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环保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0:09

学校环保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会议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平安桃源”和“平安校园”为目标,按照“突出重点、明确责任、集中打击、全面整治、力度到位、务见成效”的要求,大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治安按和破坏校园治安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认真落实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措施,进一步发挥各单位的职能作用,有效排除校园及周边各种安全隐患,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完善健全学校及周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整治内容

1、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村治安巡防队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巡逻控制,要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利益;要严厉打击在校园周边的盗窃、敲诈、抢劫师生财物、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案件,依法严惩侵害师生和侵扰学校的流氓恶势力,坚决铲除校园及周边存在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2、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文化环境。密切配合文化、工商、派出所、教育等部门,坚决取缔非法电子游戏室,在学生中组织开展“清理小书包、拒绝不良口袋书”活动。

3、集中整治影响师生安全的食品卫生。在校园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配合工商、卫生和防疫等部门要清理和取缔校园周边的“三无”商贩。

4、加强消防和校舍安全整治。加强对学校校舍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危及师生和国家财产安全。督促学校要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加强对师生的消防教育,对学生宿舍和人员集中的场所要进行检查。

四、整治步骤

1、准备阶段(3月31日前结束)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各部门要认真梳理校园及周边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好方案。

2、整治阶段(分三个阶段进行:4月10日—4月30日,10月10日—10月30日,12月1日—12月20日)主要工作是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整治内容”对学生和学校安全及周边治安状况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检查,做到一个一个的排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制定措施要切实可行、落实到位。针对学校及周边治安存在的实际问题,组织力量集中整治,该打击的坚决打击,该取缔的坚决取缔,确保整治效果。

3、巩固成果阶段(12月21日—31日)村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复查。

四、整治要求

(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归口调处”的原则,落实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属地管理责任。

学校环保方案篇2

关键词:高职;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063-03

一、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原则

(一)校企深度融合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修订既要深入行业企业广泛调研,又要结合本学院专业办学条件设计制定。根据专业调研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接轨”,提升本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甚至引领区域产业行业发展。

(二)课程优化整合原则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整合,根据职业岗位群系统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设计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种课程类型,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和培养模式,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强化实践教学原则

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安排。建立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职业能力培养、培训与考核体系,实施“课证结合”改革,实现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

(四)规范化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由本专业建设的专家指导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经本系部审核批准、教务处审核、主管院长签字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内容要全面、结构应完整、表述应准确、行文要规范。经审批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开展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五)持续改进原则

专业建设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结合行业、企业及专业教学等方面反馈的信息,将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最终构建出独具本专业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与设计

(一)人才培养规格调研。

1.行业企业调研。专业教师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选取饮料制造、汽车制造、安全等典型行业开展企业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年大量环境安全事故凸显,引起国家和企业对环保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广大企业对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这一新兴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广东省内企业数量较多,尤其是外资、合资企业约占全国30%,外资、合资企业及重点污染行业均非常重视设置工业环保与安全管理部门,工业环保、安全与健康(eHS)人才备受该类企业青睐。企业中eHS岗位的高职学历人才比例约占20%,从学校招收应届生约占60%。

2.专业教学调研。专业教师对同类专业院校、教育专家进行了教学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在全国培养缺口较大,广东省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更是凤毛麟角,远未能满足企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行业教育专家还强调,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应体现环保、安全、特种设备、消防、卫生等岗位群;根据岗位知识能力需求,合理整合教学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训课程,拓展职业资格证书领域,应重视职业能力培养。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主要面向企业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eHS)部门、环境健康认证咨询机构、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基层环保管理部门、基层安监管理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从事企业环境保护、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企业环境安全健康认证咨询、环境监察、安全监察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管理人才。

2.就业岗位群。本专业招生对象为普高生或三校生,修业年限为三年(两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主要就业岗位(群)为:企业环境安全健康(eHS)管理人员、环境安全健康认证咨询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基层环保部门环境监察人员、基层安监部门监察人员等。

3.构建环境、安全、健康“三方一体”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分析eHS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需求,根据工作过程导向构建本专业环境、安全、健康“三方一体”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

4.学分制及职业资格证要求。本专业实行学分制,推行“双证制”,学生必须修满学分并获得职业资格证方可毕业。本专业必考职业资格证书为iSo14000&oHSaS18000内审员资格证,选考职业资格证书为特种作业管理(操作)证、初级急救员证、消防员证、污水处理工证、水环境监测工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可置换公选课学分。

5.实践教学要求。根据高职教育重视实践技能培养的特点,按“工学结合”的要求探索独具本专业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图1)。本专业实践教学按照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训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原则,在校一、二学年结合专业课程安排企业参观、课程实训(实验)、集中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第三学年重点培养综合技能,安排不少于16周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学习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

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

(一)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保障

本专业通过“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初步建成环境/安全管理实训室、工业安全实训室、环境应急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及一批校外课程实训与顶岗实习基地。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包括“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环境建设、实训室管理文件建设、实训教学文件建设;同时,根据工业环保与安全专业岗位具有专业性、复合型、广泛散布于企业等特点,还要开拓更多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确保一年校外顶岗实习与校内实训在内容上有机衔接、环境上互为补充,共同完成实训、实习等内容完整的实践教学要求。

(二)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保障

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专业教师培养计划,强化高职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参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开发及专业授课,保证学生职业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三)校企深度融合保障

按照“政校联动、依托行业、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本专业将通过与当地政府联动,依托环保行业优势,逐步与广东省内环保、安全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类型企业、eHS咨询与认证部门广泛建立联系。以实质性项目为牵引,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本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本专业持续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肖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11):39-40.

[2]罗先进,黄霞春,葛庆,周啸.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创新——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成教育研究,2011,(6):111-112.

学校环保方案篇3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之一,环保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环境教育,把“创绿”工作当成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对照庐江县“绿色学校”创建测评细则,认真及时制定创建计划和方案,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并将创建与学校品质定位、课堂教学、文娱活动、未来发展规划等相结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将我校创建工作具体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注重宣传力度

1.学校一贯重视环保工作,由校长亲任组长,各部门具体分工负责,做到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

2.利用晨会、班会课、黑板报、宣传窗渠道,向全校师生宣传“绿色学校”的内涵,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创建工作的意义,要求全体师生参与各项有益的环保活动。

3.学校把教师参与环保教育的情况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参考条件之一。

4.注重环境教育的学科渗透,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备好环境教育的有关资料,课堂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二、规范有序,开展环境教育

1.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环境教育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时制订了《庐江县同大镇修德小学绿色学校创建计划》、《同大镇修德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我们开展环境教育的努力方向。

(2)各项环境教育活动有章可循。学校对各项教育活动进行详细讲解,并制定了各活动的相关评估方案,把这些活动落实到班级管理中去。

2.渗透环境教育,丰富校园生活。

(1)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2)班主任有计划有目的地上好环保主题班会课。

(3)每个学期进行环保主题班会课的观摩评比活动。

(4)每个班级每学期刊出1至2期环保知识的黑板报。

(5)每个班级负责刊出一期环保手抄报,并分发给其他班级阅读。

(6)每学期开展一次拟撰并设计制作绿化标语警示牌比赛。

(7)每学期进行2至3期的环保宣传图片展。

(8)每学期进行一次环境征文比赛。

(9)每学期举行一次环保知识竞赛。

3.注重学生参与,引导自我管理

环境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面比较广,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教育的成效,我校发动学生参与学校环境教育的管理。以少先队中、小队长为核心各班级班干部积极配合,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如教室卫生管理组、卫生责任区及绿化带评分组、垃圾分类回收管理组等。学校还设立各种环保小组,如环保兴趣小组、环保小卫士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1)开展美化、优化校园环境的日常活动。学校规范学生文明行为,把环境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将校园划分为各班级的绿化区、卫生区,以班为单位实施卫生绿化监管,教室卫生定期检查,作为文明班评比的内容。学校制定详实的“爱国卫生运动”方案,组织学生开展“爱卫活动周”、“爱卫活动月”活动。在学生中开展“让花草与我们一块成长”活动。

(2)结合环保纪念日及一些公共假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每年结合“3.12植树节”、“4.22世界地球日”、“4.30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等一系列环境主题日,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专题墙报、读书活动、专题讨论、提环保建议、绘制环保宣传画、征集环保宣传语、观看宣传片、社会调查、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关注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现代意识。

(3)结合“艺术节”、“科技节”开展特色活动。每年一次的“艺术节”和“科技节”,精心设计比赛项目和各项活动,寓环境教育于活动中。如:环保手抄报、绘画评比、生活废物再创造等等。

三、存在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在经绿色学校的创建上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此不足之处:

1.在“绿色学校”档案建设上,平时对一些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不够。

2.在环境教育的研究上力度不够。

学校环保方案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档案工作探析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226-01

在以往的传统环境下开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以人工为主,自动化水平较低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其管理人员素质、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造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非常低,因此,在档案工作开展过程中,正确的认识档案工作存在的不足,并且充分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当前网络环境下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效率。

1网络环境条件下高校档案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逐渐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利用,这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信息资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服务工作的开展都发生了很大的差异。

第一,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在网络环境条件下,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的渗透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使得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分离,形成了以数字编码形式存在的网络环境中,可以被用户广泛的利用。那么信息化技术的实施,实现了资源的网络共享,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信息资源,同时对于纸质保存可能丢失信息资源的情况也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使得信息资源和电子信息档案完全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存效率。

第二,档案工作开展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高校通过建立相应的信息网络平台,使得电子文件在完成其相应的建设工作后,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各个部门之间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在档案资料整理完成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的传给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也可以对档案资料进行及时的保存,提高了档案工作效率,便于将其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并且能够及时的将有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供人们使用。

第三,档案资料实现从保存到利用的转变。网络环境是一个公开的环境,能够促进外部交流的深入,高校档案网络传输的开设,一方面能够保证本校的师生及时的获取有关的档案信息,同时各个高校之间也可以进行档案资料数据的共享,使得人们能够通过上网进行资料查询,从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提供了资料使用的受益面,同时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有关技术人员也进行了不断的技术更新和创新发展,对其各类数据库也不断的完善。

2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工作优化途径探析

第一,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发展。高校档案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高校档案部门的设备投入,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高校一定要充分的重视和认识到高校档案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系统,提高硬件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水平。那么档案资源的信息化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传统的一些纸质的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开展,同时也需要重视对电子资源的保存,通过将电子文件直接转化形成电子档案,从而整合各类档案信息资源,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设置分类,方便及时的获取有用的资料和信息数据。

第二,搭建完善的数据库,数据库是高校资源综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的构建和网络技术的融合,能够对高校档案的各类资源和数据信息等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一个完善的数据库系统,然后做好各类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通过网络系统,能够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及时更新,满足人们的广泛需求。

第三,不断开发和完善信息检索系统。以往的高校信息检索系统是不完善的,检索系统内所收藏的各类资源和数据信息和实际的资料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在高校检索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检索系统信息,对其检索系统进行合理的推算和编制,在检索过程中,需要进行及时的用户定制检索,提供多种类型的检索途径,然后帮助用户能够应用简单的检索信息进行准确的检索,用最简单的方式获取最有效的检索内容,提高检索效率。在检索过程中,需要对其检索系统内所收藏的各类资源和数据信息和实际的资料存在的差异及时的进行更新和弥补,使得两者能够保持一致。

第四,网络环境下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当前高校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网络的不安全因素也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安全管理隐患,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到网络环境下可能引发的管理问题和管理漏洞,及时对管理工作的开展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充分的发挥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优势,能够提高其防护监督技术,避免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漏洞。

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结合高校的发展情况,制定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形成一套严格的监督措施来保障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通过安装一些杀毒软件、数据系统加密技术处理等网络技术来提高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工作的安全性能,在登陆系统的过程中,采用实名制的身份认证方式,这样也能够有效的避免造成信息资源被侵害。

第五,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互联网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发展技术,在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满意度,将自己的意见及时的反馈给高校档案部门,进一步促进高校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更新和服务方式创新,探索新的服务质量,创造网络环境下的高效率的档案工作。

3结语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和重视高校自身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必要性认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其所处的网络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的评估,从而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在环境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淑华.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管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155-157.

学校环保方案篇5

【关键词】网络高校档案馆功能建设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且不断“侵入”社会的各个领域。由此,高等教育也不断呈现现代化的特点,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已逐步发展,截止2006年,“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工程已得到延伸和扩展,已建成2万公里的dwdm/sdm高速传输网,其传输容量高达40g~400g,覆盖200个主要城市,主干网传输速率达到2.5g,并有多条国际和地区性信道。”[1]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目前各校的发展来看基本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将图书馆、档案馆纳入校园数字化的范围。

高校档案馆承担着服务学校办公,辅助教学科研,协助教师评级,方便学生学习等责任,因而除具备档案馆应具有的提供利用,传播文化等功能外,还呈现特有之处。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高教建设的新进展,高校档案馆自当重新定位形象,转变工作方式,优化信息服务,在发挥档案馆应有的作用的同时,充分体现高校档案馆这一特殊身份。长久以来,高校档案馆都活动在“幕后”,并因其隐性的服务工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新的环境下,如何借网络之力,乘信息整合之势,实现各项功能的合理构建,提高高校档案馆的用户满意度,需要引起我们的共同关注。

1高校档案馆功能建设的新特点

网络技术改变了高校档案馆原有的办公环境,使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加工、利用等工作烙上现代化的印记。同时,也赋予了高校档案馆新的功能内涵,使其呈现出新的特点。历史的沉淀,却不意味着记忆的尘封;知识的贮藏,是为了全新的超越。新的环境为高校档案馆原有功能的实现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也为其功能的拓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1.1数字化建设提上日程,管理实现系统化

高校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字化成为档案馆发展必经之路。计算机成为档案馆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网络成为文件的重要传输途径。随着校园网络化的建设,各部门均采用了现代化的办公手段,文件“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特性,使其“所到之处”都充满着现代化的气息。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等各种软硬件环境的建立,成为其生存的必要前提。电子文件的广泛生成,对原有的保管方式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手工操作已无法适应信息的产生所呈现的量大质杂的特点。另一方面,电子文件所要求的保管环境,也迫使高校档案馆加快数字化的进程。自动编目,自动标引,自动检索等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十分必须。此外,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信息的流通。信息利用的高速传输与精准性成为信息服务的重要标准,也成为衡量档案工作的重要指标。办公的自动化,纸质文件的数字化,文件传输的网络化,电子文件管理的系统化成为档案馆工作的主要特点。

1.2信息的属性愈加显现,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信息资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新兴领域,可将其划分为传统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阶段。从传统管理阶段开始,文献记录管理就成为信息管理关注的重要领域[2],且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发展,图书馆、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式不断发展。档案信息不再是馆内的自闭管理,而形成了联合图书馆,情报所等机构的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高校档案馆作为学术资源的集合之处,优秀成果的蕴藏之所,自然成为人们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重要基地。网络环境下,信息呈现出整合与共享的特点。获得信息的多少,相关程度的高低,信息价值的大小等因素成为机构、组织、乃至个人活动成功的关键。高校档案馆在服务学校,辅助教师,方便学生的过程中,应适应环境的变化发展,紧跟时代的脚步,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主动、适时的提供利用。进而,保持自身的优越性,及发展的可持续性。

1.3对象的需求渐为注重,科研教学始为要事

高校档案馆是高校所形成档案的保管之处,更是档案利用的总后方,为学校正常办公,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保障。高校档案馆依托高校,服务高校,并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档案馆收集、整理、保管的大量资料,既是教师教学科研的重要素材,也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辅助。信息的快速增长,在丰富档案馆藏量,满足师生需要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信息鉴定的要求,以及信息筛选的难度。由此,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要在遵循“增收”有价值信息的原则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教师、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选择性的收集,突出重点,有所侧重,以此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1.4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社会教育功能凸显

和谐校园的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在于构建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校园文化“是以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先进、创新、宽容、和谐的精神文化为核心,是独特、典雅、人文的物质文化,民主、平等、高效的制度文化和理性、诚信的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3]校园文化的发展使高校档案馆的文化功能表露无遗,也决定了高校档案馆藏与用并举,并更加突出“用”。用什么(档案),怎样用(档案),何时用(档案),用之(档案)为何(事件),乃至如何(手段)用之,都是高校档案馆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文化,需要宣传,需要教育。档案,可用于宣传,适合于教育。高校档案作为学校在日常工作及其进行的各项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记载了学校发展历程,反映着学校建立、建设过程,记录学校教学、科研状况等,是高校动态发展的固化形式,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校史博览、名人事迹等则以其真实、现实的特点成为教育的重要素材。

2加强高校档案馆功能建设的具体措施

高校档案馆功能建设的新特点,决定了其工作开展进入新的篇章。新的形势下,高校档案馆自应审时度势,以全新的姿态,用全新的方式,演绎兰台路上的精彩。

2.1制度建设,强化指导

由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签署的,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08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办法》的实施将在推进高等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同时,为新时期新阶段高校档案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规范。《办法》规定了高校档案工作校长领导制,强化了高校档案工作的条件保障,并对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提出具备科学文化知识及现代化管理技能的要求。[4]国家适时的对高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为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高校档案馆也要以此为契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立足自身特点,对原有制度进行修订,指导具体实践,以积极采取措施维持自身发展。

2.2更新理念,引入技术

长久以来,档案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原因就在于以消极的观念被动的对待外部的“不重视”。网络环境下,提倡开放与共享,无论是“被”领入这个趋势之中,还是一种自身的觉醒,档案部门首先要做的便是更新理念。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新阶段的工作。目前有学者基于企业形象战略(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提出了档案馆理念识别系统,并将理念系统的基本要素设定为:档案馆发展目标、人际关系准则、工作人员的道德规范以及档案馆对外行为准则等等。[5]高校档案馆的理念通过其具体工作的开展得到体现,并融入现代元素。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系统的管理方式,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互为前提,也成为档案工作的基本条件。而先进技术的引入,将助高校档案馆一臂之力。基础工作的进行,宣传活动的开展,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效率的测评等等,都适用科技的“催化”作用。

2.3优化队伍,引进人才

档案工作人员是具体档案行为的实施者,也是档案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决定因素。高校档案馆人员队伍建设具有特别的优势,一方面,高校档案馆依托高校,能够最先接触到前沿的理论,为馆内人员理论素养的提高,及其继续教育提供了便利,从而避免技术进步与人员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也是为创新的最好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是档案馆引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专业的技术,学习的能力,将为高校档案馆的发展增添活力。此外,还要重视引进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进馆,以促进知识的融合与交流。

2.4强化基础,突出利用

信息社会的发展,加速了信息的流通,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也为档案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此,档案工作需加大“两个对象”的关注,一个是工作对象——档案信息,另一个是服务对象——用户。档案工作应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两个对象”为主线加以展开。高校档案馆应准确把握社会大局,充分认识学科的发展方向,在考虑用户的潜在需求的前提下,及时迅速的进行信息收集。同时,结合档案的特点与信息的属性,完整安全的贮存信息,系统有序的管理信息,以便在用户产生利用需求时,提供准确快速的信息服务。厚基,广用,继而勃发。高校档案馆将成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好帮手”。

2.5加强合作,多方参与

信息的共享与整合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趋势,档案馆不再以一家之力,做自扫门前雪之事。合作与交流成为信息生产与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各项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校档案馆的合作交流应表现在一下几方面:首先,进行校内的交流,准确了解各方需求,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与各院系交流,了解学术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与方法,捕获最新的信息;与师生交流,了解对象的需求特点,提高档案信息的认知度;与校内图书馆合作,充分发挥信息机构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其次,与国内外的优秀高校进行交流,了解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情况,取长补短,增进友谊,共同进步。再次,与社会组织进行交流。把握社会发展动态,跟踪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自我,集多家之力创效,为学校建设,教师科研,及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吴启迪.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上海信息化,2006(5):10-14

[2]马费城,李纲,查先进.信息资源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30

[3]陆岩,乔长水.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11-13

学校环保方案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21-02

档案的安全管理关系着档案工作的发展与建设,关系着各单位历史资源的传承与延续,因此,做好档案的安全管理应从库房选址、防水防火设计、设施配备、规范化管理及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着手。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档案的安全管理方面较欠缺,表现在档案基础设施薄弱、库房选址不科学、防范设备简陋,抵御不了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因此,高职院校在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规范化管理方面都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档案安全管理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优化了内部建设,可持续性得到了发展,而档案建设也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不断完善,但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一定问题。据调查,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备等方面都较薄弱。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档案库房的使用还是上世纪的建筑,其承重、防火、防盗、防震抗灾方面缺乏整体防御能力,缺乏安全的管理环境;二是库容量的严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有的院校库房用房只有几十平方米,而各高职院校综合档案室的库存档案涵盖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等历史资源,承载的是不间断的历史,库容量的不足,制约了档案建设的发展;三是防范自然灾害方面,防范风险能力不足,缺乏先进的防范技术和手段;四是人员的配备不足,有的院校没有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员。因此,缺乏良好的安全环境和规范管理制度,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档案安全管理存在的隐患

档案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记忆,记录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在记录过去的同时,为未来提供参考凭证。正因为档案史料的弥足珍贵,我们应加以保护,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档案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

(一)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档案安全管理的内涵既有人为因素也有物质条件因素,两者相互关联,相得益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综合档案室在库房选址上没有规范的标准,缺乏对自然灾害安全防范体系的论证,在没有考虑是否有防范风险能力的情况下选择库址,无疑是增加了风险因素。例如一些高职院校的库房选址在承重、防火、防盗、抗拒自然灾害等方面缺乏先期的预见和防范意识,虽然采取了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但是防范手段和技术较落后。以广西为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防火方面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干粉灭火器,此类防火设施使用起来极不方便,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防盗方面,只是进行日常性的防护,安装铁门、铁窗,未配备必要的监控设施。这些措施对于一般性的防范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相对于不可预知的突发灾害是无法抗拒的。据估算,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近百起火灾中,烧毁的档案约300万卷,这对档案的保存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性,已成为部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瓶颈,其表现为库房建设、技术防范、制度建设等方面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条件,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相应的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规范的日常管理守则,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程度不高。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应配置与本单位档案数量相适应的、适宜保管档案的专门库房,使库房达到防尘、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蛀、防腐、防高温的要求,并及时掌握档案实体的保管现状以及加强人员出入库房的管理。而部分高职院校因主客观原因未能遵照档案保管制度的准则,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建立必要的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发生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防范和转移,从而使库房及实体档案受到巨大的破坏。实体档案一旦受到损害,就会造成档案信息不可读,影响档案的安全性。

(三)基本保障较薄弱

档案的管理和建设需要经费投入作支撑,库房建设、技术保护、人员配备都需要相应的经费作基础,才能开展档案的安全保障工作。据了解,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档案管理经费投入方面较少,相应的基础设施未能得到改善,客观上制约了档案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由于基本保障较薄弱,有的高职院校档案库房因逐年累积的档案资料使库房的承载能力不堪重负,整理好的档案资料只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仓储式密集排架解决。有的高职院校至今还未配备具有保护作用的防磁柜、室内防盗功能装置及较先进的防灾减灾设施,仅使用普通的防火设备,其防范功能不足以抵御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相较于高职院校的全面内涵建设,档案的建设及安全管理处于不平衡的状况。

三、高职院校档案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第一手参考材料直接、原始地记录了过去的经验,为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查考依据。要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完成必要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档案的安全管理,使档案资源在安全的环境下发挥其职能作用。如何做好档案的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环境,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演

近年来,档案保护工作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由单一因素管理向多元化、综合性并举的模式转变。首先,做好高职院校的档案安全管理,应顺应发展趋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档案管理和安全防护层面上强化意识、创新理念,对涉及安全措施的环节进行统筹安排、综合考虑,实现档案安全管理的良性循环。在现有的档案实体上加以保护,防止虫、光、水、霉的侵蚀,做到无“病”先防,从内部环境上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其次,提高外部环境的风险防范能力,档案部门应与保卫部门协调合作,对突发事件和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制定应急预案,采取防范措施,进行应急预演,建立安全管理联动机制,从思想认识和具体行动上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二)进行风险评估,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防护措施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档案安全管理无论是库房设施还是规范管理都存在不足之处,原因是档案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手段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使档案的管理工作存在安全风险。为降低风险,档案管理部门应采取安全保障措施,制定防护方案,由相关职能部门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对现有库房的承重、屋顶防水、外墙及窗户隔热设计、防水防潮、损毁档案修复、库房的防火设计及防盗功能及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因素进行综合风险评估,提出整改建议,进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由此,应对不符合要求的库房设施进行整修,加装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和感应灭火装置,增加防盗设备,并借鉴化学、物理、机械等多学科领域知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将风险降至最小。

(三)给予基本保障支撑,创造安全管理环境

做好档案的安全管理不仅需要人员和物质基础作支撑,更需要经费投入改善安全管理环境。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全面提高内涵建设的情况下,对档案建设的人员配备及经费投入方面却相对薄弱。而档案部门仅有的经费支出除增加必要的档案柜、档案盒等一般性开支外,几乎没有额外的经费投入。由于缺乏经费投入,导致档案基础设施落后,无法与不确定的风险相抗衡;又因人员配备不足,使档案的安全建设程度难以达到预期,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进退两难境地。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对档案实行有效管理,提高档案保管质量,高职院校在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应考虑档案工作对教学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所在,从而将档案工作的建设和发展纳入整体发展计划,摆上议事日程,在库房设施、技术防护、人员保障方面给予支持,创造良好的档案安全管理环境,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倪易.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2]杨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3]常燕虹.提高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水平的几个问题[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马宗晋等.灾害学导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学校环保方案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电子化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广泛普及和应用给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多方便。毕业生电子档案便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使得毕业生档案管理发展为电子化方式,方便学生、学校、用人单位的快速查询、保存,同时也实现了远程佐证。传统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纸质档案主要包括: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学生成绩单、学生实习鉴定表、体检表、奖惩资料、高中毕业登记表、党(团)材料、高校招生报名表、志愿表等资料。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里最原始的一手资料,基本属于手工填写,学校仅此一份,一旦遗失或损坏将对学生就业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毕业生档案管理电子化就要从源头做起,档案管理人员应从学生入学就开始着手学生个人资料的收集、鉴定、整理及电子化录入,利用扫描设备等高科技方法实现毕业生档案管理电子化,以保障毕业生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永久性。此外,毕业生电子档案同时具有方便存储、快捷利用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易于保存,便于查询

传统的纸质毕业生档案大多数会因为年数长久而引起纸张的泛黄、字迹模糊;此外,由于保存空间难以长久保持干燥的环境或者是因为一些虫子的撕咬、人为的管理不当等因素都会使纸质档案受到一定损伤。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则不需要面临以上问题,其只是保存在网络空间内,且可以多次备份,因此更加易于保存,且可以通过搜索或引索功能快速查询所需资料,具有更大的优势。

2.具有更大的服务价值

与传统的纸质毕业生档案相比,毕业生电子档案达到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例如,学生学历电子档案,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系统确定该学生的真实学历,有效发挥毕业生档案电子化网络化的重要作用,使用人单位通过本校数据库平台调取该毕业生本人的档案信息,了解学生详细资料。促进了学生就业速度,为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量才用人”提供真实的全面的学历信息,大大减少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诚信的行为。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电子化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标准来限定高职院校毕业生电子档案的管理范围

由于我国的电子档案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到目前为止,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来限定哪些信息应纳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料各自应保存多久、哪些需要重点保存等,甚至是各个单位都是独自为政,标准不一,既没有弄清哪些该单独保存,哪些应该与社会资源共享,造成毕业生档案资料没能被充分利用发挥其完整性的作用。

2.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电子档案难以确定其真实性、原始性

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化以及黑客、电脑病毒的入侵等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原始性难以确定。由于每个学生的字迹都各有其特点,纸质档案可以通过个人签名、文字、图形等有形方式来确保档案的真实准确性;而与纸质档案相比,毕业生电子档案明显更容易被篡改,且无迹可寻,降低了档案的真实准确性。

3.档案管理人员对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

很多院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切实认识到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优势,使得他们根本就不重视甚至是忽略毕业生电子档案的归档与整理。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电子化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制定科学规范的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及统一标准

在毕业生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中,为更加有效地面临复杂的网络环境,就必须使其管理工作从一开始就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及必须遵循的统一标准。这一规制和标准的确立必须秉承科学严谨的制定程序,详细制定从毕业生电子档案的设置整理、分类归档、保存、修改等方面的具体规则。

2.切实保障电子档案管理的原始性、真实性、准确性

在毕业生信息输入方面,设置密码时,规定采用数字、字母、特殊符号相组合的方式来设置毕业生电子档案个人密码,并时常变动,降低个人密码被盗、黑客入侵等潜在风险;在学院档案部门集体信息录入及确认中,配合使用电子指纹录入、电脑拍照,使得信息与指纹、照片三者相符合,保障毕业生电子档案的真实准确性;在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中,对于个别重要档案资料,同时要进行纸质档案保存,并扫描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保障电子档案的原始性。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和对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性认识

应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现代化技术操作水平,及时更新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内容,促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电子化管理从根本上从传统档案管理的思维方式向网络化、数字化的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方向转化。

结语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电子化管理要想实行科学有效的规范管理,必须从网络的大环境下考虑,采取内外结合的双重保护措施。在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技术、环境、人员素质、网络等多方面的因素,并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的自身优缺点,要重视相关电子技术的学习以及新型科技的运用,同时要注重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同宇、李哲:《电子档案管理方案的实施与注意事项》,《企业管理资讯》2009年。

[2]余屹:《浅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实践应用》,《有线电视技术》2004年。

学校环保方案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校管理人事档案

abstract:thewideapplicationofcomputerinformationtechnologyfileinformationmanagementinmodernmanagementofadvancedranks,andforthefileinformationmanagementprovidesareliableguarantee,thetraditionalschoolpersonnelfilemanagementwayfacingmoreandmoreseverechallenges.inordertogivefullplaytothearchivesworktheimportantroleininformationsociety,schoolsshouldactivelywillinformationtechnologyandschoolpersonnelfilemanagementtechnologyandmethodcombined,promotetheinformationizationofthearchivesmanagement.

Keywords:informationtechnologyschoolmanagementpersonnelfile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如何搞好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呢?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提高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

人事档案工作者向来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着称,封闭意识较强,要改变这种局面,不断更新观念、勇于进取,努力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关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问题,把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使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在信息化时代,强化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科技化意识、计算机管理档案意识,在加快档案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增加学校人事专干的计算机技能管理十分必要。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时,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

二、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为档案的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和方法,但也给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目前,一些单位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安全意识往往不够,往往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和泄密,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对电子文件保存中存在的更新版本的不兼容性和不可识读性,存储材料及载体的易损毁问题的忽视,往往会造成宝贵档案信息资源的丢失。在管理中,一定要对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在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密级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好计算机的加密功能,对通用数据库的数据根据使用权限进行系统的分类加密,要正确处理好档案资料的保密与利用的关系,既要克服求稳怕险、不思进取的保守观念,又要防止不设界限、随随便便的麻痹思想。另外,电子档案对保存环境和保存方式手段的要求都很高,管理人员要注意防潮、防高温、防辐射、防病毒工作,切实加强档案资料的安全性研究,认真搞好电子档案的及时备份与维护工作,要正确处理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关系,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

三、完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尽管技术进步对信息环境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仍然是决定的因素,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电子环境下工作意识的培养是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干部队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每位人事专干在业务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事专干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并且还要加强计算机知识及学校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既熟悉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另外,由于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建设和管理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还要不断加强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以及坚定的政治责任感。

四、强化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法规建设

学校环保方案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网络管理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档案管理也随之变得复杂起来。原有的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在如今环境下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初步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当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现状

我国很多高校档案管理已经实现了大量数据档案信息数字化,在保护档案、提高档案利用效率上有了很大进步,但这些基本上都是使用独立数字化系统实现的,并没有与现有档案管理系统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档案检索利用有效管理带来了一定限制。近些年来,很多高校还在使用上一代甚至是上几代档案管理系统,相比网络环境下其他信息系统建设,档案管理系统还存在很大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范围窄:多数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对于档案信息管理只是实现到了目录级别,对于电子信息档案文件无法很好地进行有效管理,归档功能实际上只是单纯数据录入。2.维护成本高: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大多使用C/S模式应用系统,需要安装专用客户端应用软件,对于软件硬件环境要求比较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操作系统版本,一旦用户计算机出现软件硬件故障,就极有可能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这样维护工作量和时间成本都比较高。

除了以上不足之处外,有些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还存在权限冲突问题、检索功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设计高校档案管理系统时重点注意。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

在具体设计中,主要采用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首先,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具有某种联系组成功能模块。其次,对每一个功能模块采用面向对象设计的方法,以数据为中心进行程序设计。

(一)功能模块划分。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一般采用“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程序进行。最大限度使程序和数据相对独立,应用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相对独立,以便于系统扩充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也便于系统移植。通过分析,我们预计将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系统初始化、数据录入、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数据打印、借阅管理、成绩交流、系统维护及帮助等功能。

(二)数据库设计。高校档案管理系统模块划分以后,需要将各种存放数据类型进行分析分类,各类数据的结构形式需要转换为适合于管理系统所依赖计算机存储数据结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整个系统数据处理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整个数据库设计中,既要遵循数据库设计原则,又要考虑数据库需要的数据处理平台,还要重点研究数据库的安全性。由于数据库中存放着档案管理中的大量数据,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库为许多用户直接共享信息资源,所以安全性问题尤为重要。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

在系统进入实践测试阶段,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独特系统要求来制定系统数据结构,这样各个高校可以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档案管理系统,其中包括编辑目录格式和报表打印。档案分类要在国家对档案分类要求原则之下有序完成。档案管理系统要支持多媒体对数据的管理以及对数据存储,例如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与存储,各类电子文档存储等。就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来说,特点:第一,要符合高校档案管理的流程,信息输入输出要求的多样性,用户界面清晰。第二,用户要采用分级管理的模式,设置访问权限,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第三,档案信息数据查询要有多样性,因为数据分类的多样性,要求系统的输入输出具有灵活性,这样有利于保证系统管理的正常有序的运行。

四、结语

在当前网络形势下,采用高效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档案的长久保存、统计和查询,有利于发现档案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为重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会为我国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安聪娥.从高校评估谈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32-34.

[2]张凤丽.浅析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院学报,2007,103-105.

[3]高端芹,胡鹏.关于推进高校档案工作的思考[J].中国档案,2010(1):82-84.

学校环保方案篇10

一、高校大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流入环节

(1)学生、教师档案意识不强。大学生入学时,学籍档案是反映其高中期间,学习、生活各方面表现、优势、劣势,特长,班级管理经验的重要凭证,对老师在大学期间对其进一步的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今,因为学校、教育部门对档案的不重视,加之学生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在学生带到学校的过程中,被私自拆封、撕坏、遗失的情况屡有发生,此外,档案在学生移交到学校后,因为老师的不专业以及对档案的不重视,经常将学生档案束之高阁或丢失,没有使档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档案材料标准不一。近几年,高校学生档案是在新生报到时开始收集,然而,由于我国各省区学生高中档案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学生档案在纸张、笔迹、格式、内容各方面规格不一,五花八门,档案质量参差不齐。

2、档案管理环节

(1)档案管理归口不一。许多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归口部门不统一。以内蒙古某高校为例,2008年至2010年一直归招生就业处管理,2011年至今,一直归各二级学院管理。还有一些高校档案归人事处、学生处管理。归口不一必然导致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不一致,档案管理混乱。

(2)学生档案内容陈旧。本人在从事档案管理的七年间,通过访谈,发现70%的单位对毕业生档案材料不感兴趣,因为档案材料中找不到单位聘用人员所需的各种信息。本人所在的高校,学生的档案主要由高中学籍档案、大学期间的成绩单、学年鉴定表、高等毕业生登记表、体检表、实习考核表、体能测试表组成,这些材料千人一面,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信息,无法给用人单位提供选择依据,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3)档案管理人员非专业化。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普遍为学团工作人员,平时工作忙,任务重,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档案管理培训,缺乏应有的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在存放、管理等方面,缺乏专门的制度,导致了档案管理方面重收集,轻利用的情况。

(4)档案管理制度滞后。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程序、规章及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缺乏固定的规范和法律保障。

3、档案流出环节

(1)档案封装质量低。高校学生毕业时,档案是其大学期间学习成绩、社会工作、文体活动、总体表现的重要材料,对其将来的就业、提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高校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加之档案封装材料多、人手少,每年都是抽调学生封装档案。学生能力有限,责任意识不强,致使学生档案材料收集、装档过程中出错情况时有发生。

(2)档案移交不规范。目前高校档案移交主要为“一对多”的移交方式,即在毕业前夕由学校统一移交到学生手中。因为毕业时期,移交材料颇多,学生档案需在短时间内移交完毕,档案的流动性大,数量多,时间性强,部分学生档案意识不强,请他人代领,导致档案移交手续不全,移交程序不规范等情况,其结果必然是杂乱无序。

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是档案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而只有利用真实可靠的、质量较高的档案才能产生影响,收到效益。[2]根据以上高校大学生档案中存在的问题,为确保大学生档案的质量,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

二、针对问题的解决对策

1、增强学生、教师的档案意识

首先,要使教师、学生转变观念,意识到档案不仅是一种学籍资料,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全面反映,是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胜出的关键材料,学生在档案的保管、移交、填写等环节要树立认真严谨的态度,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教师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更要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端正态度,增强自己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能力,确保档案转接的各个环节不出问题。

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使大学生档案管理有章可循。教育部门及高校要根据《档案法》,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条例》,明晰管理部门及职责,使大学生档案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指导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

3、丰富学生档案内容

为了进一步与社会接轨,给学生就业提供比较优势,高校应在学生档案内容方面进行创新,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专业资格证书、社团活动、学生活动获奖证书、图片材料、社会实践活动经历等内容按照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成果、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心理素质几个方面,一并整理封装在学生档案中,为用人单位提供一个详实的记录。

比如,道德品质方面,可增加信用档案。学生信用档案是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信用资本,高校可以通过积累学生在校期间考试、劳动、还贷、参与活动、遵纪守法等多方面的表现,制成材料,准确反映学生的信用行为和品行情况。

学习成果方面,可以纳入学生的学习成绩、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奖学金证书、学术论文等,以此为主要依据,侧重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

专业素养方面,以学生的专业资格证书、社会实践活动、实习经历为主,体现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认识程度。

综合能力方面要侧重关注、体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收集反映学生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材料,比如学生的个人设计作品、参赛荣誉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文体活动照片等。

心理素质方面,应建立心理档案来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形成了很多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材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加工和整理,形成学生的心理档案,可以帮助单位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其提供最适合的岗位。

4、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大学生档案主管部门要建立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如档案基础理论与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等。通过教育培训,完善大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敏锐的档案意识及较强的档案技术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