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管理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9:27

数字化管理好处篇1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217-01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每个人都在享受着数据制造的好处,有人将大数据资源看成是未来的“石油”。高校图书馆因为信息化发展,也深受大数据技术的影响。由于信息化、数字化的出现,图书馆纸质图书的管理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如何有效实现纸质图书的数字化发展,成为了高校图书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大数据就是在不同数据里快速获得价值含量高的信息的能力。它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大数据有着很大的体量,通常数据规模都在10tB以上。二是数据类型丰富,其类型既有结构化的也又非结构化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一般和人们生活中的网络日记、网上交易信息、网络视频等数据有关,它们的内容、格式、大小等并非都相同[1]。三是处理速度快,大数据因为类型丰富、体量很大而严格要求大数据处理,只有快速处理大量数据,才能更快、更好地了解环境变化。四是价值密度不高,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大数据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

2高校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2.1纸质图书信息服务方式挑战

由于高校图书馆正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因为纸质图书的数字化服务转变也不可避免。读者不用再按照图书馆的纸质图书的提供来使用相关的资源,而是变成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要而提高纸质图书,服务模式更加个性化,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图书馆将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处理,读者不再频繁往图书馆借阅书籍资料,只要通过校园网就能够借阅书籍,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由于纸质图书经过数字化处理,使得信息数据变得种类繁复,而且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数据,因而很难满足读者的新需求。所以,大数据时代,怎样将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和读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有机结合,是值得高校图书馆深思的问题。

2.2纸质图书数据存储、处理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已经有了大数据的特点,其数量及种类繁多而复杂。互联网时代纸质图书数字化因为社交网站、互联网资源的利用,读者可以时刻产生各种数据信息。因此,图书馆在纸质图书数字化存储中,应该认真存储读者的社交网的登录、浏览等非结构化数据。而且要科学分析读者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信息。高校图书馆在纸质图书数字化存储中,对图书的质量、数据分析处理如何做才更好,从数据分析、处理、存储中对读者信息需求的把握、个性化服务方式定位,是当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的一大挑战。

2.3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挑战

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其数据量、非结构化数据增长让图书馆在纸质图书数据存储、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面对大量的数据,怎样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怎样处理这些非结构化数据信息,是纸质图书管理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为纸质图书的管理成本在增加,需要有更多的中低端计算机集群,这对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分析要求过高。既要在基础设施中分布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密集型应用,又要具备能够对高度分布式基础设施以及数据有很好保护性的可信应用体系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这是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中的又一大问题。

3大数据时代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策略

3.1革新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观念

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因为大数据的出现而有了崭新的变化。所以,从高校图书馆角度来看,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进行彻底改变。要从传统的纸质图书借阅服务朝着读者个性化的大数据信息服务转变。所以,必须深刻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纸质图书的数字化发展趋势,形成数据意识,对用户在网络上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信息高度重视,然后不断钻研读者的行为,据此对他们的阅读方式、习惯及服务方法进行分析,积极服务读者,以推送服务、个做好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另外,在纸质图书数字化资源建设、服务体系完善中,要多倾听读者的意见,根据读者的有用建议来改变服务方式,吸引读者,使服务契合读者需求。

3.2重视纸质图书数字化技术改革

高校图书馆要想做好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就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来强化信息服务,做好读者信息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由于云计算与数据库技术正处于大发展阶段,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中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量极大,因此应该运用好诸如noSQL、mapReuce、Ha一doop之类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分析技术。通过这些便捷的技术运用来处理大量数据,而且也适用于非结构数据处理[2]。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使得读者在纸质图书数字化运用中会产生很多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各种信息的格式不一样,其数据处理方法也不一样。而且大数据价值密度低,要想从海量的数据中来分析用户信息,极其困难,而且效果也不佳所以,要统一数据格式,整合不同结构类型的巨量数据,以分析出有价值的数据,这样才能为纸质图书的数字化发展做好铺垫。

3.3创新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方式

高校图书馆在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中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完善,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服务环境。可以成立专门管理数据、实时分析、处理用户数据的管理部门或者形成相关的管理机制,加强数据监管,做好纸质图书的数字资产归档、选择、保存。可以借鉴国外图书馆的数据监管模式来管理本校的纸质图书。另外,对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业务程序进行规范,加强管理者的能力及职业素养培训,拉近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距离。以科学的馆员制度来清楚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认真预测、判断某学科信息需求,为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中的用户提供更为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4结语

总的来说,大数据时代高校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让图书馆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必须要充分利用好大数据的价值,加强纸质图书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从大量数据处理、用户信息数据中来制定出有效的数据推送服务。也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在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中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数字化管理好处篇2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环境综合整治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在面临城市发展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管理方面诸多问题的困扰。长期以来实行的运动式、突击式的被动管理出现的弊端,如信息不及时、管理方式粗放、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等相对滞后的城市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城市的管理需要。

20xx年大年初一,中共**省委书记**同志到**区公安分局派出所慰问值班干警,在了解到110警务系统承担了大量非警务出警工作后,希望**区能在城市管理工作上有所突破,进一步解决好公安机关在110接处警工作中的非警务事件分流处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创新的建设思路在哪里呢?**区给出的答案是:启动数字化城管理系统建设,积极探索一种以先进技术为基础,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的新型模式来推进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在经过充分的课题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后,区委、区政府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管理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手段切实解决难点问题的一次革命,是未来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能够把“整脏治乱”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区)活动推向深入。于是,围绕平台建设和提高处置能力这两个重点,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经过10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于20xx年3月1日全部建成并开通运行。

一、项目建设工作情况

——领导挂帅,统一认识。

20xx年3月,区委书记**同志(时任区长)带队到****区考察了该区的城市模块化管理工作。我区决定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后,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曦亲自挂帅,听取我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汇报,对认真抓好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专题召开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议、区政府专题会,明确思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研究建设工作,解决相关问题。区委副书记高蓉多次召集工作会议,统一各方面的认识,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从思想上、认识上保证我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为推进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区建设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等35个相关职能部门和17个乡、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数字化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书记、张曦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高蓉、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陈放鸣、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谭筑、副区长董亚伟、区委办公室主任李伟、区政府办主任陈桂明任副组长,区人大副主任洪兵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分管主任、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负责同志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从有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工作组,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工作机构,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和所有乡、街道办事处也参照区里的做法,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开展建设工作。

——充分调研,定好方案。根据建设部印发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结合我区的区情和“一级政府、二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特点,我们按照调研学习、总体规划、分项设计、方案论证的科学程序,再次组织区城管局主要负责同志率相关人员赴昆明市五华区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经验;通过收集资料的调研方式,学习北京东城、四川成都、江苏盐城、湖南长沙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经验后,提出了我区数字化城管的基本思路和创新模式的方案。组织专家顾问组根据我区实际进行总体规划和分项设计,并结合实际需要和调研成果,不断充实调整总体方案。在此基础上,区政府专题召开了由**大学傅光轩教授为主任委员长的专家论证委员会对《**区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带方案设计)》进行了论证。专家在听取我区方案介绍、咨询问题后,一致认为:方案设计打破了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利用了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先进的城市模块化管理模式,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充分考虑了现有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专家组的规划,我区城市综合模块化建设内容包括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交通执法、工商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领域,总投资需三仟多万元。根据我区财力和城市管理工作轻重缓急需要,我们决定分步实施,首期进行城市综合模块化一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基础软硬件及网络通讯、数据库、指挥系统、业务系统等内容。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实现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并从中摸索经验,为全面实施“数字**”打下基础。

——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我区先后投入一仟余万元,建设了有500余个摄像头的全区公安监控系统,目前仅用于110社会治安管理,为使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作用,按照省委书记**同志对110非警务事件分流的要求,我们将110监控系统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有效整合了资源,做到城市建设一举多用、资源共享,减少了投入,节省了投资,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

——保障投入,加速推进。实行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资金投入比较大。对此区领导认识统一、态度积极。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专项安排项目建设资金676.8万元。由于投入保障到位,建设工作得以全面推进。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城市管理新模式等有关标准及规范,结合我区是市辖区的实际,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作为城管事件、部件采集的定位技术。共覆盖我区89.86平方公里,15个街道办事处、两个乡,140个社区,2.7万个部件,29个模块。城市部件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5大类87种;城市事件分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扩展事件6大类56种。

二、体制建设情况

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仅是手段、模式、体制的创新,同时,也是大城管格局的构造。需要打破过去城管部门管城管的单一局面,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都在监督、指挥的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形成职能部门齐抓,基层单位参与,市民群众互动的大城管格局。为此,在建设工作中,我们重视了体制创新、部门职能发挥和组织机构及队伍力量建设。

——强化区级数字化城管“两个轴心”的建设。“两个轴心”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我区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重点强化区级监督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建设。在按程序上报市编办请求正式成立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同时,先在区城管局搭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工作机构,选调有经验、能力强的干部到监督指挥中心任职,按系统要求先开展工作。20xx年2月,**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正式建立,由1名副区长、9名局级领导同志分别兼任中心正副主任,配备了11名坐席员、分析员、派遣员、系统维护员,在整合17个乡、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了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队伍。

——强化乡办、部门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建设。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乡办(含区相关部委办局)数字化城市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17个乡办也分别建立了本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涉及到城市管理的区直20个相关专业部门明确了职能科室和专(兼)职人员。乡和街道办事处、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都明确了专人,设置了城市管理指挥系统的受理终端,确保区、乡两级政府数字化城市管理组织机构的及时到位。

——强化基层城市管理处置力量建设。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要求,我区积极完善城管体制,按照“属地管理”和“城市管理,区、乡(办)结合,以乡(办)为主;行政执法,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将部分综合执法力量下放到乡办,各乡、街道办事处和区城市综合执法大队、区市政所、区环管站等职能部门各组建一支10-20人左右的处置队伍,负责处置辖区责任范围内出现的城市部件、事件问题,发挥了乡、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主战场地位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优势、作用,加强基层城管力量和网络建设。

三、系统运行情况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3月7日正式开通运行以来,已形成快速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快速反馈结果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向更高、更快和更精细方向发展。数字化城管工作得到了市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一大批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取得了初步成效。

——发现能力大大增强。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巡逻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大市民群众通过“5712319”城管热线,让大量的城市管理问题暴露出来。过去市民群众每天每天投诉问题不到1件;运行4个多月来,监督信息员平均每天发现城管问题10余件;“5712319”数字化城管热线开通以来,共接听社会公众电话231个,使数字化城管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从过去的15%左右,提升到了现在的68%以上。

——处置能力快速提升。过去,全区每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只有160多件。现在一个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501多件,是过去的3倍,处置时间从过去的平均一周缩短到了现在的6小时,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集中解决,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部门职责得到强化。过去很多部门都是等问题累积到了一定的数量或一定的程度时,才会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处置率大致在30%左右,数字化城管开通运行以来,通过规定各乡、街道办事处,区直各职能部门问题处置的时间和要求和考核,使得部门职责得到强化,处置效率大大提高,问题的处置率提升到了75%以上,精细化城市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

——考核评价效能明显。我区数字城管运行以来,以数字城管软件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为依据“说话”,不搀杂人为因素,比较公平、公正、客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信性、权威性、科学性和不可抗力性。正式运行以来的实践证明,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在维系数字平台稳定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上,是过去传统考评模式所不能替代的。

四、系统创新特色

我区创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借鉴兄弟城市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结合**的实际,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组织架构、力量保障、联动机制、手持终端、公众联动、服务热线、应用技术等八个方面作了必要的创新,构成了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5个创新点”。

——平台建设的创新。只建设一个区级监督平台,整合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乡、街道办事处不建监督中心、不设管理人员,不设数据员,节约建设经费150万元和年运行费用近200万元。

——组织架构的创新。我区的数字化城管实行监管分离、各负其责的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构建区、乡(街道)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以区、乡(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部门为依托,组建**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形成指挥和监督的两个轴心及各自闭合又互联互通的指挥和监督系统。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要负责受理乡办、监督员、社会公众及媒体反馈的城市管理信息,受理**区管辖范围内有关城市管理事项,对乡、街道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城市管理的有关工作事项进行核查,将乡、街道、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及监督员队伍处置办理工作情况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进行反馈。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处理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反馈的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事项,协调市、区之间和区级部门之间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事项,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通过管理创新,将城市管理部门、城管监督信息员、公众发现城市管理问题能力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监督权、评价考核权、奖惩权上收,实行高位监督;通过新的指挥系统,将乡、街道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统一整合到同一系统中,强化区、乡(街道办事处)两级政府的管理责任,并按照“先属主、后属地”的原则,各司其职,分别处置。做到了监督管理集中,指挥调度协调,这种架构维护了监督的权威、指挥的顺畅,保证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顺利建立与有效运行。

——力量保障的创新。为了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转,我区合理调整人力、物力资源,在增加发现能力的同时,下派60名综合执法队员到一线,大力加强乡、街道办事处处置力量建设。目前,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各乡、街道办事处、社区、以及区各职能部门均配备了不同数量的处置力量,数字化城管的处置工作已逐步形成专业队伍、执法队伍和乡、街道办事处、社区等社会力量各负其职、相辅相成的良好运行机制。

——服务热线的创新。我区在现有“区长信箱”、公安“110”、城管“110”等服务热线和**区政府网站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建设部对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的要求,又将“57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平台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实现了区、乡(街道办事处)、单位(部门)无缝联接,统一互动。经过历时150天的稳定运行,较好地验证了该服务热线是数字城管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各单位(部门)的服务职能。

数字化管理好处篇3

1确定纸质档案数字化对象的价值原则

一般来说,各个行业内部的档案在进行归档处理的过程中,都要遵循档案永久保管原则,并对社会利用价值高的档案实施数字化技术。另外,不同行业的档案保管制度也存在差异,因此,保证纸质档案保管合理性的关键在于档案管理人员对本单位行业性质有所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档案数字化工程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档案保管周期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按照纸质档案的利用率、原始状况好坏制定数字化加工顺序。

2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及归档现状

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纸质档案管理力度,但是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本身就是一项周期长、操作复杂的任务,因此,在实施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时,需要分步实施这项技术,保证数字化技术在纸质档案管理过程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目前我国制定的相应管理规范能够从一定角度上实现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纸质档案材料可以采取扫描等方式进行字符识别,与此同时将扫描的字符转换成图形文件,并将图形文件储存在计算机中。但是我国目前实施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还有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数字化标准缺失

尽管在实施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时有相应技术指导的参与,但是由于纸质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较低,导致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不能有效落实。加上一些企业制定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准则与档案管理流程不能全面衔接,不同纸质档案的储存条件也存在差异,种种因素影响纸质档案管理和数字化技术全面性,严重时,还会出现纸质档案转换问题,影响纸质档案整体质量。在实施纸质档案扫描时,应考虑扫描设备的图形控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全面落实。

(二)相关部门之间协调困难

在纸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一方面由于档案数字化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所以在档案部门分工明确的实际现状中会出现协调难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标准自身的局限性,在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档案经常需要与大学或专业技术单位合作,也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彼此的协调。同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还可能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数据格式不兼容,无法读取文件数据。为了解决长期访问和网络使用等数字档案共享的问题,以确保及时的软件升级,也需要涉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所以为了促进数字档案实施有效的转换,需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三)数字化工艺存在安全隐患

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针对档案原始文件的信息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文件的安全性,需要优化工作流程,根据档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文件接收和存储系统。但由于纸质档案数量庞大,参与数字档案工作的人员较多,无法找到相关档案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针对文件的数据安全,由于数据编程人员,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对数字档案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档案的进展。

3提高纸质档案数字化水平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管理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提出了包括档案整理、目录建库、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数据挂接、数据质检和验收、数据备份、成果管理等9个基本环节。对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安全管理,应贯穿9个环节的过程之中,确保档案原件和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制定档案的交接制度,确保交接手续清楚,清点档案数目准确,记录翔实,责任到人;档案的临时保管制度,正在数字化加工的档案应有专人管理;通过人员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未经批准不得自行进出数字化加工场地。在数字化工作的同时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加工记录,各个环节均应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及时整理、汇总,装订成册。

(二)优化纸质档案数字化流程

结合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及归档工作的具体现状,合理对该工作进行准确定位,优化档案数字化流程。从合理使用档案,加强档案保护的角度考虑,充分考虑档案建设成本效益等因素,充分体现档案材料的经济,文化,科学和技术价值,当然这也是数字档案信息发展的需求,不断优化纸质档案数字化流程,按照相关档案管理理念和过程管理方法,对档案数字化管理各环节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流程管理概念,运行科学的数字化转化技术和方法,有效地控制档案数字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效率。另外,要正确把握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扫描范围和深度,应详细了解档案分类和使用状况,从本单位的实际需求,科学制定分类依据,确保纸质档案数字化流程科学合理。

(三)完善档案数字化相关标准和制度

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应加强现有档案数字化标准和数字档案馆标准建设,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从微观层面上而言,在数字档案化工作进程中,需要基于统一的国家标准,结合自身情况,共同制定统一的法规,使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及归档工作符合具体的工作规则。同时,在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相关标准制度的宣传,并严格执行,确保档案数字化处理,保证具体工作的质量和规格。在档案文件管理过程中,合理加强标准化建设,才能确保对文件?n案进行合理的数字化处理,同时也应建立严格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和质量规范,以确保处理的标准化和数字化档案质量。加强档案技术标准管理体系的建设,确保数字档案的顺利发展,不断加强数字档案的质量标准建设和完善。

(四)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技术保障

纸质档案数字化可以发挥数字产品的作用,提高纸质档案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水平,当然这需要相应的技术保障来推动这一进程的开展,要尽可能消除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带来的数字档案发展进程的障碍。技术档案应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运行规则和数字结果共享,合理加强数字信息系统的选择,使用合理的存储介质和设备,运用成熟的技术和存储设备确保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可靠,确保数字档案共享的有效性,同时要做好跟踪和存储设备的定期检查更新,并要做好相应的技术升级,防止载体老化现象的发生,并及时进行数据迁移和向量更新,避免数据的丢失。另外,要着重重视数字化档案的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做好数字处理档案,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不仅要保证数字档案扫描内容完整和画面清晰,而且要确保它具有法律效力。

数字化管理好处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发〔〕132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服务热线工作规则的通知》(政办发〔〕161号)等有关精神,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使各类事件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向“信息化、精细化、长效化”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二、考评依据

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手册(试行)的通知》(政办发〔〕114号)中确定的事件、部件及其责任单位、立案条件、处置时限、结案条件等为标准,严格对照检查完成情况,系统软件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对于政府服务热线中数字化城管以外的内容,按事件处理,其责任单位、立案条件、结案条件视情而定,其处置时限为:急办事件的处置时间为3天,一般事件的处置时间为7天,特殊事件的处置时间视情况而定。

三、考评对象

纳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二级平台考评范围的单位共计25家。分别为:区城管局、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农水局、区文体旅游局、区卫生局、区环保局、区人防办、区安监局、区教育局、区商务局、一大队、市行政执法二大队、区环卫处。

四、评价指标

(一)发案率:考核处置责任单位案卷处置数量,采取基准值的标准。基准值的标准主要依据各处置责任单位前三个月案卷处置数量的平均值,以及管辖范围和问题发生概率等因素确定,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当案卷数量小于基准值时,该项按比例加分;等于基准值时,该项得满分;当案卷数量大于基准值时,根据超出基准值的数量按比例扣分,直至该项分值为零。即:发案率=发案数/基准值数

(二)处置率:问题处置率。处置责任单位收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平台派遣的有效案卷后,按照指挥手册规定的处置流程和标准进行处置。对该项内容的完成情况,以处置率进行评分。即:处置率=处置数/接收案卷数。

(三)及时处置率:处置责任单位收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平台派遣的有效案卷后,按照指挥手册规定的处置流程和标准进行处置,本项指标要求实效性。对该项内容的完成情况,以及时处置率进行评分。即:及时处置率=及时处置数/接收案卷数。

(四)结案率:问题处置的结案率。处置责任单位收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平台派遣的有效案卷后,按照指挥手册规定的处置流程和标准进行处置,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到区二级平台,要求结案并得到结案批复。对该项内容的完成情况,以结案率进行评分.即:结案率=结案数/应结案数。

(五)及时结案率:问题办结的及时结案率。处置责任单位收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平台派遣的有效案卷后,按照指挥手册规定的处置流程和标准进行处置,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到区二级平台,要求结案。对该项内容的完成情况,以及时结案率进行评分。即:及时结案率=及时结案数/应结案数。

(六)完好率:问题处置的完好率(是否返工)。处置责任单位收到区二级平台派遣的有效案卷后,按照指挥手册的规定,一次性处置完成,保证处置质量。完好率是以返工率进行逆反映,返工率指处置责任单位在案卷处理完成后,经核查不合格返回重新派遣处理的案卷比例。即:完好率=1-返工案卷数/接收案卷数。

(七)群众满意率:对于来源于公众投诉(电话、网站、传真等案件,结案后区二级平台就案件处置情况向投诉人征求意见,就案件处置的群众满意度进行考评。群众满意(含基本满意)的案件与考核周期内公众投诉案件的比即为群众满意率。无群众举报案件时,群众满意率得分为满分。

(八)领导督办扣分:对被市、区领导督办过且未及时处理的案卷,进行扣分,督办后没有及时处理的扣1分。

(九)主动处理加分:对于责任难以界定的问题,相关责任单位主动对接或受派及时帮助解决的,实行加分奖励。加分视案件工作量及难易程度,每件加0.5-2分。

综合得分=(1-(发案率-1))×100×15%+处置率×l00×15%+及时处置率×100×15%+结案率×l00×15%+及时结案率×l00×15%+完好率×100×15%+群众满意率×100×10%-领导督办扣分+主动处理加分。

五、考评组织

(一)区政府成立区数字化城市管理联席会议,主要职责是组织研究制定数字化城市管理及便民服务工作战略与重大课题;研究决定数字化城市管理及便民服务工作重大事项;指挥、协调、监督、考评各成员部门、单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及便民服务工作联席会议由分管区长任主任,区数字化城管及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任副主任,成员由各街道办事处、镇、开发区、场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组织实施联席会议决定事项,区数字化城管及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兼任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

(二)各街道办事处、镇、开发区、场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考评组织,负责责任范围内的考评工作。

六、考评方式

(一)每天考评结果网上公布,同时将考评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影像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形成点评材料,每月的考核结果通过政府网站等渠道定期公布。

(二)每季度、每半年分别由分管区长、区长主持召开考评情况点评会,各街道办事处、镇、开发区、场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参加。通报考评情况,公布各街道办事处、镇、开发区、场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考评成绩;分析点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落实整改措施。

(三)按照各街道办事处、镇、开发区、场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的月度得分、年度平均得分评定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平均分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9-80(含80)之间为良好,79-60之间(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七、奖惩措施

(一)推行保证金制度。区数字化城管三级平台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年初分别缴纳一定数额的个人保证金(具体数额由区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年终考评后,单位得分为优秀的,返还保证金,并给予一倍奖金奖励;得分为良好的返还保证金,并给予0.5倍奖金奖励;得分为合格的,原额返还保证金;得分为不合格的,保证金不予返还。区财政配套相应的专项经费用于对区数字化城管二级平台单位的考评奖励。以上保证金于年初缴纳到区财政的统一专户。

(二)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及便民服务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考评范围,各占年度总分的5%。

数字化管理好处篇5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

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当前在众多领域都已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而在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更需要建设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才能有效延长艺术档案的使用寿命,从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与应用水平。

1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简述

文化艺术档案是为了建设文化文明社会而开展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见证,属于我国民族文化组成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戏剧、舞蹈、音乐、美术等等,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都有非常重要的欣赏价值与收藏意义,而文化艺术档案就是将涉及其中的文字、录音、实物和照片等收集起来,进行统一管理,为后人留下更多丰富的文化遗产,共建文明社会[1]。实现文化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目标,就要求与当前计算机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扫描技术以及存储技术结合起来,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储存模式,再与网络化连接,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形成信息库,其资源供社会享用。积极建设数字化文化艺术档案,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能够有效提高艺术档案利用率,将其记录并保存形成全新的文化艺术不动产,并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展示和传播,进一步实现文化资源的整合以及最大化的共享,结合当今网络传播面广、快速便捷的特点,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得到进一步满足。其次,能够保证一些悠久艺术档案良好保存的目的,其中涉及到的保存方式有文字、影像、数字化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保护措施,不会因为实体档案文件的损坏而失去利用价值。再者,还能有效规避安全风险。一些异地保存的艺术档案数字化副本,就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档案资料的安全,预防因为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而导致损坏。目前,非永久保管的艺术档案日益增多,在建设数字化管理的工作中制作数字化母本加以保管,很大程度上环节了空间的保管压力,对于档案的移交工作等都有便捷化作用[2]。

2信息化环境背景下的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措施

2.1前期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创建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的前提,工作人员首先要遵循与数字化要求的基本原则,对文化艺术档案可行性进行分类,确定具体的周期与范围,并由此拟定相关的物力和人力投入方案。其次,要针对实物性的艺术档案做好筛选工作,比如材料的大小、规格,影像的清晰程度、具体数量,以及资料的易破损程度,都要进行详细的清点和登记。再者是对进行数字化的材料做好已数字化和物理存储的说明与标注,明确具体的来源信息。还有就是做好批量材料的存取以及复位工作,进一步保障材料的安全。最后是要确定储存的计算机硬盘容量和内存情况是否符合存储的要求。

2.2采集处理工作

艺术档案的实物要转变为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与储存,那么采集与处理工作就非常重要。在进行采集时,工作人员要积极采用扫描等技术手段,确保不同规格的材料达到同样的字体大小、字迹风格、清晰程度,尽可能恢复母本的原始性,又要适度参考当下应用的便捷性原则确保使用效果。同时还要做好纠偏、防污、压缩等处理。

2.3数据处理工作

这是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处理后进行的工作,对录入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核对与排序,提高后续管理工作和检索工作的便捷性。针对已经录入的数据信息要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录入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有卷件标题的要确保其相符,分类正确,核对标明数据与内容的一致性,避免有遗漏的情况发生,并及时发现错误进行改正。必要情况下还要及时参照母本的内容进行验收,提高文化艺术档案的真实与可靠性。

2.4建立艺术档案数据库

作为艺术档案信息数据储存介质、信息对象、管理系统的整合体,数据库包含了软件、数据管理员等,在形式上可以将其分为关系式数据库、非关系式数据库以及数据库技术结合,属于一项应用较广的数据库建设技术之一。主要通过数据模型为中心,融合相关的数字、图片、文字、字符、视频和声音等等,具备了数据量大、类型种类多、处理统一方便的优势,在应用和继续开发的过程中还有很大的使用价值。艺术档案数据库中需要借助C/S和B/S相互结合的方式开发,与主流服务设置形成无缝的集成,使其达到良好的控制管理效果。其中的C/S程度能够协助前期纸质档案信息、自动入库的管理,解决一些具备历史信息纸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B/S模式则为访问档案的人提供身份认证等信息检查,更方便地完成后续的浏览操作。

2.5数据备份处理

在经过验收后,合格的档案数据录入数据库以后要进行备份,一方面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弥补一些部门硬件配置不均衡完善的缺陷,数据备份很有必要。其中使用到的光盘通过存放数据要求和格式的分类,分为了只读光盘,如DVD、VCD等等,在进行储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文本的具体内容和所需要的容量,进而选择合适的光盘,备份完成以后要及时读盘,以确保备份的完整度[3]。

2.6共享管理系统

共享管理系统的建立主要特点是分级,属于对于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管理工作中的内部权限控制范畴,用来识别访问者具体的身份,并分配范围权限内的浏览对象。其中重要的作用是安全保障,这就涉及到安全保障系统,用以确保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正常合理使用,并符合相关的操作规范[4]。在进行具体操作时,系统会自动记录操作过程,防止出现违规、恶意攻击或盗取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加强了文化艺术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安全保障,也为后续维护工作的连续性打下良好的基础[5]。

3结语

总之,文化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其包含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内的诸多技术性要求,又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其提供了更大的便捷性与安全性,那么工作人员就必须加大对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的发展带来的福利,让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在保存、利用、传播文化艺术档案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数字化管理和实体管理机制,让文化艺术档案得到更好的保存与传播,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青燕.艺术档案资源数字化与管理探讨[J].四川戏剧,2016,11(4):150~151.

[2]潘革.艺术档案数字化的探索[J].数字兰台,2011,12(44):24~25.

[3]汪辉霞.浅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中的数字化管理[J].大众文艺,2015,11(12):192~193.

[4]李树青.关于文化艺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戏剧丛刊,2014,32(5):98~99.

数字化管理好处篇6

1系统概述

必须严厉实行油田公司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实现以数字化最基本的功能作为前提,形成三级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以及资源共同享用的运用机制,达到“信息共享、分散控制、同一平台、多级监视”,达到提高过程控制一级加强安全管理,使劳动生产的效率有所提升与节省人力资源的工作要求。

系统构成油田数字化系统的组成,按照功能上可以分成中端数据处理、后端平台管理、前端数据采集。

2油田数字化管理特点

2.1油田数字化管理应该具有合理确定检测点数据若要确保石油企业的稳定及能够安全生产,还有对油田项目的进程的掌控,在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建设中,需要根据原本油田目前的真实状况,与井场的生产工艺手法相联系,把降低建设的成本作为前提,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抉择、将数据检测点进行优化,将检测统一规划。就油田增压点数字化设计这个例子来说,这个站点的生产与管理任务和所管辖的巡视、保护工作。密闭分流装置的连续液位、收球筒原油出口温度以及压力以及泵的入出口压力以及外输原油的温度等等作业时的真实数据,这些都是监测点检测数据时的关键。必须要立即处理作业时的数据与采集回的视频数据,要确保作业时的稳定与安全需要不断地在增压点内实施远程监控控制输油泵。以上是监测点需要做好的关键工作。

2.2油田数字化管理应该具有分析诊断特点根据油田的安全环保为这个系统建设的前提与油田的数字化管理的发展息息相关,按照发展油田工艺路线将数字化建设进行升级与优化,最终实现成本最低这个目的。在油田的数字化监控设备的选择上,追求实用性,而不应该追求高端的数字化产品。绝大部分的设备都是没有放置在室内,若是运用高端设备,会致使后期的维护成本大大增加。遵循上面所讲述的原则,设计时油田数字化管理不可忽视的。第一把数据的采集实施二十四小时的监测采集,存储探究这些历史数据,构建数据软件中心,对这个作业数据实施比较高效的探究。把数据探究的结果实现企业共同享用,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数字管理系统,使数字化管理的作用展现的淋漓尽致。

2.3油田数字化管理应该促进管理流程创新特点研究者时常会遇到的难题无疑就是石油项目生产力的协调性,只有让管理水平大大的提升才能够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大大的减少。运用最先进、最高级的模式来搭建油田数字化管理,在每一个工作区都必须以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基础,建立这个工作区域自身的组织构造,让它稳步发展,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让管理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又可以让工作的效率大大的提升,在最短的时间里处理好石油项目中遇到的困难。

3油田数字化管理设计技术

3.1油田数据采集技术后期的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是在油田的数字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模块。通过传感器与测量仪表等等开展设备的采集,这是油田的对数据的采集工作。若要避开人工采集的弊端可以通过机械化采集处理来实现,让数据的准时性与可靠性大大增强了。利用温度变送器采集到的原油温度数据和通过其它测量仪器采集到的液面高度数据等等,这些都是在采集时最为关键的数据。

3.2数据识别技术将采集完数据之后,通过这个数字管理化平台供应的功能还可以是第三方软件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在后期必须要做工作。通过这样来实现控制生产和安全生产的目的。示功图智能识别、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集油管线安全判断等等的信息都是这个数据的处理功能,不但可以利用文字去表达,也可以利用图像来进行较为直观的表述,在计算机数据应对上,这个数字化数据管理平台可能够及时地将采集到的数据用直方图或者是饼状图的形态展现,较为直白直观的警示相关的工作者,把作业的稳定与安全做到最好。在数据处理上不但可以对数据展开较为直白的表现外,而且还可以把最准确的数据当作基础,把真实的数据通过函数来表现,若是这个数据跟基准数据有很大的偏差,必须及时提示。就是通过这一原理来实现示功图智能识别的设计。第一数据传感器把抽油机的作业的参数传到数据的解决中心,利用计算机的计算,画出目前的示功图,其次把示功图跟标准图作比较且展开深入的探析,最终得出当前的工程情况,这样来警示相关的工作者必须高度认真、负责的进行操作,确保生产的安全与稳定性。

3.3智能管理技术安装视频装置是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关键。站内和井场都设置视频装置,对路口的监控尤为重要,通过视频技术确保作业时厂内的安全与稳定,语音提示与在无人区实行外物闯入报警等等的功能是主要功能特点。在井区工作时无人值守的地方提供安全保障。为工作区的照明设施安装自动化掌控,使照明设施的自动化掌控能够省耗能,也能确保在夜间作业的安全与稳定。

3.4远程控制技术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息息相关,通过远程控制能够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小以及劳动生产的效率大大提升。能够远程掌控抽油机的启动和暂停是油田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的工作,远程调配不断地输油工业,实现自动投收球作业远程掌控抽油机的启动和暂停是通过视频技术的采集到当前工作环境的视频画面,在工作者查看真实的情形之后,在作业现场或者说是控制室实施的启动或者与是暂停的过程。从而保证油田的作业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若是当前所在的画面出现了异常现象,那么这个数字管理平台就会对工作者进行语音的提醒。总之,必须根据真实的情况出发设立油田数字化管理平台,科学、合理的通过采集数据设备资源,数字化管理的核心模块是软件,油田的发展与智能化的数字平台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4单井智能化

在二千零八年新疆油田最先在全世界设立“数字油田”之后,又发表“智能油田”的概念且全面贯彻落实这一概念,造福了全球。数据分析深入、信息动态化以及信息运用的主动等等这些都是智能油田的特征。数字油田和智能油田拥有统一的建设目标,数字油田的高级阶段是智能油田。未来地面的生产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进行完善与升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aRm技术与高精度的智能仪表的移动数据终端,处理数据采集的可靠与准时性问题。(2)将数据技术的经验结合起来,研究出更加高级的数据探究管理系统从而构成专家知识库,故障预警与标准化建设这是核心功能所涵盖的内容。

5结语

数字化管理好处篇7

何为数字化?数字化就是将很多多变、冗杂复杂、难以分析的数据转变为可度量、方便理解分析的数据、数字,再运用这些数字、数据来建立适当的数字化模型,然后引入计算机当中,形成一定的管理系统,这便是数字化的基本形式。

那么,石油企业的数字化当然就是把油田企业中很多复杂难以分析的数据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数据,把这些数据输入电脑中形成油田企业数字化有关的专门系统,进一步促进油田的开发、石油的开采与油田企业数字化的管理,从而,使油田企业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进行良好有序的发展。

二、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基本内容

1.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数字化的管理主要是运用于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管理技术,油田信息化管理实质上也就是一个连接油田井下和地面信息,双向传输信息和处理各种信息的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让在地面上的人员了解井下石油项目的情况,从而更好的实施计划管理,勘探石油情况,评估石油质量,与井下人员更好的协调工作,完善配合,从而研究怎样开发油田,开采石油,对整个油气资源数据的了解和数字化的管理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加上数字化管理有遥测、虚拟现实、智能完井和数据集成的关键技术,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油田开发石油生产的成本,提高了是由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并且,石油企业数字化的管理其实也是分成了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针对单个油井项目的开发,单独的采集信息以及进行简单的数字化管理。第二个层次是中段石油开采与油田开发的数字化管理,其中数字化管理是双向的,让地面人员和井底工作人员互通信息,比上各层次更有深度一些。第三个层次针对的是后续石油的储存管理以及如何营销等决策管理。

2.推进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要想切实推进油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油田企业应该具备了解油田数字化管理的人才,组成一个优秀并且专业的团队。其团队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选择出来合理的检测点,从而也可以确定出监测点的数据。检测点数据对于油田的开采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资料,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将检测点进行统一优化分析。

其次,其数字化管理的平台要不断升级优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如果一直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一定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与科学的进步,然而管理平台的建设与油田的开发、管理、储存环保工作息息相关,根据油田开发的工艺路线、安全环保要求上来看,管理平台的升级优化是必然的行为。然而油田应该采用效率更高、反应更快、成本更低的实用性数字化管理平台,不要盲目追求高端的数字化产品,此种行为无异于舍本逐末。数据采集工作需要实施二十四个小时的储存、探究、分析,及时完成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数字化管理的效率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一直停留在最初的科技水平,那么此家石油企业发展定会停驻不前,甚至倒闭。因此,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的逐步优化是很重要的数据管理平台升级的正常化,其应用系统的使用就会更加的正常化。数据化管理系统的优化逐步统一了各大系统的部署情况,提升了系统的优越性,同时也缩小了储存空间,使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推进油田企业数据化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

最后,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流程要时常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创新可以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创造更方便的工作流程,也可以打造更舒适、更活跃的工作氛围。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好处不言而喻,只有时常创新数据化管理,才能保证石油项目有效率的开采,提高油田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水准,保障项目的协调性,以便于用较低的成本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油田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基本内容

1.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收集技术

不同于早期的人工收集信息有很多缺点与弊端,现在的数据处理主要是有专业的电脑的系统,具有专业性、准确性、时效性的特点。油田生产时的关键数据主要利用温度变送器传达,可以通过传感器与测量仪器等设备进行收集数据,如此便可以更准确的了解油井和油田项目的情况,不像人工采集时那么费时费力,油田数据化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所以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采集技术更好的进行了油田数字化的管理。

2.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识别技术

此类技术就像是数学学科的验算,因为,石油产业就必须像数学一样,其数据必须要精准无误,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将数据采集完成后必须要进行数据的识别,在数据化管理中也有一套识别数据的第三方软件系统,通过此系统来验证之前采集的数据是否精准无误,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控制生产项目,采集项目的安全。其中一项数据识别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的看到数据的状态,在计算机数据对应上可以把采集到的数据用直方图或者饼状图的形态展现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把作业做到稳定安全与无误,这也就是数据识别的示功图智能识别的特别设计。然后,还可以更深度的把示功图与标准图对比来深入分析,最终得出比较准确的工程情况,这样可以提高相关工作者的注意程度,让他们认真负责的进行施工,保证油田项目的顺利开展。

3.油田数据管理远程控制技术

数字化管理好处篇8

关键词:数字化工厂;集成;全面质量管理;叶片

当前,数字化工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化工的生产模式和传统的生产模式相比有着十分明显的不同,其在实际的生产中也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而数字化工厂模式下也需要对质量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保证其运行的质量和水平,只有不断的完善质量管理系统,才能更好的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叶片加工生产为例,因为叶片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寿命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叶片自身的形状复杂性也比较明显,而且其还有非常多的曲面,加工的过程中,整个环节也十分的繁琐,叶片生产的规模并不是十分大,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一直都停留在最初期的阶段。

首先是原材料仓库和理化检测中心等多个部门在叶片生产的过程中对数据不能很好的集成,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数据也不能进行及时的共享,这样一来也就使得叶片质量信息查询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障碍,从而使得整个过程也出现了一定的难题。

其次是很多质量检验流程的传递还是使用表单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的方式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非常慢。同时在工作的效率上也无法得到全面的保证,生产中的质量信息特别是和产品相关的故障信息在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全面的监控和实时的了解。

再次是质量信息自身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规范现象,正是因为这种不规范才使得系统分析工作无法正常的进行,质量信息的可靠性也无法保证,这样也就使得这一过程中会出现非常明显的质量隐患。针对这样的状况,很多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也研究出了比较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质量信息系统,这样也就在企业的发展中逐步的完成了传统质量管理向数字化质量管理的转变,这也成为了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2数字化工厂技术

2.1数字化工厂的定义

数字化工厂通常就是将产品的制造生产和为相关的部门合格企业提供服务为最主要的内容,由核心企业和相关的部门组成的组织,这个组织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使得所有的信息都能实现动态化展示。在其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数字化信息和数字化信息流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使得这些信息流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很好的协调发展,共同工作。

2.2数字化工厂的集成方法

数字化工厂成员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工作中,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点对点的交互与集成方式,一种是基础应用平台前提下的交互与集成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前者应用的广度更高,而后者当前已经成为了研究人员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因为事先将信息交互和系统集成的方法必须要在系统的内部形成,同时在交互点的内部发挥作用,使用一些专业的技术完成对接口的开发工作,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点对点信息交互系统集成形式。

但是在数字化工厂环境当中,点对点的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不能发挥其作用的,这主要是因为数字化工厂的条件下,存在着非常多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当中每一个应用程序都必须要和其他的程序形成良好的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可以更好的对接口进行设计,因为每一个接口都不具备双向信号,所以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必须要一一对应,因为数据接口在数量上是十分庞大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所以其实现起来有非常大的难度,就算成功的建立了这种环境,想要在这之中发现信息也是非常困难的,此外在接口运行的过程中并不能有效的提供一些可以被充分理解的目录,所以用户就无法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更有甚者根本就不知道所需信息的存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无法保证信息控制的质量和水平,这种接口环境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提供一个非常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果信息需要改变或者是调整的时候,就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3叶片的质量管理系统开发

3.1第一阶段:原材料的检验

对原材料进行验收,包括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高倍、低倍金相检验和相关探伤检验。涉及钢材库、化学组、物理组和探伤组。此时,把钢厂子炉号作为关键字。通过钢厂子炉号,可以检索到此批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内部组织是否合格。

3.2第二阶段:锻件的检查

这一阶段最为复杂,也是叶片加工的关键阶段。需进行锻造和热处理。在叶片锻造后进行热处理,此时工厂热处理子炉号已经产生。热处理结束后叶片号码也随之而定。根据叶片号码进行叶片的机械性能、金相检验、化学成分的检测。若合格则可以进行下面的工序,进行相关探伤检测。否则应返修。

3.3第三阶段:叶片成品

自此,叶片号码成为关键字。叶片经抛光和机加工后进行探伤,若合格则进行重量频率测试和重量力矩测试。至此叶片的加工流程结束。

4质量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4.1用户管理

系统管理员为每个用户分配权限和类别,不同用户类别的人员其功能菜单也有所不同。

4.2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管理是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基础部分,是进行技术标准管理,理化数据管理等其它模块操作的基础。本模块中除了基础的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之外,还支持高级查询、打印以及导出eXCel。

4.3技术要求及标准管理

包括原材料的技术要求,产品的技术要求。

4.4热处理/硬度信息管理

主要热处理技术要求管理和热处理数据管理。

4.5成品探伤管理

用于锻件、叶片成晶的探伤数据管理,及重力频率数据管理等。

4.6原材料信息管理

原材料信息管理包括化学成分检验、金相检验、机械性能检验、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等,用于对原材料检查相天数据的管理。

4.7锻件信息管理

经过热处理、锻造后,材料的热处理硬度检测、化学成分检验、金相检验、机械性能检验、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等相关质量信息的管理。

4.8叶片成品信息管理

最后对叶片成品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射线探伤、莺量频率测试、重量力矩测试的检测数据。

结束语

数字化工厂技术在叶片加工生产中的应用使得数据共享的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重视质量管理功能,从而也就可以更好的实现信息的共享,用正确的工艺,在正确的时间完成生产流程,为生产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数字化管理好处篇9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档案管理已经逐渐由纸质时代向数字化时代迈进。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变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信息通讯技术时代的到来,更为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主要针对纸质档案数字化的相关重点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为我国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人们提高了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认识,加大了对于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研究力度,虽然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相信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数字化档案的脚步将会越走越快。

第一,我国已经建成比较合理的管理体系。在我国,虽然纸质档案还是档案保存的主要形式,但是随着人们对数字化档案管理认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建成了比较合理的管理体系。经过档案部门近些年的研究与实践,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一般采用的是直接扫描的方法,以图像形式存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纸质档案向着数字化转化的速度,也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

第二,面向社会建设纸质档案数字化。纸质档案数字化发展是档案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但纸质档案数字化服务的出现为我国的纸质档案利用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档案数字化发展也必将越来越快,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2促进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2.1数字化处理之前做好档案鉴定

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之前,应该做好档案鉴定,确定应该对那些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并不是所有的纸质档案都需要,或者说都适合进行数字化管理,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进行数字化档案的选择,以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将编研资料数字化。这些编研资料的量一般比较小,而且也引用了许多档案原文,对于利用者进一步了解馆藏资源状况、满足利用需求很有帮助。其次,利用需求量大的档案也需要进行数字化管理。比如,有关婚姻、工资、房产、学籍等档案可以分期进行数字化管理,以满足使用者对这些档案资源信息的需求。最后,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的珍贵濒危档案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点内容,这些珍贵濒危档案可能涉及到很多重要的信息资源,所以需要管理人员重点保护,同时积极进行数字化管理。

2.2数字化处理之中确保质量规范

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时,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数字化质量规范,以确保加工环节的规范化与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认识,保证档案数字化的顺利发展。首先,与数字化加工专业公司签署质量协议,提出相关质量要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档案管理部门,提出质量标准与质量要求,并与数字化加工专业公司签署文本形式的质量协议,以此为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文件。另外,档案数字化的质量规范是相当重要的。首先,对于一些较为机密的档案信息需要签署保密协议,严防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发生纸质档案的损毁、丢失、泄密等现象。其次,从用数字化档案时的安全性、准确性考虑,科学地、准确地录入机读条目。档案信息条目的录入是当前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的重要环节,需要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规范化地录入机读条目,可以使将来档案信息的利用环节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保证在查询档案时,不会查到其他人的档案信息,为他人的档案信息安全提供保障。最后,严格监督校验工作,因为校验工作将直接影响到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质量,需要专业知识充足,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校验工作,以防发生如漏扫、扫出来的pDF文件页面不美观、pDF文件档号命名有误等问题。

2.3数字化处理之后加强信息维护

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之后,应该注意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维护工作。

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的档案安全建议。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是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提高重视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较机密的档案信息。当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过程时,需要对计算机中的相关系统进行检测,已确保没有非法拷贝程序。还要将工作区与休息区隔离,严禁工作人员将私人物品带入,将工作物品带走,提高安全意识。开发先进有效的安全软件,提高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资源以其强大的信息量与高度开放性深受广大使用者的喜爱,计算机网络在为人们生活与生产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一些不法分子进行违法活动提供了机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窃取档案管理中心的档案信息,破坏档案信息的机密性。所以,相关人员应该着重研究档案信息安全软件,提高软件的安全性,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档案数字化加工之后的档案安全建议。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需要加强安全防护,数字化加工之后同样需要重视档案信息安全性的管理。首先,管理人员应该对扫描之后的数字化档案进行核实工作,然后将加工过程中的相关硬盘销毁,以防档案信息被泄露。其次,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有使用者需要调取档案信息时,需要根据规定进行详细身份信息的登记,详细询问调取档案者调取档案的目的,并跟踪管理。最后,档案管理者还要加强监督巡查工作,即随时进行档案信息库的抽查工作,及时对信息安全软件进行升级,以防不法分子趁机进入档案管理中心的网络,进行不法活动。总而言之,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存储与调用。

3结语

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相关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提高认识,以积极的工作态度与科学的管理办法增强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力度,同时,还要增强对数字化档案的扫描质量的跟进,以提高数字化档案的质量。另外,对于数字化档案录入过程还需要提高监督与检测力度。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应该做到保持档案的真实性与原始性,保证数字化档案储存及调取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提高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水平,为我国数字化档案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靖广华.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数字化思考[J].陕西科技,2010(4).

数字化管理好处篇10

关键词: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方向

文明的积淀赋予人类以更大的创造和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引起社会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它极大地改革了人们过去一直习惯和固守的知识、信息、符号语言等传播方式。档案作为承载文明的介质、其形式和内容也在这次信息革命大潮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出现了数字化档案(电子档案),它以电子文件为其主要的存储方式。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信息时代构建数字化档案馆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也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档案以资源形态进入信息领域,通过信息技术,开发了档案信息资源,通过对高校档案的利用体现出档案的价值。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是随着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数字形态,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形式贮存,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1 数字档案的概念与特征

数字档案也称电子档案。它是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产生的,或将既有的各种资料(纸张、图片、图像、声音等)进行数字化处理(扫描、数码摄入等)而产生的信息,如办公类电子文件、资料扫描、e-maiL、mp3文件、程序文件等等。我们可以把数字档案定义为: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传输、存储和利用的文件。数字档案是人类社会真实活动的数字记录,是办公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必将深刻地改变档案工作面貌和信息环境。由于数字文件本身的特点,数字文件和数字一体化已成为数字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2档案信息数字化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影响

2.1对高校档案利用方式的影响

数字化档案信息可使任何一位利用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一地点任一时间只需一网的电脑,即可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这样许多的利用者可以不用到档案馆就能查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2.2对高校档案业务工作的影响

使档案能及时归档,尽快地提供利用。平时在网上文书处理部门将收文或发文都输入计算机中,各部门可根据自己的权限范围在网上分组传阅自己相关的文件,并注上处理意见,年终归档时,只需向档案馆移交一份分类组卷清单,把数据通过网上按档案数据格式传输到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即可,从而使档案馆减少了档案数据录入工作。这在科研、教学、设备等类档案管理中同样适用。在学校诸多档案中,许多档案在形成时已由计算机处理,档案馆的工作只剩下编制相应的档号,整理上架。而计算机管理方面则只需对数据进行处理,已不再需要大量的数据录入,数据录入影响档案计算机管理的“瓶颈”问题,已不复存在。

2.3对高校档案馆职能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今后档案的鉴定、整理、编目工作的关注焦点不再是文件实体,而是文件背后的活动和意图。要更好地了解形成文件的整个过程,通过发现鉴定文件形成者的职能、计划和活动鉴定文件价值,重视信息系统与文件形成,从保管机构变为审计机构。由于信息的超时空流动,数字化档案事实上成为“无墙界档案”,档案馆从档案实体的保管基地变成了提供利用方便的信息控制中心。

3制约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因素及对策

3.1制约因素:数字档案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档案”的概念,即有形化向数字化的转变

高校档案工作者须实现思想上的转变与工作方式的更新,由原先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扩展为“档案信息处理”模式,在加大了档案工作量的同时工作效率也须加快,须树立良好的数字档案工作理念,满足高校教育事业迅猛发展过程中对档案事业的利用需求。

另外,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逐步将档案网络化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在人才、物力等方面提供方便,实现高校档案信息的高效率回报。

3.2对策: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与制度

首先,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出宏观管理方案和统一技术规范标准,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统一行业规定,落实到《档案法》中,实现档案数字化的全球发展。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计划要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照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缩微影像数字化转化技术规范》等电子档案工作标准与规范,使得高校数字化档案建设进一步有章可行、有法可依。

其次,高校数字档案管理应在国家数字档案管理规则下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与制度。高校档案部门要以国家《电子文档的归档与管理规范》为依据,拟定出电子文档的分类标准与要求,实现网络环境下电子文档的及时接收、归档、管理和利用,并不断健全电子文档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为电子公文和纸质公文一样达到科学保管与利用打下基础。

4高校数字化档案馆建设

4.1高校档案馆现存档案的数字化处理

将档案馆的所有档案数据通过计算机著录、扫描等形式,将档案信息由多种物理载体形式体现出来的信息,全部以数字记录方式存储到光盘、磁盘等计算机的各类存储器中,完成现有高校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向数字化转化的过程,这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这也是传统档案馆向数字化档案馆过渡较为稳妥的办法之一。

4.2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数字化档案工作体系

从现有的档案工作体系逐步向数字化工作体系转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数字化档案的收集

数字化档案的收集不同于以往的纸质档案收集。对于数字化文件,如果简单照搬以往的管理方式,出现了问题可能是无法挽回的。数字化档案的收集,要求采用文档一体化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字化文件的内容、背景等信息的完整性,使它不至于时过境迁后将文件形成的背景、运行环境等信息被丢失或破坏掉。数字化文件和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根本方式。

数字化档案的收集手段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来完成。由于高校校园网建设已达到成熟阶段,学校各部门均已接通,所以数字化文件归档是一种很便捷的方式。只需各单位人员在完成本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后,通过校园网再转发一份到档案馆即可。

(2)数字化档案的保管

由于数字档案载体的特殊性,它不同于传统纸质载体档案保管条件,档案存放方式由档案框架变成用数字存储器以及光盘、磁盘存储,极小空间可存放大量的数字文件。它主要包括数字档案设备安全和信息安全两方面。设备安全应当在设备制造、系统安装和应用软件配置时考虑,主要是抵御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而信息安全则需要一系列措施给予保证。保证数字档案的可读性和可利用性,对设备更新情况进行跟踪,在出现不兼容或不可读取等问题之前就应将旧载体上的数字文件转换到新载体上。同时,防止信息丢失、被非法更改等,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中,更应注意共享与保密、逻辑性处理与物理存储管理等问题。

(3)数字化档案的利用

高校校园网的成熟运用,为数字化档案馆提供了极好的网络环境,也为开展档案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文件制作与编制检索工具基本上同步,文件制作与档案管理采用一系列软件,在文件制作的平台上,将文件内容已包含的检索字节,如文号、题名、密级、作者、时间等用一定的格式固定下来,再加上档案管理的部分编号如档号等,在编制检索时随机调出,组成各种不同类型信息检索工具。一般而言,学校档案部门主要用高性能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通过校园网开展电子检索报务;各高校之间互传、互换信息;联机建立用户使用情况文档。

5 结束语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将馆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它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环境,是档案与社会交融,与国际接轨的新走向。它是新世纪档案发展的最佳选择。但是,数字化档案建设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但要靠高校档案界的努力,也依托于整个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面临如此机遇与挑战,我们更应以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求真务实、逐步推进,以实现高校档案的革命性转变。

参考文献

[1] 胡耀宗,等.谈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J]。档案,2003.

[2] 孙淑杨,等.档案计算机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