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物流发展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0:23

电商物流发展史篇1

关键词:红色经典;改编剧;价值评判

改编是对原作的再创作,其基础多是那些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品。从“红色经典电影”到“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尽管主题相同,但是叙事媒介和叙事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传递出的视觉信息在当代仍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加上中国电视剧市场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这些改编剧也不可避免的具有浓厚的商业味道。电影和电视剧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方式,在改编过程中要尊重不同的媒介之间的传播特性,做好从电影文本到电视剧文本的时空对接,解构出传统主流价值观,建构出新的美学空间。

一、“红色经典”的界定

“红色经典”是约定俗成的,群众公认的,历久睨新的,影响较大的,描写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经典作品。对“红色经典”这个词语拆分解析,“红色”限定了经典的类型,在我国“红色”不仅仅作为一种颜色而存在,更是理解为一种时代精神和民族情怀。“经典”是属于文化范畴的,应是指一些具有典型性、广泛影响和教育价值的著名作品。“经典”在艺术性中,是指一些精挑细选出来的文艺作品,具有广泛的教育价值,在长期的阅读、观看过程中仍然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经久不衰的文艺作品,其形式包括小说、电影、电视剧、戏剧、摄影等艺术形式。当“红色”与“经典”两个含义复杂的词汇融合成一个词汇时便产生一种中国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叙事方式。这里用来定义“红色经典”中的“红色”采用了红色的引申意义,即作为体现中国民族精神的革命。“红色经典”应是呈现特定历史年代的革命题材,能够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回忆,并承载着宣扬主流价值观任务的各类文艺作品。其中包括小说、戏剧、色蕾舞、电影、电视剧等多种文艺形式。“红色经典电影”则是用电影这种通俗易懂的传播媒介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开始前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艺术再现。研究各类史料不难发现,从1937年-1949年,中华民族挣扎在救亡图存的现实中,相继爆发的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让神州大地炮火连年,尽管敌我兵力和武器装备悬殊,我党仍然取得了最终胜利,并成立了新中国。“红色经典”电影鲜明的特点在于与其根植于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等历史背景,在革命活动中展现了主要人物的革命精神和人物风貌,是一种革命话语的体现。

二、“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商业价值的评判

随着新传媒技术的发展,在信息量巨大的今天,受众更倾向于视觉接受信息的方式。视觉传播无疑是传播价值观、信仰和意识形态的最佳方式。在当前时代的媒体传播环境下,观众观看影视剧的渠道也越发丰富,加上影视剧市场的产业化发展,观众收视市场呈现出白热化竞争的态势。尽管是根据“红色经典电影”改编而来的电视剧,也不可避免的具有浓厚的商业味道。“红色经典电影”作为一种类型化的时代产物,在在改编中也应顺应当今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改编剧是在那些己经获得良好群众基础的经典作品之上的再创作。其框架结构在播出前就已经深为人知。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会根据己经存在于脑海中的固定思维模式对新改编剧做出评价。尽管一些改编剧播出之后遭到各方批评,但制片方仍然赚得金银满钵。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电视剧的生产如同流水线上的商品,最终的目的在于实现商业价值。投资方和制作方更是希望能够在短时期内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商业化运作是制作者变得浮躁,己无暇顾及电视剧的美学性和艺术性。在播出前,投资方通过不断的炒作来博取观众们的眼球。因此,荧幕上经常出现一些叫座不叫好的“烂片”就不足为怪了。浮躁的商业氛围使好的电视剧作品如同凤毛麟角。改编者抓住了观众们的怀旧心理,挖掘出“红色经典电影”背后的商业价值。现在一些制作者、编剧在改编中单纯的强调影像消费、娱乐或者纯粹迎合市场,在一些情节设计上没有尊重和强化原著的精神内涵,导致一些观众对“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的文化意义产生了误解,抵触接触这些传播内容。好多红色经典改编是想继承遗产,想依托经典的市场影响力赢得商业利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心理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而忽略社会意义,改编作品就失去了原有的艺术张力,甚至是歪曲了红色题材,给社会造成一些误解。“红色经典电影”作为经典素材,凝聚着几代人的坚定信仰,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良好的观众基础。

三、“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社会价值的评判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人们出现了对特定年代生活轨迹的回忆需要,观看“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能够使观众在心灵上得到一种释放。理想、信仰在今天来说显得特别重要。“红色经典电影”是对历史的部分反映,历史如同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汲取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以史为鉴的前提是人们要熟悉自己的历史,中国的近现代史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争取完整、民族解放的战斗史。“红色经典电影”通过刻画典型的英雄人物形象,从宏观角度反映民族与国家的命运。在和平发展时期,通过改编经典可以让国人牢记艰苦奋斗的作风,让人们重温过去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电商物流发展史篇2

关键词:主流电影;意识形态;艺术审美;国家形象;集体记忆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5)11-0157-06

在中国电影发展格局中,主流电影体现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观念,成为占据主要地位的电影形态。主流电影是国家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某种程度上主流电影的叙事史也成为国家形象的塑造史。新世纪以来,中国主流电影不断尝试回避以往主旋律电影的叙事习惯,力图在民族精神、历史景观与文化心理等多重向度中更加突出个体形象。主流电影叙事策略的调整,使当代主导价值系统与个体生活体验开始了某种缝合,进而将权力型传播和政策性传播与消费性传播融合起来,依托影像中的历史记忆更好地建构国家形象。

一、主流电影的意识形态与叙事转型

新世纪以来,价值秩序的重建成为讨论中国主流电影叙事转型的时代语境。现代化进程中,不断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相对匮乏的精神生活之间发生了某种错位,个体对于内在价值支撑和生命境界等精神生活开始有所诉求。新世纪以来,以往以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主义题材为主的主旋律电影,在叙事模式与叙事风格方面开始发生较大变化:不仅在概念上选择回避,而且逐渐以“主流电影”的姿态逐渐取代,进而不断探索符合文化市场并能够承担文化功能的叙事方式。新世纪之初,《走出西柏坡》讲述了主席身边警卫员耿涛接管天津之后,在复杂形势下从大局出发,稳定城市经济、支援前线战斗的故事。该部作品显示,主流电影叙事开始远离精英主义,以平民性的主流意识形态取代政治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电影文本开始有意识地对观众主体进行内在情感召唤,通过对主流价值观的缝合与嵌入,潜移默化地建构起观众主体的意识形态。《东京审判》是在观众审美水平与价值取向逐渐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借助审判这一严重缺阵的叙事类型,传达不能忘却的主流历史观与民族记忆。《云水谣》更是对以往伦理道德化叙事的一次颠覆,摒弃了借助历史事件言说价值取向的叙事惰性,注重在无言的历史洪流中展示个体生死相依的坎坷命运,隐含了主流意识下的家国情怀。毋庸置疑,经典叙事仍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叙事形式,通过电影文本的设计赢得观众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肯定,需要寻找借鉴商业元素、艺术审美、主流形态相融合的叙事可能性。

《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选择以宏大的编年体叙事方式,对国家正史进行影像化表述,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与历史事件的阐释延续,丰富当代民众的思想,试图在主流意识形态、大众文化、市场经济之间寻找平衡点。由此,主流电影传统的较为生硬的、说教的、救世的叙事模式与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型,更加注重大众的、生活的、介入式的情理逻辑,从而在一种与历史的相遇中,接受者完成对政治逻辑中观念性价值的接受。

电影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意识形态的载体,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与文化商品,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公共空间。诸多身份特质,使得电影需要在市场资本逐利本性的驱使下以文化转型姿态的合理性,完成对文化产品商品化逻辑取向的接纳。这就要求主流电影整合民族化和平民化的向度,突出历史语境中民族精神景观和民众文化心理空间,更加注重通过普通个体形象的塑造来构建国家形象,从而使接受者产生情感与价值共鸣,满足不同阶层的文化消费需求。影像建构与传播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代人对国家形象自我想象的重要方面,这也构成了当代文化的重要内容。《邓小平》以独特视角再现了晚年邓小平的伟人形象,再次将电影的权威叙事话语进行历史重置,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以定性重要历史事件来凸显人物价值,成为主流价值与市场规则影响下,主流电影寻求多种意识形态叙事融合与平衡的新尝试。《张思德》则以黑白影像特有的历史质感与庄重感,以充满人性的故事唤起人们对特定历史的记忆,注重艺术感觉下的形象塑造。同时,影片还规避了将典型人物作为抽象政治符码或空洞的意识形态代码,而是将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心理进行缝合,将“张思德”形塑为血肉丰满又不乏精神感召力的生命个体。

主流电影的出现是社会文化发生转型的缩影,电影叙事中意识形态、艺术审美与文化资本市场之间的不断缝合,使新世纪以来的主流电影有了更加广阔的叙事空间。《秋之白华》摒弃了以往过于类型化、扁平化的倾向,以特有的人文视角进行诗意化、个人化的重新阐释,将峥嵘岁月中先驱们的光辉形象融入爱情与家庭的伦理场域中,并以话外独白的话语方式,成功地将个体的心理变化与人物形象塑造结合起来。新世纪以来,社会价值伦理逐渐趋于多元共存,主流电影一直致力于突破以往经典人物概念化创作的美学桎梏,转向以人性张扬为特质的叙事趋向。《郑培民》《任长霞》《生死牛玉儒》《郭明义》等都是以真人或真事为原型创作的主流电影,这些影像都不约而同地将情感力量作为叙事支点,聚焦个体命运的变化,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有效参与建构主流价值观念。由此,新世纪主流电影在对历史经典事件与人物的叙事中,兼顾着价值观念、历史深度、艺术水准、市场规则、大众伦理及观众心理等多方诉求,努力建构一种多元共生的叙事模式。影像叙事由体现官方意识形态的宏大主旨,逐渐转向重视大众性与商业性,开始逐渐建构以挖掘个体内在精神世界为基点、以彰显核心价值观念为导向,兼顾电影美学理念与市场需求的主流电影形态。

二、主流电影的大众诉求与叙事生态

主流电影的血液中充满了文化担当的基因,以表达本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不断建构国家形象与民族形象为己任,从而增进大众对民族精神的集体认同。“用影像建构的大众对民族、国家历史的集体认同,不仅能够引导大众对中国历史的真实判断,而且能够完成国家对国民心理的现实导向。”①影像叙事本身是话语建构的过程,电影自身文化与工业的双重性质,需要其淡化意识形态而实现其商业化诉求,走更具大众化的电影叙事之路。《生死抉择》在宣扬主旋律的同时,更多凸显了主角作为普通人的心理冲突,给接受者以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同时也获取对社会问题想象性解决的方式,蕴含了价值理性与历史哲思的深度。主流电影必须不断寻求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契合点,从而不断为自己拓宽生存空间。可以说,主流电影是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文化表征,是社会文化生态状况的影像反映,同时又成为推动意识形态再生产的内在动力。电影的商业诉求促使其更加注重经典叙事方法,以戏剧故事的外壳有效地传递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最大限度地刺激和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实现资本的升值。《紧急迫降》以强烈的商业意识传递了同心同德的宏大主题,实现了主流文化模式的自觉阐释,成为主流电影中商业电影主旋律化和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样本,整合了意识形态与文化消费产品的双重载体,实现了严肃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双重定位。主流电影需要寻找国家话语与大众审美需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结合点,通过对影像叙事逻辑的优化,最终形成电影商业性与主流意识形态、艺术性等多元调和的话语形态。《十月围城》其实是对民众革命的想象式书写,只有建立在对主流价值背景中人性剖析的基础上,才能与大众文化产生联系,从而在宏观政治与微观视角中不断建构出可以认同的国家形象。新世纪主流电影需要承担抚慰大众精神的功能,因此,要让电影在国家形象建构上更接近于普通大众的现实经验与真实记忆,并使其在电影格局中占据主要地位。

在多元价值范畴下,主流电影作为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既需要满足大众的文化诉求,也需要自觉承担社会核心价值的传播,探索主流意识形态、民间基本伦理观念和文化市场经济等多重区域的契合点,从而实现艺术性与商业性、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立场的良性互动。电影其实也是复杂社会存在的文化显现,不仅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构模式的呈现,也是社会、民众文化心理的反映。《集结号》以当代社会转型中个体身份与社会身份的问题切入,探索出公共文化空间中主流文化与商业娱乐相互融合的路径,为世俗社会铺陈了正向的文化质地并注入了人文精神。这种以自我生命体验话语传递主流意识实现文化诉求的模式,成为主流电影发展的典型模式。

主流电影需要兼容叙事文本和社会历史文本,让文化教化、个体审美、资本诉求等权力关系,都通过影像叙事逻辑得到最大化,并在电影文本中保持博弈与平衡。《唐山大地震》是对“打造主流电影的政治类型”的大胆探索,将民众的集体经验和灾难记忆放置在家庭伦理情感背景下处理,以实现对生命个体内在环境的观照与关怀,展示中国人传统的深层文化心理。以往宏大的、史诗般的大角度、全方位的影像叙事,被对生命意义或灵魂的追问所取代,而选择了“用小视角承担大格局,用心灵史化解灾难史,用生生不息的日常生活来聚焦核心价值”②。个体的苦难记忆往往可以表达出一种集体的苦难历史,主流电影要弥补精神价值表达的欠缺,建立有效实现国家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的叙事语法,从历史和民族的宏大叙事表达个体的思考,将国家的历史变迁与命运转折转化为个人的生命体验与觉醒,将个体的情感体验与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行缝合,完成政治话语的影像隐喻表达。《一九四二》就是以庶民生命的视角描摹了新的民族心灵史,打破了过往的历史叙事与文化记忆,为历史灾害进行了原型化的描摹。在这部实现多维度呈现的史诗般的作品中,民族精神历程作为表达的重点,是建立在将个别知识话语整合到庞大叙事之中,不断形成思辨性整体而实现的。主流电影的叙事生态,往往以伦理化叙事、平民化视角、国族主义、类型化等叙事策略作为缝合机制,而影像叙事在这里更多传递的是对于历史透视和认知的仪式感,是一个民族自我精神成长与成熟的表征,更是面对历史时的自信与自强。由此,寻找可以满足大多数观众审美需求的公共叙事,是电影实现市场化效应的关键,要善于将历史的、道德的、伦理的故事,放置于电影文化工业、社会历史与表述话语的功能之中,寻找能够完成建构民众集体记忆并打造公共空间的影像叙事策略。

三、主流电影的艺术审美与叙事经验

电影作为一种工业产品,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社会文化生产过程中,体现社会的资本构成及生产方式。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市场诉求、电影美学艺术之间的嫁接与结盟,正是政治、资本、审美三者之间博弈的结果与表征。政治对艺术的控制,资本对艺术的收编,政治与资本之间的合谋,艺术在政治与资本中的挣扎,伴随着电影工业运作模式的成熟与完备,这些纷繁复杂的关系之间会更加趋于合理化、系统化、内质化与常态化。“美学不再作为某些对象的特定属性,而是作为与自由个体的感性和理性相适应的生存形式和态势。”③电影的文化功能日益得到重视与强化,以传递主流意识形态为目的的文化生产兼顾大众文化市场的效益,重新获得文化领导权。主流电影迫切需要形成艺术与市场双赢格局中的叙事经验,这也加速了由政治性叙事向商业性叙事、审美化叙事经验的探索。英雄主义可以说是亘古不变的被歌颂主题,在谍战题材的主流电影中,英雄主义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风声》成功地完成了文本的价值移植与市场化运作,成为商业电影概念下对谍战电影通俗美学叙事的有益尝试。它对于英雄话语的实践与审美方向的转变,也带动了大众文化消费心理的转变。不仅如此,《风声》还融合了主流片与商业片之间的内在分裂,建构了一种既能展现国共暗战,又避免正面展示两者之间冲突的叙事类型,满足了接受者的历史与审美想象。如何使主流电影中的谍战片在保证商业化、类型化、审美化叙事模式的同时,打造更具市民精神和通俗化叙事特征的美学范式,在既定套路化的叙事类型中不断创新,是电影发展格局中值得思考的重要命题。《听风者》将意识形态的诉求建立在类型叙事结构中,巧妙地以市场逻辑解构电影的审美情趣,以去政治化的叙事策略,将商业电影的特质与民族化特征进行完美结合,以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冲击、感召观众的心灵,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价值信仰话语体系。谍战电影的创作倾向与视角逐渐成为当代主流电影文本构建的模式与生产动力,改变了过去以特定历史事件及人物为对象的叙事样本,针对电影的情节、行为、镜像与人物的信念、性格、爱好等细节领域进行虚构与想象,在回避主流意识形态口号化的前提下,实现观众艺术审美与市场效益的诉求。

同时,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其叙事内容、形态、方式、结构、风格等需要与特定社会文化语境相契合,需要与体现审美话语主体与世界双向互动的变化相契合,需要与接受者所需的意义生成和价值实现相结合。消费主义的泛滥和工具理性的膨胀,使得传统以启蒙和传播人道主义精神为使命的电影艺术生产发生变化。同时,中产阶级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实践者,对社会主流价值与现存秩序有着认同感,不可避免地成为文化消费的引领者,其通过影像符号构造的审美想象自然影响到电影文本形态及美学流变,以及价值伦理、政治话语、历史意义等,成为当下主流电影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观众审美心理的电影叙事,往往具有将社会历史与大众审美的娱乐性融合在一起的潜力,从而在引领社会审美走向的游移中,不断寻找官方与民间、艺术与商业互相调和的出路。《触不可及》淡化了矛盾冲突,将重点放在女性视角的新型叙事中,完全消解了人物身上的政治意义和身份符号,更大限度地展示叙事的张力。影片将宏大的政治叙事转化为对人性建构及伦理呼唤的探索中,兼顾精神维度与文化维度,借鉴了商业电影的运营经验,以感动人心的力量昭示了现实主义精神的永恒生命力。谍战题材的主流电影往往建构出一个完整的想象性封闭空间,人物命运与历史发展的逻辑在这个虚构的空间中,借助多义的隐喻形成国家与民族形象的寓言,这种方式既和空间性影像修辞有关,也受制于现实与文化语境提供的主体可能性。生活语境的细化往往可以将政治形态注入民众的生活形态,从而逐渐削弱意识形态凸显下容易导致的抵触情绪。《秋喜》塑造了一位具有缺点的潜伏者,人物的政治意义与身份符号被影像叙事进行了模糊化处理,更大限度地展示出叙事语境的象征性建构。同时,该片由于叙事景观的过多展示导致了喧宾夺主,冲淡了叙事结构与人物塑造,从中也暴露了主流电影叙事经验的不足,体现了因对国家-天下共同体及大国建构价值的匮乏而产生的明显焦虑。这也是长期将文化形态的主流电影当作文化武器的后果,较多注重工具理性而忽视了价值理性,导致电影文本创造活力严重不足。主流电影将意识形态逐渐去政治化,电影叙事的深层结构更多体现在影像的叙事经验上,这也是以社会主流文化为取向、以电影的叙事形态为核心的文化接受心理层面的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到,主流电影所处的基本文化语境,是一种传统、现代与后现代文化相互博弈的纠缠状态。

四、主流电影的国际视野与叙事认同

如何发挥电影意识形态、传播媒介、艺术样式、文化产业等多重身份特质,通过本土文化资源建构多元的话语交流空间,实现其文化传承与文化资本价值最大化,成为全球化语境下主流电影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电影叙事需要在满足民族意识与世俗化生活的同时,兼顾向外展示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及现实生活变化的情趣,需要建构全球化语境下的自主话语空间与艺术视野,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国与世界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电影叙事是对秩序的一种认知与价值构建,影像的力量往往来源于话语的建构,主流电影叙事作为当代民众的生存体验与历史想象,需要建立在虚构性乌托邦的基础之上,以民族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强化话语的生动性与感染力,寻找民族性与全球流的可能性。《紫日》是以电影形态诉诸民间话语形态进行的历史叙事,将国家、民族意识内化为民族文化记忆,显示出参与民族文化传统构建的姿态。全球化背景下影像叙事话语主体的定位,以及由民族意识与民族信仰凝聚而形成的观照,在与异质文化的对话中进行着重新阐释,从个体精神成长史的角度促成了民族文化认同中的价值生成。全球化时代电影的叙事话语文本为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观念的书写,提供了特殊的叙事视角与想象方式,并成为建构集体记忆与营造文化认同的语义环境,有利于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发挥影像话语的流动性、生成性与对话性。主流电影叙事需要借助文化想象进行更具人文精神的自我叙述,需要在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性传统资源的基础上,有效描述变化中的秩序并构建共同体认同,在多元共生的全球记忆框架中提供一种自我形象的全球化想象空间。

主流电影自身所具备的主体意识与其所承载的思想主体,某种程度上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与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影像叙事主体的思想力让实现民族历史文化与心理的结构观照成为可能。电影叙事话语中由本土转换到模糊场域的超地理处理,使电影的想象空间在多地域展开,进而为获得本土文化的认可,包括重构宏大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成为可能。电影需要超越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二元对立模式,寻找全球本土化或本土全球化的叙事策略,在坚守民族价值立场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同世界各民族的交流与对话。《冲出亚马逊》改变了以往“被看”身份中西方强势文化心理的意义符码,融入并拓展了民族或隐或显的人文性格与审美视域,这无疑是主流电影从现代化想象向全球化想象转变的成长轨迹,是多重语境和多方力量中民族文化表达权与话语权的体现。

中国作为世界上新崛起的大国,具有为全球提供自我形象与自我叙述的责任,需要提供大国崛起过程中的建构性力量。主流电影要将全球消费者作为对象,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影叙事文本,创造更加多元与包容的文化空间,为建构文化认同和想象秩序提供有力支撑。《拉贝日记》《金陵十三钗》等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叙事中均涉及跨国经验,虽然对有关历史形态的叙述具有虚构性,但也对实现影像本土叙事进行了积极探索。《拉贝日记》融入了国际化特征的叙事策略与文化态度,将民族记忆与所谓国际人道主义进行整合,主流电影的叙事姿态或许比较容易引起西方主流社会的同情与接受。但值得警惕的是,虽然可以将文化价值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隐含在国际化影像话语之中,但这种叙事态度非常容易导致影像失去本身独立的叙事品格。因为作为文化产业内容的电影,其文化资本同样遵循资本运行的逻辑规律。《金陵十三钗》尝试在一个宏大的本土历史故事中,以强烈的主体意识融入“全球的杂合性”等因子,以民众集体记忆为视角描绘大背景、大事件等图景,以期形成某种语境的交互。在文化全球化交流过程中,主流电影更加需要将叙事立场建立在东方式的价值体系之上,发挥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性,并积极参与全球性资源分配与生产体系建构中,以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姿态,改变已有文化空间意识并淡化意识形态冲突。价值立场和话语体系的不同,导致了影像所传递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相左,主流电影作为现代化过程中的象征叙事,需要更加关注具有全球性特征的共同体验与价值理念,创造凸显本土化与民族性的“语义环境”,积极探索并逐渐确认自身的发展模式。

五、主流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

电影是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念输出的重要媒介,也是国家形象建构与传播的重要载体。主流电影需要体现特定的民族意识与发展意识,更加善于将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等宏大命题进行整合,以民众普遍认同的影像叙事话语进行呈现。贾磊磊提出:“我们应当建构一种以经典电影的叙事模式为原型、以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旨、以兼容主义的电影美学理念为取向的中国主流电影,使中国传统的主旋律电影走向商业化的制片体制,同时使中国的商业电影体现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精神。我们主流的商业电影现在存在着一种颠覆梦幻的叙事模式,形成了一种与经典的叙事成规相对峙的恶无恶报、善无善报的叙事逻辑,这种价值取向不仅在心理上粉碎了观众对于电影抱有的梦幻想象,而且也在精神上摇撼了观众对于社会公正与历史正义的集体认同。”④主流电影是建构民族集体记忆的结构性力量,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担负着特殊的文化职能,需要个体从虚幻的影像叙事情节中,借助情感记忆接受并建立起相应的文化逻辑,进而逐渐建构起整体性与抽象性并存的国家形象。

首先,实现影像话语中宏大命题与多元叙事主题的缝合。主流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共文化空间,虽然在建构与传播社会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往往由于过分强调主流话语体系而导致叙事的单一化与程序化。《集结号》的成功之处,在于其一改过于直白的宏大叙事模式,采用淡化意识形态的多元叙事主题视角,将英雄形象进行平民化处理,凸显了不俗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社会转型时期,影像叙事话语需要在去政治化的基础上,与民众社会生活形态与个体生命体验进行一定缝合,在寻找更多不同叙事主题中,体现厚重的人文关怀。电影的叙事话语要将对信仰与生命本源等形而上终极命题的追问,与多元的社会文化语境进行文本移植并相互介入,与普通民众的精神世界和生命经验建立联系,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空间意识的话语实践,也更加迫切需要在主流价值等宏大叙事与故事情节设置、视听画面产生的情感力量等诸多因素之间,寻找合适的叙事支点。

其次,实现影像话语中价值主旨与建构国家形象的融合。社会转型是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变的动态过程,民众价值观念的调整成为中国现代转型的时代语境,影像话语在倡导自身价值主旨的话语场中,需要呈现民族视域下的庶民伦理价值,从而完成民众形象与国家形象的自塑与他塑。《十月围城》对英雄群体进行的是日常化书写,带有浓重的民间世俗文化的烙印,以普通人之间的友谊、血缘亲情与伦理道德彰显中国人的民族大义与革命气节,从而较好地塑造与传递了国家形象。主流电影要避免简单的道德说教,将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心理、精神生态与价值构建等问题放置于影像话语框架之下,以调动观众的情感体验,使其接受隐含在电影情节中的文化逻辑,完成人类共有的美好理想、价值准则与生命情感等恒定性的文化价值认同,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构国家形象。主流电影塑造国家形象,既是电影话语的内部对话,也是一种重要的文艺实践。

再次,实现影像话语中故事资源与多维诉求的整合。主流电影需要摆脱意识形态色彩痕迹明显的表述,需要借助好的故事有效传播主流价值观,在民族化和平民化的向度上,实现国家话语、资本市场、大众趣味、影像逻辑等多维诉求。《一九四二》讲述了一段逐渐被遗忘的社会记忆中的故事,以影像独有的视听语言为历史灾难进行了较为原型化的描述,影像话语以节制的情感传达了命运的悲怆及庶民的挣扎与不屈,在促使民众对历史集体记忆认同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也完成了对社会转型时期民众心理的引导。主流电影需要选取能够将个体命运与历史格局相整合的故事资源,表现民族自我精神的成熟,要不断探索与大众文化、文化市场相契合的电影生产模式,避免主流话语强势介入,以生动的故事打造符合主流价值取向,并不断融合商业电影技巧的电影形态,从而不断构建与完善民众需要的文化生活。

最后,实现影像话语中集体记忆与个体经验的结合。电影话语以其强烈的叙事话语功能,重构着民族的集体记忆,全程参与着民族对自我与他者的艰难认知。某种程度而言,民族的集体记忆是被影像话语建构出来的,主流电影叙事话语中的文化景观表征与传播了国家形象,对民族意识的想象成为民族主体进行文化建构的过程,需要精神生产者对民众的个体经验与主流话语进行提炼。《唐山大地震》以“个体化”的苦难记忆唤醒了民众的集体记忆,将主流价值观与普通个体的生活经验进行较好结合,着力表现了人物的情感与命运,实现了以唤醒内心对主流审美意识召唤的定位。主流电影需要将民族的集体记忆进行辨析,将普通个体的经历放置在历史空间中,并使其作为历史事件的真正在场者,以主体最真实的经验与情感促使观众深入思考,在影像的光影与话语中实现对于当下社会性的建构,从而以富有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引导民众在意识层面不断寻找生命的力量感、尊严感与神圣感。

注释

①④贾磊磊:《重构中国主流电影的经典模式和价值体系》,《当代电影》2008年第1期。

电商物流发展史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甘肃彩陶包装设计

随着互联网的日趋普及和网络消费的不断增长,电子商务在与传统商业模式抗衡和竞争过程中的优势日益凸显。电子商务将现代人的消费引领到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电商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往更加丰富多彩。电子商务是21世纪最为炙手可热的商务应用平台,它的出现、发展和壮大为现代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革命性的改变,也势必会给传统产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为市场的繁荣带来转型发展的创新机遇和新的上升空间。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甘肃彩陶产业的电子商务趋势也势在必行。

彩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先民高超的造物技术和生活智慧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在远古时期,生产力较为落后的社会条件下,彩陶的出现无疑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古代华夏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情趣和美学基础。

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灿烂而悠久的彩陶文化。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马家窑、大汶口等文化中,均发现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其中又以甘肃彩陶最具代表性。甘肃是中国彩陶起源最早、发展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地区,素有“彩陶之乡”的美誉。距今7800年前的天水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址发掘出的彩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属于仰韶文化的大地湾文化。原始陶器是使用粘土作原料,用盘筑捏制或用手直接捏制或用轮制而成陶坯,然后用火烧成的器皿。彩陶则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以天然矿物原料进行彩绘,然后入窑烧制而成,其色彩呈现出赭红、黑、白等颜色。

甘肃彩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就其发展脉络和风格类型大致历经了初始期的大地湾文化,繁荣期的仰韶文化,鼎盛期的马家窑文化以及衰落期的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等。以绚丽多彩的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彩陶文化,将甘肃的历史推向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高度,造就了彩陶艺术的巅峰。甘肃彩陶器型种类繁多,图案简练质朴,表现手法多样,纹饰更是丰富多样,形成了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彩绘技法除了大量使用黑、红二色相间以外,还出现了在红色的宽带纹上施以黑色的窄带纹,使装饰效果更加趋于多变。

目前,甘肃省内生产制作传统彩陶的企业数量较多,区域较为集中,生产规模较为可观。产品主要以当地销售和外地游客购买为主,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部分企业开始尝试转型电商平台。但是,一些客观因素成为影响和制约彩陶产业与电商有效对接的瓶颈,其中包装设计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现有的彩陶包装普遍存在着设计简陋,安全系数不高,制作粗糙,缺少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等弊端,无法适应和满足现代电商的物流需求和运输特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彩陶包装设计的材质有待提升。因为彩陶制作原料的特殊性,制成的器物硬度较低,受到碰撞和冲击容易导致产品破碎,尤其是大件彩陶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商品自身的材质特性,尽量选择一些耐冲击的材质,如塑料泡沫、真空充气袋,瓦楞纸等较为结实牢固的材料,最大程度地提升彩陶的安全系数。

其次,彩陶的包装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电商物流中转环节和长途运输的特点,在包装之外还应用木架加固,真正做到内外包装安全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外包装的保护作用。包装的形制要适合彩陶所特有的造型特点,包装结构力求安全稳固,使其受力均匀,合理的结构框架能够有效降低物流过程中的运输风险。

电商物流发展史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确认会计计量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关键的商业运营模式,会计学作为社会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受其影响,并在各个方面发生着改变,而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也深受其迅猛发展以及气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特点的影响。

1电子商务对会计确认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会计确认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信息产品的确认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买到传统经济下的产品和信息产品。信息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投入高额的研发费用或生产设备,因而造成了高固定成本,而复制信息产品则只需要投入很少的人力物力。而信息产品的定价依赖于顾客价值,而不是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传统的成本加成法将失效,人们对同一信息产品的评价差别程度可能很大,因此信息产品常用的定价方法是差别定价策略。与传统的实物产品不同,信息产品是无形的,其存储介质为计算机、磁盘等,无需仓库等有形的空间存储。由于信息产品可以按照市场需要而随时复制,因此传统的存货数量的概念己不适用。

信息产品符合资产的定义,应属于企业资产的范畴。但问题是信息产品应归属于哪类资产。传统会计下的产品一般是指具有实物形态的,根据加工程度可分为产成品、半产品等,而信息产品则不具有实物产品的特征,它的加工过程是虚拟化的,一旦研发成功,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耗用极少的资源大量复制,自然也就不分半产品、产成品等。但要把信息产品划为无形资产也是不妥的。无形资产持有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销售,企业通过持有无形资产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带来间接利益,而不是通过直接销售获得经济利益。信息产品恰恰相反,虽然它也不具有实物形态,但企业持有信息资产的目的就是在于销售,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

1.2信息成本的确认

对于企业而言,信息与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其他资源一样,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且由信息直接或间接带给企业经济利益流入将越来越多,甚至超过物质资产所带来的利益流入。但占有和处理信息并不是无偿的,它同样需要企业为此付出代价,因此对于信息成本的确认成为必要。而对于企业占有信息所花费的成本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直接由外部购入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另一方面是企业利用自己的信息系统从市场上收集和加工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应单独设立“信息资产”科目对其进行反映。由于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在原有经济业务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型业务,比如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在线采购和销售商品、在线支付或收取款项等。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成本、电子商务收入的确认面临一些难题。“信息资产”科目外,还应设置“信息资产摊销”、“信息成本——信息搜索成本”、“信息成本——信息处理成本”以及“信息费用”等科目。

2电子商务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使用者对于财务信息的要求更加复杂,在传统单一的计量模式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的情况下,应采用多种计量模式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目前采用五种计量模式,分别是: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清偿)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贴现值)。

历史成本是指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可以使各期会计信息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也避免了会计人员主观判断、估计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是五种计量属性中可靠性最强的一个,但历史成本却是五种计量属性中相关性最差的一个,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财务报告往往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

现行成本是指在本期取得相同或类似的资产时将支出的购买价格。当资产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或技术进步以及生产成本变动时,资产的现行成本将与历史成本相脱离。电子商务的发展则更加速了这种脱离的速度。由于现行成本的多数资料均可在网上公布的市场价格获得,或通过信息中介所提供的商品价格信息库获得,因此解决了传统会计对于现行成本的获得不可靠的顾虑。对于非销售性资产或库存时间较长的流动资产应采取这一计量属性。

现行市价又称脱手价值(exitvalue),指正常清算条件下的销售各项资产时可望获得的现金数额或其他等值。现行市价与企业的一些决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用资产是否继续持有;是否出售:企业是否继续经营。由于它反映了现时出售和持有使用的比较,从而可以为评估管理当局的经管责任提供更好的依据。但现行市价是基于清算基础的,违背了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在清算基础上得到的收益与企业实际经营成果的相关性较差。

可实现(清偿)净值又称为预期脱手价值(expectedexitvalue),可实现净值是指资产在正常业务进程中可望变换为非贴现的现金数额或其他等值(应扣除直接费用):它要计量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但均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可实现净值和现行市价的共同点是,都反映资产的变现价值,不同点在于现行市价属是基于当期的脱手价值,而可实现净值属性属于预期的未来销售或其他未来事项。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指资产在正常业务进程中可望变换成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或贴现值减去为实现这一流入所需的现金流出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相关的是公允价值,所谓公允价值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在自愿双方之间,在现行交易中,不是强迫或清算销售所达成的购买、销售或结算的金额。

由此可见,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有时为提供更加详尽的信息,也可对同一项目采用多种计量属性。

参考文献

[1]姚秀琪.电子商务发展对传统会计的冲击[j].集团经济研究,2005,(9):147-148.

[2]于红海.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1):126-127.

[3]刘曼路,凌春华.电子商务中的财务与会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9).

[4]黄敏学.电子商务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35-39.

电商物流发展史篇5

制作大型、严肃、端庄的纪录片已经成为一些有抱负的当代电视人的艺术追求。近年来,我们看到了《江南》《晋商》《徽州》《圆明园》《大国崛起》《中国记忆》《故宫》等一批优秀的纪录片,包括刚刚制作完成的《闽商》,在纪实性的基础上具有颇高的审美性和艺术性,不论是解说词还是画面感又或者是电脑特技运用,都给观众以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心灵震憾力,这些特别的影像书写成为我们探索和认识中华文明的新途径。《闽商》等创作实践说明,电视也是可以作为记忆而存在的,不仅是记忆的载体,而是记忆本身。

五集历史文献片《闽商》是对闽商文化具有文献意义的一部作品。主创人员以现代国际眼光重新审视历史,充分吸收全球学术界对以闽商为代表的中国商人对世界物产交流、文明融合上的研究成果,用丰富翔实的史据、实物和文字记录,以及民间传说等支撑起独特的闽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系统地反映了福建商人的奋斗史,实现了对中国商业文化的一种新的历史表达。该片通过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位位闽商形象、一段段闽商故事解读闽商精神,解读中华文明的海洋气质,带领观众了解不同于晋商、徽商、浙商的福建商人和他们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例如,欧洲人的航海在十六世纪后陆续突破大西洋的局限、与亚洲在太平洋上相遇,并由此拉开了人类全球化活动的重要序幕。那时以福建为代表的中国东南沿海海洋族群以区域的文明顺应历史的潮流,开台湾、下南洋、走西洋、去东洋,代表亚洲之中国继续参与世界文化与经济的大循环。同时福建海商持续、大规模的海洋活动造成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迁播,欧洲老殖民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的东印度公司在进入东方之后,遇到的并非当地的原住民,而是讲着“福建话”的中国商人,因此,福建商人、福建话与福建的其它因素一道构成了西方人认识中国的第一扇窗口。那些中国人(福建人)在海外的传奇虽然在中国的汉语典籍中没有记载,却在欧洲人的图书馆、海关资料中得以保留。从这个层面上看,《闽商》是对破除“欧洲文明中心论”,重新审视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巨大贡献的一部有价值的作品。

福建人经商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且是惟一延续至今的商帮,究其原因就在于闽商所代表的中国海洋文明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开拓性。《闽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闽商是中国商人的杰出代表,他们创造并利用“福船”,征服了海洋,开辟新航线,在积累财富的同时建立了世界范围的商业圈;他们闯荡世界,业绩卓著,但从来没有领土诉求,更无文化侵略,是世界和平发展的使者;他们推动物流发展,促进文化交流,致富不忘回报祖国、回报家乡、回馈桑梓,是中国海洋文明的重要践行者。他们创造的闽商精神是中国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天中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本土资源,闽商所具有的海洋文明基因,是中国和平崛起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之一。《闽商》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构思,流畅而生动地诠释了闽商文化、闽文化、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它将历史发现与当代生活相结合,将影像再现与真实记录相结合,将社会表象与生活细节相结合,将主题呈现与现实关照相结合,加上精致的画面、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都使这部纪录片成为近期电视作品中的又一部代表作。

电商物流发展史篇6

除了价格大战之外,电商做物流,物流做电商,开始了跨界比拼。顺丰旗下电商网站上线,京东、凡客的物流配送公司只等一张快递许可证。快递大佬与电商大佬的正面抢夺揭开序幕。

商务部《“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到,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达80%以上;应用电子商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0%。显然,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正在迎来最好的发展契机。

与此同时,虽然电商产业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中,但行业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大整俞期,无论是团购网站、还是B2C、C2C领域,都在经历发展的阵痛与变革的迷茫。

虽然,电商圈正感受着也许是资本推动型电子商务的冬天,但价值推动型电子商务的春天正蠢蠢欲动。商务部:规范政策或加速出台

商务部电商司副司长聂林海6月21日在eCiS2012电子商务产业(上海)峰会上表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一是法律法规方面还不完善,包括统计、监测体系都没有建立,诚信体系也比较脆弱;二是网络零售领域,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泛滥;三是低价竞争、不良竞争非常厉害。“电子商务发展应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核心竞争力最关键的是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而不是靠低价竞争。”

谈到导致低价竞争的原因,聂林海说,我国电子商务首先是C2C平台发展起来的,C2C中很多商品都是价格便宜,假冒仿冒的,造成我们国家电子商务的定位首先价格非常低,“B2C发展起来,如果价格太高就没法立足,所以不得不以低价进入这个市场,但是要健康发展,网络零售一定要通过高端服务,优质的服务和品牌服务,来促进发展,用自己的模式竞争。”第二个原因是,我国的电子商务在城市,地区和企业之间发展非常不平衡,像上海北京这样大中城市,包括大型企业应用都非常广泛,但是一些中小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一些中小企业目前还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在应用方面还很不普遍。

在5月底举行的首届京交会电子商务融资对接闭门会上,聂林海曾表示,电子商务是国务院赋予商务部的重要职责。去年,商务部整合内外贸电子商务工作职能,组建了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成为唯一设立电子商务司的国务院组成部门,目的就是加强电子商务工作。

他说,商务部于去年的《“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做好电子商务发展工作的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这项任务可细化分解为完善电子商务政策支撑体系、建立电子商务法规标准体系、统计监测网络与统计监测体系、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加强电子商务对外交流合作等七项具体任务;二是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这项任务可细化分解为鼓励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鼓励电子商务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支持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三项具体工作;三是深化普及电子商务应用。这项任务又可细化分解为应用电子商务促进商品流通与扩大消费、发挥电子商务优势推动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协调发展、利用电子商务服务“三农”、支持鼓励企业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电子商务应用等四项具体任务。

在6月21日的eCiS2012电子商务产业(上海)峰会上,他透露,年内将出台电子商务认证标准。他表示,虽然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服务模式创新,但还很不完善、服务质量也不高,存在很多问题。如网上购物安全问题,盗买个人信息的事情不断发生,客户的信息对企业来说可以分析客户的需求,客户的心理,可以做到精准的营销,“个人信息在这个领域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源,所以盗买个人信息的事情不断发生,也影响高端客户上网购物。”

又如支付安全问题,钓鱼网站、欺诈行为经常发生。“大家都知道现在网络零售发展非常快,但是主要是80后,90后在推动,作为目前传统的主流消费人群都没有上网,他们担心个人的信息安全问题,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聂林海说。

他认为,政府部门对电子商务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另一手抓电子商务的规范发展。为此,国家正加紧制定政策规则,全力促进产业规范发展。对此,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八个部委开展了创建示范城市的工作。去年11月份,包括上海,北京等22个城市成为第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今年2月份商务部对示范城市今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工,主要从九个方面促进政策落实。

另外,商务部今年的重点工作还包括开展电子发票试点,“京东商城去年买发票花了将近两千万,如果所有的企业都使用电子发票,第一可以为我们的企业节省大量的成本,第二可以节省大量的纸张,第三大家每天收到的手机短信80%都是卖发票的,我们全部使用电子发票,大家肯定减少很多的打扰。”

聂林海还介绍了商务部年内工作内容,包括:“研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便利化措施,提高通关管理和服务水平”,“统计方面上海商委协助建设电子统计平台,年底要建设起来。”

服务业革命时代改变电商

电商物流发展史篇7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结构;物流投资;向西开放;跨境电商;边境旅游

一、“一带一路”概念

“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源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经济区域。对于处于“一带一路”核心地带的新疆,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对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疆经济结构现状

与东部与中部地区相比,新疆在基础设施、物流、电子商务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011年,新疆三大产业比重为17.3:50:42.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发展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比较效益差。面对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一带一路为新疆提供了新出路。

三、新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一)物流投资热点

物流领域,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新疆,抢占先机,已成为业内共识。新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起到桥头堡作用,链接中亚与欧洲一带,需要交通物流等各方面支持。新疆发改委积极落实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各项优惠政策。而事实上,由于自然条件欠佳,新疆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低,物流观念陈旧,其物流业一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部分的物流企业未能实现物流信息化或者信息化水平很低,仅能提供简单的物流送货、仓储保管等基本功能。

广阔的前景、优惠的政策、激进的需求和落后的现状使新疆成为新一轮物流投资热点,安能、华宇、德邦等大型物流平台进驻新疆。据悉,新疆将建成奎屯欧亚国际物流中心、乌鲁木齐(昌吉市)国际物流中心、霍尔果斯(伊宁)现代国际物流中心、温宿(阿克苏)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喀什现代等国际物流中心。届时将全面形成新疆物流全产业链生态圈。

(二)开创“向西开放”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依托地缘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疆这样的内部省份离沿海地带较远,没有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一带一路”以新疆为枢纽,向西链接中亚、中东以及欧洲,促进亚欧大陆内部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这种向西开放的新格局,使新疆从开放的边缘变成开放的前沿地区。

“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为推进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国家在新疆实行海关无纸化通关改革以及海关、检疫部门的关检合作“三个一”等便利通关措施,大大提高了公司通关效率,降低通关费用,加强与中亚等国家的合作,改变了新疆依托东部地区发展的形式,为经济腾飞提供了新动力。

(三)跨境电商的发展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国内与周边国家都是互补性很强的市场,具有开展电子商务的内生动力。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未来跨境电子商务机遇优势明显。

面对中国与中亚地区跨境电商的新机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部门首先加快了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疆将重点扶持5~10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对于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同时争取将乌鲁木其等城市纳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物流方面,以乌鲁木齐陆路港为第四方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建设线上线下多种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线下国际陆路、铁路以及航空配套物流资源,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进驻新疆,为电子商务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拓展电子口岸服务功能,推动跨境物流区、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及跨境电子口岸建设。

(四)边境游的发展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人文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开展边境游和一带一路旅游区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及前景。

一是政策优势。“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构想,为新疆发展提供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开发跨境旅游精品和线路,将新疆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旅游集散中心。二是互联互通优势。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间建成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网、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网络,发展与中亚国家的资金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区位优势。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与8个国家接壤,有5600公里的边境线,拥有17个国家一类陆路开放口岸和2个航空口岸,古丝绸之路的南、北、中三条通道全境通过,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国门和窗口。四是人文优势。新疆作为“一带一路”上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汇点,经过长期的相融共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五是市场潜力优势。古丝绸之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条古旅游之路,在现代旅游意义上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依托独特的旅游优势,新疆目前已经开通了塔城边境游、中哈边境游、巴克图口岸边境游、霍尔果斯口岸边境游等,未来还可与丝绸之路国家合作,合同开发“丝绸之路”旅游带。

四、结语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改革开放赋予新疆的宝贵历史发展机遇,牢牢抓住此次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深化西部大开发,对于新疆、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年11期.

[2]蒋希蘅,程国强.“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建议[J].西部大开发,2014年10期.

[3]刘华芹.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J].国际商务财会,2015年02期.

[4]唐立久.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肖凤英.新疆外贸对新疆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新疆财经,2006年02期.

电商物流发展史篇8

新世纪江苏广电总台的纪录片突破了以往过于执着于历史背景和事件的铺叙,而使人物淹没其间的局限,注重在大的历史范围中挖掘出具有个性的英雄或平民形象,作品的面貌在主旋律大旗的统领下,更加趋于人文化、平民化和社会化。

一、在历史回溯中追求纪录片的文化品位

纪录片不应该只是精英人群、小众群体的事,更应该走向多元化,为更多的观众所喜爱。长期以来,一部纪录片的好坏往往都来自专业人士的喜好,很像文艺电影,缺少政府的关注和观众的评价。近年来,在重大历史纪念活动中,纪录片呈现出回顾历史事件、了解事实真相的魅力,纪录片工作者也逐渐加大了重大历史题材和文献纪录片等主旋律创作的力度。

江苏广电总台近年来的纪录片创作,风格样式上求变,创作上求新,形式上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种类型:

(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突出主旋律

总台制作的《血捍长空》、《1937南京真相》、《永远的青年》、《雨花台》等纪录片真实地诠释了历史真相,其题材都比较厚重,主题比较深刻,用纪实的手法表达大事件、大主题,隐含了主流的意识形态,突出了主旋律的宣传作用。这些纪录片用纪实策略置换了意识形态的符号化、概念化,用具体的影像表达宏大的主题,用人物和故事、大量的采访和实地拍摄,以及一些细节的捕捉,让观众走进历史,显示了纪录片工作者的专业水准和政治智慧。

6集电视文献片《永远的青年》首次在一部作品中真实再现“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革命事迹。6集分别为《寻路》、《播火》、《弄潮》、《冲锋》、《浴血》和《永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展现了三位革命先烈的战斗人生,热情讴歌了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和英勇斗争,生动反映了中国先进青年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该片在内涵上有提炼和拓展,在结构上有创新和突破,在艺术上有特色和激情。

《血捍长空》是200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摄制的一部10集电视纪录片。该片视角独特,史实准确,主题新颖,在表现抗战时期中国空军史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1937南京真相》是江苏广电总台旗下南京电影制片厂2005年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合制作的。全片立足于大量的事实和依据,以客观、独到的视角,全面、深刻地揭露了当年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许多内容是第一次在电视片中披露,如第一次全景展现南京保卫战始末,第一次展示双方军队的作战命令、战斗详报和日军官兵的阵中日记,第一次引证幸存者、见证者以及施暴者的回忆、信件和记录等。在央视四套播出后引起广泛影响。

(二)现实题材展现改革开放的成就

《金陵商海录》、《小平您好》、《小康之路》等,把握时代步伐,记录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体现出纪录片的时代性。

《金陵商海录》一片从商业发展的角度解读南京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意在讲述百姓故事,感受城市变迁,提炼城市精神。全片分为《告别票证》、《个体户来了》、《恋曲1992》、《超市风潮》、《连锁的力量》、《新街口的崛起》6集,记录了数十位生活在这个城市以及与这个城市有关的人,全景式地展现南京商业30年在各类人群中的影响。本片穿插横向对比,同时期国内其他大型城市的商业发展进程,以及美国、日本、欧洲在同一历史时期下的标志性商业事件,更能反映出南京商业发展的步调。全片强烈的对比和冲突,表现出社会的多元化。

《小平您好》这部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特别摄制的电视纪录片,片长90分钟,以邓小平的经历和历史风云为背景,通过细节叙述了伟人的个性风采和情感世界。

《小康之路》以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构想为主线,生动反映了江苏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看到了江苏“三个文明”走在全国前列的经验和启示,给人以信心和鼓舞。一个个历史镜头,一幅幅精彩画面,一段段深情回忆,展现了江苏人民把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成了一幕幕现实的历史轨迹。

《超越梦想(润扬大桥)》历时五年跟踪拍摄,记录了一座大桥的诞生,讲述了一群建桥人的故事,见证了这个伟大事件的进程。全片艺术地将润扬大桥的内涵与外在魅力彰显出来,是一部全方位展示润扬大桥技术、管理、地位、价值的专题片。《苏通大桥》与之类似,在展示中国由桥梁大国迈向桥梁技术强国的同时,也体现了建设者的丰富情感和心路历程。

《共同的见证》一片结合江苏改革开放30年每个阶段具有标志性的故事,以平实的视角,反映江苏作为全国先进发达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所取得的先进成果和经验,阐述江苏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历史贡献和示范作用。该片力求以平实、人文的视角,用客观、冷峻的语言,对发展历程中的人和事进行分析和解读。编导表现的不是一部单纯的“民生史”,而是一部反映江苏三十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生巨变的“正史”,既有中央自上而下的决策背景,也有民众自下而上的改革愿望,由小见大,从具体到全面,使本片既形象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予人思考。

(三)历史人物、人文纪录片采用情景再现和真实纪录相结合手法

在江苏广电总台的纪录片中,还有以历史人物的生命和成长轨迹拉开叙事的作品。如《郑和下西洋》、《盛宣怀》、《徐光启》、《汤若望》、《西楚霸王》等纪录片,在如何解决纪录片中的过去时问题上展开了思考和尝试。

如何用现代的手段去重现历史的真实,用视听语言为历史立传?《郑和下西洋》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在一年半的拍摄时间内,摄制组追随郑和的足迹,遍访国内外专家以及与这一历史事件有关的人士,采用情景再现的手法,表现了郑和七次率船出海下西洋的壮举,试图透过历史的迷雾去探寻真相。

《徐光启》描绘了徐光启进取、卓越的一生,展示了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刚开始交流对话时的生动场景,并通过影像展现了中国在近代化十字路口的选择,给今人以宝贵的借鉴。这是个海峡两岸交流的项目,由总台旗下的江苏众望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台湾光启视听节目服务社联合打造。

《梅兰芳》是2004年为纪念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精心制作的1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本片摄制耗费1年多时间,摄制组走遍大半个中国,采访了100多名相关人士,并专程赴美国、日本、俄罗斯等梅兰芳生前走访过的地方拍摄。该片在结构上一改线性编年史手法,将梅兰芳传奇的一生、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命运、京剧表演艺术的起起落落三条主线相互交织融合,选取梅兰芳一生的重大革新、重大转折、代表剧目为内容,以梅先生的人品和艺品灵魂贯穿全片,反映了梅兰芳在创立梅派艺术,特别是在传承、革新、发展京剧艺术上作出的贡献,着重表现他在世界范围内弘扬、推广民族国粹方面所作的努力,立体地展示了大师“将艺术与生命包融在一起”的传奇人生。

《汤若望》(又名《他与帝国同行》)反映了一位西方人,他的德文名字叫作亚当沙尔,中文名为汤若望。从1618年离开葡萄牙,他就再也没有回过欧洲。汤若望踏上漫漫东游路,与东方展开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文明对话。在他身上,戏剧性地反映了中西文化对话时的碰撞、矛盾以及包容。

(四)科普类题材注重增强趣味性和可视性,讲求画面效果

江苏广电总台在拍科普类题材纪录片方面有着独特的思路和探索。《丝的旅行》记录当今丝文明存在的各种形态,阐述丝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解读它的发展史,人类在一步步发现丝的奥秘的同时,也留下了自身探秘的痕迹。编导把丝作为一种媒介,讲的虽是丝的历史,但在每个单集中贯穿了一个主角人物,把丝绸作为一个引子,让观众去感受丝绸世界中人的魅力,丝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这样的构思把所有的场景都贯穿起来,从6000多年前的中国桑田,到今天巴黎的t型台,从苍茫大漠到烟雨江南,从高耸的皇宫到边陲小镇,从最原始的手工作坊到21世纪的基因研究室,都由一根线索串联成一串珍珠,可视性很强。

二、纪录片发展趋势之探析

江苏台的纪录片见证了中国纪录片的成长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藏北人家》、《龙脊》等人文类纪录片的发展,以及《回家》、《大白鲨》等科普类纪录片的问世,纪录片在总体风格上走向对生命个体的关注,以客观记录为基本手法,从凡人小事的记录中,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这一时期,江苏台主要秉承“在现场”的理念,不干涉拍摄对象、客观性、不介入、记者不出镜,完全原生态的记录。90年代末期,纪录片创作在纪实风格上出现了一些变化,编导在前期把握被摄对象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有提炼地拍摄最能反映主人公性格、命运的生活场景,也尝试多种艺术手法,让纪录片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感染力。”[1]

21世纪以来,世界纪录片的创新思潮兴起,情景再现、真人扮演、数字动画、情景推理、戏剧化处理等表现手法,被纪录片广泛使用。中国纪录片也开始艰难地探寻,试图在创作题材和创作语言上找到突破口。江苏广电总台也在摸索中尝试将理性化和情节化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力图在创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上与国际纪录片的前沿思潮接轨。如五集纪录片《雨花台》,首次通过大量珍贵文献及烈士遗物生动地讲述了牺牲在雨花台的先烈们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故事。照片、丁香树这些小小的物象,承载了后人的追思,开启了一扇扇历史的大门,让观众从自然而流畅的影像资料中,从褪色发黄的历史旧照中,从有些变调的老歌中,从历史亲历者和其后代的讲述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江苏历史文化和革命战争年代的真实与厚重,让观众在情节的铺陈中自然而然地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领悟红色爱情的真谛,真实而厚重,体现了纪录片的魅力。

21世纪的10年来,江苏广电总台不断加大对纪录片的投入,不断创新纪录片创作手法,对于以现实为主的纪录片,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记录当下民情、民意,社会的发展,坚持大众化的高端定位,追求现代纪录片人的“历史理想”;对于历史题材、文献题材的纪录片尝试采用真实再现、戏剧化处理等创作手法,对于科普类题材纪录片采用数字动画、虚拟时空等手法。纪录片人用独特的文化视点、意识形态以及表达方式,把自己对社会的、历史的事件,或者是人物的观察和思考,非常自然地融入到流利的叙事中,纪录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注释:

电商物流发展史篇9

关键词:电力物流物流信息物流配送

赣榆县,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江苏的北大门,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接沂蒙,北通青岛,南襟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有“黄海明珠”、“徐福故里”之美名。是连云港最北面的门户,也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单位,2009年,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和激烈的区域竞争,赣榆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克服金融危机产生的不利影响,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新海石化砺奋进,务实苦干,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GDp182.44亿元,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88亿元,增长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2亿元,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659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1元,分别增长12%和13.9%。财政总收入25.2亿元,增长32.3%;一般预算收入11.7亿元,增长46.1%。供电公司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很好的服务了地方的经济。同时也为地方的经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电力企业倘若重生产轻物流,那么会导致物流成本增大。电力物资供应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及第一、第二利润的逐渐衰竭,将更多地关注物流这一“第三方”利润源泉。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电力物资供应企业要想发挥企业的物流优势,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只有运用先进的物流理念、科学的工具与方法,运作适合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才能挖潜增效,走出困境。

一、物流与物流管理概述

1、物流定义

对于物流的定义版本很多,因为我们国家的物流概念起源于日本,而日本的物流定义则来自于美国,物流最初的概念是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美国关于物流的理论著作非常多,而许多企业正是在这些理论著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像我们所熟悉的沃尔玛公司、耐克公司、亚马逊等,这些企业都有着世界上先进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而日本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传入物流概念,虽然日本发展物流业的历史很短,但是日本物流行业发展速度之快、现代化程度之高、企业规模之大是为世界物流界所瞩目的,物流业为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而我们国家的物流定义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赴日考察的中国代表团传入的,我们国家对于物流的定义有专门的国家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定义:物流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2、物流管理概述

人们常说一个国家的物流水平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美国著名销售学家帕尔提出“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著名经济学家杜拉卜指出物流“是经济的黑色大陆”。各种各样的物流利润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从而把物流管理推到战略高度。通俗点说物流管理就是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手段把合适的产品用合适的数量、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从而达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二、业务流程

随着电力多种经营企业逐步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其业务不断细化,分工日益明确。以往那种“重商流,轻物流”的分散管理方法,以及用笔记录,用纸交接物流单据和进出库单据的传统办公模式,因其容易遗漏、丢失、不容易掌控采购、物流的全过程等缺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和全过程的管理要求。为了实现管理集约化、各部门高效运转、员工高效工作,公司研发实施了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了整个公司物资业务的集中管理和资源调配。

图一系统组成

公司业务由业务部、服务部、中心库、物流部和信息中心协同完成。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业务部:根据用户需求及库存情况,确定所需电气设备类型,商定合同。与招标中心合作,确定电气设备供应商并订货。服务部:根据合同,对电气厂家生产的电气设备进行验收。在验收合格、设备款付清的情况下,督促电气设备供应商发货到仓库。中心库:根据合同,对电气设备供应商所送的设备进行清点,在核对无误的情况下,贴上唯一条形码标识,办理入库手续,等待业务部的发货通知物流部:根据合同的发货时间和业务部门的通知,到中心库办理出库和装货手续,安全将设备送到指定地点,确定无误后交货,并将信息反馈至各部门和中心数据库。信息中心:提供网络服务,存储和处理整个系统的数据。提供各部门人员的操作界面,将新产生的数据存入数据库,并提供各业务流程所需的数据和报表。

三、信息化工程的流程分析

1、it规划VS信息系统规划

2、战略信息系统规划的框架

BSpiSSpitSp的关系(来源:amt―企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四、系统网络

整个物流信息系统基于公司内部局域网络。由提供web服务和数据库服务的服务器、分布在各个部门的操作终端,以及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仪等组成。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五、实施方案

1、移动办公信息化解决方案

业务特点:随时随地上网,物流使用移动网上联络。

2、物流定位设备安排导航装置

在各物流中心实行导航装置的安装,方便各物流点的分派和联系。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六、系统软件

1系统架构

本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系统软件采用三层架构,分为表示层、商业规则层、数据层。所有用户通过浏览器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查询工作状态、生成工作报表。

2功能模块

本系统由用户管理、仓库管理、运送管理、查询统计、报表、业务办理6大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有各自的功能模块,配合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系统组成如图3所示。

七、结语

多种经营信息系统上线后,取得的显著改进效果。新旧模式运行效果比如表1所示。赣榆县电力公司多种经营的物流管理从集中管理到分散经营,再到大集中的管理模式,见证了整个电力体制的变更。信息系统的支撑,是规范电力物资招标、采购、仓储、配送等方面管理有效手段和方向。

电商物流发展史篇10

在接下来的120分钟里,政府于1946年6月还都南京,单方撕毁重庆谈判决议,召开一党国大,当选“中华民国”总统,开始实行独裁统治,对革命根据地发起猛烈进攻,派特务大肆迫害民主爱国人士。迫使元老李济深、爱国将领冯玉祥、蔡廷锴等人揭竿起义,建立反蒋联盟。面对的大举进攻,中共中央实行战略转移政策,撤离延安,在东北革命根据地实行政策,顺应民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由于的一意孤行和内部落后政治纲领所导致的党内腐败和党派纷争问题日益严重,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人心散漫。中国人民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战争从解放区进入到统治区,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短短的4个月内,中国人民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主要军事力量,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1949年3月,中央政府迁往北平,9月召开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0月1日下午3点,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影片定格结束。

作为一部向祖国60华诞献礼的主旋律题材影片,《建国大业》所反映的从1945年到1949年这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转折阶段。在这4年中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也为中国历史的伟大进程写下了崭新的一页。在这样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中,涌现出了很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因此在影片132分钟的时间里,先后有170多位中国电影界知名的演员、导演登场,主旋律题材影片使用全明星阵容的做法,为该片获得了广泛的票房号召力。影片获得的4亿多票房,创下了国产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再加上该片将商业片的创作手法与主旋律题材相融合,突破了以往同类影片创作的固有模式,使该片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将留下特殊的地位。

“主旋律电影是我国社会主义电影中所倡导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电影作品的一种形象化的说法。”①这一类题材是中国电影中所独有的题材。1987年3月,在国务院电影局召开的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被认为是“主旋律”电影口号的首次提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以及‘主旋律’电影自身艺术形式的僵化,‘主旋律’电影基本未能进入主流电影消费市场”②,面对现代商业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主旋律”题材的影片大多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商业怪圈。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状态,“主旋律”题材电影进入了转型阶段,“在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叙事编码时,开始转变叙事模式,进行内容的重组和形式的重建,寻求一条与主流政治合拍、与大众文化合流、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新的创作道路。”③《建国大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是“主旋律”题材影片“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向商业化叙事推进”④的集大成制作。

一、商业化的现代叙事手法

作为一部主题宏大、素材丰富、角色众多、关系复杂的主旋律电影,《建国大业》采用了两条线索平行叙述的方式来交代复杂的情节内容。平行叙述是指“电影剧作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或事件的平列表现。”⑤在这种叙事方式中,表现的往往是“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动作,”⑥这些动作“按照各自的逻辑平行发展,但同时又彼此紧密联系,互为补充,互为衬托,使剧情更为紧凑,冲突更为尖锐。”⑦这种围绕着一个共同目标(取得政权),两股势力(中国共产党和)较量冲突的结构是商业电影中常用的叙事结构,也被形象地称为“双雄斗结构。”⑧影片对和共产党两条叙事线索中各自发生的不同事件进行全景式的展示,加上中间第三势力派的活动进行联合,构筑了一个众多历史人物尽情展示才华的舞台,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画面。例如,当以为首的政府单方撕毁重庆谈判协议,召开一党国大,迫害民主爱国人士,并阻挠民主人士北上参加政协会议时,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政府发表“五一劳动节口号”,表明愿意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共建建国大业的政治立场,诚邀各派人士参与新政协;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工作者竭尽全力保护民主人士,帮助他们北上参加新政协。国共两股势力的较量与冲突日益尖锐,争取政权的最后决战迫在眉睫。就是这样,凭借电影蒙太奇的手段,不同时空下,中国共产党和的不同境遇和行动有序排列在电影时空中,对比了两个党派政治立场和行事作风上的巨大差异,使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产生了对进步和落后两种力量冲突带来的不同情绪。观众被影片剧情的发展吸引的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为民主建国大业做出的不懈努力产生认同,对专制和党内的落后腐败有了生动体认。

二、人性化、平民化的人物形象塑造

无论是革命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的“主旋律”电影中,主人公或者是领袖人物(《开国大典》《我的1919》《的故事》等),或者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又或者是优秀共产党员和模范人物(《任长霞》《焦裕禄》《孔繁森》等),影片中过于重视赞扬这些人物形象本身所具备的崇高精神品德,忽略遵循银幕创作规律,塑造的角色高高在上,与观众产生疏离。

作为一部宏大的再现历史的史诗巨作,《建国大业》形象地塑造了、、、李宗仁、冯玉祥、蒋经国、宋美龄、宋庆龄、张澜、李济深、傅作义等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形象。在主要角色塑造上,影片采用了一种“民间化”的叙事方式,用平民化的视角去表现领袖人物,着重从细节入手,在叙事中生动刻画人物形象。比如,塑造形象时,借助于亲手为派人士端来花生、多次亲笔写信恳请他们参加新政协、新政协召开时亲自在中南海门口迎接等几个小片段,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各派的尊敬与团结,塑造了一个对人尊重又被人尊重的领袖形象。面对的疯狂袭击时,他临危不惧;战争中,为节省物资,书记会上他吹灭蜡烛;亲切接见老乡并送上自己喜爱的香烟;淮海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时,他如释重负,在欢天喜地中面带微笑沉沉睡去,一个乐观向上、正直亲切、忠厚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与形象相对的是构成冲突的作为另一方势力的政府的领袖的角色塑造,表面上他邀请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一句“想打的时候打,想和的时候和”揭穿了他“假和平、真内战”想要进行独裁统治,取得中国政权的野心。在一党召开的国民大会上,他劝阻李宗仁退出竞选,李宗仁当选副总统挑战他的权力,他愤然离席,表现出面对党内纷争他力图控制一切,实行独裁统治的企图。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向美国寻求经济援助被拒绝,他大势已去,与蒋经国颓然坐在台阶上,一股苍凉悲戚之感油然而生。

三、满足观众心理需求,将主流意识形态隐藏在叙事中

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的影片,采用客观的视角再现那段历史,不做主观评价,通过叙事塑造人物,在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的对比中传达主题,符合了现代观众的观影习惯,满足了其观影需要。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明显的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痕迹,但是通过两条平行叙事线索的对照与比较,使观众通过联想自觉领略到深层次的内容,引导人们对于那段历史岁月和现今生活进行深思。比起同类题材影片强行说教,过度拔高人物形象,空洞宣扬爱国情怀,《建国大业》更受到现代年轻观众的喜爱。

作为主要人物角色,和只有在重庆谈判的历史时刻短暂交锋,在接下来120多分钟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处于不同的两个时空中。在影片结构上,贯穿全片的是两个党派所代表的两条线索的平行叙事,推动故事发展的是两股力量的较量,而这种较量的表现形式,就是围绕在两个主要角色身边发生的事情,一边是想要玩弄派于股掌之间,却玩火自焚,丧失民心;另一边是亲自捧上花生,悉心聆听民主人士的建议;一边是内,和李宗仁等高官互相争夺权力,另一边是、刘少奇、等中共领导肝胆相照,为建国大业舍生取义;一边是密令保密局迫害民主人士,另一边是亲笔写信恳请各派北上参加政治会议;一边是和蒋经国虎父犬子面对大势已去的悲戚苍凉,另一边是弯腰背起李纳,背负起中国未来的希望。整部影片就在这些对照中,传达出以为首的“失道寡助”必将面临灭亡,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得道多助”,必将取得革命胜利的内涵。

归根结底,影片《建国大业》所取得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不是一次偶然现象,而是主旋律题材影片在市场竞争压力下突破自身局限,寻求改革创新,向商业化积极靠拢的结果。它遵循市场竞争规律,采用商业化叙事手段,在保证影片艺术质量和娱乐价值的基础上,将现代社会崇尚的价值观念注入角色,满足大众观影需要的同时,用主流意识形态规范民间思想和大众情感。这部电影开创了中国主旋律题材电影创作的新局面,为同类题材影片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注释:

①⑤⑥⑦《电影艺术词典》,“主旋律电影”第16页,“平行叙述”第125页,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②③④艾青:《论“主旋律电影叙事模式转型”》,《兰州学刊》,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