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树木补偿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6:13

河道树木补偿标准篇1

1、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补偿标准:水浇地每亩15000元,旱地每亩10000元,林地每亩8000元,荒滩、河道、河堤等不论国家或集体一律不予补偿。

2、施工临时用地:不分秋夏季每亩500元。

3、财政、税务部门对建设用地免征城建配套费和商业网点费,不计征耕地占用税,免征防洪保安重点水利建设基金,免交开垦费。

二、房屋及地面建筑物、构筑物补偿标准

1、凡工程占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建筑物、构筑物、电力、电讯、管道、供电、电缆、天然气(包括地上和地下),均由产权单位按照工程建设要求限期拆除,一律不予补偿。拆除设施后的土地无偿划拨工程使用。

2、村、组集体建筑物拆迁,按新旧程度补偿。砖混结构每平方米220—300元,砖木结构每平方米120—200元,土坯房每平方米60—80元。

3、私房的拆迁,按新旧程度补偿。砖混结构每平方米300—450元,砖木结构每平方米300—400元,土木结构每平方米160—200元。土围墙2.5米以上每米15元,砖围墙2.5米以上每米50元。

4、坟墓迁移补偿标准:3年以内的新坟每座1500元,3年以上老坟每座800元。限期由坟主自行迁移,否则视作无主坟处理。

三、地面附着物补偿标准

1、树木补偿标准:猕猴桃幼苗每棵5元,1—3年生每棵10—30元;4—5年生每棵30—60元,6年以上生每棵120—150元;其它果树幼苗每棵3元,1—3年生每棵10—30元;4—5年生每棵40—50元;6年以上生盛果期每棵60—100元。成材树胸径5cm以下每棵3—5元;胸径6—10cm每棵6—10元;胸径11—20cm每棵11—25元;胸径21—30cm每棵26—30元;胸径30cm以上每棵31—50元;果园套种的农作物等在补偿果树后不再作其它补偿。

2、青苗补偿标准:不论夏秋季每亩补偿600元。

3、药材、苗圃每亩补偿1000元。

4、蔬菜大棚每平方米补偿10元。

5、灌溉U型渠每米30元。

6、深机井(含设施)井深不足100米每眼3万元,井深超过100米每眼5万元;大口井每眼5000元。

河道树木补偿标准篇2

一、指导思想及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市、县林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造林绿化质量、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公路绿化、河道绿化、村庄绿化、城镇绿化、林网建设为重点,点、线、面相结合,城乡联动,整体推进,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经济效益显著的现代林业体系,切实推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任务目标。主要任务目标是“增点”、“强线”、“扩面”。即以搞好5个全省绿化示范村为绿化“增点”任务;完成全镇19公里省道,3.5公里县乡路,9.5公里铁路,34.75公里骨干河道、水库等绿色通道“强线”绿化任务;完成1200亩成片造林,新建1万亩、补植完善1万亩农田林网“扩面”绿化任务,确保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35%以上。

二、标准要求

突出亮点(主要干线公路、河道)、接点(主要出入口)、居住点(镇驻地、村庄)绿化,重点做好五大绿化工程。

(一)绿色通道扩建、提亮工程。严格按照“六个一”的要求,即:绿色通道林带宽50米,不能有一处降低标准;林带实现全覆盖,不能有一处缺垄断档;路边沟全畅通,不能有一处“竹节沟”;严禁填沟造房,新建路边房一律留出绿化带;林水相依,重要路段和节点一律打造成“北国江南”新亮点;林地政策要到位,绿色通道林下一律不准再种植其他农作物,实现我镇辖区内公路(包括各等级公路)、铁路、河渠沿岸、水库周围宜林地段全部绿化。

1.省道绿化工程。路、路,在现有50米林带的基础上,每侧再向外拓宽50米,达到100米的标准。靠近路面两侧至少10米要按照“高、大、密、厚”的原则实行高标准绿化,做到全路段无一处断带空档,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今年工作重点是在搞好50米新建林带的同时,搞好贾家至纯辛包括工业园南路和交接点、沿路加油站、门店前的高标准绿化。

2.县乡路及铁路绿化工程。路在现有每侧30米绿化带的基础上,每侧再向外拓宽20米,达到50米的标准。铁路每侧建设50米宽的防护林带。

3.骨干河流干渠(水库)绿化工程。大力开展河流水库等水系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大型河渠、水库在现有河堤绿化的基础上,每侧从大坝底角向外建设不低于50米的防护林带;其他河流干渠每侧从大坝底角向外建设不低于30米的防护林带。

(二)村庄绿化工程。

大力开展沿路村绿化工程,按照市政府年林水会战重点工程要求,沿省道、铁路两侧1公里范围内的村庄全部绿化。今年计划建设5个省级绿化示范村,重点安排在省道及县级路两侧。要求村辖区内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村周围建设以乔木为主的围村防护林带,宽度不低于30米(8行以上乔木),四周闭合。有条件的村可以在村四周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要充分开发利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四旁”资源进行植树造林,村内街道两侧至少各栽1行乔木,农户院内至少栽植3—5棵乔木或花灌木,80%以上农户庭院和单位、学校、企业等房前屋后适宜植树绿化的地方,全部栽植适宜的乔、灌、花、藤本等植物。要见缝插绿,不留死角,村内林木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拥有树木不低于5株,达到景观、经济、社会效益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村貌的改观。

(三)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新建农田林网1万亩,补植完善农田林网1万亩,全镇95%以上耕地实现林网化,网格面积必须控制在200—250亩以内,四周闭合,主副林带搭配,林相整齐,主林带每侧栽植2—3行乔木,副林带每侧栽植1—2行乔木,苗木采用大苗壮苗,胸径2.5公分以上。

(四)成片造林工程。完成成片造林1200亩。鼓励各村发展生态林场和用材林基地建设,要突出优质、速生、丰产、高效。通过选用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密植、精心栽植、科学管理等措施,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达到95%以上;大力发展菌类、菜类、养殖类等林下经济,提高单位面积总效益。鼓励各村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

(五)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根据全国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以及《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凡在本镇行政区域内居住的,男性11周岁至60周岁、女性11周岁至55周岁的公民(丧失劳动能力者除外),每人每年均应承担义务植树3—5棵或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及其它绿化任务。各村、各单位要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通过义务植树以及各种纪念林植树等活动,增强“爱绿、植绿、护绿”意识,有效增加绿化面积。镇政府每年根据各单位人数下达一定数量的植树任务,推行全民义务植树登记证管理制度,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收缴一定的绿化费。

三、时间要求

各村、各单位春季完成各项总任务的70%,冬季完成总任务的30%。从3月10日开始,全镇全面启动“绿化建设年”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镇绿化建设年活动指挥部,并实行科级领导包管区、包村责任制,确保如期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各管区、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严格落实管区书记、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责任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镇党委、政府将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使每个工程项目、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有专人负责,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各村、各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能,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切实把各自承担的任务落到实处。镇林业站作为牵头部门,负责全镇绿化建设年活动的指导工作;各管区、各村负责辖区内的绿化工作;各镇直单位、各企业、各中小学校要负责好本区域内的绿化工作。宣传部门负责“绿化建设年”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二)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县财政、镇财政都将安排专项资金,绿色通道建设中高标准栽植常绿树木的,县财政每年每亩补助300元,具体兑付方式方法由镇政府负责直接兑付种植户。绿色通道建设中栽植用材林和经济林的每年每亩补助300元,连补3年,补助费由县、镇财政各承担50%;对成片造林超过50亩的,每年每亩补助300元,连补3年,补助费由县、镇财政各承担50%。要积极鼓励工商企业、城乡居民、外地客商和社会各界投资绿化项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探索资源使用权、排污权交易等补偿模式。根据企业能源、资源消耗和“三废”排放总量,确定具体补偿标准,建立林业生态补偿基金或出资出劳建设生态公益林。

(三)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林木管护。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农民依法享有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实现“地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实现森林资源总量有效增加、农民持续增收、林业经济增长。同时,加大依法治林工作力度,严肃查处林木案件,严厉打击各种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造林绿化成果。大力开展以美国白蛾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保障生态安全。

河道树木补偿标准篇3

第一条为发展城市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市区范围内种植和养护树木、花草等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必须执行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建设列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动员全民参加义务植树,加强城市绿化科学研究,表彰和奖励在城市绿化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在本市市区范围内所有的单位和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当依法履行全民植树或者其他绿化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五条*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范围内的城市绿化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辖各区的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和建制镇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规定的职权划分,负责辖区的城市绿化工作,业务上受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

城市规划、国土、计划、市政、林业、公安、交通、环境保护、市容环境卫生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能,协同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条例。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市城市绿化规划,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依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市辖各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和建制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市城市绿化规划,组织编制分区绿化控制性详细规划。

分区绿化控制性详细规划,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市辖各区的绿化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建制镇的绿化控制性详细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在批准后送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必须符合环境保护功能,利用和保护本市自然与人文资源,合理设置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和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城市绿化规划指标,依照国家规定和本市实际制定。

城市绿化规划指标,按照近期、中长期分步实现。城市绿化规划的近期目标,应当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绿化规划的中长期目标,应当达到本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绿化各项指标。

第八条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安排配套绿化用地,绿化用地占建设工程项目用地面积的比例,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医院、休(疗)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在新城区的,不低于45%;在旧城区的,不低于40%。

(二)高等院校、机关团体等单位,在新城区的,不低于40%;在旧城区的,不低于35%。

(三)经环境保护部门鉴定属于有毒有害的重污染单位和危险品仓库,不低于4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置宽度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

(四)宾馆、商业、商住、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不低于30%;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下的,不低于20%。

(五)居住区、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在新城区的,不低于30%;在旧城区的不低于25%。其中公共绿地人均面积,居住区不低于1.5平方米,居住小区不低于1平方米,住宅组团不低于0.5平方米。

(六)主干道规划红线内的,不低于20%;次干道规划红线内的,不低于15%。

(七)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站场和仓库,不低于20%。

(八)其他建设工程项目,在新城区的,不低于30%;在旧城区的,不低于25%。

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在符合公共安全的要求下,应建造天台花园。

第九条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园林建筑及小品。

各类公园建设用地指标,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小游园建设的绿化种植用地面积,不低于小游园用地面积的70%;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的用地面积,不超过小游园用地面积的5%。

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绿化种植面积,不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75%。

第十条城市防护绿地的设置,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城市干道规划红线外两侧建筑物的退缩地带和公路规划红线外两侧的不准建筑区,除按城市规划设置人流集散场地外,均应用于建造隔离绿化带。其宽度分别为:城市干道规划红线宽度26米以下的,两侧各2米至5米;26米至60米的,两侧各5米至10米;60米以上的,两侧各不少于10米。公路规划红线外两侧不准建筑区的隔离绿化带宽度,国道各20米,省道各15米,县(市)道各10米,乡(镇)道各5米。

(二)在城市高速公路和城市立交桥控制范围内,应当进行绿化。

(三)铁路沿线两侧隔离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20米。

(四)高压线走廊下安全隔离绿化带的宽度,550千伏的,不少于50米;220千伏的,不少于36米;110千伏的,不少于24米。

(五)沿涌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5米,江河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30米;水源涵养林宽度各不少于100米;流溪河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为100米至300米。

(六)珠江*河段的防护绿化,必须符合河道通航、防洪、泄洪要求,同时还应满足风景游览功能的需要。

第十一条城市绿化规划、设计和施工,应当委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城市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公共绿地,属市、市辖各区管理的,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属建制镇管理的和单位、个人出资的,由所在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审批。

(二)风景林地、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属市管理的,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属市辖各区、建制镇管理,或者单位和个人出资的,由所在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审批。

(三)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工程项目,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经市辖各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工程项目,由同级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审批。

(四)铁(公)路沿线、江河两岸、水库周围等城市绿地,由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铁(公)路或林业等主管部门会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本条规定由市辖各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审批的城市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工程设计,应报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案。

第十三条经批准的城市绿地规划、分区绿化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确需变更的,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四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按照本条例规定的配套绿化用地标准,审批建设工程项目。在旧城改造中的单体建筑,确因特殊情况,配套绿化用地达不到本条例规定标准的,须经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建设单位承担补偿责任,按照所缺的绿化用地面积的建设资金数额,交给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绿化建设。在办理绿化补偿手续后,市城市规划行政主

管部门方可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项目从批准施工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建设单位应按基建投资总额的1%至5%的比例到市建设银行办理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化工程建设资金的专户存储,并凭此单据到有关部门领取施工标牌。建设单位持有城市绿化管理部门签发的配套绿化工程开工证明,市建设银行应准予提取50%的配套绿化工程建设资金。余额及利息,在配套绿化工程验收合格签证后,方可提取。验收不合格的,由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委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在40个工作日内完成配套绿化工程建设,所需费用从余额及利息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建设单位承担。配套绿化工程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建设工程项目的配套绿化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并应于建设工程项目申报验收前全面完成。

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取得城市绿化管理部门签署验收合格证书后,方可办理建设工程综合验收合格证。

第三章保护和养护

第十六条城市绿地的保护和养护,按下列规定划分管理责任:

(一)市管辖的公园、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由其主管单位管理。

(二)城市干道和立交绿地、广场绿地、小游园和市辖各区管辖的公园、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由所在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管理;属建制镇管辖的,由建制镇人民政府管理。

(三)单位附属绿地和单位自建的防护绿地,由该单位管理。

(四)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绿地,由建设单位委托物业公司或交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小区管理委员会管理。

(五)生产绿地,由其经营单位或个人管理。

(六)铁(公)路沿线、江河两岸、水库周围等城市绿地,由法律、法规规定的主管部门管理。

各管理责任单位必须组织对管辖范围的树木花草进行松土、浇水、施肥、修剪、除杂草及防治病虫害,适时更新、补植和处理枯朽木及作业时留下的枝叶、渣土。

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对各管理责任单位的保护和养护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

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城市绿化用地使用性质,对已占用的城市绿化用地,必须限期归还,恢复城市绿地使用功能。

严禁征用城市绿地。确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征用城市绿地的,必须在征得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须经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临时占用绿地手续。临时占用绿地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必须交付临时占用绿地费,并按恢复绿地实际费用交纳恢复绿化补偿费。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应在被临时占用的绿地退出之日起40个工作日内恢复绿地。对城市绿地及设施造成破坏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城市绿地内设置与绿化无关的设施。

在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风景林地内开设商业、服务设施的,必须经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在指定地点从事经营活动,并应遵守城市绿地和工商行政管理的规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城市绿化的,其使用或管理单位必须在设计和施工前,向所在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制定保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单位和个人在城市干道绿化带上开设机动车辆出入口的,经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向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砍伐或迁移城市树木。

电力、公安、市政、交通和通信等部门,因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需要修剪、迁移、砍伐树木的,应报请城市绿化管理部门批准,属城市道路的由城市绿化管理部门统一实施;其他地段的由申请单位委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实施。所需费用由申请单位支付。因紧急抢险救灾需要修剪、迁移、砍伐树木的,可先予进行,并须在险情排除后5日内,按规定补办手续。

经批准砍伐或迁移树木的,应当向树木权属单位或个人交纳绿化补偿费。

第二十条砍伐、迁移、修剪城市树木,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在市辖各区内,需要砍伐、迁移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次干道绿地树木胸径小于30厘米、数量在19株以下的,由所在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审批,并报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上述范围以外的城市绿地树木的砍伐、迁移申

请,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铁(公)路沿线、江河两岸、水库周围等城市绿地内,需要砍伐、迁移树木的,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需要修剪枝条直径在5厘米以上的树木的,依照本条(一)、(二)项规定申报批准。城市绿化专业部门的正常作业除外。

在同一建设工程项目或建设用地范围内需要砍伐、迁移城市树木的,应一次申请。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

第二十二条城市树木所有权和收益,按照下列规定确认:

(一)由政府投资或公民义务劳动在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内种植和管理的树木,归全民所有。

(二)经鉴定并由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古树名木,归其生存地归属的单位或个人所有。

(三)单位附属地和由单位自建的防护绿地内的树木,归该单位所有。

(四)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绿地内的树木,归管理单位所有。

(五)由个人投资在自住、自建庭院内种植和管理的树木,归个人所有。

(六)由个人或集体投资经营生产绿地内的树木,归个人或集体所有。

第二十二条城市古树名木和胸径80厘米以上的大树,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养护。

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登记、组织鉴定、建立档案和设置标志,并确定养护管理的技术规范。市辖各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和建制镇人民政府应当对辖区内的大树进行调查登记、建立档案和设置标志,并报市城市绿化

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古树名木或大树生存地的归属单位,为该古树名木或大树的管理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必须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养护管理。古树名木或大树自然死亡,由管理责任单位报所在地城市绿化管理部门查核,并报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在古树名木冠边缘外3米范围内,为控制保护范围。在古树名木树干边缘外5米范围,应当设置保护设施。

严禁砍伐或者迁移古树名木。因特殊需要迁移古树名木的,必须经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三条在城市绿地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丢弃废弃物、倾倒有毒有害污水、堆放、焚烧物料;

(二)损坏绿化的营业性娱乐活动;

(三)攀折、刻划、钉栓树木,采摘花卉,践踏地被;

(四)以树承重、就树搭建;

(五)其他破坏城市绿化及其设施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各级城市绿化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收缴的各项绿化费用,列入城市绿化专项资金,由财政管理部门监督使用。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对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并处罚款:

(一)攀折(刻划、钉栓)树木、采摘花卉、践踏地被或者在城市绿地内丢弃废弃物、倾倒有毒有害污水、堆放、焚烧物料的,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二)以树承重、就树搭建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破坏树木支架、栏杆、花基、坐椅、庭园灯、建筑小品、水景设施和绿地供排水设施等绿化设施的,按其造价2倍处以罚款。

(四)擅自修剪枝条直径在5厘米以上树木的、迁移或砍伐树木的,按树木赔偿费的5倍处以罚款。

(五)擅自修剪古树名木(大树)或损害古树名木(大树)正常生长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六)擅自迁移、砍伐或破坏古树名木(大树)致死的,处以2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凡未经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城市绿地上设置商业服务设施或与绿化性质无关设施的,责令拆除,并处5000元以上20000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设点申请批准文件,并可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八、九、十、十七条规定,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的,责令限期退出,恢复绿化用地,并按每平方米处以300元以上600以下罚款;不能恢复绿化用地,造成绿化功能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未经批准或未按照批准的绿化规划(设计)方案施工的,责令停工,限期改正;造成经济损失的,由责任单位负责赔偿。对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超越、滥用本条例规定的审批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撤消批准文件,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市辖各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按照职权划分,给予处罚。

第三十一条故意破坏城市绿化及其设施,或者拒绝、阻碍、围攻、欧打城市绿化管理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按《行政复议条例》规定的时限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逾期不申请复议、不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市辖各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各级城市绿化管理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予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条例所称的城市绿地,包括:

(一)公共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各级综合性公园和专类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历史名园、名胜古迹园、特种公园、小游园、道路绿地和广场绿地等。

(二)单位附属绿地,是指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管辖内的环境绿化用地。

(三)居住区绿地,是指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管辖内的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建筑附设绿地、别墅庭院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四)生产绿地,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圃地。

(五)防护绿地,是指以隔离、卫生、安全为目的的林带和块状绿化用地。

(六)风景林地,是指位于城郊依托自然地貌、美化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林地和风景地。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规定的临时占用绿地费、绿化补偿费、绿化赔偿费等收缴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依法另行制定。

河道树木补偿标准篇4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12802

1引言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边缘,辖16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总人口99.7万人,总土地面积2542km2。全县拥有林业用地112.84万亩,其中有林地91.57万亩,灌木林地5.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3万亩,宜林荒山荒地12.52万亩,苗圃地0.5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16.5万m3,林木覆盖率28.69%,森林覆盖率23.91%。县域内省级森林公园两处,面积10万亩。

2公益林现状

2.1资源情况

自2004年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来,全县共区划界定公益林33.3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29.5%,现已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面积为13.6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12.05%,其中部级公益林6.5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5.76%,省级公益林面积7.1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6.29%。

2.2区域分布

方城县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拐河、杨集、独树、杨楼、小史店、古庄店、大寺林场等地区,涉及唐白河源头及洪河两岸、燕山水库和孤石滩水库周边、森林公园和国营林场等重点生态区位林区。

2.3管理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已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公益林面积为13.6万亩,涉及林农较多,管理难度较大,为更好地推进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县乡分别成立了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管理站),切实加强了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补偿基金的管理工作。全县林农的补偿资金全部通过银行“一卡通”兑付到位,项目资金和护林费由县林业局统一按相关规定安排到项目和护林责任人。二是落实管护措施。由所涉及乡镇村组干部及所选聘护林员组成专业的护林队伍,定期进行巡山护林,实行任务、职责与报酬挂钩的巡山管护措施,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了山头地块。三是严格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多方筹措资金在公益林区内相继开展了补植补造、中幼龄林抚育、森林病虫害防治、护林标牌修建等多项建设项目,不断提升了林分质量,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林分单一,结构不合理

现有生态公益林中以栎类为主的薪炭林占县域公益林面积的81.3%,比重偏大,有林地中人工林多、天然林少,纯林单层林多、混交林复层林少,不能充分地利用地上与地下的营养空间,降低了林地生产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

3.2补偿标准低

公益林的衍生是由于某些森林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现有的重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它们多处山区、水土流失及荒漠化严重地区,农民山多地少,林地是他们最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在被界定为公益林后,林木采伐受到限制,直接降低了林农收益。从2011年起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提高到了每年每亩10元,但若将现有的公益林按商品林经营,在实现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每年每亩经济收入可达30元左右,相比之下,补偿标准过低。在目前物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林木保护与解决群众基本生活的矛盾直接影响到了林农经营护林的积极性。

3.3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不强

生态公益林长远的发展,离不开全民的参与。近年来,国家对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视的,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及大量的资金投入给予保障,但仍有少数人为了眼前和局部的利益而有意无意地对生态保护进行破坏,在整体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3.4管护投入少,管护机构不健全

目前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投入为每亩每年1.75元,能够用于公益林补植、林分改造的资金十分紧张,而由于我们对其采伐利用的控制又十分严格,很难通过调动社会力量的形式来募集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同时由于人员少,乡镇工作任务繁杂,形不成合力,加之分布广泛,点多面广,手段较落后,管理难度大。

4对策与建议

4.1造管并重,增强生态防护效益

结合每年春季造林,选择适宜的乡土防护树种,对公益林区内的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地进行合理营造,对于那些林分质量不高、防护功能弱、林地利用率低的公益林,要进一步强化管理,通过实施补植、封育、抚育等低效公益林改造技术措施,结合林区项目建设的开展,培育乔灌相结合、多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林,逐步改善林分质量,增强防护效益。

4.2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转变思想

群众是建立生态屏障的基石,群众认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公益林后续工作开展。要加大爱林护林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公益林区这一块,要通过开展护林培训、修建护林标牌、刷写护林标语、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进行深入宣传,要转变人民群众原有的旧的观念,对林业生态系统有一个全面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大家认识到生态林不是商品林、经济林,而是一种以林业生态保护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群体,它们是有价值的,是一种合力,是一种社会财富,是要让人民群众放眼长远,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共同参与保护而获取的大家能够共享的成果。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分清主次,即态度和行动是主,是大家首先在做到的,要有一种身处林区的主人翁精神,以身作则,时刻保持爱林护林的意识,对违反林区相关规定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经济补偿是次,它是国家对林农的经济补偿,同时也是对林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要求,通过有力的宣传,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成为一种潜在动力,而不是主要驱动力。

4.3拓宽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公益林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拓宽资金的投入渠道,不断增加投入保障资金。近年来,国家和省级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由试点到全面落实,极大地鼓舞了基层各森林资源管理单位及林农的信心,但补偿标准与实际需求差距仍然很大,应结合年度各项造林工程项目,鼓励个人、集体、企业等社会力量进行生态公益林改造,提高生态公益林的林分质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4更新模式,完善管理管护制度

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要在稳定生态公益林林木所有权基础上建立主体落实、监管到位、补偿合理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坚持公开、公正、规范操作原则,确保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享有平等管护收益权。管护模式要根据当地生态公益林资源状况和林农对山林的依赖程度,因地制宜,实行股份均山联户管护、责任承包专业管护、相对集中委托管护等管护模式。在落实管护主体基础上,林业管理部门认真履行监督管理和检查职责,县、乡、村要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按照签订的管护合同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哪个地块出了问题追究该地块人员责任,对不能及时发现破坏公益林或发现却故意隐瞒不报的护林员和监管员要给予相应处理,对盗砍滥伐破坏生态公益林不法分子给予严厉打击,有效促进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落实。

4.5转变经营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结合县域内公益林实际及林农需求,建议实行分区经营,对于洪河两岸及唐白河两岸核心区、七峰山森林公园、孤石滩水库周边生态极其脆弱的林地严格按照公益林禁伐协议规定杜绝一切采伐行为,对于禁伐区以外的公益林,在确保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由农业服务中心申报的方式进行有序的抚育采伐,允许发展林下经济,并针对林农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误区及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通过定期的科技培训,提高林农的科学经营水平,以更加合理地利用生态公益林丰富的林地、林木和景观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生态公益林经济效益,从而保障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海燕,张明铁.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及发展战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9(6).

[2]刘玉凡,王春轶,岳树民.关于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探讨[J].中国林业,1998(6):30.

[3]郑礼法.关于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1(10).

河道树木补偿标准篇5

关键词:新沂河;征地移民;分析;问题

        新沂河西起骆马湖嶂山闸,途经徐州、宿迁、连云港三市的新沂、宿豫、沭阳、灌南、灌云五县(市),与灌河会合并港入海,新沂河全长146公里,为沂沭泗地区洪水的两大入海通道之一,直接关系到沿河两岸及骆马湖周边地区800万亩耕地、570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陇海铁路、连云港市区的防洪安全,对江苏省淮北地区防洪保安、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连云港市新沂河整治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工程主要位于我市的灌南、灌云两县境内。

        一、工程征地移民概况

        (一)征地移民范围及主要实物量指标。 

        连云港市新沂河整治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全长为135.8公里,涉及灌南、灌云两个县及省属五图河农场、骆马湖水利管理局灌南河道管理局,共13个乡(镇)92个行政村,批复永久征用农村集体土地2.30万亩,国有土地2.87万亩,临时占地0.18万亩,拆迁房屋4.28万平方米,砍伐树木40.6万株。

        (二)征地移民生产生活安置。

        工程占压土地大部分在河道内,不涉及移民搬迁;大堤背水面的移民采取就地后靠分散安置的方案,原有宅基地不再补偿。

        对于工程影响到生产安置人口,实施时应妥善落实调剂耕地数量和来源,或根据当地的收入构成情况,多渠道、多方式安置移民。

        二、征地移民实际完成情况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新沂河整治工程实际永久征用农村集体土地22166.62亩,国有土地15993.62亩,临时占地1152.42亩,拆迁房屋33085.06平方米,砍伐树木40.51万株。

        三、管理模式

        连云港市新沂河征地移民安置工程由灌云县、灌南县具体负责实施,实行包干责任制,层层落实任务。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成立连云港市新沂河整治工程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征地拆迁移民安置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协调。灌南县和灌云县人民政府成立新沂河整治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办公室具体负责征地移民的实施工作。工程沿线各有关乡(镇)成立新沂河整治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领导小组,协助县新沂河整治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办公室做好本乡(镇)境内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工作。

        四、农村移民收入恢复情况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征地移民收入恢复状况调查是征迁移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调查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两种方法,以抽样调查方式进行,采用分类随机抽样等方法,对典型样本征地拆迁影响村、征地拆迁户、拆迁企事业单位进行定点跟踪调查。对征迁影响村征迁前后的收入及耕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征迁户的家庭人口、耕地、房屋以及征地移民征迁前后的家庭收入情况,通过了解这些相关指标,掌握工程影响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征迁影响户的生活收入恢复情况。

        (二)恢复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工程影响典型村征迁后人均耕地面积比都在90%以上,这说明此次工程征地对连云港市耕地影响程度很小,对其生产活动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很小的。而且征迁后涉及到的村、组最低人均耕地都大于0.8亩/人,符合我省苏南人均0.5亩苏北人均0.8亩的安置标准。居民征迁前后的人均纯收入比均大于1,人均纯收入比最高的达到了2.23,人均收入较征迁前增长了3700元。人均收入比最低的也达到了1.07,人均收入也有所增加。结合基层访谈情况,征迁户普遍反映此次征地对其生产生活影响不大,生活水平并没有因工程征地而受到多大影响。因为此次工程征地基本上都是河滩地,原本在他们收入中所占比例就很小。加之现在年轻人均外出务工或做其他事情,种地不再是主业,靠种地获得的收入在总收入中占的比重也很小。

        通过数据分析和调查访谈的结果,若不考虑物价等其他因素,该县移民影响村的居民收入已经得到了恢复并得到提高。

        五、征迁移民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一)征迁补偿标准偏低。新沂河整治工程从可研到最终批复,跨度很大,导致在同一区域内与其他工程(项目)的补偿标准不统一,而且国家水利工程项目往往比省水利工程项目、公路建设项目及其它地方项目补偿标准偏低,给征迁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二)补偿标准批复后应不再变动。新沂河整治工程因土地补偿标准由原来的10倍调增至16倍,使补偿标准中途发生变动。在征迁过程中因为补偿标准偏低,群众无法接受,导致部分群众产生不满情绪而发生纠纷,如果在中途调整群众往往认为是因一小部分人闹事而使标准调增,容易被那一小部分人唆使利用,使不明真象的群众认为跟着他闹事就有好处,致使前期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白白浪费,且容易让群众对征迁工作人员产生不信任心里。

河道树木补偿标准篇6

重点推进实现四个提升

据漯河市源汇区农林局局长李建波介绍,在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中,该区把“四个提升”作为重点全力突破。生态廊道建设提升工程:对区域内的南洛高速公路实施高标准绿化,两侧建设10行以上的常绿树与高大乔木,形成景观效果与防护功能齐备的绿化景观长廊。农田林网改扩建提升工程:依托该区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为粮食稳产、高产、粮食核心区建设构筑良好生态屏障。城乡绿化提升工程:以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标志,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区为载体,对新建社区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绿化美化,提高小城镇宜居度。新型农村社区绿化提升工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多品种结合,在社区周边按公园式建设模式,以园林、绿化、小杂果基地为内容,高标准建设了干河陈兼观光、休闲生态旅游等辅助功能的风景区。

得力举措确保圆满落实

为确保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目标圆满落实和“四个提升”工程的顺利推进,该区在保障措施上下力气。加强领导,强化氛围。成立了以徐汇川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胡斌任副组长、农林局局长李建波任办公室主任,以发改、财政、监察、审计、水利、土地、交通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工作。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台账,实行全过程监管,同时围绕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广播、电视等形式的宣传活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科学规划,加强指导。科学布局且细化廊道绿化、农田林网、社区绿化等重点工程的具置、任务和完成时限;因地制宜增加椿、楝、桐、槐、榆等乡土树种造林比例,鼓励发展园林绿化苗木基地,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林业专业合作社、技术协会,培养造就一支乡土技术拔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机制,明晰产权。坚持林木产权明晰化制度,不造无主林,不栽无主树。“万亩农田林网标准方”实行乡镇领导挂牌负责制,并以承包、拍卖方式明确经营,造林、管护、收益连体连责;明晰造林户与罩地户利益的补偿关系,指导造林户按协议收益适宜比例给予罩地户经济补偿,鼓励林地使用权的合法流转。多策并举,强化管护。落实林地占补平衡政策,建立完善占补新机制,严格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确保林地资源持续发展。实施生态廊道责任管理,逐步推进森林抚育,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整合资源,落实政策。按照“政府拿一点、社会出一点、群众投一点”原则,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增加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项目且整合项目资源,逐年增加对林业生态者建设的财政投入;贯彻国家信贷扶持政策,逐步扩大造林绿化信贷和联保贷款规模;落实造林绿化“谁栽谁有、联造共有”政策,鼓励个人投资造林。严格奖惩,强化责任。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造林大户给予表彰和奖励;严格要求各单位、各乡镇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主要工作目标。

全面参战谱写提升篇章

河道树木补偿标准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届五中全会为指针,以现代林业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和改善区人居环境为目的,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森林生态”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2013)》,围绕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实施工程造林,落实质量措施,抓好森林防火,坚持依法治林,创新造林机制,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实现我区林业跨越式发展,努力把区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的生态型经济强区。

二、目标任务

(一)完成水土保持林7000亩

作为市森林生态城建设风沙源治理重点区,年我区要栽植水保林7000亩,所植树木以本地适生树种为主,常青和落叶树种按6:4的比例配置。采取工程造林方案,由专业绿化队伍进行栽植,总体上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二季有果”的绿化目标。此项任务由镇负责完成。

(二)完成县乡通道绿化30公里

年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道路的绿化,所有镇、办事处的道路全部按每侧2行以上行道树的标准进行道路绿化。此项任务由镇、镇、办事处、路办事处、老鸦陈办事处和新城办事处负责完成。

(三)新建苗木花卉基地2000亩

要加大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力度,鼓励和引进一批育苗公司、龙头企业和育苗大户承包育苗,推广合同制育苗,同时有计划地抓好新树种、新技术的引进工作。此项任务由镇、镇、办事处、新城办事处和路办事处负责完成。

(四)按原规划完成防护林带建设任务

在完成河道治理后,按照市原设计规划完成防护林带的建设任务和部分地块的补植补造工作。此项任务由镇和路办事处负责完成。

(五)完善黄河大堤两侧防护林带

由于管理管护上的原因,黄河大堤两侧的防护防浪林带部分地块保存率较低。年各有关镇、办事处要切实引起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查缺补漏,全面完成林带补植补造工作。此项任务由镇、镇、办事处和新城办事处负责完成。

三、采取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造林绿化工作是一项政府工程、生态工程和一把手工程,要坚持和完善林业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各镇、办事处要对本辖区林业工作全面负责,行政正职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主要责任人。对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强调以成活成林为目的,全方位实行“三包”责任制,即包栽、包管护、包成活率达85%以上,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切实加强对造林绿化工作的检查督促,确保全年植树造林任务的高标准完成。

(二)搞好规划,提高质量

要围绕森林生态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结合实际,理清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绿化造林必须做到“四个严格、四个把关”,即做到严格按规划设计,严格按设计施工,严格按标准验收,严格按要求兑现政策;做到把好设计关,把好苗木关,把好栽植关,把好技术关。要加大科技投入,坚持科学造林,提高造林质量。不论是工程造林还是一般造林,都必须进行实地规划设计,做到图文表齐全,坚持先整地后栽植,积极推广栽前浸根和混交造林技术。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明确具体的造林标准、要求和任务,确保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

(三)突出重点,加快进度

水保林建设项目是省、市重点水保绿化工程,在做好修路、筑堤、打井、引水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绿化效果,保证年全部完成整体造林任务。林带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森林生态城建设重点,要力争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尽快完成绿化造林任务。在苗木基地建设工作中,各镇、办事处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动员群众及时做好腾地和育苗前的整地工作,帮助群众选择适销对路,经济价值高的品种作为育苗品种。同时,要切实加强黄河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黄河滩区湿地已列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年要积极配合市政府完成黄河湿地的定界立标和部分巡护网、给饲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林业、工商、土地、公安等职能部门要加强配合,加大对乱占滩区湿地和猎捕野生动物等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

(四)强化管理,落实政策

黄河大堤两侧防护防浪林带建成后,要进一步加强管护工作,提高林带成活率。市政府要对林带存活情况进行全面的复查,对保存率低的将停发占地补偿费。对于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苗木产业发展的意见》(郑政办〔〕74号)文件精神,实行市、区连补3年的优惠政策,即第一、第二年每年补助200元(其中市财政每年承担100元,区财政每年承担100元),第三年每亩补助100元(由市财政承担)。对于大堤外两侧各50米绿化带,林带林权归辖区镇、村所有,补偿政策将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市风沙源生态治理及山脉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的通知》(郑政文〔〕149号)执行,每亩每年450元,连补8年。

(五)加强管护,深化改革

“三分造、七分管”,管护工作对巩固造林成果至关重要。今冬明春,要在森林防火和抗旱保苗上下功夫。此外要加大造林机制的创新力度,继续深化和改革林权体制。大力推广大户、联产承包造林等经验作法,逐步完成林权证的发放工作,确保林地权、责、利清晰。对重点绿化工程提倡实行工程造林,严格检查验收标准,做到保栽、保活、保管理,提高造林质量。

河道树木补偿标准篇8

**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项目,是县委、县政府18年启动的第一批30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以XX为重点,集聚产业、文化、生态要素,打造集休闲垂钓、花海观赏、红枫长廊、水果采摘、精品民宿于一体的特色小镇项目。该项目位于XX乡枫林村,规划面积X个平方公里,核心区域1个平方公里,按旅游规划分成X个区,分别是“综合服务区、养生养老区、康体休闲区、文化创意区、农业休闲区、亲子拓展区”。

该项目自春节后开工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点领导高度重视,经常过问、经常调度,特别是罗书记每周都要调度一次,经常亲临现场办公,解决重要节点问题。体育局、城管局(园林路灯所)、旅游局、林业局、水利局等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截止目前,项目进展比较顺利,多次迎接上级部门、领导的调研参观,取得一定成效。

一、前期项目实施情况

1、垂钓基地建设。体育局、老年体协、钓协自去年底开始规划建设,共改造原有3口池塘,于今年3月底基本完成了两个竞技池、一个休闲池的建设。完成了经营管理招投标,目前已开始运营。

2、红枫长廊建设。自XX南出口到XX道路两侧,于今年3月底基本完成了以红枫为主的行道树种植,形成了红枫长廊。

3、XX南出口到XX的山体绿化。结合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自XX高速XX南出口到平江大桥、XX周边的山体,除岩石上无法栽种外,其余能种植的地方均种植了以杜英、枫树、杜鹃花等共几十万株的树木花草。

4、枫林花海建设。5月1日前,完成土地流转120余亩,种植了一串红、醉蝶花、波斯菊、向日葵、荷花、硫华菊等多个草花品种,形成了枫林花海,吸引了十多万游客到花海赏花度假旅游,社会效应巨大。

二、正在实施的项目情况

1、核心区域的改造提升。经过几轮的调整规划,目前已完成核心区域的地形整理,正在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现陆续种枫树、榕树、紫玉兰、雷竹等绿化树木。下一步将马上启动停车场、公共厕所、山体栈道等园建项目,已定于7月18日开标。

2、枫林河(渠道)及游步道建设。项目于5月份完成招投标,6月上旬签订施工合同后现已进场,变更设计(枫林段边坡取消,河底宽由4米变更为3米,整条线路多数竹林树木无法保留)后正在进行河道整理。

3、枫林花海游步道建设。规划方案已经出台,并与枫林河道两边游步道衔接,现在正在清理场地,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4、周边房屋立面整治。现已经正在进行当中,主要与XX房屋立面相统一。

5、坟墓搬迁工作。XX镇、开发区、农粮局、XX乡正在开展坟墓搬迁工作,从XX高速南出口到XX周边,应迁坟墓XXX穴,目前已签订协议XX穴,已搬迁XX穴,未签协议还有XX穴。其中开发区任务XX穴,已签协议XX协(搬迁X穴);XX镇任务XX穴,已签协议X穴(搬迁X穴);XX乡任务XX穴,已签协议XX穴(搬迁XX穴);农粮局XX穴,已签协议X;XX乡XX穴,已签协议X。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围绕“旅游点十月基本成型”的工作目标,时间很紧,只有2个半月的时间,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任务欠帐还很大,需要各单位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倒排工期,按照时间节点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省级4a乡村旅游点必备项目建设。根据旅游规划,确定申报4a乡村旅游点必需要建设的项目有17项(现仅完成花海1项),这些项目如果要做需要尽快落地,要明确由哪个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同时,由旅游局牵头开始着手准备申报省级4a乡村旅游点有关材料。

2、核心区域的相关项目建设要尽快启动实施。城管局对确定的实施项目落实施工红线,XX乡负责做好征地或土地流转工作,供电、移动、电信等部门负责做好杆线迁移工作。山体栈道建设涉及的坟墓(XX镇东街肖运生)搬迁要加快。

3、枫林河(渠道)整治及游步道建设。要尽量保留现有的树木生态,加快施工进度,首先完成花海范围的建设,做好与花海游步道的衔接工作。

4、项目建设用地、规划建设许可等手续办理问题。请国土、建设派专人负责,指导建设单位完善相关手续。用地要素保障方面,请国土部门拿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保项目建设用地,使被征地农民能够依法办理失地农民保险。规划建设许可方面,是不是一定需要,如果需要,请城建局指导好项目业主,完善报建手续。

5、精品民宿、参观节点打造问题。要围绕参观线路进行整治提升,包括道路提升、房屋整治、文化提升等等。精品民宿的打造也要确定模式,是纳入招商还是政府投入,确定模式再决定哪个部门来组织实施。

河道树木补偿标准篇9

乙方(承租方)

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甲方所属一块山场于年月日承包给本村村民梁华立经营,现甲方与梁华立经协商,同意解除甲方与梁华立订立的承包合同,并由甲方支付乙方承包期间收益以及其他损失共计18000元。由于该山场承包合同解除后,无本村村民继续租赁承包,甲方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同意解除甲方与梁华立签订的承包合同,并对外实行公开招租,乙方愿租赁承包该山场开展多种经营。为此,甲、乙双方就租赁承包山场(包括山林、山地、竹木、果木等,以下简称山场)事项,在平等、自愿、诚信、有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以下合同,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一、解除原承包合同

第一条:甲方与村民梁华立解除原承包山场合同,解除日期为_____年____月____日,原承包人梁华立对此山场不再享有任何权利。

第二条:甲方补偿原承包人梁华立与甲方解除合同前山场收益及其他损失共计人民币18000元,由乙方支付,山场收益由乙方享有。在甲方与原承包人梁华立签订解除承包协议书及甲、乙双方签订本租赁承包合同生效后,由乙方一次性付清给甲方。

二、租赁承包山场范围及年限

第三条:租赁承包范围:甲方出租的山场位于分水村河东村民组,东至陈埠古埂山头为界,南与河东村民组山场小路为界,西至河东村民组小河沟及道路为界,北至河东村民组山洼沟为界,总面积约为84亩,其中不可植被面积约14亩,实际可植被面积70亩。

第四条:租赁承包年限:租用期限为50年,租用时间自2019年10月1日至2061年10月1日止。承租期满后,乙方愿继续承包的,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租赁承包权。

三、租金标准与支付方式

第五条:租金标准:每亩每年租金为人民币玖拾元;扣除无植被面积后按柒拾亩计算,每年租金为人民币陆千叁佰元;五十年总租金为人民币叁拾壹万伍千元。

第六条:租金支付方式:乙方一年一给付,先租后付,每年10月1日前支付当年度租金给甲方。

四、双方权利责任及违约责任

第七条:甲方权利责任

1、甲方出租的山场,甲方保证不能有任何争议或权属不清,若因此发生纠纷,由甲方负责处理。

2、自本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甲方及其村民不得在该承租地范围内随意进山从事放牧、砍伐、采石、取砂、取土、修建、开荒、葬坟等行为以及阻碍乙方正常开发建设山场行为,造成损失的,甲方有责任配合乙方追究当事人赔偿经济损失。特殊情况甲方农户确实需要在该山场范围内葬坟的,在不影响乙方总体规化的前提下,必须征得乙方同意。具体事宜由葬坟户与乙方协商。

3、对于乙方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甲方应给予协助支持,并保有乙方对村内基础设施(水电路)的使用权。甲方应帮助协调与山场周边村民的关系,协助处置突发事件,为乙方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4、甲方应协助乙方办理林权等过户手续。

5、本合同不因甲方负责人、甲方的名称改变、甲方分离或甲方与他方合并等情况而变更终止。

第八条:乙方权利责任

1、在承租期限内,乙方对承租范围内的树木、竹木及其它附属物享有所有权,对荒山、坡地等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产品处分权和产品收益权,甲方不得干涉。乙方可在承租范围内兴建房屋及其它必要的生产经营设施。乙方开发利用租赁山场,不再向甲方及村民缴纳本合同约定租金之外的其他费用。

2、乙方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规划山场发展,爱护林木,保护生态。需采伐树木的,依法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甲方应配合乙方申请采伐许可,乙方应依法纳税。

3、乙方应将该林权等过户到自己名下,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费用。

4、该山场的现生态林补助资金除镇统筹款外,由甲乙双方各半分成。租用后,各级政府对本山场的荒山开发、植树造林等各种政策性补贴、项目资金补贴补偿等归乙方享有。

5、承租期限内,乙方有转租、转让、继承的权力。由此取得的全部收入归乙方享有,甲方不得对此主张任何权利。

第九条:违约责任:任何一方不得以其它理由违约,若造成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违约金与损失分别计算,并由违约方承担赔偿责任。如因违约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除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按总租金的金额支付外,违约方还要全额赔偿给对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若甲方违约,还应退还乙方已缴纳的全部租金。

五、其他事项

第十条:甲方出租给乙方的山场,乙方应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开发经营。合同期满后,依照政策规定,每亩保留必要的幼苗株数。

第十一条:在乙方承租期内,如遇国家开发、开矿或征地,征地补偿费归甲方所有,地上附属物、附作物补偿归乙方所有。

第十二条:该承租山场的具体面积待丈量后作为本协议的附件,以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为准。

第十三条: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并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四条:对本合同条款,甲方已召集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获得法定人数的村民代表通过并形成决议,甲方依照该决议与乙方签订本合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记录复印件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第十五条: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柯坦镇法律服务所一份,柯坦镇政府备案一份。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分水村委会主任(签字)

乙方:(签字)

河道树木补偿标准篇10

关键词:公益林管理;区划;公益

中图分类号:U4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就是根据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按照国家和各省(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文件、技术标准或森林分类区划工作方案而进行的认定过程。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公益林由各事权单位或个人负责保护和建设,科学经营管理,以求得最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公益林区划是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建立新型的林业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加快林业改革步伐,建立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一、生态公益林区划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对技术规定把握不严

技术人员由于对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等技术规定把握不严:一方面,生态区划超范围多划,如超越第一层山脊、超公路(铁路)两边范围、超河流两岸范围多划;另一方面,生态区位认定错误而多划,如将三级支流错误认定为二级支流,将不属于重点风景名胜和革命纪念地的森林划作特种用途林等。

1.2对生态脆弱性概念理解有偏差

生态脆弱性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敏感性、易变性,以及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的下降等方面。其产生原因与生态系统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生态系统受到的干扰有关。一般来说,生态脆弱区具有敏感性强、稳定性差;生态弹性小、抗干扰能力差;生态承载力低、环境容量小以及自然恢复能力差等特点。脆弱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稳定生态系统而言,脆弱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状态的能力较低,在同等干扰下,更容易偏离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向着生态恶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对脆弱生态系统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生态脆弱性评价是在区域尺度上,对生态系统的脆弱程度做出定量或者半定量的分析、描绘和鉴定。评价的对象为人类活动干扰或外界环境胁迫下的生态系统,评价内容是对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以及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和外界干扰可能的响应进行分析和预测。目前,我国的生态脆弱区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牧交错带、江河源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喀斯特岩溶区、干旱荒漠区和海岸带。

1.3有林地面积比例低,灌木林面积比例高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林相好的成、过熟林划为商品林,而将那些无明显经济效益的灌木林划为生态公益林,造成林分质量差,防护效果低。

1.4国家公益林比重偏高

在对生态公益林事权单位认定时,一些地方公路、中小型水库、二级支流以外本应属于地方公益林的,却划为国家公益林,致使国家公益林面积占当地公益林总面积90%以上。

1.5人为漏划

沿海或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人多地少,考虑到今后经济发展或基础建设需要,征占用公益林林地申报困难、手续麻烦、四项补偿费用高,或者担心公益林补偿标准低,因而区划的公益林面积少;另一方面,偏远贫困山区出于自身经济收入考虑,将河流沿岸林相好、蓄积量高或者公路两侧交通便利的林分划作商品林,以利于今后采伐利用,而将那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或低价值的林分区划为公益林。

二、对加强公益林区划管理的几点建议

2.1科学区划,规模适度

在区划时,首先将江河源头、水库周围、险坡地段、交通不便、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以及铁路、高速公路的森林区划为生态公益林;然后,根据各县林地面积、现有公益林面积、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及林农或林权单位的意愿等情况,将国省道两旁可视范围内村庄周围及后垅山、县城乡镇所在地周围的森林适度区划为公益林,形成森林环城、森林环路、森林包围村镇的格局,达到满目青山、一片绿意、环境优美的目的。在实施时,要宣传好生态公益林区划的重要性、宣传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要求、宣传好生态公益林给当地政府和林农带来的好处。在加强管理时,林权所有者在政府补助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自觉接受区划和管理好公益林,逐步在林农中形成保护公益林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公益林就是提高我们生活质量、保护公益林就是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局面。

2.2提高补助标准,强化经营管理

目前,林木销售利润上升,林地升值,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成本高,而国家和地方对公益林的补助标准又比较低,都是靠政府财政的补助,而那些森林生态效益直接受益的单位没有对公益林进行补偿。建议各级政府根据财政收入增幅的情况,提高对公益林的补助标准,力争5年内国家公益林补助达225~30元/hm2·a,地方公益林补助达150~22元/hm2·a。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由各级人大出台具体的办法,要求矿山、森林旅游、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电、供水等部门从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由政府统筹,用于公益林的保护建设及对公益林林权所有者的补偿。受利益的驱动和部分林农对公益林管理要求不明确,公益林管理难度较大。各级公益林管理部门应配备足够的专职人员,加强上报材料的档案管理,完善区划管理文件,将设计文件、批准文件、资金下拨材料规范整理、认真归档,做到图、表、机、证、卡等与实地一致。同时,尽快建立公益林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公益林的动态管理,各级财政预算生态公益林监测经费,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监测,重点监测林分内树种、蓄积、林相、植被等的变化情况,研究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优化环境的功能。每年对公益林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基层林业工作站自查,县级核查,省市复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公益林不破坏、稳得住、生态效益高。

2.3整合重点工程项目,改善公益林树种结构

目前,各地生态公益林内的林相、树种、树龄千差万别,有的是阔叶林,有的是松树,有的是火烧迹地、采伐迹地。有的生态公益林很难发挥生态防护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将林业重点工程的长防林、退耕还林项目安排一部分到公益林内实施,通过抚育斩杂、补植优良阔叶树,使针叶林为主变为阔叶林为主,单层林变为复层林,改善公益林树种结构,逐步培育成以阔叶树种为主的复层林,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生态效益。这样既增加了部分林权所有者的收入,又很好地促进了公益林的建设和发展。

2.4尽快出台公益林采伐管理制度,依法管理公益林

对公益林内的过熟林,病虫害木、火烧木以及其它自然灾害(风、雪、水灾等)后受损的林木,经县级公益林管理机构批准同意后可以采伐;为了提高林农的收入,对林相整齐的人工林,在不影响生态效益的前提下,经县、市级公益林管理机构批准同意后可以间伐或小片皆伐;对林相整齐的天然林,在不影响生态效益的前提下,经县、市、省级公益林管理机构批准同意后可以安排采伐强度在30%以下的择伐;对坡度35°以上、乔木的郁闭度0.75以下、天然阔叶林、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特种用途林则实行全封山,禁止所有性质的采伐。每次采伐,都应该严格做到伐前核实、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然后全部补植阔叶林,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

结语

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是林业分类经营的首要基础工作,是国家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依据,也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量大、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因此,必须深入细致地认真做好各项区划界定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