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6:23

电力公司改革方案篇1

在半年多的协商与争论之后,南方电网股权出售的方案终于尘埃落定。

12月7日傍晚,在广东大厦,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中国人寿)与广东省国资委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中国人寿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增持南方电网192亿股股份,约占南方电网总股本的32%,按审计后的资产作价,转让总价款预计将高达350亿元,此举刷新了中国资本市场上投资购并的新纪录。

刚刚入股广东发展银行(下称广发行)20%股权的中国人寿再下一城,意味着华能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对于南方电网的收购计划已告失败。

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之时,南方电网是作为电力改革的“实验田”而设立的。当时,全国只有广东、海南、内蒙古、四省(区)的电网资产属于地方政府,其余都归属国家电力公司,厂网分离后划归国家电网公司。

因此,2002年,广东和海南省政府分别以本省电网资产作为出资;国家电网公司则以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电网资产出资,共同组建了南方电网公司。当时的股权结构为广东省国资委持股70.4%,国家电网公司持股26.4%,海南省政府持股3.2%。

在此次转让尘埃落定之后,广东国资委仍是南方电网第一大股东,但持股数降至38.96%;中国人寿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31.94%;国家电网公司与海南省政府持股比例不变,分别持股26.4%和3.2%。

出席当时签约仪式的,包括财政部金融司代司长孙晓霞、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局长郭建新、银监会广东监管局局长彭志坚、电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王强等。正是他们所代表的部门,决定了南网股权出售的最后方案。

一个“超脱”的方案

“与前几个方案相比,这是一个比较超脱的方案。”12月4日,一位参与方案制定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此之前,关于南方电网出售,相关部门已经草拟了多个方案,但均因有违电力体制改革初衷而被否决。

广东省准备出售南方电网股权源自重组广发行所需的巨额资金缺口。今年春夏之季,广东电力资产的出售进入实质谈判阶段。8月初,广东省与华能集团达成了协议。广东省国资委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粤电集团24%的股权转让给华能集团。据华能集团的资深人士透露,此次交易额在百亿元左右。但这一数额与重组广发行的资金缺口相比,尚有百亿元的差距。随着广发行重组方案的确定,广东省政府对于出售旗下另一部分电力资产――南方电网股权的愿望也日趋紧迫。

2006年年中,广东省政府制订了出售南网股权的第一个明确方案,即将部分股权出售给国家电网公司。这一方案在2006年年中上报至国家有关部门和国务院。很快,电力监管委员会(下称电监会)等相关部门明确表示反对。反对者认为,一旦国网控股了南方电网,意味着在2002年好不容易根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五号文件)切分开来的电网和电厂资产又将合而为一,“五号文件所代表的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将遭到实质性的破坏。”电监会一位官员对《财经》记者表示。

一番拉锯之后,9月6日,国务院举行的办公厅会议上,电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对这一方案进行了讨论。围绕着国网公司对于南网公司的股权收购方案,与会代表激烈争论,在当天的会议之上并未达成一致意见。

但会议之后,国务院明确了南方电网股权出售的原则――必须保持广东省政府的控股地位不变和南方电网的管理方式不变。在这个框架之下,允许南网的股权结构发生相对变化,引进新的股东以弥补广发行在重组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国资委被要求在这个框架之下,制定南方电网股权出售的详细方案。

9月,国资委拿出了第一个折衷方案――由国网公司、华能集团、中国人寿等多家中央企业共同收购南方电网的股权,这一方案仍然引发了广泛争议。此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了中国最大的发电企业――华能集团身上。

来自电监会电力体制改革办公室的意见是,在目前调度尚未从电网中独立的情况下,发电企业反持电网股份,有违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离的方向,对于其它没有持有电网股份的发电企业不公平。财政部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则认为:“电网公司不能持有电厂的股份,但电厂可以持有电网的股份。”

根据《电力体制改革的方案》,电力体制改革分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主辅分离”、“输配分开、输送分开(电力输送和销售分开)”等几个步骤;通过“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输配分开、竞争供电”,最终建立规范、公正和高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

2002年,中国的电力改革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厂网分开”。这一年的12月,国家电力公司拆分成七个公司,即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以及国电、华电、华能、中电投资和大唐电力五大发电集团。在当时,华能集团的装机容量规模居于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首。

华能有望入股南网的消息在电力行业传开后,也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业界占据主流的意见认为,华能集团如果获准持有电网的股权,就有可能通过关联交易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这对其它发电集团不公平,也很可能引起其他发电集团的效仿,“厂网一身”的格局将重现。

另一位电力专家指出,入主南网对华能并不一定是好事。“今后电源项目的评估将由专家组进行评估,而评估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不允许有关联交易。华能集团在南方地区的发电项目审批也许因此会遭遇更大的阻力。”

由于电监会的明确反对和电力行业的争议,经过反复讨论与协商,11月下旬,国资委最终华能、国网与人寿共同入股的方案。

在此期间,业内还曾传出国资委系统的大型国企如中石油等组团收购南方电网的方案,然而这一带有行政色彩的收购方式最终因内部意见分歧亦告流产。此外,在广发行竞购前期,广东省曾与汇金公司洽谈过入资方案,汇金公司则提出以南方电网股权为交换。不过作为金融重组的特设机构,汇金公司的职能定位在这一交易中受到质疑,最终也退出了谈判桌。

治理契机

几经波折,今年以来已隐然成为中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的中国人寿笑到了最后。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刘乐飞告诉《财经》,作为一家能够提供稳定现金流的公司,南方电网是保险公司理想的投资对象,两家公司在未来也可以对客户网络等资源进行共享,产生协同效应。

电监会的一位负责人对这一方案给予很高评价:“南方电网引进中国人寿作为战略投资者,有利于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行。”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赵建国在签约仪式上亦指出,这一转让是市场行为,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有利于深化电网的治理结构,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对于南方电网而言,这并非冠冕之辞。关于此次入股协议,来自高层的批复明确提出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推动南方电网的深化改革”。

“南方电网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存在缺陷,从来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一位资深电力专家指出,南方电网的治理结构相当特殊。

2002年在厂网分开之时,广东省作为控股方,希望按照控股权结构治理。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之后,南方电网成为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国企。

2003年,在国家发改委所的《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案》中,作出了如下规定:南方电网公司由中央管理,公司的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也由中央管理。其后,中央向南方电网公司派出了法人代表、董事长袁懋振以及总经理王野平。在七个董事名额之中,大股东广东省仅占两个名额。

引入中国人寿,对于南方电网来说显然是一个重要契机。

尽管中国人寿并不准备向南方电网派驻管理层,但作为香港和纽约的上市公司,必将通过董事会对南方电网施加影响。尽管目前各方并未披露董事会席位分配,但据了解,最终的董事会格局将有望按股权比例分配。

上市可期

就在12月7日南方电网股权转让签约仪式之前,一位接近南方电网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南网即将在明年境内外同时上市。而近期,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袁懋振也向媒体透露了这一消息。

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一块“实验田”,自2002年成立之后,南方电网就一直表现出上市的意图,而国务院也曾对南方电网上市的问题表示支持,但由于电力体制改革没有跟上,南网的上市进展艰难。

“最大的障碍在于电力改革没有进行输配分开,甚至没有形成输配电价,电网成本的核算难以制定。”一位电力专家透露。

根据“五号文件”的安排,在实施“厂网分开”之后,紧接着要完成电网公司主辅分离的改革,随后进行输配分开。然而,“十五”后期,由于电荒的影响,电力体制改革停滞不前,主辅分离方案迟迟未决,输配分开的改革和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电价体制改革也远远没有提上日程。

电力公司改革方案篇2

一、我市农电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截止年底,电网共有5个县级农电单位,包括电网直供直管云城供电局、云安供电局及罗定供电局、新兴供电局、郁南供电局等3个县级子公司。当前,全市还存在以下类型的农电机构:

1、直供直管农电机构。云城、云安供电局直供直管范围内,现有两家农电机构,分别为市汇勤农电服务有限公司和云安县大明农电服务有限公司。这两家农电机构主要负责农村中、低压电网维护和供电营业抄表等业务,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电网公司按预算管理模式核拨的农电运行费用。

2、趸售镇农电机构。全市有60个镇级管电机构,其中有59个实现了县镇电力一体化管理;尚有1个镇级管电机构,为云城区腰古镇所在区域的市南华电业公司。南华电业公司于1993年11月在市(县级)工商局成立,注册资金1100万元,经营范围是输变电及电力供应。该公司是由省党校风华公司、深圳南方集团公司、腰古镇经济发展公司共同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总额约1100万元,各方的投资额分别是320万元、410万元、370万元。

(二)资产情况。截止年12月31日,电网直供直管范围汇勤、大明农电公司总资产为406.26万元。

(三)人员情况。截止年12月31日,电网直供直管范围汇勤、大明农电公司在岗工作的非电网公司编制人员共286人。

(四)售电量情况。年度直供范围县及县以下终端售电量为24.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72%,占供电局售电量31.17亿千瓦时的78.66%。

二、农电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的意义

(一)目前农电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999年以来,按照国务院总体部署,我市实施农电“两个一同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直供直管范围两家农电机构的人财物尚未纳入电网公司统一管理,1个镇属于股份制经营并实行趸售,与深化改革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一是未能实现一体化管理。管理界面、管理模式、机构设置等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农电与主业职工混岗、镇供电所用工复杂造成收入差异、农村电工实行劳务派遣方式遇到阻力等问题未能理清。二是农电运行费用支出无政策依据。2003年省物价局取消价外费用,将农村低压电网维护费和农电提成费与电价实施并价,相应的支出只能由电网公司以“农电运行费用”统一核拨,但电网公司并未接收相应的农村供电资产和农电人员,造成电网公司支付农电运行费用无政策依据。三是产权关系未理顺,不利于农村电网的建设改造。由于直供直管范围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供电资产反映在直供和趸售农电机构账面上,这些农村供电资产仍未与电网公司建立产权纽带关系,导致电网公司投资农村电网建设遭遇体制障碍,农村供电设施更新改造缺乏资金来源,农村电网缺少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存在结构不合理、残旧、线损高、安全隐患大等问题,现有农村电网已无法满足产业转移带来的区域用电高速增长需要。四是趸售镇电价监管难度大。由于经营管理的主体众多,电价监管难度大,不利于实现城乡各类同电价目标,减轻用电负担,优化投资环境。

(二)直供直管范围农电体制改革的意义。尽快启动电网直供直管范围农电体制改革,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构建“城乡电网一体化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的城乡供电一体化管理模式,尽快理顺直供直管范围、趸售农电机构的农村供电资产与电网公司的产权纽带关系,规范和统一电网经营管理,全面完成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二是有利于推进电网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完善农村电网改造,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形象。

三、直供直管范围农电体制改革范围及核心问题

(一)直供直管农电体制改革的范围。市本次直供直管范围农电体制改革的范围包括:

1、直供直管农电机构:市汇勤农电服务有限公司和云安县大明农电服务有限公司两家农电机构的农电资产和人员。

2、趸售镇农电机构:市南华电业公司(云城区腰古镇)。

(二)改革的核心问题。根据市直供直管范围农电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直供直管范围农电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1、农村供电资产划转问题。农村供电资产划转移交以及相关债权债务的处置问题。

2、农电人员接收问题。主要是农电人员如何接收及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问题。

四、政策依据

(一)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发〔1999〕2号)。

(二)原国家经贸委《印发关于加强乡(镇)电管站改革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经贸厅电力〔1999〕294号)。

(三)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我省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农网改造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试行方案的通知》(粤府办〔1999〕11号)。

(四)《电网直供直管范围农电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粤经信电力〔〕1127号)。

五、工作目标

进一步深化直供直管范围农电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以及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年启动实施直管范围农电体制改革工作,实现电网“全省一张网,管理一体化”的目标:一是一年内基本完成市两家农电机构的所有农电资产及农电人员移交电网公司的相关工作,规范劳动用工。二是在两到三年内,基本完成趸售镇农电机构---市南华电业公司的农村供电资产、人员和供电业务移交电网公司的相关工作。

六、基本原则

(一)整体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明确政策、制定计划、整体启动、分步实施。

(二)积极稳妥的原则:确保安全供电和企业与员工队伍的和谐稳定,平稳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工作。

(三)无偿划拨和自愿移交相结合的原则:农电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国有、集体的供电资产以及与其有关的房屋、通信设施等资产)的移交,按照所有权性质进行分类处理:国有性质的农电资产按照无偿划拨原则处理。

(四)“人随资产走”的原则:全面理顺直供范围农电机构所有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规范劳动用工管理。

(五)统一管理的原则:直供直管范围农电机构的供电资产、人员和供电业务由电网公司接收后,成为电网公司直属供电局的派出机构,负责管理辖区的供电业务。

(六)与县级供电企业体制改革政策相衔接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改革工作的延续性,防止直供直管范围农电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变化引发新的矛盾。

七、实施措施

(一)直供直管农电机构的接管工作。直供直管两家农电机构的农电资产和农电人员接收工作在年5月前完成,供电局负责组织,各农电机构负责实施。其中:

1、农电资产按照“无偿划拨和自愿移交相结合的原则”由电网接收,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制性质的农电资产。相关的债权、债务一并由电网公司接收。对有争议的债权、债务的处置要有处置方案,或有划转双方认可的处理办法。市的两家农电机构主要属于股份制性质,其农电资产划转,由股东会议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确认,并通过农电资产移交方案后,交接双方签订协议,由电网公司予以接收。

2、农电资产划转以年12月31日止为基准日的清产核资或审计和资产清查报告为依据。

3、年3月16日前在电网公司主营业务及农电管理、生产岗位工作的非电网公司编制员工纳入本次改革。

4、按照“人随资产走”的原则,在册农电人员由电网公司负责接收,并依法转续劳动关系。人员全部接收后,供电局配合电网公司会同省考试院组织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民主测评等综合情况,对接收人员进行优化组合。

5、接收的农电人员,其社会保险按属地原则继续在单位所在地参保缴费。接收前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应按规定办理补缴。已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维持不变。

(二)趸售镇农电机构接管工作。基于云城区腰古镇在电力体制上的特殊性,根据《电网直供直管范围农电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要求,待直供直管范围改革工作完成后,再对其改革工作另行研究。

(三)在人员接收过程中,一并办理党组织关系由地方转归电网公司管理的相关手续。

八、组织机构

(一)成立电网直供直管范围农电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承担改革有关领导协调工作。

成员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审计局、市国资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物价局、市法制局、电网公司供电局。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办公室正、副主任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分管领导、电网公司供电局分管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提请联席会议确定。

(二)云城区、云安县、腰古镇等各级政府和供电局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改革的各项工作。

九、工作计划和分工

(一)由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组织召开全市直管范围农电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启动改革各项工作。本项工作于年4月初完成。

(二)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会市地税局等有关部门,对电网公司接收的农电人员出具工资总额等相关的证明材料和办理有关手续。

(三)由市财政局负责全市农电体制改革后有关地方财政体制的调整工作,提出有关意见报省财政厅批准后执行。同时,按照省政府《省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纪要》(〔2005〕105号)关于“在国务院国资委批准我省县级供电企业资产办理移交方案前采取子公司模式,批准后再按分公司模式进行管理”的原则,对电网公司在罗定供电局、新兴供电局、郁南供电局等3个县级供电子公司改制为分公司过程中,所涉地方财政体制调整工作由市财政局一并予以考虑解决。本项工作于年5月底前完成。

十、工作要求

(一)直供直管范围内农电体制改革涉及政策标准、人员安置、资产划转等事宜,关系地方政府、国有、集体等多方的资产和利益,情况比较复杂。市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供电局必须充分认识到此项改革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在确保社会稳定、供电安全的前提下,抓紧推进电网直供直管范围农电体制改革,全力完成农电“两改一同价”未完成的工作,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统一规范我市电力销售市场。

(二)有关云城区、云安县、腰古镇等各级政府和供电局是本次改革的实施责任主体,务必牢固树立全局意识,统一认识、服从全局,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确保改革工作按计划完成。

电力公司改革方案篇3

(深圳朗飞特殊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40)

【摘 要】通过分析英国电力市场的改革,对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建议方案: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电网公司垄断的市场格局,推动多买方多卖方、自由竞价、自由买卖的新格局;采取输电、调度、交易三者相互独立的模式,建立独立和合理的输配电价机制,积极推进销售电价体制改革;推动上网电价改革,增加电力供需特点直购电的改革试点方案。

关键词电力垄断;英国电力;改革;电价

0 引言

随着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特别是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造成社会的矛盾日益加深。因此,习李政府提出深化改革的目标,而电力垄断行业是目前最热议的改革行业之一。就目前电力垄断行业的改革来看,内容主要包括对传统电力行业发展观念的改变、建立发电企业与用户直接交易新机制、建立独立和合理的输配电机制、开放民间资本进入电力市场等,但最关键要打破电力市场的垄断。只有将垄断行业的改革充分实现,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电力工业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英国的电力改革,对我国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法及意见。

1 英国的电力市场改革

英国的电力工业从1990年开始进行第一次改革,主要的改革是用户可以自由的选择电力供应商,将发电和售电从输电配电当中分开出来,也即是当前热议的“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改革思路。第一次改革的最大优点在于电价的下降,但也存在电力市场不公平、公开、公正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英国电力市场的改革主要“电力交易输电规定”,建立一个不受任何利益集团的系统运行者,负责电力调度平衡,规范自由竞争等。英国电力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容量市场和差价合约;容量市场通常采用拍卖的方式,对不同的时段收取不同的费用,让供应商获得一定的收益,保证电力的供应;而差价合约则是为能源供应商保证稳定的收益,维护电价的稳定。具体做法如下:

1.1 容量市场

自从美国加州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之后,如何保证发电量的充裕性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发电企业过度发电造成了经济不合理,而减少发电又容易引起电力市场的供应不足。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难题,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案,在原有的电力市场上设置了容量市场,通过引导投资,避免了产业的过剩或短缺,保证了电力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容量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采取自由竞价的模式,规定时段不同电价也就不同。同时还规定一级容量和二级容量各自的适用范围,首先应满足一级市场,当一级市场都满足之后再分配二级市场。容量市场是充分放开让企业自由竞争,发电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成本来投标容量市场,法案规定一旦中标需严格执行。电力公司只是充当监管的职能,对违反法案的企业进行处罚。

1.2 差价合约

该改革法案从2014年开始执行,主要是约定差价合约制度。它是由发电企业和电力供应商签订的协议,约定电力交易的合约价。当市场的电价低于签订的合约价时,不足的部分由政府进行补贴;相反,当市场的电价高于签订的合约价时,多余的部分需返还给政府。政府在其中充当监管的职能,在市场不协调时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调节。当前存在电价上涨过快,部分发电企业私下勾结进行市场垄断等行为,需要政府的行政干预。

1.3 其他政策法规

为了能够更合理的引导电力市场的健康成长,英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鼓励开发新建无污染的新能源发电厂;严格规定煤电厂的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加大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以便在传统能源供应不足时进行补充,寻找能源的替代品。除此之外,英国还加大力度对对当前的电力市场进行监管、监控和干预市场价格。例如颁布了《征收控制框架》,严格规定政府在公共预算支出权利中的额度等等。

2 中国电力市场的现状及改革方向

中国电力系统可以分为上中下三游,上游是发电,中游是输电,下游是配电。上游有五大发电集团,包括:华能、华电、中电投、国电、大唐,另外还有华润、国华、国投、中广核等等,中下游目前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家公司垄断。我国的电价是由发改委制定,而不是发电厂自由竞价,发电厂卖电必须先卖给电网,然后由电网公司卖给用户,而不能由发电厂直接卖给用户。在输电环节,按照之前的改革方案,电网公司只负责这一块,但目前电网公司收取46.8%的利润,而欧美只有28%的利润。当前,电网公司控制输电、配电、售电,电网公司是唯一的卖方,它们的绝对垄断是现行电力体制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的电力体制存在的问题既有以往改革不彻底所遗留的问题,又有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力没有被作为正常的商品

电力虽然是对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性产品之一,但是电力是一般商品,电力价格完全可以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然而,电力的商品属性没有得到释放,电力价格一直由政府控制,僵化的电力价格扭曲了价格信息,使电力企业的成本和收益失真,对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负面影响。

2.2 电力法修订滞后、监管效力有限

法律是体制的基础,体制改革首先要进行法律变革,有法可依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电力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同时也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现行电力法的许多规定,特别是对电网非垄断或竞争环节的经营业务的规定,使垄断企业地位受到合法保护。我国在上个世纪电力体制改革时成立了电监会,2013年又把电监会与国家能源局合并,虽然监管的职能仍然存在,但是否能有效的监管仍是一个疑问。

2.3 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摩擦阻碍改革的进程

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当前的电力体制改革已难以实现改进。例如,大用户直购改革措施,地方政府希望通过直购降低电价给地方企业让利,或者使得高耗能企业得以发展,发电企业则希望通过大用户直购获得更多的发电量,而电网企业则希望电网企业的利益不受影响,并从备用供电容量的角度提出利益要求。尤其需要指出,由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影响,我国一些改革方案往往是利益平衡的结果,而不是彻底的改革方案。

2.4 输配分开改革并不能形成“多买多卖”市场

无论是从降低电价的角度还是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输配分开都不能达到改革的目标。因为输与配都是属于电力的流通环节,输与配的区别只是电压等级和服务的对象和范围有所变化,配电相当于市场上的零售商。配电环节也是送电,不是发电,并不能真正代表卖方,决定不了电量供给的多少,真正卖方应是发电企业。发不发电,发多少电最终是由发电企业决定的,用不用电和用多少电是电力消费方决定的。影响电力供需关系的是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而不是配电商。输配环节分开,形成多个配电公司,实质上只能解决电力服务环节的竞争性问题,增加用户对电力服务商的选择。

从改革的基本思路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电力企业垄断电网的市场格局,推动多买方多卖方自由竞价、自由买卖的新格局,必须逐步打破电网作为单一购买者的模式。同时要大力开发新能源,寻找能源的替代品,对传统能源形成威胁。从电力改革角度,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电力企业垄断电网的市场格局,放宽民间资本准入的机制。具体的改革措施,作者建议如下:

1)建立独立的输配电网络。电网像今天的高速公路一样全国联网,但目前电网所起的作用与高速公路却完全不同。电网和高速公路一样,只是充当传输介质的职能,如今的高速公路,不同的车辆行驶不同的里程数收费都不一样。我们改革的方向要建立类似高速公路的电力网络,而电网公司只负责电力网络的维护和运营,对需要上网的发电企业收取一定的过路费。当然,发电企业有选择上网和不上网的权力,“过路费”由政府根据企业平均运行成本进行核算。这样既符合中央要求“放开两端,监管中间”的改革方针,又能实现竞价上网。

2)充分放开两头,引入自由竞争机制。按照2002年国务院的5号文规定“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原则,目前只执行了前十二个字,竞价上网始终都未执行,而改革的目标在于打破垄断。从发电企业方面看,应取消政府定价,发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运营成本制定电价,同时应放开对民营资本的准入规则,让有实力的民营资本参与发电企业竞价上网。这样,不仅能解决发电企业类似国企的通病,还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效率,最终实现上网电价的下降。在售电环节方面,不应该由一两家电网公司单独售电,同样应放开民间资本进入售电环节,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售电公司。如当前的网络公司一样,用户既可选择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可选择中国铁通、中国网通等公司。让售电公司自由竞争,哪个售电公司的电价便宜用户就可向哪家公司买。只有这样充分放开两头,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当前的电力垄断,让改革的红利真正惠及到百姓身上。

3)试点直接交易改革。建议选择一部分电量富余的地区,建立发电企业直接和用户交易的机制,而不用发电企业先卖电给电网,然后电网再卖给用户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彻底的打破垄断。同时应大力的开发新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减少电力在能源当中的比重。

3 结语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在习、李政府的深度改革下,电力垄断行业再一次激起巨大的波浪,电力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实现电力垄断行业的有效改革也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电力垄断行业的改革本身存在涉及范围广,改革难度大等难点,无论是改革观念还是管理体制都应该进行不断创新,关键是要将改革内容切实落实推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力垄断行业的有效改革。

参考文献

[1]马莉,范孟华,等.国外电力市场最新发展动向及其启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3).

[2]来有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面临问题及其监管体系催生[J].改革,2012(3).

[3]陈素梅,何凌云.政府与市场的合理边界—从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视角[J].世界经济文汇,2012(5).

[4]马莉,范孟华.从撒切尔新经济自由主义回首英国电力体制改革[J].国家电网,2013(5).

电力公司改革方案篇4

大重组来临

2002年新春,对于电力行业改革方案获准通过的消息,业内传言已具体到对细节的描述。据报道,由国家计委制定的电力改革方案,仍袭用了电信改革的“拆分”法:国家电力公司一统天下的输电网,将分拆成七家电网公司,即新的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及南方电网公司。除了国家电网公司继承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发电企业以调节输用电峰值,其余发电企业将重组为四至五家全国性发电企业(参见《财经》2002年2月5日号《电力改革方案始末》)。

对于海内外上市的诸多电力公司及其投资者而言,这无疑将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部的电力分析员张琚逦对电力改革方案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如果新改革方案出台,那就意味着国务院2000年69号文件后,国有电力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改制被叫停的禁令将解冻。按照该文件,2000年以前由国家电力公司提出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试点工作不再扩大范围,电力体制改革改由国家计委牵头,会同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此后国家电力公司省市一级的下属企业体制改革都按兵不动,等待号令。新方案一出,意味着大多数电力类上市公司将进入大重组时代,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隶属关系都将发生大范围的调整。

电力行业在海内外证券市场向来动作频仍,电力板块在国内市场也是重镇。在债券市场,2001年三峡工程50亿元和广东核电集团25亿元的电力债券相继成功发行;在股票市场,即使在市场极其低迷的2001年,发电类上市公司也有三家上市、七家配股和一家增发,累计筹资64.8亿元,占去年沪深两市总筹资额1192亿元的5.4%。除了在国内融资,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和山东国电还先后到国际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筹集资金达16.5亿美元。

目前,国内电力类上市公司共有39家,电力企业上市公司的特点是股本规模较大,总股本平均超过4亿股,流通股本平均也超过1亿股。其中以华能国际为最,总股本超过60亿股。像国电电力(600795)、华能国际(600011)这样的电力巨头,它们本身在股市中的流通盘极为庞大,且又与不少电力类上市公司在股权上有着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新方案出台后,国电公司的重组,势必辐射到所有的电力上市公司,甚至波及那些电力企业的上下游公司。电力行业的调整,势必引发资本市场的震荡。

成本“生死线”

“厂网分开”对于发电企业来说,意味着游戏规则的全盘转换。因为电力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电力必须“竞价上网”,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电价。发电成本越低的企业,竞价上网就越具有竞争力,利润也就越高。在电价确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便成为电力企业最有效的选择。

目前中国电力定价体系比较复杂,国家电力公司直属的发电机组,一般以发电的成本价格向电网供电,利润几乎都留在电网公司。而一些独立的像华能集团这样的网电一体供电商,其电价一般在成本上加10%左右的利润。

2001年5月,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电价改革的文件,对电价制定了全面的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按发电项目经营期核定平均上网电价(目前实行的是还本付息定价制度);按先进的社会平均成本核定上网电价;电网输配电价格应按照合理补偿成本费用、合理确定收益、依法计处税金的原则核定;严格控制老电厂因改制和向境内外企业出售产权而提高电价。

这意味着“厂网分开”后,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将不再以个别机组的成本为基础,而是以先进企业的社会平均成本为基础制定,这极有可能把中国错综复杂的电价体系梳理成简单统一的电价,市场成为决定电价的惟一因素。因此,那些规模小、运营成本高、技术落后的机组将失去竞争力而被淘汰,而技术先进、成本低的机组将重新瓜分市场。而按经营期核算电价的结果,可能会使大部分还贷期未完的电厂调低电价,延长还本付息期,使电厂的长期经营压力加大。

目前国内不少电力上市公司,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发电机组都存在着技术落后、经营规模较小的问题,而水电类上市公司尽管成本低廉,规模仍普遍较小,对应新的定价规则,其劣势将更加明显。

从近年业绩来看,2000年电力板块平均每股收益为0.306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0.37%,均高于沪深两市平均水平。2001年由于受煤炭价格上涨和电力市场逐步进入买方市场等因素影响,中期电力板块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13元,净资产收益率4.23%,较上年同期的0.14元/股、5.29%有所下降。事实上,电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两极分化已经开始明显。在经济发达地区,上市公司2001年中期每股收益在0.18元~0.35元;而在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的地区,每股收益不到0.05元。全面竞价上网后,这种业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那些无力竞争的上市公司何去何从,也将成为业内和资本市场另一个关注的热点。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张琚逦认为,像华能国际、北京大唐这些资产规模大而且优良、技术设备比较先进的企业,将会在电价竞争上具有优势,从而获得大力发展的良好契机;而那些使用银行贷款或社会集资的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发电企业,由于财务费用偏高,生产效率低,经营压力会越来越严重。

另外,由于国家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拥有符合环保要求的机组及涉足电力环保的电力类上市公司,如国电电力、深南电、岁宝热电等,将因此拥有一个较为宽松的经营环境。

重建市场秩序

目前在电力市场上,国家电力总公司拥有全国输电网和50%发电容量,而且可经营配电、供电业务,在市场上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按照现在透露的改革版本,全国输电网将分为七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50%发电容量,只保留20%用以稳定电网,其余的30%都可能重组到将来国务院授权经营的电力公司中去。因此,谁有幸获得这一部分资产,谁就会成为国家电力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据业内人士分析,北京大唐、华能国际、山东国电都极有可能成为这次获得国家授权经营的电力幸运儿,接管原属于国家电力公司那部分发电机组。如果这样,这三家公司由于资产质量较高,且在竞价上网中又处于优势,在垄断被打破后,会借此机会抢占市场。当然,也不排除管理层重新组建新的发电企业的可能性。

对于数量众多的地方电力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带来的将不只是危局,也有机遇。电力市场新体制的逐步形成,地方电力公司将作为平等竞争主体参与电力市场竞争。大环境的改善会使一些资产质量较高、规模较大的地方电力上市公司面临更好的发展机会,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相对于国家授权经营的电力公司,这些公司的技术实力和人才积累、市场开拓能力都处于下风。而且地方电力公司历史上投资区域也比较狭窄,大多离不开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或者补贴,装机容量规模普遍较小,资产质量不高,抵抗竞争风险的能力不强。最重要的是,随着电力竞争的全面展开,经营风险将加大。因此,这些公司会不会为了对抗巨型航母的攻击而组成联合舰队,也是目前不得而知的悬念。

与此同时,合资电力公司在垄断打破后的动作也绝不容忽视。中国电力市场虽然对外开放较早,但一直对外资参股比例有一定限制。目前全国大中型中外合资电厂共有39个,总容量2700万千瓦,占全部装机容量的8.46%,外商投资23亿美元。加入wto后,垄断机制的打破,无疑也给这些外资电力公司带来发展机遇,外资进军我国电力市场的步伐会明显加快。实际上,像深南电等电力类上市公司本身就拥有外资成分。因此,电力体制改革之后,除了国内电力公司之间的重组和收购兼并,外资收购国内电力类上市公司的可能性也将大大增加,对于境内电力公司而言,这将带来产业竞争与资本竞争下的双重压力。

电力公司改革方案篇5

备受关注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终于在去年底尘埃落定。两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四大辅业集团同时挂牌成立,电力行业终于实现了酝酿已久的拆分计划。

对于电力体制改革,最引人关注的是国电公司的拆分。这次电力改革决不仅仅是一个拆分的概念,而是政企分开、资产重组、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监管有机组合形成的新的运行机制。业内人士曾将两家电网集团、五家发电集团及中国电监会统称为“八路军”,而将四大辅业公司统称为“新四军”。2002年12月29日11家重组后成立的电力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的集结,表明“八路军、新四军”已经整装待发了。这是中国电力行业向市场化迈进的标志,它必将给电力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重组力度加大

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该行业重组时代也正式拉开序幕,其为各大集团的发展、重组、上市创造了良好的机会,电力资本市场面临着新的机遇。

首先,电力资本运营的条件也更加成熟。由于2000年10月颁布的国发办第69号文规定,除按国家规定程序审批的资产重组、电站出售、盘活存量项目外,停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国有电力资产流动。此举无疑束缚了电力公司资本运营的手脚,特别对电力上市公司收购母公司优质发电资产、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盈利能力产生了严重影响。但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正式实施,6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就自然解冻,一些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这对现有国电系统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是个利好,冰冻两年的资产重组量能将得到强力释放,电力行业酝酿已久的资本运营将会陆续展开。

其次,电力体制改革将对我国电力行业和电力上市公司经营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国发(2002)5号文件赋予了五家发电集团和两家电网公司投融资职能,并参与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同时,国家对这七家企业集团的经营方式提出的要求是以电为主,兼顾多种经营,大力开展资本运营。加之国家电力公司发电资产重组划分方案中给电网公司预留了647万千瓦的发电资产,要求两年内留在电网,两年后可以出售。留给电力辅业集团的920万千瓦发电资产权益容量也有置换转让的可能,这也为五大发电集团实施收购提供了可能。由于资源的拆分,按照拆分方案,国家电力公司直接控股及下属省电力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将面临大规模的产权重组,目前一些由省电力公司(局)控股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将改变,将会由新组建的全国性的发电集团公司控股,也就是说一些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资产规模将扩大数倍,新的母公司实力会更强,从而使其能够得到更大扶持。由于控股股东的变更,一些上市公司经营范围原来局限在一个省区域,依托新组建的股东大公司,它的电力经营范围可以向外省拓展,从而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资源的重新整合,国家电力公司的拆分,使电力市场上的垄断被打破,新组建的发电集团公司必然选择一两家上市公司作为自身在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窗口,不断注入优良资产,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窗口作用,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增强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使资产向上市公司流动,资金向集团公司流动,实现双向整合,发电集团与所属上市公司形成双赢格局。不仅如此,电力体制改革后,通过资产的行政划拨和分割,将为资本运作培育众多的市场主体,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国电系统资本运作主体单一、统一规划、分级运作的局面。除国电公司拆分新组建的大型发电集团公司外,广东核电集团、国华公司、国家能源投资公司、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以及地方投资形成的独立发电企业,为今后电力行业大规模开展资本运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电力资本运作能否向外商和民营企业开放也是关注的焦点。目前已有国外电力公司对参与中国电力市场表示出兴趣。电网企业目前仍然是禁止外商投资的,改制重组后,相关政策可能会有所变化。可以预料,在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完成后不久,就会有新一轮的小范围、小幅度的通过市场机制完成的资产并购活动出现。这无疑也给电力市场资本运营带来新的机遇。

电力改革带动电价上升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综合统计快报的数据,2002年全国电力工业生产呈现出供需两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更加趋于合理的特点。2002年全国完成发电量164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全社会用电量162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其中居民用电增长7.7%。在全年完成的1640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中,水电2710亿千瓦时,火电13420亿千瓦时,核电250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3.8%、11.4%和42.9%。在16200亿千瓦时的全社会用电量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了3.0%、11.2%和10.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7.7%。电力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国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4%。但是即使这样2002年的许多地方还是出现供电紧张的局面。

由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良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因此,中国电力需求将持续高速增长,2003年全国发电量大约会在为17350亿千瓦时左右,比2002年发电量增长7.1%。

但是,电力运营情况电力供应形势并不十分乐观。目前我国每年上网的新增能量只有1000-1500万千瓦,主要江河流域去年来水偏少,水电发电量不足,煤炭供应也是不容乐观。因此今年电力市场的形势将会更加严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供应趋紧情况。同时,由于到现在为止,整个改革仅仅是拆分了国家电力公司,形成了五大电源、两大电网,它们之间今后再没有一个像国家电力公司那样的机构去相互协调,新的竞争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旧的那种平衡又被打破,本身就蕴含着风险;同时,五大电力集团除华能外,其他的都要重新组建,而这种组建必将增加管理成本。由于目前电价形成机制主要是由发电成本来决定电价,这种成本是特定企业的个别成本,而不是合理的社会平均成本,这是行业内“一厂一价”甚至“一厂几价”出现的真正原因。

在这种电价形成机制下,企业不仅不会有降低成本的压力,而且还会诱使企业虚报成本隐藏利润,结果导致我国电厂造价和发电成本逐步攀升,造成电力市场混乱、市场价格信号失真。

目前的电价有几百种,都是国家计委审批出来的审批价,审批价都是在申报成本的基础上加一个人为的平均利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还本付息定价机制。加之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里的电网、电源和电价没有分开,国家电力公司自己电源本身系统内的上网电价比外部电厂上国家网要低7分钱,一旦网、厂分开之后,如果国家电力公司内部电厂的电价都参照外部电厂的上网电价,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现在的国家电力系统是网、厂分开,电网的电价、利润一旦确定之后,又要保证赢利的话,这部分空间又将从何而来?交易的主体从一个内部转变成不同的主体之间的交换关系,也决定了电力价格一定会往上推动。

调整产业结构加剧行业竞争

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国家将大力支持和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制订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加之煤炭价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其必将对电力内部各行业产生不同影响。其中火电和热电行业将会遭遇一些不良的冲击,其内部各公司业绩将会出现分化。而与此不同的是水电行业将会受益良多。由于水电行业是清洁、廉价、可再生的绿色环保能源,并且往往具有防洪、灌溉、滞洪、错峰、拦沙等多种功能,在国家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背景下,其符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方向,因此,该行业能够享受到为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对新投产的水电、风电等实行的优惠政策,如发电增值税超过8%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等。同时水电行业还具备运营成本较低的价格竞争优势,在新的电力体制下,由于允许发电公司向单独的大客户进行直供,供电价格由双方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进行协商。这无疑对低成本的水电公司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司电力销售量,以及通过减少供电环节,提高售电价格,而且通过直接掌握一部分终端的电力消费者,还能减少未来对电网公司的依赖,减少在丰水期的弃电,使水电公司的电量销售更有保障。

与此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规模大的公司明显好与规模较小的,体制改革后,一些在电力行业中规模较大的公司的竞争优势会更加突出。如国电电力、广州控股、华能国际等,其成长性也必然为众多机构投资者所看好。同时,在地域分布上,由于沿海地区电力需求增长较快,这些地区的电力企业盈利空间相对较大。在今后以规模取胜的电力市场竞争格局的趋势下,一些地方政府背景的电力公司将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特别是那些装机容量规模小、发电成本较高,主要靠高电价来维持的发电企业。可以预见,电力企业之间的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电力公司业绩分化将成大势所趋。

产业联动和传导效应得到体现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逐渐深入,由于产业的联动效应和传导机制,其必然会带动其相关产业发展。

首先,电力投资加大将会为电力设备制造业带来新的机遇。伴随“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经营模式和全国联网的目标的逐步建立与实施,对于电网的调度、安全性、监控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而目前国内电力需求的迅速增加和电网负荷不均衡矛盾的日益突出,对于整个国家电网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根据“十五”电力行业的整体规划,保守估计将会投资800~1000亿元新增电网的建设,500亿用于电网的改造和更新。在国家加大电网投资,大力推进“西电东送”、全国联网以及积极发展水电、坑口火电大机组的政策背景下,长距离输送电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样无疑对输变电设备制造行业特别是行业内的优势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经营发展机遇。同时,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建立将对现有发电厂的自动发电技术,对能量管理系统中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发电计划安排、交易计划运筹、输变电能力计算以及实时电价报价系统等都提出了更新与更高的要求。电力涉及到国家的安全,同时每个国家电力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电力市场的软、硬件支持系统很大程度上要由我们自己来开发,而不可能大量依靠进口,具有良好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开发能力的企业将面临着很好的市场机遇。

其次,电力改革使得电力环保产业前景非常广阔。我国的电源主要以火电为主,目前火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4%左右。火力发电污染严重,电力工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烟气污染排放产业。近年来,全国火电厂年排放二氧化硫近408万吨,每年产生固体废弃物(煤灰、煤渣)近1亿吨。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实施后,随着国家各项环保法规、政策的出台,发电排放的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电力环保产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再次,煤炭行业将会受益良多。电力改革打破了行业垄断,改善煤电行业之间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增加对煤炭的消费需求。同时电厂直接向用电大户售电,减少中间环节,可以降低转供电费用,降低煤矿的电力成本,煤矿电厂之间交易可以开展易货贸易,并且有利于推进煤炭电力资本整合,用电大户煤炭企业由此间接受益;而且通过竞价和联网实现环保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环境折价标准的引入,要求煤炭企业注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煤炭深加工比例,这有利于煤炭洗选加工企业的发展。

背景提示

电力体制改革大事记

■1996年12月17日,国发[1996]48号文,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电力公司。原由国家电力工业部承担的国有资产经营职能和企业经营管理职能移交给国家电力公司。1997年1月16日国家电力公司成立,1998年3月,国家电力工业部撤销。

■2000年10月7日,[2000]69号文明确,电力体制改革工作由国家计委牵头,会同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电力公司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电力体制改革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由协调领导小组组织制订,报国务院审批。为规范运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除正常生产经营外,有关各级国有电力企业资产重组、电站出售和其他资产处置问题,将纳入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统筹考虑。除按国家规定程序审批的资产重组、电站出售、盘活存量项目外,停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国有电力资产的流动,包括电力资产的重组、上市、转让、划拨及主业外的投资等;凡项目未经国家批准的,其已经变现所得的资金应停止使用并予以暂时冻结。

■2002年4月11日,国发[2002]5号文,实行“厂网分开”,重组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发电资产,重组电网资产,设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建立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实行发电竞价上网。国务院下设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正部级),按国家授权履行电力监管职责。

■2002年10月15日,明确了电力行业大规模重组的一系列细节,国家电力公司发电资产重新切分,五大发电集团的经营规模范围已经初步明确。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的筹建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公司的高层人士已纷纷走马上任,并到全国各地考察各自的电力资产,争取年内正式挂牌运行。

■2002年12月29日正式宣布,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两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四大辅业集团)。紧接着国务院任命柴松岳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邵秉仁、宋密、史玉波为副主席。市场热切期待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终于浮出水面。

■2003年1月14日,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一位权威人士在京透露,国务院正在研究电监会的三定方案(电监会的三定方案是指电监会的职能设置、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的方案),这个方案会在本月末出台。将有11个职能,内设7个部门,人员200左右。

电力体制改革主要内容

■实行“厂网分开”,组建五大发电集团。主要指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划分,并分别按照规模相当、资产质量相当、地域分布合理的原则并尊重历史进行配置和重组。厂网分开后,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将被重组为五家全国性发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大发电集团。这几家集团将分别从他们即将分拆的原国家电力公司中接受发电资产,最终各家将拥有3万兆瓦以上的发电资产,并成为目前股份公司的母公司。

■划分两大电网公司。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组建华北(含山东)、东北(含内蒙古东部)、西北、华东(含福建)和华中(含重庆、四川)五个区域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电力企业由国家电网公司代管。南方电网公司由广东、海南和原国家电力公司在云南、贵州、广西的电网资产组成,按各方面拥有的电网净资产比例,由控股方负责组建南方电网公司。

建立四大辅业集团。四大辅业集团,即: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在国电公司系统保留并转让的发电资产权益容量近650万千瓦用于补充电网建设资本金和补偿部分必要的改革成本后,划转给重组中设立的辅业集团的参股发电资产权益容量920万千瓦用于支持主辅分离改革。

电力公司改革方案篇6

《财经》记者明叔亮

或许过不了多久,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和体育频道,将会出现一批来自市场化公司制作的节目。

7月16日,广电总局向各地广电局下发文件《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修改稿)》,其中明确规定,“除影视剧外,电视台从市场购买节目的比例,原则上每年不低于播出总量的30%”。

中央电视台是此次首批参与试点的传媒机构之一,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和中央电视台5套体育频道,又是首批参与试点频道。

除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文广、湖南卫视也将参与首批试点。7月20日下午,北京电视台在北京郊区召开会议,向台内高层口头传达了广电总局“制播分离”试点的精神。

上海和湖南两地行动更快,试点改制方案已经在最后敲定阶段。7月23日,湖南省委宣传部原则上同意湖南广电集团关于制播分离改革方案的汇报。上海文广集团总裁黎瑞刚也向《财经》记者证实,上海文广的制播分离改革也将很快启动。

在“制播分离”这个略显陈旧的概念下,影响深远的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开始上路。这将把电视剧、娱乐时尚等广播电视内容单独切分,从频道频率等公共资源以及新闻类、时政类内容中切分出来,使得电视剧、娱乐内容资产获得了参与市场化改革的机会。

“‘制播分离’是当前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借路“制播分离”

7月8日,广电系统各地厅局长齐聚哈尔滨,广电总局在此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推进“制播分离”的内容。一年前,在经过长时间调研后,广电总局“制播分离”研究的课题报告被送达各地广电局,明确提出实施“制播分离”的建议。

在哈尔滨会议后,《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下发到相关广电局。7月16日,《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修改稿)》(下称修改稿)也下发。

由于改革方案尚需得到决策层的批准,因此,各地广电局只是将两份文件宣读传阅,供局内高层领导讨论。但是,多位接近相关试点机构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距离最终文件下达的时间也不会太久,8月初应是合理的契机。

“制播分离”的概念最早出现于英国。上世纪80年代末,英国政府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BBC、itV等电视机构实行“委托制作”,并严格规定电视台从外部公司采购节目比例不得低于25%。

“制播分离”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末传至中国,一度呼声很高。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制播体系的变化,直接带来的是广电体制和机制的变革,这种变革只能缓步慢行。于是,“制播分离”在过去两年陷入沉寂。

经过数年讨论,“制播分离”的实质内容已超出最初的所谓节目制作与节目播出的关系,当下,更多地与文化体制改革相联。

7月16日下发的修改稿明确提出,实施“制播分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推进节目播出机制改革,改变单纯的自制自播模式。这是“制播分离”改革最基本的诉求,也是民营传媒机构渴盼许久的结果。

对于这场变革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制播分离”所带来的更大的动力,是可以让传统体制内所沉淀的数千亿元广电传媒核心资产进入市场化大门。这一部分资产一直规模庞大,增长稳定,但并不迅速。

在修改稿所提任务当中,四项任务其中三项谈及电台、电视台的改革,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建立台内事业产业分类运行管理的新模式”,以及“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改革”。

广电总局迫切希望能够将传统电视台资产迅速做大,具体步骤为:根据“先台内后社会”的原则,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业务通过转企改制,组建面向市场的节目制作经营公司,“条件成熟后再吸收社会资本组建由电台、电视台控股的节目公司”。

对于社会资本的进入,广电总局在其中专门指出,“要确保电台、电视台的控股权”。

广电总局还明确提出,电台、电视台要优先发展和壮大台属或台控股公司的制作经营实力和能力,使之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重要的广播影视节目生产商和供应商”,其后,“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

“全国试点”

这场改革,绝非生存危机逼迫下的无奈转折。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上海文广,或是湖南广电以及深圳广电,试点机构悉数为广电系统表现最为抢眼的广播电视媒体机构。显然,此次自上而下推动的“制播分离”试点,有超出经济利益的衡量。

7月8日,哈尔滨广电厅局长会议之后,《财经》记者听到将有12家试点机构的说法。修改稿并未提及具体的试点机构,只是称“‘制播分离’改革重点在中央、省级、副省级的部分电台、电视台进行”。

参与此次“制播分离”改革试点的一家传媒集团高层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最终的试点将会面向全国范围展开,但参与试点仍需通过当地宣传部以及广电总局的审批。

在已经明确参与试点的媒体机构当中,中央电视台最为引人注目。2008年,中央电视台收入过百亿元,为国内传媒市场上当之无愧的霸主,参与试点的2套和5套,分别是经济新闻内容与体育内容,又算得上其中最为赚钱的频道。

上海文广集团总裁黎瑞刚向《财经》记者证实,上海文广的“制播分离”方案即将开始实施,方案已经修改了十几稿,目前尚待各方讨论通过。就在不久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黎瑞刚表示,将会率先在国内完成整体转企和“制播分离”改革。

方案虽然有待最终批准,但已经渐露端倪。一个月之前,脱胎于时尚频道的星尚传媒集团正式宣布成立,未来将承担上海时尚频道等节目的内容运作与经营。在上海文广内部,类似星尚传媒这样的子公司还有数家,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第一财经公司。

湖南广电的改革方案,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设计。7月23日,湖南广电集团向湖南省委宣传部汇报,内容关于湖南广电集团内部推行“制播分离”改革的方案,原则上获得同意。

根据此前方案,湖南广播电视局之下,将成立湖南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公益等内容继续留在湖南广播电视台。在湖南广播电视台之下,包括了“天娱”“快乐购”等节目公司。

新方案与去年的方案没有太大变化,不同的是,原方案在湖南广播电视台下,还有一家名为“金鹰控股”的公司,新方案中,这一控股平台已经被取消。

相较而言,上海、湖南两地传媒集团在“制播分离”之前就已经布局多年,现在也是最先启动。据悉,在吸引外部投资方面,两家公司各有不同的核心资产已经相继取得进展。

民营传媒画饼

听闻30%的市场购买节目比例,欢乐传媒董事长董朝晖直言:有熬出头的感觉。

一度,民营传媒机构在电视栏目内容市场占据优势,光线传媒、欢乐传媒等民营公司迅速崛起。但是,在不对等的市场交易规则之下,民营传媒大有凋敝之势。

7月21日,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拿起手边的计算器,一遍遍地计算:北京电视台目前10套节目当中,来自市场采购的比例只有三四个小时,在30%的红线之下。在他看来,民营传媒机构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这一比例的重新划分,也意味着中国700亿元电视广告收入大盘将重新分配。“如果拿出50%用于内容,总计有350亿元;其中20%左右用于新闻,电视剧拿走60亿元,余下一部分分给台控公司。”王长田眼前似乎出现一张非常诱人的大饼,“中国的民营制作公司们,可能马上将会坐收几十个亿的市场规模。”

王长田庞大的计划,早已经见诸报端多时――利用手中的内容制作资源,在众多城市电视台当中,形成一张具有光线传媒品牌的电视内容“联供网”。这一计划,他在2008年10月前后就透露给媒体,当时广电总局“制播分离”调研启动,并明确提出要“制播分离”。现在,是他实施“联供网”战略的最佳时机。

但是,要想顺利地从体制内分享几十亿元的收入,绝非易事。易凯资本Ceo王冉认为,随着“制播分离”的实施,也意味着为数不少的国有传媒机构要进入市场,与光线传媒等民营传媒企业进行竞争。

在通读《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试行意见》全文之后,也有民营传媒机构经营高层表示担心,“虽然有具体的比例,但内容限定并不具体,”比如,30%的内容是否包括重播的内容?午夜之后的“垃圾时段”播出是否也算?

此外,《试行意见》多次提及优先发展壮大转企改制后的台控公司,优先采购其生产的内容。光线传媒、欢乐传媒等民营机构能否获得公平待遇,仍是疑问。脱胎于电视台母体台控公司之间仍有一条未剪断的脐带,对于电视台高管和关键员工能否在节目制作公司里持股,《试行意见》中也没有限制性的条款。

控制与放开

谈及此次“制播分离”试点启动的原因,多位资深传媒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广电体系的改革近几年陷于停滞,不符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精神。从政府角度来说,占有巨大社会资源的广电体系体制和机制落后,整体发展的速度并不让人满意。即使在电台、电视台内部,面对互联网等新兴传播的竞争,也已经意识到必须有所改变。

在各级办台的思路之下,中国广播电台、电视台机构数量巨大。修改稿之中明确提及跨地区的合作,表示对于可经营性的资产,可以“按照市场规律,加快整合重组”,并鼓励播出机构开展跨地区合作,合办广播电视节目栏目、频率频道,联合开办节目公司。

但是,无论央视、北京电视台,还是湖南广电和上海文广,跨地域的发展仍旧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在属地化管理的惯性之下,广电媒体之间的合作有时候会超出广电系统的权力范围。目前,邯郸广电正积极筹划与湖南广电集团合作,其中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是邯郸当地主要的党政领导。

此番“制播分离”试点,对于内容有着严格的限定。修改稿明确提出,所鼓励的是大众娱乐类和社会服务类节目进行“制播分离”的改革。

其中包括的内容,有广播剧、影视剧、动画、少儿、体育等不具有政治性、新闻敏感性的节目。但是,新闻类、时政访谈类、监督调查类节目,被严格排除在试点之外。而且,“制播分离”类节目的策划、采编、制作、审查、播出等环节,均由电视台自行承担,不得进行公司化、市场化运作,不得外包。电台、电视台也不得对外购买。

即使是娱乐类和社会服务类节目,广电总局也明确要求,电视台要有“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对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对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对宣传内容的编辑权、对各类节目的审查权和播出权”。

易凯资本Ceo王冉认为,目前来说,试点最大的意义,是让国有传媒机构获得进入资本市场的可能性,但并不能解决其改制路上的所有问题。

电力公司改革方案篇7

【关键词】墨西哥培尼亚・涅托改革难题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

2012年12月1日,培尼亚・涅托(pe?anieto)就任墨西哥新总统,随后推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计划和措施,在过去的一年中,涅托政府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改革的进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阻力。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涅托政府的改革将会遭遇到更为棘手的难题。研究墨西哥“深化改革”的进程及其难题,及时分析并总结墨西哥化解改革难题的经验教训,有助于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墨西哥“深化改革”的方向

2013年9月2日,墨西哥总统培尼亚・涅托在总统府松林宫发表了上任以来的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总结了从上任至8月31日政府工作的成绩,重申了政府未来的各项目标和计划,并呼吁民众继续推行改革,以建立一个繁荣的墨西哥。涅托称:“墨西哥正面临一个深化结构改革以利用其宝贵财富和巨大潜力的伟大机遇。正因如此,政府才决定直面多重挑战。”“墨西哥进行伟大的改革是可行的,我必须强调改革正在进行当中。”“我们事先知道实现墨西哥的伟大变革将是复杂的,因为有惯性和阻力需要克服”,“我呼吁全体墨西哥人,不要害怕改革,墨西哥已决定不断前进、超越过去。”“让我们一起来创造历史吧!”①

涅托总统所强调的“深化结构改革”,其主要精神是为了使国家的发展适应全球化新形势所要做出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转变。他说:“我们有明确的方向。我们有精力和决心来推动和改变我们的国家”。他所说的“明确方向”是报告中提到的五大目标,即建立一个和平安宁的墨西哥、一个富有包容性的墨西哥、一个有教育质量的墨西哥、一个繁荣发展的墨西哥和一个在国际事务中负责任的墨西哥。②

墨西哥“深化结构改革”的方向是在2012年12月2日,即培尼亚・涅托就职典礼后的第二天确定的。当时,由执政党革命制度党(pRi)与右翼政党国家行动党(pan)和左翼政党民主革命党(pRD)三大政党的主席同新任总统一起签署了一项《墨西哥协议》(pactopormenxico),该协议包括了由三大政党商定的95项改革举措。墨西哥31个州的州长,墨西哥市的市长,国会上院和下院的主席都出席了签字仪式。2013年1月,墨西哥的绿色生态党(pVem)也签署了这一协议。这一跨党派的政治协议代表了涅托总统的一个政治胜利,因为它是一项对多种关联改革议程的政治支持和保证,根据这一协议,反对党不太可能阻止拟议的改革,利益团体也会发现改变或破坏改革议程的游说将更具有挑战性。③

《墨西哥协议》旨在直面困扰墨西哥多年的政治和经济“惯性”,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其中确定了三个核心,即加强墨西哥国家、政治和经济民主化、社会权利的利用和扩大。该协议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第一,民主治理;第二,透明度、问责制和反腐败斗争;第三,权利和自由;第四,安全和司法;第五,经济增长、就业和竞争力。具体有95项举措,涉及到了教育改革,电信、能源、财政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安全改革,政治改革和反腐败等。④根据文件要求,该协定提到的改革必须在2018年第二季度(即培尼亚・涅托六年执政期结束时)完成。2013年的改革重点是教育、电信、财税和能源改革。

墨西哥的改革进程与阻力

2013年涅托政府主要实行了教育、电信、财税、能源等方面的改革,各项改革的具体情况如下:

教育改革。墨西哥的公共教育系统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的最差者之一。据该组织2012年的数据,截至2010年,墨西哥15岁至29岁既没有上学也没有工作的人数是该组织成员国中最高者之一。有望从中学毕业的学生仅占入学人数的47%。大约43%人口不符合基础教育的关键技能(如阅读、写作和数学)的要求。⑤教师工会一直是墨西哥实力最雄厚、根基最稳固的工会组织,控制着整个教育系统。它的150万个成员不仅拥有“铁饭碗”,还享受高规格的医疗和社会保险,教师的聘用和解雇大权也掌握在工会手中。由于墨西哥教师资格审查制度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并对墨西哥各行业从业人员的竞争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还有上千名非教职人员长期领取教师工资。因此,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国家对公共教育的控制权,由教育工会交还给国家;改革将创建一个自主的国家教育评估体系,通过对教师表现的监督使教师队伍专业化,从而结束教师岗位的继承、买卖和终身保有;国家统计和地理研究所将进行一次普查,以确定在墨西哥公共教育体系中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精确数目(怀疑有成千上万的教师在吃空饷);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法案作为宪法修正案在2013年1月得到批准,并在2013年2月25日由总统签署。墨西哥总统还正式签署了旨在对教育系统进行改革、建立教师教学水平评估体系的《教师职业一般法》。在此之前,这项法案已先后在墨西哥国会参众两院获得通过。涅托说,这一法案是提高墨西哥教育水平的基本步骤,将为墨西哥的长远发展提供人力资本。

但是,教育改革遭到了教育工会和部分教师的强烈反对。2013年2月26日,在任23年的墨西哥教育工会主席埃尔瓦・伊斯特尔・戈尔迪亚(elbaestherGordilla)被警方正式逮捕,罪名为贪污和挪用大量公款。但这并没有能够阻止住反对者的行动。首都和地方发生了十多次教师罢工和大规模游行示威。8月下旬,4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州的教师封锁了首都墨西哥城主干道改革大道和贝尼托・胡亚雷斯国际机场,造成了墨西哥城交通和秩序的混乱。教师们在索卡洛广场搭起帐篷举行示威,迫使涅托总统原计划9月1日在国民宫举行的第一次国情咨文演说拖后到9月2日举行,地点改在了松林别墅。⑥

墨西哥官方媒体报道,教师因害怕无法通过考试而失业,因此称教育改革侵犯现有教师的劳动权。但事实是,教师并不反对评估,而是反对政府自上而下的“一刀切”的评估标准。他们认为,政府缺少对教育者、地方需求和传统的尊重,没有考虑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政府提出的教育改革既不会改善教育,也不会解决当今墨西哥面临的更严重的问题,其中包括收入不平等、受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差异、缺乏基础设施、贫困和不发达。利用教师当替罪羊是政府推卸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的一种方法。联邦政府不应该指责教师,而是应该征求和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制定任何教育改革时要留意地方和区域的差异,并在减少经济不平等和改善物质条件方面承担责任。⑦后一种呼声不无道理。来自瓦哈卡州特万特佩克地区的教师告诉记者,他们那里有的地方至今没有通电,怎么谈得上电化教育?政府的建议是非常不合逻辑的。

电信改革。墨西哥是世界上电话费最昂贵的国家之一,其电信和广播行业缺乏竞争,拖累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自1990年代以来,美洲电信公司一直被视为是墨西哥的垄断企业,控制了墨西哥70%的移动市场和80%的固网市场。同时,在拉美市场也占有主导地位,如在哥伦比亚的市场占有率为60%,在巴西为24%。美洲电信是世界首富卡洛斯・斯利姆(CarlosSlim)旗下的电信公司,斯利姆和家人持有美洲电信公司40%的股份。另外两家公司(墨西哥电视公司和阿兹特克电视台)则垄断了广播电视市场,墨西哥电视公司占70%的市场份额,阿兹特克电视台则占其余的30%。

电信改革旨在打破垄断,鼓励竞争。2013年3月11日,电信改革法案被提交国会,4月10日,总统签署了新法案。新法案调整了关于外国投资方对电信和广播电视企业持股比例的上限,允许海外电信投资从49%增长到100%,并将广播电视公司的外资占股比例上限提高到49%?这就意味着美洲电信公司将面临来自国外的竞争。美洲电信旗下的墨西哥电信公司(telmex)是最大的宽带服务提供商,而墨西哥电视集团(Grupotelevisa)、阿克斯泰勒(axtel)、麦加戛布莱(megacableHoldings)等都是较为弱小的竞争者。现在这些小公司都可以引进大量的国外资本,与美洲电信展开竞争。

根据新法案,墨西哥将创建一个新的独立的电信监管机构,即联邦电信院(ifetel),它的预算三倍于旧机构(联邦电信委员会)的预算,其有权撤销具有垄断行为的公司的经营许可证。另一个新的监管机构是联邦经济竞争委员会,它将促进竞争,对占有50%以上国内市场份额的电信和广播电视企业有权进行拆分重组?

新法案将终结电信大亨斯利姆的垄断地位。据估计,在未来5年内,斯利姆在手机市场的份额将会被削减到50%以下。引进外国竞争,也将降低墨西哥昂贵的通讯价格。但是,许多人对此并不乐观,因为多年前斯利姆曾以法律禁令成功地击退了试图削弱他的电信市场份额的多次努力⑧。2013年12月9日是二级立法被通过的最后期限,但却被推后了。有媒体称,二级立法出台的延迟可以给美洲电信公司和墨西哥电视公司更多的时间去准备防御措施,以应对将试图削弱它们在墨西哥垄断地位的新的监管机构⑨。斯利姆的墨西哥电信公司已经为控制二级立法带来的不确定性而投资了10多亿美元。

财政改革。墨西哥是拉美国家税收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政府统计,在墨西哥的税收相当于GDp的13.7%,而在拉美其他地区的平均税收则为18.4%。⑩财政收入过度依赖石油收入,大约1/3来源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增值税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2010年),而其他拉美国家在6%~9%之间,均远远高于墨西哥。另外,收入税和消费税的税收漏洞过多。在正规部门的就业人数中存在着社会保障负担过重的问题。

财政改革的目的是寻求减少政府对国家石油公司收入的依赖,允许国有公司更有效地进行投资。改革也将通过对墨西哥非正规部门的正规化以及更好地调节地方税收来扩大税收基础。那些有利于富人的不成比例的补贴,如一些土地和能源补贴将被淘汰。另外一个目的是简化和完善税收代码。全面的财政改革不仅对能源改革,而且对《墨西哥协议》中提到的其他部分的改革都是至关重要的,95项举措中的46项都取决于这项改革的可行性。

10月31日,参议院通过了税收改革法案,其中包括对高热量食品的征税从5%增加到8%,对含糖饮料征收10%的附加税,对那些每年收入300万比索(合230000美元)或以上的人征收的最高所得税率从30%增加到35%。它也将统一全国的增值税,结束边境地区较低的税率。将对矿业利润增加税收,该项收益的50%将被用于矿产项目所在地的市区建设。对股市的利润和股息也将征收10%的税收。另外,还将通过电子报税系统规范520万家小企业。据称,这套税收改革措施将为政府增加140亿美元的非石油税收,将会使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提高1.1%。

但是,10月30日的国会辩论并不顺利。在讨论将靠近美国边境地区的增值税率从11%提高到16%时,国家行动党因不满执政党“一言堂”的作风拂袖而去。一位国际商会的领导人警告说,如果真是这样改革的话,“墨西哥将失去竞争力,并在该地区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因为许多外国公司将会转移到其他国家”。还有经济学家指出,这项改革最大的问题是主要针对已经纳税的中产阶级的个人收入和已经有了不少税收负担的公司企业,而没有扩大税基。“这是一个不明智的‘改革’方案,将有可能在2014年被迫进行修改。”

能源改革。墨西哥能源改革迫在眉睫。自2004年起,墨西哥石油产量逐年减少。石油产能已经下降1/4;成品油进口大幅增加,1/2汽油需要从美国进口;国家垄断所带来的沉重的债务和人员负担、高额赋税、内部腐败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墨西哥石油公司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的1/3来源于国家石油公司,但其产量减少导致其向政府输送资金的能力不断下降;据估计,墨西哥的能源储量在1150亿桶左右,其中3/4被确认为非常规能源(深海油和页岩油气),由于墨西哥石油公司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无力勘探和开采,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将能源领域的发展带入新纪元。

12月12日,墨西哥参议院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能源改革法案,从而结束了对石油75年的国家垄断。法案的主要条款涉及将石油和天然气业向私人投资开放,允许以服务合同、利润分享协议,产量分成协议和许可证四种形式进行合作。建立由中央银行运作的“石油基金”以维持石油业的稳定发展,这项基金将分别以不同的比例用于养老保险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国营石油公司的董事会将不再包括工人工会的代表。能源部长将成为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的董事会主席。该法案还对私人公司生产和分配电力敞开了大门。改革法案计划在实施两年之内,将国家石油公司和墨西哥联邦电力委员会(CFe)转变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到12月16日,改革法案已经被大多数墨西哥州议会通过。接下来国会将有四个月的时间草拟制定并通过二级立法。按照能源部的预测,通过吸引私人投资和加强竞争降低能源成本,在培尼亚・涅托执政期间,石油改革将每年至少能为国内生产总值贡献1%的增长率。

但是,改革法案的通过遇到了很大的阻力。7月1日,墨西哥城的民众举行示威,抗议政府将墨西哥石油公司“私有化”。反对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政府不再向国家石油公司抽取过高的税收,允许它留出资金进行再投资。另外,墨西哥石油公司高层腐败每年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如有媒体报道说,石油工会领导人卡洛斯・罗梅罗(CarlosRomero)及其家人生活十分奢侈。政府应该革除腐败。

12月1日是涅托总统上任一周年的日子,墨西哥城大约有4万民众走上街头游行。游行人群高举的条幅写着“对出卖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的行为说不”、“想卖就卖你自己,墨西哥的石油是我们的”。这一大游行是由前左翼民主革命党领导人安德烈斯・洛佩斯・奥夫拉多尔(andresLopezobrador)组织的,他对群众说,“我们今天游行就是为了避免国家财富遭到劫掠”。在国会讨论通过法案的过程中,左翼民主革命党也表示了极力反对。

墨西哥改革的深层难题

如前所述,墨西哥政府的每项立法改革几乎都遇到了阻力,这说明改革充满艰辛。然而,深入考察墨西哥的经济和社会之后,我们发现,墨西哥的改革还面临着更为深层的难题,这些难题将是涅托政府无法回避的。

经济结构的新依附。2012年墨西哥经济增长率为3.5%。涅托政府初期对经济增长充满了乐观情绪,预计本年度的经济增长将不低于3.5%。但是,自年中之后,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放缓。到年末,墨西哥财政部不得不将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到了1.3%。新政府上台之后,经济增长没有改善,反而下降,这自然引起人们的诟病。

墨西哥财政部长路易斯・比德加赖・卡索(LuisVidegarayCaso)将墨西哥低迷的经济增长归结于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放缓,认为这影响了墨西哥非石油类产品的出口,并称大部分新兴经济体都受到了类似影响。但是,其他新兴经济体并没有像墨西哥一样出现如此大幅的增速放缓。

墨西哥经济问题的症结在于其“经济结构的新依附”。墨西哥经济的主要拉动力来自出口,其中制成品出口占60%以上,但是,这些制成品出口(大约70%)主要来自加工业出口,技术含量较低,墨西哥实际形成了一种“廉价劳动力的出口模式”,而墨西哥的产品80%以上出口美国,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2009年墨西哥经济增长为负7%。墨西哥缺乏自己的工业化政策和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而新政府显然对此重视不足。如《墨西哥协定》中提到,将“逐步达到科学技术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1%的目标”。人均GDp大大低于墨西哥的中国,科技投入在2000年就达到了占GDp1%的目标,2012年达到了1.98%的水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4%以上。显然,墨西哥的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明显地处于落后水平。

利益集团的固化。国家行动党执政12年,两极分化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2000~2011年,墨西哥的GDp增长17.82%,最低工资共增长57.84%,而百万富翁的财富却增长了402.4%。2000年,13个亿万富翁占GDp的比重为3.57%,到2011年11个亿万富翁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5.23%。墨西哥的3051家大企业占公司总数的0.3%,却拥有所有商业资产的74%。它们是“国家权力集团”,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另外还有诸如工会、军队、国有企业、某些重要的行业部门等也属于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往往与腐败联系在一起。透明国际将墨西哥排名为拉美地区最腐败的国家之一,在全球177个国家中排名第106位,廉洁程度最高者为100分,最差者为零分,墨西哥仅为34分。而福布斯杂志则跟进列出了2013年墨西哥最腐败的10个人,其中第一个就是前教师工会主席埃尔瓦・戈尔迪亚,被指控贪污工会公款2亿美元。其次是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工会领导人卡洛斯・罗梅罗,还有前总统萨利纳斯的弟弟劳尔・萨利纳斯(RáulSalinas)、科阿韦拉州前州长温贝托・莫雷拉(Humbertomoreira)、维拉克鲁斯州前州长菲德尔・埃雷拉(FidelHerrera)等人。

改革者的初衷也许是好的,新的改革法案也许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来自各种利益集团的压力,特别当游说势力过于强大的时候,改革协议可能会被扭曲,改革的措施也可能会被淡化。

改革的关键是利益分配到谁的手中。当年萨利纳斯所进行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大规模私有化的结果是将国家垄断变成了私人垄断,造就了墨西哥的世界首富斯利姆。因此,许多墨西哥人对能源改革之所以持有保守态度,并非什么“民族主义”,而是担心国家的财富被外国公司或大胆妄为的政客所窃取。墨西哥历史学家恩里克・克劳塞(enriqueKrauze)在评价国会通过能源改革法案时说:“这的确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这将促进增长和现代化。但是,如果政府以其非生产性投资和广泛的腐败来重复1970年代的最后一次石油繁荣的错误的话,它可以变成一场噩梦。改革的深刻意义在于改善墨西哥人、尤其是穷人的生活。”改革是否能够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在于墨西哥领导人能否不被各种利益集团所左右,真正代表墨西哥全体人民的利益,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潜在的政治碎片化。与20世纪80年代之前相比,今天的革命制度党不再能够“一党独大”,而是面临国家多种政治力量并存的局面。这种政治力量的多元化表明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力量能单独执政。因此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达成协议,使所有的政治力量都能对国家的行为和问题负责。

涅托总统在执政初始,成功地和三个主要政党签订了《墨西哥协定》,使之一致承认墨西哥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这份政治协定打破了墨西哥十多年来的政治僵局,为推动“深化改革”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治碎片化的问题仍然存在。如在税收改革问题上,右翼政党国家行动党表现出了对立态度,表决增值税法案时集体退出国会。而在对待能源改革的态度上,中间派革命制度党和右翼国家行动党表示赞成,左翼民主革命党则表示极力反对。在国会通过能源法案之前,前民主革命党的领导人洛佩斯・奥夫拉多尔(andresLopezobrador)就表示除非涅托政府改变其能源改革计划,否则他的党将退出《墨西哥协议》。在国会讨论是否通过能源改革法案时,民主革命党议员试图阻止讨论,封锁了下院投票大厅的主要入口。愤怒的民主革命党议员甚至与对立党派的议员扭打起来,并高喊他们是叛国者。有人高唱国歌哀悼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的死亡,另有人则将涅托总统比作19世纪丧失国土的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antonioLópezdeSantaanna)总统。到12月12日凌晨,参议院出现了惊人一幕,一位民主革命党议员在讲台上辩论时脱下了自己的衣服,裸身说:“这就是你们将国家剥光到骨头的方式”,以示抗议。尽管由于革命制度党及其盟友控制了77%的参议院票数和71%的众议院票数而最终使能源法得到通过,但民主革命党并不善罢甘休,其正在鼓动在2015年中期选举时对该法案进行公民投票,这需要征集一百万人的签名支持和最高法院的批准。

公共安全的缺失。自墨西哥前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FelipeCalderón)2006年底推出重拳打击贩毒和有组织犯罪集团以来,墨西哥已经有至少8万人死于暴力。尽管涅托上台之初曾表示要大力改善国内的安全局势,而如今却事与愿违。

与卡尔德龙时期相比,涅托政府公共安全政策最显著的变化是话语的改变,即在媒体上大大减少了对有组织犯罪的报道。“有组织犯罪”和“贩毒”的术语在各大新闻媒体出现得频率越来越低。涅托政府鼓励这种趋势,强调要将国内和国际新闻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增长,能源改革和贸易上,而不是暴力、贩毒或有组织犯罪。政府打击有组织犯罪行动信息的缺乏也使得媒体难以继续报道有关的暴力事件。结果公民往往更多地依赖于社会媒体来了解他们社区暴力的信息。但是,这仅仅是一种“暴力认知管理”战略,而不是一种减少暴力的战略。它并未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有资料表明,涅托总统上台的2013年前11个月里谋杀案死亡人数为19016人,比卡尔德隆政府2012年同期的死亡人数(18161)又有增加。但据2013年11月墨西哥官方统计表明,在涅托第一年任期里,谋杀案件为18454起,比之前卡尔德隆任内的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的21728起下降了15%。但勒索案件发生了7300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6起,绑架案件发生了1583起,比去年同期的1196起增加了32%。根据墨西哥国家统计局2013年的受害调查显示,过去12个月的结果是,墨西哥人说他们觉得比前几年更加不安全。暴力的黑暗似乎变得更深了。

公共安全的缺失不仅使墨西哥人的人权没有保障,而且破坏了投资环境,导致外资决策信心不足;旅游业萧条;由于人们不敢外出,也降低了国内的消费需求。社会安全问题对政府的改革形象形成了潜在的威胁。据《改革报》2013年12月1日的最新民意调查,培尼亚总统的支持率已经由7月的52%降到了44%,低于前两任总统上任一周年时的支持率。

总之,2013年是墨西哥的立法改革年,新政府克服种种阻力,使国会通过了教育、电信、财政、能源、政治等若干方面的改革法案,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社会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各种难题都需要应对,仅仅有新立法是不够的。政府要让民众看到实际的好处,这样可以赢得民众对长期改革的耐心和支持。2013年经济增长出现衰退,公共安全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两方面的问题在新的一年里应该得到涅托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新政府应认识到摆在面前的深层难题,要超越各种利益集团,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要继续协调好各党派之间的关系,团结各方力量支持改革;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努力摆脱经济结构的依附性。

注释

mensajeíntegrodepe?anietoporsuprimerinforme-elUniversal,http://.mx/.../mensaje-primer-informe-epn-9473.02deseptiembrede2013.

primerinformedeGobierno-presidenciadelaRepública,http://presidencia.gob.mx/informe/・02deseptiembrede2013.

presidentpe?anieto'sReformsandwhattheymeanforBusinessinmexico.ami,may2013.

pactopormexico,http://indetec.gob.mx/.../pacto_por_mexico_2012.pdf.

http:///.../mexican-teachers-protest-against-pena-nietos.october20,2013.

http:///2013/.../mexico-teachers-neoliberal-refor.September12,2013.

http:///blog/mexican-education-reform-below.September16,2013.

http:///.../us-mexico-telecoms-slim-idUSBRe99910p.oct10,2013.

http:///.../mexico-reforms-idUSL2n0J80ow201311nov23,2013.

http:///.../20131031-mexico-senate-passes-fiscal-r...31october2013.

patriciaReymallén,BusinessownersDon'tLikemexico'sFiscalReform,/business-owners-dont-mexicos-fiscal-reform..october252013.

andrésRozental,"Howwillmexico'staxReformaffecttheCountry'seconomy?",brookings.edu/.../18-mexico-tax-reform-affect-country-e...november18,2013.

eduardoRamos-Gomez,LandmarkReformopensUpmexico'senergySector,/landmark-reform-opens-up-mexicos-ene.8January2014

agenceFrancepresse,40000protestmexicoleaderoninaugurationanniversary./.../40000-protest-mexico-leader-on-inaug.....Dec02,2013.

andresoppenheimer:mexicoshowedthewayin2013,?...?Columnists?andresoppenheimer,Dec23,2013.

Jamesm.Cypher,RaúlDelgadowise,mexico'seconomicDilemma:theDevelopmentalFailureofneoliberalism,Rowman&Littlefieldpublishers.p10;98-99.

pactopormexico,indetec.gob.mx/.../pacto_por_mexico_2012.pdf.

CamdeUnam,méxico:Resultadosdelapolíticaeconómicaaplicadaalostrabajadores(2006-2011),Reportedeinvestigaciónno.90..mx/archivos/reportescam/Reporte90.pdf.

Jamesm.Cypher,RaúlDelgadowise,mexico'seconomicDilemma:theDevelopmentalFailureofneoliberalism.p3

http:///cpi2013/results.

armandotinoco,"Forbestop10mostCorruptmexicans2013ListLedByelbaestherGordilloandRaulSalinasDeGortari,"Latintimes,16December2013.

http:///.../SB10001424052702303932504579254013.Dec.12,2013.

Juanmontes,LaurenceiliffandDavidLuhnow,mexicoCongresspassesHistoricenergyBill,http:///.../SB10001424052702303932504579254013.Dec.12,2013.

ClayBoggs,oneYearafterenriquepe?anieto'selection./.../one_year_after_enrique_pena_nieto_s_electi.2Jul2013.

Johnp.Sullivan,mexico:CrucibleofStateChange,Journalarticle/January13,2014,/jrnl/art/mexico-crucible-of-state-change.

octaviusrod,thepe?anietoadministration:ayearinreview./2014/01/02/the-pena-nieto.

电力公司改革方案篇8

[关键词]供电局;经营管理;电力体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供电局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了提升供电公司的工作质量,以及更加有效地掌控电力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供电局必须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并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全面提升供电局的经营管理水平,以维护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

1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供电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主要矛盾:一方面,电力管理体制与社会生产力不适应,不能促进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电力管理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为此,我国电力系统从1998年开始进行体制改革,共经历了3个阶段。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在不断调整电力体制,包括管电机构改革、电工队伍整顿、供电体制改革等。到目前为止,我国形成了电网公司代管、有限公司、地方自管和直供直管4种主要方式。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力公司要实现“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第二,发电环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发电资产直接改组或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5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公司,逐步实行“竞价上网”,开展公平竞争。第三,电网环节分别设立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下设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5个区域电网公司。第四,国家电网公司主要负责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调度,参与跨区域电网的投资与建设;区域电网公司负责经营管理电网,保证供电安全,规划区域电网发展,培育区域电力市场,管理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按市场规则进行电力调度。区域内的省级电力公司可改组为区域电网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

2供电局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供电公司的经济效益直接受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从能源市场的角度来说,电力行业的效益取决于电力企业供电的质量和电力经营管理水平,因此,供电局必须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进行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电力用户消耗电能的多少决定着电力公司经营效益的多少,传统模式的电力营销是供电局等着电力用户上门的模式,而如今,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供电局必须推出新的供电局经营管理方式,即电力公司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经营管理的方式,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在新的市场大环境下,电力行业必须采取措施积极配合市场变化,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基层的经营管理模式。

3供电局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目前,供电局的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于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还远远不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同时,供电局经营管理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转变态度的重要性,无法保证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导致无法提高供电局经营管理水平。

3.2电费管理不规范

传统供电局对于电费的管理仍处于一种粗放管理的模式,没有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基层电费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对于农村的用电者来说,存在着漏抄或估抄的问题,且有卡无表的情况也十分常见,有一些偏远地区甚至存在无表用电的现象;②在对未覆盖区域进行集体抄表时,比较常见的问题是抄表错误,且抄表效率低下;③电价的执行标准不一致;④线损管理水平低,供电局私自调整供售电量,修改综合倍率的问题也很常见。上述这些问题都体现出电费管理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3.3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低下

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供电局的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必须有所提高,但一些供电局还没有意识到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具体来说,首先,一些地区的电路出现问题时,维修人员的抢修服务意识薄弱,抢修质量也比较差,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电路问题;其次,在电力经营管理方面,供电局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往往不能够及时解决用电者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供电局的经营管理来说,都是较大的制约因素。

4改进供电局经营管理模式的建议

4.1制订合理的供电方案

第一,供电局在制定供电方案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制订出合理的供电方案,并且为接下来的发展留有一定的富余。第二,供电局在制定供电方案时,需要满足电网的建设、改造、发展等方面的要求,保证电网系统的经济利益,同时兼顾近期用电客户和长远用电客户的实际用电需求;第三,供电局在制定供电方案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规定执行,并且要符合电网系统的行业准则,并通过对多种方案进行对比选择出最佳的供电方案;第四,在制定方案时,供电局采用的技术应该具有先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并且对制定出的方案进行优化和设计;第五,供电局在分析业扩工程的供电方案影响因素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应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二是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

4.2优化电费的计量方式

对于不同用户,供电局要根据用电量、性质、类别等对计量方式加以确定,并保证计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供电局要合理分配高供高计、高供低计、低供低计这3种计量方式,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计量方式。

4.3改革与调整管理组织结构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网的维护工作和改造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将会不断增多,原有的分散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供电局必须进行管理组织结构改革和调整。首先,供电局通过从生产和营销等部门抽调人员,并对其进行集中式管理;其次,供电局要加强各个部门间的交流协作,并实行规范化管理;最后,在具体考核中,供电局要采取末位淘汰制机制,并且推行了七项目标责任制。

4.4优化供电局人力资源管理

供电局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第一,供电局的经营管理部门要制定出合理的、具有操作性的培训形式,从而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二,供电局的经营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并结合相应的奖惩措施,对经营管理工作成绩出色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奖励。这样做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三,供电局的经营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实现对供电局各项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供电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5结语

随着我国电网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用电客户对服务质量、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供电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充分重视供电局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工作,这样才能为电力部门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钟燕芬.“五细”管理打造新农电[J].农电管理,2007(4).

[2]蔡军.创新供电所人力资源管理[J].农电管理,2007(4).

[3]刘亮.从租值耗散看农电用工制度变迁[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1).

[4]赵宪勤.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电工,2006(9).

[5]卢振钟,丁新武,胡荣杉.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流程控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4).

[6]王林常.关于农村用电抄收社会化的思考[J].国家电网,2007(2).

[7]王抒祥,王永建.站所合一一体化管理成效显著——山东省寿光市供电公司改革农电管理体制的调查[J].农电管理,2000(3).

[8]王熹.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乌当供电局绩效管理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5.

[9]李开海.省级电网企业层次绩效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电力公司改革方案篇9

农村电网将迎来新一轮的投资机遇。3月1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电力主管部门获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财政部计划加大农网改造投资计划,预计新一轮农网改造总投资将达到数千亿元。

“原本希望借此机会,顺势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将农电作为一个突破口,推动电改向前迈进一大步。”一位参与农电改革调研的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此前,关于农电体制改革的报告已上报。

不过,农电改革可能仍将踏步不前。

改革变数再起

2002年底,国务院实施了“厂网分开”的改革,将原国家电力公司拆分成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中电投、华能、大唐、华电、国电等五大发电集团。从此,在发电侧形成了竞争的态势。

根据电力改革的方案,下一步是实行输配分开,即进一步拆分两大电网公司,从资产、财务、管理和人事上将电网的终端输送、配电、售电环节从电网的主干网中分开,从而进一步削弱电网企业的垄断格局,在售电侧形成竞争。

但改革的“第二步”一直陷入停滞之中。在此情况下,农电改革被寄望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电监会获悉,电改办自2007年7月就在抓紧进行农电体制改革的课题研究,相关报告已于2009年年底成型,并已上交有关部门。

“在上报方案的同时,我们还在加紧农电改革试点的部署。”一位接近国家电监会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本来计划在2010年全面推开农电改革的试点。

然而,国家对农电体制改革的工作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农电改革的主导权由国家电监会调至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人保部等各部委共同协助。而“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三项工作同时进行。

“三项工作共同推进,面临的情况将更加复杂。”上述官员对记者指出,“这也意味着,农电体制改革,短期之内难以真正推进了。”

千亿改造资金

从1998年6月开始,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从1998年6月至2003年年底,国务院专门划拨国债资金作为农网改造的资本金,再加上农业银行贷款,共投入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资金2884亿元。

国家电网公司的数据显示,这轮农网投资中,安排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投资规模大约为2141亿元,投资的资金来源20%为国债转贷资金,80%为商业银行贷款。

此外,2004年,国家还对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投入了334.2亿元。六年累计投资达3800亿元,超过建国50年农网投资的总和。

这项投资让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农村电网,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99.9%、99.8%和99.4%。但同时,大额资金投入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上述3000多亿农网改造资产产权归属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迄今为止,电网企业、地方政府对此仍未达成一致意见。

国家在下达总计3000多亿农网改造资金时,虽然详细列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银行贷款的出资额度,但并未明确投资主体。而且初步投资后的还贷由地方企业自行负担,这些电网资产究竟属于中央国有资产还是地方国有资产,成为争论焦点。

“建议国家明确各省电力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投资统贷统还责任。”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主任孙吉昌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

而在此前的投资尚未厘清的情况下,再次对农村电网进行巨额投资的消息引发了业内的担忧。

电改办体改处副处长刘建平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新型农网的改造要结合农电体制改革同时进行,不能说以前的问题没厘清就不投资,但一定要吸取以前投资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产权问题仍无进展

农电体制改革变数再起,农网改造中的产权问题继续遗留。

2009年1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曾召开了一次农电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研讨会。当时,与会人士透露,一份对处于争论中的农网改造资产产权归属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的调研报告有望在当年出炉。

按照“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统贷统还投资形成的资产,应属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由地方投资主体投资形成的资产,应归属地方政府及其授权的投资主体。据悉,中电联在报告中建议主管部委以正式文件明确当年农网改造资产的归属。

中电联提出农电改革调研报告一年后,文件仍未出炉。中电联一位专家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农网改造我们仅仅是提建议,政府没必要对我们的意见进行回应,要采纳就采纳,有其他意见也很正常。”

电力公司改革方案篇10

基于这样的论述,各国传统的电力市场都维持单一的电力市场格局,每个地区的电力的生产、输送、零售和系统的运行调度都由一个大的电力公司进行控制。这种垄断运营的局面被认为是非常“自然”的,出于规模经济效益的考虑,大型电力企业实现与输电和配电的结合,被认为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而美国改革前的电力市场,主要就是由民营企业形成电力行业的垄断。理论质疑和实践挑战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自然垄断符合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取向的观点,受到广泛的质疑。thomasDiLorenzo曾在《自然垄断的迷思》(themythofnaturalmonopoly)中指出:“自然垄断理论是19世纪经济学的一个虚构,它为19世纪的美国垄断资本家的特权辩护”、“即使规模巨大、资本密集的产业也是可竞争的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GeorgeStigler在其最为知名的《规制的经济理论》(economictheoryofRegulation)中指出,自然垄断的规制机构通常会被其所规制的垄断企业俘获,为垄断企业的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服务。这形成了后来有名的俘获理论的基础。

与此同时,经济史研究证明,即使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所谓自然垄断的公共事业领域依然普遍存在有效率的竞争。这说明,在传统的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是可行的。美国是一个建立在市场竞争基础之上的经济体,这些学术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从实践上看,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等原因,美国能源安全问题凸显,电力行业的运行成本也迅速上升,从客观上需要发展更灵活的机制,允许非垄断企业拥有的低成本发电厂进入发电市场,来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允许掌握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公司参与发电市场,这就直接导致了发电市场的开放。

1978年,美国出台《公共事业管制政策法案》(pURpa),颁布此法案的目的为: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性,提高环境质量,鼓励非化石燃料发电,包括使用再生能源发电。pURpa法案鼓励非垄断企业参与发电厂建设,并授予发电资格。此法案提高了电力市场发电侧的竞争性,标志着美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开始。1992年,美国《能源政策法案》规定了垂直管理的电力公司允许非公用电力公司进入其电网,在公开市场销售电力。

然而,独立发电商的迅速发展对美国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传统的特许垄断经营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发电部门的竞争要求。尤其是垂直一体化的垄断企业既参与发电市场的竞争,又掌握着关键的输、配电网络,这样就难以保证发电市场竞争的公平,这直接导致了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总体说来,美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策略是:将输电领域作为自然垄断环节独立出来,同时放开发电领域和配供电零售领域,让购售双方享受平等的输电服务,并建立电力批发市场,实现发电侧和销售侧的竞争。市场化改革

在这样的情况下,消除垄断成为美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头号呼声,美国在电力系统开始了其坎坷的改革之路。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把传统的“发-输-配-用”统一管理的生产过程分开,将承担一体化管理的地区垄断性电力公司进行重组,在发电和零售环节放松管制,鼓励竞争,而在输配电垄断环节加强监管。最终目标通常是希望能带来一系列社会效益,其中包括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

1996年,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FederalenergyRegulatoryCommission,FeRC)出台法令,要求开放电力批发市场,明确要求发电厂与电网必须分离。输配电网要允许发电商和用户公平进入,引入竞争机制,所有发电企业具有同等待遇,美国电力工业开始大规模市场重组。同时,FeRC还鼓励成立独立的系统运行机构(independentSystemoperator,iSo)。iSo负责调度、电网运行、提供输电服务和阻塞管理、购买和提供辅助服务、通过一个实时平衡市场平衡电网的实时供需关系。

1999年,FeRC颁布法令提出建立区域输电组织(Regionaltransmissionorganization,Rto)的设想,要求每家拥有或运行管理跨州输电设施的电力公司必须组建或加入Rto,并将Rto作为独立的区域调度机构,负责输电网调度运行和市场监督,为输电网获得最大的区域效益。Rto只有输电系统的经营管理权,没有所有权。相应的,电力公司只有所有权,没有使用权。

在销售端,电力改革的重点是允许竞争性的企业参与电力供给,同时赋予电力用户在不同的供电企业之间自由选择的权利。这项改革旨在消除传统电力公司在销售端的垄断。这项改革推出后,普通居民选择从竞争性供电企业购买电力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商业和工业用户纷纷从先前垄断性的电力企业,转向竞争性的供电企业。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提供的数据,在康涅狄格州,75%左右的商业和工业用户,选择从竞争性供电企业购买电力。在全国范围看,到2010年,美国销售电量的16%是由竞争性供电企业来提供的。

总体说来,美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策略是:将输电领域作为自然垄断环节独立出来,同时放开发电领域和配供电零售领域,让购售双方享受平等的输电服务,并建立电力批发市场,实现发电侧和销售侧的竞争。加州电力危机

2000年6月14日,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的近10万民众遭遇到了大规模停电,这是加州太平洋燃气和电力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电力供应中断。这次停电事件震惊了全美国。此后的8个月,加州频繁出现严重的持续电力短缺现象。2001年1月下旬,更是惨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分区轮流停电。就这样在长达8个月的频频“电灾”的轰炸下,加州的电力系统连续定期停电,陷入始料不及的崩溃中。这就是著名的加州电力危机。

一场危机之所以具有标志性的作用,是因为它引发了人们对于危机中爆发出的问题的重新思考和审视。加州是美国最先实行电力市场化的经济区之一,作为美国电力改革的先头羊,为何并未如最初设想那般得到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何打破垄断,放松管制的改革不得不因为电荒而中断?

电力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后来被认为是电网企业在新的管制政策下,利润空间变小从而失去了持续提高效率的动力。政府对于电力公司的严格监管使得电力利润有限,这种对电网垄断的管制设计未能起到对电网投资的激励效应,从而造成电网建设的滞后,进一步导致输电不足,系统老化,并带来相应的安全问题。

电力改革后,那些曾经能够给电力公司带来巨大收益的输电设备,如今只为发电公司和零售企业提供便利,加州政府针对电力公司的投资,按照投资收益率的办法确定回报,将加州所有的终端销售电价都稳定在每千瓦时6美分,这使两家私营电力公司在面临屡创新高的上网电价时雪上加霜,高进低出的局面使其被迫承担巨大的购销差额,亏损140亿美元,不得不申请破产。这种情况下,本来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政府对销售价格的限定,却成了抑制电力公司投资,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始作俑者,导致加州危机的出现。

另外,从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来看,将零售端价格限定,用户需求弹性变得更加微弱;而市场电力的供给弹性很低,短期的电力供给和长期的电力供给都受到了不同的限制。加之市场需求又存在有一定的刚性,所以,大型发电企业形成能够操纵市场,提高价格,使得电力企业寸步难行。

加州电力危机发生后,各界纷纷谴责电力改革,认为市场化趋向的改革无法解决电力系统运营的可靠性问题,是造成危机的“祸首”,对加州的电力改革方案予以否定。加州电力危机后,对电力市场的改造提上日程。2002年,加州iSo提交“市场全面设计计划”的市场改革方案,同时还提交了对电力市场协议的相应改动意见。2005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能源政策法》,这部法律赋予FeRC更多权力,如对全美电力可靠性标准、对电力企业的市场行为更广泛的监管权和一系列重要的执法权力。

加州电力危机的影响远远波及全国。还没有进行电力改革的州变得非常犹豫,有些进行了电力改革的州中止改革项目。截至2010年9月,美国有22个州都进行电力改革。其中有7个州由于受到2000年至2001年加州电力危机的影响而被迫中断。22个州中,有15个州形成了销售侧的竞争,实行零售准入,维吉尼亚州和加州则被迫中断。其余28个州,都未采取实际行动进行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电力市场的改革虽然因为加州电力危机而中滞了,但其中不乏值得参考的闪光点。首先,美国的改革总体上还是带来了电价的下调,说明这种消除垄断,鼓励充分竞争的改革能够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让市场机制鼓励发电企业和供电企业更有效率地运作。其次,要吸取他们过分依赖市场和放松管制的教训,强化监管电网企业在电网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工作,防止电力供给的短缺和保障电网的安全。