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0:24

农业工程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实施百名农村创业人才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农村人才选拔培养力度,确立农村人才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创新农村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创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中起带头作用的农村创业人才队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实施百名农村创业人才工程的目标任务是:以提高广大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和创业致富的能力为核心,按照“选拔—培养—激励—创业”的基本思路,通过连续培养、重点扶持、跟踪管理、鼓励竞争等方式,从**年起,在我市农村工商注册的规模以下企业经营者以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销、农机服务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中,重点选拔和培养100名具有创业潜力的农村人才。通过三年连续培养和管理,每个创业人才经营资产增长5-10倍,吸纳10名以上农民就业,所经营的实体发展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成为带动农民奔康致富的先进典型。力争60%的创业人才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其中20%进入我市骨干企业家队伍(第一层次);20%的创业人才初步达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目标(第二层次);20%的创业人才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户(第三层次)。通过活动开展,真正达到“选培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镇农民”的人才效应和社会效应。

二、选拔范围、条件和程序

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的选拔范围是:在我市农村工商注册的规模以下企业经营者;从事种植业(蔬菜、食用菌或园艺栽培、林果生产)、养殖业(养鸭、鸡、奶牛、猪)、农产品加工储运和农机服务的带头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以及在农村从事其他类别生产、经营、管理领域的农村人才。

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的类别和名额指标是:规模以下企业经营者70名,种植养殖带头人20名,农产品加工储运、农机服务带头人和经济合作组织以及从事其他类别生产经营管理领域的带头人10名。

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的选拔条件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身体健康,具有参加培训的强烈愿望;创办领办的企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所从事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储运等行业,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并愿意传播自己的生产技能和经验,以技术、资金和管理知识帮助带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得到群众认可和社会公认。

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的选拔程序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自下而上、层层筛选、择优确定的办法,按照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组织考察、社会公示、命名表彰的程序进行。具体程序是:

1、申报。农村创业人才由所在村或企业推荐,也可由同行举荐或个人自荐,填写《**市农村创业人才申报表》,并提供相关成果资料和业绩证明,报所在镇党委。

2、初审。各镇党委对申报人员进行初审,查证、核实成果和业绩,提出申报名单,连同有关材料一并报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管理办公室。

3、评审。组织有关专家成立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人员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初步人选。

4、考察。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管理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对确定的初步人选进行全面考察,详细了解人选的有关情况,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5、公示。根据考察结果,对考察确定的人选在有关媒体进行为期三天的公示。

6、审批。公示无异议后,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管理办公室汇总评审、考察和公示等情况,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报市委审批。

7、命名表彰。市委、市政府授予“**市农村创业人才”称号,颁发证书,进行表彰。

三、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

百名农村创业人才工程实施时间为三年。重点抓好教育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一)集中培训及时间

集中培训时间安排在每年7月或10月份,分两个班次进行。

1、规模以下企业经营者培训班。主要培训农村规模以下企业经营者,培训时间7天,培训内容包括风险投资、策划融资、招商引资、项目设计、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年安排的主要课程:现代经营管理理论和市场营销策略、风险投资及融资策划、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化技术在工商业中的应用、中小型企业经营发展模式与风险规避、如何利用国家政策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经验案例分析、专家对创业人才所经营的企业进行个别诊断。

2、种植养殖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带头人培训班。主要培训蔬菜种植、园艺栽培、食用菌栽培、畜牧养殖方面的致富带头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运和农机服务的带头人。培训时间7天,培训内容包括: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园艺栽培、农业设施化栽培、畜牧养殖、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业机械化、信息技术应用等。

**年安排的主要课程:农业标准化生产与质量认证、蔬菜及食用菌设施化高效集约生产技术、花卉和苗木等园艺生产技术、标准化畜牧养殖技术、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中小型企业经营发展模式与风险规避、如何利用国家政策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等。

(二)学历教育培训

对所有创业人才,免费纳入山东省人事厅、教育厅、山东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二年制函授本科班进行系统学习培训。根据创业人才所从事的行业类别,分别选学经济管理、园林、农学、畜牧兽医和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具体课程,由山东农业大学安排,并定期进行辅导。通过培训,普遍达到成人教育本科学历,提高文化素质。

(三)启发式不定期培训

主要包括:到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到大学进行短训、到本市企业参观学习、请专家到创业人才的企业进行诊断等。

四、培养和考核管理措施

(一)培养措施

1、建档立卡。对百名创业人才三年连续跟踪培养,由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管理办公室负责注册登记、建立档案、动态管理。

2、激励式培养。对所有创业人才,统一印制“**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身份名片;制作“**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铜牌,在创业人才经营场所或办公、住所门口,进行挂牌管理,起到督促和示范作用;建立**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网站,并链接到**市政府网、**农业信息网和**信息港上,定期创业人才的学习和经营动态,起到社会监督和促进作用。

3、外出参观。组织创业人才每年到江苏、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免费参观学习1-2次,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增长见识,捕捉市场,增强投资和发展的信心和胆略。

4、到大学短训。每年组织创业人才到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短期学习1次,时间5-7天。通过专家教授进行较为系统的授课,了解和掌握最新经营技术,增强他们规范经营、创新经营的能力。

5、请专家讲课。每年在**市委党校进行集中培训,请省级专家进行讲授,包括风险投资、策划融资、招商引资、项目设计、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以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知识。通过高层次专家授课,使创业人才具有较宽阔的经营视野。

6、参观市内企业。每年组织创业人才到市内有关企业参观学习1-2次,通过企业家的经验介绍和近距离感受企业发展速度,激励创业人才增强快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7、相互交流学习。组织创业人才举办“创业论坛”,开展经验交流,讲学习心得,谈发展企业的体会;经营类别相似的创业人才,结成学习对子,互相学习,共同促进。

8、制定优惠扶持措施。在政策、项目、资金、信息等方面全面优惠扶持,鼓励创业人才尽快把产业做大做强。

(1)免费培训。对所有的培训项目,创业人才全部享受无偿免费培训,不承担任何参观、培训费用。

(2)项目优先立项。凡是符合我市及以上国家政策给予支持的项目,创业人才个人申请,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管理办公室给予协助,对发展的项目给予优先立项。

(3)贷款和资金扶持。市财政每年拨付100万元用于农村创业人才培训和贷款贴息。充分利用科技三项经费,鼓励创业人才开发新产品。

(4)信息扶持。凡是被列入百名农村创业人才工程的人员,免费在**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网、**农业信息网、**政府网上信息;定期获得**市百名农村优秀创业人才经验交流材料;协助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开通“一站通”信息查寻和服务。

(二)考核管理

1、建立联系制度和创业人才信息库。创业人才所在行业管理单位和各镇要保持与他们的经常性联系,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和学习情况,掌握他们的生产经营动态及其培养目标的落实情况,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管理办公室建立创业人才信息库和档案,他们的生产经营和学习情况及时入档入库;同时,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学习等情况,协调或督促有关单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建立定期考核制度。由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管理办公室组织,每年根据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对创业人才进行一次考核。创业人才每年在12月底前写出年度总结,具体介绍每年的学习情况、经营发展情况、学习和经营心得,报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管理办公室。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管理办公室在1月份对学员进行量化考核。建立奖励制度,对考核前10名进行表彰奖励,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3、建立退出机制。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管理办公室对创业人才实行动态管理,管理期为三年,每年根据考核结果和所在行业、镇的建议进行个别调整。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随时退出;退出后不足的名额,由符合条件的人员写出申请,所在镇推荐,考察合格后进行递补。

五、组织领导

(一)建立工作机构

百名农村创业人才工程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统一管理,并成立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由市委组织部、市农村工作办公室、农业局、民营局有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农村创业人才的选拔培养、综合管理和协调服务等工作。各镇、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一名责任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市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管理办公室负责召集,各镇负责人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进行解决。

(三)建立工作联系点制度

建立市级领导包镇、业务部门包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包户制度,按经营类别联系创业人才、联系项目,确保上下信息的畅通,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农业工程方案篇2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以整合资源与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机制为突破口,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构建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的新机制。

   二、目标任务

   在全县组织县、乡农业科技人员进村(村委会)入户(科技示范户),以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茶叶、油菜、蔬菜、亚麻为重点,兼顾其它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开发利用,选择种植类型相对集中、农产品商品率高、示范效果好、生态类型有一定代表性的科技示范户开展工作。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拓宽科技入户的渠道;构建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科研、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农业建设项目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力争到2010年,科技示范户的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农业技术服务组织进一步壮大,培育0.3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6万农户,发展25个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重点示范区内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以上。

   三、农业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

   1、合理选择农业科技示范户

   遴选示范户是做好科技入户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深入、认真、细致地做好示范户的遴选工作。示范户遴选工作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充分尊重工作队员的意见。

   (1)示范户选择的条件

   示范户应具备:家庭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至少有1名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科学种养水平和经济效益较高;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在当地属中上水平;拥护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明理诚信,遵纪守法,群众公认,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农民技术员、各类科技推广项目示范户、种养大户、《绿色证书》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证书》获得者。对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可适当放宽限制条件。

   遴选示范户要在农户自愿申报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相应的民主程序确定。经县农业局批准后在本村范围内公示,并报市农业局备案。

   (2)示范户的权利和义务

   示范户的权利:享受科技入户工程项目补贴;优先获得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优先接受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对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

   示范户的义务: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带头使用新技术、新机具,提供必要的示范条件,配合技术指导员做好技术推广和示范工作;热情帮助周边农户,积极传授科技致富经验,带动20个左右农户。

   2、重点扶持农业科技示范户

   采取政策倾斜、直接补贴、科技培训、专家指导和小额信贷等多种方式,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扶持,实现良种、技术、农机、信息“四到户”。通过各级农业部门、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员及农村基层组织,把农作物和水产的优良品种推介到科技示范户;把先进实用、配套集成、简单易学的种养技术、防灾减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传授到科技示范户;把省工省力、节本增效、操作简便的新型农机具推广到科技示范户;把农业科技、农产品供求和生产资料等有关信息发送到科技示范户。

   3、不断增强农业科技示范户的能力

   着力提高科技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使科技示范户能够自觉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率先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创业致富;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能够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普及和传授给周围农户,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形成农业技术示范新模式。

   四、科技服务

   1、成立XX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由首席专家负责,在市级专家组的指导下和县农业局领导下开展工作。首席专家由寸待菊担任,成员见下表:

腾冲县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名单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 称

联系电话

职 务

赵国祥

XX县农业局

X

组 长

寸待菊

XX县植保站

高级农艺师

X

副组长

姜加明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艺师

X

副组长

周新孝

XX县茶桑站

农艺师

X

陈 勇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X

尹可鉴

XX县种子管理站

助理农艺师

X

葛上位

XX县水产站

工程师

X

段 强

XX农机推广站

助理工程师

X

李有栋

XX县植保站

农艺师

X

戴朝明

XX县种子管理站

农艺师

X

王世林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艺师

X

尹家信

XX县农广校

政工师

X

附:

保山市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名单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 称

联系电话

职 务

寸瑞红

XX市农业局

高级工程师

X

组 长

郑家文

XX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研究员

X

副组长

首席专家

黎应福

XX市种子管理站

研究员

X

副组长

尹开庆

XX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高级农艺师

X

尹胜鑫

XX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高级农艺师

X

贾应明

XX市甘蔗科学研究所

农艺师

X

张家忠

XX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高级农艺师

X

肖文祥

XX市植保植检站

高级农艺师

X

吴绍灿

XX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农艺师

X

邵家军

XX市水产站

工程师

X

杨建平

XX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高级工程师

X

   专家组负责全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科技指导工作,编制工程技术方案,分年度筛选全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报市级专家组审定,县农业局批准实施;对全县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技术环节的指导、监督、检查。

   2、实行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单位负责制

   腾冲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单位

单  位  名  称

联系电话

1、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5181097

2、XX县种子管理站

5181749

3、XX县植保站

5181202

4、XX县水产站

5192187

5、XX县茶桑站

5155359

6、XX农机推广站

5132449

7XX县农广校

5155637

XX市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单位

单  位  名  称

联系电话

1、XX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213421

2、XX市种子管理站

2216543

3、XX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站

2213196

4、XX市植保植检工作站

2213955

5、XX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2214064

6、XX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2213733

7、XX市甘蔗科学研究所

2813150

8、XX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2214148

9、XX市水产工作站

2122337

   技术指导单位应根据县年度技术方案,抓好县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结合工作开展主体培训;积极跟踪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进展,适时提出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指导意见,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较大技术问题;对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企业、技术指导员、农户提出的技术咨询认真解答,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取得丰收。

   3、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

   每个技术指导员需联系20户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

   技术指导员要填写《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示范户登记表》,建立专门档案。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要签订科技服务合同,以合同形式确定责任关系。技术指导员要采取上门指导、集中培训、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为科技示范户提供技术服务,及时有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技术指导员要如实记录技术服务和示范户生产情况,建立技术服务档案。技术指导员的情况和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经费使用等相关信息要向社会公示。

   五、资金管理

   1、资金投入

   按照市政府和市农业局的安排部暑,从2005年起每年筹集15万元,其中县级配套7.5万元,要求各乡镇配套必要的资金,作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项资金,直接补贴到户。此外,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和各类项目资金,良种、农机补贴、科技推广培训、重大农业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要向科技入户工作倾斜,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扶持科技示范户;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和个人对科技入户工程进行投入。

   2、资金用途

   列入科技入户工程资金的,一律直补到农户,主要用于农户购买良种及其它科技措施运用,不得用于科技入户工程工作经费及其它事项。

   3、资金使用办法

   县级以上安排的科技入户工程资金,市、县、乡镇三级工作队员每人配套科技推广经费1000元,待资金就位后借支,工作队员各自按联系户造册登记补助,联系户必须签名并按手印,年末凭补助名册到农业局核销,逾期不办理核销手续的,不予考核定格,并责令书面说明原因。有经济问题的,追究当事者的责任。

   六、技术指导员管理

   技术指导员在从事科技入户工作期间,除接受所在单位管理外,要服从县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管理,并接受所在乡、镇、村的管理。

   1、技术指导员原则上与所在单位其他工作脱钩;

   2、技术指导员应与科技示范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3、技术指导员每月在村时间不得低于20天,农忙时节不得离村。特殊情况需离村时,应报所在乡(镇)、村有关工作机构批准;

   4、技术指导员进村2周内应制定出工作计划,按季度、半年、年度进行工作报告,分别报所在乡(镇)、县领导机构;

   5、技术指导员在村工作期间,按实际驻村天数由所在单位每天核发伙食补助6元,往返交通费每月一次由所在单位报销,列入单位科技推广补助经费开支;

   6、在选择的科技示范户中,当年与上年相比较,要做到粮食产量增加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以上,以村为基本单位转移劳动力15人以上。

   7、工作考核。农业局局属二级单位抽派的工作队员由县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考核;乡级抽派的工作队员由乡镇政府负责考核,报由农业局备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七、项目管理

   1、管理机构

   为加强对全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工作的组织管理,腾冲县农业局成立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局长尹正辉任组长,农业局副局长赵国祥、杨必金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农业局种植业股股长张绍富、水产股股长杨新寿、农机股股长张家文、组织人事股股长谢翠芝等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种植业股,办公室主任由张绍富担任,日常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联系电话(0875-5183309)。

农业工程方案篇3

一、目标任务

根据我市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从*年至2010年,每年在全市农业技术领域开展大规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5年内共培训农业技术领域各类中高级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500人次左右。通过知识更新培训,使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领域的继续教育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加快我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步伐。

2、紧密结合农业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紧跟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增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优先培训急需紧缺专业的技术业务骨干,带动整个农业技术领域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开展。

4、按照政府推动、单位支持、个人自愿的原则,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推进“识更新工程”实施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争取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活动。

三、主要内容

1、公共科目。按照省、市人事部门的统一安排,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的培训学习。

2、专业科目。根据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紧跟世界农业技术发展的步伐,以农业技术领域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

(1)种植业:包括粮食安全、种子生产与加工、节水农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保鲜、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贮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等。

(2)畜牧水产业:包括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动物重大自然灾害预测与减灾、现代养殖技术、畜产品质量安全与保鲜、农产品市场营销等。

(3)农业机械: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在机械电子领域广泛开展信息化、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知识培训,推进信息技术和机械装备的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大力提升现代制造业的水平。

3、利用农业系统教育培训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同时,积极利用当地职业院校的培训资源,优化培训机制,联合培养中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4、依托国家和省上在我市农业技术领域实施的重要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继续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农业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推进项目、资金、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建设。

5、鼓励各单位结合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

四、培训方式

1、开展“菜单式”公修课继续教育培训(每人每年至少5天或30学时)。

从*年开始,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公修课就开始实行“菜单式”培训,增强了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公共课的学习,不断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丰富创新成果,提高学习、实践和创新的整体能力。

2、开展专业课继续教育培训(每人每年至少7天或42学时)。

根据我市农业发展和农业人才知识更新的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

3、举办示范性高级研修班。

会同市人事局,结合重大专业技术课题,确定选择选题新、层次高的高研班。每年积极向省人事厅申报举办5期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研班,5年内通过高研培训的人才要达到500人次左右。每年选派10名左右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到发达省份或国外进行学习培训,5年内培训40人。

4、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l)集中培训。组织必要的集中培训,是解决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难的有效办法,每年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集中培训。

(2)高级研修班。结合本专业领域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面向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举办多种形式的示范性高级研修班。

(3)结合工作实践培训。对重要和特殊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业务进修、特殊培养、学术交流、实践锻炼、技术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4)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卫星传输、广播电视等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5)自学。根据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需要,采取自选、自修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培训。

五、实施步骤

本实施办法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方式,从*年起到2010年分步实施。

1、启动阶段(*年上半年)

下发实施办法,组建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知识更新工程宣传工作。

2、全面实施阶段(*年下半年一2010年上半年)

每年开展一定规模的培训活动,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适合继续教育社会化普及的优秀课程和教学资源,重点扶持优质的施教机构和继续教育基地,同时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工作。

3、总结评估阶段(2010年下半年)

对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评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安排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方式

1、市人事局、市农牧局共同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并进行监督检查;创办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

2、市人事局、市农牧局负责制定本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定;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本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作。

(二)制度保障

1、“知识更新工程”是我市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化。因此,有关“知识更新工程”的领导、培训科目备案制度、约束监督管理、证书的验证和复验、培训管理等,要严格按省政府《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和省人事厅《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甘人通〔*〕132号)精神,加强管理,认真组织实施。鼓励各单位把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情况和人员的岗位聘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2、建立“知识更新工程”项目定期制度。市农牧局将定期通报“知识更新工程”进展情况和重要活动,列入的科目、课程及相关信息,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工程”的继续教育活动。

3、建立表彰奖励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媒体,开展“知识更新工程”的宣传工作。对在“知识更新工程”中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表彰和奖励。

(二)经费保障

l、加强继续教育政策、法规的宣传,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化,不断扩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受益面。县(市)、区人事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参加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市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实施办法》(市委发〔*〕28号)相关规定,积极筹措经费,现有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知识更新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知识更新工程”投入。相关企事业单位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教育培训经费。省人事厅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将对“知识更新工程”的部分重点高级研修班予以一定的经费补助。各县(市)、区,各单位和部门要积极为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确保在脱产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期间享受与在岗人员同等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

2、施教机构可根据培训项目和类型,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向学员收取一定的费用。要尽量降低培训成本,不给学员增加负担,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要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服务体系

1、搭建服务平台。市县政府人事部门、农业部门、农业协会继续教育机构,要加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为继续教育搭建服务平台,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教材库,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共享。

农业工程方案篇4

紧紧围绕建设秦巴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核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蔬菜稳定供应为目的,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突出抓好蔬菜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产品质量无害化,蔬菜产业企业化,实施科技兴菜,龙头带动,品牌强业战略,促进我县蔬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13年发展常年商品蔬菜基地10000亩,其中新建钢架大棚500亩。

三、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蔬菜产业的规划要与新村综合体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龙井坝食用菌园区建设紧密结合,突出地方特色和规模,重点涵盖镇、镇、镇、乡、镇、乡、乡等7个乡镇28个村的10000万亩(详见附表)。其中,镇、永兴镇、拔妙乡、新太等乡镇以种植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莲藕等为主;任市镇、新街乡等乡镇以种植茄果类、莲藕等水生蔬菜为主。镇、拔妙乡主要以茄果类、稻后菜种植模式为主。

(二)科技支撑,典型示范。积极探索适宜我县的蔬菜栽培模式,普及先进生产技术。积极制定和推广蔬菜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加快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通过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着力打造优势特色蔬菜品牌,努力实现蔬菜生产的标准化、无公害化和品牌化。健全蔬菜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蔬菜专业科技人员。各乡镇要积极引进业主,集中成片建立蔬菜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通过大户示范,辐射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平衡发展。

(三)培育专合社,建立营销网络。积极发展和培育蔬菜专合社及专业村(社),各乡镇要新建专合社一个,镇、镇各新建蔬菜专业村一个;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销售队伍(及企业),鼓励蔬菜专合社在批发市场设立直销点,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社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酒店等终端用户产销对接,降低营销成本。

(四)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对在蔬菜示范片规划区范围内,新建钢架大棚及露地蔬菜达到一定规模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

1、钢架大棚栽培补贴:成片新建连栋钢架大棚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万元,成片新建简易生产钢架大棚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5000元;2、生产补贴:对常年商品蔬菜基地成片300亩(钢架设施栽培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400元;对成片种植300亩以上的稻后露地蔬菜每亩补助150元。补贴面积依据土地流转合同及现场核实确定。

四、强化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221工程”蔬菜建设领导小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加强协作,齐心协力抓好“221”工程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相关乡镇负责组织、发动、实施好“221工程”蔬菜示范区建设各种工作;县农业局负责规划布局、品种安排、资料发放、技术保障及培训;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的调配和监督管理,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

(三)强化监督检查。“221工程”蔬菜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委目督办、县政府督查室等部门根据生产季节和进度安排,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四)严格考核验收。蔬菜示范片全面播种移栽结束后,由“221工程”蔬菜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财政局、县监察局等部门对各乡镇种植面积、种植水平、组织措施等进行实地检查验收,兑付补贴。

五、组织验收

(一)验收程序:各乡镇蔬菜种植大户、业主、专合社及企业,先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提出验收申请,经各乡镇自查签署意见后,报县农业局,县农业局收到申请后组织验收。

(二)验收时间:常年商品蔬菜种植在8月中旬完成验收,钢架大棚建设及稻后菜种植在11月中旬完成验收。

(三)验收办法1、常年商品蔬菜:常年商品蔬菜第一次验收时间在8月上旬,第二系验收时间在11月中旬,连片种植300亩以上,以大户、业主或者专合社形式申报验收,散户不予验收。连片种植不足300亩不予补贴。

2、钢架大棚:钢架大棚验收时间为11月中旬,新建钢架大棚连片100亩以上,以大户、业主或者专合社形式申报验收,不足100亩不予验收补贴,散户不予验收。钢架大棚按照实际建设大棚面积为准,不以土地流转面积核算。

3、稻后露地蔬菜:稻后菜验收时间在11月中旬,连片种植300亩以上,以大户、业主或者专合社形式申报验收,散户不予验收。连片种植不足300亩不予补贴。

农业工程方案篇5

一、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的特点与作用

农业执法档案是指在农业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以及相对人违法事实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

它的特点是:

1.专业性强。农业行政执法档案是农业行政执法活动的产物,是一定专业执法活动的真实记录。不同的专业法都有不同的专业执法活动的范围、相对人,这些都有它的法律法规和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在档案的内容、形成过程及适用的法律法规上各不相同,并明显反映出一定的专业特点。例如植物检疫、动物检疫、农机监理、农资管理等,它们活动的范围空间、对象目标等都有明显不同,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

2.成套性。一个独立的专业执法活动,如在农药市场执法检查中,查到假冒伪劣农药一案,从立案到作出处罚决定形成一套完整的档案,主要包括立案、调查取证、检测化验、送达处理意见书、听证、作出处罚决定书、行政复议等全过程,直到结案所形成的全部档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不可能与其他专业案件的档案混淆。另一方面,执法档案必须成套提供利用的,拆开会影响其使用价值。

3.现实性。主要表现在农业行政执法档案与现实的商品生产经营关系密切,不仅反映依法行政的查考作用,而且在提供利用中还有现实的作用,一经利用就能收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故有现实性。

4.存储性。执法档案一般是某一专业执法活动的结果,记载了专业执法活动全过程的真实情况,如案件发生地、相对人,违法事实违反了哪一部法律法规,调查取证是怎样进行的,依据什么来作出处罚决定等等,在档案中都存有大量的相对人违法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法规依据,必要时在执法上可以借鉴和利用。

它的作用是:

1.农业执法档案是执法活动的依据和凭证。在农业执法活动中,一切活动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连续性,前一案例为后一案例提供依据。农业执法档案的依据性同农业执法自身的复杂程度以及记述的各起案例的复杂程度成正比,所记载的内容越复杂,依据性越强。主要表现为:一是管理工作依据。在管理工作中,无论是执法工作评价,还是产生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等,都离不开档案;二是执法人员的劳动凭证。在执法人员的考核、选拔中,除人事档案外,还需要有执法档案做依据;三是在追究行政执法错案责任时起凭证作用。

2.农业执法档案是进行交流的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各种各样的交流占有重要位置。同样,农业执法工作也需要交流。目前,农业行政执法刚刚起步,执法体系正在深化改革,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逐步走向规范化。执法档案正是交流、协作、借鉴的有力工具。

3.农业执法档案是积累经验、提高执法水平的手段。一是执法活动的真实记录,它记载着执法人员对案件的发现、调查取证方法和办案水平,记述了查办案件的全过程和最终结果;二是作为办案思路、办案方法、办案结果的载体,具有积累办案经验和提高执法水平的作用,使得农业行政执法档案成为办案经验和提高执法水平的工具和手段,对于一个执法单位来讲,如果有质量较高、数量较多的执法档案库藏就标志着它有比较雄厚的办案技术储备和基础。

二、农业行政执法档案业务的主要工作内容

农业行政执法档案工作是执法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法活动的重要环节,各级农业执法机构应把执法档案工作与整个执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其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收集。就是把分散形成的、但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执法档案接收过来,集中保存在执法档案室,以利于有关人员使用。

(二)整理。就是把分散收集来的执法档案,按规定程序,将其分别类、系统排列和科学编目,便于安全保管,更重要的是满足对执法档案利用的方便和需要。

(三)鉴定。就是鉴别执法档案的价值,需对档案不断进行去粗取精的鉴别工作,挑选那些需要定期或永久保存的档案,以及销毁那些无需保存的部分。

(四)保管。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好执法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保守机密,防止并克服各种自然的、社会的不利因素对执法档案的损坏作用,不断延长执法档案的保管寿命。

(五)编目与检查。农业执法档案数量庞大,成分复杂,要根据归档时的情形而形成的程序,按照一定的方法整理和保管的。农业执法档案分类应从实际出发,当前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农机执法档案和农民减负档案等,在种植业中又分为植检、农药、肥料、种子管理等。同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提示档案的内容和成分,提供查找档案的检查和手段,方便于有关人员的查找和利用。

(六)利用。就是创造各种条件为满足对执法档案利用的各方面要求,积极做好应有的准备,包括编制各种查考工具,汇编各种参考资料,以及时、有效的方式,介绍和提供执法档案为各项执法工作需要服务,这也是保存执法档案的目的。

三、做好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管理的几点意见

农业行政执法档案是执法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管理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和国家有关农业档案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切实做好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搞好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的管理,领导是关键。因而,要建立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档案鉴别小组和管理网络等组织,应把档案列入执法工作的议事日程,使档案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管理地开展,使之逐步规范化、标准化,走上依法建档的轨道。

(二)制订制度,明确职责

制订档案管理各项规则制度,是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规范管理者行为的主要手段。因而,要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制订《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保管保密制度》等,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三)加强培训,掌握技能

首先,要选用政治素质较好、熟悉档案管理工作、懂农业法律法规、热心于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和责任心较强的执法人员,担任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的管理员。其次,加强学习培训,既要管理人员掌握农业法律法规和档案知识,又要学会建立档案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不断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

农业工程方案篇6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档案;规范管理

农业科技档案主要包括农业科学研究中从立项、申报、进程、总结、结题再到成果鉴定这一系列过程中的各种档案材料,还包括林业、副业、渔业、牧业等档案。由于在管理农业科技档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因此,有效地管理农业科技档案是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

一、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农业科技档案是指在农、林、牧、渔各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技术资料,是农业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对农业科研活动最直接的原始记录。包含种子档案、作物栽培档案、植物保护档案、林业档案、畜牧档案、水产档案、农业生态环境档案和农业区划档案等。将这些资源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科技档案,再将这些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可以进一步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新价值。首先,农业科技档案的实质是科技成果,作为智力成果、知识智慧的结晶,是属于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必须加以保护和利用。其次,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可以使各级决策部门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再次,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创新的基础,这些信息资源可为深入科研提供大量宝贵的信息来源。最后,农业科技档案是一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良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工程方案篇7

农业科技档案是指农、林、牧、副、渔、水利、电力、气象、环保、土地、土肥等涉农行业在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材料。它记载和反映了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全部过程和具体成果,是储备农业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的主要载体。[1]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利用工作的拓展和深化,是针对本单位及社会有关方面的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科技档案中存贮的科学技术信息进行发掘,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工作,是提高科技档案工作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2]农业科技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其他各种信息资源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信息资源,不仅对本单位有用,对其他单位、对社会也有用,不仅现在有用,将来也有用。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好农业科技档案,是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因此,做好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农业科技档案的作用

(一)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技知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科技经验、科技资源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凝聚着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科技活动过程及思想、经验的直接记载,是进行农业科技成果鉴定、奖励申报、撰写学术论文、编写学术专著、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二)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工作的必要条件。农业科研人员通过查阅借鉴、分析研究已有的农业科技档案,在科研课题申报、项目研究等方面可以少走弯路,减少重复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学研究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与前提,是进行农业科技管理的科学依据。在现代科学研究活动中,不管是科研部门制定科学研究的总体战略,还是科研群体以及个体确定科学研究发展方向和目标,都需要以科学技术的各方面信息作为依据。[3]对农业科技活动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需要掌握和利用已有的农业科技档案材料,及时协调、指导农业科技工作,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四)农业科技档案是传递、交流科技信息的重要工具,对农业生产活动、科技成果推广具有指导、参考和借鉴作用。现代科技成果的物化周期不断缩短,在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展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使农业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及时推广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三、当前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科技档案收集与管理不规范。有的科技人员档案意识较薄弱,对档案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不注意积累科技项目档案,导致一些科技项目档案资料不齐全,不能反映科技项目的全貌;有的科技人员将在工作中积累的有价值的科技档案资料据为己有,不愿移交归档,致使部分档案资料流失;有些单位在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编目、归档等工作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影响了农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二)档案信息服务水平不高,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档案信息服务多为坐等上门服务,有人来查阅就提供档案,没人查阅就存放库房,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有些科技档案属于保密范围并设有查阅权限,但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碍于面子或保密意识不强,将未解密的档案提供给不具备查阅权限的人,造成科技档案信息泄密事件时有发生。

(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开发利用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有些单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还停留在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编目,信息采集多为手工进行。档案编研工作进行的较少,尤其是对已鉴定验收的科技成果档案,未及时进行相关信息采集,如基础数据统计、编制成果简介等,不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

四、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保管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

(一)完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夯实基础

1.规范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不仅仅是收集、整理和保管科技文件资料的简单过程,还应包括对农业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和归档业务进行指导,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对归档的农业科技档案进行再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农业科研院所应根据《档案法》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以“三纳入”(即把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入科研工作程序,纳入科研计划,纳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四同步”(即档案管理与布置科研任务同步,与检查科研活动进度同步,与科技成果总结鉴定验收同步,与科技人员考核奖惩同步)、“三把关”(即把好鉴定验收关,把好上报成果关,把好科研人员业务考核关)为基本内容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科学地管理农业科技档案,维护农业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2.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农业科技档案业务知识,还要熟悉农业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程序,充分了解本单位科技活动种类、范围、程序、进度、规律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经常主动深入农业科技活动一线,掌握收集对象的形成、运转情况,抓住关键阶段、重要环节,做好收集工作。保证收集与管理的农业科技档案符合规范要求,为档案再利用提供物质保障。

3.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作用的宣传教育,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同时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应适时参加有关科技档案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增强档案信息意识和信息组织能力。

(二)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要注重实效

1.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21世纪是信息时代,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树立信息观念、效益观念,要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重保管轻利用,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深入科研活动第一线,主动了解农业科技生产与管理工作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及时开发科技档案信息,最大程度满足农业生产发展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要。

2.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注重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保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科技档案机密,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应遵守的重要原则。我国颁布的《档案法》、《科学技术保密条例》、《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为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农业科研工作出现了课题协作多样化、学术交流多元化、情报交流网络化的趋势,对农业科技档案资料的保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严重挑战[4]。因此,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中公开与保密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保护农业科技档案中需要保密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交流和科技成果推广,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可根据农业发展不同阶段对科技信息不同层次的需要,分别整理需要保密的关键性资料和可以公开传播推广的科技成果资料,并使后者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加强信息开发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1)编制农业科技档案检索工具,如农业科技档案总目录、分类目录、综合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或卡片、作者目录等,方便查询检索。

(2)根据客观需要,开展农业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对农业科技档案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归纳、综合计算、分析、研究加工,把分散的原始信息加工成系统的、实用的编研成果,如科技成果简介、基础数据统计、专题汇编、科技图册、大事记、组织沿革、单位年鉴等。

(3)开展农业科技档案的多种服务,如借阅、复制、科技咨询、信息交流、以科技交流和成果转让为目的的陈列展览、以宣传教育为目的的陈列展览等等。

(三)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拓展工作领域

1.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要根据农业生产、科研活动的特点,配合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信息咨询服务,举办科技讲座、科普画展等一系列宣传工作,既满足了“三农”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同时又宣传和展示了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实力,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知名度。要积极引导农业科研人员转变观念,坚持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原则,坚持科研来源于生产、成果服务于生产、发展依赖于生产。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现有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力度,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2.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围绕关系党和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开展档案信息的深度加工和专题编研等公益性开发利用工作,如科技基础数据库、科技成果数据库、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数据库等一批直接服务农业发展的重要专题数据库,为现代农业发展、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的方便、快捷传递,给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提供了最佳的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将采集、加工整理的农业科技信息、成果转化信息、先进管理经验等通过各级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各类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站或同行业区域性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有效地进行传播,实现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4.建立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反馈制度。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利用效果的反馈信息,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开发策略,使开发利用形式和内容更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工程方案篇8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档案收集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和成果的重要记载。各乡、镇、村要将档案工作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同安排、同要求、同检查。确定分管领导,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妥善解决档案室、档案柜等设施问题,确保重点档案的完整齐全、规范管理及有效利用。

二、坚持依法治档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吉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执法监督机制和保障措施,依法治理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档案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

三、提高队伍素质

要从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村档案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各级档案、涉农部门要注重对乡镇、村档案人员的岗位能力培养,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组织档案人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加强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

(一)、乡镇档案工作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在巩固原有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除了要抓好文书、会计、计生、统计、纪检、司法、义务教育、招商引资、乡镇企业、村镇建设、土地承包等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外,重点要抓好以下方面材料的建档工作: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小城镇规划建设、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等;

2、农业产业协会、阳光工程、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储藏运输和区政府场营销等;

3、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维护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等;

4、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体系等;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障等;

6、农村义务教育、农民职业培训等。

(二)村级档案工作

村级档案工作,在继续加强村务公开、民主议事、民主理财、繁荣农村文化、倡导文明新风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方面材料的建档工作:

1、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材料;

2、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环境整治、沃土工程等方面材料;

3、招商引资、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方面材料;

4、各种农业示范园区档案资料等方面材料;

5、土地承包、山林承包、征用土地、土地经营权流转档案等方面材料。

农业工程方案篇9

农业水利开发档案在发展新型农业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农业开发项目的增加而不断的增多,其形式多种多样;新时代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强调时效性,这些都要求农业水利档案必须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快速实现数字化,为发展新型农业提供便利。

(1)农业水利科技飞速发展,其档案越来越繁多。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被淘汰,新型的开发项目不再单一地采用纸质材料指导,农业水利的发展,各种软件系统引入到农业水利开发当中,比如水利控制模拟系统,最优渠道控制算法系统等等。在水利治理项目中,其实施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图纸,技术文档,包括工程开发设计图、项目过程档案图片、领导的视察指示文件以及重要会议音像记录等,这些对农业水利开发活动的真实、适时记录具有极强的保存价值,显然,我们不能有纸张去保存,而建立数字化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所以,现代水利的发展需要融入现代的文化理念与办事习惯。发展农业水利建设,保障其顺利实施,项目的指导与决策是建立在详细的资料分析以及实地考察之上。领导负责人,需要快速得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与决策;各个与该开发项目有关的职能部门也需要及时获得各种项目信息,并及时准确地给予工作指导;这些都想档案管理的快速与便捷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不断增加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也要求档案的管理者加快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档案的归档、保存、检索和提供利用服务等。提高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能力和效率、提供便捷及时的利用方式都要求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管理必须尽快地实现数字化。

(3)发展新型农业的必然要求。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新型农业迅速崛起,农业可开发项目迅速增多,而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费时费力,给新型农业的发展带来很多的不便。利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农业开发档案的录入与管理,可以节省项目开发者的工作时间、减少工作量,由此,工程进度便能顺利完成,提高了农业水利开发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二、农业水利开发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以数字化为依托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有着众多的优势,更便于农业水利开发信息的管理与使用,能够为农业水利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节约农业水利项目开发的人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供农业水利开发项目的效益。

(1)信息容量最大化。对农业水利开发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管理,是把各种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在水利信息的数据库当中,而这个数据库的容量巨大,容纳的信息量比以往的纸质档案要大出很多;而它所占空间小,往往几台计算机便可以实现冗杂的信息管理,完全不用像以往那样考虑各种档案的存放空间问题。在农业水利开发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录入开发项目的详细资料,以备查阅。并且在开发工程实施之前以及之后,各种与工程相关的资料都可以搜集起来,以信息为特征量,分类存放到数据库中,方便用户信息检索,为所开发的项目提供更好地借鉴。在对档案进行管理时,需注意把档案资料清晰归档,避免文件的混乱不宜查找。在搜集与补充资料的过程中,也要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在进行档案数字化整理的时候由于信息容量很大,各种数据资料可以尽可能地详实,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以及长期可读性,以便于对历史资料的查询。

(2)信息利用便捷化。以数字化形式对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管理,是以网络中心为依托,实现对开发项目相关资源的共享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中心,建设档案数据资源系统,以网络为基础,用户通过网络连线,访问信息资源。节省了翻阅开发档案的时间,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节省时间、劳力又方便快捷。同时,由于数字化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能够实现信息容量的最大化,因此也使得信息使用者很少会受到信息检索困难,或者是难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带来的麻烦。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信息录入过程中就详细地进行分类,并尽可能地录入一切相关并有用的数据资料,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开发项目的设计、实施与应用。

(3)信息保存安全化。数字化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是用数据库、光盘、U盘等形式进行保存,一般不会出现损坏或者其他保存载体出现意外等情况,减少了农业水利开发档案丢失或者损毁的风险。并且数字化的档案在归档、转移、管理以及利用等方面都是通过局域网站、专用网站、互联网等进行的,确保档案在传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或者丢失等。档案数据的安全性一直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安全性,首先应该保证机房的安全,同时也应该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例如电子文件怕潮、怕火需要保存在防潮防火的地方,并做好防磁与防尘的工作;也要进行数据库的维护,防止网络病毒的入侵;做好重要文件的备份工作。

三、数字化的农业开发档案管理具体措施

农业水利开发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要以需求为指导,并以方便信息的使用为管理宗旨,充分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成果、发挥软件与硬件的功能,最大限度的保存,管理好开发档案的同时,也更好地发挥水利开发资源信息的利用价值。而做好以数字化为依托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关注档案的安全性与数字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管理是实施开发项目、引进开发项目、尽心开发项目调整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开发档案的管理,应该提上农业水利发展工作的议事日程。首先要加大农业水利开发档案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所有相关人员认识到档案有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对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要明确具体的负责人,严格把关农业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再次是要对农业开发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有着长远的统筹规划,不能流于形式或者搞面子工程,将所有的开发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管理是一个繁琐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并且要对原有的档案进行一一整理归类并录入。并且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要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完整收入数据库之后也要保存原有档案的完整性。

(2)建设健全的农业水利档案管理体系。开发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对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应该创建起一支高素质的数字化档案管理队伍,这就需要培养起一批既熟悉水利开发项目,又具备档案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技能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可以采用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等方式培养这样的人才,也可以请专家指导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此外也可以积极向外部招聘农业开发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人才参与到数字化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来。其次要建立起完整的信息网络。关于农业水利开发项目的档案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就要尽可能地全面并确保其真实性,档案资料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涵盖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记录农业开发项目的内容。信息网络的覆盖面要大,设置专门的用户门户系统,网络的阅读、使用与下载等都能方便快捷。

(3)以严谨的态度开展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开发档案管理的工作像所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一样冗杂,甚至更为繁琐,在对众多的档案进行数字化的扫描时要优化扫描仪的参数设置,把握数字档案的资料。其次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也要各种材料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需要进行数字化并收入数据库的资料。此外还要对所有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注重全面的质量检测。同时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也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不可以马虎过关,导致以后使用上的各种不便,一定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解决。针对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也会出现各种前所未有的问题,需要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有着严谨的态度对待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管理。

四、结语

农业工程方案篇10

一、当前我国农民工档案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家层面,缺乏立法保护、统一规划标准及投入。2002年农业部出台的《关于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要逐步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管理档案;国家档案局2007年下发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中,农民工档案作为民生档案的一种被纳入其中;2010年3月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就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把建立农民工健康档案作为大事来抓。”虽然农民工档案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起来,但毕竟属于新兴事物,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法规,农民工档案建设和管理尚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尴尬境地。此外,虽然农业部、国家档案局、卫生部等都提出了建立农民工档案的宏观要求,但缺乏统一规划,部门分工不明导致管理和建档主体不一并催生了多种管理和建档模式,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一方面出现重复建设,另一方面造成某些地区和行业的空白和盲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而且农民工档案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其特殊性,不能生搬硬套,但我国尚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制度不健全,数据格式不统一,收集范围和保管期限不明确,移交转递程序不规范。地方各自为政导致内容差异明显、格式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无形中增加了日后档案信息的利用、整合和共享的难度。最后,由于农民工档案在社会上出现的时间晚,影响力小,国家投入缺乏。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335万人。要为数量如此庞大的农民工建档,必然要求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做后盾。而且“在农民工档案的建立过程中,应始终本着为农民工服务的思想,不能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所需费用应由各级财政承担,也可由财政与用人单位共同分担,不能借此向农民工收取管理费用。”[1]

2.地方层面,各地政府和档案部门重视程度不一,发展不均衡。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档案意识的差异,目前仅一部分地区建立了农民工档案。虽说这些地区将农民工档案建设作为服务农民工的一项有力措施,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从全国来看,还只是少数地方政府和档案部门的作为。已建立农民工档案的大多是一些省会、直辖市等大城市,其他中小城市则很少开展。而且“各地在建档时都会有所侧重,有的建立健康档案,有的建立信用档案,有的建立社保档案,有的则建立务工档案。”[2]这就造成了各地农民工档案建设在速度和内容上的极不均衡,严重制约了农民工档案作用的充分发挥。

3.农民工自身,权益和档案意识淡薄。上世纪80年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目的相对单纯――挣钱,因而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也低,甚至认为只要能够按时足额领到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和职业健康等其他劳动权益可有可无。而且由于受到自身知识素质的限制,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较弱,维权能力不高,权利被侵犯时往往采取忍气吞声的方式解决,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再者,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将公民从户籍制度上分为农民和市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户籍人口没有档案。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越来越关注农民工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使他们真正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平等权,农民工档案作为诸多举措之一被逐步引入。但农民工的档案意识还很淡薄,“绝大多数农民工总认为自己是临时工、季节工、外来工,建立个人档案既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个可能,所以对建档部门要求提供的档案材料不热心、嫌麻烦。”[3]

二、完善农民工档案建设的对策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对全国31个省的农民工监测调查,在所有外出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占到58.4%,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比例高达40.8%,而且大多未婚。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基本不懂农业生产,接近一半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他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权益的保护,更注重技能的培训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4]国家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对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农民工档案建设既提供了良好的新契机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档案必须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1.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规划和标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趋势将大大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随着用工与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农民工、工人、干部的身份界定最终会消失,新生代农民工也最终会与城镇工人一样享受用工及福利待遇。”[5]建立农民工档案不仅有利于城市流动人员管理,更重要的是为城市的发展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也有助于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落户。所以,国家应尽快出台农民工档案的相关法律、建设标准和规划方案,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2.地方政府和档案部门应加强领导。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一样面临诸如工资拖欠、劳动合同签订率低、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不足等基本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十二五”规划提到立足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深化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共享的教育、卫生、住房、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体制,健全普惠的公共服务制度。因此,各级政府应尽快把农民工档案建设提上日程,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统一起来,加强行政领导和政策指导。这不仅因为“农民工档案中有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住房、保险等方面的内容,为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实现社会服务的均等化实现了依据。”[6]同时,建立农民工档案的过程就是加强农民工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农民工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未来的市民――新生代农民工建档无疑是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档案部门也应加强重视,将农民工档案建设真正摆上议程,将各种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档案列入归档范围,方便日后的查阅和利用,真正做到为农民工服务。

3.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和档案意识的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心智发展尚不成熟、思想尚不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据当前已有的调查数据综合判断,当前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也只有三成左右。”[7]受自身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极易受到损害,但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强的平等和维权意识,在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发展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等方面,都比父辈有更高的期待,维权态度也由被动转向主动。因此,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权益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采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任重道远。此外,新生代农民工的档案意识也亟需加强。我国农民工档案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如果新生代农民工能普遍树立档案意识,积极配合建档,将大大加快农民工档案建设的进程。

4.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民工档案建设同样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农民工档案建设应该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积极宣传农民工档案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的良好作用,让更多的农民工认识到建立农民工档案的益处,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档案学界也应该充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从档案工作的角度出发,深入调研,就农民工档案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尽快形成一套完整的农民工档案建设理论体系,促进农民工建档的顺利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2]李忠香.建立农民工档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兰台世界2011(1).

[3][5]张然.论规范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档案管理的迫切性.经济研究导刊2011(18).

[4]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数据2011(4).

[6]原良娇.基于十二五规划谈农民工档案的现实作用.兰台世界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