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管理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9:29

数字化管理的特点篇1

关键词: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特点;数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3)02-0046-01

一项工程的设计不仅由工艺、设备、总图、土建、电气、自动化、机修、暖通、炼钢、给排水以及工程经济等配套齐全的众多专业联合创作而成,其设计产品也是为生产建设和技术改造服务中间产品而创作的,是编制建设计划,财政拨(贷)款,初步设计,设备材料订货加工,现场加工,建造安装,竣工验收等诸项工作的条件,表现形式为技术文件、技术图纸等,是工程设计单位数量最大、价值最高、使用频繁的资源储备。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是企业和科技单位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科技和生产人员广泛利用的技术资源。目前,有效利用和保存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方法就是将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由于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及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目前我公司包头院的工程设计图纸档案还必须使用纸质文件,形成了电子与纸质文件混合归档的情况。大幅面扫描仪(或称工程扫描仪)、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出现,已具备了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的条件,我公司档案馆进行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和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一、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特点

1.内容的专业性、整体性和数量的浩大

工程项目从其可行性研究到最后竣工,都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多个专业的设计文件组成的各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一张图纸,每一页文字或表格都是图纸档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管理上强调将设计成品按项目系统地成套排架,在档案整理、分类、立卷、编号时按专业进行严格区分,必须考虑图纸档案所属专业与工程项目、工程设计之间的隶属关系。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本身具有的整体性特点不仅造型庞大,结构复杂,内容繁多,而且是由一个个单件生产项目衔接的固定资产体系。设计单位在设计技术活动中形成的图纸档案必然具备数量大、递增快的特点。我公司包头院2010年一年约有9―11万张底图和5千多套蓝图档案入库,日积月累,可见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数量相当惊人,数量众多的图纸档案将对保管和利用带来不便。

2.使用的通用性和复用率高

工程设计对象即工程建设产品虽然具有千差万别的单件性,但其中一些建筑配件、设备装置及其零部件或建筑单元等,往往是量大、面广、共性多、通用性强,使有关内容的图纸档案具有广为复用的条件。

设计是一项继承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在一些企业的产品规模、生产流程、设备选型、建筑结构要求以及设计程序和方法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更是离不开参考和复用已有的并经过时间考验的设计图纸档案。我公司包头院图纸复用率在40%-60%左右,一些配套成系列的设备装置、定型安装图集、通用设计,其图纸复用率高达80%-90%。这样大大避免了重复劳动,降低了成本,缩短了设计周期,加快了设计速度,为整个工程建设赢得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

由于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特点,使得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数量众多的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保管,要求占用空间不断扩大;设计图纸档案的手工归档、组卷费时费力、容易出错,图纸档案查询方式不方便等等方面表明:适时开发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信息系统从而解决档案管理工作落后于科技和生产的局面。

1.便于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长期保管

纸质图纸档案在长期频繁的使用、被借用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多次复用后,容易变脏、变脆,内容易变模糊。将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输入计算机后,设计人员(用户)更多的是借助计算机调阅图纸,很少直接借阅纸质档案。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就是指通过扫描仪将纸质档案转化为计算机文件的过程。借助计算机还可以将海量的工程设计图纸档案以数码的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和光盘等载体上,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档案库房保存空间不足的问题,更有利于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长期保管。

2.便于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利用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后,可保存在单位的服务器上,网络中的用户只要有相应的权限,就可查阅到所需的设计图纸档案。我公司设有包头、青岛、秦皇岛、上海分院,已经基本实现工程设计图纸档案资源的共享,青岛分部的档案部门借助网络在网上发图、检查图,可以将图纸传到包头院入库管理。包头院的档案部门利用新的编号制度将数字化后的工程设计档案的排序和分类,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了档案的检索效率使得各个分院的设计人员对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利用也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且用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查到自己所需的图纸。

3.便于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修改、补充、代替

工程设计是技术上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全面规划,所以设计工作形成的图纸档案是设计人员科学技术构思的精神产品,是主观范畴的东西,它不同于测绘图纸和竣工图纸那样是完工后的实体在图纸上的反映,存在主、客观之间不完全一致的现象。

在施工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图纸上许多次地修改、补充、代替和通知单,这是图纸档案有别于其他档案的重要特点。设计新产品、新项目时,往往需借助已有的图纸档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代替。在工程施工现场时,设计人员也可对已有的图纸通过数字化输入计算机后,在计算机中进行局部修改,并通过打印机或绘图仪输出,及时发出变更通知单,这样既快又好,又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所发生的情况。

4.便于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管理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从收集、分类、归档、鉴定、整理、保管到开发利用都可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成套性、阶段性、专业性、通用性以及经济效益的社会性特点,将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各个环节的格式和连接方式进行一体化、网络化,使得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管理不是单一层面的管理,而是一个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层次、多方位的管理体系,既满足管理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特殊要求,又能通用、有特色;既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又具有不断发展的空间。

实现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设计图纸档案资源的价值,从而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将档案信息由各种物理载体形式全部以数字记录方式转化存储到光盘、磁盘等计算机的各类存储器中,完成工程设计图纸档案向数字化转化过程还需要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等信息采集设备,综合运用扫描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存储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档案部门配备电脑、构建信息网络,只是营造了档案信息利用的“高速公路”,这些“高速公路”能否真正发挥效能,取决于有无充足的运送对象――数字档案资源。为实现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档案工作者还需做大量的工作,完成由计算机代替手工完成的各项业务工作,改变业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基础管理建设,对于工程设计图纸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邓绍兴,陈智为.档案管理学[m].1998.

数字化管理的特点篇2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概述

当前,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形成了大量的数字档案信息。档案信息数字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形态。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可以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国土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引入数字化管理后,相关管理内容能通过软件进行归类管理,将大量的纸质文件变换成数据和数字形式的计算机管理,不仅有利于文件的长期保存,还有利于科学管理的实施。当前国家的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国土资源的利用不断的发生变化,国土资源档案的调用使用的比较频繁,通过数字化档案管理,相关人员通过计算机的资源共享,能够迅速的查阅了相关的软件,减少了以往纸质文件的调用时间,在档案的更新和归档中也能够通过计算机的录入及时的实现,为国家的国土资源管理和国家的革新经济建设提供了方便,高效利用时间的同时也间接的促进了国家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适应性分析

1、数字化档案管理符合国土资源多样化管理要求。

国土资源档案种类极多,包括了综合类档案、地籍管理档案、建设用地档案以及矿产资源档案,还有国土资源监察档案、测绘管理档案、会计、声像、科研、基建设备、实物和电子档案等等。而且仅就地籍档案来说,又分成集体土地地籍档案和国有土地地籍档案两类。这充分体现了国土资源档案的多样化特征。根据数字化档案管理特征来看,可以针对不同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从而将这些资源统一纳入到数据库中,并利用智能化分析技术,实现对档案的高效管理,从国土资源档案多样化特点上来看充分显示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高度适用性。

2、数字化管理能够解决国土资源档案复杂性特点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比较复杂,其主要是对国土使用历史的记录,长期积累了较多的文件,在长时间的国家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同一地点经历了不同的建设规划,其用房的性质,产权所有人等都发生了变动。因此,在同一地点,国土资源的使用情况不同,其档案也就有多个文件记录,档案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联系。面对我国众多的地区和建设工程,可知国土资源档案的复杂性。而数字化管理能够通过智能软件对复杂的工作内容简化记录和保存,当然并不是对内容简化,而是将其管理模式进行简化,通过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将庞大的档案文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智能的整理,相关人员在录入和查找中只要输入相关信息就可以实现档案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和科学化。

3、数字化管理能够适用国土资源易变更性特点。国土资源种类繁多,其中地籍方面档案资源就非常容易出现信息变化。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地籍信息经常会出现改变。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利用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将相关的信息统一搜索出来,并统一进行修改,从而极大地提升管理效率。因此,数字化管理能够轻松应对国土资源信息容易变更的问题。

4、数字化管理能够适用国土资源完整性特点。国土资源档案是一个系统性的资源集合,很多资源并不是独立信息个体,而是将多种信息资源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性资源,因此如果某一个资源信息出现缺失就容易造成国土资源信息的不完整,从而影响资源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这种相关性的建立已经通过数据库完成,因此很容易轻松调用并进行修改,极大地提升了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

三、推进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具体含义,即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的纸质资料或是相应的录音或视频资料通过数据的转换,使其成为统一整体的多媒体信息内容,并将其依据相应一致的数据格式储存于数据库当中。进而利用强大的数据库资源对国土资源信息进行统一的处理和管理,从而高效的提高对国土资源信息的利用及处理能力。

1、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推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的领导进行推动才能够实施,因为国土资源本身的复杂性会涉及到诸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如果这些部门的信息没有纳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就难以转化成知识库,从而实现高效的系统化管理。所以只有所有领导摒弃门户之见,转变观念,将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统一收集被纳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才能够有效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效率。

2、制定实施计划分步实施

首先要明白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难度,这是一个系统性的综合工程,涉及到诸多部门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人才的支持。所以不可能一步完成,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着手。然后再进一步落实资金、实施单位和基础设施构建、人才培训和意识培养等一系列工作。接着当数字化管理系统搭建完成之后,就需要组织相关的人员对传统的国土信息资源,如纸质档案、录像带资料等进行手工录入和数字化前期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推进,并且在录入数据库系统时,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在数字化转换过程中,信息资源没有失真,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的使用效果。

3、搞好安全性建设

在其数字化管理的建设过程当中,最大的隐患问题即为数据的安全性。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病毒入侵形式和程度也在不断的加重,因而在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相应的管理者应当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防范措施,对数据库系统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在资料录入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密码设置,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对数据的操作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安全认证、可溯源。

数字化管理的特点篇3

关键词:数字化;智能终端;合并单元;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B

引言

由于电子式互感器有效地克服了磁饱和、磁干扰、绝缘、过电压、短路、开路、测量精度不高等技术难题;同时随着ieC61850标准的颁布实施和以太网通信技术的应用,设备间缺乏互操作性,“信息孤岛”等问题也迎刃而解。鉴于此,目前数字化变电站正逐渐成为主流,全国已建和在建的数字化变电站已经突破了几百座,数字化变电站已经成为发展的方向。数字化变电站是变电站的最新发展,设备自动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运行维护人员投入也大大减少,新的运行维护技术也蓬勃发展,如何提高管理人员的运行维护水平,实现变电站的科学运行、经济维护,是当前面临的新问题。本文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对数字化变电站如何进行运行管理展开了初步的探讨。

1.数字化变电站特点。数字化变电站可提供实时、可靠、完整的共享信息平台,其各种功能可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避免了设备的重复。变电站的保护、测控、计量、监控、远动、VQC等系统均用同一个通信网络接收电流、电压和状态等信息以及发出控制命令,设备间信息交换均通过通信网络完成。通信网络取代了复杂的控制电缆,数字化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间、二次设备之间均采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一条信道可传输多个通道的信息。因此数字化变电站的二次接线大幅简化。在逻辑上,数字化变电站由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组成,其系统结构图如下,

图1数字化变电站结构图

数字化变电站站控层设备是由传统意义上的后台监控系统、工程师站、远动服务器等构成。间隔层设备是由按间隔对象配置的测控装置、继电保护装置、计量装置以及与接入其他智能设备的规约转换设备等构成。其中的单间隔设备有线路保护、测控装置、计量装置,跨间隔设备包括母线保护、故障录波、变压器保护等。过程层设备主要包括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智能一次设备等,现阶段智能化断路器是由传统断路器加智能终端方式来实现断路器智能化,电子式电流互感器采用罗氏线圈加激光功能的方式来实现互感器设备的数字化。

2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要遵照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工作原则,以班组控制异常和未遂为安全目标,设备运行管理为核心,开展变电运行管理。保证电网不间断供电和变电站安全、经济、可靠运行。

2.1.设备管理。

2.1.1设备和专业划分的变革。传统的电磁型ta、tV被电子式互感器所取代,一、二次设备之间的融合,让传统的一、二次设备的界定变得越来越模糊;传统的二次回路的概念被网络和通信技术所代替,继电保护和自动化专业人员对回路的维护已转变为对光纤通信网络和系统软件的维护,让传统的继电保护和自动化专业的工作界限划分趋于模糊。因此,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对一、二次设备进行重新的界定也呼之欲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相关的文件进行明确。继电保护和自动化两个专业的紧密融合,有些地方供电局已经在尝试建立基于大二次的基层班组,这些措施对于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也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1.2维护管理

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是智能化、网络化,其维护的量相比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要少,但是,我认为其维护的重要性更加重要。在数字化变电站中我认为对于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交换机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电源应给予特别的重视,有必要制定相关的维护作业指导书。对于oDF箱上光纤的熔接和接口位置,应进行特别的检查,确保光纤可靠稳定的连接。对于相关软件,应密切关注厂家相关软件的升级信息,当有必要时应联系厂家对软件进行升级,同时应记下目前运行的软件版本号。

2.2.技术资料管理。数字化变电站除了目前综合自动化站要求配置的资料外,应特别注意以下资料的保存和更新。合并单元的软件版本号、参数整定表。网络VLan的划分原则及划分的详细情况;GooSe报文发送、接收联系表(信息点表);保护、测控、故障录波、智能终端、交换机等GooSe网设备的GooSe配置文件;GooSe网光缆、尾纤联系图;变电站自动化后台系统数据库备份;SSD(系统规范定义文件)、SCD(变电站配置文件)、iCD(ieD能力描述文件)、CiD(配置ieD描述文件);各设备各种告警或故障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2.3.运行管理

2.3.1.巡视

数字化变电站设备运行班组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要求对数值化变电站数字化设备进行巡视,巡视应包括以下内容:(1)合并单元:定期查看合并单元采样情况,激光电源使用情况,各个通道数据“中断”及“异常”数值统计情况;(2)智能终端:检查智能终端各个位置指示是否正确,有无告警情况等;(3)智能终端柜:记录柜内温度、湿度值,检查加热器及风扇是否工作正常等;(4)交换机:交换机的运行温度,各指示灯是否正常,各接口是否正常工作。

2.3.2.“五防”管理

随着在线式五防的发展,鉴于在线式五防系统的各项特点以及其在程序化操作方面的突出优点,目前新建数字化变电站大部分都已经采用在线式五防系统。在在线式五防系统中接地桩的可靠性以及刀闸电机电源的电动操作性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在五防维护时应重点关注这两方面。在程序化操作时由于就是靠五防逻辑及操作票顺序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因此,对于五防逻辑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投运前的验收环节应进行重点把关,要仔细审核逻辑表,认真做好每个闭锁试验。

2.3.3.倒闸操作

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倒闸操作自动化程度更高,尤其是程序化操作的实现,更是大大节省了人力,同时也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设备可靠、五防正确、操作票正确的基础上。因此,在数字化变电站中,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对设备的维护和对五防及操作票的严格审核上。

结论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和目前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在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应加快人才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打造既懂一次,又熟悉二次,同时还了解网络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我们才能减少对厂家的依赖,加快对故障的响应和处理速度,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方丽华.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丛书运行维护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数字化管理的特点篇4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实物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

档案主要是针对相关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历史记录,是具有保存价值的文档资料,可以对部门发展的真实情况进行反映,是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实物与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升档案的管理水平。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管理特点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大数据也称巨量数据,指数据量极其巨大,无法通过现有的主流数据处理软件,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采集、管理、处理的资讯。大数据是继移动计算、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新兴事物,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数据容量在10tB-1pB之间时,就可以称之为“大数据”。大数据的特点,一是信息容量庞大,能够达到1Zp(约为1.0×1012GB)的数量级,与传统1tB(约为1.0×103GB)的数量级相比要远远超出;二是处理效率极高,信息流能够进行实时计算存储,依托于网络可以实现高速传输;三是信息结构多样,除传统的文本信息,还包括了音频、视频、图像等多样化的内容,在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的数据服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信息处理的难度。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应运而生

大数据时代,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档案信息逐渐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也因此得以产生。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数字化档案管理是一种在高速宽带网络上运行的、可以实现跨数据库检索的、具有含量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库群,能够针对具有保存价值的文本、图片、影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通过数字化加工存储,形成相应的档案文献。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本质,可以看作是对数字信息进行存储的数据库,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存储,用户能够通过连接网络的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服务。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信息存储方式也在不断变革,相比较传统的纸质载体和胶片载体,在存储同等数量信息的前提下,电子存储设备的价格更加低廉,而且在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等方面有着更好的优势,也因此推动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发展。对于企业及相关部门而言,在实物、声像档案中实现数字化管理,应该算是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传统实物、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物档案是指以物质实体为载体,能够反映相关单位和部门职能活动以及历史事件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物品,其具有档案本身所具备的原始性、直观性以及确定性的特征,包括各类证书、奖杯、锦旗、名人字画、牌匾等;声像档案则是以感光材料或者磁性材料为载体,通过声音、图像的方式对各种活动进记录,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包括照片、磁带、录像带等。实物档案和声像档案都是全宗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实物、声像档案管理中,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使得档案数量持续增长,而由于档案载体的多样性,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工作环节重复

在实物和声像档案管理中,由于载体众多,为了方便管理需要首先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档案载体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劳动,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巨大,而且不同载体在材质上的差异性对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资金投入巨大

与常规的文书档案不同,实物档案和声像档案的载体更加特殊,对于存储环境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对档案进行保护,需要购买专门的存储设备,尤其是对于一些媒体部门,其对于声像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极其严苛,存储设备的专业性也更强。在这种情况下,购买存储设备会导致成本的增加,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影响体系构建

对于企业而言,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实物、声像档案而言,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能够同时满足档案的收集、鉴别、整理、存储、转递以及查阅等多方面的业务需求,集合相应的模块化设计以及网络技术,才能够实现高效快捷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很难形成满足上述需求的系统化模式,可能导致归档不完整、管理混乱等问题,进而影响档案管理的优秀性。

(四)档案保护措施不够

许多单位在实物和声像档案入库后,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方面加大了档案检索的难度;另一方面部分存储时间较长的档案可能会出现损坏和报废的情况,导致档案资料的丢失。

三、大数据时代实物、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

以数字化技术实现对于实物、声像档案的管理,可以将证书、奖章、照片、视频等进行相应的数字化处理,经转录和编码后,存储在计算机平台中,利用专业的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档案检索的效率,同时具有更高的存储价值。具体来讲,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实物、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数字化采集

数字化采集主要是利用专业的数字化设备,将实物、声像档案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实现相应的档案采集。例如,针对照片、证书等档案,可以利用扫描仪等设备,将收集到的资料扫描到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对其进行编码和保存,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对于数码胶片等声像档案,可以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资料的网上采集,然后对采集到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归档。与传统数据采集方式相比,数字化采集可以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同时采集到的信息便于进行管理和保存,即使数据损坏或者丢失,只需要再次采集即可,不会对原来的实物、声像档案载体造成影响。

(二)数字化处理

数字化处理必须依照相同的标准,确保处理后的数据信息格式统一,方便进行归档和管理。同时,为了保证良好的档案检索效率,确保用户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获得自身需要的目标资源,就必须针对采集到的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编码。例如,在对视频光碟类型的声像档案进行管理时,必须关注录制的镜头和场景,将视频中涉及的制片、编导、演员等资料进行相应的编目。应该认识到,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并非是对各类文献资料等的保存,而是为了方便使用,因此必须做好编目工作。由于实物、声像档案本身的特点,编目工作量巨大而且工序比较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必须依照统一的标准,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保证较高的编目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三)数据库建设

资源的高度共享是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的显著特征。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在实物、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中,应该构建完善的在线数据库,做好档案的整理和分类。以声像档案为例,结合其特点,可以分为图片、音频和视频三种不同的类型,通过合理分类,可以提高管理与检索的效率。同时,档案分析人员应该结合本单位的特点来完成数据库的建设。例如,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可以利用检索查询方式将在线数据库分为专题专项信息数据库、时间信息数据库、项目工程建设信息数据库,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数据库的使用价值,在对在线数据库进行建设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严格依照相应的档案管理标准,确保资源的有效共享。另外,考虑到实物、声像档案的特殊性,即使转化为数字化档案,仍然需要占据大量的存储空间,需要不断进行系统升级。对此,可以构建在线档案,减少对存储空间的占用。具体来讲,可以将磁盘数据分为近线数据流磁带库和离线数据流磁带库,结合数据库的利用率进行分别存储,从而提高系统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存在安全风险,而且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进行推广。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带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实物、声像档案管理模式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实物、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确保档案管理的效果,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仲亚红.数字时代声像档案管理策略[J].管理观察,2016(1):69-70.

[2]张鹏.数字化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3]张敏.实物、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10(5):67-68.

[4]张晓江.数字化背景下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项目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2(3):73-74.

数字化管理的特点篇5

【关键词】数字出版管理态势延伸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平台日益多样化,人们读书的渠道也日益多样化。在激烈地图书市场中,传统图书出版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新兴的图书市场获得了迅猛发展。

数字图书出版是数字图书运作的主要内容,它涵盖了数字图书从成书到营销到最终到了读者手上的各个环节。数字图书出版管理工作与数字图书一样还是一个新兴行业,传统图书出版管理方法不足以满足复杂形势的变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加强数字图书出版工作显得刻不容缓。

一、数字图书出版管理概述

数字图书出版管理主要指的是数字图书出版者针对数字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进行专门化管理,以保障图书质量可靠,版权得到保护,营销渠道畅通最终获得高利润的行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数字出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形势下加强数字在出版管理成为了图示企业的必然选择。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数字图书出版管理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一是内容管理,内容管理主要指的是图书的质量,图书的出版流程,图书出版相关制度的建设以及执行等内容:二是版权管理,与传统图书出版管理不同,数字图书出版管理对于作者的版权重视程度异常高,在数字图书出版管理中,版权管理是重点;三是营销管理,营销管理主要指的是营销关系的打通,营销渠道的构建,营销范围的扩大,营销方案及策略的制定等内容。内容管理、版权管理、营销管理,这三者是图书出版管理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加强数字图书出版管理工作就要从这三个方面来下功夫。

二、数字图书出版管理的特点

在了解了数字图书出版管理的基本定义以及主要内容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数字图书出版管理的主要特点。笔者认为掌握数字图书出版管理的特点是做好数字图书出版管理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到数字图书以及出版管理的特点,才能真正做好数字图书出版管理工作。笔者认为数字图书出版管理工作具有三个不可忽视的特点:一是数字图书管理工作的技术要求高,二是数字图书出版管理工作更新速度快,三是数字图书出版管理工作要求重视版权。下面笔者就分别进行论述。

(一)数字图书出版管理技术要求高

数字图书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信息承载平台,数字图书是多种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数字图书所包含的技术主要有互联网技术、计算技术、信息传播技术三种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图书。针对富含高技术含量的数字图书的出版管理,自然对图书出版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会更高。当今的数字图书出版管理工作给图书出版管理人员带来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更专业的图书管理能力,还要求图书出版管理工作者掌握相适应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传播技术。

(二)数字图书出版管理更新速度快

更新速度快,是数字图书最大的一个特点,上文提到数字图书是多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而各种技术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同时数字图书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着的。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数字图书,图书出版管理工作者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思维,创新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

(三)数字图书出版管理更加重视

在数字图书出版管理中版权管理是重点。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日益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图书出版管理中的版权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了。在我国,由于对版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国家对于版权管理的规范还很不健全,因而近些年来,在数字图书市场屡屡出现侵权现象。这种现象值得我们重视。

三、我国数字图书出版管理态势

我国数字图书出版管理工作,近些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和存在着不同的缺陷,这些问题和缺陷阻碍着数字图书出版管理工作,我们要加强图书出版管理就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还是从数字图书出版管理的三个方面来分别论述。

(一)内容管理

从内容管理的角度上来观察我国的数字图书出版管理,就会发现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内容管理上,首先是对图书出版流程的各项规章制度还很不健全,其次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再有就是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质量不够重视,依靠新兴的信息技术,数字图书出版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对于图书质量的不重视,甚至是轻视严重影响到了数字图书的发行工作。

(二)版权管理

从版权管理的角度来观察,版权管理是重点,这是经过了残酷激烈地竞争后,图书企业逐渐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版权是一部图书的生命,重视图书版权对于保证作者自身利益,对于图书发行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我国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以及图书企业对于版权的认识还很不全面,还存在着轻视现象。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百位作家状告百度文库侵权,这个典型的案例,充分向我们说明了我国版权管理的乱象。

(三)营销管理

从营销管理的角度来观察,上文提到数字图书与传统图书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但这并不因为着数字图书管理者可以不重视营销管理。营销管理对于数字图书的出版发行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无论是在图书营销方案,还是营销理念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四、加强数字图书出版管理的措施

上文提到了我国当前数字图书出版管理的现状,通过分析现状我们就可以发现要想加强数字图书出版管理工作,就必须针对以上的不足,采取专门地措施来予以弥补。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数字化管理的特点篇6

【关键词】数字化财会管理;对策建议

一、数字化财会管理的特征

数字化的财会管理,简单地定义就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总体看,数字化财会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1)全面性。从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还是对财会管理的全面性颠覆,因为数字化的财会管理不仅包括了传统财会管理的会计统计和核算等功能,还在技术和理论上实现了实时会计监督、战略会计管理、财务信息共享整合等内容,并且能够对整体性的财会管理工作作出整体性的重构,因此其具有全面性的特点。(2)开放性。数字化技术的采用使得整个财会数据的获得、处理和应用都呈现出高度自动化、共享化的特征,不仅一个组织内部可以使用,外部相关单位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及时获取和运用,因此数字化财会管理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和公开性。(3)集成性。数字化财会管理不仅可以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集成,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能够得到兼顾,还可以将一个组织内部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组织内外部的信息都得到有效整合和连结。(4)多元性。信息时代,数字化财会管理信息的流通方式是多元性的,即可以货币形式信息,也可以流通非货币形式的信息。同时,信息的流动时间也不在停留在纸面时代的单一性,而是可以通过各种电子方式即时传播。最后,对财会管理信息的处理也有多种方法,且其信息方式不仅可以反映当前,还能提供历史信息并进而预测未来信息。

二、我国数字化财会管理发展的不足之处和原因分析

一是信息技术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应用。从总体上看,在信息处理电子化、网络化方面,很多组织机构的财会管理还处于手工时代的理念和技术,信息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没有真正实现对手工会计信息的改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财会工作的参与管理功能还显得不足,无法很好的满足现代管理对财会管理的要求。二是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导致数字化财会管理工作后劲不足。三是信息管理系统兼容性和整合力度有待改进之处。目前很多企业单位的财会管理信息系统都是独立于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不能将财会管理信息有效融入到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去。各组织机构应该将人、财、物等有形资源与知识、信息等无形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充分统筹运用组织的整体资源,方能将数字化财会管理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相融合,才可以将二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做好数字化财会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培训员工,向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学习和掌握现代智能工具。数字化财会管理工作的开放性这一本质要求组织必须趋于扁平化、网络化、去中心化,只有加强上下级、内外部的沟通,才能提高财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二是财务管理方式要加紧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转变。在信息化时代,数据越来越像电子化、信息化、数据化方向转变,且在网络环境下,这些信息是共享的。所以,组织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在内部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

从长远看,互联网、内部网以及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活动,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集团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地实现集中式管理,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记账和资金调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信息时代,传统的固定办公室可能会转变为互联网上的虚拟办公室,使财务管理方式转化为网上办公、移动办公。这样,财务管理者可以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全集团的资金信息和分支机构财务状况,在线监督客户及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时监督往来款余额。企业集团内外以及与银行、税务、保险、海关等社会资源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可在互联网上进行,这会大大加快各种报表的处理速度,这也是管理方式创新的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章海贤译.会计的数字化之路——微软的会计核算革新[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2)

[2]张丽君.数字化医院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2008(4)

[3]江俊龙.基于数字化管理的管理会计创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

数字化管理的特点篇7

关键词: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功能特点

1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特点

前端系统是数字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要组建一个高质量的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在系统设计以及设备选择的时候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进行数字前端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标准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和安全可靠性原则。标准性原则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应用的系统设备以及软件应该符合最新相关的行业标准,如果没有相应的国内标准应该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先进性原则就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采用比较成熟的先进技术,要符合数字电视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选择的所有设备在相关的领域内也应该具有先进性特点,所有设备的性能以及系统的功能都应该充分展示数字电视的优越性。安全可靠性原则体现在选择的所有设备都可以保证能够长时间稳定的运行,系统对数据具有加密机制,同时有严格的权限控制。此外,在组建系统的时候,要考虑到系统的长远发展,设计性能优、价格实惠的系统。

2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构成以及功能特点

2.1信息源系统及其功能特点

数字有线电视的信息源系统也就是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部分,主要包括网络信号的接入和转换系统、数字信号接收系统以及模拟电视信号编码系统。信息源系统主要负责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格式转换,将其转化为符合运动图像压缩的标准格式。信息源系统主要将转换的信号进行传递,并不需要对数字电视的内容进行编辑。信息源系统接收到的信号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有线传输信号、卫星信号和模拟信号等,由于信号来源不一样,因此接收到的信号的格式也是不一样的,而最终通过有线电视展现出来的图像和视频的格式应该是一样的。因此,信息源系统需要将来源不同的信号转化为同一种格式,所以信息的接收设备需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样才能将来源不同的传输信号接收成功。接收传输信号的设备主要包括数字编辑器、网络适配器、视频服务器等。

2.2信号处理部分及其功能特点

信号处理部分主要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扰和Si处理等,在整个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号处理部分主要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复用和加扰,将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多个频道的码流。在信号处理部分中,应用到的信号处理设备不一样将会导致信号处理系统的结构不一样[1]。越来越多的信号处理系统会在复用器的内部安装一个加扰模块,这样在对信号进行复用处理的时候,还可以完成加扰处理。也有一些系统的复用器内部不会安装加扰器,而是先将信号进行复用处理之后将信号外传后进行加扰,所以在这样的系统中需要另外安装加扰设备。信号处理系统主要负责对信号进行解扰、截取和复用等处理,从而满足数字有线电视对信号的要求。

2.3信号输出部分及其特点

信号输出系统主要负责将处理好的信号转变为有线传输网络所认可的信号格式,也就是负责信号格式的转化。信号输出部分一般采用64Qam调制器来调制信号输出电频以及信号的频率。64Qam调制器具有多种功能,可以实现信道编码的作用,还具有调制的功能。64Qam调制器的信道编码功能可以提高电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同时对经过电视编码的数字信号进行调制,以中频信号的形式输出,可以大大提高信号传输的抗干扰作用,让数字电视信号可以在有线电视的模拟网中进行传输。

2.4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功能特点

信息管理部分主要包括对用户的管理和系统接收条件的管理,一般采用专用的接口连接,通过对信息的管理,最终实现电视信号的商品化定义和商品化管理,也就是对用户收看数字有线节目的权限进行控制,同时做好电视节目的计费和收费。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并且复杂的系统,尤其是条件接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条件接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和电子节目指南。2.4.1条件接收系统条件接收系统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用户的授权以及对用户业务的确定。对于没有授权的用户将不会开通业务,对于授权的用户又要确定其使用哪几项业务。条件接收系统的的功能是屏蔽非法用户的存取,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在前端加密节目来实现[2]。用户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必须要对电视节目进行解密,解密的过程一般是用户身份的确定和授权,对于没有授权的用户将不能解密成功,从而成功屏蔽非法的用户。2.4.2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是对观看数字电视节目的用户进行管理,在数字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用户订购节目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记录用户订购节目的信息,同时进行存储和处理,形成一个数据库,将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与条件接收系统接口,并向系统发送授权管理的基本信息,从而对电视节目进行管理和授权。2.4.3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置在操作系统和用户之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的运行、数据库功能维护以及仪器的操纵等。在数据库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一般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安全以及完整性。此外,还需要对整个系统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2.4.4电视节目调制系统电视节目调制系统是通过对电视节目的编辑器、广播器等来实现电子节目的选用,电视节目调制系统可以和用户管理系统联合使用,从而对节目的播放进行管理和控制。电视节目调制系统中最关键的设备就是调制编辑器,主要实现对电视节目信息的编辑功能,然后将其传递给接收系统[3]。通过电视节目调制系统中的广播器可以实现对电视节目调制系统信息的读取,并且将这些信息打包成为传输数据流,将其传输到复用系统中。数字电视的用户通过机顶盒就可以接收到电视节目调制系统的信息,通过检索以及自由的设定,还可以实现对相关信息的查询。

3结束语

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是数字技术的集中体现,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在组建前端系统的时候,必须要同时考虑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组建一个简便、安全、高效的前端系统。

参考文献

[1]高红令,贾涛.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特点[J].科技传播,2011,12(11):132-133.

数字化管理的特点篇8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规划;建设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等,一系列现代技术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功能,这一技术能将学校所有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然后由学校的相关人员对这些内容进行管理与整理,把校园建设成为一个面向社会的虚拟空间,从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下面,笔者将对数字化校园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进行规划与设计。

1.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要求

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应覆盖到整个校园,并且网络必须运行稳定,一般情况,都会采用有线网络,而在一些特殊场合则设置无线网,所谓特殊场合主要是指一些不宜布属线缆路由器等设备的公共场所,如阶梯教室、图书馆、操场、食堂、体育馆等。

数字化校园必须将所有管理和服务覆盖到整个校园,一般而言,学校的教学、管理、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应涉及到,而这些内容主要是建立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上面的,而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各个功能都是按照每个校园的不同情况而设定的,一般,会有信息查询功能,消费功能,图书管理功能,考勤功能等,其他内容则因校而异。

数字化校园除了以上功能外,从大的角度来看,应实现数据的共享功能,对校园内的用户按照不同权限进行统一的管理。数字化的虚拟校园在网络上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为学生提供实时的网上教学,并提供学术研究的交流平台等一系列在线服务,让学生享受到随时学习随时交流的便捷服务。

2.数字化校园规划注意点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中,其实有许多注意点,但是,这些注意点却往往是人们最爱忽视的,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要盲目进行规划,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有这样,建设出来的数字化校园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目的,才能真正被使用到现实中,下面,笔者归纳了几个注意点,以帮助规划。

(1)注重教学应用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教学,因此,在作建设规划的的时候应以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主。不管是对交流平台的应用,还是资源共享的应用,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帮助学习,为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不过,不少学校对校园进行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教学,更着重于对校务的管理,而教学方面的应用相对来说要少得多,笔者认为这样的数字化建设效果并不是很好。根据四川省教育局研究得出,目前,学校最急需要的几大应用系统为教务管理系统、教学与学习系统、电子政务管理系统以及校园一卡通系统。

(2)硬件与软件的建设必须双管齐下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硬件设备的使用是基础,而软件系统的使用也是一种保障,现在的许多学校都过于重视对硬件的建设,却忽略的对软件的建设,要知道,硬件建设的再好,如果软件不足,对于许多功能的应用是非常难以实现的。有的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并且想让自己的学校看起来条件更好,于是,将大量经费投入到硬件的建设中,却忽略的对软件的建设,而事实上,如果只有硬件建设,忽略对软件的建设,投入的经费再多也不一定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对于硬件的建设与软件的建设必须双管齐下,哪个都不能被落下或直接省去。

(3)资源的共享是重点

在数字化校园中,他的典型特征就是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而这一点从它的名字——数字化校园中,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特征,那就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校园。到目前为止,数字化校园已被许多学校所应用,因此这个名词已经不陌生了,这些校园也都拥有自己的校园网站,但是这些网站的信息量非常少,这一现象表现在:校园网上的信息许多天甚至好几个月才会更新一两次;老师学生没事不会上校园网,即网站访问量少。这样的校园网站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学校对数字化校园投入的经费完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个有生命力的数字化校园是需要资源共享的。这一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数据汇聚点,是数字化校园的运行支撑点,那么数据共享平台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3)应用系统

在选择应用系统方面,应选择技术比较成熟的系统,一般应用在教学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的系统有:办公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综合查询系统等,以下就不一一例举了,对于这些应用系统而言,虽然功能比较齐全,但是并非完全符合本校的情况,笔者建议有能力的学校最好自行开发应用系统,或者二次开发,这样才能够与本校的实际情况完全进行联系起来。

(4)应用支撑平台

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支撑平台主要由门户信息、认证信息、管理信息以及安全系统组成,通过对这一平台的设计与建设,使数字化校园成为一项可以持续发展的项目,具体能够实现的目标有六个,第一,将全校系统的数据信息编码规范化;第二,全校师生访问学校资源的时候可以按照不同权限进行操作,该系统将统一进行身份认证;第三,全校师生可随时访问学校资源,该系统直接提供了相应的入口;第四,全校师生访问资源的时候,该系统会将全校的数据和信息编码放在统一的数据入口;第五,该系统能够有效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对网络进行管理,使网络更安全[5]。

(5)制度和人才

想要建设数字化校园,光有先进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需要有好的制度与能够胜任此项目的人才,能够很好的管理数字化校园才能够很好的使用数字化校园。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制度和人才相当关键。我们应组织专门的人才团队对数字化校园进行管理,并对数字化建设的管理制定出完善的制度,这样才能真正的将数字化技术合理地应用到校园生活中。

现在是一个文明的社会,走到哪里都需要知识,学习成了人类的首要任务,因此,校园成为了人类最熟悉的生活场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便捷的,管理有素的环境中,那么,对校园进行数字化建设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只有建设好数字化校园,教育事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G·阿特巴赫,覃文珍.全球化与大学——不平等世界的神话与现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01).

[2] 赵国栋.数字化校园:理想与现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01).

[3] 韩锡斌,杨娟,陈刚.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数字校园的概念、架构和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5,(08).

数字化管理的特点篇9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体系构建

1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内涵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实质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载体的数据信息资源,以电子流方式进行数字化存储,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海量信息资源[1]。近年来,在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从以纸介质文献信息的存储与交流为主,转变为以互联网传输方式为主,用大型服务器群作为存储设备,主要提供数字信息,从而形成一个以提供多样化介质文献信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平台。近年来,我国图书馆正在加速现代化进程。现代化的图书馆的特点是拥有海量的数字化信息并且通过多方合作共享数字资源从而扩大馆藏信息量。

2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的着眼点,要重点提升图书馆综合信息的快速供给能力,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统筹协调、和谐健康发展。构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标准化原则。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所采用的软件结构、数据架构、数据库接口都应标准化,以利于后续的系统扩展工作。

(2)共享原则。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是通过多方合作,共同搭建资源共享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信息的作用。

(3)特色原则。各图书馆要在坚持原有专业特设的基础上,安排专业人员对相关的专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建成有自我特设的综合信息平台。

(4)知识产权保护原则。在数据资源获取更加便利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注重保护相关知识产权,预防并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3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

3.1体系技术架构标准化

系统设计的目标在于建立一个信息安全、技术成熟、操作方便、部署便捷、而且容易扩展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在该系统中,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只需要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互联网登陆管理平台,从而进行权限管理、用户管理、论坛管理、主页维护等各项管理工作。系统中,资源管理、数据管理模块都是标准的数据模块接口,以方便与其他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以及新购的数据库与系统进行对接。按照既定的执行标准架构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让各图书馆数据增删和数据共享变得更为简便。

3.2现有馆藏资料数字化

图书馆将原有印刷文献、视听资料和缩微文献都能再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并将其放在网上让用户使用,这种数字化资源共享不但方便快捷,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珍贵的原版纸质图书,此外,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还可以突破图书馆藏书数量的限制,从而实现同时将同一电子版本资料给多个用户使用。在馆藏资料数字化的过程中,本馆所特有的馆藏资料应该自行数字化,从而保有本馆的缘由特色;此外,馆藏的其他资料在数字化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方合作,资源共享,建成一个有特色又相互综合的全方位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3.3增强组织管理

数字化文献的各项工序之间是互相交叉、相互渗透的,因而许多传统机构就需要进行合并或者取消。个体的数字图书馆则可由数字化文献提供部门、建设部门、组织部门、系统维护部门等部门组成。数字图书馆要统筹安排,加强组织管理,才能良好有序运行。

(1)数字化文献建设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第一,把传统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从印刷品转变成数字化资料,然后将其放入网络环境,从而实现数字化馆藏;第二,将对文献信息加以发掘、选择、组织、加工以及提供服务的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法用于网络信息资源H包括互联网上的海量相关信息资源以及出版商通过网络渠道发行的电子书刊i,从而使这些资源变成本图书馆的虚拟馆藏。

(2)数字化文献组织部门主要负责对现实馆藏以及虚拟馆藏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

(3)系统维护部门则主要负责数字化文献资料的备份,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并且维护系统的安全。数字化文献资料的大规模存储与长期保存是威胁数字图书馆长期存在的定时炸弹,是制约这种新型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日常的资料备份工作,拥有一个安全性高并且环境良好的资料备份保存室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4)数字化文献提供部门是组成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主要负责用户的培训、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电子阅览室等工作。

3.4注重版权保护

在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条件下,信息资源的获取更为便捷,但是,版权保护问题却随之而来。获取数据的固有格式的设定是一种传统的版权保护方式,如把文献格式设置为pdf、nh等,从而给复制造成一定的困难。此外新兴的数字水印和数字证书技术,可以更为全面地保护数据资源信息的版权,更为有效地确保数据资源得到合法使用。

4结语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管理技术的全面数字化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而传统的手工检索则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这种新兴的搜索手段更为方便快捷地满足自己多方面的信息需求。数字化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将给各层次的有着不同信息需求的人们提供不可预料的便捷服务。

参考文献:

[1]沈姝.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2(03):79-80.

[2]马晓岩.浅析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J].群文天地,2011(13):37-38.

数字化管理的特点篇10

【关键词】数字化监理模式;模式特征;系统创建;数字化监理模式效果

ConstructionofDigitalSupervisionofinquiry

ZhaoFeng

(LuoheHighwayadministrationLuoheHenan462000)

【abstract】throughanumberofhigh-gradeconstructionsupervisionofhighwaysummaryandresearch,combinedwiththeactualthecurrentsupervisionsystem,proposedtobuildDigitalSupervisionandexpoundedDigitalSupervisionandcharacteristicsofDigitalSupervisionofthesystemtocreate,DigitalSupervisionfeasibilityandtheresultingbenefits.

【Keywords】DigitalSupervision;modefeature;thesystemcreates;DigitalSupervisioneffect

1.前言

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的时代正以空前快速的步伐走向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最大特征是几乎所有的信息都能被转化为可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1”和“0”代码进行管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信息时代又被称为数字化时代。而作为工程监理这个高智能、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对工程相关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逐步构建数字化监理模式,提高监理工作的准确性及高效性,将是监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数字化监理模式及其特征

2.1数字化监理是新生事物,时至今日还未见到关于数字化监理模式的权威定义。而目前所谓“数字化监理”,最浅显或最直观的一种就是通过设置在建筑施工现场较重要、关键点位上摄像探头,把现场施工情况传送到现场监理部的计算机屏幕上,用于监视工地的施工进度以及安全情况。但笔者认为考察监理是否是数字化监理模式应具备以下特征:

(1)监理信息数字化。数字化监理模式与传统监理模式最大区别在于其是以数字化信息为主,工程项目所需的各种信息(如设计图纸、规范标准、监理中各种函件以及工程照片、音像等)均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既可以由单台计算机处理,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传递和处理。

(2)监理资源虚拟化。数字化监理模式是一个开放的监理,其监理资源的共享是数字化监理模式的不二法则,各个监理公司在维持自身特有的一定量的实体资源的同时,还可通过网络互联,跨省市、跨单位的互借互阅来建立虚拟资源,将各自不同的资源作为监理网络的一个节点,最终实现资源无限扩大。

(3)监理档案无纸化。数字化监理模式在项目监理实施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档案均是能被计算机相关软件处理的文档文件或电子文件。而对于非监理产生的纸质载体的监理档案则用扫描仪等设备转化为电子档案,项目竣工后利用光盘刻录机刻录成光盘,便于永久保存或连接入网,实现远程访问。

(4)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化监理模式由于其形成的信息是数字式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以进行同时多向传递,形成传递网络。而且通过因特网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远程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监理公司总部可以随时对承接不同区域、不同地方监理任务的监理部实现远程监控。还可以利用网络可视电话功能,实现远程会议来解决、处理问题。

(5)信息检索智能化。数字化监理模式在资料、档案的检索中通过计算机进行智能化检索,检索速度快、效率高、范围广。若对以前的监理档案进行查阅,只需放入光盘,轻点鼠标就行。若需查阅资料,只需登录监理公司数据库或相关监理网站便可。

(6)用户使用方便化。监理单位内部用户(包括领导决策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及时调阅有关信息,当机立断完成各项决策。而外部用户则可以随时查阅监理单位的相关信息(包括企业概况、工程监理业绩、人员专业配备及获奖情况等),为合理、快捷地选择监理队伍提供参考信息。

2.2从上述特征可以得出数字化监理模式的定义:以数字化信息为基本内容,以数字化设备为管理手段,以网络传递为利用方式的一种新型监理模式,最终形成现代高新技术的数字信息资源,无时空限制的,超大规模的高智能、高技术含量的专家系统。

3.数字化监理模式的系统创建

3.1如何建立高效、实用的数字化监理模式,并使之形成科学的专家系统是今后探索的重要问题。因为其建立既要考虑信息时代的要求,又要考虑充分利用现有传统模式下的信息基础和物质基础。在没有现成的数字化监理模式经验环境下,在借鉴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其初期建立途径可分四大模块。

3.2先以监理公司为节点。各监理公司根据各自项目规模、特点以及施工情况,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条件好的可配备数码摄像机)、数码录音笔等,利用上述设备,按照监理的“三控一管一协调”要求形成监理的管理信息,然后进行分类、筛选、存储。

(1)模块一:现场监理控制的远程监控。通过预先设置在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等关键点位上的摄像探头,把现场施工实况传送到监理部的计算机屏幕上,监理人员根据需要及时存储。若发现违规操作及时抓拍并粘贴于监理联系单、通知单上,发送给施工单位要求整改、纠正。特别是在工序或部位需要监理旁站时,可实现多工作面、多工序的监理同步旁站,监理只需一人查看计算机屏幕即可,省去较多地人力,且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监理人员在巡视、平行检查时可利用数码相机将重点部位、关键节点等施工情况拍照后接入计算机进行编码、配文字说明,形成档案资料与验收记录一并永久保存,在今后需要时可以一目了然,真实再现历史。另外,出现质量隐患时能做到用事实说话,有很强的说服力,当施工单位纠正完后再拍照留样,形成前后对比,处理问题闭合,突出监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当遇到重大问题时可将取得信息(如照片、录像、文件等)通过网络传递给公司,便于公司及时了解、掌握,果断处理。

(2)模块二:计算机处理文档,实现无纸化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最终是通过文字和图表来反映的,而文字、图表编印又是日常工作处理的主要内容,从监理工作开始的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会议纪要,到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月报以及监理记录、监理发出的各种函件、通知单等,都可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来处理。按照预先建立的各文档标准格式和内容,分类归放到相应的文件夹内,还可利用windows能使用长文件名的特性,清楚明了地分类存放,便于管理和使用。而对于监理月报、汇报总结、演示演讲、专题纪要等所用到的提纲、图示图解可用powerpoint来制作,与投影仪配合使用,形成图文并茂的监理档案。对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传递来的纸质载体文件则及时用扫描仪录入到计算机内,形成电子监理档案,从而完成监理档案载体形式上质的飞跃,实现无纸化管理。

(3)模块三:计算机辅助管理。投资、质量和进度方面计算机辅助监控是监理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效率、节省资金和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的捷径。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计算、绘图和信息加工功能,能有效地进行辅助管理和监控,如编制工程预算和月度付款审核;排定和优化工程进度计划与投资计划,进行计划与实际对比监控;记录、跟踪质量监测信息,分析对照验收规范对工程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质量监测知识库或专家系统辅助监理人员按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监理工作,甚至对工程项目的有关参数和特性利用autoCaD或3DS来模拟实现。

(4)模块四: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监控。因为每个建设工程监理涉及的信息多,如建设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建设项目招投标、合同文件、施工索赔、工程投资与使用、质量测控验收、工程进度、监理资料、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的文件资料等,这些信息量大且十分重要。因此,必须由计算机来辅助管理,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对于建设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等信息作为共享资源,可自己开发建立,也可从第三方获得,如联入中国建设信息网。另外对于不同项目形成的监理档案可联入公司的主服务器,与公司内部其他项目联网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而且公司领导也可通过因特网、宽带数据网随时查阅公司所监理各工程的基本概况,在建工程各种数据、图片,各工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情况,同时给予相关指示,而不受区域、时间的限制,即减少人员、简化手续,又大大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3那么,我国建设监理行业引进数字化监理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笔者认为是可行的。一方面数字化网络技术在我国已臻成熟,建筑业引进这项技术几乎不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支撑;二方面运用高新技术进行行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各个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话题,且业内有关管理部门和企业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三方面从经济角度可更为直接的看到,几年前还被不少人视为“奢侈”的数字化网络技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关键产品如摄像探头、数码相机及数码录音笔的价格也均在千元以下。

4.数字化监理模式的有益效果

建设监理推广数字化监理模式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有益效果:

(1)一是改变目前监理在工地的高负荷、高强度的“巡回式”管理模式,使得现场监理人员大部分精力不再用于现场巡视,而将多余的精力针对现场实际提前进行预控或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进行严格把关。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相应减少人员配备数量。

(2)二是提高监理的工作效率、精度和实时性。就传统的工程现场监理而言,效率不高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不少的管理行为都是滞后的。以质量控制为例,一般都要等到错误或违规行为延续了一段时间后才被发现,甚至还需要延迟另一段必要的时间,才能有效纠正。而运用数字化监理模式,则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质量问题。

(3)三是有利于提高监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建筑工地运用数字化监理模式时,首先要求监理工作必须及时到位,所下发的函件必须符合规范、标准,且监理工作也必须在规定的程序下或标准下进行,因为记录的大量工程实体同步音像资料可随时再现工程历史情况,这必然要求质量、安全等问题必须按规范、标准去处理。另外,公司的远程监控对监理自身工作也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5.结束语

虽然数字化监理模式的实施还会有一些操作性的问题和具体实施中相关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更重要的或者说将起决定性推动作用的是我国建设监理要将观念更新换代。总之。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成果,对于这个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经济领域的先进技术――数字化技术,建设监理不应该,也没有理由拒绝。

参考文献

[1]JtGG10-200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2]GB/t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