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9:59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篇1

节能减排信息化现状

各级政府是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领域应用的主导力量,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借两化融合之机,大力推进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2011年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推荐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的通知》,同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广西柳州组织召开了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经验交流会,为节能减排信息化下一步的发展理清了想法和思路。

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引导和自身节能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也开始探索性地开展了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工作。北京市在2008年出台了《北京市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并编制了《北京市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产品和应用方案汇编》(第一批),重点推进了以行业制造执行系统(meS)、新一代集散控制系统(DCS)、高效节能变频调速技术、企业能源管理及调度系统、射频识别技术(RFiD)、LeD光源等技术和系统应用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促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同时继续完善节能减排监测和监控信息平台的建设。

在企业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应用方面,目前企业主要通过建立能源监控或综合管理系统来实现节能减排责任目标或能耗指标的过程管理和动态监管;掌握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跟踪主要耗能环节、掌握能源结构信息和能源基础数据及报告的评估分析,完成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完成情况的汇总及评估等。

例如,宝钢的能源中心实施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在原日本引进的能源中心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覆盖宝钢一、二、三期工程个单元的全局性能源管理系统。宝钢的能源中心覆盖了基础自动化、过程监控及管理三个层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了对供配电、给排水、动力和环保等有关能源子系统的自动控制及检测,作为实时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实时采集、数据的海量储存和二次加工等。

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利用管理信息化减排;二,利用装备信息化减排;三,利用生产过程管控和工艺流程优化减排;四利用能源管理和能耗及排放在线检测减排。

节能减排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形势日趋紧迫,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全面促进和提升节能减排监控、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现在满足拓展领域、深化应用、提高水平、落实保障等发展需求上,从而全面提升为政府决策和行业节能减排提供支持和服务的能力。

目前,两化融合不断深化,节能减排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亟需通过顶层设计确立统一的发展模式和管理体系,进而提出统一的技术规范,突破行业间的信息隔离状态,构筑跨行业、跨领域的社会节能减排信息大平台、大体系,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等问题的出现,全面提升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应用水平。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由以工业为重心向多行业、多领域全面推进,就要求信息化应用迅速跟进,在应用范围上进一步拓展,并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做出针对性调整。

此外,对信息化体系功能上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强。简单的数据收集、统计、显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发展形式的要求,未来对大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分析,将形成有效的能耗预警和管控机制,另外信息技术通过与管理科学良性互动,可以辅助节能减排目标制定、指标分配与成效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在技术上,为突破旧有技术瓶颈,实现功能跨越,需要以物联网,与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信息化体系中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从而大大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时效性和工作效率。

例如,借助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高端软件等新兴技术,实现对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控、实时管理,以及实现图形化、可视化展示,预测、预警,乃至解决方案制定和成效模拟等功能。

为确保节能减排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落地实施,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有力的保障措施。必须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作用相关知识、推进新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此外,还需要建立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从人才培养到技术研发再到推广应用的良性模式。

节能减排信息化构架

基于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信息化总体构架可以分为四层,分别是基础设施层、信息集成层、应用层和展示层。

展示层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信息化体系中的最终用户端,基于数据采集层、信息集成层和应用层之上且直接面向用户,为用户提供政务与互联网入口、信息显示界面、管理和操作界面。

根据服务功能的不同,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信息化体系包括监管信息平台和管理信息平台两大面向用户的系统平台。其中,监管信息平台主要实现对被检测单位能耗、温室气体排放等节能减排指标的监测,主要面向政府主管单位和被监管单位。

管理信息平台主要掌握各个用能和排放单元的能源利用效率、跟踪主要耗能和排放环节、掌握能源结构信息和用能与排放基础数据,节能减排管理信息系统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家庭等众多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其展示平台的内容和结构也有不同。

以云计算、新型显示技术、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展示层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基于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体显示器)、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等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以及基于ipv6和4G等新型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移动显示终端具有轻薄便携的和高通量移动信息交互的特性,应用于节能减排信息平台,将使管理工作更为便捷、高效。

同时采取云协同的概念发展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客户端交互信息在多平台终端间的数据同步,大大提高了能效管理的泛在化;此外,在家庭和商业建筑节能管理领域,借助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一体化的三网融合技术,也为展示层的数据传输模式和展现形式提供了新的载体。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信息化体系的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功能模块和应用系统,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模块和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总量控制、用能填报、在线监测、统计查询、分析决策、信息公开、平台管理、过程控制及优化等,基于这些功能模块和应用系统,可以实现政府部门的节能减排监管、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生产流程控制和优化、企业能源管理和家庭能源管理等。

总量控制模块主要通过一体化系统的监控,实现对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对能耗总量、某种能源的消耗总量或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的监测和控制管理。

用能填报模块主要用于用能单位定期在线填报本单位的用能数据,主要包括能源手指平衡信息、产品能耗信息、产值能耗信息等;在线监测模块主要用于政府用能监管部门实时监测用能单位当前数据,以及用能单位对自身能耗情况的实时管理和监测。

统计查询模块主要支持政府用能监管部门基于平台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时间范围对用能单位、行业或地域的用能指标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以图形、表格的形式展现统计结果。

分析决策模块主要是运用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节能减排综合平衡状况、能源消费构成、能源流转、能源加工深度、能源储存、能源经济效益、能源综合利用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依存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和推理,而基于新型显示技术的可视化应用系统,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形象化显示和分析决策的可视化和管理,信息公开模块由用能监管或检测部门进行管理,主要介绍关于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与规划、行业标准规范、指标体系和对标结果公示等,以及平台能耗与排放信息;平台管理模块主要由平台管理员进行配置管理,提供定义基础数据的功能,包括用户的定义、用户角色权限定义、后台数据管理等,以支撑平台其他业务功能的应用。

节能减排信息化的典型应用

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作为促进地区、政府、企业间顺利开展节能工作的重要平台,进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到了逐步发展,特别是在国外,已开展了大量研究、示范和应用工作。

比如美国能源信息局构建了国家能源数据系统,该系统可提供近几十年不同能源的消费数据、支出数据、能源价格和排名数据,以及依据数据行程的文本报告,供国家能源管理部门制定用能计划和决策使用。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能源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工业、建筑等重点能耗领域构建了注入建筑节能监测系统和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等平台,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作为推动节能减排监管工作的有效措施,仍需要继续加大研发和应用力度,推进平台建设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从政策方面看,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政策力度日益加强。自2004年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以来,中国节能减排工作日益深化,政府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节能执法监督的力度将会不断加大。

2011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司的《关于建设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的通知》指出,为及时跟踪了解工业节能减排进展情况,准确把握和分析发展趋势,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组织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建设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并明确了建设目标、主要功能和相关要求。

2012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了《关于加强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节能减排信息监测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把握分析节能减排形势、研究提出有关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建设由中央政府各相关部委牵头推动,由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建设,由各地区用能企业、机构、实体配合实施,自上而下覆盖多级管理机构和监管对象。其中用能部门是平台监管对象,涵盖了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四大重点用能领域。平台管理对象为政府主管部门,包括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是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的直接使用者,其职责是获取监控对象的用能数据,保证监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将数据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是指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上级行政管理单位。

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的建设框架可以定义为四层两体系,其中四层为:表现层、应用层、数据层和基础设施层,两体系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

综合看来,我国节能减排监管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平台功能单一,以检测为主,不分项目还不具备预警功能,对监控和用能单位上还不能起到很好的服务和决策作用。但整个平台的建设与实施正处在高速的建设与不断的进步中。

(本文摘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应用》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相关链接

信息化节能减排的企业应用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支撑。

能源问题已不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已然上升到国家战略安全上,成为掣肘一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尤其是在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

而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非常严峻,国家已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长期国策摆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一系列行政和经济手段,来共同推动节能减排在企业和区域持续深入。

这一重大决策势必将引导行业拉开整合的大幕,抓住机遇的优势企业将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契机。

节能减排是一个概念里面衍生出来的两种行为。企业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物品移动消耗的能源;加热、制冷消耗的能源;用电设备消耗的能源。

所以节约能源措施分为三类:减少物品移动转运;减少加热、制冷环节的消耗,主要是锅炉等;减少设备用电消耗。企业的能源排放主要包括:燃料燃烧后排放;原料加工过程副产品排放;清洗、消毒等过程的排放。

所以减少排放措施分为三类:提高燃烧效率;提高加工过程效率,加强污染处理;实现循环应用,加强污染物的处理。

想要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就必须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具体方法有:

1、利用管理信息化减排。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达到节能的目的。由于eRp系统具备的基本功能是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具体到节能减排,支持能动的对节能减排值班表的监控能力,提高节能减排绩效。

2、利用装备信息化减排。制造企业的装备落后成为制造业节能减道路上的重要制约因素。

因此通过把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不仅可以有效监控设备本身的消耗,还能监控设备消耗的能源排放,从而使节能减排做到有据可依。

3、利用生产过程管控和工艺流程优化减排。企业通过meS系统达到对生产控制的目的以促进工艺优化、能耗降低、产量质量提升,助力节能减排。

4、利用能源管理和能耗及排放在线检测减排。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篇2

关键词: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

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如何实现这一节能减排战略目标?2016年7月中旬上海环境院董事长张益为此提出了“十大绿色主题”概念,包括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减排、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本文认为,要贯彻落实提出的节能减排战略目标,除了实施“十大绿色主题”计划外,还应加强对节能减排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1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应考虑的因素

1.1社会舆论因素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非常大的资源环境作为代价。从河流湖泊到海洋,从土壤到湿地到空气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都产生了较大的威胁。

近年来,大气污染的治理、水资源的保护、土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新能源突围等问题作为被公众热切关注的话题屡屡在各种两会中被普遍提及。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农化企业都严重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威胁到了人们的生产居住环境,农化企业的整治革新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1.2环境污染因素

我国农化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只着眼于短期发展,如果对“三废”的处理不能及时落实,农化企业的发展必将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毁灭性伤害。这些都是盲目追求高规模经济利益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对我国的环境污染转嫁也不容忽视。

1.3企业因素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三大“绊脚石”。其一,经济效益低下。其二,技术升级难度高。其三,政策短板。迫于新常态下对经济下行的担忧,我国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还仅限于国务院文书,没有真正意义上上升到法律层面,缺少一定的强制约束力。

1.4地方政府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以此明确环保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环境保护指导方针。换而言之,缺少一个有效的“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

2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

2.1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基石。可行性原则又分为技术可行性原则、政策可行性原则和经济可行性原则。技术可行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对技术的要求,即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相关应用技术的保证,当前可应用的技术能够支持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

2.2公开透明原则

公开透明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总导向。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公开透明原则保证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切实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公开透明原则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有利于维护和稳定和谐的官民关系,有利于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效率,对构建“绿色社会,和谐中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3数据化原则

数据化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必须用事实说话,规避主观评价的盲目性,研究客观数据,使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有据可循。以往政府的节能减排工作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数据的支撑,能以考核工作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节能减排的实际进度。

2.4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内在要求。可比性原则是衡量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动态规律的保证,是数据化分析的关键。没有比较价值的数据是无效数据,可比性原则可以剔除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无效数据,使得节能减排过程中少做甚至不做无用功。

2.5“两手抓”原则

“两手抓”原则是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根本战略。“两手抓”原则为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了一个整体性框架,将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政府评企业,根据监测部门的监测数据对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审核,二是,监察部门评企业,根据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以及附近居民的反馈,对政府节能减排相关负责人进行业绩考核,对工作业绩不合格的相关负责人及负责小组进行批评教育,工作懈怠情况尤为严重的进行公示批评、停职察看。“两手抓”原则对维持和巩固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层层监督、步步落实。

2.6“专项专管”原则

“专项专管”原则是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基本方针。“专项专管”原则主要体现在,设立节能减排管理专设机构分管节能减排监察部门,使节能减排监察独立于政府节能减排工作之外,属于政府外部监督。

3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3.1综合评价管理体系

综合评价管理体系是在基本原则的框架下,就各项基本因素分析概念化建立的一种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管理体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节能减排评价体系能够有序化,能够在有关部门搭建的平台中落到实处,对节能减排的工作起到积极的影响。

3.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管理体系建立的一种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效益B、污染程度p、综合能耗e、生态补偿C四大指标为节能减排管理体系中的监测提供数据依据,简称BpeC评价模型(见表1)。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评价管理体系中对监测数据的要求。如果说综合评价管理体系是一个框架,那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整个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精神支柱。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BpeC指数越高,代表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越好,且与企业经营的协调性也较好;反之,代表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越差,且与企业经营的协调性也较差。

表1中各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表1中评价系数α的测定(YaaHp分析):

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②数据

③测定结果

即,由上述yaaph分析结果可得:

a1=0.3289;a2=0.2891;a3=0.2080;a4=0.1740

4企业节能减排路径评价之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从分析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的因素分析、建立相关评价指标、完善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对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进行了全面剖析。如何更好地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政府、居民、监察部门等各方的努力,应该重点关注企业是否能完善节能减排目标管理体系。对此,有以下对策:

(一)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理,合理利用能源,坚持节约优先,突出节能减排工作的地位.

(二)企业要积极开发、引进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对现有设备和技术进行完善,用信息化手段完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继续推动企业设备ip化,建立工业耗能和污染物在线检测平台。

(三)相关部门做好职工岗位培训,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工作,增强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推广节能减排的好方法。

(四)企业可以建立节能减排分析例会制度,按季度召开例会,对照年度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计划,总结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查找问题所在,研究制定改善措施。

(五)贯彻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符合本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管理的实施细则。

(六)企业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的年终考核评比,对节能减排岗位责任不清、工作开展不力、制度不落实、能耗超过定额、浪费资源严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七)政府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切实落实好新环保法,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项目管理,加速高耗能、污染排放量大、产品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的淘汰。

(八)政府要结合西部大开发和“新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加快西部的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实现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同时发挥西部的地区优势,利用好风能发电、水能发电。

(九)环境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和企业做好交流和沟通的工作,以批复的要求为依据,监察地表水的水文状况,控制质量和污染程度,做好巡视工作,提高预警功能和高效性,同时时刻做好相关记录,将监控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对比,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十)作为社会公民,监督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发现企业严重大量排污时,要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协助监管部门的采访调查。监管部门对认真大力协助部门工作的群众可给予相应地表彰。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篇3

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简称mBo)是一种新兴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是美国2002年度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彼得•德鲁克对管理实践的主要贡献。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的提出在当时的管理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并被许多企业和政府机构应用于管理实践当中。目标管理之所以广受欢迎,就是因为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逻辑上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时至今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目标管理的实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以公司战略规划为前提,以公司年度计划为依据,将各种任务及明确量化的指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个人。通过上下沟通,共同研究制定目标,促进全员参与,使个人目标、部门目标和企业目标融为一体,个人和部门的责、权、利具体明确,促进分工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将目标管理体系引入到炼铁厂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工作中,不但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更是在此项工作开展中的一种创新和超越。

2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实施目标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并在2006年首次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确定节能减排这两个主要约束性指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集中体现。而当企业致力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时,往往容易忽视环保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认为环保工作无法产生效益,可有可无,阻碍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形象。炼铁厂实行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目标管理既是十分必要的,又是切实可行的。一是根据公司与二级单位签订的《2007年度炼铁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目标责任书》需要,要求各单位明确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目标和任务,根据公司《循环经济实施细则》制定本单位的具体方案,把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目标层层分解到车间、班组、个人,落实责任,逐级考核,强化目标管理。为实施目标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环保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增强企业整体素质,对企业自身、对经济社会、对自然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大力推进环保、节能和循环经济是莱钢“做强”的迫切需要,是莱钢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是构建和谐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节能减排是企业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循环经济能使我们真正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将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紧密联系起来,这将是未来冶金行业节能减排发展的主要方向,炼铁行业作为能耗排污大户,2007年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我们没有退路。因此,必须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作纳入企业经济管理体制中,与生产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实行经济责任制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相结合,使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与经济工作挂钩,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目标管理提供经济基础。

3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目标管理体系构建

《炼铁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目标管理体系》从6月初开始起草,历经1个半月,其间各主要职能科室碰头修改3次,厂长亲自主持修改4次,试行版于7月7日定稿签发。该体系融入了半年来炼铁厂开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作的诸多经验,确定了“以高炉生产的稳定顺行为基础,以高效、经济、清洁生产为核心,以降低高炉生产的燃料消耗、动力消耗为着力点,以粉尘、烟尘、废水的排放治理为重点,以技术进步、管理进步为手段,实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目的”的工作思路。

3.1目标的制定和展开

目标管理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迫使管理者认真思考目标,所以它有利于计划的制定;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为管理者与员工提供了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这可以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通过员工参与制定出的目标,既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能动性,又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不断地反馈信息,可以不断改善工作状况,提高工作绩效。而且,如果在一个许可的范围内制定一个较高的目标,还可以发挥出员工较大的工作潜力。正如高尔基所说:目标越高,人的潜力发挥得就越好。在《炼铁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目标管理体系》中,除了对《炼铁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目标责任书》中所提目标进行了分解落实外,还提出了高于责任书目标的炼铁厂厂级一期、二期奋斗目标,为炼铁厂制定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作开展的长期规划及支撑体系。

3.2目标管理的实施

目标的实施,就是各级组织、各部门及职工按照各自所定目标规定的内容开展工作,组织实施。在《炼铁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目标管理体系》中,每一部分都明确了目标、现状、现状分析和潜力分析、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相应的考核激励办法,保证授权范围内,充分发挥各级部门和个人的积极性。本着责权相称的原则,使员工有职有权,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职责权限内自行决定完成目标的方法、手段,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完成目标。

3.3目标的过程管理

为使员工了解和熟悉目标,将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目标管理体系分为工序能耗动力消耗、工序能耗燃料消耗、环境保护、循环经济4个板块考核,每月将考核结果与指标和目标间的差距公布到局域网,并在考核明细中具体体现出来,使员工明确知道自己的付出得到了相应的回报。目标管理理论比前人更强调协作,无论是个人与组织之间、还是个人与个人之间,都强调要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进行协作。在此过程中,节能减排办公室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并对目标执行人进行指导和协助,发现问题就及时给予协调解决。

4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目标管理体系绩效

自从试行版《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目标管理体系》下发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炼铁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可实施计划。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考核等都根据厂级目标体系制订,并及时将执行情况反馈给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办公室,减少了过去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办公室管理人员向各职能科室“讨债”的时间,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2)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工作开展更加规范。每位员工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都有了责任感,感到了压力,所以日常生产中不良反应在减少,发生异常情况时信息沟通顺畅,体现了全员参与管理的作用。

(3)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考核形成了制度。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目标管理体系分为工序能耗动力消耗、工序能耗动力消耗、环境保护、循环经济4个板块考核,主管科室根据所列评价标准来贯彻、实施、测评、检查,检查实行月报制,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办公室负责核实与监督,并将结果公布,使每个车间都知道各自的长处和不足,促进了车间在相互竞争中前进。

(4)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指标不断提升。仅工序能耗一项,截至2007年8月相比2006年下降了14•55kg/,t比计划下降了7•25kg/,t在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钢产量前33家中名列第11位,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篇4

HuRongxian;YangGuanglu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阳卷烟厂,南阳473007)

(nanyangCigaretteFactoryofChinatobaccoHe'nanindustrialCo.,Ltd.,nanyang473007,China)

摘要:低碳经济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南阳卷烟厂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推行清洁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烟草企业。

abstract:thefundamentaloutlettoreducegreenhousegasemissionsandtackleglobalclimatechangeislow-carboneconomy.thenanyangCigaretteFactorymakesuseofmeansofinformationizationtopromotetechnologicalandsysteminnovationofsavingenergyandreducingemissions,doagoodjobofenergysavinginkeyareas,strengthenthesupervisionofkeysourcesofpollution,implementcleanerproductionandbuildresource-savingandenvironment-friendlytobaccocompany.

关键词:节能减排信息化应用资源节约型

Keywords:savingenergyandreducingemissions;applicationofinformationization;resource-saving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158-02

0引言

大气中碳浓度的升高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目前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出路。工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如何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探寻减排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抓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工业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对烟草行业来说,随着重组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按照全面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的指导方针,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效益、和谐发展已成为工业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和新的发展主题。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要求,相继开展了对标管理、打造先进卷烟制造工厂等管理活动,其中节能减排指标是主要考核项目,并被列入否定项,河南中烟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和决心可见一斑。

以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顺利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抓手。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渗透性、倍增性和创新性优势,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改造企业传统设备,工艺优化行业运转流程,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手段,从而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1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1.1信息技术产品本身可以产生巨大的节能减排效应据统计2010年,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万元GDp能耗为1.21吨标准煤,工业生产万元GDp能耗为2.53吨标准媒。而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166吨标准煤,只是国民经济平均水平的1/7,工业平均水平的1/15。在国际上,发展节能家用电器,推广节能型汽车,采用节能型照明设备等举措已逐渐成为国际上利用信息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的重要途径。

1.2信息化的应用不断促进节能减排效果提升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改造,提升了各类工业设备的利用效率,成为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升企业节能减排效果,南阳卷烟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多方面开展节能改造。投资140余万元,对总计蒸发量为40吨的三台锅炉实施变频自动化改造,把锅炉运行参数自动收集到微机信息系统,通过对数据的自动整理,反馈到控制系统,自动调整炉排的运转速度、鼓风机送风量和引风机的抽风量,使锅炉经常处于平稳高校运行状态。此项改造年可节约用煤3000余吨,节电5万余度,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0余吨。同时把企业能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综合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提高协调衔接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因此从长远角度看,企业以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此外,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很多产品不再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是以数字化形式出现,大大减少了工业经济中浪费在迂回路径上的中间损耗从而有效降低原材科与能源的消耗。

1.3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够丰富企业促进节能减排的管理手段。企业通过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整合信息资源、集成管理和服务,开展试点示范,搭建节能减排公共信息平台,努力消除节能减排企业和应用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节能减排知识和信息在企业中的流动。通过重点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的应用,提高能源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对能源统计数据的动态监测约束,企业自觉进行节能减排;通过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实现国家对重点污染源的联网在线自动监控,构建起污染物排放的立体监测体系,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的监控能力。企业大力推进数字节能减排,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网络技术,构建集信息采集、存储管理、业务应用、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环境信息资源网络体系,实现数据高效管理和流通,环境实时监控、事故应急响应等主要功能,为企业节能减排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企业在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

2.1征集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的推荐方案通过在企业中征集先进适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信息产品,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典型应用方案,推进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2.2设立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科技专项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还处于引导和推动阶段,多数企业还未形成自发主动氛围,企业的引导、支持、推进和协调对于落实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节能减排降耗至关重要。为此亟需设立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科技专项,通过职能部门联动,实现行政手段效果最大化,鼓励和扶持关键共性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利用。

2.3加强对能耗排污水平的监测和分析利用信息化手段,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综合效益为目的,加强对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联网监测;加强对经济运行中的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信息监测与分析;加强信息化应用服务于行业准入、管理和行政执法监督,服务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节能减排调控目标的实现,推动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设备。

3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做法和实践

为切实做好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我们认为,着眼于增强企业竞争力与节能减排两个目标,具体来说,企业可从如下三个层面着手。

3.1技术层面:这里主要从数据处理、传输、使用三方面来加以简述。企业要努力保证系统数据的全局一致性,实现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做好各系统之间的连接,保证企业业务与管理数据运转、传输流畅高效;合理利用企业宝贵的信息化数据,引入Bi系统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辅助进行决策支持,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3.2管理层面:加强企业it规划,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未来各系统的彼此孤立、难以集成等问题,使企业信息系统具备“天然免疫力”。做好海量数据的管理和控制,一切以系统生成的数据为准,严格控制在生产车间对有关Bom数据进行修改,在必须修改时,应采取措施,将修改“迁移到”设计阶段。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企业的做法很多,其根本目的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增加经济效益。

3.3行业层面:行业层面我们主要探讨烟草行业企业节能的方法。

3.3.1能源管理节能: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是维护企业利益、增加企业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保证。能源分析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提供数据的真实程度,而数据的准确性取决于计量仪表配置的完好性和准确性。完好、准确的计量器具,是提供准确能源信息的重要保证。河南中烟南阳卷烟厂依托信息技术,与生产部门建立了能源供配紧密衔接机制,对生产能源供应全过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动态监控。通过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网络通信、自动控制、计量检测、监视监控预警等信息,搭建能源管控平台,实施看板管理,使之与管理、工艺、流程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资源消耗,提高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和精准性。如今,能源供停时间已经精确管控到“5分钟”以内,与以前的人控粗放管理相比,降低供停误差在30分钟以上,彻底杜绝了过去的能源“空耗”现象,大大减少了无为消耗。

3.3.2技术进步节能:通过采用新技术,改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转换效率,实现节能增效。围绕节能减排的难点、重点问题,组织班组成员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为节能减排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小窍门、小创造、小发明,努力降低能源消耗;通过技术革新、科技攻关,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企业节能降耗。2009年以来,南阳卷烟厂仅在节能减排方面开展技术攻关达10多项,如废水的回收处理,实现中水循环利用;调整制丝车间储丝柜的利用模式,增加储丝量,从而降低制丝线运行时间;以及推行制丝车间连班连批次生产等项目,不仅有效减少能源消耗,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3.3.3管理节能: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实现节能增效。能否精心调度、合理组织生产,是企业节能降耗的最大潜力所在。为了充分发挥设备容量能力,避免小物料流量、高能耗生产,生产管理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设备额定能力连续投料生产。同时,把月计划分解落实成周计划和日计划,尽量提高生产区域、生产时间的集中度。

通过eRp产销存、生产经营决策管理、办公自动化oa等系统的应用,使企业对各种内外部资源纳入信息系统中,进行高效率、集成化的运转,随着大量数据信息的集成共享,已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促进了清洁生产工作有效开展。设备故障库的开发应用,搭建起设备管理平台,实现了设备信息化管理,可快速定位故障所在区域,提高故障排查效率,进一步增强设备运行和管理能力。

4结束语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明确提出把大幅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烟草企业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选择。在工业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必须兼顾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水平与节能减排两个方面,在过去过多关注企业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的背景下,企业必须把节能减排工作提到更高的位置,以采取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的双重目标,以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河南中烟实现新跨越,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徐守福.信息化融入工业化推进节能减排增效信息化战略支撑华泰崛起[J].中华纸业,2008,29(15).

[2]张f斌,李梅,陈雪.面向节能减排的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研究[D].2009.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篇5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体系的整体架构

对于电力行业整体而言,从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角度来看,宏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制度手段进行节能减排。根据中国能源的分布、电量的需求,加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建设既高效又节能的机组,优化火电结构。尽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强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确定最佳的资源配置方案与能源流向及输送过程,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可再生资源发电的利用率,在制度、技术、结构上采取综合性对策。采用行政法律法规和市场竞争相结合的机制,重视能源节约和污染物减排工作,使资源优化配置。根据节能减排的国际经验及中国国情,通过节能调度的措施、有效监管及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体系的市场机制

火电企业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中坚力量,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节能减排模式,在其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建立基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并且要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健全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支持鼓励进入机制辅助以加大国家的宏观规划,限制约束进入机制调整电力产业的整体结构。利用法律法规与市场手段相结合,以技术标准、差别价格、经济补偿等机制引导高能耗、高污染的火电机组有序退出市场,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从而确保了电力产业结构的科学化,强化了执行节能、环保等社会性的监管。

(1)市场机制电力节能减排过渡模式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针对各行业的不同特点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没有真正地抑制火电企业废气的排放,仍需加强对污染气体排放量的控制。由于电力市场机制还很不成熟,可以通过停止使用部分小火电机组并同时建设大容量、低耗能、高效率、少排放的机组,促进节能减排的发电权交易机制。发电权交易,就是计划合同电量的有偿出让和买入,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借鉴普通商品二级市场交易,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通过转让或购入发电权电量实现发电企业之间的交易,更快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实施发电权交易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高效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会直接影响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通过以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来达到结构上的优化及降耗。此外,通过竞争达到管理上的优化及降耗,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利用法律和长效市场机制来确保节能减排的目标更好更快地完成。

(2)调整市场机制的节能减排管理手段,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实施差别电量(政府宏观调控或计划调控),调整电力产业布局使电力结构科学化。改变传统的平均分配发电,抑制用电量的迅猛增长。通常情况下,发电都是利用小时数的模式,发电利用小时数就是一定时期内平均发电设备容量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运行小时数。平均发电用小时=报告期发电量/报告期的平均发电设备容量。通常都是从工业快速发展的实情出发,实行机组类型差别、能耗差别,增加高效环保机组的发电小时数,并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解决工业的高耗电量和节能的问题。实施“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政策,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对列入关停序列的小火电机组,从问题的源头出发,进行合理的规划,给予一定的补偿性发电量指标,避免火电企业的无序建立。关停盲目建立的导致煤炭供需失衡的小火电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竞标及充分配置市场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基于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协调的目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维护节能减排的技术体系,弥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不足。

(3)增进质量监督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电力节能减排的方式和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是电力节约、减少排放的根本所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外部问题。重视安全问题基础上,以能源价格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手段来激励相关各方自觉遵守节能减排的基本政策,完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因其直接危及到工人及附近居民的切身利益和自身的保障,将节能减排目标的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当地人民的节能意识。同时以经济手段为基础,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此为保证,作用于各级政府及国有企业。狠抓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和执法监管,进行以安全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节能减排技术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监督及考核。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加快节能减排的法制建设,制定完整齐备的方案来保证电力节能工作的顺利执行。发挥各种措施相结合的积极作用,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减轻减排的技术压力。

(4)加强成本管理,完善组织体系建立集中统一、高效透明的节能减排监管体系,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理顺节能减排监管职能,落实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解决节能减排监管职能的配置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个人的学习,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公平公正地进行工作的投入,理顺能源主管部门、环保部门与监管部门的关系,制定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与环境保护程度及电力资源稀缺程度的机制。履行对电力节能减排的专业性监管,将工作责任落实。建立有效的财税激励政策,大力抓日常管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增加节能减排投资,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对节能减排产品的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所得税优惠,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起来。立足于鼓励节能减排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引导节能减排产品的使用和消费,通过源头的控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立基于能耗和排放的市场准入机制,走清洁生产的模式,把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让公民从思想上建立节能环保的意识。

三、结束语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篇6

关键词:煤炭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一、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的内涵

所谓动力机制,是指在事物运动与发展过程中各种动力的作用原理与传导过程,其本质是描述动力与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联系。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机制就是在煤矿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各种动力的作用原理和传导过程,其本质是揭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动力和外界环境所产生的各种动力与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发展轨迹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动力形成原因,动力可以划分为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所谓内生动力,是指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事物内部产生的能够导致事物运动与发展变化的力量:相应的,外生动力是指来自于事物外部,能够导致事物运动与变化发展的力量。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的划分力法,揭示了动力的本质特征,是动力类型划分的基础。按照该划分方式,将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中的动力划分为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

二、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来源

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就是产生于节能减排主体内部的动力。在此,首先需要确定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主体,在节能减排过程中,煤矿企业、各级政府、社会公众等均参与其中,而只有煤矿企业才真正是实施节能减排的主体。这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所决定的。

1、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要实施单位就是煤矿企业,无论是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还是管理制度出台力度各个方面,煤矿企业都是节能减排措施的主要实践者。

2、煤矿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位,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煤矿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必然会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啊,节能减排的经济效果也只有在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

3、煤矿企业是实施节能减排的主体,节能减排实施的每个过程都必须以煤矿企业为依托。煤矿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是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分析的基础。我们知道煤矿企业所有行为的动机在于该行为是否能够增加企业经济利益。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产生于煤矿企业内部,被节能减排带来的经济利益增加所驱动。

三、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外生动力来源

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外生动力是指煤矿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中,节能减排实施主体外部所产生的促进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力量,它分别由外部利益受益者和外界环境所产生。而由外界环境所产生的外生动力,在这里仅考虑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驱动力。外生动力虽小,只有内生动力对事物发展的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政府规制行为

通过对社会公众和煤矿企业间的博弈分析(煤矿企业实施节能减排会影响到其相关者的利益,而各利益相关者在节能减排过程中所选择的策略会对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这关系到煤矿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加强政府规制能够提高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概率,也就是说政府规制对于煤矿企业节能减排是有着促进作用的。那么,这就意味着政府规制行为是政府推动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也是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外生动力之一。

2、公众参与行为

通过对公众参与和煤矿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参与程度能够增加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概率,也就是说公众参与对于煤矿企业节能减排是有着促进作用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公众参与行为是社会公众推动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也是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外生动力之一。如图1.

图1利益相关者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

3、市场竞争的压力

国内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的煤矿企业众多,竞争压力比较大,煤矿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获取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额利益,实施节能减排就是获取额外利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煤矿企业实施节能减排,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耗成本,还可以减少污染排放,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和排污费用,还有利于淘汰企业陈旧耗能设备,改进企业生产方式,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增加竞争力。由此可见,市场竞争的压力是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有力推手。

4、技术进步的推力

煤矿企业实施节能减排与新技术的投入有很大的关联,无论是煤矿企业的节能过程还是减排过程都需要技术手段的过程参与。煤矿企业依靠常规、传统的技术很难走出管理粗放、能源利用率低的框架限制,无论是企业自主研发还是依靠同科研院所等中介机构合作,都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现有的技术体系,大力开发和推动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

四、煤矿企业节能减排体系总体框架构建研究

为指导节能减排的参与力,包括煤矿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推进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满足煤矿企业节能减排效果提升的需求,整个煤矿企业节能减排体系应当包括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和节能减排外部保障体系,通过节能减排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为煤矿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技术方法和管理方法,而通过节能减排外部保障体系的构建,能够指导政府和社会公众更好的为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实施提供保障。

节能减排技术体系就是煤矿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方法的集合,分为节能技术方法和减排技术方法两部分内容。其中节能技术方法包括节电方法、节煤方法和节水方法。节电方法由煤炭开采过程中的节电方法、日常办公过程中和供电系统中的节电方法所构成;节煤方法包括煤炭开采过程中和煤炭利用过程中的节煤方法;节水方法包括煤炭开采过程中和日常办公过程中的节水力法。减排技术方法由煤矸减排方法、矿废水减排方法和瓦斯减排方法这一部分构成。其中,煤矸减排的综合利用方法,包括煤矿的直接利用方法及将煤矸石用于农业、生产建设、发电和生产化工用的方法;矿废水减排方法是指矿废水洁净处理后的综合利用方法,包括将矿废水处理后用做农业灌溉、矿外地下用水、地下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方法;瓦斯减排方法是指瓦斯抽采之后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用做工业燃料、民用燃料、化工原料和合成油。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就是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方法的集合,包括对组织、制度、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管理。该体系由组织结构建立、管理制度制定、融资渠道拓宽、技术方法创新及人力资源开发五个部分所构成。

其中,组织结构建立是指建立合理的节能减排组织机构,包括在企业领导层建立煤矿企业节能减排领导组织机构和在基层建立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为了保障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实施节能减排,除了原有传统的融资方式之外,煤矿企业还可以通过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合理能源管理和建立节能减排专项基金的新型融资方式得到资金保障。煤矿企业节能减排需要节能降耗技术和排污减排技术,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和研发外包的方式,可以实现技术方法的创新。此外,通过节能减排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一线生产人员的引进和选拔、流动和分配、考评和激励以及培养和开发,可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能源主要还是依靠煤炭。煤矿企业是主要的煤矿开采单位,在我国的能源进程中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但是,煤矿企业的高能耗,也让煤矿企业成为了重点能耗单位之一。虽然煤矿企业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是,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仍是煤矿企业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篇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督促中央企业落实节能减排社会责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

第三条 中央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接受国家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依法接受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国资委联系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指导监督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研究制定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

(二)指导监督中央企业统筹规划,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统计监测和考核奖惩体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三)建立健全中央企业负责人节能减排考核奖惩制度,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四)组织或参与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审计,建立问责制度;

(五)组织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培训、交流。

第五条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实行分类监督管理。按照企业能源消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将中央企业划分为三类(附件1)。

(一)重点类企业。主业处于石油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煤炭、建材、交通运输、机械行业,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

1.年耗能超过200万吨标准煤;

2.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50000吨;

3.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超过5000吨。

(二)关注类企业。重点类企业之外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

1.年耗能在10万吨标准煤以上;

2.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在1000吨以上;

3.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200吨以上。

(三)一般类企业。前两项以外的中央企业为一般类企业。

国资委对前款规定的三类企业分类实行动态监管。根据中央企业所处行业、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并对外公布。

第六条 中央企业应当制订节能减排工作专项规划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健全节能减排规章制度,落实节能减排责任。

第二章 节能减排工作基本要求

第七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领导机构,负责本企业节能减排总体工作,研究决定节能减排重大事项,建立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

中央企业根据分类管理的要求建立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节能减排协调、监督管理机构。

(一)重点类企业应当设置负责节能减排协调、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或者在有关职能部门中设置专职负责协调、监督管理工作的内部机构,负责节能减排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二)关注类企业应当在有关职能部门中设置负责协调、监督管理工作的内部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三)一般类企业应当设立节能减排管理岗位,配备节能减排管理人员,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的计量、统计、分析和监督检查。

第八条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企业分管节能减排工作的负责人统筹组织各项节能减排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对节能减排工作负分管领导责任。

第九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节能减排考核奖惩体系,层层分解落实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应当作为相关领导和人员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十条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节能减排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制度,落实对企业负责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人员、节能减排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

第十一条 中央企业应当把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战略、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中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有序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第十二条 中央企业应当认真编制节能减排年度经费预算,多方筹集资金,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在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新型高效节能环保产品。

第十三条 中央企业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标准,依照有关政策,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第三章 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与报告制度

第十四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统计监测,提升节能减排信息化水平。

第十五条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节能减排计量、定额、统计等基础管理工作,建立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统计台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口径、范围、折算标准和方法对能源消耗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定期收集、汇总和分析。

第十六条 中央企业应当确保节能减排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企业自我检查、第三方检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多种形式对节能减排效果进行评估和核定。

第十七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报告制度。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内部节能减排工作逐级汇总报告制度,并定期将本企业节能减排汇总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报送国资委。

重点类、关注类和一般类企业分别按季度、半年度和年度上报汇总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年度汇总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应当于次年2月28日前报送;季度报表、半年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应当于报告期满之次月20日前报送。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总结分析报告应当包括本企业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变化、节能减排管理情况、节能减排措施、节能减排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内容。重点类和关注类企业应当开展与同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指标的对标和分析。

第十八条 中央企业应当将本企业节能减排重要科研成果、重大违规和环保事故、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对本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年度考核情况等重要事项及时报告国资委。

第四章 节能减排考核

第十九条 国资委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作为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内容。

第二十条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实行分类考核。重点类和关注类企业考核反映企业行业特点的综合性能耗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一般类企业根据行业特点确定定量或定性考核指标。

第二十一条 中央企业应当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有关政策、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节能减排水平,对照同行业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提出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考核目标。

第二十二条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考核目标进行审核,并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中明确。

第二十三条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考核目标执行情况实施动态监控。

第二十四条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按照下列程序进行考核:

(一)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期末,中央企业对任期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查和总结分析,对本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签订的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专项说明,并将审查结果和分析报告报送国资委。

(二)国资委对企业报送的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对于经过国家节能减排主管部门考核和监测的企业,国资委依据节能减排主管部门审查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实;对于其他企业,国资委通过审核企业节能减排总结分析报告、现场核查、委托中介机构专项审计等方式,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确认。

(三)国资委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考核情况与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一并对外公布。

第五章 节能减排奖惩

第二十五条 中央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予以降级处理(附件2):

(一)节能减排数据严重不实,弄虚作假的;

(二)发生重大(含重大)以上环境责任事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三)发生节能减排重大违法违规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二十六条 中央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给予扣分处理(附件2):

(一)未完成任期节能减排考核目标的;

(二)发生较大和一般环境责任事故的;

(三)被国家节能减排主管部门通报,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

第二十七条 对节能减排成效突出的中央企业,国资委授予“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奖”,并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八条 授予“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奖”的中央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完成与国资委签订的任期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和与政府主管部门签订的节能减排考核目标;

(二)建立较为完善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统计监测和考核奖惩体系;

(三)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c级及以上。

(四)除符合以上三项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期末,企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污染物排放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2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期内,能源利用效率、单位综合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率在中央企业居于前列;

3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期内,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推动全行业、全社会节能减排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第二十九条 国资委对节能减排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表彰。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指环境责任事故,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确定。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篇8

总体目标:以加快运输结构转型和出行方式转变为核心,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强化管理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规范标准、市场准入、监督管理、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等手段,结合我市交通运输行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挖潜等方面节能潜力,提高行车舒适性、缩短行车距离,改善船舶的行使条件、缩短航行时间,实现节能减排为目的,进一步整合现有公路、水路、港口资源,进一步综合完善我市大交通建设,构建综合性运输枢纽及运输网络。

一、组织领导

为了使节能减排工作有序开展,局决定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安全(科技)科。

二、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交通运输节能水平

(一)进一步强化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1、加大运力结构调整力度,把好营运车辆准入关。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严禁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严格执行老旧交通运输工具报废、更新制度。对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辆和经综合性能检测,车辆的技术状况达不到要求以及已到报废年限或行驶里程的车辆要坚决清理出运输市场。对客运班线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班线不再新增运力和班次。加快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大力推广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货运车辆实载率,最终实现节能减排。

2、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质量信誉考核。运管处要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到对运输企业、维修企业、出租企业和驾校的质量信誉考核当中,并提高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在质量信誉考核中所占分值的比例。同时将班线新增许可,班线延续经营许可,车辆等级评定,驾校等级评定等业务与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挂勾,对节能减排工作不积极、不重视的企业,下发整改通知,如整改后仍达不到节能减排要求的,将停止办理与该企业有关的一切业务。直至整改后经验收合格恢复业务办理。

3、强化对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的监管。运管处要加强对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的监督和检查,对于随意减少二级维护项目,或者只收钱不维护的定点维护企业和提供虚假车辆性能检测报告单的检测站,一经检查发现将按相关规定对该企业进行处罚,对经教育仍不按规定执行的企业取消该企业的二级维护定点资格和综合性能检测资格。严厉打击制售假二级维护合格证的违法行为。

4、加快清洁能源的推广和使用,在我市公交、出租车辆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推进客货运车辆、旅游车辆、驾校教练车辆等营运车辆的清洁燃料使用。

5、优化运输组织,促进甩挂运输发展。鼓励重点道路运输企业按照市场机制整合资源,调整运力结构,提高营运车辆的里程利用率和实载率,减少单位运输工作量的燃料消耗。以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契机,积极开展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和成效后,逐步推广应用提升,力争甩挂运输周转量在道路货运中的比例增加,带动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

6、加强科学回收利用,实现维修行业节能降耗。继续引导维修企业规范处置废机油,并加大维修行业废轮胎、废电池、废配件等回收再利用工作。废机油资质回收工作逐渐由一二类维修企业向三类维修企业户延伸。大力推广应用红外线烤漆技术与设备,以逐步替代废气排放较大的传统燃油式烤漆房。

(二)加强公交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1、以建立绿色公共交通系统为目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交通系统模式。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

2、加强公共交通节能管理,推广使用清洁燃料。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和落实节油、节气的管理制度及奖罚制度。加快老旧车辆更新,进一步提高清洁燃料车辆的占比,减少车辆尾气排放量。

3、提高线网覆盖率,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形成结构合理、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建设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科学合理调度公交车辆运行,达到系统节能目的。努力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4、大力发展农村客运,推广使用符合《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的“村村通”农村客运车型;打破传统定点、定线、定班单一的发班方式,采取区域经营、专线经营、延伸经营、预约经营等灵活多样的节能降耗客运经营方式。

三、加快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一)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路网结构,实施重点公路工程建设能耗管理和节能监督,把工程节能列入工程建设管理之中。要求在确保质量、工期的前提下,把合理减少用能、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优化公路设计方案,减少大填大挖,节约土地资源,加强美化绿化,建设生态路、环保路、景观路。

(二)加强对大、中修工程施工管理,鼓励通过合理规划、优化设计、技术改造,使用煤矸石、粉煤灰、尾矿、赤泥等工业废弃物,开展旧水泥、沥青路面的循环再利用,临时占地复垦,减少资源的投入占用。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原材料消耗。

(三)公路养护中继续做好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合理安排预防性养护和周期性大、中修,加强对大、中修工程施工中节能的管理,降低原材料消耗,严格养护质量管理,减少返工现象,降低沥青、碎石、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的损耗。

(四)全面提高航道技术等级,改善通航条件,打造绿色航道。加快推进内河运输、重点港口建设,促进港口结构调整和升级。引导港航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加快内河船型标准化进程,加速老旧运输船舶淘汰工作;严把船舶准入关,在新增运力对不符合国家能耗和排放标准的运力不予审批。

四、建设智能交通体系。

为全方位打造智能化的交通运行体系、监管体系和服务体系,提升市化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落实智能交通发展规划和建设。包括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智能货物运输管理系统、智能道路交通设施管理系统、智能水运交通管理系统、实现通畅交通、便利交通、环保交通、幸福交通、安全交通的总体目的。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篇9

关键词:建筑;节能减排;气候变暖;低碳发展;能源

一 加强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建筑规模几乎占到世界的二分之一。由于目前国内建筑业的经营管理还处于粗放型阶段,每年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另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将进一步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应对全球变化尤为紧迫。可见,低碳发展、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对改善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第二,加强建筑节能减排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第三,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进而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第四,有利于传统建筑业的改造和提升,转变城乡建设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进而实现使得建设事业有长久发展。

节能减排作为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的有效途径,不仅是我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为全球减缓气候变化做出的重要贡献。应该充分认识加强建筑节能所带来的重要作用,科学有效的进行管理,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水平。

二 建筑节能减排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对节能减排工作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

目前,在我国由于政府对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宣传力度小的因素,使得大多数人对建筑节能减排工作比较陌生,同时对我国的能源现状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使得人们对节能方面的意识比较缺乏,能源节约的观念差。开发商则认为建筑节能要额外增加投入的资金,进而不会考虑节能的问题;而大多数人在购房时也不会关注房子是否节能。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公众缺乏对建筑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节能技术、节能服务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建筑节能市场,缺乏成熟、完善、经济、适用的节能技术以及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节能产品,节能检测及评估的市场还不够完善。

(3)缺乏完善的建筑节能法规体系以及有效的激励政策

虽然,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但是由于该法规对建筑节能公众来说可操作性差,对规范建筑节能公众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各地一些地方尽管出台了一些像《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但由于其法律地位较低,对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力度远远不够。此外,由于我国建筑节能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有效的激励政策,进而使得建设单位进行建筑节能工作缺乏积极性。

(4)建筑节能缺乏全过程的监管

节能在宏观层面上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调试、运行管理等多个环节,而政府部门对于设计环节的监管较为重视,对于其他环节的监管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在管理体制上各级主管部门存在职责不清、沟通不畅,最终导致节能流于形式。

三 加强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措施

(1)切实加强对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1 建立建筑节能工作协调机制。推进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而又长期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局带头,省各政府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建筑节能工作机构,研究并及时解决建筑节能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各部门按职能分工,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共同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2 加大建筑节能宣传力度。各地要制定建筑节能宣传方案,积极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关政策措施,提高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建筑节能结构体系和新技术

1 加强新型建筑节能结构体系及新技术研究。加强对建设科技投入力度,开发适合当地的新型建筑节能结构体系和节能保温技术体系,积极开展可再利用材料等绿色低能耗建筑技术研究。

2 积极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强产学研结合,培育一批从事建筑节能技术研发、生产的产业化基地。加快新材料、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定期建筑节能产品推广使用目录,各类工程应优先使用国家和省认定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

3 加强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形成面向市场的节能机制和应用模式。鼓励成立专门的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培育相应的中介组织,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建立以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为特征的市场准入、建筑节能技术及产品认证制度。

(3)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激励政策

加大对建筑节能的投入,统筹安排各方面的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建筑节能工作。同时,制定落实相关建筑节能经济扶持政策。对采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和绿色建筑,采取减免税收、费用、财政补贴等政策进行鼓励;对执行节能标准不力的单位要给与批评、处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全社会建筑节能意识,促进低消耗和绿色建筑的发展。

(4)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监管体系,构建建筑节能效果的评价监测体系,建立建筑能耗统计、建筑能效认证、建筑节能性能测评等制度,形成有效的建筑节能行政监管体系,依法强化监督。建立以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全过程监管制度,加强新建建筑节能设计监管,规定科学合理的审查、监督工作程序,切实规范监管行为。此外,坚持开展行政监督,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尤其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薄弱地区的监督管理。

四 结语

加强建筑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长期的任务,我们更要推进发展纲要,加强公民节能减排意识,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措施努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为我国环境质量及低碳绿色经济稳定发展提高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篇10

关键词:石油企业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审计

一、基于低碳经济的节能减排审计含义及特征

(一)节能减排审计含义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基于低碳经济的节能减排,是用低碳经济的理念和眼光,来审视企业的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工作赋予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作为一个系统或体系来组织实施,以符合低碳经济理念,最大程度的提升节能减排的效用。

所谓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是对企业能耗管理行为以及能源利用的经济型、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评价,以促进企业改善能源管理、优化配置、节能降耗、挖潜增效,全面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监督活动。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从节能减排视角所进行的管理效益审计,它扩大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和范围,是内部审计工作在油气田企业能源管理及使用方面的表示和延伸。

(二)节能减排审计特征

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相比较,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具有如下特征:

1、人员要求高

从审计主体上看,审计人员应是精通审计专业理论的专才和熟知能源学、社会学、环境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和通才。以保证审计查证深度和广度以及审计效率和质量。

2、涉及面宽

就审计客体而言,基于低碳经济的节能减排审计是审查分析企业的能源管理情况及其使用能源进行的经济活动,既包括能源管理责任,也包括能源管理活动,以及涉及到能源管理的生产经营活动。

3、专业性强

就审计目标而言,基于低碳经济的节能减排审计主要是从经济性、效率性的和效果性审查企业能源消耗及其经济活动,以评价企业的能源管理责任,维护国家的环保政策及法规,改善企业能源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4、影响面大

就审计所涉及到的影响面而言,节能减排问题影响要比财务收支大的多。因为,企业出现的财务违法、违规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仅是区域性、道义层面的,不会造成人类的生存危机;而企业能源管理方面的违法、违规,不仅会使自身的生产经营环境受到污染影响,而且其辐射面还将会地危及周边地区的地理、大气等环境,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其后果有可能是灾难性、无法弥补的。

二、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实施障碍

(一)节能减排审计资源配置的局限性

1、通晓节能减排专业知识技能的审计人员缺乏

开展油气田企业节能减排审计,需要涉及财会、审计、石油化工、生态学、环境工程、系统学等多学科知识,因而其实施难度和深度很大,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我国油气田企业审计机构的大多数审计人员均为财会、审计或经济类专业出生,复合型人才缺乏,且很少有人涉足过节能减排审计,加之节能减排审计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审计,专业性、技术性很强,故很难胜任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因而缺乏一支具有开展节能减排审计业务能力的队伍就成为制约节能减排审计开展的瓶颈问题。

2、利用专家工作的效能作用发挥受限

节能减排审计的目的就是围绕既定的审计目标,运用恰当的程序方法,将审计事项查深查透,并取得充要的证据,得出准确的结论,提出合理的建议,积极促进整改,为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弥补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缺陷,时常聘请一些专家参加审计组参与审计工作。但这些精通油气田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运行等与节能减排工作相关的专家,一方面在企业中很少且大多在重要岗位承担着繁杂的本职工作任务,很难集中抽调在一个审计组开展有效的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这些专家在审计过程中往往要检查自己或同事所管理的装置、设备以及所做的工作,那么审计的公平性、客观性大受影响,故而很难分析得出客观准确的审计结论,揭示出石油企业生产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其成因。

3、缺乏有效的专业检查设备和技术手段

油气田企业的节能减排审计技术性很强、要求非常高,除了专业人员的配备,相关检测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往往企业操作检测设备的人员需要专业培训并取得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因而审计人员很难脱离专业技术人员独立进行检测。这样,节能减排审计的效果就会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二)节能减排审计成果转化的有限性

开展节能减排审计的意义在于找出企业在能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耗费过程中出现的损失浪费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督促企业加以整改。但是现实生活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审计成果的转化程度不高,企业整改力度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

1、管理者的认知程度

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决定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领导人崇尚环保,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具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执政的理念,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关注企业绿色GDp增长,那么就会重视节能减排,重视环境保护。但从油气田企业经营角度看,大多数企业领导人往往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做法,在企业排放指标合法且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节能减排即使存在问题也不会积极主动加以解决。

2、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处理

企业经营的核心是追求效益最大化,亦即企业短期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长期目标则追求资本最大化。对于企业领导人而言,由于受任期制的影响,加之Kpi指标设置中权重最大的是商品量、利润而不是环保指标,往往急功近利表现出战术安排比战略部署更重要、短期效益比长远利益更重要、生存比发展更重要。因而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节能减排就显得不那么热心。

3、投入与产出的配比

企业如果要进行节能减排改造必然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生产成本,而增加的成本只是减少了“三废”的排放,减轻了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对空气或者水资源的污染程度,很可能不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加之,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不发育、规则不完善,人们不认为减排即出售碳排放指标会获得收益,因而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付出的成本与所获收益间的巨大反差是企业领导较难接受的。

4、体制及机制的限制

石油企业大多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相对而言,所属单位执行全力较大而决策权很小。譬如节能减排政策、投资决策、资金调度等方面的管控原因,使得所属企业领导人较难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自主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同时,因为能耗指标确立的粗放性,企业往往可以通过控制吨油操作费、吨油现金加工费等中能耗可控成本而实现节能减排效益。成本节约是把双刃剑,在给企业带来了效益的同时,又给上级压缩成本费用指标提供了依据,这是企业领导人不愿见到的。加之石油天然气作为国家战略物资实行国家定价统购统销,油气田企业实行严格的现金收支两条线,某种意义上讲油气销售收入与下属生产企业关系不大,企业只关注产量或商品量。因而增储上产就成了企业第一要务,以产量论英雄,而节能减排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由此,企业对节能减排审计结论及整改意见和建议就不那么热心了,其执行力度显而易见。

三、油气田企业节能减排审计的内容、方法及标准

(一)节能减排审计内容

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对象为全部资源消耗情况,审计范围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结合内部审计实践,油气田企业节能减排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审查企业能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制度基础的健全性、遵循性;审查能源管理体系,查看企业是否确定了能源管理方针、能源管理目标,并考察其合理性;审查能源管理组织机构是否完善、管理职责是否明确;审查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揭示存在的问题;审查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其取得的成效,揭示违反规定造成的损失;测试评价节能减排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审查能耗指标指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审查节能减排相关工器具的调试、校验、计量、检测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检查企业能源计量和统计管理情况,核实用能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查节能减排的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企业节能减排计划及预算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审查节能减排中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检查节能降耗减排措施制定及实施情况;审查节能减排资金使用的效益;审查节能降耗、节水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审查污水、地表水回收利用;审查能源购入、储存、传输及转供情况;审查电力系统、机采系统、加热系统、注水系统、集输系统、车辆系统等节能减排对标管理及其执行结果;审查评价企业能源消耗水平、能源使用效率及能源使用的经济效果。审查分析节能潜力。节能潜力分析是预测或评价一定时期油田企业在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等社会上能接受的措施后,可取得的节能量和节能效益的过程。主要包括工艺改进、系统优化节能潜力;提高设备效率的节能潜力。抽油机、注水泵、锅炉和加热炉是油气田生产主要耗能设备,通过推广应用高效设备和相关技术、提高系统和设备效率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减少油气损耗的节能潜力;降低油气田天然气及原油伴生气防空潜力;新技术综合节能潜力。

(二)节能减排审计方法

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能量平衡、物料平衡的原理,采取盘存查帐、现场调查、测试等手段,检查核实有关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常规审计方法及比较分析、移动平均、因果分析、投入产出、想定法等经济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生产与管理现场调查,数据搜集与审核汇总,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查,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帐等项内容,必要时辅以现场检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封闭审计,分析各个因素(或环节)影响企业能耗、物耗水平的程度,从而排查出存在的浪费问题和节能潜力,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促进企业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生产成本,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节能减排审计标准

基于低碳经济的油气田企业节能减排审计的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判断企业能源管理及使用情况是否合理的准绳,是审计人员提出节能技改建议、做出审计结论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的节能减排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相关企业的能源管理、能源统计和能源计量规定及标准;所选定标杆单位的管理模式、技术标准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水平。有关能源的价格和成本的统计核定。行业能耗管理的最佳实践资料。行业的能效过程指标及终端指标标准值、平均值。能耗计算考评的数学模型及计算规则。国家颁布的与节能减排审计相关的具体技术标准及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储文胜,高辉,张辉等.内部专项审计规范第8部分-管理效益审计[S]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