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策略优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2:40

品牌策略优缺点篇1

[关键词]新常态;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

所谓农产品品牌,即农产品品质与经营者、产地的综合性识别标签,是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影响企业信誉度与消费者诚信度的关键标示。农产品品牌与其他工业商品或服务品牌相比,其特征在于:第一,独特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健康有直接关联,所以需要标准化、产业化与安全化的生产管理体系;第二,自然资源的优势,不同农产品存在着特色化的产地资源优势,彰显其产品品牌的差异性与核心竞争力;第三,原创性技术对农产品品牌价值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农产品的品质与品牌价值,都将受科技水平的影响。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正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农业产业也需要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外贸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采用现代化的品牌战略管理模式,才更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常态下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新常态下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

作为一项具有复杂性、持久性与动态化的系统工程,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在于匹配和企业一致的市场理念、企业文化理念、竞争理念与营销理念等,要求企业自身以先导产业与优势产业的优势产品为主,全面带动品牌战略的发展,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突出优势。创立与发展名牌是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目标,需要透过战略管理提升品牌价值。所以在此背景下,必须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在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市场交易额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企业要建立起长久的发展战略与目标,通过充分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集中优势产业与产品群,推动产品在市场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第二,强调整体带动。“先谋势,后谋利”是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即企业需要透过打造名牌活动,构建严格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企业的竞争意识,通过全面带动营销战略发展的活动中,提高品牌的声誉度。第三,坚持不断创新。农产品的发展需经过多年的努力,品牌的建设亦是如此。纵观目前市场上的诸多知名农产品品牌,其发展历史并不长久。而想要创立长久的品牌,使品牌升级为名牌,则必须要开展持续不断的创新活动,通过创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创新的技术保持名牌的市场吸引力。

(二)新常态下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原则

第一,坚持市场导向。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产品品牌的创立与发展,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流程中,需要立足于现实市场环境,根据市场的导向进行整体战略的规划,通过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发展。第二,注重比较优势。对于农产品品牌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同质化发展趋势下,尤其要注重特色化的优势建立,借助资源优势创造区域农业特点,打造产品群链,实施聚焦战略,通过顺应政策引导,奠定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坚实基础。第三,轻重结合发展。利用“二八”定律,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对一般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区分,在市场发展进程中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同时也要维护一般发展渠道。面对重点发展规划区域,要强调新产品的营销战略与规模化的产业发展。第四,坚持科技支撑与动态发展。农产品品牌虽然与其他工业品牌的属性有所差异,但是都需要以科技为支撑,通过较高的产品科技含量,确保产品的品质安全,进而形成较强的品牌实力。现代科技不断革新,产品不断创新,所以在品牌战略管理中,还要坚持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在保持企业优势的同时,不断充实品牌的内涵,打造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二、新常态下影响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制约要素

(一)传统思想理念制约要素

新常态背景下,对农产品品牌及其价值的错误认知和理解,相对滞后的传统思想理念,显然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发展的首要因素。在现代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对农产品品牌价值的正确认知和全面了解。为了能够扩大生产与推动发展,很多企业竞相贴牌生产。殊不知贴牌生产虽然有助于推动发展,但是却属于国际国内分工的低端层面,利润较低且缺乏持续发展竞争力。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经营企业轻视品牌建设而重视贴牌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2006年我国山东的一家企业出口创汇高达1.6亿美元,然而却没有品牌商标,所以在几年后就丧失了品牌竞争力,于2010年倒闭。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环境下,农产品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不仅会影响对外出口贸易额,而且在市场开放化发展的环境下,在国内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

(二)传统品牌营销制约要素

根据新常态下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营销现状可知,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还存在着营销策略的制约。一方面表现为营销意识薄弱,营销主体不成熟。部分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企业没有及时更新营销理念,缺乏整合性的营销理念,更缺乏科学性的分析。在营销策略上,没有结合农产品的整体特点进行发展,无法解决产销失衡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缺乏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另一方面表现在品牌营销意识不足,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在现有的农产品销售市场营销策略中,很多产品缺乏品牌性的包装设计与推广,尤其是特色性的农产品品牌,更是在同类产品竞争中缺乏竞争性。目前我国农贸市场内的很多农产品均属于初级产品,在生产加工方面均属于初级加工产品,在流通、质检与管理等环节,也由于缺少整体性、标准化的监管体系,导致农产品的质量非常不稳定。与此同时,缺乏品牌形象的塑造,重视品牌炒作而忽视品牌建设的情况也非常明显。在市场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品牌营销还面临着假冒伪劣品牌的干扰,不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大力推广。

(三)新常态下市场制约要素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中,市场环境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氛围。作为农业大国,在我国各省区市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农产品市场份额巨大,且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往往存在着多个区域内的优势农产品品牌。在此背景下,为了强化地方经济发展,部分地方政府限制了商品的自有流通,阻碍了农产品的品牌发展。以双汇集团为例,为了能够开展全国化的发展战略,双汇利用十余年的时间才突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围栏”,在全国建立了两千余家销售网点。据我国商务部的调查显示,我国农产品在20个省市面临着地方保护主义的封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品牌还面临着贸易壁垒的限制与阻碍。根据中国海关2016年的关于2015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数据显示,我国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的农产品占我国全部进口农产品50%以上,而由此产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也占到了逆差总额的47%。我国农产品对外逆差的高度集中产生的原因在于农产品出口大国的国际影响力较高,部分国家对于外来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并且本国的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较强,有着一定的贸易壁垒,美国、欧盟和日本等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着较高的技术壁垒限制。与此同时,关税措施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作用,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四)政策引发价格波动制约要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发展,并出台了多个相关文件。然而对农产品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却始终考量不足。尤其是在新常态背景下,政策法规的约束力还并不足以推动农产品品牌的持续发展,缺乏整体规划,还需要不断构建具有约束力、便捷性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我国的基层政府在公共财政稳定农产品价格上,还存在政策使用的科学性不足问题。例如,一些地方政府看到有的地区通过建立集贸市场维护了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于是在本地区也开始大量建设集贸市场。但这种集贸市场的建设往往缺乏科学的论证,最终难以有效实现对农产品价格的合理引导。农产品价格监督的信息化体系与法制化保障不完善,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设备使用人员。与此同时,我国当前也缺乏农产品价格监督的法律保障体系。导致在农产品市场监督过程中,经常出现违法侵权行为,从而削弱了部分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三、新常态下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建议

(一)树立农产品品牌的名牌战略理念

现阶段,我国新常态经济正在从粗放型转向专业化、精细化,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在国际范围内,缺少知名品牌,即使在国内也十分缺乏优秀的品牌产品。企业的名牌战略,即在生产、经营及销售等阶段,根据名牌战略严格要求自身。其特点需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其目标在于长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关键在于“名实循环”,就是要实践与名气相等,实践方面包括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等,而名气就是名牌的效应,名牌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名牌战略会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树立名牌发展战略,预示着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将有更高的标准与更长久的发展规划。根据《2015年我国农产品行业品牌建设趋势分析》显示,以我国四川省为例,在两千多个农产品品牌中,品牌价值在1亿元以下的占12%,品牌价值低于平均值的占37%。由此可见,四川省的农产品品牌价值还有待挖掘,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发展,必须要先建立起名牌发展战略,才有助于推动农产品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二)结合互联网创新品牌营销策略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政府迎合时展趋势,提出了“互联网+”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可以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与网络技术,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平台的移动营销形式受到企业欢迎。在此背景下,农村或农产品的销售企业可以采取定制移动营销的方式,联合移动广告平台,借助短信、微信与微博等方式,开展与市场终端消费者的交流活动,传递农产品销售信息,建立信息平台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在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的销售离不开中间平台,很多中小型的农业企业以及一些个体农产品销售商,基本上都是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自己的店铺而后从事互联网销售。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一般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实时通讯的工具,帮助企业和消费者进行销售事宜的沟通。此外,在第三方平台上,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功能,来为农业企业提供相关消费需求信息,帮助其寻找到合适的顾客。而在第三方平台上进行电子商务,农业企业也可以在物流、信息安全、支付安全等问题上减少自身维护的投入。当前我国最为典型的第三方平台就是淘宝(天猫),根据关键词搜索可知在淘宝上的农产品销售企业数量不低于1000家。众多农产品销售企业的集聚为平台赢得了市场声誉,也为企业增加访问量提供了条件,帮助农产品构建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利用工业思维奠定农产品品牌的物质基础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将是农产品品牌的有效支撑。在新常态背景下,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产品龙头品牌与龙头企业的培育。构建大型标准化的原料基地,以标准化规范化农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品牌的内在产品价值,丰富品牌的内涵,树立品牌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策略中,还需要不断重视技术创新发展,保持农产品品牌的活力,无论是生产还是加工,都要注重每一个环节,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借助信息化建设与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科技,将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全程把控,无论是在产、供、销的哪一个环节,都可以实时了解真实的市场情况,开展有效的品牌战略管理策略。在信息化的支撑体系下,还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渠道,降低物流成本。

(四)发挥政府职能塑造良好环境

营造强势品牌,除了企业要发挥自身的市场主体地位之外,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通过政府建立并健全品牌的保护制度,构建品牌推广和促进体系的完善,打造生态型品牌关系,为农产品品牌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策略的开展。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农产品品牌的规范化发展,做好标准化的监督;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公共服务项目的提供与资金的援助工作,通过政策扶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进程,促进农产品品牌的特色化发展,为农产品品牌发展打造一个多层次、多成分与多渠道的市场流通格局。

[参考文献]

[1]戴程,杨建州.中国农产品品牌结构模型及实证研究——以中粮集团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8-62.

[2]邓贝贝,颜廷武.关于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考[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622-626.

[3]李敏.国内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10(9):165-168.

[4]李敏.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定位和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0(2):90-92+107.

[5]宋志金.我国农产品品牌塑造策略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1(12):1316-1319.

[6]孙巨青.烟台市福山区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4.

品牌策略优缺点篇2

《财经时报》:我们看到消失的“名牌”中,既有国营企业,也有民营企业,也包括一些外资企业,你认为,这些曾领一时风骚的“名牌”产品消失的原因是否与其产权制度有关系?ஸஸ刘威:产权制度的确能作用于品牌绩效,但我们不能把这一作用无限上纲,毕竟还有大量的其他因素在同时产生作用,如产业竞争状况、区位产业链集成度、企业家素质、研发体制、营销系统等等。ஸஸ所以,衡量品牌绩效必须采用综合性视野,切忌片面的因果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拥有产权制度优势也照样会成为“消失的品牌”,而海尔作为老牌国企却能够“品牌常青”的原因所在了。

《财经时报》:对于一家企业来讲,如何才能够避免“名牌”产品的昙花一现,而求得“基业长青”?

刘威:品牌有生命周期是对的,但生命周期短到“各领风骚两三年”绝对不正常,不正常的原因在于品牌战略管理缺位。具体而言有两大层面:

在集团品牌战略管理层面,缺少明确的品牌使命,不具备品牌组合的管理能力,对品牌组合成长路线缺乏周密规划,品牌组合的协同效应作用不够,没有建立品牌聚焦型组织,业务流程不以品牌为导向,品牌业绩管理体系残缺是主要问题。

在SBU(战略经营单位)品牌战略管理层面,品牌战略性分析系统不良,没有选择明确的品牌战略类型,缺少鲜明和系统性的品牌识别,市场推广不能实现整合营销传播,束手无策于品牌提升,品牌巩固功力不足以至推倒重来是主要问题。

一句话,如果不导入品牌战略管理的观念、方法、程序和制度,“品牌消失”现象将永远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转眼楼塌歌舞歇”!

《财经时报》:通过对国内一些“名牌”产品消亡的案例研究,我们能够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示?

刘威:企业要创造并延续一个名牌产品,首先必须放弃时下流行的“宝洁+奥美”的战术性品牌管理模式,因为“品牌经理+科学广告”已不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上升到品牌战略管理模式。

品牌策略优缺点篇3

对于连锁经营企业而言,营销管理是其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产品销售乃至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唯有使连锁经营企业的营销管理与各工作环节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并制定出与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营销管理战略,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经营目标的充分实现.

1.1是企业产品优势发挥的基本要求

连锁经营企业有其独特的产品优势,例如,产品服务创新以及产品层次提升等,在营销管理实践中,要充分重视连锁经营企业连锁组织形式所产生的产品优势,优化产品概念策划,注重产品层次提升,并强化产品组织策划,加强产品创新,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带动消费者从“满足型”转变为“追求型”,提高产品的购买力,发挥产品优势,增强产品的消费潜力.可见,营销管理是连锁经营企业产品优势发挥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我国当前多数的连锁经营企业中,还有相当部分的营销管理者在营销管理中产品的策划意识还相对较为落后,导致开发的产品以及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服务均与传统单店无明显差异,产品提升层次性与创新优势未充分发挥,导致产品的竞争力偏低.基于此,加强营销管理,优化产品策划,对于连锁经营企业产品优势的发挥至关重要.

1.2是企业品牌效应形成的重要保障

对于连锁经营企业而言,品牌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连锁经营企业形象的建设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若连锁经营企业缺乏品牌建设与经营,那么在连锁企业的规模扩张以及企业持续发展中就失去了其突出优势.对于连锁经营企业的营销管理者而言,不仅要加大对品牌建设的力度,打造连锁经营企业自己的高品牌权益品牌,建设企业品牌文化,同时还需充分重视品牌的营销,在品牌设计、品牌安全及其保护等环节都应制定可行的营销策略,强化连锁经营企业品牌的延伸管理,形成品牌效应,这也是连锁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我国部分的连锁经营企业中,品牌经营经验还相当缺乏,品牌商标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强化品牌建设与品牌营销是连锁经营企业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此外,连锁经营企业实施高效的营销管理,对于其“价格武器”作用的发挥,扩大连锁经营企业的市场占领份额,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化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连锁经营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营销管理理念缺乏创新

当前,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营销管理意识相对较为薄弱,营销管理理念缺乏创新,仍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对营销管理还缺乏正确科学地认识,将营销错误得理解为产品的推销,缺乏对营销环境的深入分析,尤其缺乏市场营销理念,仍沿用“产品生产与产品推销”为主的营销理念,导致部分连锁经营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偏低,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2.2品牌形象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在其营销管理实践中,缺乏科学的营销管理策略,品牌营销策略尚未充分确立起来,加之品牌运营经验不足,品牌管理意识薄弱,使许多连锁经营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之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缺乏规范性,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过分注重市场行为的短期效应,而对品牌的投入需要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致使大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对品牌建设力度都相对较低.多数管理人员将品牌经营单纯地理解为提高其知名度,从而导致多数连锁经营企业的品牌形象未能真正建立起来.

2.3营销渠道尚不完善

多数连锁经营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策略在营销管理中的作用,但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it投资相对于国外企业而言,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尚无一套系统的管理体制,致使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相对缓慢.同时,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在其经营管理实践中,还未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销售网络点通常仅局限于大城市的商业中心,而城乡地区的销售网络点却乏善可陈,导致多数连锁经营企业的消费市场覆盖面较窄.此外,我国目前多数的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还不到位,信息化程度较低,导致配送效率低下,限制了连锁经营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可见,营销管理是连锁经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宝,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管理策略势在必行.

三、提升连锁经营企业营销管理的优化对策思考

3.1更新营销理念,开拓潜在连锁市场

在现代化市场背景下,连锁经营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强化营销管理,树立现代化市场营销理念,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产品服务层次,创新产品设计,从而充分发挥企业的产品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同时,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还应全面收集产品的反馈信息,从而实现产品的进一步完善,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同时,对于连锁经营企业而言,顾客在其经营过程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基于此,连锁经营企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以产品生产、销售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树立起“以服务质量为中心”以及“以消费者满意为中心”的营销观念,着力提升连锁经营企业的竞争优势.以苏宁营销管理为例,对于享有中国的沃尔玛之称的苏宁而言,在其营销管理中,服务是其关键的产品,而其服务的终极目标就是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在这一营销理念的指导之下,苏宁在其专业自营中,积极推出会员专区一站式购物服务,并制定了5S服务模式,树立“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服务原则,以追求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作为其经营目标,在提高企业控制能力的同时,增强了消费者的满意度,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扩大.苏宁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建立了呼叫中心平台以及三十多家技术服务中心,以服务至上为重要指导,促进了苏宁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最大的零售销售企业.可见,对于连锁经营企业而言,其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便是顾客的满意度.基于此,更新营销理念,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强化企业服务产品的打造,提升顾客满意度是连锁经营企业效应管理的突出策略.除此之外,连锁经营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还应立足于市场需求,积极制定“合作营销”、“网络营销”、“服务营销”等营销策略,从而全面提升连锁经营企业的整体营销水平,扩大连锁市场.以苏宁的合作营销战略为例,苏宁秉承着“合作共赢”的原则,以顾客为核心,市场为导向,充分重视市场资源的整合,与全球近一万多家家电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运用联合促销、B2B等各种方式,积极建立利益共享的供应链,并采取直营连锁、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军全国市场,扩大了市场份额.2010年,积极推出网络营销模式,与GFK、iBm等合作,进军B2C网购模式,促进其网购销售额的不断增长.综上可见,更新营销理念,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营销理念,并积极制定合作营销、网络营销等各种有效的营销策略,是连锁经营企业营销综合实力提升以及潜在市场开拓的有效途径.

3.2实施品牌形象战略,优化企业形象

在2007年,率先在电气零售行业中采用明星代言的品牌策略,使苏宁品牌具有市场化与年轻化的特点,为其市场扩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当前,苏宁积极转变品牌形象建设策略,实行“幸福”品牌战略,积极打造起顾客服务周到的市场形象、价格公道质量领先的产品形象、设计愉悦的外观形象、健康清新的风气形象以及开拓进取的企业形象,最终树立起值得信赖、规范经营的一流企业综合形象,造就了苏宁品牌产品的成功.可见,在某种程度上,品牌就是连锁经营企业的生命,在未来的连锁市场竞争中,品牌竞争必然成为市场主要的发展趋势,为此,制定品牌形象战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此外,在品牌建设中,还需充分重视品牌的安全与保护,强化品牌营销管理,积极建立品牌危机预防处理机制,建立起优质产品形象,避免品牌危机损害企业形象,从而使连锁经营企业的品牌形象战略充分发挥其优势,全面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经济效益.

3.3加强信息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品牌策略优缺点篇4

1.营销管理理念缺乏创新当前,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营销管理意识相对较为薄弱,营销管理理念缺乏创新,仍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对营销管理还缺乏正确科学地认识,将营销错误得理解为产品的推销,缺乏对营销环境的深入分析,尤其缺乏市场营销理念,仍沿用“产品生产与产品推销”为主的营销理念,导致部分连锁经营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偏低,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2.品牌形象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在其营销管理实践中,缺乏科学的营销管理策略,品牌营销策略尚未充分确立起来,加之品牌运营经验不足,品牌管理意识薄弱,使许多连锁经营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之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缺乏规范性,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过分注重市场行为的短期效应,而对品牌的投入需要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致使大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对品牌建设力度都相对较低。

3.营销渠道尚不完善多数连锁经营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策略在营销管理中的作用,但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it投资相对于国外企业而言,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尚无一套系统的管理体制,致使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相对缓慢。同时,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在其经营管理实践中,还未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销售网络点通常仅局限于大城市的商业中心,而城乡地区的销售网络点却乏善可陈,导致多数连锁经营企业的消费市场覆盖面较窄。

二、连锁经营企业营销管理的优化策略

1.更新营销理念,开拓潜在连锁市场在现代化市场背景下,连锁经营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强化营销管理,树立现代化市场营销理念,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产品服务层次,创新产品设计,从而充分发挥企业的产品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同时,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还应全面收集产品的反馈信息,从而实现产品的进一步完善,提升顾客的满意度。连锁经营企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以产品生产、销售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树立起“以服务质量为中心”以及“以消费者满意为中心”的营销观念,着力提升连锁经营企业的竞争优势。

2.实施品牌形象战略,优化企业形象在2007年,率先在电气零售行业中采用明星代言的品牌策略,使苏宁品牌具有市场化与年轻化的特点,为其市场扩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当前,苏宁积极转变品牌形象建设策略,实行“幸福”品牌战略,积极打造起顾客服务周到的市场形象,最终树立起值得信赖、规范经营的一流企业综合形象,造就了苏宁品牌产品的成功。可见,在某种程度上,品牌就是连锁经营企业的生命,在未来的连锁市场竞争中,品牌竞争必然成为市场主要的发展趋势,为此,制定品牌形象战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3.加强信息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对于苏宁而言,信息化也是其核心产品之一,并将信息化作为其神经系统,积极建立了系统综合化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监控、语音等多种功能。并以Sap/eRp系统为载体,辅助运用B2C、B2B、CRm、tmS等系统,实现“消费者、供应商与职工”的综合化信息管理,在提升其生产效益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在采购与销售中,充分重视信息化采购系统与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全面增强了其核心竞争力。基于此,在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中,应积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提高连锁经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保障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获得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品牌策略优缺点篇5

(一)品牌战略规划缺失

目前,我国银行业普遍缺少系统性可操作的品牌战略规划,造成愿景不清晰,无法全面、系统地描述出企业发展的愿景,给人一种空洞感,缺少一种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清晰的品牌规划策略。

一是品牌缺乏核心价值统领。由于没有品牌核心价值的统领,使品牌延伸没有章法,在银行推出新产品广告宣传时,由于缺少同品牌核心价值的有机结合,造成品牌传播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品牌管理又大都停留在视觉设计、广告宣传的层面,没有同品牌战略相互结合起来,利用品牌的“差异化”来规避“同质化”经营,除了LoGo之外,其他产品基本雷同,让消费者无法分辨优劣,更谈不上品牌的忠诚度了。

二是陷入“经营同质化”困境。如今中国银行业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无论是强势品牌如四大国有银行,还是弱势品牌如各中小商业银行,都处于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之中,同时,银行业的产品高度同质化,使某些业务领域处于饱和,竞争十分激烈,陷入了“经营同质化困境”,要想突围将变得举步维艰。市场流行什么,各家银行都会一哄而上,并且手法雷同,这种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不仅侵蚀银行业的盈利水平,而且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同时,为了满足客户提供普通产品,业务拓展更多地依赖关系营销,造成客户忠诚度不高,难于形成稳定的核心客户群,影响了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是整合传播没有章法。目前中国银行业打造品牌的宣传传播手段比较单一,主要利用电视广告、路牌、店面、互联网等途径,在品牌广度上进行传播,而在公益活动、事件营销等品牌深度方面很难见到踪影,并且许多广告诉求大而全,空洞无物,很难深入人心。然而好的广告是建立在洞察消费者内心的基础上的,这样才能拨动消费者的心弦,如果没有深入研究,针对特定的人群进行特定的通路、方式及内容等去进行整合传播,将会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品牌文化含量不足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但文化含量不足。我们很难从市场中发现一些具有感染力的体现银行办行宗旨和服务理念的标语口号。我们也很难通过建筑物、装修、员工的服饰,员工的服务等感受到银行在气质上的个性和沉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银行本身的企业文化积累单薄,另一方面银行欠缺“终极关怀”理念,缺少对顾客真情的关怀。我国商业银行在提供服务时往往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商业的必须,却不具有一种虔诚的服务气质。而事实上所有的品牌文化都是建立在永远把顾客摆在第一位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始终以满足顾客的需求、让顾客满意作为发自内心的要求的沃土才能孕育服务的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有生命力的银行品牌。

(三)品牌定位缺乏鲜明个性

竞争细分的市场是品牌战略的逻辑内涵,也是品牌战略最基本的特征。品牌是个性的供给和个性需求的均衡,它所要占领的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它所要期待的是一类特殊群体的忠诚。而我们的商业银行在品牌定位时最欠缺的就是鲜明独特的个性。由于品牌没有核心价值,它就很难体现一个品牌的内涵和个性,更体现不了品牌的差异性,自然不利于品牌的传播记忆。

一是重“产品”不重“品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品牌定位基本上是属于市场需求带动下跟风似的一拥而上,缺乏自己独特的附加值。银行重视的是提品,而不是孵育一个特色的牌子。例如在理财市场,多个理财品牌的出现,但是这些品牌雷同和模仿痕迹十分严重,品牌在营销上的作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二是重“市场需求”不重“银行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品牌定位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往往忽视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实行跟随战略,而不是根据银行优势选择适当的市场。比如,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为资金、规模、网点上的优势,实行法人品牌战略,为消费者提供信贷、理财、信用卡、代缴费、atm、poS机、外汇等全面的综合。很多中小银行并没有量体裁衣,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在银行提供的产品中也是“业无巨细”,特别是一些城市商业银行。结果是这些中小银行因为规模成本的劣势、产品开发科技力量的分散和薄弱而导致利润率低甚至亏损。事实上这些中小银行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对当地顾客的了解和银行与当地企业天然的血缘关系,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避开国有商业银行的锋芒,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四)品牌管理“各自为政”

我国银行总分行式的组织架构和传统的部门设置使得品牌战略在上下级行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执行情况得不到统一,品牌战略缺乏整体性和一致性,严重影响了品牌战略的效果。

(五)品牌维护有待发展

品牌建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历史的沉淀。从品牌的创立到品牌的成熟和成功,需要企业的所有人和每一代精心细致地去维护。而我国商业银行大都还停留在推出品牌产品的阶段,缺乏对产品的维护和更新,难以形成强势品牌。

一是服务刚性规范,缺乏情感渗透。服务本身就是银行的卖点;加上银行所提品的同质性,服务更是体现银行差别,维护品牌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银行的服务大都停留在“规范”服务层面,各银行虽然都有很严格的服务规章制度,但是实际效果却不能完全体现出对顾客的尊重和珍惜。员工虽然都是微笑着面对客户,但是这种微笑并不都是发自内心的,缺乏情感渗透,给人虚假的感觉。

二是创新缓慢,缺乏产品对品牌的重复和强调。品牌产品的易模仿性是商业银行不断创新的外在压力,不断通过新的产品诠释品牌灵魂形成对品牌的重复和强调从而使品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是品牌战略的内在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缓慢,迄今为止市场上还是“理财宝”、“外汇宝”、“银证通”、“票证通”等基础产品系列,很难发现具有冲击力的新产品。根基不稳的品牌战略缺乏创新产品的支持更显脆弱。

三是品牌的属性模糊化。银行的产品诸如atm、poS机太专业、太呆板、太缺乏生活情调,有些虽比较容易记住,但又会产生误会,使品牌的属性模糊化了,不利于综合性商业银行整体形象的塑造。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品牌应通俗化、生活化、准确化,利用金融品牌的手段,建立统一的、规范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识别系统,以品牌统领全局,可扩大银行的知名度,提高竞争能力。

商业银行服务品牌的策略思考

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大众的本质要求看,“服务”是能够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是能够为客户保值增值、带来收益的服务,是银行自身能够得到发展的服务。实现“服务”,不仅是某个领域、某个部门、某个专业的服务,而是全行上下作为一个整体的服务。实现“服务”,全行都要用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一以贯之、坚持不懈,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各方面的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把银行的服务打造成品牌,逐步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品牌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一)依托各银行文化“外化”鲜明的品牌形象

创立著名的品牌离不开文化的沃土,文化是创造强势银行品牌的基础。如果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必然会“外化”为更鲜明的文化品牌形象,并对社会公众产生更大的品牌魅力。具体到操作层面,首先银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文化。要以客户为中心,科学划分设置功能区域,合理规划业务流程,网点功能划分要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提高网点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其次,规范网点内外形象、规范流程,形成独特的网点视觉形象,对员工具有凝聚力,对客户具有亲和力,使营业网点成为展示、传播银行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银行应实行差异化、个性化品牌定位创造品牌核心价值

差异化的定位能够增加竞争者模仿的成本和难度,吸引特殊的顾客群体形成品牌忠诚,创造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战略的精髓。国际先进银行一般遵循C-a-p定位战略(Customer—area—product),其核心是银行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确定客户—竞争点—产品的最佳组合,达到银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战略。银行在遵循C-a-p定位战略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市场环境的差异性和竞争阶段的特殊性,还可以选择下列定位策略:

一是创新型定位策略。我国银行供给市场上产品的单一性既对创新提出了要求,也隐含着创新的巨大空间。创新是适应竞争需要、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将其作为品牌定位的重要策略,是因为创新能给品牌带来在同类产品中领导者地位的机会,而市场的规律是几乎一切的优势都归之于领导者。消费者将更倾向于购买领导品牌。

二是差异型定位策略。国有股份制银行在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过程中由于实力和客户资源的天然弱势,可以另辟蹊径,实施差异型战略。

三是个性化定位策略。做好品牌定位很重要,特别是目标人群的定位,而品牌个性是品牌的人性化表现。银行应进行品牌细分,给予某细分品牌人格化,并得到消费者心智认同,从而建立品牌个性。特别是在零售业务方面,要进行品牌整合,真正让消费者按照自己的财力多少和实际需求,去对照自己消费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更好地体现个性化服务。

(三)银行应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推行“服务”品牌战略

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对于商业银行推行品牌战略至关重要,对于银行品牌管理来说,至少有下面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利于制订统一、专业的整体战略,夯实品牌营销的基础;二是专门的管理部门在总分行之间也能形成上下级关系,这种行政上的约束更能保证战略的政令畅通,使得营销在市场上整体保持一致性;三是专门部门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更高经验更足,肯定有其在营销手段和管理能力上的优势,能够提升银行品牌管理水平。专门的品牌管理应该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建立战略性的品牌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整个银行的品牌运营,这是提高品牌管理水平的制度保证;二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品牌经理,负责银行的品牌战略决策,这是提高品牌管理水平的人才保证。

(四)创新维护银行服务品牌

品牌生命正所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品牌产品的推出只是品牌战略的开始,而对品牌的维护才是品牌战略的关键,是品牌生命力能够持久的基础。对于商业银行品牌的确立,这种维护就是提供情感渗透的服务和不断创造新的产品去诠释品牌的灵魂。高水平的服务是维护银行品牌的必要手段。要牢牢把握“服务”这个银行本原。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大众的本质要求看,“服务”是能够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是能够为客户保值增值、带来收益的服务,是银行自身能够得到发展的服务。

银行创新产品的推出有利于对品牌的反复强调,保证品牌的生命力。首先银行在创新产品的时候要注意产品对品牌风格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这样才能使新产品达到继续诠释品牌理念的目的。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创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运作机制,实行品牌项目责任制。最后,产品创新要始终面向市场和客户。建立品牌和产品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市场,吸引客户,所以产品创新必须围绕市场进行、围绕客户进行。

(五)保持银行业竞争的优势——品牌忠诚

品牌营销不仅是品牌的树立,更重要的是品牌的维护,通过营销使顾客产生品牌偏好,达到品牌忠诚的效果。银行的业务大多可走标准化的道路,比如结算业务就是典型的标准化产品;银行的新旧业务间具有很强的共存性,并不因新业务的出现而全盘抛弃传统业务;各种业务间还具有相互关联性,例如银行为用户提供投资顾问服务,随后继续向其提供外汇买卖、资产信托等业务。这些特点决定了银行产品可以层层相扣,互联互动,商业银行在创建一种新产品时就刻意去追求一种标准,可承前启后拓展业务,而这种产品流传越广越有可能成为一种标准。目前在金融产品差别不大,货币的价格即利率,除外汇利率放开外,其余均统一管理变化不大,即暂时没有价格竞争的情况下,抓住时机,建立行业标准品牌,实施品牌营销,树立品牌偏好,达成品牌忠诚更为重要。

(六)品牌建设注重服务通道便利性

品牌策略优缺点篇6

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国际化是指企业的品牌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的经营活动,这种经营活动以品牌出口为导向,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各项资源,使国内品牌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品牌。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出口贸易为主,这种国际化方式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只能依托中间商,缺乏海外经营经验。由于中国企业品牌发展过程较短,品牌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往往首先采用贸易方式进入国外市场。这种模式容易受到进口政策等的影响,在出口过程中易受到限制,一些国家甚至使用反倾销的政策来阻止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品牌的进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在国际化进程中,一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把竞争优势从成本优势转化为设计、质量、品牌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企业采用贸易进入模式对国外的市场渗透程度比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国际化步伐,明确企业国际化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真正意义的品牌国际化。近年来,我国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制定和执行“走出去”战略,将立足国内、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作为品牌发展的策略,开始尝试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收购兼并和海外建厂等手段拓展国外纺织服装市场。品牌国际化的过程可分为渐进式和跨越式两种方式。渐进式国际化的过程是指品牌建立过程中,逐步建立海外销售分支机构,并在部分海外市场形成知名品牌,然后采用一体化经营模式,在海外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成立子公司,全球配置资源。跨越式国际化进程是指纺织服装企业品牌不经过国内品牌发展阶段,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经营模式。

2纺织服装品牌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误区

我国对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纺织服装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采用国际公司的设计或者大量纺织服装企业为国外大公司进行oem加工均是纺织服装品牌的国际化,这种理解的缺陷在于国外消费者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品牌仍然没有认识,品牌缺少知名度。品牌国际化的目的是要在国际市场上建立服装品牌的强势地位,从而获得品牌的溢价能力。

2.2品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多数以贸易起家,大部分企业缺少自己的品牌研发设计,且研发设计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对新型纺织面料等的研发力量还不够。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共有40余万个,但这些纺织服装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很有限,缺少在世界上知名度高的品牌。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与国际大品牌相比,品牌创建时间短,规模相对较小,实力还不强,在国际化过程中经验不足。

2.3投资区域相对集中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的投资区域相对比较集中,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作为投资主体,虽然国内知名的纺织服装品牌已在发达国家开辟市场多年,投资方向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发达国家的投资所占比例仍较小,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仍相对集中。

2.4国际市场进入手段单一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综合竞争力还不是很强,缺乏跨国经营的人才和经验,对纺织服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文化、环境等还不熟悉,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选择的手段仍比较单一,在面对国际大品牌的竞争过程中,缺乏应对的措施,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较差。

3品牌国际化市场进入方式

纺织服装企业品牌研发在于对产品样式设计、文化理念引入、品牌形象和风格设计、品牌管理和运营等的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一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进程中采用混合方式来规避各种风险。

3.1分离模式

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在进入目标国市场时,如果产品缺少竞争关系,那么该企业可采用分离模式进入市场。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策略,每种产品的市场营销模式和组织架构各不相同,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积累了经验和基础。

3.2互补模式

通过产品在功能上的互补,企业品牌进入国际化市场时,同一产品服务于不同的对象。互补模式适用于不同用户需求的产品,这种模式对不同需求的客户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以更多地发挥产品在品牌和营销策略上的竞争优势。

3.3结合模式

所谓结合模式是指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产品国际化经营时,采用几种进入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品牌国际化经营能力。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只负责品牌的设计、研发、营销等,而把生产制造环节以oem形式外包,有利于企业发挥其特长和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3.4竞争模式

同一产品或品牌在国际化过程中,进入市场时同时使用几种模式,这几种模式存在着竞争关系,每种模式都有其优点,可在竞争中检验其优越性,从而确定进入市场的最佳模式。

4品牌国际营销策略

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国际营销策略可分为便于标准化营销、本土化营销和全球本土化营销三种类型。

4.1全球标准化营销

纺织服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运用标准化的营销策略进行营销推广,品牌定位要符合当地的文化和社会,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协同创新合作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制定和执行品牌产品、价格、渠道、营销、管理的统一标准,打造标准流程,统一品牌形象设计,打造品牌综合竞争优势。但是这种营销手段不利于差别化营销策略的应用,也难于应付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4.2本土营销

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从当地的特定需求出发,对目标市场进行重新定位研究,再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来设计产品,选择符合当地风俗习惯的营销渠道,满足特定目标群体的要求。同时,企业在人才招聘上尽量使用本土化的人员,从而可以消除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引起的误解,也有利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但是,本土化营销不利于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在全球市场拓展中不利于各细分市场的协调和控制。

4.3全球本土化营销

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标准化营销和本土化营销都有利有弊,为了将优势元素进行整合,某些营销元素进行标准化的同时,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进行全球本土化营销,目前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均采用这种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方式需要对目标市场的共性和个性进行识别,对于共性的内容建立标准化的制度流程,对于个性的元素结合当地情况,最大程度地发挥品牌的优势。

5结语

品牌策略优缺点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品牌品牌战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企业经营的竞争已由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竞争,转向更高阶段的品牌之间的竞争。品牌既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特有标志,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种标准和承诺。它既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又是企业定位市场的依托。

一、民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

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设计,或者是它们的不同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相区别。品牌战略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品牌战略不但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对产品的销售同时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品牌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其潜在价值有利于企业的业务拓展。由于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同,企业可以利用品牌的光环在投入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降低成本、提高单价和销量,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利润总额。这种潜在的品牌效应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源泉。

随着品牌竞争时代的来临。民营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实施品牌经营策略。首先,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无品牌或弱势品牌的企业将成为

二、民营企业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1.品牌意识不强

我国很多民营企业老总缺乏品牌战略意识,企业不设品牌管理机构,缺少资深管理人员支持。由于受传统经济的影响,一些民营企业老总常常把品牌经营作为一个短期行为。基于对品牌经营的错误认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很难抗拒短期内迅速获取高额利润的强烈诱惑,最终以牺牲品牌承诺为代价去换取眼前的利益,导致许多品牌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2.品牌定位不明确

对很多民营企业来说,在市场上缺乏持续的竞争力,这与品牌定位不明确有很大关系。品牌定位上的失误,造成其品牌属性的淡化,主要表现为品牌定位的范围过于宽泛,缺乏个性,造成消费者对其品牌特点感到困惑;品牌定位切入点偏离,所提供的功能不明确,缺少核心价值;品牌定位面向消费者的针对性不强,表现不专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很低等方面

3.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竞争优势,可以很快被竞争对手模仿、超越,而品牌却难以逾越,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不断创新,以“不变”应“万变”,而一些企业技术研发资金不足,缺乏创新新技术人才,自主核心技术缺乏,核心产品主要靠引进获得,这是造成我国品牌在国内、国际上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制约了民营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任何品牌都面临着随时被淘汰的危险,如果企业过于看重现有的成绩,不重视创新,是导致很多企业被市场淘汰的重要原因。

三、民营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

1.培育品牌文化底蕴

民营企业要改变现况,首先要培育品牌文化底蕴,构建品牌管理体系。一个企业的发展对内是企业文化,对外是品牌,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象征;制度上,民营企业要形成一套系统的品牌管理制度,要有正确的理念,上下形成共识,执行要到位。民营企业实施品牌管理要有一个长久的战略愿景,需要长远的努力和系统的规划,必须打持久战,把建设一流品牌作为企业的长期目标和战略重点,企业内所有部门集聚在同一个战略愿景下,使工作在不同领域下的员工朝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进行长期知识积累、经验积累、能力积累及社会资源积累,加强品牌文化底蕴。

2.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品牌战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品牌的创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民营企业家必须具备品牌经营的意识,这样才能带领企业进行正确决策,对品牌战略进行系统规划,丰富品牌文化内涵。

3.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

当今市场上的品牌数不胜数,同种商品的品牌也很多,怎样才能与其他品牌区别开来呢?可见品牌的定位显得相当重要。品牌定位是针对目标市场和潜在消费者的,在消费者的心里建立起品牌的位置,成为目标客户的首选品牌。品牌能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是品牌定位的关键。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充分的研究现实,研究消费者心中存在的事物,把他们心目中的购物欲望挖掘出来。品牌的定位要突出产品的特点,要有明确的目标群体,要明确资源优势。

4.重视产品质量与服务

人们信任品牌、追逐品牌,最根本的原因是品牌产品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企业创品牌的核心战略应当是设计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这是创品牌的基础。面对产品的激烈竞争,民营企业必须坚持以质取胜,在开发设计产品时真正以顾客需求中心,考虑顾客的实际需要,随时掌握消费者对质量要求的变化,还要倾听顾客意见,加强售前前、售中、售后服务。

5.运用核心技术创建优势品牌

品牌策略优缺点篇8

当前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品牌已经被相关利益机构所挟持,因此,中小企业常常有钱把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金投资在厂房、技术改造、生产设备甚至毫不相干的多元化投资项目上但就是在品牌上的资源投入严重不足,事实上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做法。

中国中小企业品牌的出路问题盛世六合汪英泽认为必须要搞的十分清楚的。第一,为什么当前我们会把品牌错误的认为就是广告,认为中小企业无法做品牌?第二,品牌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中小企业如何通过品牌战略实施快速的提升企业的成长?

一、为什么中小企业误解品牌就是广告,为什么错误的认为品牌需要高投入,为什么认为中小企业无法做品牌?

1、盲目照搬跨国公司的经验,忽略中国市场的产业状况

品牌理论源于西方,西方的品牌理论和实践经过了近百年的总结与沉淀,形成了庞大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专业工作,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与评估、品牌定位、品牌营销与传播……西方盛行的品牌理论认为创建品牌是需要花费大量资金、长期才能形成的结果。

要理解西方当前的品牌理论必须结合西方的市场环境,目前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环境和中国有极大的区别,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部分产业经过充分竞争后通常每个产业只剩下消费者非常熟悉的三到四个品牌,渠道也已经高度集中,在西方消费者考虑某种产品及其公司时,必然会想到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其它厂商。在他们的心目中,早已对这些厂商建立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等级,并根据这个等级依次作出购买决定。例如,在美国,当人们考虑购买电脑时,把戴尔电脑作为最高等级,其次是Hp公司,再次是iBm公司。在许多情况下,排名第二、第三位的产品,比排名第一位的产品销售量少得多。一旦某种产业经过充分竞争只剩下三到四个品牌后,新加入的品牌不管后来技术是否更领先,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很难在人们的头脑中改变这一排序,因此在西方新产品塑造品牌成本极大,而且需要极端复杂的品牌塑造程序。

但中国市场很多产业通常是数百家甚至成千上万家的企业竞争,品牌扎堆,例如电动车品牌在2005年时甚至多达2000个品牌之多!在中国和西方要成功的推出一个产品投入的成本差距是极大的,其次中国中小企业的业务没有大企业那么复杂,在品牌流程优化重组的过程中,改变比较少,只要能先把企业最核心的业务需求解决了,不仅能帮助中小企业快速的解决市场中的问题,也能为品牌的深度建设打下基础。

2、良莠不齐的国内专业咨询公司团队

品牌建设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新工作,全球著名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常常请专业咨询公司帮助品牌建设工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有的连起码的营销战术都不会,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搞品牌,该怎么上,如何进行等,对未来的品牌发展也缺少规划,心中没有底。所以请专业的策划、管理咨询公司是条快捷方式。面对种类繁多的策划市场,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中小企业当前品牌建设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现有的所谓专业公司水平良莠不齐。中国目前虽然有各种广告公司、策划公司、管理顾问公司超过十万家以上,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企业是不具备品牌专业的,这些公司在帮助客户塑造品牌大都采用以电视广告广泛告知、高速建立知名度为特征的高成本的方式,如果成功了,皆大欢喜,即使失败了,这些策划公司也可以赚到一票!这么多数量而且专业上又不具备的所谓的专业公司对中小企业的误导极大。

国内真正有能力协助客户能够低成本快速品牌建设的策划公司并不多,目前稍微在国内操作过几个成功案例在中国业界具备一定知名度的策划、咨询公司动辄数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收费,这些少之又少的策划公司客观上也需要神话品牌,而最低也是几十万的服务门槛也将极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排除在品牌建设之外。

3、中国媒体出于私利对社会的品牌误导。

广告甚至被视为万灵丹,认为品牌就是名牌,越出名越好,所以谈到做品牌就简单理解为在媒体上的狂轰滥炸做广告。但随后的几年里出现了很多的广告巨额投放快速灭亡的实例,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标王爱多VCD、秦池、孔府家酒等,不切实际的热潮退烧后,绝大多数企业将品牌和广告等同起来,连累品牌也一同被认为是一种诅咒,这个思潮让很多企业快速创建品牌都心有余悸。

中国的媒体不但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尊位,同时也承载企业界海量的广告和宣传,媒体出于自己的私利是把广告等同于品牌最卖力的鼓舞者。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在媒体和舆论上的优势是极其强势的。而强势的媒体更是充分的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国内不断的宣传品牌是靠广告打出来的,只要在短时间内依靠密集的广告堆积而形成的知名度的急剧提升就是品牌,从2005年以来中国中央电视台广告年度招标的宣传语就是“相信品牌的力量”。

当前中国企业所熟悉的品牌案例,例如雅客、步步高等基本上都是通过中央电视台广告的巨额投入来建立起来的,同时在媒介和相关利益机构的长期宣传下形成了品牌是需要几千万大投入的印象,一说品牌往往动辄就是几千万元的媒体宣传费用,事实上广告完全不等于品牌。

4、“品牌需要大投入”成为社会的共识

企业界的理论权威、高等学府的有关专家教授、政府职能部门的主管、新闻媒体、策划咨询界知名人士等共同控制了中国有关品牌的主要信息。中小企业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和舆论完全传达着一致的信息:做品牌就是拼命打广告,做知名度。

当前国内有关品牌的阐述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个方向是西方国家有关品牌理论的论述及国内品牌研究专家结合国外品牌专家的品牌复述,主要讲品牌的含义及重要性和品牌塑造的方法和技巧;第二个方向是国内理论界对当前中国品牌的现象论、批判论的谈品牌专着;第三个方向便是国内实战派一些知名的策划咨询机构推出的关于塑造品牌方法的实战案例。前两种方向直接照搬西方的品牌理论或者以西方品牌理论来对于中国当前的品牌现象进行总结和批判,没有实际的指导,持错误的观点更不在少数,把品牌等同于广告投放,中小企业先做销量然后再做品牌,中小企业做品牌是拔苗助长,企业的发展靠的是质量和产品开发等等以上这些观点非常盛行。而一些策划咨询公司关于品牌实战的案例,一个个策划案例如同好莱坞编剧一样,必须兼顾案例的戏剧张力与冲突性……在强烈的业务及争取大客户的欲望下,很多的案例基本上都是资金大投入的品牌操作传奇案例。

这些信息的宣传下,使得中小企业觉得做品牌投入高,风险大。许多中小企业眼看着一个个广告巨人速生速灭,于是以此为鉴,这烧钱的事咱可不能干。他们不知道做品牌还有其它办法,结果品牌成了无辜,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也给泼出去了。

二、品牌是什么,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是什么

中小企业创建品牌,并不需要额外成本。与大中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资源相对有限,创建强势品牌市场压力更大,中小企业总体上缺乏整体竞争优势和人才优势,也缺乏系统长期的战略,缺乏统一的政策体系,从中小企业的品牌来看,大多处于培育期,知名度、美誉度较低,缺乏品牌个性的形象定位,普遍没有获得品牌认同。盛世六合之所以谈中小企业的品牌问题,关键是创建品牌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最快的捷径。要认同以上这个观点盛世六合这里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品牌究竟是什么?品牌和企业营销战略之间的关系?中小企业当前的市场困境和品牌?

1、品牌就是你企业给外界的印象,品牌始终存在于企业之中,并不以企业的意志所左右。

现在整个企业界一直再谈品牌,国外的品牌理论所说的这么复杂,内涵究竟是什么?可口可乐、奔驰汽车等世界名牌的品牌价值几百亿美金究竟是怎么回事?

现在有一种说法对于大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可以说成品牌,对于中小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是绝对不会用品牌去描述,事实上这种说法神话了品牌,品牌实际上就是你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给客户的印象,事实上不管你中小企业主动不主动去管理品牌,外界对你产品或者服务的印象必然是存在的,所以盛世六合常常和企业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事实上品牌就已经存在于你的企业当中,不管你企业是不是主动的去经营这个品牌,它给外界的印象始终是存在的。可以说不管××大型发电机制造商还是酒店是否有意识地实施品牌战略,它所做的都会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出来的状态和形式,实质上就是制造商在市场上的状态和地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不是自动积极的去实施往往最后的效果会非常有限。

现在的市场竞争事实上是在争取客户的竞争,一个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品质、价格、声誉、便利程度等等都是赢得客户的因素,而一个产品或者最终能否赢得市场认同,也取决于顾客对于这些因素的综合认定。这种因素程度上就是品牌,因为对于一个客户来说绝对无法从产品的物理性方面来鉴别这种产品的优势。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为企业打造产品可分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内部从开始设计产品到整个投资生产和管理;另一个是对外企业如何在市场上与它的目标消费者进行沟通。品牌主要是企业在构建企业形象,如果打造产品这一方面作用于对外,也就是把营销兴趣送达它的目标受众,那么品牌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印象管理,这种印象管理也是对受众消费者而言的。

2、品牌战略和企业市场管理战略之间的联系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只要有市场管理就存在外界对于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印象,也就是品牌策略。这种品牌策略可能在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被明确的提出来,而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中可能没有被明确提出来,但如果没有明确的品牌战略,通常各市场行为的集合极少会是中小企业最佳的品牌策略。盛世六合汪英泽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制定明确的战略并执行将直接优化企业的市场资源配置,而并不额外增加成本。所以中小企业实施的品牌战略不仅仅是为了创造名牌,更是为了创造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品牌。有了强势的品牌,才能形成强大的市场空间,尽可能地通过营销组织获得更大的销售利润。

市场管理应该是品牌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创造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必须拟定正确的品牌战略,从而全面展开企业的各项营销活动,通过品牌传达齐一的个性,一致的讯息以及采取统一的行动,这样,才能更快的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获得应有的市场效应。

营销策略的目标都是为实现品牌总体战略目标服务的,品牌战略具有指导性、长期性;营销策略具有可操作性、阶段性。营销的各个策略应通过品牌来整合,并依据品牌战略来规范营销组织、营销活动,选搔正确的营销策略,合理地进行营销资源配置。这样长此以往,才能创造市场竞争优势。

品牌战略不仅仅是为了创造品牌,更是为了创造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品牌。有了竞争力的品牌,才能形成强大的市场空间,尽可能的通过营销组织获得更大的销售利润。如果中小企业觉得做品牌是好高骛远的话,过度的追求短期的销量,缺乏对品牌战略性的思考,势必会造成重眼前、轻长远的经营行为。

3、实施品牌战略是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根本

品牌策略优缺点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运营管理

根据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分析报告,《财富》杂志排名前250位的大公司有近50%的市场价值来自于无形资产,品牌价值是企业无形资产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日益发达与成熟,同质化竞争日趋明显,企业发展单纯以质量、支持产品差异策略的有效性日渐削减。当市场上存在品质相近或具有可替代性的竞争产品时,对消费者而言,常常是从品牌而不是产品中寻求和获得更多的价值。因此,愈来愈多的产业发现“品牌”已成为在市场中竞争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这样的市场格局和竞争态势下,中小企业如何发展自己的品牌已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小企业品牌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规模小,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有限,要做全国知名的大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这是一般中小企业所不能承受的。因此,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缺乏清晰的品牌发展策略,没有明确的定位策略以支持品牌的建立;制定品牌策略缺乏长期规划;品牌发展时不考虑顾客对品牌已有的期望;品牌的区域色彩太浓厚,无法打开全国以至全球市场;在赋予品牌某些价值时,不考虑竞争形势及顾客对各竞争品牌的已有看法,只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考虑。同时中小企业还面临着强势品牌的打压。

中小企业品牌运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品牌意识薄弱。由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落后,企业生产和营销依然停留在产品观念上,忽视品牌的创立,品牌经营。许多企业普遍认为做品牌是个漫长的过程,品牌发展缺少战略,品牌意识淡薄。更有甚者,过分依赖他人的品牌,无法享受到来自自身品牌的丰厚利润。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在产品、服务、质量等等方面重塑品牌意识,否则,将会被淘汰出局。

2.品牌管理缺少理论指导。缺乏理论知识。品牌管理已由采取单纯的、以产品为焦点的品牌战略及管理方法,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以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来制定及管理品牌策略的“价值导向”(value-based),到了21世纪的今天,品牌管理已发展到了以“关系营销”(relationshipmarketing)的品牌管理阶段。一般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缺少先进的品牌管理意识和知识,企业的品牌管理一般仍处在以产品为中心的品牌管理。其特点是企业非常重视第一产品的功能及质量,认为品牌与产品形象划等号,希望通过品牌策略带动产品的销售和增加市场占有率,并以短期的角度策划及执行品牌管理活动。品牌与单一交易挂钩,不能认识投资建立品牌与顾客关系的重要性,这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品牌的推广行为有先后次序,只能先有定位,然后再包装。而很多中小企业往往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发展目标不清晰、理念不清晰、产品内容也不清晰的情况下,就大肆包装,然后再定位、定理念,造成了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

未能全面认识品牌在购买行为中的作用。品牌对购买行为过程中的作用分为:知名度、兴趣度、认知度/差异度、偏好度、购买欲望度、忠诚度等几个层次,企业或产品有知名度离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或忠诚度还有很大的距离。中小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品牌时,不懂得根据顾客行为调整,不了解现有及潜在顾客对品牌的态度和理解,品牌策略仅仅停留在提高知名度及认知度上。

中小企业品牌运营的具体策略

品牌管理的目的是寻求品牌创利能力最大化,增加与扩张品牌作用空间,即积极而又稳妥地将现有品牌名称扩展到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扩展品牌的作用范围,以增加企业价值,延长品牌的作用时间。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品牌运营,从各方不断地充实品牌的内涵,实现品牌长盛不衰,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1.加强品牌决策的科学性。我国中小企业对于决策的科学性重视不够,这已成为品牌运作中致命的一大弱点。在企业初创时期,企业规模不大,信息来源及范围较窄,管理和运作幅度及品牌容量不大,经营者凭经验可以进行正确的品牌决策。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仍然沿用“拍脑门”、“摸石头过河”的决策方式,就会使品牌发展陷入停滞和衰退,最终造成企业步入困境。因此,必须有科学决策来参与品牌的整体运作。

2.准确定位及推广品牌。随着消费者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品牌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竞争品牌有质的区别,必须具有独特的差异性优势,品牌的准确定位已成为品牌能否正常运营的前提与基础。品牌定位指把品牌自身的优势特征与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相统一的过程,同时通过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与众不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和位置,从而锁定目标消费者。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品牌缺少系统、科学统一性,最终只能让消费者产生抵触的情绪,造成品牌发展的巨大损失。所以品牌定位要求相对稳定、统一,必须符合目标市场的消费者价值取向与喜好。

广告表现形式要适应发展要求。很多的中小企业由于诸多原因,有时一个广告能延用许多年。在品牌发展的各个阶段,企业品牌推广所要关注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消费群体在变,时代也在变,企业的品牌观念也就得不断纠正,企业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过程当中,也必须随着阶段的不同而不断变换内容。广告内容要强调品牌的内涵,创意地通过广告信息刺激潜在客户对品牌的兴趣,通过各种方法使顾客了解品牌的特点和价值。

品牌推广中视觉表现要统一。产品在市场上的视觉统一就是要让消费者在任何地方接触到产品,其视觉感受要非常统一。这个过程非常琐碎,因为它涉及到产品在与消费者接触的各个环节,包括媒体当中的主打广告、商场里面的pop广告、产品外包装的广告、各种宣传页等等,都应该要统一。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推广中尤其要注意这方面的细节,充分发挥有限的资源作用。

用概念区隔强势对手。中小企业在市场中,不仅面临杂牌产品的低价竞争,同时还面临着强势品牌的打压。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用概念来区隔市场,如通过广告的有个性的、与产品功能、作用相适应的诉求,来抵御强大的竞争对手,使企业的品牌健康发展。

重视产品品牌。很多企业一说做品牌推广,首先想到的就是企业品牌,就会想到搞推广设计、提升企业知名度、打造名牌企业等等。以为企业知名度越大,产品就可以卖得越好,甚至有些企业把经营者知名度作为品牌来宣传。中小企业不同于有成熟品牌支撑的大企业,品牌的辐射作用很小,没有产品品牌,也谈不上企业品牌。另一方面,消费者购买的首先是产品。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品牌运营与管理更应该重视产品品牌而不是企业品牌。

区分产品与品牌。品牌不是产品,但在实战中,许多人往往将它们混淆,因为企业经营不善时往往使产品和品牌一起退出市场。

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不是永恒不变的,对于生产和销售功能产品的企业来说,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保持品牌形象。消费者通过鲜明的品牌个性识别和认同的产品。无论品牌名下的是风格产品还是功能产品,产品与品牌应当分别对待,品牌都应当追求永恒。如果你的品牌与产品一样,同时退出市场,必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产品可以死亡,而品牌必须追求永恒,并且品牌应该成为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断发展的基础。

加强品牌管理。一些品牌在一段时期打出一定名气,但是缺乏创新,缺乏持久性、持续性。有的企业在辉煌时期,产品非常畅销,却没有将自己的市场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或不能及时、主动地通过推出新产品,保持品牌的鲜活形象,最终使产品和品牌一起退出市场,导致企业经营失败。这些是不注重品牌的管理或对品牌管理的不严谨和不成熟的表现。对中小企业而言,应当加强品牌管理,通过建立、维护、巩固品牌的全过程,实现品牌远景,最终确立品牌的竞争优势,进而在细分市场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并获取利润,实现企业在市场上的脱颖而出。

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必须更新观念,避免只重媒体宣传、促销等短期行为。品牌不是短时间所能形成的,而要通过长期积累。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起步阶段目标定得要小一点,目标市场地域小一点,目标行业领域窄一点,建立起良好的局部品牌。在确定品牌名称,注册商标等方面,注意企业品牌发展的需要。在投入少的情况下,只有长期坚持不断地注意保持品牌和企业形象,才有利于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从局部品牌向知名品牌的跨越。

重视品牌的保护。企业应注意保护好自己辛苦创立的品牌,我国很多知名企业就曾因品牌保护不力,出现商标、品牌被别人抢先注册的情况,企业创立的知名品牌,被人无偿使用或必须向抢注者支付大量金钱,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创品牌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重视品牌的创新。创新是当今品牌争夺市场参与竞争、扩大生存空间的有力武器。任何品牌,无论有多久的历史、多么显赫的业绩、多响的名气,如果没有创新,不给以产品或服务以新的功能,或赋予品牌新的内涵,企业及其品牌经营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喜新厌旧的,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从品质、功能、外观、款式、包装、服务等方面不断地充实品牌的内涵,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品牌才能长盛不衰。

在“品牌消费”时代,企业能否培育出自有品牌,并塑造成知名品牌,将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品牌规划管理与运营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成为企业现代化和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小企业是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立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并且由于自身的资源条件的限制,如何运营和管理自己的品牌,已成为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品牌的系统管理研究,可有效地提升品牌投入产出的效能,使中小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创立自己的品牌、名牌,并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的跨越。

参考文献:

《建立局部品牌--中小企业品牌运作的一些体会》,付亮,中国营销传播网,2003-01-16

《中小企业:产品品牌重于企业品牌》,刘永炬,《总裁》,2002年第十期

品牌策略优缺点篇10

论文摘要:中国高等学校在未来将面临生源日益减少的压力,众多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竞争会更为激烈。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定位不明确,缺乏品牌竞争的市场营销思想,高职高专院校需要通过品牌竞争策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一、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每个高职高专院校都有自身的名称和标记(校徽),从这个角度上讲高职高专院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而如何通过品牌彰显自身的竞争力,显然只有名称和标记是不够的,必须丰富品牌的内涵。从内涵上分析,可以分化出品牌所代表的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用户等六个方面的信息,而品牌最持久的内涵则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构成了品牌的实质。高职高专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打造自己的品牌,就必须深化自身的品牌价值、文化和个性。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策略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 品牌定位模糊,个性不明确。品牌定位是与市场定位相一致的。品牌定位就是为品牌塑造独特的个性,并为相关公众所认可。换句话说,品牌定位就是确定我们期望消费者如何看待我们的品牌并区别于竞争对手。品牌定位是品牌经营的首要任务,是品牌建设的基础。由于教育产业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因此,要成功打造一个学校品牌,品牌定位可以说至关重要。www.133229.com就国内1700余所大学的整体定位来看,除了按照发展层次区分的差异较为明显,同类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差异非常有限,品牌定位模糊,特色不鲜明。

2. 品牌内涵淡薄,缺乏文化支撑。品牌必须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才能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众多高职高专院校都拥有自身的品牌标志,如有特色的学校名称与校徽,但这些品牌符号所表达的文化信息却非常有限。品牌文化应该与组织的文化是高度一致的。不少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已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品牌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拓宽了专业设置、解决了学生就业就是品牌。在现实需求和生存压力的背景下,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实用化、市场化的现象。高职高专院校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确立一个科学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这才是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品牌文化是组织文化最突出的表现,也是目标公众识别一个组织文化的最普遍的角度。众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所传递的仅仅是一个识别符号,或是学校的行业背景,缺乏对学校文化的挖掘,缺少丰富的文化内涵。

3. 品牌策略单一,缺乏市场营销思想。品牌策略是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策略必须在明确的市场营销思想指导下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在非营利组织营销正在蓬勃兴起的今天,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策略还缺乏一定的市场营销意识。很多学校缺乏宣传和沟通的意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后,很多学校与相关行业的联系日渐疏远;而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其与当地政府、公众的联系也并不紧密,这使得学校的知名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大部分学校的知名度仅限于当地知名而已,而对于新兴院校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甚至当地公众对这些学校都非常陌生,这种状况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发展策略

1. 明确品牌个性定位。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定位,就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消费者对于高职高专教育的需求特点,给学校的教育产品确定一个明确的特色。品牌定位有利于学校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对某一层面的教育消费者进行营销,有利于与其他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竞争。高职高专院校品牌定位就是建立或重新塑造一个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高职高专院校品牌定位是学校间智慧的较量,目的是建立自身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性,目的在于为自己的教育产品创造和培养出一定的特色、富有鲜明的个性、树立独特的市场形象,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从而满足教育消费者的某种需求和偏爱。

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定位,需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高职高专院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通过细分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具体定位,创造和渲染学校的个性化特色。从成功院校的品牌定位策略看,品牌定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第一,理念定位。理念定位就是学校用自己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作为品牌的定位诉求,体现学校的内在品质。一个学校如果具有正确的办学宗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经营哲学,那么,学校采用理念定位策略就容易树立起令公众产生好感的学校形象,借此提高品牌的价值,光大品牌形象。第二,历史定位。即以办学的悠久历史建立品牌识别,突出竞争优势。人们往往对于历史悠久的院校容易产生信任感,认为它在教学质量等方面较为可靠,因而历史定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就业方向定位。该定位以学校的培养方向为诉求点,突出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特色,来获得目标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如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依托自身的行业背景和优势,突出行业和职业的针对性,可以吸引以特定行业和职业作为理想的考生和家长的兴趣。

2. 深化品牌文化内涵。一个学校的文化是这个学校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凝练。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是文化决定了这个学校的制度和行为,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的核心,就有如企业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学校的内部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内涵必须一致,都不能脱离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都要服务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品牌文化应该与组织的文化高度一致。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传承和积淀下来的促进组织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信念,品牌文化是组织文化最突出的表现,也是目标公众识别一个组织文化的最普遍的角度。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文化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深化,通过独特的品牌文化内涵彰显品牌的竞争力。

3. 强化品牌策略的市场营销思想。市场营销思想的核心是以需求为中心,全面具体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市场营销的思想不仅适用于营利性组织,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这样的非营利性组织同样有借鉴意义,因为任何组织都有其赖以存在的目标对象,通过科学有效的市场营销的运作可以明显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1)突出品牌的表现形式。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及品牌文化必须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表现出来。这种载体可以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优势专业。高等学校的发展具体来讲是以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为载体,优秀的高校品牌必须依托优秀的学科与专业优势。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主要在于优势的专业;这种载体可以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团队。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是一个学校的标志。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名师尤其是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能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强化学校的品牌竞争优势;这种载体也可以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学校品牌的物质表现形式,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以及学生公寓的装饰装修,还是校园景观的独特设计以及校园中景点和道路的独特命名,都可以生动地体现高校的校园文化。

(2)建立和优化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关系环境。公共关系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品牌塑造和维护的重要手段。公共关系的突出作用在于,帮助组织塑造和美化自身的形象,扩大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组织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高职高专院校的品牌策略的目的也在于此。由此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关系环境及公共关系资源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公共关系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宣传性公关、征询性公关、交际性公关、服务性公关、社会性公关。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借助公共传播媒体,向社会介绍和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成果,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可以通过举办校庆等庆典活动联络与校友和地方各界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为地方相关的单位和实体提供技术与服务帮助来加强与地方行业和企业的密切联系;高职高专院校虽然是非营利性组织,但也可以积极投入到各种公益活动中,如援助地方的一些基础建设、美化社区环境、普及科普知识等。

(3)采用积极的方式扩大高职高专院校的影响力。高职高专院校品牌的实力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影响力,包括在同类学校的影响力、对相关专业的影响力和对公众的影响力。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加强与同类院校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强化在同类院校的影响力;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成果要时刻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联系,高职高专院校的智力成果更多地服务于相关行业,科研成果针对性强,能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品牌实力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承办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各种学生和社会科研活动来扩大对公众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谢祁,高职高专院校品牌竞争力[j],湖北社会科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