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十篇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十篇

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6:22

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实践,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和综合配套改革为主要内容,坚持整体推进与分行业实施相结合,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相结合,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成熟一批,推进一批,规范一批。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建立起较为规范的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科学分类、管理自主、充满生机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实施范围和主要内容

实施范围是我市除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和拟转制为企业以外的所有事业单位。

改革的内容以推行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由市出台制定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公开招聘、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未聘人员安置、聘后考核与奖惩、合同鉴证、人事争议处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要互相配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编制、分配、财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要与新型人事制度相衔接。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一)建立规范的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市政府《印发〈关于在全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唐政发〔2003〕35号)要求,本着“先入轨,后完善”的原则,加大人员聘用的推进力度,2005年年底以前各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要签订规范的聘用合同。聘用合同要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通过竞争上岗签订。完善聘任制度,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聘任,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公开招聘、选举聘任、考任、招标聘任等多种任用形式,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任命后与任命机关签订聘任合同。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的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聘任。

(二)实行公开招聘制度。事业单位有空缺岗位需要进人的,除岗位、政策性安置人员及高层次、特殊人才外,要实行公开招聘,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择优聘用。新聘人员一律实行合同管理,并实行人事。聘用人员应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关待遇。

(三)实行岗位管理制度。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岗位管理。要结合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三类岗位。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用人办法。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以及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在人员经费能够自理的前提下,根据工作需要采取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的办法设置岗位;经费完全自理的事业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岗位。事业单位无论聘用固定岗位或流动岗位人员,均应与受聘人员签订文本统一的聘用合同。

(四)改革内部分配制度。按照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63号)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分配制度。确定受聘人员的工资待遇,要与其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紧密结合,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根据其工作岗位、所任职务、工作业绩重新确定,受聘人员岗位变化后,按所聘岗位确定其工资待遇。可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工效挂钩、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分配办法。单位搞活内部分配后,可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的工资管理办法。

(五)多渠道安置未聘人员。坚持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对未聘人员要尽量在本单位、本系统内妥善安置。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安置未聘人员。允许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或到企业转化科技成果;鼓励未聘人员辞职或联系新的用人单位调出;对符合唐政发〔2003〕35号文件规定条件的人员,可实行提前离岗退养。对未聘人员,在一年的待聘期内,单位要积极组织转岗培训,并至少提供两次上岗机会。对待聘满一年,不服从单位合理安排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办理辞退手续。

(六)加强聘后管理。聘用合同签订后,经主管部门核准,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进行合同鉴证,作为审批所聘岗位工资、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以及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在聘用期间,各单位要按照规定对聘用人员进行年度和聘期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奖惩和确定工资福利的依据。合同到期时,要及时办理合同变更手续。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我市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先入轨、后完善,统筹规划、分别突破,有步骤、分阶段的方法进行。

(一)准备阶段版权所有

成立改革组织机构,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唐山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召开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进行部署(2005年5月底前完成)。

(二)实施阶段

1、宣传动员。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召开多层次多形式座谈会,摸清思想底数,把改革政策宣传到全体人员,统一思想认识。

2、制定方案。各县(市)区和市直主管部门制定改革实施方案,于今年7月底前报市人事局审核同意后,由各县(市)区、市直主管部门部署本地、本系统的改革工作。各事业单位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征求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

3、组织实施。各单位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好岗位设置、竞聘上岗、签定聘用合同、合同鉴证、安置未聘人员和聘后管理等项工作。全市所有事业单位要以建立健全人员聘用制度作为改革的主要标志,于今年10月底前,单位与职工签定聘用合同,确立单位同职工的人事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于年底前完成合同鉴证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积极研究探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方法,力争在某些方面或环节取得突破。国家已经出台具体实施方案的高校、中小学、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科研等系统,要抓好系统改革方案的全面落实。其中卫生系统的医院、广播电视系统所属事业单位,要探索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公开招聘、以岗定酬、人事等方面的经验;文化系统要根据文化事业单位的不同职能实行分类管理,遵循文化行业专门人才成长的规律,探索多种聘用管理形式、分配形式和办法等方面的经验;高校系统要探索建立教学、科研、管理关键岗位制度、岗位聘任、解聘辞聘、人才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经验;中小学系统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探索公开招聘校长、实行校长任期制、完善聘任制度、健全考核制度等方面的经验;科研系统要围绕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探索科研项目课题选人用人公开招聘、人员聘用管理方式、建立体现技术价值的科学合理的分配办法及通过拓宽业务活动领域、创办经济实体和大力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产业安置未品人员等方面的经验。其他系统也要结合实际,在本系统选择1-2个方面,特别是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

各县(市)区要围绕建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与管理体制、编制、分配、财政、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相衔接、相配套,研究不同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的新办法,探索地方区域内未聘人员安置的办法与途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内容进行改革。

(三)总结检查阶段

各县(市)区、各单位及主管部门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市将根据改革的进展情况适时进行检查,并做好总结完善工作。

四、加强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篇2

根据《XX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XX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XX市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XX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要求,制定我单位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XX街道事业单位共2个,分别是:

1.XX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为事业副科级;主要职能是:承担公共管理与服务和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工作所在地在XX家园XX楼。

2.XX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为未定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承担辖区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务,工作所在地在XX家园XX楼。

二、人员参改情况。人员编制共16人,实际在编16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人员0人、年度发放金额0元,无选择实物保障的人员,均采用报销公务交通费用的方式。

三、车辆参改情况:无参改车辆。

四、司勤人员情况。无司勤人员。

五、节支率测算。按照“公务交通总支出=车辆更新购置费+车辆运行费+司勤人员支出+其他交通费用支出”“节支额度=车改前公务交通费用‒车改后公务交通费用”“节支率=节支额度/车改前公务交通费用”核算方式,计算出改革前公务交通总支出7668.3元,改革后公务交通总支出7429元,改革完成后单位节支额239.3元,节支率3.12%。

六、管理措施。

①保留车辆使用:无保留车辆。

②公务交通费使用:报销公务交通费用时要严格执行据实原则,报销的费用应是真实的公务出行的正常开支,严禁实行每月或其他定期固定数额报销。交通费用的报销仅限于因公到外单位办事产生的交通费用,外出办事乘租车或网约车,索要相应的票据,党政办和财务室按规定审核公务交通费用开支。

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篇3

一、前段工作的大体回顾

自今年3月6日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会议之后,绝大多数单位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综合全市情况,目前我市事改工作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各单位领导比较重视。各改革单位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把事改工作摆在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单位一把手敢于负责,保证了领导力量与领导精力的到位。澧县、汉寿、武陵、桃源、津市、市教育局、建设局、卫生局、一医院等单位的党政领导班子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十分重视,工作主动,措施有力。澧县县委、县政府对事改工作高度重视,不因抗击非典而忽视事改工作,不因阻击洪魔而延缓事改工作,在抓好各项中心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部署事改工作,于6月份召开了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使全县的事改工作全面推开。汉寿县委、县政府在集中精力抓经济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事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召集事改办的工作人员开会,要求“立意要高,效果要好,改革要措施”,创造性的开展好事改工作。由于各单位领导重视,使得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2、宣传发动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全市各级各单位,着重狠抓了宣传发动工作,统一认识,大造声势,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改革单位召开各种大小会议,市改革办在《常德日报》宣传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政策,印发宣传资料9万多份,从而较好地统一了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端正了认识,积极投身改革。市一医院领导班子,在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会议之后,召开大会贯彻精神,走出去学习外地经验,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等方法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全院职员较好地形成了改革共识。

3、工作方案制订得比较符合实际。为了使改革稳步推进,不打乱仗,各有关单位按照事改办的要求,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精心制订了改革的规划和方案。从全市规划的情况看,大部分都安排在3—4季度实施改革。从各单位制度的工作方案看,一般都做到了把上面的方针政府及要求与各单位的实际相结合,讲原则,按程序,充分走群众路线。市教育局在抓改革中,努力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改革方案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三番五次征求基层学校的意见,制订的改革方案既符合上面的精神,又比较切实可行,为全市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4、工作推进积极稳妥。按照上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精神,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制订了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三定两改”的工作思路,重点在建立一种新的机制上作文章。“三定”,即定机构、定编制、定职数,“两改”,即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重点是建立一种新的用人和分配机制。围绕这一思路。市事改办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在调查研究、办点试范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常德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常德市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聘任暂行办法》、《常德市市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社会保险实施办法》及《市属事业单位内部收分配制度工资改革实施办法》等五个政策性文件,以指导全市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为了巩固改革成果,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出台了《常德市市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实施意见》,对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实行每半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次,杜绝人事上的暗箱操作。同时各改革单位能从稳定的大局出发,在积极稳妥组织本单位改革的同时,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争取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改革能正常进行。从目前的情况看,此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发展健康平稳。

5、督导工作比较有力。为促进工作落实,市事改办举办了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骨干培训班,内容涉及改革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为确保改革进度与成效,市事改办组织力量对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督查,并建立了月报制度,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促进了改革的推进。

尽管我们前段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单位领导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求稳怕乱和“等、靠、要”的思想,“一把手”过问很少,工作思路不清,有的甚至连规划和工作方案都没有很好地制订出来。个别单位的改革方案、工作程序不够规范,流于形式。有的主管部门对基层改革单位的协调指导力度不够等等。二是部分事业单位改革的宣传发动工作还做得不够扎实,部分职员对改革的认识不够高,因而参与改革的态度不够积极,行动不够自觉。三是整个改革进度不快,发展不平衡。从整个改革的进度看,已完成聘用制度改革的单位只占13.2%。各区县、单位与单位之间进度不一,有的县和市直单位行动迟缓。希望有关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对待上述问题并加以改正。

二、对下段工作的要求

总的目标要求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年底前全市完成聘用制改革任务,并结合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用2—3年时间,逐步建立起自主灵活、形式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由此看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已不再是改与不改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快进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的问题。为了推进此项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事改工作列为了全市的“双十”工程。因此,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实施改革单位的领导,一定要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当前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牢固树立任务、时间观念,要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切实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抓紧抓好。

第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人事制度改革的任务能否保质保量的完成,关键在于领导。因此,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必须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大局意识,坚定改革信心,克服畏难情绪,立足单位实际,认真履行好主要责任人和协调责任人的职责。各单位要抽调得力的力量组成工作班子,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这样一项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改革,没有得力的领导和工作力量抓是不行的。从今天起,我们抓督导,首先要督导领导力量到位的情况,凡不到位的,要追究责任。

第二,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多形式、多途径的宣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要进一步认真组织单位职员学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领导讲话、典型经验等,促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转变观念,提高对改革的认同感和心理承受能力,努力营造改革氛围。

第三,要抓紧改革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今年只剩四个月时间了,越到年底工作越多。因此,9、10、11月份正是实施改革的大好时机。各单位抓住这段时间。没有制订方案的要抓紧制订方案。制订了的要抓紧实施,再不能等,再不能看了。各单位要作出科学安排,确保年底前实行聘用改革任务的完成,决不能打折扣。为促进事改工作,市里准备派出几个督查组分别在市直单位巡回督查,每半月发一次进度情况月报,年底进行检查验收,并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挂钩,影响单位评先。

第四,要严格按政策原则办事。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政策和规定的程序操作,是确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稳妥、顺利推进的关键。因此,必须吃透上情,认真领会弄通国家、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的改革方案必须与上级有关政策、法规相一致,必须经单位职代会或全体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报主管部门和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后方可实施。具体操作中要严格按批准的实施方案进行,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决不能随意简化工作程序,不能搞领导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确保单位和职员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之后,要按照改革的要求实行人事制度。实行人事,有利于搞活单位内部用人机制,疏通人员出口,解决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进人容易走人难”的问题;有利于降低单位管理成本,提高人事管理效率,解除用人单位和个人的后顾之忧。根据我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从今年起,市直事业单位的辞职、辞退人员,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一律由人事部门下属的人才服务机构实行人事,希望各单位能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严格按规划实施。

第五,要齐抓共管,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哪个部门一家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才能凑效。因此,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围绕不同时期改革的中心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全市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要敢于牵头,做好经常性的宏观指导工作。编制部门要抓紧做好编制的审定工作,社保部门要提出事业单位推行社会养老统筹的具体意见,并尽快落实市本级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措施。财政、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强配合,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正确处理好改革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改革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意见,工作中多给予政策指导、协调服务,力戒影响改革正常进行的行政干预和包办代替现象的发生。

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篇4

长期以来,*区乡镇事业单位“七站八所”林立,人员臃肿,乡镇不堪重负。2002年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区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具体措施,认真组织开展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对乡镇事业单位实施了一次彻底的“撤庙消肿”的大“手术”。通过改革,全区各乡镇都实现了撤机构、简编制、减人员、轻负担、增活力的目标。全区乡镇事业单位由改革前的95个精简为63个,精简33.7%;编制由314名精简为136名,精简56.7%;人员由910名减少为136名,精简85.1%。通过改革,人员平均年龄下降5.6岁,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到了94.1%。全区共清退分流各类人员774人,大大减轻了乡镇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一年来的情况证明,目前全区分流人员心态平稳,未发生一起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上岗人员工作更加积极,工作效率普遍提高,事业单位活力大幅增强,基本实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

回顾我区乡镇事业单位大刀阔斧改革的全过程,我们深深体会到,这次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在于我们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办好试点摸出路子

2002年7月下旬,我区先行在东郊乡开展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当时,我们根据区委8号文件精神制订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初步方案,其人员分流渠道和政策主要借鉴了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一些做法。8月初,市里派出调研组就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在我区进行调研,对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和要求。我们根据市里的要求,对东郊乡的改革方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在几易其稿的基础上,根据乡镇农税体制改革和人浮于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乡镇事业单位特点的改革方案,分别呈送相关区级领导征求意见,并经区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和区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决定。紧接着,我们在东郊乡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准备工作,精心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随后,我们在试点单位开展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民主测评和竞争演讲工作,做到了阳光操作,认真抓好竞争上岗;无情分流,实现了有情地操作;整章建制,完备了各项手续,最后确定上岗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书,新定工资标准。明确了分流人员,解除了劳动关系,给予其一次性经济补偿。整个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平稳,工作衔接有序,运转正常,试点取得成功。

通过改革试点,东郊乡站所机构由10个精简为5个,精简50%;编制由40名精简为13名,精简27名,精简68%;人员由110人精简为13人,精简97人,精简88%。如此大面积的精简分流而没有出现清退分流人员上访事件,并且工作效率较以往有显著提高,东郊乡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为全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探清了路子。

澄清底子开好方子

我们根据东郊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及时召开全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乡镇根据区里的要求,扎实开展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各项工作。一是全面进行摸底测算。各乡镇对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等方面的情况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利用六种表册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同时,还测算好乡镇税费改革后的收支情况、能够负担人员多少情况,分流人员的补偿等,做到以收入定支出,以支出定编制,以编制定人员。二是精心制订改革方案。为了保证方案切实可行,区委区政府从实际出发,对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区里只确定大的原则(脱钩断奶,全员聘用,新定待遇,用人自主)和工作目标(撤并机构,精简人员,减轻负担,增强活力)。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案实行一乡一策,甚至个别情况复杂的站所可以实行一站一举,做到方案切实可行。各乡镇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在参照改革试点单位站所改革方案的基础上,经群众充分讨论,多次修改,认真制订了本乡镇人员分流实施意见和竞争上岗实施方案,方案的制定尽量考虑到参与改革的每种对象。芦山乡水电站因为人员构成复杂,由正式的在编在岗人员,招工未进编人员、临时雇请人员等几类人员组成,情况特殊,难度大,区里决定该站单独制订改革方案,实行一站一策。在制订方案过程中,各乡镇党委、政府都先后几次对改革方案研究讨论,并集思广益,将方案与改革对象见面,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初步方案出来后都要经过“三级审核”再报区改革办审定同意后组织实施,以保证改革方案符合上级的规定和区里的要求,利于改革工作全面稳步推进。

精心组织多想法子

我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之所以进行得比较顺利,改革得比较彻底,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所有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招工未进编人员、安置未进编的退伍兵和大中专毕业生)都参与了改革,分流人员全部脱钩断奶;另一方面上岗的工作人员有了基本保障(财政拨款)。通过改革,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的一些老大难问题,都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乡镇事业单位不仅人员减少了,负担减轻了,而且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搞活了。我们深切体会到: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突出抓好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较为复杂,既有编制人事部门承认的在编在岗人员,在编不在岗人员,又有已招工录干,因历史原因长期遗留的未进编人员,还有一些分配安置未进编的城镇退伍兵、国家计划内大中专毕业生等。为了把此次改革搞彻底,不留尾巴,区里决定给这三类人员平等的竞争上岗机会,但是哪些人上岗,哪些人分流,谁去谁留,不搞党委内定,完全按照改革方案,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在民主测评和竞争演讲中,不仅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参与评分,而且属于改革对象的人员个个参与评分,都是当场评分报分,当场公布结果,并将结果对外进行公示。

二是多方筹资、脱钩断奶。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分流人员彻底脱钩断奶,解除与原单位的行政依附关系和人事劳动关系。我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流的主要渠道是转体分流和精简分流,这两种分流渠道都是对分流对象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解除与原单位的一切关系。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我们要求各乡镇对分流人员年补偿标准全区大体平衡,一乡之内基本平衡。为了保证补偿金一次性发放到位,我们采取了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主要是通过乡镇财政挤一点,变卖事业单位资产筹一点、上岗人员借一点等方式解决了分流人员补偿金的来源难题。各乡镇都与分流人员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并行文明确,其人事档案及关系全部交区人才交流中心,做到手续完备,程序到位。

三是聘用上岗,新定工资。为了保障上岗人员的权益,通过这次改革,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的管理,明确上岗人员全部签订聘用协议,全面实行人事,打破事业单位用人的终身制,使乡镇事业单位用人向社会用人转变,单位与个人的关系由行政任用关系转变为平等的聘用关系;待遇方面一改过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打破档案工资制,实行档案工资与实发工资相分离,以岗定酬。乡镇事业单位按岗位确定工资标准,其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由原来人事部门核定的几百甚至上千元改为基本工资四百至六百元,奖金和福利实行浮动。与工作绩效挂钩,按目标管理考核。

四是编制调控,用人自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镇事业单位的工作,农村税费改革后,尽管我区财力十分紧张,但区里还是将改革后事业单位站所人员全部纳入区财政预算,由区里按人头拨付基本工资每人每年8468元。同时,区里将乡镇事业单位的用人权完全放给乡镇,区里只核定各乡镇事业单位的编制总量,具体到各站所定多少编、用多少人、用什么人,完全由乡镇自主确定,此举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工作的针对性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个到位迈开步子

一是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区委书记王孝山同志多次听取汇报,并就有关重要问题作出指示,给予支持。区委副书记袁云波、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罗少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华等同志多次对乡镇站所改革进行专题研究,并下到乡镇进行现场指导。整个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期间,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2次,区改革领导小组3次开会,区改革办多次召集乡镇负责人开会商议。乡镇党委政府也把事业单位改革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书记乡镇长亲自挂帅,分管党群的副书记和组织委员承办具体工作,其他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区改革办工作人员也每人联系一个乡镇,现场指导、督查改革工作。

二是宣传到位,工作做细。因为改革牵涉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个别乡镇和相关人员存在畏难和抵触情绪,认为现在不动都相安无事,图个安静,又不得罪人,不会出乱子。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思想状况,区改革办在总结我区几次事业单位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外地事业单位改革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展开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在全区营造出一种思改革、议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的浓厚氛围,为全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同时,对于纳入改革的所有对象,实行思想工作“包保责任制”,每个党政班子包几个改革对象,多次听取意见,事先做好思想工作,摸清摸准思想动态,保证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指导到位,规范运作。区改革办在认真总结东郊乡经验的基础上,为搞好面上的站所改革,以东郊乡改革试点的作法为蓝本,过细做好每项工作。如在摸底工作中,由区改革办统一印发样表;在方案制订过程中,因地制宜,一乡一策,同时实行两次审核把关;在竞争上岗工作中,发放有关表格资料,并就有关程序实施“阳光操作”,突出强化组织监督,规范相关程序,公开竞争上岗公告,接受干部职工监督;在竞争演讲时,又到每个乡镇现场指导监督。

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篇5

一、组织机构

成立**省广播影视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广电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附后。

二、试点工作目标

争取用一年左右时间,通过试点,认真总结台州人民广播电台、绍兴电视台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体制、机制创新已经取得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我省实际的深化全省广播影视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和制度体系。

三、试点工作主要任务

围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广电系统事业单位干部“能上能下”的途径;探索推行聘用制度改革中人员分流安置办法;探索适应广播影视工作实际的岗位设置原则、设置方法和岗位评价体系;探索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研究人才评价、开发、培训机制和途径;研究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人员身份转换,社会保障衔接;研究编制外工作人员的管理等问题。逐步建立适合广电影视行业特点的用人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人才评价机制、人才培育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和各类保障机制,制定或完善一批与以上机制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并能产生实际效益的人事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四、试点工作方法步骤

(一)方法

按照统分结合,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由省广电局负责省广电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组建、《全省广电系统事业单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的起草和改革试点的指导工作。由试点单位根据亟待改革的有关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按改革试点工作计划和方案组织实施。

(二)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从现在起至**年6月底)

由改革试点单位组织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及时宣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方针政策。按照中央四部局《关于深化广播影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对前一阶段的改革实践进行认真总结。

2、制定方案阶段(**年7月至**年9月)

试点单位在当地广电局的指导下,结合本部门实际起草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在充分酝酿和征得省广电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当地职能部门同意后,提交试点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正式予以公布,报省广电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3、实施改革阶段(**年10月至2005年3月)

改革试点单位根据改革试点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实践,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和综合配套改革为主要内容,坚持整体推进与分行业实施相结合,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相结合,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成熟一批,推进一批,规范一批。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建立起较为规范的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科学分类、管理自主、充满生机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实施范围和主要内容

实施范围是我市除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和拟转制为企业以外的所有事业单位。

改革的内容以推行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由市出台制定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公开招聘、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未聘人员安置、聘后考核与奖惩、合同鉴证、人事争议处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要互相配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编制、分配、财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要与新型人事制度相衔接。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一)建立规范的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市政府《印发〈关于在全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唐政发〔2003〕35号)要求,本着“先入轨,后完善”的原则,加大人员聘用的推进力度,2005年年底以前各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要签订规范的聘用合同。聘用合同要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通过竞争上岗签订。完善聘任制度,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聘任,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公开招聘、选举聘任、考任、招标聘任等多种任用形式,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任命后与任命机关签订聘任合同。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的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聘任。

(二)实行公开招聘制度。事业单位有空缺岗位需要进人的,除岗位、政策性安置人员及高层次、特殊人才外,要实行公开招聘,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择优聘用。新聘人员一律实行合同管理,并实行人事。聘用人员应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关待遇。

(三)实行岗位管理制度。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岗位管理。要结合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三类岗位。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用人办法。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以及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在人员经费能够自理的前提下,根据工作需要采取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的办法设置岗位;经费完全自理的事业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岗位。事业单位无论聘用固定岗位或流动岗位人员,均应与受聘人员签订文本统一的聘用合同。

(四)改革内部分配制度。按照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63号)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分配制度。确定受聘人员的工资待遇,要与其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紧密结合,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根据其工作岗位、所任职务、工作业绩重新确定,受聘人员岗位变化后,按所聘岗位确定其工资待遇。可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工效挂钩、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分配办法。单位搞活内部分配后,可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的工资管理办法。

(五)多渠道安置未聘人员。坚持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对未聘人员要尽量在本单位、本系统内妥善安置。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安置未聘人员。允许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或到企业转化科技成果;鼓励未聘人员辞职或联系新的用人单位调出;对符合唐政发〔2003〕35号文件规定条件的人员,可实行提前离岗退养。对未聘人员,在一年的待聘期内,单位要积极组织转岗培训,并至少提供两次上岗机会。对待聘满一年,不服从单位合理安排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办理辞退手续。

(六)加强聘后管理。聘用合同签订后,经主管部门核准,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进行合同鉴证,作为审批所聘岗位工资、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以及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在聘用期间,各单位要按照规定对聘用人员进行年度和聘期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奖惩和确定工资福利的依据。合同到期时,要及时办理合同变更手续。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我市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先入轨、后完善,统筹规划、分别突破,有步骤、分阶段的方法进行。

(一)准备阶段

成立改革组织机构,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唐山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召开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进行部署(2005年5月底前完成)。

(二)实施阶段

1、宣传动员。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召开多层次多形式座谈会,摸清思想底数,把改革政策宣传到全体人员,统一思想认识。2、制定方案。各县(市)区和市直主管部门制定改革实施方案,于今年7月底前报市人事局审核同意后,由各县(市)区、市直主管部门部署本地、本系统的改革工作。各事业单位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征求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3、组织实施。各单位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好岗位设置、竞聘上岗、签定聘用合同、合同鉴证、安置未聘人员和聘后管理等项工作。全市所有事业单位要以建立健全人员聘用制度作为改革的主要标志,于今年10月底前,单位与职工签定聘用合同,确立单位同职工的人事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于年底前完成合同鉴证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积极研究探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方法,力争在某些方面或环节取得突破。国家已经出台具体实施方案的高校、中小学、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科研等系统,要抓好系统改革方案的全面落实。其中卫生系统的医院、广播电视系统所属事业单位,要探索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公开招聘、以岗定酬、人事等方面的经验;文化系统要根据文化事业单位的不同职能实行分类管理,遵循文化行业专门人才成长的规律,探索多种聘用管理形式、分配形式和办法等方面的经验;高校系统要探索建立教学、科研、管理关键岗位制度、岗位聘任、解聘辞聘、人才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经验;中小学系统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探索公开招聘校长、实行校长任期制、完善聘任制度、健全考核制度等方面的经验;科研系统要围绕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探索科研项目课题选人用人公开招聘、人员聘用管理方式、建立体现技术价值的科学合理的分配办法及通过拓宽业务活动领域、创办经济实体和大力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产业安置未品人员等方面的经验。其他系统也要结合实际,在本系统选择1-2个方面,特别是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各县(市)区要围绕建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与管理体制、编制、分配、财政、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相衔接、相配套,研究不同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的新办法,探索地方区域内未聘人员安置的办法与途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内容进行改革。(三)总结检查阶段各县(市)区、各单位及主管部门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市将根据改革的进展情况适时进行检查,并做好总结完善工作。

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1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介于政府机构和企业之间的组织机构,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我国现有约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名正式职工,900万名离退休人员,涉及国内居民、企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部分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工作效率低下;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公益服务的需要;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发展历程与政策分析

2.1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历程

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历经几个重要阶段,在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的过程中,形成了现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政策。

第一阶段,1985~1992年,这一期间,国家有关部门先后针对科研单位、卫生事业单位、教育事业单位、艺术表演团体政策,陆续开展对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内的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展开。

第二阶段,1993~2005年,这一阶段中,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对其认识不断深化,在具体领域和总体方向确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分类改革的方式,在这一时期得到确定。

第三阶段,2006~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部分地区开始制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开展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2010年底,出版行业全行业改制完成,为其他行业的改制提供了示范。这一时期也是分类改革和具体制度构建的探索过程。

第四阶段,2011年至今。2011年3月下发、2012年4月公开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入全新阶段。《指导意见》对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与主要内容等进行整体部署,提出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明确了改革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2.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分析

2.2.1改革层面不断深化

行业事业单位改革方面,文化表演、出版传媒和检测检验等领域内的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转企改制工作。在制度方面,人事制度改革、养老医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方面都有相关政策出台指导。截至2010年,全国实行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和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接近80%。

2.2.2分类改革方向细化

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指定改革措施,是我国现行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方式。具体分类的方法经历了两个阶段,且两阶段之间存在继承和合理化发展的内在联系。

在1993年的指导政策中,根据国家财政拨款模式不同,将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类,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图1)。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分类的主要依据为社会功能,依职能将事业单位分为主要承担行政职能、主要进行生产经营和主要提供公共服务三类,称为“大三类”。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其行政职能剥离或者并归政府部门;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自收自支类的事业单位采用的经营方式类似于企业,因此如此类事业单位在经营的过程中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将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

近年来对于分类主要变化是,2011年《指导意见》相较于2008年中央编办的《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不再将公益类事业单位划定为三类,取消原有公益三类即”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公益属性,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所有公益类事业单位都能或多或少获得国家财政的支持,对具有公益性质且能

2.2.3强调公益性职能

根据2011年《指导意见》中的描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生产经营类和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通过转企改制、行政职能的剥离和归并等方式脱离事业单位范围。从而改变事业单位现有机构设置冗杂、国家财政负担过大的现状。

3地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案例

分析

3.1北京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2011年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201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再次《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实施意见》等6个配套文件,具体指导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分类行政类事业单位经营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类别认定完全或主要承担行政职能,形式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等行政职权;承担行政职能、行使行政职权、具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的明确规定;承担行政职能、形式行政职权,具有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的明确确认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以盈利为目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公益服务;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宗旨、业务范围和服务规范由国家确定。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与主业相关的服务,收益的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改革过程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不再批准设立行政类事业单位;过渡期内行政类事业单位参照行政机构管理;规范和调整事业单位承担的涉及管理公共事务职能在转制过渡期间,转制单位原事业编制内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中由财政负担部分,转制后继续由财政部门拨付;转制单位转制后按照企业颁发参加社会保险;转制后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财政改革转为行政机构后,按照行政单位预算管理方式给予全额经费保障;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各项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照行政单位预算方式予以保障已认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财政部门不提供经费,其取得的收入依法纳税、自主安排使用公益一类:按照公共财政的保障原则和实际公共需求给予相应经费保障;公益二类:根据事业发展需求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国有资产

管理成建制转为行政机构的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等工作基础上办理资产无偿划转;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设计资产划转的,由划出、入双方分别报主管部门审核,并由划出(入)单位主管部门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办理资产无偿划转手续对改革后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并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公益类事业单位,要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与速办企业建立以资金为纽带的产权关系,加强和复返对所办企业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所办企业涉及改制上市、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需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实施。收入分配适应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需要,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参照执行行政机构的工资管理办法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实行企业化的工资管理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结合绩效管理方式的调整和公益目标的事项程度等,探索建立不同的绩效工资水平确定机制和管理办法。

备注: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且不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事业单位,纳入公益一类;主要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同时又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事业单位,纳入公益二类;不符合行政类事业单位认定条件,但承担的职能涉及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暂时纳入公益一类

北京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文件主要包括别认定、改革内容、财政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收入分配制度等几个方面,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其配套文件所要求的主要内容,对北京市当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但是北京市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文件中并不包括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两方面的内容。事实上,各地的实施方案相对国家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都有所调整,并且在人事管理、编制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力度相对更小,从另一方面暴露出事业单位改革推进速度缓慢的症结所在。

3.2部分省市事业单位分类目录对比

我国事业单位从隶属关系上来说,主要包括直属于各级政府、人大、政协、法院等机构的事业单位和直属于上述部门下设机构的事业单位,各地的事业单位数量众多、所涉及的行业领域十分广泛。在这种情况下,要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分类改革,预先指定分类目录就成为了必需。

现阶段各省市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进行之中,阶段程度不同,只有部分省份公布了其事业单位分类目录。现就江苏、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分类目录做对比分析(图2)。

如图2所示,三省分类目录中,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所占比例相当,约占14%;吉林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比例最高约9%,黑苏两省行政职能类事业单位占比分别为4%和5%;公益类事业单位数量比例在三省目录内均在80%左右,黑苏吉三省比例分别为82%、81%、77%。由此数字可以推断,本轮事业单位改革后,大约将有14%的单位改制为企业,80%左右的事业单位将被保留。具体内容方面,通过对比三省分类目录,分析如下。

行政职能类。三省目录主要包括渔政监督管理、海事和航运管理、公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管理、动物卫生监督等类别。无线电管理和测绘管理在三省分类不同,无线电管理在黑吉两省为行政职能类,测绘管理为公益一类,江苏省情况相反。

生产经营类。三省目录主要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演出中介、非时政类报刊出版、经营性文艺演出、影视音像制作、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经营性食宿餐饮服务单位。黑吉两省此类单位还包括农业养殖、物业服务两个类别。值得注意的是,三省对于科研单位有着不同的划分:江苏省将技术开发类科研统一划为生产经营类别;黑吉两省将开发应用型科研化为生产经营类,基础性科研则列为公益一类、基础应用科研、农林示范基地、种苗良种培育等列为公益二类。

公益类。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的划分在三省基本相似,除上文分析外,主要包括义务教育类、文体类、卫生类、社会保障类、公共安全类、社会经济服务类、行政保障类、行政监管类等几大类单位。

2014年7月绿色科技第7期4事业单位改革问题与建议

4.1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现问题

4.1.1政策落实情况有待提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事业单位改革政策体系,并且在出版、医疗等行业已经初步完成了转企改制,但是就全局看,仍有很大问题。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涉及机构部门数量多、涉及领域多、涉及社会居民的工作生活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改革涉及数千万人的切身利益,改革难度大。有学者指出,事业单位改革实改革的原动力仍然不足是制约改革深化的阻碍之一。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编制、待遇、养老等诸多问题,如何使现有事业单位队伍能够自觉自愿落实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是改革中面临的一大问题。

4.1.2各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程度不一

虽然目前距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的5年目标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但仍有部分省市的事业单位分类仍处于制定相关方案和指导意见的程度。晋渝粤浙沪五个试点省市的事业单位分类推进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省份,以广东为例,省内佛山和深圳两地由于改革工作开展较早,其改革进程明显快于其他地区。

如何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超越各试点省、市范围,并在全国范围内保质保量的推进,是事业单位改革中的第二个问题。

4.1.3公益类事业单位内部制度改革仍需优化

现行政策改革目标完成后,我国将只存在为社会提供共用服务的公益类事业单位。针对公益类事业单位制度的改革仍处于试水状态,现有政策只为改革确定了基本的方向和目标。在人事编制、薪酬待遇、养老福利、法人管理制度、内部财政制度等方面,各地陆续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成效有限,尚缺乏行之有效且能够落到实处的具体制度改革方案。

4.2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几点思考

4.2.1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制度模式

5个试点省市分别分布于我国中部、西部、华南和华东地区,其试点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多角度全面分析试点省市包括分类划分、制度的制定与宣传等方面的经验,并就不足和经验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和推广,对下一步指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将有很大帮助。针对已经或计划进行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利用优惠政策等多种

方式,保证相关人员的合理利益,促进转企改制工作平稳有效开展。

4.2.2统筹推进,各方合力促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要多角度多方合力促进改革进程。其一,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包括事业单位、各级编委等事业单位管理机构和下设事业单位的政府部门,要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途径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改革目标,合理促进改革进程加快;其二,有针对性的利用指定优惠政策等方式,促进各地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忠德.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走向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3(1).

[2]范恒山.关于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报,2004(12).

[3]左益洋,彭勃.法人治理结构视域下的事业单位改革[J].中国商界,2010(8).

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篇8

1、2009年3月24日参加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和相关培训。

2、2009年3月25日至2009年3月26日,拟定我县教育系统“事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教育系统“事改”工作领导小组和聘用调解委员会,准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抽调办公人员。

3、2009年3月30日,召开全县教育系统“事改”工作动员会,部署“事改”工作。会后,各学校按照会议精神和要求,拟定本单位工作方案,召开会议,安排本单位“事改”工作。

4、2009年4月1日至2009年4月8日,准备开展“事改”工作。

(1)各校成立“事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单位领导、工会负责人、教职工代表组成,具体负责本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工作。

(2)各校成立聘用聘任工作小组。由本单位负责人、教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人员聘用、考核、续聘等事项由聘用工作组提出意见,报本单位“事改”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具体负责本单位改革方案及配套办法的制定、聘用聘任的具体工作。

(3)各校成立人事争议调解机构。由本单位职工代表、工会代表组成,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具体负责受理有关人事争议的问题。

4、摸底造册

各校对本单位机构编制、人员数量、人员身份、专业技术评聘、管理人员岗位、工勤岗位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建立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花名册。

二、动员学习阶段(2009年4月9日至2009年4月13日)

各校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对本单位“事改”工作进行动员。认真学习中央、省、州、县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

职工大会后,分组组织教职工对单位开展“事改”工作的安排部署进行学习讨论,学习中要注意引导教职工深刻认识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的重要意义,把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上来。

三、制定方案阶段(2009年4月14日至2009年5月10日)

1、制定事改实施方案

各学校制定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事改”方案)应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计划、岗位设置与职责、组织实施办法(聘用条件、聘任程序、方法步骤与时间安排)、聘用合同管理、内部分配办法及未聘人员安置等。

2、讨论修改“事改”实施方案

“事改”方案应提交本单位职工反复讨论修改,统一思想认识后,提交职工大会表决,并经80%以上的职工同意。

3、方案审核

各学校制定的“事改”实施方案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要报县教育系统“事改”领导小组审核。

四、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5月11日至5月31日)

1、公布岗位设置情况及岗位聘用条件

各学校根据《贵州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贵州省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指导意见》、《贵州省事业单位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指导意见》(黔人通〔2008〕165号)等文件中岗位设置及岗位条件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制定详细的岗位聘用条件,经审核后公示七天,无异议后报县教育系统“事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2、组织报名及资格审查

岗位设置情况及岗位聘用条件经公示无异议后,各单位组织报名,并严格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严禁弄虚作假。

3、考试或考核

组织对职工审查合格者进行考试或考核。考试或考核按照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聘用相关规定执行。

4、提出拟聘人员名单

经组织报名、资格审查及必须的考试或考核后,提出拟聘人员名单,并公示三天。

5、确定聘用人员

拟聘人员名单公示无异议的报县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批准,并按照管理权限行文聘用。

6、签订聘用合同及办理相关手续

各校持以下材料到人事部门签订聘用合同并办理工资等相关手续:

(1)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2)拟聘人员名单公示情况

(3)聘用人员花名册

(4)聘用人员考试或考核情况

(5)人事聘用(任职)文件

五、处理问题阶段(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6月10日)

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在公开招聘、聘用程序、聘用合同期限、定期或聘期考核、解聘辞聘、未聘安置等问题上发生争议时,由各单位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及时化解矛盾,保证聘用制工作顺利完成。

六、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6月11日至2009年6月30日)

各校要对本单位的“事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自查贯彻执行情况,并备齐以下材料迎接检查验收:

1、“事改”实施方案

2、职工花名册

3、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4、“事改”工作总结

5、进行事改工作以来单位制定的有关改革工作文件等。

本次“事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按照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成立了瓮安县教育系统“事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事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从县部分中小学抽调下列人员到局“事改”办开展具体工作。

瓮安中学:*

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篇9

一、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处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一)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文化体制改革取得良好效果。2004年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若干政策规定》(沈委发[2004]6号)的通知,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经文化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文化体制改革于2006年12月27日全部结束。这次改革,改善了市场环境,打造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建立了培养、激励和吸纳人才的机制;比较好的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进一步调动了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使文化体制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二是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全市百分之百实行了聘用合同制。为尽快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管理,进一步落实××市人民政府第××号令《××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办法》,2006年加大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的力度,要求全市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经努力全市××多个事业单位,全部推行了聘用合同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百分之百实行了聘用合同制,为今年既将进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精心组织,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2006年下达了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在九个区、县(市)的精心组织下,平稳推进,截止2007年9月全市××个乡镇事业单位由××个,精简××个,精简幅度56.5%,工作人员由××人,精简至××人,精简了69.5%,分流人员××人,提前退休人员××人,提前退岗休养××人,落聘××人。市政府拨款××多万元,保证了改革的圆满完成。

四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起草了《关于全面起动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市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指导意见》、并完成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组织40名人事干部到北京参加了全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培训班,为我市事业单位改革做好了人才储备。只待省里的统一部署,立即开始工作。按计划在明年第一季度完成。

(二)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稳步推进,为沈阳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五年来,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号令《××市人事争议仲裁办法》,热情接待,精心办案,五年中共受案568起,调解××起,裁决××起,向法院开据不予受理通知书××起,结案率100%,为××市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人事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四五”和“五五”普法的规划,五年来重点抓了人事编制系统的普法教育,先后举办普法培训班11期,发放法律资料××多册,用于法律教育的资金达20余万元。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起草的《××市人才市场条例》经市人大通过,并开始实施。由于成绩突出××市人事局被省人事系统评为“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局政策法规与人事争议仲裁处2006年被国家评为“五五”普法先进单位。

二、2007年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经多次与人大和市政府法制办协调,经过反复修改,4月6日经市长办公会批准,进入市人大审批程序,并于6月6日经市人大法制委员会讨论通过,进入市人大大会审议程序,6月20日市人大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二是“五五”普法工作全面起动,经局党组批准,于4月2日下发了《关于印发××市人事编制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市人事编制系统2007年普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使普法工作进入规范性实施阶段。6月15日组织了全市人事系统《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讲座,××多名人事干部听取了讲座,收到良好效果。三是全局各处室执法责任状全部签完,进入实施阶段;四是根据局领导要求,为配合“五五”普法每个处室出了10个普法题目共140多个题目全部落实到位。由于措施有力,使我市人事、编制的法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乡镇机构改革取得明显成果3月15日,××局长主持了乡镇机构改革检查验收情况汇报会,听取了××个区、县(市)的情况汇报,总的看各单位组织严密,进展顺利,全市××个乡镇事业单位由××个,精简××个,精简幅度56.5%,工作人员由××人精简到××人,精简幅度69、5%,事业单位编制精简了51.3%,分流人员××人,提前退休人员××人,提前退岗休养人员××人,落聘人员××人。5月30日前,9个区、县(市)先后上报了审批表,6月1日开始报表审批工作,在春平局长的直接指导下,于6月20日全部审批完毕,市政府拨款7000多万元,保证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圆满完成。

(三)调研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抓个早字。在1月份下达了申报调研题目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及时上报调研题目,通过努力共上报调研题目26个,为今年调研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2006年的调研工作取得新成果。在省人事厅调研成果评选中,我市的调研报告有17篇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13篇。××撰写的《关于围绕中心服务人才为××市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智力保障的研究与实践》获一等奖;三是将2006年人事系统优秀调研成果汇编成册,已将汇册发到作者手中。

(四)全市事业单位改革准备工作进展顺利。通过近两个月的调研,起草了《关于全面起动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市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指导意见》、并完成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组织40名人事干部到北京参加了全国事业单位改革培训班,为我市事业单位改革做好了人才储备。

(五)认真组织和谐人事征文,取得良好效果。接到省人事厅关于“构建和谐人事”征文的通知后,我处在办公室的配合下,立即将通知转发到各有关单位,并适时电话催办,共收到征文17篇,在省人事厅征文评选中12篇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4篇。在全省人事系统中是数量最多的单位,也是获奖最多的单位,受到省人事厅的好评。

(六)领导包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省人事厅下达我局的领导干部包案6个,3月27日省人事厅来我局检查包案情况,××局长对6个案件提出了明确意见。通过督办,××区××等35人案和××县××案,××区××案已基本结案。××区曾××为其丈夫张××开除要补偿一案,××区意见明确,错误在张××,考虑家中困难的实际情况,同意给予解决部分生活困难问题。××县李××一案因牵涉到同类人员××人,经与省人事厅协商,按人调发[1992]18号文件规定,辞退有政策依据,对辞退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发辞退费。

(七)日常工作稳步推进一年来,完成聘用合同签证××万余份,人事争议仲裁收案××件,其中转法院××件,转市局××件,调解××件,结案××件。人才中介审批××件,复核××件,已全部办复。人才研究所《关于创新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的研究》课题已经完成。

(八)自身建设得到新的加强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今年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将“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写入报告,大家都深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努力。二是加强了法规政策的学习。半年来,针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全处同志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关法规政策,提高了大家执行政策的自觉性;三是参观反腐教育基地,受到深刻教育。参观中大家看到过去在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走上犯罪的道路,使全处同志受到极大的震动,“对受贿百元不算大,走向腐败最可怕”有了新的认识,对防腐败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四是观看了大东区曹振家腐败警世教育片。使全处同志认识到,腐败总是从小数开始,积累多了就变成了人民的罪人。通过学习和反腐败教育,大家为基层服务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对来访者不论是进门就骂的,还是进门就哭的,都能热情接待,积极做好工作。

三、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提出今后五年我市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调研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对我市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按照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新要求,提出我市事业单位改革的五年设想。

(一)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岗位设置工作。经调查,我市事业单位机构总数××个,其中:全额拨款××个,差额补贴××个,经费自理××个;编制总数××名,其中全额拨款××名,差额补贴××名,经费自理××名;在职人数××人,其中:全额拨款××人,差额补贴××人,经费自理××名。根据我市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提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优先、服务公平、区域均衡、门类齐全的公益服务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督制度健全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总体规划、配套改革、远近结合、稳步推进的思路,以机构分类改革为基础,规范发展公益型事业单位,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树立一个宗旨,明确三种类型,健全五种制度,确保稳定大局。树立一个宗旨,就是通过改革使事业单位有更大更好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明确三种类型,就是根据现有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和从事公益服务的三大类。健全五种制度,就是围绕事业单位的机构组织、人事、分配的配套政策。确保稳定大局,就是在改革进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和确保事业单位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机构分类定位;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三是财政供给体制改革;四是产权制度改革;五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起草了《××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市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指导意见》、《××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为事业单位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巩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成果,确保各项改革政策落到实处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今年10月已经完成,市政府拨款××多万元已全部到位,全市××个乡镇事业单位由××个,精简××个,精简幅度56.5%,工作人员由××人精简至××人,精简69.5%,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巩固改革成果,要进一步抓好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到位,为事业单位的各项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三)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抓好事业单位的合同制管理随着《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行,结合我市事业单位的改革的实际情况,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后的聘用合同制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在抓好岗位设置工作的同时,就要抓好聘用合同的落实,真正实现事业单位的合同制管理,为事业单位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良好环境。

(四)加大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力度,促进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稳定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国人部发[2007]109号),根据这一规定,人事争议仲裁的范围明显扩大,从军队的文职人员到社团组织的人事争议工作均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所以,必须加大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力度,建议成立人事争议仲裁院,为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稳定当好消防员。

四、2008年工作思考

1、集中主要精力认真抓好全市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在完成配套改革方案和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尽快抓出各系统的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确保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

2、抓好2008年普法工作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抓好规范文件的清理工作,明年普法工作重点抓好《人事争议仲裁规定》和《劳动合同法》的讲座;

3、抓好乡镇机构改革的验收工作。要千方百计做好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验收工作,确保省人事厅验收一次性通过;

4、继续抓好领导包案的落实工作。对省人事厅确定的重点案件,进一步抓好落实;

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篇10

一、成立聘用工作机构,加强聘用工作领导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单位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克服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实现改革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顺利实施,决定成立**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任为组长,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下属管理处、电站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人秘股),作为**聘用制度日常办事部门,负责落实本单位人员聘用制方案的实施。

二、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实施人员聘用制度

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通过推行聘用制度,实现用人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单位自主用人,保障职工自主择业,维护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要按照《广州市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试行办法>》和市有关文件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由市政府人事部门统一印制的聘用合同书,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合同化、规范化。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打破事业单位长期形成的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升不能降的用人机制。

三、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1、拟定实施方案

人员聘用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发展及稳定大局的问题。因此,在动员学习,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单位制定了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方案,并于XX年11月报送主管局审核后上报市人事局审批。

2、设岗原则

按照科学合理、精干效能的原则,按照因事设岗、竞聘上岗的思路,打破干部身份终身制,建立岗位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和解聘辞聘等制度的岗位管理机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逐步建立起新型的用人管理制度。

3、定岗定员

在前期开展岗位分类调研、初步掌握现有工作资源概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和赋予将来发展以一定的前瞻性,按需设岗,因事定岗,以岗定人。具体岗位,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分为管理人员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电厂运行值班岗位和工勤人员岗位。

4、签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