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十篇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十篇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4:35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篇1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B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要立足长远,但是也要抓住最佳时机,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初期发展阶段,受其成长规律的影响,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就容易形成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扎扎实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复习的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游等一系列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例如:每年的清明节可组织学生去烈士纪念碑前扫墓,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从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学习和生活。

二、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学生要按时完成,家长要配合学生对作业进行检查,这也是让学生重视作业的一种手段,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1]。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相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学校需要根据小学各个年级的实际情况,创建分阶段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细分出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需要在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调研后,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内容。一般来讲,小学生对道德的认知还处在感性阶段,呈现出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对一些行为并不能完全理解,只是知道父母或者教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么做,只是听从长辈的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逐渐提升,理解事物的能力会大大提升,渐渐走向独立。所以,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需要从不同阶段特点出发,在创建行为规范时,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级特点来逐渐提出要求,让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呈现出序列化特点。在制定培养目标后,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对目标进行正确的理解,督促学生根据养成教育的习惯去做,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氛围,鼓励学生开展自我反省

首先,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氛围。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因此,要全面发挥好校园内宣传工具的重要作用,比如:利用好宣传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道德品质、校风校纪以及校园礼仪等方面的教育,营造校园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氛围,逐渐在校园内打造良好的行为风气。其次,鼓励学生开展自我反省[2]。对于小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家长之间展开通力合作,通过开展训练,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采取反复训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是最基本的方式,在家长、教师的全面监督下,让学生做到有耐心、有决心。所以,家长、教师需要训练学生的毅力、耐心,并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自我反省。

五、良好的情感体验,促使行为习惯的养成

情感教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效互动,小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3]。如: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时,学生们站在国旗下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让每一个孩子都得以感染,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契机。国旗下,学生代表们进行相关主题的演讲,老师们强调的种种规范,都把各种道理和规范要求蕴含其中。每次升旗仪式完毕,教师都会问他们:“今天讲的是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做才是文明行为?”这样“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勤动手动脑”、“加强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等等。这些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的体验中形成了,又促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的精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教师组织学生们把每期用过的废书废纸积累起来,到校园垃圾桶收集废纸,塑料瓶等,然后送到废品回收站变卖。把卖得的钱积攒起来买奖品,奖励给每学月评比优秀的同学。劳动往往创造美好,勤俭节约是美德。教师要鼓励学生时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充分发挥学校的力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篇2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小,可塑性很强,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经常接触的事物形象所感化,进而逐步被同化,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真正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那是少之又少,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善于捕捉学生中间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然后抽丝剥茧,寻找根源,最后将不良现象或习惯“扼杀于萌芽状态”,我们应该从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或个人开始观察,首先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一直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他们会有意识地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起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形象,如若有不良行为同化了学生,那可真是有辱师德,误人子弟了。其次,家长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当长,而且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特别强,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如同一团面粉一会儿捏成直的,一会儿捏成弯的,最后反而什么也没有捏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孩子以后的习惯养成。最后,学生本身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学校里,除了老师,学生接触最广的还是学生群体之内了,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许多学生经常会从电视上、家里、社会上等渠道而沾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这时,他们在老师的面前可能有所顾忌,但他们在学生之间肯定会“原形毕露”。如若纵容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到这种现象,然后以一个恰当的时间,用一个恰当的办法,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改造”,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游等一系列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如,每年的清明节可组织学生去烈士纪念碑前扫墓,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从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学习和生活。

二、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业、课堂订证让家长签名,这既能让学生重视作业,按时订正,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相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篇3

养成教育,小学新生;家校联系;有恒训练;积极评价

内容提要:

小学新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小学新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可塑性大,重在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还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G620

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具体的工作。培养孩子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单凭热心和干劲是不行的。刚入学的孩子意志力比较差,他们不善于对自己的活动提出明确要求,总是需要教师或家长向他们提出行动的具体目标,并且只有在教师或家长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较好的完成任务。他们不善于掩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破涕为笑"的情形时常见到。为此,他们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有很大的可塑性,很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就像一张白纸,等待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

自己多年的班级管理及对周围同事的观察使我懂得,小学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然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好是坏,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行为教育的"最佳期"是学生迈入小学大门的那一刻起,他们一旦迈入校园,进入教室,就必须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很快适应小学生活,需要密切联系家长,求得其协同与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他们生活自理能力,注意在家作息时间安排,给他们讲述优秀小学生的故事,让他们向高年级的优秀同学学习,树立身边的榜样。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随时加入游戏,让他们逐渐的适应学习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地完成由学前小朋友向小学生的角色转化。

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是说教,而在于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这是因为一些大道理他们一时半会还难以理解。但在训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体会到好习惯的益处,慢慢就理解了。训练要持之以恒,不反复训练就形不成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两天的事,也不是一两个月的事,需要反复抓,抓反复。训练还必须要严、要狠,要准,要不见实效不收兵。训练还要具体,要配合纪律的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凭自觉,要做到家长、教师、同学的三方统一。

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中,评价是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故此教师不要吝啬赞美语,口头和体态语言的表扬和暗示要经常用到,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种不经意地对头的抚摸,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晨会、班会课不能形同虚设,要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鼓励学生对照要求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班主任进行专题指导,同学给予评判,树立典型并在全班"评星"活动中给予表扬,做到以点带面。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篇4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一位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特别注意观察那些眼神异常的学生,用细节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我班有一个学生叫马霜,学习认真,性格开朗活泼,但身体素质差,常生病。每当她生病了,有时找不到她爷爷,我就带她去看病。但是有几天,我发现她作业马虎,眼睛里藏着忧伤,注意力也不集中。在课堂上,也不像往日那样积极发言,下课也呆坐在座位上……当我问她发生什么事时,她摇摇头。但从她那伤心的神情中可以预测出一定有什么事。我轻轻地对她说:“有什么事别闷在心里,时间长了会生病的,说出来会好过一些,有什么事别人还可以帮你。”过了一会儿,她才吞吞吐吐地对我说:“余老师,我……我想爸爸妈妈。前几天我又生病了,爷爷……爷爷骂我装病。”话刚说完,孩子的眼泪就流出来了。我听了这话心里一阵发酸。我给孩子擦干眼泪,并对她说:“你爷爷已经那么大年纪了,每天忙里忙外,干那么多家务活,又要照顾你和你姐姐(她伯父的孩子),你又常生病,爷爷累不累呢?”孩子小声地说:“累。”我说:“爷爷可能是因为太累了才说了那样的气话,你能原谅他吗?”孩子的脸有些红了,不好意思地说:“余老师,都是我小心眼,我不该生爷爷的气。”我又劝慰她一阵,她笑了。的确,每个孩子的眼神都不一样,有的充满了快乐,有的充满了悲伤;有的平静,有的激动……作为班主任,我特别注意观察那些眼神异常的学生,并及时进行询问,了解情况,帮助学生打开心结。

二、以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学校由于场地有限,学生人数多,课间追打疯玩现象严重,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难题。为此,一方面,我班开展了“礼仪之星”活动,课间派两名班干部协助老师管理学生,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参与疯打的学生根据班规一次扣操行分1到2分,每周操行分100分,如果被扣除10分,本周就取消评选“礼仪之星”的资格。这一活动开展后,课间追打疯玩现象少多了。另一方面,我利用课间、放学或其它时间,在教室里和操场上到处走走,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然后利用星期五的德育课时间,进行总结。对文明休息、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大声吵闹或野跑野玩,做剧烈运动的予以批评。久而久之,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就逐渐增强了。

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有益。我要求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要认真完成,错了就要及时订正。我有一个作业情况记录本,把当天作业优秀的学生记录下来及时表扬,每次作业工整无错就奖励一颗五角星并加操行分1分。作业不能及时订正的,我也记录下来,督促学生订正。现在,我班学生基本上养成了有错就及时改正的好习惯。我班还配合学校工作经常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生学习提供文化底蕴。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14-1

农村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现状是怎样的呢?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被动性强,主动性差;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习惯差;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门口小食品包装袋等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加强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以德育活动月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小学立德树人的基础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为进一步夯实德育基础,更好地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我校制定了十个德育月主题活动。分别是:二月举止文明活动月,三月尊重他人活动月,四月勤俭节约活动月,五月卫生环保活动月,六月安全自护活动月,九月惜时守时活动月,十月热爱祖国活动月,十一月懂得感恩活动月,十二月锻炼身体活动月,一月诚实守信活动月。

2.十个德育主题月活动,由我校德育处主任亲自主抓该项工作。每月围绕主题月活动制定了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周一国旗下讲话、手抄报比赛、剪贴画比赛等,做得真,抓得实,成果显著。如,二月“举止文明活动月”:(1)开展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横幅、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报道。举行一次以“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班级、校园内要张贴《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十字用语”、“文明习惯十做到”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有计划地利用晨会课、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十字用语”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自我排查。组织学生对照《小学生守则》、“文明习惯十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查找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并制订整改措施。

(4)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及时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

(5)开展“我与文明同行”征文竞赛。组织开展一年级“一日常规”比赛等。

(6)进行一次全员参与的“文明习惯”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明确良好的文明习惯的重要性。同时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要突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评价,正确引导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

3.延伸活动,长期坚持。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班队要以活动为契机,认真进行研究分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搞好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以《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为引领,强化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1.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我校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校学生在举止文明习惯、尊重他人习惯、卫生环保习惯、安全自护习惯、惜时守时习惯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所以,我们把《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研究》课题划分为十个子课题,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组、分工,确立了子课题负责人。

2.为了进一步夯实我校的德育主题月活动的成果,我校举全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合力,开展了《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分为十个子课题:举止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尊重他人习惯的养成教育;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教育;卫生环保习惯的养成教育;安全自护习惯的养成教育;惜时守时习惯的养成教育;热爱祖国习惯的养成教育;懂得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教育;诚实守信习惯的养成教育。这十个子课题和十个德育主题月活动一一对应,有利于进一步把我校的德育工作做真、坐实,并彰显一定的特色和成果。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篇6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ethnicareasgoodbehaviorhabitsprimaryeducation

muZhi-jun

【abstract】aspeople'slivingstandardscontinuetoimprove,constantlyrichmateriallife.manyparentsespeciallyparentsofethnicminorityareastocultivatestudents'goodbehaviorlessandlessattention.theythinkitdoesnotmatteraslongastheotherchildrenlearnbetter,andevensomeparentsofthechildscoresarenotveryseriously,letalonegoodhabitsforchildren'seducation,sofar,thechildren'ssomebadhabitscametothefore.Child'shabitsdecidethechild'sfuture,studentsgoodhabitsbecameindispensableforeachteacherresponsibilitiesandobligations.

【Keywords】ethnicareas;pupils;Goodhabits;Developeducation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对学校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说明“养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人们常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成绩都不是很重视,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楷模,他们会学习老师的一言一行。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

我们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让大家到学校图书室借书,并且共享阅读。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二、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民族地区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整理头发、服装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6)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7)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8)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弹”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篇7

1.家庭教育的缺失

湖南省衡东县城关一小(以下简称“我校”)地处城郊地区,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孩子的日常行为管理较差,学生日常卫生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安全习惯都比较差。多数家长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学生大多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还有一些家长图省事,花上一些钱把孩子全权交给托管中心。所以,体现在学生身上问题就比较多。例如我校低年级学生个人卫生比较差,经常不洗澡,不勤换衣服,不剪指甲,不洗头。中高年级学生不仅卫生习惯较差,乱丢纸屑,不爱护环境卫生,饭前便后不洗手等,学习也十分懒散,部分学生喜欢结交社会上的游散青年,打架斗殴,沉迷网络,价值观混乱。另外,一些家庭条件稍好的孩子,在蜜罐里泡大,接受的完全是宠爱教育,没有经过一点风浪,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体现在这部分孩子身上的主要特点就是行为霸道、自私任性、生活无规律、学习不自觉、自理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给学校日常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2.社会领域的道德失范

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所形成的复杂社会环境和各类媒体的宣传影响——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贪图享受、盲目追求、自以为是、个人主义、等,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同程度的价值观偏离。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

大多数家长缺乏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意识,常常把对子女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法形成合力,导致许多学生在校在家两个样。

基于以上情况,结合本校实际,我校决定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针对造成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安全意识入手,尝试通过课内与课外等各种途径与方法,把行为习惯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探索研究相应的矫正策略,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二、理论依据

⑴古人认为,“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人的本性是自然生成的,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则是经过人努力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道出了儿童教育的真谛:“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以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儿童教育最核心的任务。

⑵“人的终身社会化问题”的提出。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学校原有的概念被彻底的更新,向所有的人敞开了大门,教育内容也随之前所未有的丰富起来。

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决定了养成教育必定成为少年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时期,少年儿童时期是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为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时期。对少年儿童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品质习惯,日后很难矫正,有的可能伴随人的一生,而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则终身受益。

⑷俄罗斯伟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⑸2001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小学德育工作重点:小学德育工作重点主要是通过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研究的内容、目标、原则及方法

(一)概念界定及内容

所谓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

“习惯”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我们认为,良好习惯是有意识、有目的培养的,由于重复而巩固下来并变成人类社会需要的,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个人行为方式。

根据我校所处特殊地理位置和学生现状,本课题主要研究城乡结合学校学生学习、卫生、安全教育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为此类学校针对相关问题研究起抛砖引玉之用。

(二)研究目标

要体现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验,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模式,以突出实效为主要目的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体系,以指导本校的工作,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学习方面: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卫生方面:重点规范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校园环境卫生习惯。

安全方面:养成注意交通安全、活动安全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良好习惯。

(三)研究原则和方法

1.研究原则

⑴时代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要反映时代特点。

⑵知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

⑶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影响,学校管理,学生自律与他律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

⑷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使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达到完美结合。

⑸学校、家庭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学生的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发挥学校教育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家庭积极因素的作用,重视抑制和清除各种负面影响。

2.研究方法

⑴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筛选出有效的经验和个案,为本课题提供借鉴。

⑵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检测学校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成效,并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研究动向,对我们的研究进行及时评价和完善。

⑶行为训练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行为,使之形成符合教育目标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着眼于知行转化、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⑷活动教育法。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民主性教学活动方式。倡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⑸榜样示范法。了解和学习榜样的优良品行和先进事迹,把抽象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学生从这些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人物的事迹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历时三年,具体研究步骤、思路、做法如下:

1.研究准备阶段及课题研究开题(2008年9月—2009年1月)

①选题、申报及收集材料

②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③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理论,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了解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讨论具体做法和措施,各成员明确分工。

④2008年12月24日,湖南省教育学会专家及衡东教研室专家对该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前期准备充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研究目的明确,研究计划和方案具体规范可行,分工明确,专家认为本课题研究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将受益终身,很有研究价值。

2.主体研究阶段(2009年2月~2011年6月)

①研究第一期(2009年2月~2009年7月)

修订完善课题方案。初步确定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目标、研究途径、方式方法和评价策略。

②研究第二期(2009年8月~009年12月)

完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目标。进一步研究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目标、研究途径、方式方法和评价策略。使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系统初步形成。

③研究第三期(2010年1月~2011年6月)

深入研究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途径、方式方法和评价策略,使之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并达到预期目的。

3.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

①各课题组成员依据研究收集好材料,进行科学分析。

②总结研究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③结集出版优秀研究论文集,推广应用。

四、课题实施的策略

三年来,我校全体实验教师紧紧围绕“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⒈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实验团队

课题组主要成员分别有衡阳市优秀校长、省级骨干教师、市县优秀班主任等,因此不但有充足的一线工作经验,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⒉开展研讨活动

2009年2月,以年级组为单位,围绕“良好学习、卫生、安全习惯的养成”以学习与研讨相结合的活动方式,进行了有效的探讨,摸清了城乡结合部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⒊制定周密的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⒋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⑴建立课题初期工作会议制度。每学期期初召开课题工作会议,交流上阶段课题研究经验和本学期课题工作安排。

⑵建立课题组成员分工与合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⑶建立课题组现场研讨交流制度,及时交流各自的进展情况。

⑷建立课题研究资料的管理制度。

⒌扎实开展工作

(1)开发校本资源

上下一心,师生全体动员,围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关于学习、卫生、安全习惯的相关要求,群策群力,编儿歌,创童谣。课题组成员将优秀篇目整理后,谱好曲,并编辑成册,发放到各班,供班级晨会课学习以及课间课后传唱,寓教于乐,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教室里、走廊上、橱窗内、花圃里各类教育宣传画、名人名言、警示语、学生的原创标语等随处可见;由师生共同设计并定期更换的主题板报、手抄小报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大家从小处着手,关注自己的言行。充分发挥每一株花草、每一颗树木、每一道墙壁、每个角落、每个橱窗的育人功能,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育人。

(3)创建“书香校园”

学校成立了“书香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校长罗凯任组长,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赵活平任副组长,全体行政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创办了“诗意洣江”读书社,“七彩杨山”读书社和“阳光一小”读书社。课间课后,甚至在节假日,同学们三五成群聚精会神的读书身影汇聚成了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学校还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成长”、“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等读书活动。每栋教学楼的每层走廊,都新增了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读书读报橱窗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宣传窗、读书活动专栏上有每日诵读推荐和阅读之星事迹介绍;各班都设立了图书角,同学们纷纷为班级捐书,让自己心爱的图书成为班级共享资源,图书管理员尽职尽责,每天课余为方便本班同学阅读书籍而忙碌;校园网站开辟了“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专栏,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报发生在各个班级的读书故事,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领会读书的益处,并能使自己的思想在学习实践中得到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监督导行,逐步训练

学校少先队加强监督专门成立了学校“红领巾监督岗”,组织监督员每天值日,以班为单位开展纪律、安全、卫生等项目内容评比,每天中午利用读报时间,通过“红领巾广播站”的《曝光角》进行奖惩通报,并于每周五中午公布文明班积分情况,月末按积分高低评选当月特类、一类、二类、三类班级,学年末将该项目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的重要依据,这就同时要求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进行动态监督。

(5)活动促进

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如“学国学精髓,扬传统美德”的《弟子规》学习实践系列活动;开展了系列读书征文活动:十月国庆节,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庆国庆”手抄报比赛和“爱祖国、惜生活,诵读红色经典”活动;感恩节时,组织学生开展“感恩卡”制作比赛,开展“感恩行动,点滴日记”日记评比和“感恩心得”征文比赛;结合世界环境日组织学生开展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举行“我眼中的母亲河”征文比赛;“六一”期间,组织学生开展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大型活动,举行“读红色经典”征文比赛和“红歌合唱比赛”;各中队每月举行一次主题中队会,如“文明之花心中开”“争当四好少年”等。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有诗歌朗诵、快板、歌谣联唱、佳作展示、课本剧、小品等等。开展了“讲卫生、爱校园——争当卫生小明星”“讲方法,爱学习——争当学习小明星”“讲安全,爱生命——争当安全小明星”等系列活动,举行校园学生行为习惯童谣创编和传唱比赛,“讲卫生、讲安全”警示语设计比赛。还开展了“上岗执勤,争当小交警”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体验中得以全面矫正不良行为习惯,促进了文明行为的养成。

(6)榜样示范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大队辅导员对上周各班在卫生、学习、安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同时授予优秀班级“流动红旗”;校园德育阵地定期张贴“文明三星”(即“学习小明星”“卫生小明星”“安全小明星”)的照片,宣扬优秀事迹,宣传文明行为。班级中经常举行“卫生标兵”“安全小卫士”“学习之星”等评选活动,以先进促后进。

(7)重视社会教育,拓宽教育的途径

县交警大队在我校设立了“白手套护学岗”,定期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与小交警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县消防大队、县人防办、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也经常与学校联合举办各种演习,诸如火灾演习、地震演习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了不少求生应急本领。

(8)成立“家长学校”,实现家校共责

我们首先沟通家长和学校间的情感,通过家访、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培养孩子在家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养成等。我们还给家长们印发《学生校内表现联系卡》,按时将学校某阶段内教育的主要内容、重点工作向家长通报。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让他们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评选出部分优秀家长,以点带面,争取得到他们的全面支持与配合。

(9)开展专题教育讲座

学校先后邀请了著名教授汪志广、班级管理专家高金英教授、中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研究专家陈建飞、国际赏识教育推广讲师兼家庭教育高级研究员李建军教授、高级心理咨询师杨清泉博士、县教育局政工股肖秋芳股长等教育权威来我校作专题报告,及时指点迷津,排忧解难。

(10)关注留守,共同进步

学校于2010年6月成立“春蕾留守儿童之家”。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组建了以校长为首的关怀管理机构和以各班班主任为中坚力量的心理咨询工作小组,设立了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家长档案和首批志愿者档案。“春蕾留守儿童之家”主要由“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和“亲子沟通电脑室”组成。“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还邀请到了湖南省衡东县关工委校外辅导员向琼碧老师为孩子们进行心理问题疏导工作。电脑室定期向留守儿童开放,可供孩子们跟远在外地工作的父母进行聊天、视频等。为了让留守儿童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集结了社会各界力量,在首批家长中,有县妇联主席、副主席,还有各乡镇干部以及优秀企业家等,他们如同孩子的亲生父母般,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除此之外,学校经常举行“亲子运动会”“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为贫困生募捐”“感恩社会”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全方位的关怀。于是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不再自卑孤僻,学习进步了,变得讲卫生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了转变。

以上活动模式的初步形成与实施,使我校的规范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学生的文明礼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充分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进一步形成,好人好事蔚然成风。目前,我们正在继续探索实践,以期在今后的规范教育中取得更大成绩。

五、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三年多的实验和研究,本课题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以下成绩:

⒈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从课题研究开始,不断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现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90%以上的学生都认识到:只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去做,才会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所在班级才会评为“文明班集体”、“先进班集体”,自己才会成为“班级之星”、“校园之星”。

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共582人次获奖。其中,单婵嫔、萧子衿、欧阳雨晴、陈谊涵四位同学合作的《校门口安全问题研究》课题,在2010年度湖南省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学生成果一等奖,还获前副省长郭开朗的亲笔题名奖;在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我是90后”读书征文活动中,有赵思雨等同学2人获市级奖,5人次获县级奖;在2011年寒假读书征文和社会调查活动中,有刘颖等3人获市级奖;在2010—2011学年度衡东县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活动中,有周娣等3人获县一、二等奖;在衡东县2011年中小学《呵护幸福》安全教育知识读书征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在衡东县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党史教育读书征文比赛中,有肖雨婷、谷汤禹同学分别获县一、二等奖;在衡东县2011年“红色经典伴我成长”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中,我校萧子衿等同学夺得了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秀奖;在2011年三湘读书月—衡阳市少年儿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红色经典读书活动展演中,我校的周思睿等6人获银奖,肖雨婷同学还获得了“衡阳市阅读之星”的光荣称号。

我校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受到广大家长、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被评为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文明示范校,一大批学生被评为市、县“文明示范生”“交通安全小明星”、“安全小卫士”。

⒉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我校原167班学生曹某,因父母在外地打工,长期无人管教,上课扰乱课堂纪律,学习上不思进取,平时爱和社会上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人交往,蓬头垢面,天天背着书包进出电子游戏室,逃学,打群架,破坏公物,不尊敬老师,欺负小同学,通过学校课题工作小组多次采用谈心式教育,并配合班主任、家长进行教育,该生在学习、卫生、安全等方面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学习认真,遵守纪律,并积极承担班级工作,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中学。

179班学生罗某,邋里邋遢,鼻子上经常挂着两条“青龙”,衣服上油光可鉴。上课蔫头耷脑,呼呼大睡,下课生龙活虎,追逐打闹。垃圾随手就丢,作业可与甲骨文相媲美……学校课题小组深入该生家中进行情况了解获知,罗某自幼丧母,父亲好赌,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课题小组通过讨论,就此类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通过一个学期的激励与榜样示范的持续教育,该生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举止文明了,穿着也整洁多了,在校园里还会经常看见他弯腰捡垃圾的身影,期末考试破天荒地进入班级前15名。

⒊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通过本课题研究,所有老师都认识到: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只有加强养成教育,学生才会成人,才会成才。现在我校各位任课教师既注重教书,又重视育人,并且在各学科中渗透养成教育,形成了一种人人抓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强化了养成教育意识。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后受益匪浅,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更新了观念,改善了教育行为和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成效。肖永红老师的《班博,网络作文的一种尝试》发表在《湖南教育》杂志上;刘理荣老师的论文《博客,推开作文评价的另一扇窗》发表在《教师》杂志总第72期上;谭文清老师的论文《小学教学自制教具一般标准之浅见》发表《教师》杂志总第74期上;王芳老师的小故事《“派克”的来历》发表在《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2011学年度第14期上,他的课堂教学精彩片断回眸《抓动人之处,悟高尚情操》发表在《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2011学年度第42期上,等等。在进行课题研究的三年中,我校老师在各级各类赛课和论文评比中,获国级奖4人次,省级奖28人次,市级奖44人次,县级奖46人次,镇级奖2人次,获县级以上指导奖63人次。刘理荣等近10名教师在各级上公开示范课,均受到区、片领导和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校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得到了增强,理论修养、研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全校教师人人有课题:马会清老师主持的学生课题《学校门通安全问题研究》荣获市一等奖,省一等奖;在2010年基础教育优秀教研成果评奖活动中,罗凯校长亲自主持的《利用网络促进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荣获市一等奖;谭文清老师报送的《小学数学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获得县一等奖,市二等奖;副校长赵活平主持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荣获县三等奖;肖永红老师申报的《从班博看网络作文教学的优势》荣获县二等奖。由于工作相当突出,赵活平校长被评为衡阳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尹春花老师被评为衡阳市普通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⒋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扩大了社会影响

通过研究,我们把文明行为细化为三个具体的内容,即讲卫生、重安全、爱学习,形成了系列化的内容体系。

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家长示范学校”“湖南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湖南省现代化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基础教育校验教改示范学校”“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省红旗大队”“衡阳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衡阳市教研教改示范学校”等。我们学校在创“湖南省示范性家长学校”中,以“创学习型家庭”为特色,顺利通过验收挂牌;六年级166班被授予“衡阳市2010年度普通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先进集体”;166班学生萧子衿所在的家庭,荣获湖南省“第三届全省百户优秀学习型家庭”的荣誉称号,在2011年11月1日“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复查活动中,“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也作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受到了省、市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实验学校第二轮检查评估”中,省、市领导和专家对我校创建“书香校园”工作大加赞赏。2010年,学校被评为衡阳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11月我校被推荐评为“衡阳市第二届书香校园”。

此外,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绝大多数被多家网络、媒体刊载、报道。如:《衡东县城关一小举行“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庆六一活动》以《唱响红歌、欢庆六一》为题在“湖南教育在线、湖南教育新闻网”和“衡东教育新闻网”上刊载,在“共青团少年先锋队、全国少工委网”上,作为重点活动进行展示;《衡东县城关一小举行“好习惯伴我行”演讲比赛》的新闻,在“湖南教育在线·湖南教育新闻网”“你好衡阳网”“衡东教育闻闻网”上发表;《衡东县城关一小》学习实践活动在“湖南教育新闻网”“衡阳教育新闻网”“衡阳妇联网”“你好衡阳网”“教育精英网”“衡东教育新闻网”等多家网站进行了连续系列的报道。

上述这些成果,是学校坚持以“科研兴校特色立校”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狠抓学生养成教育研究的结晶。

六、研究成果

1.《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留守专题》

3.《各项活动剪影》

4.《校园歌曲、童谣集锦》

5.《各班班规》

6.《优秀活动教案汇编》

7.《教师论文选集》

8.《家长论文选集》

9.《各项荣誉展览》

七、需探讨的问题

⑴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认识误区依然存在,认为“学而优则仕”,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越俎代庖。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反教育观,认为这年头,只要脑瓜子灵活,总能混碗饭吃,反而嫌学校的各项常规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因此,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⑵学生生活的真实世界需要净化。学生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接受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都需要净化。这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社会应为学校教育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要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所有的媒体都应重视正面宣传,减少负面影响。宣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⑶学生班额太大,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足,因材施教、个案教育很难落到实处。这种现状无形之中也增大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距离,也就很难形成教育合力了。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生的习惯养成也应该看作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因此,只有全社会持之以恒,齐心协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八、课题研究的不足

⑴从德育的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的关系看,存在形式主义的隐患。由于种种原因,重德育形式轻德育内容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割裂了德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⑵从德育的过程来看,德育过程同样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我们在德育工作中仍注重教师的教育指导作用,轻视学生自我教育的倾向。

⑶从德育的延续性看,在习惯培养研究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注重片断性教育,轻习惯培养内容的延续性、整体性。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篇8

论文摘要: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活动激发兴趣,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和个人才。

所谓习惯: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初中生,随着心理、生理的变化,处于叛逆期年龄阶段,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是使健康人格的形成,又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德育工作更应该注重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 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充分认识

1.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指出:“良好的习惯是人类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教育家洛克甚至断言:“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根结底为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习惯。”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的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做人是挺难的,一定要从小减少许多问题。“慎始而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www.133229.Com由此可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培养一代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且,这对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青少年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1.2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在新时期,党的十六、十七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新的奋斗目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公民。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青少年道德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重中之重。青少年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是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社会公民,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

1.3抓好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就现在初中生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正处生理变化阶段,心理要求独立、自作主张,但缺乏把握好自己的能力,小学升到初中又是从严格管教到逐渐向自觉自立管理的过渡阶段。现在农村留守学生增多,租住房屋学生增多,行为习惯差,抓学生养成教育,抓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4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我国目前中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又忽视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个尴尬事实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居然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当程度的行为习惯教育和基本的道德教育,为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补课。可见,培养青少年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青少年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另外,从行为习惯的培养人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养,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2 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学校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二是培养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作为一种习惯。其中活动的开展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只有坚持不懈的去规范,良好的行为就能够成为习惯,才能称得上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1组织活动,规范行为,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在每学期开学可以组织学生诵读行为规范诗歌,日常行为规范歌、一日常规歌,组织师生搜集、制作诗歌和诵唱诗歌活动。借助多媒体和校园广播的诵唱,通过此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标准。

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经过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教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的需要,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学生在锻炼中反复训练。同时教师还要经常督促检查,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与激发学生对习惯的兴趣相结合

兴趣指的是对某种活动产生的积极情趣,从而逐渐形成习惯。要让学生在整理书包习惯养成中寻找乐趣,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兴趣,如:从每节课课前谁最先放好书本,谁能迅速的拿出学习用品的比赛中激发兴趣。并且能体验到良好行为习惯带来成功的愉悦,他们比赛的过程是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

3 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

3.1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服饰,必须具有示范作用。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并且去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每时每刻都能感受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逐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习惯。

3.2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篇9

关键词:小学美术;艺术教育;学习习惯;养成措施

“习惯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杠杆。”做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自觉肩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和重要性,提出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及重要性

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而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但养成就会按照习惯的模式自然而然地进行良好的学习活动。例如:学生有良好的听课习惯就会在课堂上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重要,其重要意义表现在:其一,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的行为得到规

范,德育素质提升,成为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小学生。其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不良心理转变,减轻学习困难的问题。其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小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实践和创新思

考,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小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画家,而是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发展,积

极进步。

二、艺术教育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措施

1.点滴积累,持之以恒

美术课堂是传播艺术能力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上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为了保证养成教育的全面开展和良好效果,教师必须注重对平时课堂教学中的点滴问题进行纠正,持之以恒的要求学生从小事进步,以小见大,不间断地进步,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美术课堂上,学生往往随意地进行绘画创作,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的,但是,过于随意的课堂上,学生随意交流,潦草地完成绘画任务,学习观念淡薄,还不知道知识和学好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置分层任务,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然后再逐步提升,让学生能够学会细致作画。例如:绘画“我的好朋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能够安静地作画10分钟,然后,下一次再要求学生能够细致观察,独立创作。总之,要美术课是实践性强的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绘画习惯。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对他一点一滴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2.严格要求,形成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形成习惯。

(1)强化训练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时期,我们要善于“导行”诱导学生自觉的加强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去指导、去规范,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教学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十课《下雨啰》为了加强管理教师要先做出“行为诱导”。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下雨的场景,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自然就会认真听讲,形成良好的习惯。接下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结合多媒体

图片,观察“暴雨、小雨、毛毛雨”的不同,最后选择一种情况进行绘画。

(2)加强管理

美术创作要有想象力进行自主创作,这种自主探索创作的能力也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基于此,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例如:《下雨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模仿着绘画了雨,但是没有进行自主创作,教师要提出新的问题“光是描绘雨是不够的,要表现一下雨中的景物和人物哦,请同学们自己创作一幅

吧。”而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管理,保证每位同学都能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意模仿。总之,当学生没有完成老师的要求时,教师要做好监督工作,持之以恒,良好的习惯就会养成,学生会自主感受到美的力量。

3.言传身教,耐心激励

良好的习惯不能只是要求学生做到,教师在绘画演示、批改作业等活动过程中也要表现出认真、负责、有创造的态度,以此言传身教才能保证教学有个人指引性。同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耐心激励。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多成功的课例都与教师恰当使用激励手段分不开,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叙述才能更好地要求自己进步。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自动化”,从而激发兴趣,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小学美术教学中要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要通过点滴教育、长期管理,言传身教、耐心激励,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篇10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要求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教育,只有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奠基。

1.从小抓起

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你怎么填就怎么样。大教育家斯特娜夫人的一句名言:"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籽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籽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籽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籽,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如果习惯养成了,再改就很难了。所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刚入学的孩子,老师要注意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教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比如:说完整话,注意说话的语调;做事有始有终;不随便乱扔果皮纸屑;注意写字姿势……要从小就给他们立规矩,讲道理,注重好习惯的培养。要在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让他们在生动形象的各种活动中和生活学习的细节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从小事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都有严格的要求,很多同学都倒背如流,可是随地乱扔纸屑、塑料袋的现象每天都有发生,有时还能听到脏话……教师应该及时对他们进行纠正,如:老师当着他的面捡起纸屑、塑料袋来,扔进垃圾桶里或者是谁扔了就让谁捡起来,并让他认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以后不能随便乱扔,要养成往垃圾桶里放的好习惯。这虽是一件小事,但是教师的榜样作用会引领学生的行为,或者说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看到老师这样做了,以后他就知道也应该这样做了。

平时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与训练,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3.从细节抓起

小学生因为知识浅薄、阅历较浅、经验缺乏,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就应该从细节入手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这就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学校,教师要从学习用品的摆放、作业书写的姿势、坐立行走、进出校门、升旗、站排做操、文明就餐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养成文明礼貌的品德和仪表端庄的品质。这些看似很平常的小事,其实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学生会终身受益。

4.适时训练,及时纠正

养成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没有好的训练,就没有好的习惯,也就不能形成好的养成教育。记不得哪位教育家说过:一个行为,重复训练二十一天,就形成一种习惯。可见,习惯在于平时的训练。教师每天都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反复训练,养成习惯。好习惯的训练必须要持之以恒,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是很有道理的。训练一个好的行为一天不行两天、三天……坚持下去,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抓一下,想不起来就不管了。

5.拓宽养成教育途径

5.1学校教师还可以多渠道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1)有位教育专家说:"无论从时间、空间、重要性上看,学科德育都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从这一方面来讲,说明了学科渗透的重要性。每个学科内容都不一样,都有实施养成教育的点,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适时渗透养成教育。(2)还可以开展主题班队会。针对养成教育的一个方面开展专题教育,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3)针对国旗下讲话内容进行专题讨论。明辨文明行为、谦虚守信、礼仪端庄、勤俭节约等良好的行为。(4)榜样引领。抓住学生中的典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应该像他们那样做才是提倡的、文明的。这样的习惯才最好。(5)个别教育。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针对某个人的不良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强化改正,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文明,这样的习惯要不得,要慢慢地改正。慢慢的就形成好的习惯了。(6)养成教育融于常规德育教育之中。目前,学校正在开展孝道教育活动――开展了"孝悌感恩反哺回报"系列活动。这些都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5.2学生的养成教育还需家长的培养。有很多家长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