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十篇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十篇

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4:30

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篇1

[关键词]成功教育改革;系统思维;系统整合;部门协同;效果评价

“改革”是当下社会的热词,不仅在社会领域如此,教育领域也一样。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到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再到2010年启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领域的改革似乎从来没有停息过。回顾那些早已过了规划期的改革文件,历次改革中所设定的诸如“大学自治”、“义务教育均衡化”等等这些相当基础和重要的改革目标,似乎都没有实现。成功的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取决于教育系统内的各方合力,更取决于系统外、系统内的运作协调,需要从决策设计、启动实施、效果评估三个阶段进行通盘考虑与整体设计。

一、系统思维与全局设计: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

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要求改革者在方案的设计阶段着眼全局,放眼全程,在方向定位、舆论动员、制度设计、机构建制上通盘考虑、运筹帷幄。

1.改革方向定位:追求公平与发展优先

从东到西、自古而今,任何教育改革大抵有两项基本的价值诉求:一是推进教育公平,二是促进学生发展。不论是“缓解入园难、入园贵”、“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义务教育经费制度改革”,还是“高中教育多样化”、“师范教育综合化”、“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等,其实质都不外乎推进公平与促进发展两个根本性目标。

从推进公平的角度来看,我国当下的大多数教育改革还只是较多地关注“入学机会的公平”与“资源分配的公平”,即是一种起点的公平,还没有更多地关注教育过程的公平与教育结果公平;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成人”,不仅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更要成为一个有追求、有信仰、有责任的公民。因此,所有的改革都应该围绕“成人”、“发展”这个核心来设计改革方案,展开改革过程,评价改革效果。不要本末倒置,把改革手段当成改革目的,导致“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学生的体质、创新能力、求真意志成为浮云。

2.改革舆论动员:营造舆论与增进共识

教育改革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它发生于真实的教育情境,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价值重构、结构重组、资源调配、利益博弈,与教育内部系统(如教师、家长、校长、官员)、教育外部社会支持系统(如政府、企业、家庭、社区)等密切勾连、互为因果。因此,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的设计与推行首先得协调政府意志与民众诉求,统筹各方利益与多元声音,使教育改革建立在最大限度的舆论共识之上,获得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减弱拆解的力量与分化的动机。

为了能够凝民心聚民意,改革设计者要高度重视舆论动员与共识营造工作,为各项教育改革创造支持性的环境氛围。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步骤:首先,组建多元的改革方案制定队伍,彰显集体意志,摆脱官僚化流程;其次,扩大改革方案征集面,给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合理通道;最后,进行改革方案的公开辩论与社会宣传,引领观念、化解分歧。

3.改革方案设计:统筹安排与注重行动

设定了明确的改革方向,进行了充分的改革动员,教育改革的成功只是具备了基本的土壤,还缺少成功的关键因素――改革方案的整体统筹与配套设计。梁启超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说:“变法不变本源,而变枝叶,不变全体,而变一端,非徒无效,只增弊耳”。因此,改革者在进行教育改革设计时,要运用系统思维,强化统筹设计,突出核心问题,细化行动方案。唯此,才能既把握改革方向,又呈现行动轨迹。

首先,改革方案要系统统筹、整体设计。所谓统筹,从表层来看,就是统一筹划的意思。具体而言,包括问题统筹、政策统筹、制度统筹、关系统筹、主体统筹等。其中,问题统筹是起点,决定教育改革的方向;政策统筹、制度统筹是关键,保障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关系统筹、主体统筹是影响因素,左右着教育改革的系统环境。

其次,改革方案要关注核心、突出重点。无数改革案例表明,制约目前各项教育改革成功的根本因素是落后的办学体制、投人体制、管理体制与评价体制,以及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朱清时在南方科技大学进行的高校自主化改革曾经轰轰烈烈,然而,截至当下,也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安徽芜湖当年的义务教育均衡化改革也可谓风声水起,然而,经过几轮回合后,也终于偃旗息鼓。可见,体制的结构性阻抗力量有多大。所以,当下的各种教育改革如果不把体制改革作为核心和突破口,就只能在教育的自身圈子里原地打转。当下中国的各项改革,无论是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还是教育改革其实都已进入深水区,各种体制性阻抗力量与利益集团早已彼此山盟海誓、永结同心。如果政府不下彻底的决心,动用十二分的勇气,采取决绝的政治智慧,向教育改革的最后堡垒宣战,那么,所谓“减负”、“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化”就永远是海市蜃楼。

最后,改革方案要突出行动、关注细节。改革方案不是哲学家的“理想国”宣言,不是诗仙们的酒后梦话,它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纲领,有理想憧憬,更有对达到理想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的细节规划。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制度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注重制度细节,只是以隐喻作为政策基础的话,只是提出了一种“无制度”的制度。我国的大多数改革文本,尤其是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多为宏大设计、愿景描画,配套制订的“实施计划”、“实施办法”之类的行动性措施还不够细化。

4.改革体制保障:组织建设与制度设计

如前所述,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体制改革。所谓体制,主要包括“体”与“制”两个方面,即组织与制度。其中“体”决定了谁来改革,“制”决定了如何改革。

在“谁来改革”上,涉及改革的设计者、改革的执行者、改革的参与者和改革的卷入者四类主体。在以往的改革过程中,由于官僚作风的影响,改革的设计者、执行者大多为各级政府,甚至改革的设计者同时也是改革的执行者。可见,我国的教育改革基本上还是个“大政府时代”的教育改革,不管是教育部门、发改委,还是直属中央的国家改革委员会,都无一例外地具有政府属性。政府过于庞大、政府介入过多不仅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也干扰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民主化。

在“如何改革”上,最重要的便是制度建设。当下我国的各项改革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便是制度短缺与制度失范。所谓制度短缺,是指改革设计者没有围绕改革目标,系统地进行相关制度建设,致使改革缺少特定的制度支撑。所谓制度失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初期制定的制度不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进行修正与完善,从而在实际上使支持性制度变成了限制性制度;二是指现行的改革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遵守,总是在执行过程中由正式制度转换为非正式制度,由显在制度转变为潜在制度。

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这其中,改革的酝酿与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改革设计者能充分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意识进行启动前的方向定位、舆论造势、方案制定与制度建设,那么,教育改革也就成功了一半。而当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改革的序幕已经开启时,教育改革就从设计阶段走向了实施阶段,这时,系统整合与部门协同便成为决定教育成功的关键性要素。

二、系统整合与部门协同: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制约

改革方案的制定是对改革复杂性的预期与算度,改革方案的执行则会使改革者深陷改革的复杂性之中,不仅会面临改革方案设计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复杂的内外系统、胶着的利益冲突、旁逸斜出的多元关系,还会在改革方案的展开过程中不断地遭遇新的矛盾、新的冲突与新的关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而改革恰是对既有的联结进行重构、重组与再造,因此,必然会在改革方案的所到之处遭遇各种反抗。鉴于此,在改革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要关注系统的支持性条件,做好系统整合、利益均衡与部门协同三大工作,以实现上下协调、左右关联、内外沟通。

1.增进系统整合

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简言之,至少涉及教育改革的内部系统与外部支持系统两部分,必须处理好三层关系,即内部系统关系、外部支持系统关系和内部系统外部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本课题研究重点关注教育改革的外部社会支持系统,而对其他两层关系存而不论。

所谓教育改革的外部支持系统,是指教育改革的“外部社会”,如政府、经济与非政府组织、公众与社会群体对教育改革给予的各种各样的支持所构成的总体格局。从政府的职能来看,主要包括政策支持、体制支持、财政投入支持;从经济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来看,主要包括人才市场支持、社会投入支持、社区支持;从公众与社会群体的影响来看,主要包括专家支持、家庭支持、社会舆论支持、公众文化支持。也就是说,教育改革的外部支持系统包括三大版块、十个要素。

要想实现教育改革外部支持系统的系统整合,就必须对系统的十个构成要素的运转规律与作用机理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还要进一步借鉴系统论、博弈论、生态学思想,考察十个要素之间的关联与互赖,探明在不同教育改革和发展案例(如择校、减负、创新性人才培养)、不同时空背景中各要素间的作用方式与联通策略,以真正实现教育改革外部支持系统的系统整合。

2.展开利益博弈

正如孙立平所言,当下时代是一个利益时代,每个人都是不同意义上的利益主体,有着特殊的利益诉求。而任何改革又几乎是一场利益再分配,它总会在伸张了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时,又贬损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利益失衡由此产生。为了避免教育改革过多地产生零和博弈与负和博弈,改革方案设计时便要吸纳利益各方的代表或不同利益主体的代言人,并通过公开辩论、社会听证等方式把各方诉求明示于众,一方面供公众选择,一方面供决策者明察。这种公开的利益宣示方式使各种利益观点能够进行现场交锋与公正博弈,避免了改革过程中太多的利益失衡、暗箱操作与潜规则盛行。

但特别需要说明三点:一,利益博弈的仲裁方必须是第三方,而不能是政府、学校等利益相关者;二,利益博弈必须遵守弱者优先原则。在进行公开的利益辩论之前首先要保护好处境不利人群的利益诉求,不能以牺牲他们的利益换取博弈的公正、透明;三,当下社会已经利益集团显性化,寡头精英与垄断集团通过结盟操控改革进程。因此,在利益博弈过程中要慎防话语垄断与符号暴力现象的发生,把一部分人的利益诉求误判为整个社会的利益诉求。

3.促进部门协同

教育改革是一项涉及多系统、多部门、多主体的活动,没有彼此之间协同,教育改革的成功几乎不可想象。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最重要的是横向部门协同与纵向部门协同。

首先,加强横向部门在教育改革中的协同。在教育改革中,横向部门协同包括三种不同的协同类型:一是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如教育局与财政局、审计局、卫生局、规划局、编制办、人事局等;二是不同区域之间的协同,主要包括三种子类型:区域间政府协同、区域间高校协同、区域间机构协同。区域政府间协同最成功的改革案例便是“长三角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区域间高校协同最典型的改革案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协同创新模式”;区域间机构协同的典型案例是由北京大学、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三方建立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协同创新合作体”;三是区域政府与社会各方之间的横向协同。这类协同在高等教育领域表现得更加典型。如江苏省教育厅先后与省农林、卫生、体育、文化等有关行业、企业主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实施的运作模式。

其次,深化纵向部门在教育改革中的协同。所谓纵向部门的协同主要指不同级别政府之间的协同。由于我国的大多数教育改革是自上而下式,因此,纵向部门协同有时会演变成改革设计者与改革执行者之间的协同。在我国的大多数改革文本中,中央政府发起的改革通常都要求地方政府进行地方性转化,以保证改革能适应地方性土壤。在1922年的壬戌学制中确立了七项目标。其中“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具有重要意义,这意味着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必须为各地落实改革提供弹性空间和自主余地,否则地方政府一定会以各种方式阻抗改革措施的落实。

三、经验反思与成效评价:教育改革成功的反馈机制

在改革进展到一定阶段或暂告一段落后,改革设计者与执行者要有意识地对改革效果进行反思与评价,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下一阶段改革做好必要的智力准备。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育改革评价是对教育改革活动的系统协同度、政策矩阵相容度、改革成效的系统性调查研究。

1.系统协同度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教育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可以分化为教育改革内部系统和教育改革外部支持系统。无论是哪个层面的系统都需要对其系统的内在协同度进行检测与评价。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是否取得成功,也可以通过系统协同度的方式来加以度量。所谓系统协同度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

在教育改革领域,目前还未有相对成熟的数学模型用来计算教育改革各子系统之间的有序度,从而计算出系统协同度。但可以借鉴协同学原理和管理熵理论,寻找一系列反映教育改革内部系统、外部支持系统的协同度指标,如系统要素的构成协同、功能协同、组织管理协同、技术协同、权力协同、文化协同、环境协同等七个方面。有研究者曾运用这些要素对前面提及的“长三角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协同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整体协同度很低,而江浙沪各自的创新系统的有序度却相对较高。

2.政策矩阵相容度

除了测量教育改革外部支持系统的系统协同度,教育改革是否成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成功,还可以通过测量政策矩阵的相容度来加以说明。在任何一项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的漫长过程中,总会出台大大小小的多类政策,有的政策以法的形式出现,有的政策以条例、法规、意见等形式出现;有的政策起始于教育改革之初,有些政策发端于改革进程之中,还有些政策甚至就是改革的成果。

为了中国教育改革能够更加理性,更加成功,有必要对教育改革过程中出台的各类政策进行矩阵式评估,考察各类政策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延续性。从有利于改革成功的角度来看,伴随着改革过程出台的各类政策应该成为一个首尾衔接、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连续封闭回路,成为一个自在的政策系统。只有前后出台的各类政策具有了这样的系统属性,各类政策才能在教育改革的系统回路中发挥整体功能。

当我们用政策矩阵的相容度来度量《教育规划纲要》时,则会发现《教育规划纲要》的改革内容与现有政策文本之间的不相容。

3.改革的总体成效

除了系统协同度、政策矩阵相容度外,最常见的评价教育改革成效的方法还包括目标达成评价、最小代价评价和弱者优先受益评价三个方面。

从目标达成来看,任何改革都有预期的目标,这些目标或微小或宏大,或具体或抽象,或远期或近期。但无论什么样的改革目标,其核心离不开推进教育公平与促进学生发展两个基本面相。因此,对不同的改革目标,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效果反思中,尽管官方的评价中规中矩,但许多基层教师与学生的感受却是茫、盲、忙。

从最小代价来看,改革不可能不付出代价,但改革不能付出巨大代价。

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篇2

“国培计划”全称是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教育部、财政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承接和实施“国培计划”项目,对__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对__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意义重大。

__年,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__省各项目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__师范大学顺利完成了__省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两项目。项目的实施为__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养了1936名“种子”教师,我校954名2007级师范生置换出56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研修。这些教师将在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__年元月,在学校“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国培项目组织单位对__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经验与不足进行及时总结。

__年上半年,学校与海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学校交流“国培计划”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中的有益经验。

__师范大学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__年“国培计划”两个子项目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该项目给予高度重视;在于成立了一支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在于确立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组织原则;在于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共同努力;还在于__师范大学七十年办学历史的积淀。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通过遴选优秀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以2:1的比例置换农村骨干教师到高师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脱产研修。通过置换脱产研修为我省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针对我省紧缺薄弱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四个学科教师进行的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训。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为我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训一批骨干和“种子”教师。要确保承载着重要使命的“国培计划”项目达到实效,__师范大学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保证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和置换脱产研修的培训教师享受到优质的培训资源,通过培训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的骨干和“种子”教师,成为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二是要保证顶岗支教实习的师范生能够顶住岗,保证置换学校的教学质量。基于以上问题,在承接__年“国培计划”项目前__师范大学对该项项目进行了充分准备和认真策划。

在总结__年“顶岗实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项目的承担部门教务处和相关学院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师范生顶得住支教实习岗位。__年3月至6月,从学院选拔到校级竞赛,组织了历时3个多月的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提高了2008级师范生教学技能;7月份,各学院有计划地培养师范生的班级管理工作技能;本学期,要求学生提前一周返校进行顶岗实习前的大练兵;从各方面夯实师范生顶岗基础。在此基础上制订了《__师范大学“国培计划—__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__)”顶岗实习实施方案》,对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学院及学科、实习地点、时间与内容安排、管理方式、准备工作、实施要求及政策等方面作了系统策划。

承担培训任务的学院,在总结__年“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前到中小学教学一线摸底,把国家的要求、__省基础教育实际和基层教师的需求有机结合、以问题为中心优化培训方案,突出需求导向,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优化培训方案。另一方面严把师资关,聘请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声誉的名师作为施培教师。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国培计划(__)――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__师范大学班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的目标、任务、时间、内容、研修方式、专家团队等作了科学的规划。

本项目共涉及九个县168所中小学,1073名2008级顶岗实习学生,650名置换离岗研修教师,为期105天,三个地州约70余所的跟岗学校,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九

个学科,学校的9个学院参与该项目。针对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__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各部门通力协作,在承接到这一项目后的短短十五天时间内,分解任务,各负其责、统筹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首先,校领导的高度重视__年“国培计划”项目,召开__年“国培计划”项目受培需求调研会、从需求的角度搞清需求,从基层受训教师的需求出发,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颁发《__师范大学关于调整国培计划——__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任务、职责,对项目的实施进行了统筹规划。教务处负责顶岗实习方案的实施工作、教育科学学院承担__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教师的培训工作。第三,召开__师范大学校内各部门协调会,教务处、校长办公室、计财处、学工部、后勤集团、校团委、各顶岗实习学院参加会议,对__师范大学学生赴各顶岗实习学校的组织、交通等工作做了部署。第四,各顶岗实习学院负责人到本学院负责的项目学校实地考察,解决学生到实习学校后的学习和生活等相关问题,在学生赴实习学校前召开培训会,落实顶岗实习的相关事宜。

根据“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安排布署,学校将于__年9月17日,召开了__师范大学__年“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动员会,邀请__省教育厅领导、校党委书记蒲芝权、校长伍__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9月18日,各负责学院领导分别将1073名顶岗实习学生送到项目学校、顶岗实习。我校承担的这场规模大、覆盖面广、机制新的“国培计划”项目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

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篇3

研究和指导流通体制改革,制订全市商贸发展规划;培育发展和完善商贸市场体系,合理安排商业网点;提出维护流通秩序的政策意见;负责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和重要商品的供求状况并组织调控;制订工贸结合、内外贸结合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承担重点工业品和原材料的进出口管理;研究和指导重要商品市场建设、定点销售和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化学危险物品、剧毒物品经营安全的指导与监督管理以及经营许可证的审核与发放;负责全市民用爆破器材的专营、管理、审批工作;负责对全市各类商品和技术展览展销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和审批,规范各类商品和技术展销活动;管理工商贸的重要会展活动;组织实施内贸流通行业的产业政策;研究制订内贸行业发展规划、方向、重点、布局和经济技术政策;推进行业结构调整;负责行业统计工作,分析行业经济运行、技术指标和市场信息;研究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指导内贸行业体制改革;指导商品猪基地建设,负责生猪屠宰定点管理;负责典当拍卖行布局和日常监督管理;负责全市餐饮业、旅馆业的指导与管理;指导商业、物资行业职业道德建设,联系商业、物资等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组织企业开拓内外市场。

技术进步科主要职责

研究提出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政策措施并指导实施;指导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的投资方向;贯彻实施国家工商领域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并进行监督,负责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工作;研究提出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编制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研究提出技术改造投资总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研究制订项目备案制的具体措施、办法并指导实施;负责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组织培育省、温州市“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负责全市工业园区管理工作;研究提出全市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引进和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方针和政策意见;组织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负责企业信息化推广和应用工作,组织实施企业上网工程;指导和协调全市重点技术创新、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新产品开发等项目的实施;指导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和产学研联合;组织和协调企业对外技术使用与交流;负责全市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管理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为全市企业提供国内外重要科技信息和服务;指导、规范、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企业科(行业科)主要职责

对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实行宏观指导,规范企业行为;研究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体制改革方案,指导全市国有企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改造和改制,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再就业工程;组织对市重点扶持的大企业、大集团的规划制定与培育工作;负责企业规模类型的划分和认证工作;参与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指导全市企业兼并破产和协助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职工社会保障工作;负责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管理等工作;起草有关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地方性政策措施和政策意见,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指导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指导、规范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融资、技术、培训、信息、创业辅导等服务体系,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和资产管理等工作;牵头组织对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制订实施机械、化工、建材、轻工、二轻、医药、电子、信息、电器、广告等行业政策;研究提出促进行业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监督、检查行业政策实施情况;研究提出行业发展规划,推进行业结构调整;负责各行业生产许可证、准产证等的审核、申报和管理工作;抓好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宏观协调,研究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负责行业协会的管理和行业体制改革工作。

综合科主要职责

监测、分析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并提出对策建议,做好月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研究提出全市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和合理布局的建议及有关政策;组织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综合运输协调工作;负责重要生产要素的配置、协调、平衡工作;协调横向经济协作工作;综合分析近期全市国民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经济总量平衡、结构调整、淘汰压缩落后生产力;研究提出近期经济运行调控目标、政策和措施;对经济运行中涉及财政、金融的政策性问题与资金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建议;负责起草全市经贸宏观性、综合性报告;收集、整理、分析和经济信息;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

研究提出企业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措施;负责有关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规划;负责对高耗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和节能产品认定的审核,开展节能执法工作;推进以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设备改造;组织制订能源行业的专项规划和相关的政策措施;研究分析全市电力行业运行状况,参与协调电力供需、电网运行中的问题;参与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电力项目的管理;参与研究提出电力价格政策,负责折让电量的分配,指导节约用电;负责全市农村电气化建设,指导农村用电工作;做好成品油(含燃料油)市场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秩序整顿工作;负责对成品油(含燃料油)、煤炭经营企业的资质管理;负责报废汽车回收(拆卸)管理和旧机动车流通工作,组织协调工业环境保护,负责环保产业示范工程、产品(设备)、技术的规划管理和推广应用,并承担局属企业的环保、设备管理工作;指导并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工作;指导新型墙体材料改革、推广工作。

办公室主要职责

协助局领导处理机关日常政务;建立健全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负责目标责任制的制订、考核、督查;负责局机关文秘、调研、重要会务、政务信息、宣传、政务公开、档案、机要、、保密、安全保卫、财务、资产、接待、车辆等行政后勤工作;负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组织办理工作;负责全局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管理;负责组织起草工业、商贸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负责普法教育工作;承办行政诉讼有关事项;负责局机关及所属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考核奖惩、劳动工资、教育培训、职称评聘、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及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负责指导局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经济贸易局部门职责

一、监测、分析全市国民经济远行态势,调节国民经济日常远行;提出并实施近期经济运行调控目标、政策和措施,组织解决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并向是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组织制订和实施地方性产业政策措施及专项产业政策,监督、检查执行情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提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调整方案;研究确定、组织培育市重点骨干企业;联系和指导有关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

三、制订工业、商贸方面的综合性经济行政措施等规范性文件草案和政策意见,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收集、整理、分析和经济信息。

四、组织制订行业规划和行业管理措施,实施行业管理;负责物资流通的管理;组织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综合运输协调工作。

五、参与全市能源、原材料、新型材料等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六、研究和规划竞争性行业投资布局,定期公布项目投资引导目录;负责限上和涉及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措施的技改项目报批工作;指导全市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提出工业、商业企业利用国外贷款的投向;参与研究提出工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政策建议,指导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指导生产企业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管理工商贸的重要活动。

七、研究和指导全市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提出规范流通秩序和市场规则的有关政策,检测分析市场运行和重要商品的供求状况并组织调控;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和协调内外贸政策意见和进出口措施,商市发展计划局编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重点工业和原材料的进出口计划;指导广告业发展。

八、指导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规范企业行为规则,研究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政策措施;研究制订全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指导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指导国有企业的管理、扭亏和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再就业工程;参与指导企业直接融资工作;负责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大企业、大集团的规划与培育工作;协调解决企业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指导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指导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九、研究企业技术进步的方针、政策意见,指导技术创新、技术引进、重大装备国产化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研究提出全市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政策措施,组织制订全市企业高新技术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规划和计划;负责工商企业技术改造的招投标工作;指导企业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工作,组织实施企业上网工程;负责除自然资源外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篇4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纲要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国务院根据审查意见对纲要草案作了修改。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纲要草案全面体现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提出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总体安排积极可行,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不少严峻挑战,特别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纲要草案对困难和问题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做好统筹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五年规划的要求,制定好专项规划、地方规划、年度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强化实施责任,扎实做好规划实施和监测评估工作,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

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战略重点,大力优化投资结构和出口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要进一步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把握政府性收支规模,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积极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向,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篇5

(一)划入的职能

1、将原地区行署经济贸易处负责的产业政策、技术改造和投资管理、重要工业品及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等职能划入;

2、将原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职能整体并入。

(二)增加的职能

食盐、烤烟、成品油等国家重要物资的宏观管理以及成品油的网络规划、布局建设等职能。

(三)转变的职能

1、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和技术改造投资管理整合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2、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面性工作。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重大问题协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并提出全市实施产业政策的意见。

3、取消商有关部门确定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总量和确定商业银行贷款、直接融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职能。

二、主要职责

(一)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衔接、平衡各主要行业的行业规划;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及调控政策;作好社会总需求总供给等重要经济总量的综合平衡和重大经济指标比例的协调。

(二)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西部地区开发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研究提出我市吸引人才的政策建议。

(三)依据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全市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全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四)研究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全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建议,指导和推进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五)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点项目和生产力布局;建议安排财政性建设资金;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和监督管理重点建设项目;编报、下达利用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和用汇投资项目;负责全市投资体制改革工作。

(六)负责限额内政府投资项目即全部或部分使用了国家补助资金、国债资金、省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资金以及政府承担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国外贷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审查上报、竣工验收工作。

(七)负责搞好纳入省计划的基本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含概算调整)、竣工验收的审查上报审批工作;审批限额以内基本建设项目,审查申报限额以上项目。

(八)组织和管理重点项目稽察工作,督办省稽查办交办的案件。

(九)依据国家《招标投标法》和省上制定的实施办法,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有关《招标投标法》配套规定;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指定招标公告的媒体;组建全市跨部门、跨县(区)的综合性评标专家库。

(十)拟订和协调全市国土开发、整治、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意见,编制区域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扶持国扶贫困县(区)发展经济,搞好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搞好项目方案的审查、上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验收,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十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并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衔接农村专项规划和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研究并制定工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十二)研究分析市场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供求状况和重要商品供求总量平衡,组织制订重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规划、调控政策;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制定粮食储备和物资储备计划;指导、监督重要物资的流通: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十三)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协调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全市科技发展的方向、重点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组织制订科技项目攻关计划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并转化为生产力。

(十四)搞好宏观经济预测、预警和分析研究,参与研究运用税率和价格等主要经济手段的政策建议;组织或参与地方经济法规的起草和协调实施;指导协调全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十五)根据国家和省上提出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和利用国外资金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提出我市利用外资的总规模和投向。

(十六)搞好各类项目的前期储备,推介招商项目,职责范围内的项目评估、咨询服务工作。

(十七)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意见,协调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十八)负责库区移民工作和库区经济建设项目工作。

(十九)承办省发展改革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十)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9个职能科室。

(一)人事秘书科

负责组织协调机关日常政务工作;负责会议的组织与服务;负责草拟委机关有关重要文件;负责文电处理、政务信息、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以及督查、保密工作;负责办理全委机关工资福利、干部考核、人事调配、编制管理以及机关财务、总务保障、财产管理、车辆调度和接待等后勤服务工作;负责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国民经济综合科

研究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组织制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编制、分解、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年度计划,提出全市经济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措施;进行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组织宏观经济调查,提出分析报告和对策建议;负责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协调粮食购销政策和储备库建设;负责全市高新技术、利用外资计划和外贸、经贸流通等计划和建设项目。

(三)固定资产投资科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积极引导投资方向;编制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及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计划;负责城市基础设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汇总下达国债资金,省下达的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省资本金基金计划,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争取、落实建设资金;负责全市基本建设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等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许可证管理工作。

(四)社会发展科

研究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协调拟订社会事业发展政策,负责安排和管理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衔接国家和省上安排我市的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专项资金。

(五)工业科

研究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收集分析工业信息,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对策。提出相关产业总量指标和结构调整建议,研究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研究编制全市工业生产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工业生产计划;编报工业建设项目计划,上报、审批工业建设项目。协调有关工业发展工作。组织贯彻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研究分析全市工业产业发展情况,组织拟订工业综合性产业政策,组织和协调我市工业专项产业政策的制定,监督产业政策的落实。负责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管理、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编制,研究并协调重点工业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项目的布局,提出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定意见。

(六)交通能源科

提出全市交通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交通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交通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交通项目的布局。研究编制全市交通运输、邮电、农村能源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交通运输计划;编报交通、邮电、能源建设项目计划,农村能源建设计划;上报、审批交通能源建设项目。协调有关能源、邮电等业务工作。收集分析交通、能源、邮电信息,提出全市能源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能源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能源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能源项目的布局。研究节能措施,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七)农村经济科

农经科职能: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农村小康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衔接统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及资金支撑。负责权限内项目审批、指导、协调、建设项目实施。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

库区移民办公室职能:组织编制全市在建、新建水库电站移民搬迁、补偿、安置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已建水库电站的移民遗留问题,并扶持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移民脱贫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组织审查移民专项工程概算及年度计划的编制实施。参与拟建水库电站的库区淹没损失和所在地经济。环境分析、移民搬迁安置与迁建规划等前期工作。

(八)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

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提出全市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组织、协调汇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情况。

(九)小城镇建设发展科

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等。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机关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人员编制24名(含原体改办并入的5名编制),其中行政编制20名、事业编制4名。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4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干部职数14名。

非领导职务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根据“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规定,原体改办6名工作人员随编制划转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五、其他事项

(一)保留市以工代赈办公室(挂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牌子),正县级建制,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兼任。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职数2名。

(二)保留市项目办公室,副县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职数1名。

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校企合作;软件工程;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背景

1.1国家政策指导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36号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征集2018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函》的要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面向高校有关专业和教师,由企业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通过课程或系列课程的建设,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成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并推广应用。

1.2学校政策扶持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背景下,以协同育人项目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对于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科技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西安翻译学院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为了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协同育人项目建设工作,加大统筹和支持力度,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开展提供政策和经费上的扶持。

2《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1软件工程课程简介

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开发和维护大型软件系统的工程学科,包括一系列概念、理论、模式、语言、方法及工具的综合性学科。在计划、开发、运行、维护与管理软件过程中,将科学的管理和最佳的技术方法紧密结合,从而以比较经济的手段获得满足用户需求的可靠软件的一系列方法。软件工程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实践、任务驱动等方法,在多媒体机房授课。在理论教学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学习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有益于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构建互动课堂。学习软件工程应注重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和实现能力、系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工程能力。工程能力植根于分析、设计、测试等软件工程方法的学习、简单项目管理的实践、团队合作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及软件工具的使用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2.2软件工程课程存在的问题

软件工程课程内容繁杂,理论与技术方法众多。课程中涉及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复杂、理解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3《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目标

2.3.1完成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校企合作在《软件工程》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当今最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共同规划和开发出软件工程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案和案例库等教学资源,为软件工程课程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

2.3.2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根据企业对学生的最新需求,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为依托,通过不同小组完成不同的案例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和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2.4《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实施路径

2.4.1准备阶段

(1)企业调研。研究企业对软件开发领域人才的需求状况,组织搜集和阅读大量文献著作,调查研究现有软件开发领域人才供给需求。(2)学生调研。对拟改革的专业进行学习能力评测,了解现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形成调研总结报告。(3)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调查企业需求和现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制定教学改革和实施方案。(4)成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5)严格进行过程管理。(6)制订研究计划、实施方案,写第一阶段总结。

2.4.2实施阶段

(1)准备校企合作事宜,签署校企合作协议,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充实实践环节的教师队伍。(2)针对企业对软件开发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制定应用型软件工程课程体系。(3)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设计,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企业真实案例引导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4)实施校企合作制定的课程体系。(5)完善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相关工作。

2.4.3总结阶段

进行教学改革汇总,编写相关研究报告。

2.5《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

2.5.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由于上课案例是企业的真实案例,很多学生觉得这就是以后我要从事工作的内容,相比之前教材中的案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2.5.2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为依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欠缺点。例如有的学生在做单元测试的时候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软件测试,就会在做完单元测试后进一步学习测试方面的其他相关知识,为以后从事这方面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有些学生发现自己在编程的时候函数部分还比较欠缺,就会积极的查找相关资料,补上这一部分的知识。

2.5.3团队合作精神有所提高

由3-5人分组完成企业不同项目的形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往布置的同样作业一起提交的时候,个别学生有抄袭现象,而分组完成不同项目,每个人分工明确,避免了偷懒抄袭这种现象。

2.5.4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

团队成员之间难免意见有分歧,但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最终都会获得一致的看法,这样很好的锻炼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能力。

3《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亮点

(1)软件工程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企业真实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项目为衔接,达到知行合一、以用促学的目的;(2)校企联合共建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共同制订校企合作实施方案;(3)校企联合开发课程配套多媒体课件、教案和案例库等教学资源。

4结束语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高度融合的课程,由于校内老师缺乏企业实战经验,课程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故采用校企合作进行《软件工程》课程授课,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企业真实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项目为衔接,达到知行合一、以用促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业红.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4):65-69.

[2]阳建中,胡俐蕊,黄东,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7(18):21-28.

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篇7

为推进结构性改革建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如何开好这个局?民进的代表、委员们在今年的两会上递交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据统计,今年两会,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党派提案37件,涉及教育、文化出版类的提案15件,还有22件涉及经济、生态、社会、医疗卫生等领域。政协民进组以界别小组名义提交界别提案6件。民进组45位政协委员共提交个人和联名提案300余件,提案内容既体现了民进教育文化出版的主界别特色,又涉及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案质量和数量与往年有较大提升。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共安排了3场大会发言。在政协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作了题为《人心就是力量》的大会发言。3月12日,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张帆代表民进中央作了《诚信政府领跑诚信中国》的发言。两次大会发言,均收到与会委员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些发言和提案是面向全会征集素材,经过层层筛选、反复修改,最后确定而成。每一件发言和提案素材的形成都经过了扎实的调研和深入的研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3月5日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和必然要求。

化解过剩产能是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此前确定的五大任务之首,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3月8日下午,围绕“积极稳妥做好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安置工作,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全国政协举行了首场提案办理协商会。民进中央《关于发挥教育培训在化解过剩产能人员安置中作用的提案》被纳入提案办理协商会,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代表民进中央发言,介绍了提案的有关情况。赵光育则在发言中介绍了杭钢经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服务体系日趋健全,但是,当前教育领域供给侧产品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今年两会,民进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作为民进中央的重点提案之一,提案认为,应大力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助力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讨论国务院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是今年两会的一项重要议题。民进的代表、委员们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凝聚智慧和力量,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

3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时说,2015年取得的成绩乃至“十二五”时期的各项成果为实现“十三五”确定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原则,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和中国国情,既有现实考量又有学理支撑。“十三五”期间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减去无效供给、低端供给,增加有效、高端供给。

此次政协大会共举行14次小组会议,比去年增加两次。共涉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两高”报告、“教育综合改革”等7项议题。政协民进组委员以极大的参政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围绕会议各项议题,进行了精彩纷呈的讨论。

民进组政协委员在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时认为,纲要草案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明确了路径。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强化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主动承担落实新理念推动新发展的责任,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认为,“十三五”时期要更加重视创新文化的培育。他很高兴地看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创新文化,以往我们更多地是看人才、看实验室、看经费保障等,但是在科技追赶的过程中要实现超越,必须要有创新文化的引领,激活创新基因。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关注的重点。在今年两会上,两度强调生态保护。3月7日在黑龙江代表团,他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月10日在青海代表团,他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民进代表、委员们一直热切关注的焦点。民进中央此次提交的提案就有6件为生态建设类,其中《关于支持海水淡化产业长远发展的提案》是民进中央党派提案重点推荐提案之一。“要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可持续,全面实施长江生态大保护,就必须尽快在全流域划定生态红线。”周洪宇提出《关于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建议》。姚爱兴呼吁国家应将宁夏六盘山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予以重点支持。潘碧灵今年共带来11份提案,内容集中在绿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落实环境保护监测监察垂直管理等方面,他建议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须加大治理力度。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指出,“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今年两会有两项议题切合这一主题。一是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近十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然而,慈善事业立法却一直处于空缺状态。民进组政协委员们讨论该项议题时表示,从2005年民政部提出立法建议至今,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专门法律可谓是“酝酿十年”,它的出台让善行得到保障,让救助者有章可循,让捐赠者有规可依。慈善法使慈善事业在法律框架内运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慈善组织的设立和管理提供了清晰的法律规则。二是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讨论。民进组政协委员们为“两高”报告点赞,认为报告振奋人心,实事求是地反映了过去一年国家司法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亮点,充分体现了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以来,司法改革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效。

为巩固“老阵地”出招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教育作为民进的主要界别之一,长期以来,民进的代表、委员们始终把目光牢牢锁定教育领域。

“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问题是我国教育体制一大短板,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庞丽娟建议,要想在短时期内改变现状,应尽快出台实施有针对性和有吸引力的教师待遇和地位保障政策。在张志勇看来,“二孩”政策的放开也加剧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解决城镇教育资源短缺迫在眉睫。王康提出,我国高等学校“评价体系”亟待重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点和要点,在于提高高等教育服务改革创新的能力,提升高等教育引领和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胡卫认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应该和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等关联起来,推动教育从一元向多元发展,倡导教育的多样化和学生的个性化。同时教育政策要体现人文关怀。秦和呼吁,关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将扶智作为扶贫的长远之策。

本次政协大会有两项创新举措,会议期间特意安排半天时间,就本组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邀请相关部委同志列席。3月11日下午,民进组的政协委员们把焦点集中在了“教育综合改革”这一主题。委员们就互联网+教育、成人教育、学前教育、教师管理体制改革、高校分类、高校去行政化、审美教育、民办教育分类等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委员们一致认为这种讨论形式主题集中,内容生动,交流深入,提供了更多反馈意见的渠道。在14次小组讨论中,国务院办公厅、中央统战部、文化部、教育部、保监会、档案局、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相关同志先后列席政协民进组会议,并对委员们的意见建议作出积极回应。

另一项创新举措是总理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相关人员到两会上听民意、纳民智。国办委派专人参加小组讨论,共派出100余人。总理对此非常重视,要求每个配到小组去的人尽可能地记住代表、委员的“干货”和“硬货”,同时要保证原汁原味,要求每天中午12点半和晚上6点20分之前把当天代表、委员们提出的意见汇总。据悉,在政协一共记录了8000条意见提交到会上,最后采纳、汇总了538条具体意见递交到各个部门。

在农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边远山区,残疾儿童的入学还是一个尚待破解的难题。为此,今年民进将其列为重点调研内容,不仅两会上提交的党派提案中有关于尽快稳定和充实特教教师队伍的提案,民进还将其列入了2016年双周协商座谈会议题。在政协民进组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认为,目前中国的特殊教育水平仍比较落后,政府应提高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把特殊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统筹考虑。

在此次界别联组会议上,文化部等部委同志列席了政协民进组的讨论。文化也是民进的“老阵地”之一,相关的议题总能引起委员们的思考和热议,他们集思广益为文化改革发展谋良策、出实招。

来自山西的卫小春建议加强对山西陶寺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长期关注文化名人故居保护的赵丽宏呼吁对于文化名人故居一定要有保护意识,对此,朱永新表示强烈赞同,他建议“十三五”规划中把名人故居建设作为一个国家工程,系统实施。俞金尧表示应尽快落实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建设项目。历史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栗甲呼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岳崇建议加强文化理论的研究。

作为出版人,臧永清是全民阅读立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在今年的两会上带来了两份提案,一份提案建议尽快推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设立全民阅读基金、推出全民阅读指导书目。另一份则是呼吁政府干预书价,监管市场。唐瑾建议,在继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更要重视少儿阅读。吴碧霞提出加快《著作权法》的修改进程,尽快落实赋予作者“追续权”。

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篇8

协助厅领导处理机关日常政务工作;协调各处室和直属单位工作;承担综合调研工作;制订厅机关工作制度、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及有关重要文稿;负责厅会议组织、公文审核、文电处理、机要档案、秘书事务、接待联络、机关财务、保密保卫、后勤保障,以及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二)政策法规处

制订劳动和社会保险立法计划、负责草拟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险行政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规范性文件;依法行使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险监督检查权,指导和监督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建立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负责处理劳动和社会保险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负责普法工作及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咨询工作。

(三)计划财务处(基金监督处)

编制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统计和信息工作,统计公报、信息资料及发展预测报告;制订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管理及其网络的规划、规范、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劳动保障科学技术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管理省级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经费、专项经费和国际援助、贷款项目;会同财政部门制订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制度并组织实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提出审核意见;制订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网络,查处基金管理的重大违纪案件;认定投资机构运营社会保险基金的资格,认定有关机构承办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的资格并对其承办的补充保险基金实施监督。

(四)劳动工资处

制订劳动关系调整基本规则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实施规划,审核在杭省部属及部队属单位集体合同;制订全省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和外来劳动力调控计划;负责特殊招工、政策性安置和调配工作,按分工拟定“农转非”政策;参与省级劳动模范的评定工作;制订企业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政策;组织实施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率挂钩政策,负责省属企业工效挂钩工作;制订并实施企业工资指导线政策、工资集体协调规则、最低工资标准、行业工资收入调节政策和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政策;审核省、部属企业的工资总额和主要负责人的工资标准。

(五)就业和失业保险处

综合管理全省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就业及失业保险工作;制订企业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政策,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制订劳动力市场发展规划和职业介绍机构管理规则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和农民进城务工的管理办法;制订全省就业服务事业规划和促进劳服企业发展政策并组织实施;按分工管理境外人员入境就业和公民出境就业工作;制订全省失业保险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基本政策并组织实施;制订失业保险费率确定办法、基金征缴和调剂政策、待遇项目和给付标准;研究完善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政策和稽核办法;负责管理失业人员疾病、生育、死亡等有关待遇。

(六)培训处

根据国家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制订实施办法;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订职业技能鉴定规则和实施办法;负责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人和社会劳动者技术等级考核工作;制订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竞赛的规则和实施办法;负责管理企业在职职工技能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准入制度;综合管理全省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培训机构;承担省技工学校招生办公室工作。

(七)仲裁处

制订劳动仲裁规则和劳动争议处理政策;负责全省劳动争议仲裁员的资格培训、考核、认定工作;负责对全省劳动争议处理行政机构的监督、检查、业务指导以及对乡镇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的工作指导;负责劳动保障来信来访、突发事件的处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负责在杭的省、部属和部队属单位的劳动合同鉴证工作。

(八)养老保险处(省社会保险委员会办公室)

制订全省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制订基本养老保险费率确定办法、基金征缴和管理政策;负责养老保险调剂金的管理使用;制订个人账户管理政策和养老金计发的待遇项目和给付标准;研究完善中央行业在浙单位养老保险政策;组织实施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办法;负责调整城镇职工疾病、非因工死亡待遇及其供养直系亲属和非因工伤残职工的待遇政策和给付标准;负责调整精减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负责省、部属单位职工缴费年限的认定和退休审批工作;制订补充养老保险的政策和办法;承担省社会保险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九)医疗保险处

制订全省医疗保险的基本政策、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制订医疗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政策;指导全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负责管理基本医疗的药品、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的范围及支付标准;负责实施定点医院、药店的管理办法及费用结算方法;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收费标准调整工作;研究制订省直单位、在杭部属单位职工医疗保险改革方案,负责实施省本级离休人员和子女统筹医疗管理办法。

(十)工伤生育保险处(省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室)

制订全省工伤、生育保险基本政策、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制订工伤、生育保险费率确定办法、基金征缴和管理、待遇项目和给付标准及因工死亡供养直系亲属的待遇政策;指导全省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负责管理全省工伤认定政策和办法;指导全省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和因病、非因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序的鉴定工作,负责省部属单位和行业单位职工的劳动鉴定和市地申请的劳动鉴定复鉴工作;承担省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十一)农村社会保险处

制订全省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制订农村养老保险费用筹集办法、待遇项目、给付条件和给付标准;研究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和经办机构的管理规则;负责农村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十二)人事教育处

负责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和劳动工资的管理工作;参与审核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导成员的任免;拟定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干部教育的规划、计划;负责劳动保障系统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负责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比表彰工作;负责厅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十三)驻厅监察专员办

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篇9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县实际,研究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并组织实施;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及政策措施;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民代表大会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二)研究分析全县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加强对全县国民经济运行的预测、预警和监控;研究协调涉及全县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综合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负责重要综合经济信息。

(三)根据国家、省、市的产业政策,提出全县产业发展的导向意见;加强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研究拟订全县生产力布局规划方案及重要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

(四)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全县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负责拟订全县资本市场的综合改革与发展规划,研究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和改革措施。

(五)提出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结构优化和资金来源;负责确定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前期预备项目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和投资计划;按有关规定和管理权限,负责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审查上报,负责非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的核准和其他项目的备案;负责审批政府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及投资概算;制订全县招标投标实施管理办法,组织审核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实施方案,对全县招标投标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负责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指导协调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代建工作;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稽察工作,组织和管理重大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工作。

(六)研究提出县市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总量平衡以及结构优化的目标、政策和产业导向;按有关规定和管理工作权限,负责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和审查上报;负责全县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监督全县国际性收支平衡。

(七)分析全县社会资金动态,研究拟订政府投资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融资方案并组织实施;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可能,对全社会资金的平衡协调提出意见;负责全县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核、上报和监管;研究提出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目标和调控政策,协调价格调控政策方面的重要事项;参与对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综合平衡。

(八)负责全县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工作;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研究提出粮食、棉花等重要物资和商品的储备计划;研究分析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供求状况,负责重要商品供求总量平衡和调控;综合平衡各类重要市场的发展规划和总体布局,引导和调控市场;安排第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九)负责全县人口、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以及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衔接平衡;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组织研究全县人口和城镇化发展战略;负责协调全县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十)负责全县国防动员的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十一)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根据县政府规定,管理县物价局。

内设机构:

办公室,协助委领导组织协调机关日常工作;拟订全委工作计划和总结;负责会议组织、文秘、信息、档案、办公自动化、保密、机要通信、政务督查、、保卫以及机关财务、后勤管理服务等工作;负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根据县国防动员办公室分工的工作,负责全县国民经济动员潜力的调查以及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网络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研究提出依据国民经济增强国防功能的对策和措施。负责委机关党的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干部管理和人事工作;负责委机关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综合科,研究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指导乡镇、部门、开发区编制发展规划;分析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宏观经济的预测、预警和监控,对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调控政策建议;负责提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目标,并跟踪管理;负责委综合性文稿的起草工作。研究拟订全县经济联合与经济协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组织协调国内重要经济技术交流洽谈及产学研合作活动;研究拟订对口支援的政策措施,并督导实施;协调对口支援项目的实施,安排政府对口支援资金。负责地区间区域经济协作组织及友好单位的日常联络和协调工作;组织地区间经济技术协作项目的调研和信息联系工作。研究提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生产力布局、产业布局、区域经济规划、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建议;组织编制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负责规划实施的评估工作;研究提出全县产业政策的导向意见;研究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建议。研究分析全县社会资金平衡,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组织编制财政、信贷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政策性银行贷款建设项目的汇总、审查与衔接上报;组织编制地方企业债券发行计划及发行审核、上报和监管;研究提出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目标和政策,协调价格调控政策方面的重要事项;负责县级以上驻地金融机构建设项目的核准、备案或审查上报。

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篇10

一、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1.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善始善终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抓好第一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巩固扩大成果工作。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要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和用人导向,切实改变单纯以升学率、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衡量发展成效和工作成绩的观念和做法,推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抓紧研究制定规划纲要和筹备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制定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7个分领域规划和9个省(区、市)分地区规划,统筹推进各省(区、市)编制本地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工作。制定规划纲要任务分解分工方案,提出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重大工程配套实施办法。编发学习辅导材料,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规划纲要学习宣传培训活动。以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为重点,抓紧启动重大教育项目和改革试点。建立规划纲要实施监测与评估机制,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做好全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3.积极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落实公共资源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政策,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适应城镇化进程,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产业振兴计划和区域发展规划,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支持力度,鼓励东部地区教育率先发展,推动区域教育改革和协调发展。

4.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的新格局。建立健全部部合作、部省(区、市)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研究、部署和落实国家重大教育改革发展任务。拓宽听取广大师生、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渠道,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形成合力。更加重视对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政策研究。加强教育舆情分析研判和网宣队伍建设,切实抓好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营造教育改革发展良好环境。

5.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教育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写、出版和使用工作,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筹备召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落实坚持和完善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完善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巡视制度。深入贯彻《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完善符合教育系统特点和规律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6.着力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精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建设,强化公民意识教育。全面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新方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审议制度,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并修订教材,编写好思想品德、语文和历史课程教材。扩大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学业质量基本标准和学校督导评估意见。深入做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7】7号文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视力保护。编制第三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十年规划。全面推进普通话教学,提高师生使用和书写规范汉字能力。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研究制定国家语言文字“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

7.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动各地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改造薄弱学校力度。完善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措施。采取综合措施、增强政策合力,有效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现象。鼓励县(区)域内率先实现均衡发展。制定监测指标体系和督导评估办法。做好最后一批13个县实现“两基”目标的检查验收工作。

8.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专业与职业岗位、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继续学习与专业引导的对接。支持办好涉农专业和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外出务工技能培训。研究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办法,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制定职业院校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的政策措施。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全面落实学生实习责任险政策。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修订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制定引导地方各级政府、企业行业以及社会各方共同担负基础能力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高校和大中型企业培训教师体系,加强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建设计划,引领和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9.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研究制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方案。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统筹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加强普通高中教育指导意见,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促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探索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鼓励举办特色高中、新型综合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10.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制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及管理办法,推动高校面向社会需要办学。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展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试点。加强高校附属医院管理和建设。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计划”,启动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加强高水平、有特色大学建设。完善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统筹做好年度招生计划安排和管理工作,扩大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启动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深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启动实施高校自主创新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实施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和文化传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1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中西部地区乡镇幼儿园建设。修订《幼儿园建园标准》。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学前教育管理。

12.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适应群众生活多样化、个性化需要,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发展和改进教育培训。加强社区教育。办好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改革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考试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加强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13.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和改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研究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加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培训。

14.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支持相关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制定《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工作指导纲要》。修订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启动民族院校建设工程。编制内地学校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五年规划。深化内地民族班教学改革和招生改革。办好内地班、新疆高中班及、新疆中职班。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力度。

1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抓好教师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完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办法,将师德表现放在首位。健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做好首届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准备工作。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位计划,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研究制定深化高师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意见。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研究建立教师资格注册制度。开展教师资格考试试点。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积极推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强编制管理。研究制定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意见。深入开展教育系统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推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研究和指导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政策。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教育人才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新一轮“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

16.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制定构建覆盖城乡学校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的政策措施。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全面部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学校招生、学籍管理、学生资助、质量监控、毕业生就业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启动运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继续推进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建设。

17.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落实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全面取消借读费。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办法,推动逐步实现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推动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

18.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生活补助标准,推动和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进程,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将普通高中纳入国家助学体系。推动各地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资助政策。大力推行高校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19.重视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巩固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切实抓好就业指导和服务。深入推进“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和应征入伍工作。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完善科研助理制度,深入推进重大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强对就业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20.统筹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及试点。围绕教育优先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成立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研究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及试点实施的方案,支持重点领域改革。完善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布局。鼓励和引导各地根据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开展教育改革试点。探索和支持区域教育协作与联动发展。

21.改革义务教育体制。加强省级政府统筹责任,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建立健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推动县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健全中小学管理制度,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

22.改革职业教育体制。以政府统筹为主导,建立和完善企业、行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学校依法自主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模式。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价办法改革。深入推进委托培养、定向培养与订单式培养改革。支持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职业院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推进集团化办学和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完善发展职业教育保障机制。

23.改革高等教育体制。完善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作用,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研究制定高校分类指导意见和分类管理办法。推进与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直属高校和省部共建地方高校。依法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指导直属高校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推进高校制定章程、依法治校。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扩大社会参与学校管理。

24.改革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支持和扩大各地开展高考综合改革实验,鼓励高水平大学和示范性高职院校进一步探索多元化人才选拔模式。完善初中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深化高考内容和形式改革,重点考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加强考试环境综合治理,确保考试安全和公平公正。

25.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动制定和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对民办学校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试点。探索符合民办教育特点的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民办学校的管理。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公办学校多种办学形式。加强独立学院建设和管理。

26.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办好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开展评估试点。办好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及中国与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东亚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规模。研究制定和启动实施接收美国10万名学生来华留学方案。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政策,提高公派出国留学效益。做好俄罗斯汉语年工作。加快汉语国际推广,抓好汉语教师培训和教材建设,办好孔子学院。积极推进双边、多边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和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27.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优先发展教育,研究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政策措施,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探索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拨款基本标准。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清理化解。扩大化解高校债务风险试点。探索化解普通高中债务。加强教育经费使用和资产的管理,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制定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方案。在高等学校积极推行总会计师制度。

四、进一步转变职能,树立良好作风

28.坚持科学调研、科学决策、科学执政。建立教育部党组成员、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改革咨询、听证制度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教育系统干部培训,提高决策水平和能力。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完善重大教育决策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及纪律保障机制。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做好国家督学换届工作。

29.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主动接受和配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的执法检查。完成《职业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工作,配合做好《考试法》和《教育督导条例》的制定与审议。修订《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减少和规范教育行政审批。加强教育行政复议制度建设。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教育纠纷解决机制。深入推动各地开展创建依法治教示范校活动。做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超级秘书网

30.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和学风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积极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区)”创建活动。严格规范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研究制定规范教育收费指导意见。坚决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等突出问题,继续配合做好治理中小学教辅散滥工作。广泛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完善加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