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7:39

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篇1

近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发展,各地开始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各级政府负债率加大,轨道交通项目也面临融资难的问题。ppp融资模式合理引导了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满足了轨道交通建设的融资难题。据初步统计,截止2016年7月底,两批ppp推介项目中,已有61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达1万亿元。随着ppp项目库的增加和落地,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轨道交通,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二、管理会计应用于轨道交通ppp项目的意义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政府与社会投资方共同投资、风险分担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融资模式。虽然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可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轨道交通ppp项目本身存在较多风险:如前期投资金额大,建设与运营时间长,存在财务风险及运营风险;项目公司合作方较多,需要确定股权比例,存在融资风险。鉴于轨道交通ppp项目存在较多风险,研究管理会计应用于轨道交通ppp项目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不仅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经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而且需要能适应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管理信息,参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成为满足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种工作所需要的管理信息。

三、轨道交通ppp融模式下管理会计的应用

轨道交通ppp模式是新产生的融资模式,与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不同,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上也有自身特点。首先,政府指定的实施机构与社会投资者按照双方约定的出资比例共同出资成立ppp项目公司。政府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在特许经营期内主要负责建设、运营、设备采购与维护等,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公司将项目所有权移交政府。轨道交通ppp项目下管理会计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项目公司组织框架

项目公司组织架构分为战略决策层、中层管理层、执行层。轨道交通ppp模式下的项目公司,战略决策层由代表政府出资的股权投资机构与社会投资机构共同组成,负责项目决策;中层管理层指执行决策层的决策,制定政策,明确部门职责;执行层指项目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执行与落实各政策与制度。

(二)构建管理会计报告分析体系

管理会计报告分析体系一般由投资管理、筹资管理、业绩管理报告组成,完善管理会计报告分析体系是优化轨道交通ppp项目的重要手段。

1.投资管理报告体系

投资管理报告是对投资活动的全面规划与评价,包括投资规模与变动分析,投资结构与变动分析和投资结构优化分析等。轨道交通ppp项目公司按合作方各自确定的股权比例,尽可能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指标包括企业金融资产和股权投资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收益率分析报告。

2.筹资管理报告体系

筹资管理报告有利于企业资金筹集的规划和筹资决策合理性的评价,包括筹资管理全面报告、债权融资报告和利润分配报告。轨道交通ppp项目公司编制资金需求预算报告、资本结构报告和资本成本分析报告,有利于企业资金筹集的规划和筹资决策。

3.业绩管理报告体系

业绩管理报告综合考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反映已制定的绩效目标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情况等。轨道交通ppp项目应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如市场份额指标、客户价值指标等。

(三)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由于轨道交通ppp项目各阶段所面临风险均不同,需要根据ppp项目不同阶段的风险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设计不同的财务预警指标。

1.项目准备期

轨道交通ppp项目准备期主要面临的风险是融资风险。其财务预警指标可选择融资结构指标和财务生存能力指标。如股本结构比例、项目的收益率、利息备付率等。

2.项目建设期

轨道交通ppp项目建设期主要包括购置机电设备、工程施工建设等,涉及大量现金流出,尚未产生现金流入。财务预警指标可选用现金短缺指标,如现金评价持有系数、现金比率等。

3.项目运营期

项目运营期开始产生现金流入,但同时也会有日常运营维护及贷款本息偿还等现金流出,项目主要涉及能否盈利的风险。此阶段的财务预警指标可?x用盈利能力指标及清偿能力指标,如营运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比率、净利实现率等。

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篇2

关键词轨道交通BottoD结合发展

JointDevelopmentofRailtransitBotprojectandtoDmode

KonGRong

(FoshanRailwayinvestmentConstructionGroupCo.,Ltd,Foshan,528000)

abstract:Governmenttakesrailtransitfranchisetodevelopthesocialinvestmententitiesofrailtransitproject,andpromotetherapiddevelopmentofrailtransitproject.RailtransittoDmodemaximizesthevalueofthelandalongtherailtransitandachievecapitalflowbalanceofRailtransitBotproject.inadditiontobalancethecapitalflow,Governmentshouldalsobalanceprojectstakeholders,toensurethesuccessfulimplementationoftheproject.

Keywords:Railtransit;Bot;toD;Joint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p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企分开以及引导社会投资主体进入轨道交通领域,北京、深圳和杭州等多个城市都尝试以Bot模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进程。目前,国内也有多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在尝试采用Bot特许经营方式进行开工建设。

由于轨道交通是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盈利能力弱,因此,社会投资人无法从项目运营中获利。为确保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资金缺口得以弥补,除轨道交通票务收入及附属资源收入外,政府还需以轨道沿线土地注入并通过土地开发收益来弥补项目建设和运营资金缺口。传统的土地招拍挂模式,政府无法获取轨道交通给土地带来的增值收益。为获取土地增值收益并使土地增值收益能够反哺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政府可以尝试以toD模式实现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深加工”,为政府带来更大的收益。

2概念与程序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运营—移交,是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协议,授权外国投资者或社会投资者进行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开发)的融资、设计、建设、经营和维护,在规定的期限内(通常10~30年)内向该项目的使用者收取费用,由此回收项目的投资、经营和维护等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时,将项目移交(通常为免费)给政府的项目实施方式。可以说,采用Bot融资模式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可以缓解政府集中支付的压力,但是类似于银行的分期付款业务,政府也需承担Bot融资所带来的融资成本负担。

轨道交通项目toD模式就是“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的特点,通过对轨道站点周边土地与交通一体化的设计,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升土地价值,并借鉴香港“轨道+物业”模式实现土地增值收益反哺轨道建设和运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轨道交通项目toD模式研究可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作为总承包项目顾问。总承包项目顾问以及其组成的跨专业顾问团队被称为总体规划设计投融资顾问团队(以下简称“顾问机构〞),负责提供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轨道交通、经济、交通、公共配套设施、环境评估、景观、结构及机电、土地收益分析、市场调研、物业发展组合建议、投融资等相关方面的顾问及设计服务。顾问机构将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分批提交沿线综合开发的潜在合适地块报告、站点周边土地使用优化报告、重点站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报告、重点站土地价值评估报告、投融资策略及方案报告、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重点站物业发展组合报告。

3轨道交通toD模式研究效益

3.1优化工可研究阶段的线站位布局,明确线站位布置

在工可研究阶段的线站位布局遵从的是SoD(客流追随型)的规划或未充分考虑地铁站点商业开发需要,线站位的布局考虑存在一定的缺陷。轨道交通toD模式研究将通过分析站点周边的用地现状、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开发设计条件、以及从相关政府部门搜集及研究现有土地资源、土地权属概况及土地利用规划,从而确定沿线可进行“轨道+物业”综合开发的潜在合适地块,并就优化线路、站点、车辆段及停车场的位置对工程初步设计研究提出建议。

3.2优化沿线站点土地规划,提升客流量

通过分析现有城市规划,运用轨道交通引导新市镇开发的理念、市场情况和趋势及创新思维,优化沿线站点周边至少800米范围内土地的规划,对于停车场、车辆段等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土地规划优化范围会相应的扩大,并就重点发展区提出城市设计及toD开发建议,从而达到利用轨道交通建设带动地区发展并提升客流的目的。

3.3制定重点地块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轨道交通toD模式研究将制定重点地块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展示道路及行人网络,绿化系统分布,景观通廊、公共及私人开放空间场所,发展密度分布;展示建筑及楼面面积分布,大楼设计、布局和高度,道路网络,各个组合开发项目的进出口﹑人行天桥接口,停车场,公众流通场所,公交换乘站及公共配套设施,以及地铁站和相邻开发区的相互联系等,为物业开发的初步设计提供依据,有利于尽快落实潜在的房地产开发商,加快重点地块的物业开发工作。

3.4评估已有工程技术资料,提供优化及组合等建议

通过对工程初步设计研究及相关专题研究的初稿、中间稿及送审稿进行评估,可以制订出地铁站与地块衔接的预留工程方案,优化轨道和物业发展的经济性整合;可以制订各发展区的人行和车行系统及道路布置;可以确定物业发展与地铁站、街道和其它发展设施之间的连接面,设计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以及/或者与之配对的连接通道;可以评估现有和将来的公共道路和附近的铁路设施对重点地块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3.5评估土地开发收益,确定投融资方案,解决建设和运营资金缺口

通过分析投资建设、运营、设备更新及追加投资的整体财务状况,明确资金缺口并通过评估出的土地开发收益及其他融资方式相结合的方案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3.6结合地方财政状况及法律法规,提出成果实施的操作建议

为确保成果真正的落地实施,轨道交通toD模式研究还将结合地方财政状况及现有法律法规提出成果实施的操作性建议,做好各方利益的平衡。

在借鉴香港的“轨道+物业”的发展模式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在地铁沿线或站点周边做一些商业开发项目,而不去做好轨道交通沿线的前期策划工作,不能不考虑中国国情而对香港的“轨道+物业”照抄照搬,而要考虑实际的落地实施。

4轨道交通Bot项目与toD模式结合建议

轨道交通投资巨大,采用Bot融资可以引入社会投资者,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同时,利用toD模式发展地铁线路,可以将地铁与周边附属资源的开发效益最大化,并将地铁所带动的沿线土地的升值纳入地铁项目等都可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引进社会投资者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解决项目初期投资(即建设阶段的投入),但随着建设阶段结束,项目也面临投资回收及运营补亏的压力。因此,toD模式下轨道交通运营收入便成了资金缺口来源。也就是说,以toD模式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收入最大化,就可以减少政府补贴投入。

轨道交通项目Bot融资与toD模式结合最终要落实到资金流的匹配,即用现金流量法做好项目投资回收和运营补亏的资金流出与轨道交通运营收入的资金流入在时间点和金额上的匹配。同时,通过融资后分析,给予项目投资人以合理投资回报率。因此,政府和项目公司需要明确成本和资金来源,并建立动态修正资金平衡财务模型的机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4.1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和扶持,降低融资成本

政府运用闲置资源和政策资源,对轨道交通Bot项目明确进行资本性、经营性、资源性补贴,加大项目投资力度,降低项目运营成本,从而达到减少融资额和融资成本的目的。这方面的补贴和扶持政策有:设立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实行财政退税、房产税减免、所得税优惠、财政贴息贷款,赋予轨道交通公司沿线物业开发经营权等。

4.2推动政企分开,发挥企业自主融资能力

在政企分开情况下,当地轨道交通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协助政府解决轨道交通建设资金问题。轨道交通公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融资:设立智能交通卡公司发行交通卡,发行债券、股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公司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

4.3建立轨道沿线土地注入Bot项目的机制

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资源是政府吸引社会投资人参与轨道交通Bot项目的筹码,是项目投资回收和运营补亏的主要资金源,如果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资源或土地资源收益无法注入到项目中,必然会影响到项目收尾。

此外,政府还应注意对轨道沿线土地资源的把控。过多的轨道沿线土地资源的开发并用于Bot项目可能会影响到当地的长远发展,对其他经济主体、其他部门也不是很公平。所以,在使用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资源时,政府应循序渐进地开发土地资源,规划长期,考虑兼顾地方利益诉求,在寻求Bot项目资金平衡的同时,同时保障地方利益或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留有余地。只有这样,才能使轨道交通项目成为人心所向的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篇3

轨道交通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是建立健全企业信息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研究方向。本文首先引出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概念,接着围绕着轨道交通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讨论,最后从企业内部日常控制与盈余管理出发,提出了完善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结构、建立健全风险评估系统、建立自我评估体系,强化内部控制相关信息质量等建议,进而促进我国轨道交通企业科学、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轨道交通企业;内部控制;盈余管理

一、前言

中国的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控制薄弱的问题,缺乏良好的控制各种风险。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普遍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发展的不确定性。为了解决业务问题,从宏观承受低风险的能力。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的“内部控制标准。”2010年4月26日,又联合下发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与此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起,标志着中国企业适应实际情况,为“国内先进国际经验的整合中国企业系统的控制措施”基本完成。轨道交通是目前我国大城市着重发展的方向,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关键。虽然我国轨道交通技术比较成熟,但是企业财务管理却存在很多问题。轨道交通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利润操纵任何自然现象常有发生。因此,明确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企业风险控制,是保证轨道交通企业发展的关键。

二、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概念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理论是一种理论由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教授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建立缺陷。内部控制是一个专业的管理体系为基础,防范风险,有效监管建立过程控制体系,通过全面,关键控制点,并描述在商业生产过程中的视觉表达形式的过程的目的管理实践形成的。内部控制现在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之一,是内部控制和公司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机制来实现我们提出的联合研究企业内控标准,是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如目标控制操作,实现所希望的效果处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了直销渠道的目的。还提供了该组织实现安全目标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前提和基础,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一般包括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社会责任,治理结构,内部审计,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系统的分析,及时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控制在宽容度风险的业务。

4、信息和通信。信息和通信企业准确,及时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保证了企业之间和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外的信息。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包括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以评估为确定及时加以改进内部控制缺陷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

所谓的盈余管理是符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企业管理者,外国企业会计盈余报告的信息来调整或控制的企业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人体自身行为带来的好处。盈余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概念在会计理论的西段引起广泛关注,自改革开放以来,盈余管理也慢慢被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接受在我们的国家,它在测量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质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评估在中国的业绩和激励补偿。有些公司在短期内真正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不反映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管理层通常意味着盈余管理企业最真实的情况给投资者。

三、轨道交通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轨道交通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的优势在减少股东和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冲突上的分布,为了更好地实施轨道交通企业系统和战略,规范企业管理。现实情况是,不当的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了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在的症结所在,从而制定适当的内部控制的初始目标是抑制不当盈余管理的方式。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提供信誉,效益和业务运作符合财务信息的程度有关法律,法规的有效保护。其中,在财务信息的可信度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同样,实现执行管理和内部控制目标的程度盈余管理的影响被有效抑制盈余管理。

(一)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抑制盈余管理

轨道交通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盈余管理与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抑制作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必然带来良好的收益管理的效果。部分原因是不论是企业管理监督还是从盈余管理的角度看完整性较差,无论是什么动机,企业管理者都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进行盈余管理的。此外,轨道交通企业管理注重财务报告和是否禁止不当正确盈余管理的内部控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的不当盈余管理发生。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跟外部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有的轨道交通企业内部控制的挺好,但是由于管理者价值观、重视程度的问题,没有好好监督内控的实施,最终导致盈余管理还是不理想。

(二)抑制盈余管理是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提供保护的程度遵循企业经营业绩的可信性和相关的法律和财务信息的规定。盈余管理会造成财务资料的若干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但也实现内部控制和镇压的目标的实施程度方面的可信度。一个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内部控制不仅是良好的业务可以限制故意操纵信息的外部报告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差估计程序以及会计和财务报告的意外风险,有效规避财务报告信息和战略业务素质固有风险。国内和国际业务经验表明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质量有显著作用。大多数公司在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部控制不好的载体,其次是管理公司的内部控制,合理性和书面评价有效性的完整性。一般的看法是,在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确保性能的高度了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并得到了积极的独立董事或监事会,或获得外聘核数师或保荐人出具无保留的审计意见。这意味着,具有较高的盈余管理状态或降低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据调查公司治理在国内外的地位,财务报告质量的公司相对于较低的金融公司更优质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财务报告公司的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能力。此外,财务控制的记录,报告和评价的有效性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外部用户可以增加信心的财务报告。总之,内部控制问题密切相关的盈余管理。因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大多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有很多漏洞在系统中,执行力度不够,而导致利益的扩张或减少使用自己的优势在以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获得企业的控制权的内部人。在“内部人控制”,公司将出现通用会计准则,并选择放弃,为了兼顾各种利益集团为核心,以内部人为本,企业战略和业务目标直接须按既定值取代偏好的“内部”的利益。这样一来,人们会滥用内部控制,采取以收益最大化管理,以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

(三)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依赖信号机制

有效的内部控制具有限制轨道交通公司管理层操纵会计盈余的能力。内部控制有可能限制程序上的错误,估计中的误差以及盈余管理。良好的内部控制被认为是实现高质量财务报告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部控制效率这一抽象指标要依靠信号显示机制来实现。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信息披露是最重要的信号显示机制。例如,企业管理层往往通过一些信号向外传递其真实的信息,这是目前显示内部控制效率的主要方式之一。进一步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反映了内部控制的总体水平,高质量轨道交通公司的管理层有动机将公司高品质的信号(比如好的业绩,较好的内控及风险防范信息)及时传递给股东,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显示该公司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与较高的内部控制效率。即内部控制效率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披露详细的内部控制信息,而内部控制效率低的公司不愿意过多的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四、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轨道公司的管理水平成为了目前限制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而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是轨道交通公司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轨道交通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抑制不当的盈余管理,促进轨道交通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孔垂玢单位: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龙平等.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沪市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2).

[2]张然,王会娟,许超.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鉴证报告会降低资本成本吗[J].审计研究,2012(2).

[3]张新月,刘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相关性理论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9).

[4]高燕.所有权结构、终极控制人与盈余管理[J].审计研究,2008(6).

[5]申慧慧.环境不确定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1(1).

[6]陈冬华.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应去道德化[J].会计研究,2009(3).

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篇4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项目 后评价机制 成果反馈

 

     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深圳、南京、武汉、青岛等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另有十多个城市也都规划了各自的轨道交通网络。预计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轨道交通的建设速度必将加快。

     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进程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越来越重视,项目后评价则是一种重要的检验手段。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投资额巨大的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近年来才在我国兴起,因此急需引入项目后评价机制,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各种效益和影响进行研究,以达到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1研究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投资额巨大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引入后评价机制能够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使公共投资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作用要想得到充分的发挥,除要有完善的项目后评价方法体系外,还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后评价运行机制。自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项目后评价以来,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上,而对于如何建立项目后评价机制却研究得较少。有学者曾对投资项目后评价机制进行了普遍意义上的研究,但是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因为其融资模式和管理体制具有多样性,后评价机制与一般建设项目并不相同,需要进行专门研究。

2管理和运行机制

2.1管理机构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现阶段我国各大城市政府投资的重点,其决策和管理的水平、实施的效果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城市政府对此负有极为重大的责任。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本质是为该城市政府服务,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分析项目实施的效果,给城市政府提出相应的建议。因此,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后评价必然是由该城市的政府出面组织和管理,这也是项目后评价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谁投资,谁负责。

     在城市政府中,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负有编制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监测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等职责,应当承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例如,北京市发改委应当组织并管理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实际上,各个城市为了便于管理,都会由当地的国资委出资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公司(每个城市的公司名称各不相同,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公司”表示广泛意义上的指代),专门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相关事务。城市轨道交通公司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但是为了保证后评价工作的客观和公正,它不适合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例如,北京市国资委出资成立的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北京市地铁总公司)是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重要参与者,但不应该是组织者和管理者。

2.2实施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实施方式有两种———自我评价和独立评价。自我评价是指由发改委的内部机构负责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后评价工作,评价人员对项目了解较全面,信息反馈迅速,但是却有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独立评价是指由发改委聘请独立的后评价机构实施项目后评价,这样做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但是费用较高。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应由发改委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后评价的时间要求、工作难度以及经费情况等来确定。

     另外,应当注意,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单位和前评价单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机构不能作为项目后评价的实施机构。

2.3资源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开展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源投放,主要包括评价人员、经费和时间。

     1)评价人员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评价工作,对评价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人员:交通经济学专家、地铁技术专家、项目管理专家、经济管理专家、市场预测专家、财务与统计分析专家、社会学专家和环境评价专家等。

     2)经费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由发改委承担,后评价实施的方式决定了经费的多少。由于自我评价是发改委的内部事务,因此所需费用较少;而独立评价则需要相对较高的费用,由发改委与后评价机构双方协商决定。

     3)时间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从开始到提交报告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安排大致如下:筹划准备2~3周,分析研究3~4周,调查和收集资料3~4周,编写报告2~3周。

2.4时机选择

     根据项目后评价的概念、作用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应选择在项目投入运营一至两年内、客流基本稳定之后进行。此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已经通过竣工验收,投资决算已经明确,经营活动基本上步入正轨,初步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积累了各项后评价指标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基本具备了后评价的条件。

2.5工作程序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程序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即设计、实施和报告。在设计阶段,需要确定研究的问题和使用的评价方法;在实施阶段,主要是开展调查、认真研究、收集资料并进行处理;最后形成报告,提出结论和建议。

3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过程复杂、涉及行业繁多、效益和影响范围广泛等原因,我国对其后评价内容的研究还处在探索之中。与一般建设项目后评价相比,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不能简单照搬已有的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应当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独有的后评价体系。

3.1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是中观角度的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由城市自行筹措,其效益也基本上体现在城市内部,因此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必然是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出发,是一种中观角度的评价,这与从国家角度出发的宏观评价和从企业角度出发的微观评价都有所不同。

     2)是多学科交叉的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是一项极为复杂、多学科交叉的评价工作,需要用到交通规划理论、交通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项目评价理论、金融学、企业管理理论、社会学、环境学、城市经济学、工业技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多门学科的知识。

     3)其外部效益辨析难度大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属于准公共项目,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因此外部效益非常显著且内涵丰富、种类繁多,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在后评价工作中,想要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计量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外部效益难度非常大。

     4)网络系统与单条线路应区别对待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是由多条线路组成的。在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行后评价时,应当明确指出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还是对某一条线路进行后评价。这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存在规模效益,整个网络系统的效益绝不是各条线路效益的简单相加,两者在后评价的内容和指标方面均有不同。

3.2我国现有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分析

     我国现有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是在原有项目前评价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借鉴国外经验增加了相应的内容,目前包括过程后评价、效益后评价、影响后评价和目标可持续性评价四个部分。虽然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初步成形,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内容体系杂乱、条理不清。

     目前,建设项目过程后评价的内容仅限于审查各项工作流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以及经验的总结,而实际上,项目的前期工作、建设施工以及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深入研究。

     建设项目效益后评价包括财务后评价和国民经济后评价,影响后评价包括社会经济影响后评价和环境影响后评价。其中,国民经济后评价、社会经济影响后评价和环境影响后评价都是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考察项目的费用和效益,因此内容上边界不清,容易造成重复计算。

     建设项目的目标可持续性评价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观的进步而被引入到后评价体系中的,相对其他内容而言,比较新颖,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都不太成熟。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体系已经建立,但是在内容和条理上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3.3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笔者仔细研究了现有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体系,对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其特点和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内容体系的设想,如图1所示。

     笔者保留了过程后评价,将效益后评价和影响后评价的内容合并,并增加了成功度评价。影响后评价的内容分为社会影响后评价、经济效益后评价和环境影响后评价三个部分,分别从社会学、经济学和环境学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效益和影响,这样划分的结果可以较好地解决原有界限不清、重复计算的问题。成功度评价是一种综合评价,是国内学者提出的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当然,笔者只是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建立了简单的评价体系,具体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成果的反馈和扩散机制

4.1成果的反馈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成果的反馈是后评价机制中的一个决定性环节,是后评价能否达到最终目的的关键。由于机构、体制和手段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其他行业后评价成果的反馈并不理想,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作用甚微。因此,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机制的建立应当把成果反馈作为重点来抓。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成果的反馈机制应主要与四个方面建立紧密的联系,即与政策制定的联系、与计划管理的联系、与投资执行过程的联系、与人员培训系统的联系,确保反馈机制能够在待建、新建和已有项目中充分发挥作用,形成“需求驱动型”的反馈机制。

4.2成果的扩散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成果的扩散是改进投资活动的计划和执行的重要手段。扩散的形式包括书面报告、会议讲座和后评价信息数据库三种形式,其中书面报告包括评价报告、年度报告、专题报告、简报和内部出版物等形式,会议讲座包括学习班、研讨班、新闻会和专业会议等形式。

     笔者建议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成果的反馈和扩散机制如图2所示,后评价成果通过行政指令和对外交流两条线索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和下属公司以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各个过程发挥作用。

5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热的兴起,引入建设项目后评价机制对其过程、效益以及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势在必行;而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率的后评价机制,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成果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机制的设想,并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应当在项目投入运营一至两年后开展,由城市政府的发改委组织和管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特点设计的后评价内容体系,并建立后评价成果的反馈和扩散机制,使后评价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篇5

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轨道交通管理,促进轨道交通建设,保障安全运营,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轨道交通,是指本市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本条例所称轨道交通设施,是指轨道交通的轨道、隧道、高架、车站(含出入口、通道)、车辆、机电设备、通信信号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以及为保障轨道交通运营而设置的相关设施。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轨道交通管理工作,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并可以委托其所属的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实施本条例规定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的行政处罚。

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轨道交通企业具体负责本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并按照本条例的授权实施行政处罚。轨道交通企业执法人员应当取得执法身份证件,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市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公安、安全生产监管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实施本条例。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协助做好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服务和应急事件处置等有关工作。

第五条 本市轨道交通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安全运营、规范服务的原则。

第六条 本市优先发展城市轨道公共客运交通。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给予支持。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轨道交通建设资金、运营和综合开发收益等情况的监督。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八条 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并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纳入本市相应的城乡规划。

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包括网络系统规划、选线专项规划以及系统配套设施规划。

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建设、交通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轨道交通企业组织编制网络系统规划、选线专项规划,并划定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和轨道交通企业组织编制轨道交通系统配套设施规划。

编制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统筹安排轨道交通不同线路之间、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衔接。

编制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听取沿线区、县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和公众的意见。

第九条 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内不得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确需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的,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书面征得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依法作出审批。

第十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国土资源、建设、交通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城乡规划确定的轨道交通用地,未经法定程序调整,不得改变用途。

本市鼓励对新建轨道交通设施用地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综合开发。实施综合开发的,开发收益应当用于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

第十二条 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及其对周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按照建设程序报批。轨道交通企业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和减少对上方和周围已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影响,保障其安全。

第十三条 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和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在编制轨道交通车站所在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预留换乘枢纽、公共汽(电)车和出租汽车站点、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交通和公共设施用地。

第十四条 轨道交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轨道交通企业在组织工程项目建设时,应当根据国家、本市规定的技术标准以及轨道交通运营功能配置规范,配置安全可靠的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完善的轨道交通安全监测和施救保障系统,保障乘客乘车安全、便捷。

第十五条 轨道交通工程完工后,轨道交通企业应当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工程初步验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不载客试运行。

轨道交通工程投入试运营前,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认定,具备基本运营条件的,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进行试运营。

轨道交通工程竣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正式运营。

第三章 运营服务

第十六条 轨道交通企业应当设置售票、检票、自动扶梯、公共厕所、通风、照明、废物箱等轨道交通服务设施,并定期检查,及时维修、更新,保持完好,确保轨道交通设施处于可安全运行的状态。

第十七条 路政管理部门、轨道交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本市有关规定,在车站周边、车站出入口以及车站内设置轨道交通导向标志、安全标志等运营服务标志。

路政管理部门、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做好运营服务标志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十八条 轨道交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在轨道交通车站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设置指导和提示标志,并进行日常养护和维修。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

第十九条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本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并向社会公布。轨道交通企业应当按照服务规范的要求,提供安全、便捷的客运服务,保障乘客的合法权利。

第二十条 轨道交通企业应当根据轨道交通沿线乘客出行规律及变化,以及其他相关线路的列车运行情况,合理编制运营计划,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列车运营时间、运营间隔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 轨道交通企业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向乘客提供信息服务:

(一)通过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向乘客提供列车到达、间隔以及安全提示等信息;

(二)在车站醒目处公布首末班车行车时刻、列车运行状况提示和换乘指示;

(三)在车站提供问讯服务,车站工作人员在接受乘客问讯时,应当及时准确提供解答;

(四)需要调整首末班车行车时间,或者发生非正常情况、设施故障影响正常运营时,及时通过多种信息手段对乘客进行告知。

第二十二条 轨道交通企业应当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

(一)建立车站卫生保洁制度,保持站内设施和车厢清洁,出入口和通道畅通;

(二)建立急救协助制度,按照规定在车站配备医药箱;

(三)建立紧急关闭装置巡查制度,轨道交通运营期间遇有紧急情况时,及时启动紧急关闭装置。

第二十三条 区、县人民政府和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对各自责任区域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二十四条 轨道交通企业的驾驶员、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等工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轨道交通企业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统一着装、佩戴标志,礼貌待客、文明服务。

第二十五条 车站、车辆的广告设置应当合法、规范。广告设置不得影响服务标志的识别,不得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服务设施的使用。

车站商业网点的设置应当符合运营安全、方便乘客、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要求。除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方案确定设置的商业网点和设置在站台的自动售货机、书报亭外,禁止在车站出入口、站台及通道设置商业网点。

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定期对广告设施、商业网点进行安全检查。广告设施、商业网点使用的材质应当采用难燃材料,并符合有关消防规定。

广告设施、商业网点的设置作业或者维护作业应当在轨道交通非运营期间进行。

第二十六条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通过乘客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对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及时改进,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服务评价结果和改进情况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 轨道交通票价应当与本市其他公共交通的票价相协调。票价的确定和调整应当依法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经市物价管理部门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轨道交通企业应当执行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票价并予以公布。市物价管理部门应当对轨道交通票价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影响运行时,轨道交通企业应当组织力量及时排除故障,恢复运行。一时无法恢复运行的,轨道交通企业应当组织乘客疏散和换乘,并及时向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轨道交通因故障不能正常运行十五分钟以上的,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出具延误证明,乘客有权持有效车票要求轨道交通企业按照原票价退还票款。

第二十九条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乘客进站、乘车应当遵守《轨道交通乘客守则》。

第三十条 乘客应当持有效车票乘车,乘客越站乘车的,应当补交超过部分的票款。

乘客无车票或者持无效车票乘车的,轨道交通企业可以按照轨道交通网络单程最高票价补收票款,并可加收五倍票款。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轨道交通企业加收票款的监督。

享受乘车优惠的乘客应当持本人有效证件乘车。乘客不得冒用他人证件、使用伪造证件乘车。

乘客有冒用他人证件、使用伪造证件乘车和其他逃票行为的,有关信息可以纳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第三十一条 在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拦截列车;

(二)擅自进入轨道、隧道等禁止进入的区域;

(三)攀爬或者跨越围墙、栅栏、栏杆、闸机;

(四)强行上下车;

(五)吸烟,随地吐痰、便溺,乱吐口香糖渣,乱扔纸屑等杂物;

(六)擅自涂写、刻画或者张贴;

(七)擅自设摊、停放车辆、堆放杂物、卖艺、散发宣传品或者从事销售活动;

(八)乞讨、躺卧、收捡废旧物品;

(九)携带活禽以及猫、狗(导盲犬除外)等宠物;

(十)携带自行车(含折叠式自行车)进站乘车;

(十一)使用滑板、溜冰鞋;

(十二)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二条 禁止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放射性、有腐蚀性以及其他有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危险物品进站、乘车。危险物品目录和样式由市公安、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公告,由轨道交通企业在车站内予以张贴。

轨道交通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和操作规范,设置安全检查设施,并有权对乘客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乘客应当予以配合。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携带危险物品的人员,轨道交通企业应当拒绝其进站、乘车;不听劝阻,坚持携带危险物品进站的,轨道交通企业应当立即按照规定采取安全措施,并及时报告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公安部门应当对轨道交通安全检查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并依法处理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三条 公安部门负责轨道交通的治安、消防管理,维护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电力、供水、通信等相关单位应当保证轨道交通用电、用水、通信的需要,协助轨道交通企业保障轨道交通正常运营。

第三十四条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接受乘客对违反本条例运营规定行为和服务质量的投诉。

轨道交通企业应当自接受投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乘客对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向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受乘客投诉或者申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三十五条 轨道交通企业是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维护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第三十六条 轨道交通企业应当设置报警、灭火、逃生、防汛、防爆、防护监视、紧急疏散照明、救援等器材和设备,定期检查、维护,按期更新,并保持完好。

第三十七条 轨道交通应当设置安全保护区。安全保护区的范围如下: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外边线外侧五十米内;

(二)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内。

第三十八条 在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内进行下列作业的单位,其作业方案应当经过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建造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

(二)从事打桩、基坑施工、挖掘、地下顶进、爆破、架设、降水、钻探、河道疏浚、地基加固等工程施工作业;

(三)其他大面积增加或者减少载荷的活动。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先将上述作业方案送轨道交通企业进行技术审查,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及时提出技术审查意见;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技术审查意见作出是否同意作业方案的决定后,应当及时告知轨道交通企业。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轨道交通企业制定安全保护区作业方案技术审查规定,根据作业区域与作业类别的不同明确技术审查期限。

第三十九条 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建立相关制度,在安全保护区内组织日常巡查,同时按照技术审查意见,对第三十八条第一款有关作业的安全性进行日常监督,对作业项目相邻的轨道交通设施加强监护监测。

经同意在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内的作业出现危及轨道交通安全情况的,或者未经同意在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内进行作业的,轨道交通企业应当通知作业单位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同时报告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十条 在轨道交通线路弯道内侧,不得修建妨碍行车瞭望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种植妨碍行车瞭望的树木。

禁止向轨道交通轨道、高架或者隧道内抛掷杂物。

第四十一条 禁止下列危害轨道交通设施的行为:

(一)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者安全装置;

(二)损坏车辆、轨道、路基等设施和隧道、高架、车站及其附属设施;

(三)干扰机电设备和通信信号系统;

(四)损坏轨道交通设施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二条 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开展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并定期对轨道交通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消除。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实施动态监督检查;需要进行技术检测的,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实施。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定期组织专业机构对轨道交通运营情况进行安全评价。

对监督检查和安全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提出整改意见,轨道交通企业应当按照要求予以落实。

第四十三条 市交通、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组织编制本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轨道交通企业应当根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本企业的具体应急预案,并报市交通、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定期组织运营应急演练。

发生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发生运营安全事故以及其他突发事件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第四十四条 因节假日、大型群众活动等原因造成客流量上升的,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及时增加运力,疏导乘客。

当发生轨道交通客流量激增而可能危及运营安全等紧急情况时,轨道交通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限制客流量的措施,确保运营安全。

采取限制客流量等措施后仍然无法保证运营安全时,轨道交通企业可以停止轨道交通线路部分区段或者全线的运营,并应当立即报告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

采取限制客流量、停运措施,造成客流大量积压的,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采取疏运等应对措施。

第四十五条 发生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时,轨道交通企业应当立即排查事故原因;经查清原因、消除妨碍后,在确保运营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恢复正常运行。

市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管、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组织调查和处理,公布事故原因和处理结果。

第四十六条 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及时抢救人员,妥善保护现场,维持秩序;公安部门应当及时对现场进行勘查、检验,依法进行现场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轨道交通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第十四条规定,轨道交通建设不符合运营功能配置规范的,未配置安全可靠的运营、服务设施或者未建设完善的安全监测和施救保障系统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十六条、第三十六条规定,未管理和维护好轨道交通设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十七条规定,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本市有关规定设置、维护轨道交通导向标志、安全标志等运营服务标志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未按规定公布或者告示有关事项,或者未按要求向乘客提供信息服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第二十二条规定,未按规定采取管理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第二十四条规定,有关工作人员无证上岗或者工作人员未规范服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第二十五条规定,在禁止设置区域内设置商业网点或者设置、维护广告设施、商业网点不符合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款,冒用他人证件乘车的,由轨道交通企业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使用伪造证件乘车的,由轨道交通企业移交公安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理。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四十一条规定的,轨道交通企业有权对行为人进行劝阻和制止,并移交公安部门依法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第八项、第九项、第十项、第十一项规定的,由轨道交通企业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经同意或者未按照同意的作业方案在安全保护区内作业的,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修建妨碍行车瞭望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种植妨碍行车瞭望的树木的,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修剪或者迁移。

违反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向轨道交通轨道、高架或者隧道内抛掷杂物的,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拒绝、妨碍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所属的交通行政执法机构或者轨道交通企业的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轨道交通设施损坏的,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因轨道交通建设或者运营造成建筑物、构筑物损坏的,由轨道交通企业根据其损坏程度予以修复,或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赔偿。

第五十四条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所属的交通行政执法机构以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一)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组织轨道交通试运营认定的;

(二)违法实施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作业许可的;

(三)未履行安全检查、安全评价等安全监管职责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磁浮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轨道交通技术特点准时性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在专用行车道上运行,不受其他交通工具干扰,不产生线路堵塞现象并且不受气候影响,是全天候的交通工具,列车能按运行图运行,具有可信赖的准时性。

速达性

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城市轨道交通由于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不受其他交通工具干扰,车辆有较高的运行速度,有较高的启、制动加速度,多数采用高站台,列车停站时间短,上下车迅速方便,而且换乘方便,从而可以使乘客较快地到达目的地,缩短了出行时间。

舒适性

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城市轨道交通由于运行在不受其他交通工具干扰的线路上,城市轨道车辆具有较好的运行特性,车辆、车站等装有空调、引导装置、自动售票等直接为乘客服务的设备,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好的乘车条件,其舒适性优于公共电车、公共汽车。

安全性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运行在专用轨道上,没有平交道口,不受其他交通工具干扰,并且有先进的通讯信号设备,极少发生交通事故。

充分利用空间

大城市地面拥挤、土地费用昂贵。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充分利用了地下和地上空间的开发,不占用地面街道,能有效缓解由于汽车大量发展而造成道路拥挤、堵塞,有利于城市空间合理利用,特别有利于缓解大城市中心区过于拥挤的状态,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并能改善城市景观。

运营费用较低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主要采用电气牵引,而且轮轨摩擦阻力较小,与公共电车、公共汽车相比节省能源,运营费用较低。

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篇6

关键词:城市轨道;客运营销;影响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能耗低、污染少、舒适性高、客运量大的优点,已经成为了一种便捷、高速、安全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对于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提高市民的出行舒适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引进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运营组织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城市轨道交通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开展积极的客运营销,积极吸引客流,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1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①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无形性。乘客在购买之前不能准确的,判定运输产品的质量和价值,因此其他乘客的评价感受,以及交通企业的对外宣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乘客在对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带有很强的非量化和主观性。②运输产品无法贮存,时段内实现其价值。如果运输产品在该时段内没有成功出售,其价值就会丧失。③同一时间内进行产品生产与消费。④轨道交通具有可经营性,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快捷,受到城市居民的普遍接受和认同。而且轨道交通的运输产品具有可分割性,可以用售票的方式来增加收入[1]。

2对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营销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2.1线路规模因素

只有线路达到一定的规模,提高换乘乘客的比例,才能进一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将轨道交通的优势进一步地发挥出来。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客运量会对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益造成直接的影响。

2.2城市居民的价格承受力和出行习惯因素

城市的地域规划功能区的分布,会直接影响市民的出行习惯,也就是居民购物、休闲、居住、就业之间的相互距离影响。其出发点为居住,依据功能分区而产生购物、休闲、就业3个类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舒适、方便、快捷和安全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种观念也会影响市民对出行工具的选择。同时乘客的消费水平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影响乘客的价格承受力,要进行有力的客运营销就必须制定合理的价格。

2.3轨道交通的客流服务设施

轨道交通的产品交易一般通过售检票系统、站台、站厅和引导系统等设施来完成,其主要功能在于客运组织和客流组织。该服务结构的整体价值会直接影响到乘客的购买欲望。与此同时,轨道交通员工的业务知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也会对公司的声誉和乘客的满意度造成影响[2]。

2.4广告因素

广告不仅能够美化车厢和站台环境,还能在封闭的空间中吸引乘客的注意力,提高回忆率。在轨道交通中投放广告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营销模式,能够对轨道交通企业的绩效进行提升。

3城市轨道客运营销的具体措施

3.1确定科学的客运营销目标

客运营销的目标在于选择和利用市场机会,通过满足乘客的需要来提高交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制定客运营销目标时,必须了解乘客的需要。轨道交通乘客的基本需要是经济、舒适、快速、安全的到达目的地。客运营销活动的终极目标在于提高客流量,充分发挥服务资源,尽量满足乘客的需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应该制定科学的客运营销计划,在满足乘客需要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

3.2对乘客群体进行细分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不可能为营运地区所有的居民提供服务,因此轨道交通企业应该对乘客群体进行细分,只有这样才能对乘客的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获得良好的营销效果。轨道交通企业应该找准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每一条轨道交通线都是一个运输市场,因此可以将乘客划分为非轨道交通乘客、轨道交通乘客。再根据乘客使用轨道交通频率的高低,将乘客划分为偶尔使用者、经常使用者。轨道交通企业要对不同类别的乘客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其选择城市轨道交通的原因,从而对营销组合进行设计,对服务质量进行改善,吸引更多的乘客。

3.3设计营销策略

轨道交通企业要设计合适的客运营销策略,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①产品策略。乘客位移过程中所需的服务,包括购票、询问、检票、检票候车、上车、到站、换乘、离站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服务能够使乘客的出行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将运输产品销售出去。②价格策略。在制定价格时,应该保障定价目标的合理性,以达到吸引乘客的目的。例如可以推出一些能吸引乘客的新措施,或者在非高峰时期吸引乘客使用城市轨道交通,并对某些乘客推出优惠票价。③促销策略。为了吸引客流,轨道交通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积极运用各种促销方式,例如公共关系、销售促进、人员推广、广告等,广告会对公众的选择倾向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运用公司标志、颜色、造型来吸引乘客的注意力,树立良好的城市轨道交通形象。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可以积极宣传轨道交通系统的优点,例如宣传搭乘轨道交通更加经济便利,具有不堵、快捷的特点,可以节省旅行时间。积极宣传轨道交通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可靠性与安全性[3]。

3.4理清公益和市场化经营的关系

城市轨道承担着一定的公益职责,因此政府往往对票价进行管治,加之轨道交通的运输产品具有较弱的价格排他性,往往难以通过市场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不能对运输成本进行很好的弥补,这也会导致企业的投资愿望较弱。这就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资金,对城市轨道的运营进行一定的扶持,使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得以实现。

4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营销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能够对市场机会进行识别和选择,对目标旅客的需要进行满足,才能达到客运营销的目的,树立良好的城市轨道交通形象,吸引更多的乘客,提高自身的营销能力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孟慧玲.公路客运如何在新客运格局中立足[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04).

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篇7

在我国建设部主持下,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同济大学联合编写了《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2007),该指南文件系统说明城市地铁建设风险管理技术,从工程风险辨识、分析、评估到控制全过程实施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管理[1-3].为此,2007年在苏州轨道交通建设伊始,苏州轨道建设有限公司就十分重视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实施,针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的特点,开展了3项基础性科研课题,内容涵盖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车站深基坑建设风险管理和区间隧道建设风险管理,同时,委托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分别开展了具体的课题研究任务.为了系统地研究工程建设风险,承担课题的研究单位在苏州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的领导下,依据《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2007)开展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全部车站基坑的土建技术风险研究,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开展了研究分析与风险控制措施建议,工程风险管理工程中提供了多项研究成果,具体包括:1)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基坑土建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系统地辨识了1号线基坑建设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设计方案和周边环境中潜在的风险,提交的成果有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基坑土建技术风险清单.同时,为了便于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管理的实施,利用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编制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基坑土建技术风险管理指导手册,制作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基坑土建技术风险辨识与评估精简报告.结合国内外轨道交通车站基坑事故风险分析汇编,评估了工程建设潜在的重大风险,为1号线工程潜在的重大风险提出了车站基坑土建技术风险控制措施,并协助编制了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设抢险物资配置清单,成立了工程抢险队伍和应急预案,为应对工程突发风险事故提供了保障.2)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土建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通过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地层不确定分析,系统地辨识了1号线区间隧道工程建设中潜在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设计方案和周边环境等风险,提交的成果有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土建技术风险清单.同时,为了便于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管理的实施,编制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土建技术风险管理指导手册.与科研单位联合,根据现场的试验与监测,制作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土建技术风险辨识与评估精简报告.结合国内外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事故案例调查,汇编了国内地铁区间隧道风险事故案例与分析,并评估了工程建设潜在的重大风险,为1号线工程潜在的重大风险提出了区间隧道土建技术风险控制措施,并指导成立了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设抢险应急救援队,为应对工程突发风险事故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力量.3)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技术风险管理现场实施方案.基于上述研究成果,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为了在1号线建设现场实施风险管理,课题研究单位在苏州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的领导下,编制了内容涵盖安全管理现场培训,项目进展工程例会制度,重大风险源上报、管理及制度,重大风险源交底与现场跟踪制度,工程现场巡查登记制度,工程风险事故处理及上报制度,工程风险管理资料汇总存档制度等,从而首次系统编制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2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

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4-10]是1号线建设风险管理实施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苏州轨道建设有限公司联合课题研究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共同成立了现场风险管理小组(见图1),绘制了现场风险管理实施技术路线图(见图2),编制了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了现场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了现场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内容.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2.1工程建设现场风险管理工作制度

1)工程建设风险管理例会制度.每周参加工程例会,风险管理小组通报上周安全状况,违章处罚情况,宣传近期有关安全教育文件,分析本周安全风险形势,点评工程施工中潜在的风险源及防范问题,强调风险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施工方在周例会中应总结上阶段土建工程进展情况和现场风险控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下阶段工程进度安排的基础上,对相关土建技术风险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2)现场风险告示制度.对于三级及以下风险,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区域的醒目位置树立“危险作业每日告示牌”,予以提醒和警示(见图3).3)重大风险管理pDCa制度.针对重大风险源(四级及以上),引入pDCa(plan、Do、Check、action)管理方法.要求工程设计方、施工方与建设指挥部等单位共同完成潜在的风险识别,并完成重大风险点汇编.随后,由设计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设计,施工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施工组织,我方编制专项技术指南.最后由施工方制定相应的风险施工控制措施并落实到具体的相关责任人,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区域的醒目位置树立“危险作业每日告示牌”,予以提醒和警示.要求在工程例会上进行前期部署和后期总结.4)日常巡查与记录管理制度.建立定期安全风险管理检查制度,对施工重点环节进行检查,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状况进行检查.对现场进行巡查,巡查过程中若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拍照留存,并予以上报.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召开安全工作碰头会,交代隐患事实,要求落实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以整改后附照片进行闭环回复.

2.2现场风险管理职责与权限

1)施工风险管理责任明确.结合工程施工管理与参与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明确工程施工风险管理责任如下:①建设单位工程风险管理采用分级管理策略.建设单位是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协调与组织主体,负责统领工程施工现场风险管理,对工程施工各参与单位的风险管理方案实行审查,监督实施施工过程风险监控、安全状态判定和风险事故处理.对重大安全事故,及时上报上级主管单位和政府部门,启动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并负责组织工程现场抢险.②设计单位负责完成重大安全风险源的辨识、确定其安全专项设计.结合土建工程施工进度要求进行重大风险的专项设计交底、变更交底等.③施工单位承担工程风险管理实施责任,主要负责施工准备期和施工过程中风险源的补充识别与动态风险评估,编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和具体风险控制措施,执行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及风险事务处理等.④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承担合同中约定的相关风险管理责任.⑤技术风险课题组,承担工程施工风险察勘责任,主要为工程建设单位进行现场施工全过程的风险动态察勘,汇报现场风险管理现状,预测下阶段风险管理的重点及发展趋势等.⑥工程风险管理小组由总师室负责组织成立,主要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和技术风险课题组分派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施工风险管理的组织、督促与协调等责任,同时协助工程风险事故的应急决策与组织.2)风险管理人员权限,包括:①获得现场技术资料.各相关单位应予以提供相应的现场技术资料;②现场巡查.风险管理人员有权进入现场进行巡查,对风险点进行跟踪,定期、不定期地对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状况进行巡查,作好记录并向总师室汇报;督促施工单位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③现场监测数据.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收集、汇总和及时提供给风险管理人员,确保监控数据的真实、准确;④信息上报.现场风险管理人员在每周末、每月末,依据监测数据、工况进度和巡查情况,总结分析和预测所负责范围内的风险源和工点的安全状态变化情况,形成周报和月报,经负责人签字,报送总师室和工程部;⑤周报和月报文件记录;⑥参加工程例会.风险管理人员应参加每周的工程例会,将本周风险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并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施工进度以及相关风险点,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

2.3现场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内容

1)现场查勘及风险补充分析.工作内容包括:①现场查勘.在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小组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定时和不定时地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现场风险查勘.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情况核查与补充调查: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新的或是与原勘察报告中有重大不同的环境情况,应上报总师室和工程部,由总师室和工程部联合安排相关单位进行核查及补充调查.工程施工动态查勘: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展及相应动态变化进行查勘,从而能够密切关注并跟踪风险点是否有新增、转移或是风险等级变化,为补充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施工对环境影响变化的查勘:在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跟踪其变化过程及预测其发展趋势及变化动向.②风险补充分析.通过现场查勘,总结与技术相关的重大风险点的新增情况与变动情况,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补充分析,并由设计和施工单位制定《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修订表》,报总师室和工程部审核.2)施工过程现场巡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的风险管理.通过现场巡查,了解施工进度、施工情况及风险源现场风险控制的落实情况.同时跟踪风险点,及时掌握风险点的变化情况.3)监测数据分析整理.每日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向风险管理小组提供当日的相关监测数据,并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风险管理小组应及时整理当日监测数据,并对数据做有针对性的有效分析,从而确定当日的施工情况是否存在风险,并预估次日的风险情况,如存在重大风险及时呈报总师室和工程部.4)资料分析处理和信息上报.①资料分析处理.将一周内的现场查勘、巡查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土建技术方面风险的针对性分析,结合第三方监测数据的分析,将每周的工程进展情况、风险管理情况汇总、下周风险管理重点以及风险管理情况建议汇总,形成《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周报》.将一个月内的4次周报进行分析,必要时补充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内容,编制《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月报》.②信息上报,包括:周报,将上述编制的《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周报》以一周为周期向各分段管理公司总师室和工程部提交;月报,将上述编制的《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月报》以一月为周期向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师室和工程部提交.5)风险响应.①预警预报.现场施工应建立一套系统的风险监控和预警预报体系.特别是对于工程重大风险点,应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其发展状态,编制《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监控数据分析表》.具体工作包括:根据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过程中的风险特点,配合确定合理的工程监测方案,根据施工要求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制定风险预警标准;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监测结果和风险事故建立对应关系,以便使用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风险事故进行预判;确定基于监测结果的风险评价等级;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的动态评价;如果发现异常或超过警戒值,应及时进行风险报警,采取规避措施,做好风险事故处理准备工作.②风险事故处理.风险事故发生时,风险管理小组现场人员:及时了解事故现状;立即向风险小组负责人上报事故情况;立即向工程总师室和工程部上报事故情况;事故处理后,风险管理小组应如实记录,内容有风险事故情况、风险事故处理方法、风险事故处理效果、风险事故损失情况;根据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建设进度,按照项目要求按期形成《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记录表》.6)重大风险源的专项风险管理.①重大风险源的专项分析.对于施工过程中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的重大风险源,应要求设计方、施工方、风险咨询方共同识别并完成重大风险点汇编,做出针对性的专项风险分析.根据《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清单》和《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等级表》所汇总出的重大风险,有针对性地选择重要风险事故进行风险决策、管理和控制,制定土建施工技术风险事故“一说明三处理”方案.由工程经验丰富的专家、技术人员填写表格,并由监理专家和总师室、工程部进行审核.根据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研究,最终形成如下成果:《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说明》、《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预防处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征兆处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后处理》.②重大风险源的专项管理.由设计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设计,施工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施工组织,技术风险课题组编制专项指南.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重大风险源的专项分析结果,以工程进度和具体分部工程为节点,风险管理小组现场进行高密度的巡查,确保各项施工保护措施的实施.如实填写《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措施落实表》.同时确保及时跟踪重大风险源的动态变化状况.③重大风险源的专项控制措施.由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风险咨询单位和专家小组共同对工程中重大风险源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形成重大风险源专项控制措施《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措施》.在重大风险点相应分部工程施工前,制定《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跟踪表》,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各项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如实填写《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措施落实表》.④重大风险事故的专项处理.若有重大风险事故发生时,应及时上报工程总师室和工程部,由总师室和工程部组建的重大风险事故处理小组赴现场进行事故了解、分析并决策形成处理方案.风险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形成事故情况、事故处理方案、事故处理结果和事故损失情况的记录备案,形成《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记录表》.

3结语

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篇8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系统;智能视频监控

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保障运营管理和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轨道交通都实施了相对严密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架设大量摄像机及配套系统监控重要场所,并结合其他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应对各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在发生治安和运营事件后提供图像追查记录。

1城市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

迅猛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其人流密集、人员复杂、空间相对封闭等因素也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发场所,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保障运营管理和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防范恐怖事件发生并在事后用于调查取证的必要技术手段,其需求在不断增长,摄像机安装数量成倍增加,系统规模日益庞大,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面临的两大难题愈发显著,一方面是运营安保人员难以实时、有效的进行监视并发现突发性事件,导致视频监控系统往往只是将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存储,主要作为事后调查取证的依据;另一方面是当事件发生以后进行调查取证时,办案人员在海量的视频资料中想要找到相关事件的有效信息犹如大海捞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精力,投入成本大、信息利用率低,大大降低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有效性,并没有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的实时性和主动性。

2城市轨道交通中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必要性及其应用

我国安防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伴随“平安建设”推进的步伐,城市轨道交通对安防应用更加深入,在各类安防产品中监控系统的需求量最大。面对要求更多更高的视频监控需求,传统依靠人工识图的监控应用方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何在大规模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海量视频数据中实时跟踪、分析、判别监控对象,在异常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预警、报警,以及事故发生之后在存储文件中迅速找到所需视频信息,已成为视频监控系统的首要问题,为保障安保人员能实现主动、实时的监控,及时有效地避免有威胁的突发性事件,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客户更多的希望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能够与业务相结合,提供更便捷更灵活的服务,有效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降低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由此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产生。该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序列图像自动分析对监控场景中的变化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断目标的行为,能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或提供有用信息,有效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降低误报和漏报。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其应用主要集中在:(1)入侵检测。针对进入禁入区域的目标进行检测并按照用户事先设置好的规则触发报警。(2)逗留(滞留)检测。探测在禁停区域逗留的目标是否超过用户设定的时间并触发报警,滞留的判别不受人员在警戒区内的行为影响。(3)可疑物品遗留。当物体在警戒区内滞留超过用户自定义的时间产生报警,能检测各种形状的物体。(4)逆行检测。当人员、车辆等在禁行方向运动触发报警。(5)乘客追逐及剧烈运动。当乘客在站台上追逐以及在通道剧烈活动进行报警。(6)客流量突变。可识别所监测视频信息中单位面积区域内乘客分布的密集程度,该密集度在单位时间内突然增加超过设定值时产生报警。(7)图像异常。可针对视频图像质量进行智能诊断分析,帮助用户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维护。(8)告警及显示场景重组。根据不同检测对象所提供的实时告警以及恢复信息,独立提供告警前和告警时刻(时段)的录像。(9)人流统计。在检测区域中统计单位时间内按指定方向进入或离开该区域的目标数量。(10)人脸检测。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画面中所需物体进行针对性建模,从而达到对视频定物体进行检测及相关应用。随着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产品日渐成熟并在视频监控系统中逐步应用,然而现阶段轨道交通安防建设基本都提出了对智能视频分析的需求,但在大范围内的应用并不多见,主要原因是很多智能视频分析功能对于应用环境的要求较高且误报率通常达不到实际应用需求,说明智能技术的应用距离我国轨道交通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距离,针对较单一的功能基本上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可对于在例如高密度人流情况下实现人脸识别、人流量定性等较复杂的功能仍存在不足,新技术尤其是革命性的技术出现需要时间、需要培育、需要耐心。

3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是结合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图像分析等多项技术手段的综合系统工程,它能够把视频监控从静态的、事后取证变成动态的、实时预防和告警,然而由于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差异,没有固定的应用环境和场景也让这项技术面临检测性能不佳、应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就目前而言限制其应用的最大因素就是准确率,所以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势必朝着提高准确率的方向前进,提升产品对不同场景的适应性准确性,并且简化产品设置提升易用程度,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便捷和价值。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依照高清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伴随视频监控系统的高清化,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也将进入高清时代,高清化的视频图像在赋予智能视频分析更多信息和研究内容的同时也对智能分析的算法及处理器的运算性能有了更高要求,基本的智能分析功能将不再满足用户的需求,未来对于行为分析、关联跟踪、视频检索等高级智能分析将进一步得到应用,多种传感器以及电子地图、综合调度系统等其他技术的融合也将进一步加强,多种业务系统的平台化整合将推动更加高效的应用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智能视频监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来视频监控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系统控制的方式和结构形式,有效提高视频监控的智能化程度和使用价值。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将伴随安防监控大平台发展,向更加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前景广阔。

4结束语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符合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行业发展速度,实现管理有效性。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管理工作而言,通过对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发展,横向联合其他系统,可全方位、多角度掌控轨道交通安全信息。通过对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提供可靠保障的同时减轻监控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监测准确率,使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谭筠梅,王履程,雷涛,等.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视频分析关键技术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

[2]张文聪,蔡巍伟,浦世亮,等.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3(9):154-156.

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篇9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资源 多种经营 综合开发 盈利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数额巨大,多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投入运营后,由于运营成本、财务成本高,票款收入难以支付全部成本,需通过政府补贴来维持正常的经营运转,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而轨道交通作为“准公共产品”,其产品本身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排他性和垄断性,地上、地下空间占用大,连接车站、港口、机场、码头、商业中心、cbd、卫星城等人流密集、商业繁华的地段,客流资源极其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以高效、快捷的旅客运输为主,围绕巨大的客流和空间资源,充分开发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使轨道交通资源利用和效益达到最大化。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的衍生资源通过多种经营获取的收益,可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和运营亏损,是减少政府投资和补贴的根本途径;从规划入手,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是实现盈利的前提。世界上唯一规划、建设和运营一体运作而实现盈利的香港地铁,也是依靠辅业多种经营实现盈利的。因此,轨道交通衍生资源的多种经营要着手于规划和设计,立足于合理的建设、有效的经营,可实现辅业补主业乃至盈利的目标。

1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与综合开发

1.1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按经营形式,分为固有资源和衍生资源。固有资源包括线路、站场、通道、隧洞、车辆、通信、站域用地等服务旅客运输的实物载体,衍生资源包括由固有资源建设、运营而派生出的沿线土地资源开发、广告传媒、信息交流、餐饮娱乐商贸等服务设施及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按存在形态,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站场、隧洞、线路、通道、售检票系统、通信设施、机车车辆、站前广场、停车场、地上物业及沿线开发物业等服务旅客运输的实物载体;无形资源主要包括广告信息、文化传媒、邮政金融等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按其在经营中的地位,可分为主业资源和辅业资源。主业资源主要包括从事地铁运营的车站、线网、隧洞、车辆、调车场、维修检修设备和通信设施等;辅业资源主要指围绕地铁运营、服务旅客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商业、餐饮、广告、电信、邮政等服务设施。

1.2城市轨道交通资源与综合开

     发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为其综合开发(即多种经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多种经营依赖于运输设施所提供的便利环境、巨大的客流资源和市场活动空间,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再分配,其最主要的开发目标是固有资源和衍生资源的优化开发,使资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城市轨道交通固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沿线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应紧密结合。首先,要合理规划设计地上、地下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要做好沿线土地资源开发项目,包括房地产项目、地上地下商业、停车场、过街天桥、人行通道及通往地铁的道路等的一体规划和统筹布局,并做到互联互通,使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资源开发以及工商业发展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带动线域经济发展,扩大自身的经济效益。其次,要以提高票款收入为主要目标。轨道交通固有资源经营的主要收入是票款,票款收入源于客流,而客流源于线域周边用地功能及商务环境及出行指数高低等。固有资源经营的目标是增加客流,提高票款收入。提高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可增加和集散客流,提升轨道交通客运主业的客流量,促进轨道交通主业经济发展。因此,把线域和站域的地下、地上空间资源做大、做精,优化固有资源,即可大大提高经营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主业经营收入依托于固有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多种经营也同样要依托固有资源的开发经营,同时要挖掘和扩大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房地产)开发、车站地上、地下物业开发、商业、广告、通讯等衍生资源与固有资源的一体化运作,从站域和线路到衍生的附属资源形成一个资源优化体系,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把衍生资源的多种经营作为轨道交通辅业,以辅业经营补足主业经营的不足,以多种经营效益补充主业经营的亏损,实现轨道交通衍生资源开发和经营的良性循环。

1.3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多种经营的目标

     从上述城市轨道交通资源与综合开发的分析可见,两种资源的有机结合、开发利用和经营,能够打造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辅业经济,以区分于客流票价收益的主业经济。这就是利用沿线房地产、广告、商贸等以经营为主体的轨道交通辅业资源,达到弥补主业经营不足的目标。因此,把城市轨道交通辅业资源合理优化组合,以挖潜、整合和提高效益为目的,构建轨道交通辅业经济体系;以“辅业补主业”作为轨道交通辅业资源经营的目标,通过“辅业补主业”的经营模式,把轨道交通主业和辅业构建成一个一体化新的经济体系。轨道交通建设具有短期投资、长期收益的特点,加上多种经营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特别是随着客流量的逐年增长,其外延效益也将随之增长,多种经营的范围、内容和收入会随着客流流量的增长而扩大和提高,届时多种经营就将会成为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产业,成为轨道交通主要的经济效益来源。根据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的资源特点,其辅业资源多种经营可分期、分层实施。

     以北京为例,在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开发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分步实施、综合开发、多元化经营的原则,全面开发地铁特有的地上和地下、有形和无形产业资源,实施多种经营,构建完善的地铁产业体系,广开投融资渠道,“以辅补主”,以多种经营的收益弥补公益性运输收益和建设资金的不足,缩短建设盈利周期,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自主经营,既能满足社会公共运输需求,又能自负盈亏、摆脱依赖政府财政补贴,成为完全自主独立的公共产业,最终通过改组改制,发展建设成立足北京、服务全国、管理先进、行业排名第一的上市企业集团。

2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综合开发的基本策略

     由于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资源和发展远景不同,其轨道交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的策略也不同。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存量资源最大的北京为例,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状况和发展远景,在加快建设和争取早日实现运营盈利原则的指导下,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要以扩大经营范围为基础,以增量投入和资源整合两个重点为突破口,确立轨道交通辅业资源多种经营的策略。

2.1实施一体规划、多元投资、综合开发的策略

     新项目开发建设,要实行综合一体规划,将规划超前性、建设可行性和经营有效性有机结合,争取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同步实施,尤其应将沿线土地等衍生资源划入项目开发企业捆绑进行综合开发,使地铁企业具有土地综合开发及辅业经营特许经营权,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以辅补主,扩大地铁盈利空间。

     北京地铁4、5、10号线建设已全面铺开,机场线和9号线处于项目规划、设计及申报阶段,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建设高峰期。新项目开发的总投资数额巨大,初步匡算总投资需500多亿元。由于现阶段北京地铁新项目建设中,增量投入仍以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担保贷款投资为主,政府财政和投资压力大,项目资本形成不足,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资产规模和负债水平,进而影响到间接融资的规模和水平,也会影响到未来地铁运营的效益。所以,直接融资的不足已成为困扰北京地铁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因素,急需改善项目资本结构,加大直接投资比重,包括引入社会资金力量,如外资、企业资本及社会个人资本等。实践证明,采用ppp(公私合伙制)、bt(建设转让)等模式是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瓶颈的有效途径。而要想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地铁,须在投融资体制、项目规划、建设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如实行项目经营企业实体制,允许多种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营中来。

2.2 实施以规模和品牌效益为主的多种经营策略

     多种经营的重点是辅业资源整合,城市轨道交通的辅业资源整合和开发是互补的关系,要依托板块建设,发挥规模效益和连锁品牌效益来整合。整合既要有目标也要有重点,要分不同层次和范围考虑,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尽力延长产业链条。从站厅层来看,因其空间有限,多种经营以占地少、可移动、小型、连锁化商业经营为主,包括商品、快餐、冷饮、报刊杂志、音像制品、鲜花礼品等的出售,以及雨具、照相器材的出租等。此外,站厅、通道、车辆箱体的平面、立体、视频等广告和信息是地铁特色经营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辅业资源多种经营的主要收益来源。因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具有放大、辐射性,其巨大、稳定的客流资源是商家和传媒不敢小觎的受众,必将成为广告竞争的焦点,也将成为多种经营效益最大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附着在城市轨道交通资源链上的商业机会很多,在保证安全运营的前提下,通过对广告、沿线物业经营、智能卡服务等辅业资源的开发,增加轨道交通项目的衍生收益。利用地铁站点网点多、分布广的特点,采取连锁店、品牌店等现代营销方式,使地下商业网络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成熟完善而发展壮大,并进而实现地下商业网络向地上商业空间的覆盖与延伸,这是辅业补主业经营的长期策略。

2.3提升经营管理职能的策略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资源开发和经营范围的扩大,地铁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应随之升级。首先,应转变经营观念,把地铁建设经营活动当作市场经营活动的一部分,把城市轨道交通各种资源视作一个整体,把多种经营纳入地铁企业的重要的经营活动中来,适时转变和扩大地铁企业的管理职能,发挥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整体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投资管理的功能

     以北京地铁为例,由于投资管理体制的限制,现有资产和对外投资以地铁经营性资产为主,结构单薄且不合理,缺乏保值增值能力高、流动性强、变现容易的房地产、商业物业、股权资产及投资,所以既要拓宽融资渠道,又要拓宽投资渠道,提高优质资产比例,加大对外投资和扩张的力度。

2)资本运作功能

     尽管国内地铁目前尚无盈利先例,但地铁作为公用事业项目,也同样是优质资产,更是风险小、长线投资的良好选择。从地铁4号线ppp资本运作情况来看,地铁在“政府招商项目”中非常抢手,资本运作的潜力大,功能非常强。把资本运作视为辅业经营的手段,以多元化投资及合理的资本结构,为“辅业补主业”的经营运作好资本。

3)融资功能

     城市轨道交通庞大的投资数额,完全依靠政府投资的方式已不现实,改革现行政府作为单一投资主体、引入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势在必行,以项目公司为载体,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鼓励企业投资,并借助政府财力、政策的支持,搞活辅业资源多种经营的资产运作,实行多元化融资。城市轨道交通主体建设可以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融资为辅,而一些辅助设施,则可以由企业或社会筹资,如按ppp形式加以解决。

4)项目创新功能

     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及城市开发建设管理理念的更新,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建设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建设要有创新意识和思维,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品位,在辅业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需要提高创新能力。新项目要根据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同期开发地下、地上空间等资源,特别是在设计中要遵循综合开发、一体规划的原则,从技术、经济、施工和经营方面着眼,统筹规划,创新开发。

3轨道交通资源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的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辅业资源的多种经营,应紧紧抓住其“点”、“线”、“网”和地上、地下立体空间资源优势和大容量、高密客流、信息流等特点,实行综合一体规划,全方位经营,建立安全、快速、便捷、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以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城市导向和产业诱导机制,成为带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1轨道交通站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经营途径

     车站是客流的集散点,也是网络结点,牵制着线路和网络结构,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建筑物,特别是综合枢纽站和换乘站,投资大,占地多;综合枢纽站功能齐全,包括交通、商业、餐饮、娱乐、邮电、金融和咨询等多个行业,乘客在换乘时可以完成购物、娱乐和商务等出行目的,增加对乘客的吸引力,同时推动枢纽站周围的物业开发和经济繁荣。新建车站从站点冠名、站内商业、广告、通讯、网络信息、电子娱乐等多方优化设计,以多种经营形式提高轨道交通经营效益,通过多元化经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效益最大化。

     日本轨道交通业就是以地铁运输为主,以地铁站点为中心,以房地产及租赁业、购物中心、零售服务业、公共汽车业、出租汽车业、旅游观光、宾馆设施等多行业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通过地铁车站的辐射作用,影响商业物业、广告等的经营,引导地铁客流。这样,地铁主业带动了其他辅业,辅业也支持了轨道交通主业。

3.2沿线土地资源的综合一体化开发

     香港利用沿线土地的经营权益,以直接或间接的还原方式获得部分建设资金。其盈利的实践表明,利用地铁的规模效益,通过沿线资源开发权为地铁建设筹资,把外部效益向内部转移。这种以沿线土地资源项目的一体化开发及规模化经营,最大化地把轨道交通的外延效益返回到轨道交通建设上;特别是沿线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只有通过一体化开发,增值收益才能真正用于建设投资和运营补贴,实现外部效益内部化。

3.3广告和商贸的特许经营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广告、商贸的经营性业务,政府应直接交由轨道交通企业经营,扩大地铁广告、商贸等特许经营权。在地铁的特殊部位,如出入口、车身、门窗、车站顶盖等部位实行特许广告业务;另外,要充分挖掘地铁经营潜力,如车站冠名权的拍卖,站厅超市、便利店、自助机等的经营,增加其他业务收入,特别是盈利性强的广告、商业、通讯要扩大经营规模,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用来支持地铁项目筹资。

     此外,地铁各线相关的房地产、广告、商贸,应由地铁公司或投资公司统一经营、统一管理,避免多头管理、多头经营,造成沿线资源的浪费,甚至内部的恶性竞争和对运营服务的干扰。

3.4品牌和连锁化经营

     在轨道交通站域范围内,特别是大型换乘枢纽站,具有丰富的地下空间资源,如能协调扩展或打通地下商业、人防工程等地下空间,则资源范围更广,可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供良好的机遇。若能在人防、消防突破已有规范,建立适合地铁地下建筑的规范,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将摆脱传统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地铁规模优势,大力推广品牌经营和连锁品牌模式,对站内商业物业、超市、餐饮、广告、报亭、维修、通讯、邮政、音像制品等经营实行统一对外招商、统一店面风格、统一进货、统一管理的连锁经营方式,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多种经营的品味和效益,创造地铁车站地下、地上一体化经营模式,以品牌开发拉动地铁资源经营。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只有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才能充分发挥地铁网络化资源优势,以多种经营和综合开发,尤其车站及沿线房地产、物业(商业、娱乐、停车场)资源的综合一体化开发,带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政府在扶持地铁产业时,应采取政策上多扶持、经济上少补贴的方法,增加企业的造血机能,减少输血补贴,让地铁企业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形成地上养地下,副业养运营,自我建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局面。地铁产业在相应优惠政策支持下,拓展资源经营权,以盈利为目标,努力开拓多种经营渠道,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以多种经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用多种经营的收益弥补新建线路投资运营赤字,从根本上解决轨道交通公益性特点造成的盈利不足,通过多种经营,降低政府对地铁财政补贴,力争以辅业多种经营养补主业经营,逐步实现运营盈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施仲衡.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2):1215.

[2]王灏.地铁公私合营模式运作的票价政策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6):1215.

[3]王灏.城市轨道市场化投融资方式变革[j].中国投资.2004(1):111114.

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篇10

关键词城轨交通信号系统列车位置检测轨道电路计轴环线应答器

在轨道交通运输中,列车位置检测设备是信号系统构成的关键设备,它为整个信号系统运行提供基础条件。最初,列车以站间闭塞的方式运行,轨道电路是最早的列车位置检测设备,随着高密度列车运行的要求和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移动闭塞三种信号闭塞制式,随之出现了不同工作方式的列车位置检测设备,如轨道电路、计轴区段、环线,乃至于现在的移动闭塞列车位置检测设备。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列车位置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

1轨道电路随着欧洲铁路轨枕的钢枕化,在20世纪30年代,在欧洲出现了代替轨道电路的列车位置检测设备———计轴设备。

2计轴设备

计轴设备用于在规定的轨道区段内检测列车的占用/出清。不像轨道电路,它对道床电阻、分路电阻、轨枕、轨缝位置、轨道区段长度、电气化区段牵引回流的连接都没有限制条件。计轴设备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与轨道状况无关,这使其不仅具备检查长轨道区间的能力,而且也解除了长期因道床潮湿和钢轨生锈影响铁路正常运行的困扰。计轴设备的基本原理是:在定义的轨道区段的两端,选择在同一侧的一根钢轨上安装两个计轴传感器探测通过的车轮,如图2所示。当车轮通过时,改变了传感器的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交变磁场,从而改变了接收线圈上的感应电压或相位值,计轴设备根据其交变磁场的变化频率和其变化的时间顺序,判断通过的列车轴数,识别列车运行的方向。计轴主机处理从计轴轨旁盒传来的计轴传感器变化信息,比较进入区段的轴数和离开区段的轴数,给出空闲/占用的指示。

计轴设备在欧洲铁路车站和区间已得到大量运用,在我国国铁区间半自动闭塞上也已得到大量运用。青岛8号码头的计轴设备是在车站范围内运用至今的典型代表,1998年开通,至今稳定、可靠。计轴设备供应商不同,设备构成也不同。主要的供货商有SiemenS和aLCateL两家,设备比较见表1。

随着轨道交通形式的发展,出现了跨座式橡胶轮轨道交通系统。该系统噪音小、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已在我国的重庆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中采用。通常,在钢轮钢轨交通方式中,利用钢轨及钢轮的导电性作为检测列车占用或空闲的条件;而跨座式单轨交通是以高强度混凝土梁(pC梁或RC梁)作为车辆运行轨道,车辆采用跨座式单轨车,车辆的走行轮、导向轮和稳定轮均采用充气橡胶轮胎。因此,在日本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中,大量采用了另一种车辆位置检测设备———环线式列车检测设备。

3环线式列车检测设备3.1工作原理

以列车车载设备f1端先压入环线区段为例,介绍环线式列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见图4)。

(1)环线区段无车占用时:发送端发送已调制的fch信号,通过感应环线(同时检查环线的物理连接),接收端接收到fch信号后CHR(照查继电器)吸起。(3)列车完全进入环线区段时:f1、f2信号同时作用于感应环线上,使CHR继电器保持落下。f2接收电路检测出f2信号后,使f2接收电路Fa2R继电器吸起。

(4)列车前部离开环线区段时:f2信号作用于感应环线上,使CHR继电器保持落下,f2接收电路Fa2R继电器保持吸起。

(5)列车完全出清环线区段时:因f2信号消失,fch信号被检出,使CHR继电器吸起,f2接收电路检测不出f2信号后,使f2接收电路Fa2R继电器落下。

3.2闭塞逻辑电路的动作当列车通过轨道电路分界时,通过前述Fa2R继电器快吸缓放的特性,在一小段时间内使2tR继电器吸起后,再通过2tR的自保电路保持吸起状态。

闭塞电路的等价公式为

4移动闭塞列车位置检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aLCateL、SiemenS、aLStom等公司都相继推出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信号系统,它通过提高列车位置的报告精度和移动授权的更新率来提供更大的通过能力,并减小列车的间隔距离。CBtC的基本原理是:atp(列车自动防护)地面设备周期性地接受本控制范围内所有列车传来的列车位置报告,相应地向本控制范围内的每列列车周期地传送移动授权点的信息。移动授权点通常由前行列车的精确位置来决定,移动授权点将随着前行列车的移动而逐渐前移,列车之间总保持一个“安全距离”。该安全距离的计算是根据列车的定位精度、速度、线路参数、司机反应时间等决定的,因此在CBtC系统中,atp防护点不在轨道区段的分界点,而在前行列车车尾后方加上安全距离的位置。CBtC的列车定位系统分为车载定位设备和地面辅助定位设备两部分,车载设备主要包括安装于车轴上的测速电机(opG)、车载atp计算机、车地通信设备等,地面设备包括安装于地面的交叉感应环线或应答器,通过车载定位设备和地面辅助定位设备并结合车载线路数据库的方式来建立列车位置信息。车载设备根据从测速电机传来的速度和方向信息确定列车在线路的位置,当经过地面应答器(或感应环交叉点)时,地面设备将传送列车位置校正信息(应答器报文或感应环线交叉点相位变化信息)。车载atp计算机根据这些信息与车载线路数据库相结合,计算出列车在线路上的位置,并通过车地通信设备通知地面atp设备。列车的定位精度由测速电机精度、应答器数量和安装精度(或感应环线交叉点数量和安装精度)等几方面确定,列车向地面atp设备报告的列车位置由列车实测位置、列车前端位置、列车后端位置组成,如图6所示。

通过以上CBtC系统原理可知,列车的位置由列车车载设备计算出来,通过车地通信设备传送给地面设备,地面设备根据线路上列车的位置报告来决定列车的移动授权点,从而控制列车移动,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CBtC系统不使用传统的轨道电路作为列车位置检测,它在旋转电机车辆、线性电机车辆、橡胶轮胎车辆上均有使用,其业绩主要有加拿大温哥华的线性电机车辆、土耳其安卡拉的旋转电机车辆、新加坡L线旋转电机车辆、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橡胶轮单轨车辆、巴黎地铁14号线的橡胶轮和钢轮的混合交通线路等。其中,除土耳其安卡拉线路外,其余均实现了无人驾驶功能。

5结语

随着全球范围内各种新的交通方式的不断出现,列车位置检测设备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在选择列车位置检测设备时,可根据采用的不同信号制式(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移动闭塞)和交通类型(钢轮钢轨(旋转电机、线性电机)、橡胶轮单轨等),选用适合的位置检测设备,表3列出了几种列车位置检测设备的对照。

参考文献[2]傅世善.自动闭塞设计的新理念.铁道通信信号,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