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的优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2:46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篇1

关键词:上下树;害虫;阻隔法;防治

abstract:inviewofthepestswiththehabitofcrawlingupanddowntreefeedingoroversummeroroverwinteringinShenyangarea,thispaperintroducessix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bycuttingoff:coatingthestickyshell-lac,sprayingpoisonrings,twiningplasticfilm,combiningplasticfilmandtoxicmud,tieinggrassontrunk,parcelingtheplantbandage,andalsobrieflyintroducestheoperatingprocess,theobjectsand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eachmethod.

Keywords:upanddownthetrees;pests;cutoff;preventionandcontrol

中图分类号:R9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十多年来,全国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迅猛,各地争相竞评“生态园林城市”或“森林城市”,增加绿地面积与保护绿化成果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园林绿化的重要工作。如何即保护好园林绿化成果又适应生态城市发展的主流要求,是摆在园林植保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防控园林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危害过程中,人类与病虫不断博弈,意识到单纯依赖任何一种手段都无法达到有效防控病虫害的目的,于是人类开始寻求多种途径综合使用,来更好的防治病虫害。本文探讨一类害虫——具有爬行上下树取食或越冬越夏习性害虫的防治方法,以期对园林害虫防治有所借鉴。

在园林有一些害虫具有秋季爬行下树越冬、春季爬行上树取食、生长季节爬行下树越夏或爬行下下树取食的习性。据调查,沈阳地区有此习性的害虫种类主要有:榆紫叶甲、杨叶甲、白杨叶甲、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杨枯叶蛾、春尺蠖、枣尺蠖、美国白蛾、杨毒蛾、柳毒蛾、日本履绵蚧、康氏粉蚧、丁香饰棍蓟马、油松长大蚜、山楂叶螨、朱砂叶螨、杨始叶螨、桑始叶螨等数十种。由于树干是此类害虫在秋末或春初等一段特定时间内的必经之路,因此对此类害虫采取干部阻隔防治是一项很好的防治方法。

阻隔法是利用某些害虫(如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春尺蛾雌成虫、松毛虫幼虫等)具有从树干上爬行上、下树危害的习性,通过在树干设置阻截障碍或触(毒)杀药剂,达到监测害虫虫口密度及防治害虫的目的。

目前,采取阻隔防治的办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其防治原理就是人为对有此习性的害虫阻隔其经过进而无法取食或者直接触杀经过的害虫,从而达到防治目的。不同具有此类习性的害虫由于上树或下树时间不同、目的不同,故对有此习性害虫的防治工作还必须在掌握害虫生活史且准确测报害虫上下树时间的前提下进行,才能起到防治效果。下面,本文就各种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1.涂粘虫胶

选择粘虫胶在树干距地面1m处涂一个闭合胶环,胶环宽度10—15cm。适宜防治日本履绵蚧、康氏粉蚧、丁香饰棍蓟马、山楂叶螨、朱砂叶螨、杨始叶螨、桑始叶螨以及早春因风大而落入树下的油松长大蚜等个体稍小的害虫。优点:无毒害作用;防虫持续时间较长,一次操作即可;防治效果较好。缺点:操作不太容易;粘虫胶粘度不易选择,粘度大涂抹不易操作,粘度小粘性因灰尘覆盖保持时间短,防虫时间短。

2.喷毒环

用小型喷雾器将配制好的触杀药液(拟除虫菊酯类)在树干距地面1m处喷一个闭合药环,药环宽度15—20cm。适宜防治榆紫叶甲、杨叶甲、白杨叶甲、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杨枯叶蛾、春尺蠖、枣尺蠖、美国白蛾、杨毒蛾、柳毒蛾、日本履绵蚧、康氏粉蚧、丁香饰棍蓟马、油松长大蚜等害虫。优点:操作简单;防治效果中等。缺点:防虫持续时间较短,个别上下树时间不集中的害虫,需要两次以上操作。

与此类似的操作还有划毒笔、围毒纸环、缠毒绳等。

3.缠塑料薄膜

在树干距地面1m处将树干表皮刮除至较平滑,然后缠绕宽5cm的塑料环两圈。适宜防治榆紫叶甲、杨叶甲、白杨叶甲、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杨枯叶蛾、春尺蠖、枣尺蠖等个体较大的害虫。优点:比较容易操作;防虫持续时间较长。缺点:防治效果较差。

与此类似的操作还有粘“防虫树裙”。

4.缠塑料薄膜与毒泥相结合

在树干距地面1m处涂抹掺入触杀药液(拟除虫菊酯类)的毒泥,然后缠绕宽15—20cm的塑料环。适宜防治榆紫叶甲、杨叶甲、白杨叶甲、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杨枯叶蛾、春尺蠖、枣尺蠖等个体较大的害虫。优点:防虫持续时间较长;防治效果较好。缺点:不易操作。

5.树干绑草

在树干基部沿树干绑一圈稻草,松紧适度。适宜防治美国白蛾等具有下树寻找化蛹场所的害虫。优点:防虫持续时间较长;防治效果较好。缺点:不易操作;防治种类单一;防治时间要求严格。

6.包裹植物绷带

在植物树干距地面1.5m以下包裹加入抗虫蛋白的专用型植物绷带。适宜防治榆紫叶甲、杨叶甲、白杨叶甲、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杨枯叶蛾、春尺蠖、枣尺蠖等害虫。优点:操作比较方便;可以预防生理性病害(如破腹病等)以及进一步引发的弱寄生性病害(如腐烂病)等。此项防治正在试验。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篇2

摘要简要分析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意义;存在问题;建议

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就是通过成立市场化的专业防治组织,在农业部门的科学指导和管理下,采用先进的测报技术、防治器械和防治方法,对较大面积的农作物实行统一防治的方式。其不仅是解决一家一户治虫防病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规模化、优质化、现代化农业的需要[1]。

1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意义

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一是病虫专业化防治是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家一户防治病虫难的问题,而且还能把发展规模化经营、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务工后老弱劳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是当前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二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率,降低了农民防治费用、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也有利于维护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户分散经营与病虫害统防统治。目前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一家一户基础上的相对分散经营,零散种植农作物的多,集中连片的少,这无疑给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是病虫害防控主体力量薄弱。近年来,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人员大多为老人、妇女,由于这部分人中文盲、半文盲比例很大,不仅致使作物种植水平下降,而且农田管理上常造成盲目喷药、无效喷药。三是基层植保体系不健全。不少县级基层植保站中经验丰富的植保员在机构改革中被下岗分流,专业人才大量流失,植保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由于植保工作比较艰苦,大学毕业生不愿从事植保工作,即便有也是身兼数职,难以做到专人专职。四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防治效果评定、服务费用收取的标准;服务方式不够规范,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存在缺乏高效施药机械、后勤保障跟不上以及解决纠纷的方法不完善等问题[2]。五是缺少政策、资金、技术支持。专业化防治工作是“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要体现,尤其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的大力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资金,为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控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3建议

一是探索适合该地发展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模式。专业化防治的组织模式可以借鉴黑龙江农垦总局各农场植保工作的管理模式,探索企业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3]。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农药定点销售和配送,把病虫害防治技术、专业人才、植保机械整合在一起,发挥综合优势。二是健全基层植保体系,为专业化防治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对基层植保体系的投入,特别是县级植保机构,改善植保机构的硬件设施设备,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充实植保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测报员工作的补贴,尽可能解决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保证病虫害监测信息准确、信息传递迅捷、专业化防治更到位。改革乡镇农业站,增加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建立乡镇的“农业局”,解决由于借调、混岗而导致“无人干活”的现象,使其职能更专一、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建立村级植保组织,是克服当前植保工作人员不足,经费短缺,保证植保工作基本正常运行,努力减轻有害生物造成损失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方法[4]。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处于起步阶段的组织,给予一定资金、政策、技术得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四是健全专业化防治的管理机制。制订适合该地区的专业化防治的管理办法,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或撤销、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和使用保管、防效保障等环节进行规范。制订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及防治效果纠纷的解决办法。五是加强培训。植保部门要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组织人员在病虫害识别、用药安全、防治技术、药械维修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的综合素质。及时向专业化防治组织病虫情报及防治要点,指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篇3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技术;生态建设

对林业领域的投资和建设是我国大力发展的,为了确保这一工作能够顺利展开,解决病虫害问题刻不容缓。根据当前我国林业发展存在的病虫害方面的问题,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了解病虫害问题的原因,能够帮助我们从根源上解决病虫害问题,再辅以科学的防御和治理手段,对解决我国林业病虫害问题大有帮助,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1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在防治病虫害领域里所采用的技术和手段存在落后于时代的情况,很多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已不足以随着时展所变化的林业状况。防治手段的弱化导致了人们在病虫害治理方面显得无能为力的情况,而工作于林业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工作人员同样也存在技术方面薄弱的问题,林区防虫害的人员通常缺少实际性和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即便是高学历的从业人员仍存在空有理论知识而缺少真正生活在林区的经验,因此在治理上缺少灵活变通性,不能根据树木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然而矛盾的是那些生活在林区的经验丰富的人员却由于缺少系统和科学的教育而在对于病虫害问题处理上出现一些技术性错误和盲点。这正是人才培养方面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由于人们对于林业病虫害的威胁没有深刻的认识,对病虫害所带来的灾难并没有直接感受,所以这样的疏忽带来整个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漏洞,就算是技术上有很好的发展,没有正确的认识也很难应用。同理,对于林区保护的预判意识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是远超人们想象的,而这正是通常被人们忽略的一点。由于病虫害爆发时所波及范围广,蔓延速度快,很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缺少环保和预判意识往往在病虫害问题出现之后才会想起补救和治理,但是错过了最佳时机,对病虫害的防治不能起到根本上的控制。

2病虫害问题的防御

在问题未发生前做好周全的护理和准备能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减小,后期病虫害爆发时也较为容易控制。在播种前就要对树木种子进行检查和挑选,质量优良的种子通常是子粒饱满,外形圆润的。这样的种子对于日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会比劣质种子更强,通过优良选种将病虫害威胁降至最低。在育苗阶段就要注意对病虫害的产生进行预防,避免在日光不足或土壤粘稠厚重的苗圃培植树苗,肥沃优良的土地是保证树苗成长的重要条件。苗圃地的卫生清洁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树苗周边的杂草,生病的树苗和凋落的植物体进行及时的清理,不要留在苗圃区域内,避免由于长久堆积而产生病菌腐蚀物等,同时杂草也对树苗的营养吸收起到阻碍作用,通过保持苗圃周边的清洁环境来降低虫害侵蚀树苗的可能。最直击问题核心的方法是对害虫进行提前治理。具体方法可以将害虫喜食的植物种类在距苗圃有一定距离的地方种植,以此将害虫引诱到被种植的植物周边,远离苗圃降低危害,接下来在害虫的活动区域撒下治理所需要的防治药剂,或者进行集中的人工捕杀,争取在病虫害未发生的时期开展预防工作。这些关于林业病虫害的预防手段对于整个林业建设起到了保护作用,为病虫害治理工作分担一部分重任,减轻了病虫害爆发时的波及范围和伤害程度。

3对病虫害的治理

病虫害治理是林业病虫害问题出现时所要采取的最关键行动,林业工作者已将多种类型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放诸于实践应用。大体可以用生物化学和物理三种类型方法进行治理。其中化学治理方法是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也是见效速度最快、消灭害虫最彻底的方法。化学治理方法主要是以释放药物来达到杀虫目的,在施放药物前首先对所需治理区域进行大范围检测,确保不漏掉有害虫出现的区域,在所需要杀虫的区域形成一个标准范围,继而将杀虫剂杀菌剂等药物投放使用。这样的方法通常见效快,力度强,范围广。同时兼具有科学性和药物性。化学治理方法往往应用于害虫泛滥成灾的林业病虫害灾区,在并不严重的虫害林区最合理的是采取物理治理措施,也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常见到的一种方式,如在患有虫病的树木躯干涂上防止害虫产卵以及消灭害虫的涂料。或者使用物理工具人工捕杀害虫的成虫与幼卵,亦或是将树木躯干蒙上塑料布防止害虫上到高处,物理防治害虫的方法危害性小,采取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来对害虫进行捕杀和防治。在病虫不严重的地区的收效很快,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获得了科学家和人民普遍认可的最理想方式是采取生物技术防治。虽然这种防治技术至今不能达到普及,不过这一理念应该是我们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当中竭力追求的。微生物的防治方法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不仅能起到巨大的作用而且所产生的副作用不会像化学防治方法那样难以消除。微生物防治方法是通过将很多昆虫体上带有的抗生菌或真菌等微生物加以运用,这些微生物足以治理如天牛等带有病虫害威胁的昆虫。或者通过生物学知识找到为害虫类的天敌来对其治理。比如啄木鸟灰喜鹊等鸟类以昆虫为食,将这些鸟类放在饱受灾害的林区当中,不仅能对解决病虫害有所帮助,同时也有利于维持鸟类生活环境的和谐。再通过人工养殖或协助手段帮助鸟类产卵和筑巢,便可以在不污染环境不释放有害气体的前提下对害虫进行治理,同时比较于物理治理方法的优势在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不仅能治理害虫同时也能对益鸟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保护作用,生物治理林区病虫害方法是生物科学应用于实践的一次成功尝试。病虫害的治理工作是所有环节当中最应加大力度提高警惕的重要环节,病虫害能否成功的控制和治理,往往取决于治理方法选取是否得当,治理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治理的后续工作安排是否妥当。

4结论

在病虫害问题的处理上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有所区分,科学应对。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措施,在种植树木的初期进行提前防御,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应对经验。在病虫害治理阶段则大力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以最符合生态环境自然法则的办法来对虫害进行治理,做到既保护了环境又能与自然和谐共处。分析病虫害的成因和治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林区建设,帮助促进林业工程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作者:董晶单位:黑龙江省拜泉县长春镇政府林业站

参考文献: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篇4

关键词生物农药;推广应用;现状;问题;对策;广东兴宁

中图分类号S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7-0167-02

1兴宁市生物农药推广应用现状

兴宁市是农业大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其农业生产优势也比较明显,其中农药的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兴宁市致力于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广普及无公害技术及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使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得到快速发展。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药经销商和农民对生物农药这个词还比较陌生,对究竟哪些农药应纳入生物农药范畴缺乏了解和认识。大部分农民无法准确说出几种生物农药的名称,甚至将草甘膦、氧化乐果、吡虫啉、丁烯氟虫腈等认为是生物农药。从使用情况来看,农民主要使用的生物农药有Bt、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等,且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技术指导难以将生物农药推广应用。

因此,近年来食品安全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政府部门也出台了鼓励生物农业推广应用的政策,但总体情况是生物农药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很低,农民不轻易接受和认可,推广难度较大。

2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药经销商及农民缺乏对生物农药的科学认识

农药经销商和农民对生物农药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对究竟哪些农药属于生物农药缺乏了解,无法准确使用生物农药。其次,生物农药经销商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低,不能给农户提供相应使用技术,致使农户技术掌握不到位,影响使用效果。

2.2生物农药速效性差

对于高毒化学农药来说,其速效性好,病虫一旦接触到农药,在较短时间会被杀死,防效较快。与化学农药不同,病虫接触到生物农药需要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死亡。因此,有些农户认为生物农药防效差。

2.3使用生物农药的防治成本高,严重影响推广应用

生物农药通常含量较低、稀释倍数低,单位面积土地用量大。与一般的化学农药相比,相同功效的生物农药使用成本要高2~3倍。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生物农药通常需要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连续使用多次才能达到防治效果。因此,对于使用量较大的农药,农户自然会考虑使用成本。

2.4缺乏使用技术指导和引导,影响生物农药推广应用

对生物农药来说,农药不按标准配比或错过喷药时期,药效会降低。而化学农药使用时若施用浓度和施药时期控制不严格,使用效果不会受太大影响。因此,应对生物农药的使用给予技术指导和引导,扩大生物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5生物农药产品缺乏,可供选择的品种不多

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生产企业有200多家,乡镇企业占很大部分,多数企业规模小,其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不强,品种比较单一,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满足不了市场发展的需求。

2.6“三品”基地建设缓慢,生物农药推广应用也缓慢

绿色、有机食品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不快,导致生物农药推广应用面积小。调查发现,对于像出口蔬菜种植基地的农户较乐于使用生物农药,而从事传统种植业的农户对于生物农药的使用少。因此,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利于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

3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对策

3.1实行农产品市场监测和准入机制

加大对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行为。加快限制化学农药使用和农药污染农产品上市的立法进程,用行政手段来引导生产者使用无公害生产技术,严格执行上市农产品化学农药残留量检查[1]。政府监管部门要把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关,严禁高毒、高残留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严格监管化学农药超标农产品生产销售。在蔬菜生产重点县市,严防高毒农药用于蔬菜,建立销售流向记录、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等鲜食农产品生产等具体措施[2]。

3.2发挥生物农药的优势,找准生物农药的正确定位是生物农药推广应用的立足之本

生物农药的最大优势是对环境和人畜相对低毒、安全[3]。因此,生物农药的市场定期应该是在化学农药限制使用的作物和区域。如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等以及大田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面。另外,生物农药主要用于病虫害的预防方面,一旦病虫害暴发后,生物农药就很难达到显著的防控效果[4]。

3.3依托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各级涉农部门要依托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加大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宣传[5]。要发挥种植大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农药经销商及基层农技人员,举办农民学校或者开展生物农药使用知识培训,宣传生物农药的正确施用方法,引导农民严格使用生物农药[6]。

3.4完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

依托农资补贴机制对应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害进行直补,重点对病虫害统一防治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种植大户进行综合补贴[7]。各级政府应制定激励政策,设立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对农民使用生物农药实行财政补贴,并在各类病虫害防治补贴中,明确一定的比例用于采购和使用生物农药,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和项目扶持,切实促进生物农药的发展。国家应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的优质优价,调动农民使用生物农药的积极性[8]。

4参考文献

[1]张霁,.生物农药推广应用滞缓原因分析及对策[J].植物医生,2006,19(3):35.

[2]侯文英.生物农药应用前景与推广策略初探[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14):14-15.

[3]郭荣.我国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1):124-127.

[4]庾莉萍.生物农药推广应用现状及促进措施[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7,11(4):38-40.

[5]王宁堂.生物农药及推广应用滞缓的原因[J].植物医生,2004,17(2):28.

[6]何美仙,陈桂华,盛仙俏.生物农药推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3):9-10.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篇5

关键词:园林;蛀干害虫;防治方法

蛀干害虫系指以幼虫危害植物的茎干、枝条,取食木质部的危害。我们在1992年4月调查,主要包括天牛、吉丁虫、木蠢蛾、透翅蛾等。1一2年或几年发生一代,一般以幼虫越冬,雌虫产卵于茎干或枝条上,以幼虫钻蛀木质部取食危害,干茎和枝条上常见有蛀入孔,粪便和木屑由虫孔向外排出或堆于树干基部,并从蛀孔处流出棕褐色汁液。植物受害后,不能正常发育生长,枝茎蛀空,遇到大风易折断,导致枯萎和死亡,造成严重损失。

一.园林蛀干害虫发生原因

1树种规划不合理,纯林是虫害发生的基础

不同的树木环境具有不同的病虫种群,天然林、混交林较人工林、纯林具有丰富的昆虫种群,种群内的昆虫互有天敌,达到平衡自然控制;同时将蛀干害虫的偏嗜性植物与不嗜生植物混植,就可避免纯林虫害发生。如虢国植物园湖北岸的柳树纯林星天牛发生率便较陕洲公园人工湖南岸柳树与大叶女贞、法桐等树混交林高60%。

2森林病虫检疫不严,病虫蔓延有了条件

现在各城市都处于创建国家及省、市园林城市阶段,经济活动频繁。检疫力度不大,技术设备简陋,使外地的一些蛀干虫漏检或不被发现,由苗木的调运而引入传播。

3综合防治措施不到位

蛀干害虫防治工作立足“防”字,以化防为主。一旦发现病虫害就盲目用药、有虫治虫、无虫防虫,打保险药。同一地区长期单一使用一种或同类农药,片面追求杀伤力,任意加大药量,一是破坏了天敌的抑制作用,使本来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二是广谱性农药大量杀伤天敌,主要防治对象虽短时间被控制,但次要害虫因失去天敌的控制上升为主要害虫。三是破坏了生态平衡中的动态平衡,害虫失去天敌控制而迅速繁殖。

4反常气象因子使林木病虫害暴发

病虫害的生存和发展与周围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密切相关,环境条件的显著变化,往往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有利或有害的明显影响,使其种群数量呈现急剧消长,因而造成的灾害也出现间歇性变动。干旱、少雨条件影响林木本身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导致一些蛀干害虫侵袭,高温高湿又导致部分害虫大面积发生,暴发危害。

二主要防治方法

1以营林为基础,提高园林树木抵抗力

1.1合理规划,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科学配置生态林与经济林,乔木、灌木、花卉、草坪搭配,落叶树与常绿树混植

是控制虫害发生蔓延的主要措施之一。如华阳电厂、陕洲公园、中日友好植物园绿地,规划是以法桐、盘槐、玉兰、大叶黄杨、紫薇、红叶李、雪松、丝兰等为主的混交树种,自筹建以来未发生任何危害性蛀干害虫。

1.2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林木的抗虫性。树势强,抵抗力强,害虫没有栖息环境;即使危害,也容易恢复,不致死亡。据市园林科研所对市区柳树、国槐分级调查表明,星天牛对劣势弱株的危害率较优势健康株的危害高21.5倍。

2加强检疫工作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科学检疫,严格执法。一是强化调运检疫的审批管理和复检,杜绝外来钻蛀害虫引入,推广优良品种,培育乡土树种,就地育苗,就地栽植,减少外调。二是加强木材市场管理,协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所有木材市场加工点进行全面检疫。三是全面铺开产地检疫,做好苗圃地的病虫防治,切实贯彻“秋检疫、冬检查、春把关”的检疫防治程序。

3虫孔施药法

寻找并标注新鲜排粪孔,用螺丝刀将排粪孔剖至蛀道,并将蛀道内的虫粪、木屑用铁丝掏干净。

3.1药液注孔法

用洗瓶将药液注入孔道,直到药液溢出为止;或者用一定规格的海绵块浸入药液中,待海绵块充分吸饱药液,再用尖嘴镊子将海绵块塞入掏干净的孔道内,最后用泥巴封口。常用药剂有DDV、苦烟乳油、氧化乐果,稀释倍数10~50倍,具有熏蒸作用的药剂效果更好。

3.2药膏堵孔法

选择与蛀孔孔径大小接近的竹签或木棍,蘸取配制好的药膏塞入蛀孔,直到塞不动为止,竹

签或木棍堵口,最后用铁锤敲击3~4次。

3.3虫孔施药法优缺点

优点:①在虫孔内直接施药,药物易于接触虫体。②对环境污染小,不杀伤有益生物。③在药剂的选择上,除了可以使用内吸剂、胃毒剂,还可选用残效期长的触杀剂,兼有熏蒸作用效果更佳。④由于部分害虫的蛀道向上弯曲或不规则,用药膏堵孔法可以减少药物浪费。

缺点:竹签或木棍长时间干枯失水,容易从蛀孔内脱落。

4熏杀法

结合虫情普查,寻找害虫侵入成功的新侵入孔,于孔上方15~20cm处,用手锯沿树干一周锯一凹槽,把一块适合尺寸的塑料布一端置于凹槽处围绕树干一周,用线绳在凹槽内将塑料布绑紧,然后把塑料布下端沿干基部四周铺开,根据侵入孔数量,在塑料布内放置3~5片磷化铝片剂,最后用胶带把塑料布的接缝处粘牢,用土将地面的塑料布压实,进行密闭熏杀。

优点:对新侵入活立木和伐桩内害虫的防治效果明显。

缺点:对有进根为害习性的害虫防效差。

5喷涂法

采用常规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布树干四周以及树冠,直至药液下滴为止,或将适量触杀剂加细土与水,搅和均匀,呈泥浆状,用刷子均匀涂刷树体主干。

优点:①针对蛀孔小而多,且树干内坑道一般不连通,又不易从孔外判断蛀孔内是否有蛀虫

为害,用喷涂法操作方便。②适合防治具有补充营养习性的害虫成虫,且在成虫开始出孔时及早用药防效高。

缺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并杀伤天敌。

6根施法

在树干基部20cm距离内挖3个深度为15~30cm的坑,将3%呋喃丹颗粒剂埋入坑内,封坑,灌水;或在树干根颈两侧各挖去一锹土,用利刀在此处斜砍口,深达木质部,然后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注入切口中。按照每厘米胸径1mL原药的用量,注药时徐徐滴入以防药液溢出伤口,注药后将切口盖上塑料布填平土坑,避免药液挥发。

优点:可利用树体的输导组织和药物的内吸

作用,使树体带药,达到杀虫的目的。

缺点:对大树效果较差。

7招引、利用天敌法

7.1悬挂鸟巢招引大斑啄木鸟

随机选取5个样地,每个样地内选取1株样树悬挂鸟巢。鸟巢的制作方法为:将木段从相距40~50cm的两端下锯至木段直径的2/3深度,劈开,内部凿空,上部凿出直径6~8cm的空洞,重新合好,填满拌湿的锯末或木屑。选择在啄木鸟繁殖季节以前和幼鸟出巢以后分两次进行悬挂招引。鸟巢距地面2~4m。悬挂部位以不被雨水淋湿为宜。

7.2释放管氏肿腿蜂

在低龄幼虫期,选择近期无雨、风力不大、气温在25℃左右的晴朗天气放蜂,放蜂时间选择9:00~11:00或15:00~18:00。采用单株放蜂,即随机释放在林间有虫株上,或中点放蜂,即试验标准地设5m×5m,在中心位置放蜂,让其向四周扩散,寻找害虫上接第343页

寄生,放蜂时先在树干上斜插1根大头钉,把蜂管的棉塞打开,再把管口倒套在大头钉上或树的枝杈上,距地面2~3m,管底应略高于管口,以防雨水浸死部分未羽化的蜂蛹,放蜂密度以蜂虫比3∶1为宜。

7.3释放花绒坚甲

选择一定数量有天牛幼虫为害的胸径为10~20cm的样树,把花绒坚甲释卵卡钉在高度为1.5~2.0m的树干上。

7.4招引、利用天敌法优缺点

优点:①大斑啄木鸟在受害树体的较高处(6m以上)捕食效率高。②管氏肿腿蜂的雌蜂寿命长,繁殖能力强,成蜂钻蛀能力强,易于人工繁殖,是防治天牛幼虫的有效天敌。③花绒坚甲在我国天牛发生区几乎均有分布,寄生天牛的幼虫和蛹,自然寄生率为40%~80%,是控制天牛大龄幼虫及蛹种群的有效天敌。

缺点:①人为活动、机械噪声和自然猛禽等都有可能对啄木鸟的栖息场所造成干扰。②由于管氏肿腿蜂成虫的抑性寄生方式的特性,其对3龄以上天牛幼虫难有较高的寄生率和直接刺蛰致死率。③花绒坚甲的卵块中有60~150粒卵,其卵壁很薄,分离及分割制成卵释放卡时极易损坏。

结语

通过归纳以上园林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以便为园林管护人员防治蛀干害虫提供一定的技

术支持,但具体应用过程中应针对害虫种类、发生期、寄主植物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篇6

水稻是承德市的主栽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当地的土质、水源、气候等自然特点,生产的大米品质优良。近年来水源环境变差,缺水严重,水稻栽培受到了影响。要保证水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水稻生产必须采取节水灌溉技术。为使水稻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绿色优质稻的生产,要求做到科学施肥,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作者根据生产实际,提出几点节水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1选用优质抗病高产品种

中早熟型的优质品种有五优一号、富源四号、吉粳81、吉粳83、吉粳88;晚熟优质品种有沈农606、辽粳326。

2培育健壮秧苗

只有培育健壮秧苗,才能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也是丰产抗病的基础。旱育秧:该项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10多年,其优点是不受育秧地点的限制,节省育秧用水量,育秧期可提前7~10d,有延长水稻生长发育期的作用。在秧田就培育出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的高素质秧苗,移栽到本田后扎根迅速和缓苗较快,有抵御旱灾的能力。塑料秧盘育秧:其优点是弥补了旱育秧铲秧和插秧时对秧苗根系造成伤害的缺陷。秧苗根系发达,茎部呈扁形,叶片硬而上冲等特征,移栽前就有1~2个蘖芽。抛(栽)后不伤害根系,没有移栽后缓苗过程,直接进入旺盛的生长分蘖阶段。土质中等偏粘的地块可进行抛秧,土质偏砂或土层较硬不宜抛栽的地块采取摆秧栽插。

3插秧

插秧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插秧标准是肥地宜稀,脊薄地宜密的原则,插秧规格30㎝×13~17㎝,插苗2~3株/穴,基本苗达4~5万株/667m2。

4覆膜直播技术

覆膜直播栽培稻已是承德县成熟的节水抗旱型种稻技术,大面积生产应用多年。其优点是避开水稻育秧期缺水的问题,播种时用水量很少,在播种后由于覆膜的作用,秧苗期生长速度较快。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间一般每间隔7~10d灌水1次,节约用水量。盖膜后具有提高地温,有效控制水分蒸发,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控制草荒的作用。

5科学灌水技术

为保证灌水均匀,水稻田做池要求池面平整度好。在水稻插秧后保持水层至水稻缓苗出新叶,在整个生育期间避免大水漫灌,水层深度在3~4cm。沙土地保水能力差的地块3d灌水1次,土质偏粘、土层深厚、保水能力强的田块5~7d灌水1次,采取间歇性灌水。可节约用水30%~50%。

6最佳施肥技术

随作池整地施农家肥1500~3000kg/667m2;插秧期随整地泡田撒施底肥尿素10kg/667m2、磷酸二铵15kg/667m2(纯n:7kg,纯p:7kg)、硫酸钾10~15kg/667m2(纯K:5~7.5kg)、硫酸锌1.5kg/667m2;追施分蘖肥碳酸氢铵30~40kg/667m2(纯n:5~7kg)。

7适时防治病虫害

以喷施生物农药防治为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立枯病:秧田1~2叶龄期喷施移栽灵(20%稻恶乳油)兑水达1500倍液,防治秧床立枯病的发生,同时还有促进秧苗生长的作用,喷后用清水冲洗苗。纹枯病:在7月中、下旬当田间纹枯病发病率达5%~10%时,用5%井冈霉素水剂兑水500倍液防治1~2次,两次喷药间隔5~10d,同时可兼防稻曲病的发生。稻瘟病:苗瘟,当秧苗期遇有连续光照不足的天气,秧床发现有零星病斑及时用2%灭瘟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叶瘟,当田间初发有少量病斑时用2%灭瘟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穗颈瘟,在8月下旬抽穗至灌浆初期如遇阴雨寡照,气温偏低天气,是穗颈瘟发病有利条件,防治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兑水1000倍液喷雾防治1~2次,或用2%灭瘟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1~2次。二化螟:在水稻开花灌浆期雨水偏多湿度大的情况下,田间发现有二化螟成虫,初孵幼虫钻蛀稻茎前进行防治,可用①含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或乳剂兑水达1000倍液喷雾防治1~2次;②0.5%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兑水达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1次;③0.3印楝素乳油兑水达1500倍液喷雾防治1次。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篇7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农业病害虫的防治环节尤为重要。目前主要是采用化学农药来抑制农业病虫害的频发,虽然具有快速、高效、使用灵活等优点,但是随着化学药剂的增加和盲目大量的施用,致使农业害虫的抗药性提高,施药次数增多,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药的效能降低,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使自然控制虫害能力减弱;由此产生残毒,污染环境,使多种鸟类、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此外,还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等。

要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必须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来治理农业病虫害。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经济角度,这都被认为是最有吸引力的方法。

一、农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农业病虫害发生潜在危害性大,传播广泛,各种农作物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各种材料可能带来不同的病虫害,一旦这些病虫害在某地区发生为害后,就有可能传播到其他不同地区、不同的作物上,给这些病虫害传播到大范围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由于虫害病害种类多样,一般虫害、病害发生多是多种害虫、多种病原物共同侵染为害所致,症状复杂,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困难。

二、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内容

农业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在病虫害预测、诊断以及调查危害的实际情况、分析发生流行的条件和规律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通盘考虑,将植物检疫、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防治手段和措施加以优化组合和协调运用,探求一种综合防治方法,充分把握农作物生长的生理时期和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时期,经济、有效地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昆虫学家马世骏这样定义:“综合防治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

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包含着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与资源保护学等多个学科视角的理论思想。从生态学视角看,农业的高产稳产必须建立在植物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司的协调基础上,从而建立或保持最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不断促进和培养环境资源。从经济学视角看,要充分重视自然控制因素,有计划、灵活地选用必要的防治措施,讲求实效,降低生产成本,把害虫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从环境与资源保护学视角看,根据环境保护原则,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农药,尽量减少农业生态系统以至整个生物圈的有害副作用,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注意问题

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产的全局或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创造抑制病害发生危害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存在繁殖的条件,因地制宜,优化协调各种防治措施进行病虫害治理。

因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利用自然天敌,可通过人工繁殖、引进、移植天敌等技术进行生物防治。第二,要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做好田间及时排灌和清理工作,可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有效控制病原生物的侵染。第三,要把握最佳时期防治,同时强化预警和监测机制。第四,科学使用生物制剂,研发高效、低毒、低残毒生物农药。第五,合理运用转基因技术,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发生。

四、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法律思考

(一)现行法律政策的缺失

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涉及政策法律较多的就是植物检疫防治。植物检疫防治方法也称为法规防治方法。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首部以动植物检疫为主题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实施条例》,规定了检疫职权问题、检疫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具体问题,还颁布了若干具体的办法和名录,出台了与国内动植物检疫直接相关的众多规范性文件,其中最具约束力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对疫情的预防、产品的检疫和紧急防治等制度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然而与很多国家诸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相比,我国的立法起步晚且不完备,国外的动植物检疫立法较早,在实践操作中又附之配套法规、检疫规程,这些都值得我国进行学习和借鉴。

此外,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只要求“有关部门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和“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没有对污染防治的具体监管、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各项措施作出详细规定,有待于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存在着法律效力不强、条例内容滞后等问题,呼吁《农药法》的正式出台。

随后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虽然规定:“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种子、农业机械等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登记或者许可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资料的安全使用制度,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其他禁止使用的产品。”以及“健全动植物检疫、防疫体系,加强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杂草、鼠害防治”,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何进行农

转贴于

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问题,立法尚有不足。

2009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制定。”但是农药残留的具体标准尚没有作出规定,需要严格掌控农药残留的具体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转基因农作物技术发展较快,然而却没有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对此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段子渊处长出席北京生命科学论坛第四次会议时,呼吁尽快出台《转基因法》,将各个部门的十多个条例统一在一起,以便引导转基因产业迅速壮大,同时加强安全管理。

除了上述立法的不完善,没有一部关于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缺乏针对性和强制保障力;也存在体系上的缺陷,尚未在国家层面上建立起包括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经济激励措施等在内的政策和法律体系。而且我国各级政府以及分管部门行政监管不力,对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不足,缺乏相应的惠农益农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国家和政府缺乏对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法制宣传,市场监管缺失,使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认识缺位,维权意识淡薄,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我国的综合防治法制体系

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当务之急就是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政策和法制体系,学习国际先进的理念和理论,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框架体系内的法律法规,出台惠农益农政策,确保资金技术扶持,加强预警监测机制,完善各种配套制度,严控市场流域,大力研发生物农药和转基因技术,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得到全面有效地推行。

五、结语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篇8

[关键词]防治森林病虫害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S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5-0077-01

一、前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家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要的就是要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就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现阶段,为了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防治森林病虫害。

二、河南省林州市的基本情况概述

林州市是河南省安阳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辖境东与安阳县、鹤壁市鹤山区、淇滨区接壤,南邻辉县市,西界与山西平顺、壶关两县接壤,北与河北涉县相连,总面积2046平方千米,其中山坡、丘陵占86%。林州市地处太行山南段东麓,境内多山,山坡、丘陵占总面积的8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市区海拔高度为306.8米。属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有漳(浊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条河流以及红旗渠。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森林资源丰富。

三、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森林病虫害号称“森林的三大灾害”之一,在民间更是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森林林木的生长周期都比较长,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在这一过程中,林木随时都可能遭受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发育。森林病虫害爆发之后,会使林木生长减缓,森林质量下降,严重时还会使树木枯死,导致森林大面积受损。我国植物种类居世界第二位,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十分繁多,加上复杂的环境条件,导致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1.森林害虫害的传播能力极强,具备很强的繁殖能力,导致病虫害很难被消灭干净。

2.人工林面积大幅上升。

3.现代林业的发展,树苗、木材的频繁运输,导致不少病虫害在大面积内传播。

4.随着防治工作的推进,森林病虫害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在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近年来,由于发展的需要,人工造林的面积在大幅提升,人工造林往往种植单一树种,这也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

2.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造成的影响极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新病虫害种类被发现,极大地危害着森林。

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各地之间运输林木,传播了大量的病虫害,其中有一些十分危险,对森林的危害极大。

4.森林病虫害顽固,难以根治。很多病虫害都是突然暴发的,危害较大,形成灾害,有时候现实的监测不到位,很难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就及时发现,以至于到发现时已对森林造成极大危害。

五、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总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治理和预防相结合,防治与营林相结合,全面防治森林病虫害。

1.积极做好监测工作,及时报告情况,进行必要预测

采用各种手段,运用科学的方法监测病虫害,结合林地的气候及树木发育状况,分析病虫害的发展趋势,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时作出决策,采取必要措施,根除害虫,避免造成损失。

2.重视营林防治,全面防治

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尽量控制纯种树林的面积,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在重视营林防治的同时,也要采用其他的防治方法,不可偏废。以护为主,保护与繁殖相结合,全面防治病虫害。

3.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矛盾

这两者各有优点,协调好可以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化学防治可以迅速高效地消灭病虫害,能够弥补其他手段速度不行的缺点。另外,要建设防疫站,专门控制病虫害。化学防治有时候会使目标生物产生抗药性,给防治工作埋下隐患,在应用时还可能会误杀天敌生物,给环境造成危害,而生物防治可以改善这一缺点,神武防止也有缺点,现实中往往缺少人工施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总之,这两者各有优缺点,因此,要相互结合,互相补充和协调,已达到互补互利的目的。

4.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严格执法,加强法律的作用,严格防范人为破坏;加大设备和资金投入,应用先进技术,治理害虫,加强技术投入,积极进行监测,提高防治的效果;积极宣传,加强防治意识,引导广大人民进行群防群冶,可以积极有效地遏制病虫害的扩散,保护森林资源。

六、结束语

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时,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每一个地区不同,所采取的治理手段就会有所区别,病虫害种类不同,也要采取类别相应的对策。总之,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总目标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总原则是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在防治过程中要加强监测,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协调运用不同的治理手段,才能更好地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明辉.叶加惠会泽县森林病虫害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期刊论文]-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

[2]唐晓琴.卢杰森林病虫害现状及其控制措施[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

[3]王蓬.wanGpenG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可持续控制对策的探讨[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篇9

主要内容包括:与怀孕生育有关的心理、生理基本知识;实行计划妊娠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以及孕前准备的主要内容;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对孕育的影响;不良生活习惯、营养不均衡、肥胖、药物及环境有害因素等对孕育的影响;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0-6岁儿童残疾筛查和康复服务的重要意义和内容;预防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措施。

宣传惠民政策

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免费服务和0-6岁残疾儿童筛查试点及康复项目为重点,宣传党和政府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预防的系列惠民政策,让这些好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宣传出生缺陷患儿和残疾儿童医疗救治和康复政策及措施,提高患儿救治和康复水平。

再生育风险防范

结合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高龄产妇增多、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增加的现状,针对再生育夫妇开展风险防范知识宣传,引导夫妇主动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服务,预防出生缺陷。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篇10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不断繁荣的同时,城市园林工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生态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在城市中利用绿色园林美化环境势在必行。通过加强对园林环境的保护,减少病虫害等对园林的影响,科学开展综合防治工作,保障园林植被能够正常生长,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

1城市园林植物特征

1.1城市园林植物种类多

一个成功的城市园林可以作为当地的名片,绿色发展铺就一个城市最美的底色。它能够通过合理搭配植物与建筑来展现城市风貌。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可以使城市形象、生态建设、人居环境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开展绿化工作,提高植被的存活率更有助于保障城市与园林的美观度。随着城市绿化建设不断发展,用多样化的植物、景观来进行搭配和叠加,既能提升园林美观度,也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绿化质量,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宜居的绿化环境,增强园林的实用性。引进外来植物,优化当地植被系统发展,同时开发本土植物,形成复杂结构的植物体系[1]。通过多种类植物合理配置,可以彰显城市文化,打造多形态观赏效果。

1.2城市园林植物与人联系密切

城市园林绿化目的在于保障生态环境,提升人们周边环境质量。城市园林植物在为人们提供良好宜居环境的同时,还能有效吸附有害物质,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城市人口相对密集,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必要的放松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来说必不可少,城市园林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便捷的绿色空间来进行休闲和陶冶情操。园林的优美与否,也直接影响着当地的市容水平。

1.3城市园林植物易发生病虫害问题

在城市园林建设及维护过程中,保障植物的成活率是重点。但是环境与病虫害,都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外来物种也会对原本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且在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在种类与数量方面都缺乏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壤缺乏营养,植物生存环境也受到威胁。诸多影响因素结合一起,都导致城市园林植物易发生病虫害问题。

2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2.1有害生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为了提升园林观赏度,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会从多种渠道引进外来植物,根据植物样貌和大小对其进行混合种植。外来物种增加,导致现有植物生存环境被占据,生长受到影响。同时外来植物也会带来的病虫害问题,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本土植物,植物结构种类越复杂,这种现象越严重。近些年来,随着园林风格不断与城市发展风貌相结合,园林方案设计更注重物种多样化,植物种类增多的同时带来的病虫害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在全国各个城市园林中都有所体现,面对外来害虫侵扰,导致有害生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对植物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2.2生态脆弱,抵抗病虫害能力有限

在园林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当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一定范围,园林生态系统就会相对脆弱。当克制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出现时,园林植被难以抵抗,造成大量物种入侵,对园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暴发大规模病虫害现象。同时因为城市污染问题,使得虫害的天敌数量不断减少,难以采用天敌控制病虫害发生,生物防治手段具有局限性[2]。

2.3植物抗病性差,易受害虫侵袭

由于城市化推进,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工业化生产的废物、废气也对城市园林中的植物生存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土壤与地下水持续性的污染、植物营养元素单一性等各方面原因导致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较弱,非常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2.4化学防治效果有限

针对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问题,目前主要使用的防治手段是通过选择化学药剂喷洒,消除病虫害。虽然化学防治手段见效较快,但经常喷洒农药会导致植物产生抗药性,难以压制虫害后期对植物的侵蚀,使用效果将不断下降,并且农药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误伤虫害的天敌,由此可见,化学防治效果有限。

3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症结所在

3.1植物种植规划缺乏合理性

城市绿化工作准备过程中,会涉及园林整体植物种植规划设计,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科学设计,确保层次符合审美要求。当前看来,部分园林由于种植的植物品种单一,导致病虫害发生后,形成大规模的蔓延状态,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相关设计人员须坚持合理性设计原则,对园林进行科学设计,从而保障在遵循经济性原则的同时,科学选择植物进行策划。尽可能选择存活率高、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从而提升植物整体的存活率。

3.2外来植物品种引进频繁

为了扩展城市绿化面积,为人们提供绿色宜居的生存环境,部分园林工程在实际施工期间,会选择引进大量的外来物种,用来增添园林中的植被数量和绿化面积。但在实际引进过程中,管理人员缺乏对植物消毒的认知,内检环节处理不够认真,导致病虫害存在的可能性提升。同时,植物检疫管理部门中的作业人员,在实际作业执行过程中,因缺乏专业技术,导致外来植物得不到合理检验,造成外来病虫害在当地园林中蔓延,对城市绿化工程造成极大的影响。

3.3大量使用化学防治手段

在当前城市园林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期间,化学手段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连续的使用化学防治手段,也导致生态环境二次破坏。并且病虫害长期接受相同的化学防治手段,产生了耐药性,使得防治难度提升。针对化学防治手段,应根据病虫害类型进行科学分析,合理选择化学药物,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3]。

4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在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前,需分析不同病虫害发生原因及规律,找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点,从而找到科学可行的方法,保证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减少病虫害发生次数和影响范围,维护城市生态环境。

4.1注重城市园林植物培育

城市园林绿化的目的,在于保障大众生活质量,为其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为了满足大众需求,在保证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同时需兼顾其生长条件。为了保障城市绿化系统的完整性,提升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手段,需要相关部门规范对城市园林植物种植期间的培育和养护。确保园林植物管理人员能够因地制宜地选择土壤和植物品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培育。在选择种植植物时,确保本土植物的数量,这将有效的提升植物存活率和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侵蚀。科学的苗圃培育,是一种对病虫害超前预防,对后期园林植物生长的意义重大。此外,还应加强园林植物种植后的养护管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做好植物养护,有助于提升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例如,做好浇水施肥等工作、根据季节为植物进行修剪,将病枝、枯枝剪除,从而避免留下病根对植物造成不良影响。冬季植物周围的土壤,可能存在病菌,为了防止病菌越冬繁殖,应对植物周围的土壤进行翻动,疏松植物根部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还应使用涂白剂,对树干进行处理。涂白剂中含有生石灰和食盐,能够杀死树干基部越冬的病虫害,起到良好的灭杀效果。

4.2加强植物检疫

在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中,病虫害预防应放在工作首位。病虫害防治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绿化工程不断发展,绿化苗木运输更加频繁。运输过程检疫不当,也会导致病虫害随着苗木迁移。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标准,对植物进行检疫,特别是在引入进口植物品种时,需要严格进行检查。认真地对植物的货运单和检疫单据等文件进行检查,确保引入的苗木上没有病虫害,这是阻断新型病虫害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不断加强对检疫部门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确保检疫效果符合标准。并针对检疫过程中发现的病虫害,进行及时处理。防止新型病虫害渗入到当地生态系统中,从根源解决病虫害传播现象,保障园林植物健康生长。另外,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应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机制及健全的城市园林植物防治措施,积极引进先进防治技术,针对不同病虫害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应结合病虫害特征,科学选择防治时机。可以选择生物防治措施,合理利用虫害的天敌,培养虫害的天敌种群,有效起到防治的效果。并在原有的防治工作基础上,设立防治责任机制,定期为员工开展新型防治措施教育培训,确保园林管理部门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从而提升防治人员对病虫害处理的力度,保障植物安全[4]。

4.3优化植物配植

城市园林生态建设,应以本地的植物为主、引进植物为辅。结合城市文化背景,建立一个可以自我发展、调节的园林生态系统。根据本地植物特性,科学挑选植物,同时注重植物多样性,形成复合层次的人工植物群落。园林植物合理配植,应从最开始的方案设计环节入手,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符合生态学原理,优选树种,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保障园林中的植物能够健康生长,形成不利于病虫害侵蚀的良好生态环境。

4.4合理使用农药

在当前城市园林植物管理过程中,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化学防治手段应用的频率最高,因此,防治部门应规范化学防治措施,加强管理人员的环境及安全意识,深刻认识到化学防治手段对环境的影响,正确使用化学药剂,对化学药品毒性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保证化学药剂使用安全。注重药品多样性,不得长期使用相同的药品,以避免植物产生抗药性。创新药品施用方法,对设备升级,杜绝药剂喷洒过程中流失过多。提升药品的应用效率,从而最大限度保障生态环境质量,合理使用农药能够合理保障植物安全,减少病虫害的侵蚀。同时需要控制好使用的药剂剂量,结合病虫害规律使用,从而在有效时间内对病虫害进行处理。其中,化学防治指的是利用化学手段对病虫害治理,从而保障园林植被安全,提升绿化效率。保证化学药剂使用方法科学,能够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尽管化学防治措施受到季节限制,使用效果会不尽相同,但是在防治方面相对便捷,基于原先的农药使用技术进行改进,提升药剂的使用效果。在植物病虫害发生后,选择退菌特以及百菌清等粉剂药物,和水进行科学混合后喷洒防治。可以选择对植物生存环境进行处理,比如通过将药剂与土壤混合,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也可以将含有一定浓度的药剂灌入植物根部,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有效防治地下害虫。也可使用药剂浸泡种苗,减少传染病传播。或者使用药剂涂抹于植物表面,需要注意的是,涂抹的部位应有利于植物吸收。还可以根据植物出现的虫洞,注射配制好的药剂,并封死端口,确保害虫被有效处理,降低虫害对植物的影响[5]。园林植物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存在能够有效调节园林中的环境,它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维护园林中碳氧的平衡性。园林绿化是保证城市园林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针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手段,应充分从生态平衡角度入手,确保在安全环保、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并做好基础养护工作,积极开展各种提前预防手段,科学使用化学药物,保证植物健康成长。采用适合城市特点的方法,合理使用农药,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影响。并在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加强管理,提高综合防治手段,从而减少病虫害进一步对植物造成影响,提高防治措施的科学性。

5结语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园林建设工作更加复杂化。园林中的病虫害防治难度升级,对园林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植物种群提出不同的防治方法和手段,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全面保障园林植被安全。通过安全养护、加强管理等方式,提升园林绿化系统的绿化能力,提高园林使用价值,助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明.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研究[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9):95-96.

[2]刘慧敏.浅析北京市一般城市公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2021(3):80-82.

[3]田正民.城市园林花卉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4):132-133.

[4]颜东昇.扬州市园林害虫调查及蚧壳虫的防治研究与应用[D].扬州:扬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