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老年医疗服务工作总结十篇老年医疗服务工作总结十篇

老年医疗服务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6:15

老年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1

一、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认真落实国家和市里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区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并迅速开展工作。将医养结合工作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层层推进,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同时融合医疗和养老资源,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加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信息支撑等保障措施。主要采取一下几种模式;

一是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已全部设置老年病科,并为老年人提供优先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等服务,缓解老年医疗护理共需矛盾。同时已在各级医疗机构内为老年人,热别是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优先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诊疗的就医便利服务,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二是村企共建,杜留固村依托永洋钢铁公司在全区率先启动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项目建设。设有养老床位200张,医疗床位30张能够为入住的半失能、失能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健康检查服务。2017年全年养老入住约100人(其中全失能约20人、半失能约30人、能自理约50人),全年出院约190人次,门诊600人次。并按规定该院纳入了新农合定点单位;三是二级医院迁建项目进展,区第二医院迁建项目总占地面积70亩,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5000万元,2017年完成投资10000万元,2017年完成投资70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7000万元,该项目进展顺利,门诊楼正在进行四层主体建设,病房楼基础筏板正在绑钢筋。区中医院迁建项目总占地面积138.9亩,总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5000万元,2017年完成投资100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9000万元,门诊医技楼和住院楼地下负一层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门诊医技楼和住院楼地上三层建筑施工。区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总占地面积44亩,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2017年完成投资25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2500万元,该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封顶,完成主体建设。正在做内部各医技科室的改造和外墙保温等工作。御麒集团在我区筹建医养结合医院,一期总占地300亩设置床位1000张投资27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中,目前医院负二层、负一层主体已经完工,施工进度已到达地上一层(正负零);四是各乡镇卫生院结合辖区内村卫生室,建立了家庭签约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的支付范围。充分发挥服务资源优势,积极满足不同群体养老服务需求,并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等多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村卫生室还为老年人开展入户诊疗、家庭病床等服务。目前我区常住人口65岁以上老年人共82945人,其中建立健康档案74235份,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回访等。

老年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2

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概念阐释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从而在老龄社会背景下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总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一种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是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其最大特点在于,它改变了目前医疗和养老相分离的状态,积极开展生活照料、大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等相关服务,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养老和医疗的双重需要。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因此,积极构建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是妥善解决老龄社会背景下老有所医、实现全民健康养老的关键内容。

二、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社会背景及其优势分析

目前我国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医养结合这种兼有养老和医疗功能的新型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完全铺开,正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但从全国一些在这方面发展较好的城市以及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资源互补、协同合作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满足老年人对养老以及医疗的双重需求,同时还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老年人看病难、医疗服务不到位、养老机构匮乏等问题。可以说,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必将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老年人在养老和医疗方面所面临的双重困境的有效路径和必然选择。哈尔滨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先于国家两年进入老龄社会,其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问题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解决哈尔滨市百万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一)选题背景

199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由于我国发展的特殊性,出现了不同于其他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未富先老。随着老龄社会的深度发展,我国养老问题日趋严峻,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给全社会都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我国目前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在此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很多城市自发性地在机构养老的基础上,在养老院中增设了医疗机构,从而满足老年人既需要养老也有可能需要看病的现实需求。

截至2013年底,哈尔滨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64万,占人口总数的1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与此同时,哈尔滨市老年人口家庭空巢化、失能半失能者多的特征显著。截至2013年底,哈尔滨全市空巢老年人口约80.6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约22万,目前,哈尔滨市人口老龄化已经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和失能老年人口增多的三加速,一增多现状。由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衰退,很多高龄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病,医疗、康复和护理是他们较为迫切的需求。因此,如何解决老年病人的特殊医疗需求,使他们更有尊严地养老,成为当前政府亟须解决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目前,哈尔滨市现有的三种养老方式都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和弊端。首先,就机构养老而言,目前哈尔滨市养老机构主要有老年公寓、敬老院和老年护理院,这些养老机构具有社会化、专业化特征,但在数量、规模、服务水平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参差不齐,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的双重需求。其次,家庭养老面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空巢、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家庭养老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也不断受到冲击。4-2-1家庭结构一方面给子女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负担,另一方面也很难解决老年人在医疗救护、日常护理等方面所面临的养老问题。第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但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简陋、功能单一、资金和护理人员非常匮乏,因而很难向社区老年人提供较为优质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哈尔滨市也成为我国较早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城市之一。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优势分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医疗和养老双项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整合了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具有可持续性、科学性、安全性的医疗养护服务。这种养老模式使老年人在不必长期占用医院病床的前提下,就能满足其长期护理的需求,并能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得到较为全面的照顾。

首先,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的困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完全可以满足患一般性老年病、慢性病以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养护服务,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其在出行就医方面所面临的不便。同时,由于这种养老模式对突发性疾病也能够采取一定的救治措施,因此也可以使老年人能够得到更及时有效的诊治。

其次,突出以人为本的养护理念,在避免老年人往返奔波于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同时,更减少了费用开支,节约了时间,减轻了老年人及其家属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再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不但可以利用好一些现有医疗机构的闲置医疗资源,合理优化病床资源配置,解决养老院病床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促进二级以下中小型医院的经营发展,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运行现状及其困境分析

目前,上海、北京、青岛、杭州等全国多个城市都相继开展了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哈尔滨市作为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省会城市,从2014年开始就按照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的原则,着手打造一批一站式医疗护理服务机构。截至2015年底,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551家。其中市民政部门直属的第一、二、三社会福利院和安康社会福利院这4家养老机构都设置了医疗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服务;24家企事业单位办和民办大型养老机构(设置养老床位100张以上)中,有2家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大型养老机构设置了医疗机构;其他的中小型养老机构则均无医疗支持。目前,哈尔滨市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正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还有很多实际困难亟待破解。

(一)专业护理人才匮乏,护理水平亟待提升

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专业护理人才方面的问题。首先,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护理水平较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对于护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要能悉心照料老年人的饮食起居之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医疗知识和护理技能。然而,目前哈尔滨市的老年护理人员普遍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其中具备医疗专业护理技能的人员寥寥无几。其次,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人员队伍不稳定。由于老年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大、压力大且工资待遇低,造成养老护理人员缺口一直很大,流动性很强,人员队伍很不稳定。再次,缺乏岗位技术培训和统一的技能等级考评。目前哈尔滨市还没有专门的养老护理岗位技术培训机构,相应的岗位考评、技术鉴定等都处于空白状态。以上种种,都造成了养老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二)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机制

哈尔滨市政府部门已经明确表示,支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康复医院和门诊,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机制,常常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譬如在场地、资金补贴(开办、运营补贴等)、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由于受到多个部门的同时管理,经常出现执行政策不统一、政策不能落地执行的现象。同时,由于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分别隶属于民政和卫生两个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因此容易出现二者各自为政、各管一摊的局面。对于老年人而言,其最重要的养老和医疗两大部分被割裂开来,一旦患病就不得不在家庭、医院、养老机构之间往返奔波,既浪费了时间,也延误了治疗,同时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三)医疗服务水平有限,层次有待提升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以及医疗设备水平都应该高于普通的养老机构,__其不仅在医护数量上要相互匹配,同时在医疗资质、医疗设备、场地大小等硬件设施上都要高于普通养老机构的标准。但就目前而言,哈尔滨市现有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大都十分有限,其不仅缺乏专业水准的护理人员,同时在医疗设备、硬件设施等方面都与大型医院无法相提并论,在康复护理、医疗急救、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更是几乎无法提供,因此根本不能满足老年人在养老治病方面的实际需求。

(四)养老床位供给不足,床位紧缺

养老机构床位紧缺的现状一直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目前,哈尔滨市各类养老机构总计551家,床位37,820张。其中,城镇养老机构455家,床位21,820张;农村养老机构96家,床位16,000张。但实际上具备医疗护理功能的养老机构只有20家左右,其养老床位更是不足3000张。而目前全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约为20.9万,对养老床位的需求量很大,床位非常紧张。尤其是具有医疗护理功能的公办养老机构,由于收费低、条件好、服务规范,因此常年爆满,一床难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民营养老机构由于收费较高、设施功能不完善、不能提供医疗服务等原因,其病床闲置情况严重。这种冰火两重天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亟待得到有效解决。

(五)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缺失

目前,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明确规定,不支付特别护理和日常护理等服务性项目收费。因此,很多患病老年人为了能够获得医保支付的医疗护理费而选择住院治疗,进而导致需要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的患者长期占用医院床位,造成了医疗资源的过度紧张,同时也给医保基金带来了很大压力。2012年,山东省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护理保险业务,此举不仅减轻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同时也促进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其他城市应积极借鉴其先进经验,探索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相分离的保险制度,进而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

(六)资金匮乏导致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缓慢

资金匮乏使得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发展中遇到很多瓶颈问题。目前,哈尔滨市三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患者人满为患,医疗资源十分紧张。由于资金匮乏,大型医院内设养老机构的人员开支、医疗器械购买等问题都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多数三级及以上大型医院根本不愿意加入到医养结合的队伍中,这无疑极大地制约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步伐。同时,政府部门一直通过提供运营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于多数民办养老机构而言,其扶持力度依然不够。由于资金匮乏,很多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养老机构在利润低、经营困难的情况下难以为继,有的甚至濒临倒闭。

四、助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健康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我国目前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如何解决好亿万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亟待破解的重大民生问题。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养老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在政策措施、资金保障、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积极助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快速发展。

1.合理布局,提前规划

要紧密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总体规划,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医疗资源分布规划。根据老年人口的分布情况,对养老机构进行合理布局,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近距离规划,签订合作协议,以更好地发挥二者优势,形成资源互补。要提前布局,合理规划,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力度

各级民政、卫生、人社等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共同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在土地划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等方面,要积极制定配套政策,最大限度地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予以政策支持。同时,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资金支持工作,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顺利开展,减少资金匮乏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积极落实发改委关于确保福利50%以上收入用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加大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的补贴力度。

3.鼓励和支持养老机构获取医疗服务资质

建议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现有养老机构中凡是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都可根据其发展规模和实际需求,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也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同时允许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构建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

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和政府财政支持长效化,是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首先,建立养老投入资金按财政增长比例逐年增长的动态增长机制,在财政预算内设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将其用于政府示范性养老服务建设项目、资助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援助服务等。

其次,民政部门建立专项发展基金,鼓励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向医养结合方向发展,对具备一定条件并有可能发展成为养老骨干企业的机构发放贷款并帮助其控制资金风险。

再次,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等社会资本依法开办各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通过税费优惠和补贴支持、提高床位补贴和运营经费补助标准等多种途径,鼓励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可以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

(三)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养老保障能力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内容,政府部门要从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入手,积极建立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规范养老服务人员管理,逐步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__专业化水平。

1.建立和规范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的管理机制

首先,加强针对在职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制度,建立在职人员定期轮训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其次,建立薪资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对薪资结构、薪资增长机制以及福利待遇做出明确规定,进而不断提高养护人员的职业满意度。再次,逐步规范针对养老服务人员的管理制度,建立起养老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同时还要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对养老护理人员加强监管,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2.提高待遇,将养老护理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

养老护理工作非常辛苦,因此必须从提高护理人员工资待遇入手,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首先,可以通过对相关人员发放护理岗位津贴、护理员职业技能职称津贴等措施提高其待遇。也可以实行绩效工资,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绩效考核机制,从而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其次,将养老护理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同时规定从业人员可以享受社会保险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增强岗位吸引力,增加从业人员数量。再次,建立养老护理人员人才库,准确了解现有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数量、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等,为养老机构提供可靠的人才数据,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3.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建议养老和医疗机构与医科类大学、职业学院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以订单培养的方式不断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输送具有职业医师或护士资格的专业对口、素质精良的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如此既可以解决一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为养老机构输送人才,从而实现相关院校和养老机构的双赢。

4.培育和壮大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养老服务志愿活动中,同时发展普通志愿者和专业志愿者相结合的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养老助老志愿服务人员数量,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志愿服务和帮助。

(四)有效整合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

1.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

具备医疗条件的大型养老机构,必须设置专门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不具备条件的小型养老机构,可以与邻近的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如有需要可以立刻转诊转院,实现最佳救治。通过医疗和养老资源的双向融合,形成互补互助的发展格局,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和家庭结为定点医疗服务单位

专门为辖区内老年人开展医疗、护理、保健和健康监测等服务。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门诊部向以老年康复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方便老年人就医。

3.鼓励、引导和培育社会力量兴办集养老、康复、护理等功能为一体的专科医疗机构

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政府、市场、社会机构等多元主体的有效参与。因此,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医养结合服务等方式,积极培育和壮大民营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有益补充。

(五)健全管理机制,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服务性质、主体对象和服务范围的基础上,统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和管理规范,以及从业人员资质、医保政策等,同时灵活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准入标准,在场地面积大小、医护数量匹配、医疗设备设施等方面要区别对待。此外,还要积极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监管力度,使这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老年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3

 

一、  关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问题

(一)我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截止到2011年底,我市总人口61.84万人,其中城镇

常驻人口25.82万人,城镇化率56%,另有流动人口1.94万人,农村人口34.08万人。梅河口市人口年龄结构:14岁以下人口7.15万人,占11.6%;15-64岁人口48.98万人,占79.2%;65岁以上的5.72万人,占9.2%。(以上数据摘录自《梅河口市2012年年鉴》)    

(二)人口老龄化引发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5.72万人,占9.2%。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民政部于2010年6月10日《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65岁以上老人80%在农村,数据显示我市农村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因此,我市城区老龄化及养老保障问题压力不大。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的主要影响:一是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被抚养人数的增加,将直接导致抚养系数的提高和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加重。二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增长。大多数60-70岁的老年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需要照料,他们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高,将导致整个社会医疗服务及护理需求迅速增加,使医疗保障制度费用支付压力日益增大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医疗服务的对策

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和高龄化必将引发带来的老年人照顾和护理需求,未来不可能仅依赖传统的由家庭子女照料老人的方式,针对未来的养老模式,卫生将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一是居家养老模式。在城市,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居民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社区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万人口或以上的社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健康为中心提供连续的老年人预防、保健、护理、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居家医疗、保健服务,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建立家庭医生负责制,降低住院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二是集中养老模式。对有条件设置的指导其配置医务室。对条件不够无法设置的纳入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的内容和形式,规范医疗行为,将其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老年人的满意度纳入考核范围。三是专业机构养老模式。在专业养老机构内配置医护人员,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一定的补贴,鼓励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中工作。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医疗资源,积极探索一级医院转型为专业养老机构,加入养老服务事业中。

二、  关于医疗卫生和保障问题

(一)我市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88家。其中综合医院7家,专科医院6家,结核病防治所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乡镇卫生院19家,乡镇卫生院分院6家,门诊部12家,诊所175家,村卫生室258家;全市医疗机构中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4家,一级综合医院2家,二级中医院1家,二级专科医院1家,一级妇幼保健院1家;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2,589张,其中综合医院1,491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张,中医院85张,妇幼保健院226张,专科医院207张,结核病防治所4张,乡镇卫生院348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为4.17张;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共3,462人,副高以上职称25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8.2%,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2.61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2.42人;全市医院有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7台、mRi(磁共振)1台、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1台、La(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台;2012年全市医疗机构年门诊250.98万人次(医院门诊86.47万人次),实际开放总床位76.35万张,实际占用总床日数56.59万张,病床使用率74.12%(医院病床使用率90.36%,综合性医院为94.2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9.5天。

(二)我市新农合基本情况

2012年全市新农合参合农民人数为330,811人,筹资标准人均290元,共筹集基金9,593.5万元,全市受益农民261,323人次,受益率为78.99%,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用11688.51万元,全市政策范围内的补偿比达到了76.07%,比上年增加了5.27%。全年达到万元以上补偿1,543人,最高支付限额达到8万元,是上年我市农民人均年收入的10倍以上;2013年全市参合农民332,806人,每人筹资标准350元,总基金11,648.2万元。扩大保障范围,在23种重大疾病的新农合保障水平基础上,扩大到40个病种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有20种提高了补偿比例,增加了10个百分点。建立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从新农合基金中每人提取50元用于为参合农民购买大病商业保险,新农合补偿后个人自付总额超过5000元的,由商业保险报销50%,并分段递增,最高可报销80%,额度不封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综合及专科医疗资源紧张。无论从目前还是从未来人口及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看,梅河口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疗资源比较紧张,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看,乡卫生院尽管床位不多,但平均使用率仅30%左右,多数乡卫生院床位使用率在30%以下,而市及主要综合医院床位使用率接近甚至超过100%,床位紧张现象严重。梅河口市65岁以上的5.72万人,占9.2%,步入老龄化城市,这预示着未来对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神经及老年病等专科需求越来越大,这些专科的疾病现已排在梅河口医疗系统门诊就诊疾病排序的前列,而目前梅河口市内综合、专科医院脑神经和心血管等专科与满足需求尚有差距。二是卫生专业人才相对短缺,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缺少副高级以上职称学科带头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少全科医师、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等专业人才,导致医疗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三是各医疗机构综合实力差距较大,无法在城乡提供统一标准的高质量便民服务。四是卫生信息化建设非常滞后,严重影响现代化、数字化卫生机构的发展。五是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发挥,公立医院改革任重道远。六是新农合保障制度、筹资水平有限,补偿方案设计不科学,加之新农合患者就医流向和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导致新农合透支风险加大。

(四)对策和措施

1.健全和完善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增设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新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在光明街道、福民街道各增设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12家,每个社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筑面积需达到150平方米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的社区不设服务站。鼓励、支持社会承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建议我市借鉴其他市县的先进经验,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做为1万人以上规模小区的配套设施,必须由开发商无偿提供。二是增设5家专科医院。专科医院的设置以弥补我市公立医疗机构薄弱专科为原则。计划新增设传染病、康复、老年病等专科医院5家,其中传染病医院1家,由政府举办,床位50张;新增设的专科医院需达到二级以上规模,与同类别医院之间距离(可行)不得小于1000米。三是调整医疗机构布局。按照我市中等城市的发展规划,增设急救中心1家,由政府举办。将市中医院调整到光明街道向阳社区,进行异地新建,填补我市医疗空白点。四是引进社会资本。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我市医疗事业。

2.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增强我市各医疗机构发展实力。巩固提升市中心医院的三级甲等医院水平,实现市友谊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的发展目标。推动“名医、名科、名院”创建活动,做大做强特色医疗,打造区域卫生品牌,实现医疗机构提档晋级,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综合实力,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二是增加医务人员数量及床位数。按照我市实际床位使用情况,以及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以每千人口床位数4.3张标准,到2015年全市按照69万人口计算,新增床位数722张,全市总床位数达到2,967张,基本符合规划发展的需要。到2015年,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师数达到2.37人,全市新增医师257人,全市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达到1,725人,其中全科医师90人,中医师207人。到2015年,我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护士数达到3.26人,全市新增护士872人,全市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249人。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人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的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建立人才分层次培养机制,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选拔适宜人才进行岗位培训。

4.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基本药物配送、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等服务功能涵盖其中,有效实现卫生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

5.积极推进付费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实行总额预付和单病种付费,规范诊疗行为,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将新农合定点延伸到村卫生室,在村卫生室推广使用基本药物,扩大医改受益人群;对低收入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实施商业保险制度,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让群众看得起病。

三、  关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一)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1.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我市已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并完善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在我市初步形成了网络健全、功能完善、责任落实、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2012年全市共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74,181份,建档率为76.68%(全省62.50%);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培养158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开展健康教育讲座273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20万份;加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保健服务,系统管理孕产妇4,579人,连续两年未发生孕产妇死亡;管理0-6岁儿童33,062人,新生儿筛查率达98%,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到6.8‰;对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36,055人,糖尿病患者9,804人,重性精神病患者1,639人;强化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筛查,共筛查7,551人,发现乳腺癌2例、宫颈癌8例;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3,359人,发放救助资金100.7万元,补助率达到100%。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其中:手足口病149例,较去年同期下降62.34%,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新发涂阳肺结核222人,治愈204人,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率达100%。

(二)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配置也不尽合理,投入也不足,城区5个街道只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不能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及国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数量也严重不足,从居民现实需求及城市规划发展角度看,都需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二是公共卫生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队伍素质、应急能力、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补偿水平不高,要实现均等化还有很多困难。疾控人员队伍处于整体年龄偏高、学历较低、20-29岁年龄段年青人力断档的状态。三是公共卫生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存在不小的差距,广大群众的卫生知识仍然贫乏。

(三)对策和措施

1.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妇幼保健院等为主体,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提高对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预警能力、检验检测技术保障能力和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能力。二是加强市妇幼保健院的建设。重点发展妇幼保健品牌,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妇女儿童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全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建立和完善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制度和规范。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市已经完成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0家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卫生局继续实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996万元改扩建6家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业务用房面积9,720㎡,新增床位105张,通过加快硬件建设,持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老年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4

2017年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为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医养结合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区在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医养结合是在做好传统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为老服务基础上,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既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含健康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公共服务,也体现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紧密合作,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医养结合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了养老和医疗的两方面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国家和市里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服务资源优势,积极满足不同群体养老服务需求,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三种医养结合模式:

1、整体照料模式。由单一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养老院办医院,即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设施。如天颐和养老院和区养老中心先后引进华泰医院,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健康检查服务。二是医院办养老院,即在有条件的一级医院增设养老病房。如学府医院和长江医院建设了医养护一体化病房,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养老、护理综合服务。另外我区明丰医院将部分病房改建为自费养老病房,收治了一批老年病及心脑血管病患者。

2、联合运行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到养老机构开展驻点服务,在方便老人就医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如几年前康泰养老院建院初期就与邻近长江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长江医院在康泰养老院内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入住老人以及周边居民服务。

3、支撑辐射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开设老年号、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设立家庭责任医生等多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还进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服务。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区在推行医养结合模式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目前仍处于初试阶段,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1、政府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协调。由于医养分属不同专业领域,相应的公共资源也由卫生、民政等不同部门分配,而且医养又受到社保、财政等因素制约,各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认识、调整和落实难以做到协调一致和横向整合。要真正实现医养统一融合,需要打通政策和资源壁垒,加大工作协同力度。

2、发展规划不清晰,政策指引不明确。目前我市对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尚没有系统的规划和明确的政策支持,给区级政府推动此项工作带来了阻碍。如,我市对内设养老床位的医疗机构除现有医保政策外,没有来自财政和民政方面的资金补助,在实际运营中也没有统一收费标准。又如医养结合需要医保体系的支撑,养老机构推行医养结合首先要解决下属医院纳入医保结算问题,但实际上医保资源有限,民办养老机构等非医疗单位能搭上医保的车很难。

3、优质资源少,提升标准高。养老机构在向医养机构转型硬件方面要具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方面要医院具有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诊疗项目,具备有资质的数量充足的医师和护士。目前我区24家区管养老机构绝大部分为民办,除规模较大、设施较好的天颐和养老院、康泰老年公寓等4家实现医养结合外,其余规模较小的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尚没有力量自建内设医疗机构,入住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

4、社区医养服务总量不足,居家养老供需矛盾突出。受到个人习惯和现实条件影响,目前90%的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他们最关注的是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及中医保健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还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础上进行医疗诊断、康复护理等服务。但是目前全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尚不均衡,且存在药品单一、设施简单、医务人员缺乏的问题,要想实现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还有很大难度。

三、对策建议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是人们在养老理念、医疗理念和消费理念上的重大转变,也是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必须依靠全市乃至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引,其中涉及的制度和政策不是区级层面所能改变的。但就我区来讲,面对21万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应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力争成为全市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试点区。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规划引导,健全协调机制

医养结合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明确的规划引领和统筹联动的机制。一是将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十三五期间根据全区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设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区2016年改善群众生活20件实事之一,成为惠及全区老年人的重要举措。三是建立民政、卫生、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2、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政策措施

全方位的政策导向是保证医养结合模式顺利推进的基础,据报道,国家民政部已经协调卫生、人社等部门,简化优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医保定点审批手续,推动解决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也在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我区应在认真落实国家和我市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区情实际,加大对医养结合专门机构的政策优惠力度,制定更加全面具体、操作性强的措施。在土地使用方面,做好养老机构用地的预留和储备,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对新建项目的土地出让金可适当优惠,同时强化对医养结合设施建设用地的监管,严禁改变用途。在机构管理方面,尽快建立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构建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在医保政策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将更多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扩大报销范围。在市场准入方面,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重要内容,对由医院转型的符合养老机构设立条件的老人护理院给予审批;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法规,对养老机构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给予审批,并加大对这些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力度。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民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很高,政府应探索建立对医养结合机构的财政补贴制度,使各类符合条件的机构均可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包括相关法律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建设经费、床位资助、运营补贴、医保定点等方面与公立机构相同政策;在水电气热费用上与居民价格持平等。另外,除公立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要严格执行政府价格政策外,其他服务主体可实行经营者自主定价或供需双方议价,以维持机构正常运营。在社会融资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采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护理院、康复医院等专业服务机构,激发医养结合市场的活力。在金融支持方面,应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尝试设立由政府统筹协调、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南开区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为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

3、结合区情实际,完善服务方式

在统筹推进现有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类型的医养结合模式,形成功能互补、有序发展的医疗养老服务格局,努力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无缝对接。一是鼓励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附设医院或医务室,鼓励有条件的区属一、二级医疗机构开设老年医疗护理病房,可借鉴上海市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给予一次性补贴(其中护理站、医务室补贴10万元;门诊部、护理院补贴50万元),招用专职医护人员按医护人员数乘以上年度全市最低工资40%标准给予补贴。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将其作为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委派医生上门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老年日间服务中心合作,会同社区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增设家庭病床,开展居家护理服务。三是优先考虑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医疗照护问题,在全区新建、改建23所医养结合护理院(或称失能老人医护养老中心),缓解了医院病床紧张问题,也使老人得到专业护理,有尊严、有质量的安度晚年。

4、发挥科技优势,推动服务创新

将医养结合纳入智慧南开惠民工程,以数字化健康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医养结合信息化进程。一是在南开区养老服务管理云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整合来自区域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资源,打造老年人群数字化健康管理云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健康管理服务信息,为医护人员提供在线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卫生管理部门提供老年人群健康情况动态数据,并通过三方的有机结合形成大数据库,推动医养结合的有效实施。二是广泛复制昔阳里社区经验,建立居家养老一键通网络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多个渠道,借助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等多种载体,推广应用家用健康检测、治疗智能终端,实现网络覆盖。三是引导电子信息企业投资养老市场,与专业医疗机构对接,开发可穿戴式健康监护设备,开展远程医疗监控服务,实现个人健康管理。

老年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5

【论文摘要】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需求增加,如何保证“老有所养”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迁、人口流动性的加大,传统的家庭照顾模式又面临挑战。医疗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边界不清,带来过度住院问题,造成医疗保险基金的严重压力。建立老年护理制度,成为探索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一种途径。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生育率大幅下降,导致中国从1999年末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社会的护理需求日益紧迫。

1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家庭养老难以为继,而设施养老不仅不符合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且严重不足。至2006年末,上海共有养老机构560家,床位6.98万张。设施养老供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只能以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方式应对未来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以居家养老为主,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因此,我国探寻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发达国家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同时,也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提供老年人所需各种服务,进行社区照顾,这种家庭与社区结合的模式可以作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借鉴。

目前我国社会化的居家养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老年护理服务提供不足;二是护理费用负担沉重。据老龄办13前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率却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则仅为8.3%。居家护理不足,导致老年人及家人常以医院护理代替居家护理,符合出院指征但是拒绝出院的情况经常发生,理由就是出院后无人照料。仅以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为例,其所负担的上海城镇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医疗费用比为1:3.5,医改实施前为1:2。对2001年_2o07年医保支付范围内医疗费用分析可知,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门诊次均费用无显著差别,而住院次均费用有显著差别。老年人医疗费用高,既是生命周期规律的必然,也有可能是由于缺少其他护理途径而过度住院,造成医保基金的浪费。由于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往往并无明确的边界,导致监管困难,而过度监管又会造成社会矛盾,因此,为控制过度住院的费用必须另辟蹊径。

在老年护理保险推出以前,各国无论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均不负担护理费用,参保人为转移护理费用而过度住院,出现制度缺陷下的投机行为。投保疾病保险或养老保险之类保险的老年人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大量老年人长期的住院费用加剧了各国医疗保险支出。为规避道德风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经营者也希望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保险。对此,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通过护理保险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护理问题,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节约医疗保险基金。

相同的背景和需求,启示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既有必要也很可行。护理保险是指借助国家或社会力量,对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服务。与养老退休金从经济上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不同,护理保险是集治疗、护理、生活于一体的一种保障方式,通过对老年人的身心护理,使其度过愉快的晚年。通过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把护理问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有护理需求的人员,特别是老年人的护理问题。由于国情和传统不同,各国实施的方法也各具特点,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单独作为法定的护理保险制度,这以德国、以色列等国为代表;(2)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部分,这以荷兰等国为代表;(3)实施基本以实物给付的护理服务制度,这以丹麦等国为代表;(4)实行以公费负担的护理津贴制度,这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以上(1)、(2)都具法定地位;(3)是以法律作后盾(生活支援法等),税收作财源(居民税);(4)是以严格的给付条件为基础,属于老人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德国和日本。

美国以商业性的老年护理保险为主,一般采用现金直接给付护理费用。目前美国老年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一样,有向“管理式看护”方向发展的趋势,许多保险公司介入护理服务市场,将保险服务与护理服务结合起来使得实物护理服务的给付增加。德国建立了单独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员都必须参加护理保险。护理保险提供在宅和住院两类护理,并承担一些相关的其它费用。日本实施强制性的护理保险,65岁以上人员保险费从养老金中直接扣除,4o~64岁人员在缴纳医疗保险费时缴纳护理保险费。护理保险采取实物给付为主,现金给付为辅,按照专门机构认定的等级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2上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试点的设想

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平均水平更为提前,且呈现出高龄化、发展迅速等特点。根据市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万人,占总人口的8.9%;15~64岁的人口为1408万人,占7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2万人,占11.9%。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检测统计信息的数据,至2006年末,全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28.1%。虽然尚处于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对未来的挑战不容忽视。

为解决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上海打造“9073”服务格局,即90%家庭养老、7%居家养老、3%机构养老。2008年起居家养老的对象从主要面对6o岁以上、生活自理困难并有低保的老人,放宽到8o周岁以上、独居或纯老家庭的本市城镇户籍、月养老金低于全市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的老人,经过评估给与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服务专项护理补贴。但相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退休参保人员,符合目前居家养老申请的老人只占相当小比例,且有相当大部分人群并不重叠。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退休职工普遍存在的居家养老问题,有必要进行老年护理保险试点,探索符合上海情况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6给付条件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需要按照对参保对象的评估情况设立不同等级的给付比例和时限。评估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牵头在医院设立专门评估部门,并有一定的社区工作者参加。每~年或两年重新进行一次评估,以使护理等级适应实际情况。可以参照日本模式,65岁申请护理的参保人必须在限定的情况种类中。65岁以上参保人申请护理时,经过专业机构评估护理等级。可以探讨将adl作为确定护理级别主要依据的可行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等级评估标准。护理保险按评估等级支付相应护理费用,并确定一定的自负比例。

2.7相关措施

护理保险不仅涉及到保险费用给付,更重要的是护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增加护理人员包括专业和非专业、增加护理培训,以满足护理需求。护理保险所筹措的资金使用分为三部分:一是支付专业护理机构护理费用;二是支付以社区服务为代表的非专业护理机构服务费用;三是购买其他护理服务。通过资金使用的导向作用,增加社会对护理服务的投入。

卫生和民政部门需要联合制定护理事业发展计划表:首先理清上海目前专业设施护理总量、建立专业护理人员名册。兴办一批专业护理机构,为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或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护理产业,开办民营护理机构,提升护理总量。其次增加专业护理人员,与卫生院校联合培养专业护理人员,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第三,鼓励家庭护理,发展和培训非专业护理人员,推广“时间储蓄”概念,增加社会对护理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发展ngo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提供多种护理渠道。第四,增加社区老年护理服务设施,5年之内,做到2.5公里半径内都设有一所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和助老服务社。

老年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议程安排,我就卫健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搞好医养结合、推进全区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作个简要汇报。

一、开展医养结合优质服务,提升健康养老产业内涵

一是推进医养深度融合。按照国家卫健委《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医疗领域投资活力的通知》要求,我区率先取消养老机构内设诊所的审批,实行备案制。积极稳妥的将闲置床位较多的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为医养结合机构,引导支持设立老年病科和康复护理科。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在医养结合机构规范开展营养指导、疾病预防、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2017、2018年,我区在二级以上医疗单位为老年人开设方便就医绿色通道,开通率达到80%以上。

二是促进优质服务提质提速。依托社区家庭医生团队,通过老年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与老年人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为老人提供连续性、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开展为老年人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健康宣传、提供慢性病管理服务,做好老年人的健康管理。2018年共为辖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服务21250人,社会办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共3家。

三是加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卫生健康小组长的优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护士一起组成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上门巡诊,健康宣传,基本实现社区老年家庭服务全覆盖。截止目前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共14358人。

二、加强规划引领,推动医养结合发展

一是强化试点引领。一是注重学习借鉴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健康养老产业布局重点规划和医疗规划框架内,采取试点先行,总结经验的方式,在健康养老方面结合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特色优势,发挥医疗卫生资源在养老方面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及养老服务建立健康养老的新模式。我区今年以灯塔医院为试点单位开设了老年康复护理科,设置病床30个,配备医护人员1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目前已收完全失能病人共15例,逐步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二是突出项目建设。经过近两年的准备今年灯塔医院在宝莲寺镇刘王坡村征地249亩,用来建设新院(预计在2022年完工)。其中医养结合项目建筑面积将占总建筑面积14.93%,可以满足500人床位需求,新建成的灯塔医院将集医疗、护理、托老、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六位为一体,实现全程无陪护照顾模式。

三、目前现状

一是健康养老发展不平衡,城区发展最大的制约在于社区配套用房困难,造成健康养老服务项目难以落地;二是养老机构民办私营居多,但有一定规模,医疗完善,上一定档次养老机构偏少,存在医疗资源介入不足问题;三是社会力量投入健康养老事业的热度虽高,但具体项目落地少,一些服务、保障、医保跟不上,现行的医保政策,不能把日常人工护理费、康复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从而加重群众的经济负担。四是健康养老问题涉及到卫生、民政、人社等相关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医养结合需要具有合法资质,现有的医疗资源是以医疗为目的配备,要实行医养结合,需要针对性的升级改造,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

老年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7

上半年,我县的社会保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贯彻落实省、市、县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和年初制定的一二五工作目标(一个确保、两个重点、五个建立即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抓住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扩面工作这两个重点;建立社会保险业务运行、资金支撑、信息服务、监督检查和内部管理等五大体系)为主要内容,以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一)社保扩面情况:

1、养老保险:1-5月份,全县企业新增参保人员650人,其中首次参保523人;减少196人,其中退休88人;外地转入6人。净增454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0.8%,到5月底,全县企业共参保人数12875人,其中在职10343人,离退休2532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新增67人,其中首次参保12人;减少64人,其中退休33人。到5月底,共参保人员8541人,其中在职6917人,离退休1624人。

2、医疗保险:1-5月份,全县新参保人数281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40%,到5月底全县共参加医疗保险人员14448人,其中在职参保11112人,退休人员参保3336人。

3、工伤保险:至5月底全县工伤参保人数9572人。

(二)基金收支情况(1-5月份):

1、基本养老保险收支情况

(1)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共收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1621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1616万元),完成年度任务2770万元的58.5%;支出基金1211万元(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1122万元),当年结余410万元,累计结余2200万元。基金支付能力达到10.43个月。

(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共收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1219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1214万元),完成年度任务3016万元的40.4%;支出基金1261万元(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1218万元),当年结余-42万元,累计结余1029万元。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共发生利息收入0万元,支出12万元(其中基本养老金0万元,退保金12万元),当年结余-12万元,累计结余28万元。

3、后备基金(地方养老保险金)

发生利息收入0万元,支出7万元,当年结余-7万元,累计结余1206万元。

4、基本医疗保险

共收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551万元(其中统筹保险费收入356万元),支出基金529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239万元),当年结余22万元(其中统筹基金结余117万元,个人帐户结余-95万元(主要支付05年度的医疗费用)),累计结余2300万元。其中统筹基金2113万元),个人帐户结余187万元。

5、工伤保险

共收取工伤保险费20万元,支出基金1万元,当年结余19万元,累计结余161万元。

6、特殊人员医疗保险

该险种包括离休人员医疗保障基金、副县以上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基金、特殊照顾人员医疗保障基金、伤残人员医疗保障基金等。

1-5月份共收取特殊人员医疗保障基金100万元,支出基金56万元,当年结余44万元,累计结余71万元。

7、大病救助医疗保险

共收取大病救助医疗保险19万元,支出基金29万元,当年结余-10万元,累计结余220万元。

8、公务员医疗补助

共收取公务员医疗补助86万元,支出基金90万元,当年结余-4万元,累计结余68万元。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共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282万元,支出97万元,当年结余185万元,累计结余477万元。

到目前为止,总累计结余资金7760万元。

二、主要采取工作措施:

(一)、加大确保力度,巩固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成果

全面推进养老保险费全收全支,是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进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2006年在全面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基础上,把着力点放在规范发放上来。做到四个规范,即:规范数据库资料,规范业务流程,规范稽核办法,规范发放职责。进一步夯实了社会化发放基础,上半年,全县继续巩固社保机构直接发放、银行和邮寄等多种社会化发放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离退休人员就近领取养老金。上半年还及时落实增资政策,按照泰人劳社〔2006〕2号文件精神,周密安排,精心准备,认真细致做好这次增资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专职人员加班加点,多方筹措资金,及时为离退休人员办理正常增资,仅一个星期时间,己为全县4640名符合条件增资的离退休人员人平月增资50元,增资额达28万多元,做到了不漏一人、不错一分,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提标、增资工作按时发放到位,保证了国家政策落实到每个离退休职工身上。

(二)、维护职工权益,狠抓扩面续保不放松

社保经办机构积极主动参与、支持和配合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对那些己参保的企业,主动介入做工作,确认参保职工个人帐户的记录和个人缴费年限。首先做好离退休人员测算剥离工作,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从根本上解决离退休人员的老有所养问题。同时,做好内退、下岗、买断职工的续保工作,解决好因企业改制而导致参保职工中断养老保险缴费、养老保险关系接续不上的问题。上半年还完成了企业社会保险费的登记、申报工作,完善了社会保险数据库。通过全体干部的全面宣传和动员,到5月底,全县续保人数40人。

(三)、开展专项稽核,防止虚报冒领

一是做好2006年度缴费工资申报和人员的核对工作,向所有参保企业下发了通知,对企业自查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严格实行“三对照”,即将企业职工工资花名册与参保职工个人缴费核定表进行核对,查企业所有职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有无漏保或隐瞒职工人数的现象;查看企业职工工资发放表和工资年报表,将企业工资总额及职工个人实际收入与申报缴费工资进行核对,查是否有少、漏报和隐瞒上报缴费工资总额的行为;将企业离退休人数与社保机构离退休人员花名册进行核对,查有无虚报冒领养老金的行为。三是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协同医疗科到各定点机构检查53次。查处5起违规医疗案件,追回医保基金2万元,审核扣除各定点医疗机构违规127627.50元。四是完成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发、换证工作和供养人员健康申报稽核工作,共稽核供养人员260人,已做认证172人,死亡5人,从2006.4起暂停发放供养人员95人(7人在2006年之前已暂停),月暂停发放金额20675元。配合养老保险科做好退休人员因死亡未报多领养老金16人次,共计23165元。

(四)、医疗保险顺利开展。一是重抓医疗费用审核。认真审核参保人员的医药费用报销,组织人员到相关医疗单位去进行查实医药费用,避免了不合理的报销,保证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公平、合理使用,维护广大参保职工的医疗保障权益,确保参保患者住院费用能够及时报销。1-5月份,共结算报销住院费用400人次。二是加强对三家医院、三家中心卫生院和六家定点药店进行的用药审核和拔付业务审核,审核人次63734。三是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报工作。到5月底,全县共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97390人,共结算报销住院费用605人次,送报494.425万元,实报25万元,核减金额397万元。

(五)、加强基础管理,规范业务工作

按照省下发的《湖北省社会保险基础管理系统建设规划》,全县下大气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的业务运行、资金支撑、信息服务、监督检查、社会化服务、内部管理等六大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主动加强与财政、审计部门的联系,达到基金收支存运转通畅的目标。二是加强了各种台帐的管理,做好基金财务对帐日清月结。三是做好了与地税的核定,对帐衔接工作,实现了企业主动到劳动保险经办机构登记、申报、核定社会保险费,由企业主动到地税部门缴费的良性运转。四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章制度,杜绝了新的挤占挪用基金问题。五是进一步理顺社保机构与财政、监察、审计、银行、税务部门的业务关系,搞好协调配合,确保六个环节的衔接和资金的畅通运转。六是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部门理解和支持,合理合法地解决了本机构的经费,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基础管理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对参保单位的帐、表、卡、册的管理,上半年个人帐户分配率、记入率、对帐率均达到100%。

(六)、开展文明创建,提高整体素质

抓住社保办理服务大厅建成投入使用这一契机,按照三优文明窗口标准,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窗动,不断完善服务大厅前台窗口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良好形象。全体工作人员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八荣八耻”的具体要求,紧密联系社会保险工作实际,认真查摆改善发展环境、改进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整改,树立社会保险部门诚实守信、依法行政、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服务优良的良好形象,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机关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半年来,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社会保险各项工作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扩面工作进展不快;全县社区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网络建设尚待开拓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尽快加以解决。下半年,各要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内容加大工作落实力度,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继续努力,按照一二三的工作思路,着重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个重点即抓住扩面工作的重点。按照《条例》要求继续做好养扩面工作。重点抓好改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的养老保险登记、申报工作。做好失业人员断保职工的续保工作,以扩面促征缴;充分发挥《泰顺县个体劳动者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出台的优势,不断加大基本医疗保险的扩面工作,大力开拓新的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增强社会保障的支撑能力。

老年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8

 

一、朝阳区主要做法

1.积极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工作:积极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并于2014年出台《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主要亮点一是医师申请多点执业的地址不受数量限制;二是医师申请多点执业无须现执业医疗机构同意,可直接申请医师多点执业注册。

2.积极建设区域医疗联合体:建立区域化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机制,出台《关于建立朝阳区医疗机构区域化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机制的工作意见》,并按照“服务优先、片区布局、组团协作、分级医疗、信息共享”的工作原则,在朝阳区北部、中部、南部、东部各建立以1-2家三级公立医院为核心单位,其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协作单位的区域医疗联合体。从而形成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基础,合理布局、服务能力相对均衡的新型医疗服务网络。

3.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符合政府支持方向的医疗机构。一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二是鼓励社会资本在郊区新城、重点镇和新的大型人口聚居区举办医疗机构;三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康复、护理、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院;四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拥有高新技术和专科优势的医疗机构;五是鼓励社会资本捐资举办医疗机构或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捐赠。

二、今后工作建议

1.深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并总结评估我市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开展情况,逐步放宽医师申请多点执业的条件,取消医师多点执业地址数的限制,最终实现医师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老年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9

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入户医疗护理

服务工作方案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注民计民生的工作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关心关爱老年人,顺应新时代老龄事业发展形势和广大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2021年,我市将“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列入“20项民心工程”,持续推进社区老年健康服务,参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达到100万人,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医疗护理服务达到15万人次。为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紧紧抓住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通过完善和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使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二)目标任务。2020年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达到100万人以上,为60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医疗、家庭病床等医疗护理服务,全年达到15万人次以上。

二、服务对象

(一)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本市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二)家庭医生入户医疗护理服务对象面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重点人群中标记为“失能”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区民政部门提供名册内的60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长期卧床、行动不便且有入户服务需求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

鼓励有能力的家庭医生团队为60岁以下失能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入户医疗护理服务。

三、服务内容

(一)老年健康体检。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辅助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等。

(二)慢病健康管理。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每年提供4次面对面随访,了解血压、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日常用药情况,并根据血压和血糖值进行针对性进行健康生活指导和必要的临床干预。

(三)家庭病床服务。对脑血管病导致偏瘫等慢性病患者提出建立家庭病床申请的,由患者或其家属提出建床需求,经过家庭医生判定适合在居民家庭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并符合医保部门家庭病床条件的,由家庭医生团队按照《天津市基层医疗机构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家庭病床,并提供定期查床、治疗和护理服务。

(四)特需上门服务。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且因长期卧床、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可提供临时特需上门服务。由患者或其家属提出临时医疗服务需求,经过家庭医生判定适合在居民家庭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签订临时补充协议,由家庭医生团队按照《天津市家庭医生特需上门服务规范(试行)》、《天津市家庭医生特需上门服务项目表(试行)》、《天津市居家医疗服务项目指南(2021年第一版)》为患者入户提供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检验项目,以及导尿、压疮护理、慢病用药输液等医疗服务,有条件的团队可提供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药服务。

(五)慢病用药保障。推广使用“家医签约慢病用药管理系统”,将居民用药需求、家医建立用药计划和药库按需备药进行紧密联动衔接,有效提高慢病用药精准保障效果。对于慢病系统内管理的签约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用药要按计划予以持续足量保障。

(六)线上预约服务。居民可通过“健康天津app”线上预约家医签约、家庭病床、用药申请,基层机构线下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加快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推进基层信息化优服惠民,不断提升签约履约服务水平,增进医患互动,提升居民签约服务感受。

四、实施步骤

(一)2021年第一季度。市卫生健康委制定并印发《2021年推进社区老年健康服务和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入户医疗护理服务工作方案》,明确各区工作任务指标。各区卫生健康委出台本区实施方案,并组织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60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并对60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做好信息系统标识。

(二)2021年第二、三季度。各区按进度要求落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60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入户医疗服务工作,并适时进行督导,确保年度任务高质量完成。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根据居民反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三)2021年第四季度。各区在12月10日前完成本区民心工程任务指标,于年底前完成工作总结。开展市区两级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入户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工作评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要将开展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60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医疗、家庭病床等医疗护理服务工作,作为全市医改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各区卫生健康委要按照本区任务指标(附件1)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细化签约服务操作措施,建立工作任务台账,层层压实责任。要主动联系民政、医保、残联部门及各街镇、居(村)委会做好支持配合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提高团队服务能力。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精准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家庭医生团队业务培训,发挥医联体内参与家庭医生团队专家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借助信息化,提高团队工作效率,鼓励探索上门送药等延伸服务。落实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政策,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为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基础。

(三)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家医签约信息化系统,在系统中明确标记60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保障家医团队为上述人群精准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入户医疗护理服务。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民心工程监测制度,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将民心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记录和更新,按时上传本机构诊疗数据,确保民心工程任务数据(附件2、3)的实效性。发挥区级监管作用,并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工作情况纳入团队绩效考核。市卫生健康委将对各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适时督导,确保民心工程顺利开展。

(四)开展服务宣传。充分发挥各种公共媒体作用,对推进社区老年健康服务民心工程进行科学、合理、有序宣传,引导有需求的老年人主动签约,并对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和相关政策进行充分告知和解释,树立居民科学就医理念,引导合理就医流向,提升老年人及家人对家庭医生团队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附件:1.天津市2021年社区老年健康服务民心工程任务量分配表

2.天津市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统计表

3.天津市60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入户医疗护理统计表

 

 

 

 

 

 

 

 

附件1

 

2021年天津市老年健康服务民心工程任务量分配表

 

行政区

老年人家医签约

入户医疗护理服务

和平区

27553

4133

河东区

76188

11428

河西区

77309

11596

南开区

89392

13409

河北区

69364

10405

红桥区

40466

6065

东丽区

34894

5234

西青区

37260

5589

津南区

40259

6039

北辰区

43895

6589

武清区

92819

13923

宝坻区

71954

10793

滨海新区

130861

19629

宁河区

36682

5502

静海区

60845

9127

蓟州区

70259

10539

合 计

1000000

150000

 

 

附件2

天津市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统计表

序号

区/机构

签约老年人数

老年人健康体检人次数

血常规检查人次数

尿常规检查人次数

肝功能检查人次数

肾功能检查人次数

血脂检查人次数

心电图检查人次数

B超检查人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1.此表不需要手动填报,各项数据来源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

2.请各机构将各项任务及时录入系统,并按时上传本机构诊疗数据。

 

附件3

天津市60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入户医疗护理统计表

序号

区/机构

服务对象人数

入户健康体检次数

高血压、糖尿病入户随访

家庭病床出院   人次数

特需上门服务入户次数

入户服务总次数

高血压

单患患者 入户随访次数

糖尿病

单患患者入户随访次数

高血压、糖尿病双患入户随访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注:1.此表不需要手动填报,各项数据来源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

2.请各机构将各项任务及时录入系统,并按时上传本机构诊疗数据;

老年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10

一、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一)社保扩面情况:

1、养老保险:1-5月份,全县企业新增参保人员650人,其中首次参保523人;减少196人,其中退休88人;外地转入6人。净增454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0.8%,到5月底,全县企业共参保人数12875人,其中在职10343人,离退休2532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新增67人,其中首次参保12人;减少64人,其中退休33人。到5月底,共参保人员8541人,其中在职6917人,离退休1624人。

2、医疗保险:1-5月份,全县新参保人数281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40%,到5月底全县共参加医疗保险人员14448人,其中在职参保11112人,退休人员参保3336人。

3、工伤保险:至5月底全县工伤参保人数9572人。

(二)基金收支情况(1-5月份):

1、基本养老保险收支情况

(1)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共收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1621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1616万元),完成年度任务2770万元的58.5%;支出基金1211万元(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1122万元),当年结余410万元,累计结余2200万元。基金支付能力达到10.43个月。

(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共收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1219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1214万元),完成年度任务3016万元的40.4%;支出基金1261万元(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1218万元),当年结余-42万元,累计结余1029万元。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共发生利息收入0万元,支出12万元(其中基本养老金0万元,退保金12万元),当年结余-12万元,累计结余28万元。

3、后备基金(地方养老保险金)

发生利息收入0万元,支出7万元,当年结余-7万元,累计结余1206万元。

4、基本医疗保险

共收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551万元(其中统筹保险费收入356万元),支出基金529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239万元),当年结余22万元(其中统筹基金结余117万元,个人帐户结余-95万元(主要支付05年度的医疗费用)),累计结余2300万元。其中统筹基金2113万元),个人帐户结余187万元。

5、工伤保险

共收取工伤保险费20万元,支出基金1万元,当年结余19万元,累计结余161万元。

6、特殊人员医疗保险

该险种包括离休人员医疗保障基金、副县以上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基金、特殊照顾人员医疗保障基金、伤残人员医疗保障基金等。

1-5月份共收取特殊人员医疗保障基金100万元,支出基金56万元,当年结余44万元,累计结余71万元。

7、大病救助医疗保险

共收取大病救助医疗保险19万元,支出基金29万元,当年结余-10万元,累计结余220万元。

8、公务员医疗补助

共收取公务员医疗补助86万元,支出基金90万元,当年结余-4万元,累计结余68万元。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共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282万元,支出97万元,当年结余185万元,累计结余477万元。

到目前为止,总累计结余资金7760万元。

二、主要采取工作措施:

(一)、加大确保力度,巩固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成果

全面推进养老保险费全收全支,是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进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2006年在全面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基础上,把着力点放在规范发放上来。做到四个规范,即:规范数据库资料,规范业务流程,规范稽核办法,规范发放职责。进一步夯实了社会化发放基础,上半年,全县继续巩固社保机构直接发放、银行和邮寄等多种社会化发放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离退休人员就近领取养老金。上半年还及时落实增资政策,按照泰人劳社〔2006〕2号文件精神,周密安排,精心准备,认真细致做好这次增资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专职人员加班加点,多方筹措资金,及时为离退休人员办理正常增资,仅一个星期时间,己为全县4640名符合条件增资的离退休人员人平月增资50元,增资额达28万多元,做到了不漏一人、不错一分,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提标、增资工作按时发放到位,保证了国家政策落实到每个离退休职工身上。

(二)、维护职工权益,狠抓扩面续保不放松

社保经办机构积极主动参与、支持和配合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对那些己参保的企业,主动介入做工作,确认参保职工个人帐户的记录和个人缴费年限。首先做好离退休人员测算剥离工作,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从根本上解决离退休人员的老有所养问题。同时,做好内退、下岗、买断职工的续保工作,解决好因企业改制而导致参保职工中断养老保险缴费、养老保险关系接续不上的问题。上半年还完成了企业社会保险费的登记、申报工作,完善了社会保险数据库。通过全体干部的全面宣传和动员,到5月底,全县续保人数40人。

(三)、开展专项稽核,防止虚报冒领

一是做好2006年度缴费工资申报和人员的核对工作,向所有参保企业下发了通知,对企业自查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严格实行“三对照”,即将企业职工工资花名册与参保职工个人缴费核定表进行核对,查企业所有职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有无漏保或隐瞒职工人数的现象;查看企业职工工资发放表和工资年报表,将企业工资总额及职工个人实际收入与申报缴费工资进行核对,查是否有少、漏报和隐瞒上报缴费工资总额的行为;将企业离退休人数与社保机构离退休人员花名册进行核对,查有无虚报冒领养老金的行为。三是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协同医疗科到各定点机构检查53次。查处5起违规医疗案件,追回医保基金2万元,审核扣除各定点医疗机构违规127627.50元。四是完成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发、换证工作和供养人员健康申报稽核工作,共稽核供养人员260人,已做认证172人,死亡5人,从2006.4起暂停发放供养人员95人(7人在2006年之前已暂停),月暂停发放金额20675元。配合养老保险科做好退休人员因死亡未报多领养老金16人次,共计23165元。

(四)、医疗保险顺利开展。一是重抓医疗费用审核。认真审核参保人员的医药费用报销,组织人员到相关医疗单位去进行查实医药费用,避免了不合理的报销,保证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公平、合理使用,维护广大参保职工的医疗保障权益,确保参保患者住院费用能够及时报销。1-5月份,共结算报销住院费用400人次。二是加强对三家医院、三家中心卫生院和六家定点药店进行的用药审核和拔付业务审核,审核人次63734。三是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报工作。到5月底,全县共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97390人,共结算报销住院费用605人次,送报494.425万元,实报25万元,核减金额397万元。

(五)、加强基础管理,规范业务工作

按照省下发的《湖北省社会保险基础管理系统建设规划》,全县下大气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的业务运行、资金支撑、信息服务、监督检查、社会化服务、内部管理等六大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主动加强与财政、审计部门的联系,达到基金收支存运转通畅的目标。二是加强了各种台帐的管理,做好基金财务对帐日清月结。三是做好了与地税的核定,对帐衔接工作,实现了企业主动到劳动保险经办机构登记、申报、核定社会保险费,由企业主动到地税部门缴费的良性运转。四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章制度,杜绝了新的挤占挪用基金问题。五是进一步理顺社保机构与财政、监察、审计、银行、税务部门的业务关系,搞好协调配合,确保六个环节的衔接和资金的畅通运转。六是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部门理解和支持,合理合法地解决了本机构的经费,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基础管理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对参保单位的帐、表、卡、册的管理,上半年个人帐户分配率、记入率、对帐率均达到100%。

(六)、开展文明创建,提高整体素质

抓住社保办理服务大厅建成投入使用这一契机,按照三优文明窗口标准,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不断完善服务大厅前台窗口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良好形象。全体工作人员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八荣八耻”的具体要求,紧密联系社会保险工作实际,认真查摆改善发展环境、改进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整改,树立社会保险部门诚实守信、依法行政、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服务优良的良好形象,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机关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半年来,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社会保险各项工作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扩面工作进展不快;全县社区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网络建设尚待开拓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尽快加以解决。下半年,各要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内容加大工作落实力度,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继续努力,按照一二三的工作思路,着重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个重点即抓住扩面工作的重点。按照《条例》要求继续做好养扩面工作。重点抓好改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的养老保险登记、申报工作。做好失业人员断保职工的续保工作,以扩面促征缴;充分发挥《泰顺县个体劳动者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出台的优势,不断加大基本医疗保险的扩面工作,大力开拓新的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增强社会保障的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