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安全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1:24

科技安全内容篇1

【关键词】交通安全执法技术;学科建设;建设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

一、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发展趋势

交通安全执法技术以交通违法、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等道路交通事件为对象,研究交通监测与控制、交通违法监测与控制、交通事故预防、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交通事故处理与鉴定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当前国际上本学科研究范围较广,涉及交通安全执法、道路交通安全和智能交通管理等方面均有大量研究,从信息、传感、通信、控制等技术的初步应用,逐步发展为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和深度融合,将执法、技术、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步建立起交通安全执法理论、方法和技术三个层面的理论体系。具体发展趋势是:

1、交通安全执法方面

以威慑理论为基础,研究针对超速驾驶、酒后驾驶、不戴安全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的交通安全执法技术的有效性、合法性和可行性等,注重智能化执法技术的研究。在交通安全执法技术的有效性方面,强调执法技术的威慑作用,从惩罚概率、惩罚严重性、惩罚时效性等角度研究各种人力执法、自动执法技术、驾驶人违法计分系统等技术措施的一般威慑和特定威慑效果。在交通安全执法技术的合法性方面,从处罚对象(驾驶人或车主)、限速标准、饮酒驾驶标准、自动执法地点、执法主体多样化等方面展开研究。在交通安全执法技术的可行性方面,研究高新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执法成本、公众接受程度等问题。

2、道路交通安全方面

研究交通参与者交通特性、车辆技术、道路安全设施与环境、交通安全管理、交通安全有关其他技术五个方面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有关交通参与者交通特性研究主要有行人横过道路行为模式的安全评价研究,不安全交通行为的分析与控制,心理因素对人的交通行为影响的研究,应急状态下驾驶人反应和操控行为分析,驾驶人交通安全视距测试与分析系统,交通标志识认动态测试系统等。车辆安全技术研究主要有整车系统安全技术、智能车辆安全系统技术、车辆协同式(车联网)安全技术和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四个方向。

3、智能交通管理方面

由智能交通系统(itS)框架的研究开发到itS关键技术的研究,近年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车路协同技术、动态交通管理和主动交通控制。车路协同技术研究集中在车路交互式行车安全系统技术、车车交互式协同控制系统技术、车路协同系统交通协调控制技术等方面。动态交通管理方面研究交通监测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信息技术、交通诱导技术等。在主动交通控制方面,研究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和减缓交通阻塞为目的的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可变限速控制、交叉口智能车路控制等技术。

二、主要建设内容研究

交通安全执法技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交通监测与控制技术、交通违法监测与控制技术、交通事故预防技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术、交通事故处理与鉴定技术等。

(1)交通监测与控制技术

主要包含车辆与道路智能检测技术、交通信息采集理论与方法、道路交通控制理论与技术、现代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四个方面的研究。

①车辆与道路智能检测技术

本研究方向以计算机在公路交通及城市道路智能测控领域的应用研究为主要目标。主要面向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交通检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包括无线传输技术,ip网络技术),应用到对车辆和道路的状况进行检测和故障分析。同时开展车、路及环境综合信息交互技术方面的研究。

②交通信息采集理论与方法

本研究方向以有效、及时获取综合交通信息――特别是动态交通信息――并提供综合服务为主要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交通信息采集处理理论、方法、技术的研究;基于图像/视频的交通流及交通事件检测技术研究;交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研究;基于计算机视觉(单目/多目)的交通安全辅助研究。

③道路交通控制理论与技术

道路交通控制从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主要研究道路交通控制的原理、方法以及控制结果的评价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速公路监控技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技术和交通控制与诱导技术等;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停车诱导技术和快速公交控制技术等。

④现代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

现代交通系统模型描述道路交通流状态变量随时间、空间而变化、分布的规律及其与交通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特定道路交通流的内在规律。该研究方向将从交通流数据出发,研究现代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2)交通违法监测与控制技术

基于道路交通检测技术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系统、车型自动识别技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和道路交通违法监测的研究等。

(3)交通事故预防技术

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与防护技术,如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可靠性理论、容错纠错技术、人机工程与状态监测等。

(4)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术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术主要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以及成因为研究对象,以痕迹检验、测绘、摄影、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中存在的相关元素展开勘验,并进行记录、提取、分析的专门技术。

科技安全内容篇2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凸显,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下实现信息安全课程教学质量新的飞跃是当前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

信息安全;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考核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遭到越来越多的威胁,特别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推进,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都开设了信息安全类课程,使学生较全面地学习有关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掌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方法,培养专业型信息安全技术人才。

一、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先修课程较多,学生全面掌握比较困难。信息安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需要大量的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系统等专业基础课。很多先修课程本身比较枯燥、难度较大,学生掌握得不十分到位,基础薄弱。而信息安全课程对这些先修课程依赖性较高,导致学生在学习信息安全课程时,知识掌握起来有难度。

2.课程内容组织困难。信息安全课程本身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包括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密码学基础、网络通信安全、系统攻击与防范、网络安全策略、网络防病毒技术、网络安全架构、防火墙与访问控制、入侵检测技术、局域网(广域网)安全、应用安全等。目前大部分信息安全课程为36学时,难以全面覆盖所有内容,如何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点与面的结合,是长久以来共同关注的问题。

3.实践课程偏少。随着各高校对实践教学的不断重视,信息安全课程从最初的纯理论教学逐渐增加了实践环节。但是,由于总课时的限制,导致实践课程课时较少,很多实践环节均安排在课外,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缺乏对实验过程的评价,不排除部分学生抄袭、敷衍等状况。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基础设施有限,仿真类实践软件不多,与时代脱节现象严重,如,部分实践课程还停留在对已经淘汰的操作系统(windows98、windows2000Server)的安全技术实践上,实用价值非常有限。

二、信息安全课程的改革方向

1.教学内容组织的科学化。针对学生先修课程知识掌握不到位、课时少内容多、实效性要求高等情况,要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既要科学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又要针对性地引入先修课程知识点,还要合理处理教学内容之间的前后顺序关系,使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大部分信息安全课程指定一本教材,再推荐学生一些辅助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指定教材,存在着被教材束缚不敢突破教材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破,精选部分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由现象或操作(部分软件的使用)开始,由表及里探究其中的技术原理。目前通用的信息安全的教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型教材,强调各种信息安全技术的原理,各类理论知识占全书的一大半;另一类教材是实践型教材,以操作性技能为主,理论知识点到为止。教师要根据专业方向,针对性的选择教材、筛选内容。各校都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如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处理等方向,教师可以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组教学。如,在公共内容的基础上,计算机软件方向课增加加密算法,计算机硬件方向增加硬件安全防护,计算机网络方向增加网络入侵检测,图形图像处理方向增加信息隐藏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个方向的长处。

2.实践课程选择的实效化。课内理论教学只能使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和技术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必须通过实践课程。过于陈旧的实践课程,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有浪费了宝贵的课时,没有发挥任何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各高教要引进实践课程软件,如模拟训练系统、仿真系统等,以替代各种实物设备,既有效解决了实践课程的训练需求,还有效避免了实体设备易损坏、无法共用等缺点。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研发虚仿真拟系统,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项目等形式开展研发工作,节约经费,为学生创造更多深化应用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国内各大安全厂商的合作。目前,很多国内安全厂商都与高校联合,组件实验室,组织各类讲座,与学生探讨新技术、新理念,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和设备,汲取优秀人才进行研发工作。高校要积极主动和安全厂商联络,既能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实践实训场所,又能为学生带来先进的、领先的信息安全理念和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渠道。

3.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学习一门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储备。特别是对于计算机类课程,传统的笔试已经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作用也不大。适当增加实践类考试,如安全系统架构设计、设备配置等;增加实效性考核题目,针对当前某个信息安全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还可增加科研类考核科目,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处理能力、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在对于信息安全课程的考核中,不应拘泥于传统的考试分数。目前各大认证机构、安全厂商都有自己的认证考核体系,如CiSm(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的注册信息安全员)、VCSe(启明星辰安全技术工程师)、瑞星网络安全工程师等,学生通过某个级别的考试后,可获得相应的认证证书,表明该学生已经具有从事该行业的资格。对于获得这些相关信息安全技术认证证书的学生,可以加分或者直接免试通过。

科技安全内容篇3

(重庆科技馆重庆400024)

摘要:重庆科技馆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工业之光”展厅的首期展览——“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2011年底正式开放,该展览中所有展品全部由企业提供。在建设过程中,重庆科技馆为促成合作和使展览达到满意效果,做了大量的工作部署。就展厅的定位思考、社会资源的开发引进和展览的内容建设及运营管理方面采用的技巧和策略进行了理论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社会资源;科技馆;科普展厅;共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18

收稿日期:2014-10-09

重庆科技馆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展示教育平台,沟通专家与市民的科技文化传播交流平台,面向全市的科普展览资源开发与服务平台。三个平台的建设,尤其是科普展览资源开发与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科技馆具有公益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特征。

重庆科技馆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合作共建的“工业之光”展厅(面积为1850m2)首期展览——“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于2011年12月29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作为省级科技馆中的企业展厅,展示主题为“智慧驱动绿色未来”:智慧是汽车知识和汽车文化的集成,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给人类创造更好、更环保的汽车产品;而科技普及使人们更好地使用和养护汽车产品,绿色出行;“驱动”则是汽车动力的表现词。展览分设汽车历史、汽车科技、汽车体验和汽车未来四大展区,总价值约3835万元的35件套展品全部由长安汽车提供。

此次共建从定位思考、开发引进、展览建设(资源科普化)乃至达成预期效果并非易事,重庆科技馆为之做了诸多部署,现将其中的思考、策略和技巧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和总结,供大家参考。

1定位思考

重庆科技馆“工业之光”展厅不同于2009年9月9日建成开放的另外七个常设展厅,重庆市政府对其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展示重庆科技成果,重庆科技人物,重庆工业企业、新兴产业、工业园区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科技成就,展现企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为落实市政府要求,重庆科技馆结合科技馆自身的特性,对展厅的定位作出以下思考:

1.1服务企业

最佳办法莫过于让企业(行业或工业园区)等社会资源直接作为展览主体参与建设。并且,企业作为展览的主体,具有如下优势:

(1)在整个创新体系建设中,企业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他们在长期直接面对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在其专业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以及对行业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思考,能促使产、研、用、思真正结合,能为展教内容建设提出独到的见解,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2)企业在投资上更具有灵活性,一旦展览符合企业期望,企业一方面能为展览提供大量的财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还有可能持续投入、优化展览,让展览常展常新。

1.2服务观众

“工业之光”展厅作为科技馆的常设展厅之一,必须要使观众满意。选题贴近公众,明确的主题,丰富的展览内容以及好看、好玩、好奇的展品等要素是观众是否喜欢展览的关键之所在。因此,本次展览不宜将太多企业(行业或工业园区)的科技内容杂合在一起,办成无法理清逻辑的、杂货铺式的、无鲜明主题、无故事线和无知识链的展览。那么,应该有针对性地集中展示1~2家(个)企业(行业或工业园区)。

1.3因地制宜

“工业之光”展厅面积为1850m2,一般企业无法支撑如此面积的科普展览,为保证言之有物,应该在大型企业中筛选合作单位,打造“馆中馆”形式的企业专题展览。

2开发引进

既然企业(行业或工业园区)是展览主体,如何引导和引进合适的社会资源参与展览便成为关键的一环,重庆科技馆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下列措施:

2.1寻求政府主导

小型企业关注市场,而大型企业更加关注政府的政策导向。于是,馆领导决定向政府单位借东风,向上级主管部门市科协求助,由市科协与市科委沟通协调,共同发文主导宣传“工业之光”的共建政策,借助于政府单位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吸引相关社会资源的注意和重视。

2.2分析双赢结点

科技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己任,最为看重社会效益。企业作为盈利性单位,最为看重经济效益,大型企业更擅长、更注重通过品牌运营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公益性质的科普展览是大型企业提升其品牌形象、体现社会责任感的良好途径。

2.3宣传展厅优势

为落实首期展览的招商工作,我馆详细归纳并宣传“工业之光”的优越性,同时面向社会资源制定了招展的基础性优惠政策,以吸引企业参与展览建设。

2.3.1说明科技馆的区位优势和公众号召力

重庆科技馆位于重庆市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大社会文化事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之一,是面向公众的现代化、综合性的大型科普场馆。观众参观人流量年超100万人次,正在逐步成为公众接受科普教育和都市旅游的新去处,并且“工业之光”展厅建成后将对公众免费开放。

2.3.2制定招展的基础性优惠政策

①科技馆成立专门的建设小组,协助企业(行业或工业园区)进行展览内容规划;②科技馆在首期展览中承担布展费用;③科技馆在首期展览中免收场租费和运营管理费;④考虑到企业投资成本因素,科技馆承诺首期展览的展期不低于1年。

2.4针对目标营销

实际上,科技馆起初便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主题观众都会喜欢,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行业或工业园区)都能够支撑1850m2的科普展览。如果能和重庆百强企业中的第一名(长安汽车)合作,选择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集成多种现代科技的汽车作为展览主题,既有利于获得百姓较高的关注度,又有利于展览内容的配置,科技馆与长安汽车强强联手还将提升“工业之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展览建设和运营的成功增加胜算。为促成与长安汽车的合作,重庆科技馆对其采取了多渠道合围的营销策略:

2.4.1政府发文

市科协和市科委发文和召集全市多家企业召开馆企对接会,宣讲招展的相关信息、要求和优惠政策。而企业的对口部门和参会人员往往不是企业的决策层,其对品牌运营的认识高度不够、理解不深,未必会将招展信息传递到企业决策层。

2.4.2私人接触

科技馆领导托人将重庆科技馆“工业之光”展厅的共建信息和招展政策告知长安汽车总经理,引起决策层的注意,将压在部门的、来自于政府的招展资料调到决策层案头上。

2.4.3参谋辅助

联合长安汽车的车展长期合作单位,从专业层面向长安汽车决策层出谋划策,为之分析、论证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5采取激将方式

常言道:请将不如激将。重庆科技馆通过市科协和市科委主导的馆企接洽会与多家企业(行业或工业园区)建立联系,特别是与长安汽车的市场竞争对手紧密联系,营造竞争态势。鉴于长安汽车在重庆的企业地位,而“工业之光”建设又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典型公益科普案例,如果竞争对手率先与重庆科技馆达成合作协议,占领了本次品牌运营的绝佳制高点,必将陷长安汽车于尴尬的境地。所以,长安汽车势必争取合作的成功。

通过上述措施,形成初步的合作意向便是水到渠成。

3展览建设

展览建设内容为王,形成合作意向之后,内容规划便成为关键,为此,重庆科技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合作:

3.1成立优势互补项目小组

企业对展览逻辑、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等方面的把控具有权威性;科技馆对观众的需求和展品的互动形式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还需要一个展览设计单位来完成整个展览的表现方式。因此,重庆科技馆建议企业先行确定一个布展设计单位,由科技馆、企业和布展设计单位成立项目小组,共同设计、规划展览。

3.2组织基础调研

科技馆联系、组织项目小组成员一起到中国科技馆、北京朝阳公园“索尼探索科普乐园”、广东科学中心、深圳工业展览馆、上海科技馆和上海汽车博物馆等类似场馆进行考察学习,增强小组成员对科技馆科普展览特性的认识,了解目前相关展览的现状,了解公众对此类展览的喜爱程度、需求及期望,向国内同行学习,统一建设目标,即将“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建成一个观众喜爱、内容丰富、长安汽车特色的科普展览。

3.3确立观众导向

企业期望一次投入能获得更长的展览周期。我馆不与企业签订固定时长的展览协议,以观众是否喜欢为导向,以年度参观人流量作为考核指标,决定第二年展览的去留,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机制,激励企业在内容建设时充分考虑观众感受,不打显性广告,并注重在展品数量、展览形式和展教资源上加强配置。

3.4贯穿始终参与

尽管所有展品由企业投资,展品的所有权归属企业,但我馆在展览的主题设计、展区划分、展品构成、展示逻辑、展品招标、展品设计、展品监造、展品安装调试、展品验收中都全程参与,并在选择展品展示形式和展品生产厂家时发挥重要作用,保证了展览和展品符合预期。

3.5强化内容审核

一方面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写真、说明牌等展示内容和背景知识进行审核,以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重庆科技馆对展示内容进行公益性确认,排除广告式用语。

4多赢局面

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建设,“工业之光”展厅如期开放,开放仪式上,黄奇帆市长对长安汽车和展览给予极大的肯定,并承诺积极支持长安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

近两年的运营过程中,“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仍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长安汽车对展览进行了持续的投资,每年拨付一定的资金用于展品维修维护;2013年替换更新了5件互动性更强的展品,以增加展览的持续吸引力。

科技馆和长安汽车以展厅为纽带和依托,结合双方资源为社会团体和普通观众配置了丰富的展教活动,包括展厅“寻找汽车人”系列主题科普活动、长安汽车的国务院千人专家做科普报告、参观长安汽车生产流水线、组团到长安汽车的汽车研究院参观汽车研发、观看汽车碰撞实验等内容。

“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向观众普及汽车知识,使交通参与者更加了解、认识交通工具和交通法规,知危险、会避险,达到了交通安全教育的目的,2012年被重庆市交巡警总队命名为“重庆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授牌后1年时间内,市交巡警总队和江北区交巡警支队在展厅内结合展览内容开展面向社会的主题科普活动,至今已累计开展活动19场次。

随着展览的不断升温,长安汽车将“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展览项目报送重庆市经信委,申请“重庆市工业设计中心”授牌,目前正在评审中。

自2011年12月29日建成开放至今,展厅的参观人流量已突破45万人次,实现了观众、企业、科技馆和其他相关单位的多赢局面。

5结语

科技安全内容篇4

【关键词】信息隐藏;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验设置

【abstract】thispaperanalysestheteachingandexperimentcontentsofinformationsecuritylessonincomputerappliedtechnology,explorestheteachingandexperimentarrangementofstegnagraphyaccordingto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hidinganditsimportantdegreeininformationsecuritytechnology.

【Keywords】Stegnagraphy;informationsecuritylesson;teachingandexperimentcontents

0前言

信息安全技术是计算机领域的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课程的理论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宽,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要求均较高。

目前,信息安全技术是计算机学科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1]。经典的信息安全技术[2]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防入侵技术、病毒技术、黑客攻防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等,这些内容都在信息安全技术的教学和实验中设置了相应的章节,既给学生奠定信息安全理论基础,又强化动手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安全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丰富。

信息隐藏技术作为信息安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近十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出于对保护多媒体产品知识产权的需求,出于密码技术的局限性而又必须进行隐密通信的特殊需求,信息隐藏中的数字水印技术和数字密写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鉴于当前本科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缺乏讲授信息隐藏内容的不足,本文针对信息隐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信息安全技术中所占地位的重要程度,从教学内容与实验内容两个方面探讨信息隐藏在信息安全技术本科课程中的设置安排,以期丰富和完善信息安全技术在本科阶段的教学和实践。

1信息隐藏的发展和特点

信息隐藏技术是利用公开、有实际意义的多媒体数据,将某一机密信息秘密地隐藏于另一公开信息中,通过对公开信息的传输来传送秘密信息,拦截者难以从公开信息中判断秘密信息的存在性,从而保证秘密信息的安全性。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隐藏技术作为信息安全和管理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主要手段,正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隐藏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这种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数字水印(Digitalwatermarking),它着眼于在多媒体数据中嵌入标记,以保护数字媒体知识版权或进行多媒体认证,主要包括易损水印和稳健水印二个分支。随着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数字水印日益受到重视而得到快速发展。

除了用于版权保护的数字水印外,信息隐藏的另一重要分支是数字密写(Steganography)和密写分析(Steganalysis)。数字密写是将秘密信息隐藏在公开载体信息中,使得在传递公开载体的同时传递秘密信息并且不被人察觉。与数字水印不同的是,数字密写着眼于隐藏信息本身的隐秘性,以达到秘密通信的目的,其基本要求是隐藏信息具有足够的嵌入容量和极高的安全性,但对稳健性要求不高。目前,文本、三维模型、图像、音频、视频都已经成为数字密写技术的载体,除了用于军事目的外,数字密写技术正向着视音频产品、远程教学、医学信号处理、移动多媒体通信等广泛的民用和商业领域发展。而密写分析是一种与密写相对抗的技术,其目的在于分析、提取、还原/破坏隐藏的秘密信息,其重要性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方面,以各种手段分析检测密写信息的存在,可以寻找敌对隐蔽信息的信源,阻断隐蔽通信的通道;另一方面,密写分析研究可以反过来促进密写技术的发展,增强隐蔽通信的安全性;如研究针对常规的信号处理和攻击方法,可以提高密写算法的鲁棒性;研究相关的分析检测理论模型可以评估、改进信息隐藏算法性能;研究针对性地选取载体信号可以提高密写算法不可感知性,进一步增强算法的安全性等。

从以上信息隐藏的内容可知,信息隐藏的特点在于:

1)涉及计算机科学、通信理论、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信息编码、信号处理、数理统计、视听觉特性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的领域,因此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对学生的先修课程和基础知识要求较高。

2)信息隐藏技术在不断的攻防过程中不断发展,其知识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必须要安排实验实训,让学生自己去应用,才能真正地掌握、理解和应用。

鉴于以上信息隐藏的内容和特点,鉴于信息隐藏的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非常有必要在信息安全课程中添加信息隐藏领域的教学和实验内容。

2信息隐藏教学内容设置

信息隐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素质。为此,需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设计信息隐藏教学内容,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

在信息隐藏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该遵循下述基本理念:

1)信息隐藏领域包括两大分支:数字水印和数字密写,分别有着不同的应用领域,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该二者并重。

2)由于信息隐藏的载体多种多样,包括文本、三维模型、图像、音频、视频等,而教学课时有限,不可能兼顾所有类型载体的信息隐藏技术,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该选择发展最早、最快、应用范围最广的图像信息隐藏作为教学主线。

3)鉴于信息隐藏仅仅是信息安全技术将教学中的一个方面,因此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量的占比,分配10个学时的总教学时间,其中理论教学6个学时,实验教学4个学时。

按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信息隐藏教学可包含以下内容:

1)2个学时的数字水印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数字水印的一般性框架和模型;数字水印的分类;数字水印的经典算法;数字水印的经典应用;数字水印攻击及性能评价;数字版权保护系统及其组成。

由于数字水印主要包含空域算法和变换域算法,因此选取patchwork算法作为空域经典算法和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作为变换域经典算法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数字水印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方法。

2)2个学时的数字密写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数字密写的一般性框架和模型;数字密写的分类;数字密写的经典算法;数字密写的经典应用;数字密写的性能评价。

由于数字密写主要包含空域算法和变换域算法,因此选取LSB算法作为空域经典算法和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F5算法作为变换域经典算法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数字密写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方法。

3)2个学时的密写分析技术。

教学内容包括:密写分析的一般性框架和模型;密写分析分类;密写分析的经典算法;针对密写分析的改进密写技术。

由于密写分析主要分为专用密写分析和盲密写分析,因此选取LSB密写分析作为专用密写分析算法和针对F5算法的JpeG密写分析作为变换域密写分析算法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密写分析原理和思路。

3信息隐藏实验内容设置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教学的目的[4]是更好的将理论教学的知识点有机的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去,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的内容,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配合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信息隐藏实验的设置采用技能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共设置4个学时,包含2个实验,其中1个为验证性实验,1个为设计性实验。

1)验证性实验

采用独立实验的形式进行模拟实验,共包含2个验证性实验:第一个实验是w-SVD数字水印算法的验证实验,掌握水印生成、水印嵌入、水印检测三个步骤;通过算法参数取值的不同,验证水印的不可见性特性;通过图像压缩、图像模糊化、中值滤波、马赛克处理等攻击手段,验证水印的鲁棒性特性。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印原理和应用有感性认识,促进学生掌握数字水印的相关知识点;第二个实验是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F5图像密写算法的验证实验,掌握待嵌入密写信息的预处理、原始图像的JpeG压缩处理、密写信息嵌入、密写图像生成四个步骤;通过算法参数取值的不同,验证密写信息对图像的不可感知性的影响。通过实验使学生对密写原理和应用有感性认识,促进学生掌握数字密写的相关知识点。

2)设计性实验

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模拟实验,每组2人,学生可从明确实验任务、工作分工、遇到问题及时确定解决方案、认真撰写实验报告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实验。具体的实验项目是:应用matlab编程实现可视化LSB密写及其密写分析,包括可视化界面设计、待嵌入密写信息的预处理、LSB密写嵌入、密写信息的提取验证、LSB密写分析算法及其结果显示等模块,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数字密写的实现过程和功能,掌握密写分析的原理及测试密写分析算法的检测性能。这样,通过设计性实验,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4结束语

信息隐藏是现代信息安全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近二年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证明,在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加入信息隐藏的教学和实验内容,使学生更为全面的掌握了信息安全技术,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从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实验已基本掌握了信息隐藏的主要知识点,基本掌握了信息隐藏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达到了信息隐藏理论和实验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闻宏生.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钟乐海.网络安全技术[m].2版.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科技安全内容篇5

1.1文献分析法

针对以往文献对于油田企业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国家政策的指导内容等方面,可以发现国家和油田企业对于安全技术管理一直进行调查分析,并作出了相关规定,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对于油田企业制定了6大章规则,对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经过石油企业经过多年经验总结,也对安全技术管理手段总结出很多经验,比如中国科学报指出对于油田安全技术管理需要从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出发,找到针对性解决办法,主要内容集中在管理机制、管理方式、人员技术、安全技术的预防和安全程度评估等几大方面,这些经验内容对现今油田企业的管理改进有指导意义。

1.2调查访谈法

经过对现今油田企业的整体调查,发现七成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违规操作引发的,油田企业对于技术标准要求高,而随着现今技术的革新改良速度加快,工作人员对于技术操作的流程缺乏完善了解,所以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那么基于油田企业的HSe,需要对技术安全管理进行完善分析。并且针对专业人员的调查,可以了解多年来油田企业安全技术管理的发展变化,改良措施、历史问题和操作规程等,在经验和实践并行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性分析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指导意见。

2安全技术管理有效性分析

2.1针对安全意识问题,激发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来源,只有拥有安全的防范意识,才能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而油田企业的工作时刻伴随危险,更需要加强安全意识的管理。现今有很多油田工作人员认为如今技术非常发达,很多开采、勘探、生产作业等方面只需要利用电子设备或是高新科技就能完成,不会对人身造成伤害。就是这种不在乎的意识,导致工作人员行为的随意性,安全事故频生。所以,必须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事故模拟和视频模仿等形式,给工作人员讲解工作过程易出现的技术安全问题和后果,并制定相应的安全奖惩制度,从实际经济管理手段上告诉工作人员生产作业的要求的精准完善。从根本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员工的安全技术管理理念,保障企业机制的正常运行。

2.2针对技术革新问题,加强人员的培训考核手段

由于石油开采过程对于技术和科学的要求较高,所以在进行能源生产作业时,需要不断增强技术的革新,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员工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并不到位,导致工作时易出现问题。所以,在进行油田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时,应该定期开展油气作业的新技术培训,面对生产作业中新技术的运用和技术问题展开讨论,完善应对措施。并且处于一线工作岗位的职工最容易出现事故,必须加强对其工作内容的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应该涉及工作中的建议反馈、实际操作如何预防问题、管理机制的改进手段等。此外,现代油田企业处于国际化交流阶段,各国的联系比较密切,所以,也需要对企业人员不断加强素质和语言的培训,提升员工的文化涵养和技能交流应用程度,通过了解他国的安全技术管理手段,总结借鉴经验,更加促进生产安全管理。

2.3针对勘探开采安全问题,提高科技智能化运用

油田企业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生产作业管理中的安全技术问题,石油勘探技术、钻井技术、开采中的技术安全等方面是油气产量的根本来源,想要提升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注重生产作业环节的各项安全问题,才能不耽误工程进度和产量,并且浅层油田的开采基本已完成,想要继续深化油田企业的工程进度,必须加强对深层油田和岩气层的开采。针对此问题,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多研发智能化的安全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因为深层油田的风险系数人工把握程度不高,但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利用智能化的机器下井监测,既能保证人身安全,也能促进生产效率。并且在进行安全技术管理时,最重要的是预防,机器探测具有时间长、全面系统化的特点,而且现今电子设备传导方式可以实现故障警示功能,能够使安全技术管理进行有效管理和修缮。

3结语

科技安全内容篇6

一、生物安全问题概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生物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一批新兴的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但在带给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确实存在一定安全性问题。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自现代生物技术兴起以来倍受关注。广义的生物安全涵盖人类的健康安全、农业生物安全、环境生物安全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狭义的生物安全主要包括转基因技术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和引进外来物种造成的生物入侵问题。全面关注有关生物技术安全知识、管理体制、风险评价等问题,是发展生物技术同时必须严格做到的。

1973年美国新罕布尔州举行的哥敦(Gordon)会议上,许多科学家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基因工程操作表示担忧,建议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这次会议导致了1975年2月美国加州asilomar一次国际性会议的召开,此次会议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关注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会议。它标志着人类开始正式关注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此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就成为基因工程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自1983年首例转基因植物问世,至目前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越来越广泛释放到环境,渗透到人类生活中,切实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安全。在对待生物安全,特别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的问题上,各国也各持己见。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开放和欧洲的保守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国际组织处于无奈、尴尬的境地,但一些非政府组织(nGos)则具有理性、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行动。在众多的nGos中,特别是很多国际学术组织和环保组织,对转基因生物体的安全性问题持绝对谨慎的态度。不少nGos更提倡让公民参与监管,提供足够的相关信息去判断和选择。

人类转基因生物的研究与开发实践的时间比较短,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够完全控制以及预测其结果,因此针对转基因生物所引起风险的广泛性、潜在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确实需要人们在怀有美好憧憬的同时,更客观、理智地对待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安全性问题。比如说,过去主导的生物技术公司对转基因生物正面宣传多、误导多,往往在转基因生物还没有全面科学评估的情况下,迫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就释放到环境中,很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2002年4月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利用转基因作物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尝试可能会失败。因为绝大多数的转基因生物实验室研究方向针对的是不断增长的除草剂、耐受力和害虫的抗药性,而不是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大多数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并没有针对合适的作物,或者这些作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使发展中国家获得利益。很多大的生物技术公司研发是为了推销他们的产品、为了利润和经济利益。这也就是说转基因技术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在2002年6月闭幕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世界粮农组织(Fao)总干事表示,实现2015年全球饥饿人数减半目标,生物技术不是优先考虑的手段。现有转基因生物研究开发方向不是为了提供更多优质和高产廉价的食物,而是为了赚取更多利润,而饥饿的元凶并非缺乏粮食,而是与贫穷相伴而生的。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安全理念的意义

由于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稳定、人们的生活及相关的伦理问题,且制约生物安全发展的重要原因也在于人们对相关专业领域知识的匮乏。所以,切实地从中学阶段结合生物教学内容,广泛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理念势在必行。而且生物课程内容又有其贴近生活、发展迅速、形象具体等特点,易于学生接受,所以结合中学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生物安全理念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学生生物安全防范意识,是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事实使得我们生物技术的研究投入与起步都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已将生物安全防御基本专业知识的教育纳入国防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专业人员在校或继续教育的内容。而我国的生物安全基础研究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公民对于生物安全的概念还比较陌生。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找机会将高风险的转基因生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转嫁风险。例如在21世纪初期,转基因生物产品市场处于低靡状态,大家都不买转基因制品的帐,美国就将转基因作物作为政治武器,在非洲处于饥荒时,企图变相地援以国内积压的转Bt玉米。另一方面,一些基因工程技术发达国家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将大量的生物技术产品输入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还有,一些企业掠夺发展中国家生物种质资源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关于中国的原生大豆一个品种被孟山都公司注册为其基因专利的事件。

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在于文化背景、以及伦理道德传统的不同,使得人们对生物安全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这也说明我们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在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同时,不妨从基础教育阶段入手,树立起中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必将有积极的影响。

(二)生物安全理念的培养,实现了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具体教学目标

我国生物课程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爱国主义情感、热爱自然遗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保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而生物安全理念的培养则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三)生物安全理念的培养能够体现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

生物课程中,对于能力目标的要求主要是实验技能、科学探究技能、获取信息能力,还有思维能力和习惯,其中我国的生物课程注重了发展学生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比如,帮助学生意识到生物技术本身并不存在对与错,关键是人类以什么样的出发点去利用它以及看待它的角度。在提倡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生物安全理念,并初步形成科学家的一些思维方式与习惯,在探究问题的经历中,发展他们比较、分析、判断、推理和综合等思维能力,初步形成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这些能力可以终生保持,潜移默化并可以转移到不同的工作岗位,而这都能在具体的培养学生生物安全理念教学中体现出来。

(四)培养学生生物安全理念,是素质教育出发点之一

我国单纯生物学基础知识教育并不落后于科研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但在学生生物科学培养方面,在许多地区仍是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长久以来选拔人才的制度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处理好二者关系,需在实际教学中有更多思考。“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科学态度和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S-t-S、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四个领域得到全面发展。而结合中学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生物安全理念,正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切入点。因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不是一个或有或无的概念,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变化过程,并且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较低水平提高到较高水平。

三、高中教材涉及生物安全内容的讲授建议

高中生物教材中,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内容主要还是基因工程的相关安全性问题。

(一)充分联系生活实际

在讲授中,把生物安全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引发学生思考转基因食品相关的安全性问题及比较其与传统食品的差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展开讨论,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也可以在此处渗透给学生关于伦理问题的思考,中学阶段是学生个人伦理观念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

(二)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关系

很多国家将现代生物技术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更兴起许多国际知名的生物技术跨国公司。在生物技术发展中又出现许多危害事件,比如著名的英国pusztai事件、康奈尔大学斑蝶事件、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墨西哥玉米事件和中国Bt抗虫棉破坏环境事件等。因此,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发展达到互利互惠而不是顾此失彼甚至相互羁绊,是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列出矛盾,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辩证及全面思考的能力。

(三)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与知识记忆相互促进

在2001年我国颁布的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认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对生物安全问题的理解乃至进一步思考,要建立在熟知生物技术基本原理和生物科学有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而在生活与社会中同学们对较为感兴趣的生物安全问题的思考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去学习与考试有关的生物技术基(下转24页)(上接56页)本原理与生物学观点。

(四)要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

本文内容更多针对高中教学,而高中生基本形成了完善的认知结构体系。他们的观察能力明显提高;记忆以有意识的记忆为主,识记成为主要的记忆方法,抽象记忆占据优势;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增强,能从一般的理论、原则出发进行思维判断和推理,得出结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高;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也达到较高水平。他们会用理性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而不轻易相信问题和盲目服从别人的观点。由于认知的发展,高中生开始更加关注社会及各方面的问题,对国内外的大事和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看法,他们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更加深刻,能把社会需要与发展联系,调整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但不稳定,所以可以结合生物教学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对高中生的教育,要重视科学文化的学习,提高素质,为学生将来发展打好基础。

科技安全内容篇7

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主办、邢新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2010年度部级继续医学教育i类项目《面部美容整形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0年8月3~6日在上海举办,届时本次学习班将有国内著名整形外科专家邢新、郭恩覃、刘晓燕、祁佐良、孙宝珊、范志宏、宋建星、欧阳天祥、张明利、李军辉等教授讲授面部美容整形新理论、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东西方人面部解剖特点、面部年轻化手术方法及进展、面部年轻化非手术治疗方法及进展(面部充填剂及肉毒素等)、眼袋整复新技术与新进展、眼袋整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各种鼻畸形的整复方法选择、眼睑与眶周组织缺损的美容修复、面部中等大小创面美容性重建方法的选择、内眦赘皮新技术与新进展、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策略、重睑术式的选择及并发症的处理、上睑凹陷的矫正、眼睑与眶周血管瘤的处理等内容。学习班结业后授予部级Ⅰ类学分10分。现将参加学习班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学费1000元,资料费50元。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学费、住宿费按规定回单位报销(研究生凭学生证学费减半)。

2.时间:8月3日报到,8月4~5日全天授课,8月6日上午撤离。

3.报到及住宿地址: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631号(近营口路),第二军医大学接待中心(锦雪园)。届时为世博会展览期间,住宿较为紧张,敬请提前预定。

4.授课地址:上海市长海路168号,上海长海医院科技楼一楼第三会议室。

5.省略

上海长海医院医教部

2010全国医学护肤品暨皮肤无创性测量讲习班通知

全国皮肤科医师学会皮肤美容培训基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的国家继续医学教育i类项目“医学护肤品暨皮肤无创性测量讲习班”将于2010年9月24~30日举行。由全国皮肤美容和化妆品学界的专家授课,将化妆品研发制备和皮肤科学的前沿技术结合起来。通过讲授和实习,熟悉外用药物和化妆品常见剂型的配制,掌握皮肤屏障、颜色、皮脂、皱纹、皮肤微循环等测量方法和仪器使用;了解国内外化妆品新原料、新配方、中药护肤品研发进展,提高护肤品、外用药的研发、评价和临床应用能力。欢迎皮肤科医师、美容师、化妆品研发、评价、销售或日用化工技术人员踊跃报名。培训、讲义费、实验材料及仪器耗损费等1500.省略,网上报名:hppt://省略

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第二届(西安)美容外科高级研讨会通知

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第二届(西安)美容外科高级研讨会将于2010年9月23日~26日在西安建国饭店举行。本次美容外科研讨会是继去年北京香山饭店由北京整形外科医院成功举办首次研讨会后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第二次在中国举办其著名的国际讲习班(internationalCourse)。当今世界上20余名顶尖的美容外科专家以及10余名国内著名美容专家将进行专题演讲,交流美容外科方面的丰富经验、独到技术和最新进展。议程的安排将涵盖美容外科领域最新和最令人兴奋的热点,尤其突出亚洲人的美容新趋势、新技术。会议只设一个会场,演讲将涵盖美容外科的各个领域,包括鼻部美容、面部年轻化、美容以及形体轮廓美容等美容外科技术以及仪器美容和注射美容等。会议工作语言为英文,全程配备同声传译,保证交流的效果。会议期间还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整形美容器械厂商参加展出。

金秋的西安,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作为中国十三朝古都,遍布名胜古迹以及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并将给您留下美好的记忆。会议组委会热忱欢迎您的到来,期待在西安欢迎您!

大会名誉主席:

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主席:Foadnahai,mD

中华整形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曹谊林教授

大会组委会主席:郭树忠教授

大会学术秘书:夏炜副教授

大会组委会秘书:杨晓岚刘晓波邹冲朱漫君

电话:(029)84582263,88622948,84775301

传真:(029)88626970

电子邮箱:xjzxwka@fmmu.省略

地址:西安市长乐西路15号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

激光美容与皮肤美容外科新技术学习班通知

总医院皮肤激光美容整形中心将于2010年11月24~28日举办第7期全国激光美容与美容外科新技术学习班,本学习班由总医院皮肤激光美容整形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北京市医疗整形美容业协会共同举办(授予国家或军队继教Ⅰ类及Ⅱ类学分)。学习内容:各种新型激光、光子技术及临床应用,痤疮的光热治疗;皮肤外科手术与美容整形手术技巧,注射美容术、充填美容术,水动力吸脂及自体脂肪隆乳术,男性外生殖器美容整形进展;激光术与美容外科特殊病例展示及术后皮肤护理,常见面部问题皮肤的修复性治疗,医学遮瑕、文饰技术及生活美容等。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

学费:1000元/人(含资料费、午餐费及观摩费)。住宿及交通费用:外地学员住宿由会议统一安排,150元左右/天/人,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联系人:郝震锋,夏志宽;电话:13718191619,13810887820;邮箱:;详情可登录:省略。

另讯:总医院・全军皮肤病诊治中心招收皮肤病、皮肤外科、美容整形进修医师

科技安全内容篇8

关键词:“安全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模式;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871(2016)02-0093-04Doi:10.16752/j.cnki.jylu.2016.02.028

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不仅是培养安全专业人才的途径,也是安全科学发展的基础,更是安全工作的保证,对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采矿、建筑、石化、机械制造、交通、电力、能源等行业都迫切需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关键技术、知识面广的人才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为了适应现代化大工业化背景的要求,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日益受到重视,全国许多高等院校新设立安全工程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计8000名左右。为了更好的完善和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加速安全专业高级人才培养。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2月)新修订学科目录可知,“安全科学与工程”(代码0837)已经新增为一级学科[2-3],以便达到安全专业高级人才知识结构优化的目的[4]。目前我国一方面迫切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安全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全面提高人们的安全素质也迫在眉睫。所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安全类人才主要途径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

1“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人们对安全的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人们享有的安全权利,这就需要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培养出具有扎实安全科学技术知识的高级安全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安全科学与工程”设立为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将有利于安全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安全工程本科教育相配套,并且对其产生重大推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应用领域以及其外延领域,几乎覆盖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2)目前,国际上安全领域成果丰富,说明安全学科有着广泛的科学研究领域,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人才。(3)“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设立,弥补我国在安全科学技术领域高级人才的巨大缺口,从而直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2安全工程专业面临的新特点及新挑战

目前我国在教育部备案开设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140余所,每年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为7000名、1000名和280名左右[5-6]。新世纪,社会对安全工程人才需求特点可以归纳为安全内容的大空间、安全需求的广阔性、安全教育的全民性及终身性、安全手段的时代性[7-8]。针对以上社会对安全工程人才需求特点,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面临新特点和新挑战。

2.1面临的新特点

(1)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淘汰与更新迅速。面对信息爆炸的新形势,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知识结构不仅关注安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关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科学人文素质。(2)社会需要具有时代特征和能够主动适应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将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3)安全工程专业向新的方向发展,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不断出现,某些专业的界限逐步消除,应进一步扩大学生自由选课的自。

2.2面临的新挑战

(1)学校要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使其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探索一条综合个人能力,发挥个人个性的人才培养途径。,(2)学习方式要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改单纯书本教育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3)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正确的意识,即大学毕业不是学习的终止,而应该是真正学习的开始。(4)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为学而学,为教而教。需要将学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将专业基础打扎实一点。(5)教师要加速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发掘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创新意识。(6)专业课的教学要创新。使学生花费较少的时间了解专业课程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用于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

3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但是安全工程专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1)目前,安全工业专业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和实验条件虽然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9],但是各个学校整体实力相差较大,尤其是新设立安全工程专业的学校依然存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和实验条件需要进一步提高。(2)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选择在企业的就业比例出现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特定行业的企业相对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来说,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吸引力有所下降。(3)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尚未达到共识。目前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各自具有特点,各高校共性核心的内容少,分散有余,集中不足[10];存在某些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缺失现象。(4)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受到考研、就业与评价标准等因素影响,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打折扣,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应用与创新能力受到削弱。这已经成为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一个重要障碍。(5)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安全工作必然从单纯的生产安全扩展到生活、交通、环境等与安全相关的各个领域,形成大安全体系[11]。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基本、系统的安全科学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才能从基本、系统的安全理论中寻求出针对性的原则操作方法处理各行业具体而特殊的安全问题。

4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1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思想方法培养,深化知识内容,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通过少讲多练或者边将边练,从生产实践归纳理论,由实习实践掌握理论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总学时数限定的情况下,要求对安全工程学科所应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教学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应该建立安全工程学科的基本平台,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进行发挥,从而培养出既合格又具有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4.2改革课程内容体系,优化知识结构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出现,导致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应该以新世纪人才要求着眼,优化安全工程学科的知识结构,在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上进行较大改革与更新。深入探讨专业理论基础的内容,强化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减少传统内容,压缩学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通过具体案例介绍国内外应用和开发的最新技术成果,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加强安全工程知识的应用能力。

4.3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教育发展,各种教学媒介也日益增多。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同时,应该注意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到安全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并且注重教学实验与模拟,以便加强对学生的直观教学。

4.4评测教学效果

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应强调学生参与、强调过程,强调在受教育中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训练,密切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教育和教学工作。

4.5产学研基地建设

突出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建立能满足学生实习内容和要求的安全工程专业产学研基地,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目标性和自觉性,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工程,成为企业需要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4.6提高综合化程度

安全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致力于实现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的结合,科学知识与先进技术的结合,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科学技术与管理体系的结合,知识、能力和伦理的结合,并且将创新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5结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不仅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同时也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这一新形势,分析了“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探讨了安全工程专业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新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秀玉,张浩,朱庆明.多学科交叉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134-137.

[2]杨书宏.关于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申报工作回顾[J].安全,2011(6):57-60.

[3]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申报工作圆满完成[oL].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信息网.

[4]张景钢,张桂英.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2):151-155.

[5]刘海生,宋丽霞,胡去非.新建本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7):70-73.

[6]袁昌明,谢正文.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增刊):35-37.

[7]郝永梅,邵辉,王凯全,等.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完善的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10(1):105

[8]葛秀坤,邵辉,赵庆贤.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9(3):113-115.

[9]李华,赵江平,崔晓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8):143-146.

[10]王凯,李珊,潘侠.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5):163-167.

科技安全内容篇9

关键词:装备科研信息安全

重大装备科研往往担负着关于国家重大经济建设思路和国家装备发展等诸多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任务,在积极推进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密级,一旦泄露重大装备信息将给国家带来严重损失。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技术的发展,装备科研信息安全与保密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新对策,确保重大装备科研工作永远能在安全保密的情况下顺利进行。

一、重大装备科研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

重大装备科研信息安全保密面临的形势相当复杂,既有与其它行业保密工作的相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独特特征。

在共性方面,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不管是思想上、管理上还是技术上,都与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息息相关。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普及,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使装备科研工作也受益匪浅。科研人员利用现有各类信息网络可以方便查找到所需资料,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动态,与相关专家和机构可以及时交流信息,使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加速了科研进程。但信息网络在给科研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敌情报机构窃取我科研机密信息提供了便利。再加上科研信息性高,前沿性强,己成为各国情报机构关注的焦点,他们采用各种招数获取我科研信息。首先是直接从因特网上获取科研信息。虽然各有关部门制定了严禁机器上网,密网与民网必须隔离的规定。由于部分科研人员保密意识不强,网上泄密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有些科研人员在工作中一旦需要从网上查信息,就图省事直接连线上了因特网,或者即使删除了信息,也没有彻底删除,这就给敌情报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二,敌情报机构可以在信息处理器泄露出来的电磁信号中,通过在几百米之内放置一台接收仪器,就可以使之还原成清晰图像,从而导致泄密。第三,部分科研人员在出差路途中,有时为节省时间,就在非保密场合从事科研活动,这样一旦有情报人员在场,其就可抽时机迅速把科研信息复制走。

在个性方面,装备科研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使信息安全保密面临着极大隐患。一是联合科研力度的加大。由于许多技术的通用性,使得许多装备科研项目是由不同部门合作来完成的。这既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多个国家的普遍选择。美军的许多尖端武器科研及科研试验也都有地方各大公司的参与。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参与部门相互合作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确保装备科研信息的安全保密。由于我国联合进行科研的制度不健全,制定的一系列保密制度约束力不强,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失泄密案件不会发生。二是现有科研环境的制约。目前,从事装备科研的单位大都集中在科研院所。在内部环境上,科研人员的科研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但在外部环境上,特别是网络的利用上却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在不同地方的科研人员,如果利用机要等方式进行交流讨论装备科研工作时,往往嫌麻烦,总会有人抱着侥幸心态利用互联网传送信息,存在着泄密风险。三是现有制度的不完善。当前,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是与其数挂钩的。而部分科研人员从事的科研活动又是保密的,不允许公开发表。这使得科研人员不得不要么写些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文章,要么对科研成果经去密处理后发表,但这种去密的界定很难把握,稍有疏忽就有可能泄密。

二、加强重大装备科研信息安全保密的对策

一是强化科研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增强科研信息安全保密观念。强化信息安全保密意识的关键是深入持久,有效的开展信息安全保密教育。装备科研信息安全保密要使科研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维护装备科研信息安全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树立敌情观念,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形成自觉而有效的维护科研信息安全的风气。信息安全教育必须坚持把握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要充分利用好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和手段,进行经常性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要结合分析典型泄密事件,不断加深广大科研人员对信息安全重要性和失泄密危害性的认识,以克服麻痹思想。有效的强化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使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更好的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还必须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真正树立起科研法规制度的权威和尊严,并保证其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科技安全内容篇10

[关键词]网络技术学科融合内容集成实训体系

[作者简介]李俊(1973-),男,湖北随州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技术实验中心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网络犯罪。(广西南宁53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视阈下网络安全监察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JGB309)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67-02

构建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网络技术实训教学体系,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网络技术实训的教学模式,提高网络技术实训教学的起点和教学效益,这是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条件下对网络技术实训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网络技术实训教学和职业能力需要接轨的客观需要,更是高职院校网络技术实训教学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依据高职院校教学任务,横向要以网络技术学科实训为主干,把与网络技术有关的计算机组成及维护、操作系统、局域网组建、网站开发、网络设备管理与配置和网络安全等相关学科融入网络技术实训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纵向要以初级网络技术实训、专业网络技术实训和综合网络技术实训为主干,把网络技术实训的教学内容按照要素进行集成归纳、有机整合,形成初级实训打基础,专业实训理论相结合,综合实训重能力的教学体系。

一、网络技术实训内容体系的构建

网络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适应市场任职能力需要,能应用、懂理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目前及未来网络技术职业能力的需要出发,提高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网络组建、安全和管理中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大多网络技术实训受单一学科的制约,难以形成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致使学生在遇到诸多复杂网络技术问题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网络技术实训教学改革必须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具有灵活运用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构建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网络技术实训学科体系。按照“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要求,将网络技术实训教学课程内容按层次区分为初级实训、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三大模块。初级实训由计算机组装及维护实训和操作系统安装及应用实训构成;专业实训由网络基础实训、组网实训、网站开发实训、网络设备管理和配置实训、网络安全实训构成;综合模块由企业实训、项目设计管理与实施和课程设计构成。

二、网络技术实训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运用

为了切实加大网络技术实训学科融合的力度,达到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从单一学科到综合学科上的高度融合,必须把学科融合的思想贯穿于网络技术实训教学的全过程。一是在理论和网络实训技能中体现“合”。首先在教学观念上要树立“一盘棋”的合成教育思想;其次要切实围绕教学目标编写实训教材,将与网络技术实训课程相关的计算机组装及维护、操作系统、局域网组建、网站开发、网络设备管理与配置和网络安全等实训融入网络技术实训中去。二是在网络实训中要注重各个相关实训环节的“合”。首先,在实训指导思想上要合。疏通各个相关环节实训内容,整合实训的一条线,既要避免重复性实训,让实训各个环节具有一定独立性,又要注重实训上下环节的逻辑对接,防止出现上下环节的绝对独立,保持逻辑上的“合”,做到网络实训上的“一条龙”。其次在实训内容上要合。各个模块的实训内容,严格按照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开展,各个模块内容分开,但要逻辑一体,前后紧密相扣,逐渐深入开展实训,做到内容上的“合”。三是实训评估上要合。在实训课程评估上要从各个模块完成效果看,从各个模块连接看,从整个项目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合理性看,最后得到一个科学的“合”评估。

三、网络技术实训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网络技术实训课程体系中各个模块既相互衔接,又相互辅助,按照理论体系逐渐深入开展,所以在开展网络技术实训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实训需求分析。实训需求是整个实训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为实训有效开展提供基本的依据。根据市场调查,要适应网络技术职业能力的需要,满足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的需求,应该从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安装和维护、网站开发、局域网组建、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入手,针对这些职业需求,开展有效实训,才能满足职业能力的需要。根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国内有近百万的网络技术方面人才的缺口,需求情况主要体现在网络技术理论研究、网络技术开发、网络管理服务和专业培训人才四大方面。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高级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缺口还很大,网络技术专业技术人才尤其匮乏。

2.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原则。“网络技术实训”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当然针对不同对象,要求和课程目标都不同,都是围绕适应社会信息发展的需要,提高不同岗位的网络安全意识、管理水平和网络安全技术的专业技能。专业课程针对网络技术专业岗位,培养学生在不同应用环境中,制定科学的网络规划、实施网络工程的能力;基础课程主要针对信息化应用岗位,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防范的意识,要求掌握常规信息安全防范技术。高职院校在具体“网络技术实训”课程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实训目标导向性原则、实训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问题解决性原则、实训效果评估性原则。

3.课程内容设计。(1)计算机组装及维护实训:要求学生熟悉计算机相关硬件、功能及常识,掌握计算机组装及维护常识,并能对硬件及相关故障做一定检测。(2)操作系统实训: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能够熟练安装、优化和备份,并能做系统恢复,同时对系统安装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性实训,并强化驱动和硬件之间的关系,明确计算机及相关终端设备安装及规范,并能对相关应用软件(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和数据恢复软件)做熟练操作。(3)局域网组建:首先根据网络使用需求,进行网络规划,制订相关实施方案,规划应用服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网络可靠性需求,根据需求,设计施工方案,做好工程预算,最后组织网络工程实施(虚拟布线)。(4)网站开发:主要通过实训让学生掌握网站代码使用、网站功能规划(信息、留言反馈、在线调查、模板调用和后台管理),通过实战,达到熟练使用网站开发工具进行相关研发,并能掌握网站环境搭建、网站和网站维护等相关技能。(5)网络设备管理与配置:包括服务器配置、交换机配置、路由设备配置、防火墙设备配置、入侵检测配置和行为管理设备配置,特别是交换机配置,要结合网络拓扑和实际规划,结合网络其他设备的功能,全局规划,做出合理的设计,实用的策略,保证网络高效、安全的运行。(6)网络安全配置:主要掌握服务器安全策略配置、网络设备安全策略配置、网站防篡改系统以及数据备份系统,学习根据实情,分析相关协议,选择安全性好的通信协议。

四、实训模式与实训环境构建

实训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实训思想和实训理论指导下,为达到特定的实训目标而形成的比较稳定且实用的实训结构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训活动方式。一是采用以任务为驱动的实训模式。所谓以任务为驱动的实训模式,就是将对应的实训内容,按照逻辑体系划分为若干子实训任务,然后分别实施,通过任务来形成动力驱动,形成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理论,在实训中培养职业技能。二是以项目工程为引导的实训模式。以项目工程为引导,就是把市场网络工程按照实际实施进程,分解为各个项目步骤,然后针对各个步骤进行实训,让学生扮演市场网络工作人员,通过项目实施学习岗位技能,培养岗位意识。

实训环境的构建是教学规划的一个重要项目,如何根据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网络技术实训要求,建设适应职业能力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培训要求的实训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将大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浓缩化,构建一个验证型、系统型、研究型和扩展型的实训平台,特别注重结合社会企业实际项目流程,能完全按照实际项目规划做实训。并在实训环境构建中,考虑其他实训场所的关联,使实训场所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关联,在实训学科上成为一体。

五、建立立体评估体系

传统的笔试注重学生理论掌握的考查,和目前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培训严重冲突,建立立体评估实训体系也是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实训过程中,首先通过围绕网络技术讨论、交流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以讨论、交流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探讨合理实训方案,通过探讨、交流和辩论的表现,进行评估,分配占总成绩的20%;其次通过项目管理和实训效果,考查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占总成绩的60%;通过实施答辩考查综合应变和实用能力,占总成绩的20%,形成一个以围绕职业能力为导向,立体考察实训课程的评估体系。

六、建立专业的实训专职教师队伍

在高职院校组织网络技术实训过程中,实训老师具体承担实训指导、引导并向学生传授实训技能等任务。专职老师的实训能力是决定实训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1.网络技术实训专职老师的基本要求。和传统教学不同,实训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实训学科的实施,从实训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这对实训专职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网络技术实训专职老师的基本要求是:丰富的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熟练的项目管理和实施的综合才能、良好的引导实训能力和熟练的网络操作技能。

2.建立高素质网络技术实训专职教师的途径。网络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跨专业多的学科,适应市场,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技术实训专职教师队伍,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培训体制,交流实训技能,开阔实训思维,掌握先进实训手段,深究实训前沿理论,掌握网络技术前沿发展动态。其次,建立教师网络技术实战平台,通过参加网络项目实际管理和实施,掌握实战技能和技巧,才能方便在实训教学中展示。再次,要建立多到地方网络技术相关公司调研的通道,通过调研,达到“教、训、练、学”一体化。同时,可以组建相关团队,参加地区、省和部级的网络实训比赛,大力推进网络实训技能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网络技术实训是一个学科融合、内容高度集成的综合性课程,它既不同于市场实际网络项目,也不同于普通的专业实验,它是把各个专业环节的实验和市场网络项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搭建一个融合理论和实践的平台,构建培养职业能力的环境。为学生学习和就业提供理论与实践平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建立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是真正发挥网络技术实训实践教学环节重要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魏武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陕西省行政学院学报,2006(2).

[2]何晓青.高职院校网上实训室建设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