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十篇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十篇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7:11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篇1

现代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生存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使企业具备长远发展的条件。作为企业,存在时间越长越应建立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机制。一是为了企业,使员工能够长期服务于企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力资源条件;二是为了员工,使企业能够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让他们自动自觉地提高生存技能。凡是建立了职业生涯管理机制的公司一定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谋求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但对于多数公司来说,职业生涯管理是一个新鲜的课题,仍处在不断探索尝试阶段。

职业生涯管理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核心人才固定的、可发展的、有助于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环境时,公司可以对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做出相应调整,减少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要求企业系统地评价企业内人力资源的需求,确保必要时可以获得所需数量且具备相应技能的员工。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要想获得必要的人力资源,就要为员工服务,对员工的发展负责,从而激发员工对工作负责的最大积极性。如何加强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规划之间的纽带关系呢?只有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搭建发挥才能的舞台,让企业从中找到所需的人才,获得优质的人力资源,实现员工进步、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的职业经历,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经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个人的成功,得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们普遍追求拥有健康的生理体系、健全的人格体系、丰富的知识体系、多方面的能力体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系、丰硕的职业生涯成果体系、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体系、丰富多彩的人生活动体系。

目前,很多企业的员工尚未接受相关指导、培训,应该让大家认识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职业生涯不是由一个人替另一个人去做的事,必须由他们亲自去做。只有员工个人才能知道自己的一生需要什么。而且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员工自觉的努力,这是艰苦的工作,他们可能会相信开发一个好的职业生涯是自己最大的兴趣,但真正去制定一个计划常常是另一回事。所以,公司有义务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使员工重新看待自身的工作,通过获得工作成就感,增强员工动力,自动自发地配合公司开展各项业务。

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应该遵循以下方法:

首先,作为企业,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为包括:

第一,建立方阵协同式组织结构,使组织中每个岗位都能清晰地了解每一项工作的上一道工序、下一道工序和需要协调的部门等;

第二,帮助员工作好本职工作分析,为个人职业生涯奠定目标基础,因为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实施;

第三,建立企业教育培训计划,以培训、讨论交流、实践锻炼形式开展,使得个人、企业、社会均受益,只有形成三者利益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职业生涯;

第四,搭建员工职业发展平台,提供发展信息、提供任职机会,维护企业人员整体积极性;

第五,岗位轮换制度。

其次,作为员工,若想在职业生涯上发展,必须做到:

第一,应知道企业的发展方向,希望在企业的发展中充当重要角色,要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确定个人职业生涯的时间坐标,为每一个发展目标都标记两个时间,即开始行动的时间和目标实现的时间;

第二,根据个人情况,编制职业生涯规划,共包括十项内容:题目和时间坐标、职业方向和总体目标、职业环境分析结论、企业分析结论、角色(贵人)及其建议、目标分解、成功标准、自身条件及潜能测评结果、差距分析、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第三,进行职业生涯现状分析,包括:姓名、职务、职务职责、职务能力要求(细分):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已具备能力、现欠缺能力(细分)、改进方法及实现时间(一定要有可操作性);

第四,尽可能发挥才能,达到目标,人的自我实现就是潜能充分发挥的过程,需要不断有创造性成果予以证明,创造性从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时就应得到体现;要敢于制定没有前人经验的奋斗目标;

第五,熟悉和掌握自己所处领域中的最新技术及方法;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168-03

高职院校不断扩招,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率,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受到社会、学校及学生本身广泛的关注。

一、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职业的选择、适应、发展进行设计和规划。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明确发展目标的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1.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明确方向。学生在择业方向上具有盲目性,职业生涯规划能让学生细致地分析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把握好总体方向。

2.帮助学生成长和成才。受学校自主选课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程选择上趋向拣易弃难,造成知识体系失衡,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弱化。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学生围绕职业目标和理想,扎实掌握相关知识,打造职业特质,实现成长成才。

3.帮助学生强化就业心理素质,摆正心态。学生获取外部信息较少,往往在面对多变的就业形势时会显得无所适从、紧张不安。职业生涯规划能够督促学生关注形势变化,从而获得更多外部消息,让心理准备更加充分,摆正心态,强化心理素质。

4.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生择业不准确,不能发挥最大潜能,造成资源浪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适岗择业,从而实现学生与用人单位双赢,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针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如表1至表4。

归纳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部分高职院校视职业生涯规划为形式,仅有提供就业信息、开设指导课程等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把握其深层意义。

高职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率普遍较低,没有明确其重要性,对其关注度不高。加之学生缺乏人生阅历、经验,对职业发展方向的思考不透彻。即便学校开设此课程,通常也会出现学生漠视授课内容,不认真完成课后任务、敷衍测评等情况。

2.高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完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专业化不强。学校多安排各院系分管就业的教师负责此类教育,师资分散,规划理念、重视程度等差别很大;二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不科学。学校多倾向于“填鸭式”的理论授课方式,对课程后的配套实践活动设置不足。

3.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存在偏差。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存在的偏差主要有:一是混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多强调如何择业,而职业生涯规划还要考虑就业后的发展、满意度等;二是重技能强化,轻自我提升。高职院校较重视对规划的步骤、技能培养,忽视提升学生自我能力的价值;三是价值观被曲解。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被曲解,学生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偏向物质、权力,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受到影响。

三、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对策

解决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要从学生、学校、社会等方面共同着手,发挥联动效应。

1.从学生本身着手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本身着手改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

(1)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前应接触相关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尽早认识这一理念,了解其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帮助做好规划;或者在进入高职院校初期,尽早让学生了解有关内容,使这一概念在学生心中更加深入。

(2)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首先,学生要树立对自己负责的观念,不要流于形式或指望别人来为自己制定规划;其次,学生要树立切合实际的观念,不能一味追求理想中的“最佳规划”,必须脚踏实地,并且要学会变通;再次,学生要树立长期规划观念,用动态的方式,在发展过程中,随着阅历、经验不断丰富,及时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正确分析职业与自我。学生要科学、细致地对自己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方向、性格及能力等,明确优势和特长、劣势和不足等,实现个性化规划设计;同时要充分分析职业,根据职业本身的行业性、岗位性等特点进行判断,了解现状和发展前景,做到人与职位互相匹配的规划,避免规划中的盲目性。

2.从学校着手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从学校方面探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思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提升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化。首先,要强化师资队伍,配备充足的专职教师,集中师资力量,统一认识、理念及操作体系等,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其次,要建立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学校要分阶段、连续性地向学生渗透职业教育,做到时时讲解和强化、时时跟踪和检验;再次,学校要充分认识职业测评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引进合适的测评方法,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测评服务,并提供建议和指导。

(2)依据学生个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学校要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应当选择分类别、分层次、分级别的方式进行指导,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确定发展定位。教师在职业测评的基础上,采取面谈、询问等其他测评手段作为辅助测评依据,结合外部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需求。

(3)优化课程安排,加强理论结合实践。学校应积极拓展课程形式,在深化理论课程的同时,加强实践教育。通过建立相关实习、就业、创业基地等,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切实地感知体验效果,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强化其职业针对性和专业性。学生与职场人士的交流也能够帮助他们认清发展方向,减少职业生涯规划盲目性。

3.从社会着手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检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用人单位和政府机关都要参与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来,用人单位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关系,与院校共同开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提供便利的条件,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政府部门要提供充足的就业资源,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视,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深入领会其重要意义,正确看待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及整个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美)JeffreyH・Greenhaus等.职业生涯管理[m].王伟,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篇3

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明确发展的方向及目标、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还有助于推进当前的高职教育改革。现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及有效性,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自身的兴趣、特长、不足等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根据设定的目标,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努力以实现目标。在应对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时,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高职学生挖掘出自身的潜能,提升就业时的竞争力。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明确其在校期间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初入大学,高职学生一般对自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没有清楚的规划,这时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明白每个阶段应该学什么,应该做出什么努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发挥潜能,提升自身就业时的竞争力。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一个深刻了解自己的过程,通过挖掘自身的兴趣、性格特征、能力等个人素质,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可以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参与相关培训和实践,不断锻炼自身能力、克服自身弱点、激发自我的潜能,以此提升综合素质。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有效避免择业时的一些误区。目前,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一些学生只想在大城市发展,不愿意去小城市,一些学生只愿意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不愿意去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工作;有的学生未考虑自身的专业、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盲目的选择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有效选择适合自身的工作。

第四,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推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学校须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须不断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深刻考察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学校需要根据市场的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更新,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毕业生。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目前,我国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分别包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向不强、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支持不够。

(一)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

当前各个层面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存在着严重不足,首先是社会层面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活规划的认识存在着不足之处,包括社会公共机构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向不足,企业层面对于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第二,家庭层面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家庭层面未能对子女的职业意识培养提供相应的引导;第三,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存在不足,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认识普遍存在不足,未能对学生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第四,高职学生个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存在着不足,未能有效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

(二)职业生涯规划导向不强

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导向有助于高职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目前在导向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包括社会舆论的导向模糊,媒体等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报道,未能发挥出正面的宣传作用;家庭层面的引导不足,大多数父母不仅未能对子女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反而常常会有一些错误的引导,比如引导子女更多的关注职业的高低贵贱、工资水平的高低;高职院校导向性不足,高职院校未能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做出一些课程内容的调整创新,未能帮助学生充分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等;第四,高职学生自身缺乏目标,缺乏自我评估的能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支持不够

职业生涯规划支持不够,主要体现为学校层面教育的不足,目前高职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活规划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上面,未能全面地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教育。并且,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师资队伍水平不足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职业生活规划的指导能力较差,比如在面对学生个性化的问题时,教师的指导缺乏效率。学生方面,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不足,学生缺乏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未能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等。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对学生长远发展、社会的更加和谐均具备着重要的意义。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均要认识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且要意识到自身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重要性。学生个人也要认识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通过分析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工作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断努力。

(二)优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学校层面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进行优化,首先是师资队伍的建立,高职院校可聘请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研究较多的老师,或者可以与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合作,对现有的职业指导老师进行系统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素质。同时,学校须开设更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对课程进行调整创新,以期对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三)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高职学生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应主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首先高职学生需要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全面客观的了解自身的情况,合理地对自我定位,以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同时,根据职业环境等的变化,对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最重要的是,学生制定了相应目标,需要根据目标,不断地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升相关的知识技能,以最终实现制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一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职教论坛,2007(08)

[2]万庆元.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创新研究

一、前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长,我国逐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社会各层面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另一社会矛盾也日渐凸显――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专业和就业不匹配、就业难、就业环境低于理想预期而导致频繁跳槽等现象频发。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对以后自己从事职业及方向有所了解的第一个环节,而这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对学生今后生活、进步和成长的影响巨大。在我国知识产权尚不完善、文化产业不够发达的社会环境下,艺术类高校学生所面临的职业竞争更为残酷,针对艺术类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艺术类高校更应该重视对艺术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地去了解、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问题,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模式。在对艺术类就业岗位的现状、艺术专业的特点、艺术生的个性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对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提到日程。高校就业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创设机会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职业素养,提高其专业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研究,创设条件,激发个性优势和内生动力,以使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力,发挥技能优势,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职业价值。

二、艺术类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艺术类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由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校开设的时间较短,多数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式都感到陌生,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精髓。许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教师只是把它当做一门公共理论课来进行简单的讲解,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特别是对艺术类学生的重要性;2.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针对性。当前,多数高校都没有建立一个系统而又具有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多数高校都是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当做一门公共课来进行教学,老师在教学时只是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不管他们是否知晓其中的意义,而再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也只是把这门课程当做修学分的公共课,很少与老师互动,私下也很少与老师交流、探讨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3.高校素来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程的老师。因为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起步晚,同时高校一直以来也不也是特别重视,因此,专门从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师资是匮乏的。而艺术类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教师更是稀缺,这也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达到社会的要求。

三、关于创新艺术类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研究

艺术类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开设前,应该在学生间进行调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需求,在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下来开设相应的课程。同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学生设置出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这就需要艺术类高校在以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基础上来进行创新研究,设置出既符合学生需求又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1.增强艺术类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重视。高校领导要切实引导艺术类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并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处,激发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热情,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科学的职业规划体系,以便他们能够有计划、有目标的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做出规划;2.要建立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课程。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有层次、有计划的进行教学,建立起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以便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要有专业且师资雄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艺术类高校必须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队伍,这些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开设针对艺术类学生的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不断地创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使得其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并且能够使学生、高校及社会都对此课程感到满意,这就需要高校加大对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要重视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积极的职业观,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品质,以便他们在将来的求职路上能够稳妥并淡定的处理在求职及职业中所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学会管理并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为自己的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及安排,并为将来绘制好蓝图。

【参考文献】

[1]欧阳琰.艺术类高校职业规划指导――基于马克斯主义实践观[J].华章,2012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篇5

一、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我校2012级房管、电梯、物业管理、建筑工程等专业的500名顶岗实习后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学生实习后对自身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认知情况;二是学生对用人单位所需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认知情况;三是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评价,包括意见和建议。

问卷收到后,首先对问卷进行检查,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收到有效问卷500份(其中男生260份,女生235份),有效率达99%,然后利用百分率统计方法对所有题目做出统计和分析。

1.学生对职业方向认识不清,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对自身职业发展缺乏清晰定位。

表1学生对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认知情况统计表

你知道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吗?比例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你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改变你的职业方向吗?比例

很清楚35%不会,我会继续在现岗位工作下去35%

比较了解20.2%不清楚,暂时还会留在原有工作岗位18.2%

知道一点14%不清楚,会去另外找其他工作31.8%

不清楚30.8%会,会改变原来工作方向15%

在校时,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规划吗?如:毕业后做什么?比例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你认为有必要在中职学习时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吗?比例

有非常详细的规划28.3%有必要,有利于为今后工作做准备57.6%

有比较粗略的规划38.3%随便,无所谓20%

偶尔想一下22.4%没必要,浪费时间22.4%

从来没有想过11%

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职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认识还较模糊。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仅有35%的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表示很清楚,也选择不会改变职业方向,会继续在现岗位工作下去;而高达31.8%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46.8%的学生表示会选择改变原工作方向。由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学生步入职场实习一年以后,显得迷惘,出现频繁跳槽和换工作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模糊,对自身职业发展仍缺乏清晰定位。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57.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中职学习时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20%的学生认为随便,无所谓;22.4%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教学中,虽然有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但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对规划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致使规划未能落到实处。

2.学生对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全面认知和了解。

表2学生对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认知情况统计表

你认为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地位重要吗比例你了解所从事职业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吗比例

重要,用人单位很看重35.5%很清楚27.8%

一般,有就更好,没有也无所谓45.2%比较了解26.9%

不重要,用人单位不看重19.3%知道一点16.9%

你认为用人单位关心以下哪些素质能力?(多选)比例不知道28.4%

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42.2%你认为用人单位关心以下哪些职业道德?(多选)比例

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38.9%爱岗敬业,忠于职守69.9%

分析判断能力21.6%遵纪守法,诚实守信38.8%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5.4%和睦互助,团结协作33.3%

独立工作能力78.9%勇于竞争,不断创新27.3%

团队合作精神38.2%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认知比较肤浅,缺乏深入的了解,并且未能与自己以后职业发展较好地结合起来。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16.9%的学生表示知道一点,26.9%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只有27.8%的学生很清楚,而28.4%的学生表示不知道。69.9%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关心的职业道德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而关于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勇于竞争和不断创新等方面不太重要。从而导致在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不适应工作环境、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在工作中违反规章制度、职业素质不高,甚至个别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不遵守职业道德而出现违纪违法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专业技能学习是第一位的,忽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78.9%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关心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独立工作能力,而认为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职业素养不太重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关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空泛,作为德育教师在教学中虽有所引导,但效果不佳。

3.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表3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评价统计表

你认为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你的帮助有哪些?(多选)比例你认为中职期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能否解决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各种就业问题?比例

帮助认识自我65.8%能18.2%

帮助认识职业和就业66.4%不能14%

帮助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60.8%能打下基础67.8%

帮助掌握求职技巧(制作简历、面试准备等)85.5%你认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多选)

比例

帮助了解熟悉就业政策70.3%课堂活动教学为主75%

帮助形成合理的就业观60.32%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为主35%

帮助获取就业信息65%到相关企业或实习基地学习为主48%

专家讲座为主33%

调查中发现,85.5%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掌握求职技巧(制作简历、面试准备等方面)有帮助;65.8%的学生认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能可以帮助认识自我;66.4%的学生认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加深自己对职业规划和就业的认知;67.8%的学生认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能为解决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各种就业问题打下基础。这说明现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帮助学生就业、并确定可持续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于学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两年的在校学习和一年的顶岗实习,你能对学校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吗?比如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形式不够丰富,致使课堂枯燥,缺乏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削弱了学生对其的兴趣。二是教学评价形式多样,但流于形式,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所提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建议是:75%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采取课堂活动教学为主,并希望采用在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到相关企业或实习基地学习和专家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41.3%的学生认为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比较好。

二、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的对策

1.加强职业理想的教育,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发现,28.3%的学生对未来职业有非常详细的规划,表示只有粗略规划或没有规划的学生合计占到总数的71.7%。可见,中职学生虽然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所思考,但是多为空想,却无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在实习中出现当工作实际与职业目标不相符合的情形时,导致轻易改变职业方向、频繁换工作现象。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中,首先应该通过一些名人故事、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为了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德育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走访优秀毕业生、企业专家的形式,从这些成功的个案的成长经历中,吸取经验,感受到职业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只有在自己确定的职业方向中踏实、积极和坚持,才有可能实现。尤其作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起点低,相对于大学生而言,在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职业方向上要有所发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且坚定不移地长时间坚持。

在职业目标的引领下,结合自身个性特点,制订出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知自我是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对自我的认知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活动教学,还可以通过引入专业职业测评的资源,如:mBti职业测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测评报告,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等,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优势、劣势和潜能。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找到自身与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据此再制订出具体可行的职业发展措施。职业目标的实现,需要规划能够落到实处,并且注重规划的自我管理,摆正心态,坚持下去。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职业规划的管理和评价,为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督促自己自觉践行职业规划,激励自己不断努力。

2.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调查发现,仅有35.5%的学生认为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地位很重要,而64.5%的学生认为一般或不重要。可见,学生对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都还是停留在较为肤浅的认知上。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应该贯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整个过程。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也才有职业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不仅应学好专业技能,还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多走近社会、走近职业,通过兼职、走访企业、行业调查等活动,加深对职业和行业的认知,在课堂上再进行分享、交流,让学生深刻体会并感受到企业需要的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

不同的专业,对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德育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如:我校房管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是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交流、沟通等。职业素质要求是熟悉房地产销售的基本流程和房地产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房地产中介人员资格证;能吃苦耐劳,心理承受能力强等。学生了解以后出来工作所必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后,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为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搜集一些本校毕业生实习和工作的案例,了解到该专业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总结,以具体的事例来加深学生对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认识。另外,德育教师要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的优势,组织学生走访、调查和参观相关企业的实践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从而对照自身,制定自身行动计划,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于表现性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多沿用传统的模式,依赖教师讲授为主,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仅停留在课堂范围,未能有效结合企业资源,缺乏实践参与性和针对性。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与探究、活动体验法、情境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完成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如在教学中,对就业形势的认识、职业与外部环境的认知,让学生通过小组搜集资料、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因为这属于共性的问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其中。通过课前的走访调查,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予以指导,集中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在“职业目标与职业发展路径”部分,可以通过选用我校毕业生的典型案例,结合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通过这些熟知的人或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单纯的理论说教总是不如亲身体验来得生动深刻,《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很多知识一定是通过实践和体验获得的。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可以应用“学习活动任务书”,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成果评价为激励,将教师的被动“教”转化为同学们的主动“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共分为11个专题,以“学习活动任务书”的形式呈现。每个专题包括“课前探索”、“课中分享”、“课后拓展”等环节,根据教学进程完成相应部分,让学生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使他们能了解专业,确立职业目标和制定职业规划,留下成长的轨迹。

同时,职业离不开企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应该让企业资源进入课堂,作为德育教师,要善于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可以将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两者结合起来。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如:简历的制作和模拟面试仍然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对于较为实际的内容,如:职业道德规范、专业职业认知等内容可以请企业的行业专家或者校友进行讲座,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也具有较强的实践参与性和指导意义。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篇6

摘要本文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状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文章首先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不够专业以及贯彻落实情况不够理想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现状,然后又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议,即: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员工职业发展理念、注意遵循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切实提高职业规划工作专业性以及构建长效的职业发展机制,确保规划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企业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一、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现状

1.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针对国内2100多家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企业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和员工都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以致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多数仍为空白或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员工的个人成长和企业人才素质队伍的构建。

2.现有的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不够专业

部分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科学、合理、有效开展规划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虽然部分企业具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意愿,但却往往因为缺乏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技巧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这些企业现行的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不够专业,无法真正发挥员工企业职业规划管理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3.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不够理想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落实情况不够理想的问题,也是目前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常见状况之一。某些企业即使构建了一系列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相关的制度,制定了与此相对应的一系列的措施,但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却很难落到实处,虽然这些制度和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但是却往往缺乏必要的后续跟踪和反馈完善,而难以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不但浪费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还影响了企业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做好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员工职业发展理念

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员工职业发展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领导的重视。企业领导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视,关系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人员的配备、资金的投入等诸多关键性的问题,因此,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首先就必须要得到企业领导层来倡导和支持;其次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领域,只有提高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重视程度,才能在工作具体开展落实的过程中得到其积极的配合帮助,才能够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最后是企业员工的重视。员工是企业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只有让员工切实了解和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够让员工积极、主动、能动的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去,因此,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员工职业发展理念,获得企业员工的重视和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点。

2.注意遵循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切实提高职业规划工作专业性

要切实提高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开展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遵循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概括说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如下几个:

首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原则。长期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开展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根据企业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将规划管理工作融入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之中。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切实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长效性。其中,横向主要指的是企业的各级组织、管理层、决策层以及普通员工均要积极的参与进来,而纵向则主要指的是,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应贯穿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整个过程。

其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动态性原则。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动态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制定和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具体措施时,不应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与员工职业生源相关的因素的变化和发展,并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和发展,对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

最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差异性原则。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差异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应根据企业的不同、环境的不同而相应的有所不同;二是,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应充分尊重员工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员工个人情况的不同,而要相应的有所不同。

3.构建长效的职业发展机制,确保规划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只有构建一个长效的职业发展机制,才能够确保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而要构建长效的职业发展发展机制,不但要切实执行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措施,注意及时发现并纠正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错误,还要注意通过监督机制、反馈机制以及评估机制,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的工作,让企业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更贴合企业的实际,以进一步促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在企业的顺利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詹重舫,张玉华.与时俱进:快速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3(04).

[2]岳昕,马蔚然.试论人才"过剩"与职业生涯规划.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4).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广东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规划亦称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情况及所处的环境,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通道,并采取行动和措施,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主要通过包括自我认知及其水平、职业价值观、对影响生涯的诸种因素的了解和分析、对个人生涯成功的计划和把握等。

职业规划的目的在于引导个体对自己进行探索,引发对未来职业的思考,从而在职业定位、职业选择时有明确的指向,并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深入探索自我的基础上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提升进行生涯规划和决策的能力,从而自觉地关注自己和自己的潜能开发,促进自己的生涯成熟,达到个体的全面发展,让生命展现更为丰盛的意义。因此,这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

广东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以往更强调岗位的合适性和胜任力,更注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职业创新发展能力,对大学的教育教学和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广东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广东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一)主动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薄弱

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职业规划很重要,在“你认为职业规划重要吗?”这一问题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占63.53%%,“重要”的占31.8%,共95.33%。但是,在问到“你了解职业规划吗”,“非常了解”的仅占5.3%,“了解”的占23.5%,“不了解”的占46.6%,“非常不了解”的占24.6%;在受调查群体中,只有36.85%的同学真正做过职业规划;在问到“你是如何做职业规划的”这一问题中,“自己主动去做的”占18.4%,“学校和老师要求做的”占68.9%,“随意去做的”占12.7%。从调查中显示,大学生们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是主动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非常薄弱。

(二)自我了解不足,专业与兴趣的矛盾明显

调查显示,对自己的个性、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等核心内容“非常了解”的比例分别为:50.45%、60.73%、42.16%、33.5%;“非常不了解”的比例分别为18.32%、13.67%、33.89%、29.8%。只有16.67%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非常强;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判断:“非常强”的占18.5%,“较强”的占25.5%,“一般”的占34.5%,“不了解”的占15%,“没考虑过”的占6.5%。

在问到“你对自己现在所读专业的喜欢程度”,“非常喜欢”的占21.47%,“喜欢”的占38.54%,“不喜欢”的占30.54%,“非常不喜欢”的占9.45%。“你对自己现在所读专业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的占20.6%,“了解”的占36.5%,“不了解”的占32.4%,“非常不了解”的占10.5%。可见专业与兴趣的矛盾明显存在。这主要是因为,高考时填选专业,一是学生选择专业的随意性较大,二是有很多是由家长决定的,家长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现象来选择专业,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性格。学生所读的专业不是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到学校后,才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兴趣不一致,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未来发展的目标与信心。

(三)职业环境探索肤浅,重规划不重实践

对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的相关要求非常了解的占28.65%;对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在其行业中的发展趋势非常了解的占30.5%;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非常清楚的占31.34%,对职业环境的认识和了解主要来源于:“网络”为43.35%;“课堂”为11.52%;“讲座”为15.67%;“社会实践”为8.67%;“没考虑过”为20.79%。

在问到“针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有参加过社会实践吗”,回答“经常”的仅占11.5%,“有3次以上”的占26.5%,“有1-3次”的占23.5%,“没有”的占38.5%。

从以上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对职业环境的探索和认知不深入,缺乏实践。很多信息是通过网络而获得,缺乏“身临其境”和“眼见为实”,因此,职业规划多为“纸上谈兵”。

(四)职业决策盲目,价值取向偏差

在问到“你是什么时候确定自己毕业后的职业目标的”,分别有32.65%、43.38%的同学是在大三、大四确定的,只有12.62%是在大一确定的。在面临职业选择时,考虑因素最多的排列是:发展机会、薪金丰厚、父母意见、稳定有保障、社会地位、个人兴趣及特长、专业优势。其中,女性同学在考虑职业选择时,更注重“父母意见”和“稳定有保障”。

(五)学校重视度有待提高,专业师资缺乏

“你对学校的职业规划指导是否满意”,“非常满意”的占15.3%,“满意”的占26.6%,“不满意”的占41.2%,“非常不满意”的占17.9%;“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辅导的老师是”,“专职老师”的占1.8%;“辅导员”的占43.8%,“就业中心工作人员”的占54.4%。

三、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

职业生涯规划,它关注个体的兴趣、价值观、能力及性格,关注个体内在的潜能挖掘,关注个体在职业环境中的适应度和匹配度,它实质是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是个体追求理想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这里既有职业对人的一般性要求,如职业理想、态度、责任、良心、信誉等;也有特定职业的职业规范对人的特殊要求,如职业技能、纪律等;还有个体特质是否适应职业,如兴趣、爱好、能力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其特殊性。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关注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竞争力和持久力,高校应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把它纳入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导向功能,如树立职业理想,确立职业目标;具有激励功能,如了解自我的优劣势,增强自信心;具有约束功能,如行业的规范和职业道德的操守等等,因此,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融性,互相渗透,成为大学生良性成长的“法宝”。

(二)系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建立以系统性课程为主体的指导体系

目前,导致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主动规划的能力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及完整的课程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从而不能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意义,没有掌握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因此,应建立以系统性课程为主体的指导体系。

系统性课程应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连续性和全程性,即课程的设计应贯穿大学四年,也应重视其阶段性和层次性,即在每一个年级,它的课程又是不一样的。同时,根据课程的设计,相对应地开展体验活动,如测评技术、职业规划工作坊、人物生涯访谈及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活动和实践,深化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认识,帮助大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不断澄清自我,探索职业世界,提升自主职业规划能力。

同时,要做到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引导大学生清楚所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培养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要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是实现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条件。

2.建立个性化服务体系

从职业生涯的角度看,每一个个体都是世界上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的背景、情感、认知和风格,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注意个体的差异性,分类而教,因材施教。而现实的教学和辅导中,不分行业、专业、岗位、个体兴趣等,多以集中授课、团体讲座、统一活动为主,形成“一锅煮”的局面,致使学生个体自我了解的程度不深,职业探索的动力不足,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在就业市场上疲于应付,在工作岗位上匹配度不够,最终将导致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上可持续性不强。因此,建立个性化服务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3.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条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它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涉及到个体职业理想包括职业信念和职业目标等、自我认知包括职业兴趣和价值观等、职业认知包括行业动态和职业变迁等,还涉及课堂教学、测评技术、职业咨询、素质拓展等专业化要求。从目前的人员配备来看,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群体主要是学生政工干部和心理咨询老师,这些教学者和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少专业化师资,已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对原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并取得相应资格;二是引进专门人才,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注重社会实践,调整职业规划和价值取向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结合自己的专业、职业目标进行社会实践是非常必要的。社会实践是检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提前深入了解职业环境,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度;还可以让大学生捕捉到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和职业的具体要求,从而充分认识职业世界,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树立危机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个人职业的发展方向,减少职业决策的盲目性,不断调整职业规划和价值取向。

(三)强化省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1.建立科学的监督和评估体系

科学的监督和评估体系,是省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功能的集中体现。制定评估标准,运用行政手段,有针对性地对各高校开展督查和评估,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促进各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并引导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活动朝着规范、系统、良性的方向发展。

2.积极推进“本土化”理论研究

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的理论是引进国外的,属于“汉化”型,有些理论和技术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不符合高等教育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运用这些理论和技术过程中,会引起许多心理的冲突。因此,应根据我们的现实需要,组织有关专家积极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本土化”理论研究,编写更适合国内大学生特点的基础性教材和辅导性教材,增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发挥家庭教育的“桥梁”作用

在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家庭教育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而言,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行业及职业时,家庭教育要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并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成强大的合力。

参考文献:

[1]滕远杰.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思路.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1).

[2]李向明.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体性辅导策略.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

[3]江岳.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8).

[4]李荣华,高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对策.教育探索,2009,(2).

[5]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教育探索,2008,(1).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G647.38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身对于就业有着较高的期望,希望自己可以快速得到社会的认可,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缺乏工作经验,对就业的认知不够,而且缺乏相应的职业生涯准备工作,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大学生的无法顺利就业,造成了企业招人难、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境地。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逐渐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成为提升就业指导工作职能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来自于扩招带来的大学生毕业数量的绝对增长,一方面来自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指导滞后,停留在只为毕业生提供单一的就业指导,缺乏全面的系统指导三是大学生对个人和职业了解不够,没有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据中国人民大学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目前52.9%的高校在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7.6%的高校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仅为就业准备的就业指导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由于大学生很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用于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上。问卷调查@示,205位大学生中不知道、不了解职业规划理论的有125位,占61.3%。这种状况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西方国家的就业指导从学生上小学开始,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是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即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对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了解自我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传统的就业指导限于就业服务,侧重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等,强调就业观的重要性,属于被动的感知,很难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远离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应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服务。职业生涯咨询是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提供求职、择业信息,论坛交流等,引导学生根据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

(二)规范就业指导的内容

常规的就业指导内容局限在政策性的指导,缺乏深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发展”教育理念,也不可能实施科学的就业指导。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策略。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1.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只针对毕业生,对非毕业生以及就业之外的环节缺乏指导与帮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对于大一新生,应着重就业形势的认知及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应着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对涉及就业方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对于毕业生,侧重就业形势、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做好就业前的心理调适,从容面对挑战。

2.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

大学生只有对自我进行科学的测评、客观的评价,才能冷静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因此,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通行的某些测评项目和方法,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教育和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学校培养一支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队伍,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一方面,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使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心理学或从事职业研究的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些专业人士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制定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始终要贯彻一个原则便是端正态度、求职面试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不放过各种学习及实习机会、要敢于在各种场合将自己推销出去。成功要有美好的愿景导航,更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工作,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提升择业就业能力,对高校的良好发展与品牌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献文.研究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

[2]邢灿华.谈谈高校毕业生求职面试的技巧.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

2003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从这一时期开始,各地高校逐渐重视并开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加强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同时相继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各高校也相应开办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它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发展了大学生职业教育,增强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了学校的学风建设,加强了大学生综合性教育。但是,该课程起步较晚,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统一的模式。下面笔者便结合自身的工作特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避免盲目就业。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大学生对其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引导他们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树立与自己主客观条件最匹配的职业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当中出现的各种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的现象。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大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及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实践,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努力克服缺点,挖掘潜在的能力,不断增强职业竞争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的自立、自主精神;有利于他们根据社会需求信息和自身条件努力学习,提高文化和专业、职业能力水平。第四,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对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进行恰当的调整。在职业变动的过程中,面对已经变化了的个人需求及工作需求,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平衡家庭与朋友、工作与个人爱好之间的需求,使其作出更好的职业选择。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政府及学院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中,政府相关部门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创新和职业测评工具开发的资金投入不足。首先,从教育理论研究看,目前,我国还没有权威性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简单搬用西方生涯教育理论的现象,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突出个人因素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与我国强调天地人和的传统观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其次,从职业测评工具来看,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通过自身的Swot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劣势、外部可能提供的机会和可能面临的威胁,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而自我认知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既有自我的感性认识,又有很多主观性。因此,标准化职业测评是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现今却缺少专业化的标准测评工具和专业的测评人员。

2.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构有待完善。

首先职业指导课在我国起步较晚,缺少统一的教学大纲,使用的教科书良莠不齐。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但目前学院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过于偏重理论,比较空泛,所引用的资料和案例较陈旧,与现实求职和职业发展过程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够紧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新颖性都有待加强。其次,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同时没有针对专业和年级的特点来安排课程,课时量也严重不足。最后,缺乏课程的配套设施,在职业指导课程配套上缺乏信息化、网络化的互动平台和科学的心理测试系统。这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职业素养的提升都极为不利。

3.高校缺乏专业化和高水平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队伍。

作为职业生涯的指导教师,应具有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等专业知识,经过经常性的专业培训,通过职业指导师从业资格考试,具备职业指导相应年限的工作经验。但目前各个学院均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且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方面更是“捉襟见肘”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业人员数量不够、精力不足。学院虽然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但多数没有严格按照师生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二是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不足,学院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老师大多数不是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或相近学科(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出身,也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理论功底不深,专业水准不高。目前全国仅有1万多人取得由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千人。近年来各地相关主管部门虽然都开展了一些职业资格的培训和认证工作,但其内容也基本是笼统的就业指导教育,覆盖面广,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言,专业程度明显不足。另外,多数老师是毕业后直接留校,或者是从学校到学校,自身缺乏找工作的经历和与企业打交道的经验,很难为大学生提供真正实用、有价值的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很难满足就业形势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

三、解决的对策

1.提高重视程度。

高校要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教育重要环节的理念,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经不仅是高校的工作,而且是全党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工作。教育部长周济明确提出“所有高校要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更是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带来了有利契机――课程设置的稳定性对学科成熟发展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要提高学校管理层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在高校管理层当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思想,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规划大学生人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职业课程设置观念,重视前瞻性的职业课程指导;其次,学院要加大对职业生涯教育经费的投入,充裕的经费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保障。

2.完善课程体系。

(1)应设立专门的教研机构,构建职业指导课的持续性管理机制。

高校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必须健全机构,建章立制,确保课程研究与教学工作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因此,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教研室,人员组成应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教师为基础,根据需要增加心理辅导、人力资源、公共管理等学科的专职教师,以提高专业性并实现各学科的优势互补。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制定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定期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考核,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缺乏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教育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学院要针对自己的培养特点,重视课程的应用价值,强调“学以致用”,尤其是非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隐性”能力)的培养和个体综合索质的形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院的办学特色为依靠,将地区、行业就业方向作为着眼点,形成具有鲜明的系列的职业规划课程。要真正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从大学生生涯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职业世界,掌握择业的方法和技巧,为未来的职业自我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立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与学校的沟通机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有效,需要实践的验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可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验证和及时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要与毕业生接收单位合作,对大学生毕业后在其工作单位的表现进行信息反馈,以便进一步改进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

3.加强和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队伍。

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是顺利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前提。职业指导课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与职业实践经验,要有对用人单位以及人才需求信息有广泛、及时和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队伍还要有合理的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多学科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应以校内培养为主,引进、兼职为辅,从实际的情况看,仅有专业课老师的指导还不够,因为他们在专业方面虽然是专家,但对学生的了解却无法与辅导员相比,所以,在从事学生工作的队伍中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的专家队伍是务实的、可行的和有效的,并让他们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专家,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长期做学生工作的经历经验优势,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使大学生们不走或少走弯路。其次,学院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吸引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或本专业成功人士作为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兼职教师。最后,要定期地组织师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指导水平,为持续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人员创造学习深造、学术交流、职称评定的条件和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与教学水平,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晓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2]徐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

[3]赵慧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6.(4).

[4]李萍.关于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实施的冷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20).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就业

2014年,一直被媒体称为“更难就业年”,就业率作为一个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牵动着大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的神经。近年来,高职生的就业问题较为严峻,笔者认为应从主观方面入手,发挥积极的能动性去适应社会和市场是明智的选择。高职院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减少“跟风”盲目择业的现象,知己知彼,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更好地提高就业满意度,从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其中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经历的职业过程,包括职业的准备期、选择期、适应期、稳定器和衰退期5个阶段,如图1所示。而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学生本人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制定未来人生事业的发展规划,设计自身职业的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特点,尽量做到具有针对性,实行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个性发展,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社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学生在“就业季”感到就业压力大,找不到好工作的原因不是没有岗位,而是学生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不知道自己适合做的工作和该做的工作,因此在各类招聘会和人才市场上,如果没有目标,只是抱着碰运气的心态乱投简历,往往会因此错失较好的就业机会。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与企业市场能更好地“无缝对接”。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再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制定出来的,高职教育的一个培养方向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和岗位信息,从而客观分析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学习技能,弥补差距,就业时能真正做到与企业和市场的“无缝对接”。

然而,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普遍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过;小部分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过想法,但是没有实施;而真正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学生数量屈指可数,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从学生角度出发。第一,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是国外引进的方法,目前国内高校都处在起步阶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是处于萌芽阶段。第二,学生自我认识不够全面。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也开始运用各种职业测评工具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测评,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结合自身实际,而是过渡依赖测评工具,直接将结果套在自己身上。

(二)从学校角度出发。第一,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度不够。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大部分都开设了相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却“无动于衷”。第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根据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普遍采用课堂理论授课的方式,实效性不够强。对学生来说,纯理论的学习枯燥乏味,没有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第一,高职院校应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力度,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力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提升就业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学校应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紧密结合起来。此外,高职院校应当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积极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证书等,提升业务能力。

第二,更新教学理念,采取个性化、连续化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体验性很强的综合课程,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抛开传统的授课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引导,同时由于学生阅历和知识结构储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进一步增加,其目标和心理特征也会不断成熟,因此,应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