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6:17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篇1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教师素养课程设置

语文教育自语言文字产生以来便息息相传,绵延至今。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融历史、哲学、政治、自然、地理等教育于一身,即所谓的“大语文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其理解的深入,它们逐步从大语文教育中分离出来,语文教育的内涵被分化为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等诸多元素。语文的这些基本元素,构成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师的培养也便由此展开。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现状

近代以来,教育开始走上了科学化道路。遵循着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特点,创立了新的学制系统。这种学制体系将语文课程的教学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针对三个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和内容的侧重,国家教育部也形成相应的教师教育培养规格。小学教师由中等师范院校培养,且不分科,小学教师各科可兼而授之。初中语文教师由师范专科学校来培养,高中语文教师由大学本科院校来培养。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存在明显的学力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差异。其中小学语文教师学历水平最低,只要具备初中文化水平再加以师范教育的培养即可。高中语文教师要求较高,除具备专业教学知识,还需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这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培养规格的一个初步界定,其差异显而易见。首先,师范院校设有“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专门培养中学语文教师,而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只纳入到小学教育专业之中,未做明确的文理分科。其次,进行语文教育研究的教育家们关注更多的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法的研究也大多侧重于中学语文领域,甚至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所攻读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也主要是研究中学语文,而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甚为忽视。这不得不令人思考:因为它是“小儿科”,小学语文教育就不重要了吗?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它和中学语文教育有何区别?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这些都是近些年来不得不引人深思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小学教育专业师范教育正在逐渐发生变革。1998年由南京师范大学首创,在师范教育中开设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师培养开始高等教育化,“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不同于中师、大专,它强调学术性,体现综合性,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1]小学语文教师的质量和规格也水涨船高,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当然,小学教育专业尚处于探索阶段,课程结构仍存在诸多不合理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师范生以及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非完善性,而师范教育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关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课程设置。

二、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差别

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学科被划分为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两个阶段。它们作为语文教育的两个分支体系,延续语文教学的整体,但在教育对象和内容方面各有侧重。但无论是小学语文教育还是初中语文教育它们应处在同等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和初中语文教师地位平等,学历水平相当,不应在师范教师教育上存在档次差别,只应是培养规格的不同。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不同素养,其落脚点在学生。学生的年龄结构层次差异,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都将成为影响语文教师教育的重要因素。以下我们通过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对比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问题。

小学语文教育和中学语文教育的区别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谈。就横向而言,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教育对象。虽同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但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6至12岁的儿童,他们正处在启智时期,几乎没有知识基础,思想、个性的形成尚处待塑阶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比较低,更多地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除具备一定的语文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还要具备更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中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12至18岁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个体发展的成熟期,身心发展已经具有很多成熟期的特点。他们能够学习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理论问题,但自我监控能力不足,看问题还很不全面、深刻。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把握教育教学技能,在语文学科知识方面要求更专、更强。

就纵向来说,中小学语文教师所授课程内容深浅有别。小学语文教师由于教授对象是初入学堂的儿童,头脑中只有零星片断的知识,系统的语言文字知识近乎于零。这就要求对学生的教学需从最基本的字、词开始,教会学生识字、认字,读写、表达。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不高,接受中师、师专教育的教师足矣。而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接受了系统的小学教育后的青少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句、篇等知识储备,需要的是更深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这一阶段的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对“语文”的要求更高,相应对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就更高。

三、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及课程设置方向

不论是寻着中国教育发展脉络追寻,还是站在新时代的浪尖,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都不难看出,语文教育的深层次内涵体现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从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地位及与中学语文教育的比较中,可以明晰地看出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的侧重点:现代教育理念,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监控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等。

1.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教师要求虽各不相同,但都必须是高素质的,“高素质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知识结构”[2]。小学语文教师要达到高素质要求,首先在学历层次上需升格到本科,其次小学教育师范院校必须按小学课程门类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学科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到学术性和师范性并重。所以一位能胜任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师需从以下几方面来定位:

⑴小学语文教师培养首先要定位于“教师”这一职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其教育性上,是教师这一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特征。要从事育人工作就必须具备相当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包括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与管理,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的组织设计与评价,教育统计与测量等,使小学语文教师懂得教育的科学与规律,形成教育理念,掌握教育艺术与技巧,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⑵小学语文教师培养还应定位于“语文”学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虽还没有专门设科,仅纳入整个小学教育专业之中,但采用“综合培养,分科(向)发展”的培养模式,其专业性仍有所体现。尤其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语文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生活。这就对师范生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师范生对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原则和内容非常熟悉,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掌握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具备厚重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⑶小学语文教师培养要体现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师范生要懂得将教育理论、语文学科知识运用于具体教育学生的教学实践中,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股无形力量。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掌握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课堂管理知识,学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具备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要能紧密联系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密切关注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成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具有实践智慧的问题解决者。这些可通过设置教育见习,教学实习等课程来培养。

2.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应突出“双专业”的特点。现在正在倡导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其发展方向强调教师教育“双专业”的特点。所谓双专业,“一是学科专业水平的专业化问题,是‘教什么’的问题,指承担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准。二是教育专业化问题,就是‘怎么教育,怎么教’问题,指承担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为人师表的道德品质等”[3]。

学科专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所教课程的学科知识。教“语文”这门课程,就要具备专业的“语文”学科知识,即语言、文字、文学等知识。但是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在学科知识专业化方面的要求不同。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要求标准、正确、宽泛,但不一定深透。如汉语拼音知识,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熟悉声母、韵母的区别,懂得拼音组合规则,能发音清楚,书写正确。因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这些知识直接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所以其学科专业化的体现是建立在语文知识基础上的正确性、规范性。在课程设置上就要培养小学语文教师朗读的能力、书写的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的标准和规范的考核。

对于教育专业化问题,这是小学教育专业升本的前提。几十年的中师教育无法胜任小学教师的培养,也便是在教育专业化方面的力量不足。作为一名合格小学语文教师,除具备相应的语文学科知识外,还必须对教育理论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懂得教育教学一般规律,有着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历练好教师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学会多学科的综合,将自然、音乐、美术等知识作为教学艺术手段,推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3.小学语文教师培养要注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新教育观念下的教师教育强调学科性与教育性,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专业知识技能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统一,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的整合”[4]。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更具科学化,因为小学语文教育并不是浅显的语文知识教学,而是更高层次的教育科学与艺术。

小学教育就所教知识本身而言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这些知识传授给接受能力还比较低的学生,如何对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有效的指导,如何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某种程度而言,小学语文教育不是困于没有知识可教,而是困于不知如何教。而“如何教”的问题便成为更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高层次的问题。高素质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小学语文教学固然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将所理解的这些人文内涵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所具备的教育教学技巧。那么,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就必须在教育专业上下工夫,使教师具有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教育艺术理念,将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其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以及教师的人格修养,作为教师教育的重点。

无论是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还是从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要求的层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师课程设置,我们都要把握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教育科学的特点,注重“双专业”的培养,突显“教育专业”的特色。

参考文献

[1][2]申继亮,李琼.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状况看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篇2

一、小学语文教师高素质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要达到高素质要求,首先在学历层次上需升格到本科,其次小学教育师范院校必须按小学课程门类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学科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到学术性和师范性并重,所以一位能胜任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师需从以下几方面来定位。

1.小学语文教师培养首先要定位于“教师”这一职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其教育性上,是教师这一职业区别于其它职业的本质特征。要从事育人工作就必须具备相当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包括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与管理、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的组织设计与评价、教育统计与测量等,使小学语文教师懂得教育的科学与规律,形成教育理念,掌握教育艺术与技巧,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2.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还应定位于“语文”学科。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虽还没有专门设科,仅纳入整个小学教育专业之中,但采用综合培养,分科(向)发展的培养模式,其专业性仍有所体现。尤其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课,语文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生活。这就对师范生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师范生对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原则和内容非常熟悉,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掌握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具备厚重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3.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培养要体现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也就是说师范生要懂得将教育理论,语文学科知识运用于具体教育学生的教学实践中,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股无形力量。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掌握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课堂管理知识,学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具备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要能紧密联系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密切关注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成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具有实践智慧的问题解决者。这些可通过设置教育见习,教学实习等课程来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应突出“双专业”的特点

现在正在倡导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其发展方向强调教师教育“双专业”的特点。所谓“双专业”,一是学科专业水平的专业化问题,是“教什么”的问题,指承担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准。二是教育专业化问题,就是“怎么教育,怎么教”问题,指承担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为人师表的道德品质等”,对教育理论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懂得教育教学一般规律,有着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历练好教师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学会多学科的综合,将自然、音乐、美术等知识作为教学艺术手段,推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学科专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所教课程的学科知识。教“语文”这门课程,就要具备专业的“语文”学科知识,即语言、文字、文学等知识。但是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在学科知识专业化方面的要求不同,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要求标准、正确、宽泛,但不一定深透。如汉语拼音知识,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熟悉声母、韵母的区别,懂得拼音组合规则,能发音清楚,书写正确。因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这些知识直接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所以其学科专业化的体现是建立在语文知识基础上的正确性、规范性。在课程设置上就要培养小学语文教师朗读的能力、书写的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的标准和规范的考核。对于教育专业化问题,这是小学教育专业升本的前提。几十年的中师教育无法胜任小学教师的培养,也便是在教育专业化方面的力量不足。作为一名合格小学语文教师,除具备相应的语文学科知识外,还必须对教育理论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懂得教育教学一般规律,有着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历练好教师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学会多学科的综合,将自然、音乐、美术等知识作为教学艺术手段,推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小学语文教师培养更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6.012

1小学体育基础知识教材的分析

1.1体育基础知识教材的意义和教学任务

小学体育基础知识教材包含了很多体育知识,比如一些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体育锻炼需要注意的卫生保健常识、体育锻炼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等等。教材上的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给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指明方向,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帮学生养成爱好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基础知识教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小学生通过对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并且能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保护好自己。最终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让小学生能够从小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1.2体育基础知识教材的特点

1.2.1教材上理论性的基础知识与体育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连的。体育学科的教学重点毕竟是通过动态的体育锻炼项目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体育教学的重点还是在体育项目上,但是学生在做这些体育项目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它的意义、操作标准等等体育知识。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加深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而这些知识学生需要从体育基础知识教材上得知。

1.2.2教材上的体育锻炼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体育锻炼的效果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与努力才能显现,想要让每个小学生都有比较好的身体素质仅仅依靠短短的几十分钟体育课时间还远远不够。体育基础知识教材上还有很多内容是教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利用好哪些身边的条件来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就可以把体育锻炼意识渗入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加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

1.2.3教材上的体育基础知识还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生活常识。小学体育基础知识教材的内容不仅局限在教小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也包含了一些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生理知识、卫生保健知识、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需要知道的基本常识,小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也会用得到。

2体育基础知识教材的分类

2.1生理知识类

体育锻炼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体育基础知识教材中的生理知识可以让小学生简单了解一下人体的结构与身体生长发育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小学生学习这些生理知识可以使他们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2.2卫生保健知识类

这类知识的学习是让小学生了解一些个人生活卫生、公共卫生与体育锻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保健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

2.3体育锻炼相关的知识

这部分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这里的内容包括了小学生可以参加的体育项目、锻炼小学生身体健康的方法与教育手段等等。

3小学体育基础知识教材的教学方法

3.1室内理论课教学方法

3.1.1多媒体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最适合用来代替传统的讲授法来给学生们传授理论基础知识。使用方法就是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图片、短片等更直观生动的方式来给学生们展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当教师在给学生讲人体结构的时候,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张人体结构图,图上标注着人体的各个部位名称等。教师根据这张人体图来跟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就不会让学生感觉非常枯燥乏味了。

3.1.2情景教学法

这种方法用在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讲解效果会非常好。使用过程是给学生创设一个现实场景,之后教学生应该怎么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比如,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模拟在体育锻炼中受伤的情景,看其他学生如何对这位学生的伤情进行及时处理。第三,问答教学法。这种方法教师可以用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3.2在室外进行技能练习的同时渗透体育基础知识学习

在学习运动技能过程中,针对不同教材内容承载的体育基础知识,将其渗透出来作用于学习过程之中,对运动技能学习是一种促进。教师要深刻的挖掘教材,并且在课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经验的基础进行素材化的处理,分析确定渗透的内容,预设渗透的时机,设计渗透的技术。例如:小学学习后滚翻。通过分析确定学习该教材需要渗透的保健知识技能是在学习滚翻类项目时热身活动要突出颈部活动,学习要循序渐进,保护帮助要顺势给力,给力要适度,要引导学生懂得当生理变化时心理也要进行适应性的变化,在生活中当因外力向后倒时,要屈体团身下颌收紧保护头,连续滚翻次数不宜过多,要有变化调整。渗透要随运动技能形成,合理地分配在每一课次的学习中;预设渗透的时机是准备活动渗透“突出颈部活动”并传授方法。滚动练习时渗透“屈体团身下颌收紧保护头”。刚开始练习时渗透“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完成,要引导学生懂得当生理变化时心理也要进行适应性的变化”。保护帮助练习时渗透“保护帮助要顺势给力,给力要适度”。

4改革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把技能考核和体育基础知识考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我国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通常都是强调技能考核成绩,再参考学生在平时体育教学中的表现情况,这样的评价体系并不全面。应把体育基础知识作为体育考试内容之一,这样既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也可反过来促进学生投入更大的热情学习。只有把技能、理论、平时表现结合起来的评价体系才能完整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5总结

社会在呼唤终身体育,学校在奠基终身体育,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终身体育。终身体育需要运动技能,也需体育基础知识的保驾护航。所以在体育课中既要技能练习,也要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爱锻炼,会锻炼,终生锻炼。

参考文献:

[1]杨洪霞.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作用与组织原则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3(06).

[2]黄晓丽.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苏静."变"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4]宋昔峰.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小学体育室内课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9).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篇4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教育;应用研究

引言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小学教师要注重游戏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将学习的基础知识点改变简单的小游戏来辅助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为小学生成长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意识

当前,大部分的小学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接触的外界事物比较少,思想发展不成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所以,老师充分利用教育游戏这种方法,巧妙的设置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小学生的思想发展,帮助小学生形成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利用教学游戏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生活中的事物,提高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判断事物的能力,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听课注意力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堂知识灌输为主,课堂模式单一,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课堂上的听课注意力很难集中,从而降低了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教育游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小学生爱玩游戏的心理,老师将教学知识点融入游戏中去,让小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去,高度集中小学生的课堂听课注意力。因此,教育游戏与课堂知识的有效结合,将小学生做游戏的过程转化为课堂知识学习的过程,提高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增强小学生对小学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能力较弱,对于各种新鲜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的理解较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进程。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集中小学生的课堂听课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小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渗透。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可以丰富小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知识注入了新的活力,将较难的知识点简单化、形象化,降低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对小学课堂教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方法

(一)增加教师与小学生的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要想课堂教育游戏顺利进行,首先就是要增加教师与小学生的互动交流,提升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好感度,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如果小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不好的化,就会降低对教育游戏的配合度,使课堂教育活动很难顺利进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2]。因此,老师要在学生面前表现的亲切一点,与小学生平等交流,引导小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提高课堂教育游戏的质量。

(二)老师对小游戏的设置要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兴趣

教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将小学课堂教学知识点与游戏相结合,丰富课堂模式,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去,丰富小学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如果小学教师对游戏的设置过于繁琐或者是缺乏娱乐性,让小学生感觉到乏味,那么小学生的游戏积极性就会降低,不利于小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小学教师在游戏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知识,将二者合理的相结合,同时对于游戏的设置也要简单化,重视游戏设置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升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课堂之间的游戏设置要有关联

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跨越能力较差,想法单一,对于问题的思考连贯性也比较弱,所以小学教师在课堂之间的教育游戏设置要紧密,跨度不能太大,降低小学生的理解难度。小学教师要充分了解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教育游戏的设置要有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可以通过教育游戏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内容,同时开可以展开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将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并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育游戏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小学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3]。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游戏中可以很好的增强游戏氛围,提高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教育小视频,让小学生根据视频模仿游戏;播放相关情境图片作为小学生的游戏背景,增加画面感;或者是播放相关音乐,营造教育游戏的欢快氛围等等。

总结

总而言之,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小学的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的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促进小学生生的全面将康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教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教育游戏的趣味性和关联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育游戏氛围;同时还要增加与小学生的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晴晴.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篇5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o世纪8o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学习思潮。这一倡导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让学习者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者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的理论,已经成为西方主流性学习流派。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当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要改变过去长期存在的被动灌输的培训方式,切实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与他们周围实际的联系,引导他们利用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地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能动的知识建构活动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解释。这种解释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学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不是由教师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的。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生不是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他是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个体,他要对教师和周围环境所传递的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反应,并把它们纳入自身原有的认知系统,以便更好地完成当前的认知任务。因此,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活动不是简单地在刺激和反应间形成联系,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知识建构活动,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寻找所要认识事物的结构,并把它们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既然知识只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解释,是对事物某一个方面的认识,因此教师将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权威,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经验的渠道更加广泛,而不再局限于教师和教科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流将会使学生获得范围更加广泛的知识,受到多方面的启迪与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因此,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活动既然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活动中不断地扩充知识、发展智力,形成主动求知的技能、态度和习惯。

2,课程是学习者原有经验的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学生的原有经验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者不仅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对象,而且还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在进学校前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生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在进学校前所获得的这些知识是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的重要基础。学生在学校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而是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探究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并使其纳入个体原有知识经验的结构体系中去。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课程,不仅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体系,同时还包括着学习者如何获取文化知识的过程。所以,教育工作者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获取结果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在活动和交往中探究新知识,促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生的知识一般可以分成结构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学生的学习是积累性的,学生不是凭空进行知识建构的,而是在原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的。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者极力主张改革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切实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周围实际的联系,尽量体现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多样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在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参与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建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和顾问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知识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对事物较为可靠的的一种解释,这种解释具有强烈的时效性,会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革。建构主义者还强调,知识在学生没有学习以前或者没有了解它的意义以前,对学生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意义并非独立于主体而存在,而是源于主体的建构,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存在差异,每个人的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不同,参与知识建构的环境和方式也不一样,因而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差异很大。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他们都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都有值得赞赏的一面,但也有一些不足或缺陷。因此,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授知识技能的活动,而是学习者与他人的互动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的活动与交往,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学会交往与合作。

建构主义者还主张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充分相信学生,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强行灌输给学生。要放下架子,主动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提出积极问题的思路或建议,但这种建议要尽可能地不断减少,并应尽早过渡到学生独立地探究学习。因此,建构主义者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往与互动,主张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学习。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是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决定因素,但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极力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具体实际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要为学生的学习提出一些线索或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但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并不是要代替学生的学习,而且这种帮助不能过多,并要逐步地减少,最终过渡到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

4.学生是学校课程与教学的中心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课程与教学是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途径,但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发展变化的人和具体的人,仅仅考虑社会的需求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是不可能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因此,建构主义者反复强调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要尽可能地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把学生作为课程与教学的中心。建构主义者反复强调学校课程与教学不能过于考虑社会的需求,要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要把学生作为学校课程与教学的中心,给学生课程与教学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性关怀,引导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1。要根据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需要和中小

学教师的实际确定继续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是师范院校本科生课程内容的翻版和修补,偏重于让在职的中小学教师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材教法方面的知识技能,但很少考虑到我国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需要和中小学教师的实际。结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严重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小学教师的具体需求,使得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内容缺乏兴趣,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因此,我国教师教育机构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要加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改革的步伐。要按照信息技术时代对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和中小学教师的具体需求来确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删除传统陈旧落后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与他们生活实际的联系,切实体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多样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调动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主动性,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

2.要大力改革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引导中小学教师在活动与交往中主动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没有注意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精神,过于偏重让中小学教师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技能,忽视了中小学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养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要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要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传统继续教育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要真正地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就要把他们从被动地听课中解放出来,实行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活动与交往中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反思学习,使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情感、技能、习惯。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也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具体到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来说,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更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呢?对此,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一年级数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根据一年级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从教材内容入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教育。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数学教材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只要稍加运用就可以诱发、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保护环境,争做好事等。使他们健康成长。

例如:一年级下学期教学生认识人民币,我就随堂设计了“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哪些知识”的教学内容,虽然不多,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认知教学与思想教育渗透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一元、十元、百元等人民币的币面图案,运用上面印的伟大领袖、雄伟长城、秀丽的河山等,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从小养成爱惜人民币,不乱花钱的良好习惯。再如平时的课堂应用题,我就注意在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如题目:一年级(6)班同学做好事,3个同学做了18件好事,小明做了5件,小兰做了6件,小龙做了几件?这样的训练,在分析题目内容时,就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争做好事的品质。

(二)、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数学是用数据来说明问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中包含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统计材料,只要努力钻研,就能利用这些材料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可以告诉学生,10月1日是祖国的生日,8月1日是建军节,7月1日是党的生日等。教学“认识方位”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指南针就是古人运用智慧发明的用来指引方向的工具。教学“认识钟表”时结合“时针、分针、秒针”的转动教育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教材中的应用题更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材料:如爱劳动、学雷锋做好事、节约用水、粮食增产等许多具体事例的数据资料都能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通过这样知情结合的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同学们深深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树立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气争光的志向。

(三)、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和与差、进位与退位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小学数学教材中基本概念中有许多对立的概念。如加与减,大与小,相等与不相等,正比例与反比例等等。这些概念的特性如同任何事物的矛盾特性一样,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教学时充分运用这种特性,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对立统一观点的渗透。

(四)、培养其他一些优良品质。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对学生进行检查评定,适当地表扬或者批评,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书写工整、学习有计划、做事有条理的良好作风,肯动脑筋、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在做作业或课堂回答问题时可以组成学习小组,相互竞赛。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此外,还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可能同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的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例如,反映环境保护(如保护益鸟、青蛙)、进行卫生健康教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等内容。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思想品德德育的策略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紧密结合数材,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知情教育相统一。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和谐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因材施教,利用各种形式完成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数“8”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8”表示,就可以了。至于数字如何产生与劳动中的,“8”为什么写成葫芦一样,以及民间为什么喜欢把“8”读作“发”就不需过多讲解了。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在课堂教学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情景:拿出一个闹钟,钟面调到早上8点,告诉学生小闹钟的主人小明这时才起床,然后问他上学会迟到吗?他应该几点起床呀?同学们踊跃发言,不仅达到了知识目标,也无形中教育了小朋友要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知情统一。

(二)、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做事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动手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适时加以表扬,比如贴小红花,班级荣誉栏加星,口头表扬,争当小组长、小老师等。

(三)、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从生活以验和以有的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师可以经常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目材料,把它们编成应用题。例如,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长江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京沪高铁的速度、“神七”成功发射这些数据,黄山和五岳,北斗七星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熟悉的人或事自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或数学知识竞赛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些真实的材料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又如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教学时,模拟设计“我帮爸妈买东西”商店购物活动,通过学生估算、购买牙膏、饮料、文具和书籍等日常物品,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交往的能力。课内外结合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学习的潜力,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意志、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注意教师的自身示范作用。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陶行知说:“学高为师,德正为范。”老师在孩子的眼中就是人生的榜样,特别是小学生对老师非常信任尊重,与信任家长相比,他们往往更信任老师。所以,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例如,要培养学生书写工整和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榜样,在板书汉字、数字、符号和画图时要认真、书写整齐,批改作业要做到细致、及时,不要只布置不批改或者总是由学生相互随意批改。老师要求学生着装整洁,语言文明,老师自己一定要先做到仪表端庄,谈吐文雅,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教育学生有礼貌,那么学生放学给老师再见或早上到校问候老师好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微笑应答。在教学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点滴的进步。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帮助,要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避免用训斥的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如果说数学教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深厚土壤,那么德育教学就是润物无声的春雨。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效果,逐渐形成优良品质,这对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时刻都渗透着德育教学,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他们如何做事和做人。

参考文献:

1.柳艺萍;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实效[J];吉林教育;2011年22期

2.李红燕;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06期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篇7

小学英语教师首先是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普通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情意几方面素质。因而,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养、教育能力素养、身心健康素质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结构。此外,小学英语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由于小学阶段英语教育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指从事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素养的总和。本文所探讨的专业素质主要指英语专业知识、英语教学相关的理论素养、英语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四个要素。

一、英语专业知识

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是构成教师向学生“授业”的基本内容。英语是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对于从事未来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掌握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适应未来英语教学的保障。尽管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是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很难胜任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英语专业知识一般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一定的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牢固的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的知识以及本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价值观念等领域的文化知识。掌握这些专业知识是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的专业素养。

系统而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言语技能是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质。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文化修养几方面。良好的言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听、说、读、写等教学理论与技巧,应该具有如何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具备上好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的良好的专业授课技巧等。此外,他们对语言测试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也应有所了解。国家教育部门规定,小学教师应达到大学专科水平,那么,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就应该达到英语专业大学专科水平。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较为系统和扎实的现代英语语言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只有达到这样的专业水平,才能全面地掌握教材,才能解答学生提出的与课内外知识有关的问题。总之,学习外语学科的语言知识、基本技能及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加强自己所教语言材料的储备能力对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理论素养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涉及到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就理论素养而言,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现代外语学习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育心理学、课程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1.外语学习理论。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英语测试、英语教育史、英语教学法等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知识有助于小学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规律及科学的教学测试评价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必备知识。不掌握现代语言学习理论,就不能使自己在现代教育系统中自觉、准确地定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外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外语教学史上有多种外语教学流派,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暗示法、沉默法等等。这些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小学英语教师应了解不同教学法的历史和体系的特点,汲取长处,掌握外语教学中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知识和教学技能,改进课堂教学。

2.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具有科学性,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素质教育更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的指导。21世纪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小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外语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遵循教育规律,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儿童学习外语的心理特征,如儿童的记忆、观察、思维和兴趣、习惯、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现代化的新成果,如课程、教育测验与评价、教育研究方法等,特别对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对儿童发展的内涵和特点、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有清晰的了解。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把教育科学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自己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使教育科学理论真正发挥作用。此外,教师还必须懂得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外语学习心理。少年儿童学习外语具有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等特点,这正是儿童学好英语的优势所在。但是他们注意力不易长期集中,不喜欢单词的重复和机械的训练。如果让他们背记语音和语法规则,理解复杂的语言知识,就忽略了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所以,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规律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师要重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根据小学生动机和兴趣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和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根据小学生观察的特点和思维的规律安排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设计恰当的真实语言情景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根据小学生的记忆规律和遗忘规律布置作业,组织复习;发挥小学生的年龄优势,在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训练中侧重听说;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生理特征和认知过程,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教学是-F]艺术,高超的教学艺术应该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智能发展和英语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努力提高外语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所以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小学外语教师也是十分重要的。

3.课程理论知识。了解课程方面知识是未来小学英语教师必备的素养。在新一轮课程改中,小学英语教师首先应当明白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小学课程是基础中的基础,身心各方面都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儿童远远没有定型。在小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和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结合起来,特别是在目前小学阶段的活动课程中,能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自主性探索活动,丰富他们的亲身经验,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态度、情感,使得英语课程对小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能够实现。小学英语教师要具有课程方面的知识。以往教材的编写、审定与一线教师没有多大关系。教师就是一丝不苟地把课程知识系统地教给学生,以应对各种考试或检查,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问题,而不是课程设计的问题,充当的是一个课程执行者的角色,而不是参与者的角色,课程理论知识比较少且浅。而本次课程改革以及(标准》提出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的目标,要求教师至少理解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课程结构等理论知识和观点;应该懂得课程设计、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对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有深刻的了解,对课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教学大纲设计原理,以及对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都应该具有相当的认识。能够清晰地解读

三、教学能力

教学技能是评价教师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师如何教的技能,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师对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实施、课堂教学组织和在课内外充分展示英语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

儿童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班级特点、学生年龄与语言水平的制约,教师不仅要始终明白一节课的要求,并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帮助自己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当然,由于英语是中国学生的外国语,要使学生明白做什么和如何做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第一步,教师的课堂指令不清楚而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将使英语教学变成空谈。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要求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于较为复杂的活动,教师除了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讲解外,还要做示范动作或通过歌唱、表演、画简笔画等等更为直观的手段来帮助教学,更好地完成目标。根据《标准》的精神,小学英语教师还要能自觉地利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来指导英语教学;对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意和语用方面的知识,不仅要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语言教学的人文性。除了知道如何教以外,更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教的目的。所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知识。尤其是儿童心理学知识对小学英语教师特别重要。英语教师应当研究和掌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原则,熟悉教学组织的步骤和措施,把英语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理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英语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

艺术、文体技能、绘画、书法、唱歌、指挥、编导等艺术表能力能使小学英语教师有效地组织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要求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学会演唱15—4o首英语歌曲,说、演英语歌谣15—4o首,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也就是说,乐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被《标准》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使英语教学寓教于乐,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听、说、读、写的技能外,自身的艺术、文体素质也是他们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无论课内课外,小学生喜欢玩游戏,游戏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也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竞争与失败。英语教师要能组织并带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英语,游戏结束了,英语也学会了表演是小学生施展才能、彰显个性的好机会,具有表演才能的教师能很好地带领学生把课文内容排成剧本进行表演;音乐和节奏也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唱歌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活动之一,美妙动听的英语歌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和参与欲;朗朗上口的英语小歌谣,利于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节奏感与语感,巩固与扩大英语词汇;绘画,特别是简笔画,在小学英语教师英语教学中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根据小生年龄征,他们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明显,简笔画能生动、形象地把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时是口头难以表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快乐地接受并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总而言之,

四、教研能力

由于教育活动是极具个性的实践活动,所以,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的关键。缺乏科研指导的教育只是一种工匠式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教育。小学英语教师的教研能力是指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收集到的小学英语教育事实材料,依据一定的理论,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研究,从而解决存在的问题,揭示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研究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探索精神。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新问题,特别是《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因而,小学教师要具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对教纲、教材、教法、课程设置等进行研究实践。小学英语教师要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的知识,学会观察,具有创造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英语标准和教材的分析能力、教学法乃至语言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方法技巧的研究能力、小学生语言学习心理研究能力、教育调查与教学评价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能力、教学行动研究(反思)的能力以及课题研究能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等。

以上所讨论的是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四项专业素质,同时也是我们培养小教英语专业学生的目标。总之,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小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言学习理论的知识,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唱、玩、画、演的教学技能,具有良好的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具有能够开展多种语言实践活动的较强的基本教学技能等专业索质对一名小教英语专业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要能够具有利用和开发教育资源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多样的语言实践机会;同时具有善于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面向社会的适应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3]Sarahphillips.少年儿童英语教学(Younglearners)(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课题组.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课堂教学观摩分析报告(下)[J].中小学外语教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出路

在研究小学教育专业定位过程中,要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等的特点进行分析,在不同阶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这是与学生的年龄使有相关性的,只有深刻了解了学生的性格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定位。现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设置不断增加,有过高等教育的小学教师队伍不断地扩大,小学教育的专业建设、人才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设置已将有了清晰的框架。小学教育的关注度在不断升高,小学教育专业仍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融入进来。

一.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定位分析

1.小学教师素质修养的能力的定位。许多老师觉得小学生不容易教,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的不足,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在进行教学时没有准确抓住学生的心理,就会造成教学有些死板,让学生感觉学习枯燥,但是教师也花费了很多心思。然而,小学生的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的能力要强,所以大部分小学生对于户外活动有很大的兴趣。对于一个小学教师而言,如果说百分之二十是知识储备,那么百分之八十是需要技巧,所以对教师的技能水准以及教学心理有着很高的要求。

2.小学教师专业的定位。教学中,教师要有专业的因素和专业的技能,对专业知识的构成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小学教育推动了技术教育的教学发展,所以小学教师就要有更多的R悼窝习,然而现在有些师范学校还没有更好的分类。由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给学生打好基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很重要。例如,在高中阶段发现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很感兴趣,就是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自然课上老师给学生们看过地图或者地球仪,对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讲解的生动透彻,使学生们对其印象深刻,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这样的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就有了很大的优势,所以教师的专业化的技能是很重要,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小学教育专业化的出路

1.建立教学模式的知识构成。以专业的视角学科渗透只限于学科知识的渗透,小学的知识不难,但是会做只是一个方面,其重点是要讲解明白,让学生了解透彻。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学习时,还要加强实践的知识和实践的能力,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方法。因此,小学专业建设的定位也就是实践知识的定位,通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知识出现问题时在实践中解决。借鉴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是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的,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提高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再把每节课的内容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进行学习,了解教学中的优势劣势,从而提升了自身实践知识的储备,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2.培养教师教育研究的能力。小学教育要求学生要有教育理论的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也要有提升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在整个教学中的科研教学是有重要的部分,积极地处理好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科学和人文之间的相互关系。把这些有效的和小学教育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活动,以小组形式来了解当地的教学情况,建立教研基地。通过具体的研究来分析现阶段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通过科学的教研活动可以督促学生更深入的研究教学问题,现在很多小学教师只是发现学生表面出现的问题,没有真实深入的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教师不强调学生能够分清楚事情,教师的强调让学生的思维按照教师的既定模式运行,打破了原有的思维模式。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以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的水平。

三.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小学教育的专业建设的未来,要不断地提高生源素质,以及要求要高质量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教学能力的小学教师,加入到小学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构建出科学化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的方向。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大专业课程的为荣以及拓宽专业的方向,优化课程结构,修订专业教学大纲,研究更具有优势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机制,才能推挤教育教学的改革,培养出更具是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未来师资队伍。目前小学专业建设的缺点就是教育方案和课程的设置专业规格之间不能平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提高教育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认识,要把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的更科学更合理,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的地位,这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篇9

一、教育效率在语文课堂教育中的现状

近年来课改的颁布,让越来越多人关注到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育,教育效率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教育效率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1)教育模式太过于死板单一、过于程序化,传统的教育方式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不能灵活应用,导致教育效率降低;(2)普遍存在教师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现象,只是为了完成课程而授课,在课堂上,教师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答案,学生之间的探讨也就相对显得不那么重要,学生就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无法更深层次地理解书本知识,也没有自己对知识的见解,教师只看重结果却忽略过程,这样的课堂教育弊端太多,根本无法提高教育效率;(3)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教师教育模式的依赖性较大,课后预习的自觉性也不强,课堂上不敢大胆提问,还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诱惑,科技时代的发展,这些都是让小学生无法把心思花在学习上的一些相关因素;(4)小学低年级课堂教育墨守成规,没有新颖的教育方法来让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充满求知欲,例如语文课中不同类型的知识都是统一硬性的规定,小学生会写生字、流畅阅读及背诵课文,达到这样的结果就是授课成功,却不知这样的教育已经束缚了学生自身的思维散发能力,课堂上的探讨也没有自己的见解,只是把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当成形式。

二、教育效率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教育体系,扎实的基础知识对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但是教育效率的下降使得许多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也是一星半点,教育效率的提升能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增加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为以后的学习过程做好一个铺垫。

三、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效率的方法

(一)提高课堂教育上的趣味性。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课程有积极性、充满兴趣,教育效率自然会提升,但是这需要学生与老师的配合。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演示,身临其境地理解到书本里面的知识,增加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乐趣;或者进行故事引用,能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学生分组竞赛,例如背诵课文、默写生字等,让学生有竞争性地学习,互补不足;增加课堂小游戏,使小学生在学习之余体会到上课不是枯燥无味的,让小学生劳逸结合。

(二)教师认真备课,设计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和课程进展设计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在课堂上要细心、耐心的教导,不能急躁,确定教育目标,让学生大胆发言提问,不能一味看重结果却忽略学习过程的意义。发散学生思维,让小学生懂得探讨,更深地理解到书本内的知识增加自己对课本内容的了解,课后给予学生适当的辅导,提倡自觉学习的精神。在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成人要差,所以,授课中教师不能出现急躁、不耐烦的情绪,一旦出现这些情绪也会打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课程的讲解,书本过于单调枯燥,一板一眼的教学小学生兴趣不高,还会觉得枯涩难懂,多媒体教育能很好地修补这一不足,图文并茂和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课本内的内容,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拓展,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明显提高,课堂的活跃使学生的提问发言也较为主动,这样降低了小学生的理解难度,既能调动起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发音的标准,教育效率自然而然也会有所提高,收到意想不到效果。

(四)课后的练习与增加课外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育就是要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练多读多写,课堂上的时间较为紧凑有限,一些重点知识无法理解到位,可以在课后进行巩固训练,对下一知识点也是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课外生僻字与词汇量的积累也很重要,把平时积累到的生僻字与词汇在课堂上运用起来,或者不明白的展开同学之间的探讨,这样既能丰富课堂生活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又提升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日后阅读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篇10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仅仅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得到了抑制,学生没有在一个完善的教学环境下学习,学习的效果就会变得不明显。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实际发展和进步相背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也不能得到培养。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应该重点从学生学习的兴趣角度出发,在完善教学方法的情况下,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比较低。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效果才会得到加强。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为创建良好的教学课堂奠定基础。

3.强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想要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就应该合理地把握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真正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数学教学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得到强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变得比较低,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逐渐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充分地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二、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生思维空间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位教师。因此,教师想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在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学生比较好玩爱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比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这一显著特点,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展现出比较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形式教学,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学生就会不断提升学习数学知识的水平和效果。

2.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精讲

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形式就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学生的多种感官在积极配合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学生的手脑并用模式,以此有效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知识的精讲,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数学知识的重点,为学生解决难点知识。同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变得更加明显。

3.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价值。同时,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材中涉及的数学知识从静态转化为动态,使知识能够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知识就会变得更加有效,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还能够不断提升数学知识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明确知识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不断加强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优化,让学生能够在完善的教学环境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比如教师可以把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融合在演示操作中,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把静态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动态的教学知识,不断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4.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的训练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