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3:13

水产养殖的市场分析篇1

一是具有比较性。这是“洼地效应”的核心特征,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更是抓好产业布局的关键,决策群体可以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区位、交通、资源、人才、技术、政策等因素的比较,根据需要做出适合产业发展的最佳组合。二是具有趋向性。趋向性即是一种形象性的概括,也是遵循市场规律的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供需、成本、政策导向、资源开发等关系的作用下,引发资本流向发生改变,形成新兴的产业集聚鄂尔多斯的羊绒、镜泊湖旅游、深圳特区都是“洼地效应”的趋向性体现。三是具有周期性。洼地效应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有其产生、发展、壮大、消亡的客观规律,起始“洼地效应”不是那么,伴随着“底层”设施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洼地效应”才会慢慢显现出来,随着资金、技术、劳动力的不间断流入,市场开始饱和起来,对外依赖开始加大,竞争逐渐严重,“洼地效应”逐渐消失,也跟水流一样,随着位势的降低速度不断趋缓。

2.八五五农场创造“洼地效应”的比较优势

前面我们从理论层面对“洼地效应”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汲取科学发展要素的基础上,下面我们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为重点,分析八五五农场产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2.1区位优势

八五五农场,隶属黑龙江农垦总局牡丹江管理局,位于密山市境西北部与宝清县、七台河市交界处。场部距密山市区60里路程。结合自然条件下的地理环境和发展乳肉禽蛋产业的区位要求,八五五农场具备了发展水产养殖的区位优势。

2.2设施优势

场区内有小的河流5条。北为挠力河水系的上、中游,南为穆陵河水系的上游金沙河、小裴德河,还有沟壑水线密布全场。总长度954千米,流域总面积760平方千米,流径总量1.25亿立方米,水域450公顷,占总面积的0.8%。场内已建数座水库,一是金星水库,库容三百六十万立方米,可以灌溉稻田200公顷;另一座是红星水库,库容九百四十万立方米,水面300~400公顷,可灌溉水田470公顷,有抽水站一座,可灌大田270公顷。另有育红、金沙、青一、新西河水库。形成了干、支、斗、农、毛配套齐全的立体化水利灌溉格局,辐射全场6个管理区,24个基层作业站,目前完善的灌渠设施系统是农场发展水产养殖的特有优势。

2.3存续优势

所说的存续是指农场区域内存在经营的水产养殖基地和废弃续留的养殖基地,据畜牧水产部门统计,全场现有大小鱼池52个,其中经营性鱼池24个,续留性鱼池28个,其中第二管理区的笨养活养鱼基地占地5公顷,第四管理区的水汪汪水产泥鳅养殖基地占地4.7公顷,原东灌渠废弃引渠待养殖水面达到7公顷,这些存续养殖场是农场重新规划和打造水产养殖产业的基础。

2.4市场机遇优势

目前,农场水产养殖相比水产养殖先进地区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全场渔业年总产量36吨左右,仅占市场的16%以内。据调查牡丹江垦区渔业也处于起步阶段,产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水库地产鱼类,近年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兴凯湖鲤鱼价格从前几年的每斤80元飙升到现在的每斤200元以上由此可见水产养殖的前景巨大。

3.发展水产养殖产业的定位思考

“洼地效应”是在基础产业比较优势凸显的基础上形成的资本集聚过程,对于八五五农场来说江水养殖产业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但是从比较优势上分析,农场已经具备了创造洼地效应的环境和条件。

3.1发展网箱养鱼

即利用境内河流沿线水流平缓、水质清新,使用网箱进行鱼类饲养。

3.1.1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主要由于水本身的流动再加上鱼类的活动具有类似流水池的特性,箱内外的水质不断更新推动溶氧和饵料持续得到补充,代谢物和残饵时排出箱外,箱内水质始终能保持良好状态。另一方面,网箱把鱼类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避免凶猛鱼类、风浪的危害和侵袭,能量消耗低,营养积累增加,利于生长和育肥。容易控制凶猛鱼类的危害和竞争者的威胁,存活率高;容易捕捞,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3.1.2效益评估分析

我们在对密山市网箱养鱼科技区多年的实践看到:100平方米的网箱养鱼产量,和25亩池塘养殖量相同,1个工人可以管理3-4个网箱正常生产运行,而一个20亩的池塘至少需要3个工人。从下面分析的数据来看,在在正常生产和正常销售的情况下,每个网箱效益计算如下:在2014年1个网箱数产量达到2400千克,成本为3.1万元,总产值为16.8万元,纯利润就达13.7万元。排除非可抗自然因素外,每个网箱的年利润相当于种植16-18公顷水田,以八五五农场200个可扶持的低收入的家庭计算,人均1个网箱,可以实现3000万/年的增产,数量变化可导致几何数增长,网箱养江鱼的前景非常可观。

3.2发展泥鳅养殖

即充分利用闲置的沙坑、洼塘和稻田定向养殖。

3.2.1可行性分析

一是从需求角度上看,因为泥鳅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非常高,拒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需求量每年达到30-40万吨,主要消费国的韩国和日本每年需求量也在30万吨以上,但目前国内市场供应量不到40%,出口量更是有限,由于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加速了国内外对泥鳅的需要,据水产专家介绍,淡水养殖的泥鳅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从资源条件上看。八五五农场得天独厚的水田优势,适合发展稻田养殖和洼塘养殖,辖区内河流水里拥有大量的天然泥鳅,就可以得到免费的泥鳅鱼苗,而且天然的鱼苗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3.2.2效益评估分析

一是稻田养殖,据水利部门调查显示:稻田养泥鳅病害少、省工省饲料,有利于管理,综合效益高,水稻、泥鳅互生一举两得,每亩稻田可产泥鳅50斤左右,去掉成本,产值在200元/亩,以全场水田计算,每年直接增收近五千万元。二是洼塘养殖,即采取专业化、规模化养殖的模式,据畜牧水产部门提供信息,全场现有适合定点养殖的洼塘50余处。

4.形成水产养殖

“洼地效应”的潜在要求前面我们综合分析了八五五农场创造洼地效应的比较优势和布局产业的客观条件,但是能否形成这种效应使之达到最大化的效果,笔者认为还需在产业延伸配套上做好准备工作。

4.1完善的仓储设施

这是水产养殖的必备条件之一,水产品具有流动性、保鲜性、季节性强的特点,所以具备“夏保鲜、冬冷藏”的库藏设施能够使经营者在开放的市场条件觅寻良机获得最大收益。

4.2完善的运输设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餐饮市场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提高,保鲜运输已经成为水产配送的重要环节,所以对于水产养殖产业具备与仓储配套的配送运输设备成为必要条件。

4.3完善的加工体系

水产养殖的市场分析篇2

现代农业中畜牧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畜牧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畜牧业由传统畜牧养殖模式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现阶段要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只有分析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及时、有效的方法及对策,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1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养殖模式落后

现在我国很多区域的畜牧业发展还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以农户为主体进行个体养殖、小场养殖等,而农牧户受自身专业能力、文化水平的影响,其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因此普遍存在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等不符合动物卫生防疫条件要求,从而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包括卫生条件差、公共环境的污染、人畜共患病传播、饲养管理水平差、资源配置得不到合理优化等等。并且畜牧业养殖优良品种率低、养殖技术落后、养殖效益低下等一系因素逐渐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1.2畜牧业生产缺乏

市场导向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处于特殊的转型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旧有养殖模式的影响,导致我国畜牧业发展存在市场导向作用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养殖场采用的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养殖户没有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养殖生产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甚至违背市场规律。生猪生产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生猪养殖户缺乏市场意识,生产时未充分分析市场行情,发现生猪市场价格上涨就盲目增加生产量,导致市场需求饱和,市场价格自然又会大幅下跌,影响养殖效益。奶牛、肉牛、羊、家禽养殖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会影响养殖户的微观决策,而目前国家监管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养殖户养殖规模的指引起不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均衡发展。

1.3养殖户专业水平低下

畜牧业从业人员多为文化水平不高、专业能力差的农民,有些也未接受过专门的养殖技术培训,完全依靠口口相传或经验进行养殖生产,因此养殖户专业水平低下逐渐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唯利是图,有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非法添加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添加剂,严重影响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主要是畜牧及相关部门对养殖生产环节监管不力所致,从而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和身体健康,因此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是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养殖户的防疫观念薄弱,意识不到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养殖生产过程中重治疗轻预防,抱着侥幸心理,不按时按要求接种疫苗,日常管理松散。发现病畜禽类后多针对症状、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投药治疗,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而且会直接影响到畜禽的生产性能。此外,一些养殖户缺乏防疫意识,病死畜禽多由群内取出后随意处置,增加了病源的传播。

2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针对上述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善:

2.1制定科学的畜牧业生产发展计划

市场经济环境下畜牧业生产最大的问题在于产能过剩,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产品预警机制,寻找市场的均衡点,达到畜牧业产品需求与供应的平衡。养殖户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挖掘自身的养殖潜力,提高产品的结构及质量,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畜牧业养殖的综合竞争力。养殖户自身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养殖计划,在养殖生产中采用先进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政府部门、畜牧部门要将自身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养殖户进行科学的指导,帮助其做出准确的市场行情分析,避免养殖户盲目生产,提高畜产品供给的合理化水平。

2.2扶持养殖龙头企业

目前我国常见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包括三种,一种是大型出口肉类加工企业设置专门的养殖公司,自给自足;另外一种就是大型肉类企业与农户签订养殖合同,向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并将农户的订单消化、吸收;第三种就是农户进行散养,再向市场、肉类加工企业等供应。虽然大型出口肉类加工企业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可较好的控制药物残留,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但是目前我国常用的是后两种生产模式,饲养规模小、点多面广,药物残留、疫病控制等干预效果差,因此后续要加强养殖龙头企业的扶持,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肉类加工企业、饲养农户等要转变饲养模式及经营方式,以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从饲料生产、养殖生产、产品加工及流通等所有环节均采用标准化生产操作,从每个环节保证畜牧业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而保证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的安全性。其次,完善产品标准化保障体系。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畜禽类产品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使得畜牧业生产做到有法可依,并加大养殖户违规违法现象的惩处力度,促使其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质量。再次,政府部门、法律组织、媒体、中介组织等组成一个全面、强大的监督体系,对农户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并在媒体上监测报告,曝光不合格产品。在畜牧业生产中积极有效推行“养殖档案”管理模式,将畜禽类产品生产中的原料、饲料、预混料、添加剂、品种、饲养过程等均准确的记录下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养殖档案,以便可追溯、监督,提高畜产品质量。

3结语

水产养殖的市场分析篇3

水产养殖业不仅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也是人类生活主要的食品来源,更是为渔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快速发展。其中养殖面积从1980年的2万公顷增长到最高时期的4.5万公顷,养殖产量从1万多吨达到21万吨,其产值从0.97亿元增长到57亿元。为了更高效地发展水产养殖业,为其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必要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内在规律,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二、上海水产养殖业的整体结构变化

(一)渔业产值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整个农业的总产值在快速增长,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业的产值高速增加。渔业在农业产值的比重也逐渐上升。

(二)海水淡水产品产量结构演变从图中看出,上海水产养殖业的产量一直以海水产品为主,特别是1987年之前,每年淡水产品的产量不足海水产量的一半。但是,过度的捕捞会对近海和内陆渔业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1985年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随后1997年提出了“大力发展养殖,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新时期渔业方针。1987—1997年间,淡水产品产量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仍然少于海水产品的产量。1998年,淡水产品的产量首次超过了海水产品的产量,并且在随后的几年内(1998—2005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随后,由于内陆水域污染治理以及禁止挖塘养鱼,导致淡水养殖的产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同期远洋捕捞得到重视和支持,海水产品的产量又出现了回升的势头。因此,在2006—2008年间,淡水和海水产品产量基本持平。

(三)淡水养殖情况从图3中可以看出,1980—2008年之间,上海市全市的淡水养殖面积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80—1986年,稳步增长阶段。养殖面积从2万公顷增加到3万公顷,在1986—1999年间,养殖面积一直在3万到3.5万公顷这个区间内波动。随后,养殖面积又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并在2003年达到极值4.5万公顷,随后开始下降,并在2008年降到3万公顷以下。淡水养殖产量的变化,从1980年开始,直到1984年,稳中有升,1985—1988年,产量从5万吨增长到10万吨,在此期间翻了一倍。1989—1999年,11年期间,淡水养殖的产量增长缓慢,增幅仅为50%,达到了15万吨。2000—2003年,淡水养殖的产量增幅巨大,4年内从15万吨增长到了23万吨,随后开始下降,2008年则下降到了15万吨以下。通过对淡水养殖产量和面积的相关性分析,二者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262,为显著相关。可见淡水养殖产量和淡水养殖面积呈同步变化的趋势。故而,反映养殖技术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水产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迄今为止,人工选育品种较少,养殖技术比较陈旧,同时水产加工业的技术尚不成熟,直接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三、上海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分析

从2008年上海市淡水养殖情况表可以看出,上海市2008年全市的淡水养殖面积为29103公顷,淡水养殖产量为158905吨,10个区县中,以奉贤和崇明养殖面积最多,产量也最多,是主要的养殖基地。松江、浦东、宝山和闵行因靠近市区,导致产业结构与其他各区不同,水产养殖业所占比重较小。

(一)淡水养殖的空间分布情况从有关资料中可以看出上海市10个区县内部的淡水养殖的分布特点如下:1.崇明县的淡水养殖主要分布在南岸,但实际的养殖基地都是分布在崇明县的北部。2.青浦的养殖面积和产量均位于前列,靠近淀山湖的金泽、练塘、朱家角三个镇的产量和面积之和均超过全区总量的75%,但因为近年来淀山湖禁养的缘故,主要是三个镇周边分布着的小鱼塘。3.奉贤区内淡水养殖业发展均衡,与杭州湾相邻的乡镇,有滩涂广泛分布,故面积分布更广,产量更高。4.南汇全区除芦潮港发展旅游业外,其余乡镇发展水平相当,且淡水养殖面积大多分布在200~400公顷之间。5.除上述区县外,由于市区的扩展,水产养殖业只零星分布在郊区的,而且面积与产量均较小。

(二)淡水养殖场的分布2008年的数据显示,上海市的养殖场一共有755个,百亩以上的养殖场有406个,且均集中在崇明岛的北岸和东岸、青浦的淀山湖附近。主要品种为鱼、虾、蟹、鳖、龟等,占地185611亩。养殖方式基本为池塘养殖。主要的养殖场分布在奉贤、青浦和崇明三大区。其中奉贤的养殖场数量最多,养殖面积最大,共有223个养殖场,具有养殖基地认证并且为无公害产品和产地的基地共有130个,养殖面积为63428亩,占总的养殖面积的1/3。其次是金山和青浦两个区,其中青浦的养殖面积超过金山,但养殖场的数量不如金山多,故而青浦的养殖场规模较大。金山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常规鱼、白对虾、蟹、鳖、海翠斑、罗氏沼虾等;青浦是常规鱼、青虾、白对虾、鲈鱼、鲃鱼、鳖、龟等。

(三)名特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从表2看出,上海市名特优的生产已经有相当的规模。全市2008年名特优总量为57808吨,占淡水养殖总量的36%。从区县层面来看,奉贤远远多于其他9个区县,且名特优的产量占到淡水养殖产量的70%。金山、宝山两区,虽总量不多,但是已在这两区具有一定规模。名特优的主要产品为罗氏沼虾、河虾(稻田河虾)、南美对虾等。且在上海已经形成三个新的产业带,即沿杭州湾的海水虾类产业带、环长江口的河蟹产业带、沿黄浦江上游及淀山湖的淡水虾类产业带。名特优水产养殖业发展强劲,将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最主要产业,是未来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四、上海渔业发展趋势

水产养殖的市场分析篇4

这一消息让人们在生猪养殖的持续低迷中看到些止跌回升的希望。

今年以来,面对生猪价格持续下跌、鸡蛋价格阶段性低位徘徊和饲料价格不断攀升等诸多不利因素,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围绕保生态保供给保安全的要求,加快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畜牧业保持了持续发展的态势,主要畜禽产品继续增长,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6月20日至6月21日,全国30个省区市的畜牧兽医部门代表齐聚安徽合肥,召开2012年上半年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会上交流了上半年畜牧业生产情况,研判了下一步走势;就未来一段时期主要畜禽监测预警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尤其就备受关注的生猪生产形势和后期市场走势进行了专题研讨。代表们普遍认为,2012年的生猪养殖呈现明显特点:猪价进入下行通道并可能持续低位运行,存栏量同比明显增加,养殖效益空间大幅缩水。在各方努力下,生猪产能正在进行积极调整,目前已经开始止跌回升,后期有望在低盈利水平上保持平稳运行。

猪价进入下行周期第一年

如果说2、3月份时,众多养殖场户还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猪周期”波谷措手不及的话,如今无论是生产养殖者还是畜牧工作者,都不可避免地意识到:猪价确实已经进入了下行周期,亟需适时适度进行产能和养殖结构的调整。

5月14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及时启动了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组织开展冻猪肉收储工作,但目前收效有限。与会代表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得到扭转。以畜牧大省山东省为例,今年上半年生猪存栏4500万头,出栏40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540万头,同比均增长超过5%,生猪产能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生产成本的持续攀升则是压缩养殖盈利空间的主要推手。北京市农业局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一头商品猪的养殖成本包括饲料、仔猪购买、人力成本、防疫和水电等费用,折合每公斤毛猪的饲养成本为14元。根据农业部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显示,6月份第1周生猪价格下降至近期最低点,全国活猪平均价格每公斤13.92元,生猪养殖出现阶段性亏损。

农业部畜牧司监测分析处的相关负责人指出,今年1—5月生猪平均存栏量同比增长5.3%,仔猪平均存栏同比增长3.2%,能繁母猪存栏连续两个月同比增幅超过5%,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生猪的供应仍然极为充足,猪价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效益分化凸显管理效益

“在行情低迷的环境下,养殖效益出现分化的趋势开始明显。”江西畜牧兽医局代表提出的观点得到与会者的赞同。

在畜牧业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随着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小规模养殖场户融合明显;随着产业化经营深化,养殖行业将生产链条扩展到养殖、加工、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生猪养殖的管理、技术等要素成为养殖效益新的增长点,实现标准化经营的养殖场户具备较强自繁自育、母猪饲养和疾病防控能力,养殖成本比其他场户每公斤低0.3元,平均每头标准重量出栏(每头100公斤)的生猪利润可以高出一百多元。

养殖利润空间挤压或将倒逼生猪养殖产业更快地向现代化发展方式转变。

在畜牧业发展面临疫情与市场双重风险,资源与土地双重瓶颈的情况下,各地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保持畜牧业平稳良好的发展态势。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从畜禽品种改良入手,提高养殖产业科技覆盖率和生产率,进而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保护养殖环节的良性运行。海南省农业厅继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年内将重点扶持建设1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促进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在养猪业中的应用。上海大力推广节本增效饲养管理技术,从加强种猪选育、指导养殖户强化母猪饲养管理、提高仔猪成活率各环节入手,引导养殖场户优化猪群结构,提升生产水平。

监测预警引导生产结构调整

“根据农业部畜禽月度价格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只有五月份生猪养殖出现普遍亏损,其他月份大部分养殖场户仍有微利可图。六月份猪价已经略有回升,排除发生重大疫情和其他不可控风险,加上下半年中秋、春节的带动效应,全年生猪养殖效益仍有望保持盈利水平。”农业部畜牧司监测分析处相关负责人分析。

面对养殖风险和市场影响因素的愈加复杂,畜牧生产经营的监测预警工作的导向作用日益凸显。

在农业部的监测预警工作中,仅生猪一项就有400个生产监测县和480个价格监测县进行数据直报汇总,以价格周报、生产月报的形式动态着生猪的生产经营情况,监测着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大量实时有效的分析结果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着依据,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着参考,也为企业和农户适时进行畜禽淘汰和补栏提供着信息服务。

仅能繁母猪存栏量这一项数据指标,就给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场户带来诸多预警和参考。

上海5月末生产母猪存栏达到16.8万头,同比增长5.6%,后备母猪存栏3.2万头,同比上涨10.5%。上海畜牧工作代表提出:“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较大幅度上涨是一个重要的预警信号,需要畜牧兽医工作者对后市,尤其是来年春节后的生猪上市量进行重点关注。养殖者也要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猪群结构,对明年的养殖效益不能盲目乐观。”

水产养殖的市场分析篇5

畜禽养殖业污染是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方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引起高度关注。本文旨在利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分析河北省畜禽养殖污染的经济原因,提出治理模式和经济手段,为河北畜禽养殖业规划布局、养殖规模的调控以及养殖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1河北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分析

1.1畜禽养殖业污染量计算

畜禽粪便量计算采用的方法是在不考虑饲养周期的前提下,将猪和家禽的存栏量看作当年中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饲养量,而这个稳定的饲养量由猪和家禽的出栏量与其增补量相抵消来维持,畜禽粪便量=存栏量日排泄系数365。本文整理了主要畜禽养殖品种的排泄系数及污染物含量。

1.2计算结果与分析

畜禽粪便堆放及冲洗过程中极易流入水体:一方面在饲养过程中直接排入水环境;另一方面在堆放储存过程中因降雨和其他原因进入水体。畜禽粪便进入水体的流失率一般在30%~40%左右。按30%计算,2011年河北畜禽粪便流失进入水体的CoD达到81.57万t,超过2011年河北排放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19.4万t和排放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24.6万t,甚至超过两者之和。畜禽粪便流失已成为一些河段最大的有机污染源。

2011年河北省环境公报公布全省水环境状况: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tp和BoD。其中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所占比例为37.3%,全省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畜禽粪便对水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如果合理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将有助于改善水体环境

2畜禽养殖业污染经济分析

2.1畜禽养殖业污染的经济根源

2.1.1畜禽养殖业外部性分析

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来自于畜禽粪污,如果养殖场投资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必将增加养殖场的生产成本,但是如果大多数养殖场为了获得高的经济利益,对畜禽粪污只做简单处理或不做处理就直接排到环境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从而导致居民生活环境恶劣、疾病传播等

外部不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的出现,表明外部性对经济效率带来了损害。以数学模型来说明。对养殖户而言,其养殖费用包括两部分:一是养殖成本,设为C1;二是治理污染成本,设为C2。

若养殖户不治理污染,则社会付出成本,设为C3,并假定养殖数量为Q,畜禽产品价格为p。若养殖户不治理污染,养殖户的盈利R1为:R1=pQ-C1(1)此时社会总福利F1=R1-C3=pQ-C1-C3(2)养殖户对畜禽粪污进行治理,将增加治理污染成本C2,此时养殖户的盈利R2(假定养殖量不变)为:R2=pQ-C1-C2(3)社会总福利F2=R2-C3(4)由于养殖户治理了污染,也就没有了社会成本,即C3=0,则(4)式变为:F2=R2=pQ-C1-C2(5)(1)-(3)得:R1-R2=C2(6)(5)-(2)得:F2-F1=C3-C2(7)

所以私人成本社会化使养殖户获得超额利润C2,这一利润是以社会付出超额社会成本C3-C2为代价的。养殖户不关心河流和空气污染,更关心养殖厂的收益,追求超额利润,减少了治理污染的私人成本,进一步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1.2公共资源产权界定模糊

产权指法人主体或个人对资源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对于具有私人物品属性的资源而言,其产权明确,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护。然而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其使用不受限制。对于养殖业来说,养殖户无偿地使用河流、水库等公共资源,随意将畜禽粪污排入水体,结果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随意堆放造成空气污染、病菌滋生,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及身体健康。然而作为集体所有的公共资源,其产权难以分割,导致资源低效配置和过度使用,必然加剧环境恶化。

2.1.3政府失灵

政策失灵。主要是政府制定政策没有充分考虑环保问题,过分追求经济的增长,导致环境的污染状况的恶化。比如政府出台鼓励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相关政策,如果没有关于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的政策,只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环境污染。

管理失灵。主要指政府管理部门在实施政策方针时,一方面可能出现部门协调不足,导致政策不能有效实施;另一方面是环境管理中的寻租行为,污染者通过向政府部门行贿,逃避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或者降低环境标准,少交或免交排污费,出现政府管理失灵。

2.2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外部性内部化

2.2.1庇古手段

(1)征税手段

征税手段是政府通过征税迫使生产者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对于养殖户来说,当政府征收排污费时,养殖户有三种选择:缴纳排污税费、减少养殖量或者投资购买治理污染物的设备和设施。由于养殖户可以通过建设污染处理设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因而粪污的排放量不再随养殖规模的变化而同比例变化。meC代表边际成本,mn-pB代表养殖户没有处理设施,其污染如排放量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同比例增加的条件下,养殖户的边际私人纯收益曲线,maC代表污染治理的边际成本曲线。当存在养殖户自身治理污染的可能性时,最优污染水平以及排污税费的征收标准,应根据mnpB和meC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可以看出,当污染物排放量低于w时,养殖户支付的边际治理成本高于社会付出的边际外部成本,此时对社会来说,不治理比治理有利,因为养殖户所支付的治理成本也是社会总成本的一部分;当污染量高于w时,养殖户支付的边际治理成本低于社会付出的边际外部成本,此时对社会,治理比不治理有利,养殖户为追求最大利润而将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到超过w的程度,从而损害社会利益。由此可根据w的边际外部成本来确定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将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w水平上。

(2)补贴手段

对正外部性进行补贴。对于产生正外部性的养殖场,因其生产过程中产生了环境效益及社会外部收益,而这部分收益未被养殖户纳入自身生产决策,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养殖户的最佳养殖规模和产量对于社会来说还不是最优。从社会效益最大原则出发,政府给予养殖户适当补贴,从而扩大养殖规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佳,补贴额度正好等于外部效益。对负外部性减少补贴。畜禽养殖不可避免地产生污染,很难完全消除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所以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负外部性。对负外部性减少的补贴措施主要有补助金、低息贷款和减免税三种形式。当养殖户采取措施降低环境污染水平,可从政府那里得到补助金;当养殖户采取一定的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设设施,政府可以提供给他们低于市场均衡利率的贷款;政府也可以通过加快折旧、免税或者回扣税金或费用形式对采取污染治理的养殖户予以支持。

2.2.2科斯手段

科斯手段中重要的手段是排污权交易。该手段是建立合法的排污权,并允许该权利买入与卖出,以此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对于畜禽养殖业,政府可确定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分成若干排污权,通过拍卖等手段,有偿分配给养殖户,养殖户根据自身的利益,自主决定其污染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排污权交易用于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最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明确界定产权,若养殖户拥有产权,可以不负担环境损害的赔偿责任,居民是外部损害的直接承担者;若受污染的居民拥有产权,养殖场无权污染环境,如果造成环境损害,应承担相应责任。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明确受污染的居民拥有产权,养殖场为了避免承担污染环境的责任,可以进行排污权交易。

2.2.3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比较

庇古手段较多依靠政府干预,而科斯手段更多依赖市场机制;庇古手段既能适应计划经济环境,又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而科斯手段只能适应市场经济;在面临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庇古手段更加有效,而面临政府失灵时,科斯手段可能更有效;庇古手段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而科斯手段对技术水平要求较低;庇古手段的实行与产权界定关系较小,而科斯手段实行前需界定产权。二者各有利弊。实际应用这两个手段时,应考虑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使二者达到完美结合。

3污染治理方案

3.1农村散养户

据统计,2011年河北省猪年存栏100头以下养殖户占95%;鸡年存栏数2000只以下占96%;肉牛饲养规模50头以下占99%;奶牛存栏数50头以下的养殖户数占95%。可见河北省小规模养殖户和分散养殖户占多数,具有养殖标准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污染严重的特点。所以对于农村散养户以及小型养殖场,可通过农村连片整治规划,按照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要求,推广生物发酵床、干湿分离堆肥及厌氧发酵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基本流程如下: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或厌氧反应器(生化池)氧化塘人工湿地农田灌溉或达标排放。

3.2大中型养殖场

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该模式主要分为饲料化再利用模式、肥料化利用模式、能源化利用模式。饲料化再利用模式:畜禽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和矿物质等,经过适当处理杀死病原菌后能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和代谢,能改善适口性,可作为饲料来利用;肥料化利用模式主要有直接施用、栽培食用菌利用和堆腐后施用等;能源化利用模式主要有直接燃烧、乙醇化利用、沼气化利用、发电利用和热解技术利用等。畜禽粪便是污染物,同时也是资源,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变废为宝,实现了粪污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该模式投资大、占地大、机械设备复杂,而大规模养殖可统一建大型粪污处理设施,具有易管理、成本低等特点。

水产养殖的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饲用益生菌;奶牛养殖业;需求市场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29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益生菌对于有机体的健康效应已被证实,对于改善人体肠道菌群也被人们熟知,在乳品生产中更是广泛应用,但养殖业中益生菌使用起步比较晚,奶牛养殖中饲用益生菌的使用更是处于起步阶段。饲用益生菌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理论性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在实践中急需推广。

1饲用益生菌在奶牛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

1.1近半数养殖场对饲用益生菌的认识不足,应用比例较小

我们对河北省的典型养殖场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对饲用益生菌不认识和了解不多的占一半,有一定了解以及比较了解的占一半。通过对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被调查企业有一半的对饲用益生菌的认识不足,没有将其投入使用中,益生菌在奶牛中的应用比例较小,如果比例加大,可以得知益生菌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1.2不同规模养殖场益生菌使用量占养殖成本比例不同

从2013年以后,奶牛养殖散户逐渐减少,规模化养殖成为奶牛养殖的大势所在。我们调查的奶牛养殖基地(或小区)为规模化养殖,我们的规模划分依据不同于奶业年鉴,存栏数

大中小规模养殖场奶牛养殖中益生菌的使用量占养殖成本的比例的分别为5.35%、5.06%、4.69%,有所差异。从数值来看,大规模养殖场益生菌的使用量占养殖成本大。

1.3奶牛养殖益生菌使用费用占养殖成本的5.04%,吨饲料使用量平均为0.16吨

从益生菌使用费用占养殖成本比例来看,大中小规模均在5.04%左右,大规模和中规模高于三者平均值,分别为5.35%和5.06%,小规模低于中大规模养殖场,数值为4.69%,低于平均值。

结合《中国奶业年鉴》和调查资料发现,不同规模养殖场吨饲料益生菌使用量比平均0.16%,合吨饲料使用量0.16吨,其中大规模养殖场吨饲料益生菌使用占比最大,达到0.2%,中小规模分别为017%和011%,略低于大规模养殖场。

1.4产奶牛的益生菌使用量最大

通过调查发现,产奶牛为奶牛养殖数量最多,也是益生菌使用量比较大的一个品种。每头产奶牛年益生菌使用量最大,约为0.33吨,使用费用也相应较高;其次为育成牛,约为0.12吨,犊牛最少,约为0.08吨,使用费用较其他品种较少。

2影响饲用益生菌需求市场的因素分析

王莉、刘洋(2012)指出奶农是我国奶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指出奶农的年龄、学历、喂养习惯、养殖规模则会影响奶农的生产行为,郭策,马长海(2015)指出小规模奶牛养殖是河北省奶牛养殖的重要模式,规模不同,成本和效益表现为不同特征,从益生菌需求而言,养殖规模影响着需求。

Stein和黄良策曾研究了相同类型的饲用益生菌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牛(产乳牛、育成牛、犊牛)作用效果不同,养殖场不同发育阶段的奶牛的数量对益生菌需求有差异。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规模对益生菌需求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学历、年龄、管理时间、是否使用益生菌和对益生菌的认知对益生菌需求意愿正向影响不显著。因此,接下来饲用益生菌在奶牛养殖行业的市场预测是从养殖规模入手的。

3饲用益生菌在奶牛养殖业中的市场需求预测

3.1现有养殖水平下饲用益生菌的市场规模

3.1.1估算全省小规模养殖场益生菌市场规模

根据前面的测算益生菌使用费用占养殖成本比例均值为4.69%,即在现有养殖水平下,全部河北省养殖场饲用益生菌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例在4.396%-5254%之间。2015年河北省总养殖规模196.3万头,按照上述估算区间,河北省小规模养殖益生菌使用的市场规模是4.6亿元-5.5亿元。

3.1.2估算全省中规模养殖场益生菌市场规模

根据前面的测算中规模益生菌使用费用占养殖成本比例均值为5.06%,即在现有养殖水平下,全部河北省养殖场饲用益生菌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例在4786%-5334%之间。2015年河北省总养殖规模196.3万头,按照上述估算区间,河北省中规模养殖益生菌使用的市场规模是5.7亿元-6.3亿元。

3.1.3估算全省大规模养殖场益生菌市场规模

根据前面的测算大规模益生菌使用费用占养殖成本比例均值为5.35%,即在现有养殖水平下,全部河北省养殖场饲用益生菌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例在5076%-5624%之间。2015年河北省总养殖规模196.3万头,按照上述估算区间,河北省大规模养殖益生菌需求的市场规模是8.8亿元-9.8亿元。

3.1.4全省现状养殖水平下益生菌市场总规模

2015年河北省总养殖规模196.3万头,按照上述估算区间,河北省益生菌需求的市场规模是19.0亿元-21.6亿元。

3.2河北省奶牛养殖未来饲用益生菌市场规模估算

3.2.1未来5年养殖规模预测

根据《中国奶业年鉴》中2011年-2015年河北省奶牛养殖规模数据,用等增长率估算未来五年内的养殖规模。可见总体趋势在上升,保持在1%-3%之间,根据最优规模原则,增幅可能不会很大。我们暂且按照1%增长率保守估算2016-2020年的饲用益生菌需求市场规模。估算结果见表2。

2未来五年益生菌需求规模估算

未来5年假设不同养殖规模的比例关系不变,与2015年相同,按照大中小规模估算各年度的益生菌需求规模,结果见表2。未来5年饲用益生均的需求规模在20亿元左右,市场规模巨大。

可以看到该市场有巨大的扩增潜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动物生产领域禁用抗生素促生长剂,我们预计未来益生菌的市场规模将不可估量。

4饲用益生菌在奶牛养殖业中推广应用的建议

4.1加大益生菌市场拓展力度,满足奶牛养殖企业需求

益生菌饲料作为生物技术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益生菌的宣传与培训,尤其是使用益生菌产品的养殖户的指导与服务,提高广大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提高广大养殖户使用益生菌只记得科学性自觉性。畜牧部门选择较为知名的益生菌产品进行比较,为下一步的大面积推广取的科学数据支撑。

4.2规范饲用益生菌产品生产,保障饲用效率提升

一方面,由于益生菌的本身的性质,其产品不稳定。因此,在工业条件下,菌种应保持存活,应能在长期储存和现场条件下保持稳定和活性,在动物肠道中有存活能力(不一定繁殖);能对宿主动物产生有利影响。另一个方面,益生菌制剂生产企业应加强同国内外研究机构有的密切合作,联合攻关,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进一步提高益生菌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降低产品的使用成本,提高养殖户的使用效果。

4.3准确定位市场,加强饲用益生菌宣传与培训

将市场定位于养殖业,同时加强宣传,深入各地养殖场,派发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指导,在各饲料厂积极推广。

4.4强化饲用益生菌客户的开发和培育,不断保障重点客户的需求

益生菌企业要进行系统的选育,培育新菌种并改良缺点,标记不同的菌种,并验证不同益生菌的功效,提高菌种的利用效率。并且在传统技术上,开发研究新技术,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降低生产成本。

4.5完善饲用益生菌渠道建设,强化终端拉动

饲用益生菌产品的认知渠道多样,其中网络是最主要的认知渠道,建议企业在各地区铺设试验点,建设成“研究机构―饲料厂―养殖场”一体化机制。公司充分应用养殖业趋于规模化的发展态势,不断推进以“终端拉动”为导向的营销服务,将大量技术人员配备到各个销售终端,形成自上而下的技术推广体系,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及时、高效的益生菌和养殖技术服务及培训。

4.6加强饲用益生菌产品的品牌建设,以知名度推进产品销售

给力农产品品牌建设与管理,是当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之一。“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益生菌有了品牌,就有了知名度,就具有了凝聚力与扩散力,就成为发展的动力。即先应该了解益生菌的市场细分、产品规划,再对益生菌产品进行渠道规划、产品销售规划、产品招商规划和销售管理规划,最终使益生菌企业在产品品牌策略拉动和产品市场策略的推动下把产品销售出去。

参考文献

[1]王莉,刘洋.奶农生产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2,(06):2831.

[2]郭策,马长海.河北省小规模奶牛养殖的成本效益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5,(12):239244.

[3]黄良策,周凌云,卜登攀等.益生菌对泌乳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华北农学报,2013,27(B12):406409.

水产养殖的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淡水养殖;收益成本

中图分类号:S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82-1

1淡水养殖的生产特征

淡水养殖作为养殖管理的一种,想要发挥其经济效用,就必须了解其养殖的生产特征,进行好的养殖管理。通过科学的预算以及技术手段的运用,让养殖拥有最大的利润空间,获得最大的利润。当然这就需要维持生产成本与利润之间的优良关系。总体而言,科学的饲养管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1)池塘管理的实质上是对池塘水质的严格管理。要养好一池鱼,首先应管好一池水,而管好一池水,要考虑的很多方面,重要的是围绕池塘增加溶解氧,减少耗氧,同时用天时好乳酸菌调水改善水中微生物环境,不断调节池塘生态平衡。

(2)经常巡塘,保证每天3次的巡塘时间。密切关注池塘的实时特征。清晨必须保证鱼类没有死亡浮头,及时处理。白天可以同时保证投饵测量水温同时有效进行。并观察鱼类食饵的状况。炎热的夏天和天气突变时,鱼产品会及其容易死亡。此时应该在凌晨左右进行巡视工作,来保证有效的防治泛地和浮头。

(3)保持池塘适当水量,对于池塘的排水,要科学的掌握需要注入多少的水量以及需要排掉多少的水量,综合的考虑每个阶段的天气情况,做到防洪抗旱,从而防止由于水量的掌控不到位导致淡水养殖产品的生长出现问题,尽量使其有一个比较舒适的活动空间以及生活环境。

(4)适当投入饵料,在淡水养殖中鱼类的生长有着一定的规律,所以需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水温的不同以及季节的特点等要适当的投入饵料,并且做好产品的防病工作。

(5)做好预算,保证全年的饲料、肥料等的供应以及科学分配。

(6)合理利用渔业机械,及时的做好其维修以及保养。

(7)关注市场变化,根据市场规律做好产品的及时出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好产品的轮捕轮放。

2水产养殖的现状以及前景

在广东地区的一些养殖区域内,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养殖过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个条件的限制主要体现在水源上面,具体来讲,表现在下面的几个重要的方面:

(1)水质恶化严重

水质跟当地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广东地区的养殖区域,由于近年来污染的不断加重,使得水体的营养逐渐的流失,并且水质恶化也异常严重,这就导致黑水、红水、蓝藻水等水体的严重泛滥,造成养殖的困难。为了改善水体的环境,很多的养殖户都要进行增氧活动,虽然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水体的环境,但依旧是治标不治本,泛塘死鱼情况仍经常出现。

(2)鱼类发病多治疗困难

水质的条件会影响到淡水产品的正常生产,由于在养殖区域内水质太差,所以也就导致淡水产品的发病率严重。比如草鱼出现了出血病、车轮虫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等,这些疾病的出现使得养殖户不得不在水里面倒入大量的药品,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结果鱼病越来越难治。

(3)产量高,收益差

虽然说每年的鱼类有很多的产量,但是由于在其养殖的过程中成本投入过高,导致其效益的低下。并且在近些年来,鱼价呈低迷的状态,而养殖的成本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升高,这就让养殖户不得不面对成本高,收益低的困境。

3常见养殖品的成本收益分析以及市场行情

回顾和总结之前的市场经营,除了鳖,虾子,螃蟹等产品外,下列品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具有相当可观的发展前景。

3.1翘嘴红鮊

俗称白条,鱼类的体积较大,生长速度迅速,肉鲜美细嫩。是鱼产品中的优质品。无论腌制还是新鲜使用均可。近年来,由于人工湖和水库中的白条逐渐减少和市场需要的不断增加。白条养殖化越来越流行。产量可达1—5万斤/亩。特种水产苗种繁育基地业主何国平112亩池塘主养和混养白条非常受欢迎,垂钓、流入市场贩卖均可,2002年来平均亩净利润9622.67元,具有非常可观的利润。

鱼种供应时间和价格:水花5月底—6月初价格≤100元/万;夏花6—7月,价格≤0.10元/尾;冬片11—2月,0.05元/公分。商品鱼市场批发价36元/kg,上海和江苏市场价高。

3.2钱塘江塔鳊(钱塘江三角鲂)

顾名思义,产自钱塘江。而且是钱塘江特有的名贵品种,肉质细滑。营养全面。鱼类繁殖生长迅速。习性与团头鲂非常相似。但是养殖的缺点是对水质的需求甚高,溶氧要求在3—4毫克/升以上。培育期较长。先要在第一年苗种培育,次年才可以进行商品鱼养殖,鱼类规格以一斤以上为最低标准。主要以饲料为食。

鱼种供应时间和价格:目前规格30尾/500克的鱼种0.50元/尾,商品鱼20元/kg。

3.3黄颡鱼

又名为黄腊丁,黄骨鱼,是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属于水产养殖中中等品种的鱼类,优点是抗病力好,当前市场上特别受欢迎。现在,黄颡鱼的主要人工养殖模式有:混养、主养和网箱养殖等。可是从最终的经济利益角度来说,主养是相对较好的方法。因为它群体产量高,养殖轻松,能有效防止发病。繁殖快,周期补偿。抓鱼方便。但是就目前养殖技术而言,他的繁殖率存活率太低了,繁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鱼种供应时间和价格:水花6—7月,300元/万;夏花7—8月,0.15元/尾。商品鱼价24—32元/kg。

参考文献

[1]安喜春.浅析淡水养殖生产经营[J].才智,2011,20.

[2]李鸣.小水产将成养殖新热点[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5,(06).

水产养殖的市场分析篇8

生猪产业一直是我国畜牧业的传统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进程不断加快,生猪饲养业正逐渐从农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过度,规模化养殖特别是小规模养殖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生猪养殖的主要趋势。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猪饲养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如何降低生猪饲养成本以及选择适度的养殖规模是养殖农户最关心的问题。

一、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的必要性

1.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是降低市场风险的必由之路。随着猪肉供给能力的稳定增长及生活水平提高后城乡居民对肉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生猪产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市场波动频繁,养猪业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家庭零星分散饲养所固有的劣势使其很难获得正常的生产利润。只有逐步走上规模化养殖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营销体系,增强与其他市场主体间的经济联系和对等谈判的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抵御变幻无常、突如其来的市场风险。

2.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是改善农业环境功能的必然选择。新农村建设需要干净、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传统养猪模式只注意生产不注重环境,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的无处理排放或在种植业中的简单利用,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发展规模养殖,可以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将养猪产生的粪便、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利用沼气池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既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又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有助于降低单位饲养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可以在既定的投入(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动力、劳动力)下使有使用价值的实物或服务产出最大化,或在产出既定的条件下,物质消耗和劳动力消耗最小。规模化经营可以大量采购原料,节约交易费用和运输成本。规模化的采购和销售可以增强经营者的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谈判的筹码。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可以使猪场的土地、设备、能源、劳动力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4.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是改进养殖技术、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基础。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被社会关注,而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是一个系统工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程,只有规模化的养殖企业,才有能力建设标准化的生产条件、科学化的生产管理组织、规范化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有利于经济技术职能部门对其提供品种改良、环境监控、产品检测、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因此,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既可以改进养殖技术,又可以提高生猪产品的质量。

二、农户生猪养殖的成本结构分析

按照《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总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成本,由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两部分构成,但为了体现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即耗费与补偿的统一,本文认为生猪养殖总成本项目还包括环境成本。即总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土地成本和环境成本三部分。

1.生产成本。

(1)直接费用。生产成本中直接费用包括仔猪进价、精饲料费、青粗饲料费、饲料加工费、水费、燃料动力费、医疗防疫费、死亡损失费、技术服务费、修理维护费、其他直接费用等。其中仔猪进价、精饲料费和青粗饲料费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2)间接费用。生猪养殖生产成本中的间接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保险费、管理费、销售费和财务费等。

(3)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使用的劳动力的成本。包括雇工费用和家庭用工作价两部分。

雇工费用是指因雇佣他人(包括临时工和合同工)劳动而实际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支付给雇工的工资和合理的饮食费、招待费等。短期雇工的雇工费用按照实际支付总额计算;长期雇请的合同工(一个月以上),先按照该雇工平均月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及福利费等)除以30天计算得出其日工资额,再根据其从事该产品生产的劳动天数计算得到其雇工费用。

家庭用工折价是指生产中耗费的家庭劳动用工按一定方法和标准折算的成本,反映了家庭劳动用工投入生产的机会成本。家庭用工折价的计算公式为:

家庭用工折价=劳动日工价×家庭用工天数

其中,家庭用工天数是指家庭劳动用工折算成中等劳动力的总劳动小时数按照标准劳动日折算的天数。家庭用工天数=家庭劳动用工折算成中等劳动力的总劳动小时数÷8小时;劳动日工价是指每个劳动力从事一个标准劳动日的农业生产劳动的理论报酬,用于核算家庭劳动用工的机会成本。

2.土地成本。土地成本是指生产者为获得用地的经营使用权而实际支付的租金或承包费。成本额按实际支付额计算,承包期内一次性支付租金或承包费的按年限分摊后计入,以自有土地经营的按市场价格折价计入。养殖场地用于多业或多品种经营的,租金或承包费应先按各业分摊,饲养业应分摊部分再按产值或饲养数量在个品种之间分摊。不在承包场上饲养的品种不要分摊租金或承包费。

3.环境成本。生猪饲养的环境成本指生猪养殖给周围地区的环境造成污染,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形成的成本。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应当进入生产成本的范围。生猪饲养过程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表现为负效益的环境价值,即农业环境资源的消耗。而环境资源的消耗需要得到补偿,这就需要支付一定的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的计量方法有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恢复费用法和影子工程法等方法。由于计算方法和数据获取方面存在难度,一般成本分析中没有将环境成本作为成本要素来对待。

从一般生猪养殖企业的成本构成来看,生产成本是最重要、比重最大的组成部分,通常占到总成本的80%以上。生产成本的构成中,90%以上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所占比重很小,人工成本的比重因养殖规模而异,散户饲养的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而规模化养殖的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小。土地成本因不同获取途径而异,目前在生猪养殖总成本中所占份额不大。环境成本目前在养殖总成本中的地位还不足以凸显,但是随着环境保护的加强,环境成本将是今后养猪成本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农户生猪养殖规模与成本关联性的实证分析

1.生猪养殖规模的界定。生猪饲养规模是以肉猪饲养头数确定的,根据不同的饲养头数范围,我国的生猪养殖方式分为分散养殖、小规模养殖、中等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四种类型。生猪散养与小、中、大规模养殖的划分数量标准本文以2010年度《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养殖业规模划分标准为基准。生猪散养是指在一年内平均存栏生猪头数在30头以下(包括30头)的养殖组织形式,小规模养殖是指在一年内生猪平均存栏头数在30~100头的养殖组织形式,中规模养殖是指在一年内生猪平均存栏头数在100~1000头的养殖组织形式,大规模养殖是指在一年内生猪平均存栏头数在1000头以上的养殖组织形式。在日常工作中,有部分人将存栏量较少的养殖方式称为小规模养殖或将无规模的养殖统称为小规模分散养殖,只是一个笼统的提法,不具有严格意义的科学性。

2.农户生猪养殖规模与成本关联性的实证分析。本研究通过抽取云南省楚雄市具代表性的100户养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整理调查数据得出不同养殖规模的生产成本。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大规模饲养同等重量的每头生猪具有最高的的生产成本,原因是大规模饲养具有最高的仔猪进价、最高的精饲料费、最高的医疗防疫费和最高的死亡损失费,从而使其具有最高的物质与服务费用。农户散养饲养每头生猪生产成本在四种饲养方式中处于第二高的水平,中等规模生产成本处于第三高水平。小规模饲养每头生猪生产成本为最低,原因在于总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物质与服务费用位于第二低的水平,人工成本位于第二高的水平,而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

四、农户生猪养殖适度规模的选择

按照科斯的理论,企业的经济活动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以后,内部管理成本的增加额会大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额,从而导致成本上升。所以规模经济对于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要求,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规模是最合理,我们将这样的规模水平称为适度规模。发展规模化养殖,实际上也就是养殖企业对适度规模的寻求过程。影响农户生猪养殖规模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生产成本、土地因素、区位因素、养殖效益、当地政府政策等等。本研究仅从成本方面来分析农户养猪适度规模的选择影响因素。单从养殖成本来看,农户适度养殖规模的选择依据应该是选择成本最低的规模。

分析表1数据可知,农户散养每头猪生产成本总计为1275.49元,其中直接物质与服务费用1054.4元,间接费用17.37元,人工成本203.68元,人工成本之所以高是因为散养家庭用工折价高;小规模饲养每头生猪总生产成本为1188.79元,其中直接物质与服务费用1088.8元,间接费用27.17元,人工成本69.30元,土地成本3.53元;中规模饲养每头生猪总生产成本为1234.9元,其中直接物质与服务费用1150.11元,间接费用35.15元,人工成本46.33元,土地成本2.54元;大规模饲养每头生猪总生产成本为1284.83元,其中直接物质与服务费用1164.2元,间接费用53.27元,人工成本64.7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8元,土地成本2.54元。

综上所述,从生猪生产成本来看,规模化的养殖模式成本低于散养养殖模式,已成为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生猪养殖的主导力量。同时,在规模化养殖中,小规模的养殖模式成本低于中规模养殖模式,中规模养殖模式成本低于大规模养殖模式。所以在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村的生猪养殖模式主要选择小规模养殖比较适宜,在逐步壮大发展后再向中等规模养殖转变。

五、政策建议

1.产业扶持政策应优先向规模化养殖户倾斜。相比较而言,规模化养殖企业生猪的商品率几乎达到100%,而散养户的商品率不到50%,可见对市场供应贡献大同时受市场波动影响也较大的是规模化养殖。为稳定生猪产业的发展,政府的生猪产业扶持政策应将规模化养殖作为重点,各种补贴、保险、技术指导都应优先为规模化养殖企业服务。这种政策效应也会起到引导散养户向小规模养殖逐渐过渡的作用,促进养殖方式的转变。

2.大力发展和建设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养殖小区,可以将分散的养殖活动相对集中,以便于提供标准化的统一服务,解决好养殖过程中一般养殖自己难于解决的技术问题,也有利于对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了养殖小区,入区养殖户通常都要扩大养殖规模,走向专业化经营。各地政府要在畜牧业发展规划中对养殖小区建设进行部署安排,畜牧业管理职能部门要组织动员经济技术力量投入养殖小区建设,要为小区的建设经营者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和技术标准,协调处理好小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合理规划养猪用地。散养户多为利用闲置资源搞养殖,处于副业生产的地位。如果发展规模化养殖,需投入的资源会成数十倍增加,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养殖用地问题。现行农村土地被农户小块分散占有,许多养殖户找不到土地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政府应将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的范围,有预见性地安排养殖用地,并作为农业用地对待,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养殖用地的规划安排,一要远离居住区,不给农村生活环境带来影响;二要远离水源区,不污染水源;三要不占用耕地。实务中可选择将养殖小区建在村庄的下风向,且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任何传染病的地方。公共设施方面要达到用电保证,道路便利,水源充足、且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水产养殖的市场分析篇9

缙云县位于丽水地区东北部,属山区农业县,2012年全县家禽饲养量582.43万只,出售商品禽449.58万只。全县共有规模养殖场(户)662个,其中家禽490个。肉用鸡具有生长速度快,资金投入少,见效时间快,收益大等特点。其规模大小视市场销路和自身条件而定,市场销路好、场地条件好则规模大些,反之则规模小些。今年上半年养殖肉鸡经济效益不佳,大部分亏损,严重地挫伤了肉鸡养殖户的积极性,影响了肉鸡产业的发展。经调研分析,肉鸡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影响养鸡规模经营效益的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品种、饲料价格、肉鸡售价、成活率、饲料转化率、疫病、药害等影响因素很多,重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品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代须经于量的增加,而是追求品质的提高,喜欢食用质优的鸡肉。但现在真正的优质肉鸡数量少,不能满足需要。

2.饲料不全价:肉鸡的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条件,否则生长速度缓慢,饲料的营养成份不全面,使其蛋白质含量低。

3.缺乏科学管理,育成率低。山区农村的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的理念,简单地认为只要选择一处平坦的地方搭个棚子让鸡住,再喂点饲料就行;甚至有的养殖户鸡舍建造的随意性更大,因陋就简,把破旧房屋稍加改造,铺上稻草就开始养鸡;有的在田里搭建新棚,用毛竹搭架,顶上用石棉瓦盖,周边围上塑料布,有关通风、保温、隔离、消毒、排污等没有认真考虑,缺乏科学管理意识,以致育成率低。

4.缺乏科学的免疫程序雏鸡死亡率高。有人曾说,我养鸡什么疫苗都没使用,照样挣钱,其实这是很偶然的。鸡病主要有白痢病、球虫病、禽霍乱、鸡法氏囊病、鸡新城疫等,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

5.对疾病的科学防治观念淡薄。在农村的新养殖户,只知道零星散养时鸡很少发病,偏面地认为鸡只抵抗力强。而没有考虑到规模养殖与零星养殖的不同,以至于在规模养殖中出现问题。特别是刚开始踏入规模养殖,场地也干净无污染,所以很少发生大型疫病,如果出栏时价格也高,那确实挣到了一些钱,尝试到了甜头,其实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利害程度,只不过是碰巧而已。但是随着饲养批次的增加,如果没有做好疫病预防和消毒等工作,一旦遇到重大疾病,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大亏损。

6.盲目用药。新办的养殖场,刚开始还会服从兽医技术人员的用药指导,而养了几批鸡以后,就以为自己也懂了不少,以后没必要请教兽医了。而一旦鸡出现病情也不仔细分析是什么病,就盲目地用药,甚至大剂量地使用,全然不管配伍禁忌和毒副作用。因此,经常发生病情难以控制或过量使用药物引起药害等情况。

7.卫生消毒制度不严格。有的养殖户在饲养管理中出现鸡只不明原因死亡,没有认真分析查明原因,而是把死禽随便丢在鸡舍边或路边甚至水沟里,不进行无害化处理;邻居、好友或养殖户想参观鸡舍,碍于情面没有进行消毒就让进去,严重的违反了卫生消毒制度,给传染性疫病的传播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有养殖场发生疫情,兽医技术人员巡查,兽药、饲料业务员在各养殖场之间来回跑,他们不注意严格消毒,也可能会引起疫情的扩散。

8.部分养殖户信息不灵,盲目发展。部份养殖户跟风现象比较特出,见别人养殖效益好,不按市场需要就盲目发展,结果等到出栏时价格已经下降。另外,因本地的消费有限,大部分依靠外地市场,故市场鸡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信息不灵是主因。

二、提高养鸡规模经营经济效益的措施

1.要学会分析。首先要充分调查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养殖其次是学会科学分析,要知道自己养殖的鸡不同日龄的营养需求,用什么样的配合饲料才能满足,提高生长速度,降低料肉比;要懂得自己养殖的鸡的科学免疫程序,发生疾病时选用哪种药物疗效好、价格低,以提高成活率。

2.适度规模经营。养殖户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如资金、鸡舍面积、饲料条件、养鸡技术水平以及市场要求,确定养鸡规模,尤其新养殖户不宜过大。

3.充分撑握市场动态,选择合适的进雏时间。每年都要对周边和本地的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以选择适宜的进雏时间。如我县及周边市场一般每年9月至第二年的4月是肉用鸡销售的旺季,而5月至8月是销售的淡季。

4.提高成活率。如果想要想获得较多的盈利,提高成活率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要获得93%以上的育成率,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技术要求:

4.1挑选健康雏。出壳适时,卵黄吸收好,无畸形,体大,精神活泼,行动敏捷,对外界刺激灵敏,食欲旺盛。

4.2适宜的温度。一看温度计掌握温度,二是根据雏鸡表情来调整育雏室温度,以不打堆均匀分散为准则。

4.3精心饲养。雏鸡应尽早饮水开食,首次饮水最好用经过煮沸的水,开食时间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宜选用雏鸡专用的配合饲料,要有专人管理,冬季注意保暖,并给予适当通风。

5.提高饲料转化率。

5.1选购适宜的品种。优良的品种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饲料转化率高,生产周期短,同时一定要注意肉用鸡羽毛要适合当地群众生活习惯和要求。

5.2饲喂全价配合饲料。要求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用不同的配合饲料。注意粗白质、能量、矿物质、尤其钙、磷的量和比例,并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饲料要保持新鲜,防止霉变,添加剂与饲料要充分搅拌均匀。

5.3饲养密度要适宜。应根据不同季节进行调整,冬季适当增加,夏季适当降低,同时注意通风换气。养殖密度过小,鸡舍利用率低,增加饲养成本,降低经济效益;但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舍内空气中氨气、硫化氢浓度增加,影响生长,致使雏鸡生长缓慢,多病,饲料转化率低。

6.建立严格的免疫程序。养殖的关键重在预防。科学养殖,防重于治。养殖户一定要根据本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制订合适的免疫程序,针对鸡群的健康状况适时投药防病。如根据我县养殖肉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对鸡危害严重的疾病如禽流感、鸡新城疫等病的预防。

7.严格消毒制度。根据我县多年的实践总结,严格执行“一灯二池三化”制度,对预防疫病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7.1养殖场、栏舍门口设消毒池,对进场人员、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对空舍进行全进全出式消毒;

7.2外来人员、车辆禁止入内,并谢绝参观。

7.3出场买卖所剩家禽严禁返回原养殖场。

水产养殖的市场分析篇10

投资规模:1000元左右即可启动。

适宜地区:水源清洁、丰富的山地或丘陵地区。

适合人群:普通农户及专业养殖户。

案例:山东省郯城县红花乡大尚庄的王宜兰人工饲养野生“陵山鳖”获得成功,前不久与连云港一家大酒店签订了2万元的供销合同。

项目介绍

陵山鳖,是以其出产地命名的地方鳖种。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保持了鳖在野生状态下的生长环境,用相对长的养殖时间来换取更出色的口感、营养,同时赢得更高的市场价格。此项目虽然回收期较长,但投入少、风险小,非常适合农民发展。

效益分析

一只2年龄的鳖苗,经过3年的饲养,可长到0.5公斤,按目前收购价可卖70元。除去鳖苗及饲料成本,还可赚40元左右。如果留养母鳖,自己繁育鳖苗,则效益更好。

经营建议

1.从场地建设、水体维护到饲料搭配、病害防治,每个环节都应把好关,确保优质高产,“野”味十足。2.积极联系经营山珍野味的特色餐饮店,争取长期订单;同时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寻找收购商。在营销时,应重点强调产品的最大特色:仿野生。

水貂

投资规模:1万元左右即可启动。

适宜地区:水产丰富地区。

适合人群:普通农户或专业养殖户。

案例:2005年7月《农民日报》报道,目前山东省文登市的水貂饲养量已达500万只,占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去年该市一农民养水貂800只,预计今年底纯收入在30万元左右。

品种介绍

水貂属食肉目、鼬科、鼬属的小型珍贵毛皮兽类,其毛皮具有针毛挺直、灵活华丽、绒毛丰厚、皮板轻薄、柔韧结实等优点,与狐皮、羔羊皮并称国际裘皮贸易的三大支柱产品。近些年国内水貂养殖发展较为迅猛,其皮毛价格稳步上升。水貂养殖业发展稳定,前景看好。

效益分析

按300只基础母貂计算(每只母貂年平均产仔4只),1年可产仔貂约1200只。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每只貂纯利润大概在100元左右,300只母貂的家庭养殖年均收益10万元左右。

经营建议

1.到有种畜经营许可证的种貂场引进优质貂种。2.国内水貂饲养普遍存在饲料投入不足、营养供给不全、养殖环境不良(如无棚舍、无小室、饲料环境不卫生等)、取皮技术欠佳等问题,养殖户宜改进上述不足之处,以增强产品竞争力。3.密切关注市场走势。订阅相关刊物,及时了解专业人士的意见。

岩原鲤

投资规模:每1000尾投入在2万元左右。

适宜地区:长江流域。

新闻链接:2005年8月《重庆晚报》在“长江名贵鱼生意赚头大重庆赚一成两广赚九成”一则报道中,对岩原鲤的品种特色及养殖效益作了详细介绍。

品种介绍

岩原鲤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地方名:岩鲤、岩鲤。是长江上、中游干流及支流中的一种上等经济鱼类,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闻名于世。该鱼多栖息于江河水流较缓、底部多岩石的水体中,属摄食底栖动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近年,其自然资源量急剧下降,有的地方市场售价在200元/公斤左右,还供不应求。

效益分析

据了解,每公斤商品岩原鲤的鱼苗及养殖成本在40元左右,而其市场价格一般高达200元。若养殖1000尾,在均重0.5公斤时上市,纯收入近8万元。

风险提示

岩原鲤鱼苗目前的价格是草鱼等四大家鱼100倍以上,而养殖成活率仅70%,而且其对水质、饲料等条件要求相当苛刻,没有一定资金实力及过硬养殖技术的养殖户,应谨慎选择。

“817”小肉鸡

投资规模:1万元左右。

适宜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

适合人群:普通农户或养鸡专业户。

新闻链接:2005年5月,胶州新闻网在题为“莘县单庙村小鸡‘跑’全国”的报道中,对“817”小肉鸡的品种特色、养殖效益及在全国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进行了详细介绍。

品种介绍

“817”小肉鸡,是山东莘县人培育的地方优良品种。它克服了大型肉鸡品质不好、肉易烂腻、饲养时间长、效益低等缺点。该鸡体态匀称,外观秀丽,胸肌丰满,以其独有的周期短、风险低、体重适中、肉质鲜嫩等特点畅销国内大、中城市,并被推荐为扒鸡专用品种。

效益分析

从孵化出蛋到长成上市,“817”小肉鸡只需要6周左右。每只“817”小肉鸡,纯利润在1元以上,若大批量、规模化长年养殖,收益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