人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

成都市残疾人公共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残疾人的社会距离初探

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就业环境研究

四川省三峡外迁移民生计重建与社会融入研究

外来移民社会融合研究述评

从稳控到整合: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

汶川地震后成都市公民意识变化情况及其影响研究

社会工作对灾后社会建设的作用初探

非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伦理困境探析

试析发展政策的包容性特征

西北地区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研究

浅析我国反贫困政策的改革之路

西部民族地区个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解析

西部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

西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刍议

西部电视选秀节目的特色与策略研究

欧盟碳排放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西部大开发的立法完善与法制保障

西南地区民族纠纷的类型及法律应对

西部地方政府在中国—南亚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投资布局优化研究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西部地区跨部门政府信息整合与共享机制研究

西部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华蓥市的调研报告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股权投资基金基地建设

西部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寺无僧”问题现状及对策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内地会西南边疆传教活动述略

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转折点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区民族工作调研报告篇10

[关键词]苗学;百年;简溯

[作者]刘芳,女,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昆明,650111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08)01-0075-004

本文所谓人类学苗族研究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仅仅涵盖人文学科中的文化人类学学科范畴的苗族研究,它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并以文化人类学内容为主。历史上有关苗族的汉文记载虽然对人类学学科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严格的说不应在其列。就现在所拥有的人类学苗族研究成果,还没有一个人做出精确或基于精确的统计。因此,笔者只能在其研究的历史阶段和学科研究重要成果上做一个粗浅的梳理,以飧读者。

关于苗族研究,我们可以追溯到西方民族学的初期阶段。十八世纪的殖民风暴逐渐席卷全球,西方列强觊觎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方,尤其以西方传教士为先导,他们不远万里到东方社会播化他们的基督文化。鉴于东方主流社会对外来文化的强烈抵触,他们首先将视角转向东方社会中那些受剥削受压迫最深的少数民族群体,苗族即为其关注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通过一系列宗教活动,使部分苗族群众觉得在基督的世界里可以找到安慰、理解和尊重。因此,苗族地区的一些传教士,实际上有着双重的身份,其一是传教士,其二是文化学者。他们以其特有的文化素养撰写出了早期的苗族民族学作品,尽管它们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和主观色彩,但对于一个东方古老民族,毕竟被人提起并为世人瞩目,客观上揭开了人类学苗族研究的序幕。在随之以后的一百多年里,不论西方民族学者还是本土学者,对苗族这样一个少数民族群体的人类学研究和考察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归结起来,百年苗族人类学研究大概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早期西方冒险家、传教士对苗地和苗族各支系的一般描述阶段

法国耶稣会士迪・,阿尔德(DuHalde)曾到过中国,但他引用别人的记述,于1736年撰写了著名的《和中国鞑靼人的概况》(Decriptiondei'empiredelaChineetlatartarieChinois),其中有不少关于苗族的记载。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西方最早的带有学科研究性质的涉及苗族的人类学作品是英国军人布勒契斯顿(Blakiston.thomas.wright)1860年代所著《长江上的五个月》。其书中部分内容记载了苗族体质容貌等并有附图,尽管书中错误颇多,但却是有关苗族体质人类学方面的早期纪录,如果以此为肇始计算的话,那么苗族的人类学研究至今已经有近150年的历史。在这一个半世纪里,苗族人类学研究可谓走过了一个由外(国外)到内(国内)、由浅及深、由分散到系统、由白描到深描的过程。今天的苗族人类学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以本国和本民族学者组成的一个庞大的专业群体为基础,涉及人文、社会、自然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一些学者甚至将这日渐完备的研究体系称为“苗学人类学”。

英国最早关于苗族研究的专著的作者是伦敦教会的洛克哈特(Lockhart.william),他曾于1838年和1861年两次来华,前后长达二十多年,于1861年撰写了《关于中国的苗子或土著居民》一书(onthemiao-tszeoraboriginesofChina)。美国传教士格雷姆(Graham.D.C,汉名葛)对四川苗族著有多篇研究论文,其中所搜集的传说与故事的数量很多,为苗族研究提供了资料。美国的另一位传教士布里奇曼(Bridgrnan.e.C,汉名裨治文)于1859年将《黔苗图说》译成英文,对国外研究苗族起了很大作用,在其创办的《澳门月报》中,也刊登过不少有关苗族研究的论文。英国传教士克拉克(Clarke.S.R)在中国传教三十多年,对苗族、仡佬族等进行过不少调查,在他的著述中对苗族的历史、语言、传说、宗教以及习俗都有详细叙述,其代表作是《中国西部的苗和其他部落》(themiaotzeandothertribesinwesternChina)(1894年)。在东南亚及我国云南苗族地区传教的法国传教士萨维那(Savina.F.m),他研究苗族的历史,详细地描述苗族的语言、习俗、传说和,撰有《苗族史》(Histoiredesmiao),于1924年首次出版,1930年再版。1972年又再次印刷。英国传教士柏格理(Samuelpollard)著有《苗族的故事》、《在中国难于进入的角落里》、《云南北部的碉堡》、《云南北部见闻录》、《未被踏查过的中国地方》、《柏格理在中国》等书,不同程度地对苗族进行了研究和描述。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w.R.Geddes)1976年所著《山地的移民》(migrantsofthemountains),是他在泰国北部苗族山区调查的成果。书中对苗族的历史、经济、文化、习俗等都作了描述,其中的一句话,深刻地概括了苗族千百年来的悲惨命运和困苦的生活方式:“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人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

还有一些具有史料价值的著述:G.m.H.普莱费尔(playfair)著《汉文史料中的贵州和云南的苗族》(themiaotze0fKweichowandYunanfromChineseDescription)(1876年)、布罗姆汤(Brormton)著《对中国南部苗子部落的访问》(aVisittothemiao-tszetribesofSouthChina)(1881年)、C.贝伯(Baher)著《在中国西部旅行与调查》(travelsandResearchesinwestenChi-m)(1882年)等等,还有一些语言学方面的专著和字典。

二、二十世纪初期――中期,西方学者和早期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学者关注中国少数民族,对一些苗族地区进行的人类学调查和学术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和他的苗族研究著作。他在1902年到我国西南各省调查,1903年著有《苗族调查报告》(1935年译成中文)。书中对苗族历史、语言、体质、风俗、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他的这本人类学专著,至今对我国苗族研究仍具有较大影响,它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以及对专业的运用程度在现在的苗族人类学研究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书中每一章都是一个研究专题,而且是抓住了苗族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最为重要的领域:如历史源流、服饰、政治制

度、工具(劳动和娱乐)、人体测量等等。

早在1889年日本东京大学成立史学会,并出版《史学杂志》,其中也有苗族研究的介绍;1941年成立东洋文化研究所,该所以中国为重点,对东方各国及考古学进行综合研究,1943年开始出版《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1965年成立于东京的中国研究所,其出版物有《中国研究月报》、《中国研究所纪要》、《新中国年鉴》等。1978年成立了东方学会。在这些杂志中涉及不少我国少数民族的研究,苗族的研究也在其中。1948年在美国成立的“亚洲研究协会”,出版《亚洲研究杂志》,是对中国研究的重要刊物,苗族的研究介绍也在其中;英国1963年以利兹大学建立汉学中心、1968年开办了现代中国研究所,其东方和非洲学院出版的通报以及《大亚细亚》、《皇家学会会刊》等杂志也常有关于中国历史等方面的论著。近二十年来,西方关于苗族的研究主要以日本、美国、英国等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以个人侧重的研究形式进行。前苏联时期研究的东方语言学及民族学对苗族也有涉及。(前)列宁格勒大学的伊茨(p.φ.Htc),对苗族的研究还有不少专著和论文,如1960年出版的《苗族》(mro)。

上个世纪早期,随着我国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学科兴起,许多研究人员将社会文化研究深入到苗族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有:凌纯声、芮逸夫的《湘西苗族调查报告》、梁聚五的《苗夷民族发展史》、盛襄子的《湖南之苗瑶》、《湘西苗疆之设治及其现状》等,吴泽霖、陈国钧、杨汉先等对贵州苗族的研究,如《贵州短裙苗的概况》、《苗族中祖先来历的传说》、《生苗的人祖神话》、《大花苗名称来源》、《贵阳苗族的跳花场》、《苗族吃牯脏的风俗》等,以及林名钩、笑岳、王兴瑞、阮镜清等对川、滇、黔、琼等地苗族的考察,如《川苗概况》、《海南岛苗人的来源》、《广西融县苗人的文化》、《滇边苗族杂谈》等。另外,上个世纪中期,我国史学家对于苗族历史研究也有独到的见解,如范文澜、王桐龄等等。

三、本民族的知识分子对本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早期调查研究活动

在此当推湘西苗族学者石启贵为先驱。1933年他随同凌纯声、芮逸夫等人对湘西苗族进行调查,并在后来担任了中央研究院湘西苗族补充调查员,1940年写成《湘西土著民族报告》,1951年写成《湘西兄弟民族介绍》,1986年由后人将其诸成果合并以《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一书面世,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8月再版。解放后,从事苗族本民族文化研究的知识分子更是不断增多,队伍不断壮大。

四、上个世纪中期――迄今,国内外苗族研究的广泛开展

国外进展状况。解放后,国外学者利用我国流传出去的若干史料和研究成果,以及到东南亚一些苗族居住的国家搜集一些材料等条件,继续他们的苗族研究。50年代到70年代以后,苗族开始分散到世界各个地方,尤其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学者对东方这个古老民族的研究兴趣一直没有减弱。改革开放后,来中国大陆的从事苗族研究的西方学者大增,香港和台湾学者对大陆苗族社区也情有独钟。但是由于意识形态和客观条件等原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多有局限,因此,他们对中国苗族的研究实际上还处在“门外、门槛”的阶段。就苗族分布广泛、人口众多、内部千差万别的子文化特色而言,他们对苗族社区文化研究犹如蜻蜓点水。尽管如此,海外人士的有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仍有着一定的影响,如,路易莎(LouisaSchein)(美)80年代到中国研究苗族,其专著《少数民族的准则:中国文化政治里的苗族和女性》(2000年由杜克大学出版社出版)就为国内外苗族研究学者所关注。客观地说,由于我们对国外苗族研究人员及其研究领域的了解程度十分有限,以上评价难免偏颇。

在国内,随着建国初期全国范围内的少数民族识别和社会历史调查工作的展开,对苗族的研究力度亦随之加大,苗族主要聚居的省份和地区(湖南、贵州、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都撰写了苗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从五十年代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的少数民族“五种丛书”,更是全面汇集了有关苗族历史、源流、分布、社会、经济、文化、语言、习俗、宗教等方面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至今仍然是我们研究工作的重要蓝本。

改革开放以后,多学科、多视角相结合的苗族研究专著纷纷面世。目前我国学术界以及国外同行撰述的对我国国内有一定影响的苗族研究专著计有:《苗族史》(伍新福、龙伯亚)、《中国苗族通史》(伍新福)、《苗族文化史》、《苗族历史与文化》(李廷贵、张山、周光大)、《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再版)(石启贵)、《苗族女性文化》(王慧琴)、《百苗图校释》(刘锋)、《漂泊的家庭:苗族》(古文风)、《四川苗族社会与文化》(郎维伟)、《云南苗族传统文化的变迁》(颜恩泉)、《中国苗学》(石朝江)、《湖北苗族》(龙子建)、《苗族服饰文化》(杨正文)、《中国苗族服饰文化》(龙光茂)、《苗族服饰:符号与象征》(杨著)、《苗族》(石莉芸、李云兵)、《苗族图腾与神话》(吴晓东)、《中国苗族巫术透视》(罗义群)、《西部苗族古歌(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译丛第33辑)》(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鼓魂:西江苗族鼓藏文化田野笔记》(杨德培)、《四川苗歌文化》(古玉林)、《百苗图疏证》(刘锋)、《百苗图汇考》(杜薇)、《百苗图校释》(李汉林)、《锉刀下的风景――湘西苗族剪纸的文化探寻》(田茂军)、《民间思想的村落――苗族巫文化的宗教透视》(陆群)、《中老泰越苗族・蒙人服饰制作传统技艺传承国际研习班文集》(云南大学人类学系)、《在未知的中国》(东人达、东曼译)、《苗族:金平铜厂乡大塘子村》(殷永林主编)、《红枫湖畔的苗家》(贵州清镇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清镇市苗学会)、《陶比・李峰传:老挝这片是非之地上一个苗族人经历实录》(tobyLyfoung,anauthenticaccountoftheLifeofaHmongmaninthetrou-bledLandofLaos)(Dr.touxaLyfoung)、《凤凰之子・沈从文传》([美]金介甫,符家钦汉译)、《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吴一文)、《苗族银饰》(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博物馆)、《四川苗族古歌》(古玉林)、《贵州苗族教育研究》(罗廷华、余岛)、《生死之间――月亮山牯脏节》(徐新建)、《苗疆考察记》(徐新建)、《近代贵州苗族社会的变化》(游建西)、《唱“勒”苗族的巫辞――一个苗族社区的研究》(张晓松)、《苗语语法(川黔滇方言)》(罗有亮)、《梭嘎苗人文化研究》(吴秋林)、《百年高坡――黔中苗族的真实生活》(潘年英)、《跨国苗族研究:民族与国家的边界》(石茂明)、《越南苗族的文字:越南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个案研究》(HmongwritingSystemsinVietnam:aCaseStudy0fVietnam’sminorityLanguagepolicy)(阎幽罄Joakimenwall)、《乡土中

国:摆贝――一个西南边的苗族村寨》(彭兆荣文)、《印在老照片上的文化――鸟居龙藏博士的贵州人类学研究》(黄才贵)、《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丛书・台江苗族卷》(卢勋等)、《西江苗族妇女口述史研究》(张晓)等等……。在全国主要的民族研究、社会学、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类学术刊物上有关苗族研究的学术论文更是不胜枚举。近几十年来,苗族研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许多研究成果颇有见地,甚至是填补各种研究领域的空白之作。

最近,朱群惠和东曼正领衔主编“21世纪中国百部苗学文库”,其中已有十余部研究专著和作品面世,堪称进入新世纪以来苗学研究的集大成和典型代表。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兴起,国内专门从事苗族文化研究的网站在最近五年里发展很快,经粗略统计,迄至今日,国内有六个有相当水准的苗族研究专业网站,至于内容上涉及苗族文化研究的网站则为数众多,多数为中国民族文化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